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择业特点、趋势调查报告(小编推荐)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择业特点、趋势调查报告
作者乔小芳系部经济系班级财政1202学号 1201170252指导老师刘丹
--1
当代大学生到底有怎样的求职择业取向?作为一个初生牛犊,我以及本组的同学对此冲满了好奇之心。对大学生进行求职择业取向的调研,这有助于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进行深入的了解,此外还能让我们对当今的就业形势产生或多或少的感知。不管怎么说,这样能让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或多或少的明白为了明确自己的择业取向的目标,我们究竟应该早早的做点什么,从而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与发展,为将来的就业坚实不算太牢固的基础。
本次调查我们组制作调查问卷110份,实发100份,由于某些同学多选等原因作废6份。此次调查我组以本校校园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对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据调查统计,有74名女大学生和20名男大学生参与了此次调研。调查显示有90%的女大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处在中等水平,只有极少部分的人认为自己的能力处在上等或下等,而男生相比之下则有所不同,有70%的男生认为自己的能力处在中等水平,30%的认为自己的能力要在上等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自信度还有待于提升。自信,这也是人生成功之路上不该少的成分吧,拥有自信,我们的激情才能够燃烧,我们才能够更积极地生活,它也有助于我们在将来的面试等问题上游刃有余。尽管男生的情况比女生的稍好那么一点,但从整体上来讲,当代大学生的自信度还应该再提高些。针对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自信度这个问题,我组进行了讨论,经我组讨论过得出:当代大学生应该战胜自己的畏缩,强逼着自己去做一些不愿做但又有助于自身能力提升的事。当然,学校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适当地给同学们些压力。就拿这次的调查实践来说吧,对于我们这些还未完全脱离稚嫩的新生确实是一次挑战,我们要自己试图设计问卷,想法说服别人耽误几分钟的时间来给我们填写单子,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频频发生,让我们在最初的茫然与无奈中慢慢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成长。也体会到了大学这个小社会中的人情冷暖,现在回想起这些,突然发现这次实践真是让我们受益匪浅啊。
据调查数据显示,有44%的女大学生在假期里把大部分时间浪费在睡觉上,男生则占25%,16%的女大学生选择去上网,而男大学生占25%,也有16%的女大学生去参加一些活动或做一些户外运动,在这方面男大学生则表现得更倾向于运动。由此可见,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小懒惰现象。当然我们也可以明显的看出大学生迷恋网络的现象还是很严重的,这样的沉溺于网络游戏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而且会禁锢他们的思想,更有甚者会让他们漠视现实社会,最后与社会脱节,走上不规路。针对此现象,我组认为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多参加一些活动,这样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我们又何乐而不为之呢?另外,学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力求让大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充满激情,具体方法还望学校提炼。
据调查显示,对于“面对当今社会形势,你的择业心态是什么的这一问题,男生中,有47.5%的选择乐观,他们觉得压力不大,35%的选择悲观,他们表示目前的各种压力渐渐的超出了他们能承受的限度了,还有一部分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或是对这个现实根本没有明确的态度。对于工作的要求,大部分男生女生都决然的选择了稳定高薪的工作,也许这正是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压力带给人们的现实观念吧,让人们把利益不得不看的重了,不过,虽然对物质和金钱的追求愿望有升高的趋势,但是大学生们还是很坚定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这也说明,大学生朋友们并没有在物质膨胀的社会中迷失自己的人生坐标。
对于男生的工作倾向来说,30%的关注大学生关注网络信息类,30%的关注干部类,15%的男大学生关注电子产品类,18%的男大学生关注机械制造类,7%的男大学生无所倾向,没有目标。但大多数男大学生还是有明确的目标的,在这些有目标的大学生当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对当今世界的潮流还是很清楚的,他们已经明白在未来的几年里什么才能主导世界,这一点值得欢庆。但我们也不能排除在这些人当中有存在盲从的现象。因此当代大学生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否有清楚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电子机械类,这与国家的航空航天是紧密相关的,而一个国家的航天的发展状况又与国家的综合国力不可分。由此看来,大部分男大学生还是想成为祖国未来实业的顶梁柱。但就同一个问题,有更多(41%)的女大学生选择去考公务员,后来经实地访问才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认为公务员是个金饭碗,干公务员,工作稳定,环境优美,风险几乎可认为是零。这显著地表明了男女大学生不同的择业观,不同的人生观。就目标来说,男大学生更青睐于冒险性,女大学生更青睐于稳定性。这也充分显现出男女生不同的特性。在调查人群中,有55%得人选择去西部边疆地区工作,30%的人想要去内地发展,还有一部分人没有明确的选择。这与先前大部分人不愿去边远地区的状况大为不同,也充分说明了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意识的改变,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现实了,他们不再蜂拥似的挤进大城市,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而是更愿意选择更有利于自己发展的西部边疆的地区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的现象对于边远地区的发展和大学生的未来都是有利的。
对于未来职业的要求,大部分女生都觉得只要有稳定的工资就行,至于是否与专业有关她们并不是很看重,这恰恰与男生的选择不同,男生还是相当多的赞成与专业有关,这样可以让他们充分利用四年大学生活所学的知识,也好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大学生活没有白白度过。这样的结果在一次显示出男女生在人生观方面的不同,女生总是本能的倾向于稳定的生活,而男生更愿意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事业。对于“你最看重公司或工厂的那一点”的问题中,男女生表现的较一致,都比较重视企业对员工的优待政策,由此看来,大学生对自己权益的争取越来越重视,这也给用人单位提供了参考,要加强对员工的重视程度并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让工人们在工作中能投入更多的激情,为公司谋取更多的利益。调查人员中,男生有一半人选择工资高但很辛苦的工作,一半人选择工资较低而且非常轻松的工作,而女生似乎对这两种选择都不太赞同,她们更青睐于从事其他类型的工作,也许那种工资高又很轻松的工作才是她们心中最理想的吧。
在“你认为在工作中那种品质或能力最重要”一题中,男生认为良好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而女生觉得灵活的头脑和应变事情的能力要远比心态重要,因为他们认为,心中没有东西纵然偶在好的心态也是没有用的,工作中还是要靠真才实能。其实,在我看来,工
作中是考察我们综合素质的,但有一方面的能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身多方面的能力,使自己更加多才多能。试想,加入我们的老爸又雄厚的产业,那我们会怎样选择我们的人生道路呢?86%的被调查者毅然决然地选择从自家产业的最底层做起,只有很少的人选择直接进入自家的管理层,当然也有人想靠自己,自谋出路,不依靠家产。对于这个结果,我们是不是应该很是高兴呢,我们的大学生并没有像有些人想的那样好吃懒做,整天妄想着那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远大的目标,有自己的志气,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他们没有堕落,他们仍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他们心中那团激情的火焰还在熊熊燃烧,我们的祖国后继有人。并且绝大多数的人都表示,当自己有了稳定的工作后,他们不会就此停滞不前,他们会继续学习,努力地再去另一门特长,是自己的更加多能。
通过本次的调查实践,我们更深层的了解了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取向,由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还有很多模糊地问题,他们有着自己的理想,他们追逐着自己的梦,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接受现实的状况,有时又不得已的暂时放弃自己的梦。其实,不管现实是怎样的,我们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只要我们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掌握真本领,我们不会一无是处的。对于工作的选择,我们衷心地劝告大学生朋友们能够把握住机会,把眼光放得长远些,不要为了暂时的一点小利而错选人生路,尽可能的选择有利于自己未来发展的工作,让自己有更大的平台和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后,衷心地祝福大学生朋友们能够度过自己人生美好的青春年华,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同时也非常感谢老师给予我们这次调查实践的机会,让我们从中得到了锻炼,我们相信,虽然本次调查结束了,但是从中获得的宝贵的经验会让我们受益终身。
成绩,指导老师签名,2013年08月30日。
第二篇:现在大学生择业特点
当代大学生择业特点
一、问题提出
“80后”大学生是指出生在1980年以后的青年在校大学生。他们是目前在校大学生的主力军,由于他们的成长背景与上一代人明显不同,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特征:
“80后”大学生能动性与创造性较强,但合作性差;思想解放,头脑敏锐,但易冲动;有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但个性张扬,自我评估偏高;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但心理比较脆弱。然而这批个性鲜活的“80后”大学毕业生却在今明两年面临着全球性金融危机和大学生毕业生数“井喷”的严峻形势。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预计,2008年年底将有100万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而2009年又将有近611万大学生面临就业,大学毕业生们将面临比往年更为严峻的就业挑战。
面对目前就业需求量减少、工资薪酬进一步降低、毕业就有可能待业等情况,“80后”大学生有着怎样的认识和就业观念?他们应如何转变就业观念以应对不利局面?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为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进一步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我们特以周围大学为例,设计了“‘80后’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本调查首先大量查阅了近几年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开放式调查问卷收集相应的调查项,并最终形成了“80后”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查问卷。该问卷涉及岗位选择、求职依据、期望薪酬、影响就业的因素、自我评价、心理准备等6个方面,共21个选题。
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的方法,调查对象为周围的1-4年级在校大学生。问卷共发放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35份,有效回收率93.5%。
三、调查数据统计及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目前“80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就业意愿仍然“国””当头,就业选择面较窄当前大学生就业的领域不断拓宽,但“80后”大学生仍然比较热衷于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或是大型国企,而对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热情不高。通过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理想就业岗位分别为:事业单位,占32.85%,国家机关,占23.53%,国有企业,占22.97%,三项合计占就业总意愿的79.39%。与此相反,选择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单位的仅占4.49%
究其原因,大学生就业意愿偏重于科研、教育等事业单位,愿意从事技术含量高的研究性工作,是因为他们更多地是将自己定位为高级知识分子,而非普通劳动者,角色期待较高。而大学生较多地选择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除了传统观念的影响外,也与今年严酷的经济形势有关。越是经济动荡,前景不明朗的时期,越会有更多的毕业生
拥向政府公务员队伍,因为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和发展前景虽然不是最好,但是最为稳定。2009年国家机关公务员招录考试报名人数由从去年的80万人急剧增加到105万人也已经印证了这点,而国有大中型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也成为学生比较看重的岗位。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同率也只有13.16%,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学毕业就应该马上就业,或者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对毕业后可能面临的失业接受不了。而在国外,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重很大,并且国内一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典型案例也说明目前高校大学生应认清自身位置,拓宽就业思路,转变就业观念。
2.薪酬期望值略有偏高,但更看重职业发展潜力受我国多年来应试教育方式和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整个社会尤其是大学生对就业问题过于理想化,即认为进了大学,就是进了象牙塔,毕业后自然会有也应有轻松、优越的工作岗位,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较普遍。但是,经过近几年国家、社会、学校以及现实的教育,“80后”大学生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社会教育模式已由“精英教育”阶段转入到“大众教育”阶段,大学生头上的光环已不再耀眼。因此,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选择“薪金”标准上虽有些偏高,但比较符合社会实际(见表2)。
但相比较而言,“80后”大学生更看重在工作单位的发展潜力,这已成为学生就业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回答“在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你最看重什么”时,学生选择“能发挥才干”的占57.9%,排在第一位,而“待遇和福利”仅占22.9%,排第二位。这说明“80后”大学生毕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青年,他们毕竟受过高等教育,对未来生活的追求并不仅仅停留在物质满足上,就业也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一个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
3.愿意到西部城市及基层工作,但心有顾虑面对当前就业形势,到西部城市和基层就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选择。本次调查数据表明,59.38%的大学生愿意到西部城市和基层就业,且影响大学生“愿意到中小城市和基层工作”的前三项因素为:可以用自己的知识帮助人们改善生活,占36.3%;可以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占26.36%;可以向西部和基层群众学习,占13.3%。相反,“考虑到就业”因素的仅占10.8%。这说明“80后”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在择业时既希望发挥个人才能,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又了解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较为客观的评价自己,不再追求纯粹的利他主义或利己主义,主体意识、公民意识显著增强,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
然而,大学生在选择到西部及基层工作时,仍有一定的顾虑,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瓶颈”。根据数据,大学生认为制约选择西部和基层就业的因素主要为:怕被埋没,占26.82%;怕受排挤,占26.26%;文化生活不丰富,占23.31%。因此,如果这些制约因素不尽快解决,那么东部地区和大城市人力资源供给相对过剩,广大中部、西部地区和基层人力资源供给相对较少的结构性矛盾就无法消除。
4.对社会就业形势、政策的认识以及自我评价趋于理性,减少了就业过程的盲目性 经过前几年就业形势的震荡与调整,“80后”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对政策的了解显著增强。在调查中,8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目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11.13%学生认为金融危机的到来给自己的求职之路带来很多不利因素,成为他们最为担心的问题,而对于“就业政策和就业制度”,有48.4%的学生认为了解(含有所了解)。在对于自身的认识上,大学生们也认识到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在就业前“正确评价自己的重要性”问题中选择“非常重
要”、“比较重要”的比例为89.4%。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大多数毕业生选择了“自我评价”的同时,选择“社会实践”的比例也达26.7%,这反映了毕业生较强的自我意识,相信对自己的判断能力,同时也强调社会实践重要性,表明“80后”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已从“自我为中心”逐步转向个性发展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的理性化发展。
当然,在调研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仍有40.17%的大学生对国家就业政策与制度不太了解或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在“从事最多的社会实践”问题中,有39.9%的学生选择业余兼职或见习,有35.7%的学生选择家教,而有专业实习经历的仅有25.56%。这说明,学校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应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应着重在组织招聘会(占25.34%)、求职技巧培训(占20.94%)、就业政策、形势分析(占17.46%)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5.就业心理趋于成熟,抗挫折能力大大提高经过国家、社会、学校以及自身的努力,“80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较为成熟,对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挫折,心理承受力大大增强。例如面对2009年可能出现的经济不景气,就业需求量相对减少的不利局面,仍有超过40%的受访学生表示对就业前景有信心,面对可能受到的挫折,15.72%的学生表示“自信心仍强”,78.9%的学生表示“有挫折感,但不会退缩”。
四、调查结论与对策建议
1.调查结论
(1)“80后”大学生就业观念理想化问题仍然比较严重。事业单位的选择比重较高,国有企业、政府机关的选择比例相对稳定,而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的选择比值较低,自主创业的意愿有所增强,但仍显不足。
(2)薪酬、福利不再是就业考虑的首要因素,个人价值的实现成为第一考虑。“80后”大学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都比较强调个性的张扬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在选择“职业的主要依据”选项时,70%左右的大学生都选择了“个人价值”,而非“福利薪酬”。
(3)西部城市及基层对大学生就业有一定吸引力,但他们有所顾虑。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西部城市和基层广阔的就业空间,使一些大学生自愿或被迫选择到西部和基层就业,但人地生疏、怕受排挤、发展空间受限以及自身的困难等因素使大部分大学生顾虑重重,望而却步。
(4)重视社会实践,自我评价客观,就业心理较为成熟。绝大多数的“80后”已没有了“天之骄子”的感觉,自我定位较为实际客观,比较看重社会实践对个人能力的锻炼,但社会实践形式单一,社会锻炼渠道不畅,但面对就业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心理准备充分,抗挫折能力较强。
2.对策建议
(1)认清形势,摆正位置,客观、公正、全面地认识自己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稀有资源,是社会的“精英”,国家包学费、包分配,每年都会下达指令性计划,优先安排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不再是义务教育,教育模式也由“精英教育”过渡到了“大众教育”阶段,大学生也只是大众就业中的一员,没有什么就业优先权。因此,当自主择业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常态现象时,“80后”大学生们的思维观念应当与时俱进,客观地认识自我,准确地自我定位。同时,还必须清楚,高校学习阶段只是人生自我完善的一个崭新阶段,在这一阶段不但要掌握牢靠的知识基础,提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爱好,逐步完善自我。因此大学生应当十分清楚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在大学阶段应该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在就业求职过程中获得成功。
(2)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思路,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理智就业
我国将继续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就要求高校毕业生要有开拓意识,目光长远,在选择理想的职业时,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能只图生活安逸,追求眼前实惠,而看不到发展前景和事业理想。因而,“80后”大学生应当摒弃一些过时的旧观念,比如就业追求一步到位。现在有许多大学生一劳永逸地找到自己满意的单位和工作,即要求工资要高、工作要体面、上班不累、能解决住房等等的单位,但这些要求集中在一起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一步到位”的想法非常不现实。一般情况下,大学生首次毕业后可能会经过三到四次的职业调整,才能找到自己喜欢而社会又能提供的工作。同时,大学生们在就业时也不应把专业是否对口、薪酬待遇等方面看得过重,实际上大多数企业和单位在招聘时,主要关注的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所学专业反而并不是特别看重,主要是看大学生自身有没有可塑性。因此,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应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不“扎堆”,不“人云亦云”,而是客观分析,理智就业。
(3)树立正确的求职心态,立足基层,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提高自我调适能力
在“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调查报告”中,在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的认识上,毕业生和企业的选择截然不同。毕业生关注的是从知识层面提高自己,认为“提高技能”和“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而在企业界看来,首要的却是“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因此,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寻求就业,人弃我取,从“等、靠、要”转向依靠自己。当前,许多大学生往往把目光盯在东部沿海城市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政府部门,造成所谓的“结构性失业”。而实际上西部地区、基层人才十分匮乏,大学生应勇于到西部地区、艰苦行业、基层锻炼成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既为西部、基层、农村输送了人才,又有利于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也促进了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对于一时没有理想选择的大学生来说,应积极树立灵活就业、自主创业观念。目前国家的宏观政策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高等学校在逐步重视自主创业,社会也需要自主创业人才。因为自主创业,不仅可以解决毕业生自身的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目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较低,而发达国家一般占到总就业人数的20%~30%,因此自主创业发展空间巨大,是未来就业的一大
第三篇:大学生择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做了一次问卷调查,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多数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盛起。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占有少部分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分别达到35%、33%;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
第四篇:大学生择业方向调查报告
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报告
摘要:大学生就业率逐年下滑,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许多主观及客观的因素都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根据这次对哈师大范围内的大学生择业倾向的调查分析,我们小组总结出了几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几点对策。关键词:就业难 专业对口 考研深造 能力评估 价值评估 工作区域 求职渠道 目录:社会现状及调查范围--------1
(一)数据分析------------1
1. 对于现今所学专业的满意度-----------------------------1
2. 本科毕业后的规划------2
3. 大学生择业方向的主导因素-----------------------------2
4. 择业标准及对工作区域的选择---------------------------2
5. 求职渠道的选择--------3
(二).数据总结------------3
(三).对策及建议----------3
正文: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合一的科技时代,更是一个人才聚集就业困难的高度人才集中化的时代。因此,对于我们现今的大学生而言,就业难就成了我们第一大棘手的问题。
据统计,07年大学毕业生495万,就业率75%,08年大学毕业生560万,就业率70%,09年大学毕业生600万,就业率40%。(以上数据来源于北大青鸟培训学校)由数据可见,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但就业率却逐年大幅度地减少,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相当的严峻。因此,大学生的择业方向对我们严峻的就业形势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借此机会,我们小组在哈师大范围内展开了关于大学生择业倾向的有关调查,通过这项调查,我们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了更加深一层词的理解。
(一).调查数据分析如下
1.对于现今所学专业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问卷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发现,大约有60%的同学认为现今所学专业是自己的理想专业。显然,剩余的40%的同学则认为自己先进所学的专业不够理想,对于这40%的同学,将来就会面临这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未来做的工作与本专业不对口会如何选择。对于这个问题,几乎90%的同学都认为无论工作与专业是否对口,都不会很在意,都会去试着喜欢或者是先干着等待时机以后再逐渐向专业方向发展。由此可见,对于就业难的问题,大部分大学生都已经有了充分地认识。然而,对于那40%的同学来说,仍有一个问题摆在他们的面前。正所谓爱好激发潜力,潜力激发动力,如果一个人能够如愿以偿的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那成才率会比不愿意学习自己所学专业的要高。这样,在面试的时候,面对同一家企业时,那40%的 1
同学很自然不会像那些学到自己理想专业的那些人那么有热情和激情,那么他们就极有可能败在这微小的差别中,最后被拒之门外。那时,他们就将会面临着待业失业等诸多问题。
2.本科毕业后的规划
据调查显示,约有60%的人选择要考研继续深造,约30%的人认为应该先去找工作早日赚钱,剩余的人则还没考虑到这个问题。据此,我们不难看出,考研继续深造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后的选择了。也许,原因有两个,第一就是这些学生本身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想丰富自己的头脑,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意识到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低下,硕士的学历会为自己的就业增加一个更为有利的砝码。换句话说,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即使到了就业的严峻性,并且试图寻找更多增加纠结筹码的机会。
换个角度来讲,这也未必是一件坏事。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会激发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学习深造的热情,新一代青年的综合素质水平也会跟着提高,青年是社会的主导力量,那也就预示着中国的未来建设将会由更大一批更高水平的人才来完成。我国的发展就越来越有前景了。
3.大学生择业方向的主导因素
据调查显示,35%左右的同学会根据个人的实际能力来选择一份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工作,还有35%的同学会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来选取职业,大约20%的同学希望将来的职业能够给自己提供一个创造人生价值的机会,最后剩余的10%的同学则会考虑工作环境等物质因素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在我看来,打一种同学是从自己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考虑择业方向的,他们十分了解自己,并且能够理性客观地评估自己。而其他的几种同学则是更多的考虑到了自身的需求和客观条件的好坏,当然,我并不否认这种想法,但这种对未来工作的种种“要求”
便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一种负担,要求越高要求越多负担就越重,大学生就业就越是困难。因此,大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择业的标准过高就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另一方面很重要的因素。
4.择业标准及对工作区域的选择
据调查,85%的同学认为工作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只有15%的同学是为了诸如实现人生价值等因素为就业目的的。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越来越现实了,提高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巨大多数同学的工作动因。调查显示约有65%的人把企业的薪水和福利是否良好作为择业因素,只有少部分的人在乎所选职业的发展前景和工作氛围等其他非物质因素。于是,另一个问题又由此产生了,那就是“眼高手低”的影响,由于许多同学都把提高生活品质等物质因素作为择业标准,对于达不到自己满的收入标准的工作,许多同学都产生了不屑一顾的想法,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了解不够理性不够客观,而把重点放在了物质要求上。然而企业层面上却并不需要一个只考虑物质因素的“冷血工作机器”。因此,对于这一类群的人待业成了不可避免的问题。
与此同时,调查显示,45%的同学将工作区域定位具有发展潜力的大中型城市,32%的同学可望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型城市中谋得职业,23%的同学希望留在自己的家乡中工作,然而,几乎没有同学有意愿到符合国家需求的边远城市去工作。这种情景部门不是不可以理解的,然而奉献精神在大学生中的极度缺少却极其引人深思,正是由于大学生的奉献精神极度缺乏,物质需求对思想的充斥太多,才使得大部分大学生根本不会考虑去边远城市工作的情况。由此,就造成了发达城市就业难而边远城市人才极度紧缺的两极分化现象,这也是在就业方面的一大重要的“扎堆”现象。
5.求职渠道的选择
调查显示,约有70%左右的学生通过去人才市场招聘市场求职,有20%的同学会选择在网上投简历,有8%的同学要靠亲朋介绍。这也表明,同学们对求职方式的选择更趋向于稳妥,但是方法不够多样,这或许也可以构成一小部分就业难的原因。
(二).数据总结如下
综上所述,根据此次对大学生择业方向的调查,我们认识到了许多引发大学生就业率逐年降低的原因。第一,大学生毕业人数逐递增而用人单位的需求却远小于这个增长幅度。第二,许多大学生无法客观并且理性的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进行评估,眼光太高,要求太多,导致自己迟迟无法找到理想的职业。第三,大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普遍较低,大多数都无法接受到边远城市工作而想在较为发达的城市里工作,导致大学生就业扎堆现象的产生。
(三).对策及建议
1.我们大学生首先要意识到,即使所学专业不是内心原来期待的那个满意的专业,也要用心去学,要对自己负责,不可以自暴自弃认为那个毕业证就好,毕业之后就再也不想去从事有关工作了。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2.大学生择业中应该拥有正确的择业观,学会客观并且理性的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根据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减少在择业过程中对物质因素的考虑。
3.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在大城市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下,如果我们很不幸的被竞争下来了,在家待业,那还不如响应国家需求到边远的那些人才紧缺的城市暂时工作。在那里,人生的价值同样可以完美的实现。
引用:正文第二段的统计数据来源于北大青鸟培训学校网页。
第五篇: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报告
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报告
摘要:通过对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生就业倾向的问卷调查,详细分析了在目前的形式下,高校大学生在求职前的准备,求职价值观,求职期望等就业意识的现状和特点。并且根据此次的调查结果,总结出大学生在就求职前的惯性做法和惯性思维,指出哪些是可行的做法,哪些是需要改正的做法,为地方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关键词:毕业生求职意向调查报告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率已经成为考验我国教育事业是一个指标。大学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个好工作,合适的工作,不但是毕业生面临的问题,也逐渐成为在校大学生主要考虑的事情。就业形势严峻有很多的影响因素,比如说中国大学的盲目扩张,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大学生自身的不足等等,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只做了此次的调查问卷,以便我们的就业形式有个清晰的认识。
一。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问卷的对象主要是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生的择业价值取向,薪酬标准,就业地点,择业的途径,求职中最关心的问题等就行调查。本次调查问卷共发出问卷200份,实际收回的问卷有200份,其中有效问卷有180份,有效率达90%,其中男生占45.6%,女生占54.4%。本次调查的学生主要是工学、管理学的学生,他们分别代表了理科和文科的学生,也是考虑到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所选比例的均衡性。为了方便学生答题,节约时间,问卷主要采用了选择题的形式,分为9个单选和1多选,和一个开放性问题。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关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91%的调查者认为“形势严峻,就业比较难”,分别有3.8%的调查者认为“形势正常”和“不了解”,而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有1.3%。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学生则显得较为自信。调查表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的调查者占56.4%,20.5 %的学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有信心,14.1%的调查者表示不乐观,而9%的调查者则表示不知道。比较乐观占有较大比例的原因,我认为由于被调查者有一部分还是在校生,所以对求职的艰辛认识还不够。随着他们毕业时间的临近,他们就会更加准确的认识到自身的情况。这就需要他们深入了解自身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及时调整好心态。、关于求职前的准备
调查结果显示,17.5%选择大一就开始,46.6%选择大二开始的,35.9%为大三开始。这说明我校大学生整体开始考虑求职就业问题比较早,一半以上的学生在上大二就开始考虑自己的求职就业问题,说明求职就业意识较强,从他们关注考虑就业问题比较早可以看出他们对求职就业方面的信息的需求也比较大。
3、关于升学和工作的选择
在升学和工作的选择上,70.5%的调查者选择工作,13.5%的人选择升学,而2.6%的调查者选择考公务员,还有13.4%的调查者选择了回家创业。我们可见,由于国家对公务员的考试一再提高学历要求,而被调查对象的学历是大专,所以公务员的机会相对他们来说较小。根据在调查中和他们的交谈中,了解到选择回家创业的学生,主要由于其家庭是做生意或企业的。所以说,在工作的选择上,大部分学生还是先从在企业锻炼为起点。这就需要我国对于大学生应该多提供一些就业渠道,并且给出相应的优惠政策。、关于就业过程中的寻求帮助的途径
在就业决策时,有39.8%的调查者向父母咨询意见,有3.8%的调查者表示会问老师,还有25.1%的调查者和自己的朋友商量,“自己做决定,不受他人影响”的调查者占31.3%。可见,家庭的帮助对学生的影响最大,而老师的帮助比较不足。这说明在大学里好多老师都是下了课直接走人,和学生的感情不深,以至于学生主要还是依靠家庭和朋友,或者是自己。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不但是讲授课本的知识,更主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人生的正确建议。5、关于就业地点的选择
调查表明,66.7%的调查者选择就业地点时,主要是内蒙的呼包鄂三地。这主要是因为内蒙的这个金三角,工作和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发展机会多,并且接受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有10.3%的调查者选择了去我国的一线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等地。23%的学生选择了回到家乡,这个可能是因为家乡有自己的亲人,不管是就业还是生活都有一定的便利性。可以看出,发达地区还是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涌进,但是我们也应该告诉学生在拥挤的大城市发展的弊端,使他们正确看待就业的地点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并且鼓励学生去西北比较偏远的地方,带动那里的经济发展。、关于薪酬标准
在求职者最为关心的薪酬问题上,大学生们的期望值一般。32.8%的调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2000元以下,其中41.8%的调查者的月薪集中在2000—3000元这一档上,有35.4%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这表明,大学毕业生希望自己早点从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渴望获得舒适的生活条件,因此希望能获得较高的薪酬。
7、关于工作是否对口
专业如果不对口绝大多数的调查者会在现在的岗位上工作。64.1%的调查者会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只有9%的调查者表示不愿意,19.2%的调查者会“先在本专业干,再考虑转行”这些人对自己的工作的选择是小心而慎重的,个人兴趣和专业在选择工作时是占非常大的比重的。7.7%的调查者认为无所谓。这说明调查者主要是保证有份工作,先择业再就业。、关于招聘信息的途径
得到招聘信息的途径,50%的学生是从网上寻找的,30%的学生选择了从学校了解到,也就是说学校公布或者组织招聘会时,他们才得到招聘的信息,20%的学生选择了家人介绍或者朋友介绍。这说明毕业生所在地的人才市场不是很活跃,很多学生的信息相对来说比较闭塞。、关于最关注的信息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50%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公司的介绍和招聘信息,15.6%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有关薪资及福利的信息,19.2%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关于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介绍,说明学生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多,需要加强锻炼。有5.1%的调查者希望了解更多的公司员工的现身说法。借此了解公司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10、关于公司需要员工的具有的条件
认为用人单位最重视什么的选项中,“所学的专业能力”、“所毕业的学校”、“社会经验”以及“潜力”,占总调查的87.1%,“技能、特长、品德”只占到了10%的比重,剩下的2.9%的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的性别。由此可以看出,对于特长,品德重视的下降程度,导致学生们认为能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才是硬道理。
三。总结
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660万,这么一个强大的队伍涌入社会,那么他们能够安定的正常工作,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中出现的盲目乐观、奉献意识与艰苦奋斗精神缺乏、诚信缺失等心态,不仅会影响到在校大学生眼下的择业,同时还会进一步影响到以后的成长与职业发展。针对以上出现的不良择业心态,本人的建议是:、大学生走出校门后不能仅仅只有就业意识,因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
饱和,现在尤为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创业意识而不能把眼光仅仅限于就业。、要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要有灵通的就业信息和强硬的个人素质。专业很重要,但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有人说好关系是泥饭碗,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会锈的;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要搞好人际关系,广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坏事。一个人在外难免会遇到挫折,此时朋友的帮助对你来说很重要。、在选择职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开放,准确掌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谁能从实际出发,准确审视就业形势,谁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知识和才华。、要敢于面对挫折,不放弃,不服输,要敢闯!
总之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只是能说了解,要真正读至硕士才可以说自己学了这个专业。大学生要锻炼各方面能力,不仅要学习书本方面的有字之书,还要去生活中读那本无字之书,这样才会有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