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件营销和新闻类图书出版发行策略.
事件营销和新闻类图书出版发行策略
一、借势和造势——出版社的两大策划手法
所谓事件营销,就是通过介入重大新闻事件、社会活动、历史事件和体育赛事,迅速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达到扬名天下的目的,并最终促进产品市场销售的营销策略。而新闻类图书则是对现代传媒向民众广为传播的新闻事件、活动和赛事,出版社及时跟进甚至提前策划出书,借势发行销售的一类图书。从本质上说,出版社图书销售和一般企业产品销售在事件借势上有其共通之处,但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特点,直接影响到新闻类图书的出版策略和出版社的品牌战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的同时,也提升了4个民族品牌的价值——飞亚达(航空用表)、蒙牛(宇航员专用牛奶)、农夫山泉(宇航员专用水)和中国人寿保险(航天员保险商)。相对于企业借势而言,书业也不甘示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放飞神舟——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工程纪事》一书,由于限量随书发行由搭乘“神五”上天的底版印制的藏书票而引人注目,是一个典型的运用事件营销策划出书的例子。
事件营销的手段主要有借事件之势和策划事件造势两种,对于图书出版来说,在内容选题策划上要借势,在发行销售上则既要借势,更要造势。图书出版比较常见的借势手段主要有:
1.争取与事件同步,借最强人气之势
重大事件在一定的公众关注周期内会带来较高的人气指数,这个指数的高低跟事件发生的时间距离成反比。只有与事件发生、报道同步发行的图书,才能借得最强人气。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航天员飞天纪实》,策划于2003年3月,绝大部分内容提前完成,2003年10月16日早晨8点,神舟成功回收后的两个小时之内,便补齐了所有的文字和图片,连夜印装,17日上市。即使这样还是落后了《放飞神舟——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工程纪事》近24个小时,后者于“神五”发射之前抢印5000册,16日上午9点,神舟回收后的3个小时便在北京图书大厦和王府井新华书店上市,正当中央1套、10套等主流媒体反复播放”神五”镜头的时候,这本书已成为沸腾的读者们的“第一选择”。
2.通过公关,借“独受宠幸”之势
华艺出版社出版的《飞天梦圆——来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内部报告》,从书名上已经表明了其“内部”的优势地位,该书由于获得了总装备部的支持,书中的很多图片在媒体记者还未得到时就已付印,此外,由于“神五”发射总指挥李继耐为此书作序以及航天英雄杨利伟在封面上签名,而使此书受到极大的青睐。事件的发生对各出版社而言是一种可平等利用的资源,但通过公关,取得对事件资源利用上的优势,获得事件主导者的帮助和信任,披露独家图片和资料,包装出事件“宠幸儿”的形象,自然也会受到对事件关注的读者的宠幸。
3.精心策划,借事件参与者之势
本来“神五”升空与图书出版的直接关系并不大,但由于“神五”搭载了一枚藏书票的底版,用其印刷的藏书票被插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放飞神舟——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工程纪事》一书里限量发行,而具有了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此举也使出版具体地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参与者和记录人,将出版业文化传承、历史记录的价值深入地挖掘了出来。
4.引进当事人,借“权威说法”之势
事件的当事人是事件最权威的报告人,可以预见,如果杨利伟出一本“神五”图书将会非常畅销。伊拉克战争时《布什的战争》一书的一个重要卖点就是由上海美国学会和美国研究所组编,由美国《华盛顿邮报》助理总编辑鲍勃·伍德沃德所著,此君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总统问题的权威记者。科学出版社的《中国神舟》一书,由中国宇航协会编审,编审人员包括“神舟”总设计师戚发轫、“长二F”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等。由权威机构和权威当事人编审的书自然是“真材实料”,值得信赖。5.借道事件外围的紧密相关者,借“近距离观察”之势
由于身处事外,自然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事件,同时由于近距离的长期关注,笔触又不失真实全面。这一类作者像《中国航天报》总编石磊,自1992年开始由于专业缘故而关注载人航天,还有中国航天集团新闻官左赛春(《中国航天员飞天纪实》作者),她们都是与“神五”航天工程关系紧密的边缘人,积累充分,资料充足,易于驾驭整个事件的全局和过程。借道事件外围的紧密相关者是借事件之势的一条好道。
6.请与事件匹配的专业作者出手,借“绝配”之势
不同的事件领域有不同的专家,但一个事件发生后,请长期关注和研究此类事件的著名专家、作家出手,可谓大事件配大家,天造地设,气势自然不凡。例如《萨达姆和他的伊拉克》一书,著名战地记者唐师曾在“序”中指出:“要在中东有所作为,政治上离不开埃及,经济上离不开沙特,真正立竿见影的离不开伊拉克。”那么该书由埃及的资深记者所著,由“毕生在阿拉伯国家,精通阿拉伯文化的老外交官翻译”,则成为其最大的卖点。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邀请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出山,在《飞天梦——目击中国航天秘史》一书中,通过珍贵的照片和资料抛出“中国航天员20年前就已诞生”的论断,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
借势是对事件资源的一次利用,而造势则是通过策划组织、制造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事件营造声势,达到对事件资源的二次利用。比如“非典”时期,一些出版社防治手册的赠书活动和赠书仪式,服务于出版社公益形象的树立,商业目的的隐藏有益于读者对该社医药保健类图书产生高度的信任,对出版社而言也落得一个好口碑,这都是品牌价值的一部分。策划事件造势也可直接作用于销售,王府井新华书店就深谙此道,该书店在2003年把文化营销策划活动摆到了书店发展的战略地位之上,今年已经举行的各种大小文化营销活动已经有400多场,而且日程安排得非常紧密,有的周末最多时安排活动场次达到16场之多。此次“神五”升空期间推出的造势活动名目繁多:“飞向太空——主题文化宣传周活动”,“快乐科普课堂”系列讲座活动,新浪网、北京娱乐信报联合京城几大书店推出的“信报·新浪科普读书月活动”,等等,并且事件的策划中有意识地强化和延长受众的关注周期,通过把飞天事件向科普主题的转移,而让这种关注周期得以无限延伸。
造势既可以如上所述通过有目的的策划事件“无中生有”,也可以通过和媒体的互动“小中见大”。如《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的出版就是个例子,考进哈佛的中国学生很多,独刘亦婷为何如此出名,因为出版社和各大媒体的互动造势,将这一很可能被忽略的事件放大到一个成功教育典范的地步,背后是整个教育界和家长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可见造势绝不是无稽之谈,背后一定要有可以深度挖掘的潜在资源,具有被造势的条件才行。
如果说借势还侧重于考察书业对重大事件的迅速反应能力、爆发式的行动能力的话,那么造势则要求书业具备工作的计划性、对本年度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有一定的预见能力。因为在突发性事件之外,每年还会有值得书业关注的、推动的、营造氛围的重大事件。譬如,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加以挖掘将有很大的势头可造就。王府井新华书店2003年就和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北京书刊发行协会联合举办了主题为“阅读——与贤人智慧空间的对话”的“阅读文化周”活动。举行的系列活动有:各类专题书展、围绕阅读话题邀请社会权威人士举办讲座、和媒体互动宣传报道等,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形象,也深挖了市场潜力,掘到了金子。
二、“四维定位”——新闻类图书出版的基础
以上从事件营销的角度,结合“神五”图书的出版情况,揭示了新闻类图书出版策略中最鲜明的特点,是对新闻类图书运作“灵魂”的个性化解读。新闻类图书是新闻和出版的结合,是一个嫁接品种,但并不是所有的嫁接都能成功,在一本新闻类图书出版之前,要进行四个维度的定位:
1.事件定位
事件定位是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性质和类型的定位,以便于根据不同事件的特点确定相应的卖点和推广策略。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事件分为:①硬性事件和软性事件。硬性事件指和国计民生、人民生活直接相关的重大政治、经济、军事、卫生等方面的事件。如十六大的召开、中国“入世”、“非典”事件、“神五”升空等。软性事件指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人情味的社会生活领域的事件,比如张国荣自杀、刘晓庆逃税入狱、2002年世界杯等。前者在内容上以资讯的准确、论述的权威、反映事实的全面客观为要求,发行渠道也以主渠道为主;后者则要追求趣味性,深入挖掘,发行渠道比较多元,甚至借助报刊杂志的发行渠道。②突发事件和可预见事件。突发事件如“9·11”事件,事前不可预知,出版社没有足够的策划时间,但越是这样的事件越是要冷静应对,很多出版社在“9·11”后仓促上阵,搞汇编,东拼西凑,结果质量不高,栽了跟头。可预见的事件如“神五”升空,出版社可提前精心策划。③瞬间事件和可持续性事件。瞬间事件是指持续时间较短的事件,公众关注周期较短,如果不是特别重大的事件,关注指数降低极快,不宜被用来作为选题。可持续性事件,如伊拉克战争,持续数月,关注周期长,但这类事件如果持续时间太长的话,媒体的轰炸会造成信息疲劳,甚至引起受众抵触,书籍自然也会被读者厌恶,谁也不愿意整天只被一种信息包围着。
2.卖点定位
新闻类图书是出版嫁接新闻基因的产物。新闻价值的5个要素作为改良图书品种的5个卖点,表现在:①时新性。图书开始讲求时效性,像报纸一样迅速出版,借势销售。②重要性。图书选题青睐重大事件和题材,青睐权威机构和权威专家出书。③显著性。突出表现在名人、名栏目出书。比如伊拉克战争时期,央视的《东方时空·世界》、凤凰卫视的《凤凰午间特快》和《凤凰早班车》栏目均出了书。④接近性。图书注重平民化、地域化解读,例如“入世”后有关WTO与百姓生活关系题材的书。⑤趣味性。主要表现在利用读者猎奇心理,围绕风云人物、军事内幕、秘闻逸事等做文章,像《中东风云人物》、《沙漠枭雄萨达姆和他的王国》、《前路未卜—一美国总统布什的历史秘辛》等。
3.读者定位
伊拉克战争类图书,男性读者的关注率远远高于女性读者,而“非典”时期的防治手册,女性出于对家庭和自身的照顾意识,关注率要高于男性。不同的事件定位的读者不同。同一事件定位的读者也可能不同,就“神五”图书来说。读者可分为:①13岁以下的少儿,河北少儿出版社的“飞天梦系列”少儿丛书比较适合他们。②13岁至18岁的中学生群体,这个群体求知欲强,对《载人航天知识200问》等科普性强的书会比较欢迎。③19岁至25岁关注自身成长和人生设计的青年群体,对《宇航员传奇》这样的书有些兴趣。④25岁至50岁的阅历丰富型读者,对《中国神舟》、《放飞神舟——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工程纪事》这类内容权威、全面,有利于准确、全盘地把握事件的书比较信任。⑤50岁以上、和共和国一道成长起来的人,《风雨长征号》、《飞天梦圆——来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内部报告》这些自豪感、爱国主义情绪浓烈的书他们读来才过瘾。
4.推广定位
新闻类图书寿命短,理应迅速铺货,迅速销售,速战速决。定价策略上一般以“黄金18元”档左右为主。出版社一定要有针对性地推广设计,不可等同视之。应注意做好下游渠道的选择工作,到底是和有关单位合作,寻求赞助,通过媒体轰炸搞终端的逆向拉动。还是通过自上而下的铺货搞常规渠道推动,还是多点开花多渠道动员,都要针对不同事件而有不同的设计。像硬性事件图书可争取官方的渠道,像十六大读物那样“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还有《放飞神舟——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工程纪事》被新疆党委宣传部翻译成维吾尔文,指定为科普优秀读物也是成功的一例。可以预见,如果把此次载人航天事迹报告团的演讲稿汇编成一本书,也可能借宣传之势而获得官方的推广帮助。而软性事件的书则可能在非主流渠道打开重要的市场。
三、供应链协作——事件营销在书业成功运用的关键
事件营销可以为书业带来新的销售增长点,但是对事件营销的真正成功运用得靠书业供应链上下游的协作。对于一个事件,值不值得去迅速反应、运作,怎样迅速反应、运作,从出版社、中盘商、下游的零售商都得有相同的理念,这样才能互相配合,及时正确地应对。
对于出版社来说,事件营销必须依靠下游的配合,快速进货、上架,尽可能争取快速地和读者见面,并且在适销时段里要全力创造与读者尽可能多的见面机会,譬如,伊拉克战争时期,有关萨达姆的传记图书,不仅要争取在书店中央大厅里码堆摆放,而且在时政、人物传记等相关类别里都要上架,因为新闻类图书在时间上只能是一阵风,那么,再不从空间上加以拓展,就可能没有多少利润可言了。出版社的努力就依赖中盘快速的发货、铺货能力和书店的配合上架与宣传了。
但是下游书店也有它们的想法和困难。浙江图书大厦就很少搞事件营销,他们认为事件营销是一种短期行为,书店的作为不大,这样的付出未必有较好的回报,不如精心做好平时的销售。上海书城也对是否运用事件营销举棋不定,因为有的事件如宋美龄去世,对宋美龄传奇一生感兴趣的读者很多,但是上游出版社真正掌握她丰富资料的不多,因而相关图书的出版不是很多,这样在产品层面上首先就不足以支撑书店展开营销活动。而且有的事件如柯受良去世,报纸广播电视等相关媒体已经连篇累牍地作了报道,非常直观,图书补充发挥的余地已不是很大,读者的兴趣也不一定很大,即便上游提供了很好的产品,下游书店还是要谨慎操作。
事件营销对书业供应链的协作有更高的要求,不仅是上游出版社在重大事件后短短几天内操作出图书,而且要及时并且随时与中盘、下游书店沟通,保持信息的通畅,对定价、印数、发货的方式等一些关键要素都需及时协作把握,才能运作好。譬如,运用事件营销的新闻类图书时效性强,JIT(just in time)式的“少进勤添”是不适用的,因为此类书的销售来得急,去得也快,供货必须足量,不能断档。
由此可见,事件营销的过程是对一个书业供应链整个体系的考验,需要上下游紧密协作才能将之成功运用。
四、理念的背驰和品种的变异——热点出书的两个陷阱
一本成功的新闻类图书除了带来经济效益外,还是一个出版社高效率和市场灵敏度的集中体现。但面对热点事件出书热,一家出版社不能见事就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与不为的衡量标准就是出版社的核心出版理念和价值取向。热点出书的要点在借势营销,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适合自己的出版社,比如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就不能出版《哥哥这一生》那样的书,赚多少钱都不能出,显然那是对其品牌意义的消解和品牌价值的损害。NIKE公司几十年来只借助体育运动之势,万宝路20余年只赞助一级方程式赛车,就是坚持了借势的事件和自己的品牌核心价值吻合或相关这一原则。正因为如此,此次“神五”事件中,宇航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根据自己的核心理念,出版了权威性和偏向于科普性的书籍;而漓江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则出版了《炎黄天梦》、《风雨长征号》两本报告文学题材的书;河北少儿出版社则专门出版了“飞天梦系列”少儿丛书。有些出版社尽管书出得不错,销量也可以,但没有考虑到与自己出版社出版理念的契合,甚至背驰,从长远来看是不利的。
事件的变数也是容易被出版社忽略的问题。比如2002年世界杯,有不少出版社已经提前策划,只待出专集。孰料中国队一场未胜,一球未进,这让世界杯变成了痛苦的回忆,已出的书迅速降温,准备出的书胎死腹中。中国的“神五”安全系数非常高,实为书业的幸事。
对于整个出版业而言。出版在嫁接新闻基因得以改良的同时,也存在品种变异的危险。出版过于追求显著性和趣味性就会降低出版的文化品位,造成文化泡沫;过于追求重要性,就会被媒介议题设置所羁绊,而不能独自进行冷静的思考;过于追求时效性就会让图书和新闻一样成为易碎品,将大大缩短图书的市场寿命,在迅速增加图书品种的同时,也会缩短图书更新周期,增加图书淘汰率。日本出版业“大崩坏”的教训就是出书品种太多,淘汰率太高,造成不出新书不行,出了新书转眼成旧书的恶性循环。
新闻类图书是出版业与时俱进的表现,但要保持在书业中适当的比例和份额。
第二篇:新闻事件营销,新闻软文推广
目前,通过软文营销扩大市场占有度、企业知名度的案例不胜枚举,据数据显示,中国网络软文营销市场份额占据整个网站广告市场规模20%,网络将伴随全球化的过程,连接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并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中,软文营销便是其中的一个。软文营销的确可以带动产品的品牌宣传,一篇好的软文会被转载良多次,信息的传递也是很快的。
新闻稿发布百度搜“汇橙营销”,可找到网站,联系在线客服即可快速帮你发布。汇橙营销可操作国内各大门户网站、行业权威网站,新闻发布后永久有效。
新闻营销的特点
门户网站首页展示:汇橙营销高质量的新闻稿件,能够获得大型新闻网站首页展示的机会,这些新闻网站每日的访问量大的惊人,恐怕传统的电视广告,都不具备与这种互联网媒体相媲美的能力。
覆盖面广:通过汇橙营销将企业新闻定向传播到互联网各个角落,覆盖意向客户视野,反复引导客户消费,并提高自己公司的品牌形象。
转载率高:高质量的新闻稿件,可以获得互联网有效的转载,稿件中软性广告内容、版权、出处等获得了高效传播,同时也收获了高质量的网站外链,有效帮助自己网站在搜索引擎中关键词排名的提升。
关键词排名靠前:通过汇橙营销发布的新闻,可以在标题、内容、发出后的链接三方面进行优化,保证了客户的关键词能进入百度前三名。(此条为客户的特殊要求,一般客户不做此保证。)
新闻通稿模式:由于汇橙营销庞大的媒体资源,大客户可采用新闻通稿模式进行新闻营销,一次可将新闻同时发布至国内800余家新闻站点。新闻事件营销,新闻软文推广
新闻稿发布百度搜“汇橙营销”,可找到网站,联系在线客服即可快速帮你发布。汇橙营销可操作国内各大门户网站、行业权威网站,新闻发布后永久有效。
第三篇:新闻营销策划之事件营销
新闻营销策划之事件营销
事件营销是新闻营销策划中吸引网友注意的方式之一,运用的好,就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传播的角度看,事件发生是新闻营销策划的基础与前提。企业进行事件营销的目的也在于利用事件本身的热点与新闻性,吸引民众对事件的高度关注,并让产品搭随着这种关注热点而得以宣传。事件营销最常见的应用方式有两种:一是紧扣当前热点事件,让产品搭上新闻的快车,扩大知名度。二抓住民众关注的问题要点,就产品或企业本身制造出新闻热点。中国有许多嗅觉灵敏的企业,从重大的社会事件中觉察出其中巨大的商机,从而加以利用,为产品宣传服务,蒙牛乳业就是其中一家出色的企业。作为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船的赞助商之一,蒙牛的企业知名度事件随“神五”上天而名声鹊起,而随后新闻营销策划的开展与跟进,更是大大提升了蒙牛及其产品的社会知名度。无论在报纸、电视、广播还是户外媒体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蒙牛——“中国宇航员专用牛奶”等字样不断重复出现。将一个企业与产品与全中国人民所关心的国家科技振兴大事紧密捆绑在一起,蒙牛的新闻营销策划已经远远超越了产品宣传的范畴,而对整个企业的品牌形象与美誉度提升起到了无可估量的良好促进作用。
事件营销的另一方面则是利用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创造出热点事件,从而为新闻营销策划的开展奠下基础。在许多发展商将楼房重复按揭、延期办理房产证甚至无法办理房产证等而屡屡遭受投诉的背景下,广州某房地产公司抓住消费者对房地产发展商的诚信与实力高度关切的热点,与房管局及销售代理公司紧切配合,在其属下楼盘创造了交楼即交房产证的先例。由于这是广州市首次交楼即交房产证的做法,所以引起了社会一片轰动。交楼当日,广州大批传媒聚集到该楼盘,自发地为发展商做宣传,同时引发社会对房地产商诚信及信誉的一场讨论,随后许多有关此话题的报道,更是为该发展商带来不可估量的正面宣传价值。
事件营销必须紧紧扣住新闻宣传这一核心,也即是所要进行的事件必须有新闻性,能够让媒体有宣传的价值,这样对产品的营销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任何一样产品或任何一家企业都有其独特或与众不同之处,如何挖掘出这种差异化卖点,让其与新闻事件紧切相联,这便是考检新闻营销策划公司的素质与能力所在。
由此可见,事件营销是新闻营销策划的方式之一,效果显而易见。
第四篇:新闻事件
1、5月22日清晨,吹了一夜北风的乌鲁木齐迎来了新一轮的降温。这个与北京有着2个小时时差的城市从早上7时开始醒来:晨练的依然早起,出行的依然匆忙,早市里也依然熙熙攘攘。没有人想到,乌鲁木齐这个平静的早上会被一次惨无人道的暴恐袭击打乱。7时50分许,一伙暴徒驾驶2辆车撞毁防护隔离铁栏,冲进沙依巴克区公园北街早市,冲撞碾压人群,引爆爆炸装置。截至发稿,暴恐袭击已经造成31人死亡,94人受伤,其中老年人占据了大多数。
2、昆明火车站暴恐案 即 3.1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2014年3月1日21时20分左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火车站发生的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组织策划的无差别砍杀事件。事件发生初期时媒体称之为“昆明火车站砍杀”,截至3月2日18时00分,已造成29死143伤,已有10名遇难者和多名受伤者名单被公布,名单还在持续更新中。今天(20日)中午,湖北黄冈麻城市南湖办事处五里墩小学发生一男子闯入校园持菜刀砍人事件,8名学生不同程度受伤。惨剧发生时,5名教师与歹徒展开生死搏斗„„
毕淑敏《敬畏生命》 原文
我是一个生命,生命的意愿是生存,在生命的中途,她愿意活着。在我的生命意识中,带着对毁灭和痛苦的惧怕,渴望着更广阔的生存和快乐;我的周遭围绕着同样的生命意识,无论她在我面前表达自己还是保持沉默。生命意识到处展现,在我自身也是同样。如果我是一个有思维的生命,我必须以同等的敬畏来尊敬其他生命,而不仅仅限于自我小圈子,因为我明白:她深深地渴望圆满和发展的意愿,跟我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我认为毁灭、妨碍、阻止生命是极其恶劣的。
尊敬生命,在实际上和精神上两个方面,我都保持真实。根据同样的理由,尽我所能,挽救和保护生命达到她的高度发展,是尽善尽美的。在我内部,生命意识懂得了其他的生命意识。她渴望透过自身达到整合,成为一个整体。我只能坚持这样一个事实,生命意识透过我展示了她自己:成为与其他生命意识相互依存的一员。我经验过向一切生命意识表达同等敬畏的不可遏止的冲动,如同尊敬自身的一样。通过这种经验形成了我的伦理观。一个人遵从这种冲动,去帮助所有他能够帮助的生命,并且畏惧伤害任何活着的生灵,这个人才是符合伦理的。如果我把一个昆虫从泥坑救出来,我的生命对另一个生命做出贡献,那么对立于生命自身的生命分隔现象就消失了。不论何时不论何种方式,我的生命对另一个生命贡献出他自身,我的生命意识就经历了一个从有限到无限的融合的愿望,在这个愿望中,所有的生命是一个整体。绝对伦理要求在生命中创造完美。她不可能完全实现;这一点倒无所谓。对生命敬畏的感觉是绝对的伦理。它使生命序列的保持和提升顺利运作。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毁灭和伤害生命都如同恶魔一样有罪。在实践中,我们真的被迫选择。我们经常必须武断地决定何种形式的生命,甚至何种特殊的人,我们应该挽救,何种我们应该毁灭。尽管如此,敬畏生命的原则仍然是完整的和毋庸置疑的。这种伦理并不因为人们的伦理观抵触现象而失效,农民在牧场割草喂牛割下了一千棵花,可是他必须注意,在回家的路上,不要因为沉浸在消遣心情里而划掉路旁的花朵,因为这样做是不必要,是对生命犯下罪行。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彻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
第五篇:新闻事件评析
当明黄色不再幸福
12月27日清晨7时40分许,受浓雾影响,湖南衡南县松江镇因果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14名小学生遇难。分析认为,此次车祸事件暴露出我国农村撤点并校后、教育配套措施落后的现实。29日,王元福、王诚国等多名遇难学生家长向记者称,27日晚和28日凌晨遭到当地政府的威胁,在大量警力压制下被迫签字同意接受补偿协议。
看到这则新闻时,心里有种压抑的愤怒和难受在抓挠自己的心一样。非常不好受。就像是在微博上频繁地看到城管欺负老人的一些照片视频。有愤怒却无法发泄的感觉。
一辆农用三轮车没有安全带,没有照管人员,没有任何符合校车标准的条件,但是从去年开始,它却成了20个孩子事实上的校车,直到发生意外。
由于三轮车车厢从外部被封闭,落水后学生根本无法挣脱出来。
《新闻1+1》之后对此的采访中,白岩松的愤怒是隐忍可见的。他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校车,他吝啬叫事故中的车为“校车”。是,那是一种侮辱。浅薄的言语在巨大的悲哀面前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代替不了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一张稚嫩的孩童的笑脸。没有人关注到,没有人真的知道,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冒险。尤其是在看到之后的后续报道中,当地政府居然压制遇难家长签署什么破协议!真的是可悲可笑!
之前有一期的冰点故事中的《幸福的明黄色》一文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大家对于此事的关注和感动是那么明显和直接。细细看了之后,的确,文中洋溢着的细碎的小幸福拼凑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似乎看到了感动和希望,我们看到了一个国家在努力前进的方向和小小的进步带给大家的自信。
但是,在那个时候,心中就有很多的话想要说。关于校车接送,关于那篇文章,关于那背后,我的某些杂乱的思考。
首先,校车的进步的确是带给人感动的,包括白岩松所言,他甚至用了“热烈盈眶”四个字来形容。不得不说,在那样一个地方的进步,带给我们信心。可是,我却记得白岩松做过的节目,在“白岩松看美国:黄色的特权”专访中,那种震惊带给我的思考绝对是更多更复杂的。
美国全国大约有4350万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的学生。其中54%坐校车上学,人数为2350万。接送这些孩子的校车有45万辆,每天每个孩子来回两次,全年接送孩子就达上百亿人次,行程35亿英里。这还不算每天平均有500万人次坐校车去参加各种活动。其实,美国人也真把校车当作一件大事来看待。联邦政府和各州都有专为校车制定的法律,总共有500多项;各州和全国性的组织也在关注校车的一举一动,每年各州都要开讨论校车的年会,每隔五年还要开一次全国大会;还有许多专门围绕校车进行各种新闻报道的报纸和杂志。坐校车最大的好处是省钱、方便和安全。上公立学校的孩子坐校车不用交钱,私立学校学生交得也不多。这基本上是一种教育福利。美国孩子还是上公立学校的多,因此都能享受这项福利。美国每年要为一个学生坐校车支出493美元,这笔钱由政府教育经费开支。而教育经费一向是美国各级政府的主要财政支出,最舍得花钱。校车一般都根据学生居住的地点灵活设站,孩子上车离家都很近,大一点的孩子自己就可以去等车。另外一个就是安全。这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校车最大的特点。据统计,坐校车的安全系数是坐家庭轿车和公共汽车上学的40倍,即每年因坐校车伤亡的人数是坐一般车辆的1/40。事故率仅为每亿英里0.02次。
1939年,来自48个州的代表们集会,提出了校车的标准体系和校车推荐品牌。从此以后,美国举行了12次全国学校运输业大会,不断修订和制定安全标准和运送学生的操作规程。在这一民间的标准体系之外,联邦标准也开始制定并运用。1966年国会通过了《全国交通与机动车安全法》,1974年又增加了《校车安全修正案》。两项法案为校车制度确立了
诸多基本规定。
如今全美每天有47500辆校车奔驰在公路上;有2500万学生乘校车上学和回家;每天乘坐校车的学生为5000万人次;每天因参加课外活动乘校车的学生为500万人次。每年,校车行驶43亿英里,有110亿次学生旅行,并有220亿次学生上下车。每年每个学生花在校车上的费用为520美元。
在技术方面,美国官方的相关制度规定得非常细致。1966年和1974年的两项法规总共为校车确定了36项《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这些标准覆盖了校车的零件和整车,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校车,其中不少标准联邦标准是特设的。
例如:第108条,关于“车灯、反光装置”。要求大巴在停车或将要停车时,以及上下乘客时,必须点亮琥珀色或红色的警示灯。
第217条,关于“大巴紧急出口和车窗的保护及开启”。规定了紧急出口的数量和操作方式。
此外,还有专门针对校车的四项专门标准条款。
第220条,“校车滚翻时的保护”。具体规定了校车为应对翻覆式车祸,所必须达到的最低结构强度。
第131条,“校车的行人安全装置”。要求校车必须在车身的左侧配备信号指示臂,以警示其他驾驶员停车,注意避让前方校车上下学生。
目前的这些规定都是全国通行的,当然在各州和各社区,还会有各自不同的其他补充规定。以校车座椅为例,要求在校车发生事故时学生即使未扣紧安全带也可获得必要保护。座椅必须全部朝前,高靠背,使用坚固材料制作;座椅应具备坚固贴身的形制,其靠背能吸收撞车时的冲击能量。如今,有些公司还推出了智能化控制的校车座椅。
各州都制定了严格的校车司机驾车守则。通常,依照守则,校车司机每天早上和下午接送学生时要按照固定的路线行驶,在指定的地点上下学生。司机要尽可能避免急刹车和急转弯,以防止学生受伤。在学生上下车时,司机要特别加以小心,而且为了学生的安全,司机不得让无关人员乘坐校车。此外,他们还要督促落实校方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校车司机不得向学生收取费用。他每周都得向管理部门报告乘车学生人数、出行次数、里程和耗油量。上级领导根据这些信息再来制定每周或每天的固定行车路线和时刻表。
如此的精心努力,收获的是校车极高的安全水平。美国校车很少发生安全事故,即便发生,事故通常也很小。这些事故也多半是与轿车和轻卡碰撞,由于校车通常体积和重量都很大,几乎从不“吃亏”。所以,每年别的车辆因为与校车相撞造成死伤的人数,要远远多于校车内乘客的死伤人数。统计数字显示,百万公里事故发生率,校车仅为0.01,而火车为0.04,飞机为0.06,其他公路车辆为0.96。因此,校车的安全性是其他车辆的9倍!每年在交通事故中受伤的8500~12000名学生中,有96%受的是轻伤(碰伤、擦伤、挫伤等);4%的重伤学生总数约为350~475名。重伤学生中每年平均只有6名学生是在校车内受的伤。根据NHTSA的分析,每年不乘坐校车上学的学生中死于交通故事者,比乘坐校车的多600人。这些资料所展示的才是真正的校车。但是,我们的国家在做什么。之前《幸福的明黄色》 一文中,除了表现在偏僻地方的校车,还有很多文字是在赞颂当地政府的支持的。我们不会说这样的吹嘘是不是不好的,但是,何须如此的赞颂?辽宁宽甸为山区孩子推出中国式校车,这样的幸福,为什么不能再多一些?
看到了白岩松在此次湖南校车事件中的言谈,代表了我们很多人的愤怒。但是,这样的声音太少,太单薄,我们还不是在承受一次一次的悲剧吗?新闻媒体的作用难道只是会宣扬好的,难道只会写溢美之词吗?
我无法想象自己的专业前景。那里,是深渊。是对职业的污染。
“我觉得我们这个梦有点太远了,还是回到现实,能有一个初步监管,初步符合国标的,中国的农村一辆又一辆的校车要开始,我觉得我们要为农民,每年的1月份一号文件可能又是‘三农’问题,能从校车开始吗?”这是最后白岩松的话,我想很多的情绪都是不言而明的。我们无法批判很多的现象。尤其是渺小的我,没有坚实的基础和背景。没有办法发出声音。但是,就算是白亚松,他在很多时候也是无奈的。他说不出很多东西,在他的新书中,他所表现出来的民族忧愁让我在很多个空白的日子里思考。
白岩松在美国耶鲁大学做讲座时讲到了一个关于中国梦和美国梦的话题。其实,在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有个梦。我们在羡慕美国的体制时,我们在羡慕他们的生活方式时,我们不知道在这些梦想背后是有支持的。美国的老太太可以在年老的时候去环游世界,我们羡慕这样的例子。觉得那是非常脱俗和非常个性的行为。因为我们做不到。但是,每个与偶老大大可以这样做是因为美国的体制所导致的。他们有大量的国家救济金。足以养活自己,足以支付自己的旅程。我们呢?在很多地方甚至还没有办法解决温饱问题。这样的时候,我们何来梦想可言?
谁都希望可以自在地到处走走,谁都希望可以洒脱地不顾生活的烦恼。但是,我们做不到,我们有很多的压力和负担。在温饱之前,任何梦想都是轻微的。它不重,真的不重。我们需要承担的首先是生活,这个现实。所以,当很多人羡慕别人可以去哪里哪里玩时,可以背上行李去旅游时,我们不知道,那些为自由买单的钱,我们是否承担的起。
这是非常重要和现实的问题。我所佩服的是,那些真的依靠自己,自由的人。
关于民心,关于真实,关于正义„„这些词语都太过遥远,遥远得像是梦境一般。我还不知道现实社会有多黑暗,在校园中的我,接触到的还只是段数很浅的事件。我无法想象,在之后的工作中,深深的忧患情绪是否会带动我。
我知道自己的言语幼稚可笑。曾经因为喜欢节目,喜欢新闻,下定决心报了第一志愿。然后一直努力到现在。看了三辑的《后台》,却发现,连南方周末都会有做不到的新闻。牵涉太多的利益,还是会选择放弃。
看到一则消息,在187个新闻自由度国家排名时,中国排在倒数第六。这样的讽刺有些伤到我。以为自己努力,然后找寻自己想要的节目,编制出真正的用心的节目,期待做自己的访谈节目。做我想要的“新闻调查”。可是,却没有发现,这些都是幼稚的虚幻。然后,开始设想,是因为自己站得不够高,那么自己的发言就是虚弱的。于是,争取看更多的书,考上理想的学校。那个时候,我想我会有不同的身份。或许,那个时候,我可以让人听到,我的声音。
仅有梦想是不够的。我的思维因为早上重温那个湖南事件后有些激动和偏执起来。人情世故、法律限制„„很多的问题,我都必须做好准备。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但是,我感谢自己的不妥协和倔强,感谢自己仍然愿意保持赤子之心。那么,这样就够了。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我依旧不打算放弃心中的执念。
还没有食不果腹,衣衫褴褛,那就一往无前吧。
备注: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有些纷繁的杂乱。还是没有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心中的热血沸腾,还是想要把这些话告诉老师。恩。我无法忘记那个老人的面容,失去孙女后的巨大悲痛。我们无法感同身受,言语很浅薄。可视,那些后续报道真的,刺伤了我,刺伤了我们。原本是在找寻关于期末的民生报道分析,但是,还是想要发出一些声音。也许是幼稚的,不成熟的。可不可以,代替,期末的那篇分析文章?还是,说一些真的,想要说的话。
周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