成都茶文化的衰落[合集]

时间:2019-05-14 17:2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都茶文化的衰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都茶文化的衰落》。

第一篇:成都茶文化的衰落

四川茶文化的衰落

李苹霞

(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10级5班 100105019 指导教师 罗红昌)摘要:茶作为茶文化的载体,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可是茶文化却在一天天的衰落。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四川作为茶的发源地更有着浓厚的茶文化底蕴,虽然如今在四川虽随处可见茶馆、茶铺的踪影,却再也找不到那种饮茶或品茶的风韵了,一种品茶赏茶的生活已经在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茶也逐渐在被各种饮料所代替。

关键词:茶文化

茶史 茶道 茶艺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以看出茶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四川作为茶的起源地,茶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在这座休闲的城市里,茶馆,茶铺随处可见,毫不夸张的说,可能人人家里都存放着一份待客之茶,茶已经溶入了四川人的生活,可是为什么茶文化依然日渐衰落呢?就定义而言,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通俗一点的说法主要就是将就茶道,而茶道主要是茶艺与一种精神的结合,在下面主要从四川茶史、茶艺、茶道几个方面来论述成都茶文化的衰落状况及原因。

一、四川茶史

《茶经》是我国第一本关于茶文化的专著,据记载“茶者,发乎神农氏,起于鲁周公”,“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另外在《华阳国志》中友这样的描述“什邡县:山出好茶”这就道出了茶产自于巴蜀,即今天的四川。四川作为茶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其茶文化也不可忽视。在当时,茶的孕育给四川带来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是文化的一个基础,在此基础上,茶文化逐渐在四川蔓延开来。

“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也就是说从秦朝开始,巴蜀之地的茶逐渐向外传播,这也奠定了当时蜀茶的重要地位。在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蜀茶在全国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茶的向外传播为蜀茶及茶文化的传播起了一定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四川的茶叶经济与饮茶风尚也进一步发展。茶文化发展的一个方面就体现在文学上,如西晋时张载作了一首关于茶的诗作《登成都白菟楼诗》中“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既反应了成都茶叶生产和饮茶风气之盛,也反映了成都在我国古代茶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逐步发展,茶文化也随之传播。蜀茶也逐渐为人知晓。蜀茶逐渐从四川走向全国。到了唐朝时期,茶叶经济快速发展,同时茶叶产地也快速扩展。据当时资料统计,当时有76个州产茶,茶叶名品150多个。这76个州分布在今天的四川、陕西、浙江、江苏、安徽等十五个省市自治区,而茶产地的北限,一直伸展到今天的江苏连云港,唐代的茶叶产地达到了与近代茶区约略相同的局面。茶产地的扩大,推动了茶叶的生产和销售。“蜀茶南走百越,北临五湖,谷雨后岁取数万斤,散落南下。”说明蜀茶已经销售到长江中下游一带。而生产于赣浙皖一带的浮梁茶,产量则百倍于蜀茶。被杨华称为品居第一的蒙顶茶,更是岁出千万斤。在这时,可是说是川茶最兴盛的时期,当江南产区的逐渐发展起来的时候,川茶也开始走下了它的主角地位。在此时,四川也还是有比较出名的茶,“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蒙顶茶从唐朝开始被列为“贡茶”,蒙顶茶产于四川蒙山,蒙山跨名山、雅安两县,古人说这里“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众山罗绕,茶畦杉径,异石奇花,足称名胜”。蒙山有上清、菱角、毗罗、井泉、甘露等五顶,亦称五峰。蒙山五顶,中顶上清峰最高,吴理真在上清峰栽了七株茶树。这茶树“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罩覆,久凝不散”,久饮此茶,有益脾胃,能延年益寿,故有“仙茶”之誉。

及至宋代,就茶区而言则为东南、四川两大区域。东南地区的茶业在唐代已经得到很大发展,至宋代,这一发展趋势更为明显,东南地区的茶产量在北宋嘉佑四年已达到两千多万斤,东南茶业的突出表现还在于茶叶的质量已远远超过川茶跃居上品。据记载“蜀茶之细者,其品视南方已下,惟广汉之赵坡,台州之水南,峨眉之白芽,雅安之蒙顶,士人亦珍之。然所产甚微,非江、建比也。”也就是说,蜀茶虽然还有些珍品,但其产量少,比起东南地区的就相形见绌了,此时可以说是四川茶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这时开始,东南茶叶经济地位已经超过了四川,成了全国茶叶经济的中心,蜀茶作为茶叶中心称雄天下的局面已经成了历史的陈迹,一去不复返了。

从唐代开始,就有了茶马贸易,但主要建立是在北宋时期,宋代易马主要在陕甘地区,博马茶也就近取于川蜀。蜀茶最早用于陕西买马始于英宗治平元年,到神宗熙宁初年蜀茶直接买马开始,为保证易马茶源,实现榷禁蜀茶,川茶主要受到了国家控制,为川茶的发展再次提供了契机,但随着茶马贸易的衰落,川茶又开始走滑坡路,并且由于川茶主要是行销少数民族地区,忽视了加工制作技术的进步,品质大为下降,大大影响了其在全国的声誉,衰落的趋势在此时已不可阻挡。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产茶兴盛,名品盛多,他处虽产茶很广,但名品有限。至此,江南地区已成了全国茶的主要出产区域,四川这个古老的产茶区已经无法赶超东南地区了。

在现今,中国十大名茶里早已看不见蜀茶的影子了,在这些茶里面,大多数为水土较好的江南地区所出产的,而四川这个茶的起源地却没有全国知名茶的出现了,这是令我们所惋惜的,同时也看出四川茶走向一步步的衰落。

二、茶艺

茶艺指泡茶和饮茶的技艺,可以说它是传播茶文化的一个途径,茶艺以茶为主体,将艺术溶入生活以丰富生活的一种人文主张,其目的在于生活而不在于茶。茶艺是茶文化哲学层面的、观念层面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但这种表现形式应该是外在与内在的一致、和谐。

茶艺最早的产生肯定是在茶起源的四川,王褒在《僮约》中就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透露出家僮须承担去集市买茶、煮茶和洗涤茶具,并且已有专门的饮茶器具。《苑赋》描写了煮茶用水、用器和技艺情况以及茶叶煎成之后的美妙情形和人们饮后的感受。在如今,人们早已不再讲究,除了那些对茶有深入研究的人士外,其余大多数对茶已没有多大好感。曾经有人做过一个问卷调查,主要是统计茶的消费群体的年龄阶段,根据调查问卷中的数据显示:30岁以下人群达到了12%,30~40岁之间为43%,40~60岁之间为35%,60岁以上为10%。由此可以看出,茶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中年人,而现在的年轻人对茶的好感已所剩无几。

茶艺的品茗过程主要是献茗、受茗、闻香、观色、尝味、反盏,而我们现在却早已抛却了这些享受茶的过程,单单将其当做了解渴的饮料。虽然可能人人家里都有着茶叶,可是由于喝茶繁琐的步骤已在逐渐被人们简化,茶的艺术就未能体现到。我们对茶的感受也许就只有清香而已了,茶所包含的精神我们却无法体会。

以成都为例,大多数人已不再讲究泡茶与饮茶了,虽在成都茶馆很多,可是却缺失了很多应该有的文化,可能只有一些高档的茶楼还在进行茶艺的表演,大多数茶馆已演变成了大家娱乐消费的地方,而非平静身心的目的了。麻将一般就是这些茶馆的主营,而茶只是以一个配角出现在各位的身边。

成都还有一个喝茶的特色,就是“盖碗茶”,在成都宣传片里有一幕就是冲茶的场景,“盖碗茶”,成都最先发明并独具特色。所谓“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称盖碗或三炮台。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子。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780-783)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因为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于是崔宁之子就巧思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为了防止喝茶时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茶船。后来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人人称便。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也叫盖碗茶文化,就在成都地区诞生了。这种特有的饮茶方式逐步由点巴蜀向四周地区浸润发展,后世就遍及于整个南方。这算是成都至今为止传承的比较好的一个茶文化了,可是对盖碗茶更加发扬的却是宁夏回民,他们的八宝盖碗茶是真正的溶入了他们自己的生活

茶艺以生活为重,当它脱离了生活,就仅仅是一种作秀表演而已了。

三、茶道

茶道指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行为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

说到茶道,可能比较最多就是日本茶道了,中国的茶道精神主要是“精行俭德”,中国茶道精神体现在道与艺的相交、相融之中,而日本茶道主要是“和敬清寂”,一直以来争论也比较多。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南宋绍熙二年日本僧人荣西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被日本吸入起源于日本本土且遍种的茶种和茶叶中。在南宋末期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取经,交流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

但是日本对于茶道却比我们做的好多了,日本的茶道有烦琐的规程,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主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凡此种种都表示对来宾的尊重,体现“和、敬”的精神。对日本人来说,茶室是一个清静的地方,它是一个不受外界打扰的地方,不像四川的茶馆里人声鼎沸,喧闹不已,日本人一直把茶道视为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茶道已成为日本人最喜爱的文化形式,也是最常举行的文化活动,现在,茶道被认为是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茶道中,那一套仪式又过于复杂或是过于讲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会把日常的这件小事搞得如此复杂。因此我们省略了大多步骤,一般直接简化为泡茶及饮茶,忽略了茶所承载的精行俭德的精神

客来敬茶是礼,斟茶七分是礼,屈指言谢也是礼,茶论婚嫁更是礼,端茶送客还是礼,这些礼数是当初我们所严格遵守的,在今天,大多是用可乐、豆奶等饮料去将茶替换了。

四、总结 在如今这个拥有诸多文化的世界,茶文化仍然占有一席之地,衰落并不代表着它毁灭,它也渐渐变成一种艺术,精神,美的享受。一杯小小的茶凝聚着多少的精华。经过风雨的洗礼,经过人们的采摘和挑选,才成为你手中的一杯香茗。或许懂茶的人已渐渐少去,或许喝茶也仅仅成为止渴的工具,或许茶文化在普通老百姓的心中已成为手中的那杯茶,口中略带甘甜的水而已。但这一切已无关乎茶文化在世界,在历史中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关剑平.茶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1 [2]余悦.中国茶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3]姚国坤.中国茶文化遗迹.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 [4]熊四智.巴蜀饮食文化纵横.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5]郭孟良.中国茶史.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 [6]张忠良.中国世界茶文化.时事出版社.2005

第二篇:感慨辩论衰落

近半年来经常看到有感慨辩论衰落的文章,深以为意。昨天看了林队的文章,后来闲来无事重新听了场郭德纲早年的相声《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发现辩论衰落的原因跟相声竟然是如此之相似,遂把郭德纲的段子摘录过来,稍加修改,供大家参考,也算作是对林队日志的回应吧(红字为郭德纲原话,黑字为个人改写):

当然了,培养观众,一方面是观众的事,另一方面在演员自己。第一要有人,第二你要有作品。你天大的能耐,你再是相声泰斗、相声大师,你就会一段半,观众也不爱看,人都有个腻的时候。传统相声一千多段,经过演员的努力,还剩下200多段。再努力就没了!我们后台到如今我们算了算,连单口再对口、再相声、再太平歌词、再反串小戏,我们这个团体,我们已经演了600多段了,一直到现在。说相声要跟过日子一样,今天买一冰箱、明天置一电视,这才对呢;今天卖一床屉、明天卖一扇门,那是败家子,是不是啊?

当然了,培养观众,一方面是观众的事,另一方面在辩手自己。第一要有人,第二你要有辩题。你天大的能耐,你再是最佳辩手、辩坛大牛,你就会驾驭那么几个辩题,观众也不爱看,人都有个腻的时候。传统辩题据说几百甚至上千个,经过辩手的努力,现在还能驾驭得住的也就还剩下一半吧。再努力就没了!到如今我们算了算,连苏紫紫、再大陆人员赴港生子、再月饼税、再淘宝事件,我认识的朋友们,已经新创了几百道好的辩题了,一直到现在。打辩论要跟过日子一样,今天买一冰箱、明天置一电视,这才对呢;今天卖一床屉、明天卖一扇门,那是败家子,是不是啊?

当然了,有人说这个相声为什么现在不可乐呢?你说的相声这么好、那么好,为什么好多人不爱看呢?能坐在剧场看的就是你们这些位,更多的人看的还是电视上的相声。电视的相声它有它的局限性,不能怪电视不好,电视这个新兴的媒体对相声有很大的作用,承认人家的好,但是关键怎么做是一个问题。首先说演员你必须要内行。举个例子来说:北京京剧院,唱京剧的,连跑龙套的都是在戏校学了七年,毕业之后,他才能跑龙套。好的你去当间儿唱主角,多次的拉幕那个也是跟着戏校学出来的。如果说今天北京京剧院没有人了,重新招人,从社会上招了一批30来岁下岗工人,各单位下来的充实的京剧院去。那么所有人都会认为这帮人不是唱戏的,他没学过。可是对相声大家就把这一点忽略了。相声更注重基本功,应该是从七八岁开始学,学到18、9岁出了徒,跟着师傅在台上摸爬滚打,20几岁逐渐地找经验,到30来岁成熟期,要有这么一个过程。可是中国相声界95%的相声演员在25岁之前都是从事别的工作的,没有学过相声。可是这个很简单,我们曾经统计过,我们有一单子,但是伤人太多,不能念。我们算了算,厨子居多、饮食业的多:厨子、面二的、炒菜的、清真馆的,这个最多;完事各种工厂的多:兵工厂的、网管站的;有瓦匠,有交通警,太多,360行哪行都有,都是那行混不下去转到我们这行来的,你琢磨他好得了吗?另外来说,很多演员、很多笑星没等学会,他就红了,你扭头让他再学,他下不了这心了,都已经是艺术家了。中国演出市场很好混、会一段、会两段,走遍天下。为什么呢?比如说我到山西榆次,我到这一个地儿演,演一段5分钟拿了三万块钱,今生今世我可以再不到这里来,中国地方大了,到死都转不过来,慢慢骗去吧这个,是不是?

当然了,有人说这个辩论为什么现在不好看呢?你说的辩论这么好、那么好,为什么好多人不爱看呢?能抛开“院系荣誉”坐在教室里仔细倾听辩手辩论的他就没几个了,更多的人看的还是电视上的辩论和团委学生会组织的辩论。电视的辩论和团委学生会组织的辩论它有它的局限性,不能怪他们不好,电视和团委这个新兴的组织者对辩论有很大的作用,承认人家的好,但是关键怎么做是一个问题。首先说辩手你必须要内行。举个例子来说:北京京剧院,唱京剧的,连跑龙套的都是在戏校学了七年,毕业之后,他才能跑龙套。好的你去当间儿唱主角,多次的拉幕那个也是跟着戏校学出来的。如果说今天北京京剧院没有人了,重新招人,从社会上招了一批30来岁下岗工人,各单位下来的充实的京剧院去。那么所有人都会认为这帮人不是唱戏的,他没学过。可是对辩论大家就把这一点忽略了。辩论更注重基本功,应该是从大一一入学开始学,什么逻辑啊、价值啊、损益比啊、立论推论啊,学到大一下、大二上可以正式打打比赛了,跟着师兄师姐在场上摸爬滚打,大二大三逐渐地找经验,到大三大四成熟期,要有这么一个过程。可是现在辩论圈百分之几我就不说了,反正比例非常高的辩手在大一下之后都是抱着别的目的的,根本就没有花心思在这上面。可是这个很简单,我没统计过,但是心里面也有一单子,但是伤人太多,不能念。我算了算,因为喜欢辩论队的居多:什么搞院系主义的、大闹比赛现场的、用掌声恶意影响对面辩手的、输了就输不起的,这个最多;完事想增加人脉的也有;有喜欢在别人面前发言让别人听自己说话的,有想搞加分的,太多,啥样目的的都有,你要是大一抱着这种想法可以理解、还不懂什么是辩论嘛;你都大

二、大三了还抱着这种目的在辩坛混,好的辩论方法、思想没有,净把个跟辩论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带到这圈子里,你琢磨他好得了吗?另外来说,很多辩手没等学会,他就红了,你扭头让他再学,他下不了这心了,都已经是成名辩手了。中国辩论市场很好混、会一个桥段、会两个桥段,打遍天下。为什么呢?比如说我这场校赛是这个辩题、遇到这五个评委,打一场比赛40分钟说了几个以前师兄们用过的段子拿了个最佳辩,今生今世我可以再不打这个辩题、不在你们这帮评委面前比赛了,评委跟辩题那么多,到毕业都打不过来,慢慢骗去吧这个,是不是?

更多的原因是我们相声界内部的问题,我们首先说啊,有人说了,抛弃传统相声,这就值左右开弓一千四百个大嘴巴,真的。有相声大腕说过:我们宁可要不完善的新、也不要完善的旧,这是糊涂、无知者无畏。有打清末到现在100多年这么多老先生,把中国语言里面能够构成包袱笑料的语言技巧都提炼出来摆在这了,你无论说什么笑话、这里面能给你找出来,你用的是这种方法、你用的是这种方法,用现成的你不用,你非得抛开了,单凭你一个人你干得过100多年来这么多老前辈的智慧吗?你没有这么大的能耐。好比说厨师炒菜,你可以发明新的菜,但最起码你要知道什么叫炒勺、哪个叫漏勺,你拿个痰桶炒菜说是革新、那他娘的谁敢吃啊?这一批无知的相声演员、无能的艺术家们,应该对今天相声尴尬的处境负最大的责任。

更多的原因是我们辩论圈内部的问题,我们首先说啊,有很多人学辩论都是靠以战养战、基本上不看前人的视频、也不读前人的理论心得,这是糊涂、无知者无畏。有打93国辩到现在将近三十年这么多老前辈、老妖精,尤其是近些年来的黄执中黄少爷等人,把中国语言里面能够用来进行交锋、攻讦的语言技巧都提炼出来摆在这了,你无论是申论、是反驳这里面都能给你找出来,你用的是这种方法、你用的是这种方法。据权威人士讲,上海前二十的辩论高校风格鲜有相近,你随便跟几家取取经、把人家的精华拿来研究、组合就能自成一派。有现成的你不用,你非得抛开了自己以战养战,单凭你一个人你干得过近三十年来这么多老妖精的智慧吗?你没有这么大的能耐。好比说厨师炒菜,你可以发明新的菜,但最起码你要知道什么叫炒勺、哪个叫漏勺,你拿个痰桶炒菜说是革新、那他娘的谁敢吃啊?这一批无知的辩手、无能的学长姐,应该对今天辩论尴尬的处境负最大的责任。

我愿意相声好,茶馆里有这么句话:我爱大清国,我怕他完了。我同样用这句话:我爱相声、我怕他完了。我爱他,他TM谁爱我啊?

另外来说,有关部门对相声确实太苛刻、要求太多。比方说啊,台上不许打人、打人不允许。我们很多大师也提到过:不对!不对,不是两个演员一上来、一鞠躬,拿起来、你打我、我打你,太低估观众们的能力了,知道吗?打开电视你看看去吧,匡一刀把人杀了、卡擦一刀死了,大伙都知道那是假的,相声这不是真的。比如说我们有一段传统相声,叫《拉洋片》。我扮演一个拉洋片的人、混横不讲理;他扮演一个看洋片的人、不见棺材不落泪、一种小市民的心理。两个人在街头相遇,我们演的是这个人物、你们怎么会当真呢?不是为了打人而打人,这是有情节的。大伙看电视、看戏都知道是假的,为什么一听相声就认为这是真的呢?俩演员这么大的仇吗?不可能啊,对不对啊?包括语言的限制、好多话不能说、剧场还能好一点,你要是去录音啊、录像啊都不可以说:和尚俩字不可以说、非典俩字不能说、印尼海啸不能说、文革俩字不能说,不能说的太多、能说的没有什么。可是你打开电视、你看那个电视剧,骂街的、杀人的、防火的什么都有。怕我们相声杀伤力太大,那也太高估我们了,既然我们这么大能耐、这收入怎么上不去呢?

另外来说,中国的大环境对辩论确实太苛刻、要求太多。比方说啊,不允许讨论时政、不允许议论PARTY的举措,什么GUN的合法化啊,MZZZ改革啊,这些都不能当辩题。我们很多辩手都有这个观点:不对!不对,不是两边辩手拿一个辩题上来就开始对着骂GOVER、反PARTY。到网上你看看去吧,五毛的、带路的,极左的、偏右的,各种胡说八道、破口大骂的都有。比如说YJX事件、WY案件,网上骂GOVER的多了去了,哪个就真是反PARTY?不是为了骂GOVER而辩论,这是为了讨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价值观,训练思辨能力而所必有的平台。大伙看电视、上网的都知道不能因此就认为要对GOVER怎么怎么样,为什么一听辩论就认为这个不行呢?两边人就这么仇视社会吗?不可能啊,对不对啊?包括辩论内容的限制、好多话不能说、民间的比赛还能好一点,你要是去打官方(比如说团委)一点组织的比赛啊、电视上的比赛啊都不可以说:唯心主义不可以说、怀疑老马不能说、揭示社会阴暗面不能说、文革俩字不能说,不能说的太多、能说的没有什么。可是你打开电视、你看那个电视剧,骂街的、杀人的、防火的什么都有。怕我们辩论杀伤力太大,那也太高估我们了,既然我们这么大能耐、这怎么就没有人多给我们点物质上的支持呢?

不是我抬杠,也不是我玩了命地胡说八道、咬牙切齿,都不是,咱们就是说是。包括说相声必须要有教育意义,要用相声来宣传什么,这是大错而特错,这是灭绝人性的说法。一百多年前有相声是为什么?演员是为了挣钱吃饭、它是剃头修脚的手艺、观众来说是哈哈大笑,尤其现在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缺钱的、缺车的、缺房的、缺德的,缺什么都有,进了这屋我给不了你这些个,我保证你这一下午我能够让你忘掉这些个烦恼,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这个年代说有这么一地儿让你开心,不好找啊。谁说的,相声必须要教育人,谁说的,教育意义?听了这段相声要学会什么、听了那段就得出去拦惊马去?不可能的事啊。中国京剧院唱一三岔口,看完了受什么教育了?中国杂技团耍狗熊的,你看完受教育了?15个人骑一辆自行车你受教育了,他违反交通规则你知道吗?非得让相声教育人、非得每一段都有教育意义,我不服!让人受教育的形式太多了,放了相声吧,饶了它吧。它也没害任何人,就让他给大伙带来点快乐,我觉得很好了已经,不用这么苛求,是不是?像咱们的观众说良心话,天底下第一,北京城会听相声的都在这了,这是明白人。

不是我抬杠,也不是我大清早上玩了命地胡说八道、咬牙切齿,都不是,咱们就是说是。包括说打辩论必必须让人长本事、对赚钱有帮助,要用打辩论来让人“有出息”,这是大错而特错,这是灭绝人性的说法。几千年前古希腊产生辩论是为什么?哲学家是为了相互探讨观点、启迪智慧,一般民众来说是为了让自己的观点更能为人接受,你去看看美国、台湾都什么样的人在辩论?奥巴马、马英

九、还有很多大学录取的时候辩论成绩是一项很大的加分,辩论在大陆混成这样就已经够惨了。尤其现在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会思考的、完全被洗脑的、说话没条理的、想事没逻辑的,什么样的人都有,你去看看前两天韩寒事件里那些在网上写文章“论战”的,还有好些个都是名人、评论员,有几个真能写出真知灼见的、又有几个说话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的?来听辩论我不能让你立时有思想,我保证你能够听到一些跟你前半辈子所听到不一样的、让你也有点疑惑、有点思考,这个年代说有这么一地儿让你对自己的固有思维有所疑惑、有所反思,不好找啊。谁说的,打辩论必须要让人“长本事”,谁说的,长本事?听了这场辩论要学会什么、听了那场比赛就得出了校门就能赚大钱?不可能的事啊。那边看完一场文艺晚会,看完了长什么本事了?这边办一场考研、求职宣讲会,你看完长本事了?你在大学里接触最多的就是教你怎么处理人际交往、怎么应聘,他给你洗脑、把你训练成社会的螺丝钉、让你在追逐物质享受的同时变成不会思考的动物你知道吗?非得让辩论教人长本事、非得每一场比赛都有教育意义,我不服!让人长本事的形式太多了,放了辩论吧,饶了它吧。它也没危害过社会,就让他给大伙带来点思考、反思,我觉得很好了已经,不用这么苛求,是不是? 所以说,其实辩论尴尬的原因跟相声还是很相近的。

补充一点,尤其是有一点我觉得辩论跟相声最像:那就是这行准入门槛太低,基本上是个能把中国话说明白的人上台讲一场就可以说自己是说相声的,打一场比赛就可以说自己是打辩论的。于是就很容易让大家误会认为这玩意很没技术含量,但其实无论是相声还是辩论都是有很深的门道,不好好花功夫钻研个几年根本就不能算是入了这行。就好像姜昆也说自己是相声表演艺术家,他这几年说的那玩意能看吗?所以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打过几场比赛就可以算是辩手,姜昆跟郭德纲比还差得远哪......

第三篇:浅析成都地区婚俗中的茶文化资料解读

毕业论文

题 目 浅析成都地区婚俗中的茶文化

浅析成都地区婚俗中的茶文化

汉语言文学专业

【摘要】中国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种植、炒制及饮用茶叶的国家。在东晋常璩编撰的《华阳国志》中有:“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于尚书……丹、漆、茶、蜜……皆纳贡之”的记述,《神农本草经》一书中也说:“茶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采干。”而西汉著名辞赋家王褒《僮约》“烹荼尽具”的约定,则是关于四川地区煮茶、饮茶的最早记载。成都作为茶文化的起源地,饮茶之风必然对民俗产生诸多影响。在婚俗方面,茶文化在各个地区、民族有着不少的区别与联系,本文将对成都地区婚俗中的茶文化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字】成都地区 婚俗 茶文化

Determination of the geographical origin of Chinese teas based on stable carbon and nitrogen isotope ratios.【Abstyact】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geographical origin of Chinese teas using carbon and nitrogen stable isotope ratio technolog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ter-provincial dispersion of teas in Guangdong(GD), Guanxi(GX), Hainan(HA), Fujian(FJ), Shandong(SD), Sichuan(SC), Chongqing(CQ), and Henan(HN)provinces was high, while in Zhejiang(ZJ), Hubei(HB), Yunnan(YN), and Anhui(AH)provinces, it was low.Tea samples from GD, GX, HA, and FJ provinces were clustered in one group and separated from those from AH and HB provinces.Thus, carbon and nitrogen stable isotope ratio technology could discriminate teas from among some provinces of China, but not from among others.Better separation might be obtained with a combination of isotopic ratios and other indexes, such as elemental data and organic components.【Key Words】Chengdu Wedding Tea Culture

I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的起源..........................................1 第一节 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的起源.....................................2 第二节 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的成因.....................................2 一 先决条件......................................................2 二 饮茶风气......................................................2 三 经济基础......................................................2 第三节 茶存在于婚俗中的意义...........................................2 一 仪式之前......................................................3 二 仪式当中......................................................4 三 仪式之后......................................................4 第二章 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的发展..........................................4 第一节 发展的礼俗原因.................................................5 第二节 发展的经济原因.................................................5 第三章 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的现状..........................................5 第一节 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的衰落.....................................6 一 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衰落的思想原因............................6 二 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衰落的经济原因............................7 第二节 新兴的茶文化主题婚礼...........................................8 第四章 对今后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的展望....................................9 结论.......................................................................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II

绪论

四川地区关于茶树种植、茶叶炒制以及其他茶事活动的记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作为四川的省会城市成都更是全国开设茶市最早的城市之一。因而,在成都,茶叶很早就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古人又将“柴、米、油、盐、酱、醋、茶”视为生活的必需品。这也说明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间茶文化发展也顺理成章。而茶叶文化得以渗透或吸收到婚礼之中,也是与我国饮茶的风气和以茶待客的礼仪息息相关。当茶被吸收进入到婚礼当中,成为婚俗当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时,也就形成了本文要探讨的婚俗中的茶文化。在成都地区,最初的婚俗中的茶文化及其起源与中国其他汉族婚俗中茶文化都极为相似,但是随着后来的发展变化,因为地域、经济、文化等因素而又有了相对特色的地方。

一般而言,普遍认为茶与茶文化进入婚俗,并逐步融入传统婚俗,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从唐朝开始的,而在宋朝开始走向其发展的高峰,至清末民国时期又由于新时期文化思想对传统礼俗的冲击而致其逐步走向衰落,进入新世纪之后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理念和方向。在起发展演变的过程之中,不难看到茶文化在传统婚俗中各个流程之中的重要意义和人们寄托于茶的美好寓意,以及其在婚俗中地位的转变。在这些转变中有礼俗转变的因素,也有经济发展和文化思潮变化的影响。

在进入新时期之后,由清末民初的对传统礼俗的否定、批判、摈弃,引起当时的新人对传统婚俗的不重视,也导致婚俗中的茶文化走向衰落。直到21世纪的今天,在成都地区,渐渐有新人选择茶文化主题婚礼,并且不少婚庆公司也在打造独具成都特色的茶文化主题婚礼而努力,让我们看到了在未来的婚俗中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新的思路和方向。

第一章 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的起源

茶最开始进入婚礼是作为宴请宾朋、款待贵客的饮品,并没有承担起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在此就不做深入的解说。我们只从茶文化进入婚俗六礼并在各环节中具有一点意义开始探讨。在《吐蕃王朝世袭明鉴》中记载,茶正式进入婚礼,是在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作为陪嫁品被带入西藏的。同时这种将茶作为陪嫁品的习俗也开始在民间广泛流行,被称之为“茶礼”。我们通常将这视为茶进入婚俗并逐渐形成婚俗中的茶文化的开端。

0

第一节 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的起源

成都地区的茶树种植技术兴起很早,并且茶叶炒制技术也很早就发展成熟,饮茶之风开始盛行。但是在古蜀地,素来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因此许多无法外销的茶叶也为成都人的生活中的消遣品。从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一来,民间“茶礼”亦随之兴起。生活中处处充满茶文化的成都人自然也就将这一礼俗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形成成都地区独有的婚俗中的茶文化。

第二节 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的成因

茶文化能够在婚俗中并逐步发展成为其中不可替代的部分,甚至在某些事情还成为婚礼形象的代表,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就成都地区而言,大致是有以下因素组成的。

一、先决条件

四川地区茶叶种植历史悠久,从土壤到气候条件都是为茶叶种植提供了条件。而且四川人民很早就开始茶叶的炒制,相继研发了蒙顶山茶、文君绿茶、青城雪芽、峨眉竹叶青、川红工夫、早白尖、峨蕊等名茶,足见四川地区的茶叶质量也是很高的。作为四川首府的成都,各地的川茶精品都会汇聚于此,为茶叶进入婚里提供了充裕的物质基础。

二、饮茶风气

自唐代佛教大师无相禅师在大慈寺创立“无相禅茶之法”之后,茶艺逐渐在当时的上层社会流行开来,在唐代的《封氏闻见录》中就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饮茶之风的盛行,作为大慈寺的所在地成都必然是受到影响最大的地区。更是将这种饮茶的风气发展到了一种极致。成都的茶馆遍布大街小巷各个角落,闲下来的成都人必然是在茶馆中喝茶聊天。“一杯盖碗茶,闲谈天下事”的闲适生活成为了成都人生活的画卷。当然在朋友聚会之时茶也是少不得的,不仅如此,它更是礼俗往来间馈赠亲朋的佳品。自然在婚俗娶嫁方面,茶更成为陪嫁聘礼中的必须品,以彰显双方家庭对于婚礼的重视。

三、经济基础

成都地区在李冰治水,修建都江堰之后被誉为天府之国。整个成都平原地区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庶,有良好的经济条件用于人们丰富其民俗文化的内涵。

综合以上原因,为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成这一民俗现象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三节 茶存在于婚俗中的意义

在传统婚俗中,用茶的环节不同,被赋予的意义也就不同,在部分地区还会

因为用茶的不同也取其不同的含义。因而,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分别讲述。文章将婚礼分为仪式前、仪式中、仪式后三部分,对这个三个部分中婚俗中的茶文化进行分别的讲述。

一、仪式之前

在仪式之前,茶多以聘礼的形象出现。而茶作为聘礼出现在婚礼之中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唐朝及以前的时间,在这一时期,理学尚未兴盛,对妇女也没有过多的束缚,也没用很严苛的“从一”理念。因而,这一时期内的茶,只是由于饮茶之风盛行而被引入婚礼的一种一般意义上的“礼品”而已。但是进入宋朝及明朝以后,陈朱理学推崇“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对妇女更是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道德观,要求妇女做到“从一而终”。而茶在古人的观念中是不可移植的,明代许次纾在《茶流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生子。①”因而在下聘礼的时候就必须有茶的出现,以取其“不移志”之意。如宋人的《品茶录》云:“种茶必下子,若移植则不复生子,故俗聘妇,必以茶为礼,义故有取。”同样的意义记载在明代郎瑛的《七修类稿》中也可以看到:“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也。”且在女方受聘茶礼之后,男女双方即被视为合法夫妻,若女子有了吃两家茶的行为则会被世人所不耻。例如在明代冯梦龙所编的《醒世恒言》中有一则《陈多寿生死夫妻》的小说中就讲到,柳氏因嫌贫爱富,而强迫女儿退掉陈家的“茶礼”另嫁富豪。却遭到女儿“从来没有见过好人家女儿吃两家茶”的反抗。当然,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古人严格的婚姻制度,例如清代的福格在《听雨丛谈》中说:“今婚礼行聘,以茶叶为币,清汉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虽然在这个吃茶的环节之中,是有对妇女的束缚,但更重要的我们要看到古人通过茶的一些特性对新人所寄予的美好祝福。因为茶树不能移植的特点在这里还有对新人婚姻至死不渝的期许,此外,茶树还有多籽的特点,这也是在祝福新人能够多子多福,茶树是长青植物,也预示着新人的爱情长青,能够白头偕老。

在传统的成都婚俗中,以茶问聘礼不仅是男方对于未过门女子的器重和肯定,关系到女子过门以后在夫家的地位和生存状况,而且关系到两个家庭身份关系的定位。如果女子在的聘礼中没有茶礼则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夫家对于女方及其家庭的轻视。

此外,在婚礼之前还有看亲,即请期茶。请期茶一般在聘礼后,顾名思义,是男方专程来女方家商讨婚期的环节。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商讨婚期的时候,男方是可以“看亲”的,即看看女方是否有“媒人”描述得那样美貌,举止是否得体。届时女方会备好茶水请男方用茶,所备的茶水一般由放定时男方送来的茶 ① 古人认为,茶树只能以种子萌芽成株,而不能移植,故历代都将茶视为“至性不移”的象征。

叶为底茶。男方如果满意,愿意婚事继续,则会饮尽茶水,并且放些茶水钱。一旦男方饮过看亲茶敲定婚期,双方父母就可以以“亲家”相称了。

二、仪式当中

通常传统婚俗中将婚礼仪式过程称之为“定茶”。一般而言,定茶包括发亲、迎亲、拜堂等仪式。这也就表示着结婚仪式的正式结束,自此新娘要正式在男方就开始新的生活。在古代,结婚跟生子是一对紧密联系的词语。因而在婚礼仪式中的用茶是非常讲究的,从茶叶的选择到茶具的使用都是有严格的规矩的。定茶中会用到不少寓意新人早生贵子、子孙繁荣昌盛的茶点。成都地区婚礼当日男方会新房中枣子、花生、桂圆、瓜子,取与子连心,早生贵子之意。在洞房花烛夜,夫妻同房之时还要互敬“合茶”,以祈求二人婚后爱情如茶树长青,能白首相依、至死不渝,这合茶也表达从此同甘共苦,同心同德为未来的美好生活而努力的意愿。

三、仪式之后

仪式之后通常是指婚礼次日,新媳妇会在新郎陪同下在新家摆下茶点,请长辈邻里前来品尝,一方面显示新娘的贤惠,另一方面以求邻里观照,希望以后能够和睦相处。当然在向长辈“献茶”行拜见礼之后,长辈也会掏出事先准备好的红包作为见面礼,在这之后新媳妇便是真正得到男方家族的全面认可,成为这个家庭的一份子。在四川地区宴请长辈跟友邻的茶宴被称为“摆茶宴”。新婚三日之后是新婚夫妇回门的日子,这个时候娘家人也会为新婚的女儿跟姑爷准备丰富的茶礼以表祝福,预示二位新人婚姻生活幸福美满。

第二章 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的发展

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在宋明时期达到顶峰,这是因为茶本来被加以的文化内涵与陈朱理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茶文化在婚俗中最受重视的时期不仅是在仪式的各个环节有讲究,而且在对茶的选择及茶具的使用方面都极为讲究,否则,将会视作对婚礼的不敬或是对对方家庭的不尊。因而宋明时期的婚俗中,有不少人在茶上面大下苦功,甚至有的经济拮据的家庭为了让女儿风光出嫁不惜举债为女儿置办茶礼。茶、以及茶文化能够进入婚俗并且能有这样的发展当然原因并不单一,在本文中就将其发展的礼俗原因和经济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

第一节 发展的礼俗原因

由唐入宋,是一个思想大变革的时期。分裂的王朝让宋人不再有唐人天朝上国的信心,因而开放的心性也转为内敛,对于礼俗文化有了更多的思想和要求。

在婚俗中茶文化的体现主要是在各环节中的用茶之上。宋时成都的聘礼中用茶,多为峨眉雪芽,以示男女之间纯洁的感情,同时也包含对女子清白之身的褒扬之意。在婚礼中则多用花茶以谢宾朋道贺。摆茶宴时所用为红茶,以期邻里和睦红红火火。在女儿回门时,女方家长会为新婚姑爷及女儿准备铁观音,祈求观音送子,希望女儿能早日为夫家添丁,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

虽然在少数民族统治下的元朝对于汉族礼俗有所摈弃,但在成都地区受到的影响并不严重。这一时期成都地区婚俗中的茶文化虽然没有太大的发展,但是也没有像其他地区那样受到打击。

明清时期对外的交流减弱,大多数读书人将专研的目光转向古典书籍及传统礼俗之中,也让这一时期的民俗活动的到更大的发展。清人重礼俗更是到了极为夸张的地步,为了给女儿置办像样的嫁奁甚至不惜倾家荡产,只为女儿的嫁妆关系到家族的颜面。在成都也有不少此类例子。

第二节 发展的经济原因

当然,茶可以在婚俗中长期存在,并成为独特的文化也是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的。繁荣的经济给礼俗的丰富多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唐代进入贞观之治之后,经济发展迅速,饮茶之风盛行,茶市林立,为茶进入婚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由唐代开始成都经济便迅速发展,更以“扬一益二”繁荣状况成为全国第二大经济中心。蜀茶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最高的评价,所谓“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就是对四川蒙顶山茶的极大肯定。也是经济繁荣下成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写照。

在宋代,虽然政局较为动荡,国破家亡的感叹,但宋代的经济状况确实十分良好的,可以说在整个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在宋代达到顶峰,经济的发展自然使得礼俗文化得到全面的丰富,因而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重视礼俗的朝代。

元代是我国历史疆域最为辽阔的朝代,骁勇善战的蒙古人给占领了大片土地,国内经济也是相对充足的。

明清时候,从张居正改革到雍正帝改革,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分配策,减轻了对农民阶级的压迫,使得更多的人有钱去追求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让原本就追求礼俗文化多样化得成都人有更多的机会去满足他们对于婚俗中茶文化的追求。

第三章 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的现状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变迁,到清末民初逐步走向衰落。到如今茶礼在婚俗中不再是必不可少的东西,有的甚至以及没有了相关的环节。到现在婚礼中的改口

茶也只是寄予新人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以及父母对于孩子在今后婚姻生活中能够相敬如宾的一种愿望。但是值得我们欣喜的是,在当今国家大力提倡推崇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我们又看到在成都地区出现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潮流的新兴的茶文化主题婚礼。为此,文章将对这一阶段的现象进行分析。

第一节 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的衰落及原因

从清末民初开始,成都地区婚俗中的茶文化不在像以往拥有极高的地位,而是逐步走向衰落。至如今的大部分婚礼当中甚至只保留有敬改口茶的环节,有的甚至连这一仅剩的代表传统礼俗的环节都取消了。在这段时间里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经历了一个大衰落时期。

这种衰落一方面跟蜀茶地位的衰落有一定联系,但更为重要的是思想转变和经济变化所引起的。因而文章将着重就思想与经济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衰落的思想原因

清末民初,第一波出国留洋的风潮,不少有识之士,热血青年纷纷出国留学,回国后带回来的西方思想对传统的封建礼俗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同时,更为简化的西式婚礼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对传统礼俗中的各种形式、流程都有所减弱,茶文化在传统婚礼中的重要地位也被削弱。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更觉得一切传统的东西都是腐朽落后不可取的,因而在这之后新青年们开始要求对传统的礼俗进行更加彻底简化和改造,新文化运动中又提出了“打倒孔家店”这样的口号,开始对了更为全面的反传统运动。在《死水微澜》中关于蔡傻子娶妻有这样一段描述:“首先把全镇轰动的,就是陪奁丰富,有半堂红漆木器……”在这个关于成都天回镇的婚礼描写中,没有提到任何与茶相关的东西。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茶在婚俗中已经不再是必需品,不再值得记述。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在在文化大革命这十年之中,更是开启了“破四旧”、“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全面推翻传统礼俗文化的时代。在那个满是红色的时代,红色、革命成为一切活动的主旋律,在民俗之中更是如此。几乎所有的传统民俗活动在一夜之间全部被推翻摈弃。婚俗也在此刻被简化到极致,这一时期的婚礼,不少是为标榜自由恋爱的结合,不在需要繁文缛节,但更多的是为了革命需要而在一起,因而只要是在革命上被允许便可,不需要按照传统的婚俗进行婚礼的流程。茶在这一时期的婚礼中运用极少,大多数时候婚礼只要在当地官员的见证下结合便是合法的,而且是光荣的。这时在婚俗中,茶文化是不在是必须的,茶也不再是必备品,而且茶礼过于丰盛的话还可能被认为是有资产阶级尾巴。所以这一时期的一切礼俗的是历史上最为简化的,婚俗中的茶文化也进入最为暗淡的时期。

在这之后的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人们有了更多的追求,对于婚俗文化的改造也愈加多样化,因而很多时候已经不再对婚俗中的茶礼那么苛求。更多时候人们已经将茶简化到只有婚礼仪式中的敬茶环节,一直沿袭至今。虽然,现在成都地区的婚庆公司、婚礼司仪在帮助新人安排婚礼流程的时候都会预先保留敬父母茶的环节以表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但也只是提供给新人参加而已。因此在有部分新人在结婚的时候为了追求纯西式的婚礼,而将敬茶这一环节也省略或是在仪式之前就在家里简单完成的时候,大家也表示接受和认可。不难看出,茶文化在现代婚俗中已经到了极不受重视的地步,大多数时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

人们在思想理念中已经茶在当代婚俗中已经没有在扮演重要的角色,只是成为新人表达感恩的一种形式,故而同样的意义也可以用其他形式来代替,受其影响这时候成都地区茶文化在婚俗中被淡化。

二、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衰落的经济原因

在鸦片战争之前受封建地主阶级土地兼并现象的影响,成都地区出现巨大的贫富悬殊,大部分人并没有永远足够的经济实力来为礼俗文化买单。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开始签订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致使全国的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改变。虽然,西方列强势力对四川地区的侵略并不严重,但是全国经济动荡的大环境中,成都地区的经济也并不稳定。此外,当极易成瘾的鸦片大量流入四川之后,以喜好享乐的成都人民便开始了他们吸食鸦片的恶习。根据史料记载,这一时期的成都到处鸦片馆林立,烟民们整天过着吞云吐雾的堕落生活。因为收入的影响以及大肆挥霍享乐带来的严重恶果,使得成都人再没有以外的经济实力为儿女办风光的婚礼,甚至不少家庭为了生存不惜卖儿卖女。

礼俗被迫简化,婚俗文化中首当其冲的便是茶文化,但这并没有使茶文化退出婚俗之中,只是不再像以往那般,每一道流程、每一种茶都被赋予其独特的意义,将茶视为婚俗中的圣物,在这一时期,婚礼中用茶只追求一种存在而不再考虑其品质,茶的地位也就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纯在了。

进入民国之后日寇的侵略曾一度使重庆、成都成为全国的政治核心所在,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够促使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在这一时期,穷苦的成都人没有经济实力来丰富婚俗文化,而有钱的成都人则开始模仿来自全国各地上层社会人的奢靡生活而无暇顾及原本生活中的一些礼俗文化。

抗日战争中,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又以各种借口收刮民脂民膏,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尤其是在抓壮丁的时候,全国青壮年男子避之不及,更不可能在结婚的时候大肆宴请宾客,婚俗文化被搁浅。抗战结束后的中国人民并没有结束苦难

而是开始了内战的痛苦挣扎,战争笼罩下的中国人同样没有重视礼俗的机会。

新中国成立后,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三年自然灾害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全国人们都在温饱线上挣扎。几乎没有经济能力来恢复礼俗文化。这一时期,成都地区的婚俗虽然在尽可能的追求“礼”的规矩,但茶也只是在能满足的情况下而存在,不能奢求其必然存在。

第二节 新兴的茶文化主题婚礼

在进入新时期之后,尤其是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文化强国思想引导之下,全国掀起里复兴传统礼俗文化的高潮。各地人们都开始以各种形式来展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并开启了将传统礼俗重新引入人们生活的活动。

2012年9月5日在成都欢乐谷老房子举行了近年来第一场茶文化主题婚礼。据了解这场婚礼是有四川省茶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晶倾情策划的,而这场婚礼的男主角就是成都地区著名的长嘴壶表演老师廖大松。在廖老师的婚礼上,不仅为每位来宾精心准备了喜茶作为回礼,而且在婚礼现场廖老师的弟子们还为师父带来长嘴壶茶艺表演助兴。这个主题婚礼不仅将传统婚俗中茶文化的含义涵盖其中,而且结合成都地区的长嘴壶茶艺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这是成都地区近年来第一次茶文化主题婚礼,从新郎到策划者都是成都地区乃至真个四川地区茶文化的代表人物,不仅将传统茶礼的文化寓意在婚礼中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而且融入了成都所特有的插嘴胡茶艺表演。因此这场婚礼必将在成都地区掀起对茶文化主题婚礼大面积追求的新局面。对于新人和婚庆公司来讲都是打造新式婚礼的新方向和新思路。

2012年12月6日到7日在上海举办的2013中国婚礼流行时尚趋势发布盛典上,作为西南地区最高水平婚礼服务机构的成都红绣球婚庆将竹林、熊猫、麻将、盖碗茶、成都小吃、成都风俗一并融入到红茶中上演了一场最为传统的中式婚礼——红茶赋。可以说这是一场最具成都特色的茶文化婚礼,它完整的将成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还原,更将传统茶礼的含义包含其中,向人们全面展示了成都人在追求闲适安逸生活的同时对于礼俗传统的尊重与传承。同时这一场最为传统的婚礼运用当前最为先进的技术(全息3D投影)进行表达,以红色、茶文化为主旋律的婚礼现场,配以巴蜀民谣、古典音乐中盖碗茶的芬芳、鸳鸯锅的热情、采茶女的勤劳……成都人的幸福生活一一在清晰的画面中再现。这一场涵盖了最传统最纯正成都礼俗与风味的茶文化婚礼通过最现代最先进的技术跟设备进行展示,让一度被人们摒弃的茶文化再度在婚俗中得到更好的保留与发展创造了可能,而且茶文化主题婚礼也成为了目前成都高端婚礼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说红绣球婚庆所策划的这一主题婚礼是将传统茶文化、成都民俗、现代

婚庆艺术完美结合的一场视听盛宴。同时,也以极高的姿态将成都地区婚俗中的茶文化展示在流行时尚的前沿,使得成都地区婚俗中的茶文化不仅在成都而且在全国大放异彩。

在这样一些主题婚礼形式的号召下,成都地区也有不少婚礼公司争相策划传统文化典型婚礼,例如在2013年3月14日婚庆巨头芙蓉新娘在成都举行了一场“翠竹如醉,以茶为媒”的“竹·韵——高端艺术婚礼发布秀”,以竹与竹叶青为婚礼文化的主题,贯穿其中。“本次婚礼艺术秀以婚礼为平台,深度融合四川茶文化和竹文化,旨在完成一次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婚礼艺术秀,希望能带给同行及现场观众一些惊喜。”这是芙蓉新娘负责人刘先生对本次活动主旨的相关讲述。茶与竹素来是文人墨客眼中的君子,在婚俗中他们也各自有其美好寓意,芙蓉新娘将二者结合,援引古典文化内涵对于新兴的中式婚礼更增添了新意。也使得在时尚潮流中,竹文化与茶文化这两大古典文化在婚礼中碰撞出更强烈的火花。

在这一系列的茶文化主题婚礼不难看出他们的共同特点,这些婚礼都将传统婚俗中的茶文化含义重新融入到婚礼当中,在传统的美好寓意之中结合了成都的风俗民情,对成都地区婚俗中的茶文化进行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阐释,演绎出更具特色的成都茶文化主题婚礼,为成都婚俗中的茶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四章 对今后成都地区婚俗中茶文化的展望

根据上文的探讨,展现了成都地区婚俗茶文化从兴起、发展、衰落、复兴的全过程,不难看出,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和礼俗始终是影响其变化的最重要因素。因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大力支持西部大开发,作为西部重点发展城市,成都的经济在近年来得到飞速的发展,并逐渐成为在国内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城市之一。就成都地区婚俗中的茶文化来而言,目前存在两种趋势。一方面,在全球化的今天,不仅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文化交流也不断加强,这也丰富了成都地区婚俗文化的内涵,让新人及其家人在选择婚礼风格的时候有了更多的方向。例如:纯西式婚礼,旅游婚礼等。在这些婚礼方面茶文化的运用较少;另一方面,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随着文化复兴、文化强国理念的深入人心,作为与茶有着上千年渊源的成都,不仅在所谓的市场基本婚庆流程中一直维护保留这仅剩不多的茶礼,在多元化的婚庆舞台上代表孝道寓意幸福的改口茶依旧是其中的一个重点环节,同时,在四川省茶文化协会及成都市龙头婚庆公司开创的新兴茶文化主题婚礼的影响之下,必将引起新的婚俗流行动向,为成都地区婚俗中的茶文化注入更多的内涵与生机。

也就是说,在成都地区未来的婚礼当中,茶文化将会以更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形式出现在当代婚礼之中。展现出既有传统文化精髓有具有时代气息的新时期成都地区婚俗中的茶文化。

结论

礼俗文化是在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相对稳定后结合中国传统的礼教思想而衍生出来的产物。在成都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茶在成都人的生活中扮演起了重要的角色,并在之后进入婚俗形成独特的婚俗中的茶文化。在历经上千年的变化之后,成都人依旧没有忘记对这一传统礼节的追求。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有过曾经的繁荣和衰落,但在物质文化十分稳定和丰富的今天,成都人又开始复苏这一深含文化意义的礼俗活动,并必将引导新兴的婚俗中的茶文化走向积极健康的新高峰。

参考文献

[1]常璩,《华阳国志》卷一《巴志》[M],山东,齐鲁书社2010年版; [2]《神农本草经》卷一上经(上品),中医世家网; [3]于萌苗,《中国茶文化与婚俗》,《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集(1994-1997)》[J];1998 [4]胡长春,《中国古代婚俗中的茶礼》,《农业考古》[J],1996年02期; [5]冯梦龙编,《醒世恒言》09卷[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6]张晶,《走进成都大慈寺禅茶茶艺》,张晶新浪微博,2013.3.23; [7]黄玉梅,《我国民间风俗中的茶文化》,《农业考古》[J],2009年05期; [8]黎小萍,陈华玲,《茶礼与婚俗》,《蚕桑茶叶通讯》[J],2001年第1期; [9]福格撰,汪北平点校,《听雨丛谈》卷八[M],北京,中华书局2007版; [10]品三口茶,《以茶为礼》,品三口茶新浪微博,2010.11.15 [11]李劼人,《死水微澜》[M],成都,人们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 [12]家松,《茶文化主题婚礼惊现成都欢乐谷》,天下茶友网,2013.9.6; [13]红绣球婚庆,《(2013中国婚礼流行时尚趋势发布盛典)成都红绣球婚庆“红茶赋”主题婚礼》,likewed.com; [14]王瑶,岳越,《茶文化+竹文化 传统韵味给力婚礼秀》[N],成都,《成都日报》,2013.3.20;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四篇:茶文化

第一课时

华夏茶史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

2、了解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了解陆羽《茶经》,卢工的《茶歌》。

3、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

2、了解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了解陆羽《茶经》,卢工的《茶歌》。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出示茶圣陆羽像:唐朝陆羽写的《茶经》是世界上的第一部记述栽茶、制茶、评茶、茶叶性质的著作,因此我国有“茶的祖国”、“茶的故乡”之称。

2、新授

(一)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1、介绍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世界各国饮茶和产茶知识最早都是由我国传入的。

2、介绍我国茶树的原产区。

(二)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1、茶文化发祥于中国,传遍了世界。(日本、韩国)

2、陆羽《茶经》,陆羽被后人奉为“茶圣”;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卢工《茶歌》。

3、讨论陆羽、宋徽宗、卢工对茶文化传播有哪些贡献?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4)作业布置

1、茶树原产于哪个国家的那个地区?

2、什么人被奉为“茶圣”?他对茶文化的传播有什么贡献?

第二课时

茶叶的分类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了解茶叶科学的分类方法,应以制法为基础,结合品质进行系统的分类。

2、掌握茶叶的六大类型及其特征。

教学重难点:掌握茶叶的六大类型及其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茶样图片及部分茶样

《古代茶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漫长的年代里,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制茶经验,创造了名目繁多、形制各异的茶类,成为是节省茶类最丰富的国家。

2、茶叶的分类依据

1、按采制季节可把茶叶分为春、夏、秋茶。

2、按产地取名为西湖龙井、信阳毛尖、武夷岩茶等。

3、还有根据销路、制茶技术、初制发酵程度、形状等进行分类。

4、科学的分类方法应该以制法为基础结,合品质进行系统的分类。

可把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六大茶类。

3、茶叶的分类及其特征

1、绿茶类

绿茶的产量最多,在世界的茶产销量中仅次于红茶。

绿茶的制法:杀青--揉捻--干燥三个工序。

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太平猴魁等为名优绿茶。

2、黄茶类

黄茶为内消茶,产量少。主产区:安徽、湖北等

黄茶的制法基本上与绿茶相同只是在揉捻后经过特有的闷黄工序。

蒙顶黄芽、霍山黄芽。

3、黑茶类

黑茶以边消为主。主产于湖南、广西等。

黑茶的制法: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四个工序。黑砖茶、花砖茶普洱茶等。

4、白茶类

白茶是福建的特产。

白茶制法:萎凋和干燥两个工序。

政和银针、白毫银针等。

5、青茶类

主产于福建、广台湾。

制法:萎凋--摇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

大红袍、铁观音。

6、红茶类

在世界上产销量最大。

制法: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序

4、课堂总结

在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5、作业布置

1、茶叶有哪些类型?

2、各类茶有什么样的品质特征?。

第五篇:茶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

摘要: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大学生或高等教育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手段民族性和传统性应是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两个突出的基本性质.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中国茶文化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的传统内容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自身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发挥着特殊作用.关键词:茶文化 大学生素质 传统文化

在大学生中开设茶文化学课程很有必要。它有利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茶是健康之饮、文明之饮。茶树虽无艳丽的花朵和高大魁梧的身躯,但是面对严寒酷暑,它不失本色,傲然屹立,默默地为人类作出无私奉献。它的“淡泊、清纯、朴实、自然”的品格与文明社会倡导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助人为乐”等高尚精神是一致的。这种精神正是当今建设祖国所需要的。茶业工作者、茶文化研究人员历来倡导这种精神,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更需要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

有这种精神。大学时代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校园生活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完善自我、改造自我的环境,而茶文化课是他们进行思想修养的重要课程之一。茶树的自然属性,它所象征的精神、品格以及历代茶事活动中具体的茶人品行都告诉我们怎样去做人,怎样去生活。大学生们从陆羽的一生中得到启示:要勤于读书,注重实践,务真求实,执着追求,善于交友,团结协作,按自己的意愿去选择人生的目标。他们对陆羽的一生非常感兴趣,有的同学还写出心得体会,表示要像陆羽那样,博览群书,博学多才,以自己所学的专业作为人生目标,不断努力,不断攀登,把自己培养成有用的人才,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这里可以看出,茶文化课的学习对于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丰富知识结构,适应社会发展

茶文化根植于华夏文化,其系统内渗透了古代哲学、美学、伦理学、文学及文化艺术等理论,并与宗教思想、教义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几千年的科学实验、生产实践、商业流通等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了茶树栽培、茶的制造技术、品饮规范、欣赏艺术、饮茶礼仪,并由此引发创作了茶学的各种经典著作,如《茶经》、茶的文学作品(诗词、小说和散文等),进而形成了茶文化和茶道。茶文化已成为具有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内涵的动态文化体系。当今社会各领域科学前沿内容飞速发展,交叉区域也滋生了许多新科学的生长点--边缘学科。社会上也需要复合型人才,所以,有关专业的大学生有必要将茶文化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以便走上社会,带来丰富多彩的生活。3.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唐代至今,不少文人雅士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茶文化都进行了全面地搜集与整理,并使之系统化和科学化,已向世人展现了茶文化的历史连续性、内容的广泛性、思想内涵的深刻性。目前,国内外已掀起了学习和研究茶文化的热潮,茶及茶文化不再仅仅是农学家的研究对象,不同领域的学者也纷纷涉人茶文化领域,并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很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有的在不断地挖掘古代茶文化典籍,有的撰写新的著作,使茶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深化,外延不断扩大。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茶文化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古代传统文化,当责无旁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首先要了解茶文化,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茶树起源于中国,茶文化及茶道亦源于中国。是东方传统文化底蕴所释放出的伟大融合力,是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人所具有的特别灵感,才能使饮茶上升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茶树的原产地如果不是在东方的文化圈里,茶是不可能成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大自然的安排往往就是如此的微妙!茶文化已被世人瞩目,已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大学生对茶文化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那种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会油然而生。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树立良好学风

茶文化学虽然已形成了一个综合的理论体系,但在学习过程中应体会到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整个茶叶科学和茶文化形成过程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理论体系的形成,任何一个科学家、专家在某一领域内要有所建树,一定离不开实践活动。茶圣陆羽与茶结缘后,隐居深山,潜心研究,每到春茶期间,白带制茶、烹茶、品茶工具,跋山涉水,走遍江南各个茶区,虚心向茶农学习,亲自3/31/2013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

制茶、烹茶、品茶。他把从实践中得到的经验予以认真地、系统地总结,年复一年,从不间断,终于完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的编写。《茶经》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晶。在选修《茶文化学概论》这门课时,大学生们也纷纷走上社会,积极参加各类茶文化实践活动,搜集各个方面的茶文化资料,如茶诗、茶画、古茶具等,并写出调查报告;教师要同学们结合实际布置各种类型的茶话会,如毕业茶话会、婚礼茶话会、节日茶话会等,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了理论联系实际这样一个良好的学风。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这种学风在他们人生道路上均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大学生或高等教育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手段民族性和传统性应是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两个突出的基本性质.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中国茶文化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的传统内容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自身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发挥着特殊作用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为适应社会对新兴职业的需要,从人才市场需求的角度开发新岗位群,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茶文化或茶艺等与茶有关的课程,以扩大学生的就业面和知识面。其结果是客观上使茶文化逐渐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自身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对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茶文化课的开设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的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沈佐民,陈念,李年蚊,茶文化在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研究【J】

刘应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性人才培养【J】

孟祥发,张新云,黄长喜,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刘献君,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文教育【J】

李佳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思路与途径【J】 陆羽,茶经【M】

3/31/2013 3

下载成都茶文化的衰落[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都茶文化的衰落[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茶文化

    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使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茶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药,提神的饮料,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中国人为什......

    茶文化

    《茶文化》课程论文 茶文化知识体系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茶的起源、发展与传播 茶的起源与发展从茶树的自然分布、地质变迁、茶树的进化类型来看,茶树的起源是在中国。但是也......

    茶文化

    武汉万达中国茶文化高端论坛一、 前言 茶,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全球。而各个地区的饮茶习俗、文化又有着争奇斗艳的特色。不同的茶俗,反映了不同国家、民族、地区......

    中国古代文明的衰落

    中国古代文明的衰落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繁盛与危机并存的时期 一、 政治上 总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明初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强化皇权,实行厂卫特务统治,采用八股取......

    多径衰落信道

    多径衰落信道2012年X月X日不同参数时的多径衰落信道仿真姓名:学号:班级:通信班程序模拟多径信道的场景,如下图所示:假设在一条笔直的高速公路上一端安装了一个固定的基站,在另一端......

    一.朦胧诗的衰落doc

    (一) 朦胧诗的衰落 朦胧诗产生于70年代末80代初,是写文革期间的诗人们的遭遇和个人的生活状态。朦胧诗大多采用意象叠加,隐喻和象征等手法来表达当时的内心压抑的感觉,他们的诗是......

    东西方茶文化比较

    东西方茶文化比较 茶在中国的地位不仅仅是一种饮料,茶衍生出来的茶道更是一种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叶的发源地。中国人对茶的熟悉,可以说是无分阶层。常言道:“开门七件事,......

    茶文化知识集锦

    茶文化知识竞赛题 1、茶叶冲泡程序中,“温润泡”的目的是(利于香气和滋味的发挥)。 2、(调饮红茶)的调料主要有牛奶、柠檬、蜂蜜、白兰地等。 3、调饮茶奉茶时必须每杯茶边放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