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方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方案
1、角色定位活动方案: 方案名称
“我是大学生”——主题演讲(3课时)
设计依据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活动主题
角色定位
项目目标
使学生及时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明确自身形象、使命责任、成才目标的认识,学会明辨是非,懂得善恶美丑。
项目任务
先以召开主题讨论会的方式进行,学生要完成查找资料、撰写发言稿、小组讨论、小组发言、班级发言交流等任务。讨论题目是:1.“我是大学生,我该怎样做”大学生的角色定位是什么?真正的大学生应该做什么?2.大学生活应该怎样度过?哪些是大学生应该做的?哪些是大学生不应该做的?
项目要求
1.每个同学都要参与到项目上教学活动中,围绕讨论题目撰写500字演讲稿。2.发言稿中至少引用一句名人名言。3.演讲稿要独立完成,写自己的认识。
项目实施
每个同学都要围绕讨论主题,结合实际,深入思考,撰写500字演讲稿。题目是“我是大学生”。以8-10人左右为一组,选出讨论主持人、记录人、发言人,围绕讨论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小组成员轮流发言,并以关键词或短句的方式归纳本组同学的共同意见,将讨论结果写在纸板上。
各小组发言人在全班发言。老师点评总结。
讨论过程要安排同学摄影。
成果展示
由团支书、学习委员收齐每位同学的发言稿(电子版),配上图片和照片,制成电子书。优秀的发言稿打印后,出一期板报。
项目评价
根据每位同学的发言稿质量和小组代表的发言情况综合评定,记录一次平时成绩。
知识要点 小结
第一,大一新生,应认识大学生活特点,适应大学生活,迅速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提高独立生活意识和能力,克服“等、靠、拿”思想。
第二,努力学习,培养优良学风。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第三,充分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肩负历史责任,善于从身边小事做起,做文明的表率。
注意事项
项目任务的目标、要求以及评价标准要具体、明确,确保每个同学都明了活动的流程和自身要完成的任务。
项目推进过程中要发挥学生骨干作用,如学生干部,、有专长的学生让他们来承担背景布置、引导讨论、活动主持、摄影、电子书制作、板报展示等工作。
2、道德实践活动方案: 方案名称
做一件崇德向善的事——道德实践活动(3课时)
设计依据
绪论第三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活动主题
道德实践
项目目标
帮助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统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项目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内外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创新或勤工助学等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活动、然后在班级汇报交流等任务。
项目要求
每个同学都要参与到项目上教学活动中,围绕主题做一件崇德向善的事。可以是亲身做一件好事,也可以寻找好人好事。
2.写出本小组的的体会,传递正能量。
项目实施
1.每个同学都要围绕主题,做一件崇德向善的事。
2.以8-10人左右为一组,选出组织者、记录人、发言人,把本组崇德向善的事情经过和体会记录下来,以视频、图片、文字等方式制成PPT,图文并茂。3.各小组发言人在全班发言。4.教师点评总结。
5.讨论过程要安排同学进行摄影。
成果展示
由学习委员收齐各组的PPT交给任课教师。
项目评价
根据各组的PPT质量和小组代表的发言情况综合评定,记录一次平时成绩。
知识要点 小结
第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根本途径。第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第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锤炼高尚品格,可以为应对和解决走向社会、立业成家等人生重大课题打下良好基础。
注意事项
1.项目任务的目标、要求以及评价标准要具体、明确,确保每个同学都明了活动的流程和自身要完成的任务。
2.项目推进过程中要发挥学生骨干作用,让他们来承担背景布置、活动主持、摄影等工作。
3、普法实践活动方案: 方案名称
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法律知识竞赛(6课时)
设计依据
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活动主题
法制宣传
项目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并认同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理解并掌握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培育法律信仰,增强法治价值的认同感,正确行使公民的法律权利和义务,争做法治先锋。
项目任务
以法律知识、法治生活、法治人物、法治事件等为表现对象,围绕大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进行法律知识竞赛。
项目要求
1.每个同学都要参与到项目教学活动中,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治生活、法治人物、法治事件。
2.每个同学都要参与法律知识竞赛答题。
项目实施
1.每个同学都要参与到项目教学活动中,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治生活、法治人物、法治事件。
2.每个同学都要参与法律知识竞赛答题。3.老师点评总结。
成果展示
奖励:一等奖20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50名。
项目评价
根据每个同学的答题质量综合评定,记录一次平时成绩。
知识要点小结
第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和奋斗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抓手。
第二,树立法治理念,尊重法律权威,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第三,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平等的、统一的,要正确地享有法律权利和履行法律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
注意事项
1.项目任务的目标、要求以及评价标准要具体、明确,确保每个同学都明了活动的流程和自身要完成的任务。
2.项目推进过程中要发挥学生骨干作用,让他们来协助比赛现场的布置工作。
基础课教学部(社会科学部)德育教研室
第二篇:201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方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规范课程实践教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课程实践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升华思想境界。实践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大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去了解自己、了解大学、了解社会,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分析,逐步探索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并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使他们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践教学的要求
本课程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总的要求是:
第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观点指导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努力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二、学生从开始社会实践方案选择到整个实践活动结束,任课教师须全程跟踪指导,并对所有实践活动资料进行留存。
第三、社会实践方案可以选择性的完成其中一项,最终完成的实践成果要以本课程学科理论为支撑。
第四、成绩评定由社会实践过程评价、实践成果评阅两个环节组成。
三、活动形式及方案:
主要是通过大学生讲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红色教育参考考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
方案一:大学生讲思政理论课。
安排学生准备讲授思政理论课,具体内容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一个小节,授课时间为30分钟,要求人人参与。讲课成绩由班级选出5位评委现场打分,最后取平均成绩作为实践教学的成绩。活动应该有相应的照片资料,所有学生授课视频统一保存,由授课老师教给教研室。
方案二:社会实践调查。
授课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相应的调查报告。调查的主题由老师自行选定,每个自然班级一般分为三组,最终小组统一提交一份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不应该少于5000字(含图表)。调研报告批阅后交回教研室。
方案三:组织学生外出进行红色教育考察。
各授课老师要做好详细的外出安全规划,红色考察教育应该有相应的活动照片和考察学生的心得体会文章。
方案四:“就业、择业、创业”——“我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通过设计,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选择不是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时的某个单独事件,而是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学生应时刻关注择业环境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活动最终提交学生个人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 2018年3月20日
第三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安排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安排
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
(2012 年 9 月 25日)
一、实践课总课时:6节
二、实践课时安排:
1、2、社会调查(院内院外)4课时,参与学生人数:全院2012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考察2课时,参与学生人数:2012级部分班级学生
三、社会调查参考题(学生可自定题目)
1.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
2.大学生所在城市卫生环境情况调查
3.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4.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
5.大学生就业心理及社会岗位提供的调查
6.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调查
7.关于大学生上网的调查
8.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
9.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
10.物权法与现实生活的调查
11、××县(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
12、.关于铜陵市公民宪法意识的调查
13、关于大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的社会调查
14、农村教育之我见
15电信服务:消费者满意度如何?
16、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17、城市中小学学生素质教育现状调查
18、校区附近网吧对学生学习生活影响程度的调查
19、电影消费习惯及态度调查
20、新时期学校党团活动现状调查
21、大学生对“啃老族”现象的评价
22、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社会调查
23、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社会调查
24、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社会调查
四、实践教学基地考察安排
1、参观铜陵市博物馆。结合教材第二章内容,授课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铜陵市博物馆,让学生领略到古铜都的魅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第二故乡——铜陵、建设祖国的历史责任感。
2、沈浩精神传承基地。结合教材第三章内容,授课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沈浩精神传承基地,让学生了解了沈浩从学习到工作,从财政厅到小岗村的历程,学习沈浩同志坚定信念、忠诚于党、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勤奋学习,踏实工作,乐于奉献,将沈浩精神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3、参观“安徽黄金第一村”—— 朝山村,授课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农村大课堂,切实感受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气象。
五、实践课考查
1、学生可以组成5-8人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于课程结束一周前交社会调查报告一份,社会实践报告书在思政部通知公告栏下载。社会调查报告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分,计入平时成绩,占平时成绩的30%。
2、参观实践教学基地的学生,每人要提交一份观后感,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第四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大纲(定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大纲(定稿)
2013.10.16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学时:9学时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第一教研室
本大纲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大学生个体学习、成才的需要,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内容,使课程的实践教学规范化、制度化。
一、课程概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它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
二、实践教学的目的:
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体验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把课堂教育延伸到社会实践中去,通过自己的内心体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社会服务并适时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回顾,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帮助他们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三、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
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第三、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参加社会实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
第四、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期健康发展。第五、坚持整合资源,调动校内外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良好局面。
四、实践教学基本内容及成绩评定办法(也适用于其它大一年级的公共理论课)实践项目一
[实践项目名称]:撰写一份《校园讲座的观感与评析》
[实践目的] 推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参与旁听各种题材的讲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作业要求与成绩评定办法]:
1、观感部分占10分,不少于500字。应当包括: 课外讲座基本信息:时间、地点、主讲人(2分)。讲座内容的概述(4分)。
听后的主要收获、对自己的启发、教育意义等(4分)。注意:一定要根据讲座内容和观点等谈自己的收获。
2、评析部分占10分:不少于1000字。具体可以对讲座内容(包括讲座选题、主要背景、主要内容、主要观点、主讲人建议等方面)进行评论和分析。至少要对上述内容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面进行评析。达到基本要求:评析条理清楚、说理充分,满分:6分
在评析中能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同时列出课外阅读目录):占2分 在评析中能结合教材内容:占2分
(评析包括:赞同、不赞同、商榷、讨论等方面。但必须是针对讲座内容。)《校园讲座的观感与评析》总字数要求:不少于1500字
实践项目二
[实践项目名称]:开展大学生思想品德或社会公德意识方面的调查并进行分析。[实践目的]: 通过本活动,使大学生了解和分析自身在思想品德或公共生活领域中的社会公德表现,在观察、调查、分析中能明辨是非,升华道德情感,并养成良好的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作业要求与成绩评定办法]: 作业要求:
1、问卷式为主:有效问卷不少于50份;
具体要求:作业提交时附上有效问卷。
2、个案访谈式为主:个案访谈对象不少于5 人。
具体要求:作业提交时并提供访谈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访谈内容。成绩评定办法:总分20分:
1、调查设计、调查组织、调查资料记录和整理:10分。由学生自主确定调查题目,拟定调查方案。可以分小组自行调查。根据提交的调查设计和调查的问卷、访谈记录等评分。
2、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10分)。《调查报告》字数要求:不少于1500字
实践项目三
[实践项目名称]:在校内外做志愿者的实践和体会。
[实践目的]:通过在校内外做一次义工或其它类型的志愿者,使学生感受普通劳动者的人生价值,培养踏实、吃苦、敬业的品格。
[作业要求与成绩评定办法]:在校内外做一次义工或其它类型的志愿者,并撰写一份《做一次志愿者的收获与思考》占20分,可以以个人或者以3-5名同学为一组(确定一名组长),讨论决定本组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地点和服务内容(校园义务劳动、社区服务、街头宣传等),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结束后要求每位同学提交一张活动照片(5分)、一篇心得体会或感想(15分)。内容应包括本组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地点、服务内容以及自己参加活动的感受。《实践和体会》字数要求:不少于1500字
五、有关说明和要求
(一)每次实践后的文字材料必须手写完成,打印无效;每篇字数均不得少于1500字。
(二)统一用印有“上海海事大学”字样的稿纸书写,并请在作业的封面上注明:学院、专业、年级、学号、姓名。
(三)每次实践活动均要求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不得造假;一旦发现有来自网络或其他渠道的抄袭行为,一律严惩:扣除全部平时成绩,实践学分记0分,明年重新参加下一年级的实践学分考评!
第五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选题
学生社会调查参考选题
(一)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1.大学新生适应情况调查(总体适应情况、具体适应问题及表现、积极应对策略与方法)。
2.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作风等)。
3.大学生创新精神的调查(创新人格品质、创新意识表现、创新能力培养)。
4.大学生成才观调查(包括人才的概念界定、人才标准、成才目标、成才途径)。
5.大学生历史使命感调查(使命感的总体状况、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6.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调查(包括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程度、认同程度,以及如何践行等等)。
7.当今社会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调查。
(二)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共同理想的现状调查。
2.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调查。
3.大学生理想与信仰现状的调查。
(三)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1.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调查(如何认识爱国主义,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爱国主义精神)。
2.经济全球化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的独特表现调查。
(四)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大学生人生观现状调查(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看法与观点)
2.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寻求心理健康的方法与途径)
3.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现状调查。
4.大学生幸福感现状调查(对幸福的界定,幸福的标准与条件,主观幸福感程度,提高幸福感的途径与方法等)
(五)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1.大学生道德素质状况调查(总体现状、存在问题、产生原因、改善方法)。
2.大、中、小学学生道德状况个案调查。
3.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状况调查(活动形式、发展过程、服务对象、发展趋势)
4.大学生弘扬优良道德传统情况的调查(如继承发展传统伦理观念、传统美德,以及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情况)。
5.大学生诚信调查(诚信总体状况、存在问题及表现形式、改进的措施与方法)。
6.大学生对“八荣八耻”的认识和践行情况的调查。
7.大学生对见义勇为现象的态度调查。
8.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孝”“义”问题的认识。
9.小康社会与公民道德关系调查。
10.文明小区、文明村组建设中居民、村民道德作用调查。
(六)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1.校园不文明行为的调查(表现形式、特点与原因分析)。
2.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的调查(表现形式、特点与原因分析)。
3.大学生公德现状的调查。
4.居住地(城市、农村)居民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
5.大学生环保意识与环保行动的调查。
6.居住地(城市、农村)环保现状的调查(环境保护总体状况、政府及群众环保意识与环保行动)。
(七)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1.大学生择业状况的调查(总体就业比率、状况,不同职业的就业差异,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客观原因)
2.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包括大学生择业观和创业观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原因的分析)
3.各行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状况调查。
4.居住地(城市、农村)居民家庭美德状况调查。
5.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对爱情与婚姻的基本看法、爱情与婚姻的道德责任意识、恋爱现状与存在问题等)。
6.居住地(城市、农村)群众的创业情况调查(包括创业人群的比例、创业的方向及内容、创业的成果等)。
(八)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1.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调查(对国家安全的认知与认同程度、对国家安全的义务感与责任感)。
2.居住地(城市、农村)群众宗教信仰情况的调查(包括信仰那些宗教、比例如何、信仰程度)。
3.大学生维权意识与维权能力调查。
4.大学生违法犯罪现状的调查(总体状况、主要表现、产生原因、改善方法)。
(九)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1.居住地(城市、农村)群众对我国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情况了解程度的调查(比如:选举方式、对选举的态度、参加情况、当选人员情况等方面。)
2.居住地群众对每年国家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了解情况的调查(了解程度、关注程度、意见与建议等)。
3.居住地(城市、农村)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情况的调查(产生、成员构成情况、有哪些职责、作用、重大事情的决定、是否定期召开代表大会?了解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政策和法律法规情况)。
4.居住地(城市、农村)群众学法用法守法情况调查(最关注哪些方面的法律、了解相关法律知识的途径、利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身边法律遵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