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0.42万字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与文化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旅游的文化就没有活力,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密不可分。站在旅游产业的角度看,抓住了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站在文化产业的角度看,抓住了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旅游,什么又是旅游文化呢?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文化作为制序、器物与精神产品,它给予我们以历史感、自豪感,据此我们理解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文化作为人类认知世界和认知自身的符号系统,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切成果。中国 “旅游”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沈约(441~513年)的《悲哉行》一诗: “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从《悲哉行》看,旅游在当时已含有外出旅行游览的意思了,世界旅游(travel;tourism, tour)一词最早出现在1811年的牛津词典,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概念:为了休闲、娱乐、探亲访友或者商务目的进行的旅行活动统称为旅游。旅游文化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它是围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继承性、创造性、服务性;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在旅游经济、旅游管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巨大作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认真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是时代对旅游产业新的要求。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时期“大旅游”的根基。积极发展文化旅游,认识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发展旅游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使命感责任感,把发展旅游业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紧密结合起来,是新时期“大旅游”的使命;紧紧抓住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机遇,紧跟发展旅游业服务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国家战略,积极探索推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径,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是新时期“大旅游”的责任。新时期新阶段,要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作用。旅游是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发展旅游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旅游是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渠道,发展旅游可以增强文化的活力;旅游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发展旅游可以促进不同文化、文明间的沟通与交流;旅游是文化形象的重要载体,发展旅游可以弘扬中华文化;旅游是文化繁荣的重要支撑,发展旅游可以推进文化的改革创新。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紧密融合、共同繁荣,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
旅游,作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旅游业进入了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既处于黄金发展期,又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都将加快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和文化需求更为强烈和多样化。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旅游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必须遵循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发展旅游业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有效保护,坚持合理利用,坚持自觉传承,坚持提高旅游文化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文化的本质在于创新,旅游文化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各种文化的大杂烩,它是传统文化和旅游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对于旅游文化来说,其他各种文化都是“原材料”。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头脑中原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思维方式等文化因素与目的地的异质文化因素相互碰撞与结合,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旅游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资源的魅力所在,是旅游主体的出发点与归宿,是旅游业兴旺发达的源泉;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挖掘文化、丰富文化、优化文化和保护文化。旅游能够使很多“地下的东西走上来、书本的东西走出来、死的东西活起来、静的东西动起来”。让文化文物资源多年沉睡的价值展现在游客面前。“把文化之魂赋予山水间,让山水复原虚拟的舞台艺术”。旅游经济发展的最高境界乃是与文化的交融。不论是人文景观的游览,还是自然景观的亲近,都离不开文化的存在。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文化的本质又决定了文化的旅游功能,它天然地融合、体现于旅游全过程。文化不是游离存在的,它体现在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中,体现在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中。旅游作为当今世界最广泛、最大众的交流方式,必然是展示文化、传播文化、推动文化的重要载体。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正如中国当代经济学家孙尚清指出的:“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此言透彻地阐明了旅游与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从一定意义上说,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缺乏文化品位的旅游产品是很难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旅游是实现文化教化功能和娱乐功能的载体,是挖掘文化、优化文化、丰富文化和保护文化的途径。旅游文化是旅游活动的内涵,而旅游文化的载体信息是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宗旨是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不断追求与满足,只有文化介入并参与到旅游组织、规划和具体活动中去,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所以,旅游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整个旅游业乃至全行业经济的迅猛发展。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文化的竞争。业内人士都清楚,旅游的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着对文化的应用。旅游产品的品位反映了策划、规划、开发者对文化的理解。只有把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旅游产品才更具生命力。这个基本规律对于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表现得更为突出和典型。如西双版纳的傣族泼水节、张艺谋的大型实景演出《云南刘三姐》等,都是对民族文化充分理解挖掘和运用的典型。旅游最大的动机是为了获得审美情趣和精神享受。作为一个综合性,高品质的旅游文化活动,它的文化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现代旅游现象,实际上是一项以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为基础的,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国际交流等内容的综合性大众活动。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的核心,发展旅游的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面对多种旅游资源,首先是要确定他们的素质是文化,随着文化内涵的提升,旅游将是具有无穷魅力的故事细节。中国有句俗话:“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自然的生机和灵气来自与文化的拥抱、自然与文化的升华。现代旅游文化资源已经成为第一资源,任何旅游景点和有竞争力的地方,都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地方文化的魅力。在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者神往的是各民族、各地区独特的文化,它决定了文化传承的选择性和可能性。
旅游可以推动各种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的广泛交流。利用不可复制的多样性资源,文化跟着旅游走,旅游开发到哪里文化跟进到哪里;文化产品可以转变为商品,打造成为旅游的品牌和亮点。只有把文化和旅游完全结合好了,才能让文化带动旅游,旅游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当今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旅游业的发展已进入一个重大的调整期,旅游和文化表现出同步发展、相互融合的一体化趋势。旅游品牌和文化品牌的有机结合,日益成为推动力量;旅游消费和文化消费的有机结合,日益成为扩大旅游市场的重要动力;旅游创新和文化创新的有机结合,日益成为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竞争力的战略支点;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提高经济效益、创造社会价值的重要来源。可以说,旅游和文化的深度融合,是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
提升文化与旅游的关联度、融合度。努力构建旅游与文化共生共融的平台,用文化支撑旅游、包装旅游、指导旅游、统领旅游,提升旅游的文化含量、文化品位、文化个性,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在度假、休闲、康体等类旅游产品上下功夫,提高旅游的创造力和竞争力;用旅游承载文化、展示文化、传播文化、发展文化,提高文化资源的商品转化率,实现文化的价值;将文化气息渗透于旅游的各个环节、各个链条,多方面激发和吸引游客的兴趣,赢得游客的认同感,以此增强文化旅游的亲和力、生命力和吸引力。从文化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关系来看,文化孕育着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包涵着文化,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鉴赏,都需要进行文化的解读。人文旅游资源属于文化的范畴,许多文化产物都是人文旅游资源,不少文化资源只要略加开发就可以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大量的人文旅游资源都具有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规划师、旅游商要开发它、利用它,游人要欣赏它、感悟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从文化与自然旅游资源的关系看,大好河山孕育文化,文化辉映大好河山,二者相得益彰。许多自然旅游资源虽然本身不具有文化属性和叠加历史文化色彩,但自然美无疑需要从文化层面来鉴赏,需要用科学知识来解读;而且要将自然山水转化为旅游产品必须通过旅游开发这一文化手段来实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也具有一定的文化特性,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缘,有利于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它正在成为整个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败。文化旅游既能满足群众精神与物质的需求,又能满足发展需求。在旅游活动中,人们时刻都在触摸文化脉搏、感知文化神韵、汲取文化营养。旅游如形,文化似魂,形与魂的有机结合才是最完美的。而以文化远见加艺术创意来经营旅游文化产业,方是文化、旅游的长远之路。
2011年11月
第二篇:工业文化是工业旅游的灵魂
工业文化是工业旅游的灵魂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对于工业旅游而言,更是如此。工业旅游五大类资源均与文化有关。上海作为我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无论是传统制造业、现代制造业还是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都一直走在时代的最前列,悠久的历史和瞩目的成就使工业文化成为上海工业旅游的精神内核。目前,上海共有各类博物馆近100家。这些博物馆在成为沪上热门工业旅游经典的同时,为上海宣传、展示工业文化提供了窗口和平台。上海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市中心留下一批闲置厂房,一批通过保护性开发建立起来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应运而生。这些创意产业集聚区类的工业旅游景点传承了中国工业摇篮的自力更生精神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将工业老建筑所特有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和想象空间转化为传承工业文明的载体,成为上海工业旅游的特色之一。老凤祥、永久自行车等老字号、老品牌的传承、发展与新生以及洋山深水港、东海大桥等重大工业建筑成就也为上海工业旅游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工业旅游资源的文化优势,形成各具特色与特点的产品体系,必将成为工业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三篇: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
医院如期举行信息员培训会议
2013年6月5日王新潮
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是推动医院发展不竭的动力。一个有着旺盛生命力的医院,必然有着优秀的思想文化建设为指引。
为加强单位思想文化建设,提升医院各科信息员的新闻写作水平,提高新闻稿件质量,6月4日下午,医院诚挚邀请了自治区人民医院宣传科刁素清科长在四楼会议室举办了信息员培训,刁科长通过二十几年的医院文化宣传工作经验,从十四个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医院文化宣传在建设中的重要性及以及发行院报在医院的必要性。
通过鲜活生动的事例和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精彩讲授,对新闻线索的捕捉、采集、写作、特点、报道的标准以及原则要求和新闻报导的策划、手法等内容进行了专题辅导讲座。希望大家用钻、跑、亮、说、灵、尖几个动词来提高新闻的敏感性,观察的灵敏性、思考的深刻性和政治的敏锐性,真心期望大家多观察、多练习,不怕苦,做一个学习型、勤奋型、创新型的信息员。最后,刁素清科长针对大家在新闻报道和写作方面提出的困惑都一一做了解答,培训会议在阵阵掌声中圆满结束。
第四篇:文化是学校的灵魂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提升质量、彰显特色、打造品牌的必由之路。作为企业办学的新汶矿业职工大学,培养的是直接从事煤矿生产一线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其教育对象具有鲜明的成人性和职业性。该校针对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文化理念落后、与培养目标脱节、文化认同缺乏等问题,从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校企合作建设等方面人手,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文化构建的具体对策。在强化学校文化建设时何做到校园文化与精神文化、企业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有机对接融合,如何让学生成长成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学校参与教育竞争的软实力,针对成人学校学生特点,成人学校没有凸显要坚持以精神文化引导人,以环境文化熏陶人,以制度文化激励人,以行为文化培养人,努力将文化建设的目标与要求内化为一种文化自觉
最终培养和造就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人
紧扣国家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的主题,努力推进工业文化进教育、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文化探索与实践,圆满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取得了丰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对中职学校文化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他们还希望学校进一步总结、升华研究成果,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核心价值理念的挖掘与提炼,形成具有中职文化建设特色的系列成果,努力打造学校德育品牌,在促进和引领中职学校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作用,让学生从活动中接受洗礼、得到启迪,感受温暖,受到激励。有文化才有内涵,有文化才有个性,有文化才有品味。学校的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传承和创新的过程,需要我们用心经营。作为职教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提升学校形象,提高办学质量,打造学校品牌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以先进的文化影响人、引领人”的理念,以先进的文化引领学校前行,以先进的文化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第五篇: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灵魂演讲材料
文章标题: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灵魂演讲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街道**,我演讲的题目是《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灵魂》,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表现自己风貌的一个平台,是居民之间感情沟通的桥梁,是社区凝聚人心、强化认同感、强化归属感的载体,是使社区居民有一种向心力带动其它工作的进程钮带!
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许多方面,许多领域,由于人文地理条件和经济状况各异,社区文化发展的程度和层次自然也不同,如何坚持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把社区文化的发展不断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是我们社区工作者光荣而神圣的任务!
社区文化首先要深深植入社区建设思想的沃土。社区文化建在整个社区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社区文化建设本身是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的这一本质。所以街道社区领导在工作中将其放在重要位置,提高工作人员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要与辖区单位建立文化联系,让辖区单位对社区文化建设有一定层次的认同;当然,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给社区居民的生活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为了陶冶人、提升人、塑造人,所以文化建设更需要社区居民的认可,这样社区文化才能越来越在改善投资环境、形成社区良好氛围、提升社区发展层次方面发挥作用。
其次,社区文化建设需要社区组织、政府、单位以及居民的共同努力。文化事业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直接满足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进行文化事业建设,可由社区居委会组织发起,并在各社区内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各居委会应从本社区实际出发,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充分遵从社区内绝大部分居民和单位的意愿、利益,制定或提出一个长期的文化发展战略目标和分期计划,并以此形成社区文化发展的主题,如卫东街道现在应居民主动要求成立了文艺演出队、广场秧歌队,为宣传社区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社区居委会应定期组织社区成员开展各种文化活动。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既推动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增加居民间的了解,增强他们彼此间的认同,又促进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
另外,社区文化建设要创新投入机制,壮大社区文化基础。政府要不断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整合乡镇、街道及社区党政宣传文化部门干部力量,建设一支较高素质的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各级专业文化单位及文化馆(站)充分发挥的自己辅导、培训功能,提高群众业余文艺演出队伍的水平。社区单位应免费提供文化资源,供社区群众享用。社区文化设施要对社区居民开放,本着低偿的原则,收取一定费用,以维持自身的运行,为社区居民服务。
最后,社区文化建设要有新的意识、新的形式。社区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包含的科教文化、道德文化、生态文化、网络文化以及休闲娱乐文化等等,都处于社区整体的互动之中,因此,其中某一种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都要顾及与其他文化系统的平衡。我们只有把现代社区文化建设与传统的伦理道德结合起来,并揉合了优秀传统伦理规范的诚、信、孝、仁、义来协调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同志关系、单位关系,才能引导社区成员逐渐确立共同的崇高的伦理价值观,响应区倡导的争创“五好家庭”,以及在这种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社区文化建设除适应老年人在社区参加适合的文化活动、丰富晚年生活、保持身心健康外,也要适应少年儿童在社区找到课外活动场所,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活动方式,如开设乒乓球室、网毛球室、健身操室,吸引青年人和中年人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为社区文化增加的青春的活力,向上的蓬勃!
我相信,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会为我们“文明首府、平安首府”的创建提供一个良好群众基础,会使我区的“文明社区”创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会为我们构筑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增添上炫丽的光彩!
《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灵魂演讲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灵魂演讲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