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孩子讲话粗鲁该如何应对?
清晨,Joye第一个来到办公室,她的桌子上乱七八糟,被各式文件填得满满的。她随手抽出一本,开始忙碌起来。
做了十分钟,有同事陆续进门,她和对方打招呼,聊了一会儿之后,打断的工作被捡起来,但Joye转换了内容,去做另外一份报表。
上午,陆续收到各式邮件,来一封Joye就停下手上的工作看一封……中途发呆、聊天、打电话和浏览网页若干次。
下午临下班前,主管询问Joye上周安排的一项工作进度如何,她才意识到这项工作只是起了一个头,就被埋没在其他工作及聊天、发呆和浏览网页中。主管追问,她不知如何回答,因为她根本没有考虑过“做什么、怎么做”……当然主管很生气,后果也很严重。
管理学家们把工作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消极式的工作,以“应付”的状态处理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充当“救火队员”;另一种是积极式的工作,以“出击”的方式处理工作,在做之前制定出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工作的过程中以计划为“指南针”,规避错误,高效率达成目标。显然,Joye是处于消极式的工作形式中,跌跌撞撞,进度缓慢。
在工作任务之前做出详细的目标计划,是一次全面思考任务的过程,理清思路。计划让从事任务的人确认目标,定出方法,不会蒙着头横冲直闯。计划让我们拥有全局观,统筹整体进度,提前圈出难点疑点。计划也让我们在做之前头脑热身,进入状态,并保证你时时有事可做。有调查数据表明,制定计划提升成功率,比未定计划者高出35倍。
计划,是工作的说明书,贵在简单、直接、可操作和可实现。它可以在写word里,也可以出现便利贴上,记在笔记本上……形式不限,内容一般包含五点:
1.任务的目标,达成什么。
2.任务的内容,做什么。
3.实现任务的方法,怎么做。4.任务的分工,谁去做。
5.任务的进度安排,列出时间表。
布利斯定律说的是:花费较多时间为一次重要的工作做一个事前计划,那么做这项工作所用的总时间就会减少。该定律由美国行为科学家艾得·布利斯提出,他通过行为实验证明:行动之前进行头脑热身,构想要做之事的每一个细节,梳理心路,然后将它深深铭刻在脑子里,当行动时,便会得心应手。
第二篇: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开学恐惧症
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开学恐惧症
孩子即将面临开学,各种问题扑面而来,这些问题困扰着孩子和家长。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的话。开学之后孩子将会很麻烦。我们群英教育的专家经过多年的总结,对于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开学恐惧症方面有着丰富的研究,下面来听听我们学大教育的专家的建议。
家长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开学综合征”
临近开学,一些中小学生出现了头晕、恶心等非疾病性症状。儿科医生和心理专家提醒,这是“开学综合征”的表现。学生应该做好充分的心理和生理准备,家长也应该对孩子的紧张情绪进行疏导,引导学生生理状态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据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薛芳菁介绍,近期出现了一些中小学生头晕、恶心、腹痛、食欲不振的病例,检查后却并没有发现什么明确的病症。薛芳菁说,这可能是因为开学临近,学生出现的“开学综合征”。原因在于开学造成一些中小学生精神紧张,植物神经系统紊乱,导致胃肠道症状。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学副教授张秀芳表示,“开学综合征”的出现实际上代表学生对于假期生活的留恋,对于学校生活的焦虑,从而产生“躯体唤起”,由心理上的不适应导致身体的不舒服。
薛芳菁建议,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及时做好疏导工作。合理舒缓学生的心理紧张,在营养上也要跟得上,引导学生进入上学的状态,实现从休假状态到学习状态的过渡。如果身体上的症状不明显,则不用太在意。
张秀芳则在青少年心理学方面给出了建议:开学后,学生面临着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的调整。对于“开学综合征”这样的反应,家长需要积极调节。建议家长弄懂学生的心理状态,督促他们尽早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建立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不要生硬地加大学习量、增加学习时间。
以上就是我们群英教育的专家们编辑的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开学恐惧症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帮助各位家长更好的进行家庭教育,帮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三篇:家教论文: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
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
垫江县第十中学校何仕权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有很强的叛逆心理,不同的人表现也不一样,表现强烈的似“疾风骤雨”“洪水猛兽”。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如初生牛犊什么事都敢为,非常的冲动,很多家长都拿叛逆的孩子无可奈何,认为那是孩子不听话,翅膀硬了,学坏了,不需要自己了,孩子不听那就得训斥打骂,没想到越骂孩子越不听话,越打孩子越反,甚至离家出走。家长亦越感到伤心和失望,认为自己为孩子吃了那么多苦,孩子居然反了。那么,家长该如何正确应对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呢?
一、正确认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
青春期是一个人很正常的人生经历,是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不平衡,并产生了冲突形成的。在这个时期,孩子的生理已基本成熟,而心理发展尚处于由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尤其是性生理与性心理的冲突,他们对性情感的强烈需求,对了解性知识的渴望,而现实公开、正常的渠道(学校、家庭)又无法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就会出现压抑、烦躁、冲动等不良情绪反应;青春期的孩子有强烈的独立倾向,但在生活上、经济上又不得不依赖父母,这样就使他们陷入一种要求独立而又依赖父母的矛盾之中;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不再把父母视为自己的“保护神”,心里话不向父母倾诉,心理上的矛盾和压力得不到缓解;青春期的孩子喜欢幻想和憧憬,他们把生活、把现实社会想得非常美好,然而一旦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或看到现实生活中某些丑恶现象时,又感到生活不幸福、烦恼和痛苦„„
人的青春期多数表现在初中阶段,他们的情绪波动大除了内在原因外,还有许多外在因素,孩子进入初中以后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较高的学习要求,微妙的人际关系等等都会弄得他们应接不暇、无所适从。加之“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孩子们的好奇心不断受到外部世界的强烈刺激和诱惑,父母苦口婆心的劝导,他们觉得是唠叨,父母正当的干预,他们认为是强权,是暴力,他们会不高兴,甚至产生对立情绪。许多父母对孩子的这种表现不理解,总是把孩子紧紧抓住不放,仍然按照自己的逻辑来管理孩子,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麻烦!事实上家长这样做是不对的。作为家长要管理好孩子就必须注意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变化规律,特别是心理,抓住他们内心的动向,正确引导,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合理处理,给孩子一个正确的答复,为孩子树立榜样!
二、关爱是基础,悦纳是关键
对于青春期逆反孩子的教育,家长要如履薄冰,不管怎样都要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家庭的温暖,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没有讨厌他们,没有放弃他们。对孩子真正的关爱,并不仅仅停留在物质的满足上,有的家长认为生活条件好了,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这就是关爱,恰恰相反,这样做会使孩子从小养成了“我想要的就一定要得到”的心理,结果当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出问题,不是伤害了别人就是伤害了自己。对孩子的关爱更深层次的是情感上的理解和尊重。让他们在迷茫彷徨时有个精神支柱,在无助时有个依靠,在失败时有句激励的话语„„
现实生活中孩子犯错误是难免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孩子没有缺点也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我们不能事事要求完美,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允许孩子有缺点,不能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比,这样会给孩子一种“我不如别人”的心理暗示,不会起鞭策作用,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孩子反感,从而故意和父母唱反调。
中国有句古话叫“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花苞心态,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家庭教育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评判自己的孩子,从而发现孩子的优点,看到孩子的进步。当你对孩子采取悦纳的态度时,你就会发现,孩子的态度也在慢慢的改变,不再逆反。
三、建立朋友式的亲子关系。
是朋友,可以敞开心扉交流,做朋友就是分享。家长要经常和孩子交谈,从中能了解到孩子的性格、脾气以及能力的发展变化。而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注和爱护。这对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与孩子的快乐成长都是很重要的。有了情感的理解,就容易产生信任,对孩子的症结形成,就有了深刻理解,就可以互相信任,从而更好的教育孩子,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与孩子交朋友,特别是与青春期的孩子交朋友,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走进孩子的心灵,家长得经常换位思考,急孩子所急,想孩子所想,时常拥有一颗童心,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学习、生活、玩耍,与他们屈膝谈心,同甘共苦,分享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快乐和痛苦,让孩子悦纳你,把你当朋友,当“兄弟”。与孩子交朋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种连续持久的关注,不是今天心情好就和孩子好好地相处,明天心情不好就把孩子痛打一顿或者痛骂一顿。必须是像朋友那样和他相处、平等对待他们,绝对不是对他们发号施令!而是朋友的忠告,一个过来人,一个长者真诚的善意的提醒。使他们对你的教育不再反感,愿意听,乐于接受,也可以避免孩子在成长路上走弯路,甚至是误入歧途。
家长与孩子交朋友,追随孩子的成长历程,孩子逐渐走向独立,家长对孩子就不必事事帮他,不要过于啰嗦,要看到孩子的能力和经验,对孩子能做的事情能放手让孩子去做,只是在孩子确实需要帮助的时候才去帮助他。这样家长和孩子都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工作、生活。
四、做人的道理不可缺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衣食无忧,成长无忧,从不懂得什么做人的道理,也没有人教过他们这些,即使教了也难以听进去。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应该的,不这样反倒不对,稍有不如意就闹性子耍脾气,人长性长,慢慢的就会逆反,因此我们不能由着孩子,应教会他们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真诚善良、谦虚谨慎、感恩、谦让等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长大,才不会事事以个人为中心,自私自利,才能时时修检于自身,易于
听取和接纳别人不同的意见,才会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即使逆反也只是暂时的偶尔的。
五、注重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青春期的孩子,遭遇挫折和失败会越来越多,但他们的遭遇挫折的心理十分脆弱,自信心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有了自信心,孩子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才能得到发展。怎么去让孩子生长自信心呢?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应该是鼓励的、肯定的。不要总是说孩子这不对,那不好。这些贬义的用语对孩子自信心的树立都是不利的。孩子做事情,即使做不好,也要肯定孩子做事的良好愿望。实际上,家长这时能体谅他,给孩子机会去重复操作,孩子自然会进步,自信心也一步一步建立起来。
总之,对逆反期孩子的家庭教育很重要。当父母发现孩子有逆反心理现象时要理性对待,不要一味埋怨指责,要了解孩子,了解他的性格,了解他的优缺点,了解他的需求。然后适时适度的理解和帮助孩子。以和孩子平等对话,孩子愿意接受家长的劝告、建议为目的。你说的再对孩子不听都是白搭。
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导师、而不是管家婆!
第四篇:霾克星:孩子该如何应对雾霾天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早上新升的太阳,是每个家庭最简单和最纯真的美好。可现在我们的美好正在被一步一步的摧毁,PM2.5的出现,让雾霾天在更多的城市里肆虐,让更多人的身体因为恶劣的天气而变得越来越糟糕,但相对成年人而言,孩子对待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越来越薄弱,接下来,就随着小编来看看纯真的孩子们该如何对抗雾霾这个可怕的魔鬼:
1、尽量少出门。
雾霾天气频发,尽量少让孩子出门,以免被污染的空气刺激到。出门前除了看天气,可以查看当天的空气污染指数,尽量选择良好以上的情况再出门。
2、及时戴上“霾克星”抗雾霾帽。
如果孩子要出门,应该及时给孩子戴上合适的抗雾霾帽,一定要小孩专用的,孩子戴的舒服,也不会有憋气的感觉,否则影响孩子呼吸或者发育。
3、注意孩子的饮食。
要让孩子少收雾霾的影响,应该从他们饮食上抓起,不宜吃油炸的食物,不宜吃冰冷的食物,不宜吃得太饱。适宜多吃一些健脾、润肺、补气的食物,比如百合红枣粥、山药粥、莲子银耳汤、米仁红枣粥以及老鸭汤等。
4、适当锻炼提高抵抗力。
如果天气晴好,要让孩子多到户外进行运动,跑一跑,打打羽毛球等,多运动能提高孩子的身体抵抗力,慢慢的就能对抗雾霾了。
5、别把窗子关得太严。
有人觉得雾霾严重不能开窗户,殊不知家里会有厨房油烟污染、家具添加剂污染等,如不通风换气,污浊的室内空气同样会危害健康。可以选择中午阳光较充足、污染物较少的时候短时间开窗换气。
6、少给孩子打吊瓶。
孩子打吊瓶多了,会导致抵抗力下降。因此如果轻度的感冒,最好先吃药。如果雾霾引起的咳嗽、口感等,要及时检查。
霾克星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健康的成长,无论是在心灵上还是身体上,都可以做到伤害为0.
第五篇:家长该如何学会听孩子讲话
家长该如何学会听孩子讲话
提问:我跟儿子的关系不是很好,他不太愿意跟我说话,我也不是很想听他讲那些“琐事”。儿子幼儿园的老师说要我学会听孩子讲话,只有我会听了,孩子才会跟我说他心中的事。我不知道该怎么听儿子说话,难道听人讲话还有什么讲究吗?
回答: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听懂孩子话里的含义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孩子表面上是在讲一件事情,可能里面隐含着一些其他信号,比如,分享快乐、寻求安慰、释放情绪等等。而且有时候,父母不认真听,或者没听懂孩子话里的含义,孩子会感到不被理解,但又不知如何表达,于是慢慢地孩子就会选择不说话。这样亲子间的沟通自然会出现问题。那么跟孩子沟通中,父母该怎么听呢?我认为做好“听”的态度准备是很重要的。
父母必须有“想听”孩子说话的心意。如果你很忙,或者很烦,不想听孩子说话,那么你可以告诉孩子你当时的心情,并约定某个预计自己想听的时候再听他说。当然约定后,你要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在听的时候,你要允许孩子有和你不同的想法,并真诚接纳这些想法,这样你的不良情绪不容易被引发,也自然会显得比较平和,这有利于沟通。
当遇到孩子说出一些情绪性的语言时,你必须知道这种情绪只是一时的,而非长久不变。人的感觉时常会改变,恨能转化为爱,失望也能被希望所取代。你毋须害怕孩子说些情绪性的语言。例如:“我恨你”,“我诅咒她快死掉”。你要感到庆幸的是当孩子倒出这些囤积在内心的垃圾之后,他的心灵才能获得祥和、宁静。
此外,你要尊重孩子,知道孩子也是个完全独立的个体。有位知名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是上帝借给我们的一把弦琴。试问,为人父母的我们,如何有能力永远霸占着这把弦琴?当你体会到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你会允许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你会相信孩子有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这是对孩子的信赖,父母的信赖是激发孩子潜能的催化剂,可以帮助孩子确立信心。当孩子慢慢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你也会更加相信你只能“陪”孩子走过苦涩,却绝不能替他解决问题。
可以说,有了如上的态度准备,你将能更有效地听孩子说话。否则容易显得空洞、虚假、缺乏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