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乐益民在全厅干部职工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时间:2019-05-14 00:4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乐益民在全厅干部职工大会上的讲话(摘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乐益民在全厅干部职工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第一篇: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乐益民在全厅干部职工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精心组织实施机构改革高标准做好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工作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乐益民在全厅干部

职工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发布日期:2009-05-08

作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 乐益民

一、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决定上来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我省组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不再保留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同时,成立省公务员局,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管理。这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这一改革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一)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七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作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大决策,要求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研究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目标。为贯彻落实好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去年国务院进行了以大部制为特征的新一轮机构改革,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是其中亮点之一。在国务院机构改革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对地方政府调整优化组织结构提出了8个方面的指导性意见,其中之一就是要加强人力资源统一管理,完善就业、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体系。省级政府是我国政权结构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其机构设置与国务院基本对应,可以更好地搞好上下沟通,有利于工作开展。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的省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将坚持上下衔接作为这次机构改革的重要原则,职能调整和机构设置与国务院改革相衔接,中央要求地方政府加强和强化的部门及职能,我省予以对应落实。组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是我省建立与国务院组织框架总体协调的行政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是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措施。

当前,我省正处在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全面落实“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关键阶段。面对新形势,如何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关键在于改革一切束缚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优势。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正是促进政府管理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构建有利于我省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有效途径。人事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是政府重要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都是围绕一个“人”字开展工作的,处理的是人的关系,调整的是人的利益,体现的是人的价值,解决的是人的矛盾,促进的是人的发展,两家的工作有着内在的联系。人才、就业、社会保障、劳动权益维护等工作都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长期以来,我们将人才和劳动力分开管理,建立了人才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两个不同的体系。随着人力资源建设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推进,这两个相互分割的体系,已逐渐成为制约许多工作开展的瓶颈。整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能,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制,就是要从制度创新的层面,为落实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提供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三)组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是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客观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现行的政府管理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如部门职能交叉不同程度存在,权责关系不够清晰,协调配合难度较大;机构设置不尽合理,部门分工过细,行政成本过高,等等。这一问题在人事部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之间也同样存在。由于机构分设,人为地造成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政策难以很好的有效衔接,制度创新不易统筹兼顾和协调推进。将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两个部门合二为一,原来部门之间职责交叉难以协调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组建统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有利于统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有利于统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利于整合人才与劳动力市场,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有利于统筹全社会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健全从就业到养老的服务和保障体系。这次的机构调整,不是对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削弱,而是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两个重要部门的强强联合,通过搭建统一平台,进一步提升政府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服务。

二、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好机构改革的各项工作

从省委宣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新的领导班子以后,原省人事厅、劳动保障厅的历史使命就已经完成了,两厅原有的职能由新厅来行使。新旧更替,千头万绪,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实施我厅机构改革的各项工作,把机构设置好,把职责界定好,把人员安排好,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平稳地推进。厅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省政府机构改革的精神,以转变职能为核心,科学界定部门职能,理顺职责关系,优化内设机构设置,合理配备使用人员编制,妥善安排现有人员,完善运行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实现两厅职能的有机统一和彻底整合,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通过组建,努力达到“四个形成”:“思想上形成共识、工作中形成合力、制度上形成统一、文化上形成风格”。整个机构改革工作从4月中旬开始,到6月底前基本结束,力争用二个半月的时间完成。

(一)合理设置内设机构。厅党组确定了四条原则:一是按照新厅的职能,也就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和社会保障的新职能进行整体设计;二是尽量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三是尽量减少职能交叉,坚持一件事由一个处室负责;四是尽量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业务司局对口衔接。根据上述原则,两厅综合部门不重复设置,业务处室原则上不作大的调整,职能相近、业务交叉的处室重新整合。

(二)组建省公务员局(副厅级)。按照统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的原则,省公务员局实行半实体化运行体制。业务相对独立,党务、人事、财务、后勤及纪检监察等工作统一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管理。

(三)整合厅直属事业单位。对于原两厅直属事业单位的整合问题,坚持统筹考虑、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原两厅所属信息中心与机关机构改革同步先行整合,其他事业单位原则上待机关整合完成后进行。

(四)优化配置现有人员。厅党组确定了四条原则:一是人员不分流。为实现两厅整合的平稳过渡,只要编制允许,现有人员原则上不作分流,保持机关和队伍稳定。二是力争不减编。两厅原有行政编制力争不减少,通盘考虑和合理分配现有编制。三是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凡是机构未作变动的处室,原则上干部不作调整。凡是职能调整的处室,原则上人随事走。合并、调整和新设的处室,同时考虑原两厅的干部。四是机构改革期间,两厅现有处级干部原则上按原职务安排。

(五)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机构改革工作的领导,厅党组决定成立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作为机构改革期间的临时性工作机构,在厅党组的集体领导下开展工作,下设四个工作小组:一是“三定”方案起草组。主要职责是负责新厅和新局的职能、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的研究拟定工作。二是人事工作组。主要职责是负责提出新厅和新局人员安排的建议,研究解决人员安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三是综合组。主要职责是负责新厅组建期间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协调解决工作运行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拟定新厅亟需制订的有关制度,负责协调新闻宣传和舆情引导,负责信访和稳定工作。四是财务资产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原两厅财产、固定资产统计造册,拟制新厅各项财务制度,研究提出办公用房的分配方案。

(六)明确几点要求。我厅这次机构改革,既涉及机关各处室,又涉及直属各单位,既要科学界定职能、合理设置机构,又要妥善安排人员,确保平稳过渡,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严肃工作纪律,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精心组织实施好机构改革的各项工作。

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贯穿整个机构改革的始终。对这次机构改革,大家都有一定的思想准备。特别是前段时间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明显增强,总体比较平静。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实施,一些同志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心态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这也是人之常情,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以正确引导。原两厅各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及时掌握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积极沟通思想、交流感情、释疑解惑,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和集体、局部和整体、眼前和长远的关系,以集体、整体和长远为重,坚决服从改革需要,自觉与厅党组保持一致。这次机构改革是对干部职工的一次考验,更是对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党性的一次检验。厅班子成员和各处室、直属单位负责同志要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切实承担起领导责任,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确保改革期间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

二要严格落实责任。机构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的“三定”方案起草组、人事工作组、综合组和财务资产组等4个工作组,将具体负责职能界定、机构设置、人事安排、资产管理及业务运转等各项工作,责任尤为重大。各工作组要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省政府机构改革的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在厅党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站在全局的高度,主动超前谋划,周密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要重视研究解决机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各项工作做深、做实、做细,积极为厅党组当好参谋助手。各工作组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反复研究论证,无论是“三定”方案拟定,还是人事安排,都要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调动和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各单位和全厅干部职工要支持配合各工作组开展工作,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为厅机构改革建建言献策。

三要严格执行各项纪律。纪律严明是顺利推进这次机构改革的重要保证。要严肃政治纪律。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部署,所有人员不得擅自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特别是与省委、省政府精神不一致的言论。同时要坚决贯彻厅党组的决定,维护厅党组的权威,对厅党组作出的决定,各单位都要认真抓好落实,不能打折扣。遇有新闻媒体采访,要由新闻宣传部门统一归口负责。要严肃组织人事纪律。机构改革过程中所涉及的人事安排,厅党组将严格按照干部人事管理的有关规定,集体研究决定,每位同志都要服从组织安排,服从工作和事业的需要。要严肃财务纪律。机构改革期间严禁私分财物,严禁借机突击花钱,严禁擅自处理、转移设备、资产和流动资金,绝不能因机构变动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各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财务资产组,认真做好资产清查登记、财务清算、资产移交等工作,做到清楚明白,经得起检查;要切实加强管理,提前预防,发现问题,严肃处理。另外,要加强有关文件、文档、报告等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特别是一些涉密的文件档案,要落实专人负责,不要因机构、人员的变动造成一些重要资料的缺失和泄密事件的发生。

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做好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各项工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民生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领导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特别是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目标任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党和政府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任务也越来越繁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工作,把就业、社会保险扩面列入省政府十个方面实事,多项工作列入了省政府的一、二类工作目标。今年年初,原省人事厅和省劳动保障厅分别印发了全省人才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明确了全年的工作任务。新厅组建后,我们要站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振奋精神,以高度的责任心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切实做到机构改革与推进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一)积极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确保就业局势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目前,我省就业形势总体向好,局势相对平稳。但世界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我国经济运行触底反弹尚无定论,下滑趋势还未彻底遏制,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主要体现在:一是经济增速减缓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二是企业经济性裁员和破产关闭压力依然存在;三是人力资源市场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应该说,今年是我省近年来就业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调动企业、劳动者和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就业再就业,确保全年新增就业人员60万,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的就业目标顺利实现。

省政府已连续第六年将就业问题列为十个方面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作为负责就业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努力形成“做好就业工作就是为全局作贡献,就是为省委、省政府分忧,就是对人民负责”的共识。一是继续稳定和扩大总体就业容量。实行稳定就业与扩大就业并举。认真贯彻国家三部委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文件精神,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在经济转型中扩大就业,在保增长、扩内需中增加就业岗位。二是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作用。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做好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实施意见》,切实解决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确保促进就业再就业资金落实;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进一步完善落实面向不同群体的创业就业政策,重点在市场准入、企业设立和投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统筹安排三大重点群体就业。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抓就业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突出高校毕业生这个重点,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要统筹做好城镇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等群体的就业工作,组织大规模的职业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四是积极探索就业的新方式新途径。紧密联系我省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实际,大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要勇于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把发展灵活就业作为一项战略抉择,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为灵活就业创造良好环境。五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为各类群体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服务。六是规范人力资源市场。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加强职业中介机构管理和市场运行监测,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力争取得新成效。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撑。特别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是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能够保持和扩大内需,从而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今年我省社会保险工作面临的压力很大。一是减轻企业负担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矛盾。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我们下调了用人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对五项社会保险企业缴费统筹部分进行了统一缴征,对困难企业实行了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的政策,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导致基金增收面临困难,一些困难地区的基金支付能力有所下降。二是参保人群减少和社会保险扩面存在矛盾。由于当前停产关闭企业和失业人员增多,社会保险扩面势头趋缓,新的参保资源出现萎缩,中断缴费人员不断增加,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面临新的困难。三是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差问题仍然突出。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待遇差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在经济遇到困难的时候,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会更加迫切,一些没被现有制度覆盖的人群需要尽快建立制度,一些突出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正确对待,迎难而上,积极做好各项社保政策的贯彻实施。一是继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在积极落实企业减负政策的基础上,加大扩面征缴纳力度,认真核对缴费基数和缴费人数,切实作到应收尽收,确保完成年度计划。二是完善和落实各项社会保险政策。要配合医改方案的实施,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尽快将大学生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研究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之间的政策衔接问题。要抓紧研究制定各类参保人员流动时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实现形式和具体办法等。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试点工作。按照国家的要求,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这三项改革试点工作,政治性强、政策性强、群众性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扎扎实实地稳步推进。四是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基金监督,确保基金安全。

(三)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人才是强国之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力。如果说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网”和“减震器”的话,那么人才则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在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更要充分发挥人才在引领经济发展方向中的突出作用,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主导产业和发展重点,适度提前进行相关战略人才的储备和开发,以前沿技术领域人才的超前集聚优势来开拓和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今年,省委、省政府将编制出台《浙江省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09-2020年)》,并将召开第二次全省人才工作会议。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更好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作为新时期人才工作的主线和根本任务,以高层次、创新型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越是经济低迷,企业裁员越多,人才流动的速率和规模就越大,人才引进的成本就越低,人才潜力的发挥与人才创新创业的意愿就越强。这种人才流动配置和经济周期反向涨落的关系,为我们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我们要积极创新体制机制,以世界眼光和超前思维进行人才战略储备,培养和吸引更多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浙服务,为浙效力。同时,要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深入实施省151人才工程,积极组织实施现代服务业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开展高端服务业人才培训。二是加强人才载体建设。积极加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和留学生创业园建设,大力实施“钱江人才计划”,继续对来浙留学人员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资助。三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建设。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健全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表彰和激励等政策措施,开展我省首次“首席技师”和“钱江技能大奖”评选活动。充分运用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加强对困难企业职工、返乡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及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四是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力度。认真做好外国专家工作,努力提高出国境培训的质量和效益,着力创新引智工作体制机制,提高引智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公务员是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执行者,是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主体。公务员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以组建省公务员局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水平,促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一是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及各项配套法规,完善公务员制度,加强公务员日常管理。二是坚持凡进必考,继续推进依法考录、科学考录、公平考录,不断加大从基层考录公务员到党政机关工作力度,认真做好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的工作。三是严格队伍管理,稳慎推进公务员法参照管理审批工作,加强公务员分类管理,强化公务员监督约束工作,健全考核工作机制。四是加强“四类培训”,大规模培训行政机关公务员,注重能力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以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为重点,着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

(五)深化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事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省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但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虽已全面推开,但实质意义上的聘用尚未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和制度还不够完善。工资收入分配领域依然存在着分配机制不健全、分配秩序不规范,地区、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等突出问题。我们要继续按照总体规划、分类管理、综合配套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工作。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初步建立事业单位岗位管理运行机制。要加大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推行力度,全面实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坚持能力业绩导向,探索建立“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科学、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办法。要抓紧做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实施工作,切实把好事办好。要正确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统筹协调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工作,积极推进企业和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认真落实最低工资制度,逐步建立起秩序规范、激发活力、注重公平、监管有力的工资制度,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六)努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随着我国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劳动关系将进一步多样化、复杂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以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为目标,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抓紧制定我省的贯彻实施意见,依法规范劳动用工行为。二是积极做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和仲裁工作。加强劳动人事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充分利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平台,坚持以协商、调解等柔性方式化解争议,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人事关系。三是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加强难点问题的日常检查、热点问题的专项检查和法律实施的重点检查,及时妥善处理重大案件尤其是群体性案件,组织开展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工资清欠等专项行动。不断完善工资支付保证金,欠薪应急周转金和农民工记工考勤卡制度,健全保障企业工资支付的长效机制。四是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作,落实和完善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措施,积极促进农民工就业。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鼓励有能力的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依法查处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七)扎实做好信访和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今年是建国60周年,重大活动、敏感节点比较集中。特别是在当前较为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各种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现并相互叠加,维稳的任务异常艰巨。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持把抓发展与保稳定统一起来,切实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的维稳工作,努力做到矛盾纠纷早防范、早发现、早处理、早化解,积极主动地为省委省政府分忧解难。一是加大治理信访突出问题的力度。要以解决问题为重点,加强就业、工资福利、社会保险、事业单位改革等方面信访问题的处理。要更加注重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出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改革发展重大举措要认真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防止因决策不当、政策措施不周全影响社会稳定。要认真查找原因,与时俱进地调整完善政策,有效地解决和减少信访问题。要加大政策的落实力度,严格依法依规和按照政策办事,既不随意突破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也不欠账留尾巴。二是全力做好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三是完善维权维稳工作制度,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特别是要建立健全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机制,确保社会稳定。

(八)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提供坚强保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是党和政府形象的重要窗口。尤其是新厅组建后,新的职能、新的任务,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以这次机构改革为契机,把加强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抓紧抓好。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能力。二是要廉洁自律,切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三是要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努力构建高效、务实、和谐、廉洁的机关文化。

此外,还要统筹做好军转安置、规划统计、法制建设、信息宣传、理论研究、老干部等各项工作。

第二篇: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推进依法行政情况汇报

新的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建以来,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严格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力促进和保障了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

一、领导重视,在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全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坚决

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立足全面,依法行政,依靠法制推动各项工作,特别是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对依法行政工作非常重视。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党组会,就听取了法制工作汇报,在日常工作中,厅党组始终把依法行政工作作为带动全局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主要领导同志经常过问法制工作情况,已经逐步形成依靠法制推进整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成效检查检验法制工作的良好局面。

1月,省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更名并调整组成人员名单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及时成立了厅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由厅长郭俊民、党组书记刘应堂任组长,其他有关分管厅领导任副组长,有关综合处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履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督促指导、政策研究和情况交流等职责。办公室设在厅法规处。领导小组的成立,为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措施得力

(一)提高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一线行政执法人员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国家法律、法规能否得到实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积极采取措施,切实提高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取得良好成效。一是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在厅机关每年举办4—6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大讲堂活动,在全厅开展全员培训。由厅领导和有关处室处长登台宣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要求全厅干部职工要切实履行职责,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和严格执行。起,每年举办两期人事、劳动保障局长培训班,加强对基层人事、劳动保障部门领导干部的法律宣传教育。二是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举办依法行政培训班,加强对基层业务骨干和一线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每年将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执法人员轮训一遍。,《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后,在安阳、开封、济源连续举办4期专题培训班和法律知识考试,未通过考试的,不得从事执法工作。三是建立和完善法律知识考核制度。对新录用公务员和拟提拔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依法行政知识测验和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定期在全厅开展法律知识考试。11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举行了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厅领导和全厅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工作人员参加了考试。考试成绩作为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考试成绩不合格者,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二)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地方立法和对规范性文件管理。

一是完善立法工作机制。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的要求,不断探索地方立法工作的新思路和新办法,认真筛选立法项目,适时提出立法建议,对每一个列入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立法计划的立法项目,都成立以厅长、党组书记为组长、分管法制工作的副厅长和分管业务工作的副厅长任副组长的起草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坚持走群众路线,不断拓宽民主立法渠道,保证广大职工群众、用人单位积极有序的参与立法活动。在起草《省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护条例》等法规时,在多次召开有关部门、专家学者、用人单位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听证会、论证会的基础上,还将条例草案在“省劳动保障网”上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尤其是农民工的意见。此举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各界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央和省内各大新闻媒体都做了报道。国务院领导同志在全国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上也对率先制定《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护条例》给予充分肯定。二是切实做好规范性文件法核备案工作。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工作,是政府部门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做好规范性文件法核备案工作,认真落实《省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10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规范性文件法核备案工作的通知》,加大了备案审查工作力度,要求各处室指定专人负责规范性文件法核备案工作,所有准备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先送法规处进行合法性审查,法规处审查后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文稿纸》“法核意见”栏签署意见,凡未经法规处审核的规范性文件,厅领导不予签发。并规定文件自发布之日起10日内由起草处室将规范性文件相关书面材料和电子文本报厅法规处,由法规处在5日内报省政府法制办备案,同时在厅网站上予以公布。三是逐步建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评估清理制度。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第三篇: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全省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全省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的通知

辽政办发〔2009〕90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全省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关于全省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实施意见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33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对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施范围

按国家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义务教育学校正式工作人员,纳入绩效工资的实施范围。

二、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同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相结合,在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的基础上实施绩效工资。

(一)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财政部门要对义务教育学校现有的津贴补贴进行清理和规范,对违规发放的津贴补贴一律取消。

义务教育教师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平均水平,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财政部门按照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原则确定。

(二)绩效工资总量暂按学校工作人员上12月份基本工资额度和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平均水平核定,即将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和原国家规定的年终一次性奖金纳入绩效工资总量。

(三)在人事、财政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学校主管部门具体核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要合理统筹,同一县级行政区域义务教育学校的绩效工资水平要大体平衡。对农村学校特别是条件艰苦的学校要给予适当倾斜。

(四)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总量随着基本工资和学校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公务员规范后津贴补贴的调整相应调整。

三、绩效工资的分配

(一)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基础性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奖励性占绩效工资总量的30%。

(二)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具体项目和标准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财政、教育部门确定。

(三)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由学校主管部门区别各义务教育学校的不同情况,统筹核拨到学校,学校在考核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分配方式和办法。

(四)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绩效工资中设立班主任津贴、岗位津贴、农村学校教师津贴、超课时津贴、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等项目。

(五)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根据考核结果,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

(六)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分配办法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报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本校公开。

(七)校长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按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财政、教育部门确定的项目和标准执行,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学校主管部门在绩效工资总量内,根据对校长的考核结果统筹确定。

四、实施时间

义务教育学校的绩效工资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五、相关政策

(一)学校根据规定在《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严肃纪律加强公务员工资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厅字[2005]10号)下发前发放的改革性补贴,除超过规定标准和范围发放的之外,暂时保留,不纳入绩效工资,另行规范。在规范办法出台前,一律不得出台新的改革性补贴项目、提高现有改革性补贴项目的标准和扩大发放范围。

(二)原国家规定的班主任津贴与绩效工资中的班主任津贴项目归并,不再分设,纳入绩效工资管理。教育部门要统筹平衡同一县级行政区域的班主任津贴标准。

(三)绩效工资不作为计发离退休费的基数。

(四)在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教师发放生活补贴。其中,离休人员生活补贴按中共中央纪委、中共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计署《关于解决离休人员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纪发[2008]40号)确定,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财政部门确定。

(五)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时,对完全中学中从事非义务教育教师的津贴补贴问题,由学校统筹考虑。

六、经费保障与财务管理

(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管理以县为主、经费省级统筹的原则,确保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资金落实到位。县级财政要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省级财政要调控省以下财力水平差异,加大对财力薄弱地区的补助力度,既要确保中央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补助资金全部下达给县级财政,又要统筹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增量优先安排用于县级以下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经费补助。同时,要强化市级财政履行对县级财政资金补助的责任,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确保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经费落实到位。

(二)要规范学校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等费用的规定,严禁“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学校的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管理,各类政府非税收入一律按照有关规定上缴同级财政,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严禁利用收费收入和公用经费自行发放津贴补贴。

(三)学校绩效工资应专款专用,分帐核算,纳入工资统一发放。具体发放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财政、教育部门根据工资统发的有关规定,结合义务教育学校绩效考核办法确定。

七、组织实施

(一)各级人事、财政、教育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工作。人事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会同财政、教育部门,抓紧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财政部门要会同人事部门对义务教育学校现有的津贴补贴进行清理,积极筹措资金,确保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资金落实到位。教育部门要抓紧制定绩效考核办法,认真指导和严格督促学校落实各项政策,规范学校收支行为和内部分配,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二)各市、县(市、区)政府人事、财政、教育部门按照本实施意见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实施办法,报上一级政府人事、财政、教育部门批准后实施。各市要将批准的各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和每年核定的绩效工资的总量和水平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备案。各县(市、区)每年年初要将本地区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平均水平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报告。

(三)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政策,严格遵守纪律。实施绩效工资后,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外自行发放任何津贴补贴或奖金,不得违反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进行分配。对违反政策规定的,坚决予以纠正,并进行严肃处理。

(四)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统筹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与当地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要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分析、及时研究和妥善处理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要特别关注社会各方面的反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确保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平稳顺利实施。

(完)

第四篇:省人社厅召开2014年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会议

省人社厅召开2014年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会议

发布日期: 2014-05-16

5月15日,省人社厅在宁召开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会议,会议贯彻落实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和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3年以来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成效,分析形势,部署下一阶段信息化建设工作任务,周英副厅长参会并讲话。

会议充分肯定2013以来年信息化工作取得的突出的成效。会议指出,以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发行为标志,全省信息化工作整体跃升新台阶,有力推动全省工作机制体制创新,管理服务创新。建设了全省集中的人员基础信息库和卡管理系统,构建了社会保障卡统一服务体系,实现了全省社会保障卡的规范标准、管理系统、服务流程、用卡环境、人员信息入口和用卡验证的“六统一”。全省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新进展,纵向上省市两级深入开展数据向上集中,横向上跨各类业务开展系统一体化整合,全省7个地市、过半的市县实现市级大集中。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打造“一卡、一网、一号”信息化公共服务品牌,惠及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12333综合咨询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网上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得到推进,努力实现人社基本公共服务从“一站式”到“一窗式”的转变。国务院电子政务办和部领导对江苏人社信息化建设和社会保障“一卡通”推进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江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连续九年在省政府网站测评中荣获第一;12333呼入量首次突破千万,被人社部确定为“全国12333一体化建设示范基地”。

会议要求,继续加快社会保障卡发放进度,今年年末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4000万,实现已发卡地区换发全省统一社会保障卡,全面实现社会保障卡的全业务应用,向广大公众提供全业务、全流程、全渠道的社会保障卡服务;积极推进省市系统大集中建设,实现对各类业务、对象全覆盖,加大信息安全建设的力度;打造多位一体的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网上公共服务标准化

建设,全面提升12333综合咨询服务效能。打造一支技术、业务、作风都过硬的信息化建设队伍。

第五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9〕41号 【发布日期】2009-06-01 【生效日期】2009-06-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义务教育学校

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的通知

(皖政办〔2009〕41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具体举措,也是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广大义务教育教师的关心。对于依法保障和改善义务教育教师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待遇,提高教师地位,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涉及广大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关注度高,政策性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认真组织实施。要把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同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加强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经费管理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施绩效工资,推动教育改革,促进义务教育事业发展。要加强宣传引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注意研究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妥善处理各方面关系,确保实施工作平稳进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六月一日

关于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实施意见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省财政厅 省教育厅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33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计发离退休费等实施意见的通知》(皖政〔2007〕8号)及相关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工作,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施范围和时间

按国家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义务教育学校正式工作人员,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

二、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的核定

(一)绩效工资总量由省、市、县人事、财政部门暂按学校工作人员上12月份基本工资额度(含教师工资标准提高10%部分,下同)和当地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水平核定。其中,义务教育教师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平均水平,由省、市、县人事、财政部门按照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同级政府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原则确定。

(二)绩效工资总量随基本工资和学校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公务员规范后津贴补贴的调整相应调整。

(三)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同清理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津贴补贴结合进行。学校要负责做好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的自查工作,如实上报发放情况;学校主管部门要负责做好所属学校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的核查工作;人事、财政、教育部门要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清理规范工作的指导,做好津贴补贴项目的保留、归并和取消工作,科学合理地确定绩效工资的项目和标准,将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和原国家规定的年终一次性奖金纳入绩效工资总量,取消年终一次性奖金项目。

在同级政府人事、财政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学校主管部门具体核定所属各义务教育学校的绩效工资总量,并进行合理统筹,逐步实现同一县级行政区域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水平大体平衡。对农村学校特别是条件艰苦的学校要给予适当倾斜。

三、绩效工资的分配

(一)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是学校搞活分配的重点。

1.基础性绩效工资的实施。基础性绩效工资统一设立基础津贴和农村艰苦学校津贴两个项目,除此之外,各地不得自行设立其他项目,各项目具体标准由各级人事、财政和教育部门制定,按月发放。

基础津贴由省、市、县人事、财政、教育部门对义务教育学校现已发放的生活性和岗位性津贴补贴项目进行清理规范后归并设立,基础津贴按照岗位适当拉开差距。工作人员岗位(职务)发生变动时,基础津贴从岗位(职务)发生变动的下月起执行相应的标准。

农村艰苦学校津贴主要体现对农村学校特别是条件艰苦学校的倾斜,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从教。农村艰苦学校津贴为扣除基础津贴后基础性绩效工资的剩余部分。各市、县可结合当地实际,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条件艰苦程度等因素适当区分,对条件特别艰苦的学校给予更多的倾斜。农村艰苦学校津贴,调离后不再享受。

2.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可设班主任津贴、考勤津贴、超课时(工作量)津贴、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等项目,具体项目和标准由学校自主确定。

班主任津贴主要体现对班主任的倾斜。原国家规定的班主任津贴与绩效工资中的班主任津贴项目进行归并,不再分设,纳入绩效工资管理。

考勤津贴主要体现学校对教职工出勤率的考核情况。

超课时(工作量)津贴主要体现多劳多得。其中,班主任工作量应作为教师工作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教学成果奖励主要体现对教师教育、教学取得成绩的激励。

(二)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制定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实施意见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加强对学校内部考核的指导。学校要按照实施办法并结合本校实际,完善内部考核制度,根据教师、管理、工勤技能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

(三)校长的绩效工资,在人事、财政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确定。其中,校长的基础性绩效工资纳入本校基础性绩效工资统一发放;校长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学校主管部门可从同级行政区域义务教育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中拿出一定额度,设立校长津贴,由学校主管部门根据校长的绩效考核结果统筹考虑确定。

(四)为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分配办法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后、由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报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本校公开。

(五)绩效工资实施后,按照国家规定发放的教龄津贴、特级教师津贴、特殊教育津贴、政府特殊津贴等仍按现行政策继续执行。地方自行建立以及国家规定之外自行扩大范围和提高标准的津贴补贴一律取消。

四、相关政策

(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严肃纪律加强公务员工资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厅字〔2005〕10号)下发前学校发放的改革性补贴,除超过规定标准和范围的之外,暂时保留,不纳入绩效工资,另行规范。在规范办法出台前,一律不得出台新的改革性补贴项目、提高现有改革性补贴项目的标准和扩大发放范围。

(二)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时,对完全中学中从事非义务教育教师的津贴补贴问题,要按照促发展、保稳定的原则和要求,由学校统筹考虑。

(三)在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离休人员的生活补贴标准按中纪发〔2008〕40号文件执行。退休人员的生活补贴标准按隶属关系分别由省、市、县人事、财政部门确定,按月发放。退职人员,按照同职级退休人员标准的70%确定。绩效工资不作为计发离退休费的基数。退休人员执行上述生活补贴后,除国家规定的津贴补贴外,其他津贴补贴项目一律取消,不得再另外发放。今后退休、退职的人员,从退休、退职的下月起,按退休、退职人员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

(四)经批准受聘到两类岗位上工作的义务教育学校人员,基础津贴按执行岗位工资所对应的岗位确定。

(五)新参加工作的人员,见习期、学徒期、熟练期基础津贴执行最低岗位的标准。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和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在明确岗位前,初期基础津贴执行最低岗位的标准;明确岗位后,基础津贴按所明确的岗位执行相应的基础津贴标准。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学校确定。

(六)其他新进入学校人员,按所聘任的岗位执行相应的基础津贴标准。

(七)经组织批准挂职锻炼、派出学习、支教、培训的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可比照原单位同等条件人员执行。

五、经费保障与财务管理

(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按照管理以县为主、经费省级统筹、中央适当支持的原则,确保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资金落实到位。县级财政要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省级财政要强化责任,加强经费统筹力度,对财力薄弱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给予适当支持。

(二)规范学校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等费用的规定,严禁“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学校的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管理,各类政府非税收入一律按照国家规定上缴同级财政,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严禁利用收费收入和公用经费自行发放津贴补贴。

(三)学校绩效工资应专款专用,分账核算。绩效工资应以银行卡的形式发放,原则上不得发放现金。具体发放方式按当地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实行工资财政统一发放的地方,基础性绩效工资按规定程序直接划入个人工资银行账户,奖励性绩效工资经学校主管部门审核后,由同级财政部门划入个人工资银行账户。

(四)实施绩效工资后,学校不得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外自行发放任何津贴补贴或奖金,不得违反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进行分配。对违反政策规定的,坚决予以纠正,并进行严肃处理。

六、组织实施

(一)省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由学校主管部门按本实施意见制定,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批准后实施。市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由市人事、财政、教育部门按本实施意见制定,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批准后实施。县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由县人事、财政、教育部门制订,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备案后,再报省辖市人事、财政、教育部门批准后实施。

(二)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与当地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等各项工作,及时研究和妥善处理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绩效工资平稳实施。

(三)各级人事、财政、教育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工作指导,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严格把握政策和程序,指导和督促学校严格执行实施绩效工资的有关政策,确保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及时、足额到位。

(四)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学校要加强政策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教师队伍稳定,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报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乐益民在全厅干部职工大会上的讲话(摘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乐益民在全厅干部职工大会上的讲话(摘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