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信访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期,我带领政法委、信访局、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领导对全县x个乡镇的信访案件(隐患)逐案件进行了调度,同时把调度也作为一个调研的过程。
一、基本情况
我们对所调度的x起信访案件(隐患)从发生的时间,案件的性质、引发案件的原因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一是根据信访案件发生的时间分析,其中x年以上x起,占x%,x—x年x起,占x%,x年以下x起,占x%。
二是根据案件性质分析,涉地纠纷(包括宅基纠纷、承包地纠纷及其他与土地相关纠纷)x起,占x%,邻里纠纷 x起,占x%,经济纠纷x起,占x,反映村干部 x起,占x%,涉法涉诉x起,占x%,“三跨三分离”案件x起,占x%,其他x起,占x%。
三是根据引发案件的原因分析,其中涉及村干部原因x起,占x%,涉及乡干部原因x起,占x%,涉及县直x起,占x%,涉及法院执行x起,占x%,涉及刑事案件x起,占x%,其他原因x起,占x%。
目前,经过调度的信访案件(隐患)已经有x件得到化解。通过调度,我们还收到了以下效果:
一是明确了案件化解的方向。通过逐案件听取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案件的副职汇报,特别是对信访人的主要诉求、案件基本情况、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以及需要县直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了解。组织参加调度的部门从政策、法律、人情、人脉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理清案件脉络,发掘深层次原因,找准真正的症结。
二是研究了一些具体办法。针对具体的案件,结合法律、政策等,综合相关部门、乡镇的意见,找准突破口,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及采用的具体办法。通过思想工作(解决问题)能够化解的,明确具体的方法和人员。通过法律方式能解决的案件,确定出具体的办法。需要稳控的,明确稳控的责任主体。
三是整合了资源。当场拍板,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明确部门和乡镇的职责,确定需要部门牵头的,明确牵头单位和分管领导,需要乡镇牵头的,明确部门的职责,限定解决时限进行解决,对于一时解决不了的,进一步明确稳控责任。
四是增加了基层干部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的压力。把逐乡调度也作为逐乡培训,在教方法、教思路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乡村干部在维稳工作中的职责,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乡村干部的思想统一到维护稳定工作上来,把工作的着力点和重心放在维护稳定上。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度和分析,我们发现,造成信访量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个别乡镇党委书记对信访稳定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还没有把抓好信访稳定工作作为保卫政权的高度来对待,没有把信访稳定工作当作当前基层最重要要工作来抓。主要表现是:对情况不熟悉,特别是对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不清楚,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出现问题没有及时上手解决等。
二是个别县直部门没有站在全县大局的高度来认识信访工作,主动工作意识差。主要表现是:出现问题,即使是自身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也不积极上手,怕麻烦,怕给自己找乱子,有些信访案件是由于个别干部不负责任造成的。
三是村一级没有真正发挥好信访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主要表现是:村干部主动维护稳定意识差,没有认识到维护稳定也是村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有的村班子软弱,村干部担当意识差,个别干部还有私心,办公不公道,有些问题甚至是由于村干部自身问题引发的等等。
四是县一级的接访机制效果还有差距。有的案件虽然经过多个县级领导进行接待,仍没有解决。从县一级层面来说,只要产生上访案件,一级处理很多在县一级,县级领导干部有效接访在一级处理当中是一个关键环节。要想化解案件,领导接访就要能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意见,而不是仅仅一般性批示,交由有关部门处理。有的案件,虽然经过多个领导批办,但是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对党委、政府的权威是一种影响,也会使上访人产生“越解决不了越上访或者越级上访的情况”。这次调度过的x件信访案件(隐患),其中有x件是县挂帐案件。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除部分属于依照当前政策和法律规定无法解决和已经完成诉讼程序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上访人没有按照公示,找分管领导接访,在别的领导接待时,可能出于对这项工作不了解,或者由于分工不同,只能拿出一些原则性意见,部门在承办时可能考虑本单位利益,或者不愿意承担责任,致使一些案件久拖不决。
三、几点探索
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必须站在维护党的政权的高度来认识信访问题。通过信访渠道来缓解人们的情绪,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要克服过去那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搞突出的方式,建立起一种常态化、有效、能起预防作用的机制。用制度来管理信访,用制度来约束干部的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到信访稳定工作中来,真正建立起“大信访”“大维稳”“大调处”的格局,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我们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主要是建立起一整套管用的制度。
一是建立起县级领导有效接访制度。我们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经过反复研究,出台了《关于县级领导干部有效接访的安排意见》,明确信访局和乡镇在有效接访中的职责,比如信访局主要负责:(1)接访公示。《县级党政干部接访约访日程安排表》、《行政职能部门受理信访事项及领导分工表》、《信访事项办理工作流程》、《上访须知》下发各单位进行公示。(2)案件分解。对全县的信访案件,深入分析认真研究,确定哪些案件是需要接访的,哪些案件是需要稳控的,根据县级领导所分管工作以及信访人诉求性质进行分类,把每个应接待的案件明确到接访领导。(3)现场分流。对约访的案件按顺序接待,对不是接访领导约访或分管分包的案件,分三种情况处理:一是由相关单位或乡镇劝返,二是由涉案部门接待,三是等接访领导接待完约访案件后再进行接待。(4)及时沟通。发生县访后,要及时与乡镇、科局部门进行联系,要求陪访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掌握信访信息,对上访人解疑释惑、疏导情绪。(5)立案交办。接访的党政领导根据信访人所反映的问题,依照有关法律政策,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作出批示和安排,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要求,信访局将接访案件及时交办到责任单位进行处理。乡镇主要负责:(1)提前培训。接到信访局通知后,由本单位、本乡(镇)包案领导根据县有关规定,及时与上访者见面告之并培训。主要内容是所反映的信访事项由谁来负责接待处理,什么时间接待,在上访时应遵守哪些规章制度或基本要求。(2)掌握案情。涉案部门必须提前掌握上访人所反映的诉求、生产生活及思想动态,把握案件的脉络,找准症结和关键点,拿出可操作性的解决办法,提供政策法律依据,逐步实现引导信访人向分管信访事项的领导反映诉求,县级接访领导现场拍板解决问题,通过县级领导接访确定“四明确”,明确解决方向、具体措施、结案时限,实现息诉罢访。
二是实行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新的“四明确”机制。分级负责、分类化解信访工作新的“四明确”机制。1、分级负责就是根据信访案件的需要,分为县级领导、科局、乡镇、村(居、企业)几个层次,每个层级有每个层级的任务。比如县级领导按分包、分管包案化解。科级按照“分批次逐案化解梯次推进”要求,集中精力,重点解决。村级侧重解决邻里纠纷、宅基矛盾等村“两委”干部能够解决的问题。分级负责的关键是分清责任。2、分类化解就是把全县的信访案件根据案件的性质,主要分为重点人案件、缠访类案件、敏感群体性案件等八类,通过分类确定工作的着力点。分级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明确责任,更有利于明确主攻方向,工作更有针对性,更能充分调动各级的积极性,这也是不同于以往新的“四明确”。
三是建立起有效地责任追究制度。解决信访问题,真正的第一道防线应该是在村(居)、县直部门、企业,特别是在村(居)解决,办法多、余地大、成本低。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很多乡镇往往成了第一道防线,有时甚至县这一级成了第一道防线,出现信访问题,村干部不着急。有些信访案件是由于村干部作事简单、作风粗暴,县直干部不作为、乱作为造成的,有些是因为企业不负责任造成,这是我们在信访工作中的查找出来的短板。针对这些问题,特别是针对今年这种严峻的形势,我们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依照有关法律和法规,征求律师意见,经过法制办把关,连续出台了三个问责意见即《关于对村(居)“两委“干部不履行信访工作职责的问责意见》、《关于对影响全县信访稳定问题单位和公务人员的问责意见》和《关于因企业责任引发信访稳定问题的问责意见》,主要目的是通过我们掌握的行政资源,政法资源,采用非信访的手段来解决信访问题。
四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信访稳定工作中来。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比如邻里纠纷,宅基纠纷,不一定都需要相关部门出个裁定,或者通过诉讼解决,有时通过几个人调解,也许事情就能很圆满解决。为此,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建立维稳协调员的制度》,把民间有威望、热心于调解工作的人士在维护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通过这些调解员的威望和能力,化解矛盾和纠纷,降低行政成本,减少后遗症,这也是信访稳定工作全社会参与的一个具体体现,有利于构建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信访的大格局。
关键是要找对人,通过适当的人、适当的方法,始终坚持带着感情、有针对性、不间断地做思想工作,可以有效地疏导信访人的情绪,转变观念,最终促进问题的解决。在调度过的信访案件中,有两起案件比较典型,其中一起案件发生在xx,我县根本无法解决,另外一起是十四年前发生的涉法涉诉案件,解决起来难度非常大,在实际工作中就是坚持不懈地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各种关系,做了大量有效的思想工作,转变其观念,最终成功化解。
二是主动上手,整合各种资源,这是化解案件的关键。一是一旦出现问题,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早上手,只有早上手才能掌握工作主动权,既能用较低的成本化解,也能防止别有用心的人作文章。我县某镇出现孩子溺水死亡后,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立即上手,在最短的时间内化解了信访隐患,既消除了群体访隐患,也在群众中树立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二是县直单位掌握着各种资源,包括行政、法律、经济等多方面,有些信访案件单靠乡镇无法解决,需要部门配合或主动上手,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的执政资源化解矛盾和隐患,这是我们工作中的实际体会。前一段时间,某乡镇部分群众反映假种子事件,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在接到通知后,立即派出得力人员,同乡镇一起,在最短的时间把问题解决。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来规范工作和行为,这是化解案件的保障。解决信访问题,真正的第一道防线应该是在村(居)、县直部门和企业,特别是在村(居)解决,办法多、余地大、成本低。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很多乡镇往往成了第一道防线,有时甚至县这一级成了第一道防线,出现信访问题,村干部不着急。有些信访案件是由于村干部作事简单、作风粗暴,县直干部不作为、乱作为造成的,有些是因为企业不负责任造成,这是我们在“查短板、找差距、促整改”活动中,对信访工作查找出来的短板。针对这些问题,特别是针对今年这种严峻的形势,我们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依照有关法律和法规,征求律师意见,经过法制办把关,连续出台了三个问责意见即《关于对村(居)“两委”干部不履行信访工作职责的问责意见》、《关于对影响全县信访稳定问题单位和公务人员的问责意见》和《关于因企业责任引发信访稳定问题的问责意见》。通过制度建设,强化各级干部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的责任感,增强主动意识,办事公平、主持正义、维护团结、敢于担当尽,最大可能从源头上防止引发信访案件。
第二篇: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经济的发展,好多长期积累的矛盾和现实的矛盾暴露出来,使得信访工作任务越来越大,难度也越来越大。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挥信访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现状与特点
从总体上讲,太和土家族乡信访工作形势是好的。多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级领导班子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信访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了思想认识到位、领导工作到位、基层工作到位、信访部门工作到位;各级领导干部亲自阅批重要来信,接待重要来访,过问、处理重要信访问题,认真听取、采纳群众信访中的意见和建议。一个全党重视、上下关心信访工作的局面正在形成。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信访问题的成因日趋复杂。
从信访渠道反映出的问题看,新时期信访者反映的问题绝大多数都和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广度、经济发展的速度、群众承受能力的程度息息相关。其反映的内容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各阶层,因而处理起来难度也就越大。
(二)集体访占据了主体地位。
近年来,到党政机关进行集体访的频率高、规模大、人数多,占据了信访活动的主体地位,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信访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相对集中。涉及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环境保护、涉法涉诉、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增多,群众反映强烈。
(四)行为激烈的异常信访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一些群众抱着“不闹不解决、大闹大解决”以及“要想有出路,必须上马路”的思想,动辄结队伍、上公路、打横幅、拦车辆、滞留哄闹接待场所;还有一些人有意选“两会”或重大政治活动期间集体上访,向政府施加压力。
(五)进市赴京上访抬头。
有的认为“机关越大头儿越大,解决问题越快”,于是千方百计越级上访,制造不良影响。
二、问题与原因
可以预见,随着改革的深化,各种利益格局进一步调整,群众信访量增多的趋势不大可能在短时期内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由于大气候的影响,一些潜在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也不大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彻底消除。为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发挥信访工作在维护稳定中的作用,必须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工作中的问题和原因。
(一)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个别地方的领导同志对信访工作在全党工作大局中的地位认识不到位,摆不正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群众观念不强,对信访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不出事盲目乐观,高枕无忧,一旦出现问题,则束手无策,怨天忧人,甚至往外一推了之。还有一些乡镇的干部依法行政意识淡薄,政策观念差,不能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依然按计划经济、行政命令的老一套决策、指挥工作,人为地造成一些社会矛盾和信访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些同志解决问题怕得罪人,不敢碰硬,使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欠拖不决;一些同志形式主义严重,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回避、推诿的态度,激起众怒。
(三)信访渠道有待进一步疏通。
部分乡镇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访渠道不够畅通的现象。比如,信访专兼职人员变换频繁,组织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信息反馈不及时,政治嗅觉不敏感等等,往往上访人集结进乡或去市之后才仓促应对,造成工作上的被动。
三、建议与对策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发扬民主、体察民情、接受监督、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反映社情民意的 3
“寒暑表”、“减压器”。在新的形势下,必须以创新的精神做好这项工作。
(一)增强创新意识,确立信访工作的新思路。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深刻认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性,正确认识改革发展所带来的一些社会矛盾的必然性以及妥善处理各类社会矛盾的紧迫性,从而更加自觉地从全乡工作的大局出发,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解决各种矛盾的根本措施,把实现好、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信访工作的根本目的,切实增强政治观念、全局观念、整体观念和责任观念,彻底扭转信访工作,“兵来将挡,水来土屯”的消极被动局面,主动改进工作,克服畏难消极情绪,将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心竭力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二)健全工作机制,探索超前化解矛盾的新方法。全乡信访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必须不断加固信访工作的基础。一是要坚持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协助主要领导负全责,其他领导按分管工作分工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各负其责,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信访工作责任体系。通过贯彻落实《信访条例》真正建立起对信访工作整体重视,层层重视的稳定长效领导机制;分工负责,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规范化运行机制;加强宏观指导,明确目标要求,定期检查考核的科学管理机制;坚持各项领导制度,严格实行
工作通报和加强责任追究的监督制约机制。二是要健全基层信访工作网络,做到层层有信访工作组织、有接待场所、有专兼职人员、有工作标准和制度,达到个人访不出村、集体访不出乡,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发生地,把矛盾化解在本乡不越级。三是要建立灵敏、准确、快速的信访排查调处制度,强化信访预测、预警、预控能力,千方百计防止和避免个访问题群体化,简单问题复杂化,经济问题政治化,局部问题社会化。通过加强对信访问题的层层排查调处,牢牢把握化解矛盾的主动权,超前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说服一批信访老户息访息诉,消除不安定因素,达到减少重复信访、越级信访和集体上访,维护全乡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
(三)畅通信访渠道,拓展联系群众的新途径。要树立大信访观念,确定大信访思路,建立大信访格局,形成方方面面共同重视做好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强大合力。一是要建立五大机关综合办信访制度。乡党委、人大、政府、纪检、政法等机关信访部门,定期沟通情况,排查各类问题,制定预案,联手办案,增强化解矛盾纠纷的力度。二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信访接待条件。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作为群众信访综合接待场所,发挥群体接访优势,让信访人来有地方坐,说有专人听,事有部门办,反馈有结果,不出接待场所就有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复。三是要扩
大视野,把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的批评意见和建议纳入大信访网络,充分发挥代表和委员联系面宽、层次较高、信息灵和反映人民意愿最直接、最真实、最广泛以及做上访群众工作最便捷、最有说服力的优势,化上访为下访,化对立为对话,化消极为积极,使人民信访成为群众向乡党委、政府献计献策、参政议政的重要窗口。四是要加大地乡信访工作的协调力度。密切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综合治理,联手办信访。当前,企业问题社会化已经成为信访工作的一个热点。为此,要积极配合企业做好职工及其家属信访工作,把应由社会承担和解决的问题主动担起来,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为企业排忧解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强化依法治访,开创信访工作的新局面。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信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做好信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仅靠信访部门是不够的。要采取新形式、新举措,加强信访工作法制化建设,提高依法做好信访工作的水平,不断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一是要加强同司法机关的沟通联系,对那些涉法信访问题以及法律法规对反映和处理程序另有规定的信访事项,可聘请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参与信访接待,定期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共同会商处理疑难信访问题,以不断提高信访工作的法制化水平。二是要加强同政府法制部门的合作,共同研究制定涉及行政执法投诉和行政复议方面信访问题的接待处理办法,以提高依法治乡
水平。三是要加强同劳动仲裁机构的协调,建立稳定的工作联系,把涉及劳动纠纷、仲裁等方面的信访事项引导到法定程序去处理。
另外,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对信访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强信访部门的基础管理。一是要大力加强信访部门的队伍建设,选拔配备素质高、年富力强,有一定社会工作经验的干部充实到信访部门。二是要改善信访部门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设备,提高办公效率,增强工作实力,更好地发挥信访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第三篇: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新形势下信访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对卫辉市、延津县、获嘉县信访工作的调研报告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正确解决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途径,是体察民情、联系群众、接受监督的重要渠道。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不断深人,人民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各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引发诸多矛盾纠纷,一些突出矛盾纠纷往往通过信访这个渠道反映出来。如何化解矛盾纠纷,有效解决各种信访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带着这些问题,1月6日至10日?,市委党校学员组一行12人,在吉红老师的带领下,对卫辉市、延津县和获嘉县信访工作进行了调研,对一些典型案件进行了分析总结,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们在三个县(市)调研过程中,共研究分析了 ?个信访案例。案例涉及了信访工作中最常见的几个方面。在这些案例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卫辉市一个信访案例。陈金榜,男,1939年出生,汉族,汲水镇退休人员,现居住在卫辉市顿坊店土岗村。2006年7月3日,陈金榜反映:一是1998年9月办理的退休是被迫不是自愿的,要求重新办理退休手续;二是1998年9月颁发的退休证显示按95%发放退休工资,而汲水镇到2000年元旦才按95%执行。要求补发1998年9月至1999年12月10%的差额工资;三是1998年8月又一次调资,本人未按在职人员调整,现要求按在职人员调资。
根据陈金榜反映的情况,镇党委、政府随即安排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经调查:一是陈金榜是汲水镇在编人员,当时由于乡镇机构人员超编,汲水镇政府按照上级要求,拟于1999年对超编人员进行竞争上岗,负余分流。当时陈金榜等6人考虑其年龄已大,不愿再竞争上岗,想提前办理退休。陈金榜等6人于1998年4月22日书面申请提前办理退休。经汲水镇党委、政府研究于1998年8月24日同意6人提前办理退休手续,并报人事局审批,市人事局于1998年8月24日批准6人办理退休手续并于1998年9月颁发了退休证。退休工资按档案的95%发放,从1998年9月执行。当时,卫辉市财政对乡镇人员工资实行财政包干、三年不变、增人不增资,各乡镇人员均按85%发放。陈金榜等6人于1998年9月停止工作。退休工资和镇在职人员工资均按85%发放。二是关于陈金榜反映当时退休不是自愿的问题,调查组于2006年8月15日向人事局求证,人事局答复:陈金榜提前办理退休是本人申请(有原件)、单位同意、人事局严格审批,办理程序符合政策规定,属正式退休。三是关于陈金榜反映1998年8月份调资问题,经查阅档案,1998年8月31日有一次调资审批表是自然增资,而不是普调。自然增资是按本人参加工作时间尾数计算,逢五增一次,即尾数为(05)、(16)、(27)、(38)、(49),陈金榜是1964年7月参加工作,尾数不在自然增资范围。
根据调查情况,汲水镇作出如下决定:一是陈金榜提前办理
(一)时代之困。大量信访问题的出现,首先是与社会转型息息相关的。当前,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在给我国社会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一些重大的、根本性的、群体性的矛盾日渐凸现,表明当代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矛盾多发的时期,普惠性的改革已经让位于利益分殊的改革。这些矛盾和问题通过信访渠道暴露和反映出来,具有时代必然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化解消除的。
(二)政策之瑕。有些信访问题的发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政策与现实状况不适应,欠周全、欠平等、欠细致。比如户籍制的限制,使进城农民工遭遇种种不平等的待遇;社会保障机制的缺失,使企业改制协解人员、失地农民生活保障产生困难,由此引发了大量社会问题。应该说,有些政策法规如果当初制定时能够考虑得更周全、更平等、更有前瞻性,许多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解决这类信访问题,基层党委、政府一般是无能为力的。
(三)工作之误。有些信访问题的发生,与基层组织工作不到位,甚至执法犯法也有一定的关系。
一是执政为民意识淡薄。有些基层领导干部没有摆正个人前途和群众利益的关系,片面追求“政绩”,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执法犯法、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损害群众利益,引发大量信访矛盾。如在农村征占土地中,有的地方严重违反征地的
向上找青天,但不少信访问题的出现,同一些群众的观念误区也有很大关系。
一是信“多”不信“少”。有的群众遇到问题错误地认为找的领导和部门多了,才会引起重视,才能形成足够的压力,问题才会得到尽快解决,因而将信访材料复制若干份,一信多投,甚至直接到上级机关部门走访。只要短时间反映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他们便再次反映,甚至增加信访人数以制造声势和影响。
二是信“上”不信“下”。逐级反映问题是信访人应遵守的程序,但不少群众对基层信访部门和信访干部缺乏信任,总怕因地方小、熟人多而互相包庇,或是觉得基层信访部门和信访干部职低权小、人微言轻办不成事,因此认为上访层次越高,问题越容易得到解决。
三是信“闹”不信“理”。少数信访者在利己思想的驱使下,认为只要把事情闹大,上面就会重视、解决,自己就有利可图,他们吃准了政府要稳定的“软肋”,“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手段在实践中屡试不爽,并为更多的信访人所效仿,一旦未达到他们的期望值,就纠集在一起越级上访、到处上访。有些群众在上访过程中越来越过激、越来越对抗化,讲不好就摔杯子、砸桌子,甚至呼口号、打标语、冲击机关办公场所,有的还采取拦截车辆、堵塞交通,或以自杀、自残相要挟等异常举动,把本来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影响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而有的信访人缺乏法律法规知识,抑或是故装不懂,无论信访工作人员如何解释法律、政策,只要他们认为对他们不利的都一概听不进去,坚持认为工作人员歪曲事实、包庇被反映人,反复纠缠。
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要选拔那些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主要职务。同时,要正确处理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保障村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确保各项工作做到公平公正。使基层组织干部要及时反映村民的信息,了解民心民意,解决村民所需要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取信于民,成为百姓的贴心人。只有这样才能把影响稳定的苗头和不安定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信访队伍建设,解决初信初访。信访工作的核心就是为群众解决问题,做好工作的关键因素在人。配齐配强信访工作人员,关心对信访干部的培养、使用和交流,不断增强信访队伍的活力。在信访工作中,要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句话,把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始终作为自己的职责,问题再小也要尽心尽力的去办,努力使群众信访案件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在第一时间给群众一个公正的交代。信访问题处理越早,难度越小,成本越低,效果越好,早剃头早凉快,早收摊早素静。否则,小矛盾会变成大问题,极有可能转化升级。如反映农村干群矛盾的信访问题,一定要赶在矛盾升级前的初访阶段,趁双方还能坐下来商谈的时候将问题解决,否则一旦双方撕破了脸皮,便会激化成不可调和的敌对行动,使事态难以控制。
(四)加强教育引导,规范信访秩序。要做好政策的宣传工作,特别是要针对一些群众普遍关注或已在群众中产生误解甚至
证会等形式,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避免决策失误。政策一旦出台,就要不折不扣地抓落实,取信于民,防止因政策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而引发信访问题发生。要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对困难企业职工、失业下岗人员、农村受灾群众等特困群体,认真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总之,我们在当前日趋严峻的群众信访形势中,转变工作作风,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处结老问题,化解新问题,最大限度地促进“事要解决”,最大限度地避免信访“增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访“存量”,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0-
第四篇: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当前信访工作难点问题思考调研报告
交口县信访局 梁文辉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逐渐深化和社会利益关系的逐步调整,各类复杂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信访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遇到许多纷繁复杂的棘手问题,有些难点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信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做好新时期、新任务下的信访工作,指导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信访工作者应该研究探讨的课题。问题一:个别领导干部对信访工作认识不到位。一是认为抓信访太牵扯精力,影响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信访工作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二是认为上访群众多是“刁民”,对他们采取哄、拦、卡、压的办法,把政府机关与人民群众对立起来。三是认为信访工作是信访部门的事,由信访部门处理就行了,把自己与群众割裂开来。四是认为信访部门是“救火队”、“挡箭牌”, 有事时想到,无事时忘掉,平时看不到。
问题二:地区性的政策因素增加了信访工作的难度。一是个别政策的制订远离实际、脱离群众、违背民意,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群众的合法权益,造成了群众对政府的不满,给当地的政府工作增加了难度。二是对新政策出台
后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见不够、准备不足,造成各级政府工作被动、威信降低、形象受损。三是政出多门、口径不
一、相互矛盾,造成操作困难,群众不满。四是执行政策不及时、不到位,损害了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
问题三:群众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一是信“上”不信“下”,有问题不找基层政府和具体部门,认为只有找上面的大部门、大领导才能解决问题。二是信“多”不信“少”,不论什么事,多找几个部门和领导反映总不会错,多多益善。三是信“闹”不信“理”, 不管有理无理,先闹再说,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四是信“访”不信“法”, 既使是典型的涉法问题,也要到政府部门上访解决。
问题四:个别干部素质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群众不断上访。一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只重视抓经济效益,不注重社会效益,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不能引起足够重视,甚至对群众的上访征兆臵若罔闻,既不及时报送信息,也不采取措施,把群众“逼”上上访之路。二是一些领导为出政绩,不顾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办一些诸如“形象工程”之类的违民意、失民心的事,引发群众集体上访。三是个别领导干部摆不正位子、放不下架子,遇到问题不主动与群众沟通,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从而激化了矛盾,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对立。四是一些机关干部工
作作风不实,官僚主义严重,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不
及时、不到位,甚至不闻不问,以至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综揽上述难点问题,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形势和复杂的社会矛盾,如何做好当前信访工作,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面前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我们以为,解决这些难点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提高对信访工作的认识,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真正形成各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各基层单位齐抓共管的全方位、网络化、大信访的信访工作格局。
一、提高认识,坚持群众路线,实现“三个转变” 信访工作是直接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做好信访工作可以疏通和拓宽党和政府体察民情的渠道,使各级党委、政府能够及时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疾苦,发现和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一步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坚持群众路线,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根本,是实践好“三个代表”的关键所在。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头脑清醒、政治敏锐,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少数单位、部门的个别领导干部认识不足、嗅觉不灵,工作处于被动应付,对信访工作抱有“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态度。为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对信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群众观点,努力实现信访工作“三个 转变”:
1、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信访工作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了解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密切关注群众的思想动向,掌握第一手材料,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从而实现变群众上访反映问题为领导干部主动下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2、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尤其是信访部门,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拓宽信息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及时获得预警性、超前性、深层次的上访信息。在此基础上,客观分析问题,制定工作预案,服务领导决策,把信访苗头消除在内部、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始。
3、变单纯信访为综合治理。信访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把群众信访问题都看成是信访部门的事。事实上大多数群众上访多是反映某个部门、单位或某几个部门、单位该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还要靠这些部门和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发挥主体作用而解决,信访部门只是起到一个综合协调作用。只有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配合到位,才能真正解决群众的信访问题。
二、端正思想,增强责任意识,强化“三种机制”
1、强化“领导责任机制”。领导是信访工作的主体,是群众信访的直接对象,是解决群众问题的主导。发挥领导在信访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必须从机制上加以保证,强化信访工作领导机制的基本要求是:领导重视信访工作不是一阵子重视,而是长期的稳定的重视;不是仅仅党政一把手或分管领导重视,而是领导班子整体重视;不是哪一级领导班子重视,而是各级领导班子层层重视。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三落实、一追究”:一是落实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制,按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责任制,明确责任人,纳入考核内容,并入目标管理;二是落实领导干部制度责任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处理信访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以及协调会议制度,及时发现、研究、协调和处理各种信访问题;三是落实领导干部包案责任制,定期排出重大疑难信访问题,由党政领导分工负责包案处理,对所包案件,领导同志要亲自挂帅,组织查处。建立追究领导责任制度,把以上三项责任制作为硬任务纳入对领导干部德能勤绩的考核,落实奖惩,对因工作失职导致发生恶性事件或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2、强化“分级负责机制”。“分级负责、归口办理”是信访工作的基本原则。对群众上访的问题,必须落实制度,分解到位,责任到人,逐级解决;即根据信访事项及篇二:关于加强基层信访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基层信访工作的调研报告
基层信访工作是国家信访的组成部分,也是信访案件的最终归属,处理好基层信访,将有利于社会稳定,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为了营造和谐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切实解决群众的诉求,西湖镇认真开展领导开门大接访活动,在全镇范围内开展领导带案下访,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升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度。
一、新的形势下产生新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镇群众信访反映事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因美好乡村建设的上访案件。由于个别村干部不注重上级政策的宣传,不细致的做思想工作,致使农民对新村建设整体规划不理解,还出现了屡访缠访现象;二是因群众生活生产遇到难题引发的上访案件,新村道路修建过慢、排水不畅、采光不好等,像华佗村元庄新居民点群众要求修路;三是群众与其他服务窗口单位的案件,部分群众受到不公待遇或受到侵害,不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是到政府群访甚至闹访,像汤庄村李克灵案。
二、产生信访案件的原因分析
当前我镇农村出现多起信访案件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群众对政策理解发生偏激。有些信访群众不全面知晓党的政策,把党和政府体现的爱民思想理解为政府的妥协,错误认为无论有理无理只要上访就能解决问题,“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个别信访者不讲政策胡搅蛮缠,不顾实际讲实惠,把政
府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二是信访工作体制还需完善。一些本应由政法部门解决的问题,变为行政直接干预,存在以信访代诉讼、以行政代司法解决的现象,留下了矛盾隐患,信访责任主体不明确。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群众要求解决的问题,通过正当途径得不到解决或不能及时解决,他们一旦上访,有关部门立刻特事特办,很快得到了解决,这就产生了一定的误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信访的不良风气。三是基层工作不扎实、不规范。有的干部认为群众反映的事情都是小事,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还有部分干部工作主动性差,责任意识不强,对信访矛盾排查调处不及时,相互推诿扯皮,致使小矛盾拖成大问题。四是镇村个别干部解决问题缺乏原则性。个别村干部在村里开展工作,解答群众疑问时,信口开河或者以自己能力有限,推诿扯皮。解决矛盾时不注意压火,反而火上浇油,甚至鼓动煽动。对有些事件政策性强不能解释的,不懂装懂,给群众乱解释、歪解释,造成群众误解进而出现上访。
三、解决农村信访突出问题的措施
虽然我镇近期未出现越级访,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从近期镇包村干部进村摸排情况来看,我们也排查出多起矛盾隐患,要逐一建立台帐,强化措施,进行解决。
1、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维护农村和谐稳定。要加强对新当选的村两委干部培训,提高他们驾驭农村工作的本领。对那些原则性差、做事简单粗暴、群众意见大的村干部及时调整和更
换。将责任心强、干实事、群众口碑好的干部提拔重用。
2、强化矛盾排查调处,从源头上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第一,做到隐患早排查。镇包村干部要继续进村与村干部一起,深入排查矛盾隐患,像以前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彻底解决的旧案,近期群众反映的一些看似简单的小事,都要及时掌握动向。很多案件都是由小变大、由简单变复杂,最后到难以解决的地步。第二,做到矛盾早调处。由于排查不到位造成矛盾出现,应及时协调各方关系,尽快将矛盾调解处理。第三,做到问题早解决。排查不及时,调解处理不当,问题摆在面前,出现上访告状。这时应尽最大的努力进行稳控,24小时看守,同时积极帮助给予妥善解决。该解决的即刻解决,需要时限的说明情况,不符合政策的做好解释工作。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最大程度的减少信访案件的发生,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3、完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有力遏制信访案件发生。一要强化责任,做到“三定一包”(包案领导,定承办人、定责任、定办理时限),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包案,谁督办”的原则,明确各自责任,加大督办力度,直至信访问题彻底解决。二要做好初信初访工作。做好初信初访工作是解决越级上访、缠诉缠访等信访问题的有效措施。在信访人初信初访后,对信访问题不能当场办结答复的,包案领导、包村干部要变上访为下访、回访、约访等多种形式,定期不定期地与当事人沟通。按照首问责任制和“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信访人不停
访息诉不放过”的原则,切实把群众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况,决不能“踢皮球”,久拖不决,把小事拖成大事,把小责任拖成大责任,把小赔偿拖成大赔偿。三要加强信访代理工作。注重村级信访代理,强化各村居包点干部信访工作责任,以原有的信访网络,完善建立信访代理工作网络,把网络最后聚集在各村居的信访代理员身上,充分发挥村居信访代理员的作用。四要建立信访工作目标考核制度。要把信访工作纳入到全年工作目标考核考评范畴,对工作不到位,造成越级上访的,取消评先选优资格。
4、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在抓好中心工作的同时,注重民生工程的实施,关注群众的急需,维护群众的利益。扎实做好村务公开,规范村务管理,给群众一个明确的答复。重视特困群众的生产生活,保证其起码的生存条件。强化干部信访责任,畅通信访渠道。要树立群众信访无小事的观念意识,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能压制和置之不理,不能让事情久拖不决。要有“五心”工作法:对待上访群众要热心,对其境遇要有同情心,解决群众难题要有诚心、决心、恒心。真正做到把信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信,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篇三:关于农村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为探寻信访发生原因,掌握处访有效措施,稳控信访未来走势,近期,我们以某镇的信访情况为依据,进行调查研究。对全××*镇1-4月份信访事项进行统计归类,整理内容,分析原因,总结处访方法,归纳处访经验,对当前农村信访情况进行总结和思考。
一、当前农村信访现象的新特点 1-4月份,全镇到县走访数量为16件,到镇走访16件,先后有两人去省申诉,发生到最高人民法院申诉的两次。从统计上看,当前信访工作呈现鲜明的新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集访数量相对增加。1-4月份,全镇共发生6次集访,占信访总数的16.67%。集访主要发生在农村土地、林木承包;基层机构改革;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如新南村七组村民,为了争得一份机动地单独供本组收益,先后组织两次到最高人民法院申诉,要求确认一二审法院判决错误。机构改革中落聘人员、离任村干部、复员军人因具有共同或相同诉求,都是集访的高发人群。
(二)越级访更加突出。全镇除到镇走访外,发生的去县访、进京去省访都是越级访,不经镇,不经县,甚至直接到北京,如新南村徐进等村民。信访的层级性被弱化,突发性增强,给预测和应对工作增加难度,给基层人民政府工作带来很多被动,也增加解决信访问题的社会成本。
(三)无理访日趋严重。全镇发生的进京去省访都属无理访。如刘湘君上访的“民师”待遇落实问题,经县市两级信访部门处理,形成结论,否定了他的错误认识,但他仍不死心,继续上访,以市信访局工作人员曾伤害自己,不服市政府信访局复核意见为由对市政府提起行政诉讼,法院不予理睬,便以法院为对象去省走访。崇斌、姜仁之、新南村七组村民所反映的问题经法院反复处理,形成定论,但他们就是不予认可,固执已见,突然地发起进京申诉,增加信访工作代价。
(四)民主访比较集中。在全部信访案件中,大多是村民对村组的作为不满意,怀疑他们的公正,认为他们侵权,反映出民主权利意识的增强,主要表现在:没有按规定给予土地承包权或者说给予的不完整;承包他人的土地、林木不合理,损害村民利益;村干部以权谋私,损害集体利益;村政务财务不公开,剥夺村民知情权;在调处村内矛盾上不积极、不公平等。
(五)利益访现象十分典型。在上访中,都是为着利益,而且是个人利益,很多上访人希望通过信访获取更多的利益,甚至额外的利益。如主动要求政府办理城乡“低保”、要求提高土征收补偿村准、要求政府给予经济帮助等。新南村七组村民在村统一分配土地时以虚报人口方法多获取59亩土地,对外发包收益,村集体纠正收回,在经法院审判败诉后,他们竞到最高院上访,企图夺回土地。
二、信访新特点的成因分析
信访新特点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变化的结果,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具体反映,折射出我县市场经济发展迅猛,城乡物质文化进步较大的喜人局面,反映出我县经济发展、文化活跃、思想解放、环境宽松、以民为本发展思路的明显成效。信访是稳定情况的“情雨表”,多发的信访虽然暴露出很多不稳定因素,但也充分证明了发展的持续与高效,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伴随着发展,新矛盾、新问题一定会出现,这是利益变化引起的必须结果。比如我镇的国投土地平整项目建设,关系到土地的重新划分,涉及有关人的具体利益,难免有人通过信访表达请求。在机构改革中,一部分人必然被淘汰,为了挽回失去的利益,他们走上信访的道路。所以,信访是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只要充分认识并认真对待,就能明得失、知不足,更好地开展工作。正是以
民为本理念的强化,我们强调服务与诚信,弱化管理与监督,理解并宽容群众的不合理请求,对他们偏执甚至错误的行为只是加以说服教育而不是制裁与惩罚,导致信访方便快捷,成本较低,成为人们主张权利,维护利益的重要选择,信访数量增加自然而然,而且在短期内不会减势。
环境的宽松加上信息时代信息的开放,群众思想活跃,想法丰富,加上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权利意识增强,利益观念强烈,耻于利而荣于义的思想进一步弱化,积极争取应得利益,甚至包括不该得利益,使得利益访现象非常典型。
为了减少恐惧心理带来的精神压力,许多群众在人多壮胆心理作用下积极利用集访方式来实现自己的追求。也有些群众为了制造声势,增加政府压力,人为地串访集访,导致集访的相对增多。
多少年来官情结在群众心目中始终存在,认为官大好办事,权重办成事,在“告御状,众官怕”心理驱使下热衷于进京进省上访,造成越级上访的高发。
目前正在施行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虽然为村组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但其规定得仍然不全面、不完整、不具体,在某些方面难以操作,不能完全满足现实生活需要。比如对村组法律地位问题,法律没有具体的规定,作为村内的村民小组能否有自己独立的土地等财产,现实生活中,很不统一。有的村以组为单位,土地分包村民。有的村全村一个标准,分包土地。有的村,组里有自己的实体,收益为本组所有,而有的村只有村属财产没有组属财
产。正是因为法律规定的原则与笼统,引发歧义与争议,产生上访。一些村干部政策法律水平差,处理事务淡化程序、不公开透明,甚至有失公正,引起群众合理怀疑,引发信访。更有部分村组干部作风不务实,工作不积极,服务不到位,群众有意见,只好上访。极少数群众不能正确对待历史,不能摆正历史与与现实的关系,总是用今天的眼光看待过去,以现在的标准去衡量昨天,从而产生不合理要求想法。任何政策法律只能着眼于当前和今后,不可能调整过去。一些离任村干部、复员军人、代课老师,他们不感恩当初组织上的照顾,让他们成为先进分子,从普通群众中脱颖而出,从事非农业劳动,有一份体面的岗位和当时不错的收入,反而以组织欠债的心理要求补助安置、帮助支持,或者要退休工资,或者主张支付养老金,用现时的政策回去调整过去的事情。在这些根本不可能落实的主张不能实现时,就理直气壮地上访。
三、应对信访新情况措施探析
信访是发展的伴生物、附属品,是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是保护并实现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重要手段。要理性地看待上访,既不熟视无睹,束之高搁,也不大惊小怪,草木皆兵,要认真对待,积极应对,因势制宜,对症下药,努少消除信访,为发展扫清障碍。
(一)正确评价,理性判断。目前,党和政府重视信访工作,加强工作部署,健全工作机制,严格工作责任,畅通人民群众表达意愿,维护权利的渠道,必须全力建设好这项惠民工程。在评价信访问题上应坚持理性判断,正确评价,既不能将信访等同于工作责任,也不能将信访视同无理取闹,正当的信访是群众困难,应认真研究解决,无理的信访是市场经济利益化的表现,应从解访工作中册除。对照这个标准,当前在评价信访工作上仍然存在唯数字主义的不足,没有区分和辨别正当访和无理访,科学性与公正性欠缺。在评价稳定质量上,不能单以信访发生数量为标准进行考核,而是要区分正当访与无理访,只能将正当访的数量作为考核指标,将不通过合法渠道解决纠纷、无理谋求不正当利益的无理访排除考核指标之外,如此,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在评价一个地区的信访工作业绩时,也不能单以信访总量作为考核标准,而是要结合人口、经济建设指标等各种因素综合评价,以合理的判断,公正的考核调动信访工作人员积极性,推动信访维稳工作深入开展。
(二)因势制宜,灵活处理。对待上访要主动迎接,不可回避拒绝。要畅通信访渠道,让群众信访有路走,有门进。只有这样,才能将矛盾留在身边,否则造成矛盾升级,越级上访,不但造成工作被动,而且为处理增加成本和难度。对待信访,要耐心接待,掌握情况,分析原因,寻找策略,切不可闭目塞听,敷衍了事。对于各种信访事项,要分门别类,区别对待,加强教育疏导,分流无理信访;认真履行职责,解决正当信访。对于能够解决的问题应积极主动地帮助解决,不能认为平白无故地为他人办事是劳而无功的傻瓜,要以公仆心办服务事。对于一时不能解决的,要说明原因,给予答复,把上访始终控制在手中。要提高处理纠纷和矛盾的技术水平,因势制宜,灵活多变,以各种变通方法解决棘手难题,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各种支农、惠农政策补贴曾为发展作出牺牲的群众,把他们从求偿的上访路上拉回来。
(三)依法办事,公开公正。治标更要治本,治水主在治源。随着民主法治的深入人心,依法办事,阳光行政已成为时代新潮,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办事公道,公开透明,否则群众就有理由怀疑我们所做的工作,就会制造不必要的上访。从上访统计情况看,上访多发的村,大都存在办事不公开或者公开不够的问题,对群众报告不足。我们处理事情,开展工作一定要树立群众眼睛最亮的理念,时时想着让群众知情和参与,不要怕烦,不要嫌累,该走的程序一定要走,不能自以为聪明,蒙混过关。村务,特别是村财务要定期公布,接受群众评议监督。土地林木等集体重要财产的处分一定要征得群众或者其代表的同意,切实把民主管理落到实处。对于村组相互法律地位、彼此权利义务问题,在法律政策没有作出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建议县政府以《意见》形式要求各村以全村村民或其代表议定方法解决,用村规民约弥补法律的不足。要学会用法律思维分析研究问题,依靠法律解决各种矛盾纠纷,教育和动员群众走依法解决矛盾道路,通过调解、仲裁和诉讼文明规范地调整好各种利益关系。
(四)齐抓共管,多措并举。息访工作事关全局,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各方参与,齐抓共管,任何单兵作战都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各个部门,各个成员要充分利用自身各种优势,为解访献计出力,在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责任谁负责原则的前提下,要突出部门间、人员间的互补共助。既在分工的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又在配合的要求下相互补充地完成任务。信访综治部门要积极受理上访,主动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了解上访情况,掌握上访原因,提出解决建议,根据对口原则,将需处理事项及时交办有关部门和个人。相关部门要根据“谁家孩子谁家抱原则”积极主动地受领信访案件,迅速履行职责,妥善解决问题。在解决措施上,要综合利用各种方法,包括在宣传教育上求过关,在机制责任上增压力,在奖惩激励上生动力,着力完善息访止争的长效机制。要注重在乡风民俗上找途径,在亲情友谊上寻突破,不断丰富处理矛盾纠纷的方式方法。要坚持依法治访,健全工作机制,规范处访程序,及时治理各种无理访、非正常访,切实发挥党纪法律在处访工作中特殊作用,努力消除以上访谋取不正当利益现象。
关于农村信访工作调研报告篇四: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和社会利益格局调整,利益冲突加剧,由各种矛盾和现实问题引发的信访问题比较突出,信访形势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问题,一是信访总量持续上升,上升趋势明显。一段时期以来,群众到市上邕进京访、集体访、重复访、非正常上访增势明显。据调查,20**年1至7月,全市信访总量为4568件人次,与20**年同期的3411件人次上升33.9%;群众越级到自治区上访580人次,重复访467人次,与20**年同期的439人次和382人次,分别上升32.1%和22.3%,群众集体访123批次1743人次,与20**年同期的96批次1527人次,分别上升28.1%和14.1%;上邕进京和异常访也时有发生。二是信访反映的问题相对集中,政策性、群体性问题突出,群众就同一问题不断反映上访,处理难度大。近年来,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国有企业改制、军队退役人员和工商分流人员等方面。这些问题大多数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相关,涉及群体性利益,处理难度大,有些问题久拖不决,形成相当数量的重复访。20**年1至7月,全市接待反映上述方面问题的上访同比增加54%,其中,重复访占46%。三是信访诉求形式激烈。近年来,群众采用走访形式反映问题的明显增多,走访的增长要明显大于信访。集体访尤其是大规模集体访增多,越级集体访增幅较大。20**年1至7月,市本级接待群众集体访批次和人次分别上升28%和14.1%,越级集体访、重复访分别上升32.1%和22.3%。选择重大政治活动或节庆期间到市进邕上京上访,到重要政治活动场所聚集的非正常上访增多,聚集滞留党政机关的过激行为时有发生,跨地区、跨部门的串联聚集上访增多。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信访秩序。认真剖析其中的原因,不可忽视的是由于一些信访群众对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思想认识方面存在一些误区。为此,引导信访群众走出认识误区,是当前信访工作应该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信访群众信访误区综述 误区一,信访群众普遍认为以上压下而进行信访,可以促使信访问题得到尽快解决。一些信访群众认为无论什么问题找的机关级别越高,找的主要领导职务越高,由他们给下级责任部门或主管领导施加压力,信访问题就越容易得到解决。市本级20**年1至7月共受理群众来信924件,其中上级转办的来信就达867件,占信件总数93.8%,有写给中央、自治区、各级行政机关的,也有直接寄送中央、自治区主要领导同志的;一信多投的现象较为普遍,而真正向有权处理信访问题的本级行政机关反映问题的却不多。群众来访也如此,信访干部在接访过程中,常常听到有上访群众说,我不找信访局的同志,我要找党委、政府一把手。
误区二,信访群众认为在国家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上访,通过扩大社会影响可以给基层施压。平时,信访干部在接访中常有信访群众说,你说没有政策,等我到重大活动和节日来上访就有政策了。有些信访群众认为在国家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是各级领导要求维护稳定的重要时期,这时上访会引起领导和责任部门的重视,就会及时给予解决他们的诉求,就算达不到预期目的,也多少会得到一些好处。少数上访群众尤其是极个别上访老户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支配下,专门选择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上访。误区三,信访群众认为信访部门包治百病,什么事都能解决。信访群众认为信访部门就是代表党委政府解决一切问题的责任机构,不区分什么类别的问题,都找信访部门,问题反映到信访部门,信访部门就应该立即给予解决,否则就是信访部门工作失责失职。因此,对信访部门按照《信访条例》要求依法依程序处理信访事项很不理解,因而采取反复纠缠的方式来反映个人的诉求。
误区四,不少信访群众认为变换上访对象,可以使信访问题获得更好的解决。错误地认
为这个领导或部门已回复按政策不能解决的问题,找到其他领导或部门就可能有希望得到解决;上一届领导说不行不等于下一届领导说不行。常常有信访群众存在有一种侥幸的心理,找了这个领导又找那个领导,找了个部门又找那个部门,甚至有的是上一届领导已按政策处理了的,到换届之后他又旧事重访。
误区五,信访群众认为人多就是政策,人多信访问题就能解决,更有甚者有少数信访人策划、组织大规模上访,抱有“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想法。认为政策也是人制定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上访的人数次数越多,就会引起领导的重视,就会重新调整政策;少数信访人甚至有时常伴有过激和违法 行为。信访干部在接访中,常发现有些集体访组织严密、准备工作充分、分工明确,更有甚者在信访接待场所公开用手机组织群众集体闹访、缠访。
二、信访群众信访误区产生的根源
第一,信访群众的文化素质、法制意识和依法维权的意识参差不齐,对信访工作的理解存在差异,少数信访群众以个人主观感觉和习惯进行信访活动,更有甚者是道听途说或是受人唆使,缺乏主见,致使其行为超出了正常的信访轨道,有的甚至违法,但自己全然不知。第二,有的信访群众在利益驱动下不择手段信访,罔顾公序良俗。一些信访群众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和办法,进行越级上访,重复上访或聚集群众向政府施压;还有一些信访群众存在法不责众的心理,专打擦边球,认为只要是上访怎么干也不犯法,政府也不会把他们怎么样。
第三,一些特殊群体认为其身份特殊,上访也应享受特权,认为自己反映的信访问题应与一般群众的信访问题区别对待,有关部门和领导应特事特办,甚至认为自己有过激的信访行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第四,少数职能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存在本位主义,部门利益为重,执行上级政策不到位,甚至存在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现象。
三、破解信访群众信访误区的途径
如何引导信访群众消除对信访的误解,走出认识误区,是信访工作面临要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据调查,目前大部分信访群众是相信党委政府的,都能理性依法信访,并不想越级信访、集体访、重复访,更不想把问题复杂化。为此,只有掌握主动权,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总结经验,纠正认识偏差,带着问题探索解决的办法,才能引导群众走出信访的误区。
第一,要讲清楚一个道理,即依法信访的硬道理。在实践中,更加强对信访群众的民主法制教育,向他们讲清楚依法信访、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意义。依据《信访条例》告知信访群众有关信访事项:①信访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畅通信访渠道是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并迅速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措施,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提出建议和申诉的权利。②信访工作的受理、办理和督办的程序以及时限,告知其信访应通过何种途径,如何提出,有关部门应按何种程序,如何办理,让信访群众知晓重复访或越级访既花时间又费钱财,避免产生“有病乱投医”的现象。③信访诉求提出的范围。即哪些属信访处理的问题,哪些属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律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哪些问题应向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信访工作不是“万金油”,不是什么事都可以受理。④信访群众应依法维权,违反《信访条例》规定,采取“六种禁止行为”(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的;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的;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 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信访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让信访群众明白信访是合法权利,但必须依法信访。
第二,要表明一个态度,即依法限期办理信访问题。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一定要依据《信访条例》规定程序进行受理,按政策的规定进行调处。据调查,信访对于大多数群众来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他们是出于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向党委政府反映问题,请求帮助和解决困难,希望信访部门能给一个肯定而明确的答复。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少数部门的领导或工作人员往往以“请示领导”或“调查研究”之类的话应付,使信访群众误认为这事可能比较复杂,在这里可能解决不了,只有找主要领导或找上级部门要求解决,无形中导致了越级访或闹访现象的发生。因此,要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信访工作要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精神,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对一般问题应直截了当地告诉信访群众是否受理,何机关受理,谁负责调处,什么时间有结果。这样可以打消信访群众不必要的担心,做到心中有数。即使信访群众对答复不满意,也应明确告诉信访群众“你有权要求复查和复核”,让信访群众吃个“定心丸”。
第三,要有一个调处法则,即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处置信访事项。在调处信访事项时,执行政策不公、处理事情欠妥,是导致越级访、重复访和闹缠访的重要原因。信访群众误认为在你这里不能依法依政策办事和处理问题,就会失去应有的信任,另辟蹊径。因此,信访部门在处理信访事项或信访事件过程中,要换位思考,要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认真对待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信访问题的成因,深入调查研究,严格依法依政策办事。不能依靠想当然、更不能漠然置之。应带着深厚的感情依法公开、公平、公正地调处各类信访问题(事件),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和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这样既可以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又可以在源头上避免问题的升级或矛盾上交.篇五:信访工作调研材料 关于信访工作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利益格局的逐步调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不断呈现,信访工作形势严峻。在新形势下把握好信访工作特点,剖析其形成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与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日,结合我县实际,对信访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现状和特征
近几年来,我县信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直接指导下,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县各乡镇、各部门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和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把信访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方法,全力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不断推动各地各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强化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工作思路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工作水平和能力全面得到提升。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从信访内容看,范围不断扩大,类型越来越多。一是农村低保、灾后重建、粮食直补不到位等问题;二是企业改制过程中运作不规范,没有按政策彻底解决职工安臵、拖欠工资发放、生活待遇、养老统筹、医疗保险等问题;三是县城拆迁和国有些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补偿纠纷问题;四是涉法涉诉问题;五是社会保障问题;六是部门或干部为政不廉不公问题。
二、问题的成因
我县信访问题的成因较为复杂,分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对信访责任落实不到位,对信访诉求不用心、不用情、不用力;二是个别部门或乡(镇)领导对上级政策掌握得不全面、不深入、不细致;三是个别部门或乡(镇)因为历史积案沉重而懈怠工作;四是对非法访的打击力度不够;五是责任追究还不完全到位;六是缺乏解决非法访、缠访及涉法涉诉访的有效办法。主要体现在:
(一)个别乡镇和部门在工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制造了矛盾,导致群众频繁上访。一是普法不深入。公民的法制意识淡薄,加之个别工作人员不学法、不懂法、不依法行政,用老观念解决新问题,使本来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很快得到解决的问题却不依法办理而造成到处上访。二是干部作风漂浮。少数干部不关心群众疾苦,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变上访为下访,作风漂浮,使本来可以及时妥善解决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当事人长期上访。三是以言代法。凭领导口
谕办事,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二)个别乡镇和部门对来信来访的接待与处理不当,也是诱发上访问题不可忽视的因素。一是个别信访工作人员政策水平差、业务素质不高、缺乏接待艺术,回答问题不认真,漏洞多,差错多;处理问题简单草率,甚至把上访者看成对立面推出门了事,使上访人心理上受到刺激或得不到满意答复而长期上访;二是有些基层领导存在急躁心理,简单地答复上访人愿到哪里告就到哪里告去,人为造成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三是没有重视和处理好初信初访工作,使一些本来很简单的问题由于没有及时妥善处理或久拖不决而逐渐变得复杂起来,造成上访者在基层求助、申诉无门,开始越级上访;四是上访者多头上访,接待部门和接待领导答复不一,导致问题复杂化,矛盾激烈化,使上访人员乘机钻空子,抓把柄,进而形成上访老户。
(三)依法规范信访秩序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对于违反《信访条例》,不到规定地点非正常上访、越级上访、重复缠访、行为过激闹访和以各种利益诱访、煽访、串访、借访敛财等行为尚未健全相应的防控和处理机制,对违法上访行为打击力度不够,致使信访工作秩序不够规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四)部分上访群众存在思想误区,导致信访工作难题不断。一是信上不信下,有问题不找基层政府和具体部
门,认为只有找上面的大部门、大领导才能解决问题;二是信多不信少,不论什么事,多找几个部门和领导反映总不会错,多多益善;三是信闹不信理, 不管有理无理,先闹再说,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四是信访不信法, 即使是典型的涉法
三、对策与思考
(一)提高认识,坚持群众路线,实现“三个转变” 1.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了解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密切关注群众的思想动向,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从而实现变群众上访反映问题为领导干部主动下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特别是信访部门,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拓宽信息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及时获得预警性、超前性、深层次的上访信息。在此基础上,客观分析问题,制定工作预案,服务领导决策,把信访苗头消除在内部、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始。3.变单纯信访为综合治理。信访工作涉及的工作领域和人群十分广泛,信访部门是集中信访问题的地方,但信访问题最终要靠”小事
”部门发挥主体作用而解决,信访部门只是起到综合协调作
用。只有各部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配合到位,才能真正解决群众的信访问题。
(二)端正思想,增强责任意识,强化三种机制。1.强化领导责任机制。一是落实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制,按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责任制,明确责任人,纳入考核内容,并入目标管理;二是落实领导干部职务责任制,领导干部坚持阅批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处理信访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以及召开协调会议,及时发现、研究、协调和处理各种信访问题;三是落实领导干部包案责任制,定期排出疑难信访问题,由党政领导分工负责包案处理,对所包案件,领导同志要亲自挂帅,组织查处。2.强化“分级负责机制”。“分级负责、归口办理”是信访工作的基本原则。对群众上访的问题,必须落实制度,分解到位,责任到人,逐级解决;即根据信访事项及案情程度,按照归口办理的方法,确定具体办理部门及人员。各级要将信访工作纳入部门单位全年目标考核内容,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督促检查,实行一票否决;做到信访工作与部门中心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评比,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信访工作的有序运作。3.强化“信访督查机制”。
第五篇:新形势下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规范旅委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程序,提高信访工作效率与质量,切实保障信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上级纪检监察部门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工作细则:
一、信访举报工作人员守则
1、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正确理解、模范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党纪法规,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改进工作作风。
2、刻苦钻研纪检监察业务,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廉洁高效。
3、热情接待群众来访,认真处理人民来信,仔细接听举报电话,公正客观地处理信访问题,积极化解矛盾,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4、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捕捉信息和案件线索。加强协调和联系,做好信访情况反映和信息沟通工作。
5、遵守信访工作纪律。严守机密,不得扩散信访反映的情况和问题。
二、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基本职责
1、通过处理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接听举报电话等形式,受理纪检监察组织职责范围的检举、控告和申诉;
2、加工整理信访反映的情况和问题,为领导和上级部门提供信访信息及决策依据,为查处案件提供线索;
3、查办上级交办、领导批办的信访件,初核和查处有关信访问题;
4、对本级党委、政府管理的部门和党员、干部违反廉洁自律等有关规定的轻微违纪问题进行信访监督;
5、协调处理集体访和信访活动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好上访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维护信访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
6、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信访举报件的登记
1、群众来信、来访、来电、电子邮件、传真及上级交办、有关部门转办、领导批办的信访举报件,均应认真登记,妥善处理。
2、信访举报件应由专人拆封,逐件加盖收信章,编号,填写收信日期。
3、拆阅信件时应保持信封、信笺、邮票和邮戳的完整。
4、收信章盖在来信纸右上方空白处,信封与信纸一并装订,信封应订在信纸背面的左上方。
5、随信所附的钱、物、票证等有关资料,一并登记保存。
6、信访举报件登记应做到内容完整、分类恰当、处理意见明确。登记内容包括:(1)信访人的姓名、单位及住址、职务,群体信访应注明人数;(2)被举报人的姓名、单位、职务和举报的主要问题;(3)申诉信访应登记申诉人在何时、何单位,因何事受何处分,申诉的主要理由,以及党纪处分复查、复议或政纪处分复查、复核、复审的情况;
(4)上级交办和领导批办的信访举报材料,应登记来函机关名称、函件内容和要求、领导姓名和批示意见;
(5)重复信访内容完全相同的,只需注明重复信访日期,如有新的内容需重新登记。(6)其它应当登记的内容。
7、登记应及时,做到不拖不压,一般应在收到信访举报件后当日内(不含节假日)登记完毕,重要紧急的信访件应及时登记。
四、来访来电的接待
1、对群众的来访来电应认真对待,如实反映访电人的意见和要求,尊重他们的意愿,维护来访来电者的合法权利,认真解决反映的问题。
2、接待来访应在专门的接待室由专人接待,受理举报电话应设立专门的举报电话,必要时可以录音。
3、接待来访和接听电话应做到热情和气、礼貌待人。
4、接待来访,按以下程序办理:
(1)阅看来访者所携的书面材料,听取来访者的意见和要求;(2)记录来访反映的主要问题,并复述给来访人,进行核对;(3)根据反映的不同情况对来访者做必要的答复和解释。
5、接待处理来访来电应做到:
(1)对来访来电者提出的问题,除政策法规明确规定外,不随意表态;(2)对来访来电者提出的过高、无理要求,应敢于和善于做教育、疏导工作;(3)对重复来访来电者要耐心听取意见和要求,对问题已得到正确处理的来访来电者,应说明情况,劝导其不再信访,对无理取闹、扰乱办公秩序的要进行严肃批评。
6、接待集体来访,应要求来访者推选出5名以下代表到接待场所洽谈。对反映重要问题的集体上访,应及时报告领导,并有一位领导直接参加受理和接待。对情绪激动、言行极端、滞留不归的集体来访,应及时报告领导,并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对严重扰乱机关工作秩序的可交公安部门依法处理。
五、重要信访举报件的呈阅
1、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属下列情况的,为重要信访举报件:(1)反映本级党委、政府管理的部门及其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
(2)反映本级党委、政府管理的部门及其党员、干部中严重的、典型的、带有倾向性的违纪违法问题;
(3)不服本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组织作出的党纪政纪处分决定的申诉;(4)上级机关交办要结果的或领导有批示的信访问题;(5)已被新闻媒体披露,在社会上造成较大影响的信访问题;(6)其它有必要呈送领导阅批的。
2、重要信访举报件应填写《重要信访件拟办单》,由经办人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按级报送领导阅批。
3、领导批示的内容均应全文登记,并根据批示对信访件作相应的处理。
六、信访举报件的转办
1、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对涉及系统各归口单位党组织管理的部门和党员、干部的信访举报件可转相应的纪检监察组织或有关党组织办理;对纪检监察范围外的信访问题可转请有关部门处理。
2、不能将重要的检举、控告手书原信转至其他同级部门和下级单位。必须转办信访件时,应采取隐去信访举报人姓名后摘录下转。
3、信访举报件应及时转办,情况紧急的应采取相应措施立即转办,防止延误或事过境迁。
4、转办时需认真填写《转办单》,明确转办处理意见,需要由几个部门分别处理的信访举报件,应摘抄有关内容分别转办。
5、对申诉件应及时移送批准处分的党组织、纪检监察组织或其他有关部门办理,做到不拖、不压、不推诿。
七、信访举报件的督办和催办
1、对下转的信访举报件可实施督办,要求下级纪检监察组织或有关党组织限期进行调查和办理,并报告处理结果。
2、对下转的信访举报件应及时催办。催办的范围:超过报结期限的信访件;虽已经回报结果,但审核为不符合结案要求,需补充调查或重新处理的信访件;久拖不决或互相推诿、意见不一致的信访老案;领导批示要求尽快反馈情况的信访件;其他需要及时了解查处结果的信访件。
3、信访催办可采取电话催办、派人催办、发函催办等方式进行。
八、信访举报件的调查取证
1、对信访举报反映的问题要逐个进行调查或核实,必须委派两人以上纪检监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尽可能取到有关证据,证明其有或无,弄清事实真相。
2、证据必须是有真实来源的客观存在的事实,必须同反映的问题有必然的联系,能证明特征的事实。
3、证据的总类有: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调查笔录等。
4、在取书证时尽可能取到原件,如不能取到原件,可用摘抄或复印原件的方法提取,但应注明该件出处和原件保存单位,并加盖公章。
九、信访举报件的查办
1、核查线索。对重要信访线索,进行初步核实,为立案查处提供线索。对署名举报的信访件必须予以优先查办。
2、对有明显违纪事实的要立案查处。
3、对经初核情况属实,但错误较轻够不成立案的可以进行信访监督。采取信访谈话、发信访反映通知书、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与组织人事部门联系通报等方式进行。
4、对署实名举报的信访件要将处理结果告知检举、控告人,听取其意见。匿名检举问题,必要时可在适当范围内公布调查处理结果。
十、信访举报件的报结反馈
1、对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求报告调查处理结果或反馈情况的检举、控告信访件,承办的纪检监察机关都应报告结果或反馈情况。
2、报结反馈应在上级机关规定的期限内,或根据《控申条例》规定在三个月以内;如不能按期报结,应书面说明理由和力、理情况。
3、信访举报件的报结反馈一般应包括以下材料:
(1)查处报告结果的必备材料:调查报告和处理结论;检举控告人和被检举控告人对调查处理的意见;在检举控告人或被检举控告人提出不同意见时,应附有承办单位对其不同意见的说明;被检举控告人有错误,组织上已令其检讨或给予组织处理的,应附布本人检讨或处理决定;呈报机关的审查意见。
(2)查处告知结果。必报材料:信访案件结案报告及相关证据材料复印件。(3)酌处、简要反馈情况。必报材料:信访案件结案报告。(4)阅处。使用信访回执单
4、报结反馈的要求:
(1)严格执行《控申条例》的规定,报结反馈有关材料必须齐全。如材料不全,应退回重报。
(2)报结反馈必须经承办单位认真审核,提出明确意见,并加盖承办单位印章上报。(3)必须一件一报结,不能一个呈报函报结几个信访件。
(4)报结材料的时间规定;查报结果为3个月;查处告知情况为2—3个月;酌处反馈情况为1—2个月;阅处为一个月。
十一、信访举报办结件的审核
1、审核的任务:
(1)审核信访办结的材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2)审核信访问题涉及的事实是否查清;(3)审核对有关问题的定性是否准确;(4)审核处理意见是否恰当。
2、审核的程序:(1)承办人员提出审核意见;(2)领导审核;
(3)承办人员落实领导审核意见。
3、审核应由专人负责,填写信访结案审结单,结案后随信访件材料一并归档;上报材料的主要内容、呈报单位意见、承办人员审核意见、领导的审批意见和落实情况均应登记在册;对不符合要求的,要补办手续。
十二、信访举报统计分析
1、信访举报统计分析工作,应指定专人负责,认真做好信访举报有关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分析和分类汇总工作。
2、信访统计分析一般按季度、半年、全年定期进行。也可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随时统计分析。
3、统计和分析应做到准确、及时、统一、保密。
十三、信访举报的档案归档
1、信访举报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资料等书面材料应立卷归档。
2、立卷归档工作由专人负责,档案材料由指定的档案管理人员保管,专柜存放,按档案管理规定借阅。
3、信访档案按“谁办理谁立卷”的原则办理,并由档案管理人员提出要求,进行技术指导。
4、信访档案按信访文书类和信访案件类分别组卷。案件档案原则上一案一卷,单独立卷。
5、信访档案的立卷应按档案管理的规定进行,属于立卷归档范围的文件、资料等都应人卷,不得遗漏。
6、已办结的文件、资料、案件材料均应随时立卷,不拖延积压。
7、保证案卷质量,剔除无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废稿、重复稿等。
8、按规定要求整理,排列顺序符合档案要求,案卷标题简明确切,卷内目录填写清楚,并填写备考表。
9、信访案件档案卷内排列顺序(一般以时间顺序排列):(1)检举、控告材料及有关领导的批示(含完整的信封);(2)批转下级或有关单位办理的函及底稿;(3)调查证明材料;
(4)有关信访案件处理决定的材料;(5)被检举控告人的检讨材料;(6)调查核实情况报告;
(7)承办部门的结案报告或办结意见及领导的批示。
10、归档材料必须用钢笔、毛笔、书写或用电脑打印,铅笔、圆珠笔、热敏纸的材料应进行固定处理。案卷中不得有金属物,不符合规格的要剪贴或裱糊,装订要保持整洁美观。
11、整卷完毕要及时验收归档。
十四、信访举报件的保密
1、在办理信访件和信访案件工作中,应切实保护检举控告人的合法权益,严格按规定的程序范围转办信访件。不得将检举或其他不宜公开的信访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个人。
2、不得在公开或与工作无关的场合、人员中谈论涉及保密的信访情况;不准违反规定向被举报对象泄露有关情况。给检举控告人复信时,应使用无纪检监察机关署名的普通信封。
3、妥善保管各种信访资料,包括信访件、信访登记材料、调查报告、信息材料等,不得让无关人员擅自翻阅、摘录或复印。
4、信访材料必须有专人负责保管。
十五、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央纪委监察部驻司法部纪检组监察局信访举报工作制度(试行)
为依纪依法规范组局信访举报工作,严格群众来信来访办理程序,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监察机关举报工作办法》、《监察机关处理不服行政处分申诉的办法》和《关于监察机关实施(信访条例)的说明》等文件精神,结合司法行政机关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原则
(一)坚持注重制度建设的原则,建立健全法规制度,把信访举报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做到处理信访举报的程序依法公开,处理结果客观公正;
(三)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保障信访举报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引导正确履行义务;
(四)坚持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原则,明确职责,严明纪律,对滥用职权和失职渎职行为实施责任追究。
二、受理范围
(一)对司法部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检举、控告;
(二)对司法部机关及直属单位党组织、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的检举、控告;
(三)司法部机关、直属单位的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不服处分决定的申诉;
(四)对司法部协管干部、司法行政系统处级以上纪检监察干部的检举、控告;
(五)对加强司法行政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的意见、建议;
(六)中央领导同志、中纪委监察部交办,司法部领导转办的信访举报件。
(七)其它需要受理的信访举报件。
三、工作机制
组局信访举报工作实行按各室职责分流办理,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的工作机制。办公室对收到的信访举报件和其他机关移交件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并确定专人具体负责。
四、工作程序
组局处理信访举报的工作程序为:登记、呈报、办理、回复、报告、归档。
(一)登记
1.由办公室将信访举报件拆封并加盖收信印章,进行编号登记。登记的主要内容:被反映人的姓名、单位、政治面貌、职务及反映的主要问题,反映人的情况(匿名、署名、联名,联系方式)。
2.对于反映司法部直属机关、司法行政系统科级以下干部的信访举报件,办公室直接批转司法部直属机关纪委或直属单位纪委、省(区、市)司法厅(局)纪检监察机构;不属于组局受理范围的信访举报件,转有关部门或单位。转出时,制作《群众来信转办单》(编号:驻司纪监信字[年]X号;附件1)并登记。
(二)呈报
对组局收到的一般信访举报件,办公室主任可提出处理建议。重要来信应编印《重要来信摘报》(附件2),报组局领导。
1、反映司法部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有关问题的信访举报,报局长、组长,并按要求及时报告中央纪委监察部。
2、反映司法部机关及直属单位司局级干部有关问题的信访举报,报局长、组长,按组长批示办理。
3、反映司法部机关处级以下干部及直属单位处级领导干部的信访举报,一般问题报局长阅批,重要问题报组长阅批。
4、反映司法行政系统厅局级干部或处级以上纪检监察干部有关问题的信访举报,报局长、组长,按组局领导批示办理。
5、中央领导同志、中纪委监察部交办及司法部领导批转组局的信访举报,报局长、组长,按组长批示办理。
(三)办理。
办公室及时将领导批示内容登记,并按以下情况办理:
1、转办件、暂存件和督办件由办公室办理。
转办件,一般是转驻在部门及所属系统纪检监察机构或其他机关、部门办理的信访举报件。
暂存件,指初核(初审)条件不具备,暂存备查的信访举报件。
对信访举报的督办,须经组长批示或组局长办公会批准才能立项,办理结果经组局长办公会审核把关才能了结。办公室对组局领导批示的督办件,应及时提出拟办意见,经组局领导审定同意,列入督办范围,确定承办单位和办理时限,书面函告承办单位。紧急事项,可先行采用电话、电传等方式交办。承办单位应在3个月内完成初核,并报告结果。
2、转要件、协办件,由一室办理。
转要件,指转驻在部门及所属系统纪检监察机构办理,需要向派驻机构报送核查结果的信访举报件。
协办件,指协助驻在部门及所属系统纪检监察机构或其他机关、部门立案查处的案件。
中纪委监察部领导批示要结果;组局领导批示初核或查处并报告结果的,由一室提出直查或协办意见,报组局领导审定后办理。转要结果的信件,要填写群众来信转办函《驻司纪监信函字[ ] 号》(附件3)。
3、对司法部直属机关党员干部的信访举报件,组局领导批示需要了解情况、函询或诫勉谈话的,由二室办理。
(四)回复。
1、实名且初次信访举报,由办公室登记,并填写复函《驻司纪监信复字[年]0X号;附件4),告知信访举报人来信处理情况。
2、对署实名信访举报的处理结果,按照“谁承办,谁答复”的原则,由承办室以回电或回函的形式告知举报人;组局直接办理的信访举报件的处理结果,由承办室负责复函。
(五)报告。
1、凡要求报告结果的信件,由承办室提出具体意见,报组局领导批准。
2、中纪委监察部或司法部领导要结果的信件,一室写出专题报告,以组局名义呈报。
(六)归档。
1、信访举报办理结果,除初核、立案查处的以外,统一由办公室存档。
2、因各种原因未转出的信件、来访接待记录、举报电话记录等,由办公室存档。
五、来访接待
(一)组局接待的来访人员,需持有中央纪委监察部信访部门或司法部信访办公室开具的信访接待信函。其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司法部及机关各司局、各直属单位及其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司法行政系统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的问题。
(二)接访工作一般由办公室承办,也可根据反映的内容,由组局领导或相关室承办。接访工作至少由2 人参加,1人负责主谈,1 人负责记录。《群众来访记录》(附件5)需经来访人阅后确认并签字。接访后,要将来访反映的情况,整理成书面材料,逐级上报,按领导批示办理。
六、电话来访
举报电话为自动录音电话。办公室负责每日清理录音。对有重要线索或实名举报来电,整理填写《电话记录》(附件6),办公室主任提出处理意见,呈报组局领导阅批。
七、信息反馈
组局建立信访举报情况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办公室每月向中央纪委相关部门上报一次信访情况数据,每半年向组局领导报告一次信访情况分析。
八、工作要求
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既要充分保证群众检举、控告、申诉的权利,又要注意政策,做好思想疏导工作。要注意从信访中筛选信息,发现案件线索。要注意保护举报人,为举报人保密。对丢失、隐匿或者擅自销毁信访举报材料,泄漏信访举报情况,以及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等行为,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