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备考之教你十一步答好申论

时间:2019-05-14 18:3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申论备考之教你十一步答好申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申论备考之教你十一步答好申论》。

第一篇:申论备考之教你十一步答好申论

华图网校:http://v.huatu.com

点击查看>> 2014年北京公务员备考专题

学习方法>> 行测申论备考技巧

【点击进入报名入口】 【职位表下载】

【报名攻略】

【备考指导】

【2014京考公共科目大纲】 【招考公告】

【名师课程】

【时政热点】

申论备考之教你十一步答好申论

内容提纲:

(一)如何审题

(二)如何立意

(三)如何布局

(四)如何说理

(五)如何拟标题

(六)如何开头

(七)如何结尾

(八)如何概述问题

(九)如何概括问题

(十)如何分析问题(十一)如何提出对策

(一)——如何审题

材料就是申论文章的窗口,考生依据材料总结概括出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就是申论文章的精神实质,是申论写作的依据;申论的考试要求是对论证的限制,尤其是在申论考试中对考试要求的审题更是重要。所以一定要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审题,否则就会出现跑题、偏题、宽题、狭题的现象。一旦如此,将无法弥补。

审题立意的具体过程:

1.读。

包括读材料和读考试要求。读材料就是通过阅读找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这在前面概括内容、提出对策的过

华图网校:http://v.huatu.com

程中已经完成了。读考试要求的过程中,要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审出文题类型方式,即要审清是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任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演讲稿,还是写一份建议、报告,或者是其他形式。命题类型不同,写作要求也就不同,写法也不一样,忽略命题类型和形式的要求的文章,就不可能符合考试的要求,导致文与题不符。

第二,审出限制条件,(1)审清对论述的内容是否有限制。(2)审出是否有“虚拟身份的设定”。(3)审清字数限制。即考生必须在申论考试给定的字数范围内论述,字数过少或超过限定字数都会影响得分。

2.析。

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不同观点。针对同一个问题,因为分析的角度不同,可以写出完全不同的文章。例如,可以就问题本身的表现形式、原因、办法、意义、条件等等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分析。

3.立。

从上面分析得出的不同观点,选取最佳者确立为论点:对得出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选取有现实意义、有新意的、自己认识最深刻的、又有材料可写的、不大不小的一个,作为论点写成议论文。

(二)——如何立意

1.立意正确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审题、立意的前提,否则,就不可能准确地把握材料的主要思想倾向,进行正确的立意,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中心主旨和健康的思想内容。立意,从本质上说,是作者对待所写事物的观点、态度问题。观点态度错了,文章的中心就不可能正确,思想内容也就不可能健康。表面看来,这有些老生常谈的味道,但在申论考试中尤其值得强调,这关系到整篇文章的立论能否站稳脚根。这并不是说只能唱赞歌而不能尖锐批判,相反,所谓“正其义不谋其利”的意气还是要具备的。

2.论点准确、突出、有新意

第一,找好角度,使中心准确

准确,是指确立的文章主旨与命题的含义保持高度一致,不偏离文题的主要指向,论点才能准确。这就需要从多种立意当中选取一个角度最好、自己认识最清楚的、有材料可写的确立为论点进行写作,才能确保论点准确。

第二,确保论点突出

一是要论点单

一、集中。论点是文章的灵魂,一篇文章只能集中就一个论题,从一角度,进行论证,才能指向明确。

二是要重复。为避免写作过程中出现跑题、偏题现象,在行文中要不时照应一下论点。确保论点集中、突出的

方法是:

(1)文章的题目就是论点。

华图网校:http://v.huatu.com

(2)第二段单独为一段,点明论点。第一段是要概述材料的主要内容,紧接着下来第二段,要点明论点。

(3)文章的每个分论点都要扣住总论点,每段结尾回扣总论点。

(4)倒数第二段总结论点。

当然,这几处照应不要单调地重复论点,而应注意用灵活的语言进行表述。

第三,力求论点新颖

所谓新颖,是指确立的论点不落窠臼,能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这就需要摆脱思维定式,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对文题进行多方求异思维。

论点的新颖性一定是建立在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的。不能为求新颖,偏离材料的主要问题,结果弄巧成拙。

(三)——如何布局

议论文的结构形式不如记叙文那样多样化,这是由议论文的说理性或者说是严肃性决定的。一般记叙文所表现的内容轻松活泼,因而与之相应的结构形式也灵活多变;而议论文重在摆事实、讲道理,因而与之相应的结构形式便相对凝重、严整。

议论文的内容包括:类(哪一类问题)、因(原因)、办(办法)、果(效果)四个部分。如何谋篇、布局来组合这些内容呢?

三类常用议论文结构

第一类:这是最普通的一种结构形式,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

提出论题:怎么了

分析论题:为什么 归结论题:怎么办

第二类:“总分总”式

总:总述问题

分:分项阐述,分项分极

总:重申论点

华图网校:http://v.huatu.com

第三类:“起承转合”式。其优点:适应性强、广(度)深(度)兼顾、富于变化,同时又便于把握。

起:点题(破题,提出问题)

承:展开、拓宽

转:换角度,从反面论证 合:扣题,收束全文

(四)——如何说理

(一)因果析理

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关系,一定的原因必然会产生某种特定的结果;相反,某种特定结果的产生也一定基于一定的原因。因此,在评论文写作中常常揭示原因以说明必然会得到某种结果;或者披露结果以证明其原因的正误。前一种是由原因推出结果,后一种是由结果推出原因。

(二)比较说理

比较说理就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比较分析来论证论点。具体方法有: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对照比较和类比等。

(三)论辩明理

论辩明理就是通过论辩和批驳,在辩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说理方法。写出批驳性的评论文章,当然要展开论辩。即使是写正面的立论性的评论也离不开论辩。论辩明理有两种方法:辨正的方法和批驳的方法。

辨正的方法是对片面或偏颇的观点进行质疑、商榷并提出不同的观点与之论辨交锋,旨在辨别是非曲直,纠正谬误之见。

批驳,指的是通过正面提出理由或根据进行辩论和批驳进而否定对方的错误见解。批驳的方式不拘一格,主要有:以客观事实批驳对方论点;揭露对方论据的虚伪性;就本质进行论辩。

(四)条件析理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一定的条件。要使一个论点能够确立,当然也离不开所必需的条件。议论文写作中,在分析“解决问题”时,我们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五)比喻析理

把抽象、深奥的道理寓于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之中,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

华图网校:http://v.huatu.com

形象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种说理方式可放置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处。

(五)——如何拟标题

议论文的标题包括以下五种形式:

1.论点型。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如《解决矛盾和问题关键靠发展》。

2.批驳型。题目摆出一个错误观点,作者据以批驳。例如《绝不允许有“特殊公民”》、《岂能“吃贫”》。

3.寓意型。寓意指暗含的深意。如《“杀鸡给猴看”质疑》、《变“五指张开”为“拳头紧攥”》。

4.范围型。题目本身不是中心论点,仅限定了写作范围。如《珍爱生命还是珍惜财富》、《谈诚信》、《得与失》。

5.感想型。从某事某人谈起。如《从公车拍卖说起》等。

我们认为,作为应试作文,最好采用论点型或批驳型标题。其次为寓意型标题。再次为范围型,最好不要使用感想型标题。

(六)——如何开头

开头虽短,但非常重要,人们常说“凤头豹尾”就说出了对于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重要,开好头才写得出好的文章。

1.叙开

叙开即先概述申论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然后亮明观点。

2.顺出

即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论点。

3.引言

即用名人名言、名句等,引出论点。

4.设喻

即打个比方,引出论点。

5.对比

即用正反对照的方法,引出论点。

6.设问

即先用设问起笔,引出论点。

华图网校:http://v.huatu.com

在考试中,我们提倡先以叙开的方式概括材料主要问题,然后运用引言、设喻、对比或者设问等方式中的一种提出论点;或者以顺出的方式先运用引言、设喻、对比或者设问等方式中的一种提出论点,然后再引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若感觉运用这两种方式有困难,可简单的就以叙开方式开头为上选。

(七)——如何结尾

议论文结尾的方法,常用的大致有以下五种。

(一)概括总结,收束全文。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要准确无误,文字简洁。

(二)深化主题。在收尾时,对题目或开头说的话加以发挥或强调,使文章一脉相承,结构紧凑,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三)提出建议,满怀期待。结尾时表示感召或期待,要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四)引用名言,强化主题。在结尾中引用名言或诗句,以加强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

(五)借意抒情

最精彩的结尾应该是:意未尽,言已止;余味无穷,耐人深思。

最乏味的结尾是:在结尾处喊这样的口号:“让我们……努力吧!”在考生看来似乎充满激情,但给阅卷人感觉往往是单调、幼稚、底气不足。

对结尾的最低要求是完整。要做到结构完整,除了列提纲外,还要学会采取紧急补救措施。即使时间再紧张,也要设法结尾,哪怕只有一句话也好。注意要另起一段,用总结性的语言(把第一段或全文压缩)写一句话完篇。

(八)——如何概述

概述内容就是概括叙述材料的内容。一般来说,概述内容就是要求概括出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涵盖几个方面、几个层次,或者是材料反映的内容包括几方面意见、争议。概述是人们的认识从具体生动的直观向抽象的思维转化的具体实现,是理性认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概述可以高屋见瓴避免就事论事,使认识深入到事物内部。概述是对一段过程作简明扼要的介绍或交待,也可以对若干段文字材料进行归纳或总结,但它不应是量上的简单压缩,而应是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提炼。语言的概括性越强,它说明的意义的普遍性就越大。申论考试越来越注重对概述内容的考核。

内容概述只是要求将材料所反映的各方面、各层次的问题,条理清晰的概述出来,而不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问

题进行深入分析、加工,究论本质。

华图网校:http://v.huatu.com

例如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的第一题“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只要将材料中有关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信息按照事件发展的一般顺序,按一定的层次表述出来即可。如可以按“我国汽车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综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方面的有利条件→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方面的弊端→针对汽车工业方面的弊病实施的对策及前景展望”这五个层次进行概述。

考生都要将概述出的内容有条理、有先后的表述出来,而不是一定按着材料中内容存在的顺序将材料信息缩写下来。

一般来说所说的逻辑顺序包括:

第一,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

第二,综述材料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出对策。

第三,综述材料主要问题→分述问题的表现形式→提出对策。第四,综述材料主要问题→问题现状→展望未来形式→提出对策。

(九)——如何概括

对于概括主要问题的字数一定要严格控制,在考试时,回答这个问题要求非常简练。一般来讲,可以用三句话来表述。

第一句话:用一句话概述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形为:

材料中的内容、问题,暴露/反映出主要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主要问题。

例如:阜阳奶粉事件、毒豆芽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主要问题。

第二句话:简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或简述该问题的表现形式等。基本形为:

原因

1、原因

2、原因3,是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或者,该问题暴露出问题

1、问题

2、问题3等问题。

例如:它暴露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一些食品企业唯利是图、安全意识薄弱,食品安全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力、缺乏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规等问题。

第三句话:用一句话总结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一般为对策性的结论。

建立和完善对策,刻不容缓/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十)——如何分析问题

华图网校:http://v.huatu.com

我们已经知道产生问题的“原因”,才是提出对策的“金钥匙”。那么,应该如何使用因果分析法分析问题呢?也就是应该怎样对一个问题进行因果分析呢?事实上,分析原因的角度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我们归纳出最普遍应用的几个方法:利益分析法、供需分析法、内外因分析法。

(一)利益分析法

利用利益分析法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具体思路包括三项:

第一,确定利益的主体及其性质,是利益分析的首要程序。

第二,分清利益的层次和地位。确定利益的主体和性质,还需要进一步分清利益的层次和地位,前者是为了排除非正当的利益,后者则是要在正当的利益中区分利益的轻重、大小,从而为目标选择和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利益分析法的落脚点,就是依据分析出的原因,提出相应合理、可行、有效的对策。

(二)供需分析法

马克思供需平衡理论也适用于认识分析和正确处理社会现象中存在的供需矛盾问题。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供给与需求之间必须保持适度的均衡发展关系,即平衡比例关系,或协调发展关系,整个国家的社会生产才能保持正常健康状态,整个社会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增长和发展。一旦失衡,问题不可避免。把历史唯物主义的供需平衡理论转化成考察社会现象的方法论,这就是供需分析法。供需分析法适用于分析市场经济中存在供需的问题,如就业问题、交通拥堵问题、储蓄与投资问题、价格问题、能源问题等等多种社会现象。

(三)内外因分析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所谓内因,就是内部矛盾,外因就是外部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当然这些分析方法有时是可以通用的。也就是说同一个问题,考生既可以用利益分析法分析原因,也可以用供需分析法或内外因分析法分析原因。例如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现象我们也可以用供需分析法和利益分析法来分析;污染反弹问题除可以用利益分析法还可以用内外因分析法分析原因,但该问题如果用供需分析法就不适用。因此考生在选择用什么分析方法分析原因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题而异。

(十一)——如何提出对策

第一、分析原因,标本兼治

华图网校:http://v.huatu.com

对于分析原因的三种常用方法我们在前面已经详细介绍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原因是多层面的,在原因的背后,还有产生原因的原因。这种多重原因的问题,如果考生只停留于一个层面,就不能把问题论透。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应该一层一层的追究下去,直到找到根本原因。

第二、对症下药,具体成文

找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针对每一个原因“对症下药”了。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们应该提供什么样的良策呢?针对构成原因的各个要素,我们做了如下总结:

1.由“人”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奖励、惩罚措施;职能部门决策、执行、监管问题;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人才问题;领导人问题;人的能力问题;做事方法问题;宣传、教育问题等等。

2.由“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补充制定;内容正确、完备;可执行;进行和加大宣传、教育等等。

3.由“经济利益”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问题;改进、完善取得经济利益的方式、方法;保证安全;人的问题等等。

4.由“科学技术”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加快、提高科技研发;科学与实际情况结合;提高从业人的素质等等。

5.由“宣传、教育”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通过媒体和各职能部门扩大宣传、落实等等。

事物的表现形式各异,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变化多端,所以我们在这里只是较笼统地总结了发现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之后,针对不同原因,提出较正常、规范且具有代表性的解决方案应该考虑的几个要素,考生在此基础上应发散思维,具体分析,提炼对策。

第三、表述方法

考生对所要提出的对策内容分析思考完毕之后,就剩下如何将对策有条理的表述出来的任务了,按照对策的不同情况或思考的正常的逻辑顺序,可以有以下三种表述方法:

1.依据解决问题的时间期限——解决问题的时间期限分为长期、中期、短期。

2.依据解决问题目标——最优目标、满意目标。

3.对策实施的轻重缓急——是否分清决策目标的轻重缓急,是一个高明的决策者和一个拙劣的决策者之间的核心区别之一。分不清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根本不可能解决好问题。

第二篇:李永新教你十一步答好申论

永新教你十一步答好申论

内容提纲:

(一)如何审题(二)如何立意(三)如何布局(四)如何说理(五)如何拟标题(六)如何开头(七)如何结尾(八)如何概述问题(九)如何概括问题(十)如何分析问题(十一)如何提出对策 专家李永新讲申论(一)——如何审题

材料就是申论文章的窗口,考生依据材料总结概括出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就是申论文章的精神实质,是申论写作的依据;申论的考试要求是对论证的限制,尤其是在申论考试中对考试要求的审题更是重要。所以一定要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审题,否则就会出现跑题、偏题、宽题、狭题的现象。一旦如此,将无法弥补。

审题立意的具体过程: 1.读。包括读材料和读考试要求。读材料就是通过阅读找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这在前面概括内容、提出对策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读考试要求的过程中,要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审出文题类型方式,即要审清是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任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演讲稿,还是写一份建议、报告,或者是其他形式。命题类型不同,写作要求也就不同,写法也不一样,忽略命题类型和形式的要求的文章,就不可能符合考试的要求,导致文与题不符。

第二,审出限制条件,(1)审清对论述的内容是否有限制。(2)审出是否有“虚拟身份的设定”。(3)审清字数限制。即考生必须在申论考试给定的字数范围内论述,字数过少或超过限定字数都会影响得分。

2.析。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不同观点。针对同一个问题,因为分析的角度不同,可以写出完全不同的文章。例如,可以就问题本身的表现形式、原因、办法、意义、条件等等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分析。

3.立。从上面分析得出的不同观点,选取最佳者确立为论点:对得出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选取有现实意义、有新意的、自己认识最深刻的、又有材料可写的、不大不小的一个,作为论点写成议论文。专家李永新讲申论(二)——如何立意

1.立意正确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审题、立意的前提,否则,就不可能准确地把握材料的主要思想倾向,进行正确的立意,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中心主旨和健康的思想内容。立意,从本质上说,是作者对待所写事物的观点、态度问题。观点态度错了,文章的中心就不可能正确,思想内容也就不可能健康。表面看来,这有些老生常谈的味道,但在申论考试中尤其值得强调,这关系到整篇文章的立论能否站稳脚根。这并不是说只能唱赞歌而不能尖锐批判,相反,所谓“正其义不谋其利”的意气还是要具备的。

2.论点准确、突出、有新意 第一,找好角度,使中心准确

准确,是指确立的文章主旨与命题的含义保持高度一致,不偏离文题的主要指向,论点才能准确。这就需要从多种立意当中选取一个角度最好、自己认识最清楚的、有材料可写的确立为论点进行写作,才能确保论点准确。

第二,确保论点突出 一是要论点单

一、集中。论点是文章的灵魂,一篇文章只能集中就一个论题,从一角度,进行论证,才能指向明确。

二是要重复。为避免写作过程中出现跑题、偏题现象,在行文中要不时照应一下论点。确保论点集中、突出的方法是:

(1)文章的题目就是论点。(2)第二段单独为一段,点明论点。第一段是要概述材料的主要内容,紧接着下来第二段,要点明论点。(3)文章的每个分论点都要扣住总论点,每段结尾回扣总论点。(4)倒数第二段总结论点。当然,这几处照应不要单调地重复论点,而应注意用灵活的语言进行表述。

第三,力求论点新颖

所谓新颖,是指确立的论点不落窠臼,能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这就需要摆脱思维定式,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对文题进行多方求异思维。

论点的新颖性一定是建立在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的。不能为求新颖,偏离材料的主要问题,结果弄巧成拙。

专家李永新讲申论(三)——如何布局

议论文的结构形式不如记叙文那样多样化,这是由议论文的说理性或者说是严肃性决定的。一般记叙文所表现的内容轻松活泼,因而与之相应的结构形式也灵活多变;而议论文重在摆事实、讲道理,因而与之相应的结构形式便相对凝重、严整。

议论文的内容包括:类(哪一类问题)、因(原因)、办(办法)、果(效果)四个部分。如何谋篇、布局来组合这些内容呢? 三类常用议论文结构

第一类:这是最普通的一种结构形式,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

提出论题:怎么了 分析论题:为什么归结论题:怎么办

第二类:“总分总”式 总:总述问题 分:分项阐述,分项分极 总:重申论点

第三类:“起承转合”式。其优点:适应性强、广(度)深(度)兼顾、富于变化,同时又便于把握。

起:点题(破题,提出问题)

承:展开、拓宽

转:换角度,从反面论证合:扣题,收束全文 专家李永新讲申论(四)——如何说理

(一)因果析理

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关系,一定的原因必然会产生某种特定的结果;相反,某种特定结果的产生也一定基于一定的原因。因此,在评论文写作中常常揭示原因以说明必然会得到某种结果;或者披露结果以证明其原因的正误。前一种是由原因推出结果,后一种是由结果推出原因。

(二)比较说理

比较说理就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比较分析来论证论点。具体方法有: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对照比较和类比等。

(三)论辩明理

论辩明理就是通过论辩和批驳,在辩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说理方法。写出批驳性的评论文章,当然要展开论辩。即使是写正面的立论性的评论也离不开论辩。论辩明理有两种方法:辨正的方法和批驳的方法。

辨正的方法是对片面或偏颇的观点进行质疑、商榷并提出不同的观点与之论辨交锋,旨在辨别是非曲直,纠正谬误之见。

批驳,指的是通过正面提出理由或根据进行辩论和批驳进而否定对方的错误见解。批驳的方式不拘一格,主要有:以客观事实批驳对方论点;揭露对方论据的虚伪性;就本质进行论辩。

(四)条件析理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一定的条件。要使一个论点能够确立,当然也离不开所必需的条件。议论文写作中,在分析“解决问题”时,我们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五)比喻析理

把抽象、深奥的道理寓于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之中,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种说理方式可放置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处。专家李永新讲申论(五)——如何拟标题

议论文的标题包括以下五种形式:

1.论点型。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如《解决矛盾和问题关键靠发展》。

2.批驳型。题目摆出一个错误观点,作者据以批驳。例如《绝不允许有“特殊公民”》、《岂能“吃贫”》。

3.寓意型。寓意指暗含的深意。如《“杀鸡给猴看”质疑》、《变“五指张开”为“拳头紧攥”》。

4.范围型。题目本身不是中心论点,仅限定了写作范围。如《珍爱生命还是珍惜财富》、《谈诚信》、《得与失》。

5.感想型。从某事某人谈起。如《从公车拍卖说起》等。

我们认为,作为应试作文,最好采用论点型或批驳型标题。其次为寓意型标题。再次为范围型,最好不要使用感想型标题。

专家李永新讲申论(六)——如何开头

开头虽短,但非常重要,人们常说“凤头豹尾”就说出了对于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重要,开好头才写得出好的文章。

1.叙开 叙开即先概述申论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然后亮明观点。

2.顺出 即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论点。

3.引言 即用名人名言、名句等,引出论点。

4.设喻 即打个比方,引出论点。

5.对比 即用正反对照的方法,引出论点。

6.设问 即先用设问起笔,引出论点。

在考试中,我们提倡先以叙开的方式概括材料主要问题,然后运用引言、设喻、对比或者设问等方式中的一种提出论点;或者以顺出的方式先运用引言、设喻、对比或者设问等方式中的一种提出论点,然后再引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若感觉运用这两种方式有困难,可简单的就以叙开方式开头为上选。专家李永新讲申论(七)——如何结尾

议论文结尾的方法,常用的大致有以下五种。

(一)概括总结,收束全文。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要准确无误,文字简洁。

(二)深化主题。在收尾时,对题目或开头说的话加以发挥或强调,使文章一脉相承,结构紧凑,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三)提出建议,满怀期待。结尾时表示感召或期待,要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四)引用名言,强化主题。在结尾中引用名言或诗句,以加强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

(五)借意抒情

最精彩的结尾应该是:意未尽,言已止;余味无穷,耐人深思。

最乏味的结尾是:在结尾处喊这样的口号:“让我们„„努力吧!”在考生看来似乎充满激情,但给阅卷人感觉往往是单调、幼稚、底气不足。

对结尾的最低要求是完整。要做到结构完整,除了列提纲外,还要学会采取紧急补救措施。即使时间再紧张,也要设法结尾,哪怕只有一句话也好。注意要另起一段,用总结性的语言(把第一段或全文压缩)写一句话完篇。

专家李永新讲申论(八)——如何概述

概述内容就是概括叙述材料的内容。一般来说,概述内容就是要求概括出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涵盖几个方面、几个层次,或者是材料反映的内容包括几方面意见、争议。概述是人们的认识从具体生动的直观向抽象的思维转化的具体实现,是理性认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概述可以高屋见瓴避免就事论事,使认识深入到事物内部。概述是对一段过程作简明扼要的介绍或交待,也可以对若干段文字材料进行归纳或总结,但它不应是量上的简单压缩,而应是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提炼。语言的概括性越强,它说明的意义的普遍性就越大。申论考试越来越注重对概述内容的考核。

内容概述只是要求将材料所反映的各方面、各层次的问题,条理清晰的概述出来,而不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加工,究论本质。

例如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的第一题“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只要将材料中有关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信息按照事件发展的一般顺序,按一定的层次表述出来即可。如可以按“我国汽车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综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方面的有利条件→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方面的弊端→针对汽车工业方面的弊病实施的对策及前景展望”这五个层次进行概述。

考生都要将概述出的内容有条理、有先后的表述出来,而不是一定按着材料中内容存在的顺序将材料信息缩写下来。

一般来说所说的逻辑顺序包括: 第一,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第二,综述材料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出对策。第三,综述材料主要问题→分述问题的表现形式→提出对策。第四,综述材料主要问题→问题现状→展望未来形式→提出对策。专家李永新讲申论(九)——如何概括

对于概括主要问题的字数一定要严格控制,在考试时,回答这个问题要求非常简练。一般来讲,可以用三句话来表述。

第一句话:用一句话概述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形为:

材料中的内容、问题,暴露/反映出主要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主要问题。

例如:阜阳奶粉事件、毒豆芽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主要问题。

第二句话:简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或简述该问题的表现形式等。基本形为:

原因

1、原因

2、原因3,是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或者,该问题暴露出问题

1、问题

2、问题3等问题。

例如:它暴露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一些食品企业唯利是图、安全意识薄弱,食品安全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力、缺乏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规等问题。

第三句话:用一句话总结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一般为对策性的结论。

建立和完善对策,刻不容缓/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专家李永新讲申论(十)——如何分析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产生问题的“原因”,才是提出对策的“金钥匙”。那么,应该如何使用因果分析法分析问题呢?也就是应该怎样对一个问题进行因果分析呢?事实上,分析原因的角度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我们归纳出最普遍应用的几个方法:利益分析法、供需分析法、内外因分析法。

(一)利益分析法

利用利益分析法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具体思路包括三项:

第一,确定利益的主体及其性质,是利益分析的首要程序。

第二,分清利益的层次和地位。确定利益的主体和性质,还需要进一步分清利益的层次和地位,前者是为了排除非正当的利益,后者则是要在正当的利益中区分利益的轻重、大小,从而为目标选择和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利益分析法的落脚点,就是依据分析出的原因,提出相应合理、可行、有效的对策。

(二)供需分析法

马克思供需平衡理论也适用于认识分析和正确处理社会现象中存在的供需矛盾问题。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供给与需求之间必须保持适度的均衡发展关系,即平衡比例关系,或协调发展关系,整个国家的社会生产才能保持正常健康状态,整个社会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增长和发展。一旦失衡,问题不可避免。把历史唯物主义的供需平衡理论转化成考察社会现象的方法论,这就是供需分析法。供需分析法适用于分析市场经济中存在供需的问题,如就业问题、交通拥堵问题、储蓄与投资问题、价格问题、能源问题等等多种社会现象。

(三)内外因分析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所谓内因,就是内部矛盾,外因就是外部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当然这些分析方法有时是可以通用的。也就是说同一个问题,考生既可以用利益分析法分析原因,也可以用供需分析法或内外因分析法分析原因。例如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现象我们也可以用供需分析法和利益分析法来分析;污染反弹问题除可以用利益分析法还可以用内外因分析法分析原因,但该问题如果用供需分析法就不适用。因此考生在选择用什么分析方法分析原因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题而异。专家李永新讲申论(十一)——如何提出对策

第一、分析原因,标本兼治

对于分析原因的三种常用方法我们在前面已经详细介绍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原因是多层面的,在原因的背后,还有产生原因的原因。这种多重原因的问题,如果考生只停留于一个层面,就不能把问题论透。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应该一层一层的追究下去,直到找到根本原因。

第二、对症下药,具体成文

找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针对每一个原因“对症下药”了。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们应该提供什么样的良策呢?针对构成原因的各个要素,我们做了如下总结:

1.由“人”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奖励、惩罚措施;职能部门决策、执行、监管问题;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人才问题;领导人问题;人的能力问题;做事方法问题;宣传、教育问题等等。

2.由“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补充制定;内容正确、完备;可执行;进行和加大宣传、教育等等。

3.由“经济利益”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问题;改进、完善取得经济利益的方式、方法;保证安全;人的问题等等。

4.由“科学技术”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加快、提高科技研发;科学与实际情况结合;提高从业人的素质等等。

5.由“宣传、教育”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通过媒体和各职能部门扩大宣传、落实等等。

事物的表现形式各异,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变化多端,所以我们在这里只是较笼统地总结了发现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之后,针对不同原因,提出较正常、规范且具有代表性的解决方案应该考虑的几个要素,考生在此基础上应发散思维,具体分析,提炼对策。

第三、表述方法

考生对所要提出的对策内容分析思考完毕之后,就剩下如何将对策有条理的表述出来的任务了,按照对策的不同情况或思考的正常的逻辑顺序,可以有以下三种表述方法:

1.依据解决问题的时间期限——解决问题的时间期限分为长期、中期、短期。

2.依据解决问题目标——最优目标、满意目标。

3.对策实施的轻重缓急——是否分清决策目标的轻重缓急,是一个高明的决策者和一个拙劣的决策者之间的核心区别之一。分不清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根本不可能解决好问题。

让“三套马车”协调联动代表、委员谈城市基本卫生保健体系建设

看病不再难

夯实城市卫生“网底”

■3月5日,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加快建设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方便群众防病治病。

代表、委员说,发展社区卫生,夯实了城市卫生服务的“网底”,等于抓住了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的要害,意义深远。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朝阳区副区长程红说,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重治轻防”、“重大型医院轻社区医疗”,8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社区卫生薄弱,“大家看病都要到大医院去挤,看病能不难吗?”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快城市社区卫生建设。目前,全国已有95%以上的地级城市、86%的市辖区和一批县级市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万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程红介绍,仅北京朝阳区已有130多个中心和站,承担着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生服务“六位一体”的服务,初步实现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转医院”。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成员周宜开说,社区这个城市卫生“网底”夯实了,每人有了家庭医生,以往“软”的预防保健有了“硬”阵地,也带动了卫生资源配置趋于合理,使社区卫生与大医院更好地分工合作,“群众看病难大大缓解”。

看病不再贵

启动城市基本“医保”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政府对困难群众给予必要的补助。

“过去被‘忽略’的人群,进入了政府关注‘民生’的视野。”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潍坊市人民医院院长张振兴说,长期以来,城市的医保主要以职工医疗保险为主,而下岗职工、居家老人、小孩等群体享受不到医保,他们生病了,费用要自己掏,“城市居民的看病贵主要体现在这个方面”。

根据2007年政府预算草案,中央财政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亿多元,比上一年增长86.8%。其中包括在支持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中,逐步将城镇职工之外的城镇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并对中西部地区的困难城镇居民参保缴费给予适当补助。

全国人大代表、济南优科医疗新技术公司董事长于保法到基层调研,多次目睹下岗职工、贫困老人和儿童患大病后,因无力承担高额费用,要么在家“硬撑”、要么倾家荡产的情形。“广大农民还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而这些城市里的人群一直是被‘遗忘的角落’。”

而今,他兴奋地说,城市居民基本医保的推行,使医保的“阳光”普照到了城市全体居民。

保障“无缝隙” “三医联动”协调推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抓紧研究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

医改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医疗卫生服务、医药购销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是其“三套马车”,环环相扣。只有“三医联动”,协调推进,才能切实保障实现人民群众“及时就医、安全用药、合理负担”的目标。

“尤其在网点布局、基本设施配备等方面,要加大中西部城市社区卫生建设的投入。”张振兴、于保法还建议,改变目前许多地方报销比例过低、报销范围过窄、医保资金结余过多的现象,充分发挥医保部门的作用。

“要将社区卫生建设纳入到区域卫生规划中统筹考虑。”周宜开建议可以采取“三个一批”的办法,即将现有二级以下医院转型一批;大中型医院创办一批;卫生资源不足的向社会公开招标一批,形成网络体系。

程红表示,要重视社区卫生的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全科医生培养;完善“双向转诊”制度,推动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同时,改革医药购销制度,推进社区卫生药品“零差率销售”,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保障用药充足和安全。“‘三套马车’协调联动,一起跑起来,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才能落到实处。”

《人民日报》(2007-03-09 第07版)农民健康的“保护伞” 代表委员谈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几天前,我国首家农民工定点医院——长峰医院在北京揭牌。从此,河南信阳市来京打工农民,只要在家乡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可以在这里看病报销。此举被称为“新农合进城”。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这曾是农民兄弟看病贵的真实写照。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农民有了健康“保护伞”。

今年,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覆盖全国80%的县(市、区)。到2008年,这一制度将基本覆盖全体农村居民。

好制度 惠及亿万农民

代表、委员们认为,农村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也是最薄弱的环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医药卫生界朱庆生委员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初级医疗保障制度,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在中国的历史上,由政府出资为农民建立医疗保障制度,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问题,从古到今还是第一次。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心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小康不 小康,关键看健康。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桂林市市长张秀隆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有利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得实惠 多数农民真正受益

一项制度能否有持久的生命力,关键是看农民是否真正受益。

朱庆生委员认为,大多数农民年人均只有50元看病,这个筹资水平还较低,农民的受益程度还有限。目前,这项制度是以大病统筹为主,但住院和患大病的农民毕竟是少数。如果不能统筹兼顾,就会影响农民的积极性。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提高广大农民的受益程度。

全国人 大代表、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副区长周桂英认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必须根据各地群众的经济水平、就医习惯、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制定科学、合理、有益于群众的补偿方案。同时,严格各级医疗机构的管理,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严禁“大处方”、滥检查、乱收费。只有让大多数农民得到实惠,才能赢得民心。

还有一些代表、委员认为,新农合资金必须专户储存,封闭运行,确保安全。同时,要坚持便民利民的原则,方便群众就地、及时报销,不增加农民的额外负担。

建体系 软件硬件都跟上

来自福建省屏南县的全国人大代表张书华告诉记者,屏南县是全国特困县,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去年,屏南县刚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多数农民认为是件好事,愿意交10元钱。但是,乡镇医院条件简陋,多年没有改善。农民得了大病,要跋山涉水到县城,很不方便。他说:“在我们贫困县很多地方,家门口的村卫生所黄了,镇里的卫生院没好医、无良药,农民看病只好进县城。与大医院高精尖的服务能力相对应的是昂贵的医疗收费,再加上路费、住宿等额外开销,农民还有很多实际困难。”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连市长夏德仁说,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新农合制度的一个重要依托。光有钱不行,还要有好医院、好医生,软件和硬件都要跟上。当前,农村医疗卫生基础条件还十分薄弱,各级政府必须加大投入,逐步改造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农民提供就医方便。同时,加强农村现有医疗卫生人员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调动其长期服务农村基层的积极性。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建议,应在农村选择优秀的人才,由国家给予免费定向培养,并组织城市医生定期下乡,提高农村医疗水平。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座“金桥”,让农民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人民日报》(2007-03-08 第07版)让和谐之风吹遍校园--代表委员热议高校“两金”

■“从18亿元到95亿元,明年到200亿元,中央财政对高校和中职学校奖学金、助学金的投入如此巨大,令我们教育工作者备感振奋!”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听了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后,为高校贫困生由衷高兴。

振 奋 贫困生的福音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沈健的脸上洋溢着轻松的微笑,南京师范大学不少学生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光去年申请助学金的学生就有近千人。沈健代表说:“消息令人振奋!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面对高校中相当比例的贫困生,中央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将有力保证高等教育实现教育公平、培养优秀人才”。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沈健回忆说当年不少贫困家庭的同学依靠“人民助学金”读完了大学,如今很多人都是硕果累累,“对来自贫 困家庭的孩子来说,助学金和奖学金意义非同寻常”。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唐晓青对学生工作非常熟悉,她介绍说,目前不少学校是靠自筹资金补助这些学生,北航属于中央院校,经济状况稍好,每年能拿出一两千万元帮助这些学生还是远远不够,有些经济状况不太好的学校,就更难满足了。“所以中央财政加大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投入,无疑是众多贫困生的福音”,唐晓青代表语带欣喜。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市副市长许仲梓是南京工业大学的博导,现在还带着十几名研究生。看着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许仲梓连声称“心情振奋”,他说:“去年我的一名研究生入学后情绪很低落,一问才知道他的生活费很紧张。像这样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我身边不止这一个,有的生活费一天就一两块钱,怎么也不能让他们背着沉重的经济包袱求学啊!”许仲 梓委员说,目前高校奖学金、助学金的额度还远不能满足众多来自贫困家庭学生的需要,所以中央大幅度提高财政投入实在是“如降甘霖”!

思考 管好与用好

沈健代表认为,中央财政加大了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投入后,高校面临一个如何用好这笔资金的问题,“主要应从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和保障贫困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角度来应用”。许仲梓委员则表示,奖学金主要是从奖优的角度来发放,这就存在一个贫困生未必能拿奖学金的问题。这样,要保障贫困家庭的大学生能够从中央这一决策中受惠,应该更多地从助学的角度考虑资金的总体分配。

沈健代表表示,高校要以中央这一重要举措为契机,深入探索高校的奖学金、助学金管理体制。沈健认为,学校要给学生提供相当数量的勤工助学岗位,使他们通过诚实劳动获得相应的助学金,南京师范大学目前已经按1∶1的比例由学校增加了一倍这样的助学金,保证贫困生通过勤工助学解决起码的生活学习费用问题。同时,高校要争取社会各界的捐助来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实在无法全部满足的也要探索助学贷款的新途径。

唐晓青代表则认为,助学贷款主要靠学生个人信用作担保,而现在由于回款率不高,商业银行改制之后,已经不再有义务提供这种风险比较高的贷款了。所以依靠商业银行贷款,路正变得越来越窄,基本的思路还应该是多方争取以增加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资金积累。

希 望 多方齐努力

■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以国家助学贷款为核心,包括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多元化的助学体系。

■1999年至2006年6月底,我国银行已累计审批国家助学贷款学生240.5万人,审批金额201.4亿元,全国230多万贫困家庭学子圆了大学梦。

唐晓青代表认为,现在教育投入占GDP不到4%,如果这笔钱从这个比例的经费里出,必然减少教育其他方面的资金投入。所以她建议说,政府可以从企业税收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培养相关行业后备人才的经费。另外,企业如果能赞助教育事业,这部分收益是不是可以在企业纳税时纳入免税范围,这样做有利于鼓励社会资金流向教育事业,也不会给政府造成太大负担。

许仲梓委员表示,中央财政拿出这么多的资金来奖励和帮助高校和中职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该考虑把工作做得更具体一些。对那些特困家庭的学生,要尽可能多地提供资金上的帮助;对那些有志于支援西部建设的学生,相关的奖励和助学措施应该提前实行,而不是等到他们服务西部之后去做事后的工作,“总之目标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全力的奖励和帮助使学生们可以在校园里安心读书”。

《人民日报》(2007-03-07 第07版)

寒门学子尽开颜――代表 委员谈农村义务教育

从“人民办”到“政府办”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使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

■一项好政策,就是一片阳光。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给农村带来了教育公平的阳光,温暖着寒门学子的心田,因而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在农村实行了真正的义务教育。

代表、委员们认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一个历史性的重大决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影响深远。它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责任不清、总量不足的问题,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大国发展,教育为先。教育界王光谦委员说:“早在100多年前,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就实行了全民免费义务教育。历史证明,从没有一个国家因为办教育办穷了。全民义务教育的普及,将会大大提升一个国家的竞争力。”

近年来,党和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教育投入大幅增加。特别是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支出的比重,使教育事业有了强有力的财力保障。

一些代表、委员指出:过去,我们是“人民教育人民办”,如今,义务教育正在实现“政府办”,这体现了执政理念的转变。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不仅保证了在校生不会因贫辍学,也促使成千上万的贫困失学孩子重返校园。2005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地区覆盖率超过95%,比2000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已进入国际公认的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

“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说到底关乎教育公平,我们绝对不允许出现农村孩子上不起学的情况,江苏处于东部地区,率先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责无旁贷!”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王斌泰说。他表示,对于一些贫困家庭而言,免费义务教育切实保证了孩子的受教育权,功德无量。

从“心发慌”到“睡得香”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改革,从根本上规范了农村中小学收费行为,使“乱收费”明显减少。

■农村学校“吃饭”、“建设”、“发展”的钱全部纳入了财政预算,不再向农民伸手,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农村中小学“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农民们都说,过去大人孩子“心发慌”,现在家家户户“睡得香”。

人大代表、陕西省澄城县韦庄镇马百党提起“两免一补”政策,连连称好。他说,这是一项真正为农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在陕西这样的西部省份,过去不少农村家庭感到孩子上学的学杂费加起来,是个不小的负担。现在,所有的农村孩子都能享受政策减免,家长都愿意孩子多读几年书、好好读书。马百党说,他所在的乡镇,如果村民发现哪所学校没有按规定免学杂费,多收费、乱收费,可以举报。

人大代表、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索伦镇岗根套海嘎查党支部书记赵桂珍说,“两免一补”政策很受农牧民欢迎,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但是,对农村学生义务教育阶段住宿补贴,应根据实际再加大投入。“现在好多县乡在搞集中办学,村级小学、学前班都取消了,孩子们要去乡镇小学、县里的小学上学。如果不住宿,每天要走几十里甚至上百里路,根本不可能。如果住宿,好多小学还没有相应的宿舍提供,孩子们只好租民房,费用比较高。国家应在这方面多考虑一些。”

从“有书念”到“念好书”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公平和谐的体现。但是,让所有孩子“有书念”,仅仅是第一步。

■如何让他们“念好书”,才是社会的真正期盼。当国家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校园后,农村义务教育依然任重道远。

人大代表、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户思社去年曾在陕西走访了大量农村中小学校。他认为,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的确对改善农村义务教育状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目前城乡教育不平衡、不公平的状况仍普遍存在,还需做更多的努力。“优质的教育资源,农村孩子还是享受不到,还是集中在城市。农村孩子的受教育质量也因而很难有根本性的改观。”他说,虽然免掉了学杂费,但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还很严重,国家应继续加大对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让更多孩子受益。

来自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的全国人大代表符秀容介绍说:这次来参加会议,带来了农村教育的两项建议:一个是扶持贫困家庭孩子能读完高中,以免这些孩子过早地加入劳务输出人群的行列;另一个是扶持农村孩子特别是贫困家庭孩子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便他们能学得一技之长。

教育界杨春时委员认为,应进一步加大城市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力度,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代表、委员们认为: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是斩断贫困群体中贫困代际转移的一把“利剑”,它也是迈向教育公平的一级台阶。随着国家财政支出进一步向农村倾斜,一个真正的教育公平时代必将到来。

《人民日报》(2007-03-06 第07版)情系民生:代表委员情牵民生

盼望 乡亲日子好

本报记者 赖伟行 申 琳

“看着陕北高原的毛头柳和小叶杨黄绿相间的林带,近处沙丘上长出了宜沙灌木,那种斑驳的色彩让我的心都醉了。”说起家乡陕西农村的生态环境变化,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韦苇欣慰地对记者说。

这几年,韦苇一直关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问题。为此,她参加了陕西省政协组织的多次专题调研,跑遍了陕南、陕北的多个市、县。她说,现在陕北农村通过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已经大大改善了植被覆盖率,但是原来水草茂盛的陕南却依然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韦苇说:“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陕南承担了生态保护的重任,难以发展大规模的工业。但国家对上游的资金扶持力度还不够,当地依靠自身实力,难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韦苇建议,国家要加大对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工程水源涵养林建设的力度,同时给予陕南地区农村以更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优惠。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如皋市委书记陈惠娟至今仍时时惦念着一个小康示范村的50多户村民,尽管这是个富裕村,但在1200多户居民中还有这50多户处于贫困线以下。陈惠娟说,农村居民特别是贫困家庭社会保障问题,仍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来自苏北农村地区的全国人大代表陈长风说:“现在形势正变得越来越好,去年农业税免了,各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也在稳步推进”,陈长风说,就盼着乡亲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遏制 “旧药穿新衣”

本报记者 沈文敏

全国政协委员王正荣告诉记者,加强对新药的审批管理、药品价格的规范,是治理当前医药行业混乱现象的重要环节。

王正荣委员说,例如青霉素,为使这种产品能有最大利润,一些制药企业对原有的产品中的辅料稍加改变,就成为一种“改剂型的新药”。采用这样的方式可以派生出上百种改剂型的以青霉素为药物成分,药效作用完全相同的所谓新药。其结果是每种药品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同类产品,而价格可以从几角到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差别。一旦政府在招标中招到低价的药品后,企业就宣布这些产品停产,即业内人称的“一招就死”。代之而出的是同类产品,即所谓“改剂型的新药”,其 药效相同,但价格飙升。最终的结果是广大患者的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

对此,王正荣委员建议:国家应对现有的药品价格进行清理整顿,特别是同一类药,其价格应基本一致。对于仿制药物和改剂型类新药申报审批,要严格控制质量和数量;对于那些质量没有明显优于原剂型的改剂型新药坚决不批。

同时,政府有义务和责任指定一些信誉好的制药企业,生产一些长期以来证明临床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临床常用老药,其价格定在略有盈利的低价位。然后通过指令性的配送或直销到公益性医疗卫生机构,减少流通环节,以遏制目前药品价格虚高的现象,切实改善老百姓“看病贵”。

期待 法援上层楼 本报记者 刘维涛

“我是法援人”全国政协委员王林自豪地说,他名片上的职务是“湖北省黄石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名片的背后印着:“财富的拥有可以有先后之分,司法公正的获得,不能有先后之别,法律援助,让人人都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

“让人人都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是我做法律援助工作的信条。”王林说,他接触最多的还是农民工,在调研中,他发现农民工外出打工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工资收入太低、工作时间过长、劳保待遇缺失、工伤理赔太难、职业病发病率攀升等等都涉及法律问题,而农民工法律知识的缺失,这些问题对他们来说简直难以解决。

王林最有成就感的还是今年春节前,他们刚刚设立的农民工法律24小时电话咨询台,接到农民工的求助电话,100多名农民兄弟由于临近年关拿不到钱,把工地给围了,老板由于害怕躲了起来。王林和他的同事们立即双方协调,对老板晓之以理,最终工资补发了,农民工高高兴兴回家过年。

王林委员说,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但由于投入有差别,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许多地方投入很少、甚至没有,这就使这项惠民政策难以实施。他希望中央能够干预,建立统一的标准,以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

《人民日报》(2007-03-04 第07版

代表委员评政府工作报告:鼓舞的信息、奋进的前景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新华视点”记者 邬焕庆、万

一、张晓晶)两会开幕以来,代表委员们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预算报告等大会文件时,既为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而感到自豪,更从今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的安排中,感受到一个个令人鼓舞的信息,催人奋进的美好前景。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从“大型飞机设计”到“探月工程”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大型油气田和煤层气开发、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大型飞机设计和制造、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项陆续启动。高性能超级计算机、超级优质杂交水稻、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等一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前景展望)2007年将是科技创新和突破的一年。在2006年一大批核心技术被攻克和掌握的基础上,相当一批科技成果将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运用。比如,百姓有可能在2007年通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即3G)欣赏到数字化电视,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3G的兴起同时会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此外,科技还将在能源开发、粮食生产等诸多方面给全社会带来发展的动力。

(代表点评)孙丕恕代表:大型飞机、探月工程等重大专项的陆续启动是我国自主创新的重大进展,势必激发出我们民族的自豪感,更加激发出民族更大的创新力。高科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高科技产业化不仅为经济助跑,更能改变人们的生活。

取消“超国民待遇”:内外资企业平等竞争

(计划报告摘要)积极配合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等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配合做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立法工作。

(前景展望)统一内资、外资企业所得税,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创造企业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统一税率,有利于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有助于内外资企业平等竞争,而且有助于内资企业在税收杠杆调节下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代表点评)郭永运代表:企业所得税两税合一,是我国迄今最为重要的法律调整措施之一。它的意义有可能超过这个法律的本身,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民生投资大幅增加:更多百姓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加大财税等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今年要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政府对困难群众给予必要的资助。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前景展望)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反映民意、注重民生的报告。报告把解决好民生问题贯穿全篇,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安全生产等工作论述的篇幅较长,提出的措施到位,是一个为民、务实的好报告。人们有理由相信,在新的一年,买房贵、学费贵、看病贵以及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等困扰百姓多年的难题有望得到缓解。

(代表点评)谭徽在代表:政府敢于向百姓承诺这么多改善民生的措施,除了“以人为本”执政思想的转变,更重要一点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有条件实现从“吃饭财政”“建设财政”到“公共财政”的历史性转变。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服务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适当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鼓励各类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机构。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稳步发展股票市场,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市场。推进金融对外开放。

(前景展望)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国老百姓有了越来越多的金融投资品种。尤其重要的是,2007年,随着一系列支持农村金融措施的出台,亿万农民将更多地享受到更便利的金融服务,农业生产缺乏资金再投入的“瓶颈效应”有所缓解。

(委员点评)吕建中委员:对于很多期待中国资本市场更加开放、健康的中外投资者来说,两会传达的信息是明确的,温家宝总理所讲的“放宽”“鼓励”“扩大”和“稳步、积极稳妥”等关键词已表明了中国政府的态度和决心。

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今年要集中力量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完善宏观调控体制,坚持政企分开,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二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三是依法规范行政行为,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前景展望)2007年,人们将更多体会到“服务型政府”的实际意义。突发事件紧急预案制度将得到进一步强化。问责制将使一些渎职、腐败的官员更加尴尬。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促使政府增加透明度。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将为社会节约大量灰色成本。

(代表点评)黄玮代表:政府定位从“管理型”向“服务型”,从“封闭型”向“开放型”,从“官本型”向“民本型”的逐步转变,充分说明我们政府的自身改革和建设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我认为,一个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政府必然是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第三篇:十一步教你答好申论—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

内容提纲:(一)如何审题(二)如何立意(三)如何布局(四)如何说理(五)如何拟标题(六)如何开头(七)如何结尾(八)如何概述问题(九)如何概括问题(十)如何分析问题(十一)如何提出对策 讲申论(一)——如何审题

材料就是申论文章的窗口,考生依据材料总结概括出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就是申论文章的精神实质,是申论写作的依据;申论的考试要求是对论证的限制,尤其是在申论考试中对考试要求的审题更是重要。所以一定要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审题,否则就会出现跑题、偏题、宽题、狭题的现象。一旦如此,将无法弥补。

审题立意的具体过程: 1.读。

包括读材料和读考试要求。读材料就是通过阅读找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这在前面概括内容、提出对策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读考试要求的过程中,要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审出文题类型方式,即要审清是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任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演讲稿,还是写一份建议、报告,或者是其他形式。命题类型不同,写作要求也就不同,写法也不一样,忽略命题类型和形式的要求的文章,就不可能符合考试的要求,导致文与题不符。

第二,审出限制条件,(1)审清对论述的内容是否有限制。(2)审出是否有“虚拟身份的设定”。(3)审清字数限制。即考生必须在申论考试给定的字数范围内论述,字数过少或超过限定字数都会影响得分。

2.析。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不同观点。针对同一个问题,因为分析的角度不同,可以写出完全不同的文章。例如,可以就问题本身的表现形式、原因、办法、意义、条件等等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分析。

3.立。

从上面分析得出的不同观点,选取最佳者确立为论点:对得出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选取有现实意义、有新意的、自己认识最深刻的、又有材料可写的、不大不小的一个,作为论点写成议论文。

讲申论(二)——如何立意 1.立意正确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审题、立意的前提,否则,就不可能准确地把握材料的主要思想倾向,进行正确的立意,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中心主旨和健康的思想内容。立意,从本质上说,是作者对待所写事物的观点、态度问题。观点态度错了,文章的中心就不可能正确,思想内容也就不可能健康。表面看来,这有些老生常谈的味道,但在申论考试中尤其值得强调,这关系到整篇文章的立论能否站稳脚根。这并不是说只能唱赞歌而不能尖锐批判,相反,所谓“正其义不谋其利”的意气还是要具备的。

2.论点准确、突出、有新意 第一,找好角度,使中心准确

准确,是指确立的文章主旨与命题的含义保持高度一致,不偏离文题的主要指向,论点才能准确。这就需要从多种立意当中选取一个角度最好、自己认识最清楚的、有材料可写的确立为论点进行写作,才能确保论点准确。

第二,确保论点突出

一是要论点单

一、集中。论点是文章的灵魂,一篇文章只能集中就一个论题,从一角度,进行论证,才能指向明确。

二是要重复。为避免写作过程中出现跑题、偏题现象,在行文中要不时照应一下论点。确保论点集中、突出的方法是:

(1)文章的题目就是论点。

(2)第二段单独为一段,点明论点。第一段是要概述材料的主要内容,紧接着下来第二段,要点明论点。

(3)文章的每个分论点都要扣住总论点,每段结尾回扣总论点。(4)倒数第二段总结论点。

当然,这几处照应不要单调地重复论点,而应注意用灵活的语言进行表述。第三,力求论点新颖

所谓新颖,是指确立的论点不落窠臼,能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这就需要摆脱思维定式,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对文题进行多方求异思维。

论点的新颖性一定是建立在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的。不能为求新颖,偏离材料的主要问题,结果弄巧成拙。

讲申论(三)——如何布局

议论文的结构形式不如记叙文那样多样化,这是由议论文的说理性或者说是严肃性决定的。一般记叙文所表现的内容轻松活泼,因而与之相应的结构形式也灵活多变;而议论文重在摆事实、讲道理,因而与之相应的结构形式便相对凝重、严整。

议论文的内容包括:类(哪一类问题)、因(原因)、办(办法)、果(效果)四个部分。如何谋篇、布局来组合这些内容呢?

三类常用议论文结构

第一类:这是最普通的一种结构形式,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提出论题:怎么了 分析论题:为什么 归结论题:怎么办 第二类:“总分总”式 总:总述问题

分:分项阐述,分项分极 总:重申论点

第三类:“起承转合”式。其优点:适应性强、广(度)深(度)兼顾、富于变化,同时又便于把握。起:点题(破题,提出问题)承:展开、拓宽 转:换角度,从反面论证 合:扣题,收束全文 讲申论(四)——如何说理(一)因果析理

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关系,一定的原因必然会产生某种特定的结果;相反,某种特定结果的产生也一定基于一定的原因。因此,在评论文写作中常常揭示原因以说明必然会得到某种结果;或者披露结果以证明其原因的正误。前一种是由原因推出结果,后一种是由结果推出原因。

(二)比较说理

比较说理就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比较分析来论证论点。具体方法有: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对照比较和类比等。

(三)论辩明理

论辩明理就是通过论辩和批驳,在辩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说理方法。写出批驳性的评论文章,当然要展开论辩。即使是写正面的立论性的评论也离不开论辩。论辩明理有两种方法:辨正的方法和批驳的方法。

辨正的方法是对片面或偏颇的观点进行质疑、商榷并提出不同的观点与之论辨交锋,旨在辨别是非曲直,纠正谬误之见。

批驳,指的是通过正面提出理由或根据进行辩论和批驳进而否定对方的错误见解。批驳的方式不拘一格,主要有:以客观事实批驳对方论点;揭露对方论据的虚伪性;就本质进行论辩。

(四)条件析理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一定的条件。要使一个论点能够确立,当然也离不开所必需的条件。议论文写作中,在分析“解决问题”时,我们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五)比喻析理

把抽象、深奥的道理寓于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之中,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种说理方式可放置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处。

讲申论(五)——如何拟标题 议论文的标题包括以下五种形式:

1.论点型。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如《解决矛盾和问题关键靠发展》。

2.批驳型。题目摆出一个错误观点,作者据以批驳。例如《绝不允许有“特殊公民”》、《岂能“吃贫”》。

3.寓意型。寓意指暗含的深意。如《“杀鸡给猴看”质疑》、《变“五指张开”为“拳头紧攥”》。4.范围型。题目本身不是中心论点,仅限定了写作范围。如《珍爱生命还是珍惜财富》、《谈诚信》、《得与失》。5.感想型。从某事某人谈起。如《从公车拍卖说起》等。

我们认为,作为应试作文,最好采用论点型或批驳型标题。其次为寓意型标题。再次为范围型,最好不要使用感想型标题。

讲申论(六)——如何开头

开头虽短,但非常重要,人们常说“凤头豹尾”就说出了对于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重要,开好头才写得出好的文章。

1.叙开

叙开即先概述申论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然后亮明观点。2.顺出

即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论点。3.引言

即用名人名言、名句等,引出论点。4.设喻

即打个比方,引出论点。5.对比

即用正反对照的方法,引出论点。6.设问

即先用设问起笔,引出论点。

在考试中,我们提倡先以叙开的方式概括材料主要问题,然后运用引言、设喻、对比或者设问等方式中的一种提出论点;或者以顺出的方式先运用引言、设喻、对比或者设问等方式中的一种提出论点,然后再引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若感觉运用这两种方式有困难,可简单的就以叙开方式开头为上选。

讲申论(七)——如何结尾

议论文结尾的方法,常用的大致有以下五种。

(一)概括总结,收束全文。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要准确无误,文字简洁。

(二)深化主题。在收尾时,对题目或开头说的话加以发挥或强调,使文章一脉相承,结构紧凑,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三)提出建议,满怀期待。结尾时表示感召或期待,要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四)引用名言,强化主题。在结尾中引用名言或诗句,以加强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五)借意抒情

最精彩的结尾应该是:意未尽,言已止;余味无穷,耐人深思。

最乏味的结尾是:在结尾处喊这样的口号:“让我们„„努力吧!”在考生看来似乎充满激情,但给阅卷人感觉往往是单调、幼稚、底气不足。

对结尾的最低要求是完整。要做到结构完整,除了列提纲外,还要学会采取紧急补救措施。即使时间再紧张,也要设法结尾,哪怕只有一句话也好。注意要另起一段,用总结性的语言(把第一段或全文压缩)写一句话完篇。

讲申论(八)——如何概述

概述内容就是概括叙述材料的内容。一般来说,概述内容就是要求概括出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涵盖几个方面、几个层次,或者是材料反映的内容包括几方面意见、争议。概述是人们的认识从具体生动的直观向抽象的思维转化的具体实现,是理性认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概述可以高屋见瓴避免就事论事,使认识深入到事物内部。概述是对一段过程作简明扼要介绍或交待,也可以对若干段文字材料进行归纳或总结,但它不应是量上的简单压缩,而应是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提炼。语言的概括性越强,它说明的意义的普遍性就越大。申论考试越来越注重对概述内容的考核。

内容概述只是要求将材料所反映的各方面、各层次的问题,条理清晰的概述出来,而不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加工,究论本质。

例如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的第一题“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只要将材料中有关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信息按照事件发展的一般顺序,按一定的层次表述出来即可。如可以按“我国汽车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综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方面的有利条件→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方面的弊端→针对汽车工业方面的弊病实施的对策及前景展望”这五个层次进行概述。

考生都要将概述出的内容有条理、有先后的表述出来,而不是一定按着材料中内容存在的顺序将材料信息缩写下来。

一般来说所说的逻辑顺序包括: 第一,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

第二,综述材料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出对策。第三,综述材料主要问题→分述问题的表现形式→提出对策。第四,综述材料主要问题→问题现状→展望未来形式→提出对策。讲申论(九)——如何概括

对于概括主要问题的字数一定要严格控制,在考试时,回答这个问题要求非常简练。一般来讲,可以用三句话来表述。

第一句话:用一句话概述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形为:

材料中的内容、问题,暴露/反映出主要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主要问题。例如:阜阳奶粉事件、毒豆芽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主要问题。

第二句话:简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或简述该问题的表现形式等。基本形为: 原因

1、原因

2、原因3,是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或者,该问题暴露出问题

1、问题

2、问题3等问题。

例如:它暴露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一些食品企业唯利是图、安全意识薄弱,食品安全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力、缺乏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规等问题。第三句话:用一句话总结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一般为对策性的结论。建立和完善对策,刻不容缓/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讲申论(十)——如何分析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产生问题的“原因”,才是提出对策的“金钥匙”。那么,应该如何使用因果分析法分析问题呢?也就是应该怎样对一个问题进行因果分析呢?事实上,分析原因的角度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我们归纳出最普遍应用的几个方法:利益分析法、供需分析法、内外因分析法。

(一)利益分析法

利用利益分析法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具体思路包括三项: 第一,确定利益的主体及其性质,是利益分析的首要程序。

第二,分清利益的层次和地位。确定利益的主体和性质,还需要进一步分清利益的层次和地位,前者是为了排除非正当的利益,后者则是要在正当的利益中区分利益的轻重、大小,从而为目标选择和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利益分析法的落脚点,就是依据分析出的原因,提出相应合理、可行、有效的对策。(二)供需分析法 马克思供需平衡理论也适用于认识分析和正确处理社会现象中存在的供需矛盾问题。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供给与需求之间必须保持适度的均衡发展关系,即平衡比例关系,或协调发展关系,整个国家的社会生产才能保持正常健康状态,整个社会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增长和发展。一旦失衡,问题不可避免。把历史唯物主义的供需平衡理论转化成考察社会现象的方法论,这就是供需分析法。供需分析法适用于分析市场经济中存在供需的问题,如就业问题、交通拥堵问题、储蓄与投资问题、价格问题、能源问题等等多种社会现象。

(三)内外因分析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所谓内因,就是内部矛盾,外因就是外部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当然这些分析方法有时是可以通用的。也就是说同一个问题,考生既可以用利益分析法分析原因,也可以用供需分析法或内外因分析法分析原因。例如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现象我们也可以用供需分析法和利益分析法来分析;污染反弹问题除可以用利益分析法还可以用内外因分析法分析原因,但该问题如果用供需分析法就不适用。因此考生在选择用什么分析方法分析原因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题而异。

讲申论(十一)——如何提出对策 第一、分析原因,标本兼治

对于分析原因的三种常用方法我们在前面已经详细介绍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原因是多层面的,在原因的背后,还有产生原因的原因。这种多重原因的问题,如果考生只停留于一个层面,就不能把问题论透。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应该一层一层的追究下去,直到找到根本原因。

第二、对症下药,具体成文

找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针对每一个原因“对症下药”了。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们应该提供什么样的良策呢?针对构成原因的各个要素,我们做了如下

总结:

1.由“人”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奖励、惩罚措施;职能部门决策、执行、监管问题;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人才问题;领导人问题;人的能 力问题;做事方法问题;宣传、教育问题等等。

2.由“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补充制定;内容正确、完备;可执行;进行和加大宣传、教育等等。

3.由“经济利益”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问题;改进、完善取得经济利益的方式、方法;保证安全;人的问题等等。

4.由“科学技术”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加快、提高科技研发;科学与实际情况结合;提高从业人的素质等等。5.由“宣传、教育”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通过媒体和各职能部门扩大宣传、落实等等。

事物的表现形式各异,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变化多端,所以我们在这里只是较笼统地总结了发现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之后,针对不同原因,提出较正常、规范且具有代表性的解决方案应该考虑的几个要素,考生在此基础上应发散思维,具体分析,提炼对策。

第三、表述方法

考生对所要提出的对策内容分析思考完毕之后,就剩下如何将对策有条理的表述出来的任务了,按照对策的不同情况或思考的正常的逻辑顺序,可以有以下三种表述方法:

1.依据解决问题的时间期限——解决问题的时间期限分为长期、中期、短期。2.依据解决问题目标——最优目标、满意目标。

3.对策实施的轻重缓急——是否分清决策目标的轻重缓急,是一个高明的决策者和一个拙劣的决策者之间的核心区别之一。分不清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根本不可能解决好 问题。

第四篇:李永新教你十一步答好申论

永新教你十一步答好申论

内容提纲:

(一)如何审题

(二)如何立意

(三)如何布局

(四)如何说理

(五)如何拟标题

(六)如何开头

(七)如何结尾

(八)如何概述问题

(九)如何概括问题

(十)如何分析问题(十一)如何提出对策

专家李永新讲申论(一)——如何审题

材料就是申论文章的窗口,考生依据材料总结概括出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就是申论文章的精神实质,是申论写作的依据;申论的考试要求是对论证的限制,尤其是在申论考试中对考试要求的审题更是重要。所以一定要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审题,否则就会出现跑题、偏题、宽题、狭题的现象。一旦如此,将无法弥补。

审题立意的具体过程:

1.读。

包括读材料和读考试要求。读材料就是通过阅读找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这在前面概括内容、提出对策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读考试要求的过程中,要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审出文题类型方式,即要审清是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任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演讲稿,还是写一份建议、报告,或者是其他形式。命题类型不同,写作要求也就不同,写法也不一样,忽略命题类型和形式的要求的文章,就不可能符合考试的要求,导致文与题不符。

第二,审出限制条件,(1)审清对论述的内容是否有限制。(2)审出是否有“虚拟身份的设定”。(3)审清字数限制。即考生必须在申论考试给定的字数范围内论述,字数过少或超过限定字数都会影响得分。

2.析。

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不同观点。针对同一个问题,因为分析的角度不同,可以写出完全不同的文章。例如,可以就问题本身的表现形式、原因、办法、意义、条件等等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分析。

3.立。

从上面分析得出的不同观点,选取最佳者确立为论点:对得出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选取有现实意义、有新意的、自己认识最深刻的、又有材料可写的、不大不小的一个,作为论点写成议论文。

专家李永新讲申论(二)——如何立意

1.立意正确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审题、立意的前提,否则,就不可能准确地把握材料的主要思想倾向,进行正确的立意,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中心主旨和健康的思想内容。立意,从本质上说,是作者对待所写事物的观点、态度问题。观点态度错了,文章的中心就不可能正确,思想内容也就不可能健康。表面看来,这有些老生常谈的味道,但在申论考试中尤其值得强调,这关系到整篇文章的立论能否站稳脚根。这并不是说只能唱赞歌而不能尖锐批判,相反,所谓“正其义不谋其利”的意气还是要具备的。

2.论点准确、突出、有新意

第一,找好角度,使中心准确

准确,是指确立的文章主旨与命题的含义保持高度一致,不偏离文题的主要指向,论点才能准确。这就需要从多种立意当中选取一个角度最好、自己认识最清楚的、有材料可写的确立为论点进行写作,才能确保论点准确。

第二,确保论点突出

一是要论点单

一、集中。论点是文章的灵魂,一篇文章只能集中就一个论题,从一角度,进行论证,才能指向明确。

二是要重复。为避免写作过程中出现跑题、偏题现象,在行文中要不时照应一下论点。确保论点集中、突出的方法是:

(1)文章的题目就是论点。

(2)第二段单独为一段,点明论点。第一段是要概述材料的主要内容,紧接着下来第二段,要点明论点。

(3)文章的每个分论点都要扣住总论点,每段结尾回扣总论点。

(4)倒数第二段总结论点。

当然,这几处照应不要单调地重复论点,而应注意用灵活的语言进行表述。

第三,力求论点新颖

所谓新颖,是指确立的论点不落窠臼,能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这就需要摆脱思维定式,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对文题进行多方求异思维。

论点的新颖性一定是建立在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的。不能为求新颖,偏离材料的主要问题,结果弄巧成拙。

专家李永新讲申论(三)——如何布局

议论文的结构形式不如记叙文那样多样化,这是由议论文的说理性或者说是严肃性决定的。一般记叙文所表现的内容轻松活泼,因而与之相应的结构形式也灵活多变;而议论文重在摆事实、讲道理,因而与之相应的结构形式便相对凝重、严整。

议论文的内容包括:类(哪一类问题)、因(原因)、办(办法)、果(效果)四个部分。如何谋篇、布局来组合这些内容呢? 三类常用议论文结构

第一类:这是最普通的一种结构形式,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

提出论题:怎么了

分析论题:为什么 归结论题:怎么办

第二类:“总分总”式

总:总述问题

分:分项阐述,分项分极

总:重申论点

第三类:“起承转合”式。其优点:适应性强、广(度)深(度)兼顾、富于变化,同时又便于把握。

起:点题(破题,提出问题)

承:展开、拓宽

转:换角度,从反面论证 合:扣题,收束全文

专家李永新讲申论(四)——如何说理

(一)因果析理

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关系,一定的原因必然会产生某种特定的结果;相反,某种特定结果的产生也一定基于一定的原因。因此,在评论文写作中常常揭示原因以说明必然会得到某种结果;或者披露结果以证明其原因的正误。前一种是由原因推出结果,后一种是由结果推出原因。

(二)比较说理

比较说理就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比较分析来论证论点。具体方法有: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对照比较和类比等。

(三)论辩明理

论辩明理就是通过论辩和批驳,在辩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说理方法。写出批驳性的评论文章,当然要展开论辩。即使是写正面的立论性的评论也离不开论辩。论辩明理有两种方法:辨正的方法和批驳的方法。

辨正的方法是对片面或偏颇的观点进行质疑、商榷并提出不同的观点与之论辨交锋,旨在辨别是非曲直,纠正谬误之见。

批驳,指的是通过正面提出理由或根据进行辩论和批驳进而否定对方的错误见解。批驳的方式不拘一格,主要有:以客观事实批驳对方论点;揭露对方论据的虚伪性;就本质进行论辩。

(四)条件析理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一定的条件。要使一个论点能够确立,当然也离不开所必需的条件。议论文写作中,在分析“解决问题”时,我们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五)比喻析理

把抽象、深奥的道理寓于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之中,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种说理方式可放置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处。

专家李永新讲申论(五)——如何拟标题

议论文的标题包括以下五种形式:

1.论点型。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如《解决矛盾和问题关键靠发展》。

2.批驳型。题目摆出一个错误观点,作者据以批驳。例如《绝不允许有“特殊公民”》、《岂能“吃贫”》。

3.寓意型。寓意指暗含的深意。如《“杀鸡给猴看”质疑》、《变“五指张开”为“拳头紧攥”》。

4.范围型。题目本身不是中心论点,仅限定了写作范围。如《珍爱生命还是珍惜财富》、《谈诚信》、《得与失》。

5.感想型。从某事某人谈起。如《从公车拍卖说起》等。

我们认为,作为应试作文,最好采用论点型或批驳型标题。其次为寓意型标题。再次为范围型,最好不要使用感想型标题。

专家李永新讲申论(六)——如何开头

开头虽短,但非常重要,人们常说“凤头豹尾”就说出了对于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重要,开好头才写得出好的文章。

1.叙开

叙开即先概述申论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然后亮明观点。

2.顺出

即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论点。

3.引言

即用名人名言、名句等,引出论点。

4.设喻

即打个比方,引出论点。

5.对比

即用正反对照的方法,引出论点。

6.设问

即先用设问起笔,引出论点。

在考试中,我们提倡先以叙开的方式概括材料主要问题,然后运用引言、设喻、对比或者设问等方式中的一种提出论点;或者以顺出的方式先运用引言、设喻、对比或者设问等方式中的一种提出论点,然后再引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若感觉运用这两种方式有困难,可简单的就以叙开方式开头为上选。

专家李永新讲申论(七)——如何结尾

议论文结尾的方法,常用的大致有以下五种。

(一)概括总结,收束全文。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要准确无误,文字简洁。

(二)深化主题。在收尾时,对题目或开头说的话加以发挥或强调,使文章一脉相承,结构紧凑,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三)提出建议,满怀期待。结尾时表示感召或期待,要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四)引用名言,强化主题。在结尾中引用名言或诗句,以加强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

(五)借意抒情

最精彩的结尾应该是:意未尽,言已止;余味无穷,耐人深思。

最乏味的结尾是:在结尾处喊这样的口号:“让我们„„努力吧!”在考生看来似乎充满激情,但给阅卷人感觉往往是单调、幼稚、底气不足。

对结尾的最低要求是完整。要做到结构完整,除了列提纲外,还要学会采取紧急补救措施。即使时间再紧张,也要设法结尾,哪怕只有一句话也好。注意要另起一段,用总结性的语言(把第一段或全文压缩)写一句话完篇。

专家李永新讲申论(八)——如何概述

概述内容就是概括叙述材料的内容。一般来说,概述内容就是要求概括出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涵盖几个方面、几个层次,或者是材料反映的内容包括几方面意见、争议。概述是人们的认识从具体生动的直观向抽象的思维转化的具体实现,是理性认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概述可以高屋见瓴避免就事论事,使认识深入到事物内部。概述是对一段过程作简明扼要的介绍或交待,也可以对若干段文字材料进行归纳或总结,但它不应是量上的简单压缩,而应是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提炼。语言的概括性越强,它说明的意义的普遍性就越大。申论考试越来越注重对概述内容的考核。

内容概述只是要求将材料所反映的各方面、各层次的问题,条理清晰的概述出来,而不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加工,究论本质。

例如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的第一题“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只要将材料中有关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信息按照事件发展的一般顺序,按一定的层次表述出来即可。如可以按“我国汽车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综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方面的有利条件→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方面的弊端→针对汽车工业方面的弊病实施的对策及前景展望”这五个层次进行概述。

考生都要将概述出的内容有条理、有先后的表述出来,而不是一定按着材料中内容存在的顺序将材料信息缩写下来。

一般来说所说的逻辑顺序包括:

第一,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

第二,综述材料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出对策。

第三,综述材料主要问题→分述问题的表现形式→提出对策。第四,综述材料主要问题→问题现状→展望未来形式→提出对策。

专家李永新讲申论(九)——如何概括

对于概括主要问题的字数一定要严格控制,在考试时,回答这个问题要求非常简练。一般来讲,可以用三句话来表述。

第一句话:用一句话概述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形为:

材料中的内容、问题,暴露/反映出主要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主要问题。

例如:阜阳奶粉事件、毒豆芽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主要问题。

第二句话:简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或简述该问题的表现形式等。基本形为:

原因

1、原因

2、原因3,是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或者,该问题暴露出问题

1、问题

2、问题3等问题。

例如:它暴露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一些食品企业唯利是图、安全意识薄弱,食品安全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力、缺乏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规等问题。

第三句话:用一句话总结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一般为对策性的结论。

建立和完善对策,刻不容缓/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专家李永新讲申论(十)——如何分析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产生问题的“原因”,才是提出对策的“金钥匙”。那么,应该如何使用因果分析法分析问题呢?也就是应该怎样对一个问题进行因果分析呢?事实上,分析原因的角度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我们归纳出最普遍应用的几个方法:利益分析法、供需分析法、内外因分析法。

(一)利益分析法

利用利益分析法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具体思路包括三项:

第一,确定利益的主体及其性质,是利益分析的首要程序。

第二,分清利益的层次和地位。确定利益的主体和性质,还需要进一步分清利益的层次和地位,前者是为了排除非正当的利益,后者则是要在正当的利益中区分利益的轻重、大小,从而为目标选择和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利益分析法的落脚点,就是依据分析出的原因,提出相应合理、可行、有效的对策。

(二)供需分析法

马克思供需平衡理论也适用于认识分析和正确处理社会现象中存在的供需矛盾问题。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供给与需求之间必须保持适度的均衡发展关系,即平衡比例关系,或协调发展关系,整个国家的社会生产才能保持正常健康状态,整个社会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增长和发展。一旦失衡,问题不可避免。把历史唯物主义的供需平衡理论转化成考察社会现象的方法论,这就是供需分析法。供需分析法适用于分析市场经济中存在供需的问题,如就业问题、交通拥堵问题、储蓄与投资问题、价格问题、能源问题等等多种社会现象。

(三)内外因分析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所谓内因,就是内部矛盾,外因就是外部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当然这些分析方法有时是可以通用的。也就是说同一个问题,考生既可以用利益分析法分析原因,也可以用供需分析法或内外因分析法分析原因。例如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现象我们也可以用供需分析法和利益分析法来分析;污染反弹问题除可以用利益分析法还可以用内外因分析法分析原因,但该问题如果用供需分析法就不适用。因此考生在选择用什么分析方法分析原因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题而异。

专家李永新讲申论(十一)——如何提出对策

第一、分析原因,标本兼治

对于分析原因的三种常用方法我们在前面已经详细介绍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原因是多层面的,在原因的背后,还有产生原因的原因。这种多重原因的问题,如果考生只停留于一个层面,就不能把问题论透。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应该一层一层的追究下去,直到找到根本原因。

第二、对症下药,具体成文

找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针对每一个原因“对症下药”了。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们应该提供什么样的良策呢?针对构成原因的各个要素,我们做了如下总结:

1.由“人”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奖励、惩罚措施;职能部门决策、执行、监管问题;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人才问题;领导人问题;人的能力问题;做事方法问题;宣传、教育问题等等。

2.由“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补充制定;内容正确、完备;可执行;进行和加大宣传、教育等等。

3.由“经济利益”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问题;改进、完善取得经济利益的方式、方法;保证安全;人的问题等等。

4.由“科学技术”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加快、提高科技研发;科学与实际情况结合;提高从业人的素质等等。

5.由“宣传、教育”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通过媒体和各职能部门扩大宣传、落实等等。

事物的表现形式各异,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变化多端,所以我们在这里只是较笼统地总结了发现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之后,针对不同原因,提出较正常、规范且具有代表性的解决方案应该考虑的几个要素,考生在此基础上应发散思维,具体分析,提炼对策。

第三、表述方法

考生对所要提出的对策内容分析思考完毕之后,就剩下如何将对策有条理的表述出来的任务了,按照对策的不同情况或思考的正常的逻辑顺序,可以有以下三种表述方法:

1.依据解决问题的时间期限——解决问题的时间期限分为长期、中期、短期。

2.依据解决问题目标——最优目标、满意目标。

3.对策实施的轻重缓急——是否分清决策目标的轻重缓急,是一个高明的决策者和一个拙劣的决策者之间的核心区别之一。分不清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根本不可能解决好问题。

第一,教育手段。通过教育转变人的观念。观念是人行动的先导,只有解决了观念,人们才会想到去解决它。比如曾经有一道题目,考的是“党政干部欠债”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让这些党政干部意识到欠债不还是不对的。可能有人觉得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一定这样吧,很多大学生用国家助学贷款毕业之后,两年后换了好几个单位,他一想,反正找不到我了,我也不用还了,他就不还银行贷款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首先让他意识到不还贷款是不对的。第一采取教育手段。第二采取行政手段。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最擅长的或者我们国家的政府最擅长的就是行政手段。

第二,行政手段。什么是行政手段,就是直接用下命令的方式解决一个问题。它具有什么特点呢?第一直接,直接针对要解决的问题。第二强制性,你如果不解决,我要处罚你。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现在我们国家的房地产问题是一个很糟糕的问题,在我们的“国六条”实施细则里,就规定了这么一条“新开发的楼盘面积小于90平米的,不得低于70%”。这就是一种行政手段,就是说我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办,“下命令”,这是一种行政手段。所以考生们一定要从这方面进行考虑。

第三,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有它自己的特点就是间接性。比如房价问题,可能不是直接把房价调下来,而是要减少流通领域货币的供应总量,通过减少货币的供应量来控制投资,从而达到控制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的势头。还有一种特点就是自愿性。这是一种经济手段。

第四,管理手段。通过加强管理来解决问题。社会学、法律学的考生可能知道,管理学包括四大块:计划、组织、引导、控制。计划就是做好决策,组织就是配制好人、财、物等资源,引导主要是谈激励,再一个是控制。这是管理手段。

第五,法律手段。现在我们国家强调依法治国。政府更多的还要从法律的角度考虑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执法,第二就是立法。所谓的“执法”就是通过司法手段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比如党政干部欠贷,通过起诉欠债不还的领导干部,强制收回他归还的贷款,这是一种执法。再一种是立法。我们可以规定建立一些关于贷款的规章制度,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这是立法的问题。

第六,监督手段。现在我们还要强调监督的手段解决问题,也就是构筑一个体系,预防此类问题再次发生。说到监督,大家对中国的监督体系应该有一个很明确的了解。权力监督包括什么?党的监督、人大的监督、行政监督。行政监督包括上级对下级的监督等等。还有法律机构的监督。检察院、法院也可以作为监督的主体,我国人民政协也具有监督的职能。还有人民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社会监督又分为两个部分:一种是一般的群众监督,比如上访、往来信、来访等等,再一种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舆论监督。这都是应该注意的。

第七,伦理手段。所谓的“伦理”就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解决问题时,有时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考虑,促使建立自我约束的机制,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尤其是反腐败问题等等,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种简单的手段,来解决。

第五篇:申论备考热点之乡村文明

申论备考热点之乡村文明

科信教育

“新农村建设”的启动,在城镇化、工业化浪潮中开始了加速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城市一体化”的构思,在更为宏大的空间中加快二元体制的变革;“美丽乡村”的指向,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统筹中兴起又一波乡村文明建设的潮头。可以说,中国乡村正经历一场由传统向现代的深刻转型。

城市文明是先进的,是一个现代性的符号;乡村文明是落后的,是一个过去时的遗迹。这一两极化解读,已深深嵌入社会意识的思维框架,而它又全然是一个被集体误读被舆论因袭的错误认知。由此,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中国乡村的现代化进程,似乎就是用城市形态改造乡村生态,用城市文明覆盖乡村文明。其实,这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历史沉淀,是长期城市倾斜政策的路径锁定,是单线进化论和经济决定论思维的必然结果。

城市与乡村,本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空间和文明形态,自有其不同的运行路径和发展规律。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美丽乡村,不是追求城市和乡村一样,也不是让乡村完全变成城市,而是要尊重不同的文明,顺应不同的规律,走出一条生态、生产和生活契合,自然、文化与历史和谐的城乡差别化互动型协调发展道路。从文明的演进看,我们不可以割断历史;从社会的变迁看,我们也不可能消灭乡村。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城市本质的回归。乡村,让城市更向往。这是乡村魅力的诠释。

“美丽乡村”的建设,就是让乡村更像乡村,让文明照耀文明,在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焕发其独特、永恒的魅力。乡村的魅力在自然生态,乡村的魅力在历史记忆,乡村的魅力在文化认同。

“美丽乡村”建设的旨归,绝不是孤独地去守住一个空心化的村庄,也不是简单地还原每一份从前的模样,而是要从乡土文化中汲取传统营养,从城市文明中吸纳现代元素,从而塑造一个崭新的乡村形态。

“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自然有村落居民的科学规划,也应有乡土文明的开发传承,时刻关心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努力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

“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可以是政策指引,也可以是村企共建,但前提必须是尊重农民意愿、尊重乡土传统、尊重自然生态。如此,便可以真正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

下载申论备考之教你十一步答好申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申论备考之教你十一步答好申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备考申论大全

    备考申论,无非是备材料、备观点、备思路、备方法、备表述这样五个方面。 ★ 备好五点,做好申论复习1. 就材料部分来看,2009年山东省选调生考试材料出自《人民日报》、《大众日......

    申论备考宝典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河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宝典 据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调查“年轻人进机关,真那么好吗”?工作清闲、缺乏激情,提前过上50岁人的生活。如今,还房贷要......

    教你快速学好申论

    申论的第一题 第一题总结类题,要层次分明,切不可写成一段话,而是表明一。二。三 第二题谈看法的题及评价类题答案:此问题的合理性;不合理性;如何趋利避害,扬长避短。 第三题谈对策......

    2018年国考申论备考:模拟试卷之城市建设(十)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各位备考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童鞋们,图图这里有很多备考资料哟,各种模拟题、真题、知识点串讲、行测、申论等,很多童鞋们都想要,那图图就免费共享下吧,现......

    申论(十八大)

    【编者按】十八大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承载着13亿民众对未来福祉的期望。 凝聚中国继......

    2014年联考申论公文备考之“编者按”

    2014年联考申论公文备考之“编者按” 华图教育 吉钰佩 公文是近几年国考申论中的一个必考题型,纵观这几年考到过的公文,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两大类:需要格式的和不需要格式的。......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技巧:教你读懂冯骥才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技巧:教你读懂冯骥才 在历年国考中有一位学者出现频率之多,让很多学生感到诧异。从2013年地市“让中华文化大放异彩”,再到2013年副省命题作文“岁......

    公考写作指导:如何答好申论

    公考写作指导:如何答好申论 申论”一词的意思是申述、申辩、 论述、论证。申论是一种非常严格的录用考试,考试试题的政治导向明确,不容出现偏差。试题的客观 性很强,不许随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