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郑州讲稿
如何才能写好具有注税行业特点的业务宣传文章?
十分感谢赵主编和康主任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和大家共同交流与注税行业宣传有关的文章写作。很高兴通过写作交了这么多的朋友。我本人并不是注税行业正式员工,只是县局国税局普通税务人员。上班13年,从事过税务稽查、税收会计、税款征收、政策法规工作。2005年从事税政工作,凭10年工作感受,开始系统的研究税收业务,没有多深的学识,或许是掌握了媒体认可的问题分析方法,加上众多编辑老师的器重,识打误撞,一“发”不可收拾。4年内为十几家与税有关报刊写文章,主要有《中国注册税务师》、《中国税务报》、《中国会计报》、《涉外税务》、《税务研究资料》、《中国税务》、《财务与会计》(综合版、理财版)、《财会通讯》、《财会月刊》、《税务研究》、《税收征纳》、《税务经理》、《中国纳税人》、《纳税》、《财会信报》、《上海金融报》、《纳税人报》、《海峡财经导报》等刊物,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收录。内容包括税收筹划、政策解读、案例分析、注税调研、行业报道、政策建议、税收法制等等,共350多篇,150万字左右。在《中国税务报》发表130篇左右,是该报2006~2008年优秀通讯员,版面头条三十多个。蒙《中国注册税务师》编辑部老师器重,2006年开始来在《中国注册税务师》发表各类稿件近20篇,其中2008年在《中国注册税务师》发表4篇业务稿件。通过写作,交了一批编辑、写手朋友,提高了见识,也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受《中国注册税务师》编辑部老师所托,我把近年来写稿的心得简单整理一下,和大家交流,主要从稿件分类的三个方面来探讨,在座的高手也很多,不足之处希望不吝赐教。
(通过写稿,收到了100多份样刊,这是近年来收到的部分杂志样刊。)
一、税收政策解读类文章
什么是政策解读类文章? 解读分为官方解读和民间解读。
官方解读的特点: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人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约束力的解释。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权威,可以表明国家政策导向,解释相关税收政策变动的原因。有权对税法文件中的一些语句下定论,可以要求某项业务应该这样处理等等,是代表权威机关负责任的解读,甚至可以做为基层执法机关解决争议的依据。此类文章主要见于国家税务总局网站,政府媒体(如中国税务报)头版、二版显要位置。
民间的解读特点:是否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是区别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的关键。民间解读,一般是指由学者或其他个人及组织对法律规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解释。是没有立法权的单位和个人,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税法进行的解释和说明。相当于和正史对应的野史,但有官方解读不可比拟和不可取代的优势,主要内容强调的是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形可多样化,可由各级税务人员、税务中介、企业财务人员、理论研究者,以及一切与税相关人员的都可以撰写,畅所欲言。内容可以围绕有关的税收政策找处理技窍,找节税规划空间,可以对变化前后的有关政策进行对比,找出纳税人应该注意的方面,甚至可以指出这个政策的明显不足,提建议要求进一步完善,可以举例子,可以有争论,可以评论。但对实际工作仅供读者参考,文责自负,即使发表在官方权威的媒体(如中国税务报、中国注册税师杂志)也不能做为基层实务执行的依据,并且这类文章也多发表在后几版,只是参考型的。即使再高级别的报刊发表也只能说明解读文章比较客观,有可读性。由于选稿的编辑不是国家税务总局司局的领导,囿于认识问题的角度,仅仅是可以供参考的,这是必须明确的。
政策解读类文章对注税行业的意义:注册税务师应当在第一时间关注新的税收政策,并围绕新的税收政策写出有价值的解读类文章。当前的很多税务师事务所为了建立广告效应,提高知名度,办有网站、设有网刊,推广自己的业务,新税收政策的介绍一般也是网站和网刊的主要内容,新政策的研究和推广也是税务师的主打业务。让人遗憾的是,经过分析多家税务师事务所的网站和刊物,发现新东西不多,一般都是近期文件的简单汇编,有独特见解的自己的东西太少。做为税务专业机构,税务师事务所应当把握好新政策的宣传,新政策的贯彻,并在新政策的落实贯彻方面创出新意,税务师事务所就应当首先对最新政策进行深度解析,从多个角度写好各类适合纳税人需要的深度解读,举出例子,提出纳税人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新旧政策变化对比后,放入自己的网刊及网站内,对于事务所提高知名度大有帮助。
如何写好政策解读类文章?
提倡大家多写政策解读,写的深浅与否有多个层次,写的同时也是自身业务提高的过程,起码自己也参与了学习,相当于写了一篇学习心得,心得的深浅随个人能力高低有不同。由于税法本身是形式枯燥的,不是太耐人去读的,即使是换了种形式,进行了简单的列举整理,让人觉得通俗易懂,对于纳税人来说是既是一篇新闻类的稿件,也是一篇税法宣传类的文章。
近年来我在公开报刊发表有100多篇政策解读类的文章。2008年在《中国税务报》发表此类近20篇,多为版面头条。在《中国注册税务师》发表4篇,为《外企应关注两税合并后税前扣除项目的变化》(2期)、《所得税源泉扣缴需关注七项变化》(3期)、《多税种优惠可助力灾后“居者有其屋”》(4期)、《正确把握所得税的三类源泉扣缴方式》(6期)。我个人写这类文章也有个渐进的过程,在编辑们的辅导下也逐步掌握了各类写法。
要想好一个合适的标题
当今的社会,其实就是标题社会,在网络上吸引人的就是标题,没有好的标题就没人会去点击。人看报纸和杂志一样,就要先看标题,找他感兴趣的东西。要有一个醒目的标题,《解读国税发**号文》类的标题一般不要用(除非你有一定的知名度),更不能用《******释义》,“释义”可不是一般人能用的!文章标题要带“钩”。是说文章标题要新颖别致,独特奇异,能钩住编辑和读者的眼睛,有往下看正文的欲望。标题是一篇文章的脸面,脸蛋儿长的漂亮,人人都想多看一眼,即使长的不漂亮,但面目奇特,与众不同,也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说过,你不但要告诉别人一个好的内容,也要让人记住一个好的标题。解读类稿件标题要醒目,吸引眼球,要点题,让人看了标题就明白你要说什么,如果这是他想了解的,他就会往下看。如果是《解读国税发**号文》类的标题,人的时间都很宝贵,读者不了解对他有没有用,是不愿意往下看的。如《厘清研发费用认识误区 用足用活加计扣除》一文,属于深度解读,单单这个标题,就会吸引不少人,不论是财务人员、中介人员、政策研究者、高校教学者或者是税务管理人员(可在纳税辅导时提醒纳税人注意)、稽查人员(所查的企业有没有此类违规行为)看到这个题目都想阅读一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用的东西。《厘清研发费用认识误区 用足用活加计扣除》一文《中国税务报》、《涉外税务》杂志等多家报刊发表,并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收录,还收到不少业内人士的电话探讨,标题及文章角度起了重要作用。
虽然是政策解读类的枯燥文章,也要想法使他生动起来。如我的文章受编辑赞赏的标题有《房地产政策变化大 经营者筹划运作需留神》、《职工福利费处理:注意“过渡期”规定》、《走出认识误区 抓紧申报“12万”》、《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货物应依新规进行免税申报》、《关注企业所得税法对利息收支的规定》、《各类税费支出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新消费税条例几项重要变化》、《修订后的消费税实施细则有八大变化》、《厘清研发费用认识误区 用足用活加计扣除》、《入驻空港保税区 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填“交强险”保单 准确计算车船税》、《申请税务行政复议需关注新法规》、《中部六省驶入增值税转型的“快车道”》、《多税种优惠可助力灾后“居者有其屋”》等等,也是费了功夫的。
(一)枯燥变通俗类的解读
这也是最简单的解读,是换一种形式说税收政策。以通俗的语气说复杂的税收政策,将原有税收文件枯燥的条文换一种形式以文章的形式表现出来。事务所的网站及刊物最起码要有此类的原创文章,这类文章最起码一篇新闻报道,这也是政策解读类文章的入门类稿件。
例子评论:《关于新版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统一发票有关使用问题的通知》只是一个操作实务方面的文件,但有许多需要纳税人了解的内容,主要内容就是作废规定的变化,可以把枯燥的条文写成这么一篇称之为文章东西。没有多大深度,70%至80%是文件的原文,但进行了整理,就成了媒体可接受的形式。
货运发票作废须符合有关规定
(中国税务报2007年10月8日12版
常永,刘晓伟,胡清水)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新版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统一发票有关使用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7〕101号)(以下简称《通知》),对从2006年8月1日起推行的新版货运发票使用中的问题进行了明确。纳税人对此应引起关注。
联运业务需取得合作运输单位开具的货运发票
公路、内河联合货物运输业务,是指其一项货物运输业务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输单位(或个人)共同完成的货物运输业务。运输单位(或个人)应以收取的全部价款向付款人开具货运发票,合作运输单位(或个人)以向运输单位(或个人)收取的全部价款向该运输单位(或个人)开具货运发票,运输单位(或个人)应以合作运输单位(或个人)向其开具的货运发票作为差额缴纳营业税的扣除凭证。
纳税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取得合作运输单位(或个人)开具的货运发票,则必须全额缴纳营业税。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应要求对方能够提供货运发票,避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发票“运价”和“里程”不再是必填项
在新版发票使用过程中,存在无法明确或难以计算单位运价和运费里程的情况,给纳税人准确填开发票也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通知》规定,“运价”和“里程”两项内容可不填列。
除这两项之外,准予计算增值税进项税额扣除的货运发票发货人、收货人、起运地、到达地、运输方式、货物名称、货物数量、运费金额等项目填写必须齐全,与货运发票上所列的有关项目必须相符,否则不予抵扣。
作废发票须同时符合三个条件
对货运发票的作废的操作,《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使用新版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统一发票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67号)规定为“在填开和打印时发现有误的,可即时作废,并在废票全部联次监制章部位作剪口处理,在领购新票时交主管税务机关查验”。
纳税人需要注意的是,此项条款已经作废,在以后进行货运发票作废操作时要遵照新规定。本次《通知》规定,在开具货运发票的当月,发生取消运输合同、退回运费、开票有误等情形,开票方收到退回的发票联、抵扣联符合作废条件的,按作废处理;开具时发现有误的,可即时作废。
《通知》规定了作废发票必须数据处理和纸质处理同步,作废货运发票必须在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发票税控系统(以下简称货运发票税控系统)开票软件(包括自开票软件和代开票软件)中将相应的数据电文按“作废”处理,在纸质货运发票(含未打印货运发票)各联次上注明“作废”字样,全部联次监制章部位作剪口处理,在领购新票时交主管税务机关查验。
作废发票必须同时具有以下情形:(1)收到退回发票联、抵扣联的时间未超过开票方开票的当月;(2)开票方未进行税控盘(或传输盘)抄税且未记账;(3)受票方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该纳税人未将抵扣联认证或认证结果为“纳税人识别号认证不符”(指发票所列受票方纳税人识别号与申报认证企业的纳税人识别号不符)、“发票代码、号码认证不符”(指机打代码或号码与发票代码或号码不符)。不符合条件的,不得进行作废操作。
开具红字货运发票应区分不同情况
受票方取得货运发票后,发生开票有误等情形但不符合作废条件或者因运费部分退回需要开具红字发票的,应按红字发票开具规定进行处理。开具红字发票时应在价税合计的大写金额第一字前加“负数”字,在小写金额前加“-”号。开具红字货运发票,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第一种情况是在开具红字发票前,如受票方尚未记账、货运发票全部联次可以收回的,应对全部联次监制章部位作剪口处理后,再开具红字发票。开票方为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自开票纳税人(以下简称自开票纳税人)或代开票中介机构的,开票方应在领购新货运发票时将剪口后的货运发票全部联次交税务机关查验并留存。
而第二种情况是在开具红字发票前,如无法收回全部联次,受票方应向主管税务机关填报《开具红字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发票申请单》。受票方为营业税纳税人的,向主管地方税务局填报《申请单》,受票方为增值税纳税人的,向主管国家税务局填报《申请单》。
《申请单》一式两联:第一联由受票方留存,第二联由受票方主管税务机关留存。《申请单》应加盖受票方财务专用章或发票专用章。主管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填报的《申请单》进行审核后,出具《开具红字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发票通知单》。《通知单》应与《申请单》一一对应。《通知单》一式三联:第一联由受票方主管税务机关留存,第二联由受票方送交承运方留存,第三联由受票方留存。《通知单》应加盖主管税务机关印章。开票方凭承运方提供的《通知单》开具红字货运发票,红字货运发票应与《通知单》一一对应。承运方为自开票纳税人的,开票方即为承运方。
开票方为自开票纳税人或代开票中介机构的,应于报送税控盘(或传输盘)数据时将《通知单》一并交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开票方主管税务机关应将纳税人税控盘(或传输盘)中开具红字货运发票情况与《通知单》进行审核、比对;比对不符的,不允许其开具红字货运发票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新旧政策对比类的解读。
新文件出台后,新旧规定有重大的不同,如果仍按旧规定处理就要出错。对新文件的解读可以通过整理与该新文件有关的旧文件,进行比较,找出新旧政策的变化,找出应注意的方面,提请纳税人处理业务时注意变化,对其他从事税收政策研究的人员也有重要的帮助。此类文章新旧明确对比是特点,此类文章多适用新法律、法规出台后由于变化项目多,需系统对比。
详细解读新消费税条例的重要变化
(《中国注册税务师杂志》2009年第3期 刘晓伟)
近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以国务院令第539号的形式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消费税是我国流转税体系中三大主体税种之一,在我国税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消费税是在对所有货物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少量消费品征收的,因此,消费税纳税人同时也是增值税纳税人。
与旧消费税暂行条例对比,新条例主要是将1994年以来出台的消费税政策调整内容更新到新修订的消费税条例中,即财税部门税收文件“条例化”,上升了法律层级。另外,为了与增值税的变化保持一致,在消费税征管方面也进行了调整。为便于纳税人了解新消费税条例,本文总结了新消费税条例与旧消费税条例对比的几项重要变化。
纳税义务人新增其他单位和个人
新旧条例有关纳税义务人的定义对比,新条例在原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本条例规定的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的基础上,增加了“国务院确定的销售本条例规定的消费品的其他单位和个人”。另外,取消了旧条例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征收消费税,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有关决定执行的规定。旧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单位”是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其他企业和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个人”,是指个体经营者及其他个人。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则没有包括。对于在此范围以外的销售应税消费品的其他单位和个人,如是否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需要进一步明确。与此相关的纳税人应关注国务院及财税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确定自身是否是消费税应税纳税人,及时申报纳税,以避开不必要的涉税风险。
委托加工受托方为个人不需代收代缴税款
对于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旧条例规定由受托方在向委托方交货时代收代缴税款。受托方无论是单位或者个人,都应当代收代缴消费税税款。新条例则明确规定,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除受托方为个人外,由受托方在向委托方交货时代收代缴税款。即受托方如果是个人,则不用代扣代缴税款。
对于经常发生应税消费品委托加工的纳税人应当关注此项规定,新条例实施后,在与受托方结算货款时,如果受托方是个人,则不能再由其代收代缴税款,以避免税款的流失和重复纳税义务。
复合计税规定由税收文件上升层级至条例
旧条例没有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计税的规定,新条例增加了此项规定。其实,复合计税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酒类产品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1〕84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烟类产品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1〕91号)等文件出台后就已经执行,目前主要适用于卷烟、白酒两种产品,新条例上升了复合计税规定的法律层级。
新条例明确了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算纳税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销售额×比例税率+销售数量×定额税率,其中,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自产自用数量×定额税率)÷(1-比例税率);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委托加工数量×定额税率)÷(1-比例税率);进口的应税消费品,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进口数量×消费税定额税率)÷(1-消费税比例税率)。
消费税纳税申报地点进一步明确细化
旧条例规定,纳税人销售的应税消费品,以及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除国家另有规定的外,应当向纳税人核算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新条例将“国家另有规定”调整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明确有特殊情况规定权的部门为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
关于申报纳税地点,旧条例明确是“核算地”,但对于如何才算“核算地”征纳双方把握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也在实际执行中有着争议。新条例则把申报纳税地点具体化,指出是纳税人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便于征纳双方执行。
消费税申报和纳税期限有变化
旧条例规定消费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一日、三日、五日、十日、十五日或者一个月,新条例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季度的纳税期限,具体适用对象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
为了和增值税申报期限改变相适应,新条例将旧条例规定的10日申报期调整为15日。新条例规定,纳税人以1个月或者1个季度为1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以1日、3日、5日、10日或者15日为1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1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新条例规定,进口应税消费品应当自海关填发海关进口消费税专用缴款书之日起15日内缴纳税款,对比旧条例规定的7日延长了8天。
有应税消费品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应当关注这些变化,根据申报和纳税期限的改变按期合理调度税金,避免资金的闲置,以保证流动资金得到最佳的利用。
税目税率表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旧条例实施以后,国家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客观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消费税制,对消费税税目税率做了调整。这些调整主要在《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和完善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33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部分成品油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9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乘用车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05号)等文件中,新条例的税目税率表则根据这些变化进行了调整。新旧条例税目税率表对比,税目有11项调整为14 项,细目增多,范围更广,在单纯的定额、定率计算的基础上增加了复合计税。这此变化,都需要引起纳税人关注,把自身生产或销售的产品与应税消费品税目税率表逐一对照,确认适用范围,保证依法纳税,避开不必要的涉税风险。
关注企业所得税法对利息收支的规定
(本文发表于《财会月刊》、《中国税务报》 2008.05.05
刘晓伟
胡清水)
利息是资金所有者由于借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企业的生产经营离不开融资,利息的核算也是企业财务核算的重要构成部分,纳税人更需要了解与利息收支相关的税收规定。2008年起,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税法)开始实施,原有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规定(以下简称旧税法)同时废止。相对于旧税法有关利息的有关规定,新税法有六方面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应引起纳税人的高度关注。
变化一:外企列支利息支出不需再经税务机关审核。
旧税法规定,外资企业发生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合理的借款利息,应当提供借款付息的证明文件,经当地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准予列支。合理的借款利息,是指按不高于一般商业贷款。
新税法取消了经当地税务机关审核同意的规定,只要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即可自行申报扣除。需要纳税人在计算扣除时注意的是,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包括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和浮动利率,不能仅考虑基准利率,而忽略了浮动利率,导致少扣除利息支出。
变化二:利息收入明确按合同约定应付利息日确认实现。
新税法规定,利息收入是指企业将资金提供他人使用但不构成权益性投资,或者因他人占用本企业资金取得的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债券利息、欠款利息等收入。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旧税法对利息收入的确认,并没有强调应按合同约定确认。如原内资所得税规定纳税人利息收入是指购买各种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利息、外单位欠款付给的利息以及其他利息收入,强调的是收到债务人付给利息时确认利息收入,对于合同的约定则没有明确规定。
新旧规定对比,强调了合同约定的重要性,为准确核算利息收入,纳税人需要建立备忘簿,按期查阅应付利息日,在没有收到利息收入时,也要根据合同日期确认利息收入。
变化三:关联企业融资利息支出限制比例有变化。
为限制资本弱化,旧税法规定外资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融通资金所支付或者收取的利息,超过或者低于没有关联关系所能同意的数额,或者其利率超过或者低于同类业务的正常利率的,当地税务机关可以参照正常利率进行调整。内资企业则是纳税人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新税法规定,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债权性投资,是指企业直接或者间接从关联方获得的,需要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或者需要以其他具有支付利息性质的方式予以补偿的融资。权益性投资,是指企业接受的不需要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拥有所有权的投资。
新旧规定对比,有如下特点:
(一)关联方投入资金项目规范为债权性投资和权益性投资两类;
(二)从关联方取得的债权性投资细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投投资,不再限于直接投资;
(三)其他具有支付利息性质方式的补偿性融资也属于债权性投资;
(四)由于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涉及面广,且各行业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为便于税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在实施条例中不逐一列举具体标准,应关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变化四:非居民企业利息收入预提所得税减按10%征收。
新税法规定,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利息缴纳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0%,但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而旧税法规定则是应当缴纳20%的所得税。
新税法规定,扣缴义务人每次支付利息代扣的税款,应当自代扣之日起七日内缴入国库。而旧税法规定则是扣缴义务人每次所扣的税款,应当于五日内缴入国库,新法比旧法延长了两天。
变化五:非居民利息所得的免税范围有变化。
有关非居民企业的免税利息收入规定,旧税法规定:
一、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给中国政府和中国国家银行的利息所得,免征所得税;
二、外国银行按照优惠利率贷款给中国国家银行的利息所得,免征所得税。新税法规定为:
一、外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提供贷款取得的利息所得;
二、国际金融组织向中国政府和居民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取得的利息所得。
对此利息所得免税的有关规定,可以看出变化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松”和“紧”,“松”的是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利息所得适用范围由中国政府和国家银行扩大到了所有的居民企业。也就是说,所有居民企业支付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利息时,不需再代扣代缴所得税。“紧”的是限定在了优惠贷款,而不是所有贷款。二是取消了外国银行按照优惠利率贷款给中国国家银行的利息所得免税规定,增加了外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提供贷款取得的利息所得免税规定。
变化六:特别纳税调整需按规定加收利息。
新税法规定,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企业作出特别纳税调整的,应当对补征的税款,自税款所属纳税年度的次年6月1日起至补缴税款之日止的期间,按日加收利息。计算方法是按照税款所属纳税年度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与补税期间同期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加5个百分点计算。为鼓励企业及时报送税务机关需要的关联业务方相关资料,对按规定提供资料的,可以只按规定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计算利息,不再加收5个百分点。
旧税法则没有特别纳税调整加收利息的规定。《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国税发〔2004〕143号)除了规定被调整的纳税人在接到税务机关核发的《转让定价应税收入或应纳税所得额调整通知书》后无故不按规定期限缴清税款的要加收滞纳金外,对纳税人从关联业务发生的纳税年度到转让定价调整年度期间滞纳的税款没有加收利息的规定。纳税人利用转让定价避税不仅没有什么风险,而且还可以得到推迟纳税的利益,新税法堵住了这个漏洞。
加收利息需要注意的有:
(一)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二)特别纳税调整补征的税款涉及的调整区间较长,最长可以从调整之日起向前追溯10年。要根据追溯年限采用与补税期间同期的基准利率进行计算,即追溯税期如果是3年,则需要采用人民银行公布的3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加5个百分点进行计算,追溯期越长,利率则越高。
三、通过讲渊源,举例子,提注意事项来解读新政策。
这类文章需要综合考虑,构思一个没有破绽,合乎政策的吸引人的例子,需要浅显的语言,甚至是一个故事,如果是特殊行业、新生事物,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还需要从网络或者媒体引用相关常识。读者读了此类文章后印象较深。
评论:此文是《关于酒店产权式经营业主税收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6〕478号)的解读,产权式酒店是新生事物,需要介绍,还举了例子,指出了存在的筹划空间,就有了可读性。
投资产权式酒店慎选回报方案
(中国税务报2006年6月26日6版头条
刘晓伟
胡清水)
酒店产权式经营对很多人来说可能还是个新名词,一般是指酒店将每间客房分割成独立产权出售给投资者,投资者将客房委托酒店经营,取得投资回报,也可获得酒店赠送的一定期限的免费入住权。产权式酒店业主同时兼具消费者和投资者两重属性。作为消费者,客户享受旅游度假的服务,享受餐饮、娱乐、健身等配套优惠;而作为投资者,业主主要取得固定租金收入和经营利润分红收入。(从网络上转的介绍,讲新生事物的渊源)
5月中旬,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酒店产权式经营业主税收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6〕478号)。该文指出,酒店产权式经营业主在约定的时间内提供房产使用权与酒店进行合作经营,如房产产权并未归属新的经济实体,业主按照约定取得的固定收入和分红收入均应视为租金收入。根据有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按照“服务业———租赁业”征收营业税,按照财产租赁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彻底明确酒店产权式经营业主分红收入的税收问题。(新文件规定)
产权式酒店具有多种类型,国际通用的产权式酒店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时权酒店,即有约定期的使用酒店客房的权利;二是住宅型酒店,即投资者购买后可以先委托酒店经营,到一定期限转为自己长期居住的客居住宅;三是投资型酒店,即作为投资行为,逐年取得约定的回报,并期待着增值回收投资。我们以时权式酒店经营方式为例,来测算税收资金支出的合理节约。(从网络上转的介绍)
如外地来京经商的夫妇,两人老家都在外地,每年双方家里来京上学求医的亲戚朋友都不少,甚至一些外地来的生意上的重要客户,都需要他们安排住宿。另外,有些节假日,为了放松一下,他们全家也常到酒店享受服务,这一块构成了他们的日常支出,每年有1.5万元左右,时间合计有一个月左右。
经人推荐,他们对酒店产权式经营模式产生了兴趣,酒店经营者提出了两个方案:方案一是如果当年不在房间居住,酒店支付租金2万元和业绩分红(根据酒店近年来的经营情况,业绩分红大约在1万元左右);方案二是每年在酒店自己的房间居住一个月,并享受酒店的相应服务,酒店向其支付租金1万元和业绩分红。在方案二中,业主住自己的房子无可厚非,享受的酒店服务显然包括有原定的2万元租金变成1万元租金的饶让部分,但在形式上这种服务无法用货币量化,仍表现为住自己的房,没有可以计算出来的所得额。
夫妇两人进行了简单的测算,按方案一,单纯的出租住房,当年不在房间居住,每年取得租金和业绩分红3万元,业绩分红按新政策规定也需视为租金收入,需要负担税收为营业税及附加30000×5%×(1+10%)=1650(元),个人所得税[(30000÷12)-800]×12×20%=4080(元),房产税30000×12%=3600(元),合计9330元,扣税后实际收入为30000-9330=20670(元)。
如果按方案二,每年需要为亲戚朋友和重要客户安排住宿的时间刚好在一个月左右,这将节约支出1.5万元,另外需要负担的营业税及附加为20000×5%×(1+10%)=1100(元),个人所得税[(20000÷12)-800]×12×20%=2080(元),房产税20000×12%=2400(元),扣税后实际收入为15000+20000-1100-2080-2400=29420(元)。
对比方案一,方案二增加收入29420-20670=8750(元),这对夫妇选择了方案二。
业内人员建议,近日下发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住房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74号)规定从2006年6月1日起,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的住房对外销售全额征收营业税,为了节约营业税支出,一部分房产投资者不得已把短线投资变成5年以上的长线投资,除了房产出租取得租金收入和房产投资形成经济实体取得分红两条途径外,不妨试试产权式经营,这其中筹划的空间还很大。
评论:此文是《关于增值税纳税人放弃免税权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127号)的深度解读,从适合免税权放弃的企业类型说起,说明了为什么要放弃免税权,并举了例子,适合的情况,注意的事项,此类文章也比较受纳税人欢迎,撰写也要下一番功夫,要深入了解行业特点,要有一定的业务功底(呵呵,不是自吹自擂,这篇也是我的得意之作),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原创的东西,举出有说服力的例子。有分析、有实例、有说服力、通俗易懂、看了又长知识,又是热点,媒体如果有版面的话,一般是应该采用的。读者读了此类文章后印象较深,受益颇厚,就感到这个文件有了现实意义。
两类纳税人适合放弃免税权
(中国税务报2007.11.19
刘晓伟,胡清水)
增值税免税是国家为鼓励一些特殊行业的发展而采取的税收优惠政策。增值税免税政策实施以来,支持了部分行业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但是,由于享受了免税政策,也就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对一些企业而言,这可能影响产品的销售乃至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对一些企业而言,免税反而是得不偿失了。
为使免税货物销售的有关税收规定进一步完善,近期,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增值税纳税人放弃免税权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127号)(以下简称《通知》)。纳税人应高度关注此项政策调整,并结合自身经营实际,从利润最大化角度着眼,分析是否放弃或继续享受免税权。
两类纳税人可选择放弃免税权
放弃免税权只适用一些特定纳税人,这些特定的纳税人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纳税人是货物或劳务接受对象不是最终消费环节,而是继续生产环节的企业。客户需要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如果该类纳税人享受免税权的话,由于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将直接影响产品的销售,乃至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如某大型尿素生产企业,生产的尿素既可以作为农资产品,又可以作为某些化工厂的主要原料。经分析,面向农业作为化肥的销售比重很少,仅占10%,而面向化工厂的销售比重很大,占到了90%。如果申请免税的话,则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下线的化工厂将因为税负加重而不再从该企业购进尿素,销售减少将会造成该企业的严重产能过剩,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从利润最大化着眼,该企业就应选择放弃免税权,选择纳税,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权,稳定主要客户。如果主要客户是面向农业的话,不需专用发票的话,则可以继续申请免税。
第二类纳税人是既有应税项目,又有免税项目,由于无法准确分清各自的进项,免税项目需要转出较多进项税的企业。《增值税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纳税人兼营免税项目或非应税项目而无法准确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的,按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占当月全部销售额、营业额的比例,乘以当月全部进项税额的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但是,部分企业如果转出进项税较多的话,则可能出现免税比不免税缴更多税的情况。
为了避免免税项目进项税转出较多的情况,鼓励企业准确分开核算税与免税项目,从而均匀负担税负。《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若干政策的通知》(财税〔2005〕165号)进一步规定,纳税人兼营免税项目或非应税项目(不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法准确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部分,按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月全部进项税额-当月可准确划分用于应税项目、免税项目和非应税项目的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非应税项目营业额合计÷当月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当月可准确划分用于免税项目和非应税项目的进项税额。但对于某些无法准确划分的企业,此项规定仍解决不了进项税转出较多的问题。
某面粉加工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产品为面粉和麸皮,麸皮为免税的饲料类产品。2007年9月面粉销售收入(含税)1500万元,麸皮销售收入为2000万元,由于季节性收购,当期进项税为1000万元,且所有进项税无法准确划分免税与应税项目。如果麸皮销售收入作免税处理的话,当期进项税转出为1000×2000÷(2000+1500÷1.13)=600(万元),应纳税款为1500÷1.13×0.13-(1000-600)=-227.43(万元)(留抵)。而如果麸皮销售收入作应税处理的话,应纳税款为(1500+2000)÷1.13×0.13-1000=-597.34(万元)(留抵)。两个方案相比,作应税处理避免了大量的进项税转出,对比免税销售多了597.34-227.43=369.91(万元)可供后期抵扣的留抵税款。本例只是说明了此类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企业应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比较应税或免税处理的不同结果,从而选择是否放弃免税权。
需要注意的是,《通知》指出,生产和销售免征增值税货物或劳务的纳税人可要求放弃免税权,应当以书面形式提交放弃免税权声明,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纳税人自提交备案资料的次月起,按照现行有关规定计算缴纳增值税。
这项规定包括了两个要素在内,第一是要书面提交声明,由纳税人主动提出,不申请不放弃,税务机关不能主动要求纳税人放弃;第二是报税务机关备案,税务机关接受备案从形式上表明税务机关已认可纳税人的声明,从时间上已确认放弃免税权的起始时间。
《通知》指出,放弃免税权的纳税人符合一般纳税人认定条件尚未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应当按现行规定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销售的货物或劳务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纳税人应当注意的是,放弃免税权之后应及时申请认定一般纳税人,否则将会在免税权放弃而又没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情况下,销售的货物或劳务有可能被按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征税,并且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所有项目的免税权应一并放弃
《通知》规定,纳税人一经放弃免税权,其生产销售的全部增值税应税货物或劳务均应按照适用税率征税,不得选择某一免税项目放弃免税权,也不得根据不同的销售对象选择部分货物或劳务放弃免税权。
需要引起纳税人注意的是,如果企业有多种免税项目,有的免税项目能准确分开核算,有的不能准确分开核算,在计算免税还是应税划算时,不能只计算某一类免税项目放弃后的利润流入,而要计算所有的免税权都放弃的情况下是否划算,不能误以为放弃一部分免税权后可以继续享受其他免税项目的免税权。所以,统筹考虑免税项目是选择可否放弃免税权的关键。
关注放弃免税声明的有效期
纳税人在放弃免税权后,随着某些客观条件的变化,可能会出现放弃免税权不如享受免税的情况。此时,纳税人也可以选择继续享受免税权,不再放弃免税权,但这要受时限的制约。
《通知》规定,纳税人自税务机关受理纳税人放弃免税权声明的次月起12个月内不得申请免税,并且纳税人在免税期内购进用于免税项目的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所取得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一律不得抵扣。也就是说,一次放弃免税权声明的有效期最低为12个月。
评论:本文虽说是分析误区,其实是提注意事项为主,避免风险,让纳税人少走弯路。此类专门提醒纳税人注意的文章很受欢迎。
把握研发费用标准 用足加计扣除优惠
(《中国税务报》2009,1,19 《涉外税务》2009年3期 刘晓伟 胡清水)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116号)(以下简称《通知》)。对于纳税人来说,应该消除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一些认识误区,才能用足用活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笔者将这些误区整理如下。
误区一:所有企业都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通知》指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适用于财务核算健全并能准确归集研究开发费用的居民企业。纳税人需注意,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以下企业则不能享受:
(一)非居民企业,非居民计算税收的依据是收入全额,除了固定资产转让可扣除净值外,没有可扣除项目;
(二)核定征收企业,因为核定征收所得税企业不能满足财务核算健全并能准确归集研究开发费用的条件;
(三)财务核算健全但不能准确归集研究开发费用的企业,不能按税务机关准确归集研发费用的企业也不行。以上三类企业,除非居民企业外,都可以努力创造条件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误区二:所有研发活动的费用都可以加计扣除。
研究开发活动并不是指企业所有的研究开发活动,是有特定范围的,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工艺、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研究开发活动。人文、社会科学类的研究开发,如科学史研究、行业发展研究、单纯的科学理论探讨发生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则不属于可以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
《通知》指出,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工艺、产品(服务),是指企业通过研究开发活动在技术、工艺、产品(服务)方面的创新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对本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相关行业的技术、工艺领先具有推动作用的研发费用才符合加计扣除条件。而企业产品(服务)的常规性升级或对公开的科研成果直接应用等活动(如直接采用公开的新工艺、材料、装置、产品、服务或知识等)发生的费用,如外购技术专利直接应用不属于,而购进技术专利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的二次开发则属于。
误区三:只要符合规定项目的研发费用都可以加计扣除。
符合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其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实际发生的与研发有关的费用并不是都能扣除,只有在列举范围内的项目才能加计扣除。
《通知》规定,只有八种符合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费用才可以扣除。
纳税人需要关注,实务中容易混淆,不能加计扣除的与研发费用有关的项目主要有:
(一)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如果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发生的内容与研发项目之间没有直接的印证关系,则不能认可。
(二)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如研究机构所在企业用小汽车接送研究人员发生的燃料费,不是在研发过程中发生的,则不能加计扣除。
(三)非直接从事研发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如提供研发人员后勤服务的人员。
(四)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和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以及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不能有其他用途,如可同时作研发之外的用途,则不能加计扣除。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项目只是不能加计扣除,而不是不能扣除。
另外,《通知》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费用和支出项目,均不允许计入研究开发费用。如研发成果验收、评审过程中发生的贿赂性支出,以及违背真实、合法、合理性的支出,也不允许计入。
误区四:研发费用收益化或资本化处理企业可任意决定。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允许再按其当年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该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
《通知》规定,企业根据财务会计核算和研发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发生的研发费用进行收益化或资本化处理。所以,资本化与收益化要根据财务会计核算规定来划分。
误区五:成立不成立专门的研发机构无所谓。
《通知》规定,企业未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或企业研发机构同时承担生产经营任务的,应对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分开进行核算,准确、合理地计算各项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对划分不清的,不得实行加计扣除。
根据这项规定,为了准确核算研发费用,用足用活加计扣除,避免不必要的涉税风险,企业应尽量成立研发机构。如果不成立专门的研发机构,一些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很难分清的项目,如果划分不清,则可能失去加计扣除的机会。特别是研发和生产经营过程中同时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以及研发人员如果同时从事生产经营的话,其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项目,就很难准确、合理地计算出研究开发费用的具体支出。如果划分不清的话,就将失去加计扣除的机会。如果成立专门的机构,专职的人员、专门的仪器设备,则可以很明显地分清可以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对研究开发费用实行专账管理,就可以准确归集填写年度可加计扣除的各项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发生金额。
另外,《通知》规定,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进行多个研究开发活动的,应按照不同开发项目分别归集可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额。即使成立专门机构,多个开发项目的费用归集就有一定的难度,而如果多个开发项目分布于多个机构的话,举证、归集、核算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环节也将增多,如果稍有失误,就可能使整个项目核算不准确,从而影响了加计扣除优惠的享受。
误区六:只要是真实发生的研发费用就可以加计扣除。
有的纳税人认为,企业所得税强调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只要是发生的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税务机关都应当允许加计扣除,形式上的有关资料并不是太重要。这种观点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涉税风险,要想用足加计扣除优惠,就必须注意保留和整理相关资料。
误区七:预缴所得税时就可以加计扣除研发费用。
有的纳税人认为,与其他税收优惠以及亏损弥补的原理一样,为了避免纳税人的资金占用,研发费用在月度或季度预缴申报时就可以加计扣除。
由于研发费用需要合同、协议、成果报告、鉴定意见书来印证,《通知》纠正了这一认识误区,企业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在年度中间预缴所得税时,允许据实计算扣除,在年度终了进行所得税年度申报和汇算清缴时,再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计算加计扣除。纳税人需要关注此项规定,在预缴时不能自行加计扣除。
误区八:企业集团的研发费用可根据集团需要任意调剂。
有纳税人认为,由于研发费用受益对象不易确定,可以通过研发费用在企业集团之间的分配,调节企业集团整体的税收负担。为避免人为、任意地调剂研发费用,《通知》针对企业集团作了专门的限定。
《通知》强调了合理分摊、权利和义务、费用支出和收益分享一致原则。《通知》规定企业集团根据生产经营和科技开发的实际情况,对技术要求高、投资数额大,需要由集团公司进行集中开发的研究开发项目,其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可以按照合理的分摊方法在受益集团成员公司间进行分摊。
分摊的研发费用如果要被成员公司主管税务机关认可,企业集团应提供集中研究开发项目的协议或合同,该协议或合同应明确规定参与各方在该研究开发项目中的权利和义务、费用分摊方法等内容。如不提供协议或合同,研究开发费不得加计扣除。企业集团采取合理分摊研究开发费的,企业集团集中研究开发项目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应当按照权利和义务、费用支出和收益分享一致的原则,合理确定研究开发费用的分摊方法。
四、结合新政策综合整理有关规定类的解读
结合新的税收政策,综合整理有此问题有关的以往税收政策,需要的话甚至可以结合相关的与税收有关的行业法规,让读者可以系统地掌握有此问题有关的政策。可以说是最新的有关此类政策的总整理汇编。
引用法律法规的注意事项:法律法规可以直接引用,不用说多少号主席令、总理令什么的,而文件类的必须后附文号。
评论:此文为了系统地说明改变土地用途时契税缴纳的各类情况,分析时查询、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关于改变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征收契税的批复》、《契税暂行条例》、《契税暂行条例细则》、《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有关契税问题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免征土地出让金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征收契税的批复》。使读者可以全面系统的从行业特殊规定的角度了解常识,并掌握契税在改变土地用途时如何缴纳。做为作者,我也费了一些心血,因首先要寻找这些有关的法规,并从中找出有价值的东西,这就需要个人有比较详细可用的数据库资料,这个数据库并不局限于税法。
改变土地用途 按补交出让金计算契税
(中国税务报
2008.09.01
郭飞,刘晓伟,胡清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主要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和土地使用权出让两种形式。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土地使用者通过各种方式依法无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向国家交付土地使用权出让费用,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予土地使用者的行为。与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关的项目可以进行变更。在这些与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关的变更中,既要进行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补缴和调整,也要补缴契税。但是契税的补缴往往容易被纳税人忽视,从而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涉税风险。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确认土地用途改变的当天
《关于改变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征收契税的批复》(国税函〔2008〕662号)对土地改变用途需补缴的契税进行了明确:“对纳税人因改变土地用途而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变更协议或者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应征收契税。计税依据为因改变土地用途应补缴的土地收益金及应补缴政府的其他费用。”该文适用对象是土地的具体使用权人不变,所有权性质也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土地用途发生变化的情况。一般来说,纳税人只会把土地转向更具有投资价值的用途,所以,要补缴出让金,补缴契税。
纳税人需要关注的有:
(一)土地用途变更主要的两类,即非经营性用地转为经营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中不同用途的变更,两类变更都要在补缴出让金后及时补缴契税。
(二)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确定。《契税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契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签订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的当天,或者纳税人取得其他具有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性质凭证的当天。但是,土地性质变更是契税的特例,原始的权属转移合同已经存在,不能认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变更协议签订或者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重新签订时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应该根据《契税暂行条例细则》规定,纳税人因改变土地、房屋用途应当补缴已经减征、免征契税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改变有关土地、房屋用途的当天。纳税人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向土地、房屋所在地的契税征收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在契税征收机关核定的期限内缴纳税款。如工业用地改为娱乐用地,就应在娱乐项目开始当天确认纳税义务,而不是在相关管理部门重新签订出让合同时确认,强调的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三)计税依据包括向政府缴纳的所有费用项目,不能认为只是补缴的土地收益金。如土地出让金、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拆迁补偿费、市政建设配套费等承受者向政府支付的货币、实物、无形资产及其他经济利益都是契税的计税依据。
(四)原减征、免征单位改变用途易忽略纳税申报。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承受土地、房屋用于办公、教学、医疗、科研等方面免征契税,但是发生对外出租或商用等应补税项目时,容易忽略契税的申报补缴。
转让划拨土地,计税依据可选择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批准,其划拨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可以转让、出租、抵押:
(一)土地使用者为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二)领有国有土地使用证;
(三)具有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合法的产权证明;
(四)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当地市、县人民政府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者以转让、出租、抵押所获效益抵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从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来看,无偿划拨已变为了土地使用权出让时,契税纳税义务就产生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经批准可以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转让方应当将转让房地产所获得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缴国家或者作其他处理。《契税暂行条例细则》第十一条也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经批准转让房地产时,应由房地产转让者补缴契税。其计税依据为补缴的土地使用权出让费用或者土地收益。”也就是说,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的,由转让方补缴契税,同时受让方应依照有关规定缴纳契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有关契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4〕134号)规定:“先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经批准改为出让方式取得该土地使用权的,应依法缴纳契税,其计税依据为应补缴的土地出让金和其他出让费用。”结合该规定,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如果转让,企业就可以有两个操作方案:
(一)先通过补缴土地出让金和其他出让费用取得为出让的土地使用权,然后再转让;
(二)直接转让取得土地收益。
减免土地出让金不能减免契税
在土地使用权变更过程中,有可能存在变相减免土地出让金的情况。具体形式有“零地价”出让、先征后返、为用地单位缴纳出让金、降低地价出让、欠缴土地出让金发放国有土地使用证等情况。由于土地使用权变更过程中,契税的计税依据为因变更而补缴的土地出让金等,所以土地出让金的减免给契税的计算和征收也带来了一定难度。纳税人更应高度重视有关税收规定,不能认为减免了土地出让金,契税的纳税义务也会随之减免。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免征土地出让金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征收契税的批复》(国税函〔2005〕436号)规定:“根据《契税暂行条例》及其细则的有关规定,对承受国有土地使用权所应支付的土地出让金,要计征契税。不得因减免土地出让金,而减免契税。”纳税人应准确计算出减免的具体金额,据此计算缴纳契税,以避免不必要的涉税风险。
五、列举条文,提出注意事项类的解读。
新所得税法及条例出台,成为了一时的热点,由于内容较多,只要能帮助纳税人及时系统掌握新税法的文章,就是媒体欢迎的文章。所以,列举条文,提出注意事项的文章就成了一类独特的文体。此类文章适用于大型的税种法律法规类的解读文章,如增、消、营条例修订后,由于文件过大,只能形成系列,从中找有价值的分析,就可以独立成文。
评论:本文就是直接列出所得税规定的条文,根据实践写出注意事项。此类文章要求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并且有独立深入的思考,参阅一定数量的相关文章,才能写出有价值的分析,将出有参考意义的例子。分析不能有错误的导向,必须客观,可供参考。
对不得扣除项目企业所得税法设有“兜底条款”
(中国税务报2008.08.04
吴雷,刘晓伟,胡清水)
《企业所得税法》已经实施半年了,有的纳税人对企业的哪些支出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还把握不准。其实,《企业所得税法》在规定了企业实际发生与取得收入有关并且合理的支出允许税前扣除一般规则的同时,又明确了禁止扣除和特殊扣除项目,从而构成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一般框架。禁止扣除项目又称为“不得扣除”项目,涉及面广,在业务处理中极易出错,并给纳税人带来不必要的涉税风险。
股息、红利不能混入工资、薪金支出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不得扣除。纳税人应当准确区分投资收益项目与工资、薪金项目,如某些企业经营者本身又是投资者,就要注意通过完善公司章程、红利分配制度和合理的工资、薪金计算办法来规避不必要的涉税风险。
《企业所得税法》强调了工资、薪金支出的合理性,只要具有合理性,就可以扣除,但此项政策不能被滥用。纳税人应认真审核工资、薪金支出项目,对于如分红、借款利息支出等与受雇无关不具有合理性的项目不得作为工资、薪金支出列支,在接受税务检查中应能出具有说服力的证据,避免企业效益很好、却违背公司章程长期不分红、高管(又是股东)拿高薪的现象出现。另外,对于由部分职工也参与入股的企业,也要注意同工同酬,即从事相同工作岗位的职工不因是否入股拿不同的工资。
除所得税外其他税种都可以在税前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施行以来,不断有纳税人咨询所得税外其他税种能否扣除。对此纳税人应当注意,除企业所得税税款不得在税前列支外,纳税人缴纳的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关税和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以及发生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都可以扣除。增值税作为一个特例,属于流转环节的价外税,不参与损益的计算,所以也就不存在能否扣除一说。违约金和罚息可以税前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不得扣除。罚金是指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强制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罚款,是行政处罚的一种,是指行为人的行为没有违反刑法的规定,而是违反了治安管理、工商、行政、税务等各行政法规的规定,行政执法部门依据行政法规的规定和程序决定对行为人采取的一种行政处罚;没收财物,是指将违法人的财物、现金、债权等财产收归国家所有,以弥补因其违法造成的损失。
但是,除上述单位加处之外的在经济活动中正常发生的,不是以违法被查处为前提的额外负担则都可以扣除,如合同违约的补偿金、逾期偿还银行贷款加处的罚息都可以正常在税前扣除。
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一律不得扣除
对于赞助支出,纳纳人一定要分清与公益性捐赠支出的区别。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并且需要有相应的政府机关认可的票据。所以,不能把赞助简单等同于捐赠。
纳税人需要的关注的是,《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不得扣除的赞助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各种非广告性质支出。所以,如果要让赞助能在税前扣除,就必须整理有关证据,按照广告费税前扣除的有关规定,证明属于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广告性质支出,如赞助某次运动会,就应当委托广告公司从事广告宣传活动,取得广告公司出具的相应票据。否则,一律不得扣除。
准备金支出需经核定
财务会计制度基于资产的真实性和谨慎性原则考虑,为防止企业虚增资产或虚增利润,企业可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提取准备金。企业在财务处理上提取的准备金主要有坏账准备金、商品削价准备金、呆坏账准备金、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风险准备金等。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不得扣除。企业只有按照税法标准认定该项资产实际发生损失时(如实体发生毁损等),其损失金额才可在税前扣除。税法一般不允许企业提取各种形式的准备金,主要考虑到税前扣除的项目原则上应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企业只有实际发生的损失,才允许在税前扣除。
准备金是纳税人所得税申报时的主要纳税调整项目,纳税人要关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对于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即不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但是行业财务会计制度允许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应及时调整,以避开不必要的涉税风险。
分清关联企业管理费与各项正常费用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不得扣除。对于关联企业之间的管理费列支,一直是税务机关监管的难点、重点,纳税人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带来不必要的涉税风险。
对比过去所得税的有关规定,《企业所得税法》要求对企业无论是接受关联方还是非关联方提供的管理或其他形式的管理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均不得扣除。但是,在企业与企业之间,无论有无关联,总是要发生一些费用,如服务费的发生就不可避免。
为避免税收风险,特别在关联企业之间,避免被税务机关认定为管理费,纳税人就应当注意按照无关联第三方原则,合理计价,合理支付。如关联企业间的服务费,在实际操作中,纳税人应注意管理费和服务费的区别,对于企业确实发生的接受服务的费用,只要该劳务服务价格符合独立企业公平交易原则,类同于没有关联关系的交易各方,按照公平成交价格和营业常规进行的业务往来遵循,就可以按正常的劳务费用进行处理,同时注意不得采用关联企业分摊费用的方式税前扣除。
准确计算不征税收入形成的费用或财产
与过去相比,《企业所得税法》引入了不征税收入的说法。不征税收入是指从性质和根源上不属于企业营利性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不负有纳税义务并不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组成部分的收入。包括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企业所得税法》同时规定,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者财产,不得扣除或者计算对应的折旧、摊销扣除。
纳税人需要关注的是,对于由财政专项拨款所购置的资产,或者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在收入不申报纳税的同时,也要注意此类资金使用,分清营利性活动与非营利性活动伴随的支出。为方便所得税申报,最好对此类资金的收入与支出另外建立备查簿管理,在不核算收入的同时,也要从发生的折旧、摊销中计算出不征税收入对应的不得扣除项目。
关注不得扣除项目的兜底条款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不得扣除。由于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项目无法一一列举,这相当于是一个“兜底条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形式的多样化,一些新的经营方式或处理方法可能不被税法所包括。但因为兜底条款的存在,给税务机关带来了一定的自由裁量权。纳税人对于无法把握的支出项目应及时与税务机关进行沟通。
另外,纳税人应关注费用与收入的相关性,避开税收风险,也可以及时调整一些业务处理方法。如企业因为办公需要为员工购车,因为车主是员工,无法证明与企业收入的相关性,则不能将车的费用在税前扣除。而如果将车以单位名义购入,由某位员工使用,与收入的相关性则可以证明,购车的费用也可以在税前扣除。
总结:以上五类解读文章的分类也不是绝对的,可以相互结合,但媒体能接受的主要有以上几种分析模式,不能天马行空,不能写成议论文,注重客观性,以合乎逻辑的例子说话最好,做到能让非专业人士看懂最好。
写好政策解读类文章,是个辛苦活,要有正确的态度和奉献精神、政策理论水平、熟悉有关情况、注意观察思考、探究写作规律、研究报刊及其读者需求、掌握写作技巧和文章格式等等。要做到语言的简练、干净,注意语言的一致性,不要用俗语、俚语、口语,保证语法的正确性,注意语言使用的准确性,语言风格的贯穿性等等。这既是编辑的语言要求,同时也是对读者的尊敬,对作者的要求。语言最能反映出作者的功底。要有读者意识,要知道你的文章是给读者看的,是需要读者欣赏的,切不可闭门造车,自我欣赏。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读者需要什么,最想知道什么。
《财务与会计》的崔洁编辑对我文章的评价让我很是感动。她在杂志论坛上这样评价“刘晓伟老师在我们这也发了不少文章。他写的文章基本是与税有关的。我觉得他首先是一个认真钻研业务的人。这点在读文章的时候能感觉得到。一个人是否真的花力气去研究他所关心的问题,落在纸面上是有体现的。另外,他也具备比较丰富的写稿经验。选题通常比较新,对一些新出台的比较重要的法规,能够较为敏感地抓住企业应该关注的一些重点、难点。同时对这些问题的处理能够有根据的提出观点。另外他的文章逻辑性也比较强,文字也流畅。所以他发表的文章相对较多。”这也是编辑对作者的要求。
用一种讲故事的文体来宣传注税行业和税收业务 注册税务师行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行业的宣传功不可没,但是在相关注册税务师行业的宣传中,行业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还需加强。特别是注税行业独有的中介“服务”特色,服务于纳税人、服务于税务机关等专业化服务,还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一步说清说透。要让纳税人充分认识到,享受中介专业“服务”带来的种种益处,同时也要让税务机关放心地把一些事务性和技术性的涉税事项交给中介“服务”完成。
真正能够把行业知识宣传到纳税人 “心坎”上的,还是从事一线工作的注册税务师及从业人员,他们的一言一行就是最好的宣传语言,最好的行业形象,他们的服务态度工作成果也最具有说服力、最具有宣传效果的“实物”广告。好的“实物”广告会给注税行业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此,行业的宣传工作实际上时刻都联系在日常的注税工作中,提倡用一种媒体欢迎的,讲故事、讲税法、学业务的文章,看着轻松,又能受益,如果再能把注税行业的宣传加进去,就更是一举多得。业务文章用讲故事,编故事的方法来讲述,要加上一个好的新闻由头。此类文章,只有好的文笔不行,还要有一定的业务功底。这类文章写的人不多,但很受欢迎,只要用心写出来的就会出来吸引人东西。
评论:讲故事,就不能让人感到累,没有兴趣。能用两句说的,就不用一句话说,让读者看着轻松,本文以第一人称的口气来说更具有可读性,一位很有个性、勇于出击、关注企业税收利益的注册税务师形象跃然纸上,很让人欣赏。读者很轻松的看了这篇文章,掌握业务同时,也了解到注税行业的重要意义。读者企业有类似问题的时候,就要想着有没有必要也要找税务师“把把关”,再加上标题“一条建议改变了我对税务师的看法”,就成了一篇很不错的行业宣传文章。税务报中介版编辑专门发短信说“还需要很多税务师帮助纳税人解决困难的稿件。”指的就是这类稿件。
一条建议改变了我对税务师的看法
中国税务报2007.08.20第9版
李一林 口述,刘晓伟 胡清水 整理
我是某筑路工程公司的财务总监。一直以来,我认为税务师对我们这样的企业而言是可有可无的。因为税务师是搞代理申报和解答税法咨询的,企业有自己的财务人员,用不着税务师去代理申报。至于税法咨询,在高度网络化的今天,随便找个税务网站就能查到需要的税法规定。可一条送上门的建议改变了我的看法。
事情是这样的。近期,公司承包了某高速公路的修筑业务,经技术部门勘测,有一段路况较为复杂,机器平整难度大,必须依靠人力,且工作量较大,公司人手明显不足。管理层决定临时招聘民工,人力资源部设计了招聘民工方案,需要3000人,期限5个月,工资支出测算需3000万元,民工的培训、管理、工资考核需支出300万元。
招聘广告贴出去的第二天,有人找上了门。来人称自己是公司所在地一家税务师事务所的税务师,愿意就公司招聘民工提一些税收方面的建议:公司如果进行劳务分包,对比现在招聘民工的方式,可节约一定数额的营业税税金支出。
劳务分包?我感到有些新鲜。工程分包是建筑行业比较常见的情况,主要是指建筑工程的总承包人把整个建筑工程某一段或某一部分分包给其他建筑单位,分包建筑单位负责施工技术或施工材料,由发包方负责工程质量监督,然后就此分包工程与总承包人结算。《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建筑业的总承包人将工程分包或者转包给他人的,以工程的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人或者转包人的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也就是说,如果是工程分包的话,计算营业税时营业额是允许扣除分包额的。但行业内一般认为,人力劳务加上原材料的耗费才能构成建筑物的实体,而劳务分包,类似于购买劳务服务,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建筑业,在计算营业税时劳务分包金额能不能从工程总承包额中扣除存在着争议,所以纳税人一般不太热心。
“税务局会认可吗?我们可不想有涉税风险。”我说出了自己的疑问。
这位税务师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劳务承包行为征收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6〕493号)已明确了此类问题,建筑安装企业将其承包的某一工程项目的纯劳务部分分包给若干个施工企业,由该建筑安装企业提供施工技术、施工材料并负责工程质量监督,施工劳务由施工企业的职工提供,施工企业按照其提供的工程量与该建筑安装企业统一结算价款。按照现行营业税的有关规定,施工企业提供的施工劳务属于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因此,对其取得的收入应按照“建筑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如果不临时招工,而通过劳务分包使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空余劳动力的话,则可以在计算营业税计税依据时从中扣除分包金额,减少营业税支出。
我算了一下,劳务分包已明确是工程分包,分包支出额可凭对方提供的建筑业发票在计算营业税时扣除,对比临时雇工支出不能从营业额中扣除的方案,将节省营业税支出3300×3%=99(万元)。我将新方案及时向公司决策层进行了汇报,总经理对新方案大为赞赏,马上着手联系其他建筑施工企业,实行劳务分包。
在我的建议下,公司和税务师事务所签订了长期协议,协议的主要项目就是公司的重要决策先让税务师从税收角度“把把关”。当然,我和这位主动找上门的税务师也成了好朋友。
评论:这是一篇税务师提醒纳税人注意税收风险的文章,如果单单是分析互换票据的风险的专业文章,则不具有太强的可读性,如形成故事,在具有可读性的同时,加入了注册税务师的新闻由头,就有了更深的意义。
票据交换:不是筹划是偷税
中国税务报2007.11.19
李飞 口述,王占伟 刘晓伟 胡清水 整理
我是河南省一家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的财务经理,集团母公司设在郑州市,子公司分设在省内各地,企业所得税由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作为独立核算的单位在当地申报缴纳。
前不久,我参加集团统一召开的财务会议时,另外一家子公司的财务经理老王私下里与我交流,说有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可以合作进行税收筹划,少缴一部分企业所得税。我有些动心,就要他详细叙述。
老王说,《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四十三条规定,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业务招待费,在规定比例范围内可据实扣除,即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在1500万元及其以下的,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净额的5‰;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超过1500万元的,不超过该部分的3‰。但从各子公司的往年实际运营来看,各公司每年的招待费经常超支,是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时应纳税所得额的主要调增项目。为了节省所得税支出,避免超支项目的调整,可以通过互相交换招待费票据进行“纳税筹划”。
老王建议,可以通过异地交换各自公司超限额的业务招待费票据,将业务招待费“变通”成异地的差旅费在税前扣除。因为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对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有限额标准,而对差旅费没有具体扣除标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差旅费、会议费、董事会费,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资料的,应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否则,不得在税前扣除。差旅费的证明材料包括:出差人员姓名、地点、时间、任务、支付凭证等,这些证明材料是企业自行提供的,随便编些如学习、参观、推销等看起来“合理”的出差任务就可以了,税务机关一般情况下不会对此产生怀疑。这样,超支的业务招待费变成了“差旅费”,每年就可以避免年度所得税申报时被调减税前支出。
节省税金支出对公司来说当然是件好事,但是我怕有风险,没有当场答应。为谨慎起见,我到公司所在地的焦作市惠仁税务师事务所对这个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咨询。税务师听后告诉我,这不是税收筹划,而是偷税。
税务师说,纳税筹划指的是纳税人自觉地运用税收、会计、法律、财务等综合知识,采取合法合理的手段,以期降低税收成本服务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济行为。也就是说,纳税筹划必须以合理合法为前提,合法性是纳税筹划最本质的特点,也是纳税筹划区别于偷税行为的基本特征。纳税筹划的合法性体现在其行为是在尊重法律、不违反国家税收法规的前提下进行的。在合法的前提下,当存在多种可选择的纳税方案时,纳税人可利用对税法专业知识的精熟掌握和实践技术,选择低税负方案,从而减少纳税。从法律后果上来讲,通过人为的变通进行虚假税收处理是属于法律明确禁止的行为,一旦被税务机关查明事实,定性为偷税的话,纳税人就要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税务师分析说,具体到某个企业,经营规模没有较大变化,差旅费支出在一定时期应该保持稳定。如果没有合理原因,差旅费的突然增长会引起税务机关关注,从而针对疑点进行纳税评估或者进行税务稽查。心存侥幸,认为税务机关不会怀疑的想法,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涉税风险。
税务师的分析让我出了一身冷汗,原来我已经在偷税的边缘游走了一大圈!随后,在接到财务经理老王征询“合作”意向的电话时,我果断地拒绝了。
另外,下一篇相同风格的文章,但没有用第一人称,以第三人称旁观者的身份写故事,记录事件过程,显得客观,也有一定的特点。是经过税务师帮助,纳税人没有走上偷税之路的。
“补救筹划”就是偷税
中国税务报
2008.06.02
胡清水
刘晓伟
近日,河南省南阳市某棉纺厂王厂长对笔者说:“是税务师把我们企业从偷税的边缘拉了回来。如果当初不听税务师的劝告,一味找法子„补救‟的话,企业不但要补税和接受处罚,还要承受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名誉损失。”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了解,这家棉纺厂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每月可取得供抵扣的进项发票,月均纳税额在10万元左右。但是,几个月前突然发生的异常情况,将导致该厂应纳增值税额畸高:该厂新增了一户远在新疆但价格便宜的原棉供货商,由于供货方财务人员粗心,把提供给该厂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名称写错了,而该厂财务人员也把关不严,直到月底在办税服务厅认证时才发现,退回新疆换票已来不及了,而进项发票不合格将使当月大量的货物购进不能抵扣进项税,当月应缴增值税将高达40万元。如果当月缴纳40万元税款的话,下月的工资发放、原料购进、贷款利息偿还都将成问题,企业的正常经营也将受到影响。
“追究经办人责任暂且不提,你看看有没有什么补救的办法?”王厂长向李会计征求意见。
李会计说,本地另外一家棉纺企业的会计在业内小有名气,被称为“筹划大师”,不知他有没有办法能缓解企业的僵局。
“你马上去咨询一下。”王厂长吩咐李会计。
李会计托人找到了这位“筹划大师”,支付了数目可观的咨询费后,“筹划大师”为他支了两招。
第一招是利用该厂向税务机关领用的棉花收购发票,因为收购发票可由企业自行开具抵扣,建议该厂将购进的原棉开具成收购发票,账务处理为原棉收购业务,这样就可以多抵扣部分进项税;第二招是可以联系已给对方开具发票的购货商,如果对方本月是留抵并且发票未认证的话,可以将发票先收回来作废,然后补充一些分期付款合同,将纳税义务向后延迟。
李会计愣了,这不是做假账偷税吗?了解了李会计的顾虑后,“筹划大师”安慰说:“你企业每月纳税就在10万元左右,本月纳税也是10万元左右,现有经营规模下缴纳税款保持稳定,不会引起税务机关怀疑的。我们企业前几个月发生类似情况,也是这样„补救‟的,保证没事。”
李会计汇报了“补救”方案后,对税收业务不太精通的王厂长听说能节省税款,便同意安排人员“补充完善”相关资料。但是王厂长心里还是没底,就和李会计一起到当地宏图税务师事务所进行了咨询。
宏图税务师事务所的资深税务师老薛接待了他们。听了李会计介绍的“补救”方案后,老薛严肃地告?他们,这样的“补救”方案实际上是偷税方案。
老薛分析说,农产品收购发票早已被列入了税务机关的管理重点,红字发票率、作废发票率也是税务机关的重要监控指标。申报期过后,该厂由于农产品收购发票开具时间集中,使用量突然增加,作废专用发票量加大无正当理由且集中在月底等明显异常现象,会引起主管税务机关的关注,该厂将会被纳入纳税评估的重点对象。税务机关可以通过根据收购发票上填开的农户姓名进行外调,证实这些发票存在虚开现象。另外,通过对作废发票深入调查,税务机关也可以发现企业销售已发生,货款已收回,对方并未退货,分期收款合同是事后伪造,作废发票明显违规,且已造成少计销售收入少缴税金的违法事实。
老薛告诉他们,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分事前、事中、事后三部分,税收筹划的最佳效果是在事前筹划,事中也可根据国家法规、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适当调整,但绝对不存在事后的“补救”筹划,业务已经完成,纳税事实既已发生,无从改变,也就不存在筹划调整的余地,只能根据国家有关税收规定进行账务处理。“补救”筹划因为已有了变通、做假的成分在内,其实质就是《税收征管法》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偷税行为,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筹划。“筹划大师”其实是一个“偷税大师”,设计出的方案将误导企业,让企业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样的“伪筹划”实在要不得。
同时,老薛为他们支了招:解决危机的正确途径应是尽快筹措资金,如果资金确实紧张,可以申请延期纳税,而不能为少缴税款进行事后的“补救”筹划。
王厂长吓出了一身冷汗,让李会计马上停止完善相关资料的行为,并委托税务师事务所代为办理延期纳税。“偷税违法的事咱可坚决不能做。”王厂长说。
几个月后,“筹划大师”所在的企业因为偷税受到了税务机关的查处,补税之外还受到了处罚,损失惨重,正常经营受到了影响。王厂长在感到庆幸的同时,由衷地感激税务师的建议,也就有了文章开头对笔者说的那段话。
关于税收筹划(现在一般叫税收规划)类文章,个人认为,主要只是提供一种思路,力争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甚至可以让一个税务外行看懂最好,一般不必困入复杂的理论解释。在“筹划”风行的形势下,分析“筹划”失败更有现实意义,因为分析失败的“筹划”实质上是提醒纳税人走出误区,杜绝违法。
“分”的成功与失败
(《财务与会计》杂志理财版 2008年第10期 徐芸 刘晓伟)
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是增值税税收筹划的重要内容。与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伴随的是相应的限制性前提条件,这些条件可能是一些指标类的,如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年销售额应达到若干标准或达到一定的比例;也可能是目录列举式的,目录之内的可享受优惠,未列举的则不能享受优惠;另外增值税税率差的存在也给税收筹划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如兼营业务分开核算或者分离生产流程,都可以结合实际产生节税效果。
针对这些限制条件,在增值税的筹划中,进行“分”从而达到限定条件是重要的手段之一,但是“分”也不是盲目的,“分”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在考虑税收利益的同时,还要顾及自身经营利益的最大化,否则的话,“竹篮打水一场空”可划不来。以下列举了有关“分”的成功与失败的两个案例,希望能给读者以启发。
成立子公司继续享受税收优惠
某市有一家公司制的胶合板生产厂家,属于以林木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综合利用类企业,主要产品是林木三剩物和次小薪材压制后形成的木纤维板。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2号)规定,一直享受着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按期向税务机关申请退税。
企业财务报表显示,2007年即征即退增值税300万元左右。该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项抵扣的凭证主要是自行开具的农产品收购发票,抵扣率为13%,销项税率是17%,属于“高征低扣”的薄利企业,即征即退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对企业尤为重要。
2007年底,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增加利润,企业新引进了一条生产线,该生产线可以将一部分木纤维板生产成强化复合地板。企业领导层希望通过新产品生产线的上马,进一步开拓市场,从而带动企业效益有更大幅度的提高。
新产品生产线投入使用后,在2008年初企业申请退税时遇到了麻烦,税务机关拒绝为该企业办理退税。理由是《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2号)规定了自2006年1月1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止,对纳税人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产品目录见附件)由税务部门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办法。经查阅附件目录,仅有木纤维板项目,而没有强化复合地板项目,所以强化复合地板不能享受即征即退税收优惠。
另外,该文规定,纳税人应单独核算该综合利用产品的销售额和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或应纳税额。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不适用即征即退政策。由于当月木纤维板和复合地板没有单独核算,分不清综合利用产品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或应纳税额,所以,本月销售木纤维板虽然在综合利用目录范围内,但是也不能享受即征即退优惠。
企业老板一下子慌了神,退税对企业很是重要,如果享受不了退税,企业能否正常经营下去都成问题;新的生产线才上马,费了好大功夫刚接了批订单,如果生产线停工,可是要赔偿人家一大笔钱的,这该如何虽好呢?
有没有一种既能继续享受税收优惠,又不耽误新产品的生产的办法呢?他咨询了当地的注册税务师事务所,注册税务师老李经过认真分析后为他设计了一个解决方案。
老李建议,成立一家新厂,可作为老厂的子公司,分离生产工序,以新生产线、部分厂房投资,划出部分生产工人重新成立一家独立核算的复合地板生产厂家,则可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的话,老厂可以继续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木纤维板,并将木纤维板销售给新厂,由新厂生产出复合地板对外销售。
老厂只生产木纤维板的话,就可以继续符合财税[2006]102号的要求,向税务部门申请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优惠。新厂则可以完成订单生产,通过进一步扩大生产,增加企业的规模效益。
需要注意的是,新厂和老厂都是公司制企业,子公司的成立应符合《公司法》的有关要求,另外新厂和老厂是明显的关联企业,要注意所得税有关的规定,避开涉税风险。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新办企业认定标准的通知》(财税〔2006〕1号文件规定,权益性出资人(股东或其他权益投资方)实际出资中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的累计出资额占新办企业注册资金的比例超过25%,不属于所得税管理口径的新办企业,不得申请享受所得税新办企业的有关税收优惠。
另外,老厂在向新厂销售木纤维板时,也应按照无关联的第三方售价销售,包括有一定的合理利润在内,避免由于售价畸高与畸低受到税务机关的调整,建议最好事先与税务机关协商预约定价。
老李进一步提醒,这个筹划方案只是为了创造条件享受增值税税收优惠,但由于是关联企业,所得税风险同样存在,包括两厂收入的划分,某些费用的分摊,投资利润的确定以及亏损的弥补都一定要按税法处理,否则节省了增值税多支出了所得税也划不来。为了节税而分家带来的麻烦 某市的滨河汽车修理厂是一对小夫妻开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还成了某知名汽车生产厂家在本地的包修点。汽修厂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07年不含税修理费收入在80万元左右,修理费收入主要分为工时费和材料费,工时费占20%左右,材料费占80%左右。
2008年初,邻近地段又开了几家汽车修理厂,生意有些不好做,为了保证利润,维持日常经营,就只能在减少支出上想办法,而增值税支出就占了整体支出的很大一部分,能不能想办法合法节省些税金支出呢?
他们咨询了某税务师事务所,税务师小张经分析后建议“分家”可以节省部分增值税支出,“分家”不是指夫妻两人分开过,而是指汽修厂的业务分开核算。小张说,汽车修理费收入可以分为工时费和材料费,分不开的话需做为修理费收入按6%的税率缴纳增值税,如果夫妻两人能把工时费和材料费分开经营、分开核算的话,工时费税率仍是6%,而配件销售只用按4%的税率计算。分开的办法是把材料这块销售独立出去,另外成立一个汽车配件零售门市部。如果维持2007年经营规模的话,2008年可能就要节省80×80%×(6%-4%)=1.28万元左右税金支出。
税务师小张又指出,修理厂负责纯汽车修理业务,零售门市部负责汽车配件零售。修理厂更换零部件让车主到汽车配件零售门市部购买,修理厂负责更换,零售门市部负责供应配件,各司其职。小张最后提醒,修理厂与门市部必须是两个独立核算的单位,在税收上分别申报纳税,业务注意不能混在一起,另外还要注意这样的筹划只是理论上的分析,还要认真考虑是否对正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后才能付诸实施。
夫妻二人对能节税1.28万元很是动心,能合法节省税收支出又何乐而不为呢?两人马上行动,开始“分家”,新办了汽车配件零售门市部的税务登记证,丈夫负责修理厂,妻子负责门市部,而没有把小张的风险提醒当回事。
但事情总是想着简单,做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分家”后的几个月内,麻烦一个接着一个来了。
原来有一些老客户是一般纳税人企业,需要取得修理厂到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分家”之后,修理厂和配件零售门市部就只能分别到税务机关代开一张税率6%的修理发票和一张税率4%的销售专用发票,这样在相同价格下客户的利益就受了损,因为可抵扣的税款比过去少了。而邻近修理厂代开的还是一张税率为6%的专用发票,为了能多抵扣税款,这些客户自然就到邻近的修理厂修车了。
修理厂更换零部件时强制让车主到汽车配件零售门市部购买的措施,让很多车主不高兴,说这样不合理,应当也允许车主自行货比三家到其他地方购买零配件后再送来维修,否则就不再到修理厂修车,为使修理业务不再流失,修理厂只好默许。由于工时费的价格在行业内是透明的,利润不高,利润主要来自零配件销售,如果配件卖不起高价的话,总体利润也就随之减少了。
以某汽车生产厂家在本地的包修点身份而得到的包修业务也受到了影响。汽车包修后和汽车生产厂家的结算凭据主要是维修发票和维修清单,据此厂家再返还零配件费和维修费。“分家”之后,零配件销售发票上面没有写车型车号,只是单纯的零件销售,不被生产厂家认可,不能返还,只有修理费发票上的工时费厂家认可予以返还,但这一块收入极少。“分家”后由于配件销售发票汽车生产厂家不认可,修理厂对需要更换零件的包修业务也不敢再接了。另外,拥有包修点资格还需要每年有一定的维修费总发生额。如果年维修费总发生额达不到一定标准后有可能被取消定点维修资格,“分家”后包修业务少了,下一年能否继续包修资格也成了问题。
“分家”后修理厂与门市部是两个独立核算的单位,需要让车主到两个地方付款,两个地方开发票。但对于车主而言,只是一个修车行为,感到极为不便,为了方便车主,也为了不影响业务,夫妻二人想出了一个办法,由维修厂专人收款,然后派专人到汽车配件零售门市部代购,同时代车主取回配件零售发票。刚开始经办人员还向车主说明是代购零件,后来经办人员为了图省事,也不说代购了,发生修车业务就直接给车主开具两张发票。这下子惹了更大的麻烦,部分车主从修理厂收到两张发票后感到修理厂有偷税嫌疑,举报到了税务机关,税务人员找上了门,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销售代销货物应视同销售,让修理厂又补了一道税。
夫妻二人“分家”四个月,业务量比同期下降了60%,同时还屡屡被税务机关找上门,背了不好的名声,在同行面前抬不起头。近期,听说为了不再惹麻烦,他们已开始着手合并了。
建议大家也多写此类文章,我很喜欢写此类文章,“税收筹划”一词盛行时,我专门买了十几本这类书,仔细找漏洞,予以反驳,写筹划失败类的文章,此类题材很受欢迎。筹划失败类的稿件当时反响比较好,发在税务报的还有:
中介帮助纳税人解决税收争议类稿件
评论;纳税人与税务局就政策不清楚的问题发生了争议,中介就应当凭着自己独立的身份,对税收问题的认识,为纳税人维权,为税务人员化解税收风险,此类文章也是展现注税风采的文章。
液化气瓶不能视为包装物
中国税务报2009.02.16
刘晓伟,胡清水
河南省某市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液化气分公司成立于2004年12月,注册资本150万元。公司现有36人,主要经营液化石油气,兼营灶具及配件零售。2005年1月,该公司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根据当地质量监督部门的规定,各气站只能充装有产权的气瓶,严禁充装机动(个人)气瓶,气站应有足够数量的气瓶供用户租赁使用,气瓶的安全、使用、检验和维护由所属气站全面负责。
近期,当地国税局稽查局在进行税收检查时发现,该公司截至检查日账面反映,逾期1年以上未退还液化气包装物押金为1186696元。税务人员认为,包装物是为包装本企业产品而储备的各种容器,如桶、箱、瓶、坛、袋等,以及各种包装材料,如纸、绳、铁丝、铁皮等。液化气瓶属于“瓶”,是特殊包装物。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3〕154号)的规定,纳税人为销售货物而出租出借包装物收取的押金,单独记账核算的,不并入销售额征税。但对因逾期未收回包装物不再退还的押金,应按所包装货物的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问题解答(之一)〉的通知》(国税函发〔1995〕288号)进一步明确,包装物押金征税规定中的“逾期”以1年为期限,对收取1年以上的押金,无论是否退还均并入销售额征税。个别包装物周转使用期限较长的,报经税务征收机关确定后,可适当放宽逾期期限。因此,该公司向用户收取的已超过1年的押金,无论是否退还均应并入销售额征税,按所包装货物13%的适用税率申报缴纳增值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若干征管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6〕155号)规定,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包括纳税人自己或代其他部门)向购买方收取的价外费用和逾期包装物押金,应视为含税收入,在征税时换算成不含税收入并入销售额计征增值税。故该公司应补缴增值税1186696÷(1+13%)×13%=136522.55(元)。当地国税局同时将该行为定性为偷税,对该公司追缴少缴税款并处50%的罚款,合计204783.82元。
针对税务机关的处理决定,企业财务人员咨询了当地的税务师事务所。税务师在仔细查阅了与液化石油气生产经营相关的行业规定,进行认真分析后认为,液化气瓶不能视为包装物。
税务师的主要依据为行业的具体规定。《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规定,容器分为压力容器和包装容器。包装容器具有可替代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解释气瓶分类问题的复函》(标委高新〔2005〕11号)明确,经与GB/T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起草单位国家统计局沟通,现就气瓶的归类问题答复如下:在国家统计局编制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注释》中明确规定,金属压力容器制造,指用于存装压缩气体、液化气体及其他具有一定压力的液体物质的金属容器(不论其是否配有顶盖、塞子,或衬有除铁、钢、铝以外的材料)的制造。这些容器包括氧气瓶、液化气瓶等类似金属容器和容积超过300升的金属制箱、罐、槽、桶及类似容器,不包括包装用金属斗、筒、罐、桶、盒等。从上述规定来看,液化气瓶属于不可替代的金属压力容器,并且不具有包装容器的可替代性。
另外,质量技术监督总局《关于气瓶押金征收增值税有关问题》(质检特函〔2005〕33号)也就液化气瓶归类问题答复,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气瓶分类问题的答复意见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注释》,包括液化石油气钢瓶等在内的钢质气瓶应属于金属压力容器,而不属于包装容器。
根据这些规定,税务师和企业财务人员一起向当地税务机关进行了陈述、申辩。税务机关法规部门在听取了企业的意见和参考了纳税人提供的行业规定后认为,标委会文件和质检总局答复属于行业权威答复,其关于特殊行业的分类解释应当采信。所以,液化气瓶不属于税法上规定的“包装物”,不需征税。随后税务机关撤销了对该公司的处理、处罚决定。
税务师提醒纳税人,要高度关注与经营相关的行业特殊规定,与税法规定进行有机结合。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属于行业特例,则要与税务机关及时进行沟通,取得税务机关的认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注税行业理论类稿件
行业理论文章建议类的占多数,为了分析,可以加上新闻由头,多一些写法,把枯燥的理论文章,写成鲜活的吸引人,有说服力,甚至能感动人的东西,做为注税行业的宣传要做到让外人觉得注税行业很重要,是不可或缺的。一直说注税行业是朝阳产业,前景一片光明,但“朝阳”了十多年,总是让人感到离“如日中天”的距离还很远。所以,只要是说注税行业好处的,能提高行业认知度的文章,个人觉得能一稿多投就一稿多投吧,发的地方越多,知道注税行业好处的人越多越好。2009年10月3日,针对注会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56号),发文对象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很是让我们眼红。如果注税也能让国务院转发这么一个文件,该有多好。
第一类,简单建议类的。
“较大”是多大,“较小”有多小?
(中国税务报 2006.02.20
刘晓伟)
究竟是10万元算大,还是2万元算大?这段时间,河南省某税务师事务所的税务师小张对这个别人看来很简单的问题一直下不了结论。
今年1月,小张为了扩大业务,主动出击,到各大企业介绍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的新政策以及中介涉税鉴证的重要性,得到了一些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在小张的鼓励下,一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固定资产盘亏10万元的企业同意由小张对亏损项目进行鉴证。
但是,第二天就在小张做好准备要与企业签订鉴证协议时,事情发生了转变,企业通知小张不用签协议了。这家企业的理由是:我们已咨询了主管税务人员,税务人员说我们年销售收入都上亿元了,10万元的损失不属于金额较大,不用做鉴证。小张想反驳,可又拿不出确切的依据,也只好罢了。
可让小张哭笑不得的是,当天他又接待了一位主动找上门办理“证明”的客户。这位客户固定资产盘亏损失金额只有2万元左右,找上门做鉴证的原因是主管税务人员说:根据国家规定,固定资产盘亏金额较大的,应由中介机构出具经济鉴证证明。
10万元难道不比2万元大?小张陷入了不解。他找来2005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一查,发现《办法》第二十八条是这样规定的:对盘亏的固定资产,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确认损失:
(一)固定资产盘点表;
(二)盘亏情况说明,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盘亏,企业应逐项作出专项说明,由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
小张说,他就是凭这条规定认为10万元的固定资产盘亏属于金额较大,才决定为企业出具经济鉴证的。可现在税务局认为10万元不算大,他也没有办法。“可现在的问题是,税务局既然认为10万元不算大,为什么又让财产损失只有2万元的企业来做鉴证呢?”
据了解,《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出台和实施得到了注税行业的欢迎。几个月来,众多税务师事务所依据这一《办法》,大力发展财产损失的涉税鉴证业务,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也有一些注册税务师反映,《办法》的有些规定过于含糊,缺乏一些明确具体的标准,在操作时会引起中介、税务、企业之间的一些争议,给注册税务师们办理涉税鉴证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有些揽到手的业务甚至半途而废,让注册税务师们做了不少“无用功”。
一位注册税务师用一句话概括了“麻烦”形成的原因:“很简单,大家都说不清„较大‟是多大,„较小‟有多小,并且谁也说服不了谁。”
小张说,他仔细查阅了《办法》全文,结果发现“较”字一共出现了9次,主要是“金额较大”、“金额较小”、“影响较大”等字眼,这些字眼都不容易让中介把握其具体的尺度。
小张认为,如果由中介人员来自由确定较大是多大、较小是多小,似乎有违注册税务师在涉税鉴证过程中的客观公正原则。同时,中介机构终归是中介机构,注册税务师事务所的鉴证能被税务机关认可才是关键。如果税务机关不认可,企业自然也就不会认可注册税务师的证明,注册税务师的鉴证业务将很难正常开展。
一些税务师事务所的人员表示,对于《办法》中的这些模糊字眼,国家税务总局应该制定具体操作办法予以明确,也就是给一个具体的标准。如多少金额以上是“较大”,多少金额以下是“较小”,或者以占年销售收入的比重来确定。“有了具体的量化标准,既可以规范注册税务师行业损失鉴证业务的进行,让注册税务师们有的放矢,按标准找客户,又能有效地保护注册税务师的合法执业不受某些税务人员的不法侵害和扭曲。”
代理与鉴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中国税务报 2006.02.20
刘晓伟
胡清水)
河南省某税务师事务所常年为一家国有企业代理有关税收事宜。由于税务师们的周到服务,连续几年企业在税务方面没出过什么大的问题,相互之间关系处得很融洽。但近期有关财产损失鉴证的一件事,让双方都有点不愉快。
事情是这样的。该企业发生了一项固定资产10万元左右的项目盘亏,企业已根据内部管理制度要求相关责任人赔偿,预计可通过扣除责任人工资等形式追回损失5万元左右。当财务人员整理相关资料准备像过去一样报送税务机关审批时,到企业进行纳税辅导的税务师告诉他,国家有关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方面的政策已发生了变化。
税务师说,根据《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对盘亏的固定资产,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确认损失:
(一)固定资产盘点表;
(二)盘亏情况说明,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盘亏,企业应逐项作出专项说明,由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该项固定资产盘亏属于金额较大,需要取得由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后,才可以在所得税税前扣除。
听了税务师的介绍,企业财务负责人终于明白,原来税务师们比过去“有权”了,当场拍板就由税务师所在的事务所办理,都是老关系还能有什么不放心的。这位税务师也很高兴,事务所又多了一项新业务。但企业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出具的损失鉴证能不能不扣除责任人的赔偿金额,把损失直接定为10万元,将来扣责任人工资时账务处理再另外想办法。“合作了这么多年,你们知道企业也不容易,能不能适量照顾一下?”
税务师犯了难,这家企业是事务所的老主顾,如果是其他的事,确实应该帮忙“照顾”一下。但办理鉴证完全是另一回事,注册税务师在涉税鉴证中是以第三人的身份介入的,应当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这是税务师起码的执业道德。从形式上看,以第三人身份从事涉税鉴证业务在鉴证过程中税务师们确实是“有权”了,但这种“权”是国家出于对注税行业的支持和信任而赋予的,事务所出具的鉴证应当用好这种“权”。注税行业执业也存在风险,如果不好好用“权”,被注税行业管理部门查出来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严重的甚至可能失去执业资格,丢掉饭碗。
最终,在考虑了可能收到的责任人赔款后,税务师事务所出具了金额为5万元的损失鉴证。企业财务负责人看到了最终数字后,只说了一句“真不够意思”。这句话让税务师心里长时间不是滋味。
据了解,“税务代理”一直以来是社会各界对注册税务师们从事工作的简称,“办理涉税事宜,有困难请找税务代理”是税务师事务所多年来的广告语。但从近年来国家有关支持注册税务师行业发展的文件来看,这种情况已发生了变化,国家已把注册税务师事务所定位为具有涉税服务和涉税鉴证双重职能的社会中介机构,是构建纳税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在新增“准法定”的涉税鉴证业务中,注册税务师们是按照独立、客观、公正原则以第三人身份为纳税人提供服务的,所以再简单地称注税行业为“税务代理”已经明显不妥。
业内人士指出,企业应该理解税务师们的两难境地,在税务代理中,税务师确实是和企业是“一回事”的,是全心全意为捍卫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而服务的,如果由于税务师的过失让纳税人受到损失,税务师甚至还要承担责任的。而在涉税鉴证中,税务师们和企业不再是“一回事”,是介于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的第三人,国家出于对注税行业的信任和支持才赋予其„准法定‟业务。
在鉴证过程中,税务师们既要对纳税人负责,还要对国家负责。出具鉴证报告,注税行业自身也有执业风险,要受相关法律法规制约,否则有可能“饭碗不保”。在当前涉税鉴证的发展初期,在服务对象只重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双重身份的转换实在是难,代理与鉴证,确有“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困惑。
业内人士建议,为避免税务师们陷入当前的尴尬境地,应当进一步加强注册税务师身份转换的宣传,宣传不能仅仅靠注税行业自身,还需要各级税务机关的介入。另外,鉴证失误税务师可能被追究的责任也应被列入宣传内容,以求注税行业的鉴证业务取得纳税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促进注税行业涉税鉴证业务的大发展。
第二类 由新闻由头开始的由浅入深夹述夹议型的注税理论探讨型,要紧扣行业发展新闻热点做为新闻由头,这样也才能吸引眼球。
永信永税案是我近期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希望能提炼出一些对行业发展有价值的东西,发生问题不怕,要正视问题,认真改进,使行业不再犯类似,注税从业人员发生类似行为时想一想别人的教训,避免得不偿失。如列举事实,正视问题,提出行业反思,促进改进问题,是进一步完善行业发展的需要。
永信永税案给注税行业带来的警示(部分节选)
最初知道这个案例是看到中国税务报在显要位置公告了针对永信永税务师事务所的税务处理决定书和处罚决定书后。当时针对案情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无非就是假发票列支,关联公司收入转移避税,但税务机关4倍的处罚让人吃惊,相同的违法情节,没有见过4倍处罚的,最高的处罚3倍都不多,仅仅是假发票列支,如果业务属实,没有主观故意的话,能不能定性偷税都有争议。但随着对该案的关注,以及相关媒体披露出了税务决定书以外的其他情节后,做为行业研究人员,我已经出离了愤怒,我甚至认为4倍的处罚都太轻了。
相关报道一:新京报
本报讯
一名房地产公司财务总监,被指推荐一税务师事务所做清算业务,从中得到1300余万元好处费。朝阳法院昨日表示,财务总监张彤斌因涉嫌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诉。
朝阳检察院指控,2004年至2006年,张彤斌利用担任北京金来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北京信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北京法亚房地产开发公司财务总监的职务便利,推荐北京永信永税务师事务所承接上述3家公司的房地产项目竣工清算业务,并收受永信永事务所法定代表人王某(另案处理)给付的好处费1300余万元。据悉,张彤斌被控制时,所得赃款已全部挥霍。
检察机关认为,张彤斌利用职务之便,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获取利益,应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目前,此案正在审理中。
分析:1300万!全国年收入上千万的事务所也不多,而这一笔好处费就是1300万!好处费从何而来?不太了解这笔业务取得的收入是多少,但要让王所长个人出也是不可能的,账务上有了收入要有支出相抵,不然税负就太重了,而行贿的这1300万元当然不能在账务上反映成行贿某人,就要进行造假,想办法平账,所以,虚构业务,找发票成了税务师事务所”筹划“的唯一途径。
发票如何找。找什么发票?这么大的金额,工商业发票肯定不靠谱。人们常说“金点子”无价,咨询费发票就成了如果不深究,好象还能说的过去的理由。就有了下一篇新闻:
相关报道二:京华时报 2009-09-01
俩兄弟注册多家公司,从税务局领购发票后倒卖。昨天,朝阳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昨天上午9点半,关涛、关毅俩兄弟被带上法庭,因有孕在身的另一名嫌疑人陈莉办理了取保候审。检方称,从2006年开始,关涛拉上自己的女友陈莉和哥哥关毅,以开公司为名倒卖发票。他们注册了北京华杰世林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图龙天下(北京)广告有限公司、北京金源天下国际会议服务有限公司后,并不营业运作,而是从税务机关领购大量发票。此后,他们又购买短信群发器,向他人手机发送出售真发票信息。其中任某等人从关涛处购买了140多张发票。不久,关涛3人被警方抓获。法庭上关涛表示,他们卖出一张500元的发票,会有50元的收入。朝阳法院没有当庭宣判此案。分析:请注意,“开票公司”的名字之一叫“北京华杰世林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互联网上尚可以查找到该公司的招聘启示。招聘主要内容为“寻求:信息采集员10名,男女不限,学历不限,年龄不限,只重视工作经验和工作效率,月薪面议。面试合格,当日上岗,不收取任何费用。月收入可达1000-5000元(根据个人条件)。兼职: 要求自备包月小灵通及可以上网。”也就是说,这家公司招聘人员主要从事的就是打电话、发短信、按点开发票的业务。而永信永正好就有这处需求,也就信了这类公司。于是“北京华杰世林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出现在了永信永税案中。针对永信永下的北京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局税务处理决定书(京国税稽处〔2008〕1号)指出“你公司在2005年和2006年期间,分别从北京中器影视器材贸易公司、北京星光道文化传播公司、北京华杰世林信息咨询公司、北京百草丛集商贸中心取得项目为“咨询费”的发票,金额合计2269305元,其中2005年1091805元,2006年1177500元。经查,上述发票是你公司在无真实业务情况下,为换取现金指使他人为自己虚假开具的。”
老天爷,我们税务中介的龙头大哥。竟然也信任这种短信发来的小广告,并且与之了发生了“咨询费”,如果不是被回扣没法平账逼的没办法,也不会出此下策。有人曾介绍过,永信永的特长在房地产行业的筹划,总不至于我们的“筹划”特长就是开假发票?
永案的重大负面影响分析:人常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该事务所的行为给行业发展带来的打击甚重,注税还在发展期,需要立法支持,需要真正的法定专营业务,这一切都需要权力拥有者、有立法权人士的支持,如果这些人听说了此类案件,就会对整个注税行业存在的重要性产生怀疑,行业龙头大哥尚且如此,其他的不也是这样吗?如果进而认为注税是对社会无益的群体,就会更加麻烦。不要说专门立法,取消或者被收编都有可能。以前众多关注注税行业发展人士的努力都会毁于一旦,为消除负面影响,注税行业必须正视此案,深度剖析,找出深层次原因,避免类似案件再次发生。
无序竞争是造成巨额贿赂的主要原因之一,注税行业是否存在无序竞争?能不能从制度上约束?房地产企业的竣工清算业务支出如此巨大,能不能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是公开招标,给税务中介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的话,或许财务总监个人就不会有如此大的权力,税务中介也就没必要向个人支付如此高的贿赂。
其他事务所有没有此类问题?以后还能不能这样操作? 乱找发票要不得,虚开发票要不得,皮包公司很容易犯事,一不小心就牵连上了,正规经营企业绝对不能冒这个风险。注税行业更要注意,你的行为不是你个人的行为,你也同时代表着整个注税行业。要替行业想想,要替这么多弟兄们的饭碗想想,给行业发展抹了黑,想来也不是你愿意看到的。
以上也是注税理论文章的一种写法,要求有新闻由头,有独特的分析,有有价值的建议,对行业发展有重大意义。难度也较大,要耗费大量的心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看有注税发展有关的问题,不能简单就事论事,要从事中发现行业发展尚存在的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提出的重要建议甚至可能被高层采纳。
三、注税行业新闻报道类的。
本人不是专业人士,也说不出专业术语,没有专有名词,只能就自己写作与发表文章的感受与大家交流。注税行业新闻报道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有一定的新闻性,新近发生的,比较独特的;近期的重点工作、热点问题;不同时期的重点,可以从不同角度;内容要有代表性、典型性,有影响力,而不能仅仅是一般的事务性问题。注意稿件类型不同,写法不同。
注税行业发展的新闻稿,要有一定的格式,一定的内容。
消息、深度报道,稿件要下功夫提炼标题,标题不好,在媒体多元化的今天,容易被埋没,我有一些投了没发 的稿子就是改了标题又投过去才发了。好标题,简洁、精炼,一般不超过10个字。文章要注意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不是越长越好,尽量采用以小见大来体现。一般正面报道为主,但也需要负面报道。真实性问题,对人和事的宣传可以适度拔高,但数据类的一定要准确无误。
怎样衡量线索有没有新闻价值。(1)看它是否新鲜,是不是新人新事,别人没报道过的事。(2)看是否符合上级精神。(3)看人们关心程度。(4)看是否有指导作用。(5)看事件本身的社会影响力。衡量线索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小中见大,有些事看起来很小,但潜在影响力很大。要善于大中见小,要从大材料中找一个小侧面、新角度,抽取新闻线索。
(一)直接叙述简讯类的,这类通讯员写的较多。
如税务机关关心与支持注税行业方面,注税行业重要会议,重大举措,事项是此类。
一般的通讯类不同于诗歌、散文,一定要遵循固定的模式,标题应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段应点题,有导语,第一段以下才可以展开阐述。文章读者一般是先看标题,吸引住了才看第一段,通讯的第一段应点题,说明要说什么东西。如果不能吸引,读者到此为止,才了解了不少,如果读者对此题材感兴趣,则需要下面有深度报道来吸引他。
如例子一:河南注税行业将实行信息化管理(中国税务报2009.06.01刘晓伟,胡清水)
河南省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将联合河南省国税局信息中心共同开发注税行业管理系统软件。此举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注册税务师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规范执业注册税务师的执业行为、提高税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
据了解,该系统共有10大模块,分别为系统管理、事务所管理、人员管理、税务师事务所和执业注册税务师年检、报表管理、信息发布(公告)、考试管理、信访管理、监控及预警、各类接口等,软件开发预计将历时3个月。软件上线后河南省注税管理中心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优化和改善管理工作流程,加强行业日常行政管理。
例子二:河南国税局给注税知识竞赛获奖者记功(中国税务报2008.03.31李晓云,刘晓伟,胡清水)
近日,河南省国税局发文,给在2007年首届“注税杯”全国注册税务师知识大赛上获奖的乔志勇、张红、黄中和、戚延涛4位国税干部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据了解,从河南省国税系统抽选的国税干部张红、黄中和、戚延涛、乔志勇,组成河南省税务系统代表队,凭着过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经过初赛、复赛,成为全国唯一一支进入决赛的税务干部团队,荣获团体组三等奖。同时,乔志勇同志荣获个人组二等奖。
另外,要有新闻眼,做为注税报道通讯员要擅于发现与注税有关的新闻并整理成通讯文体,如税务机关对注税行业的支持一直是注税新闻报道的重点。近日河南省国税局发布了2009年执法检查通知,我发现注税政策落实情况也做了执法检查的内容,这是往年所没有的,这也是省局支持的重要措施。所以写了下面一篇,还没有投稿,但我想肯定会吸引编辑的眼球:
河南:注税政策落实情况成为执法检查重要内容
近日,河南省国税局出台了《河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开展2009年税收执法检查工作的通知》。与往年不同的是,执法检查内容中新加入对注税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
通知要求各级税务机关要成立由分管领导负责,政策法规、税政、征管、稽查、监察等部门参加的税收执法检查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税收执法检查工作。通知明确了注册税务师管理方面检查内容为注税行业发展有关文件的贯彻执行情况,具体包括上级国税机关关于注税行业发展的有关文件是否及时转发、贯彻、落实,另外各级国税机关可结合实际,对其他注册税务师管理方面的情况开展检查。
(二)深度报道撰写
要明白的是,深度报道不是简单的宣传某个人或事,是通过个别事这些宣传注税行业的,是促进行业发展的,有重要意义和使命。
注税宣传要有好的高质量的稿件,在大报及主流媒体上大篇,就必须强调有深度报道。深度报道要求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同一题材能看出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或者能过现象提炼出一些有益行业发展的规律性的东西。大篇一般都是深度报道,要有发人深思的东西在里面。深度报道是媒体最需要的东西,尤其是国家级大媒体,想要基层的东西能上,就需要有深度挖掘,当然,这样篇幅自然也就大了。
主流媒体专业、特约记者一大堆,还有特约撰稿人,都要争取在有限的题材内选材力求在有限的版面上发表,业余写手要有成就,就需要有内在的、深层次的挖掘,找出人无我有的、吸引编辑眼球的东西,也就是常说的“拼到最后拼思想”。
例子一:2007年,在和省局注税中心张主任的谈话中,我了解到了今年注税中心与省局办公室联合开发了一个“税法宝典”,税法宣传纳税人普遍认为是税务机关的事,与注税无关,但这个光盘是税协和税务局联合开发的,我觉得注税介入税法宣传有深层次的意义,就想做好这篇文章,往深处做。
如果做一个普通的信息报道的话,百十个字就可以,如“河南税协制做“税法宝典”几万张,向税务师和纳税人发放,受到一致好评,等等。”没有内涵,即使发表,也让人加深不了印象。
但通过现象看本质,我觉得这应该是提高行业知名度的重大举动,即体现出了注税也是税法宣传的主力军,所以做了深度报道。所以写了这么一篇千字以上报道《向纳税人发放“税法宝典”》。被中国税务报发表。
向纳税人发放“税法宝典”
中国税务报2007.06.18
刘晓伟,胡清水
近日,纳税人收到了河南省基层税务机关和税务师事务所免费赠送的《税收政策法规查询宝典》光盘。“税法宝典”光盘由河南省国税局开发制作,共3万张,旨在广泛宣传税收政策法规。
据了解,《税收政策法规查询宝典》光盘收集了从1994年新税制改革以来到2007年3月的税收法律、法规和地方税收规范性文件及其他相关法规共5000多个文件。“税法宝典”操作界面简单,设有简单查询和高级查询两种选项,简单查询可在1秒~2秒内通过输入时间和关键词实现相关政策的快速查询,高级查询可通过税收法规、分类税法、本省法规、优惠政策、办税指南、办税公开、涉税法规、税收筹划、失效法规等模块进行查询。系统同时对部分失效文件和条款进行了“废止”注明,通过每月定期维护更新使之成为政策平台和管理帮手。纳税人还可以通过河南省国税12366网站定期进行升级维护,极大地满足了税务师和纳税人的政策查询需求。
河南省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说,沟通纳税人与税务机关,起着“桥梁”作用的注册税务师也是税法宣传的主力军,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税法也是税务中介应尽的义务,此次协同发放“税法宝典”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税法宣传可以使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进一步增强,用足用活税收政策的需求也将随之进一步强烈,税务中介深层次业务(如税收筹划等)的开展也将会有更大的市场。注税行业在宣传税法的同时,也宣传了注税行业自身,使注税行业的社会认知度进一步提高。
这位负责人表示,由注税行业来宣传税法,纳税人也比较容易接受,因为注税行业处于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中间,不是利益直接相关者。税务中介紧密联系纳税人,以客观、公正、诚信为宗旨,既帮助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又依法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是征纳之间交流的平台。从这个角度来看,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税法宣传对税务中介意义重大,通过税法宣传的深入开展,税务中介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也能进一步提高。
对于注册税务师协会参与税法宣传,向纳税人发放“税法宝典”,基层税务机关也持支持态度。河南省邓州市国税局局长杨景献认为,税务中介参与税法宣传服务,能分流一部分向税务机关咨询的纳税人,减轻税务机关的工作压力。从以往的税法宣传来看,大部分以税务机关为单一主体,但随着税务机构的精简,光靠税务机关承担税法宣传显然是力不从心,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因此,税务中介积极参与税法宣传对税务机关来说也是在“帮忙”,税务机关应最大限度地发挥税务中介在税法宣传中的作用。
注税从业人员对“税法宝典”更是爱不释手。刚刚安装并使用了“税法宝典”的南阳市兴宛税务师事务所部门经理姚建党对记者说:“这简直就是一部税收政策法规„电子词典‟,操作如此简单,查询如此之快,内容如此丰富,真让我们想不到。有了„宝典‟,将会使我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以后再也不用到厚厚的法规汇编里面找文件了。”
姚建党同时对税务机关和税务师协会对注税行业的关心表示感谢,他说,过去也有一些专门的公司开发有类似的税法软件,事务所尝试买过一些,但不菲的售价和没有保障的售后升级服务常让他们感到头疼。现在以税务机关为主体开发的“税法宝典”,大大提高了税务师的工作效率,免费赠送的方式还可为事务所节省一笔不小的支出,另外,税务机关网站的定期免费更新也让他们很开心。
发表文章编辑做了修改 原题为《河南税协向税务师和纳税人发放“税法宝典”》,这篇1300字的稿子起码宣传后读者了解到了这么几方面: 河南国税局开发了面向纳税人与税务师的”税法宝典”
这个软件很不错,界面直观,税务师从业人员也很认可。基层税务局也肯定了注税。 河南注税管理领导认为注税行业也应积极宣传税法,也是纳税人法律意识提高的受益者,应积极参与。
河南的基层税务机关支持注税宣传税法,并有积极意义。
由于采访了与注税管理相关的各方,也使这篇行业宣传文章看起来很生动。“税法宝典”业内业外各方用了都说好,那么就是好东西。好东西是咱注税行业提供的,那咱注税行业也就是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有重要意义的好的团体,就应该受支持,就是这么简单的逻辑,就是这么简单的行业宣传意图。呵呵。例子二、一个重要文件的深度解读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涉税中介机构从事涉税鉴证业务有关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6〕682号)下发后,对行业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解读、报道此类的文章很多,我也想就这个题材寻找切入点,挖出其中深层的东西,为注税行业发展通过宣传尽一份力。
我从行业曾经的可有可无入手,从文件的积极意义着眼,以及该文件可能带来注税行业的宏伟前景入手,写了一篇《注税行业有了自己的业务“地盘”》,进行了深度分析。2006年9月4日发表在了《中国税务报》中介版头条,媒体转载较多,引起注会、注税行业高度重视,尤其是“大圆不再套小圆”的比喻受到报社编辑好评,认为恰如其分,一篇文件能做出如此深度解析,实属不易。2007年第3期《 中国注册税务师》杂志以《鉴证准入使注税行业不再可有可无》为名发表该篇。
注税行业有了自己的业务“地盘”
(中国税务报2006年9月4日9版头条
刘晓伟 胡清水)
曾有一位财经院校的毕业生在决定考注册税务师还是考注册会计师时拿不定主意,于是他咨询了一位“过来人”。“过来人”在纸上画了两个圆,一个小圆套在一个大圆里边。“过来人”告诉他,大圆是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范围,小圆是注册税务师的执业范围。注册税务师的执业范围包括在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范围里,有了注册会计师资格的话,注册税务师资格就可有可无了。
不可否认,这位“过来人”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一直以来,注册会计师可以承办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而注册税务师从事的涉税代理、涉税咨询等业务,被人们普遍认为就是会计咨询与会计服务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注税行业的业务不具备唯一性,对其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其他中介机构甚至企业本身都可以做。从这一点来看,注税行业一直处在一个缺乏法定业务、没有法律保障、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第二篇:郑州农大兽药有限公司企业文化专题讲稿
郑州农大兽药有限公司企业文化专题讲座
陈圣先 2011.04.27
第二讲:企业文化的构成
前一个月我们讨论了企业文化的含义,只有知道了啥叫企业文化自己才能沿着好的思路和正确的轨道去做:
我们已经知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外显文化,包括厂容厂貌、产品、生产资料等;内隐文化如管理制度、特色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它是公司凝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的意识形态。
重述为啥要讲企业文化?历史农民起义成败分析,洪秀全为什么最后失败?努力-坚信胜利团结一致-胜利建都后,过于争权、过于享受、过于贪色-忘记一切-出现内讧-失败;
李自成为什么最后失败?坚信胜利-修生养性总结学习-坚信胜利团结一致-胜利建都后,不过于争权、不过于贪色,但缺乏持续学习-出现内讧-失败;
毛泽东为什么最后成功?坚信胜利-修生养性总结学习-坚信胜利团结一致-胜利建都后,不贪色、适度放权、能够持续学习-要大家都要学习-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全国人民团结奋战,共抗灾难-不但打造个新中国,还建造个新中国;
毛泽东成功打造大中国建设新中国,一直应用的是团队的力量,好企业如何做的,员工如何做的,领导如何做的,如何生产的如何销售的,毛泽东是想做企业的有志人士最好的榜样。
既然今天讲企业文化那么就要求公司所有员工上上下下应该注意这些。我重新再说一下与企业文化相关联的几个概念:
一、关于企业的定义(什么是企业)?
企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独立经营自主权,以取得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经 济组织(包括生产、经营、服务等行业和单位。)
二、企业家的定义(什么是企业家):
企业家是指企业中负主要责任的具有法人代表资格,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较高成就,被社会公认的企业经营管理者。
三、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
(一)工作能力
1、认识能力:观察问题的敏锐性,认识问题的客观性、全面性、深刻性;
2、决策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科学的预见能力、决断能力、执行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知人善任能力,计划指挥能力;
4、协调沟通能力:带头示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5、社会交际能力;
6、开拓创新能力;
7、应急突发事件能力;
(二)工作作风
1、深入实际。
2、沉着稳定。
3、雷厉风行。
4、真诚热情。
5、公正、公平。
6、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你将来想做企业这些概念永远牢记在心,然后想一想下一步怎么去做。现在的任何以前的人干工作状态的不同,以前的人心全扑在工作上,大家在前小家在后,现在的人好多是小家在前大家在后,而且对得与失看得很重,不注重奉献。农民工与学生的区别,讲做事成功的道理。急功近利,鼠目寸光,看不到未来的发展
在现在这个市场社会,大家都想成功;很多企业或人成功了,也有很多企业或人失败了。企业或人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啥呢?根本在于:战略与人的思维。
有很多企业或人一直在随波逐流,追本逐利,茫茫然中不知道创办企业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只是一味的为了盈利赚钱,从而急功近利,鼠目寸光,看不到企业未来 的发展,把一切的一切当初赚钱的工具和手段,并加以控制和奴役。也有少部分企业有明确发展的战略方向,有自己的追求的目标和事业愿景,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握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一步一步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俗话说,成功的企业原因都是一样的,失败的企业各有失败的原因。那么,成功企业共同的原因是什么呢?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呢?
企业或人成功的根:战略。那么什么是战略呢?大家都知道战略一词来自于军事。战略解释一: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战略解释二:有关战争全面的内容。战略解释三:比喻决定全局的策略。
毛泽东军事思想关于战略的核心观点是人民战争思想,即广泛宣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广泛依靠群众,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毛泽东的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其在抗日战争期间发表的著名的军事著作《论持久战》,就是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完成并自始至终贯穿着人民战争的观点,而且由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干部群众进行了成功实践,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些用到销售上那就是广泛开发客户,搞人力战,同时还要坚持持续,恒之有恒,要不断的学习,建立一个学习型的团队,要有眼光,要与过GSP或即将过GSP的用户广泛联合,合理分配利润,共同开发市场,只有这样你才有持续利润。
目前,“战略”一词现已被各个领域所借用,诸如政治战略,经济战略,科技战略,外交战略,人口战略,资源战略,体育战略等等。“战略”一是“创造一种独特、有利的定位”,二是“在竞争中做出取舍,其实质就是选择不做哪些事情”,三是“在企业的各项运营活动之间建立一种配称”。
企业战略包含两层含义:战略的“目标”即方向,和战略的“手段”即策略。企业的战略应该分为四个层次,即战略定位、模式战略、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战 略定位就是企业的愿景、使命、宗旨等,它回答了企业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的问题;模式战略包括企业实现战略定位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经营模式回答如何开拓市场,管理模式回答如何建立一定的组织流程、职权、职责体系和建立相应的治理结构,盈利模式回答企业如何创造价值等;竞争战略回答如何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如何和竞争对手竞争、如何培育核心竞争能力等;职能战略回答为了培育核心竞争能力,应该制定怎样的人力资源、财务、信息、研发、生产等等方面的战略。四个层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战略体系,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为什么战略是根?因为战略解释了企业存在的原因,它要解释和说明的企业的定位、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为什么和不为什么。有学者说,企业战略就是学会如何“放弃”的学问!因为企业自由的资源和可以整合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你不学会放弃,不会有效选择,那么你将在芸芸众企中,迷失方向、失去自我。所以,企业的战略还要回答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管理理念和行为准则等。那么,我们的企业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企业的发展有根吗?
企业成功的本:人。为什么说企业成功的本是人。因为战略制定出来后,最关键的就是培养一批与战略匹配的优秀的人,激励他们为实现战略而努力即可。有调查表明:企业失败的85%以上的原因是因为“人”与战略不匹配。我不同意将人定义为人力资源或者人力资本,人就是人,人绝对不能与资源和资本联系在一起。人是主体,其他一切都是附属物。企业首先是由人组成的,其他东西都是为人而配臵的。所谓的“人力资源部”应该是 “人才开发管理部”。
企业成功的本在于人,还可以理解为:内部的人即员工和外部的人即客户。内部的人要培养、管理和激励,管理要制定制度,最后上升到文化管理,通过文化来凝聚员工的心,增强员工的忠诚度--文化是属于员工的;外部的人要经营,经营 上要品牌经营,通过品牌来凝聚客户的心,增强客户的忠诚度--品牌是属于客户的;所以企业成功的本,表达了实现战略的手段--文化管理和品牌经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军队具有同样团队性质和特点的企业若没有文化或者文化水平不高,员工必然人心涣散、经济效益差、势力弱小,而企业员工人心涣散、经济效益差、势力弱小,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必然无法战胜竞争对手,只能走向破产、倒闭,直至灭亡消失!
下面我讲两座房子的故事: 第一座房子:
富丽堂皇的办公楼,高大明亮的厂房,这里的人们忙忙碌碌、熙熙攘攘,这里一直在努力实行严格的管理,这里在给人们发工资、发奖金,谋福利,决定着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然而,这里存在着投机钻营、吃里扒外、有人背叛、有人抱怨、有人明争、有人暗斗……
第二座房子:
这里没有现代化的宏伟设施,这里没有为人们提供工资福利,这里没有什么严格的组织纪律。
然而,人们自觉的,虔诚的走进来,礼貌地行走,似乎受到了心灵的洗礼,享受着精神的愉悦。
我讲的这两座房子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很明显,第一座房子是“实”的,第二座房子是“虚”的。这座被认为是“实”的房子,其所表现出来的现状,说明了这一点:传统的管理理念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重大挑战,企图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强调人们的责任心、主动性,在花费了众多资源以后,收效甚微。被认为是“虚”的第二座房子,其表现出来的现状,却证明 了这一点:新的管理理念,适应了人们的精神追求,而这种“适应”就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这种境界就是一种文化,一种信仰,起到了用物质刺激起不到的一种作用,这种作用自然包含了文化力的发挥。
现实社会里,在我们开发客户和发展我们的公司的过程中,我们怎样考虑?不单单是一个利润分配问题,还是一个个人和公司文化与客户传递过程,传递好了就长久做下去,传递不好呢就是暂时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客户你打电话或者去拜访他就进点货,不拜访就不进货的直接原因,所以大家以后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个人文化的建设
卓越的公司和个人总是把顾客满意原则作为企业价值观不可或缺的内容。
既然企业文化这么重要,那么如何去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首先要了解企业文化的构成:
中心层为精神文化,第二层为制度文化,第三层为行为文化,外层为物质文化。
精神层是核心价值观,包括企业经营哲学、企业宗旨、最高目标、企业精神、企业风气、经营指导思想、企业风俗、企业道德等等。精神文化一方面主导和决定着其它文化的变化和发展,另一方面又是其他文化的结晶和升华。精神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对企业职工的精神面貌产生作用,并且通过文化系统中的行为文化来促进企业物质文化的增长,使公司、员工、客户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什么是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经营哲学是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高层次的思考模式,是处理企业矛盾的价值观及方法论,是企业处理经营与环境、经营与人、经营与物、经营与事,以及如何经营一个企业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和根本思维方式,是对企业全部行为的根本指导。企业经营哲学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动力源泉,企业文化是基于企业哲学辨证思考之后确立的基本假设,并由此产生的价值观,以及价值观所指导下的行为模式(这其中包含了行为实施影响下的物化环境);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哲学的外在表达,企业经营哲学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根本。通常,企业哲学包括三大命题:那就是“是什么,成为什么”“为什么存在”“如何存在”。)
行为文化层是把企业信奉的价值理念付诸于实践的活动,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文化现象,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的折射和反映,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实践体现,具有规范性和导向性的特点,能够真正地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的运作行为。是一种处在浅层的活动,构成企业文化的软外壳。行为层包括企业行为设计、员工行为设计、服务行为设计、质量行为设计、人际关系行为、企业公关策划与规范、企业习俗、礼仪、庆典、英雄人物、典型事件、领导者行为等等。
企业行为文化的构成:
◆对内的企业行为规范,使企业的价值理念得到员工的认同,以创造一个和谐的有凝聚力的内部经营环境。
◆对外的企业行为规范,通过一系列对外的行为,使企业的形象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以创造一个理想的外部经营环境。
物质层(表层)包括企业名称、标志、标准字、标准色,是企业物质文化最集中的外在表现形式。企业的外观环境:自然环境;建筑风格;办公室、车间、宿舍的设计、布臵,企业整体绿化、美化以及环保等。产品特色,式样、花色(款式)、包装设计等。技术工艺及设备。厂徽、厂旗、厂服、厂歌等。文化体育及生活设施。企业造型和纪念性、标准性建筑,如:雕塑、纪念碑、纪念墙、纪念林、英模塑像等。纪念品。企业文化传播网络。包括:内部刊物,广播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宣传册(栏),广告牌,招贴画以及其他附属设施。
制度层包括根本制度指企业的体制、模式;一般制度:是指企业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意义的工作制度和理制度以及责任制度;特殊制度:主要指企业的非程序化制度(民主讨论会、伙食咨询等)。
企业制度文化是反映企业观念和经营思想的,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保障企业和员工权益的制度、规定和规范,是指企业的具体管理制度。由 科学的领导体制、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三大要素组成。企业制度文化的三个特征:
◆ 限制性。如“员工在厂内不得吸烟” “劣质产品不得出厂”等制度,使企业制度文化具备了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特征。
◆ 保证性。如“员工有权参与管理和要求增加工资”,“企业有权解聘违纪员工”等制度,使企业制度文化具备了保护企业和员工权益的特征。
◆ 激励性。如“经理人参加利润分配制”,“员工持股制”等制度,使企业制度文化具备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特征。
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物质文化属表层,最为具体实在,构成企业文化的硬外壳。
行为文化是一种处在浅层的活动,构成企业文化的软外壳。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保证,制度文化是观念形态的转化,成为企业文化硬、软外壳的桥梁;
精神文化则是观念形态和文化心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研究企业文化的目的重点在于展示它的功能,企业文化向客户传播是通过企业形象向客户展示,所以要注意自己和企业的形象。
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一一对应:
视觉形象对应物质层,是企业的脸。行为形象对应行为层,是企业的手。理念形象对应精神层。是企业的心。
对企业文化认识理解中应防止以下的错误认识:
◆将企业文化等同于学历文化。认为搞文化建设就是多进一些高学历的人,多培训技术知识、科学知识,这是不全面的,还要培养事业信仰、价值观、伦理 等综合性文化素养。
◆将企业文化等同于社会文化的简单移植。图书、文艺、电影、扫黄打非这是社会文化。
◆将企业文化看作是外在于企业经济和管理的附加物、添加剂。认为是两张皮,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理论、思想与方法。
◆ 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外在形象设计。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在这方面存在对企业文化理解上的误区。他们认为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外在表现形象,所以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企业标语口号的斟酌、企业标识的设计上。例如,有些企业从办公楼到生产园区,从厂部到班组,到处都张贴或悬挂着诸如“开拓创新”、“拼搏进取”之类的标语口号;还有很多企业设计了精致的厂徽、统一的厂服、嘹亮的厂歌、鲜艳的厂旗,企业的外在形象可谓被设计得淋漓尽致,但他们只简单地将企业文化等同于形象设计,并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把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精神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也没有把企业精神渗透到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工作、行为习惯中。
◆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寄希望于通过举办几场球类比赛,搞几次文艺演出,放几场电影,组织几个职工俱乐部来达到塑造企业精神的目的。事实上,文体活动的开展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表层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进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但如果仅仅依靠这些表层活动,而不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不用企业精神塑造员工,企业文化建设是不会得到持续协调发展的,也就更不可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持。
◆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政治思想工作。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我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工作混淆起来,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一种思想灌输、说服教育,是宣传部门、工会的事情,这种观点在国有中小企业中尤其普遍。另外,由于中小型企业规模不大,机构设臵较少,经常将政治思想工作和文化建设归属于同一部门管理,但是由于许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内涵理解不深刻,经常将二者混为一谈,这对企业文化建设非常不利。
◆将企业文化等同于规章制度。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规章制度,只要制定出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员工学习、了解并严格实施,企业的文化建设就可大功 告成,企业精神也就可以培育起来了,企业的文化氛围也会逐步地形成。尽管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但规章制度的制定并不是文化建设的全部,绝不能将二者等同。
我们打造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认识、决心、规划、计划、落实、检查和再造。这其中,没有深奥的理论,只需指导思想对路,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激发人的潜能、增强整体实力、开发最新产品、提供最优服务,并不断保持领先地位,就可做到无往而不胜。
企业文化的根本是向善。
企业文化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员工利益,即一切为员工着想。但我更认为,除去员工层面的考虑,企业文化的建设,还要考虑消费者的利益。企业如何为消费者创造利益?无非是创造好的产品与服务,海尔近期提出由创造型向服务型企业转变,提出一切从消费者利益出发,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上升,这也不难理解,在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之下,不能为消费者利益着想的企业,等待的将是被消费者抛弃。
利他是根本 中国企业在国际上发力,向国际品牌奋进的同时,对企业文化追求的呼声也愈加强烈,因为大家都知道,清晰的文化建设是企业持续发展最强的引领者和支持动力。但在对企业文化的定位中,很多的企业出现偏差。如今,多数中国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都在做精神面貌与行为取向的表面文章,激励的口号、共同的目标,或许能让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却难以保证企业成就百年品牌。我认为,其原因在于,企业没有弄清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现今,企业文化针对的主要是企业员工。包括现今很多的国际百年品牌亦如此。可口可乐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机会”,即给员工做事的机会、学习的机会、赚钱的机会、晋升的机会。可以看出,可口可乐公司在努力为员工创造平台,激励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在中国,建立起员工与企业同成长的企业文化的成功企业也很多,如海尔、华为。
要为员工利益着想,更要为消费者利益着想,这就需要企业文化的建设要以向善为根本,这绝非只是企业口号的提出,需要占据每位员工的心智。
向善要发自内心。发自内心是什么?是一种理念,是行事过程中的原则,更是指行事的无商业目的性。
在中国,参与公益事业的企业很多,但真正将公益事业作为一项长期事业的却少见。每次大灾面前,企业的捐款不在少数,但在日常生活中,能将公益维持下去的,则少见。
如果将公益事业当成了一项任务,企业文化将永远不会达到向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将向善当成一种理念,更需要企业在经营等各个环节强化向善的理念,营造员工向善的工作氛围,这时,企业领导者的领头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向善的保证 在中国,企业的领导者对文化的认同往往会左右企业文化的归属,这不难理解,中国的很多企业,领导者自身的魅力大于企业魅力的比比皆是,因为企业创建初期,靠的是企业家的个人魅力做起来的,企业家传递给外界的信息往往比企业本身传递给外界的信息多,这就造成企业家认同的文化自然而然代表了企业文化。这也是为何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难以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
较强魅力的领导者的企业能够做大,但拥有深厚企业文化底蕴的企业却能经久不衰。企业文化的建设重在企业家清醒,而企业家要想搭建一套成功的企业文化,除适应本企业的特性,制定出企业文化体系搭建的措施外,还需要有一颗向善的心,以及内心强烈的成功信念和利他理念。
“畏天、敬上、礼平、爱下”是人生的道德运化,我认为,这一道德观对企业同样适用,当一家企业有了向善的企业文化,企业离百年品牌也就不远了。
企业有资产没人不行,企业有核心技术没人也不行,企业仅有人才也不行,企业需要一群有凝聚力的人,朝着一个方向,齐心协力,才能获得成功。
如何才能使企业员工凝聚在一起?
企业的凝聚力指的是企业和职工的相互吸引力,具体说是指企业对职工的吸引力,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是一种情感,凝聚力首先可以通过企业对职工的关爱表现出来;其次,凝聚力又可以通过职工对企业的依恋体现出来。这种凝聚力还必然会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表现为职工与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的合力。
企业中每一个群体组织和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和行为准则,都有自己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因此不同组织和个人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这些个性特征要想凝聚为一个整体,只有依靠企业整体价值观。企业的各个群体组织和各位员工,把个人的理想信念融入到企业整体的理想信念中来,形成价值观共识,才会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当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融为一体时,企业成员才会感到自己不仅是在为企业工作,也是在为自己工作。这种员工与企业的和谐一致,能够激发起员工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使员工的士气保持长盛不衰。
在一个企业中影响企业凝聚力的因素是多样的。苏联学者彼得罗夫斯基提出,增强企业凝聚力要从加强企业内部情感联系入手,达到价值观的高度认同,最终实现目标的彼此内化。美国管理学家西蒙和马奇提出的提高企业凝聚力的有效方法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强化企业目标的共享意识,扩大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渠道,加强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有效地控制企业内部成员之间的竞争强度等等。
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在强化企业凝聚力方面把亲密情感、价值共识与目标认同作为强化企业凝聚力的关键因素。具有强烈文化的企业特别重视企业内部的情感投资,不断地满足企业职工的情感需求,加强企业对职工的吸引力及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吸引力。同时,企业文化又为企业内部职工提供统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建立起在企业价值观基础上的行为模式,从而把职工的行为吸引到实现企业目标的轨道上来。企业文化引导职工追求的崇高目标中除了要充分体现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经营宗旨外,还要广泛地容纳企业职工的利益要求,使企业职工能够感觉到企业目标的实现也意味着个人利益需求的实现。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为实现企业的崇高目标而勤奋工作、积极进取。
以上我们谈了企业文化的构成,那么我们以后要在这方面注意,以自身面貌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可持续的环境,来成就与自己的一生。
不主动建设企业文化的企业会怎么样?
● 企业就是一盘散沙——人心涣散,没有凝聚力,各想各的、各顾各的; ● 企业就是乌合之众——没有灵魂、没有战斗力; ● 企业管理就是救火队——就事论事、事倍功半; ● 企业品味充其量只能是土财主——富而不贵。企业文化建设不好给企业或个人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企业文化是动态的,企业文化必须与时俱进,必须不断以新的观念、新的知 识、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来充实、改造、提炼、升华。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故事】 一缸鱼
一列国际列车上,德国人、日本人、美国人、法国人、中国人在一起旅行。途中上来了一位端着鱼缸的客人,缸里鱼的品种十分罕见。
德国人问:能告诉我这鱼的名称吗?它在生物学上是什么类别?有什么习性?
日本人问:这种鱼我们国家能否引进?在日本的气候、水温、水质条件下,这种鱼能不能生长?
美国人问:你的鱼是不是从美国弄来的?因为也许只有美国才会有这样奇特的东西!
法国人问:你能不把鱼卖给我。我想在我的卧室里养一缸这样的鱼,我的女朋友一定会兴奋不有已!
中国人则问:真棒!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鱼!请问这种鱼怎么做好吃?清蒸还是红烧?
第三篇:“积极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党课讲稿
“积极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
党课讲稿
一、“建设郑州都市区”发展思路提出的背景
国务院批复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要求,到2020年要把郑州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并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省委、省政府要求郑州思考和谋划在中原经济建设中的龙头作用、重心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贯彻“四个重在”实践要领,郑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郑州都市区,持续推进跨越式发展、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总体发展思路,深入研究谋划跨越式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
二、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一)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基本内涵
我们所提出的郑州都市区,就是以中心城区、郑州新区为核心,以发达的交通通道为依托,以一体化的规划为指导,以组团发展、产城融合、复合型、生态型为发展路径,吸引带动其他区域快速发展,促进各功能区间相互联系与协作、构筑功能布局合理、空间利用高效、产业特色突出、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对周边辐射带动明显的现代化城市集群。从目标上讲就是建设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中原区核心增长极和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努力做到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各类服务功能配置、产业发展定位等方面体现郑州服务,又为中原城市群、全省乃至周边服务,最终形成开放互动系统。要使郑州在全省首位度进一步提高,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在支撑和引领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更突出地发挥龙头作用、重心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
与传统意义上郑州市概念相比,郑州都市区不仅在内涵而且在外延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拓展,是一种更有利于激活要素、盘活产量、放大功能、实现整体发展的城市发展模式。具有范围更大、定位更高、标准更高、产城融合、作用更大的特点。
(二)郑州都市区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从战略层面来看,郑州都市区建设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是适应省会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和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内在要求,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期许和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从城市发展的现实需求来看,郑州都市区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郑州都市区,可以组团发展、整体规划、合理分工、避免雷同;可以避免城郊村再变成城中村、解决城乡结合部脏乱差现象;可以更好的贯“彻产城结合、集约用地”的理念,进而增加低价位房屋供给,解决房价虚高问题;可以通过科学经营实现城市收益最大化,扩大郑州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可以更加突出的彰显郑州产业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市特色。
三、恵济高端服务业新城建设的基本内容
惠济区南北连城、东西拥河,区位优势明显,是郑州都市区向北向辐射、扩张的桥头堡。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42%以上,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是省会市民休闲休憩的首选地和会议商务接待的集中地。文化创意、商贸物流业和都市农业基础良好。因此,在郑州都市区建设规划中,我们惠济区发展的功能定位是郑州都市区宜居、宜业、宜游的高端服务业新城。具体说就是面向中原城市群、服务郑州都市区,融高端服务业、生态宜居为一体,产城融合的优美滨河景观新城,重点发展商务会议、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商贸物流、都市农业等。这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我们的厚望,也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新一轮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恵济高端服务业新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以北四环为中轴,南北两侧个一公里,介于黄河生态绿带和贾鲁河绿化廊道之间相互独立、以生态为特色的区域,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0万人。以上述区域为核心和先导,坚持差异化发展理念,深入实施持续增长型战略优先打造北四环高端服务业聚集带,彰显个性特色推动全区资源的整合利用、产业的融合发展、城市的集合构建,强化生态低碳的经济结构,塑造现代田园城区的整体形象,实现“一年打基础、三年出形象、五年大跨越”的目标。
我们要实现这样的宏伟蓝图。到2015年,全区经济实力要实现大幅提升,生产总值达到15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7亿元,均比“十一五”末翻一番;服务业增加值达到9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0%以上,交“十一五”末提升20个百分点,其中高端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50%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以上,比“十一五末扩大一倍”;现住人口达到50万人以上,充分展现郑州市都市区高端服务业新城的强大实力、独特魅力和美好形象。
四、恵济高端服务业新城建设的要求
(一)坚持规划引领,明晰发展格局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先导,是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大的无形资源。目前我区有相当区域未能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为满足发展高端服务业新城的需要,我们要进一步扩大规划覆盖面、进一步提高规划标准、进一步细化规划层次,更加全面、更加科学地进行规划工作。围绕高端服务业新城定位,重点打造“一带、一中心、四组团”。一带,即“沿黄文化旅游生态产业带”,着力打造一批产业突出、生态优美、设施齐全的滨河生态旅游小镇。一中心,即“综合行政商务中心”打造会以休闲、文化创意、教育科研、商业服务、生态地产、速冻食品等产业综合商务中心。四组团,分别为:花园口组团、大河路组团、古荥组团和长兴路组团。
(二)抓好项目引资,促进产业融合
要抓住国家持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内外产业转移去世加快的历史机遇,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以旅游休闲、会议服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为主导招商方向,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实施专业招商、集群招商、以商招商、驻地招商,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务求招商引资实效。创新项目引进、培育和推进机制,制定服务业发展促进政策,设立扶持引导资金,打造五大高端服务业产业园,构建形态多样、功能完备、特色明显的高端服务业体系。五大产业园分别是:以占地2200亩、投资80亿元的中南文化创意园项目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整合思念果岭山水、丰乐农庄等会议服务资源的会议休闲产业园;以第五代零售业态为标志的奥特莱斯现代服务产业园;以格力电器物流园和中原四季水产物流港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产业园;以毛庄蔬菜市场、黄河水产公园、绿金园、绿园山水为代表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当前产业融合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大趋势,针对我区服务业初具规模、竞争力有待提升的现状,抓好产业融合,是建设高端服务业体系的有效而必须的途径。产业融合,就是通过产业间的互补和延伸,赋予原有产业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强的竞争力,形成融合型的产业新体系。我区的产业集聚地主要以旅游休闲、会议服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现代农业为主导,它们之间就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和关联性。例如将会议服务产业和旅游休闲产业进行有机结合,就能弥补单一会议服务经济时间短、润低,单一旅游经济季节性强,参与人员档次不高的劣势,同时可以带动辖区金融、管理、培训等产业发展,加快惠济高端服务业新城建设步伐。同样会议休闲还可以和现代农业结合,形成“农家乐”之类的特色服务;第一、二产业可以和第三产业融合等。通过有效的产业融合,必能是我区产业集聚形成既泾渭分明,又相互渗透的繁荣情景。
(三)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
健全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可以带动城市价值提升,经济价值提速。所以我们要适度超前发展公共的配套设施,创新融资手段,积极运作BT、BOT模式,扩充东西连接主干道,打通南北融城大通道。我们要拉高城区公共服务体系的配建标准,通过“引进、培育、合作”三种模式,加快实现优质教育、医疗、养老资源的倍升。
恵济高端服务业新城建设,需要良好的建设环境、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和谐的人文环境。一方面要继续开展好建设环境创建活动,把行政问责制作为重要手段,及时发现和处理项目建设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查处损害项目建设环境的案件。一方面研究出台我区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从土地、规划、税收、服务的多方面着手,形成多位一体的政策支撑体系,为高端服务业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一方面建立完善的高端人才培养和引入机制,加快辖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营造低支出、高品质的生活办公环境,吸引高端人才到惠济区发展为高端服务业新城提供有力而充足的智力支持。
(四)科学运作,解决工作推进中的现实问题
高新服务业新城组团是郑州都市区建设的重要一级,是一项重大战略工程,建设任务重、资金需求大、拆迁安置难等问题将客观存在,而我们的操作没有经验模式可以遵循,所以我们必须创新机制,敢想敢干,努力解决工作中的现实问题。
一是抓好土地运作,解决用地问题。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立足自身解决用地问题。在区级层次落实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三规合一”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规划建设用地。同时加强闲置土地的调查和清理工作,对“约而不用”“征而不用”的土地采取措施督促项目落实。要通过执行土地闲置超时收回政策,积极探索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实施合村并城、廉租房建设等方式,弥补国有土地资源有限的不足。一方面要善于争取建设用地指标。积极策划好的项目,并争取列入省、市重点项目范围,全力争取省、市的机动用地指标。一方面要善于储备和升值土地。对于拟开发区域,注重通过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如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如公交场站)、集贸市场用地、部分工业用地、预留绿地等进行土地储备,利用其开发成本低的优势,先行入住带动土地升值;等区域开发到一定阶段,再将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有序外迁,在原址上规划建设商业用地,从而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
二是要加强资金运作,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土地储值、增值、出让的思路,引入若干大型城市运营商参与一级土地开发,实现土地出让金的最大化,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基础设施捆绑开发用地,用土地平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运用BT、BOT模式运作,寻求有实力、讲诚信的长期合作伙伴,缓解财政资金有限的问题。一方面搭建政府融资平台,加强和金融机构的合作,鼓励辖区企业上市融资,破解发展资金瓶颈。
三是要统筹城乡运作。在“合村并城”方面,按照“活力、安全、便捷、个性、低碳”的宜居宜业城区标准,加快合村并城,合村并镇步伐。在这里,首先要坚持试点先行。积极推动京水、祥云寺、大庙三村合并建设花园口城市综合体,孙庄和黄河桥村合并建设孙庄滨河旅游小镇,惠济桥、铁炉寨和新庄合并建设大河路城市综合体。加快三个试点的实施进度,在此基础上,有序推进20个村庄的合村并城,建成9个大型社区。其次要加速农民城市化。立足城市出形象、产业大发展、群众得实惠。积极推进“补偿+保障+就业”的模式,通过就地转移就业、扶持自主创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式,推动农民居住环境、生产环境、生活方式、管理体制的转变,解决农村人口安置问题。再次,要力争三大试点项目积极推进,得到上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在“城中村改造”方面,要严格把好开发商质量关,选准、选好有实力的开发商,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进程;对于已经市政府同意按老政策实施城中村改造的村庄,要作细、扎实群众工作,全面加快推进制度;其他已经列入郑州市城中村改造范围的各村,也要加快控规编制工作,待新政策出台后,加快推进。
同志们,郑州都市区建设正如荼如火得开展着,在这样的大背景和历史机遇与挑战下,要求我们迅速进入状态,发挥最大作用,调动一切资源,全力以赴推进实施。我们要自觉践行“三个效率、七个机制、是个不允许”的要求,真正做到求实、务实、落实,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好首席服务官、重大项目联审联批、绩效考核、问责追究等机制体制,严格干部管理提升服务效能,将惠济区建设成政策高地、投资洼地、创业福地。
巨轮已经起航,长帆已挂,正要我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建设郑州都市区为重任,以打造恵济高端服务业新城为使命,开拓创新,团结拼搏,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新郑州,新惠济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郑州欢迎词
郑州欢迎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河南省参观游览。我叫常宇杰,是--旅行社的导游,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大家在旅游期间,将由我和司机师傅为大家全程提供服务,有什么需要的地方您尽管提出来,您的满意就是我们工作最大的动力,在此,提前预祝大家在河南度过一
段美好而难忘的时光。
接下来我简单为大家介绍下河南的省会郑州市,郑州是河南省会,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她北临滔滔黄河,西依巍巍嵩山,东、西接广天边际的黄淮平原,素有“雄峰中枢,空域险要”之称。
郑州古属豫州。公元前1027年周五王灭殷后,将其北管叔鲜封于此地,成为管国。秦灭六国后这里设县属三川郡。东汉时为管城。隋文帝开皇三年称郑州,这是郑州称号的开始。清代,郑州升为直隶州。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人大罢工革命运动后,被称为“二七”名城。1948年10月22日郑州解放后,设置郑州市。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郑州成为省会城市。
全市辖区5区和郊区1区(上街区)、5市、1县,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80万,其中市区城市面积约13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约190万。
郑州交通便利,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京广、陇海铁路在此交汇,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最现代的货运编组站;107和310国道在此交汇:由郑州通往全省各地的高速公路网正在形成、现在游客走高速可直达北京。1997年新建成通航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是中国第21个国际机场和十大机场之一。郑州商贸发达,素有商城之称,早在1992年,这里就爆发了轰动全国的“商战”,今天的商战更是好戏连台。郑州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农副产品繁多,工农业发达,是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
郑州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素有绿城美誉。特别是近年来,郑州加大拉城市建设的力度,城市品位不断提高。郑州新建拉滨河公园,紫荆广场等大型绿地和广场。郑州旅游资源丰富,有嵩山风景名胜区,那里有以少林工夫名扬天下的少林寺;有郑州黄河游览区,是领略母亲河神韵的好去处;有新郑轩辕帝故里,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好地方,还有大河村遗址,郑韩故城,巩义宋陵,打虎亭汉墓、石窟寺、杜甫故里等名胜古迹。郑州旅游配套设施完善,各种星级饭店、各菜系餐厅、各种娱乐设施等等一应具全,夜生活也丰富多彩。
您旅游期间,将会得到周全高档的服务、感受到中原人民的热情、淳朴,更会了解到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
欢迎大家到郑州旅游观光。
第五篇:郑州导游词
郑州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导游,往往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郑州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郑州导游词1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一路旅途辛苦了,首先我代表亿万河南人民欢迎朋们的到来.我是xx旅行社导游xx。这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今天少林寺景区的旅行就由我们两位为大家全程服务了,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使大家对少林寺景区有新的认识.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所以称为河南。古代称为“豫州”,简称“豫”,又因古时豫州位于九州中心,因此又有“中州”、“中原”之称。郑州是河南省会,是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七朝古都开封和九朝古都洛阳东西相临,为全国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也是国家开放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八大古都之首。早在3600年前,这里就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郑州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中华民族及其光辉灿烂的文化。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和通济渠后,郑州一度“商旅往返,船乘不绝”,成为全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在郑州周围,还有星罗棋布的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筑、古关隘和古战场遗址,中华人文始祖黄帝,著名历史人物列子、杜甫、白居易等就出生在郑州。1923年,郑州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现在城中还保存有”二七“纪念塔,是郑州的标志性建筑,在中国工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郑州交通便利,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京广、陇海铁路在此交汇,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最现代的货运编组站;1997年新建成通航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是中国第21个国际机场和十大机场之一。107和310国道、连霍和京珠高速在此交汇。
我们现在所走的是郑少高速,也是郑州连接少林寺的高速快车道,我们两边的葱山峻陵就是被武则天御封的中岳嵩山,嵩山博大精深,独领风骚,犹如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向人们展现出华夏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现代文明礼貌的壮丽画卷。黄帝曾在此游历,唐尧弯弓狞猎,大禹虔诚祭奠……周公姬旦,汉武帝刘彻、唐高宗李治、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乾隆等一代天骄,相继在此祭祀封禅。李白、杜甫、欧阳修、范仲淹、理学大师程颐、程灏在此游学。这里有中国最古老的北魏嵩岳寺塔,有我国最早的天文建筑周公测景台和元代观星台、有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有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中岳庙,有苍翠清幽的大法王寺等,“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规模宏大的塔林就坐落在嵩山脚下,威震海内外的少林功夫就从这里走向世界。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城市就是登封市,天册万岁元年(695年)武则天封嵩山为中岳,改年号为“万岁登封”元年。登封一名,由此而得。我们留意一下,路边有很多的武术学校,对了,少林寺就快到了,少林寺就在登封境内。登封市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域,是全国著名的“文物之乡”和“武术之乡”。登封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最早在阳城建都。
好了朋友们,少林寺到了,我们在少林寺的游览时间是两个小时,十一点我们在车上准时集合,请大家记住我们的车牌号是豫xx,我的导游旗是绿色的——xx旅行社。请带好你们的贵重物品下车集合,一会我办完够票手续后我们集体进景区。
郑州导游词2郑州是河南省省会,中国重要的内陆开放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中部地区正在崛起的现代化商贸城市。
她偎依在黄河南岸、嵩山之东,与七朝古都开封和九朝古都洛阳东西相临,东南面向黄淮平原,辖5市1县6区。郑州北距北京760公里,南距武汉514公里,东距连云港570公里,西距西安480公里。
郑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轩辕黄帝故里、裴李岗文化遗址、大河村遗址、商城遗址等记载了她8000多年的文明史,以黄河游览区、大河村遗址为主的黄河有中国特色文化旅游群和以少林寺、嵩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嵩山风景名胜区给郑州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郑州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气温适中,光照充足,旅游活动不受季节限制。特别是严冬初春来郑州旅游,既能体会“雪飘冰封”和“春寒料峭”的乐趣,又能享受淡季优惠的价格,增添旅途愉快。但冬季在郑州旅游,寒冷而干燥,要穿羽绒衣或大衣。春秋季节,冷暖适中,可着毛衣、风衣;夏季炎热多雨,注意携带雨具。
郑州导游词3亲爱的游客们:你们好!
欢迎你来我们郑州旅游观光,预祝大家旅行愉快,身体健康。我叫王佳睿,是郑州红领巾旅行社的导游员。
郑州是河南的省会,位于东经112度42分,北纬34度16分,处于华北平原中部黄河边上,面积一千零一十平方公里,人口706万。市区有:金水区,二七区,管城区,中原区,惠济区,上街区,郑东新区,还有经济技术开发区。郊县有:巩义市,新郑市,新密市,登封市,荥阳市,中牟县。
主要购物商业区有:紫荆山,金博大,丹尼斯,花园商厦,商业大厦,泰隆商厦,北京华联,百货大楼,友谊商店,中原商贸城,银基商贸城。
我带您去游览二七塔,动物园,植物园,鸵鸟园,农博园,水上乐园,森林公园,人民公园,丰乐葵园,碧沙岗公园,世纪欢乐园,黄河生态游乐园,还有博物馆,科技馆,海洋馆,杂技馆,天文馆,游泳馆,樱桃沟,城隍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