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中华酒文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中华酒文化的调研报告
(2011年军转培训行政管理班二班)
2011年11月10日,在国务院军转办的统一组织下,我们二班全体同学随XX名转友一起参观了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和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牛栏山酒厂,并对2家企业整洁的厂区环境、先进的生产流程、完善的管理模式有了直观的了解和认识。根据此次参观调研的要求,我班通过对牛栏山酒文化的切身感受,重点围绕中华酒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对酒文化的几种误区和如何评酒、健康饮酒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中华酒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酒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文学艺术、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和作用。
(一)酒文化伴随着中华文明古国的成长和发展。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中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其中也衍生出了酒政制度。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中国是酒文化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
(二)酒文化是酒神精神的浓缩和升华。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且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三)酒文化是古代诗词书画诞生的摇篮。“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甫《独酌成诗》)“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苏轼《和陶渊明〈饮酒〉》)南宋政治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不仅为诗如是,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书法中,酒神的精灵更是活泼万端。画家中,郑板桥的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与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郑板桥也知道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
三、对酒文化的几种误区
酒文化作为一个文化概念,其基本含义应该是特定和统一的。酒文化因酒而生,酒是酒文化的物质载体和产生土壤,没有酒谈不上酒文化,仅有酒也不成其为酒文化,既有酒又具文化属性才能称之为酒文化。但酒文化并不是酒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酒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在生产、销售、消费酒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我们不妨用“品质、品牌、品位”作为酒文化的内在“指标”。其中品质是核心,品牌是灵魂,品位是层次。只有符合这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并实现了三者的有机统一,才称得上是完整意义上的酒文化(即品质+品牌+品位=酒文化)。但不少人往往对这三个环节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一)“品质”误区。酒的“品质”是指酒的色、香、味、质地等,所有这些虽与酒产地和酒的生产历史有关,但主要与技术和工艺的先进程度有关,与生产过程中蕴涵的科技和知识含量有关。但有的人过分强调所谓“好山好水出好酒”,把酒产地的某些物质条件如水质、空气等因素绝对化。也有人把酒厂或酒窖的历史拿来作为酒质的证据,甚至为此不惜从故纸堆里、从民间故事里“寻根求源”,或请一些“文物专家”和“权威部门”来“考古”、“挖掘”和“鉴定”,以与死去百年、千年的古人攀上亲戚,拉上关系,并名之曰酒文化源源流长。酒的发展早已经过“作坊酒”和“工业酒”阶段,进入“科技酒”阶段,一些物质条件完全可以依靠科技手段创造出来,大可不必一切靠天。神化“好山好水出好酒”,与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一样不理智和缺少现实依据,除表明其思想意识仍停留在农业经济时代外,还可能对酒行业的发展产生方向性误导。
(二)“品牌”误区。现在许多酒类生产企业不惜斥巨资进行广告宣传,而对酒的内在品质注意不够。还有人将名字、包装等当作品牌本身,刻意求新、求奇甚至求感官刺激,什么披金戴银、妖怪出洞、神仙下凡之类的品牌满天飞,包装和外观也越来越花哨和离谱。所有这些都是对品牌的片面理解。就实质而言,品牌是个产品市场定位问题。只有找准市场,正确定位,才能确定品牌的文化取向,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也才能树立起真正的品牌形象。一个品牌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加强市场调研,充分研究消费者心理和消费习惯,准确细分市场,正确定价的基础上。否则品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在一些酒类生产企业不是在市场调研上下功夫,而是热衷于一夜成名,做一些表面文章,结果适得其反。
(三)“品位”误区。“品位”不同于“品味”,前者是指某事达到的人文高度和水准,主要侧重其社会价值,如“某节目的艺术品位很高”,而后者是指“尝试滋味”,主要强调个体感受,如“经专家品味,认为酒质优良”。酒作为情感交流、精神表达和文化张扬的介质,体现的是人的价值取向。饮酒时,每个人的品味可以也应该有所不同,但品位却有高有低。“借酒消愁”和“借酒撒疯”不在一个档次上,“把酒抒怀”与“划拳行令”也不在一个水平上,“以酒会友”与“以酒行贿”更不可同日而语!可见,生活中许多人错把“品位”当“品味”了,结果造成酒文化整体品位不高。
四、如何评酒
评酒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说它是一门技术,是因为我国和世界各国一样,都要采用理化鉴定和感官鉴定两种方法来对各种饮料酒进行品评;说它是一门艺术,是因为不同酒的色、香、味、体所形成的风格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和享受,使人“知味而饮”。加上酒是要求生命自由地、狂放地、艺术地表现在具体人身上,则对不同层次的艺术修养所带来的艺术感觉更是千姿百态,奥妙无穷。
(一)古代人如何评酒。评酒的历史在我国源远流长,不少古代文人学士写下了许多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作和诗篇。明〃袁宏道的《筋政》中说:“凡酒以色清味冽为圣。色如金 而醇苦为贤。色黑味酸国离者为愚。以糯酿醉人者为君子。以腊酿醉人者为中人。以巷醒烧酒醉人者为小人。” 清〃梁绍圭《两般秋雨庵随笔》中对酒品的香、昧、色等方面均有精辟的品评论述。说明评酒在我国古代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二)现代人如何评酒。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评酒这一古老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先后举行了四届全国评酒会议,对提高我国饮料酒的产品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评酒的理化鉴定法,是借助于各种科学仪器进行化学分析,准确地分析出不同酒类的组成成份,运用数字结果及互相比较,说明不同成份的数量对酒的品质关系,鉴定出对人体有害的成份的数量是否超出卫生标准。感官鉴定则是通过人的感观来对酒品进行鉴定,是一种具有色、香、味的味觉品,仅靠仪器的测定数值是不能全面地评价酒的品质优劣的,比如有的酒品在理化分析的数据方面,组成成份十分接近,而在风味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是因为一种酒品的独特风格的形成,不仅决定于各种成份数量的多少,还决定于它们之间的协调、平衡、衬托、缓冲、掩盖等关系,而感官品评则正是综合的复杂反映。
五、如何健康饮酒
古人饮酒养生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常饮质量好、度数低的酒。古人对酒的品质十分讲究。早在周代,酒便有了《五齐》、《三酒》之分。《周礼.天官冢宰》裁:“辨五齐之名,一口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缇齐,一曰沈齐。”“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口昔酒,三曰清酒。”五齐是按酒的情独及味的厚落分为五等,三酒是依据酒的酿造时间和长短而划分的。《吕氏春秋》说:“圣人蔡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毒得长焉……凡食,无(勿)强厚味,无(勿)以烈味重酒。”认为不应该饮用那些度数高而质量低的烈性酒,而应该适量饮用一点味谈而质量较好的酒,此观点深为后世注重养生的人所重视。
(二)饮法须得当。也许有人认为,饮酒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其实则不然。饮酒实际上是一种境界颇高的艺术享受,有许多学问。比如关于饮酒的理想环境,昊彬就曾做过如下概括:
1、饮人:高雅、衰侠、直率、忘机、知己、故交、玉人、可儿;
2、饮地:花下、竹林、高间、画舫、幽馆、曲石间、平嘻、荷亭。另,春饮宜庭,夏饮宜效,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
3、饮候:春效、花时、情秋、瓣绿、寸雾、积雪、新月、晚凉;
4、饮趣:清淡、妙今、联吟、焚香、传花、度曲、返棹、围炉;
5、饮禁:华诞、座宵、苦劝、争执、避酒、恶谵、唷秽、佯醉;
6、饮阑:散步、歌枕、踞石、分匏、垂钓、岸畔、煮泉、投壶(《檀几丛书全集》卷下昊彬《酒政三则》)。
(三)饮时心境要好。古人认为,酒不能乱饮,只有在身体和情绪正常的情况下才能饮用。身体不适、过分忧愁或盛怒之时部不能饮酒,否则会损害身体健康。按中医的理论说,人在发怒时,肝气上逆,面红耳赤,头痛头晕,如再饮酒,加上乙醇的作用,势如火上浇油,更宜失控,以致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古人为使饮酒时的情绪达到最佳状态,也摸索出了至今看来仍可仿效的办法:
1、选择合适的时间。如凉月好风,袂雨时雪;花开满庭,新酿初熟;旧地故友,久别重逢时饮酒,可达到宾主共欢的愿望;而在日灸风燥,渡阴恶雨;近暮恩归,心情烦躁,不速客至,而有他期之时,则不宜饮酒。
2、选择合适的场合。无论在花前月下,泛舟中流的露天场合,还是在宅舍酒楼,只要使人感到幽雅、舒畅,便是饮酒的最佳场合。古人有“山饮”、“水饮”、“郊饮”、“野饮”之习,颇喜在游览观光中饮酒。
(四)最好温酒而喝。古人饮酒多温热了喝。商周时期的温酒器皿等,便是有力的证明。酒为什么要温了喝呢?因为酒中除乙醇外,还合有甲醇、杂醇油、糠醛、丁醛、戊醛、乙醛、铅等有害物质。甲醇对视力有害,10毫升甲醇就会导致眼睛失明,摄人量再多会危及生命。但甲醇的沸点是64.7℃,比乙醇的沸点78.3℃低,用沸水或酒精火加热,它就会变成气体蒸发掉。乙醛是酒的辛辣气味的主要构成因素,过量吸人会出现头晕等醉酒现象,而它的沸点只有21℃,用稍热一点的水即可使之挥发。同时,在酒加热的过程中,酒精也会随之挥发一些,这样,酒中的有害成分也就降低许多,对人体的损害也就少些。
(五)饮必小咽。我们现代的许多人饮酒常讲究干杯,似乎一杯杯的干才觉得痛怏,才显得豪爽。其实这样饮酒是不科学的。正确的饮法应该是轻酌慢饮。明龙遵钗在《饮食绅言)中说:“喝酒不宜太多大急,否则会损伤肠胃和肺。肺是心、肝、脾、肾、肺五脏中最重要的部分,好比帝王车子的车盖,特别不能损伤。”徐坷也认为:“急盥非所宜”,吃饭、饮酒都应慢慢地来,这样才能品出味道,也有助于消化,不致于给脾胃造成过量的负担。《调鼎集》中更明确地说:酒“忌速饮流饮”。
(六)切勿混饮。元人贸铭在《饮食须知》中说:“饮食藉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反相忌,丛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是养生者亦未赏不害生也。饮酒也是如此,各种不同的酒中除都含有乙醇外,还合有其他一些互不相同的成分,其中有些成分不宜混杂。多种酒混杂饮用会产生一些新的有害成分,会使人感觉胃不舒服、头痛等。
(七)空腹勿饮。中国有句古语叫“空腹盛怒,切勿饮酒”认为饮酒必佐佳肴。唐孙思邈《千金食治》中也提醒人们忌空腹饮酒。因为酒进入人体后,乙醇是靠肝脏分解的。肝脏在分解过程中又需要各种维生素来维持辅助,如果此时胃肠中空无食物,乙醇最易被迅速吸收,造成肌理失调、肝脏受损。因此,饮酒时应佐以营养价值比较高的菜肴、水果,这也是饮酒养生的一个窍门。当然,饮食后也不宜饮酒。
(八)勿强饮。饮酒时不能强逼硬劝别人,自己也不能赌气争胜,不能喝硬要往肚里灌。张潮在黄九个《酒社刍吉》小引中说:“饮酒之人,有三种,其善饮者不待劝,其绝饮者不能劝。惟有一种能饮而故不饮者宜用劝,然能饮而故不饮,彼先已自欺矣,吾亦何为劝之哉。故恩谓不问作主作客,惟当率喜称量而饮,人我皆不须劝。”
(九)酒后少饮茶。自古以来,不少饮酒之人常常喜欢酒后喝茶,以为喝茶可以解酒。其实则不然。酒后喝茶对身体极为有害。李时珍说:“酒后饮茶,伤肾脏,腰脚重坠,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消渴孪痛之疾。”未彝尊也说:“酒后渴,不可饮水及多啜茶。茶性寒,随酒引入肾脏,为停毒之水。今腰脚重坠、膀胱冷痛,为水肿、消渴、孪”现代科学已证实了他们所说的酒后饮茶对肾脏的损害。据古人的养生之道,酒后宜以水果解酒,或以甘蔗与白萝熬汤解酒。
第二篇:酒文化调研报告
有关酒文化的调查报告
徐伟进* 摘要:中国的饮酒历史渊源久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次,几乎占据了人们很大一片生活领域,雅俗共饮,已经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代甚至给酒起了许多雅名,如“金浆”、“琼苏”、“琬液”等,有些直接进入文人雅士的诗词之中。无论是李白的举杯邀月,还是王维的西出阳关,兰陵美酒泛出的琥珀之光,无不透出了浓浓的文化味。然而面对当今社会的现状,人们对酒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调查的目的。关键词:酒文化,保健,饮酒习惯。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又一次大禹治水很累的时候,他的部下仪狄端了一碗神水上来,这就是最早的米酒。大禹喝了后非常舒服,美美的睡了一觉,醒来之后感觉精神百倍,并给这种神水起名叫酒。从这典故看来适量的喝酒是能起到疏经活血,减轻压力的作用。这也许就是古代酒文化如此繁盛的原因。
中国民间直接或间接地受儒道两家文化的熏染,对待酒的态度也有意或无意地反映出对两种文化的态度。山西久为唐虞之地,儒风古朴,饮酒习俗亦明显地带有崇礼重义的色彩。山西人待客必备酒,谓之“无酒不成席”,劝酒风俗各地又有不同。饮酒习俗是饮食习俗的组成部分,又同社交习俗和节日习俗互相联系,从多角度反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源自华夏民族原始的饮酒文化主流,发展到现在,融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有出于礼的需要,有用以享受生活的乐趣,或借愁解闷、或放浪狂饮、或是沉酣之饮。当然酒也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和个人性格的“壮胆剂”,它起到调节人际关系、培养和促激人们性格的作用。俗话说“无酒不成席”,酒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从古到今,各种喜宴功宴,如果没有酒,那能叫宴吗?客人到来,烟茶事小,无酒不成敬意。现在就连小学生过生日,也竟然喝点啤酒凑凑兴。
中国人饮酒最讲究的是意境。最佳的状态是似醉非醉,使人处于最快乐、最兴奋的境界中。这时不仅人们话多,而且兴致大发,会妙语连珠,诗如泉涌,“李白斗酒诗百篇”即是最好的例证。友人相逢,无论是久别重逢,还是应邀而逢,都要把酒叙情,喝个痛快,“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中国文化的主流具有对现实生活刚健有为的优良传统,所以当人们* 徐伟进
遇到某些不心的事情是借酒消愁当然难免。于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那时候怎会记得“借酒消愁愁更愁”。
但是到了当今社会,随着商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变得频繁而轻浮浅显。酒似乎变成了瞬间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增进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一种神水。于是各种应酬,各种酒局在我们的生活中愈来愈多,人们似乎也对这种状况产生了厌烦。同时随着各种酒局的增加,人们对喝酒的不加节制,酒也成了各种丑恶陋习,各种违法犯罪的罪魁祸首。酒后驾车,酒后乱性,酒后闹事,酒后斗殴,酒后杀人等恶性事件经常发生。而且在人们喝酒时经常进行划拳,酒令等娱乐方式,吵闹声太大,影响环境,还可能会滋生扰乱社会治安的现象。这种酒文化不仅不利于人们的健康,还会危害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与建设健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道路背道而驰。
有一次,同学聚会,我们在一起吃饭,很开心。我本来不想喝太多酒,结果同学之间互相劝酒,相互敬酒,故意灌酒,最后喝了很多酒。喝完以后赶到头晕晕的,想吐又吐不出来,站立不稳,非常难受,休息了好久才恢复过来。事后我就想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喝酒,是不是真的喜欢喝酒还是不得已才喝很多酒,人们对酒文化的态度到底是这么样的。于是我就决定做一个酒文化的调查,了解人们对酒的态度究竟是怎样的。调查如下:
一、调查目的调查人们对喝酒的态度和看法,了解人们对喝酒的一些问题,为人们喝酒提供一点建议。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企事业单位的职员和工人。
一般情况:这些人在20到50岁之间,经常有工作上的事要应付,经常有酒局。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法和资料法两种方法。问卷发放时在工作单位分发并现场回收,共发放问卷73份,回收73份,回收率达100%。另外还在网上查阅了人们对喝酒的看法,比如各种论坛、贴吧和文章,掌握了大量的人们对酒文化看法的资料。
四、调查时间
2011年8月7号——————2011年8月22号(转载于:酒文化调研报告)2
五、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主要调查了人们对各种饮料的喜好,对酒的喜好,对喝酒的感觉以及人们对喝酒的必要性的认识和好坏及其原因。为了不影响单位职员的工作,所以问卷只设了共8个问题。但足够了解人们对喝酒的看法。
六、调查结果
本人将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结果如下:
第一题是询问被调查者的性别,此题目的在于调查性别对饮酒喜好及习惯的影响。以区别出男人及女人对酒文化的看法。调查得出的结果其中有61个男性和12个女性共73个人。可以看出该单位的职工男女比例不是很平衡,也许和工作的性质有关系。这题先放在这里待联系后面的问题一起分析。
第二题是调查被调查者对各种饮料的喜好。选项有①酒 ②好茶 ③碳酸饮料 ④乳饮品 ⑤______(其他)。这题目的在于了解人们是否对酒有普遍的喜好。调查出的结果是有19个人选择了①,27个人选择了②,6个人选择了③,11个人选择了④,另外有10个人选择了⑤。可以看出只有26%的人喜欢喝酒,而且结合第一题的调查结果19个人中只有1个女性喜欢喝酒。选择了其他的人中有人喜欢喝奶茶,果醋,果汁。从这个问题可以得出并不是大部分的人喜欢喝酒,只有不到30%的人喜欢喝酒。而且女性喜欢喝酒的人更是只占喜欢喝酒的人的5%。可见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很多人是被迫喝酒的,其实他们并不喜欢喝酒。
第三个问题是询问被调查者他们是否喜欢喝酒,这个问题是为了辅助第二个问题,验证第二个问题的结果,加强结果的真实性,更加明显的调查人们对饮酒的喜好和习惯。整理这个问题的答案后发现有27个人喜欢喝酒,46个人不喜欢喝酒。这个结果和第二题的结果有些出入,是我始料未及的。为什么第二题只有19个人喜欢喝酒,而这题却有27个人选择喜欢喝酒,多出了8个人。我猜测可能是二、三两题的问法不同,因为第二题我是问最喜欢的饮料是什么,而第三题我是问是否喜欢喝酒。可能这多出来的8个人是喜欢喝酒,但不是最喜欢喝酒的人。
第四题是您一般在家会不会喝酒?————a 不喝 b 喝一点 c 喝很多。这道题是为了调查人们对喝酒的主动性,和喝酒的多少,也能侧面的反应被调查者对酒精的喜欢程度。达到了多角度调查人们对酒文化态度的目的。通过这道题的结果:有46个人选择了a,15个人选择了b,12个人选择了c。说明了有46个人可能不喜欢喝酒,有27个人喜欢喝酒(其中有12个人非常喜欢喝酒),这正好与第三题的结果相符合,更加说明我第三题的猜测是正确的。通过这道题也表明了人们对喝酒的习惯,其中有63%的人不会主动喝酒,喝酒欲望小;20.5%的人会有节制的适当喝一点酒;16.5%的人属于嗜酒的类型,对酒精有强烈的依赖性。
第五题是调查人们在应酬上的酒量,答案分为啤酒和白酒不同,而且具体数据也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答案。但是我统计了所有的答案,得出了一下图表: 3 4 从心理角度讲,饮酒能够缓解女性常见的焦虑,给她们予轻松的心情。美国精神治疗专家指出,女性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压力过大,容易引发焦虑。而研究表明,长期的情绪压抑会导致智商下降。专家建议,不要把事情看得太严重,最好再寻找一些新的兴趣,改变一下日常生活,这对于驱除紧张是很有帮助的。不妨尝试喝点酒,因为喝酒可以烘托气氛,消除抑郁和烦闷。少量饮酒还可以增强性欲,也有提神和放松心情的功效。但要注意,酒的好处在于适量的基础上说的,无论如何,过量饮酒对人没有好处。
七、调查体会
从这次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人们对酒文化都有很深的认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去大量饮酒,他们更希望适当的饮酒达到保健的目的,而且也有很多的人是不喜欢喝酒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有某些疾病不能饮酒。这次调查,我从网络上也知道了古人对酒是一种敬畏的心情,他们对酒十分珍惜。因为酿酒需要大量的粮食,而古代的粮食产量不高,酒自然也就成为了奢侈品,这也是为什么古人喜欢饮酒的原因之一。所以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更应该知道酒的珍贵,不要去不加节制的饮用,这样只会伤害身体浪费粮食。而且据查资料得知,古代的酿酒技术不高,古代酿出来的酒只相当于现在的米酒,所以古代人并不是很能喝酒,而是因为酒精度数不高,不容易醉人,但古代却还会实行禁酒以减少酒后闹事的事情发生。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也应该适当喝酒,而不应该酗酒。为此本人提出以下建议:我们生在一个礼仪之邦,喝酒自然成为必不可少的礼仪,但我们喝酒的时候也要适时适量的喝,这样才能达到保健的目的,更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更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天涯社区/gb/content/2003-06/30/content_548335.htm 5篇二:酒文化的调查报告
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在2012年12月17日,对态度8调查网133会喝白酒的受访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男性受访者占71%,女性受访者占29%,33%的受访者年龄在25-35岁之间,43%的受访者年龄在35-45岁之间,6%的受访者在25岁以下。
与工艺,男性受访者的比例要高于女性。
者的比例要高于女性。
品牌,五成二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看年头,四成六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看价格,女性受访者的比例要高于男性。
看上不上头的比例要高于女性。对自己喝酒没有影响,男性受访者的比例要高于女性,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近期不会喝白酒了。篇三:关于对中华酒文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中华酒文化的调研报告
(2011年军转培训行政管理班二班)2011年11月10日,在国务院军转办的统一组织下,我们二班全体同学随xx名转友一起参观了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和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牛栏山酒厂,并对2家企业整洁的厂区环境、先进的生产流程、完善的管理模式有了直观的了解和认识。根据此次参观调研的要求,我班通过对牛栏山酒文化的切身感受,重点围绕中华酒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对酒文化的几种误区和如何评酒、健康饮酒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中华酒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酒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文学艺术、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和作用。
(一)酒文化伴随着中华文明古国的成长和发展。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中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
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其中也衍生出了酒政制度。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中国是酒文化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
(二)酒文化是酒神精神的浓缩和升华。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且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三)酒文化是古代诗词书画诞生的摇篮。“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
甫《独酌成诗》)“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苏轼《和陶渊明〈饮酒〉》)南宋政治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不仅为诗如是,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书法中,酒神的精灵更是活泼万端。画家中,郑板桥的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与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郑板桥也知道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
三、对酒文化的几种误区
酒文化作为一个文化概念,其基本含义应该是特定和统一的。酒文化因酒而生,酒是酒文化的物质载体和产生土壤,没有酒谈不上酒文化,仅有酒也不成其为酒文化,既有酒又具文化属性才能称之为酒文化。但酒文化并不是酒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酒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在生产、销售、消费酒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我们不妨用“品质、品牌、品位”作为酒文化的内在“指标”。其中品质是核心,品牌是灵魂,品位是层次。只有符合这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并实现了三者的有机统一,才称得上是完整意义上的酒文化(即品质+品牌+品位=酒文化)。但不少人往往对这三个环节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一)“品质”误区。酒的“品质”是指酒的色、香、味、质地等,所有这些虽与酒产地和酒的生产历史有关,但主要与技术和工艺的先进程度有关,与生产过程中蕴涵的科 技和知识含量有关。但有的人过分强调所谓“好山好水出好酒”,把酒产地的某些物质条件如水质、空气等因素绝对化。也有人把酒厂或酒窖的历史拿来作为酒质的证据,甚至为此不惜从故纸堆里、从民间故事里“寻根求源”,或请一些“文物专家”和“权威部门”来“考古”、“挖掘”和“鉴定”,以与死去百年、千年的古人攀上亲戚,拉上关系,并名之曰酒文化源源流长。酒的发展早已经过“作坊酒”和“工业酒”阶段,进入“科技酒”阶段,一些物质条件完全可以依靠科技手段创造出来,大可不必一切靠天。神化“好山好水出好酒”,与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一样不理智和缺少现实依据,除表明其思想意识仍停留在农业经济时代外,还可能对酒行业的发展产生方向性误导。
(二)“品牌”误区。现在许多酒类生产企业不惜斥巨资进行广告宣传,而对酒的内在品质注意不够。还有人将名字、包装等当作品牌本身,刻意求新、求奇甚至求感官刺激,什么披金戴银、妖怪出洞、神仙下凡之类的品牌满天飞,包装和外观也越来越花哨和离谱。所有这些都是对品牌的片面理解。就实质而言,品牌是个产品市场定位问题。只有找准市场,正确定位,才能确定品牌的文化取向,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也才能树立起真正的品牌形象。一个品牌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加强市场调研,充分研究消费者心理和消费习惯,准确细分市场,正确定价的基础上。否则品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在一些酒类生产企业不是在市场调研上下功夫,而是热衷于一夜成名,做一些表面文章,结果 适得其反。
(三)“品位”误区。“品位”不同于“品味”,前者是指某事达到的人文高度和水准,主要侧重其社会价值,如“某节目的艺术品位很高”,而后者是指“尝试滋味”,主要强调个体感受,如“经专家品味,认为酒质优良”。酒作为情感交流、精神表达和文化张扬的介质,体现的是人的价值取向。饮酒时,每个人的品味可以也应该有所不同,但品位却有高有低。“借酒消愁”和“借酒撒疯”不在一个档次上,“把酒抒怀”与“划拳行令”也不在一个水平上,“以酒会友”与“以酒行贿”更不可同日而语!可见,生活中许多人错把“品位”当“品味”了,结果造成酒文化整体品位不高。
四、如何评酒 评酒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说它是一门技术,是因为我国和世界各国一样,都要采用理化鉴定和感官鉴定两种方法来对各种饮料酒进行品评;说它是一门艺术,是因为不同酒的色、香、味、体所形成的风格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和享受,使人“知味而饮”。加上酒是要求生命自由地、狂放地、艺术地表现在具体人身上,则对不同层次的艺术修养所带来的艺术感觉更是千姿百态,奥妙无穷。
(一)古代人如何评酒。评酒的历史在我国源远流长,不少古代文人学士写下了许多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作和诗篇。明〃袁宏道的《筋政》中说:“凡酒以色清味冽为圣。色如金 而醇苦为贤。色黑味酸国离者为愚。以糯酿醉人者为君子。以腊酿醉人者为中人。以巷醒烧酒醉人者为小人。”篇四:三下乡-泸州酒文化实践调研报告 2011年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 目: 酒都醉花开,甜城探香来 二级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专 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班
级: 2010级6班 2010级2班 姓 名: 牟 x x 联系电话: 1872810xxxx 酒都醉花开 甜城探香来
——数信学院“云锦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 之泸州酒文化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年7月12日——7月18日 调查对象:泸州市泸县云锦镇居民 调查方式:走访调查
调查人员:“云锦行”全体队员
调查内容:泸州酒文化在云锦镇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进一步发掘具有地方 特色的泸州酒文化
摘 要
骄阳似火、烈日炎炎的七月,“三下乡”的钟声在我院已经敲响,为了帮助,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认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发展观,使我们数信学院同学投身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落实“创先争优”精神。经校团委审核批准,“云锦行”三下乡队伍一行13人来到泸州泸县云锦镇对当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立足实际,队伍进行了针对当地居民以及本地风情的泸州酒文化调查问卷。
关键词
泸州酒文化 问卷调查 地方特色 全国知名 注重环保 特色资源
正文
一、“云锦行”调研小分队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日志 7月14日,内江师范学院数信学院“云锦行”志愿者调研服务队跟随云锦镇烟霞阁社区居委会主任张德银走访云锦镇当地居民家庭及沿街店铺,开展泸州酒文化问卷调查工作。
在走访中,队员们首先来到了一位罗姓店主门市,该门市主要销售各档次各类型白酒。在并不宽阔整齐的街面上这家门市在装潢上显得气派十足,周围商铺不管是在装潢还是面积上与之相比都显得相形见绌。进入门市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陈列在明亮的玻璃货架上纷繁多姿,琳琅满目的各式白酒。热情的老板见张主任引领着一群统一着装的年轻人进店来分外高兴,在队员们简要介绍身份并表明来意后,老板热情地招待队员们,给大家一一倒来茶水,让大家不光品尝到了香茗的甘甜更品尝到了泸州人的热情和好客。随后,罗老板便与队员们轻松地交谈起来。在交谈中,队员们向罗老板积极请教泸州酒文化方面问题。在谈及泸州人在日常生活中对饮酒的态度时,罗老板可谓“谈酒色变”,立即与队员们畅聊起来。通过罗老板我们了解到泸州人与酒,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有人说,要了解泸州人,或者要和泸州人联络感情,应该先学会两件事:喝酒和划拳。在泸州,喝酒时划拳是不可少的,有喝酒的地方,就能见到有人斗酒,就能听到吆三喝四的划拳声,其热闹程度,不仅在泸州,既便在西南乃至全国,有泸州人喝酒的地方就有豪放的划拳声。而且劝酒也是一种技术然后形成一种文化,泸州酒桌子上最爱说的“宁可伤身不可伤心”。泸州人并不都是好杯中物的瘾君子,在酒场上叱咤风云的大部分人在家里并不喝酒。喝酒对大家来讲是一种应酬,是一种社交活动,是一种联络感情的好办法,也是一种了解对方的好方式。在酒场上闹得欢的,为泸州酒文化推波助澜的主角其实是泸州的平头百姓,所以,真正想了解泸州人的性格和泸州酒文化的内涵,就应该到那些普通人中去。泸州人生性豪爽大方,好交朋友,爱热闹,喜欢扎堆。一两朋友相邀去酒店饭馆吃饭,手机一呼,短短时间里,就能招来一帮人,没吃两口菜,就开始推杯把盏地热闹起来。对大家来讲,赴宴的目的不为吃,而为喝;不是品酒,而是斗酒;不求结果,只求过程;不讲形式,只讲气氛。在调查中,居民们普遍都毫不掩饰自己的酒量及酒品,由此可见,泸州人“好酒”但不嗜酒,能喝酒但不酗酒,可谓泸州人乃酒中豪杰,却也是酒场上的谦谦君子,这便是泸州老百姓独有的酒文化。随后,“云锦行”志愿者调研服务队沿街对当地居民针对泸州酒文化展开问卷式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涵盖普通老百姓对于饮酒的看法,对白酒品牌的认知度,酒厂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酒文化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体现等。
二、泸州酒文化问卷调查表 从古至今中国文化就与酒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形成的酒文化也是历时悠久。为大力推广我国的酒文化,使人们对酒文化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弘扬我国的酒文化,促进酿酒业的发展,我们将展开一系列的分析研究。为此,我们恳请您
拿出几分钟宝贵的时间来参与我们这个问卷调查。您的合作对于我们的研究十分重要,十分感谢您的参与和合作!
1、请问您是否喜欢饮酒?请给出原因
是:
不是:
2、请问您选择哪种产地及品牌的白酒?()a 泸州本土名酒 b 川内其他酒类 c外省各类白酒 d 国外产白酒
3、您一个月喝几次酒?()a 1-2次 b 3-4次 c 5-6次 d 7-8次 e 9次以上
4、请问您在买酒时会考虑那些因素?()a 酒精度 b 价格 c 品牌 d 味道 e 其他
5、请问您认为酒在日常生活交流中占何种地位?()a 必不可少 b 非常重要 c 可有可无 d 不需要
6、请发表你对泸州大大小小各类酒厂在生产中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的看法?
7、如果中国酒文化“申遗”成功,泸州酒文化论功行赏应占多大比例?
8、以酒文化为特色资源助推当地经济发展,可以从那些方面做起?
9、在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泸州酒厂中是否应该重点发展大型酒厂,鼓励大厂兼并小作坊?
10、请简要发表你对泸州酒文化的看法,并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酒文化。篇五:三下乡-泸州酒文化实践调研报告
“云锦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泸州酒文化调查报告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云锦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服务队
摘 要
骄阳似火、烈日炎炎的七月,“三下乡”的钟声在我院已经敲响,为了帮助,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认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发展观,使我们数信学院同学投身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落实“创先争优”精神。经校团委审核批准,“云锦行”三下乡队伍一行13人来到泸州泸县云锦镇对当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立足实际,队伍进行了针对当地居民以及本地风情的泸州酒文化调查问卷。
关键词
一、泸州酒文化
泸州地处巴蜀,泸州酒的历史,与源远流长巴蜀酒文化密切相关。无论是黄河文明还是长江文明都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源头。而三星堆文化遗址的时间上限为4800年前,与众多巴蜀文化遗存相互印证,也为泸州酿酒的发展历史寻到了直接的源头。另据学者研究,古代巴蜀盛行“撒满文化”,巫师以酒精性饮料使自己处于麻醉状态,以便与天神交接。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代巴蜀酒文化的早熟、繁荣,以及特有风姿。据史料记载,泸州,上古至秦朝时属于巴国。巴蜀人酿酒,从来就是自成体系并富有建树。北魏的贾思勰《齐民要术·七·笨曲饼酒》记载了巴蜀人的酿酒方法:“蜀人做酴酒,十二月朝,取流水五斗,渍小麦曲两斤,密泥封,至正月二月冻释,发漉去滓,但取汁三斗,谷米三斗,炊做饭,调强软合和,复密封数日,便热。合滓餐之,甘辛滑如甜酒味,不能醉人,人多啖温,温小暖而面热也。” 这里的“酴酒”即醪糟酒(浊醪)。由此可见泸州
酒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泸州产酒,且名酒众多,如泸州老窖、古蔺郎酒等。泸州酒业,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发展在新中国,与之一脉相承的泸州老窖集团是响誉海内外的百年老字号名酒企业,是在明清36家古老酿酒作坊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有大型骨干酿酒集团。
二、针对云锦镇居民酒文化问卷调查
“云锦行”志愿者调研服务队在调研活动中对当地居民针对泸州酒文化展开问卷式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涵盖普通老百姓对于饮酒的看法,对白酒品牌的认知度,酒厂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酒文化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体现等。在走访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泸州人与酒,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有人说,要了解泸州人,或者要和泸州人联络感情,应该先学会两件事:喝酒和划拳。在泸州,喝酒时划拳是不可少的,有喝酒的地方,就能见到有人斗酒,就能听到吆三喝四的划拳声,其热闹程度,不仅在泸州,既便在西南乃至全国,有泸州人喝酒的地方就有豪放的划拳声。而且劝酒也是一种技术然后形成一种文化,泸州酒桌子上最爱说的“宁可伤身不可伤心”。泸州人并不都是好杯中物的瘾君子,在酒场上叱咤风云的大部分人在家里并不喝酒。喝酒对大家来讲是一种应酬,是一种社交活动,是一种联络感情的好办法,也是一种了解对方的好方式。在酒场上闹得欢的,为泸州酒文化推波助澜的主角其实是泸州的平头百姓,所以,真正想了解泸州人的性格和泸州酒文化的内涵,就应该到那些普通人中去。泸州人生性豪爽大方,好交朋友,爱热闹,喜欢扎堆。一两朋友相邀去酒店饭馆吃饭,手机一呼,短短时间里,就能招来一帮人,没吃两口菜,就开始推杯把盏地热闹起来。对大家来讲,赴宴的目的不为吃,而为喝;不是品酒,而是斗酒;不求结果,只求过程;不讲形式,只讲气氛。在调查中,居民们普遍都毫不掩饰自己的酒量及酒品,由此可见,泸州酒文化已经深入泸州老百姓心中。
第三篇:三下乡-泸州酒文化实践调研报告
“云锦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泸州酒文化调查报告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云锦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服务队
摘 要
骄阳似火、烈日炎炎的七月,“三下乡”的钟声在我院已经敲响,为了帮助,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认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发展观,使我们数信学院同学投身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落实“创先争优”精神。经校团委审核批准,“云锦行”三下乡队伍一行13人来到泸州泸县云锦镇对当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立足实际,队伍进行了针对当地居民以及本地风情的泸州酒文化调查问卷。
关键词
一、泸州酒文化
泸州地处巴蜀,泸州酒的历史,与源远流长巴蜀酒文化密切相关。无论是黄河文明还是长江文明都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源头。而三星堆文化遗址的时间上限为4800年前,与众多巴蜀文化遗存相互印证,也为泸州酿酒的发展历史寻到了直接的源头。另据学者研究,古代巴蜀盛行“撒满文化”,巫师以酒精性饮料使自己处于麻醉状态,以便与天神交接。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代巴蜀酒文化的早熟、繁荣,以及特有风姿。据史料记载,泸州,上古至秦朝时属于巴国。巴蜀人酿酒,从来就是自成体系并富有建树。北魏的贾思勰《齐民要术·七·笨曲饼酒》记载了巴蜀人的酿酒方法:“蜀人做酴酒,十二月朝,取流水五斗,渍小麦曲两斤,密泥封,至正月二月冻释,发漉去滓,但取汁三斗,谷米三斗,炊做饭,调强软合和,复密封数日,便热。合滓餐之,甘辛滑如甜酒味,不能醉人,人多啖温,温小暖而面热也。” 这里的“酴酒”即醪糟酒(浊醪)。由此可见泸州
酒文化源远流长。
历史上,泸州产酒,且名酒众多,如泸州老窖、古蔺郎酒等。泸州酒业,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发展在新中国,与之一脉相承的泸州老窖集团是响誉海内外的百年老字号名酒企业,是在明清36家古老酿酒作坊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有大型骨干酿酒集团。
泸州老窖源远流长,是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发源地,以众多独特优势在中国酒业独树一帜。拥有我国建造最早(始建于公元1573年)、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1573国宝窖池群,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行业首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作为川酒和我国浓香型白酒的唯一代表,于2006年 5月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行业唯一拥有“双国宝”的企业。泸州老窖特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四大名酒,1915年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1952年中国首届评酒会上被国家确定为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是唯一蝉联五届获得“中国名酒”的浓香型白酒。其泸州”牌注册商标是中国首届十大驰名商标。“国窖牌”商标在2006年获得白酒类唯一的国家“驰名商标”。泸州老窖酒的酿造,钟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贯华夏之慧根,酿人间之琼浆。其施曲蒸酿,贮存醇化之工艺,不仅开中国浓香型白酒之先河,更是中国酿酒历史文化的丰碑。
二、针对云锦镇居民酒文化问卷调查
“云锦行”志愿者调研服务队在调研活动中对当地居民针对泸州酒文化展开问卷式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涵盖普通老百姓对于饮酒的看法,对白酒品牌的认知度,酒厂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酒文化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体现等。在走访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泸州人与酒,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有人说,要了解泸州人,或者要和泸州人联络感情,应该先学会两件事:喝酒和划拳。在泸州,喝酒时划拳是不可少的,有喝酒的地方,就能见到有人斗酒,就能听到吆三喝四的划拳声,其热闹程度,不仅在泸州,既便在西南乃至全国,有泸州人喝酒的地方就有豪放的划拳声。而且劝酒也是一种技术然后形成一种文化,泸州酒桌子上最爱说的“宁可伤身不可伤心”。泸州人并不都是好杯中物的瘾君子,在酒场上叱咤风云的大部分人在家里并不喝酒。喝酒对大家来讲是一种应酬,是一种社交活动,是一种联络感情的好办法,也是一种了解对方的好方式。在酒场上闹得欢的,为泸州酒文化推波助澜的主角其实是泸州的平头百姓,所以,真正想了解泸州人的性格和泸州酒文化的内涵,就应该到那些普通人中去。泸州人生性豪爽大方,好交朋友,爱热闹,喜欢扎堆。一两朋友相邀去酒店饭馆吃饭,手机一呼,短短时间里,就能招来一帮人,没吃两口菜,就开始推杯把盏地热闹起来。对大家来讲,赴宴的目的不为吃,而为喝;不是品酒,而是斗酒;不求结果,只求过程;不讲形式,只讲气氛。在调查中,居民们普遍都毫不掩饰自己的酒量及酒品,由此可见,泸州酒文化已经深入泸州老百姓心中。
三、泸州酒文化进一步发掘空间何在?
(一)泸州酒文化进一步发掘空间何在?
1、如何在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包装上体现“酒城”特色?
2、如何在网络时代、网络空间传播泸州酒文化?
3、泸州老窖和郎酒作为两种风格代表该如何联手打造泸州酒文化?
4、泸酒文化的象征“麒麟温酒器”怎样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推向世界?
5、正在进行的黄舣、二郎白酒小镇打造,怎样传承和创新,提升酒文化价值?
6、泸州二线、三线白酒,在不靠傍“两酒”的条件下,怎样为泸州酒文化增添更多内涵?
7、泸酒文化如何与影视文化结合,相得益彰?
(二)泸州旅游如何在文化上“借酒”造势、“借酒”生财?
1、酒城一日游、白酒金三角游如何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
2、怎样将泸酒品鉴、泸酒收藏引导成为市场热点?
3、泸州美食美酒街区打造,需要在哪些方面给力?
4、泸酒如何为泸州生态游、古镇游、红色旅游增值?
结语
由于我们下乡的时间有限,所了解的情况都反映出来了,泸州酒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文化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传承。在此次下乡中,我们获益匪浅,我们此次三下乡主要目的之一是了解泸州酒文化,为传承和发扬泸州酒文化奉献微薄的力量。
第四篇:酒文化对唐诗的影响
南京邮电大学
论酒与酒文化对唐诗的影响任选课
作者:洪昊 号:B14010329 通信工程
2015-5-12
学专业:
酒与酒文化对唐诗的影响
摘要:。酒是促进唐诗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纵酒赋诗是唐代诗人的生活风气也是一种令人注目的文化现象,诗酒风流是唐人的重要文化观念
摘要内容:唐代的酒文化精神在唐诗中有充分的体现。酒对唐诗创作的影响,有两个层面,一是酒对诗人生理影响的物质层面,一是酒文化精神对诗人心理影响的精神层面。诗与酒也有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酒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及唐代诗人的心态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关键字:酒;酒文化精神;唐诗;酒对唐诗的影响
引言:酒不仅是一种物质饮品,它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精神的象征
引言内容: 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国度,中国的古代诗词中包含了许多关于“酒”的诗句。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始终与酒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古人云:“无酒不成诗”,遍览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酒与诗,相辅相成,水乳交融,并由此衍生出博大精深的中国诗酒文化。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象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 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 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诗是酒之华,酒乃诗之媒 好的唐诗几乎有一半是在酒兴中写出来的。且不说像王绩的《过酒 家》、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醉时歌》、王维的《渭城曲》等一系列的咏酒 诗,就是那些不是咏酒的许多名诗,也大都是诗人酒后之作。所以说,唐 人的诗是与酒有着密切关系的。
唐代文学从很大的程度上说与唐人的生活、唐代浓厚的酒文化氛围有密切的关系。唐代文人一般都要饮酒,不会饮酒的要学会饮酒,酒量小也会变得酒量大,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八《酒魔》引《玄山记》载:元载微时不会饮酒,滴酒不沾,后来做了官,同僚们千方百计劝诱他饮酒,后酒量大增,从日饮一斗到日饮二斗 而不醉,乃至嗜酒如命。唐人嗜酒者醉吟先生”,李白人称“酒仙”、“酒圣”,白居甚多,皮日休自称“醉士”、“醉民”,陆龟蒙 及其夫人易自称“醉尹”亦是好酒者,伉俪二人常对饮,吟诗作文,可以说是一对酒中的伴侣。玄宗时,号称诗书画三绝的广文馆博士郑虔,几无一日不醉酒。以直 谏著称的谏官阳城亦嗜酒如命,终日浸沉于醉乡之中,俸钱所得,除必需的日常开支外,尽付酒家。嗜酒狂放之士无钱之时便向酒家赊酒,甚至用紫裘、金印兑酒,秘书监贺知章用金龟换酒,与李白在长安酒肆中痛饮,并成为士林中的美谈。李白“解我紫衣裘,且换金陵酒”以及在长安饮中八仙歌》的八位酒酒肆的醉态在酒林 中流传千古。
而且在唐诗之中有不少诗人的诗句中有着与酒有关的诗句。唐诗中直接咏酒,展示酒文化的作品是有相当数量的。唐人的诗中对酒的杯中物”,如杜甫诗:“赖有杯中称谓颇多”“忍断杯中物,只看座右铭”,孟郊诗:“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也有把酒称为“腐肠贼”、“腐肠膏”的,如元稹诗:“平生中圣人,翻然腐肠贼”,白居易诗:“佳肴与旨;还有把酒称为青州从事的,药”如皮日休诗:“醉中不得亲相问,故遣青州从事来”。唐人直接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黄泉咏酒的诗句也非常之多,杜甫诗:“闻道,剑南春也是剑南“麴米春”,云安麴米春,才倾一杯即熏人”此外,云安还有“松醪春”,郑谷《赠富平宰》:“易博连宵醉,千,“石冻春”即富平“石冻春”,白居易诗:“青旗沽酒缸石冻春”“桑落气薰珠翠暖,刘禹锡诗:“鹦鹉杯中若下春”,“若下春”即 乌程“若下春”,可见,唐代的名酒都带“春”,真是酒家满城有春色。唐代的酒其色泽甚丰,杜甫的诗“鹅儿黄似酒”,形容黄色的酒,“重碧酤新酒”,形容倾 如竹叶盈樽绿”,形容绿色的酒,碧色的酒,白居易的诗“玉液黄金卮”,形容白色的酒,李贺的诗“小糟夜滴珍珠红”,形容红色的酒。
翻查古籍文献可以发现,唐代诗中咏酒的很多,似乎酒已经成为唐代诗人和 佳作的一种必备品。根据诗人所处的历史环境、身份、地位、情绪、心情的不同,饮酒的诗也包含了多种不同的诗人情结,有豪放类的,有忆苦类的,有独酌类的,唐代诗词中较常见的主要情结,伤别情结 离别是人生常经历的事情,依依惜别之时,可能送朋友、送亲人、也可能是 道别,无论怎样,都是一种伤感。饯行之时,共叙曾经美好的回忆,有时也对未 来思量和憧憬,送上最温馨的祝福。此时,一壶好酒能够寄托浓浓的情思,也能 将满怀的深情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描述了与友人 之间的拜别之情。诗云: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腔伤别之情寄于 “酒” 中,主宾间有许多话语说不尽,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不如饮下一杯好酒,“劝群更尽一杯酒”,可见主宾之间的依依不舍之情。诗句中 可以看出,主人每每劝朋友再饮一杯,总有饮之不尽、尚不愿惜别之情,对故人 的一片心意,都在这杯酒之中。再附上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更显得这酒饮 的有意味、有真情。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这样一句: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 月。尽管该诗的全篇并非以离别为主旨,但也是经由送友人而遇到的一件故事,” 也写出了酒在伤怀离别时的角色和地位。
我国的诗词发展历经三千年左右,而酒文化的发源与延展也有两三千年的历 史。在一代一代的文学传承过程中,酒与文学、酒与唐诗不断的相互渗透,借由 文人之手、之口创造着美妙的酒与诗的共同体,展现着社会生活和心路历程。酒 的介入,使诗人更加具有激情和灵感,将情感赋予文字当中添光增彩;而诗的包 容,将酒的浪漫与美妙发挥出来,诗词获得一个更高的提升。酒文化的源远流长,把酒叙情,借酒寄情,唐代诗人们巧妙的将酒和诗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不少佳篇。研究唐诗与酒的关联性,我们发现二者相互寄托相互依存,而这也正是我国久远 文化背景下所创造出的文学奇迹,是我国文明发展的灿烂一页。
第五篇:浅析酒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浅析酒文化对旅游的影响
摘要:在我国5000年的历史上,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情感方式亘古不变,那就是——饮酒。不论你是寒雪纷飞的北极漠河,还是骄阳似火的海南三亚,又或是广袤无垠的黄土高坡,抑或是海拔3000米高的青藏高原。这些土地上的56个民族都在用饮酒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虽然都是用相同的方式,但不同的地域也会有自己独特的酒文化,这些各具特色的酒文化在流传着的同时也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上画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酒文化、习俗、喝酒、旅游
前言:如今的社会,喝酒已经是必不可少的了。朋友聚会要喝酒,家庭聚餐也要喝酒,交际应酬喝酒更是家常便饭。但喝酒也是有讲究就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酒文化,酒文化可以说是各个地域的一个象征。今后的我们喝酒可能不再单单局限于自己的这一块,有的时候出去应酬,难免会交际到全国各个地方的人,这时候如果不了解各地的饮酒分俗语习惯,那便会弄出许多尴尬的局面。所以,了解各个地域的酒文化,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以及发展也会有相当大的帮助。
一、酒文化的产生
(一)、历史传承
我国自古就有饮酒的习俗,平日里邀上三五好友小酌几杯,要是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喝酒更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中国人饮酒,历史久远。发明酒的人,一说是仪逖,又说是杜康。仪逖夏朝人,杜康周朝人,两人相距很远,总之是无可稽考。也许制酿的原料不同、方法不同,所以仪逖的酒未必就是杜康的酒。而且我国流传至今的名酒数不胜数,贵州的茅台、山西的杏花汾酒、宜宾的五粮液,安徽的古井贡酒等等,这些都是我们5000年来留下的宝贵遗产。5000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寻常百姓,都离不开这“三杯两盏淡酒”,而这一切的一切也成功的孕育出了我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
(二)、时代发展
酒文化产生的核心因素就是时代的发展,最初喝酒只是御寒,后来变成了一种庆祝消遣的形式,到了如今,经过了时代的淬炼,喝酒已经演变成一种文化——酒文化。我国是个地大物博,物产富饶的国家,所以,不同地域就会创造出不同风格的酒,而在这同时,也让我们的酒文化变得各具特色。纵观下来,我国的酒文化在现如今的发展大致分为南方和北方,如果在细分的话就是东北和西北、东南和西南这四个地域,每个地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酒文化,在这些不同的酒文化中同时也沉淀着各个地域的风土人情。从旅游业的角度来看,与众不同的酒文化对带动一个地域旅游业的发展也起着很重要的因素。
二、各具特色的南北酒文化
(一)、南方饮酒上的特色
第 1 页/共 3 页
在东南地区,广东福建等地,几个好友相约而聚难免会喝几杯,但不会多喝,点到为止即可,闽南向来就有“七分茶,八分酒”之说,喝酒只喝到八分,要留有余地,否则就会被视为失礼;上海人喝酒最讲究情调,上海男人都喜欢喝小老酒,这也是上海由来已久的习俗;在江苏,女人要比男人能喝,江苏人喝酒不喜欢劝酒,喝起酒来也很随意;而安徽人喝酒有点像北方人那样豪爽,最喜欢“炸雷子”,“炸雷子”就是将一小杯白酒放到一大杯啤酒里去喝,白酒一般都是42到55度之间,而且家里来客人是一定要喝酒。
到了西南地区,尤其是贵州,贵州人都喜欢喝酒,不管生活多拮据都要喝上几口,可以说酒是贵州人身体的一部分,贵州人也及其好客,有客人来必须要喝酒,而且贵州这里出产我国最有名的蒸馏酒同时也是世界三大蒸馏酒之一的茅台酒,如此一来贵州人如此嗜酒如命就不足为奇了;云南多数都是男人喝酒,云南是个多民族集居的地方,少数民族淳朴好客,喝酒也很随意,并没什么特殊的要求;湖南湖北喝酒比较复杂,敬酒时要把杯子里的就都喝光,喝完要把杯子倒过来,如果有酒滴下来就表示对主人的不尊重,而且在湖北不光要这些步骤,杯子倒过来后还要把杯口冲向大家让大家逐个看清杯子里面已经没有酒了,以此证明自己对在场人的尊重。
(二)、北方饮酒上的特色
虽说名酒多数在南方,但真正爱喝酒的人却在北方。中国最能喝酒的地方就要数东北和内蒙古了。东北人喝酒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极其豪爽,想喝就喝,东北人喝起酒来可以说绝不含糊,而且东北和内蒙古喝的多数都是高度酒,东北人喝起酒来也不像南方人那么多复杂的环节,也不没有南方的那么多客套,从来都是直截了当,但绝对不失礼节。沈阳人比较谦虚,沈阳人在喝酒时要求客人与主人碰杯时客人的杯沿必须要比主人低,但主人往往都会让客人先起杯,以此来显示自己对客人的尊重;而在吉林和黑龙江,喝酒必须回敬,主人喝多少客人就要回敬多少,就算你不能喝,你也要意思意思,要不然主人会觉得你不给他面子,东北人都很讲义气,所以酒就成了最好的载体。如果说东北人喝酒算是吓人的,那内蒙古喝酒就算不要命的,内蒙古人从早到晚都要喝酒,而且不论男女老少都爱喝酒。内蒙古向来就有“歌的海洋、酒的故乡”之称,内蒙古人最推崇的就是劝酒,内蒙古人极为热情,所以当客人来访时就会极力劝酒,就算你推辞,主人也会继续劝酒,最后你只能妥协,但内蒙古人不会给外地来访的客人喝烈酒,只给客人喝一些低度不会醉的酒,自己则喝高度酒,可见内蒙人虽然有些热情过度,但也是很体贴人的。
在海拔三千米高的高原上和一眼望不到边的黄色土地上,尽管这两个地方没有南方那么丰饶的物产,但依旧逃脱不了对美酒的喜爱,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西北地区的人们对酒依然热爱无限。西藏人喝酒大多数喝自己民族独特的青稞酒,而且当客人来访时不光会请客人喝酒,还会为客人唱歌跳舞,而到了青海,喝酒比吃饭还勤快,青海在全中国喝酒算小有名气,婚丧嫁娶喝、添丁加人喝、动土上梁喝、耕地播种喝„„反正只要有点事情就喝,虽说喝的勤,但没什么礼节,大家在一起开心就好,青海人喝酒更能体现劳动人民的质朴与纯洁。往东走到了山西陕西一带,那里的人喝酒有讲究,很注重礼节,到了酒桌上就要按酒规敬酒,先敬年龄最长的人,然后再按地位进行敬酒,而且,酒没有喝完不可以动菜,在敬长辈的时候必需喝完,但同辈之间就不用了。
三、酒文化对旅游业的意义
第 2 页/共 3 页
(一)、经济发展上的帮助
酒文化与旅游产业有机的结合,可以为地方带来巨大的帮助。在国外,很多地方建立了葡萄酒旅游山庄,我国的山西、云南、新疆等地也建立了葡萄酒旅游山庄,这都大大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像西北、云贵等地,以贵州为例,贵州出产的茅台酒是世界名酒,如果建立酒庄,不光会有本国的游客,同时也可以吸引很多外来游客,而且贵州的山水也是一绝,更可以兴建度假村,同时将酒融合到度假村中,这样也能提高酒的知名度,更可以获得双丰收的效果。
(二)、历史文化上的继承
我国的酒文化在开头就说过源远流长,而且酿酒方式都独具特色,我们可以让来这里旅游的游客们亲自体验酿酒的过程,或者教游客们制作一些简单的酒,让游客们在体验到酿酒的乐趣的同时也很好的继承了我们国家古老的酿酒文化。像许多少数民族有许多的新鲜多样的喝酒方式,这些我们都可以让游客进行体验,录制成光盘让游客们留作纪念,这样一来,既将酒文化传承了下去,又很好的发展了旅游业。结语:中国的酒文化对于中国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酒文化既是中国的一个形象,也是中国的一个特色,酒文化带给我们各个民族的财富与价值也是不可忽略的,尤其对我国今后旅游业的发展极为重要。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自己的文化很好的流传发展下去,那么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也不会提升,所以酒文化作为我国众多文化中的一颗明星,有必要很好的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徐万邦、祁庆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2]何满子.中国酒文化[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吴光正.贵州苗文化的保护与开发[J].苗岭风谣,1994(4).责任编辑:叶晓军
第 3 页/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