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成语故事》阅读检测题
二年级《成语故事》过关阅读试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我会认,写出加点字的拼音。(共6分)
半途()而废
如火如荼()
按图索骥()
买椟()还珠
司空见惯()
亡()羊补牢
二、我会填(共18分)
拔()助()
叹为()()
()诚()公
闭()思()
杞人()()
()滴()穿
大()灭()
东山()()
()斧()舟
三、寻经据典,人语相连(20分)
纸上谈兵
赵高
||
望梅止渴
勾践
精忠报国
蔺相如
||
三顾茅庐
曹植
指鹿为马
赵括
||
卧薪尝胆
刘备
完璧归赵
岳飞
||
七步成诗
韩信
入木三分
王羲之
||
背水一战
曹操
四、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学习不能()而是要精益求精。
A、囫囵吞枣
B、江郎才尽
C、名落孙山
D、夜郎自大
2.刘邦被项羽逼得走投无路,只有()才有可能取胜!
A、破釜沉舟
B、弄巧成拙
C、卧薪尝胆
3.只要我们发扬()的精神,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克服的。
A、杞人忧天
B、愚公移山
4.我们要多学习,多读书,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不要像()一样,没什么见识。
A、守株待兔
B、井底之蛙
5.“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
A、唐代一位诗人
B、一种官职
6.刘备、诸葛亮是下面哪个成语故事中的人物?()
A.声东击西
B.草木皆兵
C.郑人买履
D.三顾茅庐
7.用来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的成语是()。
A.含沙射影
B.三顾茅庐
C.狐假虎威
D.拔苗助长
8.“拔苗助长”这个成语用来比喻()。
A.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B.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C.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D.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应该适可而止。
四、选择动物名,补充成语。(共16分)
兔
牛
鸡
鼠
马
龙
蛇
虎
鱼
狐
驴
()目混珠
闻()起舞
守株待()
()到成功
画()点睛
千军万()
()假()威
对()弹琴
胆小如()
()死狐悲
黔()技穷
叶公好()
五、根据意思写含有“言”和“语”的成语。(共14分)
1、一句话都没有:()言()语
2、很少的几句话:()言()语
()言()语
3、说了很多的话:()言()语
4、自己对自己说的话:()言()语
5、豪迈雄壮的话:()言()语
6、像蜜糖似的话:()言()语
六、写话。(共10分)
你喜欢《成语故事》中的哪一个故事?为什么?
-------------------------
-------------------------
-------------------------
-------------------------
-------------------------
-------------------------
-------------------------
-------------------------
-------------------------
第二篇:成语故事检测题
《成语故事》阅读检测题
一
看图写成语
二、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1.比喻想不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A掩耳盗铃
B守株待兔
C 滥竽充数
D叶公好龙 2.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A掩耳盗铃
B狐假虎威
C 滥竽充数
D妙笔生花 3.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A请君入瓮
B掩耳盗铃
C胸有成竹
D杏林春满 4.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A打草惊蛇
B呆若木鸡
C胸有成竹
D妙笔生花
三、我能把成语和它有关的历史人物连起来: 滥竽充数
文与可 胸有成竹
张僧繇(yáo)画龙点睛
李白 妙笔生花
南郭先生
第三篇:二年级课外成语故事
二年级课外成语故事(20篇)
画龙点睛
张僧繇(you)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一叶障目
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他读了《淮南子》,得知螳螂捕蝉时,掩蔽过的树叶,可以用来隐没人身,便真的去寻找。他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居然发现一片隐蔽着螳螂的树叶,就伸手摘下来。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和许多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因为折腾了一整天,妻子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哄他说:‚看不见了!‛这人一听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送县衙。县官当堂审问,楚人诉说了从头到尾的经过,县官大笑起来,释放了他,没有治罪。
一叶障目: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天衣无缝
古时候,有一个叫郭翰的年青人,他的长相很英俊,而且也很有才华。有一个夏天的夜晚,他在院子里的树下乘凉,忽然间迎面吹来一阵凉风,凉风中并且带有一股香气。他抬起头四处寻找,看见了一位美丽的仙女正从天上慢慢飘落下来。郭翰很惊讶,于是就问这位仙女:‚请问姑娘是什么人,到这里来做甚么?‛仙女回答:‚我是天上的织女,想到凡间游玩一下。‛
郭翰发现她的衣服非常漂亮,而且全身上下一条衣缝都没有。他觉得很奇怪,于是又问:‚您的衣服怎么没有衣缝啊?‛织女笑着回答:‚这有甚么可奇怪的,我穿的不是凡间的衣服,而是天上的衣服,天衣本来就不是用针线做成的,怎么会有衣缝呢?‛后人就用天衣无缝来称赞那些完美无缺的事物。
天衣无缝 :原指神话中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现比喻事物非常完美自然,不露任何痕迹,没有一点儿破绽。
对牛弹琴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很会弹琴。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一天,公明仪在郊外游玩时,看到了一头牛。他想:大家都赞扬他的琴技,不如我给牛也弹一曲吧!给牛弹奏了一曲古雅的曲子,牛埋头吃草不理他。他又弹奏了一曲欢快的曲子,牛依然埋头吃草不理他。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结果牛还是不理会他。公明仪非常失望,开始怀疑自己的琴技。路人说:‚不是你弹的琴不好,而是牛根本听不懂啊!‛
对牛弹琴 :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也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世外桃源
晋朝的大文学家陶渊明,曾经写过一篇有名的《桃花源记》,内容是描写晋朝湖南武陵有一个捕鱼人所遇到的奇事:
有一天,这个渔夫驾着小船,溯河而上。他不知划了多远,忽然发现在河岸青翠的草地旁,有一片开满了艳丽花朵的桃花林。由于他从未看到过这么美的景色,不由看得呆了。
接着,他又继续向前划,不久看到前面有一座小山,在山腰处有一个小洞口,渔夫好奇地下了船,从那洞口爬进去,想看个究竟。他刚进入洞口时,里面又狭又窄,十分阴暗,可是大约走了十几步后,道路忽然宽阔起来,并且在山洞的尽头,有一片平坦的土地。
他来到里面,只见一排排房屋十分整齐,房前屋后,有很多桑树和竹子;肥沃的田野里,种有各种各样的植物。而田中的道路,东西南北交错着,四通八达。田野里有不少耕作的人,老人和孩子们各得其乐。当那些人见到渔夫时,起初都感到很惊奇,但不一会儿就很热情地和他闲谈。这些人告诉渔夫说,他们的祖先原是为了逃避秦朝的战乱,才率领村人隐居到这里来的。渔夫把朝代的变更告诉他们,他们听了都十分惊异。
几天后,渔夫在接受村人的热情招待以后,依依不舍地跟大伙告辞,临走前,村里人对他:‚不要向外面的人说起我们这里。‛渔夫同意了。可是他回去以后,仍把这件奇遇报告了太守,太守派人和他一起沿着原路去找,但却怎么也找不着了。从此以后,便再也没有人见过这处桃花源了。
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水中捞月
孙悟空想超脱生死轮回,便穿大洲、过大洋到处去寻找。最后拜在菩提祖师门下,每日和师兄弟们学经论道,扫地锄园,不觉过了六、七年。
一日,祖师问悟空:"你想学什么?‛悟空说:‚但凭尊祖教诲。‛
祖师问:‚教你请仙扶鸾、趋吉避凶,如何?‛悟空问:‚可得长生么?‛祖师说:‚不能!‛悟空说:‚不学!不学!‛
祖师问:‚教你看经念佛、朝真降圣,如何?‛悟空问:‚可得长生吗?‛祖师说:‚不能!‛悟空说:‚不学!不学!‛
祖师问:‚教你守谷无为、打坐持斋,如何?‛悟空问:‚可得长生么?‛祖师说:‚不能!‛悟空说:‚不学!不学!‛
祖师问:‚教你采阴补阳、打鼎炼丹,如何?‛悟空问:‚也得长生么?‛祖师说:‚如想长生,却如同‘水中捞月’。‛悟空问:‚怎么叫做‘水中捞月’?‛祖师说:‚月亮在天空中,水中只有月亮的影子,虽然看得见,只是无法去捞,到底只能是空想罢了。‛悟空说:‚也不学!不学!‛
祖师看悟空意志坚定,就把长生不老的方法传给了悟空。
水中捞月: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画蛇添足
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倒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螳臂挡车
春秋时,齐国的国君齐庄公,有一次坐着车子出去打猎,忽见路旁有一只小小的虫子,伸出两条臂膀似的前腿,要想来阻挡前进中的车轮。庄公问驾车的人:‚这是一只什么虫子?‛驾车的人答道:‚这是一只螳螂,它见车子来了,不知赶快退避,却还要来阻挡,真是不自量力!‛庄公笑道:‚好一个出色的勇士,我们别伤害它吧!‛说着,就叫驾车的人车子靠边,让开它,从路旁走过去。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开了。人们都说庄公敬爱勇士。便有好多勇敢的武士,纷纷来投奔他。
螳臂挡车 :螳螂举起前腿想挡住前进的车子。比喻不自量力或抗拒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必然导致失败。
百步穿杨
春秋战国,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练成了一手好箭法。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一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彩声。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上红色作为靶子。接着,他拉开弓,‚嗖‛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链正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这一来,喝彩声雷动,潘虎也口服心服。就在一片喝彩声中,有个人在养由基身旁冷冷地说:‚喂,有了百步穿扬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 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怎样教我射箭?‛ 那人平静地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 养由基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谢。
百步穿杨: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东施效颦
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无论举手投足,还是言谈微笑,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稍用淡妆,身着衣服朴素,但是不管走到哪里,都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她实在太美了,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着她。
乡下有一个丑女人,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的矫揉造作使她样子更难看了,可用扭捏作态一词形容。结果,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和孩子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
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
朝三暮四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叫狙公,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粟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栗子,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
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
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栗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得在地上翻滚起来。
朝三暮四:用来指玩弄诈术欺骗人,现在多用来比喻反复无常。
一箭双雕
南北朝时,北周有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叫长孙晟,具有百发百中的射箭技艺,无人敢与他相比。
北周的国王为了安定北方的少数民族突厥人,决定把一位公主嫁给突厥可汗摄图。为了安全起见,派长孙晟率领一批将士护送公主前往突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突厥。摄图大摆酒宴,宴请长孙晟。酒过三巡,按照突厥人的习惯要比武助兴。突厥王命人拿来一张硬弓,要长孙晟射百步以外的铜钱。只听得‚格勒勒‛—声,硬弓被拉成弯月,一枝利箭‚嗖‛地一声射进了铜钱的小方孔。‚好!‛大家齐声喝彩。
从此摄图对长孙晟非常敬重,留他在突厥住了一年,并经常让他陪着自己一块儿去打猎。有一次,他俩正在打猎,摄图猛抬起头,看见天空中有两只大雕在争夺一块肉。他忙送给长孙晟两枝箭说:‚能把这两只射下来吗?‛‚一枝箭就够了!‛长孙晟边说边接过箭,策马驰去。他搭上箭,拉开弓,对准两只打得难分难解的大雕。‚嗖‛的一声,两只大雕便串在一起掉落下了。
一箭双雕:雕,一种凶猛的大鸟。发一枝箭就射中两只大鸟,原形容箭术高超。现在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老马识途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xí)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老马识途: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杀鸡儆(jǐng)猴
从前,一个耍猴人买了一只不听话的猴子。耍猴人十分生气,就到市场买来一只公鸡,对它不断敲锣(luó)打鼓。公鸡吓呆了,耍猴人乘机拿刀杀了公鸡,坐在一旁的猴子也吓坏了。从此,只要艺人说什么或敲锣打鼓,猴子就会毫不含糊地执行耍猴人的指令。
杀鸡儆猴: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chéng)罚(fǎ)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自相矛盾
古时候,矛和盾都是作战用的武器。矛用来刺杀敌人,盾则用来保护身体,以免被对方的矛刺中。传说很久以前,楚国有个卖兵器的人,在市场上卖矛和盾。为了让人家愿意买他的货,他先举起盾向人们夸口道:‚你们看,我的盾是世上最坚固的盾,任何锋利的东西都不能刺穿它。‛接着又举起他的矛,向人吹嘘说:‚你们再看看我的矛,它锋利无比,无坚不摧,无论多么坚硬的盾,都挡不住它,一刺就穿!‛围观的人听了他的话都觉得很好笑,人群中有人问道:‚依你的说法,你的矛无论怎样坚硬的盾都能刺穿,而你的盾又是无论多么锋利的矛也不能把它刺穿。那就拿你的矛来刺你的盾吧,看看结果怎么样?‛
卖兵器的人听了张口结舌,无从回答,只好拿着矛和盾走了。
自相矛盾:现在人们用它来比喻做事、说话前后自相抵触。
此地无银三百两
从前有个人叫张三,喜欢自作聪明。他积攒(zǎn)了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但是他也很苦恼(nǎo),怕这么多钱被别人偷走,不知道存(cún)放在哪里才安全。带在身上吧,很不方便,容易让小偷察觉;放在抽屉里吧,觉得不妥(tuǒ)当,也容易被小偷偷去,反正放在哪里都不方便。他捧着银子,冥(míng)思苦想了半天,想来想去,最后终于想出了自认为最好的方法。张三趁黑夜,在自家房后的墙角下挖了一个坑,悄悄把银子埋在里面。埋好后,他还是不放心,害怕别人怀疑这里埋了银子。他又想了想,终于又想出 了一个办法。他回到屋里,在一张白纸上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然后,他出去把纸贴在坑边的墙上。他感到这样是很安全的了,便回屋睡觉了。张三一整天心神不定的样子,早已经被邻居王二注意到了,晚上又听到 屋外有挖坑的声音,感到十分奇怪。就在张三回屋睡觉时,王二去了屋后,借着月光,看到墙角上贴着纸条,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王二一切都明白了。他轻手轻脚地把银子挖出来后,再把坑填好。王二回到自己的家里,见到眼前的白花花的银子,高兴极了,但又害怕了起来。他想:如果明天张三发现银子丢了,怀疑是我怎么办?于是,他也灵机一动,自作聪明,拿起笔,在纸上写了‚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大字,也贴在坑边的墙角上。张三第二天早上起来,到屋后去看银子,银子不见了,一见纸条,才恍然大悟。
此地无银三百两:本来的意思是这个地方没有三百两银子。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由于做事愚蠢,想隐瞒的事情反而被彻(chè)底暴露。
骑驴找驴
从前有个叫王三的人,想做生意挣大钱。他拿了一笔钱,高高兴兴地来到了集市上。
王三心想:这些小毛驴看上去不错。不如买几头回去。他就问老板:‚ 老板,我想买几头驴回家去卖,能不能赚钱啊?‛老板回答:‚当然能赚钱啦!赚不到钱,你再回来找我!‛
王三听老板这么一说,就痛痛快快地买下了五头小毛驴。王三骑上小毛驴,乐颠颠地往家走。
他一边走一边想:我回家把驴卖了,赚到了钱,家里人都得佩服我。他一边走一边寻思着:这五头驴能赚……啊?一、二、三、四。怎么只剩下四头驴了?!
他连忙又数了一遍:‚一、二、三、四、五。哎?奇怪了!没少啊!是五头驴。刚才我眼花了 明明是一、二、三、四……啊?怎么又少了一头驴?!‛
他急忙又数了一遍:‚一、二、三、四、五。奇怪,是五头啊!哦……只要我骑上驴就会少一头!‛
最后,他想了一下说:‚嗯,算了,我不骑驴了。这样就不会少了!‛
骑驴找驴:骑着驴去找别的驴。原比喻一面占着一个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称心的工作。现在多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去找。
空中楼阁
在很久以前,山村里有一位财主。他非常富有,但生性愚钝,尽做傻事,所以常遭到村人的嘲笑。
有一天,傻财主到邻村的一位财主家作客。他看到一幢三层楼高的新屋,宽敞明亮,高大壮丽,心里非常羡慕,心想:我也有钱,而且并不比他的少。他有这样一幢楼,而我没有,这像什么话呢?一回到家,他马上派人把工匠找来,问道:‚邻村新造的那幢楼,你们知道是谁造的吗?‛
工匠们回答道:‚知道,那幢楼是我们几个造的。‛
傻财主一听,非常高兴,说:‚好极了,你们照样子再给我盖一次。记住要三层楼的房子,要和那幢一模一样。‛
工匠们一边答应,心里一边嘀咕;不知这次他又会做出什么傻事来。可是不管怎样,还得照吩咐去做,大家便各自忙开了。
一天,财主来到工地,东瞅瞅,西瞧瞧,心里十分纳闷,便问正在打地基的工匠:‚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造一幢三层楼高的屋子呀,是照您吩咐干的。‛
‚不对,不对。我要你们造的是那第三层楼的屋子。我只要最上面的那层,下面那二层我不要,快拆掉。先造最上面的那层。‛
工匠们听后哈哈大笑,说:‚只要最上面那层,我们不会造,你自己造吧!‛
工匠们走了,傻财主望着房基发愣。他不知道,只要最上面一层,不要下面两层,那是再高明的工匠也造不出来的。
空中楼阁:指建造在半空中的楼阁。个别时候比喻崇高的人格;旷达的胸襟。一般比喻虚构的事物。现多用来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及空想。
黔驴技穷
很久以前,在中国贵州没有驴子这种动物,大家都不知道驴子长什么样子。有一天,有一个人从别的地方运了一头驴子到贵州,他把驴子放在山脚下。山里的老虎远远看到驴子在叫,心想:这是哪来的怪物呀!看它的样子好像很厉害,我还是离他远一点比较安全!过了一段时间,老虎看到驴子每天就是走来走去,偶尔叫几声!老虎心里又想:这个家伙个子是很大,不晓得会些什么,我来试试它!老虎就偷偷地走到驴子身边,故意碰了驴子一下。驴子被碰了以后非常生气:‚你干嘛碰我呀!‛说完就举起脚来踢老虎,一次、二次、三次,每次都没踢中。老虎这才发现:‚这个驴子只会用脚踢人,根本没什么本事嘛!‛于是,老虎就张大嘴要把驴子吃掉,驴子吓得大叫:‚你不要靠过来喔!我会踢人喔!‛老虎大笑说:‚你会的不过就是踢人,我还会吃人呢!‛老虎说完就把驴子给吃到肚子里去了!后来,大家就把这只贵州的驴子被老虎吃掉的事变成‚黔驴之技‛这句成语。另外,也有人把这句成语说成‚黔驴技穷‛。
黔驴技穷:比喻人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
返老还童
相传,刘安自年青时代起,就喜好求仙之道。封淮南王以后,更是潜心钻研,四处派人打听却老之术,访寻长生不老之药。有一天,忽然有八位白发银须的老汉求见,说是他们有却老之法术,并愿把长生不老之药献给淮南王。刘安一听,知是仙人求见,真是大喜过望,急忙开门迎见,但一见那八个老翁,却不禁哑然失笑。原来八个老汉一个个白发银须,虽然精神矍铄,但毕竟是老了呀!哪会有什么防老之术呢?
‚你们自己都那样老了,我又怎么可以相信,你们有防老之法术呢?这分明是骗人!‛说完,叫守门人把他们撵走。
八个老汉互相望了一眼,哈哈笑道:‚淮南王嫌我们年老吗?好吧!那么,再让他仔细地看看我们吧!‛
说着,八个老翁一眨眼工夫,忽然全变成儿童了。已经年老的人,一下子回复到了儿童时期,这是全然不可能的,所以这仅仅是传说故事而已。
返老还童:原指老年人还复到了儿童时代,现在形容老年人恢复了青春与活力,精力异常旺盛。
第四篇:二年级语文空中课堂质量检测题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
封
线
2019—2020学第二学期空中课堂质量检测
二年级语文试题
(时间:60分钟
总分105+5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卷面
总分
等级
得分
一、积累运用。
(共46分)1、我会读拼音,写词语。(16分)
gū
niang
yóu
jú
xiū
xi
wēn
nuǎn
tián
cài
bō
wén
mín
zú
jiē
dào
bèi
ké
shāo
kǎo
jīng
líng
yóu
xì
shǐ
jìn
zhōu
wéi
pì
gu
bì
lǜ
2、我会填。(16分)
一()风景
一()米糕
一()马
一()菜
奋()图()
()风()面
繁()昌()
()空如()
3、我会照样子,写句子。(8分)
(1)例:小柏树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1分)
春雨像
一样轻轻地落到地上。
(2)例:春天像个小姑娘。(害羞的)(1分)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
邓爷爷挑选了一棵柏树苗。(精心地
茁壮的)
(3)例:喜鹊阿姨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1分)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4)照样子,写词语。(4分)
平平常常
得意洋洋
很多很多
亭亭玉立
(5)例:小草丛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1分),那是?
4、我会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6分)
华夏儿女 都要 奋发图强 每一个
(1)
它
特别的 味道 难道 吗
很
(2)
二、课内外内容填空(共20分)
1、《咏柳》的“咏”是
意思。作者把柳叶比喻成,把柳枝比喻成。《村居》的作者是
。前两句是:
莺飞,拂堤杨柳醉。
2、神州大地,风景如画,我知道的著名的两条江河是
和,与大陆隔海相望的岛屿是。
三、阅读与理解(共19
分)
(一)短文1:《雷锋叔叔,你在哪里》(9分)
小路说:
乘着温暖的春风,昨天,他曾路过这里,我们四处寻觅
背着年迈的大娘,啊,终于找到了——
踏着路上的荆棘。
哪里需要献出爱心,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就是他洒下的汗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温暖—()
四处—()
寻觅—()
年迈—()
3.诗歌中写雷锋曾把()背回家。(2分)
3.“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句话的意思是()(3分)
A.在需要人们奉献爱心的地方,到处都有像雷锋叔叔那样热心助人的叔叔、阿姨们。
B.雷锋叔叔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二)短文2:(10分)
春 风
春风,总像妈妈温柔的手。她抚摸(fǔ
mō)着桃树,桃树醒了,睁开眼睛,桃林一片粉红;她抚摸着柳树,柳树伸了个懒腰,扭一下细软的腰肢,也醒了,于是长出了嫩绿的秀发;她抚摸着田野,田野苏醒了,一片绚丽灿烂,麦苗翠绿,油菜金黄;她抚摸着小朋友,你看,红领巾更红了……
1、想想“抚摸”是什么意思,试着用“抚摸”写句话吧。(2分)
2、这篇文章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3分)
3、“柳树长出了嫩绿的秀发”一句的意思是()(2分)
A.柳树长头发了。B.柳树的头发是绿色的。
C.柳树的枝条在春风吹拂下变绿了。
4、你喜欢春风吗?为什么?(3分)
四、看图写话(共20分)
仔细看图,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都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发挥你的想象,相信你会写的很棒!
第五篇:检测题
一、选择题。
(多选)1.梳理教材需要教师针对以下哪些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整理()。
A.学生学情
B.课标
C.教材
D.教学资源
2.教师的常态课容易出现的问题有()。
A.讲授半节课时间,然后让学生抄概念或结论。
B.备课过程中阅读课程标准,认真解读。
C.教学目标完全按照教参要求照搬。
D.教法单一,学生兴趣无法被调动。
3.教师上课前心里必须要明确哪些内容()?
A.学什么
B.怎么学
C.是否学成D.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什么及心理感受
4.教材梳理可以从以下哪些方面进行了解()?
A.了解教材的编写特色。
B.了解教材的框架。
C.了解教材编写整体思路、编写体例。
D.了解整册教材内容及课标中的位置。
5.以下哪些属于教课版教材的编写特色()。
A.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协同发展。
B.教学活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C.以科学家的工作过程启发学生学习。
D.围绕大概念进行教学。
E.以科学实践丰富科学探究过程。
6.梳理教材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A.平时加强对科学理念的理解。
B.经常学习,把握准知识和探究的学习进阶。
C.加强探究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D.加强对教参的阅读学习,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以教参为标准。
E.加强对科学课标和课标解读的学习。
F.了解学情,才能设计出适合小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设计。
二、思考。
教科版教材大单元设计对于学生形成科学概念有哪些作用?
三、研讨。
什么是物质?给物质下个科学定义。
(后附答案及建议。)
答案:
一、选择题。
1.ABCD
2.ACD
3.ABCD
4.ABCD
5.ABCDE
6.ABCEF
二、思考。
教师应该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大单元结构促使学生能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达成对同一个概念的学习,将围绕同一核心概念的零散知识进行了整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自主地将这些科学概念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体现出科学概念的连贯性和综合性。教材每个单元都是在围绕大概念进行教学,单元中每一节课也都处在很重要的位置,如:起始课调动兴趣、测查学生前认知;课与课之间层层递进,由简到繁;结尾课对前几节课知识进行总结提升等。整个单元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更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观念。
三、研讨。
研讨建议:教师在教师群里研讨,每个人就什么是物质阐述自己的观点及想法,然后给物质下个科学定义。可以梳理出大家全部认可的观点,对于不认可的可以互相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