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仇鸿部长助理在推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仇鸿部长助理在推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现场经验交流
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2009年启动家政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以来,各部门、各试点城市、相关单位,紧紧围绕服务民生、扩大消费、促进就业的宗旨,抓住建立健全家政服务体系这一主线,以家政服务网络中心为龙头,以品牌企业为主体,以人员培训为保障,有效推动了家政服务业的发展,逐步规范了市场秩序,提升了行业服务水平,较好地满足了群众需求。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务院有关部门、各试点城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各级商务主管部门、有关协会和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商务部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推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和“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系统总结几年来推动家政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积累的经验,进一步明确开展家政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思路,研究部署新时期加快建立健全家政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加快建立健全家政服务体系是新时期商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我国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在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发展家政服务业,加快建设家政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家政服务业市场秩序。因此,加快建立和完善家政服务体系,意义重大。
(一)完善的家政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步伐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的家庭和人口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表现为家庭小型化,三口之家已构成城市家庭的主体;另一方面表现为人口老龄化,目前我国老龄人口达1.78亿,占总人口13.26%,并且每年以600万的速度递增。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家务劳动更加依赖社会提供,迫切需要第三方提供家政服务。家政服务能否妥善解决,不仅关系到家庭生活幸福,更关系到社会和谐。建立健全家政服务体系,为家庭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家政服务,满足家庭的生活服务需求,解决家庭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谐和社会的内在要求。
(二)完善的家政服务体系是调整经济结构、扩大消费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在获得商品市场极大丰富带来的满足后,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消费需求迅速提高。但在我国经济总量中,服务业的比重仍然偏小,低于发达国家20-30个百分点,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家政服务业作为生活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面向居民生活。不断满足和扩大家政服务需求,对拉动消费需求,促进中国服务业特别是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十分特殊的作用。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三)完善的家政服务体系是促进就业的迫切需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十二五”规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臵,提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规模。服务业对能源资源的依赖小,就业容量大,目前全国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1500多万人,但市场需求远不止这些。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符合“十二五”规划关于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的要求,是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90%以上是女性,无论她们来自哪里,进入家政服务业后,有了固定的职业,拥有稳定的收入,生活就有了基本保障。家政服务人员经过培训提高了自身素质,也促进了全行业服务水平的提高。近年来,一些高学历人员也进入家政服务业创业或从事管理工作,随着家政服务产业的发展,将会吸纳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和知识性人才,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新的渠道。
近年来,国家对家政服务业发展高度重视,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对加快家政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关于《建立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和中编办《关于建立推动家庭服务业发展促进就业部门协调机制的通知》,都明确了商务部门行业管理的职责。长期以来,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积极履行职能,在制订规划、法规和标准,引导行业发展,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监督服务质量,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做了大量成效显著的工作,有力推动了我国家政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政服务需求越来越广泛,对我们做好新时期家政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把发展家政服务业作为新时期保障民生、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商务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力度,扎实开展工作。
二、家政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任重道远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家政服务业已初步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中央支持政策取得成效。近年来,国家对服务业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家政服务业发展。从2009年开始,连续三年,中央财政共投入资金19亿元,带动地方各级财政配套资金约20亿元。三年来,全国建成家政服务网络中心100多个,培育品牌企业近300家,培训服务人员约60万人。同时,商务部、财政部出台指导意见,积极支持各地家政服务业发展,扭转将家政服务业看作是“低人一等的伺候人行业”的传统观念;各地纷纷出台支持行业发展的多方面配套政策,有些地方还把家政服务业作为首要民生产业来抓,给予综合配套政策,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家政服务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探索现代家政服务体系的途径和模式,提高广大家政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吸引了许多专业人才加入到行业队伍中来。
二是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取得成效。首先,家政服务网络中心的建设,有效解决了部分城市家政服务供需难以顺利对接的问题。各地建成的100多个家政服务网络中心不断提升平台功能,升级技术系统,推进“三网融合”,在居民和企业之间搭建起供需平台,有效解决了居民找不到服务、企业找不到市场的矛盾,使居民享受服务更加便捷。同时,涌现和形成了宁波81890、天津8890、南京96180、潍坊12343、广州96909、杭州96365、吉林95081等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网络中心品牌,深受群众和家政服务企业的欢迎,促进了服务需求的释放和增长。据统计,2010年,家政服务网络中心的日处理电话订单量3万个,网络订单量6000个,分别比2009年增长12%和61%。其次,家政服务网络中心的建设,较好地解决了规范服务市场的问题。网络中心通过统一规范呼叫服务,对加盟会员企业采取约束措施,建立加盟企业准入与退出的市场机制,制定行业标准和管理制度,建立安全保障制度等措施,规范了企业行为和市场秩序,提升了行业的诚信意识和服务质量,促进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家政服务企业品牌建设取得成效。一方面,以品牌培育为导向,家政服务企业连锁化、规模化程度明显增强。在中央财政支持家政企业品牌培育工作的积极引导下,大批家政服务企业加大了对品牌建设的投入,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统一形象标识、统一商标字号、统一经营模式和统一管理制度,提升品牌形象。从试点城市的统计情况看,2010年试点城市145家连锁企业拥有门店约3000个,新增门店数量达到了1745个,平均每家新增门店12个,比2009年增长77%。另一方面,以品牌培育为导向,企业服务水平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近年来,各试点企业通过培育,不断完善质量监控管理体系,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服务水平。山东阳光大姐通过培训系列化、服务标准化、管理信息化、发展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促使企业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增加了企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哈尔滨邦尼公司创造性地采用了开放式服务监管体系,邦尼总部、服务网点、协作单位、居民家庭、基层社区和政府主管部门都可对服务进行同步监督,保障了服务质量,服务市场以每年近40%的速度扩展。
四是家政服务人员培训取得成效。各地通过实施“家政服务工程”,严格培训标准,创新培训模式,改善培训设施,提升培训质量,使得家政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通过中央财政支持,多数承担培训任务的企业和单位建立了实际操作间,添臵了教具、设备,大幅改善了教学设备、设施,提升了培训硬件条件;不少机构通过统一教学大纲、加强师资力量,严格培训考核,坚持面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健全了培训制度,保障了培训质量。还有些单位积极探索专业化培训道路,不断提高培训的专业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不少学员毕业后持有培训合格证、中级技能证、育婴师合格证等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培训,已涌现出“阳光大姐”、“川妹子”、“三峡妹子”、“米脂婆姨”、“衢州保姆”等知名服务品牌。
同时,通过培训,受训人员的就业状况和工资水平明显上升。2010年全国共培训25万人从事家政服务,并基本实现了就业,较好地实现了培训与就业的衔接。参加培训后的家政服务员的平均薪酬从参加培训前的800元上涨至1200元,涨幅高达50%。
五是制度建设与基础工作取得成效。近年来,家政服务体系建设不仅在基础设施方面有了很大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几年的实验,已探索出了一些建设和完善家政服务体系的制度保障。商务部拟订了《家庭服务业管理暂行办法》,重点对家庭服务机构经营规则、经营模式、合同管理、从业人员资质、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家政服务规范》、《家庭服务企业管理技术规范》等10项行业标准将相继发布。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分别结合各地实际,积极推动相关法规、标准的出台。目前,北京、天津、吉林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杭州、宁波、潍坊等16个城市制定了有关家政服务的规章制度达180多个,为家政服务业的规范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六是政府组织保障与各方工作协同取得成效。试点城市地方政府、商务、财政、人力资源等主管部门,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各项工作,细化落实工作方案,迅速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在用工、用地、税收、注册、融资、网点布局、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为凝聚各方力量,合力推进家政服务工程的顺利实施,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和工会组织,联合妇联、有关协会等社会力量,积极建立三方联动工作机制,主动加强协调服务,创造性地落实政策,强化项目管控,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各项任务保质保量地顺利实施。财政部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人力资源部门积极围绕就业,探索建立保险制度;工会、妇联和共青团组织积极参与培训和发展家政服务业;社会各界真心关注、热心参与、倾力支持,形成了共同推动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总结家政服务体系建设成效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家政服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与“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家政服务业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对家政服务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人员配备不到位,工作缺少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对家政服务发展缺乏长远规划。
二是网络中心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网络中心硬件建设很重要,但后期服务和管理更重要。如果没有长远的规划和良好的服务,网络中心将难以可持续发展。
三是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近几年,国家财政总体投入很大,但具体到每个地方的资金规模并不大,有些地方配套资金不足,影响了网络中心建设进度。另外,对于资金的使用、管理,也有待进一步规范,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家政服务企业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家政服务业从事的是对家庭提供服务,需求千差万别,但由于一些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在服务项目开发、人员培训等方面往往力不从心,难以适应市场需要。
三、加大试点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家政服务体系 今年,商务部会同财政部继续在40个城市开展家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这不仅仅是前两年工作的延续,而应该是在更好基础、更高起点上的一种完善和提升,重点要完成三项任务:
(一)高标准抓好网络中心建设和运营,促进家政服务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网络中心建设是家政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平台,各试点城市要着重抓住网络中心这一“牛鼻子”,更好地实现供需对接,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其引导、规范和推动行业发展的功能。
为此,一要把增加加盟会员企业,完善运营管理机制作为中心生存之基。加盟会员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是网络中心发挥作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网络中心能量的高低和作用的大小。因此,一方面,各试点城市要积极探索建立高效的运营机制、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吸引更多的高质量企业加盟,提升服务能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各城市网络中心要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和运营机制,规范行业发展,提高服务水平。既要建立健全企业及员工信用档案,服务评价制度、服务对象质量回访制度,对企业服务全程跟踪,保障服务质量,又要建立健全各类家政服务的标准体系、实行加盟企业的优胜劣汰机制,引导和规范企业发展。同时,还要不断完善交流沟通机制,及时了解掌握加盟企业的相关信息,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帮助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二要把完善服务功能,作为中心发展之本。家政服务需求涉及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否提供多门类、高质量的服务,已成为家政服务中心和企业能否具有生机和加快发展的关键。2011年,各试点城市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要在强化供需对接等基本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广大居民日益多样的便利性、安全性、实惠性服务需求,结合地方实际,积极开拓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开发特色服务和定制式服务。针对大众消费群体,要不断丰富和完善月嫂、早教、养老、医护、康复等服务;针对特殊群体,增设涉外保姆、全职管家、汽车救援、车辆保养、教育托管等特色服务。同时,还要为广大家政服务企业提供信息发布、产品推荐、法律援助、政策咨询、公益资源调度等服务,增强网络中心的服务功能。三要把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作为增添其活力之源。无论是新建的家政服务网络中心,还是已经投入运营的家政服务网络中心,都要结合实际,加快探索家政服务网络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要不断增强网络中心造血功能,开发新的服务方式和领域,例如通过网络中心直接为家庭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自主研发各类家庭服务产品,开拓电子化购物服务,开展呼叫转接业务,提供网站服务、广告业务等服务项目,吸引大量的网络人流,增强网络中心的盈利能力。(二)加大力度培育企业品牌,加快提升家政服务业发展水平。
目前,我国家政服务行业“小、散、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性的转变,大部分家政服务企业规模小,经营方式落后,提供服务不规范。不仅制约了行业发展,也损害了行业形象。为加快形成一批示范性强的家政服务企业品牌,从2010年开始,我们在各城市着力开展品牌家政服务企业培育工作。2011年,各试点城市要在吸收其他城市经验的基础上,以专业化为发展方向,以标准化为要求,以信息化发展为手段,以连锁化发展为目标,加大品牌企业的培育力度和步伐。一要支持企业专业化发展。家政服务企业多数规模不大,只有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做精、做细,才能获得稳定增长的服务需求,才能提高盈利能力和竞争力,才能树立品牌、赢得市场。2011年,我们支持月嫂、早教、居家养老等专业型服务企业发展,目的就是引导广大中小服务企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在专业化链条上不断延伸、增值,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培养专业人才队伍,获取专有化利润。
二要支持企业标准化发展。家政服务是“人对人”、“面对面”的精细化服务,必须加强标准化建设,才能保证服务质量和水平。广大试点企业,一定要借鉴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细化管理流程和标准,以标准提升服务,以标准促进发展。
三要支持企业连锁化发展。家政服务企业的连锁化发展是提升企业社会认知程度,实现品牌化发展最为有效的途径,也是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各试点城市,要通过政策支持,引导连锁门店进郊县、进社区,改善经营条件和办公设施,增添服务设备,完善水电、通讯、消防等配套设备设施。同时,实现形象标识和风格、商标和字号、经营模式及管理制度、服务流程和服务质量的统一。
四要支持企业信息化发展。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实现家政服务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之一,对于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2011年,各试点城市要指导企业加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服务员求职报名、岗前培训、签订合同、跟踪回访、工资结算、服务评价、绩效考评等全过程信息管理,同时,通过信息化建设,加强对连锁门店的管理。
(三)加快培训步伐,提高家政服务行业人员整体素质。目前,家政服务就业人员已经初具规模,但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据调查,家政服务员供给严重不足,并呈现出档次越高,供给缺口越大的矛盾。与此同时,群众对家政人员要求已从传统的提供“纯体力式”的家务劳动向具有现代感的“管家”型高素质专业化服务发展,这就对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要结合需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针对地区差异性,各地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特点,根据本地市场需要及企业订单将家政服务员培训专业内容进行细化,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要提高培训质量,做到教学大纲、课程设臵、培训教材、师资标准、培训考核的统一。要针对正在从事家政服务和希望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迫切需要,结合家政基础知识和服务技能培训开展招生培训工作。要重点培训一批目前市场上急需的专业化家政服务人员,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二要注重实际操作,增强培训的有效性。承担培训的机构要积极改善教学设备、设施,完善教学条件,添臵教具、建立实际操作间。培训内容要注重基础性和专业性培训相结合,在注重基础家政服务培训的同时,要增加特殊专业性家政服务培训,以适应家政服务消费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发展。要开展学员到用户家庭实地学习和经验丰富的家政服务人员现场操作引导相结合的岗前见习。要坚持采取教师面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在培训中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员实际操作能力。
三要保障就业,增强培训的目的性。各地要加强培训的后期管理,保证培训后的就业。要通过服务热线和相关网站,接受雇主网上需求登记,为其提供有效的雇佣转介及配套服务,为毕业学员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要选择有一定规模的家政服务公司签订就业合作协议,实现培训就业的有效对接,尽量为学员提供就业岗位。要对培训的家政从业人员实行回访、岗前集训、岗中轮训等完善的跟踪管理制度和就业推荐、用人单位意见及服务质量反馈等跟踪服务。培训机构应对学员进行不定期电话回访,关心学员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并做好回访记录,尽力为学员提供帮助和服务。
四、工作要求
各试点城市要在充分吸收借鉴其他地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各地需求,加快探索创新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最大限度地保障和满足居民的服务需求。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家政服务体系建设不仅仅是商务主管部门的事情,需要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财政、劳动、工会、妇联等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下共同推动。试点城市要将承担家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作为一种荣誉,将试点工作提升到市政府中心工作的高度,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要有决心通过试点,成为建立健全家政服务体系,服务和谐社会的典型、样板,成为其他地方学习的榜样。为保证试点取得成效,各试点城市要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组成的家政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并明确专门机构和工作人员,加强对承担任务企业的指导、督促和检查。要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家政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创新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家政服务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要在尊重市场规律和企业意愿的基础上,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确保家政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规划,指导行业健康发展。
试点城市要根据中央财政资金规模和地方配套等实际情况,认真做好家政服务体系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家政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具体目标、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和模式。要注重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操作办法和实施步骤、项目安排和承担项目的企业都要落实到位。要加强规划,要积极争取用工、用地、税收、注册、融资、网点布局、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系列支持政策,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法规标准建设,规范家政服务行为。各地要加快家政服务业法规、标准制定的步伐,重点制定基础性的规范标准,加强企业行为规范、从业人员服务规范等标准的制订工作,多形式建立健全家政服务体系法规标准体系的途径和模式。要进一步健全家政服务企业信用机制,逐步完善信用评估体系。
(四)加强资金管理,保证资金使用效果。对于项目的建设,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会同财政部门加强项目的动态管理和全程监控,及时掌握建设进展情况和解决出现的问题,确保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培育家政服务企业和培训家政服务人员任务如期保质完成。项目验收应严格履行程序,认真评审,从严把关。对于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商务部高度重视,项目未经验收不得拨付资金,同时要求整个过程要公开透明,通过加强监督避免改变资金使用方向、挪用和挤占项目资金、以及冒领、重复或多头领取项目补贴资金,从而确保资金安全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加强协会建设及统计工作,夯实行业发展基础。要加强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连接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指导协会开展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管理、协调政府关系、维护行业利益、搞好行业服务等责任,推动行业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要引导企业按照协会章程自觉接受统一管理和监督,并不断地规范行业服务行为、服务质量及服务价格标准等,从而建立合理竞争有序的家政服务市场。要加强行业统计,各地可充分利用已建的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开展行业统计,摸清行业情况,夯实行业的发展基础。(六)加强宣传,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社区广告等各种渠道,加强对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和品牌家政服务企业的宣传,提高群众和社会各界对网络中心服务功能及运作模式的了解和认知度,使网络中心的服务内容和项目家喻户晓,引导居民放心消费,为家政服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同志们,建立健全家政服务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共同努力,开拓进取,加快家政服务体系建设步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和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在自治区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严格执法铸蓝盾
岗位建功创一流
——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沙区环保局简介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首先我代表沙区环保局的全体干部职工,对各位领导、各位同行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根据自治区环保局的有关安排,我在此将我们沙区环保局在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和政务公开等方面的一些做法与各位同仁做如下交流。
沙区环保局成立于1995年,是全市最早成立的县级环保机构的单位,下设环境监察大队,现有干部职工42人,其中党员19人,是一支年轻干部居多、素质较高、富有进取精神的队伍。作为一个年轻的集体,多年来在自治区环保局和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及全局同志的积极努力下,沙区环保局全体干部励精图志、敢于拼搏、奋发向上,连年创造佳债,先后获得九五、十五期间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创建先进集体、生态建设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自治区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等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荣誉,成为本地区环保系统的一面旗帜。
目前,根据我区环境管理职能和区域特点,我局下设办公室、计划财务室、项目审批监察室和环境监察大队,监察大队又下设大队办公室、稽查队、法规综合室及五个监察中队,各科室在实际工作中既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最大的工作效益。
创新载体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
将环保局这支队伍打造成为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集体是我局队伍建设的最终目标,在此方面,我局也采取了多项措施。
——在班子建设上,我局成立了由局领导班子和副主任科员、办公室主任共7人组成的局务会,制定执行了重大事项局务会讨论表决制度,对涉及人财物以及工作重点、目标等各项问题,都坚持由局务会讨论决策,有效的监督了权力的运行。制度执行以来受到了全体干部职工的肯定,局务会在干部职工中树立了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印象。
——在队伍建设上,我局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设立了局办公室、项目审批监察室两个“党员模范岗”,并向全局干部发出“群众监督党员、党员监督党员”的号召,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对全局任何一名干部、党员、领导在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可在党员大会和全局会议上提出。
——在干部素质培养上,我局每年4月固定进行全局干部业务考试,并开设了每周五的执法心得论坛,相互交流执法心得和经验,利用各种机会把业务骨干、年轻干部送到内地和疆内学习培训,仅2008年就达到31人次;鼓励干部业余时间读取学历,通过不间断的学习培养,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在队伍管理上,我局实行了半军事化管理。每年,我局都在西山武警中队开展三天严格的军事训练,军训和日常工作的半军事化管理,给我们的队伍带来的是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和果敢服从的工作意识。这也正是我局多年来一直坚持军事训练,从严管理干部的原因所在。
——在干部选拔上,我们在全局实行了竞争上岗,建立了“能上能下,能力为先”的用人机制,每年年初,我们都坚持对全局中层干部岗位实行公开竞争上岗,通过业务考核、竞岗演讲、答辩,层层过关,促使有才能的同志脱颖而出,走上负责人岗位,在工作中实践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竞争上岗也成为全局干部展现自我能力,担当责任的最佳时机。
——积极开展“巾帼文明示范岗”和“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
沙依巴克区环保局年轻干部多,女干部比例高,针对队伍特点,我们在全局干部中开展了“巾帼文明示范岗”和“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通
过创建工作的扎实开展,我局被命名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和自治区级巾帼文明示范岗,队伍素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迅速提升。
——为进一步加强环境信息的采集,更好地为上级领导提供环境决策信息服务,2006年底我局成立了总工办,主要负责各类环境信息的收集、筛选、整理及综合利用,并先后创办《调研论文》《环保内参》内部刊物和对外发布的《晨曦》刊物,目前总工办已出版《环保内参》35期、《晨曦》44期,针对餐饮业污染治理、环境信访、大气污染治理撰写《调研论文》5篇,通过上报区委、政府相关领导,促使环保政策、信息及时传达到相关决策层,从而为提高对环保工作重视程度、协调当前环保工作中配合机制、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充分有效地利用时机,开展各项党、团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团员先后开展了“读书月”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徒步生态环保考察、素质拓展、扶贫帮困和军民共建等多项主题实践活动,并先后成立了男子篮球队、女子健美操队和女子篮球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载体,提高了党支部的组织凝聚力和队伍的整体向心力。
严格执法以服务树立行业新风
确立民本理念,强化文明执法意识,是我局开展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几年来,我局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塑造了良好的行业形象。
——加强行风建设,推动政务公开。我局健全了一整套监督制约管理机制,在全区率先推出了“首问责任制”和“社会承诺制”,对外设置政务公开栏,实行“一挂三有四公开七上墙”,特别是对社会公开这部分,我们不仅公示上墙、聘请义务监督员,而且向社会发放监察人员外出执行纪律情况调查表、规定服务时限、进行明查暗访,使义务行风评议员和广大群众能依照公开内容对我们的工作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监督批评。
——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2005年起,我局通过竞争上岗选拔业务骨干成立了法规综合室,通过对各类环境行政案件的流程监控、环境违法案件的审核、立案、结案和卷宗整理,行政处罚文书的填具管理及法院
强制执行等工作,切实提高了案卷质量和干部执法水平,通过三年的实践,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在去年开展中队独立办案试点的基础上,今年我局又在所有执法中队推行了独立办案,建立了局域网,为各监察中队配备了电脑等硬件设备,现各中队全部采用电脑独立办案,各监察中队的执法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在制定完善环境信访工作制度及工作程序的同时,率先在全区制定提出了“信访回访制”,切实解决了信访工作中存在的“解而不决”、重复投诉的情况,几年间,沙区环保局每年接待信访量达千余件,处理率达100%,群众满意率也逐年提高,树立了良好的执法服务形象。
创优争先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受地理环境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比较严重,这就决定了我们环保工作的重点就是大气污染治理。几年来,为切实推进大气污染治理进程,我区采取了加快城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区环境综合整治能力;推广清洁能源,提高城区清洁能源使用率;强制拆并分散燃煤锅炉,发展集中供热;加快推进荒山绿化和城区绿地建设等综合防治措施,特别是在小锅炉拆并工作上,2001年以来,我区已累计开辟小锅炉集中区域13个,拆并私人小锅炉2515台,为全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在锅炉拆并工作中,我们从零作起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完整有效、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先进经验也在乌鲁木齐市全市进行了推广。
冬季采暖锅炉烟尘的超标排放是造成煤烟型污染的主要原因,为加强锅炉运行和消烟除尘管理,管严管死锅炉的超标排放,我局连续多年开展供热企业污染专项治理零点行动,对区域内各大小锅炉房实行了24小时地毯式的检查。同时,采取取缔原煤销售点、严厉打击原煤销售行为等措施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如何实现对污染源科学有效的管理上,我局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借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契机,我区立足区域实际,从机构建
设、普查员选聘培训、普查经费落实、加强宣传等方面入手开展污染源普查,全面完成了我区5668户生活源、502家工业源、47家农业源及4家集中污染处理设施的登记及数据录入工作,并建立了我区普查数据处理和档案管理中心,与此同时,我局重点做好了普查数据的后期开发利用工作,将普查数据利用到环境统计、现场监察、环境管理等各个方面,建立了沙区污染源动态信息库和1562家重点污染源Google(谷歌)网络监察平台,并在全市环保系统率先开展了污染源环境星级管理,对污染点源进行环境星级评定挂牌,从而实现了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提档升级。
环保宣传教育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石,近几年来,我局在环保宣传教育上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2005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组织下,我局联合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团委、教育局、科技局及各街道办事处、社区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了“绿色之韵、和谐沙区”沙依巴克区环境保护主题宣传周活动,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宣传,宣传周活动的持续开展,改变了环保局单打独斗范围窄、影响小的局面,使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环保宣传工作拓展到了基层,同时也树立了沙依巴克区环保宣传周的品牌形象,促使宣传周活动参与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各位领导、同行们,以上是我们在队伍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做法,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和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再次请各位领导多给予我们批评指导,我们会虚心向其他同行求教,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谢谢大家。
第三篇:在服务业发展专题座谈会上的讲话参考
在服务业发展专题座谈会上的讲话参考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服务业发展专题座谈会,是为了深入贯彻省服务业发展大会精神,分析全县服务业发展新形势,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我县服务业科学发展。刚才同志们作了很好的发言,既有经验总结,又有问题剖析和对策思考,大家的交流探讨擦出了不少思想火花,我看都很好。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正视现状
提高思想认识是抓好现代服务业的前提,在6月15日的省服务业发展大会上,赵洪祝书记从发展海洋经济的高度做出重要指示:“我省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面临着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的任务。”并明确提出实施服务业倍增计划,即经过“十二五”发展,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8%、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发展正成为我省今后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我县作为浙江省海岛开发开放综合改革试验区、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和联合国生态人居实验园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题中应有之义。同时,我县被纳入温州大都市主中心,与温州同城发展,以及提出十二五“国际性旅游休闲岛”的战略定位,都对我们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纵观我县近几年服务业发展的现状,虽然一路高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与兄弟县市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品牌不亮。我们的“海霞”、“望海楼”等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还不大,—1—
仅仅局限于温州周边地区。现代服务业的起点比较低,还在中低层次的旅游、餐饮等项目上徘徊,缺乏特色品牌。二是品位不高。对现代服务业的思考还未能以国际性的要求来规划。高等级的宾馆建设推进缓慢,旅游的接待能力、接待水平较低。文化创意等产业项目引进缓慢。三是品质不优。从事现代服务业的企业低小散比较突出,深水港的作用还未能全面发挥,对全县的经济带动作用尚不够明显,等等。
二、把握重点,宏观谋划
1、围绕空间布局规划,在战略定位上实行“一盘棋”。要充分发挥我县海洋资源和区位优势,着力构建北生产、南生活的发展格局,规划建设洞头海西湖旅游新区、洞头海洋经济示范区等重点海洋产业区块,切实发挥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引导作用。发挥海洋旅游、海洋文化等资源优势,开发休闲度假、海上运动、邮轮游艇、海洋文化体验等中高端海洋旅游产品,加强旅游休闲配套建设,发展科研、教育、商务、会展、度假、健康等旅游休闲产业,建设海西湖旅游休闲带、连港蓝色海岸带,致力将其打造成为低碳经济先行区、休闲旅游集聚区、生态人居示范区。
2、围绕建设国际性旅游休闲岛,在旅游休闲上实现新突破。打好国际性旅游休闲岛的名片,把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努力在关联发展中借势、造势、成势,从而带动发展商贸物流、科教研发、文化创意、医疗健康等服务业。一要精心开发旅游功能区。积极实践“岛岛有主题、一岛一特色”的理念,指导做好现有景区的整合提升,统筹编制望海楼、海霞基地、半屏山、花岗等旅游功能区规划,整合风景区、渔村和旅游
元素,集中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的旅游板块。以连港蓝色海岸带景观建设为切入点,加快串联半屏山、仙叠岩等旅游景区,努力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二要合力提升旅游品质。开工建设奥博游艇俱乐部等项目,推进金海岸大酒店、国际大酒店等高星级宾馆建设。按照“让游客吃得香、住得好、行得畅、游得爽、购得多、娱得欢”的要求,增加参与式、运动式、体验式的旅游产品,打造游客必看必玩的晚间项目,开发联岛海上游和渔业生产体验游,积极开发康体、养生等旅游新业态。三要做特做活旅游节庆。精心举办两岸半屏山旅游文化交流活动、国际矶钓名人邀请赛、七夕民俗风情节、妈祖民俗文化节等节庆赛事,强化品牌营销、网络营销,扩大百岛旅游的吸引力、辐射力。围绕国际休闲岛的建设形成服务业生态链,让旅游休闲成为经济助推的引擎。
3、围绕推进集聚发展,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要坚定不移地走平台先行、集约节约、资源共享之路,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一要优化空间布局。以温台沿海为辐射带,以发展临港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依托海岛区位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浙江省重要的临港产业集聚区。积极推进状元岙深水港二期、华港化工码头和杨文三期物流基地建设,争取国际邮轮泊港规划建设和对台客运直航开通,全力推动洞头—韩国济州岛,洞头—台湾基隆国际邮轮试航,积极培育国际元素。着力搭建大产业平台,大小门临港产业集聚区和状元岙综合港区列入全省重要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标准渔港建设,培育渔港经济,加快环洞头渔港经济带开发,形成集渔船避风、水产加工、水产贸易、生活服务、休闲渔业为一体的现代化渔港经济区。二
要大力实施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工程。出台系列扶持政策,整合散落在民居中的电子电器、机械汽配、水产品加工等企业进入园区。引导鼓励工业企业退二进三,转型发展。三要落实惠企扶工措施,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引导更多的企业到杨文、南塘工业基地入园。抓好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企业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四要强化功能配套。不断完善交通网络、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体系和公建配套服务,大力提升集聚区要素资源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4、围绕壮大市场主体,加快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归根到底是由服务业企业的规模、水平和活力所决定的。要坚持政府推动和遵循市场规律相结合,进一步加大服务业主体尤其是规模企业的培育力度,加快形成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一要通过资源整合速生一批。鼓励重点服务业企业、成长型服务业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加快规模扩张,快速形成一批具有优势主业、较强实力的服务业领军企业。二要通过孵化分离造就一批。积极引导创业资本、市场主体进入服务业领域,尤其是要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以创新创业新增一批高端服务业企业。
三、落实动作,提供保障
发展服务业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全县各部门要按照省市的要求,坚决贯彻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工作谋划上优先考虑、政策制定上优先倾斜、资金扶持上优先安排,不断创优服务、创新推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一要强化政策保障。近年来,国家和省里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级部门一定要认真用足、用活、用好。要降低门槛,拓宽领域,切实改变服务业发展市场准入要求过严、限制过多、程序过杂等现象。
二要强化要素保障。实施好现代化服务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吸引更多的人到洞头创业和工作,特别要结合引进企业总部和行业龙头企业,组团式引进国内外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服务业领军人才队伍。要加强服务业发展金融保障,推进银企对接,加大信贷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要逐步增加服务业用地总量,加快推进电力设施建设,提升供电保障能力。供电部门要尽快制定服务业用电与一般工业同价政策的执行时间表,落实好服务业用电与一般工业同价政策,确保政策全覆盖。
三要强化环境保障。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本质上就是智慧经济、头脑经济、创意经济,对发展环境的要求更高。要深入实施“六城联建”,合力创建国际性旅游休闲城市,营造品质优良的人居环境、创业环境。要把创先争优活动扩大至全社会、各领域,深化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效能,进一步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要深入宣传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意义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服务业发展,进一步营造合力推进服务业发展的舆论环境。
四、强化信息监测。目前,服务业统计工作还跟不上发展的要求。我们要着力改变服务业统计核算不够全面和秋后算账的现象,切实做到应统尽统,力求做到对服务业发展形势能够清晰预判,有效指导服务业企业发展。统计部门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改
进方法制度,建立健全行业统计体系,完善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相结合的服务业统计工作机制,共同探索建立“10+1”行业等特色产业的专项统计制度等,及时反映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全面准确反映服务业发展实际。发改局要牵头做好形势分析监测工作,做好季度分析、半年通报和评价,及时反映新情况、新问题,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服务。
同志们,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语言的力量转化为行动的力量,进一步振奋精神,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洞头服务业发展的新局面,为洞头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和富民强县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在农业产业化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在农业产业化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深化和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由全国农业产业化部际联席会议九部门共同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认真总结交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
验,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产业化工作十分重视。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的决定,江总书记和朱总理的多次重要讲话,都充分肯定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向。温家宝副总理去年在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今年以来又几次作出重要批示,对进一步做好农业产业化工作及开好这次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和重要的指导性意见。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指示精神,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实际贯彻落实。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和山东省及有关方面的领导同志,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并亲临会议指导,这是对开好会议和做好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有力支持。
下面,我代表会议主办单位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重大意义的认识
跨入新世纪的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国内看,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主要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同时也出现了农产品卖难、价格下跌、农民增收困难等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农业的基础地位就不能巩固,来之不易的供求基本平衡的局面就会逆转,扩大内需的方针就难以落实。为此,必须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这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从国际看,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和农村经济将直接参与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们必须在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同时,按照农业规则调整国内相关政策,积极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农业经营体制和农村经济运行机制。
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适应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关键是要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找到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形式和路子。实践证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带动力量。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解决分散的农户适应市场、进入市场的问题,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难点和成败的关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具备开拓市场、赢得市场的能力,是带动结构调整的骨干力量。从某种意义来说,农户找到龙头企业就是找到了市场。龙头企业带领广大农户闯市场、农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市场风险,减少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同时也可以减少政府对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的行政干预。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对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哪里的产业化经营搞得好,哪里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就主动,就能够真正做到调得动、调得准、调得深、调出成效。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在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的情况下,农业一般意义上的增产并不能使农民增收,这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一个突出矛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地延长农业产业链条,通过对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增加农业的附加值,使农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通过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还可以把农业后续车间的利润返还到第一车间,使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不但从种养业生产中获益,还可以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各地的情况都证明,凡是产业化经营搞得好的地方,那里的农民收入就会有明显的增加。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当今的国际农业竞争已经不是单项产品、单个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而是包括农产品质量、品牌、价格和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综合性竞争。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农业产业化经营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利于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联结起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按照国际规则,把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全面引入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创出自己的品牌;有利于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全面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基本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农村改革确立的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
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制度基础,必须长期坚持不变。随着农业的市场化、国际化和农村分工分业的发展,农户仅仅有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已经不够了,必然要求有跨社区的各类市场主体和组织提供更加广泛的服务。以公司农户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突破了原有社区的局限,丰富了为农户服务的内容,扩大了服务的领域,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
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农户找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联合与合作的新形式,有效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对双层经营体制的补充、丰富和完善,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农业基本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决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既不能盲目追求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也不能走政府高额补贴农业的路子,必须立足我国国情。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可以在不改变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情况下,为提高农业的整体规模效益开辟新的道路,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吸纳先进生产要素和科学管理提供适宜的组织载体,有效地解决分散经营的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既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世界农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一种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的好形式,是在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各地的实践充分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代表了我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了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深化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努力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认真总结和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尤其是去年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指导,在制定扶持政策,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基地建设,完善经营机制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各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年底,全国的个县(区、市)有产业化经营组织万个。到年底,多个县(区、市)有产业化经营组织万个。平均每个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固定资产规模增长%,销售收入增长%。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区域布局呈现新的变化。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和特色农业的发展,西部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有了长足的进步。年西部地区产业化组织数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比年提高了近个百分点;东部地区龙头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全部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中,东部地区占。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在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中,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比重显著上升,年,两者之和比年提高了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的农户数量增加,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年,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共带动农户多万户,占全国农村总户数的%,平均每户增收元。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正是通过实践,人们才逐步认识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代表农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正确选择;正是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农业产业化经营才从局部地区的探索走向全国,成为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趋势,从来自基层和农民的创造性实践,上升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导向。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认真总结各地的成功经验,使我们的认识不断从感性认识得到理性升华,再用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来指导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克服思想上的片面性,减少实践上的盲目性,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近年来,各地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概括起来看,比较突出的主要有以下五条:
第一,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地创办和壮大龙头企业
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条件。我国产业化经营还处在初期阶段,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创办和壮大龙头企业不可能是一个模式。山东等地的成功经验表明,创办和培育龙头企业,必须坚持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坚持不分地区、行业和所有制限制,谁有能力谁牵头;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像我们在这里开会的潍坊市,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专业批发市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培育了一批各种类型的外向型龙头企业,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几年来开发、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多项,有多种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出口近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亿多美元,初步形成了外向型农业的格局。江苏、浙江等省注意引导龙头企业对现有加工能力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避免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有些地方还创造了批发市场、经纪人等流通组织创办龙头企业的经验。
第二,高度重视市场开拓,为农业发展赢得新的空间
市场制约是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在市场制约条件下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大力开拓市场,创造新的需求。各地在工作中十分重视市场调研,把握新的消费趋势;不断完善市场营销方式,在创名牌、建网络、发展连锁经营、完善售后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并且把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市场环境建设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如河南莲花味精集团在开发市场时,采取先开市场、后建工厂的原则,组织有关人员超前进行市场调研和市场开发,由于准备工作充分,该集团生产的等级面粉、牛肉、牛奶等,一经投产就赢得了市场。内蒙古伊利集团注重绿色食品开发,先后推出多个绿色食品品牌,有效地提高了市场占有率,乳制品的销售量明显上升。一些省区市还根据物流方向,协商解决了农产品绿色通道,促进了农产品产销衔接。
第三,强化质量意识,提高产品质量标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严格执行质量标准,是实现产业化经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实质上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转换农业增长方式的过程,是产业化经营各个环节实现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的过程。各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愈来愈重视,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强化检测检验措施。吉林德大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药物残留检测设备,对养鸡户用药和饲料添加剂进行严格检测,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天津的王朝葡萄酿酒公司实行质量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管理,制定了企业标准,定期在国内外开展人员培训,保证原料环节实现良种良法和无病毒化,加工发酵环节实现工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成品质量合格率基本达到%。云南西双版纳百果洲天然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按有机食品标准建设生产基地,规范生产和加工过程,其产品已经获得欧盟有机食品种植基地、加工和国际贸易三项认证,不但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扩大了市场份额,而且其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也比同类产品高出%。
第四,因地制宜,建立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
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保障农业产业化顺利发展的根本所在。各地在这方面提供的经验是,因地制宜,允许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方式存在;针对实际问题,帮助规范利益联结机制;因势利导,引导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向紧密型方向发展。许多省在有关政策文件中都明确提出,只要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起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不管什么形式,都一视同仁地给予支持。湖北龙发股份公司在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时,根据农户养殖规模的大小、与公司距离的远近等因素建立了合同制、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三种利益联结关系。北京市在推进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发展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些组织在帮助农民同企业进行商业谈判、协调企业与农户的日常纠纷和帮助农民解决资金、物资的落实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各地围绕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规范订单形式、完善订单合同内容、引导建立风险基金以及提供法律服务等,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好范文版权所有
第五,把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机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市场行为,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农户和企业当主角。同时,产业化经营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服务,需要政府为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如何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各地在这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主要是:制定扶持政策,加大财政金融等支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改善投资环境;主动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广东省委、省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工作高度重视,省委全会专门作出关于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决定。陕西、四川等个省区市就发展和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定了文件。年,全国省级财政扶持产业化经营的资金达到亿多元,今年增加到亿元。为了提供优质服务,一些地方改变过去按部门管理的办法,对产业化经营实行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班子、一个办公地点、一套政策措施的管理方式,改善了对产业化经营组织的服务。安徽省组织省农行和家省级龙头企业举行银企座谈会,省农行选择了五家龙头企业进行公开授信,而授不授信、授信额度多少,由农行自主决定,政府不加干预。
各地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创造的成功经验十分宝贵,希望大家在会议期间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广泛的交流。在认真总结交流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认识和开阔思路,进一步明确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
三、抓住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总体上看,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仍处在初期阶段,任重而道远。龙头企业的实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户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利益联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政府扶持和引导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进而不断增强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五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是实现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五时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目标是:大力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使产业化组织的产品质量、效益和加工增值能力有一个大提高;产业化组织的区域布局更趋合理,按照比较优势形成的农业产业带初具规模;利益联结机制和经营体制趋于完善,农民得到的实惠明显增加;产业化经营在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农业整体竞争力中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根据这一总体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中心任务,以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为基础,以科技创新和重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为动力,以建立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为保障,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牢牢抓住这四个关键环节,就是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
(一)加快发展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培育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十五期间,在大力发展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同时,要加快培育一批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现有家的基础上,发展到家。培育龙头企业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住机遇,促进龙头企业有更大的发展。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加入世贸组织和粮棉购销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有利时机,加快中西部地区龙头企业发展,促进东部地区龙头企业上水平,并积极推进粮棉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化进程。
二是龙头企业要进一步明确经营方针。龙头企业要立足农业求发展,把农业开发的文章做足做好。要在不断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精度和深度,努力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上多下功夫,防止盲目地多角经营、上项目、铺摊子。鼓励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行业的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前提下,通过兼并、联合、联营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发展龙头企业,企业家至关重要。龙头企业的经营者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学习,勇于实践,严于律己,开拓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引导企业经营者正确处理与企业职工和广大农民的关系,为企业家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懂经营、善管理、办事公平、作风正派的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四是苦练内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龙头企业要继续深化改革,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搞活经营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名牌战略,用优质名牌产品开拓市场和占领市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五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龙头企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商企业,它与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肩负着带动农户和农业生产基地的重任。龙头企业的兴衰,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与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也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业,扶持农民。不管什么所有制和哪种类型的龙头企业,只要与农民有比较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能够带动农户和生产基地,使农民从中真正得到实惠,就应该一视同仁地给予扶持。当前要重点抓好两件事:一是继续抓好农业部等八个部门制定的关于扶持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政策的落实;二是按照规则的要求,研究新情况,采取新办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
(二)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探索组织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是增强产业化经营组织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十五期间,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的面,要争取平均每年提高个百分点。
一要继续发展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适时引导向紧密型发展。企业需要稳定的原料供给,农户需要稳定的产品销路,这是双方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客观基础。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不能采取归大堆、大呼隆的办法,而要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方式因发展阶段和产业的特点而不同,应允许企业和农户利益联结方式的多样化。无论哪种利益联结方式,都要坚持农民和企业自愿互利的原则,切不可强加干预。对于目前广泛采用的合同契约、订单农业、合同加服务、股份合作、资产入股等利益联结形式,都要注意总结经验,引导其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有条件的,提倡发展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方式。
二要切实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通过各类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不仅是促进农产品优质化、专用化的有力支撑,而且是提高我国农业组织化程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基地建设要充分调动农户、龙头企业、社区性合作组织和各方面的积极性,高起点规划,多渠道筹资,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
三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一个有效形式。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加强对农户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以及龙头带动作用。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章程和规章条例,明确合作组织的法人地位,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四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要继续探索和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建立的各种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行业协会要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规范经营行为、价格协调、调解利益纠纷、行业损害调查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切实维护和保障行业内农户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力度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十五期间,要在产业化经营各个环节进一步普及先进适用技术,使科技进步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贡献率有明显提高。
一是龙头企业要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或自办研发机构,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龙头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步伐,积极引进、研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组建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逐步发展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企业或企业集团。
二是按照产业化的要求继续深化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制改革。农业科研结构和大专院校,要面向生产实践的主战场,进一步明确科技攻关重点,优先研究开发一批关键技术,为产业化经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要积极参与和投身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一线,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形式与龙头企业和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鼓励具有开拓市场能力的农业科研机构,逐步转制为农业科技企业,成为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农技人员创办和领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是切实抓好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要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采取多种形式,培养有关的专业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尤其要加强对生产基地农民的培训。在继续加强农业技术特别是成套农业技术培训的同时,还要通过培训提高农户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信用意识、质量意识等,使广大农户真正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四是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要多渠道增加对重大农业技术攻关、技术改造和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投入,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国家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引进新品种、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面向基地和农户的技术推广。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我国已进入总体解决温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而且也是扩大出口和完善进口管理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认识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意义,下大力气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发展产业化经营,是切实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十五期间的主要工作目标是消灭无标生产,创造一大批优质农产品和名牌产品。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要抓紧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加快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当前重点是制定国家或行业的农产品质量分级和专业标准,农药、兽药、鱼药残留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卫生安全标准,农产品包装、储运、标识标准。龙头企业要率先执行国家制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和完善企业标准,有条件的要积极实行国际标准,为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要建立和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加强各地质检中心建设,配置专用设备,培训检验人员,严格检验制度,加强抽检力度,首先从生产环节做起,实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力监控。龙头企业要主动把执行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技术和农艺要求引入农户,带动农户和基地的标准化生产。重点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要尽快推行标明农产品产地、质量、等级的标识制度,建立可追溯的质量管理制度。
三要加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大力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行为。同时要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及各种辅助材料的质量监测、许可和认证工作,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要政府引导,增加投入。国家设置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无规定疫病区、出口农产品基地等建设项目,要更多的向产业化经营组织倾斜,吸引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基地和项目建设。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的投入。
总而言之,加快发展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既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关键环节,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工作抓手。抓好这四个关键环节,产业化经营就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就能够取得新的突破。
四、认真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引导和服务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对加强党的建设做出了全面的部署,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对于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做好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结合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明确基本政策,改进工作作风,加强部门合作,努力提高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引导和服务水平。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条件
农户和企业是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为农户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要把保护和调动农户及企业的积极性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手让农民群众和龙头企业去实践、去创造,这是产业化经营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群众基础,也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政策和扶持措施,为产业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从农户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及时提供信息、技术和产品销售等服务。要认真听取农民群众和企业的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坚决纠正和防止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各类农村投资项目的安排、技术引进和推广、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等,要与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加大对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
第二,明确基本政策,尊重农户和龙头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尤其要尊重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在产业化经营中,农户和龙头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既要承担经营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也有获得相应收益的权利。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充分尊重农户和龙头企业的意愿,尊重他们的生产经营自主权。生产什么、多少生产、怎么生产,都要由农户和企业去自主决策。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机制方式的选择,也必须尊重农户和龙头企业的意愿。政府要加强引导和提供帮助,但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违背农户和企业的意愿搞行政命令、瞎指挥。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尤其要尊重农户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不允许以任何借口、任何方式侵害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农业生产区域化、规模化和专业化,不能把农民的土地重新收归集体再进行转包。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保障农民权益和保证农村发展的制度基础。家庭承包经营不仅适应传统农业,也能适应现代农业,必须长期坚持。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要坚持条件、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原则,正确引导,加强管理,适应产业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第三,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帮助农户和龙头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当前,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就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有关部门和各级干部,要带着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深厚感情,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深入到农户和龙头企业中去,与农民和企业家促膝谈心,交朋友,有针对性的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要注意发现先进典型,总结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加以推广;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办法。要急农户和企业之所急,尽可能帮助龙头企业和农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把中央的政策与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四,加强部门合作,形成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强大合力
扶持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涉及到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工作,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我们国务院九部门建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联席会议制度,是一个很有效的工作机制,为各部门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产业化经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要继续坚持下去,并不断加以完善。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协调,从实际出发,支持和扶持产业化发展。农业部门要多做一些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产业化经营的进展情况,共同为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作出新的努力。
同志们,农业产业化经营将进入全面提高水平的新阶段,实现新的发展目标,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以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跃上新台阶,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第五篇:在全市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上的讲话
XXX同志在全市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上的讲话
2006年8月8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XX市首次召开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市委、市政府对会议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今天下午,市委副书记、市国资委党委书记陆振华同志专门抽出时间到会看望大家,并将在会上作重要讲话,让我们首先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陆书记的到来。除上午的参会同志外,出席今天下午会议的还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讲师团团长刘大桥同志,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刘部长到会指导。
按照会议的安排,今天上午五粮液集团公司、移动公司、天原股份公司、丝丽雅集团公司、芙蓉集团公司等5个单位就企业文化建设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XX学院副教授郭五林同志给大家作了一堂精彩的企业文化专题讲座。今天下午,与会同志先后深入到移动XX分公司和五粮液集团公司,现场参观学习这两户企业抓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收获很大,效果很好,有很多亮点确实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借鉴。
(…………议程略)
下面,我讲四点贯彻意见。
一、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切实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到战略管理的高度上来
建设企业文化的主要目的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全面发展。市属国有企业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把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之中。要准确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定位,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从企业的行业、领域和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考虑,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积极培育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
二、以培育企业精神和价值观为核心,努力建立完善企业的文化理念体系
各企业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在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总结、提炼和培育具有时代特征并被本企业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努力构筑企业活的灵魂,使企业永葆生机和活力。要围绕生产经营抓企业文化建设,在实践的基础上概括和总结出本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理念,吸收优秀的文化成果并不断注入新的理念,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宗旨、管理理念、营销理念以及人才观、质量观、市场观、竞争观等,努力建立完善企业的文化理念体系。
三、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抓手,使企业文化理念与企业管理有效融合,推动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要通过抓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制定和完善符合企业文化理念、符合企业实际的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工作职责。要把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体现到各项规章制度,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转化为广大员工工作的动力和自觉行为,使企业管理步入决策理性化、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良性轨道。
四、树立文化力也是生产力的意识,加大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各企业要树立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是对企业生产力发展的投入,也是对企业未来的投资的观念。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上,要总体规划,作出预算,统筹安排,分步实施,落实到位。不仅要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而且要培养专门的人才队伍;不仅要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而且要加大硬件建设的力度,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组织保证、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
同志们,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的内在体现。大家一定要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陆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实际行动,扎实推进我市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健康协调发展,以文化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提高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建设“活力XX、魅力XX、和谐XX”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