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习近平总书记广东考察重要讲话之一、二、三
新华网北京12月12日电题:永不停顿,永不止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记广东考察重要讲话之一
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选择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广东,寓意深刻,意味深长。“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考察过程中总书记铿锵有力的宣示,传递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承前启后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总书记考察的第一站深圳,是我国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缩影。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浸透着改革先行者“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政治勇气,更见证着改革开放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攻坚期、深水区,一些问题之所以难推进、难解决,是因为有的属于体制机制遗留的老问题,有的属于前进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有的源自思想观念障碍,有的受到利益格局掣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知难而进才有希望,停滞倒退没有出路。只有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责任担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才能使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焕发新活力、夺取新胜利。
“不停顿不止步”的信心,源自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最根本的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 1
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证、理论指引和制度保障。要推动中国发展进步、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不停顿不止步”的信心,源自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亿万人民的创造活力,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大解放大发展。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将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增强长期发展的后劲。
“不停顿不止步”的信心,源自我们党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开启了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社会变革。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难免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就一定能够取得科学发展新进展、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不停顿不止步”的信心,源自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改革是一种权力再调整、利益再分配。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和政府手中的权力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在触及既有权力和利益时,共产党人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品质自觉、坚定地推进改革,使改革始终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改革成果始终惠及全体人民。
“御政之首,鼎新革故”。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职近一个月来的言行,向世人展现了坚持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聚合起团结奋进的正能量。(完)
新华网北京12月14日电 题:牢牢把握活力之源、重要法宝、必由之路——学习总书记广东考察重要讲话之二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的铿锵话语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面向未来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鲜明宣示。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道路,书写了一个民族追赶时代潮流、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传奇。
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历史昭示未来。唯有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发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党和人民才能在滚滚时代潮流中大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枝繁 3
叶茂、生机无限。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破除一切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打开国门,“引进来、走出去”,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发展壮大自己,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是“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使国家日益强盛,让人民生活日益美好幸福。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飞跃。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仍保持较快发展,“中国奇迹”“中国经验”日益引起世界关注,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而自豪。但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等现象仍亟待解决,就业、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民生保障还需继续完善提高。经济社会双重转型的压力、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矛盾等一系列问题,都有待我们用智慧和勇气去破解。解决这些问题,唯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当年邓小平同志的告诫言犹在耳;“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今天总书记的论述振聋发聩。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稍纵即逝的战略机遇和改革发展稳定繁重任务,如期实现“两个100年”奋斗 4
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时间紧迫,只有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才大有希望。
强国,唯有改革开放,兴邦,唯有真抓实干。只要我们继承和发扬改革先行者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状态,永葆改革开放的勇气、开拓创新的锐气、攻坚克难的志气、奋发有为的朝气,同心协力攻坚克难,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再创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新业绩。(完)
新华网北京12月15日电题:敢啃硬骨头 敢于涉险滩——学习总书记广东考察重要讲话之三
总书记最近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这既是针对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现实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动员令,也明确传递出进一步加快推进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的信息。
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渐进式改革,使我国的改革始终沿着既积极又稳妥的轨道前进,成效和功绩有目共睹。时至今日,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必然要面对激流险滩。如何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如何更好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等等,都在考验着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勇气和智慧。
改革也是一场深刻革命,没有一点闯的精神、“冒”的勇气,就不可能成功。直面艰难困苦,敢于迎难而上,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要坚持科学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决破除任何妨碍实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发展质量,拓展发展空间。
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改革遇到的“硬骨头”和“险滩”躲不开也绕不过,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为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形成新思路、创造新条件、找到新办法。
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改革开放最终是为了全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是维护公平正义的需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召唤着我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励着我们。让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攻坚克难,奋力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完)
第二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
在全党全国掀起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热潮之际,7日至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广东考察工作。
从深圳、珠海、佛山到广州,总书记一路发表许多振聋发聩的深刻讲话,表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的坚强决心,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动员令。
习近平说:“这次调研,是我在党的十八大之后,第一次到地方调研。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宣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坚定决心。”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和省长朱小丹等陪同下,习近平深入农村、企业、产业园区、科研院所和居民社区开展调查研究,在广州主持召开了经济工作座谈会,并听取了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
习近平强调,广东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希望广东的同志再接再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机遇,努力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一
总书记的这次广东之行,首站来到深圳。
穿越30多年的风雨历程,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在南粤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广东奇迹”。深圳就是最精彩的起笔。
30多年来,深圳GDP年均增长24.8%,从一个3万人的边陲小镇快速崛起为一座承载人口超过1400万,产业发达、交通便利、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都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活力绽放和光明前景的有力印证。
8日上午,习近平来到罗湖区南湖街道渔民村社区。这里是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的缩影。渔民村人最早是漂泊在东莞一带的水上人家。改革开放之初,他们利用特区政策和毗邻香港的优势大力发展经济,兴办来料加工厂,发展养殖业,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国内最早的“万元户村”。1984年1月,邓小平同志视察渔民村时对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留下深刻印象。1992年,渔民村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逐步发展成为深圳河畔一个现代化花园式住宅小区。
习近平考察了渔民村党群服务中心和居委会,详细了解渔民村发展历程。随后,他走进村民邓伟雄家里,与大家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说变化,欢声笑语不断。
57岁的邓伟雄告诉总书记:“我出生的时候,一家人就挤在一条小船上,在深圳河打渔为生。改革开放后,住上了小洋楼,当起了房东。村党支部经常组织我们出去旅游。变化真是翻天覆地!”
习近平说:“这是历史性的跨越!看到你们生活过得好,我非常高兴!希望你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幸福的生活。”
总书记来访的消息不胫而走,社区文化广场上人山人海。习近平走到群众中间,与大家
握手告别,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
如果说,渔民新村的变化折射的是深圳过去30多年取得的辉煌成就。那么,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则代表深圳的未来与希望。
7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位于珠江入海口东岸的前海。这里是“十二五”时期广东深化粤港澳合作、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是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新地标”。前海管理局局长郑宏杰快人快语,简明扼要地向总书记介绍了前海的区位优势、发展环境、综合规划以及未来重点项目等情况。“我们将发扬特区的开荒牛精神,再造一个激情燃烧的火红年代!”
昔日一片滩涂如今变成繁忙工地。习近平说:“仿佛让人看到了深圳初创的景象。一张白纸,从零开始,可以画最美的图画。这里将来又是一番沧桑变化,令人期待。”
习近平说,前海的发展,要准确把握中央给予的定位,依托香港,面向世界,发扬特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坚定不移、持之以恒、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地发展,成为粤港合作、深港合作的新平台。
8日上午,总书记来到莲花山公园,深情瞻仰邓小平塑像,并亲手种下一棵高山榕。“不封路、不清场、不扰民”,总书记带头严格执行《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轻车简从,悄然而至。
莲花山上,人流如织。习近平下车后,与市民一起步行,边走边与沿途的群众握手、交流。来到山顶广场,习近平缓步走上塑像基座,向邓小平塑像敬献花篮。红色绶带上写着“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总书记仔细整理绶带,带领大家向塑像三鞠躬。
站在莲花山上俯瞰深圳,美丽而壮观。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原深圳市委书记李灏、原珠海市委书记梁广大、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等来到了总书记身边,畅说当年陪同邓小平同志视察广东时的难忘情景。
习近平说,今天我们怀着崇敬而激动的心情来到莲花山公园,瞻仰邓小平同志塑像,缅怀邓小平同志为党和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79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央批准建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进行改革开放。从此,在中央精神指导下,广东不仅拉开了自身改革开放的序幕,而且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习近平说,30年过去了,广东、深圳的实践充分说明,邓小平同志的决定是英明的、正确的。邓小平同志不愧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这是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
考察中,习近平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
8日下午,总书记从深圳乘军舰前往位于珠江口西岸的另一个经济特区——珠海。
改革开放以来,珠海开创了“科技重奖”先河,开办了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创建了第一个跨境园区,发挥了特区“试验田”作用。更难能可贵的是,珠海在推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留住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塑造了山海相拥、陆岛相望的特色城市风貌,在“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习近平来到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珠海基地,认真听取飞机设计研发的情况介绍,充分肯定航空系统发挥技术优势与地方政府加强合作的思路和做法。“航空系统捷报频传,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的生力军。希望在科技创新、提升综合国力方面再创佳绩。”
习近平乘车考察了横跨十字门水道的莲花大桥。
这是一条连接珠澳两地、别具特色的跨境大桥。从澳门驶向珠海的车辆,上桥时左行,下桥则变成右行;珠海驶往澳门的车辆,则刚好相反。两种交通规则,通过匝道桥得到自然、和谐的变化,设计师们称之为“一国两制”的物理展示。
横琴岛与澳门一水相隔,港珠澳大桥开通后,又将与香港一桥相连,处于粤港澳连接的中心点。2009年8月,国务院批准实施《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横琴新区开发进入快车道。两年前,习近平曾到这里考察过。“当时蕉林绿野,现在建设场面如火如荼,看了感到非常高兴。”
在听取了横琴建设进展和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后,习近平说,开发横琴,是一个审时度势之举。既有利于珠海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又有利于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蓝图已经绘就,工作扎实起步,前景可期。希望勇于探索合作模式,着力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为深化粤澳合作,保持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作出贡献。
三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习近平调研的又一重点。
7日下午,习近平来到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这是一所由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创办,政府、产业界和金融界共同支持的新型科研机构。研究院院长刘若鹏今年只有29岁,他带领300多位青年科学家,主攻超材料、传感与网络、超大规模统计建模与设计等未来尖端核心技术,目前申请了近1700件专利,占全球超材料相关领域知识产权的80%。
习近平凝神听介绍,仔细问科研。他说,国家的强盛,归根结底必须依靠人才。我国要走创新发展之路,必须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聚集,择天下之英才而育之。中国要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代科学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致力“两弹一星”事业,铸造了辉煌的业绩。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希望青年科研工作者也能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脚踏实地,探索新路。他要求各级党委、政府继续完善凝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调动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紧接着,习近平来到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大厅屏幕上显示,全国腾讯QQ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47亿,是全球唯一的同时在线用户过亿的互联网产品。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告诉总书记,2011年公司总收入达到285亿元,净利润102亿元。腾讯由小到大的历程表明,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习近平表示赞许,他说,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是世界潮流。互联网对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对生产力发展也有巨大推动作用。希望腾讯继续保持创新优势,为推动中国互联网发展作更多贡献。9日上午,习近平考察了位于佛山市顺德区的广东工业设计城,勉励广东提高工业设计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中国制造业竞争力。
习近平强调,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握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别人甩在后边。广东作为沿海发达地区,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暴露得最早也最充分,对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性的体会和认识也应该最痛切也最深刻。要继续大胆探索和扎实工作,力争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
四
总书记始终牵挂着群众冷暖。
越在经济困难的时候,越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1-11月,广东全省11大类民生支出同比增长18.8%。截至11月底,全省各级财政投入十件民生实事1477亿元。
9日上午,习近平前往佛山市顺德区黄龙村,考察基层党建,慰问困难群众。张锡尧夫妇因病致贫,生活在低矮、昏暗的平房里。
总书记逐个房间察看,与张锡尧一家促膝长谈,了解困难,倾听期盼。
听说张锡尧的女儿张俭娜正在念高三,学习勤奋刻苦,成绩名列前茅。习近平鼓励她要积极向上、自强不息。“古话说,家贫子读书。知识可以改变命运。通过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既为社会作出贡献,也能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临别时,习近平把《现代汉语词典》、《英汉词典》和“快译通”送给了张俭娜。
张俭娜乐观地说:“谢谢总书记!我打算当一名翻译,这些都用得着。” 大家开怀地笑了。
习近平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十分关心。11日上午,他来到广州市越秀区东濠涌,听取广州治水和城市建设情况汇报。
东濠涌是流经市中心城区的一条南北向的河涌,由于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忽视污水处理,一度成为臭水沟。2009年3月启动综合整治工程后,河涌水质清澈见底,两岸绿树常青。刚从市场买菜回家的居民林志强没有想到竟在这里遇到了总书记。他欣喜地说:“以前又脏又臭,大家掩鼻而走。现在我们把这里当成了公园,经常来散步。”
正在东濠涌两岸休憩、锻炼的市民看到总书记来了,热情地围拢上来。
习近平说:“东濠涌以及遍布广东各地的绿道,都是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局部细节。如果方方面面都把这些细节做好,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就能实现。希望广州的同志再接再厉,在过去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把城市建设得更宜居。”
五
11日上午,习近平听取了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广东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推动广东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显著成绩。
习近平说,广东在改革开放中长期走在全国前列,党中央在研究推进全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注意广东的实践和经验,鼓励广东大胆探索、大胆实践。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在广东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要求广东20年赶上亚洲“四小龙”,并且说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00年春,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3年春,胡锦涛同志在广东考察时提出了科学发展的要求。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说明广东多年来敢闯敢试的探索和实践,为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厚土壤。这一段重要历史是广东的光荣,希望广东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特别要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使党的十八大精神成为推动各项工作打开新局面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指出,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深化改革开放,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我们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习近平强调,30多年来,中央始终要求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发挥窗口作用、试验作用、排头兵作用,广东不负中央重托,敢为天下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广东奇迹”。广东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成就,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广东围绕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开放。这些改革开放创新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不少做法走在了全国前列。希望广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希望广东积极发挥经济特区的带动作用,落实好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联手港澳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习近平动情地说:“我要再一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个口号。这个响亮的口号就是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视察南方途中提出来的。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个真理。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广东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能够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解放思想、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生动实践中创造新的更大的业绩。”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
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以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朱之鑫,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刘鹤,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高虎城等参加了考察。
广东省领导王荣、林木声、万庆良、黄善春、李嘉、梁伟发等参加了有关活动。
第三篇: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
总书记这“五看”,看出了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2021年9月13日至14日,在赴西安出席全运会开幕式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榆林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全省党员干部中产生巨大反响,大家一致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光荣革命传统,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切实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中国共产党人对陕北有着特殊的感情,习近平总书记对陕北也有一份深深的牵挂,习近平总书记榆林此行有“五看”,观大势、督大战、应大考,目标明确,目的鲜明。
第一看,看煤。榆林煤矿转型升级。以前的榆林看天吃饭,人多粮少,生活疾苦,总书记深有感触的说道:“我当年在延川插队的时候,榆林是全陕西最穷的地方。这边人口稠密,但缺吃少喝,都是汤汤水水过日子。后来一经发现了能源,并且有能力开采、发展能源产业,完全不同了。这也就是不到半个世纪的光景,榆林繁荣起来了。”榆林从“农”到“工”大踏步转型,为国家能源发展、产业发展,为工业化进程,立下了功劳,希望榆林能继续迈开步子,完成由“污染”到“绿色”新的转型,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
第二看,看地。黄土高原旧貌换新颜。高西沟,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一条小山沟,村里老一辈都有吃不饱的记忆。听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忆苦思甜,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也记忆深刻,他说起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谈起“那时候‘陕北开荒,河南遭殃’的苦日子”。痛则思变。上世纪50年代,高西沟开始摸索“三三制”(田地、林地、草地各占三分之一)。姜良彪给总书记解释说,也是边干边想出的法子:多打粮食得有肥料,肥料靠牛羊,牛羊要吃草。高西沟的探索,解开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一道难题。从“山上光秃秃、年年遭灾荒”到“层层梯田盘山头、片片林草盖坡洼”,旧貌和新颜对比鲜明。这些年,陕西绿色版图向北延伸了400多公里。总书记赞叹道:“小流域治理关系长远。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高西沟村用实践证明绿水青山是可以变成金山银山。
第三看,看会址。红色革命旧址牵动总书记情怀。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杨家沟革命旧址,“来这里看看,了却一个心愿”。就是这几孔窑洞,转战陕北的中共中央正是在这里召开“十二月会议”,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写就《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影响历史走向的“曙光就在前面”的号召声正是从这里传向全国。走进“十二月会议”旧址,一侧是影响中国历史的革命先辈群像,一侧是会议场景的油画。总书记久久凝思。那份举重若轻的气魄,就在这一孔孔窑洞里决胜千里。习近平总书记讲起周恩来同志的一句评价,“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团结一致向前进,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就在于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高瞻远瞩、见微知著,既解决现实问题,又解决战略问题,准确判断和把握形势,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任务、政策策略。在这里就能看出来,中国共产党人的这样一种风范,过去、现在、未来全部规划好、思虑到。”
第四看,看人。先进模范总书记印象深刻。此行最后一站,去了绥德县城西南张家砭镇的郝家桥村。这里留下老一辈共产党人求真务实、重视调研的佳话。它是中共绥德地委在1943年春经过1个多月调查研究,发现的一个模范村。从“面朝黄土”到“面朝产业”,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年种地靠年景,现在日日是好光景。种葡萄,大背景是国家扶贫给的优惠政策;村民养老,靠的是国家养老事业、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村民看病,有国家医保政策的普惠支撑。今年郝家桥,再获一份“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总书记肯定的说道:“全中国只有十个,这是很了不起的,实至名归、金字招牌。”亲切嘱咐道:“要建好党支部,强化党建引领,同时结合实际甄选行业致富带头人,推动多样性农产品发展,带领更多村民走上增收致富路。”
总书记看到陕北人民的生活越过越红火,高兴地说道:“全中国最穷的地方我都走到了,现在全是旧貌换新颜。把生活过好,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当年在这里创建根据地、最后解放全中国,一直在琢磨的。干好这件事情共产党人才能交上好答卷,否则不合格啊。”在郝家桥和乡亲们告别时,总书记回顾这一行,语重心长:“到这里来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有很多体会,可以说满载而归。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是怎么走过来的,从井冈山走到陕北,从陕北到西柏坡,再走到北京,一路上赶考。看到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建党100年,中华民族翻天覆地的巨变。我们要继续把这条路走好。走好路,就要不忘来路。看看过去的沟沟坎坎,我们是从这里走过来的,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第五看,看学校。教育一直是国家头等大事。在绥德实验中学,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走进教室、操场,观看同学们书法练习和体育锻炼,同大家亲切交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真正把过重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下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这“五看”用意深远,看得清楚,看得明白。不仅看到了榆林过去穷苦的过去,还看到了陕北绿色生态经济的未来;不仅看到了榆林悠久的革命历史,还看到了陕北党建引领的巨大潜力;不仅看到了榆林优秀的非遗文化,还看到了陕北文化传承的新路子。看出了成就,看出了问题,更看出了未来。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感恩习近平总书记对家乡人民的亲切关怀,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全力做好党校各项工作,为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党校力量。
第四篇: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
总书记考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
4月的琼岛,绿染大地,春意盎然。
4月8日至10日,总书记深入海南基层考察工作,亲切看望广大干部群众。他一路上嘘寒问暖,深入调研,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留下了奋发图强的鼓舞和鞭策——从“最大的经济特区”到海南发展的“最大本钱”,从海南“最大机遇”、“最强比较优势”到“最需要关心的人群”,总书记讲话中的一系列的“最”字让我们坚定了科学发展的“海南自信”。
“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总书记讲话中的一个“闯”字,撼动人心,也寄寓着总书记对海南在推进改革开放上有新作为、新突破的殷切期望。
创造美好未来要锲而不舍、艰苦奋斗,抓民生要锲而不舍向前走,转变工作作风一定要持之以恒抓下去„„总书记在讲话中反复强调了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抓发展、抓民生、抓作风,重在抓落实,贵在一个“恒”字。
一个“最”字阐释了海南的发展基础,一个“闯”字指明了海南前进的方向,一个“恒”字指出了海南发展应该具有的精神状态。这三个字,字字切合海南发展的实际,字字回应海南人民的期待,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实现“中国梦”的海南担当中。我们要努力把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贯彻好、实践好、落实好,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家园而努力奋斗。
一个“最”字凝聚科学发展的鞭策
有一种目光,始终关注着琼岛这颗明珠;有一种情怀,始终心系着天涯这方热土。
26年前,小平同志会见外宾时指出:“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第二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从此走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在海南迎来建省办经济特区25周年之际,总书记来到海南考察,他与大家一起重温小平同志的夙愿和嘱托。总书记高瞻远瞩,立足全局,指出了海南诸多在全国具有唯一性的“最”字品牌、“最”字优势、“最”字机遇,给海南留下了科学发展的鼓舞和鞭策。
“全国最大经济特区”——总书记指出:“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后发优势多,发展潜力大,要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总书记重申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的鲜明定位,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对经济特区再创辉煌的殷切期待,体现了总书记对海南经济特区的高度重视,也赋予了海南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全局中的重大使命,意义深远。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更同改革开放命运与共。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其发展状况如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风向标。在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进程中,经济特区的使命远没有完结,而是要求更高,任务更重,责任更大。
重申海南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重温小平同志的讲话——党中央对海南的关怀和支持,犹如一场真情的接力。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要更加自觉地把自身的发展放到实现“中国梦”的大局去考量、谋划,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增强时代担当。
“最大机遇和最强比较优势”——总书记说:“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是中央的重大决策,也是海南的最大机遇和最强比较优势。”
总书记的这一阐述,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纵向上看“最大机遇”,建设国际旅游岛是继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中央对海南发展给予的力度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支持,为加快海南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为海南的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美好的未来。横向上看“最强比较优势”,《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投融资、财税、开放、土地等方面给予海南许多特殊政策支持,在全国创造了“政策洼地”效应,形成了海南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最大机遇和最强比较优势,海南怎么办?总书记要求我们把中央支持海南发展旅游业的政策用足用好。只有用足用好政策,才能发挥政策的最大效应,才能把最大机遇和最强比较优势转化为海南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创造海南发展新的辉煌。
“最大本钱”——总书记说:“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
“本钱”是一个地方的发展条件。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发展最具竞争力的条件,总书记将它形象地比喻为“最大本钱”,这完全符合海南实际。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海南最靓丽的名片,也是海南科学发展的核心资源。海南拥有它,就会拥有一切;失去它,就可能失去所有。“本钱”实际上也是一个地区的发展主动权。当今世界,谁拥有排碳权,谁就拥有发展权,海南森林碳汇越多,发展的主动权就越大。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就长远拥有无可替代的“最大本钱”。有了“本钱”,我们还要善用“本钱”,要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以良好生态聚集各类生产要素,让绿水青山变为海南发展的“绿色银行”、金山银山。“最需要关心的人群”——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
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显示出他心系群众的殷殷情怀,也交予了我们一项沉甸甸的任务,那就是将人民幸福作为一切工作、推动发展的目的和核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全省人民从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
总书记用几个“最”字,深刻地阐述了海南的定位、机遇、优势、条件、任务,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对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国际旅游岛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也让我们充满了发展自信。只要我们埋头苦干、奋起直追,就一定能使海南成为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范例。
一个“闯”字寄寓先行先试的期待
经济特区猎猎招展的大纛,写着一个鲜亮的大字——“闯”。1992年的春天,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今天,总书记从海南发出了“闯”的号召——在考察中,他要求海南“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他说:“希望海南发扬经济特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在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拓展更加开放的发展局面上走在全国前列。”
“闯”,就是突破常规思维,走出传统定势,敢于想前人所未想、做前人所未做。
“闯”,要求我们只要有利于发展、有利于为群众谋利益,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干。
“闯”,是海南经济特区生生不息的火焰,溶入了海南人民的血液当中。
建省办经济特区25年来,海南“闯”出了一个又一个“全国率先”——率先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率先推行“先上车后买票”的企业登记制度改革;率先实行“一脚油门踩到底”的燃油附加费改革;率先实行落地签证;率先建立外商成片承包开发的洋浦开发区;博鳌成为我国境内第一个定期定址的国际性会议地址。正是靠“闯”,海南25年中经历了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海南开发史上最伟大、最辉煌的一次跨越。
进入新时期,海南“闯”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就是“闯”的体现。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海南“未富先转”,把“绿色”的理念根植于发展之中,需要的是高度的责任感,是敢为人先的气魄,更是在发展、生态、民生中谋求共赢的智慧。因此,“绿色崛起”一经提出,就在全省人民心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展望未来,为全国释放改革开放最大红利“闯”关,正是海南的国家担当。最近,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配套多项先行先试政策,这既是博鳌发展的“第二乐章”,也是海南为中国改革开放继续闯关的又一标志性事件。总书记希望海南发扬经济特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在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拓展更加开放的发展局面上走在全国前列,希望海南积极探索,实施更加开放的投资、贸易、旅游等政策,为全国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新鲜经验。
一个“恒”字激发狠抓落实的劲头
有了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确立了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海南发展重在抓落实。而抓落实贵在持之以恒,也难在持之以恒。
在海南考察中,总书记反复用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等词汇,强调抓发展、抓民生、抓作风要一以贯之、一抓到底,体现了“贵在有恒”的工作理念。
在谈到海南发展时,总书记指出:“以更大的力度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通过锲而不舍、艰苦奋斗创造美好未来。”
在谈到改善民生工作时总书记要求,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
在谈到转变作风时总书记强调,转变工作作风一定要持之以恒抓下去,做到有问题能及时发现、发现问题能有效解决、已解决问题不再反弹。
胜利往往决定于最后的坚持。无论是抓改革、抓开放、抓发展还是抓民生、抓作风,抓落实,都需要持之以恒,不能期望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如果浅尝辄止、一曝十寒,或者时松时紧、时抓时停,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纵观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许多重大项目的落户,许多民生工程的突破,许多棘手难点问题的解决,靠的就是一股拼劲和韧劲,靠的就是一种恒心和决心。
当前我们面临着繁重的任务,尤其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恒”字精神。惟有一刻不懈怠,一刻不停顿,一刻不放松,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工作推向前进。自去年12月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出台以来,我省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八项规定”,迅速开展行动,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20条规定,“立言立行,取信于民”的承诺变成一个个务实举措、一项项具体行动。但是我们仍应看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持之以恒抓下去,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一以贯之、一抓到底,就一定能够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取得预期的成果。
总书记讲话中的“最”字、“闯”字、“恒”字,鲜明生动,意蕴丰富,寓意深远,凝结着对海南的深切关怀。只要我们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和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新作为和新成效,我们就能够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谱写出美丽中国的海南篇章。
第五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学习总书记在考察广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2013年12月,水利系党总支召开会议,学习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我省贯彻落实意见。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解放思想、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生动实践中创造新的更大的业绩,切实当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试验区。
会议认为,在全国、全省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时刻,总书记到广东考察,从深圳、珠海、佛山顺德到广州,习近平同志一路强调推进改革开放,表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的坚强决心,也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动员令。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30多年来,中央始终要求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发挥窗口作用、试验作用、排头兵作用,广东不负中央重托,敢为天下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广东奇迹。党的十八大之后,总书记第一次到地方调研,就选择到广东来,是对广东改革开放长期走在全国前列的充分肯定,是对广东广大干部群众的巨大鼓舞和有力鞭策。会议指出,总书记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广东工作,明确了广东地位,强调了广东工作的重点任务,提升了广东锐意进取、扎实
工作的使命感,要求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机遇,努力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既着眼宏观全局又涉及具体工作,既有很强的思想性又有明确的针对性,完全符合广东实际,为广东未来的发展定位导航,为我们开拓新局面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