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恩历史骄傲北大荒
感恩历史,骄傲北大荒
六十六年的战天斗地,记载着黑龙江垦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六十六年的风雨兼程,展示了农垦人永不停步、不畏艰难、奋力拼搏的奉献精神。
六十六年前,这里满目荒凉、人烟稀少;六十六年后,这里已是生机勃勃的商品粮基地。翻开垦区的建设史,每一页都震撼心灵,每一行都充满惊喜。
六十六年前从战火硝烟中走出的英雄们,放下钢枪,拿起锹镐,肩负起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在北大荒创建了第一个国营农场,掀起了开荒建场的生产高潮。开发北大荒、建设北大荒的号角,呼唤着热爱祖国、奉献青春的华夏儿女,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涌向北大荒,他们向荒原宣战,让亘古荒原结束荒蛮走向文明、发展、进步与繁荣。从此,一个社会主义农垦事业的美好蓝图,在一代代农垦人的手中描绘。
面对当时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和落后的生产技术,老农垦战士度过的是今昔难以想象的艰难生产、人力垦荒的开拓岁月。他们靠一双手、一把镐、一张锨,起早贪黑,向原始森林进发、向漫漫荒原挺进、向无边沼泽要粮。“吃在地,睡在洼,不完成任务不回家”,第一代农垦人硬是在荒原上踏出了一条条路,硬是让成片的野草变成了金灿灿的高粱、大豆,就是在这开垦荒原的历程中,铸就了垦区人吃苦耐劳的品行、不畏艰难的性格、敢为人先的气魄和无私奉献的情怀。
看今朝,在农垦总局党委的领导下,在垦区前进的号角声中,垦区建设再次迈开了激越的步伐。如今的北大荒旧貌换新颜——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原生态的景观应接不暇、沉甸甸的稻米堆满粮仓,新时代的北大荒真正成为了中国的大粮仓!
北大荒用占黑龙江省五分之一的耕地,生产出了占全省总产量三分之一的粮食,其中商品粮产量占全省的二分之一。农业优势不断显现、农业集团做大做强,不断孕育出“北大荒”、“完达山”、“九三”等一个个知名品牌,北大荒的粮食产品真正地走出垦区、驰名中国、奔向世界。
六十多年的风雨兼程,三代农垦人的前赴后继,成就了北大荒今日建设的丰碑。为打造现代化的新型垦区,各级领导运筹帷幄,勾画更加宏伟的蓝图。每个管局都掀起改革创新的热潮,撤队并区、集体搬迁,让在生产队过了大半辈子 2 的庄稼人,搬进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小城镇。一个个农垦经济开发区,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投资者在此安家落户、共谋发展。
我很庆幸自己是新一代农垦的建设者,我用青春、汗水和热情把希望播种在这片神奇的土地,聆听农垦滚滚前进的车轮声响,感受农垦生机勃勃的发展气息,分享农垦两个文明的累累硕果,我在农垦人“诚信、务实、创新、卓越”的核心价值观中沐浴成长,我在北大荒“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下奋进,我感恩于北大荒厚重的文化底蕴、质朴的风土人情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北大荒的发展、光荣与梦想紧紧相连,六十六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荣发展历程,我们青年一代既为过去取得的成绩感到无比自豪,又在新的梦想征途上感受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信念坚定。
作为垦区检察战线的一员小兵,垦区就是我温暖的家。在自豪与骄傲的同时,我更多的是感到垦区快速发展给我带来的巨大鼓舞。这种鼓舞正在变成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着我、激励着我,让我用青春和激情,立足检察战线,自觉投 3 身于垦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在本职岗位上服务北大荒、奉献北大荒。
我是小小的一朵浪花、我是晶莹的一颗水滴,我正投身于农垦快速发展的滚滚洪流,与北大荒的百万儿女一道,不断成长、不断突破、不断超越,共同谱写垦区明天更加华美的乐章。
“耕耘下去吧,未来世界的主人!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天上难寻。”
第二篇:情系黑土地、感恩北大荒演讲稿
情系黑土地
感恩北大荒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能够站在这个演讲台上,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情系黑土地、感恩北大荒》。在古老的东方国度,那时光流逝的岁月巧妙地更改了历史的那一页。“北大荒”与“北大仓”,一字之差的背后蕴藏着心血与沧海。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北大荒六十年发展史的每一页都写满了艰苦奋斗,它体现了北大荒人以苦为荣的乐观精神、敢打必胜的拼博精神、勤俭办事的节俭精神,正是这样的北大荒人造就了中国的粮仓。当国人正处在饥荒之时,各省各地的粮库都空了,唯有我们的北大荒,一车一车的粮食成为全国的希望。那充溢的麦香,是给北大荒最好的表彰。
北大荒的故事不是过去式,它的传奇还在延续。蓝蓝的天空下,绿油油的蔬菜向白云招手,金黄的麦穗谦虚地低着头,一架飞机飞过田野,害虫就急忙搬了家,辛勤的耕牛变成了钢筋铁骨的机车,北大荒人的脸上新添了几多笑意,这里已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书写着现代农业的传奇。
听,慷慨激昂的国歌里有北大荒的呐喊,看,随风飘扬的红旗中有北大荒的激情,历史见证着北大荒的巨变,传奇的北大“荒”,变成了中国的北大“仓”。
《史记》中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做为一名垦区的人民教师,对于这句暗涵着北大荒核心价值观的至理名言有着深刻的理解。
站在三尺讲台,传播华夏文化;挥洒无悔青春,培育国之栋梁。在朝霞清露之时,伏案备课;在日落黄昏之际,批改作业;更在应休憩闲 谈之日,帮助后进生。这一切均在不言中,点点滴滴,实实在在,一步一步,慢慢积累。积累着付出的点点收获,积累着自身的不朽价值,更积累着学生的辉煌人生。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爱是一襟泣血的晚霞。让我们重新把目光聚焦在四川芦山县大地震上:在大地震突如其来之际,我们平凡的教师用血肉之躯为学生守住生命之门,用宝贵的生命诠释着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困难算什么!失败算什么!辛苦又算得了什么!我们要不断攀登,冲向顶峰,去体会一览众山小的豁然大气,去体味高处不胜寒的壮志豪情。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铸就事业的辉煌,我们要去追求卓越,为挑战和突破自我,我们要去追求卓越,为铺就学生光明的人生之路,我们更需要追求卓越!
从第一次踏上讲台到今日的工作游刃有余,随着岁月的流逝点滴积累,随着辛苦的付出慢慢收获,跟随着学生的成才而愈加努力。严谨扎实、一丝不苟,想的是踩在路上的脚印要清楚,做的是让学生的脑海有收获!也许因为平平凡凡,真真实实,才换得今日学生的尊重和领导的信任。为此,我骄傲;为此,我自豪。因为我是一名垦区的人民教师,我的心中有着北大荒的卓越灵魂,我的脚下踩的是北大荒真实的沃土!北国雄风,裁剪了大气磅礴的青山绿水;
教坛春风,雕琢了美丽纯洁的莘莘学子。
在北大荒这片神奇的热土上,我永远愿意快乐的前行在青山绿水中间,枕缕缕书香,伴袅袅花香,为人生而歌,为民族而歌,为祖国而歌!北大荒灿烂的明天就在于我们今天的努力,让我们洒一路汗水,饮一路风尘,让青春在红旗下继续燃烧;倾洒青春的一腔热血,在这片深情的黑土地上,铸就不朽的丰碑,让北大荒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更加风姿绰约,绚丽夺目!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感恩经典历史故事
感恩经典历史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包公即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夏伯根对邓小平来说,既不是他的生母,也不是养母,而是继母。邓小平对这样一位正直、善良、勤劳、肯干的继母特别敬重和爱戴。十五岁的邓小平,当年顺长江南下,走出重庆,走出四川。之后,邓小平率领千军万马前来解放大西南,又回到四川,回到了重庆。四川解放后,邓小平坐镇重庆,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是中央下属几大行政区域之一的最高官员。这时的邓小平已是45岁的中年人了。有了一个安稳的家庭后,邓小平就承担起赡养继母的义务。
邓小平调中央工作后,她把继母一同带到北京。跟随邓小平一家生活的这些年里,邓小平夫妇待她如亲母,从不分你我,在饮食、卫生、穿戴等生活的各方面,十分周全的照顾老人、安抚老人,使她晚年心情愉快。值得一提的是,在邓小平被打倒“流放”到江西住“牛棚”的日子里,邓小平为了照顾卓琳的身体,又不肯让年事已高的继母再承担过重的家务,便独自挑起了家务劳动的重担,劈柴、生火、擦地等重活脏活邓小平都亲自干。夏伯根老人能够高寿,与邓小平夫妇对她几十年如一日的爱戴、敬重、关心、照顾是分不开的。
周恩来不满一岁时,就由守寡的嗣母陈氏带在身边抚养,她把全部感情和心血都倾注在对恩来的抚养和教育上,恩来称陈氏为“娘”,陈氏给他请来一个乳母,叫蒋江氏,一起住在西院的小屋里。周恩来四岁时,嗣母就叫他识字,五岁时,送他进私塾读书。嗣母对他要求很严格,每天黎明时刻,就叫他起来,亲自在窗前教他读书。有一次,恩溥玩刀子,几乎伤了他的眼睛。于是,陈氏更不许他轻易出去,整天把他关在屋里念书。空暇时,就叫他背唐诗,给他讲故事,如《天雨花》、《再生缘》等。
1904年,六岁的周恩来随同父亲、生母、嗣母和弟弟,一起搬到清河县清江浦居住,并到外祖父家的家塾里读书。外祖父家里人很多。家族间发生了纠纷,常邀请他生母去调解。
这是家里的经济境况已经越来越不好了。父亲为人老实,胆小,能力比较差,到清江浦后,只谋得一个月薪16元的小差使。家里常靠借钱过日子。他的生母又劳累,又愁闷,很快就一病不起。那是1907年上半年的事。夏天,嗣母带他到宝应县她堂兄家住过两个月,仍回到清江浦。第二年七月间,嗣母又被肺结核夺取了生命。周恩来对陈氏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他写过一篇《念娘文》,可惜没有保存下来。抗战胜利后他在重庆对记者说:“三十八年了,我没有回过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亲恩未报”。
第四篇:北大荒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农机一班的学生,我的名字叫——,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北大荒---魂牵梦绕的地方》。
也许有的朋友会问北大荒是什么地方 ?我会说:他是天苍苍,野茫茫的历史荒原;他是硕果累累、稻谷飘香的今日粮仓仓;他是绿水青山,蓝天净土、安居乐业的幸福家乡。
在岁月的长河中,我轻轻拾起一片带有炮火和硝烟的记忆,记忆条幅上镂刻着铿锵有力的“艰苦奋斗”。这是北大荒历史沉淀的瑰宝,是老垦荒人用青春和生命换取的精神财富。
从儿时起,就听爷爷絮絮谈起;北大荒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长大了我们就生活、耕耘在这片富有生机的土地;从长辈的口口相传中,我们领略了北大荒精神的真谛---艰苦奋斗。我们知道,在尚志一面坡的风雪中,最早期的国有农场战士,在风雪肆虐的时节,便插下了叩问荒原的第一犁。战士们啃着篝火烧烤的馒头,顶着炎炎的烈日,踏着荆棘的土地,凭着一腔热血,艰苦奋斗的精神,硬是把荒原变成了沃野。
忆往昔,垦荒人继往开来、开拓进取。王震将军带领十万转业官兵,步行走向风雨、走向荒原。黎明中,给荒原唱响第一声马达;晨光中,给荒原吹响第一声号角;晚霞中,给荒原燃起第一缕炊烟。在官兵的汗水中,第一片良田开始向天边蔓延,给荒原捧来禾苗的微笑;在官兵的歌声中,第一座砖窑开始点火,给寂寞的荒原书写第一次陶冶。一条条公路伸向北大荒的每个筋脉,一个个连队开始有了欢声笑语。荒原上的农场,实现了自给自足,荒原上的农场开始了给国家交粮的历史。
看今朝,垦区人有了新的使命,新的境地。“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处处传递。是的,我们垦区,拥有人口不足一百七十万,拥有用土地四千万亩。但是,我们生产的粮食可以解决陆海空三军、四大直辖市、四个少数民族区一年的口粮问题。在汶川地震大灾面前,好多地方拿不出粮食,我们垦区在一周之内,调动一切力量,给灾区发出整列的粮食,感动得省委领导亲自到火车站为粮食专列送行。
谁会想,如今的垦区翻天覆地。美丽的农垦新城拔地而起;各场的景观大道上,游人漫步;民俗小镇,嘉园小区无不安然祥和一片生机。校园里书声琅琅,歌声阵阵;幼儿园里,孩子眼眸清纯,笑容甜密。广场上欢歌笑语,舞姿翩翩好一个世外桃源 新天地。
有一种激情叫澎湃 有一种血脉叫沸腾 有一片迎春的原野 战歌飞扬 有一群追梦的身影 日夜兼程 势必将北大荒的诗篇续写辉煌。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五篇:北大荒演讲稿
五四大荒情,青春中国梦
五月的春风情深意暖,五月的花海流溢飘香,涌动的春潮,伴着夏韵,在春光夺目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五·四”运动九十四周年纪念日。在这样一个温暖而又和谐的时代,我们需要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来诠释“北大荒”青年怀揣的“中国梦”。
百里无人断午烟,荒原一望杳无边。从“北大荒”到“中华大粮仓”,第一代北大荒人靠“流大汗、出大力”完成了他们的梦想。第二代北大荒人又将“居住在现代化的城镇里,耕耘在广袤的田野上”变成了现实。新时代北大荒人的梦想也就是我们的梦想——建设百年垦区;建成世界级现代农业企业集团,进军世界五百强;提前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要实现这一梦想,就要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凝聚青春力量,奉献青春智慧,争当时代先锋。首先,我们应当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出对本职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这一代在改革的春风中成长,享受着丰富的生活和发达的科技,我们是幸福的,当然也是幸运的。面对新的时代,我们肩上的担子也愈加沉重,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传,今有胡忠、谢晓君夫妇与父母两地相隔献爱心的事迹,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把个人的抱负和家乡的发展结合起来,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将手中的五四火炬化作笔墨,为家乡的建设增添一抹艳丽的色彩!衣带渐宽,无怨无悔!
其次,我们应在自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把学习放在首位,要立足长远,提高文化,学以致用。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自己,要坚持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自己,要坚持以和谐社会荣辱观规范自己,使自己真正走在不断奉献、不断成长、不断努力追寻“中国梦”的道路上!
最后,我们要在实际工作真抓实干、争创一流。我们要勇于正视困难,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做到善于思考,勇于尝试,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践行三创精神,让青春在事业的发展中放出夺目的光彩。
放眼看吧,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中,涌现出许多新时代青年的楷模:坚守肝胆事业的医者吴孟超;用灵魂演奏生命音符的刘伟;不负群众的草鞋书记杨善洲;跨越海峡的希望之翼张平宜;烈火锻造的铁血帅将刘金国,他们就像汪洋大海里鳞光熠熠的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而青春则是这仅有一次的生命中易逝的一段。流星虽然短暂,但他们在它划过夜空的那一刹那,已经点燃了最美的青春。
昨天,属于沥血的名流;今天,属于拼搏的勇士;明天,属于一颗颗进取的心灵!我们缅怀“五四”先驱们的业绩,回顾中国人民和新时代青年在整个世纪走过的历程,作为践行大荒精神的当代青年,我们应当秉承民族精神,高举“五四”火炬,肩负时代责任,青年朋友们,让我们身体力行,传承五四精神,践行北大荒精神,做无愧于头顶蓝天的信任;无愧于脚下黑土的支撑;无愧于黑龙江水对我们的哺育,将自己的力量化作激情的音符,乘着科学发展的东风,继往开来、勇往直前,用“大荒精神”铸就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