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报告
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报告
题目的选择
在选择题目的时候,我们首先考虑的调查方向是影响人才流动的因素,但是基于题目过大,并且调查对象多为一工作人群,为调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于是,我们将题目缩小为调查徐州地区大学生的择业观,从而缩小了调查人群范围,节省了调查时间,提高了调查效率。使调查结果更贴近我们的生活,为我所用。并且,选择这个题目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因为,近年来择业问题逐步上升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择业难--对很多人而言都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特别是对大学生,更是一个必须面临的难题,多数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择业时一片茫然,无所适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日益严重,走出了象牙塔的大学生并不了解眼前社会的现状,从而盲目地将自己定位,走入了择业的误区。因此,大学生的择业压力越来越大,具体表现为:
1.社会需求高标准的压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企业与企业,单位与单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在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战中,用人单位千方百计争取学历层次高、综合素质好的优秀人才,加之近年来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加,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面对激烈的择业竞争,学历层次低、专业需求少的毕业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尤其大。
2.供求不平衡带来的择业压力
在就业市场越来越开放的情况下,毕业生对职业的选择机会增多,但由于他们所学的专业有限制了择业的自由。社会对不同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呈现出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热门专业比较受欢迎。专业需求的不平衡是造成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差异明显的重要原因。
3.人为因素对大学生择业的压力
大学生在就业中有许多苦衷,如:一些用人单位点名要某某毕业生,没有门路的学生即使很优秀也难以找到合适单位;一些用人单位要重点学校的毕业生,普通高校的优秀毕业生也常常遭到冷遇;受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的影响,大材小用、学历层次低的毕业生受歧视的现象也司空见惯;由于社会偏见导致的性别歧视,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更是有增无减等等。凡此种种,给大学生就业的竞争造成了不公平、不公正,给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了较大的障碍,因而面对择业时,毕业生也带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清楚地反映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要求,协调好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关系,我们五人最终决定选择徐州地区大学生择业观这一题目进行调查,希望可以将大学生择业观方面存在的普遍现状较全面地展现出来。
问卷的设计
制作问卷时,我们力求所选题目确切、简洁、针对性强,并牢记以下几点:问卷主题明确,所有设问都必须与主题有关;言语简明准确,以免影响理解和答问;问卷项目由浅入深,并注意其间的联系,使被调查者可以连贯做答;设问切合实际,充分考虑被调查人的差异。
调 查 问 卷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们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学生。希望同学们可以支持我们的调查工作!感谢大家!
1. 你的性别 ○男 ○女
2. 你所在的年级 ○本一 ○本二 ○本三 ○本四 ○研究生
3. 你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如何
○形势严峻,就业难 ○形势正常 ○形势较好,就业容易 ○不了解
4. 你是否考虑过自身的择业问题
○认真考虑过 ○偶尔想想 ○很少考虑 ○到时候再考虑5. 工作与专业不对口时,你会做何选择○愿意从事这种工作 ○先干着,以后待机向专业方面发展○不愿意从事这种工作 ○视工作情况而言
6. 择业时,你会选择去哪个地区发展
○家乡 ○内地省会城市 ○沿海开放城市 ○国外 ○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
7. 你期望企业每月支付给你的底薪是多少
○1000以下 ○1000-1500 ○1500-2000 ○2000-3000 ○3000以上
8. 你会以以下何种因素为主导进行择业(最多选2项)
□专业 □个人能力 □个人兴趣 □父母意见
□工作环境 □个人价值的体现
9. 你会选择以下哪种类型的工作
○挖掘自我潜质的工作 ○普遍稳定的工作 ○有挑战性的工作 ○舒适安逸的工作
10.就工作性质和内容而言,你会做何选择
○管理型工作 ○教育培训型工作 ○技术型工作 ○营销型工作 ○服务型工作
11.择业时,你主要看中公司的哪个方面(最多选3项)
□公司重视人才的程度 □公司的规范化程度 □公司的发展前景 □工资的高低□公司的人文环境 □公司给予员工的自由度和发展空间 □公司提供的社会福利
12.你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哪些条件(最多选3项)
□所学专业 □专业能力 □所毕业的学校 □学历 □潜力
□社会经历 □性别 □技能 □特长 □品德
分析:
对工作进行选择时,不同性别、年龄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决定。第1,2题对调查人群基本情况的划分不仅是问卷应当具备的一般内容,也是我们归纳总结时对人群观念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的度量衡。
接下来的两题,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设问了解被调查人如何看待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对于自己未来的去向是否有所打算,从而反映大学生是否能够“远虑”而非“近忧”,亦可透过其答案斟酌问卷的有效程度。
在大学的学习当中,很多专业有冷门与热门之分,时下经常会出现选择热门专业对口工作的学生挤破了头,而冷门专业对口工作门前空荡荡的现象。当然也有不少学生认同用非所学的选择。第5题的设立就是为了调查同学们在择业时是否接受更广泛的选择,向自己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挑战。
第9,10题的设计目的在于观察大学生会选择哪种类型的公司。一般来说,民营和国营企业的工作较为稳定,而外资、私营企业的工作则重在挖掘员工的自身潜质,相对的,能够考取公务员的毕业生在工作时会舒适安逸的多,当然还有一部分毕业生会选择极具挑战性的自主创业等等。我们就对以上情况进行归纳,列出几个选择,从而得出学生对于工作方向的确定。
面对各式各样工作的选择,大学生往往会考虑其专业、能力、籍贯等自身条件,而价值观念、文化素养、个人爱好、乃至家人的意见也在无形中成为影响决定的因素,这些都是我们设题的题点。当然,影响选择的不仅仅是大学生个人的因素,招聘公司所具备的种种条件也是大学生择业时考虑的重点。公司的环境、制度、发展前景、对员工福利、薪金等方面都备受关注。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生理需求是人的第一需求,即为最基本需求。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基础便是工作报酬,因此工资的高低,福利的好坏已
成为择业的重点,另外,在以人为本的经济时代,公司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与给予员工的自由发展空间也成为影响择业的重要因素。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告利其器”,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与开放,可以使员工的工作能力企业意识很快提高。再者,良好的环境氛围,明晰的企业制度可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这些因素都成为大学生择业时所考虑的内容。那么大学生在择业时最为重视的自身因素有哪些,面对用人单位所展现的各个方面又是如何看待,如何权衡的呢?针对以上两大方面,我们分别设计了数道单项、多项选择,希望通过一系列数据排列出各项因素的优先顺序,总结普遍规律。此外,为了全方面多角度的调查,我们还在结尾处的12题设计被调查人站在用人单位的立场上,从主观出发权衡利弊进行选择,我们会在结果分析中列出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各项条件的关心程度,将两项数据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双方观点的差异,对比出大学生思想成熟程度,帮助大学生在选择发生偏差时走上择业的正轨。在设计多选题目时我们还限制了选项数目,一方面可以使答问者态度明朗,获得明确的答案,使最终结果更具对比性,另一方面也便于事后的数据统计工作。
在统计过程中,为使数据更加有说服力,更加有比较性,我们分别从3个角度将数据加以统计,进行总结归纳。调查总况如下:
就就业形势而言,53.6%的大学生认为目前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32.2%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正常;而认为就业形势好,就业容易,或者对就业形势不了解的人只占了14.1%。由此可见,多数的学生都已经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因此,在择业的时候就会更加的谨慎。
对于自身的择业问题,38.3%的学生表示曾认真考虑过,44%的学生会偶尔想想,12.2%的学生到时候再考虑,只有极少数的人很少考虑过。可以看出,当前,大多数大学生非常重视自己的择业问题,同时也提高了问卷调查的可信度。
工作与专业不对口,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热门的讨论话题,当遇到这个问题时,13.2%的学生愿意从事这种工,50.7%选择的是先干着,以后待机向本专业方向发展,这就表明,面对现在择业难、就业难的状况,更多的大学生已经不在拘泥于本专业,而选择这种随机的就业方式,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另外,29.2%的学生会视工作情况而定,只有极少数的同学拒绝与本专业不对口的工作。
至于毕业后择业的地区,大家的选择依次为:沿海开放城市(53.8%)家乡(22.6%)内地省会城市(15.3%)国外(5.2%)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3.1%)
这说明吸引大学生的还是那些基础设施更完备和可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的地区。提到薪金问题,34.2%的同学预测自己可以得到1500-2000元的月收入,26.7%的同学预测为2000-3000元,17%的同学保守估计为1000-1500元,另有22.1%认为自己可以得到3000元以上的月薪,1000元以下则没有人选。通常,大学生的求职薪金期望值是影响择业方向和就业的重要因素。刚毕业的大学生,尤其是重点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的,大多对薪金价位期望值较高,他们往往会参照本校上几届同专业毕业生的工资价位,确定自己求职的薪金要求。为此,导致有些大学生择业方向不切实际,事与愿违,从而失去多次就业机会。事实上工资价位并非是静态不变、只涨不跌的,它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的变化对其影响最大,某些专业人才在一定时期,当社会紧缺时,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就呈现需大于供,工资价位也就提高;相反,某些专业人才当社会充裕时,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就呈现供大于需,工资价位也就降低了。这一点大学生求职者必须有所认识,这也是劳动力市场的客观规律。因此,在确定择业方向、制定个人求职工资价位时,期望值不能脱离实际要求过高。应该说,找一个有助于自己未来事业发展的工作岗位比薪金高低更重要。
在择业的主导因素上,个人能力、个人兴趣分别以47.1%、40.9%处于领先,而专业、工作环境、个人价值的体现的选择率也在20%左右,只有家长意见的选择率仅为1.9%,这些都说明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以自身的主观因素来选择工作,独立性越来越强。
就工作类型而言,43.1%的同学选择能挖掘自我潜质的工作,19.4%的同学选择普遍稳定的工作,而30.4%的同学愿意从事有挑战性的工作,只有7.1%的同学希望从事舒适安逸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性别决定了工作的类型:女同学多选择稳定、舒适的工作,而男同学大多选择有挑战性的、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
就工作性质和内容而言,38.4%的同学选择管理型工作,35.7%选择技术性工作,选择教育培训工作和营销型工作的各占10.9%和10.4%,极少数同学选择了服务性工作。可见,管理型和技术性这两种热门工作依旧广受大家欢迎。
那么,择业时,大学生最看重公司的哪些方面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公司的发展前景以及给与员工的自由度和发展空间分别以67.5%和50.5%居于首位,成为了大学生最为关注的焦点。其它选项依次为:公司重视人才的程度(36.5%)公司的人文环境(23.8%)工资的高低(23.2%)公司的规范化程度(20.7%)公司提供的社会福利(15%)。
相对的,从大学生主观角度出发,又是如何看待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选择呢?62.4%的同学认为用人单位最为关心求职者的专业能力,而认为用人单位关心的是潜力、社会经历、技能和学历、品德的各占30%左右,选择率较小的是所毕业学校、特长和性别,分别为18.2%、12.7%和5.7%。不难发现,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会针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加以锻炼。
以上就是我们对调查数据的总体分析,接下来,我们将在比较中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数据比较与分析
针对不同人群对于问题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我们分别对调查人群的所在年级和所在学校的档次进行了比较,并统计了数据,统计结果如下:
1.按年级划分(本一本二属低年级,本三本四研究生属高年级)为使重点更为突出,分析结果更加明晰,在此,我们仅将高低年级在选择上差异性交大的题目进行具体的分析。
第二篇: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报告
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报告
摘要:通过对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生就业倾向的问卷调查,详细分析了在目前的形式下,高校大学生在求职前的准备,求职价值观,求职期望等就业意识的现状和特点。并且根据此次的调查结果,总结出大学生在就求职前的惯性做法和惯性思维,指出哪些是可行的做法,哪些是需要改正的做法,为地方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关键词:毕业生求职意向调查报告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率已经成为考验我国教育事业是一个指标。大学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个好工作,合适的工作,不但是毕业生面临的问题,也逐渐成为在校大学生主要考虑的事情。就业形势严峻有很多的影响因素,比如说中国大学的盲目扩张,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大学生自身的不足等等,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只做了此次的调查问卷,以便我们的就业形式有个清晰的认识。
一。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问卷的对象主要是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生的择业价值取向,薪酬标准,就业地点,择业的途径,求职中最关心的问题等就行调查。本次调查问卷共发出问卷200份,实际收回的问卷有200份,其中有效问卷有180份,有效率达90%,其中男生占45.6%,女生占54.4%。本次调查的学生主要是工学、管理学的学生,他们分别代表了理科和文科的学生,也是考虑到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所选比例的均衡性。为了方便学生答题,节约时间,问卷主要采用了选择题的形式,分为9个单选和1多选,和一个开放性问题。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关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91%的调查者认为“形势严峻,就业比较难”,分别有3.8%的调查者认为“形势正常”和“不了解”,而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有1.3%。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学生则显得较为自信。调查表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的调查者占56.4%,20.5 %的学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有信心,14.1%的调查者表示不乐观,而9%的调查者则表示不知道。比较乐观占有较大比例的原因,我认为由于被调查者有一部分还是在校生,所以对求职的艰辛认识还不够。随着他们毕业时间的临近,他们就会更加准确的认识到自身的情况。这就需要他们深入了解自身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及时调整好心态。、关于求职前的准备
调查结果显示,17.5%选择大一就开始,46.6%选择大二开始的,35.9%为大三开始。这说明我校大学生整体开始考虑求职就业问题比较早,一半以上的学生在上大二就开始考虑自己的求职就业问题,说明求职就业意识较强,从他们关注考虑就业问题比较早可以看出他们对求职就业方面的信息的需求也比较大。
3、关于升学和工作的选择
在升学和工作的选择上,70.5%的调查者选择工作,13.5%的人选择升学,而2.6%的调查者选择考公务员,还有13.4%的调查者选择了回家创业。我们可见,由于国家对公务员的考试一再提高学历要求,而被调查对象的学历是大专,所以公务员的机会相对他们来说较小。根据在调查中和他们的交谈中,了解到选择回家创业的学生,主要由于其家庭是做生意或企业的。所以说,在工作的选择上,大部分学生还是先从在企业锻炼为起点。这就需要我国对于大学生应该多提供一些就业渠道,并且给出相应的优惠政策。、关于就业过程中的寻求帮助的途径
在就业决策时,有39.8%的调查者向父母咨询意见,有3.8%的调查者表示会问老师,还有25.1%的调查者和自己的朋友商量,“自己做决定,不受他人影响”的调查者占31.3%。可见,家庭的帮助对学生的影响最大,而老师的帮助比较不足。这说明在大学里好多老师都是下了课直接走人,和学生的感情不深,以至于学生主要还是依靠家庭和朋友,或者是自己。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不但是讲授课本的知识,更主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人生的正确建议。5、关于就业地点的选择
调查表明,66.7%的调查者选择就业地点时,主要是内蒙的呼包鄂三地。这主要是因为内蒙的这个金三角,工作和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发展机会多,并且接受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有10.3%的调查者选择了去我国的一线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等地。23%的学生选择了回到家乡,这个可能是因为家乡有自己的亲人,不管是就业还是生活都有一定的便利性。可以看出,发达地区还是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涌进,但是我们也应该告诉学生在拥挤的大城市发展的弊端,使他们正确看待就业的地点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并且鼓励学生去西北比较偏远的地方,带动那里的经济发展。、关于薪酬标准
在求职者最为关心的薪酬问题上,大学生们的期望值一般。32.8%的调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2000元以下,其中41.8%的调查者的月薪集中在2000—3000元这一档上,有35.4%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这表明,大学毕业生希望自己早点从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渴望获得舒适的生活条件,因此希望能获得较高的薪酬。
7、关于工作是否对口
专业如果不对口绝大多数的调查者会在现在的岗位上工作。64.1%的调查者会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只有9%的调查者表示不愿意,19.2%的调查者会“先在本专业干,再考虑转行”这些人对自己的工作的选择是小心而慎重的,个人兴趣和专业在选择工作时是占非常大的比重的。7.7%的调查者认为无所谓。这说明调查者主要是保证有份工作,先择业再就业。、关于招聘信息的途径
得到招聘信息的途径,50%的学生是从网上寻找的,30%的学生选择了从学校了解到,也就是说学校公布或者组织招聘会时,他们才得到招聘的信息,20%的学生选择了家人介绍或者朋友介绍。这说明毕业生所在地的人才市场不是很活跃,很多学生的信息相对来说比较闭塞。、关于最关注的信息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50%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公司的介绍和招聘信息,15.6%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有关薪资及福利的信息,19.2%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关于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介绍,说明学生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多,需要加强锻炼。有5.1%的调查者希望了解更多的公司员工的现身说法。借此了解公司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10、关于公司需要员工的具有的条件
认为用人单位最重视什么的选项中,“所学的专业能力”、“所毕业的学校”、“社会经验”以及“潜力”,占总调查的87.1%,“技能、特长、品德”只占到了10%的比重,剩下的2.9%的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的性别。由此可以看出,对于特长,品德重视的下降程度,导致学生们认为能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才是硬道理。
三。总结
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660万,这么一个强大的队伍涌入社会,那么他们能够安定的正常工作,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中出现的盲目乐观、奉献意识与艰苦奋斗精神缺乏、诚信缺失等心态,不仅会影响到在校大学生眼下的择业,同时还会进一步影响到以后的成长与职业发展。针对以上出现的不良择业心态,本人的建议是:、大学生走出校门后不能仅仅只有就业意识,因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
饱和,现在尤为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创业意识而不能把眼光仅仅限于就业。、要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要有灵通的就业信息和强硬的个人素质。专业很重要,但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有人说好关系是泥饭碗,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会锈的;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要搞好人际关系,广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坏事。一个人在外难免会遇到挫折,此时朋友的帮助对你来说很重要。、在选择职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开放,准确掌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谁能从实际出发,准确审视就业形势,谁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知识和才华。、要敢于面对挫折,不放弃,不服输,要敢闯!
总之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只是能说了解,要真正读至硕士才可以说自己学了这个专业。大学生要锻炼各方面能力,不仅要学习书本方面的有字之书,还要去生活中读那本无字之书,这样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第三篇: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问卷
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就业问题是我们每个大学生都关注的头等大事,了解大学生择业倾向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认清自己的选择倾向,并在学校各方面的帮助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我们就业。我们承诺,所有的问题都无对错好坏之分,我们的问卷不记名,不会对您产生任何不利影响,请不要有任何顾虑,为您保密是我们的职责,感谢并希望您能积极配合。
第一部分: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您的年级是: A.大三B.大四
3.您所学的专业是:(勘查技术与工程)
第二部分:
1.您毕业后准备:B
A.找工作B.考研C.考公务员D.出国E.先就业,再创业F.直接创业G.其他()2.您是否有比较清晰的职业规划:B
A.有明确规划B.有较模糊的规划C.走一步、算一步
3.您更愿意进入或者首先选择的就业单位是:D
A.国家机关 B.事业单位 C.国有企业 D.三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
E.私人企业F.民营企业 G.自主创业
4.您愿意选择此种单位最主要的原因是:E .
A.薪水福利较高 B.社会地位高 C.比较稳定 D.专业对口 E.可实现自己的价值 F.适合自己的兴趣 G.有熟人照顾 H.其他()
5.您择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A),其次是(D),再次是(E)
A.收入高B.工作稳定C.社会地位高D.个人的兴趣爱好
E.自我价值实现F.人际关系简单G.专业对口H.其它()
6.择业时,您准备去哪里发展:A
A沿海发达城市B.国外C.国家急需人才的西部地区D.中小城市E.乡村
7.您选择上述地区的原因是(可多选):B
A.生活条件好B.有较大的前景C.能得到较好的锻炼D.回报家乡 E.生活压力小F.为祖国视野做贡献G.其他()
8.您对工作与您所学专业对口的态度是:B
A.一定要对口B.可以不对口
9.您首选的择业渠道是:A
A.招聘会B.父母、亲友的帮助C.网络招聘D.人才市场(中介)E.其他
()
10.您期望的月薪是:(5000)元左右。
11.您对第一份工作的态度是;A
A.很看重,最好一步到位B.要求不高,主要积累经验
12.您认为对能否顺利就业影响前三位的因素是(选三项):DCB
A.专业好 B.毕业院校好 C.学习好,证书多 D.个人能力强 E.社会关系广泛 F.个人气质、形象好G.其他()
13.您认为自己目前求职最欠缺的方面主要是:D
A.专业知识和技能B.人际交往能力 C.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D.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E.其他()
14.您认为自己找工作:B
A.非常积极主动B.不是很主动C.没有行动
15.您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何态度:B
A.形势严峻,就业困难,没有信心B.就业不成问题,只是好工作难找
C.只要努力,最终会找到满意的工作
16.您认为大学生择业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可多选):AD
A.人才供大于求 B.用人单位过于挑剔 C.大学生太挑剔 D.“走后门”现象严重 E.学校的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过于薄弱 F.没什么太大问题G.其他()
17.您觉得您的择业观受谁的影响最大:A
A.社会普遍流行的价值观 B.父母的价值观C.某些亲戚朋友的价值观D.老师的价值观 E.自己的判断 F.其他()
谢谢您的参与!
第四篇:大学生择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做了一次问卷调查,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多数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盛起。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占有少部分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分别达到35%、33%;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
第五篇:大学生择业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择业情况调查报告
2011-3-1 所谓择业,就是择业者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能力,从社会上各种职业中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自己从事的职业过程。任何已具备劳动能力的人,都要进入社会职业领域选择特定的职业。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择业者不仅要考虑到个人的需要、兴趣、能力等因素,还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的择业则是在完成学业以后,必须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进入社会,选择今后所从事的职业,以获取稳定的收入,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择业观是在择业过程中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的认识、评价、态度、方法和心理倾向等。现今大学生的择业观大多是在校时期读书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如何选择职业这一实践活动的较稳定的认识、态度和基本的指导思想。择业观属于择业过程的心理层面,很多方面的问题都会改变大学生择业的标准,原因很简单人们差异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不同、思想层面参差不齐、以及学生时代的理想等。
恩格斯说,“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考或凭激情进行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这就是说,择业者的择业行为主要是受择业观支配的。总之,择业观是人们在择业过程中最根本的观点;择业观受世界观的制约,是人们的内心世界在择业过程中的折射与反映;择业观受人生价值观的支配。
关于大学生的择业观,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大学生择业观是毕业生对于择业目的和意义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它与毕业生自身利益和日常生活最为密切,是毕业生价值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关于择业理想、择业动机、择业标准、择业意义的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也是大学生在思想上对社会职业岗位的初步定位。”而在校大学生的择业观正处于形成和完善阶段,通过本次调查,能够让更多的大学生认识到理性择业观的内涵和培养途径,把握自身择业观的形成规律,从而形成理性的择业目标,科学地认识社会各种职业;在建立合理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在任何职业领域里爱岗敬业,勤奋刻苦,踏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调查形式以及结论
本次调查通过以各种形式的收集资料,进行更人性化的整理。方便人们真切的了解到关于大学生的择业问题。
调查对象包括在校大学生以及应届毕业生对于就业选择的看法,以回答问题的形式进行调查。
通过各方面显示的数据进行整理规划,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根据针对性较强的问题进一步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表明:
1·大学生认为比较理想的就业地区国外8%、沿海城市58%、省会城市26%、中小城市8%。2·择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专业不对口28%、户口问题42%、缺乏社会关系30%。
3·在对以后发展的态度方面,60%的人选择就业、16%的人选择考公务员、24%的人选择考研究生。
从此次对部分大学生择业情况的调查数据看来,虽然大部分的学生对就业的前景不是很看好,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就业,而且面对各种困难都做好了心理准备。
综上所述,大学生择业情况调查结果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时代性。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和发展,与时代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不同的社会发展期、不同的时代,均可体现出大学生不同的择业观。纵观历史不同的时期均呈现出特点各异的时代气息。20c70s末80’s初的大学生虽开始有了自己选择职业的意识,但时代背景造就他们毕业时必须服从国家分配,并且更注重“社会地位”。20c80s的大学生择业标准,第一位是社会地位,第二位是社会意义,第三位是发挥个人才能和报酬。到了80’s末,“符合个人特长”成为他们择业的首要标准。20c90s前期,大学生就业时追求“第一职业求稳定,第二职业求发财”。20c90s中期以后,曾流行的“待遇决定职位选择”的模式已基本过时,“能否发挥专长”又成为大学生择业首要标准,许多大学生认为要在个人和社会两个价值之间找寻最佳结合点。
2、主体性。从横向比较来看,大学生择业群体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有学者研究认为:大学生具有“五高峰、四最、三敢、两缺乏、一中心”的特点,即体力高峰、智力高峰、社会需求高峰、特殊行为高峰、成就高峰;最积极、最富有生气、最肯学习、最少保留思想;敢说、敢想、敢干;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常常以崇尚自我为中心。主要体现在职业选择过程中,他们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中心、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体现;在职业活动中只愿当主角,不愿当配角,总担心自己被埋没、被大材小用等。
3、差异性。大学生择业观因大学生分布的地域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所学专业不同、男女性别不同、需求重点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从地域分布来看,大学生就业去向有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地、本地与外地等差异;从学科专业来看,大学生学习有文、理、工、农、医、经、管、艺等众多领域的差异。这些差异性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升学与职业的选择上,二是选择职业的出发点上。
通过调查研究,身为面临提前就业的大学生明白了择业观的重要性;同时也总结出面对就业前的基本准备和对于此种社会状况的些许建议。
1·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21c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综合素质的竞争。而在校期间理应注意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提前做好择业准备。为适应社会完善自己的素质教育以及道德修养,同时要提高自我能力懂得创新、运用、以及社交人际。增强自我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在短时间内适应社会、发挥本有才能。
2·进行择业心态的自我调整
在择业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挫折、矛盾和冲突,而学生应学会全面了解社会现实,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问题,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在校期间还要尤为注重自身抗挫折能力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还要培养奉献、创业和艰苦奋斗等精神。
3·学校应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要适应新形势,采取相应改革措施。除了深化教学改革,在教授专业知识、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形势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可以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与社会竞争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正确就业信息,为社会培育优秀人才。
4·社会和学生家长要给予积极的关注和引导
社会应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尽量完善就业市场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的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另外,家长和亲友也要主动关心毕业生择业期间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心理压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