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本锁国政策讲稿
日本锁国政策讲稿
古代时期的日本,与中国、朝鲜及东亚贸易频繁,在唐朝时,他们就曾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交流,所以总的来说,古代的日本曾是一个相当开放的国家。
一个原本相当开放的国家为什么会实行锁国政策呢? 清中也曾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那是清初海禁政策的延续,当时清政府是为了禁止天主教和西方思想的传播,以稳定统治,同时也是对西方各国不愿进行“朝贡贸易”的报复和对西方殖民者的警觉,更夹杂着浓厚的大国心理、盲目的乐观心态以及厌烦涉外纠纷的诸多想法。而日本方面闭关锁国的原因则相对简单,分析几次“锁国令”的内容,其核心问题就是要禁止天主教的传播和由幕府统管对外贸易。
所以说幕府实行“锁国政策”有三个原因,一是基于保护传统文化,二是保障本地经济发展,免受外来力量的影响,三是从国防安全出发。
从保护传统文化这个角度来说,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来到日本,进行商业贸易,之后两国的传教士也来到日本开始在日本传教。日本不少大名,普通民众都信奉天主教,这样就会威胁到幕府对民族的思想统治。
1)禁止日本船出海贸易和日本人与海外往来,偷渡者要处以死刑; 2)取缔天主教的传教,对潜入日本的传教士应该予以告发和逮捕,以防止天主教在日本蔓延;
3)对驶抵日本的外国船只实行严密的监视,贸易活动也由幕府进行严格的管制。
这里所谓的进行严格的管制主要是指通商的范围,他们并不是与任何国家都断绝来往,与荷兰,朝鲜,中国还是进行商业贸易的。但这种贸易只能在特定的地方进行易,在日本长崎一代进行。
统治者实行的政策对一个国家都会有两方面的影响。日本实行“锁国”政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巩固了幕府的统治,维护了封建制度;同时也是为了防范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渗透,维护日本国家独立。另一方面使日本在国际上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几乎完全割断了日本经济同世界市场的联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就使本来已经落后了的日本,进一步被资本主义的西方远远地抛在后面了。
这一政策一直持续了200余年,19世纪中期,美国军舰打开了日本的国门,1854年2月,佩里率领九艘战舰组成的舰队第二次闯入日本神奈川海面。日本幕府当局被迫于3月31日同佩里签署了《日美亲善条约》(《神奈川条约》)。条约规定,日本开放下田、箱馆二港;对美国船员供给食物、煤炭,价格由日方规定;美国在日本派驻领事,获得最惠国待遇。自此,日本两百多年闭关自守的政策被放弃,向开国迈出了第一步。
第二篇:《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教案
【课标要求】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德川幕府的统治
幕府统治的建立,封建等级制度,锁国政策与封建统治的动摇
幕府统治的实质及锁国政策的影响
探究幕府统治危机与明治维新的关系
图示法、综合探究、比较、分析
日本实际上是由幕府和藩国共同构成的封建统治国家
黑船事件
“黑船事件”《日美亲善条约》,锁国走向开国
东西方的差距,黑船事件使日本被迫打开国门
情境再现,问题与分析
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将会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
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殖民势力的进一步渗透,社会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阶级矛盾的尖锐、民族危机的加深、导致了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问题探究法
【教学重点】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状况及危机。
【教学难点】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德川幕府的统治
(1)德川幕府统治的建立。
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当时,天皇虽然享有崇高威望,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并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将军也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将军。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从将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这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的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德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武士道”精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
(2)幕府统治政策。
实行幕藩等级制度。为巩固幕府统治秩序,德川幕府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将军、大名、武士占日本全国人口的10%,属于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占人口的百分之十,经营工商业,受到统治阶级的歧视;“农”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是受压迫受剥削的主要群体,他们不仅交租还要负担各种杂役和劳役;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是“贱民”。各等级界限森严,世袭不变,互不通婚,衣食居住都有区别。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德川幕府统治前,日本对外贸易比较发达,商船远航到中国、朝鲜及东南亚各国。16世纪下半期,西方商人和传教士开始到日本活动,以传教士为先导的欧洲殖民势力迅速向日本渗透,全国天主教徒从30万猛增到70万人。一些藩国通过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德川幕府建立后,为巩固统治,防止外部势力对日本的侵入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从1633年起曾多次发布“锁国令”,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禁止日本与海外交往,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只许同中国、朝鲜、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对外商业活动受到严格控制,同时幕府还规定日本人不得出国,也不许在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的船只。
实行限制工商业政策。闭关锁国本身就严格限制了商业活动,同时对工商业者采取歧视态度,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实行商品专卖,设立关卡、对工商业者财产恣意没收。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把幕府统治限制工商业的政策与“工、商”社会地位联系起来分析,进而理解这一政策的消极影响。
(3)德川幕府统治开始出现危机,封建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第一,严格的等级制度虽然维护了封建统治,但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第二,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近代日本的落后。
第三,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德川幕府统治建立后,全国形成了统一的市场,农民负担相对减轻,生产积极性提高,因此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村手工业也迅速发展,并逐步同农业分离,新的手工业中心和商业中心也随之形成。商业性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解体。18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
第四,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封建主为解决经济拮据,变本加厉地剥削农民,大幅度提高地租,增加各种捐税,农民无法承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工商业者也不满严格的限制和掠夺;19世纪中叶,中下级武士阶层地位恶化,迫于生计,不得不冲破封建等级观念和法规的束缚,去做教师、医生或从事商业和手工业,有的甚至投身为商人家中的养子,武士的特权和利益受到挑战,逐渐滋生出反抗幕府统治的思想。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
看教材“武士”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增加学生感
分析农、工、商的位次,探究出等级制中隐含着统治者对工商业的政策和封建经济缓慢发展的原因性认识。
学生阅读思考【学思之窗】,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变化,商人地位开始举足轻重,中下级武士穷困潦倒,从幕府统治的基础转变成反幕府统治的力量,进而全面理解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
简要解释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封建等级制度。
解题关键:封建等级制度,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
思路引领:德川幕府实行封建等级制度的目的,等级的构成。
答案提示: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德川幕府把全国所有人分为士、农、工、商等不同的身份等级,不同等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士”为统治阶级,包括将军、大名、武士;“农”、“工”、“商”及“贱民”为被统治阶层,“农”的人数最多,为各种杂役、劳役的主要承担者,工商业者在当时受到统治者歧视,等级制度维护了封建统治,同时也激化社会矛盾。
黑船事件
(1)西方列强侵略日本的背景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日本被纳入侵略目标。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19世纪中期,亚洲许多国家已相继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日本也成为列强侵略的目标。其实从18世纪中叶起,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就开始窥视日本,首先是沙俄。1711年和1804年俄国两次要求通商,遭到拒绝。列强的多次叩关,均未能打破其锁国政策,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在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后,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日本。
(2)“黑船事件”及列强对日本的侵略。
1853年,美国海军将军佩里率领一支由4艘军舰组成的舰队来到日本,强行闯入日本港口。代表美国政府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并约定将在第二年再来日本,听取答复。因为佩里舰队的军舰是黑色的,船上的蒸汽机又冒着黑烟,所以日本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之为“黑船事件”。
关于《日美亲善条约》得出以下认识:①它是“黑船事件”的直接后果;②是日本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条约;③条约的不平等性;④条约的影响。随后,英、俄、法等国也效仿美国,同日本签订了所谓的“亲善条约”,内容有过之而无不及。
(3)列强侵略日本的影响。
日本被迫开埠通商,列强同时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设立租界等各种特权,最终使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从而引起整个日本社会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这种示威实际上是实力的挑战,是东西方发展差距的结果。
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解题关键:日本社会状况的变化。
思路引领:从消极影响和客观上的推动作用两方面分析。
答案提示:①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打开了日本的门户;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日本主权遭到破坏,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不断加深。②冲击着日本社会,激化了社会矛盾,进一步动摇了幕府统治。③冲击着旧体制,客观上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④先进思想的传入,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列强的入侵,进一步暴露日本社会的落后和幕府统治的腐朽,因此反对幕府统治,要求变革社会的呼声更加强烈。
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1)西方殖民侵略的进一步加强。教师可补充相关的数据来说明侵略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
(2)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一方面,外国工业品倾销,传统的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手工工场纷纷破产,工人失业,同时由于黄金大量外流,钱价下跌,物价暴涨,洋货大量输入、民族经济遭到打击,人民生活更加困苦,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纷纷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农民起义次数剧增,1865~1867年平均每年发生55.3起;城市贫民起义次数也显著增加,1865年~1867年平均每年发16.6起。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新兴地主和高利货商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对自己政治上无权的处境越来越不满;长期受幕府排挤长州、萨摩等西南诸藩,大名也不满现状;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下士,因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对现实更加不满,这一切反映了幕府统治基础的进一步动摇。
(3)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无尽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也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原料的大量出口刺激了生产的发展,1860~1867年输入总值增加了5倍多;同时,资本主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也传到日本,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长期与外国人打交道中,一些有识之士,目睹了工业文明的优势,开始从国外购进机器,建立工厂,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受幕府排挤的西南诸藩,大名们看到了幕府的软弱无能,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如保护和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创办西式企业、改革军队和采用洋枪洋炮、整顿财政、广求人才、鼓励西学。各藩的改革虽然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但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来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力量。
第三篇:日本新闻史讲稿
日本新闻史讱稿
第一部分:古代报纸阶段。
1、瓦版:是指在黏土上刻出文字和图案再烧制成版的印刷出版物。现存最早的 “瓦版”是一份记载1516年的“大阪安部合战之图。它的特点:形式上:瓦版图文幵茂,以图片为主,略有文字; 性质上:不定期发行的单页印刷品;内容上:介绍社会上发生的各类事件:地震、火灾、情杀、怪胎、神童等等。
“瓦版”以街头叫卖的方式发行,又被称作“读卖瓦版”,现《读卖新闻》就起源于此。“瓦版”是出自民间的非法出版物,它的制作者和发行者都是隐姓埋名的,它的发行在日本流行300多年,到19实际末,明治维新之后,才逐渐消失。
第二部分:官办新闻和早期的日报。
1、《官版·巴达维亚新闻》:它是日本最早的官方译报,由“洋书调所”的工作人员竖川三之桥和万屋宾四郎印刷发行,1862年出版,共发行23卷。它采用书本形式装订,不定期编辑,面向社会公开发行,对时代闭塞的日本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中外新闻》:创办于1968年,是日本最早的自主性报纸,在江户出版,由柳河春三主持,他是日本最早研究西洋的学者,是向日本国民介绍西洋文化的先驱之一。该报被许多日本学者认为是日本近代报业的开端。
3、《横滨每日新闻》:1870年创刊,是日本第一家日报,标志着日本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报纸的诞生,定期出版,采用先迚的日文活铅字用“西洋纸”单张印刷,读者不再限于高级官员,开始扩张到普通民众,广告和新闻各占一半,有商业倾向。创办人子安峻,1870年创办第一个印刷所“日就社”。
第三部分:政论和政党报刊。
1、“政论报刊”时期(1875—1881)
19世纪70年代中期带80年代初,日本民间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和反对派阵营中的开明人士组成各种社团,通过报纸宣传民主自由思想,出现了“民权派”和“官权派”的斗争。
代表报纸:
民权派:《东京·横滨每日新闻》、《东京署新闻》、《朝野新闻》等。官权派:《东京日日新闻》、《明治日报》、《东洋新报》等
2、“政党报刊”时期(1881—1883)
1881年日本明治天皇实行君主立宪制,而各种政治势力就很快结成各种政党,主要有自由党、改迚党和帝政党等,一些政论报刊转而成为政党的机关报。
代表报纸:自由党:《朝野新闻》《自由新闻》等; 改迚党:《邮报便知新闻》《大阪新闻》等;帝政党:《东京日日新闻》《明治日报》等;中立派:《时事新报》《朝日新闻》等。
第四部分:大众报刊阶段。
1、“小报”的兴盛。
19世纪后期,日本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工业革命开始,通俗小报,奉行“企业本位”的方针,开始兴盛。代表性的报纸有1872年创办的《每日新闻》和1879年创办的《朝日新闻》以及1874年创办的《读卖新闻》等。
它们均偏重一般新闻和经济新闻,和欧美的“廉价报刊”相似,面向社会,读者主要为社会中下层,价格低,发行量大。•
2、报纸商业化的迚程。
在经历了“政党报刊”和“小报”的产生,演变之后,1886年至1887年间,日本报纸开始走向了商业化经营之路。
首先是《邮报便知新闻》,1886年该报效仿欧美模式,对报纸的版面、内容、组织机构和经营方式迚行了全面的改革。具体措施如下:A、对新闻报道、评论写作加以监管和监督;B、变大型化版面为小型化版面;C、版面力求大众化,文章力求平易近人;D、改迚发行的方式。
其次是《朝日新闻》。1888年,该报开始打入东京市场,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和同行展开竞争,具体如下:A、采用先迚的印刷设备,提高印刷速度,降低印刷成本;B、使用电报传发新闻,提高发稿速度。它的改革,增加了报纸的发行量,抢占了市场,成为日本第一家跨城市经营的报业体系。
之后是《东京日日新闻》,此外这一时期实行商业化经营的报纸还有《大阪每日新闻》、《时事新报》、《万朝抱》、《二六新报》等,其中后两个以揭露社会丑闻的著名,吸引了大量的读者。
第五部分:一战后二战前的报业改革。
1、组织机构的变化:报社实行了股份制经营,内部分工更加细密,分为了编辑和经营两大部门,人员得到了扩充,职责范围更加明确。
2、经营方式的变化:报纸开始大量刊登广告,内容和范围明显扩大,表现的形式也多样化,报纸开设专门的销售店,售价降低。
3、编辑制度的变化: 报社设立专门的编辑部,实行综合编辑制度,对新闻报道迚行统一管理,社会版地位提高,地方版大量增加。
4、技术手段的变化:从外国购买先迚的印刷设备,更新照相版印刷技术,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不断提高报纸的发行量。
第六部分:军国主义报刊改革。
从20世纪30年代起,日本报业受到了严格的控制,逐步被军国主义势力所左右,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二战时期,政府将报业纳入“战时体制”,使其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宣传工具。同时对报业采取了严格的控制。主要的措施如下:
1、设立内阁情报局。
2、制定新闻法规。
3、实行“一县一报”的合幵措施。
第七部分:二战后的报业改革。
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国占领日本势力对日本新闻界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日本新闻媒介迚行了“民主化”和“非军事化”的改造。这些措施的实施,促迚了日在新闻事业在二战后的迅速发展。
具体措施如下:
1、解除报业的羁绊,使之自由发展。1945年9月,颁布《关于新闻及言论言论自由的追加措施的备忘录》。
2、对日本报纸迚行管理和审查。
3、对左派报刊采取清除政策。
第八部分:现代主要的新闻媒介。
第一方面:五大报纸:
1、《朝日新闻》1879年创刊于大阪,初为小报性质,立场中立,奉行“企业本位”和“报道第一主义”,努力采写独家新闻,是日本的代表性报纸,在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影响较大。
2、《读卖新闻》1874年创办于东京,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以市民和中小企业主为主要对象,大量刊登文学作品,有“文学报”的性质,分早晚刊,在纽约发行卫星版。
3、《每日新闻》日本全国性大报之一,1911年由《大阪每日新闻》和《东京日日新闻》合幵而成,1943年改名《每日新闻》,重要的读者为农民。
4、《日本经济新闻》日本最大的经济类报纸,1942年由关东地区的多家经济类报纸合幵而成,在东京和大阪有分社,纽约和伦敦有总局,数据库信息闻名于日本。
5、《产经经济新闻》日本最大的财经类报纸,1942年由关西多家经济类报纸合幵而成,全国性大报,在东京和大阪有分社,有早晚刊。
第二方面:五大民营广播电视公司
1、东京广播公司(TBS),属于《每日新闻》的广播电视网,成立于1953年,有25个联播台,每天播放节目20小时。
2、日本电视广播网公司(NTV),是《读卖新闻》系统的商业电视台,成立于1953年,有25个联播台,每天播放节目18小时。
3、全国朝日广播公司(ANB),是《朝日新闻》的广播电视公司,成立于1959年,有18个联播台,总部在东京。
4、富士电视公司(FYV),是《产经新闻》系统的商业电视台,成立于1959年,有25个联播台,每天播放节目20小时以上。
5、东京十二台(IZ),是《经济新闻》系统的商业电视台,成立于1964年,在五大民营电视台中,实力最弱。
第三方面:通讯社
1、共同社:日本最大的通讯社,成立于1945年,报联社体制,现有加盟报社60家,于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有广告合同,伴有英文国际传真业务,播发《共同传真快讯》,出版年鉴,有6个总部,国内为有分支机构。
2、时事社:日本第二大通讯社,陈经理与1945年,是以提供经济新闻为主的株式会社,还经常做市场调查、舆论调查,出版各类资料性书籍等。
第四方面:日本广播协会
日本广播协会(NHK):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成立于1926年,具有半官方的性质的公营机构,最高权利机构是经营委员会,经费来源于电视执照费,经济基本自立。先包括三套广播网,分别为新闻、文娱和教育,另设有国际广播台。NHK的节目比较正统,新闻报道及时公正,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第四篇:1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
幕府统治的建立,封建等级制度,锁国政策与封建统治的动摇;“黑船事件”《日美亲善条约》,锁国走向开国;殖民势力的进一步渗透,社会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理解
幕府统治的实质及锁国政策的影响;东西方的差距,黑船事件使日本被迫打开国门;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阶级矛盾的尖锐、民族危机的加深、导致了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运用
探究幕府统治危机与明治维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图示法、综合探究、比较、分析;情境再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日本实际上是由幕府和藩国共同构成的封建统治国家;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将会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是内、外因造成的,它是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源。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状况及危机 难点
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历史上曾经有大化改新,通过学习中国唐朝的先进制度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飞跃。从1192年,日本进入长达600多年幕府统治时期;这一封建统治,终于在1868年被推翻。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日本天皇睦仁改年号为明治的这一年,所以叫“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呢?由此导入新课。【讲述内容】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1.封建等级制度
提问: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性质是什么?统治阶级中包括哪些人?学生思考并回答:
日本处于封建社会的德川幕府时代,为巩固幕府统治秩序,德川幕府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不同等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在统治阶级中,有天皇、将军、大名、中下级武士,而掌握实权的是将军,被统治阶级包括农、工、商、贱民。
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从此二百六十多年的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的统治开始。当时,天皇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虽然享有崇高威望,但并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将军是幕府的最高首领,也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将军。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从将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这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的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
为巩固幕府统治秩序,德川幕府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结合教材中封建等级图示,对此进行讲解。士是统治阶级,包括将军、大名、武士。约占日本全国人口的10%。农”、“工”、“商”及“贱民”为被统治阶层;“农”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是受压迫受剥削的主要群体,他们不仅交租还要负担各种杂役和劳役;工商业者占人口的百分之十,经营工商业,受到统治阶级的歧视。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是“贱民”。各等级界限森严,世袭不变,互不通婚,衣食居住都有区别。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改变日本原有的阶级结构。2闭关锁国政策
提问:德川幕府建立后,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巩固统治,防止外部势力对日本的侵入)从1633年起曾多次发布“锁国令”,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禁止日本与海外交往,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只许同中国、朝鲜、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对外商业活动受到严格控制,同时幕府还规定日本人不得出国,也不许在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的船只。提问: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给日本带来了什么影响?(造成了近代日本的落后)长期的闭关锁国由于对商业活动进行严格限制,实行商品专卖,设立关卡、对工商业者财产恣意没收,从而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闭关锁国时期日本经济的发展缓慢,但到19世纪初,日本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解体。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
19世纪中叶,日本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无法承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起义不断;工商业者也不满严格的限制和掠夺;中下级武士阶层地位恶化,迫于生计,不得不冲破封建等级观念和法规的束缚,去做教师、医生或从事商业和手工业,有的甚至投身为商人家中的养子,武士的特权和利益受到挑战,逐渐产生了反抗幕府统治的思想。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
让学生阅读思考【学思之窗】,引导学生分析武士地位的变化对日本带来的影响:中下级武士的穷困潦倒,使他们从幕府统治的基础转变成反幕府统治的力量,让学生思考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闭关锁国、封建落后的国家,落后挨打,遭受侵略也是历史的必然,二、黑船事件
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的完成,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亚洲许多国家已相继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日本也成为列强侵略的目标。其实从18世纪中叶起,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就开始窥视日本,首先是沙俄。1711年和1804年俄国两次要求通商,遭到拒绝。列强的多次叩关,均未能打破其锁国政策,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在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后,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日本。
1853年,美国海军将军佩里率领一支由4艘军舰组成的舰队来到日本,强行闯入日本港口。代表美国政府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并约定将在第二年再来日本,听取答复。因为佩里舰队的军舰是黑色的,船上的蒸汽机又冒着黑烟,所以日本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之为“黑船事件”。
1854年日美签订《日美亲善条约》这是日本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条约;随后,英、俄、法等国也效仿美国,同日本签订了所谓的“亲善条约”。提问:这给日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日本被迫开埠通商,列强同时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设立租界等各种特权,日本紧锁两百多年的国门终于被资本主义国家的坚船利炮打开,不得不面向世界,走向开国。但日本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从而引起整个日本社会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三、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1.西方列强的殖民侵入
开国后,西殖民势力不断向日本渗透,日本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欧美国家和廉价工业品大量涌进日本,日本的原料如生丝、棉花等又源源不断运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黄金大量外流,钱价下跌,物价暴涨,洋货大量输入传统的纺织业等民族经济遭到打击,人民生活更加困苦,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纷纷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农民起义次数剧增,1865~1867年平均每年发生55.3起;城市贫民起义次数也显著增加,1865年~1867年平均每年发16.6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无尽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也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及发展,新兴地主和高利货商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对自己政治上无权的处境越来越不满;长期受幕府排挤长州、萨摩等西南诸藩,大名也不满现状;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下士,因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对现实更加不满,这一切反映了幕府统治基础的进一步动摇。在长期与外国人打交道中,一些有识之士,目睹了工业文明的优势,开始从国外购进机器,建立工厂,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受幕府排挤的西南诸藩,大名们看到了幕府的软弱无能,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成为后来倒幕运动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力量,这就为日本社会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课后研讨】
“历史和现实说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通则畅,阻则滞。” 试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来论证这一道理。要求史实明确,论据充分,所举例子不少于三个。思路:开放则兴,封闭则衰,无数世界历史的史实证明了这一通则。历史成为世界史的趋势一旦出现,一个民族或国家不是在投入这股大潮中走向繁荣,便是在隔绝于这个大潮之外而走向衰落。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最强劲的发动机,是实现崛起的最大动力。举的例子可以有新航路开辟后西欧的荷兰、英国、法国等、中国的明清的闭关锁国和今天的改革开放、日本的明治维新等。
【本课小结】
十九世纪中期日本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幕府统治下的日本闭关锁国、封建落后,腐朽黑暗的统治使国内农民起义暴动不断发生。50年代,日本因屈服于西方殖民者的武力威胁而被迫开国,更加暴露出其腐朽、虚弱。列强的入侵,不仅使日本的民族危机加深,而且也使幕府成为众矢之的,同时在统治阶级内部也发生了严重分裂。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日本封建经济的进一步解体、社会矛盾的空前激化、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阶级结构的进一步分化,幕府统治的基础发生动摇。
课堂小结
十九世纪中期日本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幕府统治下的日本闭关锁国、封建落后,腐朽黑暗的统治使国内农民起义暴动不断发生。50年代,日本因屈服于西方殖民者的武力威胁而被迫开国,更加暴露出其腐朽、虚弱。列强的入侵,不仅使日本的民族危机加深,而且也使幕府成为众矢之的,同时在统治阶级内部也发生了严重分裂。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日本封建经济的进一步解体、社会矛盾的空前激化、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阶级结构的进一步分化,幕府统治的基础发生动摇。
课后习题
“历史和现实说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通则畅,阻则滞。” 试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来论证这一道理。要求史实明确,论据充分,所举例子不少于三个。思路:开放则兴,封闭则衰,无数世界历史的史实证明了这一通则。历史成为世界史的趋势一旦出现,一个民族或国家不是在投入这股大潮中走向繁荣,便是在隔绝于这个大潮之外而走向衰落。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最强劲的发动机,是实现崛起的最大动力。举的例子可以有新航路开辟后西欧的荷兰、英国、法国等、中国的明清的闭关锁国和今天的改革开放、日本的明治维新等。
板书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第五篇:日本的签证政策
1、居留资格认定证明书交付申请书;样式1,2C,3C(求学),若用复印件,应用A4版
2、照片(长4公分,横3公分)2张
申请时6个月内的上半身无帽无背景照片,1张贴在申请书上,1张在背后写上名字后,放入信封。
3、贴足邮资的回邮信封
4、有关入学许可证的材料
要受教育的机构的入学许可书的影印本或入学许可证明书。提出入学许可书的影印本时,请出示原件。若由机构的职员代提出申请书时,则无这个必要。记载有要进的学部,学科,课程的东西。是研究生必须是记载有研究内容,是科目等履修生及听讲生时必须是记载有履修科目或听讲科目及时间数证明书.这些都是大学的学部等机关发行的东西。
5、有关学费,生活费的支付
(1)由申请人自己支付经费时要下列之一或数份的文件明示有给付金额及给付期间,有关奖学金给付的证明;以申请人名义的存款证明,因应必要,有要求提出有储蓄能力证明的资料。
(2)由申请人的亲戚等汇款的时候
记载有接替支付经费的来由,具体的援助金额的经费支弁书;市区乡村长所发行的经费的来由及具体的经费支付者的课税证明书。因应必要,有提出关于经费支付者的职业证明书,记载有全家人的户籍腾本抄本,印鉴证明等.6、除了要专受日本语教育外,要进专修学校的专门课程的时候
(1)关于日本语能力,以下之一的文件明示有在法务大臣告示公定的日本语教育设施受过6个月以上的日本语教育的结业证明书及出席,成绩证明书;日本语能力检定1级或2级合格证的影印本;明示有在学校教育法第一条规定的学校(除了幼儿园)受过一年以上教育的证明书
(2)结业后的预定证明书
7、其他
(1)因应必要,有要求提出以下经历的证书
申请人自己写的关于学历和职历的履历书;有关学历的证明书(毕业证或复印件,成绩单);有关职业的证明书;公证书
(2)提出的证明材料应加以日本语的翻译
(3)因应必要,有要求提出其他必可作参考的资料
(4)这个申请除了申请人外,下列人也可以作为代理人代办
申请人所受教育的日本的机构的职员;
住在日本的申请人的亲戚;
住在日本的学费或驻在费的支付人;
若为代理人办理,出示合于代理人证件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