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化条件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的新思考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 1 页
信息化条件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的新思考
姓名: 邹 进 波 学号:PB092009111
学院:人民武装学院 指导老师:蒋 卫平
【摘 要】:信息化条件下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目标就是要振兴国防,要使全民树立牢固的国防思想,人人关心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好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的准备。我国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形式一定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成信息网络化控制能力的教育。普通高校应对大学生进行危机管理形成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培养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高端技术人才,并成立大学公共危机的管理机构,严格把握好我国国防教育的过程,强化国防观念。研究信息化条件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的含义和内容,科学地探析信息化条件下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所面临的问题,分析军事环境、文化环境、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对普通高校目前国防教育目标的影响。并浅谈对普通高校学生进行国防理论教育的有效措施.【关 键 词】:普通高校
信息化
国防教育
公共危机
国防后备力量
【 Abstract 】: 【Key words】:
前 言
当今世界是以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军事高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军事领域和国防教育领域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习近平主席对我国的军队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军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而奋斗。这也是对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普通高校的担负起我国国防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 2 页
教育的重任,对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一定要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同时又要和当前的国际形势相适应,必须树立全民国防思想,严格把握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过程,并通过危机管理机制对我国的国防教育进行不定时的检验,保障信息化战前的国防动员。
一信息化条件下国防教育目标的概述
(一)信息化战争的含义及其信息化的历史
1.信息化战争的含义
信息化战争概念首先是由日本学者梅棹忠夫提出来的,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的战争形态,是在大量的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武器的基础上,构成信息化网络战的战场,进行全时空较量的一种战争形态①①。
广义的信息化战争是几乎包含了人类所有的信息对抗活动,信息化的战将成为一种战争常态,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信息化战并不仅存在与信息战争中,在其他形态的战争中也有信息战。
在信息战争到来之前的战争形态中,信息是战争一种辅助作战,在信息战争时代,信息战将成为了战争的主要形态。离开了信息的战争这一形态将不复存在,就像游击战争离不开游击队,机械化战离不开坦克战装甲一样。
2.信息化战争发展的历史
我国的古代就以情报、欺骗、谋略为核心的信息对抗思想来进行战争实践,比如公元两千多年年前,孙子提出的“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不战而屈人之兵”② 的思想就是一种全胜的信息战思想。
直到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之后.信息战开始进入电子领域,战争以破坏通信线路等方式开展了信息战。
到后来1897年意大利的吉利莫.马可尼首先提出了能够短距离距离发送和接受信号的无线电报系统,标志着信息战得以进入无线电领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信息战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使得信息战得到长足的发展,二战结束后,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在指挥、通信、情报、武器装备等领域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战争的命中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 ①② 杨中汉,温世峰,现代信息战[M] 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2009年1月,第11页 [13] 吴九龙主编.孙子校释,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 3 页
进一步发展,现代信息战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指挥、控制、通信情报自动化系统的战争,信息战战争开始以少数领域向一体整合方向发展。①
特别是海湾战争的胜利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强力的冲击和震撼着人们传统的战争观,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信息战乃至整个战争面貌的认识,这就要求国防教育也要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对我国传统的国防教育模式是极大的威胁和挑战,因此我们有必要去研究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的实现途径。
(二)信息化条件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的含义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是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这一领域各级各类目标及其纵横联系构成的具体教育目标的预期结果。国防教育目标规定了培养人的质量规格,集中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要求。它是各类学校、各个学科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国防教育人才的特定要求。②(国防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我国的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就是要在信息化条件下培养大批优秀的国防后备人才,是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实现适应信息化战争的展望。
二 信息化条件下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目标的内容。
(一)信息化条件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的具体构成
1.政治目标
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的政治政治目标,就是指加强大学生的政治信念过程。“在新的历史时期,西方敌对势力一直不遗余力地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各种攻势,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进行意识渗透。”③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等军事理论为指导把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培养成懂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懂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基本军事理论和信息化军事技能。为坚定的政治信念、鲜明的政治立场,就得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是大学生在政治思想上忠于中国、忠于人民。
2.军事目标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的军事目标主要分为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两方面。军事理论教育主要是为了让大学生明白国防地位和作用、国防本质构成、国防建设,国防斗争,国防动员等方面的教育,对国防进行理论教育,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国防 ①②杨中汉,温世峰,现代信息战[M] 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2009年1月,第15页 何东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体系构建研究 [D].江苏:东南大学,2007 ③ 赵利峰,何天华,张建川,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军队政治工作的探索与思考[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6页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 4 页
动员。军事技能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普通高校大学生军事信息化技能。我国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应认真学习文化基础知识,掌握基本信息技术,肩负起未来信息化战争这个重任,把我给普通高校建设成国防后备力量的源泉。
3.文化目标
信息化条件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文化目标是为了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增强我国文化的感召力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①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国防利器,文化的感召力也能影响一国的国防实力,文化认同感越强的国家是越不容易被打败的,只有这些不屈不挠的国防精神才能在思想上支撑一个国家脊梁,文化素质提高和科学知识提高才能保证我国化大力气培养的新型人才才能为国家所用,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用。实现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应大力推广文化素质教育试点,改变我国普通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起步晚的现状。
(二)信息化条件下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目标的特征
1.民族性
民族性是指国防教育只适应本民族,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模式的国防教育,例如,我国的国防教育是属于防御性的国防教育,人们历史文化中形成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价值取向,但是某些军国主义的国防教育是属于进攻性的国防教育,因为他们国土面积小,决定了他们的民族心理素质。②国防教育的民族性决定了,国防教育要从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进行国防教育宣传。我国在进行国防教育宣传的时可以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的祖先共同创造了我们这个骄傲的民族,我们为我们是中国人自傲等。2.强制性
每个国家的国防教育的内容都是由国防教育法规规定的,具有强制执行力,每个公民都必须依法服兵役,都有义务为国防建设出力,因为一个国家无防则不立。我国《兵役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也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学生的军事训练,由学校负责军事训练的机构或者军事教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军事机关应当协助学校组织学生的军事训练。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 ①②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
金炳镐,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概论[M],北京;中央名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第59页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 5 页
计划,采取有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等,这些都是法律规定的,由于法律自身就具有强制性,所以我国的国防教育是以国家的意志强制执行的,是不以普通高校和学生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时代性
国防教育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内涵,国防教育要与新时代信息相适应,不能把已经过时的国防教育观念用来指导信息化的国防,正如习近平在俄罗斯的演讲,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①例如,我国古代的国防思想主要是强调民心,主张天时、地利、人和。但是近代以来我国以一种盲目排外的态度,来对待西方新进技术,导致我国的国防国防教育也有忙目的排外性,认为中国地大物博,导致我国的国防没有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沦落为挨打的被动局面。
4.阶级性
国防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国防教育的目标实质上就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不同国家、不同阶级或政党对国防教育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日本的国防教育是属于进攻性的教育,教育日本人民效忠天皇,同时还宣扬武士道精神,到处进行殖民扩张,这与我国防御型国防教育有所不同,我国主张以和为贵,是为保护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普通高校的的教育是国家的精英,对他们进行国防教育体现了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是无产阶级的意志。
5.不可替代性
国防教育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我国的普通高校的教育要把国防教育放在首位,没有国防教育,国之不存,民将焉附,国防教育是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有国防就应该有国防教育,是团结、武装人民战胜敌人的有力的思想武器,是提高战斗力的有效手段,良好的国防教育有一种强大的凝聚力量,能够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效果。
三 信息化条件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的意义
(一)国际安全形势的需要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集中反映了孙武丰富深邃的军事谋略思想,其意义超过了兵法的本身,被广泛运用各个领域,成为兵家必胜的法宝,是解决战争的最佳方法。只有实现信息化条件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国防后备力量才具有强大的国 ①习近平,习主席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稿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 6 页
防震撼力,才能在信息战争中使敌人不寒而栗,最终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二)国际形势的需要
我国是防御型的国防,我国为世界的和平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国的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要顺应时代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国防教育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能只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我国的国防教育主张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尊严,尊重各国人民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公平与正义。
(三)是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
信息化条件的战争实际上是人才的战争,谁掌握新进的信息技术,谁就在信息化战争中掌握主动权.信息战将成为战争的主导。①打赢了信息战就打赢了整个战争,战场高度的信息化,国防教育领域也要高度信息化,通过终结攻击敌人认识与信念,来迫使信息化条件下对抗的意愿,从而结束尽快地战争对抗结束。
(四)增强国防后备力量的需要
高校是培养强大国防预备力量的重要阵地,现代信息化战战争是一场高技术的战争,需要高素质、高质量的兵员和强大的预备力量,由于我国军校的培养远远不能够满足信息化条件下人才的需求,我国的普通高校理所应当承担这份责任和义务。②普通高校是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形式主要是学生军训,这是一种履行兵役义务的特殊形式,是为了立足于扩大后备兵员队伍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基础,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对我多的国防后备力量提出了跟高的要求,要求我国的后备力量建设必须要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而我国的普通高校是信息化人才源地,因此信息化条件下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是实现我国信息化国防的重要条件。③
(五)丰富大学生素质教育
普通高校是培养信息人才的地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应多样化,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改变了单调乏味的军训生活,通过观看历史影片,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忧患意识,尚武精神和责任意识。军训的使大学生掌握和了解手中的武器装备,技术器 ①②
④杨中汉,温世峰,现代信息战[M] 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2009年1月,第33页
赵月新,徐维,浅论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意的意义和实现途径[D],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西安,710086,2008年第19期
③王法安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教程 [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2,第125页
④陈敏,中国院校研究案例(第二辑)[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6.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 7 页
材工作原理,并使大学生得到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磨砺。这这将成为他们人生中的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①
四 信息化条件下实现国防教育目标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国防教育目标认识的问题 1.普通高校的问题
我国普通高校对国防教育认识不足,部分高校领导狭义地认为国防教育只是军队或军事院校的事,对一般高校来说无关紧要。由此造成了对国防教育认识上的偏差或误解。比如:一些高校的领导把军训当作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全部内容,认为学生进行了军训,就是接受了国防教育,学校的国防教育就已经完成了任务,达到了目的。例如,贵州的的国防教育,不按照国防教育法的要求严格对大学上进行军训,他们只是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没有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去研究和保障当下的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质量,缺乏对学生进行应有国防理论教育。
2.国防教育的内容不适应信息战争的需求
我国的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主要是《队列条令》 《纪律条令》 《内务条令》为主,缺乏与时俱进的信息化国防教育,做得稍微好点的高校有射击训练。然而这些仅是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最基本的,我国的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已经严重的与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不相适应了,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就是为了适应战争之需要,有需要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很多学生受到的国防教育后,最大感受是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了,能够的苦了。但是当今时代是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过普通高校的学生仅受国防意志上的教育是不够的。
3.大学生对国防教育认识不够
大学生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弱化,大学生综合素质下降,面对社会的高速转型,“社会变化迅速剧烈,传统与现代新与旧并存、理想的冲突、价值的冲突、规范的冲
②突弥漫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各方面素质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上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已经严重冲击着我国的普通高校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很多学生都以自我为中心,对国防熟视无睹,①赵月新,徐维,浅论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意的意义和实现途径[D],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西安,710086,2008年第19期
② 魏曼华,当代社会问题与青少年成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03页.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 8 页
也不关心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并逐渐失去了国家责任感和国防义务感,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很多学生在军训的时候找各种理由不去军训,他们为了躲避军训到意愿打假证明,以此逃避军训,拒不接受国防教育。在调查中,当被问及一旦钓鱼岛发生战争时,同学是否做好准备时有一部分同学认为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认为战争是打不起来的。①
(二)国防教育目标的制度问题 1.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管理制度滞后
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军事课程列入学校教学大纲计划,在学校的军事技能训练为2-3周,军事理论为36个学时。②但是,目前许多高校未把国防教育纳入教学总体规划,军事理论无考核,军事技能也无考核,加上普通大学在安排军事课程方面随意性大,学校采取集中训练,在这样短的时间了高国防教育,出现了严重的形式主义。(参考浅析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发展)2.国防教育教育的内容不合理
军训内容设置不合理需要进一步调整,主要体现在军事技能训练内容上,很多同学认为大学军训内容和高中军训内容差不多,就是三大条令和轻武器射击,军训内容安排不合理,比较单调乏味,没有跟上信息化,缺乏创新精神,缺乏高层次的训练。
③
(三)国防教育保障问题 1.缺乏专门的经费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军事训练、除少数试点院校有行政部门拨款外,其余院校基本上都是自己凑集资金和学生交的军训费用。这就导致了普通院校的国防教育质量下降,甚至很多时候搞形式主义,这样的国防教育和没有基本没有区别。这对于普通高校的健康成长,和大学上思想的健康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2.法制保障部到位
尽管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于2001年4月29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表决通过,同日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52号主席令,公布施行④ 但仍然很多普通高校对国防教育认识不不准确,漠视国防法教育法规,走形式主义。
①② 赵飞鹏,300名军事理论教室将在北京入校登堂[N]:中国青年报,2005-3-12(3)
百度百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 ③何东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体系构建研究 [D].江苏:东南大学,2007
④ 百度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 9 页
3.国防教育的师资问题
目前我国的高校的国防教育,搞得好的恐怕也只有地方人民武装学院和我国军事院校了,因为这里有专门从事国防教育的军事教员,而起还能有一定的武器装备以提供最基本的训练,但是其他普通院校在实际执行中并未配备专职的军事教员,都是临时从部队或地方人民武装部调遣。由于这些临时派来的军事教员在很多时候不了解我国普通高校的实际情况,他们负责的只是单纯的军事训练,他们缺乏专职军事教员的素质。这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国防信息化的进程。
四 实现信息化条件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的途径
(一)提高国防教育的认识
1.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模式创新
普通高校要解决对国防教育认识的误区,切实提高对国防教育的认识,对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模式进行创新,作为我国国防教育的主体,普通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国防教育目标的定位,充分认识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国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对学生进行意志磨砺①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和爱国主义情操。普通高校在改变国防国防教育模式的时候同时严格按照《国防教育法》的要求足时足量的进行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育,普通高校在国防教育模块建立和其他学科一体化的国防教育模式,把国防教育考核纳入学生毕业考核之中。
2.普通高校要加强军事信息素养教育
大学生军事信息素养是普通高校在培养国防后备力量要适应时代需要,这就要求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要延续和拓展传统文化、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信息的处理和组织技能。现阶段,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信息意识教育、信息技术与能力教育、信息道德教育和信息安全教育。实现普通高校大学生军事信息素养教育关键是要进行信息意识教育,要让学生理解信息化的概念,信息的载体形式,信息的特点,信息的传播规律和存储方式,其次才是信息技术、能力的教育,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作为学习专业的信息技术的学生应更要严格要求,已达到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
3.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要注重质量建设
①赵伟,关于大学军训中的盲点问题讨论[J].考试(中考教师).2008.(2):136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 10 页
信息化条件下的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尤其要注重质量建设,不能只把国防教育当成任务来完成 更关键的是要把国防教育作为责任来完成,不得为了完成任务走形式主义,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国防教育要严格按照《国防教育法》进行国防教育教育与管理。
4.坚持人民战争的指导思想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新中国是人民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我们们不能忘记人民。普通高校国防的国防教育机制要以毛泽东人民战争的思想为指导,国防教育只有立足人民,才能不走歪路,因为人民群众是战争力量最深的根源,国防教育失去了民众,就等于建造的是一座空中楼阁,是虚无缥缈的。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国防教育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①
(二)完善国防教育组织结构
1.坚持党管普通高校的人民武装工作
普通高校是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来源,对普通高校后备力量建设管理,就必遵循党管武装原则,必须保证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的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在国防教育建设中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保证党对国防后备力量的领导,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即成。
2.调整国防教育行政组织结构
调整行政组织结构结构构成的成、单位、部门和层级的分工协作及联系,保障沟通方、结构合理和运转的灵活。第一要调整好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第二要必须要坚持层次管理的原则,下层必须服从上层领导。②第三要采取扁平模式对国防教育进行管理。
(三)改革创新国防教育方式
1.军校和普通院校相结合
普通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教育资源引进军队育人的管理经验,把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改革为能够适应当前信息化战争的需求,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我国的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战争要赢得胜利,我们就不能打无准备的仗,为了迎接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求,就必须要改变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现状,要改 ①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版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第78页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 11 页
变这一现状就不得不对国防教育的内容进行改革创新,保证国防教育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使我国的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不再枯燥乏味,这就从根本上调动了普通高校的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积极性。
2.建立国防教育时效机制
信息化战争对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提出了跟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国的国防教育目标要与时俱进,不能用旧瓶装新酒。特别是在国防人才的培养方面一定要讲求失效机制,我们不能把已经完全过时的国防教育教材用来教育信息化条件的国防人才,特别是武器和理论方面要求我国的国防教育一定要适应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信息化条件下武器装备的国防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建立国防教育危机管理机制
建立公共危机信息收集子系统、信息加工子系统、系统决策系统,对国防教育危机预警分析是对危机迹象进行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并由此作出警示,最终目的是为了引起大学生对国防教育危机进行了解和重视,并做好相应的准备。①国防教育公共危机应急体制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缺乏反应快速,快速灵活的学校危机管理,就会导致国防教育的预期目标没有预见性。对于其目标没有预见性,就不能对国防教育进行操控和改善。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目标、国防教育思想、国防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要有准确的定位。
(四)完善国防教育保障机制
1.建立国防教育评价机制
防教育目标的意义的实现离不开健全的国防教育管理与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国防教育管理与评价机制是高校国防教育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②
首先是完善国防教育机制,把学校相关部门纳入国防教育办公室成员单位,各系部齐抓国防教育机制。
其次,建立监督机制,有专家,教授组成精干小组,适时深入检查、检查、考核和检验国防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并严格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考核,在毕业是,国防教育与其他重点课程一样对待,不及格的不与毕业。
最后,要让普通高校学生了解部队生活,培育国防 观念,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开 ①②肖鹏军,公共危机管理导论 [M].北京:中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68-71页 赵红霞,大学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3.第186页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 12 页
展定向越野,射击等国防体育活动,并适时第加强 《国防法》《兵役法》 《国防教育法》等宣传,增强学生国防义务的自觉性。
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目标应建立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目前我国的普通高校缺乏国防教育危机管理意思,学校也缺乏国防危机管理体制、机制,这些实质上对我国的国防教育构成了威胁。
2.加大国防教育经费投入
国家财政应专设国防教育经费,从财政中专门设立国防教育财政支出,保证国防教育能能正常的运行,同时高校可以开拓创新,以国家国防教育经费为主导,自筹经费为辅,争取各种经费保障高校国防教育科学持续发展。
3.完善国防教育法规
在《国防教育法》的基础上,国家要继续制定满足与信息化条件下的国防教育。①国防教育不仅在硬件设施上要跟上,软件设施也要更上。最为关键的是我国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一定要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求。
4.调整国防教育类专业的就业政策
我国的普通高校应应开设国防教育类专业,并鼓励这类专业的学生到部队去工作,区部队实践学习,然后在回到普通高校任职,从事专门的国防教育管理工作。从而提高我国后备力量建设的水平。
结 语
在当今新军事变革与中国社会高速转型的条件下,想要培养一名合格的军人,就必须了解军人应具备的素质,立足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要求,分析当代社会给我国青年带来的各方面影响。研究军人社会化,分析军人社会化的特点与内容,有助于分析青年军人培养过程中的所带来的问题,科学的建立军人的培养模式,更为有效地促进军人全方面素质的发展,从而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事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军人社会化的研究还不成熟,注重政治思想教育过程中对军人的其他素质培育重视度不够,不符和当前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客观要求。研究军人社会化的各个内容和特点,客观地分析社会形势对军人各方面素质培育中带来的影响,对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素质、过硬的军事素质、全面的文化素质、严格的法纪素质、高尚的道德素质、强壮的身体素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新一代军人有着深远意义。面对社会的高速转型、军事高技 ①武炳,张彦斌,杜景山,国防教育学 [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4.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 13 页
术变革,如何加强青年军人的军人素质培育,完善我国的军人社会化过程,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结语
我国的普通高校,它是国防动员的生力军,要实现国防教育目标,是培养信息化条件下的国防后备力量的要来源,只有对大学的每个学生都进行国防教育才能保障我国的新进的信息技术为党所用,为人民所用,才能成为我国合格的国防后备力量,中国进入社会的高速转型时期,社会问题表现错综复杂,理想的冲突、价值的冲突、规范的冲突弥漫在社会的各个层面,特别是对我国大学生影响很大,对普通高校和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研究信息化条件下我国国防教育,分析我国国防教育目标和内容,分析军事环境、文化环境、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对普通高校目前国防教育目标的影响。对我国在新的国际战略格局和社会形态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有着深远的意义。最终目标是要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最终保障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2] 赵红霞,大学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3.[3] 杨中汉,温世峰,现代信息战 [M].北京:星球出版社2009.1. [4] 肖鹏军,公共危机管理导论 [M].北京:中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 赵荣,李德才,于淼,军事思想 [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6]武炳,张彦斌,杜景山,国防教育学 [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4.[7]陈敏,中国院校研究案例(第二辑)[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6..[8] 魏曼华,当代社会问题与青少年成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
[9] 何东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目标体系构建研究 [D].江苏:东南大学,2007 [10]王法安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教程 [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2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 14 页
[11]池有中,高水练,刘文炳,论相对和平时期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机制的建[D] 建农林大学 人民武装部,福建 福州:350002 [12] 雷庆,国防后备军概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89 [13] 吴九龙主编.孙子校释,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 [14] 赵月新,徐维,浅论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意的意义和实现途径[D],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西安,710086,2008年第19期
[1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0版
[16]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
致 谢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在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学习的时间,人民武装学院的领导和老师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感谢人民武装学院的领导和老师。
其次,要感谢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蒋卫平副教授。我的毕业论文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离不开蒋卫平副教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他在论文的选题、研究理论、框架结构、直至撰写、修改和定稿等各个环节均严格把关,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
第二篇:新经济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新经济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技术应用与普及的必然选择。在探讨新经济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及现状,提出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新经济;中小企业;信息化;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信息化可以加快信息流动,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通过使用信息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Mail、电子商务、电子报表等技术,可以增进信息交流,包括公司内的信息交流以及加强对外界信息的了解,使得企业信息流动顺畅,从而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第二,信息化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企业信息化不单是使用信息技术,更主要的是建立一套与信息化相符的经营管理体制。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必然对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变革,总的来说,中小企业信息化从三个方面促进企业管理的变革,即企业组织结构简单化,管理扁平化;企业业务流程规范化,业务信息标准化;企业文化向稳定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第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能力。一方面,信息化使企业机构和业务流程精简,这在提高中小企业工作效率的同时,可以大量节省劳动力;实现无纸化办公和无纸化设计与制造,可以节省大量的纸张和相关费用;采用信息技术后可以大量压缩库存,减少库存流动资金的占用,这些都是企业直接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表现。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可以降低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和营销成本,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第四,企业信息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企业信息化工作是我国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领域,对改造我国传统产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拉动信息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呈现的特点
第一,中小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超过4,200万户,然而从事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占总体的比例不到1%,99%的中小企业还是通过传统的方式做买卖;电子商务公司中销售产品的第一个阶段中90%的精力用在培养中小企业用户如何使用互联网;在全国2,864个县级以上城市中,具有中 国特色的区域集中型产品市场超过1,000个,然而只有5%的集中型产品市场具有网络推广意识。
第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地区差异明显。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与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另一个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也较高。沿海地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对企业信息化的认知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参与电子商务的程度都明显好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第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近视”。当前,多数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还处于硬件投入阶段,以软件和网络为核心的技术投资相对较少;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处于临界状态,所缺乏的是强有力的引导和推动。有些中小企业对信息化这项在短期内不能获得收益的工程不重视,在资金投入上往往容易导致投资“近视”,影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第一,对信息化重视不够。多数中小企业对信息化重视不够,仍停留在旧有的管理模式及营销模式中,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企业的提升功效,没有明确的信息化观念。亚太经社会克洛维斯R 26;菲瑞先生曾说过,懂得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比懂得使用信息技术更重要。信息化不仅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而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第二,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中小企业大多生存率低,企业资信度较差,融资渠道较少,外部资金来源有限。而信息化是一项投入较大、风险较高的企业行为,信息化系统的购置、运行及维护成本又很高,中小企业往往难以承受。
第三,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管理流程的重组和革新。对许多中小企业而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路还很漫长,管理理念及管理方法亟需提升。如果企业管理没有实质改变,综合素质没有根本性的提升,那信息化只能是中小企业的一种摆设。
第四,专门人才的缺乏。中小企业信息化所需的人才是既精通信息技术又掌握先进管理思想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由于自身局限,中小企业一般很难吸引到这样的人才,从而导致企业人才非常缺乏,对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不高,影响到企业对信息资源的综合、深层次的应用。第五,信息技术产品脱节。信息化的服务商和供应商提供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和产品大多数与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有一定的脱节。要深刻地认识到,中小企业信息化起点低,不能照搬大企业的信息化模式,要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准确把握信息技术的前沿趋势,找到一条适合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新路。
第六,配套环境尚未形成。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主要是围绕企业内部的需求展开的,忽视了中小企业与外部信息的沟通,而这正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中最关键的问题。企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信息化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支付手段和配送体系相对滞后,另外,中小企业电子政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信息交流平台建设相对较慢,这都影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三、加速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对政府的要求
第一,建立良好的法制政策环境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企业信息化意味着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充分利用,在这些前所未有的变革中需要配套出台一些法制和政策作保证。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出台与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相配套、相适应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环境,中小企业信息化才有坚实的基础。由国家发改委主导建设的中国中小企业网、GMS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以及目前正实施的百万中小企业上网培训等都是很好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第三,整合社会资源,支持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政府首先要坚持政务信息拉动企业信息化;其次,政府要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改善信息化应用环境;再次,政府应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方法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资金不足问题,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二)对中小企业自身的要求
第一,努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信息化总是与企业管理体制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积极推进中小企业管理结构调整,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中小企业必须要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体制和组织制度,构建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坚强保障。
第二,扎实做好信息资源的基础管理工作。强化企业基础信息管理工作,包括财务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合同管理、计量管理,做到数据准确、完备、客观、及时,为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提供足够的基础支持。
第三,对企业信息化进行规划。企业信息化是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的纽带。做好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很重要,这要求企业一方面要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另一方,要做好具有战略眼光又有可操作性的符合企业实际的总体规划。
(三)对信息化专业服务商的要求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实是:应用水平相对较低,但整个中小企业市场的IT需求正在快速攀升,潜力巨大。这就要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引导IT厂商和服务商转变观念,从提供信息化技术和服务,转到协助企业通过信息化提高竞争力,创造最大价值上来,为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化服务。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来加以关心,积极参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速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进而促进整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汉川,邱红.中小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022).[2] 朱鸿林.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称[J].现代管理科学,2005,(04).[3] 肖秋英,龚中良.试论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9).[4] 宫伟建,吴洪波.信息化对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6,(01).[5] 刘洋,杜锐.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6,(01).[6] 刘燕祯.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处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7).[7]刘丹,王步飞.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J].经济师,2006,(02).
第三篇:新基础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几点思考
新基础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几点思考
花园小学
霍国琴
近几天来,我认真学习了新基础教育理论《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联想起前期学校承担的几次研究活动,感触颇多。一方面为学校教师锐意进取、大胆实践的精神所鼓舞,她们学到了不少新颖的设计思路和操作方法;另一方面又为新基础教育理念下数学教学极度抽象的现状以及教师错综复杂的思绪深感困惑和忧虑,真是不听研讨课还知道课该怎么上,一听研讨课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了。现在我将自己对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悉数说出,作为一种“资源”与大家“共享”
一.新基础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提倡重心下移,谁是课堂的主人?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我认为,这种提法不完全符合事实。如果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那么课堂中的另一类人-----教师,是什么?是客人吗 ?以前的课堂难道是以教师为中心,是师尊生卑,教师压抑学生,现在来个生尊师卑,让学生来压抑老师?很显然这是一种极端思维对立的怪论。
因此我觉得,本身争论“课堂中谁是主人”的问题就是错误。因为问题的提出仍然停留在非此即彼、不是黑就是白的对立思维的层次上。我觉得,教师与学生她们都各自承担这自己任务,这两类主体在课堂上相互支持、相互感染,只有当教师活动于学生活动融为一体时,课堂才能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她们是课堂行为的共同实施者。学生是主人,教师也是主人,大家都是主人了。
二、新基础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做到五还,那教师要讲吗、是不讲或少讲吗?
我认为,教师必须要讲,不能不讲,更不能一般的提倡少讲。讲不讲,少讲还是多讲,要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情况。
教师的讲是教师的正当权利,更是社会交付与他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授课,并不仅仅是个体在授课,或者说某个人在发言,而是社会、自然借助教师之口向处于朦胧阶段的学生传递知识和经验。
学生是生命,但他是未成熟、从来成熟的生命到成熟的生命,需要经验和方法。而有些经验和方法是大部分学生依靠自身无法悟得的,所以教师必须要“给”,要“讲”。怎么讲?关键是能把握好四个字:准、实、活、细。
(1)准。抓住重点,切入要害,既准确挖掘知识内质,又准确深入学生内心。
(2)实。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经验。
(3)活。形象,直观,通俗,浅显。
(4)细。准确,细致,体系感,结构化。
三、远离学生的生活背景,依靠严密的问题推进,就是“动态生成”吗? 我认为,不但不是“动态生成”,而且连完整的“动态”都算不上。
因为、“动态生成”中,“动”是手段,生成”才是目的 “动”应该以“生成”为追求目标。生生互动也好,师生互动也罢,“动”起来不是重要的,能生成创造性思维成果,才是关键。
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动”起来了,教师“动”起来了,思维共振了,相互碰撞了,生成出富有灵性和智慧的问题和解题方案了,这并不是就算大功告成,生成了还需要巩固积累,还需要反馈、需要去亲自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课课有收获,如果不这样,师生共同创造的,富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往往昙花一现旋即飞逝。我们一直在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有效,不再是那么容易就能达到的底线,课程改革中“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它们所承载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提升。这些仅仅依靠一些纯数学的推进和乏味的思维体操,是无法来实现的。
综上所述,是我在听新基础教育研讨课时的一些感想和浅层的思考。对于新基础教育的原则和理念,我是完全赞同,但赞同不等于盲从,支持不等于迎合,我以为,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个性化的重组、批判的吸收其精华,在继承中取舍,在实践中创造,应该是也必须是我们新基础教育实验教师努力追求的方向。
第四篇:新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思考
新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思考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灌南华侨双语学校
邱德亚
【内容提要】在新的课堂模式下要求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的新教育理念。课堂教学以导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改变以前串讲串问讲为主为以引导为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学生能讲能说的要让学生说,让学生讲,把课堂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堂模式
新学期伊始,以连云港市教育局推行的教学质量年为契机,灌南县教育局推出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前先学——讨论、探究——当堂检测”打造全优课堂。这种新课堂模式走进了中学的课堂,新的模式也带来了很多的思考。我想这种新课堂模式还是进一步突出新课标中的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短短的开学几周里,在县教局到学校推行新课堂模式以来,在我们学校全体的语文组教师共同研讨下,我认为,要把新课堂模式推行下去,并能发挥这种模式的预期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新课堂模式要求时间分配以学生为主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既然主要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技能需要实践和练习,人文思想需要静静去体味,满堂灌满堂问的死板的热闹的课堂模式不利于学生的技能形成和人文积淀,即使是必要的点拨和讲析也要给学生安排充分的思考和回味的时间—— 一堂课至少要20分钟的时间,教师的连续讲解不能超过五分钟。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很多学生课堂上都不敢主动发言,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培养学生“敢问、有问、会问、喜问”,自己去探究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做到以下几点:
(一)构建心理安全区域,让学生敢问
要让学生敢问,必须首先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创设民主、和谐、自
由、安全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形成以知识素养与人格魅力为内容的内在性权威,与学生平等相待,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给学生足够的情绪安全感。这就需要教师一是不怕“乱”,二是不怕“错”,不怕学生“节外生枝”。其实教学的严谨性并不能反映学生认知的规律,应该以学定教,而非以教定学。“乱”往往反映认知活动的差异性和学习方式的个性特征。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正说明了课堂教学的“活”,只要教师合理导向,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至于学生在探究中发生某些错误,也完全正常,学生正是在相互比较中认识错误,得出正确结论的。另外,打消学生怕丢面子、怕教师讥讽而不敢启齿的心理的最好方法,是教师能轻松自如地承认自己的未知领域或学习中的不足,给学生做榜样,从而创建一种具有安全感的课堂环境,学生才会大胆提问。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才能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加活跃,探究的热情才能更加高涨。也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
(二)开放提问空间,留足思考时间,让学生“有问”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了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自由的空间,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探究就是一句空话。教师特别要让学生有阅读文本的时间,和文本对话的空间。读的过程是读者和文本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读者和文本之间的提问、回答,质疑、反驳,肯定、否定,赞许、批评的过程,是自由对话的过程,是自由探究的过程,是产生问题的过程。刚开始时,学生要用大量的时间,很可能还有一些浪费的现象,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渐渐走上了正轨就可以了。
(三)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会问”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或是提出的问题不太有价值。这就需要教师“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一定的提问方法。
1、把握阅读的情绪体验。金圣叹在阅读时会在书上注上“妙”“奇”等表
示直接体验的词句;著名学者钱钟书也有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字,或写一个问号、感叹号的习惯,然后他将这些眉批和零星随感汇聚再加工。这种边读边写的读书方法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在阅读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感受,体会、心得与灵感,这些思维的火花稍纵即逝,要叫学生即时记下,特别是有疑问要随手记下。如读《故乡》时,就可以随手记下:1、草木灰中的碗到底是闰土藏的,还是杨二嫂的栽赃?
2、启示学生从“人、事、境、脉、理”这五个方面提问。围绕“人”字,可提:主人公是谁?他是怎样一个人?他前后的态度或感情有变化吗?与他关的事有哪些?采用什么描写手法?围绕“事”字,可提:写了几件事?是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各怎样?贯穿其中的线索是什么?蕴含着什么道理?“境”主要指环境描写。“脉”指文章的脉络、层次。“理”指文章的主旨,或是给人的启示。
3、使用问题训练单。问题单是一种训练元认知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从学科学习的实际出发编制一份问题训练单,发给学生。问题中规定自学与选学内容。开始时,问题单中的问题可以细一些,具体一些,必修内容多一些。逐渐地问题越来越概括,越来越纲要化,必学内容越来越少,选修内容越来越多,而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问题细化,补充自己的问题,选择选修内容,这中间实际上是一个由他主向自主转化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时,按照问题训练单自我提问,自我回答,以达到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教师应从实际需要为学生提供问题训练单。
二、新课堂模式要求备课内容以学生为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而整个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正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因此我们的教学行为应从对“教”的关注转向到对“学”的关注,从对“学”的关注进一步转向到对“人”的关注,也就是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带着既有的知识和经验进入语文学习的,在学习过程中又都会形成并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特点和主体意识,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
选择,确定主题,设计方案,合作探究,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从而使他的个性、能力在主体的凸现下得以发展。所以备课要做到三备即:备新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现实教学中普遍的现象是新课标的少,备学生的几乎没有,而将重点放在备教材上,以为只要自己教材熟练掌握了,上课时能够熟练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掌握与否是学生的事儿,老师无能为力了。其实不然,学生才是备课时应该重点研究的,备课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的答案,即课堂的生成,不能把学生与你备课时不同的答案视着为另类,而是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况且了解到学生的基础,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态度,考虑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然后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与方法,这样就能将自己所背的教材有机的成功的转化给学生,也才有学生的接收和再创新。要达到这些目的,新课堂模式中要求课前先学,老师将预习打印成学案发给学生,这样便可以让教师知道学生有哪些问题已掌握,还存在着哪些问题。
三、新课堂模式要求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体
变“旧的课堂模式中以教师的讲为主”为“新的课堂模式中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应在“导”字上狠下功夫,精讲上动脑筋,舍弃那些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串讲串问,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心态之中,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上,并在学生学习,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对学生忽略或理解不深的地方实施适度的进行点拨与指导,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要轻易伤害,要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能过分强调师道尊严,刻意保持课堂的纪律性,不能用命令式的语言训导学生,不要迫使学生违心的按教师的旨意学习。发扬民主,对每个学生要公平,不能厚此薄彼,让学生感觉到大家庭的温暖,让学生有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无论学生回答正确还是错误都应该鼓励,绝对不打击,更不能只让那些自己认为有把握的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让学生来上一部分课。
四、新课堂模式要求课后作业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堂模式在备课时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当堂达标的练习就是紧紧围绕本节课的内容。课后留给学生的作业必须是教师精选的,而且是教师先做,这样就能避免以前的那种一课上完,今天的作业是:练习册从多少页到多少页。能确保作业是有选择的,是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
新课标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具有合作意识,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摆正位置,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敞开、彼此接纳、彼此补充、共同提高、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消除畏惧、活跃思维、发展个性,提高课堂效率。
2008年10月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 2.陈中华:《新课程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见《嘉兴教育》2003.8
第五篇:信息化战争下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信息化战争下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内容摘要:面对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面对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尚武意识、责任意识,同时要认真学习现代科技文化知识,掌握过硬本领,强身健体,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贡献力量。
关键词:国防教育;后备力量
古今中外,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没有国防,而能够安然无虞地存在下去,国防即使国家的防务,也是全民族的防务。在我国各大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国防教育让我们每一个高校生懂得了在将来国防事业当中的角色,同时能够维护国家的安全、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从清朝末年开始,慈禧夜郎自大,没有居安思危,以“天朝大国”自居,闭关自守、因循守旧,从此,我们中国就开始签署了许许多多的不平等条约,最终使中国陷入了半封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这一切的一切就是我国的军事力量落后,国防动员工作没有做到位,而恰恰国防动员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可靠保障,所以在过去的中国,我们往往失去的是战争的主动权。
国防是国家的防务,国防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所以说,国家的安危与国防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国防教育离不开引证无数古今中 外战争事例,但时空的距离似乎使人们感受不到战争所造成的真实威胁。可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在世界热点地区的一系列高技术局部战争,为国防教育提供了现实逼真的正反面教材。尤其是电视、网络等媒体上直播的一场场高技术战争场面,真正使国人体会到了现代战争前所未有的强大杀伤威力,更让人们认识了战争的罪恶及其给弱势一方人民所造成的巨大灾难,进一步强化了居安思危意识。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人们不畏强暴,利用“人体盾牌”和举行“露天音乐会”对抗北约空袭的英勇行为,同样让人们受到了一次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现实国防教育。特别是1999年5月我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导弹袭击一事,充分说明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的道理,也激发了全中国人们的愤怒情绪和爱国热情。这启示人们:尽管世界形势在总体上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但只要霸权主义存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防教育就要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觉得大学生要自觉接受国防教育,认真参加军训,树立爱国主义信念,并切对国家军事有一定的熟悉,了解对国家与邻国,在国际上的军事关系,以便能积极的响应国防动员。同时要认真学习现代科技文化知识,掌握过硬本领,强身健体,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贡献力量。再者,大学生正是科技方面的高素质人才,所以生应是国防事业中的第一担当者;同时国防教育可以启发大学生们的忧患意识,使之有动力学好专业课程,让其有对国家无私奉献精神。
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人民群众在战争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为了国防事业,我们要坚持把国防动员和后备力 量建设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土壤之中,把国防动员各个方面的工作统筹起来,把各方面的力量协调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打牢人民战争的基础,积蓄人民战争的强大力量;创新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紧跟时代变化、技术进步和军事发展步伐,不断研究人民战争的新内涵、新要求,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新规律,不断积极创造参战支前和动员保障的新途径、新方法,使人民战争思想在信息化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而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对他们更要加强国防教育。没有任何国家即使是经济发达国家都无法为了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和侵略,而保持一支满足战争需要的庞大军队,所以在平时里,保持一定数量的常备军是必要的,而战时动员的准备工作则是重中之重,人民群众是建设强大国防的力量源泉。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历来非常重视动员准备,所以他们一直走在世界的前面。他们认为“动员是迅速向世界显示决心的一个有效手段,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及支持总体战略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信息化战争扑面而来的今天,其国防动员也在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不断进行着调整。而日本依据国家安全需要应对的6种态势划分了6个动员等级,增强了动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国防教育要通过很多种途径来传播,电视电影,书刊报纸,学校教育都有义务来传播国防教育知识,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任何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要固国强边,防备和抵御外来侵略,以保障国家的安全,维系国家生存。边防和国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 容。我国古代的边防建设主要是修筑防御工程和实行实边固边政策。西汉文、景时,为防御匈奴的一再侵犯,积极推行实边固边的政策;而海防建设则是从明代开始的,为了防止倭寇的偷袭、骚扰,明王朝下令禁海,还在沿海的主要地段修筑各种防御工程体系。而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抓住我们“国防不固,军队不精”的弱点,开始了对中国赤裸裸的侵略;到现代,日本帝国主义有发动了侵华战争,侵略者的铁蹄踏遍了半个中国。这一段悲惨的历史是怎样导致的呢?当然是我们国家的国防太弱。虽然现在世界提倡“和平发展”,但是和平真的就可以这样永久下去吗?不能。为了不会再次沦为亡国奴,我们必须加强国防。而未来的战争不仅仅是历史上的群众战争,而是国与国之间高技术战争,大学生是国家的后备力量,我们不但要学好专业知识,对国防知识也不能忽略。这样我们才能有足够的把握去打好未来这场不能预见的战争。
开展国防教育对大学生自己的意义非常重大。大学生是社会上最特殊的一个群体,我们正处于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我们开始由不成熟走向成熟。因为我们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缺乏社会实践。而且单纯的我们鉴别是非的能力要差一些,容易受各种不健康思想的影响,加上社会主义还不完善,存在许多缺陷,社会上出现的不公平现象,使许多大学生常常表现出不满现实、患得患失、对生活失去信心等消极思想。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生活各方面的秩序,不利于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全方面人才。如何培养好新世纪的一代,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命运,实践证明,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引导学生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绝大多数国家的国防教育主要以军训为主。我们通过军训,培养了组织纪律性和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锻炼和增强了学生的体魄,淡化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能够走出自我封闭的个人世界,关心外面的世界,对生活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态度,精神面貌与未经军训的学生相比有较大改观。再加上大部分高校都采取新生入学即接受严格的军训,军队严格的管理方法为学校以后几年的学生管理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这对于整顿校风、学风,整顿校园秩序,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能够起到重要作用,也为我们自己的将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它是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建立强大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国防的需要,这对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做到把分析国际形势和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同国防素质教育的丰富实践结合起来,以求充分认识到依法普及和加强国防素质教育,对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促进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而使贯彻执行国防素质教育成为我们全体高校大学生的共同责任,成为我们每一个高校大学生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