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尹蔚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形势任务讲话稿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形势任务 暨怎样当好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长
尹蔚民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九日
举办县级人社局长培训班,用3年时间把全国县级人社局长轮训一遍,是部党组认真研究后决定的。基于这样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从县级人社部门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考虑的。古人说:郡县治则天下安。县级人社部门在整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体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基础地位,是整个工作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我们的各项政策措施能不能真正落实到位,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到底满意不满意,县级人社部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你们的工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整个系统的整体水平。二是从机构改革后的现实情况考虑的。目前,县级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县级人社局中有一些人事和劳动部门没有分开过,但更多的是按照大部门体制改革的要求重新组建的。如何形成有机的融合、形成推动工作的合力,需要加强指导。在座的局长有一些是新调任到人社系统的,对业务工作也有个熟悉的过程,也需要加强学习和交流。总之,通过办培训班把县级人社局长轮训一遍,对于扎实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完成“十二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提高全系统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清形势,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认清形势,对于统一思想认识、找准工作定位、明确工作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认清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定位。只有这样,才能胸怀全局,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自觉地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国务院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做到视野开阔、心胸开阔、眼界开阔,立足本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推动工作的合力。
(一)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
中央对形势的基本判断是,“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发展趋势,同国家的大形势和发展趋势是紧密相连的。“十二五”时期,我们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又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机遇大于挑战。
(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机遇
一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民生;二是社会各方面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高度关注和期待;三是物质基础更加丰
厚;四是工作基础更加坚实。
(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挑战
“十二五”时期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换句话说,也就是对我们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概括为“七个更高”的要求,即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促进就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对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对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对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二、明确任务,精心谋划工作发展
新部组建以后,依据我们部门的职能职责,经过部党组认真研究,我们确定了“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和六个方面的工作板块或者说工作格局,这条工作主线和工作格局,涵盖了我们工作的两大领域,贯穿各个环节,得到了全系统的高度认可。目前,“十二五”时期我们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已经确定,我们要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作为工作主线,正确把握各项
重点工作的着力点和关键环节,集中精力加以推动和落实。
(一)就业
“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是,五年内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年均转移农业劳动力800万人。
工作着力点:一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二是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三是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四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五是加强就业服务。
(二)社会保障
“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是,要实现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新增1亿人,达到3.57亿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稳定增长,城镇60岁以上非就业居民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发放数量达到8亿张,覆盖60%人口。
工作着力点:一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二是逐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三是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四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
(三)人才队伍建设
“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是,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5625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6800万人左右,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400万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0:38:52,从事研究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达到200万人年,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33人年。
工作着力点:一是积极发挥政府人才工作综合管理部门职能作用;二是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三是以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为重点,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体制;四是改进人才培养管理方式,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等12项重大人才工程。
(四)人事制度改革
“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是,公务员法配套法规体系和管理机制更加健全,科学分类制度基本形成,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全面提升。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并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军队转业干部得到妥善安臵,军转安臵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退役军官安臵制度逐步形成。
工作着力点:一是完善公务员制度;二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三是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四是切实做好军转安臵工
作。
(五)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是,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符合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不同特点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水平决定和调整机制不断完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实际增长10%以上。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
工作着力点:一是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二是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三是完善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六)劳动关系
“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是,各类企业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普遍建立。中国特色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进一步健全。劳动标准体系更加健全。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系更加完善,以网格化、网络化管理的预防预警机制基本建立,劳动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0%,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到90%。
工作着力点:一是加强农民工权益维护工作;二是加强劳动
关系协调机制建设;三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四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
三、履行职责,切实当好“一把手”
从部里机构改革三年来的实践看,新机构能不能彻底融合,工作能不能落实到位,关键在领导班子,关键在“一把手”。各位局长是实现新机构彻底融合、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第一责任人,是单位的领导核心和主心骨,担子重、责任大。你们的思想境界高不高、工作能力强不强、工作作风实不实,对事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县级人社局长必须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把思想统一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做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创造性地推动本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
(一)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
“一把手”在一个单位中起着定方向的作用,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是善于把握大局,站在全局高度来想问题、谋思路、干事业;二是善于谋划布局,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科学性;三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县情出发。
(二)要善于改革创新、抓好落实
县级人社部门作为我们系统的坚实基础,一方面要锐意改
革,积累经验;另一方面要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两个方面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一是要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在结合上下功夫;二是要狠抓工作落实,做到“四个明确”,并加强督促检查;三是要注重总结基层创造的好的做法、好的经验,用典型引路,推动工作开展。
(三)要切实抓好班子、形成合力
任何一个单位,要形成一个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集体,“一把手”都必须把抓班子放在首位。一是不搞家长制、一言堂;二是多沟通、多谈心;三是不揽权,多发挥副手作用;四是加强制度建设,靠制度管人、管事,形成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
(四)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作为“一把手”,要靠自己的人品和能力使人信服。一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把工作作为事业来追求;二是要敢于坚持原则,勇于承担责任;三是要精通业务,成为本领域的行家里手乃至专家权威;四是要有修养,增强自己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五是要无私利,坚持廉洁从政。
最后,希望大家把握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学习,充分交流,有所收获。祝大家学习期间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第二篇:尹蔚民部长在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文库(推荐)
尹蔚民部长在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来源:滨州就业网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9-03-0
22009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以保持就业局势稳定为中心,把扩大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举全系统之力,打好攻坚战,坚决完成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目标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攻艰克难 开拓创新2008年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2008年,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总结起来,有以下5个特点:
一、坚持服务大局,行动快措施实,在积极应对挑战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积极应对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妥善解决了因灾害引发的大规模农民工滞留问题,确保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二是积极应对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大力组织实施对口就业援助,共帮助灾区实现本地就业105.6万人,异地转移就业25.7万人;积极建议动用全国社保基金专项补助四川灾区工伤保险基金缺口,确保了社会保险待遇发放。三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及时制定了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有关工作的10项措施;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5项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8项措施、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6项措施、做好当前就业工作的26项措施和稳定劳动关系的指导意见。
二、坚持统筹兼顾,突出工作重点,各项主要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一是就业再就业各项目标任务超额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1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43万人,组织3.4万名大学生从事 “三支一扶”工作。二是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参保人数、基金收入均保持较快增长。截至去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2.19亿人、3.17亿人、1.24亿人、1.38亿人和9181万人,都超额完成目标任务;5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达到13808亿元,比上年增长27.7%。三是人事人才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四是工资收入分配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五是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六是圆满完成一系列评选表彰工作。
三、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民生,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一是继续实施对零就业家庭的动态援助。二是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顺利完成2008年和2009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工作并确保按时足额发放。三是国有企业工资历史拖欠问题基本解决,完成了剩余工资历史拖欠348.59亿元的清欠任务。四是解决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取得新突破,基本解决了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
四、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推进试点,制度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是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稳步推进。继续扩大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19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317个试点城市,参保人数突破1亿人并将在校大学生纳入试点范围。二是公务员制度进一步完善。三是人事制度
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四是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职业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
五、坚持体制创新,加强基础建设,新部运行机制开始发挥作用。一是新部组建工作顺利完成。基本实现了原人事、劳动保障两部职能的有机统一和彻底整合。二是进一步健全部门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就业、社会保险、农民工、人事人才、军转干部安置、劳动关系等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三是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
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把握新时期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建立大部门体制为新的起点,顺应新的期待,抓住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切实履行职责,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必须积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我国都将面临着转轨就业、青年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同时出现、相互交织的局面,就业问题之复杂、就业任务之艰巨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未有过的。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必须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必须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入贯彻《就业促进法》,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不断强化政府的职责,建立和完善更加积极的政策体系,坚持推进结构升级和扶持就业创业相协调,加强就业政策与货币、财政、产业政策的协调;必须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设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进一步打破城乡分割、身份分割和地区分割;必须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服务职能、场所和手段,搞好城乡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落实财政保障,切实提高为劳动者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必须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实施统筹城乡就业,扩展有就业优势的领域,调控降低失业风险。通过我们的扎实工作,努力实现城乡劳动者就业机会更加均等、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就业环境更加宽松、就业保障更加健全、就业岗位更加稳定的目标。
二、必须加快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是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着力于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解决制度缺失问题,尽快将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到全体居民。通过不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增强制度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必须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在社会收入分配格局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当前,工资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分配机制不健全、分配秩序不规
范,地区、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通过不断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秩序规范、激发活力、注重公平、监管有力的工资制度,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四、必须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和健全人事管理的体制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和人才队伍的重要保证,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通过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
五、必须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人才是强国之本,国家的竞争力说到底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力。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强国,劳动力总体素质不高,人才的总量不足,队伍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短缺。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通过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的工作机制,努力做到各得其所、用当其时、才尽其用,激发各类人才的活力和热情。
六、必须努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一种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部分企业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滞后,劳动监察队伍人员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随着我国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劳动关系将进一步多样化、复杂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任务十分艰巨。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逐步建立起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
坚定信心 狠抓落实确保完成今年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的一年。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估计,做好应对各种最困难最复杂局面的准备,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分析和正确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更加扎实的工作,切实做好全年的各项工作,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一、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力确保就业局势稳定。一是紧密结合扩大内需,更多拉动就业。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鼓励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二是帮扶企业克服困难,努力稳定就业。落实缓缴五项社会保险费,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费率,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通过保企业来保岗位。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自主创业。通过组织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创造良好创业环境。四是针对重点人群,统筹安排就业。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服务指导、就业见习及就业援助三项举措。注重从五方面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结合春风行动搞好输出输入对接;结合实施减轻企业负担的措施,稳定农民工就业岗位;结合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项目,促进就近就地就业;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结合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着力做好城镇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工作,大力开发公益
性岗位,提高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标准。五是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为困难企业职工提供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为农民工提供实用技能培训,为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培训,为新成长劳动力提供劳动预备制培训,为退役士兵提供免费职业培训。六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改善就业环境。七是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研究起草《人力资源市场条例》,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制定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
二、加快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险政策。一是继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进一步加大扩面征缴力度,切实做到应收尽收,有条件的统筹地区可适当提高待遇标准。二是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搞好 《社会保险法(草案)》的审议修改工作,争取《工伤保险条例》修正案早日出台;抓紧制定实施 《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和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制定方便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的管理及结算办法;养老保险今年底要在全国基本建立省级统筹制度,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要加快实现地市级统筹。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试点工作。四是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五是加强基金监管和经办能力建设。继续开展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工作,全面加强社会保险经办管理的 “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建设好养老保险信息查询及跨地区转移接续管理系统,加快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和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三、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指导和监管。一是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二是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三是切实做好企业工资分配工作。指导企业建立职工工资随经济效益协商调整的机制;研究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进一步完善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
四、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在制度完善上下功夫。要认真落实 《公务员法》,加快完善各项基本规章制度,抓紧制定出台公务员辞职、辞退和违反《公务员法》责任追究等规定,积极推动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立法工作,建立和完善国家荣誉制度。二是在解决重点问题上下功夫。深化公务员分类管理试点,继续推进依法考录、科学考录和公平考录,加大从基层考录公务员到党政机关工作,健全公务员任用和退出机制。三是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要以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为重点,切实抓好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在职培训和公务员对口培训。
五、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专业技术人才发展专项规划。二是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深化技工院校改革,扩大招生规模,强化校企合作,推进课程改革。规范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推动 《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条例》尽快出台。三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规范职业资格管理。四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力争尽早出台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暂行条例》。全面推行聘用制度,争取年内基本完成聘用制度推行工作,完善公开招聘制度。
六、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者权益保障力度,全面推进农民工工作。一是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继续开展 “春暖行动”,推广简易劳动合同文本。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加强对企业经济性裁员的指导和管理。积极推动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设。完善特殊工时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二是进一步贯彻
落实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逐步形成企业调解、基层调解、社会调解的网络体系。认真贯彻执行 《劳动人事仲裁办案规则》,做好劳动争议案件和人事争议案件受理的衔接工作。推进办案机构实体化建设,提高调解仲裁队伍素质。三是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加强难点问题的日常检查、热点问题的专项检查和法律实施的重点检查,及时妥善处理重大案件尤其是群体性案件,组织开展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等专项行动。在全国60个城市开展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管理工作试点。推动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充实监察执法力量。四是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作。实施好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确定的 “2009年维护农民工权益10项行动计划”。
七、认真做好军转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实。一是安置好计划分配军转干部,拓宽安置渠道,挖掘安置潜力,改进安置办法,规范安置程序。二是深入推进军转干部自主择业工作。进一步完善自主择业相关政策,加大协助就业创业力度,拓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渠道,加强管理服务机构建设。三是大力推进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拓宽培训渠道,充实培训内容,改进培训办法,提高培训质量。
八、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力度,在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方面取得突破。一是积极参与实施 “千人计划”。按照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部署和要求,广泛采集人才信息,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健全服务机制,不断增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二是大力引进国际金融等重要领域的国内紧缺人才,为应对危机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三是进一步提高出国(境)培训的质量。四是创新引智工作的机制体制。争取 《外国专家来华工作条例》尽早出台。
提高素质 从严管理切实加强系统自身建设
新的起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我们系统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党性强、作风好、业务精的干部队伍,切实打牢我们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一、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政治性、政策性、综合性、群众性都很强,领导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要运用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进一步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成效。我们要牢牢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意识,决不能因为我们的政策失当和管理疏漏而损害群众利益或引发不稳定事件,影响新部门的良好形象,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完成好我们的每一项工作。
二、加强对机构改革的领导,确保机构改革工作顺利推进。组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是中央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的重要举措,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目前,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正在进行,原人事、劳动保障和编制部门进行重新调整组合。我们要通过机构改革,努力实现思想上形成共识、工作上形成合力、制度上形成统一、文化上形成风格,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加强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干部队伍素质是推动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证,加强能力建设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全系统的干部
职工都要适应新部门工作的需要,切实增强提高自身能力的紧迫感,自我加压,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尽快熟悉全面业务,努力完善知识结构,一般干部对本职工作要做到应知应会,处级干部要成为行家里手,厅局级干部要成为专家权威。
四、加强基础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基础建设是提高工作效能、顺利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都要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切实把工作基础打牢。通过加强基础建设,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政策执行能力、监督检查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党风廉政建设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政治保障。要继续深化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在全系统的公共服务窗口单位探索建立社会评价与监督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建成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部门。
第三篇:尹蔚民答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尹蔚民答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时间:2011年3月8日9:00 地点: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
内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副部长胡晓义就“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中国人大网](2011-03-08 08:27:15)
今天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主题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记者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出席记者会接受媒体采访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副主任吴高盛](2011-03-08 09:05:50)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记者会现在开始。本场记者会的主题是“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我们很高兴地请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先生、副部长胡晓义先生。今天采访时间是一个小时左右。会议不提供英文翻译,请大家用汉语提问。如果用英文提问的,我们有翻译问题的译员。每位记者提问时请先报出自家媒体,原则上只提一个问题。先请尹部长讲几句。[尹蔚民](2011-03-08 09:07:24)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和我的同事胡晓义副部长非常高兴来到这里和大家见面,共同就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一些问题进行交流。今天又是一个好日子,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在这个地方,我也向在座的女记者、女工作人员,以及电视机前的女同胞,致以三八妇女节的敬意,向你们表示祝贺!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主持人吴高盛](2011-03-08 09:07:57)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第一个问题就给女记者吧。[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2011-03-08 09:08:35)
我有个问题想问尹部长,春节后,许多地方出现了“招工难”和“用工荒”的现象,请尹部长分析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进一步采取的应对措施,另外请判断一下今年的就业形势。
[尹蔚民](2011-03-08 09:10:49)
谢谢你的提问,招工难是当前就业领域结构性矛盾的一种反映。首先我们应该看到,我国就业问题的基本格局仍然是供大于求,就业总量的压力还是第一位的。与此同时,在部分地区、部分企业、部分行业,也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招工难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但是有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的趋势,岗位缺口比较大的还是一线普通的操作工。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既有季节性的因素,也有其他一些因素,我想主要有这样几点:
[尹蔚民](2011-03-08 09:13:24)
第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用工量增加。第二,随着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用工需求在增加,吸引相当多的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第三,随着这几年我们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人数确实在逐渐减少。第四,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预期在不断提高。
[尹蔚民](2011-03-08 09:16:02)
为了缓解招工难的问题,我们比较早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前不久我们下发了一个通知,提出了六项具体要求。从目前的情况看,招工难的问题已经得到了缓解。我们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现在的招工难的情况和去年同期相比,情况好于预期。下一步我们准备采取这样几个措施来缓解招工难的问题:一是加强信息的引导,及时掌握劳动力供求变化信息,而且特别强调要加强输入地和输出地的直接对接。二是要加强职业培训。前不久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电视电话会议,对这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要求。三是要引导企业进一步改进用工环境,特别是在薪酬待遇、劳动条件、劳动合同以及人文关怀等方面加大措施。我想,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招工难的问题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改进。
[尹蔚民](2011-03-08 09:18:05)
从当前整个的就业形势来看,还是供大于求的矛盾比较突出,同时结构性的矛盾也比较突出。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就业的形势越来越复杂。从今年城镇的就业情况来看,大概需要安排的城镇劳动力有两千四百万左右,其中青年学生(也就是高校毕业生、技校的学生、初中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加起来近一千四百万人,所以应该讲就业压力是比较大的。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继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大约在八百万人左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进一步把就业政策和产业政策相结合,扩大就业的岗位,加大就业的公共服务,加强创业的引导。我相信,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整个就业形势一定会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也就是保持基本的稳定。谢谢。
[经济日报和中国经济网记者](2011-03-08 09:18:44)
最近媒体报道称,今年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就是建议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请问尹部长,政府在这方面有什么打算和具体的安排?谢谢。[尹蔚民](2011-03-08 09:22:34)
我们已经了解到,今年政协的一号提案是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所以我们非常感谢民主党派、社会各界对社会保障工作的关注,这也表明社会保障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记者朋友们可能已经注意到,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讲到“十一五”社会保障取得的成就时,用了“突破性进展”这样五个字,“突破性进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想至少可以有这样几点:第一,社会保险法正式颁布出台,这在社会保障领域是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第二,建立了新农保制度,这在统筹城乡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上是有实质意义的一步。第三,居民医保、新农合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加上城镇职工的医保,在医保方面已经做到了制度的全覆盖。第四,出台了养老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解决了农民工到年底集中退保的问题。第五,实现了基础养老金的省级统筹,在更大的范围内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实现资金的调剂。当然我们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进展,包括解决历史遗留的突出问题,也包括我们在事业单位已经开始养老保险的试点。所以从“十一五”社会保障的角度讲,确实有很大的进展,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当然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到,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时间毕竟还比较短,在公平性、流动性和持续性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尹蔚民](2011-03-08 09:25:28)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已经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加快推进。一是在推进的方针上,首先解决制度从无到有的问题,这里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建立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保三项制度,可以做到在养老保险制度上的全覆盖。二是在覆盖人群上要由少到多,虽然我们制度全覆盖了,但是人群还没有全覆盖,特别是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以及一些历史遗留的突出问题,我们要着力解决。三是要解决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由低到高的问题,包括养老的待遇,也包括医保的待遇。我想经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社会保障体系在“十二五”期间一定会有一个更好更快的发展。谢谢。[新京报记者](2011-03-08 09:26:35)
我的问题是关于国家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请教胡晓义副部长,社会保险法对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养老保险采取了授权国务院规定的做法。我们了解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在起草一个公职人员的养老保险的草案,请问是不是在制定这样一个草案,对于国家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着力要解决的是什么样的问题,怎么样能够缩小和职工的养老保险待遇之间的差距?谢谢。[胡晓义](2011-03-08 09:30:07)
我回答你的这个问题。对于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特别是城镇各类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党中央、国务院早就作出部署。当然,配合着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最早启动实施的是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使之从单位的自我保障变成社会统筹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对于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党的十七大已经作出了部署,就是要求促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按照这样的部署,在深化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同时,就是刚才尹部长指出的,比如提高统筹层次,比如解决转移接续的问题,比如提高养老金的待遇等等,也开始安排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同时,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进行有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既研究了很多国内的实际情况,也参考借鉴了国际上的很多做法和经验。应该说,去年10月颁布的社会保险法第10条当中关于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由国务院另行规定,这也是多年研究的成果。我们正在按照法律的授权和国务院的规定,加强和加快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使各个群体都能够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谢谢。
[深圳卫视记者](2011-03-08 09:31:33)
有问题想请问一下尹部长,全国“两会”召开的前一天深圳市将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到了1320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的首位。这次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特别提出要完善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请问尹部长,人保部将会如何完善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在目前物价飞涨,社会成本和企业生产成本也不断上涨的今天如何保证企业职工的工资能够正常持续的增长?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留意到,现在很多毕业生择业的时候都会遇到两难的困惑,在大城市机会多,但是高房价、高成本,要过上轻松的生活可以说是遥遥无期;小城市成本小,机会也少。请问您作为人保部的部长,您有什么好主意?谢谢。
[尹蔚民](2011-03-08 09:33:58)
实际上你这是两个问题。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问题,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已经明确提出,我们要在“十二五”期间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去年全国有30个省市自治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增幅大约在24%,应该说是比较高的。当然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金融危机以来,我们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有两年的时间没有调,所以去年的增幅比较高。进入今年以来,目前有六个省再次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据我们了解,今年还会有相当多的省区市要继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于提高劳动者的报酬,特别是企业一线工人的工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将根据经济的发展、物价的上涨情况、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情况,来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当然这是一个方面。
[尹蔚民](2011-03-08 09:35:29)
另一方面,我们将加快建立正常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这里面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建立集体协商制度,通过集体协商确定职工工资的水平,确定职工工资增长的幅度。作为政府的主管部门,我们要加强在这方面的工作,使广大职工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尹蔚民](2011-03-08 09:39:45)
第二个问题,关于你讲到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在大城市工作比较难找,生活成本也比较高;到中小城市或者基层,工作比较好找,但是相应的薪酬待遇也比较低一点。从总体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还是比较好的,近几年的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也就是说每年毕业生离开高校时就业率在70%-75%之间,年底就业率基本上能够达到90%以上。今年高校毕业生有660万人,所以总量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尹蔚民](2011-03-08 09:47:53)
在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方面,我们非常希望高校毕业生能够到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就业,因为那些地方需要人才,有大量的工作岗位,有大量的创业机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结构性的矛盾,也就是说部分高校毕业生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和岗位不相匹配。下一步,我们仍然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放在整个就业工作的首位,我想主要有这样几个措施:第一,努力拓宽就业渠道,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努力扩大和挖掘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岗位。比如说服务外包企业,去年我们国家就新增了37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容纳了70多万人就业。70多万人里近50万人是高校毕业生。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措施。第二,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到城乡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当然我们会采取一系列的相关扶植政策。比如说现在有4个国家项目:“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教师特岗”计划和“西部志愿者”计划,这四个国家大学生下基层项目计划,每年大约能够吸纳20万人左右。当然,这只是示范性的、引领性的。我们还是希望更多的高校毕业生能够走这条道路。因为基层需要人才,而且我们也特别强调,大学生到基层去,经过一段时间实践锻炼、磨炼、经验的积累,逐步再把这些人才向其他岗位再进行输送。第三,鼓励、引导大学生创业。从目前大学生创业比例来看,还是非常低,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前不久几个部门又刚发了一个文件,就是在大学生创业的税收、费用、场地、创业辅导等方面,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第四,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能力,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更高效率的服务。谢谢。[工人日报记者](2011-03-08 09:49:37)
请教尹部长关于劳务派遣的问题,《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务派遣一般是在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上实施,现下许多企业甚至包括大型国企都在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一些代表委员提出这是企业为了规避用工风险,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请问您如何看待劳务派遣被滥用的问题?有人担心在未来几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订劳动合同关系的基本用工制度会不会被劳务派遣所替代,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另外劳务派遣用工目前的总量以及所占职工总数的比例有没有最新统计数据?谢谢。
[尹蔚民](2011-03-08 09:55:39)
劳务派遣,应该讲也是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它的最大好处是灵活用工和促进就业。当然从现在劳务派遣用工的情况来看,也确实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和劳务派遣用工不规范的问题。对此,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对劳务派遣用工都有明确的规定。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制定劳务派遣办法,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的行为,就是从政策和制度层面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使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第二,进一步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对劳务派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地加以纠正和解决。第三,深入研究劳务派遣当中存在的问题,怎么能够从我们国家的实际国情出发,形成既有利于企业用工,有利于促进就业,也有利于维护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的这样一种比较规范的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就是从长远机制上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刚才你讲的数量问题,劳务派遣用工主要还是在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比较多。但是整个的比例是非常小的。谢谢。[中国县域经济报和中国经济网记者](2011-03-08 09:56:28)
我们知道,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又一大惠农政策,这项工作是从2009年开始试点的。请问,两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效?另外我注意到三天前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请问为实现这一目标,人保部将采取哪些措施呢?谢谢。[尹蔚民](2011-03-08 09:56:57)
这个问题请胡晓义副部长来回答。[胡晓义](2011-03-08 10:01:00)
建立新农保制度,确实是我们国家社会保障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中国农村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就是把老年农民也纳入到养老保险的范围里面来。从2009年国务院部署开展第一批试点之后,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但是已经有了快速的推进。现在全国第一批试点和去年部署的第二批试点,已经有838个县开展了养老保险试点。同时,还有一批县市虽然没有列入到国家的试点计划里来,但是地方政府出资自行开展了试点,这样加起来,进行新农保试点的地区已经参保了1.43亿农民,其中有4000多万老年农民已经领到了由政府发给的每月最少55块钱的基础养老金。这样一个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农村几千年来仅仅靠养儿防老、家庭养老的模式,所以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各地要求加快试点的呼声也很高,国务院已经作出决定,今年把新农保的试点扩大到40%的地区,我们部正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进行试点的有关准备工作。[胡晓义](2011-03-08 10:04:28)
一是确定试点的主要方向,就是试点的地区,我们建议向或者继续向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陆地边境线、革命老区这样一些农村地区倾斜,使他们更早地能够分享到社会经济发展成果,能够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来。二是进行系统培训,有了好的政策,要把它落实到每一个农民群众的身上,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要建立起有效的、基层的运行网络。三是要加大宣传工作。社会保障对农民来讲还是一件新事,所以要加大宣传。一方面要对已经超过60岁的老年人,确保他的基础养老金的支付,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政策的引导和宣传,动员、组织、引导更多的中青年农民从现在起就参保交费,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增加更多的资金积累。最后,我们要完善工作制度、严肃纪律,确保无论是政府投入的还是农民群众自己交的养老保险基金绝对安全,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农民群众的身上。谢谢。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2011-03-08 10:04:51)
请问尹部长,目前各地针对购房都出台了限购令,北京的限购令规定买房必须有五年的社保记录,请问这个政策对北京的就业形势会有什么影响?谢谢。[尹蔚民](2011-03-08 10:05:12)
请胡晓义副部长回答这个问题。[胡晓义](2011-03-08 10:09:15)
你这个问题的角度,我确实觉得很新颖,就是限购令和五年社保缴费的要求对北京的就业形势有什么影响。我试着回答这个问题,不一定回答准确。我想,在住房市场上需要有一定的调控措施,这是大家都能够理解的,社保缴费的年限作为一项限制措施,我认为也可以得到大家的理解。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前些日子曾经出现过一些情况,有些可以认定为无良中介,号称可以代办补缴社保来获得购房资格,这个问题北京市的官方已经作出了澄清,制度是严密的,没有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旦出现了一定严肃查处。至于你说对就业有什么影响,现在我们还没有从北京市的渠道得到对就业有明显影响的信息。我理解北京的就业市场仍然是高度开放、高度活跃的市场,全国各地的劳动者都有可能到北京来寻找工作岗位。限购令只是说在购房上有一定的限制,对于租房、对于其他方面没有过多的限制。所以我个人认为,对北京市的就业形势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我自己的看法。如果我们从北京市得到了这方面的信息,我们会跟媒体进行交流。谢谢。[江苏南京晨报记者](2011-03-08 10:11:25)
现在有几个问题想问一下,一是在江苏苏北一些欠发达的县市已经出现了因为新增的就业人员不足,社保基金有较大的缺口。我已经开始在担心,等到二十年以后,我退休的时候,社保基金总量够不够,我能不能领到养老金,能不能领到退休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他们的社保缺口怎么来弥补,像我的担心,怎么样来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前两年很冷的时候,包括在南京也有出现农民工露宿街头,冻死在马路上。人保部前两年也讲过,将会建造一部分的打工楼,来解决寻找工作的农民工暂时安身问题,但是这两年没有这个说法,想问一下打工楼有没有在计划中?谢谢。[尹蔚民](2011-03-08 10:19:50)
你也是问了两个问题,头一个问题涉及到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们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实行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个人账户实行积累制。从目前的情况看,养老基金的支付,是不存在问题的。去年统计数据,我们收上来的养老保险基金大约是在13000亿左右,支出的养老保险基金大约是近1万亿左右,当期的结余有3000亿,累计的结余有15000多亿。但是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好在什么地方呢?一是现在统筹层次还比较低,不同的统筹地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提高统筹层次。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当中,已经明确提出,我们在“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这样就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的调剂,有利于化解风险。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我们国家现在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的阶段,大家都知道,去年底我们老龄人口1.7个亿,占总人口的12.8%,而且增长速度比较快。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制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早就决定设立全国社保基金,而且全国社保基金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的,到去年底社保基金已经有七千多亿。另外一方面,随着个人账户包括新农保的个人账户的逐步做实,我们还要研究投资的办法,使老百姓的养命钱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增值,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巨大的冲击。我想,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尹蔚民](2011-03-08 10:23:11)
第二个问题,关于农民工的住房保障问题,你实际上讲的是农民工的公寓问题,和刚才那位女记者的提问应该说差不多。现在住房制度改革中已经非常明确,政府的责任在于保障性住房,也就是廉租房和公租房,而且建设部门已经有这样的政策规定,就是在政府盖的廉租房当中,要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很多城市现在已经在这样做。当然,这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和农民工现在遇到的其他方面的一些实际问题包括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住房、文化、薪酬等问题一样,有关部门都在进行认真的研究,相信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都会循序渐进地、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齐鲁晚报记者](2011-03-08 10:23:36)
尹部长您好,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十一五”规划中有几个目标没有完成,其中就是服务业就业比重,请问这个目标没有完成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还有哪些困难,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谢谢。
[尹蔚民](2011-03-08 10:25:48)
在“十一五”约束性指标当中,其中有两项没有完成,一项就是服务业的就业比重,总理在政府报告当中非常坦诚地把这个问题讲出来了。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服务业的比重本身还比较低,特别是跟发达国家来比还比较低,发达国家服务业比重一般要占到70-80%。第二方面,由于比重比较低,所以在服务业的就业比重也相应比较低。在“十一五”期间,这个问题确实是没有完成预定的目标要求,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服务业的发展问题。随着我们工业化、城镇化快速的发展,“十二五”期间,我想在这方面会有一个明显的改进。当然这几个指标政府工作报告上都已经讲了,包括城镇化的比例要提高四个点。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我们的服务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特别是我们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一个要点也是要大力发展服务业,而服务业恰恰是容纳就业最好的、最多的、最大的行业。所以我相信,在“十二五”期间,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在服务业当中会容纳更多的劳动者就业。谢谢。[香港明报记者](2011-03-08 10:26:10)
刚才提到了最低工资的问题,随着最低工资的逐年提高,对于很多种小企业来说也面临着劳动力成本的压力,据我所知,很多在珠三角开设工厂的一些中小企业,比如一些港商他们都有这方面的压力,甚至面临着要关闭的危险。想问一下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会不会通过减税等等政策给这些中小企业一个发展空间呢?谢谢。
[尹蔚民](2011-03-08 10:28:17)
你讲的这是一个实际存在的问题。用工成本的增加是当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比较大的压力,这是我们政府部门在把握这类问题时的一个“两难”的选择。一方面,刚才我们讲到了,一线职工的工资确实偏低,应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逐步地提高一线职工工资水平。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职工工资的提高带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使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贸易加工企业感到压力比较大,因为这类企业平均利润率都不是太高,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能力有限。当然不仅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还包括原材料价格的上升等等,企业面临的压力比较大。所以我们会稳慎地把握,按照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的那句话,就是劳动者报酬的提高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一致。也就是说,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来提高劳动者的报酬。而且刚才我也讲到,这种提高可以采取集体协商的方式,大家达成一个共识。当然,这种劳动成本的提升,对经济的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适度转移,也会产生一种倒逼机制,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谢谢。
[中国社会保障记者](2011-03-08 10:29:51)
请问胡部长一个老工伤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制度。但是有些企业已经经营非常困难,甚至有的已经不存在了。这些老工伤人员的生活相对比较困难的,人社部将如何解决好这部分人的工伤保障问题。谢谢。
胡晓义](2011-03-08 10:42:24)
老工伤人员这个群体我们是这样界定的,就是已经受到工伤的伤害,但是还没有纳入到工伤保险的统筹范围里来,而是由各个企业自行管理解决待遇的一批人员,这个群体在老国有企业特别是过去一些矿山、建筑企业当中比较集中。老工伤问题是一个经济体制转轨、企业改革涉及群体规模比较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国务院作出决策全面解决这个问题。据我们初步调查,现在工伤保险制度已经覆盖了1.62亿职工,老工伤人员这个群体还有300多万人,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其中国有企业当中有伤残等级的,特别是1-6级工伤人员加上工亡职工的家属。这样一个群体特别是伤残和工亡职工的遗属是最需要帮助的,因为他们日常的医疗费和抚恤费用都是比较高的。国务院决定把所有的老工伤人员都纳入到这个范围里面来,但是首先解决这130万人的问题,在今年4月底,也就是说下个月底,要将其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的统筹管理。在今年年底之前,要把其他的老工伤人员也都纳入到工伤保险统筹管理。正像你讲到的,老工伤人员所在的企业,有一部分已经破产了,有一部分虽然没有破产,但是经营困难,很难再拿出钱来,所以在国务院决策中是多渠道筹资,首先存续企业应提供一部分资金支持,如果资金不足的话,目前工伤保险基金有一定的结余,用工伤保险基金结余再承担一部分,地方政府还要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角度再提供一部分财政支持。此外,中央财政对于老工伤人员特别集中的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城市等,给予有重点的资金支持,这个预算已做了安排,而且已全部拨付到各省。通过这样几条渠道,再加上过去我们工伤保险工作的经验,我相信这样一个涉及几百万人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可以得到较好地解决的。谢谢。
[香港大公报记者](2011-03-08 10:43:57)
尹部长,社保资金有一个保值增值的问题,现在有一些社保资金进入保障房领域,我们知道保障房投资和利润会比较低,想问一下,咱们这方面有没有什么限制和措施?另外,关于工资增长机制,很多人反映工资多少年都不变化,很多老百姓反映,这个工资增长受益人群是不是主要集中在公务员这个群体,因为他有一些机制来保障,其他人群的工资收入情况怎么样?现在收入分配差距还是在拉大,请问咱社保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措施? [尹蔚民](2011-03-08 10:45:56)你也是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问题。可能你的信息不大准确。现在社保基金的投资有严格的规定,只有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在进行投资运营,地方各个省市只是做实个人账户,中央补助的资金也是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运营,在运营方面有一系列的严格规定。你讲的进入保障房建设的资金可能是住房公积金那一块,那不是社会保险基金。
[尹蔚民](2011-03-08 10:47:59)
第二个问题是收入分配的问题。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温家宝总理用了一大段来讲收入分配的问题。我觉得,是不是应该这样看,虽然我说到企业一线的职工工资比较低,但是从增幅来说,近几年企业职工的工资增幅平均大约都在10-12%,有的年份可能会更高一点。今年农民工全国平均月工资已经到了1690元,前年是1500多元,再往前就更低。我想应该首先把这个事实说清楚,每年还是有相应的增加。在“十二五”规划纲要当中,对居民收入的增加,对最低工资的增幅,都有明确的要求,我们会按照这个去做。至于你讲到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也是按照国家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来同步考虑。收入分配工作的一个目标,就是逐步地缩小差距,更多地体现公平。谢谢。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2011-03-08 10:48:30)
我有个问题问尹部长,我们一直在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现在村办产业特别是农业生产一线也特别需要这样的人才,但是大学毕业生因为一些实际原因可能并不是很愿意到农村一线去工作,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会不会继续考虑在政策上的加大扶持力度,从而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改变?谢谢。[尹蔚民](2011-03-08 10:50:04)
我刚才实际上已经讲到,我们一直在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去。为什么呢?就是基层需要人才,基层有广阔的舞台。既然是政府鼓励和引导,就会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刚才我也讲到,大学生如果到农村去创办企业,在税收、小额担保贷款、场地费用、创业的培训、指导等方面,都有一系列优惠的政策。大学毕业生到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去工作,也会有相应的一些优惠政策。我们还是特别希望能够看到广大的高校毕业生能够根据祖国的需要,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到艰苦边远地区去大显身手,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谢谢。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2011-03-08 10:52:21)
有一个问题请教尹部长,刚才您提到劳动者报酬的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是相一致的。但是我们看到“十二五”报告里还有另一个数字,就是居民收入增长要在7%以上的年均水平,这两个数字之间如果出现矛盾的话,我们如何进行平衡,以哪个指标为主?另外您刚才提到劳动工资的增长在最高的年份大概达到了百分之十几,但是在过去的十几年,我们的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的数据可能只有3-5%左右,这两个数据之间的差距在哪里?您能不能给解释一下。谢谢。
[尹蔚民](2011-03-08 10:58:55)
这实际上是两个概念,一个是居民收入占GDP的增长幅度,一个是劳动报酬提高跟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第一个是一个大的测算概念,就是每年国民生产总值是多少,居民收入是多少,增幅是多少。第二个是单指在一个企业里面,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企业职工工资的提高,应该是同步,它不是全社会的大概念。再一个,最低工资标准都是由各省市来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实际内涵是要求各类企业职工的工资,不能低于这个最低工资标准,但是并不是说要以最低的工资标准作为职工的基本工资。我们一直在引导企业不能违反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同时也希望企业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逐步地提高职工的工资,取得一种双赢的局面。刚才你问的这个问题,几个概念不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可比性。但是这几个数据是非常清晰的,就是“十二五”期间,我们居民收入的年增长水平要在7%以上,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我们会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把这些工作都落到实处。谢谢。
[主持人吴高盛](2011-03-08 10:59:14)
本场采访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尹部长,谢谢胡副部长,也谢谢各位记者。今天下午有一场记者招待会,两点半,请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接受记者的采访,也欢迎大家参加。
[中国人大网](2011-03-08 10:59:33)
直播到此结束。谢谢。
第四篇:尹蔚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健全公务员制度体系(推荐)
人事考试教育网
尹蔚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健全公务员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逐步建立起来的,是改革开放进程中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自改革开放以来,公务员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在整体推进中重点突破,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党和国家事业齐发展,同时也为我国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入提供了制度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在改革开放中建立发展完善
干部人事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迫切要求在干部选拔上增加透明度、开放度和群众的参与程度,要求在更大范围内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局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很快提上党和国家重要议事日程。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指出: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关键是要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并强调,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还要制定各个行业提升干部和使用人才的新要求、新方法。将来很多职务、职称,只要考试合格,就应当录用或者授予。这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为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从党的十四大到十七大,从七届全国人大到十一届全国人大,都对推行、完善公务员制度、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这既表达了党和国家的意志,也反映了实际工作蓬勃发展的进程。
——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基本建立。经过10多年的研究、论证和试点,1993年8月14日,国务院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标志着公务员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分步到位”的思路,又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公务员制度在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全面入轨运行。2005年4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务员法,这是我国50多年来干部人事管理第一部总章程性质的法律,在干部人事工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其后,公务员考核、考试录用、奖励、处分、调任、职务与级别、非领导职务设置、职务任免与升降、培训、申诉等配套法规相继出台。这些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了我国公务员管理的制度体系,为科学、民主、依法管理公务员队伍提供了重要依据。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实际,也制定了一些实施办法和细则,公务员管理实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公务员管理工作实现了由适应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跨越。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公务员管理机制有效运行。实践中,始终围绕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克服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等重点问题,在完善管理机制方面进行了许多创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普遍建立。在“进口”处,坚持“凡进必考”,到2007年底全国共考试录用公务员近110万人,为各级党政机关选拔了一大批年纪轻、学历高、素质好的优秀人才;在职务晋升上,破除“论资排辈”,实行竞争上岗,一大批优秀公务员脱颖而出。激励保障机制普遍推行。实行考核制度,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评价,改变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奖励制度的完善,激励公务员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申诉控告等制度的实行,有效维护了公务员的合法权益。新陈代谢机制基本形成。退
人事考试教育网
休、辞职、辞退、交流等制度的建立,有效破解了“能进不能出”的难题,机关逐步告别了“铁饭碗”、“铁交椅”,实现了公务员的正常交替更新,增强了队伍的生机与活力。监督制约机制发挥有效作用。行为规范、纪律、处分、轮岗、回避等制度的实行,强化了对公务员的监督约束,规范了公务员的履职行为,促进了机关廉政建设。这些机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持久的动力。
——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正在形成。作为治国理政主体的公务员队伍,其素质和能力决定着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的管理水平。在公务员制度建立、推行中,始终把公务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作为重点。坚持理论武装,组织广大公务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坚定公务员的理想信念,强化公务员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廉洁意识,增强了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持大规模培训和实践锻炼,优化了公务员队伍结构,提高了队伍素质。从学历上看,大专以上人员占总数的比例由1992年的30%,上升到2007年的86%;从知识结构上看,公务员的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市场经济、现代科技、法律以及计算机等知识得到了补充;从能力结构上看,公务员的依法行政、公共服务、调查研究、沟通协调、应对突发事件、学习创新等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坚持培育弘扬公务员精神,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行为规范教育实践活动,公务员作风建设得到加强,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热潮兴起,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6年以来共评选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130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72个,人民群众看到了党政机关和公务员的新形象。
——充分发挥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与推行,是改革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企、政事不分的大一统人事管理体制的突破口,奠定了干部分类管理的新格局,推动了分类管理的进程。公务员制度确立的管理机制、管理规则,为整个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经验,起到了示范作用,促进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考试录用、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制度的大力推行,改变了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用人模式,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起到了良好的导向示范作用,为民主政治建设注入了生机,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二、公务员制度的探索实践,积累了四个方面的宝贵经验
公务员制度的探索实践,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落实邓小平同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思想的过程,是不断探索将科学的人事管理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采取领导与群众相结合,集思广益、集中各方面智慧的过程。实践深刻表明,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方向,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具有时代特征的好制度。各地区、各部门在建立和推行制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摸索出了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公务员队伍是党的干部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过程中,我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公务员管理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务员录用、晋升,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体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考核体现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奖励弘扬正气、引领时
人事考试教育网
代风尚;处分体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培训把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自觉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才能确保公务员管理的正确方向。
第二,必须始终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同时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始终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立足于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时,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吸收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遵循公务员管理的一般规律,引进竞争机制,合理有效地配置人才,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良传统。使党管干部的原则,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群众公认的任用原则与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依法办事有机结合,从而使公务员制度植根于中国的政治文化之中,具有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使制度建设取得实效。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始终抓住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一出发点和根本点。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改革的难点问题,重点抓好考试录用、辞职辞退、竞争上岗、轮岗、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强化公务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激发公务员队伍的活力、效率和积极性。这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心愿和呼声,得到了人民的拥护,而广大群众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又支持了推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项制度是否有生命力,关键是看能否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实践中,我们不断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努力使公务员管理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富于创造性。始终把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作为重点,认真总结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积极探索竞争上岗、任职试用期、任前公示、聘用制、人民群众评议公务员工作等制度。实践充分证明,公务员管理领域取得的每项重大成就,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切实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改革创新,实现公务员制度科学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自觉以科学发展观审视过去,总结经验得失;以科学发展观分析现实,查找突出问题;以科学发展观规划未来,完善体制机制。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在新的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公务员制度和公务员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适应新形势,立足新实践,我们必须把完善公务员制度放在当今世界深刻变化和当代中国深刻变革的大环境中来审视,放在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大背景下来思考,放在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总要求中来把握、来推进。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公务员法这个新的制度平台上继续探索、勇于改革创新,健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
人事考试教育网
第一,继续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加快公务员法配套法规建设进程,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务员法配套法规体系。对工作急需、已有基础的法规,抓紧修改完善,争取早日出台;对问题比较复杂,尚未形成统一认识的,抓紧研究论证。加快推进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和聘任制公务员试点,认真总结试点经验,重点解决职位范围、职责,任职资格条件,职务系列,与工资等待遇挂钩办法等。启动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和聘任制公务员三个管理办法的草拟工作。对公务员管理实践中的成熟经验,及时规范,形成制度。争取再用3年左右时间建立较为完备的公务员管理法规体系。
第二,严格执行制度,发挥制度的应有作用。“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要把公务员法的实施作为长期任务来抓,坚持依法办事,确保法之必行。在实施公务员法的过程中,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各项规定,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要加强对公务员法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定期组织对公务员法实施情况的专项检查。要把是否违规进人,是否严格按标准、条件、程序和职数选配人员,是否严格执行工资福利保险制度等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鲜明、规范有力、监督有效的重要作用。
第三,进一步完善公务员管理机制,树立良好的用人导向。按照党的十七大“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的要求,进一步健全竞争择优用人机制,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化水平。坚持凡进必考,完善党政机关从基层考录公务员的制度,形成来自工农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大力推进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制度,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观念,讲台阶而不抠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为公务员发挥聪明才智提供更广阔的舞台。统筹解决选人用人的公平性和科学性问题,在保证公平性、实现用人公平正义的同时,把人选准选好,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完善流动机制,定期对公务员进行交流,把基层党政机关的优秀人才选拔到上一级机关,形成鼓励引导有志青年到基层建功立业的导向,培养公务员多方面的工作能力,激发创造力。建立健全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完善辞职辞退、职务任期、交流回避制度。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公务员考核评价体系。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坚持从严治政,对公务员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树立公务员队伍良好形象,严肃查处公务员违反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廉政纪律等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第四,勇于创新,增强公务员制度的活力。解决公务员管理面临的一系列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必须进一步强化改革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创新制度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创新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对公务员管理实践证明正确的要坚持、要完善,对不正确的要摒弃、要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全局,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公务员管理领域的创新,要以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为依据,以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使公务员制度更加充满活力和旺盛生命力,不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富于创造性。
要在公务员法和有关配套法规的基本精神下,根据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探索新做法,总结新经验,完善制度内容,对一些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积极进行实践和理论探索,认真借鉴各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先进成果。要及时归纳总结推广各地各部门新的成熟做法和经验,对带有方向性,还不具备普遍推广条件的,要循序渐进地扩大试点,在试点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凡是有利于解决公务员制度实施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有利于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措施和办法,就大胆地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人事考试教育网
站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公务员管理工作者肩负着重要历史责任与使命。我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努力开创公务员制度建设新局面。
第五篇:尹蔚民: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尹蔚民: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
设
尹蔚民: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安全网,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是一个十三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且农村人口占多数,建立一个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十一五”时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社会保险法》正式颁布,这是社会保障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二是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地区已有1.43亿农村居民参保,标志着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从城镇向广大农村扩展。三是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总计有12.6亿人参保参合,加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已从制度上实现了对城乡居民全覆盖。四是实现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扩大了基金调剂范围,增强了抗风险能力,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五是制定实施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政策,参保人实现了“不论人在哪里干,社会保险接着算”的期盼,维护了流动人员特别是广大参保农民工的权益。5年来,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大幅提高,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十一五”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最快的时期,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时期。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主要是制度不够健全、覆盖范围比较窄、城乡发展不平衡、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等,同时,还将长期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城镇化加速、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挑战,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描绘了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蓝图,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认真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社会保险法》为准绳,注重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第一,从无到有,优先解决制度缺失问题。继续把弥补制度缺失放在首位,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定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制定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保障生活、促进就业、预防失业的失业保险制度体系。建立并形成工伤预防、补偿、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形成多层次的保障体系。
第二,从窄到宽,逐步扩大覆盖面。推动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各类用人单位、灵活就业人员和城乡居民,使更多的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加速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十二五”期内实现制度全覆盖。继续落实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险政策,实行先保后征。继续解决体制转轨的历史遗留问题,将未参保集体企业已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企业“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
第三,从低到高,稳步提高保障水平。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各方面承受能力,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保障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待遇差距。要建立正常待遇调整机制,保障弱势群体,拓展保险范围和项目,使保障水平做到持续、有序、合理增长。
第四,从分到合,积极推进城乡社会保险制度统筹。推进制度整合和城乡衔接,探索实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合并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农保制度,建立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扩大基金调剂和使用范围,增强基金共济能力,有效解决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进一步加强基金监督管理,确保基金安全。
第五,实现精确管理,提高社会保障经办能力和水平。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加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加注重向农村倾斜、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向社会贫困群体倾斜。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全国统一、功能兼容的“社会保障卡”发行8亿张,发挥信息化建设最大服务功效。加强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使参保人员能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完全有信心,到“十二五”期末,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最后,预祝第12届中国高层发展论坛年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