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疯子的演讲
一个“疯子”的演讲
——谈希特勒演讲
摘要:众所周知,希特勒是战争狂人,是二战的元凶,他曾给全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然而我们更知道,他不过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特定人物。抛开他的罪恶不说,就其演讲来看,应该说他有着魔鬼般的才华,那疯狂的语言表达艺术足以煽动全德国上下为他为战争付出生命,那种激情甚至让人无法想象,真是堪称疯子般的演讲。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位在世界历史长河中饱受争议的“战争魔头”的演讲。
关键词:疯子
演讲艺术
热血沸腾
煽动性
一、演讲与生命
“我的一切成就都是用演讲取得的。”
——希特勒
1926年,希特勒发表了他毕生唯一的作品《我的奋斗》。其中,他说了这句话。
希特勒的口才与精力极其惊人,他曾创下在一年内竞选五个不同的职位,7天内拜访20座城市,一天内公开演讲10次的记录。他几乎每次演讲都是脱稿进行,而且针对各地选民关心的问题不同其演讲的内容也各不相同。一个多世纪以来,就欺骗德国群众这点来说,他曾在答复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演说被公认为其最光辉的杰作。从后面的事实来看,这也是希特勒本人一生中在和平时期所作的最后一篇重大的公开演说。在此之前,这个前奥地利流浪汉是尽可能的以他的口才来建功立业;从那之后,他就企图在历史上给自己留下征战者的名声了。
二、演讲与艺术
希特勒的演讲有很多不同于其他人的特点:首先,从形式上看,他在演讲前一定要沉默很长时间,直到群众由闹到静、由静到叽叽喳喳时才开始发言;其次,从语言动作上看,他的演讲开始时语调极其平缓,但很快就激昂澎湃起来,并且伴随着手舞足蹈,甚至还经常踮起脚尖,不用几分钟就可以达到歇斯底里的境界;再次,从时间上看,他的演讲从来不超过半小时,往往只有十分钟左右,在此期间,他不会给听众任何打瞌睡或织毛衣的机会;最后,从内容上看,他演讲的内容相当简洁,提到最多的就是“德意志”、“国家”、“民族”、“振兴”、“正义”、“斗争”、“成就”之类的词,从不引据经典,只谈论现代的事情。总的来说,希特勒的每次演讲语言都顿挫有力,逻辑思维十分清晰,内容更是具有强烈的鼓舞性和煽动性,让所有听到他演讲的人都心甘情愿地为其做事,甚至包括侵占、屠杀。
三、演讲与评价
纵观希特勒演讲,山呼海啸般的掌声与叫好声永远贯穿着整个讲演过程。他骨子里那极度排外、唯我独尊的右倾民族主义思想,与一战后德国人极度的失落感截然相反但又紧密相连,它们形成了一把利剑的两道锋刃,杀人不见血。当时甚至有报刊曾经这样评论希特勒:“此人正在用演讲杀人。”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句话的高瞻远瞩。希特勒的演讲才华不是与生俱来的,他向群众们灌输的理论并不多,它们与其说是政治演说,不如说是一位军官的战地动员令,那样的具有煽动性和鼓舞性,引起了全德国人民的高呼与共鸣。
总之,希特勒作为一位战争的魔头、人类的灾难,其对人类造成的伤害无可厚非,但就其个人来说,他的演讲值得后人揣摩学习。以上就是我对希特勒演讲的一些探索,仍有不足之处,还请老师批评指正。
第二篇:我是一个疯子杂文随笔
我是一个疯子。我真的是一个疯子。
重症病房。
我站在重症病房外。我望着里面的人。我听着外面的哭声。我竟然不为所动。
有什么好哭的,我想。死难道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吗。无趣。
但我又突然觉得里面的人很可怜,靠着呼吸器勉强为此生命,你真的想活下来吗?
我曾经听过别人说一个最重要的人的亡灵能带着另一个将死之人。也许有人也能带你走。
我也好想像你一样有人为我哭,有人带走我。我真是自私。
算了,你也够可怜的。
我走了。
墓地。
我躺在墓地上。
这里可不是阴森森的。至少我这么认为。
“hey”我说
没人回答我。我却觉得有人在告诉我。
“这里不适合你。”
“为什么”
“你还活着。”
“没有人在意我。”
“你不是人?”
“我是疯子。“
好吧,我错了。这是我跟自己的对话。
我只觉得旁边的墓地才是我该来的地方。
哦,算了吧。就算死了,也没人送我来的。
我又回到世界当一个沉默的怪人了。
是的,我的确是一个疯子。
没人在意的疯子。
但我还有生命。再多渴求就是贪婪。
第三篇:《狂人日记》读后感:一个疯子的世界
《狂人日记》读后感:一个疯子的世界
《狂人日记》读后感:一个疯子的世界
最近读了鲁迅的很多作品,喜欢他的笔风和爱国忧民的情感。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也算是经典中的经典了,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些现象,虽然借用了一个“疯子”的视角来看待社会上的一些问题事物,但却从中敏锐地看出了当时“人吃人”的黑暗现象,和当时人情世故中的人们的一些不同心态。
故事中的“疯子”,在平时生活中总是担心别人都想吃掉他,这看起来似乎很荒缪,但放到当时社会上却是非常贴切的。只不过故事中“肉体上”所谓的“吃人”在旧社会就成立心理上的“吃人”,而且“心理上”的“吃人”往往更加可怕。
文章中的许多片段,都让我难以忘记,举个例子吧:我从前单听他讲道理,也糊涂过去;现在晓得他讲道理的时候,不但唇边还抹着人油,而且心里还装满了吃人的意思。
这段话表面上是一个疯子荒缪的想法,认为人们说话时“唇边抹着人油”、“心里装满了吃人的意思”,实际上作者通过这些话,讽刺了旧社会的“吃人”现象。富人、官员想法设法地剥削、压迫劳动人民,他们说话的时候,何尝不是“唇边抹着人油”、“心里装满了吃人的意思”呢?
文章中最经典也最有深意的一句话是:救救孩子、、、、、、作者用这句话告诉人们:虽然当时的社会有些黑暗,大人们有的心灵险恶,但当时的孩子仍有希望变好,孩子还是纯洁的,不能让他们长大了也互相“吃人”,所以鲁迅先生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吁,这句“救救孩子”也道出了鲁迅先生的心声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鲁迅先生的故事也读过很多,他“弃医从文”以手中的笔为匕首一生为了中国的劳苦大众奔劳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令人尊重的巨匠,他的很多作品令人深思,从中也感受到了作者伟大的爱国情怀。其中的《狂人日记》借助一个疯子的视角,一个“狂人”的内心世界,强有力地讽刺了当时的人们,批判了旧社会的不良风气,《狂人日记》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认真地读一读!
第四篇:励志演讲稿:一个公益“疯子”如何读过幸福的16年?
励志演讲稿:一个公益“疯子”如何读过幸福的16年?
励志演讲稿:一个公益“疯子”如何读过幸福的16年?
大家好,我叫张XX。非常高兴能够来到一刻演讲,和大家来分享一段,可能是有那么一点点特别的个人公益经历。
其实说句实话,每次当我知道有人来听我演讲的时候,我都非常感动,因为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些人,为了一个莫不相干的人,听他来讲他和另一些更加莫不相干人的故事。所以我特别希望讲完之后,能够带给大家一些东西,让大家增加一点点幸福感。
中国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自然而然就有两类最大的弱势群体。一个是残疾群体,一个就是临终关怀的群体。
在残疾群体这个领域,我大概用了16年的时间,指导了将近40位生命勇士,写出了40部励志自传,现在已经出版了25本。有人说,张XX,你做着一件可能全世界都没有人做过的事情,因为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一个人,来指导这么一帮人,写出了这么一套书。当然这是在事后,别人对我的夸奖。但当时我做这件事的时候,别人给我的评价是:有一个疯子领了40个傻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一次一个出版社要出版我们的书,那个出版社的领导非常想促成这次公益行动,于是直接跟我们签约了。
之后这套书的责任编辑找到我,说:“张老师,我们已经签合同了,签了5本书。请问一下,你的这些同学们之前出过书吗?”
我说:“没出过书。”
他说:“没事,他们是大学毕业,还是什么样的学历?” 我说:“他们都是小学毕业。”
当然这个编剧听后汗都流下来了,他说:“老师你不要开玩笑,你说他们是什么毕业?” “小学,还有的小学三年级没毕业就辍学了。”
“那他们自学成才吧,发表过什么作品吗?”
“他们从来没发表过任何作品。”
这个时候编辑非常郑重地跟我讲:“老师,虽然我们领导促成这一项公益行动,但我也有自己的编辑尊严,你得保证书的质量。” 我说:“没问题,你看吧”。
我给他发了第一篇书稿,看完之后他非常激动,他说:“其他书都是这个质量吗?”
我说:“其他书的质量应该比这本更好。”
事实也确实如此。当我把其他4部书稿都发给他后,他非常激动,以至于现在他已经到另外一家出版社当编辑了,却还在想着帮我们出版剩下没出版的书。
我再来给大家讲述一个故事:奇迹是怎么锻造出来的。这源于一个人,他叫张云成,是肌无力患者。1996年,我在黑龙江电视报做编辑,无意间从一大堆信件中,发现了张云龙的来信。在信里,他表达了一个非常纠结的念头:一方面想当作家,一方面想轻生。
那时他的手已经连一个枕头都无法举起,他觉得这么活着没意思。当时我拿着这封信,印象非常深刻,我走到窗台旁,想象一个18岁的年轻人,天天在炕上躺着,连蚊子叮到他身上,都没有办法拿手把它打掉。而且很多人认为他是个傻子,觉得他没法跟别人交流,而他只能天天坐在那个地方。
我当时没想太多,唯一真实的念头就是让他多活一天,我给他回了一封信。我在信中写到:“我来指导你写作吧,我是中文系毕业的。”
他在第二封信中说道:“说实话,我从来没有上过学,汉语拼音是哥哥教的。”
我说:“没事,我既然收你为徒,肯定会教你。”
到了这一步,他非常恐惧。为什么非常恐惧?他说:“这个老师有问题,一个这样的人收我为学生,肯定有目的。他是要做传销,还是看上我的什么东西了?这个骗子。”
过了一个月,我才收到他的第三封信,他说:“ 我们开展了全家讨论,大家让我做决定,我说‘我们家已经穷到这个份上了,如果他是个骗子的话,可能最后也是我们把他给骗了’。所以,我同意做你的学生。”
在之后的六年时间里,因为家里很穷没有电话,所以我通过信件来对他进行指导。特别着急的时候,我给他拍电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仍然想的是给他制造一个为梦想奋斗的信念。
我最大的目标,就是如果他真的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便是倒在为梦想奋斗的路上。
结果慢慢地我发现他写的东西非常感动我,比如有一次,他为了把跑进屋子里的鸡赶走,自己蹭蹭蹭,蹭了到地上。这时候他已经没有力气爬上炕了,就借助一个凳子,不行;踩着一个塑料盆,也不行;又找了一个钢塑料盆,终于垫着脚蹭了上去。这个过程花了两个小时,当他坐在炕上时,他喊了一句:“我征服了整个世界。”那篇文章让我有了一个全新的感受,我觉得他能写出一部非常伟大的作品。
然后我开始以写书的方式指导他。大概六年之后,2003年的时候,他出版了《假如我能行走三天》,这本书出版的时候,他已经不能动了。当时他躺在炕上,记者把书横在他的面前,一页一页翻给他看,他才看到了这本书的每一页。
这是中国第一本肌无力人出版的书,这本书的出版使中国十万肌无力人群一下子浮出水面,这些人一下子有了精神支柱。很多肌无力患者,因为这本书完全放弃了轻生念头。有一个山东的小孩给我打电话,说:“我想轻生。”
我说:“我帮不了你,我给你邮一本书,你一定要等到这本书到的那一天,看完后再给我打电话。”
大概十多天之后,他再来一次打来电话,说:“大诺叔叔,我准备好好活着,我准备像书中的主人公张云成那样好好活着。”
在那一瞬间我意识到,只有一个残疾人克服了所有的困难,完成一本书,他所做的事情才能够鼓励那个临终人,这是健康人鼓励不了的。为什么不能够让中国残疾领域,都有这么一本书出现。后来发现确实很难,为什么?就像刚才那个编辑提到的,他们没有上过学,很多都是辍学生。
而且他们从来没有发表过作品,根本不会写东西。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内,我开始寻找这样的一些人,我也不管他们学历水平了。反正最差的情况,就是一天学没上过,我也指导出来了,我有一套方法。在几年时间里我找到了30多个人,他们跟我学东西。等到真的去教才发现“太奇葩了”。
公益旗手张XX一刻演讲稿:一个公益“疯子”的幸福16年
有一个学生,他给我第一天写稿的时候这样写的:“我!看到!你很高兴!!”,中间用了五个叹号,我说这是什么意思?他说我没学过标点,我查字典,叹号表示很激动。
他不是说有错误的概念,他是有一套自己的语法。那套语法我们根本无法理解,因为他是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来写。包括省略号、分号,他根本就不懂。我告诉他,他是小东,我们想这么一个办法,我不管你写多少字,你只允许用四个标点,逗号,句号,冒号,引号,其他的一律不许用。
他说:“那显得我多没有文采”,我告诉他:“不要文采,你让我们看懂就行。”于是他写了两部书,30万部字,全是四个标点,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标点。但是这本书仍然打动了很多人。
还有一个困难是什么呢?这些孩子特别穷,这是唯一能改变他人生命运的机会。穷到什么程度上呢?就是打开电脑都怕浪费,他的钱有时候掏不齐。音频、电脑、QQ都没办法用。只有一个办法,我给他们打长途电话。后来经常有记者问我:“你说句实话,你到底花了多少长途电话费?”
我说:“我跟你说句实话,我从来都不敢算我到底花了多少钱。”
如果真的计算起来,我自己心里都会疼。后来学生多了之后,你就得看着他写东西,他们有惰性,他们从来没真正做过一个事情。然后我有三个电话,一个座机,两个小灵通,都一直开机来监督他们。
他那边做什么事我都能听见,他喝口水我都能听见,那就是一个真正的课堂了,直播的课堂。用这种方法,他们老老实实地按照我的方式写作。最多的时候,我有40个学生,出版社要出书的时候,我的三个电话同时通话长达8个小时,我也无法不计算那是多么大一笔数额的钱。
还有更困难的事情,有的人住的太偏远,电话一分钟大概能断十次。后来我用一个办法就是在电话之前先想好指导意思,大概十到二十个字。打通电话省直接告诉对方,然后再发短信。这样的日子大概持续两三年,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才一点一点把他们教会。
我特意在我的书架上留了一个空格,我想能有一天把它排满。终于现在20多本书排满了。而且已经正式出版签约的已经达到25本,其中有10本是中国最大的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这是让我非常骄傲的一件事情。
当这到书出版之后,那一瞬间我有一点感觉。我觉得我好像做了一件之前想过又不敢想,却真正做到的事情,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受。如同一个人突然真的来到期盼中年的珠穆朗玛峰脚下,他却怎么也不相信自己,可能就那种感觉。
当然这只是其中之一,大约在2003年我开始做临终关怀项目。临终关怀的操作在中国可能更加困难,它跟世界的临终关怀不太一样。因为国外的临终关怀有宗教背景。中国人没有这样的宗教信仰,那么他所有的痛苦都非常极致。
比如说一个癌症病人,当你跟临终病人接触的时候,他是不接纳你的。而其他人做志愿服务,他们却是很热情。有一次我被病人家属提着衣领拽到护士站,三个家属把我围在那个地方等着护士来,认为我是卖药骗人的,所谓的心理咨询就是为了挣钱。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偷摸的跟作贼一样。
有这样一件事,一个患有骨癌的老奶奶,我看她非常的落寞,在她床边放着一本破旧的《知音》杂志。下次去医院的时候,我主动给她带了一本新的《知音》,尽管她什么也没有说,但是看得出来她很感动。在下一次,我带了一本《知音》的下一刊,然后我又带了《知音》的海外版,我就不信打动不了你。当我带到第四本《知音》的时候,她说了一句话:“小伙子,坐,别老站着”。那一瞬间我就坐下,我的旁边放着五本《知音》。
临终关怀的病人是这样,一旦他对你有了信任,就会全都敞开。之前完全拒你千里之外,之后就像洪水一样,向你敞开全部的内心痛苦。
那大家可能说了,中国式临终关怀,如果他没有宗教信仰,也不能用所谓的来世规劝他,中国式临终关怀怎么劝呢?比如有一个大姐,她患有骨癌。我第一次看到骨癌的病人,她的胳膊是一般人的胳膊两倍粗,特别瘦,凹陷进去,让人都不太敢看。
一到要打吗啡的时候,她都要撞墙,像疯了一样,喊 “受不了”,哪怕一分钟都受不了。到了这个份上,她跟我说:“我这一辈子走错一条道路”。
我说:“走错什么道路了?”
她说:“我不应该做好人。”
我说:“你这什么意思?”
她说:“我是个财务,清清白白做了一辈子。快退休时候,遇到一个老板,让我做假账我都不做。最后老板都感动了,竟然送了我一部手机做礼物。”
她说着掏出一部手机:“你看,就是这个手机。我这一辈子就得到两样东西,一个是让人痛不欲生的骨癌,一个就是这部手机。那我干嘛这辈子要做好人?”
这就可能是很典型的一个中国式临终关怀困境,她会有对自己生命价值极度的怀疑和否定。一般来讲,我们不会直接跟她沟通,因为当你解决不了她的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让一让。过了几天之后,我突然看一个电影,很有感触,然后我就去找她。
我说:“大姐,你知不知道,中国有两个特别好的官,一个是焦裕禄。”
她说:“我知道”。
我说:“他就是肝癌。那你能说他这一辈子一点价值都没有吗?你能说他这辈子除了肝癌之外,什么都没有得到吗?另外周总理,周恩来总理,全世界都认为他是人格高尚的总理,他也是癌症去世的。你能认为他这辈子就得了一个癌,什么都没得到吗?” 就在那一瞬间,我看见她一直看着天花板,也不说话,真的是在思考,或者真的在感受什么东西,然后掉眼泪了。她躺在那,眼泪一滴滴往下掉。当时我也没说什么,我没有替她擦眼泪。大概沉默了五分钟,然后她笑了,她说:“那行,你继续给我读报纸。”那一天过后,她整个人变得非常平静,非常快乐。
在她病危的时候,让我非常惊讶的是,病房外面,站了十多个中年男性,屋子里面有十多位中年女性,我问他们都是什么人,他们说都是她的朋友,大家从全国各地赶来要送她一程。
我说:“你们为什么从那么远集体赶过来?你们要举办同学会吗?”
他们说:“不是,因为大姐为人特别好,是我们圈内公认的好大姐,我们一定要来送她。”
我说:“但是看大姐的情形,可能不知道会需要多长时间。”
“没关系,我们都已经请假了。”
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她有个秘密,什么秘密呢?她的床比别人的床要高很多,床垫特别厚。我才知道,这个床垫是一个内蒙古的好朋友,在内蒙古给她定做的,特意托运过来的。
当她度过了那次病危后,我给她讲我遇到的这些事情,看到的这些人,她很高兴地笑了。她跟护工说:“我给小张那个东西,你拿出来吧。”
我说:“什么东西?”
护工拿出来一个信封,很大的信封。我打开后看到一张照片,是她四五十岁时候的照片,坐在她们家的床上,微笑着。
她说:“这个照片就留给你了,等我走了之后,你留个纪念,你不会感到忌讳吧?” “不会不会”,我很高兴。拿着照片,我离开了,那一瞬间,我回头“狠狠”地看了她一眼,确实是习惯性地回头,因为一般来讲,这可能就是生命最后的告别。
几天之后,她去世了。但我仍然记得她临终时的笑脸,临终病人的笑脸是非常非常动人的。虽然他们都已经脱相了,但就是这么一张脱相的脸,还是很由衷地跟你微笑着,那种场景,可能没经历过的人无法体会。我个人觉得那确实是人生最美丽的一个风景。
最后跟大家分享的是,临终关怀也好,指导残疾人写作也好,指导残疾人写作我大概做了18年,临终关怀大概做了12年。别人会问我:“你是怎么坚持的?” 我说:“这东西它不可能是坚持,对吧?这里面肯定你们想不到的幸福感。就像一个人,如果他天天去银行取钱,每次都能取5万块钱,取15年,你说他会腻味吗?他会痛苦吗? “
他肯定不腻味,他高兴死了,他会天天去,每次都取5万块钱回来花,是不是?我说,我做这个事情基本就这感觉。每天早上起来,想着今天要去看望这些爷爷奶奶,不自觉的心情就很好。路上虽然有点辛苦,但仍然很高兴。
从医院出来后,你觉得有一种很厚重的成就感和快乐压在心里,这种感觉足够抵消你之后三四天生活的烦乱。这种快乐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像圆周π,3.1415926,绵绵不断地往外延伸,一直往前走。
我经常跟他们讲,我说:“这种幸福感你们从来没体会过,当你做公益的时候,当你做志愿服务的时候,你会在某一时刻,突然间觉得自己在这个领域中,成了很专业的人士。”
然后你再踏一小步,你就会想,我做这个事如果再大一点的话,很有可能跟很多人的人生相融合,能对更多的人有益。比如说,当我指导张云成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想,我能不能指导出每个领域的残疾人写一本书,让这些书去关怀中国八千多万残疾人,或者让所有中国残疾青少年,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痛苦,都能在我这套书里边,找到关怀的真实的故事?于是当这本书出现在八千多万人面前的时候,他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跟我相关的时候,那种激动,让人抖颤。
临终关怀也是,我是在一个定点关怀医院,关怀两三百个老人的,有一天我突然看到一个报道说,中国80岁以上的老人有一两千万。
我就在想,如果我把这两百多人--各种各样的80岁以上的老人,都关怀好了,岂不是说我掌握了关怀中国一两千万80岁以上家庭的一些方法吗?当你走在路上的时候,你的左边,跟这个八千多万的残疾群体可能会发生关系,而且会对他们有用;你的右边会跟两千多万的家庭,会发生关系,并对他们有用,你会突然觉得自己有一种能量胀膨的感觉。
媒体说马云上市的时候非常激动,我当时就在想,我这种感觉跟他的感觉很相像。
从善良的愿望到伟大的公益工程,这个创造的过程就的那种激情,像上市一样,甚至是我可以把它比喻成公益界的纳斯达克,我将它上市了,当时那种激动是一模一样的。
于是我就对很多朋友讲,我说:当你做公益的时候,你这一辈子都会很幸福,不幸福都不可能,你想不幸福你都没有办法。你会天天生活在激情之中,那种人生是让人很难抗拒的人生。
于是乎就形成了我经常跟很多高校同学们分享的一句话:不管是中国还是世界,现在有两类人非常值得关注,第一类人就是率先起来的那批人,第二类人就是率先幸福起来的那批人,我们现在至少可以先做率先幸福起来的那批人。
好,最后,非常感谢大家能够听一个跟大家没有什么关系的人,讲述他跟另外一些没有关系的人的故事。大家如果听到我的故事后,产生一个情绪,我就没有白讲。什么情绪呢?哪天当我破产了,媳妇离去了,女朋友不要我了,工作也没了,一无所有的时候,那我就怎么样?踏上人生最稳固的,永远在驰骋的一辆幸福的列车,那就是公益号!说不定在上面也能够遇到另外一波张XX。欢迎大家乘坐公益号列车,谢谢!
第五篇:谁是疯子故事
老孔是电讯公司职员,这天,他到精神病院维修电话。正在病房检查话机时,一个年轻人走了进来,把电视开得老大声,这一吵,电话里的声音就听不见了,于是老孔大喊:“哎,请你先把电视关了好不好?”那人却没听到似的。
老孔看那家伙傻不愣登的样子,心想一定是病人了,便走过去把电视关了。
那人瞄瞄他,重新开了电视。老孔再关,那人再开,如是三四次。最后,那人忍不住了,大叫起来:“哎,你这疯子,到底想干什么?”
老孔一听就来气了:“谁是疯子,你说清楚点,你才是疯子呢!”
两人轰天价地吵了起来。
这时,一个声音从门口传来:“你们在吵什么?这里可不是菜市场!”两人一看,原来是个年近五十的老头,正一脸正气地站在门口,背着手看着他们。老孔眼尖,一下子看到他的胸牌上,职务一栏写着“院长”两字,马上找到救星似的:“院长,你来得正好,我是电讯公司派来修电话的,可这个疯子,他一进来就把电视开得震天响,我还怎么修?”
那人却不示弱:“你修电话的?我还修电视的呢,修电视当然要开电视啦,你别以为扮成修电话的就不再是疯子!”
院长饶有趣味地看着两人,说:“你们都说对方是疯子,可都没有真凭实据。这样吧,我出一道题,谁答不出来,谁就不正常,怎样?”老孔点点头,那人也答应了。
院长出题了:“嗯,在一个浴缸里放满水,旁边放一个大瓢,一个小瓢,正常人会怎么做,才能最快放掉浴缸里的水呢?”
老孔想也不多想,张嘴就说:“当然是用大瓢把水舀干啦!”说完,骄傲地看着那人,心想我一正常人,难道还比不上你一疯子?没想到那人冷笑一声,说:“两个瓢一起用,这样才能又快又好地把水舀干啦!”老孔一听,心想这回可糟了。
院长大笑:“不用说了,两个都不正常,来人啊!”说着就要叫人了,两人顾不上斗,赶紧问为什么。院长一字一顿地说:“正常人肯定是拔开浴缸的活塞……”两人听了,不禁面面相觑,老孔担心真被当成精神病人给办了,赶快说:“再给一次机会,再给一次机会嘛!”
院长挠挠头:“好吧。你们知道十二生肖吗?我说一个生肖的名称,你们就马上学它的叫声,谁先抢答正确,谁就正常。”
他们来到户外,院长开始出题:
“鼠!”“吱吱——吱——”
“狗!”“汪汪——汪——”
“猫!”“喵喵——喵——”十二生肖里有猫的吗?老孔疑惑,但抢答中,也顾不得多想了。
“狗!”“狗!”“狗!”
连续几次叫“狗”,老孔两人“汪汪”不停地叫,他们有点奇怪,怎么还不换下一种?
叫了老半天,周围来了一大堆人,看猴戏似的围观着,有人拍着掌,有人大笑,还有人手舞足蹈。
院长脸有得色,一副阴谋得逞的样子。这时,远处有个赤膊的中年人向这边跑来,边跑边骂道:“9527,你这个混蛋,快把我的衣服还来!”
围观的人登时作鸟兽散,那“院长”更是跑得无影无踪了。
老孔正“汪”得起劲,见势不妙,赶快拦住那中年人,说:“怎么啦,刚才那人不是院长?”那中年人没好气:“什么院长,他是我们院里的‘资深病人’9527。最喜欢偷穿我的衣服,扮成院长,专骗外面来的人。你们又被骗狗叫了是不是?”
老孔与那人对望着,脸上都露出尴尬之色。良久才说:“你真的是修电话的?”“你真的是修电视的?”
半晌,两人异口同声:“我还以为你是疯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