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之路

时间:2019-05-14 17:5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择业之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择业之路》。

第一篇:大学生择业之路

大学生的择业之路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 期: 2009—2010第二学期 分 院: 基础学院 学生姓名: 胡梦霄 专业班级: 09英语8班 学 号: 091430809 任课教师: 钱晓蕾

二〇一〇年六月

大学生的择业之路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改革的迅猛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快速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来突出。作为当前的大学生,必须从走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开始,就要面对择业就业这个虽然遥远但却残酷的现实的考验。因而,如何让他们在大学期间能够在正确的择业观指引下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项非常紧迫但又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严峻形势下的择业难题

(一)高校毕业生增加,待业大学生群壮大

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员多,就业高峰持续实践长。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以每年10%—30%的速度递增。从2001年到2007年全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由115万增长到495万,翻了两番多。每年净增待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求职就业的压力也正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高峰与全社会就业高峰重叠,带来了极大的就业压力。

(二)“舶来者”的涌入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吸纳人才的条件与环境日益改善,留学人员、国外人士也逐渐看好中国的就业市场。大量跨国公司涌入我国,带来资金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人才的全球化,“人才无国界”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些都对大学生的就业带来冲击和挑战。

(三)农村劳动力转向城镇

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一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从农业劳动大军中分流出的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镇,全国约有1.5亿农民要到城镇寻找更高收入的工作,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压力。

二、大学生的择业误区

(一)追热门,随大流

不少毕业生择业时易受社会上一些舆论的左右,盲目从众,追逐热门,而不考虑自身条件及职业特点和社会整体需求,结果既影响择业又压抑了自己的优势。

(二)过分强调职业的社会地位

据介绍,人事部对89个城市的一项就业统计显示,公务员职位虽然只为大学毕业生提供1%的就业岗位,但却吸引了30%大学生的目光。“千军万马挤这个就业‘独木桥’,反映出大学生群体择业取向存在一定偏差

(三)追求高薪高酬职业

有些大学生受经济利益驱使,人生价值发生了倾斜,他们不顾职位是否学以致用,也不管是否是自己专业特长、兴趣能力所及,而优先考虑那些高薪高酬、福利好的职业和单位,今天认为这个单位待遇不错,明天又觉得那个单位有利于自己发展,在多个单位中难以取舍,结果高不成低不就,丧失就业机会。

(四)片面强调就业地区

统计显示,许多学生求职的理想地点是北京、上海及沿海发达城市,稍偏远的地区就不予考虑。在选择上过分选择经济条件好、生活环境舒适、工资收入高的发达地区,而较少考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据调查发现,73%的重点大学毕业生概括自己的职业选择是所谓的“新三到”—到国外、到沿海、到最赚钱的地方去。

(五)“图轻松,缺乏事业心

据介绍,一些毕业生在择业时避苦就易,目光总盯着工作轻松、稳定、竞争不激烈的单位,在职业选择上有些学生虽然意识到基层艰苦行业需要人才,最能锻炼自己,却又怕基层条件差、埋没了自己的才能。

(六)一味追求个人兴趣满足

许多大学生在择业时不考虑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要求把个人兴趣爱好放在首位。他们把是否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挥专长,实现自我,发展自我作为择业的唯一要求,不愿到不利自身发展的地方去。职业是人们满足兴趣、发展自我的一个途径,但如果一味率性而为地择业,不顾主客观条件,便会在择业时遇到许多冲突和阻碍,反而屡屡受挫。

(七)狭隘地理解专业

由于社会现实的种种限制,个人所学专业与社会需要并不能一一对接。据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提醒,如果求职学生狭隘理解“专业对口”,就会使择业范围和发展空间大大缩小,易导致挫败感和消极情绪。

(八)靠不正当的社会关系择业心态

由于大学生所需的公平竞争机制尚未形成,一些人把择业希望寄托在社会关系上。据调查,时至今日,仍有7.3%的高校毕业生认为,“拉关系、走后门”是找工作的最佳捷径。.三、走向正确择业道路

(一)强化市场意识,建立实践基地

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要树立就业意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高等教育长期以来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从招生到就业,国家“统.包.管”一条龙服务,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实行择优录用,双向选择,大学生要认清形势,树立“不等”.“不靠”的思想,着重培养自己的就业意识.高校应当树立市场营销意识,大力开拓学生就业市场,通过各种渠道收集需求信息,培育和建立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就业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大学生可以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争取机会多接触社会,主动了解我国现行的大学生毕业就业政策,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增强对社会.市场的适应性.特别是要培养主动推销自己的意识,“寻找适合自己,最能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打破“一次择业终生就业”的观念束缚,必要是先 就业后择业,增强企业信心与能力。

(二).树立正确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地职业信念并不是空洞抽象的话语,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不应单纯地把职业看成是谋生手段,更应把职业视为一生所追求的事业,它蕴涵着人们的人生理想和信念。青年大学生对未来从事的职业都有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希望在未来的职业中作一番事业。有些人在选择职业时,将自己的兴趣、爱好放在首位,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甚至有的大学生以经济利益为导向,贪图生活享受,不愿到贫困地区去。但是,大学生本身所处的社会地位及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择业期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应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入手,加强教育,帮助他们把个人的理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深厚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引导他们走出以个人为中心的狭隘小圈子,摒弃自私自利、享乐腐化等思想观念。引导他们确立适应市场经济下的职业道德观念,克服择业过程中的盲目性“大城市化”倾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大学生充分认识人生的意义及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他从事什么职业,不取决于工作环境,而在于把自己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实践中去,使自身所拥有的巨大潜力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因此,应给自己的职业理想一个确定的定位,把理想和实际结合起来。做事要从实际出发,决不能好高骛远。

(三)做好准备,扎实基础

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应当树立独立生活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充分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机会总是垂青于有所准备的人。能够适应多种岗位,就更有利于自己的就业。

(四)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1.事业与谋生,要以事业为重。

谋生是基础,事业是重点,我们要把职业看成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事业,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2.奉献与索取,要以奉献为重。

我们要有对社会做奉献的意识,把促进发展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和,默默奉献,勇于进取。3.长远发展与眼前利益,要以长远发展为重

我们要把自己的职业选择与国家的强盛、区域经济的发展、所在单位的事业联系起来。要立足于自己的长远发展,不要在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也不要被短期的所吓倒。眼光放远一些,步子走稳一些,根子扎深一些,脚踏实地,循序渐进,铺就一条不断走向成功之路。

(五)正视现实,自主就业

目前,“双向选择,自主就业”已是大势所趋。人们应该提早准备,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现在,人才市场、劳务市场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有关部门也在积极地为毕业生的择业就业提供服务和帮助。应该说,人们的就业道路越来越宽。相信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会通过双向选择,自主就业,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岗位。

(六)改变传统观念,树立新的择业观

以往,大家往往在就业时看重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铁饭碗”,在职业选定后就“活到老,做到老,靠到老”把某一职业看成终身制。而现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形势的变化,许多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从“铁饭碗”到合同制,从国家分配到自主择业,从终身制到多次选择职业等,这些情况要求抛弃传统的择业观,到最后需要人才的基层、生产第一线、民营企业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同时,还要树立起终身学习和多次就业的观念,用科学知道不断充实自己,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开拓自己职业发展的空间。不求一劳永逸,但求不断进取,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择业应当适应时代的需求,既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更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是大学生理性择业的重要条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坚定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的意志和信念,对于大学生顺利走进职业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路德·B·奥托.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3]张峰.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分析,2008-12-01 [4]刘婧.新形势下改进大学生择业观的思考,2008-09

第二篇:大学生择业计划

年轻人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而未来所有生活目标的实现,又往往从择业生开始。从中可看出提前择业对一个人的的未来工作的重要性,而往往现在的大学生又不重视,导致现在很多大学刚毕业的学生的茫然现象。所以我们要提前对自己的择业做一个了解,认识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计划好在学校的的日子,等到毕业的那一天,能够从容地迈出校门,走向社会,在梦寐以求的岗位上闪光。

泰戈尔曾说过一句话,“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有的人并不站在同一个场所。有的在山前,有的在海边,有的在平原边上,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站着不动,所有的人都得朝前走。”事实也确实如此,我们每个人每一个间断都在经历着不同的变化,在我们踏入社会时,我们千万不要把自己在学校习惯了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地带进社会,否则就会发现“楚材晋不用”,只能像李白那样用“天生我材必有用”来安慰自己,更极端地,甚至成为一个与社会、与市场格格不入的人。

合理的职业方向定位包含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职业目标为中心,知彼与知己为基本点。知彼是了解职业信息,知己是确认自身的兴趣、优势、喜欢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性格等。众多的自我因素中,兴趣与能力是需要首先考虑的方面。因为从事喜欢或擅长的工作,不仅能够心情愉悦,而且更容易事业有成。

所以必须认识和弄清“我是谁”、“我想干什么”和“我要干什么”这些问题。第一步:我是谁?

我叫xxx,是一名xxxxxx的学生,来自xxxxxxx班,学的是机械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虽然说我们这个专业的毕业以后找工作很容易,不要愁,就是工资不高,混的好工资就高。但工作好找,那也是要有一定基础的,比如你的专业知识,我感觉我现在的专业知识相当的不好,而干机械的肯定是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中扬长避短,才能取得进步,取得成功。下面为我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为:(1)做事认真、有较强的责任心

(2)有耐心,有恒心,有毅力

(3)不怕吃苦,有团队合作精神

(4)乐于助人,懂得为别人着想

(5)努力上进,有进取心

缺点为:(1)缺乏自信

(2)性格内向,不善言语

(3)比较容易安逸现状

(4)缺少社会实践

(5)做事犹豫不决

人无完人,但我会尽量的完善自己。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然恒心不够,但可凭借那份积极向上的热情鞭策自己,久而久之,就会慢慢培养起来,充分利用一直关心支持我的庞大亲友团的优势,真心向同学、老师、朋友请教,及时指

出自存存在的各种不同并制定出相应计划以针对改正。经常锻炼,增强体质,以弥补海拔不够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步:我想干什么?

对于这样一个物质化的社会,年轻人追求是高薪水的职业。我也一样,甚至

更注重薪水问题。从出生到现在一直都是消费者,而所有的消费又来自父母,想想他们一直努力工作就是为了儿女可以生活的更好。毕业了对于任何一个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回报他们,也许他们并没有想过孩子的回报。可是我觉得自己有责任让他们开心和享受,毕竟任何一个人都是在这个世界匆匆走过几十年而已,我必须抓髻时间让父母走出去看看。

作为一名学生我的本职还是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这些科目的学习我会

有自己标准,不是都是优秀可是都是及格。我认为必须做出选择这是自己可以做的也是自己的生活态度。并不和别人一样别人给予就会一味接受,在我来看那是机器而不是一个可以思考的人。

当今社会,全球经济持续动荡,金融危机正在肆虐全球。面对如此大的经济动荡,企业裁员,大量人员失业的趋势几成定局。因此,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各国面临和关注的一个焦点。就业现状堪忧。

就业的错误认识及应对策略

(1)以为找到工作就是找到事业,就业后不思进取。

(2)非得要到想像中的单位去工作,结果错失其他良机。

(3)没有把自己当成普通劳动者,没有进入市场前的准备和操练。

(4)一味依赖家人,对就业和择业持随意态度。

(5)一味自己闯天下,以为自己能干大事业,搞得人仰马翻、头破血流。

(6)对就业形势太过悲观,以为能找到一份工作就可以了,不去争取更好的就业和择业机会。

有位人力资源市场总经理一针见血地指出:为适应市场需求,找到较理想的工作,毕业生要做的是:

力争使自己成为“多面手”人才,应该随着人才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根据个人专业的伸缩性灵活地调整自己从事的工作和自己的择业意向。

调整谋职心态,如果每个毕业生都能够按照市场的需求来调整谋职心态,将会使自己多一份主动,多一个成功的机遇。

这都是老师在课上告诉我们的,对我们有以后有很大的作用。

在择业时我们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向,不能盲目择业。虽然这样说,但

我不是很喜欢自己的这个专业,只能这样先从事着。我是一个责任心强又有点恋家的人,所以我毕业后会选择回自己那找工

作,离家近。现在学的是机械的,但感觉都不怎么会,所以要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充电。

第三步:我要干什么?

明确自己的目标后,从现在起就应该向这个目标奋斗了。自己以后要从事的是机械的专业,所以大学期间一定要把专业知识真正搞懂!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奋斗计划,然后按这个计划进行,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所提高的。

(1)要坚持自尊、自信、自立,(2)马上就要考六级了,希望争取这次过。

(3)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提高自身社会适应能力。

(4)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充分利用学习

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

(5)要经常反省自己,努力看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

(6)做事果断一点,不要犹豫不决。

(7)现阶段,多看有关职场的课外书,懂得就业后基本的常识。

真正的去考虑这些问题时候才发现是这么迷茫,自我评价,择业目标,只

是按照自己可以理解的去写。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一个人只有有了真才实学,才能够适应多种

岗位,才能有利于自己的就业。

计划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践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

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

为了自己的未来,一起努力吧!!

第三篇:大学生自主择业

最近几年,我们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改革方向,但与之相适应的机制还不够完善,政策还不够配套,高校毕业生就业如何同全社会的就业工作和社会保障体系衔接尚待研究解决。据北京师范大学一项相关调查显示,70%以上的高校认为各种体制性障碍,特别是人事和户口制度,对毕业生就业影响很大;有60%以上的高校认为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健全,特别是现在出现的各种非正式和非正规的“体制外就业”现象,直接影响到毕业生就业。

谈到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不少高校负责人普遍认为,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外部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不够协调,与市场、社会相联系的专业设置新机制并不完善,还没有根据不同的办学层次、类型和定位,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这都对毕业生就业有影响。

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4、5月间,本是高校毕业生签约的“高峰”期,但据教育部有关部门统计数据表明,与去年同期相比,目前有22个省、区、市毕业生签约率降低,降幅在5%到30%之间。不少高校的签约率大致在50%左右,比去年同期降低约15到20个百分点。

近日,记者采访了一些教育、经济领域的有关专家,他们普遍认为,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作为毕业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认清形势,把握机会,自主择业、积极创业。首先,高等教育大众化必然带来“大学生与下岗失业人员同场竞争”的局面,“降格以求”实际上是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的“平行”选择,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大学生作为稀缺资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其次,大学生就业难属于结构性问题。有调查表明,在我国1月份劳动力市场需求中,89个城市中所需要的198万个岗位中,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需要的比例仅有0.8%。选择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小企业,对毕业生而言,某种意义上更具有现实意义。当然,选择去西部、去基层的毕业生,既要看到这些地区良好的发展潜力,同时也要认识到这些地区相对落后的发展现状。

第三,整个社会就业不足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作为毕业生应该看到,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就业机会对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来讲是不现实的。因此,积极就业,积极创业,对毕业生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四,在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大学毕业生作为人才市场中的优势群体,更应该树立不等、不靠的就业心态,相信自己的实力,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4月12日,团中央和教育部共同组织了“大学生创业风采报告团”到各地宣讲,7位优秀大学毕业生创业典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成功经验向人们展示:只要牢固地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就业观、成才观和创业观,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选择一个适应社会的岗位,选择一条适合自己走的路,就一定能够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

2000年初,中山大学国际金融专业98届毕业生凌翔和他的两位大学同学,放弃了在银行的优越工作,共同创办广州市万土网络有限公司。如今,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包括北京、广州、深圳、汕头等4家公司在内的科技集团。

凌翔告诉记者,创业初期,公司大胆提出了IC磁条二合一卡的概念,由于技术新、使用范围广、市场前景好,这个项目成为广东发展银行新增加的金融产品,作为银行卡,又是学生卡的二合一校园卡很快在南方高校开始使用,但是,作为这种技术的提出者和推动者,他和公司并没有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那时公司的运作压力非常大。谈到创业初期的社会环境和利益得失,凌翔觉得,作为一个刚从校园走出不久的创业者,敢于吃亏,敢于面对,是不可或缺的。

身为甘肃定西金芋马铃薯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28岁的徐健是在2001年完成了管

理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习后来到定西的。两年来,苦涩的窖水、咸菜加馍的日子却让他更坚持自己的信念:把定西的“土蛋蛋”变为“金蛋蛋”。徐健说,有3到5年时间,公司就会成长为一个拥有自己的研究与发展体系、种植体系的集团化公司。

谈到大学生去西部创业可能遇到的难题,徐健总会说:“困难在哪儿都有可能遇到,不能因为到了西部就多了一个强调困难的理由。”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机遇期,这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应该说,当代大学生是幸福的,赶上了一个发展的时代;当代大学生是幸运的,拥有创业的好时机。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时代,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投身创业的浪潮,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和品质,已经成为很多大学毕业生的选择。

《中国教育报》2003年6月7日第1版进高学历和紧缺专业的毕业生,保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对人才的需求;提倡毕业生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以及引导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鼓励毕业生到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其他急需人才的地区和单位工作;进一步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提高办事效率。

浙江省是私营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据记者了解,今后浙江省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仍然会以政府努力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就业为主导思想。今年,按照省政府的有关规定,浙江籍毕业生去西部地区就业的,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户口可迁到工作所在地区,也可以迁回原籍,政府所属的人才交流中心提供免费人事代理。

谈到如何促进高校结合就业情况调整现有的培养结构和教学结构,湖南省教育厅认为,对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适度有力的行政干涉,将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工作的内容之一。特别是对高校中一些社会需求不大、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专业,教育厅会对其实行控制招生,直至停止招生,以此促进和推动高校学科专业的改革和调整。

非典期间,针对毕业生就业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各地政府想方设法为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北京市人事局已将非北京生源的进京审批时间从往年的5月底延长至9月。对于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疗单位和部门所急需补充的毕业生,数量上给予保证,放宽进京条件限制;在抗击非典一线实习的应届毕业生,表现突出可破格留京。

从5月21日开始,北京市教委集中开展了“毕业生就业网上双选周活动”,为供需双方提供交流平台。

在山东,济南市人事局已经明文规定:毕业生就业协议签证、调整政策派遣等手续,均由接收单位负责为其办理;户口、档案留在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手续,由原就读学校负责为其办理;对毕业时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省外院校本省生源毕业回省择业,不再办理签转手续,可凭毕业生证书、就业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直接到生源所在市人事部门报到。

当各级政府竭尽全力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时,社会各界也给与了热情的关注和大力的支持。

记者从电话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一些地区的专业人才市场,都在加大工作力度,在人才供求信息的搜集、整理、分类过程中,尽量提高时

第四篇:大学生择业 创业

谈谈大学生择业、就业、创业思想政治工作

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和认识误区

1对扩招认识有误区。自1998年的高校“并轨”,扩大招生开始,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猛增至212万人,2004年再增68万,达280万人,2005年突破340万,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59万,比2007年增加85万人,2009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9万,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毕业生就业形势一年紧过一年。于是,许多家长和学生抱怨:都是扩招惹的祸!

我国大学生毛入学率已接近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15%的起点指标,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只占总人口的5%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50%以及从业人口中高学历比例1/3相比,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远未到过剩的程度,我国大学毕业生的饱和性失业是不存在的。教育部对部分高校6000多名毕业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显示,期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的学生高达66?郾67%,仅有6?郾37%和2?郾59%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几乎没有人愿去。可见毕业生就业难、人才过剩只是相对过剩,相对人才集中的大城市、大企业和大公司而已,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是绝对不足。

2大学毕业就是精英的误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几十年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趋近大众化。而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看法依然停留在十几年前精英教育阶段的观念上: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及其家长十分强调单位的性质、行政级别(或企业规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点待遇等。所以观念不能及时革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刚毕业的大学生从各方面来看创造出的价值都是有限的,因此应理性地给自己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

3高学历等于高就业能力的误区。这是目前我们社会的普遍误区。用人单位人才高待遇,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以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能力是与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固定下来的概括的心理活动系统。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

高等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的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的专业教育。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过分偏重学术性专业教育的特点,因此这种教育下的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出现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就业需要的是相关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这些显然是相当一部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毕业生所缺乏的。

二、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

1态度、修养成就人生。人生成才与成功,需要全面、长期、严谨的修身养性。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但是,由于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正处在转型时期,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传统的价值观念与新的价值观念常常发生冲突,导致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个体本位”、“功利性”、“多元化”的倾向。比如: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的实用主义人生价值观,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的利己主义人生价值观,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的功利主义人生价值观,重生活享受、轻艰苦奋斗的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对大学生成才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坚定信念。二要明确人生的根本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和享受。三要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关系,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四要在自我教育和社会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实现正确人生价值观的践行能力。五要学习英雄楷模,努力塑造理想人格。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只有这样的青春才是永恒的青春,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是无悔的人生。

2职业选择的原则。职业选择应该坚持人职匹配的原则。人与职业的匹配关系指的是对于人的兴趣、能力、性格、职业价值观等。总有与之对应的最适合的职业,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应该尽量地满足这种对应关系。当然,人职匹配毕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情形,在许多情况下,同一个人的兴趣可能表现在这种职业上,但是他的能力可能表现在另一种职业上。为此,在职业选择中应该综合考虑个体的兴趣、能力、素质等综合因素。有人曾提出“职业适合度”的概念,用以描述个人的特性与职业的匹配关系。职业适合度的值越大,就表明人的特征与职业越匹配;反之,职业适合度越小,就表明人的特征与职业越不匹配。职业的适合度可以用来描述单项特征与职业的适合关系,也可以用来描述多项特征与职业的适合关系。大学生要想找到适合的工作,实现人职匹配,就必须进行职业分析,在了解职业因素和个人特性的基础上,实现人职匹配。

3以理性心态对待就业形势,不怨天尤人。不怨众多竞争对手抢饭碗。有人群的地方,必然就有竞争;有竞争才有发展,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从自身学会看待社会,看待别人,又如何从社会正确对待自己。只要不过分强调自我,调整好就业心态,你就必定能在社会上找到适合的定位。退一步说,即使开始定位不准,你认为找到的并不是最理想的单位,然而,只要你能认识到首份工作只是人生事业的开端,是今后发展的起点,你就必然不会过分计较,不会后悔。

4用现实眼光选择单位。找到地理位置、生活环境、福利待遇、发展前景都理想的单位当然好,但这种单位毕竟凤毛麟角,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今天选定的单位明天也许又不满意。对某些条件相对艰苦的基层单位,实际上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更有利于长远发展,成功成才。而有些大学生互相攀比,总怕自己的选择吃了亏,这山还望那山高,结果是更吃亏。有位大学生毕业时本来找到一家很好的单位,协议书签得很早,只是单位在生源地,是离省会石家庄远一点的县级市,到后来她认为与自己同样考出来的同学都没回生源地去工作,心理产生不平衡,觉得吃了亏,不愿去报到,最终失去了机会。虽然边远地区的条件差一点,人才资源薄弱,但正因为如此才是木秀于林,用不了几年就能挑大梁,成大事。过去不少毕业生敢于迈开这第一步,如今已成当地叱咤风云的人物就是例证。相反,在强手如林的单位不一定有很多的锻炼机会。对于这样的选择,有同学宁做凤尾不当鸡头,实际上,凤尾虽漂亮,但只不过是装饰的部分而已,而鸡头虽不扬名,然而它确确实实能带动自身成长壮大,成为一唱天下白的雄鸡。换句话说,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与特点找准位置,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先立业后必成事,而且很可能成大业。

5对暂缓就业要有清楚的认识。暂缓就业政策是国家为了缓和当年就业压力的一项应急措施。实质上这也容易带来一种积累效应,毕业生积累成堆反而带来负面影响。从这几年情况来看,我们觉得暂缓就业对我们同学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其一,往年有部分同学暂缓期限到时与之联络不上,结果按规定把户口档案寄回生源所在地,个别学生反映意见较大;其二,未在当年就业,即使后来继续找单位,但令人容易产生你是“箩底橙”、挑剩的“货”的感觉,不利于同学找到自己满意的单位,甚至有可能找不到单位,反而成了就业“弱势”群体。况且,与师弟师妹们在下一竞争就业,心理难免出现失落感,压力更大。值得重

视的是,一些单位明确表示不轻易接受往届生。其三,目前有部分单位对暂缓就业的学生实行“特殊政策”,即暂缓期间的工作均算是实习期或试用期。所以有些学生感觉很吃亏,暂缓了一年、两年结果还是试用。

6端正择业观念。当今我国人才择业趋向的特征之一就是在择业地点上呈现多元化趋势。过去一段长时间内,大学生择业中一直存在着只愿留在大城市或珠三角等发达地区,而不愿到基层的状况。现在,就业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高校毕业生已经充分认识到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择业地点上的多元化倾向。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在单位选择上也有了较大变化,能较好施展个人才能的“三资企业”、“民营企业”、“乡镇企业”、“民办科技企业”,尤其是民办高科技实业能让毕业生唱主角,充分发挥其创造性,而且福利待遇较高,呈现吸引人才的强劲势头。

7树立自主、自立、自强思想。在毕业生择业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对如何择业信心不足,甚至有依赖思想。这反映于对父母言听计从,父母说了算。对于今后都是独生子女的毕业生来说,充分征求父母意见是应该的,父母对于子女的期望也是正常的,我们表示理解。但应该看到,有些父母对子女的求职愿望过分理想化,不切实际,干涉甚至控制了子女的选择,造成我们的毕业生择业思想模糊,挑三拣四,举棋不定,一些同学因此丧失了许多良好机会,造成到头来选择余地越来越小,这种做法也扼杀了一些毕业生的自主性,难怪有些同学懊悔地说:“进大学选专业完全听父母的已错了一次,毕业择业又服从父母意愿,真是错上加错。”对受过高等教育多年的毕业生来说,应在征求亲属意见的基础上,保留自己自主选择职业的权利。

三、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对策思考

1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

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

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3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各大高校就业率必然给学校施以压力和动力,学校只顾教育不管就业行不通了。

(2)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3)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4)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5)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目前,上海市已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培训试行方案,并首次设立了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上海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其创业培训规划包括入门培训、实务与创业培训、个性化辅导和开业跟踪扶持。大学生创业培训实施政府补贴,由劳动保障部门委托具有资质的创业培训机构负责实施。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先培训充电、后创业实践,虽然在毕业时自主创业的学生终究只是少数,但是对所有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训练是必要的,努力培养他们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增强创业意识,为他们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自主创业、岗位立业作好准备。去年年初江苏大学成立学生创业学校。武汉大学也宣布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并组织专家教授编写创业课教材,在全体本科生中增设“创业课”,让有能力的学生“做老板”。对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和素质要求、实施途径及发展趋势等的研究,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引导等也是高校应加强研究的课程。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难的缓解和解决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政府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应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第五篇:大学生择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做了一次问卷调查,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多数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盛起。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占有少部分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分别达到35%、33%;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

下载大学生择业之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择业之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择业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择业情况调查报告2011-3-1 所谓择业,就是择业者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能力,从社会上各种职业中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自己从事的职业过程。任何已具备劳动能力的人,都要进入......

    大学生择业心理

    《当代大学生的择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一、研究目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和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日趋合理,大学生已过了“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时代。近几年我国的改革进入了攻......

    大学生择业调查表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表 一.选择题 1.你的择业观念是: A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B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C不就业,继续深造D无所谓 2.你认为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 A赚钱B做自己喜欢做的事C自......

    大学生就业择业计划书[推荐]

    三、个人对所学专业的看法 本人是学初等教育英语专业的,对英语教育专业的前景是非常看好的,对本专业的学习态度很端正, 职业环境分析 根据我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来能确定好自己今......

    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准备

    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准备 对于一名毕业生来说,了解毕业就业政策,澄清模糊认识,调整好择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勇敢地迎接挑战,在择业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求职择业不同于学习期......

    大学生择业定位(5篇)

    大学生择业就业定位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具有高学历教育的求职人员数量急剧上升。高校毕业生是未来职场的潜力股。在我看来。对于就业,学生的自我......

    大学生就业与择业探讨

    大学生就业与择业探讨 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

    大学生择业心理研究

    大学生择业心理研究 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致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悄然来临,随着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据了解,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611万,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