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厦门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治霾的态度就靠做实事体现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
治霾的态度就靠做实事体现
要想坚定公众治霾决心,要想出台的举措能得到广泛认同,就得让公众看到政府是有行动的,此次济南公布的PM2.5源解析构成情况,就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最近这几年,雾霾天似乎已经成了冬季的“标配”,PM2.5这个词也从“默默无闻”变成了人人皆知的“热词”。要想“制服”这些既污染环境又损害健康的细颗粒物,首先要做的当然是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因为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就在昨天上午,济南通报了本市PM2.5源解析构成情况,这份历时三年的监测研究结果,也让公众对困扰自己的雾霾天有了更科学的认识。随着燃煤、扬尘、工业生产、机动车这四大“凶手”被揭露出来,优化能源结构、调整工业布局、严格机动车环检等具体举措,想必也会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虽然分析PM2.5的源头只是第一步,但这却是给人带来希望的重要一步。
综观这几年人们对雾霾的态度,隐隐呈现出一种令人沮丧的转变,虽然始终保持关注,但关注点发生着变化。一开始,对雾霾知识等科普内容的谈论很多,那些讲述伦敦、洛杉矶等城市“战霾”经验的文章铺天盖地。很快,这种“战天斗地”的情怀淡化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转向了如何“适应”雾霾,比如讨论谁家的口罩管用。时至今日,雾霾似乎已经完全成了被调侃的对象,比如“北马”沦为口罩展销会,再比如“伸手不见五指”有了新解释。就在几天前,还有人写了篇模仿朱自清风格的《霾》,在网络上热传。
这种关注点的转移,暗含着对雾霾的无奈,很多人似乎已经对治霾失去了信心。也难怪,人们总能听到有地方官员喊口号,或是“简单粗暴”地公布投入了多少钱,可连“霾从何来”这个最基本的问题都没能得到权威解答。看不到政府带头,对污染源的共识也形成不了,一些官方提出的好的倡议或举措也没法执行下去。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关于私家车是否为主要污染源的讨论,就曾导致一些人质疑政府推卸责任,而与此相关的重污染天气限行举措,也引发了很多的不理解。
公职类考试辅导首选品牌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所以说,要想坚定公众治霾决心,要想出台的举措能得到广泛认同,就得让公众看到政府是有行动的,此次济南公布的PM2.5源解析构成情况,就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这份结果的公布,让很多人对雾霾源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在这份结果的背后,人们也能够看到过去的三年里,在“段子横飞”的那段时间里,相关职能部门在做实实在在的工作。相信这份基于科学态度的分析结果,有助于职能部门出台更符合济南实际的举措,也有助于赢得公众对环保工作的支持。有句话叫“好的开始就是成功”,说的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况。
虽说雾霾的形成不限于一地,治理起来也需要区域性的综合举措,但对单个城市而言,先走一步总归是没有错的。毕竟,与专业团队合作分析雾霾源头是科学的态度,从群众利益出发做实事,同样也是科学的态度。
信息来源:http://xiamen.offcn.com/?wt.mc_id=bk11312
公职类考试辅导首选品牌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第二篇: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摸底公车岂能靠单位自查?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摸底公车岂能靠单位自查?继此前清理党政机关违规公车之后,20日,财政部发文,要求对全国范围内的事业单位公车进行一次大摸底,包括公车的数量、排量、价格、用途、费用等都将一一统计清楚。此次清查的方式主要依靠各级事业单位的自查。(《新京报》8月21日)
对公车进行“登记造册” 可以说是公车改革一个非常必要的步骤。“我国公车数量为多少”,一直以来都是个未解难题,此语境之下,公众能够理解摸底事业单位公车数量的善意初衷,联系到去年党政机关公车统计清理工作,似乎能看到公车改革正在步入正轨。然而,采用“自查”的统计方式却值得我们商榷。客观来说,统计事业单位车辆是个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想必也会很长,工作量难免非常之大,而每个单位的公车数量问题又在不断变化。但是,既然是统计,就要把最真实的数据呈现出来。宁肯不统计,也不应要不真实的数据。数据不真实,何谈下一步的改革?即便改革,又何谈根治?“自查”的短板显而易见。其一,公车数量不透明,权力不能受到有效监督,各事业单位的公车“自查” 数量,会很容易出现一个符合“官场统计学”的数字,对于一些公车超标事业单位的“一把手”而言,数字上的正确比统计上的真实更重要;其二,“自查”的缺 陷,已经在党政机关自查登记的结果上有了体现,截至今年6月,全国党政机关共清理出违规公务用车19.96万辆,对于这个数字,许多网友表示“不相信”。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坦言,全国不到20万辆违规公车,这一数据不排除有打埋伏、漏报车辆的情况。可见,“自查”出来的结果,有时并不靠谱。
“自查”的无力,需要配套措施的出台。一方面,透明是最好的防腐剂,老百姓是最好的监督者,事业单位的公车数量以及每辆车的花销情况,应该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相关要求公布于众;另一方面,对于瞒报、虚报、漏报、打擦边球等各种情况,此次清理工作也应该出台相应的配套处罚方案,比如,问责“一把手”、列入年终考核等等。公车腐败现象透支着纳税人的血汗钱,也透支着政府的公信力。在这样的语境下,公车改革每走一步,都会引来巨大的民意反响。这就需要更为缜密的制度设计和更加具体可行的改革方案,也需要从摸底阶段就开始做好每一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公车管理的法治化、常态化、透明化和制度化。
第三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孩子提升能力不是靠砸钱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孩子提升能力不是靠
砸钱
■在转型加速、信息爆炸、时间短缺的时代,一些人总怕慢了一步就被别人落下,增加知识消费,更像是为了缓解焦虑而寻求的心理安慰
■知识消费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和服务,要真正为消费者所用才能实现价值。如同购买健身卡,如果不去锻炼就没有任何意义。花钱能买来知识的载体,但买不来能力的提升、自我的改变
一位好友刚出月子,就带着满月的儿子去上早教班,96课时总价1.9万多元,平均一节课200多元,据说可以开发孩子早期的视觉、听觉和空间探索能力;刚开始工作的表妹,为了提高英语口语水平,买了几万元的课程卡,量身定制学习计划,还在网上购买了几千元的知识付费音频、视频课程;老同学花几百元在音频分享平台上买了一套学习课程,想利用零碎时间学习点新知识„„越来越多人的消费支出中除了衣食住行外,有一大块预算留给知识消费。这让商家也看到了机会,早教机构、在线教育机构、知识付费应用平台等花样迭出,吸引着眼球。
愿意为知识付费,体现了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渴望,但火热的知识消费背后,总让人感到一种无形的焦虑情绪在蔓延,不少知识消费更像是在为焦虑心理埋单:看着别人家孩子上早教班,担心自家宝贝输在起跑线上,就不甘落后地报名;发现同事英文对答如流,赢得派驻海外分公司的机会,自己也赶紧买张学习卡;眼见好友在朋友圈又分享一门公开课,担心自己再不努力就会被淘汰,马上订阅了付费推送„„在这样一个转型加速、信息爆炸、时间短缺的时代,一些人总怕走慢一步就被别人落下,增加知识消费,似乎是为了缓解焦虑而寻求的心理安慰。
冷静想想,会发现有些知识消费的性价比并不高。很多商家抓住人们的焦虑心态,推出各式各样的知识消费产品,运用天花乱坠的营销手段吸引消费者。但由于缺少行业标准和专业评估,眼下一些知识消费产品花样多、看着火,实际效果却难以衡量,有些可能跟宣传承诺相去甚远:好友给儿子报的数万元早教班,不过就是听听音乐、做做游戏;表妹的英语课程卡并没有专人督促学习进度,订阅的推送多是碎片化内容,不值得打开;老同学的学习课程也都是杂七杂八的内容拼凑而成„„可以说,这些知识消费只是“看上去很美”。
不仅内容良莠不齐,知识消费市场还充斥着其他乱象,亟须加强监管。一些早教机构没有到教育部门注册备案,所谓的专业老师培训一周就上岗;一些外教口音奇怪,没有教师资格证书就开始一对一授课;一些知识付费的音频、视频涉嫌虚假宣传、侵犯知识产权。针对
这些共性问题,工商、教育、知识产权等相关监管部门应及时研究市场动态,消灭监管真空,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消费者自身也要小心消费陷阱,购买时仔细甄别,到正规机构咨询产品和服务,并要求查看教师的专业资质。
人们愿意为知识付费,很多知识消费的确也有助于梳理学习方法、开阔视野,让人少走弯路,快速了解某一个领域,值得购买。但知识消费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和服务,要真正为消费者所用才能实现价值。如同购买健身卡,如果不去锻炼则没有任何意义。获取知识的成本也从来不只是金钱,钱能买来知识的载体,但买不来能力的提升、自我的改变。砸钱能燃起一时的学习热情,但不等于花钱就能学到知识,仍需付出思考、练习等一系列个人努力。无论知识消费产品如何花样翻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途径,还是那样的古老朴拙——勤奋和坚持。
传统知识消费热度不减,知识付费应用也正处于风口,更需监管部门整治乱象,消费者理性选择,真正催生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让这个市场持续繁荣。
《 人民日报 》(2017年09月22日 17 版)
第四篇: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总体规划,绘就“新国家”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总体规划,绘就“新国家”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事政治模拟题、时事政治政策解读、大事记以及时事政治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总体规划,绘就“新北京”。
此次出台的北京市新总规,其规划的权威性和战略引领、对建设和管理的刚性约束、执行的监督考核问责都可圈可点,对我国未来的城市发展将产生多方面的示范意义
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水平,首先取决于一个城市的规划。首都北京经过6次规划、几十年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也积累了不少深层矛盾和“大城市病”的烦恼。正因如此,描绘北京未来20年蓝图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9月27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复下发后,迅速成为舆论热点。
对今天的首都来说,规划意义非凡,权威性至关重要。不论是疏解非首都功能、解决“大城市病”、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和民生保障服务水平,还是回答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重大问题,都需要城市总体规划来实现纲举目张。与前几次规划不同,这次第七版北京总规的制定,是在总书记亲自指导下完成的,经中央政治局审议,北京市委为贯彻中央意见,先后开了两次全会。正如95岁的吴良镛院士所说,北京总体规划是首都的规划,是国家的规划。首都规划属于中央事权,成为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
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落实到规划之中,使北京新总规的制定,发生了深刻变化。首先,实现多规合一,体现规划理念之变。过去,规划政出多门,国土、交通、水务、园林等部门各有各的规划,市级、区级、镇村也各有各的规划,政出多门、各项规划相互掣肘的现象,并不鲜见;执行中各自为政,最后各图叠加,互不咬合、甚至面目全非,也成为常态。此次北京下决心以城市总体规划为统领,统筹各级各项规划,实现底图叠合、指标统合、政策整合,划定了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形成了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其次,突出减量发展、绿色发展,体现发展理念之变。以增量解难题,这个思路沿用多年。一位“老规划”说,很多年来,每当发展中遇到问题,我们常常用突破规划来寻找解决方案,“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城市上规模、铺摊子,成为很多地方共性的问题,北京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摊大饼”的问题。此次规划中,以刚性指标,明确了首都人口和建筑规模双控制的目标,在现在的基础上,逐年压缩城乡建设用地,减少总量将达100平方公里左右,体现了率先实现城市发展转型的决心和魄力。同时,对治理“大城市病”作出了系统安排,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此外,新总规还加大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老城保护与复兴,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在新总规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曾多次参与制定北京规划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这次规划老城保护“着墨最多,篇幅最长”。其实,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体,不断新陈代谢、吐故纳新,不断结构调整、空间优化,自身才能保持旺盛持久的生命力。新总规视野开阔,保护严格,很好地体现了对城市生命体的尊重,凸显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之变。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在制定,更在执行。因此,此次北京新总规单列章节,建立实施监督考核问责制度,实行“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常态化城市体检评估考核机制;健全信息公开,总规、详规都将放在阳光下,实施情况接受社会监督。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了切实的制度保障。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此次出台的北京市新总规,其规划的权威性和战略引领、对建设和管理的刚性约束、执行的监督考核问责都可圈可点,对我国未来的城市发展也将产生多方面的示范意义。
《 人民日报 》(2017年09月29日 05 版)
第五篇:2015厦门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拒绝“临时工”回归依法行政本义!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
拒绝“临时工”回归依法行政本义!
作者 陈默
刚闭幕的山东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其中明确提出劳动合同制人员、劳务派遣人员、临时借调人员及其他无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人民法院报》)行政执法拒绝“临时工”,绝对是依法行政的法治“好声音”!近年来,“临时工”参与行政执法捅出的漏子,可谓不胜枚举,不仅使“临时工”名誉扫地,也严重消减着行政执法的公信力。据媒体报道,北京现有临时执法者20多万,是正式人员的3倍;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城管队伍中临时工是正式人员的8倍。这类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有的甚至连行政法律常识都不懂,加上没有财政供养,相关用人单位往往“以罚代养”,导致执法过程简单粗暴现象时有发生。
更为糟糕的是,临时工参与行政执法本属于违法。我国《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强制行为只能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其他人员不得实施。对此,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更是明确提出:“严格禁止无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履行行政执法职责,对被聘用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的合同工、临时工,要坚决调离行政执法岗位。”可是,基于种种原因,清理执法队伍中的临时工只是雷声大雨点小,效果寥寥。
毫无疑问,利用立法手段对行政执法中的临时工问题进行禁止,在全国还是第一次。这无疑是个法治好声音。
首先,此举让行政执法回归依法行政的本质要求。行政执法既要有合法的主体执法资格,更要有具备资格的执法人员实施,这是应然的状态。若行政执法人员本身就是“冒牌货”“临时工”,名不正言不顺,如此知法犯法何以执法,何以服众?何以树立政府公信力?因此,拒绝“临时工”参与行政执法,是保证行政执法能够“依法”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有利于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柏拉图说:“如果在一个秩序良好的国家,安置一个不称职的官吏,去执行那些制定得良好的法律,那么这些法律的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价值便被剥夺了,并使得荒谬的事情大大增多,而且最严重的政治破坏和恶行也会从中滋长。”可见,禁止在行政执法中使用“临时工”,能够保证法律的“价值”不被“剥夺”,预防“荒谬”事情的发生,能够有效促进行政执法部门队伍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升行政执法素质。特别是能够杜绝那种一旦行政执法中发生执法冲突,就让“临时工”做“替罪羊”、“挡箭牌”的荒唐事件发生。有效阻却一些人敷衍塞责的借口,促进行政执法水平的提升。
其三,有利于杜绝用人不正之风。“临时工”大量存在与行政执法部门,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是,就是有些领导可以轻松地把亲朋好友的子女安排进来,反正对这种人没有编制限制,招聘标准随意甚至没有,不需要财政拨款,几乎处于没人管的状态。行政执法拒绝“临时工”就能够减少这些用人不正之风的生存土壤。
总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家,依法行政不可或缺。推行依法执政,最基本的底线就是严防无执法权的人行政执法。当然,行政执法拒绝“临时工”不能只是“一个地方在战斗”,应当全国一盘棋全面铺开,让行政执法中的临时工,在法治中国建设的滚滚车轮中,退出历史舞台!
本文摘自:http://xiamen.offcn.com/?wt.mc_id=bk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