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学:新媒体的报道、写作与编辑》读后感

时间:2019-05-14 18:0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络新闻学:新媒体的报道、写作与编辑》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络新闻学:新媒体的报道、写作与编辑》读后感》。

第一篇:《网络新闻学:新媒体的报道、写作与编辑》读后感

《网络新闻学:新媒体的报道、写作与编辑》读后感

我加入学校的一个新闻网站已经一年多了,这个月来读的理查德·克雷格《网络新闻学:新媒体的报道、写作与编辑》让我重新考虑了自己曾经做的、正在做的以及将要做的事。

作为记者,我该做什么?

首先是采访。曾经我觉得采访对我来说,只不过是去旁听一个会议、观看一场演出、观察一次展览之类的,总之就是把一个活动的全程从头到尾跟踪下来,记住其中发生的每一件事。因为写的不是人物访谈,所以我没必要采访人物。这是曾经的想法。

可是书中写道:“对于一名记者来说,经常与社区居民保持交流(不管是通过网络还是其他方式)是形成报道思路、获得信息的一个重要环节。„„想当一名好记者,你不可能把自己封闭起来。”

我还记得自己选择新闻专业的初衷就是希望能与更多的人打交道,可是在真正着手写作新闻的时候,我对与陌生人交流产生巨大的恐惧,于是我写的新闻中,引语仅限于“某某领导在会上表示„„”。过了一段时间,由于担心主编认为我的采写质量太差,于是假装自己是“某同学”,接着写“在观看演出后表示„„”。这样的做法只是在文章表面化了些妆,本质上我还是没有迈出步伐去和别人交流。再到后来,人物信息模糊的“某同学”被指不符合新闻真实性的要求,我不得不在每次活动结束前,花五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去选定采访对象,想好采访问题,还有深呼吸。总结起来,至此,我出去采访他人始终是被迫的,不是自愿的。

被迫去进行采访的后果就是,采集到的信息十分有限,十分浅显,而且我和采访对象的交流一般不超过5分钟。我一直觉得这只是我的性格问题,和对新闻的不负责扯不上关系。直到看到书上的一段话:“有时候,你做最后三四次采访似乎就是仅仅为了得到可以援引的话。只要你得到了有用的引语就行了,你并不真正关心采访对象在说什么。因为你不过是需要这些人的名誉、社会地位以及可以从他们那里引用过来的话而已。每个人都知道我们是这么做的——甚至最优秀的记者也是这么做的。这不是什么天大的秘密,也没有什么不道德的。但这是一种功利主义的做法,它不会让你的网络新闻报道产生应有的深度。”功利主义,这个词还是挺刺伤我的。

我现在反思起自己的采访,觉得我做的实在是太少了。先是选定采访对象,很多记者在做新闻的时候都要对采访对象进行一番精挑细选,然后再大费周折地去取得对方的联系方式。可是对于我,由于采写的都是会议、演出之类的硬新闻,采访对象随便在现场找一个就行了。再到采访的问题,通常优秀记者的做法是在接到活动的策划时就已拟好采访提纲,等到了现场在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适当修改,我也不需要这么辛苦,拿演出新闻来说,顶多要采访的就是“觉得这场演出是否好看”“有没有什么让你感触特别深的节目”之类的,完全成了一个套路,不需要动脑筋。这样的轻松让我自己都感觉到害怕,没有踏实的付出过程,得来的成果总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的。

真正进行精心的采访是在参加“新闻之梦”比赛的时候。在选定报道主题后,我通过电话、网络,联系三个人最终约到采访对象;花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拟写了半页A4纸的采访提纲;最后与对方进行了两个小时的交谈。这是一篇有关志愿活动的新闻,以前我写过这个主题的新闻,采访到的信息全是“志愿者们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之前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一类;而此次“新闻之梦”的采访,我收获的信息还有“上门陪护的交通补助费,宣传展板的制作费等,仅靠微薄的募捐收入支撑,使得整个活动举步维艰。”这让我觉得很欣喜。打开自己,迈出与人交流的第一步,的确让我受益匪浅。书中警醒我的另一个问题是:“你不可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窃听别人的电话或给谈话录音。„„一旦获准,通常的做法是:开始录音,然后再询问一遍。这样就能证明你确实获得了被采访人的许可。”若不是阅读这本书,未经许可便给谈话录音会是我现在在犯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会犯的错误。或许在校园里,这样的规矩显得小题大做,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也是在表达对采访对象的尊重,并且如果你这样做了,说不定对方对你的印象会得到加分。

在采访这一方面,我觉得网络媒体记者与传统媒体记者要做的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书中提到的差异也仅在“获得消息来源”这一项,书中认为网络记者能利用网络资源更方便地找到消息来源,不过我认为,在现在这个多媒体时代,无论是网络记者还是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的记者,大家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相关信息、与他人取得联系。真正使网络记者区别于传统媒体记者的工作是写作。

网络受众对信息的极度需求决定了网络记者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更新新闻。书中最形象的一个标题就是“最后一分钟”,意即对于网络记者来说,每个一分钟都是最后一分钟,他们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将新闻稿写作完成并发表。与“速度”相对的一个词总是“质量”,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在确保发稿速度的同时还要兼顾新闻的真实性、写作结构、语言逻辑等因素,实在是很难做到的。所以网络新闻通常会先将事件的主要信息呈现出来,而关于事件的细节,有时候要经过几天或者几个星期才得以展现,比如马航MH370失联事件、大陆人带孩子在香港街头便溺事件等,网络媒体应对这种新闻的优势就在于既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为受众提供最新的资讯,又可以将同一事件的新闻设置成一个主题归放在一起,持续不断地进行进展式、更新式和追踪式报道。记者在其中要做的就是,持续关注各方动态,以严谨的职业道德为受众提供最新的客观真实的消息。

书中有一个观点是“(网上的)记者们不再羞于表达他们的意见和观点”,“该网站(《小报》)的写作风格是‘新式报道方式’的典型——其文章毫无顾忌地固执己见,以无拘无束、咄咄逼人的口吻报道新闻,要么骇人听闻、发人深思,要么活泼有趣、引人发笑”。我个人认为,尽管网络是一个自由的言论平台,但作为新闻人,太过展露个人观点对受众来说是一种伤害。至少我在自己所撰写的新闻稿件里,从来没有表明过个人立场,这些报道网络、报纸通用。不过书中在紧接着本段开头提到的第一句引语之后写的是:“但最优秀的记者仍然用坚实的报道、确凿的事实来支持他们的观点。”这让我觉得很理解也很赞同。

至于写作的结构、语言组织等,我觉得无论是网媒还是纸媒,大体上都是一样的。倒金字塔结构、时间顺序结构、悬念式结构、并列式结构;消息、通讯、深度报道、新闻特写、华尔街体;多用主动少用被动、多用名词动词,少用副词形容词、不用武断字眼„„这些都是所有媒体的新闻通用的。

综上所述,在作为网络记者方面,我从书中所获取的知识就是:尽管网络资源丰富,你依然要多与人打交道;在采访时录音需经过采访对象的许可;你要以最快的速度更新新闻;网络记者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以此造就贴近受众、不死板的写作风格,但还是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作为编辑,我要做什么?

书中提到两种编辑,一种是负责校对和检查细节错误的(网络清样编辑),另一种是负责检查总体内容和排版的(网络编辑)。这样分工的好处就是,新闻的质量在宏观和微观上都得到了保证。让我印象深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清样编辑不仅应该找出拼写和语法错误,也应该找出会给报道带来法律问题的事实性错误、具有误导性的段落和细节”、“除了要熟知所有语言的规则外,最好的清样编辑还应该对每个领域都拥有相应的常识。这些常识部分来源于生活经验„„”这样看起,清样编辑似乎是防止记者犯错的最后的防线,举足轻重。

美国有“拼写检查”,记者会依赖于这样粗糙的功能来遣词造句;中国同样有“拼写和语法”,但结合书中的描述和我自己的体验,我感觉“拼写和语法”比“拼写检查”还粗糙。并且有些错误,计算机是无法识别的。例如人名中的“钰”和“珏”,如果记者写错了,不靠编辑检查就发现不了,如果这又恰好是一位重要领导的名字,在中国的体制里,是不可原谅的。清样编辑还有敏锐的直觉,哪个地方的字体、编排用得不恰当,他们能一眼看出来(这又很像网络编辑该做的事),这让我觉得很神奇。

另一点是关于网络编辑的,网络编辑要打造“新闻包”。“这即是说,所有的文本、图片、链接和多媒体都必须为同一条新闻服务。”我觉得这就是网络新闻最大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所有的资源为自己的新闻提高吸引力。“新闻包”的概念我是第一次听到,但对其内涵并不陌生。从日常浏览新闻网站的经历来看,我国各大新闻网站在具体的某条新闻报道里都做得很好,图片、视频、相关链接都安排得很到位。但是对于我自己所在的学校网站来说,这个方面就做得很逊色。我们的图片永远有固定的插入位置(比如只有一张新闻照片就插在文章中间;有两张就放在第一段的下面和最后一段的上面),插入方法永远是“嵌入型”而没有“四周环绕型”之类的;我们没有相关的链接(甚至连“上一篇”、“下一篇”都没有);至于受众反馈方式,只有当我们在官方微博上发送了相关消息,读者们才可以在微博上与我们互动(但至今没有读者为我们的新闻提出过任何意见)。

编辑的工作看起来只是在修正记者的成果而已,但实际上,等我真正经历了才知道,很多时候,记者看起来只用把一件事发生的几大要素陈述完整就可以了,而编辑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核实、评估、重新组织。这也难怪为什么看上去采写新闻更辛苦的记者实际上地位还是没有坐在办公室里的编辑高了。

其他收获

其他收获就是有关于新闻道德、新闻伦理等这些方面的。其实与上述的内容也有重复的部分,例如记者应该遵守职业道德、采访录音要经过对方允许、编辑校对要保证文章在思想上不犯错误等。

至于公众人物对媒体起诉的情况,“沙利文案”在大一的时候已经学习过,尽管这成了历史的范例,但我不知道在我们国家,这样的处理方法也同样适用,所以不予多评。

谈起新闻道德、新闻伦理、职业素养等,总的说起来,其实就是在实际生活中所遵守的行为准则,也同样适用于网络。

阅读《网络新闻学:新媒体的报道、写作与编辑》,开头的时候看得很仔细,越往后越粗糙,所以读后感也一样。但是总体说来,作为一本专业书,它不晦涩,能让我在阅读的时候觉得很轻松,所以读下来还是有收获的。

第二篇:新闻学-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高职升本科”考试是为选拔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应届优秀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而组织的考试。

新闻传播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信息渠道。而采访与写作则是信息社会人际沟通与传播的主要领域之一。新闻采访与写作能力是新闻从业者最基本的业务素质要求。《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是新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具有较高新闻文化素养和具备基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的方法为目的。首先讲清楚什么是新闻,继而从采访与事实的内涵和关系讲起,如何接触事实、观察事实、解剖事实,如何掌握基本技巧顺利进行采访等;其次,结合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各种新闻媒体的优势和不同新闻作品的特点,分析各种不同新闻的写作的方法。同时,将结合大量优秀的中外声像资料和获奖作品,对事物的本质与现象进行理论分析,探索采访与写作的规律。启发学生用新闻思维观察问题,判断问题,找出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矛盾,并找出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本课程重点为应用新闻学的采访与写作,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迅速捕捉问题和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头和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以及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二、考试科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三、适用专业

本课程考试适用于报考新闻学专业的考生。

四、考试目的

本次考试的目的主要是测试考生通过对新闻采访与写作相关课程的学习,能否具备新闻文化素养和掌握一定的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的方法和技能,能否运用所学对采访素材进行分析和判断。通过系统的考试,考察学生是否具有本科学习的能力。

五、考试内容

根据《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大纲的要求,并考虑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实际,特制定本课程考试内容。导论:

介绍新世纪的新闻学和网络时代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研究任务与对象,学习方法以及理论体系

第一部分新闻采访 第一章基本概念

本章课程要求:了解新闻及新闻采访的定义;理解新闻价值的概念,新闻价值要素组成的传统和当代表述;掌握新闻、新闻价值、新闻敏感等基本概念。本章课程重点:新闻价值的要素和新闻敏感。

本章课程难点:新闻价值是新闻工作的基础,能迅速判断一件事的新闻价值是新闻记者、编辑的基本素质,也是其难点所在。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新闻

第二节新闻价值

1、新闻价值

2、新闻价值要素组成的传统和当代表述 第三节新闻敏感y 思考题:

1、何谓新闻价值,新闻价值要素组成的传统和现代表述

2、何谓新闻敏感?如何培养新闻敏感?

第二章新闻采访(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本章课程要求:了解和掌握: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真实性的要求;增强可读性的业务手段;增强时效性的主要环节;抢新闻的全面、正确看待。理解新闻报道的思想性。本章课程重点: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

本章课程难点:如何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怎样坚持用事实说话。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坚持真实性 第二节坚持思想性 第三节坚持时间性 第四节坚持用事实说话 思考题:

1、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如何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3、新闻报道如何做到思想性和可读性的统一? 第三章采访的重点与环节

本章课程要求:了解何谓创造性的采访,采访的重点与新闻线索,采访的策划与准备。理解并掌握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抓本质;验证材料的必要性及主要方法;强调迅速整理采访笔记的原因;资料积累的重要性;新闻主题与新闻采访的关系;综合分析的意义。掌握采访的六个基本步骤:掌握新闻线索、明确报道思想、采集新闻素材与资料、整理采访笔记、酝酿新闻主题与题材。

本章课程重点:采访的挖掘与过渡 本章课程难点:创造性采访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采访的重点与新闻线索

1、何谓创造性的采访?

2、采访的步骤

第二节采访的策划与准备

1、新闻策划

2、新闻线索的获取

3、采访准备的进行

4、采访对象的心理剖析

5、访问条件的创造 第三节采访规程

1、分清访问类型选准访问对象

2、研究访问对象接受访问的心理

3、守时守信讲礼貌

4、营造融洽的谈话氛围

5、提问的艺术

6、现场观察的重视

7、当场笔录的效用

第四节 采访的方式与方法

1、采访的方式:

直面采访、视觉采访、书面采访、体验式采访、电话采访、网上采访 要重视开座谈会要善于观察

2、采访的方法:

上下结合、点面结合、交叉采访与跨行业采访、易地采访、抽样调查。第五节采访的挖掘与过渡

1、深入采访的注重

2、验证材料的仔细

3、整理笔记的迅速

4、剩余材料的积累

5、提炼主题的认真

6、追踪采访

小结:采访的主要过程

掌握采访的六个基本步骤:掌握新闻线索、明确报道思想、采集新闻素材与资料、整理采访笔记、酝酿新闻主题与题材。 思考题:

1、何谓创造性的采访?

2、采访的六个基本步骤是什么?

3、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抓本质?

第二部分新闻写作Press Writing 第一章:消息写作 本章课程要求:了解消息这一报道体裁的演变历史。理解消息的基本构成。掌握导语的写作,掌握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关系的处理。

本章课程重点:消息、导语和新闻事实、背景材料 本章课程难点:导语的写作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消息、导语和新闻事实 第二节新闻的背景材料 思考题:

1、何谓导语?新闻事实在导语中的地位?

2、背景材料及其作用

3、一篇好的新闻报道需要什么?

4、选择一项社会活动,如“公益活动志愿者招募”、“足球比赛”、“超市大促销”等,进行3——8人的采访,并写一篇相关的消息稿,字数不得超过800字。第二章:新闻结构

本章课程要求:了解和掌握:消息的基本构成要素,新闻导语的作用、种类和写作要求;理解倒金字塔式结构的特点及优缺点。

本章课程重点:倒金字塔式结构的优缺点;消息基本构成和新闻结构形式; 本章课程难点:新闻的几种基本结构形式。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消息的基本构成

1、消息的基本构成要素

2、新闻标题的概念、种类

3、消息头的概念和形式

4、新闻导语的写作要求

5、新闻躯干的概念

6、新闻结尾的作用和写作要求 第二节新闻结构形式

1、倒金字塔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

2、时间顺序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

3、并列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

4、华尔街日报公式体 思考题:

1、消息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

2、试评述新闻的几种基本结构形式?

3、何谓好的新闻标题?

4、何谓好导语? 第三章通讯的写作

本章课程要求:了解通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理解并掌握通讯的概念和特点,重点理解并掌握通讯的基本表达方法、通讯写作的要求、提炼通讯主题的方法和要求。本章课程重点:通讯的采访与写作技巧。

本章课程难点:提炼通讯主题的方法,新闻特写、深度报道和人物专访的写作要领。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通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本章内容仅作参考,不作具体教学要求。课程考试不包括本章内容。第二节通讯写作的一般技巧 理解并掌握通讯的概念和特点,重点理解并掌握通讯的几种基本表达方法、通讯写作表现手法的特点、提炼通讯主题的方法等

1、通讯的概念和特点

2、通讯的种类

3、通讯的叙述方法

4、通讯的描写方法

5、通讯的议论与抒情方法

6、提炼通讯主题的方法

六、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笔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试卷结构如下: 序号

项目名称

题数

计分

计划用时(分钟)

单项选择题 10 10

名词解释 20 20

导语写作 20 30

命题写作 10 10

理论应用阐析题 20 30

理论应用设计题 20 20

合计 100分

120分钟

七、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一:李希光孙静惟王晶,《新闻采访写作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07-01 参考书目二:蓝鸿文,《新闻采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4-01 参考书目三: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03-01 要求学生关注的课外必读和必听、必看的材料

1、人民日报

2、中国青年报

3、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4、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

5、新华网:新闻频道“时政要闻”

6、中国新闻网:新闻中心-精选新闻

第三篇:新闻学专业编辑与合成教学大纲

新闻学专业编辑与合成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50301008)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学时、学分及分配

编辑与合成总学时为36,开课学期为4,周学时为2,总学分为2。2.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3.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编辑与合成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特征,培养学生对影视、多媒体节目采制的学习兴趣;掌握影视、多媒体编辑合成的理论和技能,独立进行编辑合成操作,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编辑合成技巧、能力。

4. 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

1.参考教材

《Premiere Pro 1.5标准教程》李海燕编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5月版 《Combustion 4.03实用手册》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影视培训中心2007编 2.参考书目

《After Effects 6.5标准教程》李海燕编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5月版 5.教学重点与难点

Premiere Pro 1.5中的转场效果、视频滤镜、运动效果、字幕效果是重点;视频滤镜、运动效果是难点。Combustion 4.03中摄像机运动、跟踪效果、父化、对象是重点,摄像机运动、时间线控制是难点。

6.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讲授理论的同时,指导学生完成编辑合成的实际训练。教师现场操作演示、指导学生操作。尽可能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编一些与教学配合的录像片,作为教学参考。

7.考核方法与要求

编辑与合成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考核以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为目的。考核方法:平时作业成绩加完成规定题目的作品编辑合成等实际操作成绩。用百分制计分。作业成绩占60%,期末成绩占40%。

8.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

实践性教学是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按要求操作为主。课堂演示:教师讲解操作原理、技巧、目的、要求、演示操作过程,或播放广告片、新闻片、专题片、记录片等进行分析鉴赏。模拟训练:学生利用非编设备进行分组编辑合成操作。

9.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新闻摄影学、广播电视学、平面设计。后续课程:广告效果研究方法

10.其他有关说明

大纲只是教学内容的重点与纲领性提示,在教学时不可拘泥于教材。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编辑与合成概论

第一节 编辑与合成发展现状; 第二节 编辑与合成基本术语

第二章 Premiere Pro 1.5素材的采集

第一节 Premiere Pro 1.5素材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 Premiere Pro 1.5音视频采集的基本操作; 第三节

DVD VCD文件素材的采集

第三章 Premiere Pro 1.5素材的剪辑

第一节 剪辑的历史和注意事项;

第二节 三点插入法剪辑; 第三节 切割、删除法剪辑

第四节

剪辑常用快捷键的设置和熟练操作

第四章Premiere Pro 1.5素材的转场效果

第一节 基本转场效果概述;

第二节 淡入淡出、闪白、闪回、画中画效果的操作。

第五章 Premiere Pro 1.5标题字幕的基本知识和编辑

第一节 字幕窗口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字幕的应用和制作; 第三节 第三方字幕软件使用介绍;

第六章 Premiere Pro 1.5扣像

第一节 扣像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颜色扣像、垃圾遮罩、Alpha 扣像; 第三节 跟踪遮罩扣像、亮度扣像。

第七章 Premiere Pro 1.5运动效果

第一节

运动效果基本知识; 第二节

运动效果实例操作 第三节 时间线嵌套效果的实现;

第八章

Premiere Pro 1.5的音视频滤镜效果

第一节 音视频滤镜效果基础知识; 第二节 特殊滤镜效果的实现技巧。

第九章

Premiere Pro 1.5 的输出

第一节 文件输出的基本设置; 第二节

不同格式文件输出的操作

第十章 Combustion 4.03合成软件基础知识

第一节 影视后期合成基本知识; 第二节 Combustion 4.03操作界面介绍

第十一章 Combustion 4.03素材的基本操作

第一节 合成文件图层脚本的基本操作; 第二节 动画操作关键帧设置;

第三节 父化层、铰链层、对象层操作。第四节 合成文件的渲染输出、存为图片

第十二章

Combustion 4.03灯光效果

第一节 三维透视图的操作; 第二节 灯光效果操作。

第十三章 Combustion 4.03摄像机运动效果

第一节

摄像机运动效果的基本设置; 第二节

摄像机运动效果与无效对象的操作第十四章

Combustion 4.03文字系统效果

第一节

文字效果的基本设置; 第二节

文字的运动

第十五章 Combustion 4.03遮罩

第一节

遮罩效果的基本设置; 第二节

遮罩效果案例介绍

第十六章 Combustion 4.03调色和动态跟踪效果

第一节

调色和动态跟踪效果的基本设置; 3

第二节

调色动态跟踪效果实例

第十七章

Combustion 4.03粒子和绘画系统

第一节

粒子系统的基本设置和实例; 第二节

绘画系统的基本设置和实例;

第十八章 编辑合成的综合运用

第一节

编辑合成的综合运用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编辑合成的综合运用实例;

第四篇:清华大学2003-2009年新闻学新闻编辑与写作考研真题

新闻传播学习网·www.xiexiebang.com 2007年05月23日 09:42 《北京考试报》

新闻学专业课素以考查范围广、跨度大、答案灵活而著称,要成功应对,一靠平时积累,二靠系统复习。有效复习的最大前提就是对真题的全面把握,并根据考试规律和风格,调整复习策略。考生花费时间研究真题命题规律,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因为有的放矢才能提高效率。

首先,考生要了解考查的题型、范围和知识比例;其次,考生要了解考查重点;再次,考生要总结规律性的东西(比如周年纪念的知识点容易考,2006年考广播事业发展80周年);最后,考生要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知识脉络,把分散的知识点按宏观视角串联,有助于整体记忆和应对简答论述。

新闻实务 以练为本

对于跨专业考生,实务很难把握,考完试的自我感觉和实际结果可能会有差距。试题基本思路明确的,考生一定要以练为本。专业课的实务操作性很强,看书只是为掌握基本原理,实际水平还是要通过练习来提升,尤其是导语、消息写作和评论写作这类题,没有窍门,必须勤练。练习方式很多,用报纸文章练习拟写标题,练习导语消息“编后”写作,根据热门话题练习写评论,看报纸版面分析稿件配置等等。

实务中唯一有规律的就是对题型的把握,考生可根据真题总结出可能考查的模式,多加联系,熟练掌握,在考试中就能节省时间,为需要考虑的题目留出时间。同时,考生一定要避免出现纯粹技术性的失误,比如写错消息电头。

考试实战 把握细节

考场如战场,某些细节可能会决定最后的结果,因此在考前要好好规划,不要让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影响大局。

首先,考生要分配好答题时间与控制好字数。新闻专业课的考试题量相对较大,很多题目都是对宏观性问题的考查,涵盖面大,可能会出现胸有千言无从下笔,一旦下笔又收不住的感觉,在某些题目上耗时过多,会导致整体时间不够,影响分数。因此一定要根据题目分值控制字数和时间。以新闻史论为例,名词解释字数应该控制在200字以内,解答题大约700字,而论述应该在1000字以上,可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人风格酌情加减。

新闻传播学习网·www.xiexiebang.com

其次,考生要学会应对复习漏点。研究生考试是选拔性考试,肯定会出一些难题来拉开差距。复习再全面,也难免有疏忽之处,因此在考试中遭遇没复习到或不大了解的东西,再正常不过。这时千万不要慌,可先答其他有把握的题目,最后再对漏点攻坚。新闻学并非孤立的理论,很多知识点都有相关性,可以采取延伸思考的办法,从其他角度或知识点切入题目,结合知道的基本理论加以延展,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了。同时,要注意答题技巧,总结出同类问题的区别与联系,可以举一反三。

最后,考生要注意理论部分的答题风格。新闻史是难记好答,理论则是好记难答。答题不能死抠书本,应该在充分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有所变化,按照自己的思路答题,有逻辑有重点,不要太空洞。对于论述题,不能只干巴巴列理论条款,尽量按照论文的方式来写,理论完整论述,自圆其说,首尾呼应。

跨专业考生答题时很容易暴露“外行”本色,因此一定要加强专业素养,通过阅读专业期刊和学者论文了解学界业界的最新动态,在考试中合理应用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注意年末或来年年初的期刊中会有全年热点总结,考试中可能涉及。

我的专业课复习经验谈

分类:【海文考研讲堂】

主持人:各位考生,大家晚上好!我们今天请来了海文学校资深专业课辅导专家邓洁同学,她考研成绩名列前矛,目前在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今天访谈的题目是“我的专业课复习经验谈”,欢迎大家踊跃提问。网友问题一:

专业课复习的复习进度及内容安排 邓洁回答一:

专业课的复习通常在9月或者更早就要开始了,集中复习一般放在11月-12月左右。在复习的初期主要是对课程的大致内容进行了解,大概要拿出一个月的时间对所有的内容进行一下梳理,最好所有的章节的大概内容都在脑中留有印象,然后再结合历年试题,掌握命题的重点,把考过的知识点以及考过几遍都在书上做出标记,把这些作为复习的重点。

接下来的就是熟记阶段,这个阶段大概要持续两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日子里要通过反复的背记来熟练掌握专业课的知识,理清知识脉络。专业课的辅导班也通常会设在10月初或者11月,如果报了补习班,可以趁这个机会检验一下自己的复习结果,并且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点的印象。在面对繁多的复习内容的时候,运用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考研最后冲刺的一个月里,要对考试的重点以及历年试题的答题要点做进一步的熟练。并用几份历年试题进行一下模拟,掌握考试时的答题进度。专业课的命题非常灵活,有的题在书上找不到即成的答案,为了避免所答非所问,除了自己总结答案之外,还要查阅一下笔记或者辅导书上是否有答案,或者直接去找命题、授课的老师进行咨询,这样得来的答案可信度也最高。在和老师咨询的过程中,除了能够获得试题的回答要点,更重要是能够从中掌握分析试题的方法,掌握如何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正确的回答问题,这才是最为重要的。网友问题二:

新闻传播学习网·www.xiexiebang.com 专业课复习中需要获得的资料和信息以及这些资料和信息的获取方法 邓洁回答二:

1.专业课复习中需要获得的资料和信息

专业课的资料主要包括专业辅导书、课程笔记、辅导班笔记以及最重要的历年试题。如果这些都搜集全的话,就可以踏踏实实的开始复习了。专业辅导书是复习的出发点,所有的考试的内容都是来源如此,但是通常专业辅导书都是又多又厚的,所以要使我们复习的效率最大化,就要运用笔记和历年试题把书本读薄。如前所述,专业课试题的重点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动,所以仔细研究历年试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掌握出题点和命题思路,并根据这些重点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这样可以节省很多复习的时间。2.专业课资料和信息的来源

考研时各种各样的信息,如辅导班,参考书,以及最新的考研动态,并不是一个人就能顾及到的,在一些大的考研网站上虽然可以获得一些信息,但是有关的专业的信息还是来自于学校内部同学之间的交流。毕竟考生大部分的时间还是要放在学习上。专业课信息最重要的来源就是刚刚结束研究生考试的的研究生一年级学生,由于他们已经顺利通过考试,所以他们的信息和考试经验是最为可靠的。笔记和历年试题都可以和认识的师兄师姐索取,或者和学校招生办购买。由于专业课的考试是集中在一张试卷上考查很多本书的内容,所以精练的辅导班笔记就比本科时繁多的课程笔记含金量更高。考生最好能找到以前的辅导班笔记,或者直接报一个专业辅导班,如海文的专业课辅导班,由专业课的老师来指导复习。另外,也可以尝试和师兄师姐们打听一下出题的老师是谁,因为出题的老师是不会参加辅导的,所以可以向出题的老师咨询一下出题的方向。网友问题三:

专业课的复习方法 邓洁回答三:

专业课的内容繁多,所以采用有效的复习的方法也显得尤为重要。任何一个会学习的学生,都应该是会高效率地学习的人。与其为了求得心理上的安慰“小和尚念经”般的在桌边捱过“有口无心”的半天时间,还不如真正有效的学习两个小时,用其余的时间去放松自己,调节一下,准备下一个冲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十几年的学习生活,你一定很清楚自己在什么时候复习效果最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合理安排时间。通常都是把需要背记的内容放在每天精力最旺盛的时候,且每门持续背诵的时间不能安排的过长。

专业课的许多知识都要以记忆为基础。记忆的方法,除了大家熟悉的形象记忆法,顺口溜等之外,还有就是“阅读法”,即把需要记忆的内容当作一篇故事,就像看故事一样看他几遍,记住大概的“情节”,每次重复看时就补上上次没记住或已经忘记的部分。这样经常看就会慢慢记住了,而且记的很全面。因为现在专业课考试的题目很少有照搬书本上的答案,大部分的题都要求考生自己去归纳分析总结,所以对书上的知识有一个全面整体的了解,对考试时的发挥很有帮助;另一种是“位置法”即以段落为单位,记住段落的前后位置。看到相关题目时,那一页或几页书就会出现在脑海里,使人在答题中不会遗漏大的要点。这两种方法都能让你全面整体的掌握课本的知识。

新闻传播学习网·www.xiexiebang.com

在这之后要做的就是提纲挈领,理出一个知识的脉络。最好的办法就充分利用专业课参考书的目录,考生可以在纸上把每一章的小标题都列上,再把具体每一个标题所涉及的知识一点点的回忆出来,然后再对照书,把遗漏的部分补上,重点记忆。这样无论考查重点或是一些较偏的地方,我们都能够一一应付。但是对于概念这种固定化的知识点,就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记忆,默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我们很多同学都是不大喜欢动手,可能他们会默背或小声朗读要背记的内容几个钟头,但是不愿意写半个小时。殊不知古人所说的“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遭”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网友问题四:

如何协调专业课和公共课的关系 邓洁回答四:

在考研的初始阶段,可以把大部分时间都分配给数学和英语,但是在考研的后期,专业课复习的时间就要逐渐的增加。一天只有24小时,考生要在保持精力,即在保持正常休息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利用时间,合理的安排各项复习内容。这时就要考虑把时间用在哪一科上或是具体那一科的哪一部分才能取得最大的收益。大凡高分的考生,他们的专业课的成绩都很高。因为对于考生来说,政治和英语的区分度并不是很大,要提高几分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而且在考试时还存在着许多主观的因素。但是专业课由于是各校内的老师出题,每年的重点基本不会变化,如果搜集到历年真题以及辅导班的笔记,多下些功夫,想要得高分并不是难事。

由于专业课在考研的整体分值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考生一定要在保证公共课过线的情况下,尽量提高专业课的分数。而且正所谓“法无定法”,每个人适合的学习方法都不尽相同,这里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借鉴,具体的方法还需要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网友问题五:

如何利用专业课复习资料 邓洁回答五:

1、通读课本。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察的知识点还是相当全面、相当有难度的,至少是高于该专业本科生期末考试难度。这就要求大家对专业课知识有全面的理解,进行系统的复习。不能只靠压题,猜题。因此大家应该通读课本,了解专业课的整个体系。着重复习重点要点。及时配备所考科目的最新专业书籍和过去几年专业试题。下一步工作就是详细整理专业课程的逻辑结构,然后对照专业试题,看看曾经的考试重点落在哪里,并揣摩其命题思路和动机。通常反复出现的考点和尚未出现的考点成为今后命题对象的概率很大,因为前者可能是专业兴奋点,后者则填补空白。

2、重点复习专业课笔记。对于在职考生或跨专业考生来说,想办法搞到专业课笔记是十分重要也是必须的。因为社会在进步,知识在膨胀,书本上的知识也有过时或遗漏的,导师出题会基本上按照笔记上的知识点出,专业课笔记可以将该科目系统的总结,补充出你没有接触的新知识点,使你了解该导师所接受的答题思路,这样就有利于你理顺该科目的体系,增加阅卷人对你的好印象。如果借不到笔记,可以用托熟人,贴广告等方法。尽量确认考试出题范围。上面通过研究分析历年考题摸规律的方法很不精确,而且一旦命题教师更换,可

新闻传播学习网·www.xiexiebang.com 能吃大亏。广泛地咨询该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有助于了解最新情况。最好的方法还是打听出命题教师,然后争取旁听其授课。

3、研究历年试题。专业课考试中,重点问题重复出现的现象是很普遍的。搞到专业课试题,多做一下研究,不仅可以使你对命题形式有充分的了解,而且有可能见到当年将要出的重复题目。比如我考的专业课中有一门课程,最后一道20分的题目连续三年都是同一道题。一般的学校会在报名的时候统一出售历年试题,大家应该注意一下。专题整理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付试卷中比较棘手的简答题和论述题。不仅可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专业知识的系统化和融会贯通。根据一些重要的原理性知识,结合当前热点问题,为自己列举出一系列问题,然后从教材及专业杂志中整理答案,有可能请教学长或导师,力求答案尽量完整、标准。整理完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拿出来温习一下,看是否又产生了新的答题思路。

主持人:今天的博客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谢谢各位考生的参与,谢谢邓洁同学为我们提供的宝贵建议。

南京大学《新闻采写与文史知识》

一、填空 10分 等下说

二、选择 5分

三、名词解释 20分 1.新闻采访 2.精确新闻 3.类书 4.家国同构 5.隐性采访

四、古文的画线词语翻译,一句是苏武牧羊里面的,一句是谏逐客书里面的

五、简答

1.结合实例,回答新闻隐性失实的原因 2.试述玄学对魏晋文化思潮的影响

六、论述30分

1、试述“中国文化是农业文化”的观点

2.结合实例,论述如何把大型人物通讯写得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七、给了一大堆材料,关于开县井喷的,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消息 50分

第五篇:网络阅读与写作

网络阅读与写作

—— 与李方老师商榷

看到腾讯网李方老师的一篇文章《整体中文写作水平不能继续这么差劲了》,忽然心虚了起来。他说:“不客气地讲,目前中文写作里边舍得拿出几倍于写作时间去搜集整理材料的人太少了,往往是有一点灵感或者动机,就急不可耐地一挥而就。”心虚的原因是20年来,我从事的新闻业,给我的就是这样“一挥而就”的训练,鼓励新闻记者成为“三分钟专家”。

进入台湾新闻业是在1991年底,从改写新闻稿开始学习起,第一次受命写一篇新闻评论,应该是在1992年。至今记得那回,那是前网络、前Google时代,单位拥有一个庞大的剪报数据室,接到撰写评论的指示之后,急忙从选取剪报、影印开始,在桌上迭了厚厚一迭新闻数据之后,开始细心阅读。

有回,受命写一篇新闻评论,只记得将数据囫囵吞枣地塞入脑子之后碰到一个大困难,发现自己对该新闻的认识陷入歧路亡羊的困境,岐路之中又有歧路。于是当天,从晚上七时找数据开始,一直到晚上十时左右,左思右想,实在找不到出路,估计已经不可能在十一时以前交稿,不得不厚着脸皮向单位主管说:“抱歉!我写不出来!”

受到这次刺激之后,我下了苦功,自己做剪报,书架上依据各种新闻类别,整齐排列了上百个档案夹。然后知道,新闻记者的“三分钟专家”,其实就像艺人上台表演一样,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此之后,再被指派撰写评论,多数是一些已经驾轻就熟的问题,甚至是已经思虑良久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撰写一篇评论需要十分的功夫,之前已经具备其九了。

对粗浅的“三分钟专家”来说,网络时代必然遭到淘汰。早年靠着剪报数据冒充专家,少有人能发现,而网络时代提供信息搜寻方便的同时,也将带来考验。评论者必须言人所未言,因为你看得到的数据,所有人也都看 1

得到,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出一条线索、理出一个头绪,更有赖“台下十年功”。

至于网络时代究竟应该如何写作,个人以为,应该从网络时代人们究竟如何阅读谈起。

我十几年前就放弃了电视,因为看电视获取新知的投资报酬实在太低,多数时候越看越生气。约略五年前开始,我也不再自掏腰包买报纸了,如果网上都看得到,何必浪费纸张,弄得满手油墨,还要定期提着沉重的旧报纸去丢垃圾。

网上的阅读,一开始是从各家报纸的在线版电子报开始,而后转向各主要新闻入口网站。但月前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再上新闻入口网站了,都是透过社交网络(微博、推特、脸书)的连结,了解当日最热门、最被议论的新闻。

当然,我每天还固定浏览许多独立的新闻网站,把重要的新闻、评论截取下来存档。这样的存盘功夫,我已经做了13年。

多年来的网络阅读,我汲取了一些经验。

首先,1500字长度的文章是顶端,2000字是极限,再长的文章,是拿来存档用的,除非是绝对精品,少有人有耐心读完;其次,遣词用字不宜太过深奥,文章逻辑不宜转太多弯,那也是对阅众耐心的一大考验;第三,真正的好文章,和往日登载在报纸上的效果不同,绕梁可以超过三日,而其受众范围则更加广阔,不局限于一家报纸的订户,甚至不局限于台湾,可以跨过台湾海峡、甚至跨过太平洋。

至于网络写作问题。我以为,小说,以其长度,还是应该交给书本;诗歌,以其阅读情境及氛围,正襟危坐在桌前、盯着屏幕,也实在不适,还是应该交给书本。网络写作,散文及时评仍应该是主流,其他文体之于网络,可能主要是一个传播方式,而不是一个良好的阅读平台。

再之,网络写作与网络阅读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浮滥。

既然是一个平民写作、平民阅读的时代,人人可以键字为文,难免充满烂竽。为节省时间,我自己选择的阅读方式,首先是慎选每日必浏览网站,并随时更替;其次是记下看过好文章的作者名字,并随时扩充,每当新添一个认可的作者名字时,总是充满喜悦。

透过这样的方式,李方老师忧心的“整体中文写作水平”差劲问题,至少在我的阅读经验里,并没那么严重。

(朱建陵)

下载《网络新闻学:新媒体的报道、写作与编辑》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络新闻学:新媒体的报道、写作与编辑》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会议新闻的写作与编辑

    会议新闻的写作与编辑 在新闻的社会功能方面,中外学者的看法不尽一致,有的列出三种,有的是四五种,有的甚至十几种,但是人们都把新闻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相并列。这便在实践操作......

    2018年编辑部个人工作计划与2018年网络编辑工作计划

    2018年编辑部个人工作计划 xx年电台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深入学习贯......

    网络编辑的产品意识与能力

    网络编辑的产品意识与能力本期精彩观点页面不值钱,就承载不起高质的东西,因为没有人会长时间停留在那里网编要做的事情比传统编辑多的多,对网编的要求非常高做产品的第一原则是......

    新闻稿件写作与编辑规范说明

    春雨字[2013]第 号 关于春雨集团的新闻稿件写作与编辑规范(试行)的通知 各子公司,各单位: 现将春雨集团的新闻稿件写作与编辑规范(试行)的通知发给各公司部门,希遵照执行。 附件:春......

    网站编辑工作总结优秀与网络工程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网站编辑工作总结优秀范文与网络工程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合集 网站编辑工作总结优秀范文 为了更好的进行网站工作,我每个月都要定期写一份网站工作总结,以此来“鉴往知来”,提高......

    谈网络编辑的职业素养与团队建设

    网络编辑从最原始的CTRL+C加CTRL+V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职业了,虽然现在网编的工作有的时候还是显得机械重复,工作简单,但是网编其实是绝大多数网站的核心组成部分,网编所......

    高二语文写作部分读后感与评论教案新人教版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二语文 写作部分 读后感与评论教案 新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写作部分:读后感与评论 二. 写作目标: 1. 选准触发点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2. 短评应力求以情感......

    浅谈多媒体、网络技术与期刊编辑新变革

    浅谈多媒体、网络技术与期刊编辑新变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内容摘要】学术科技期刊的现状已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