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发展前沿演讲稿(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4 18:1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据库发展前沿演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据库发展前沿演讲稿》。

第一篇:数据库发展前沿演讲稿

数据库发展前沿演讲稿

本次演讲的四个方面:1.数据库历史2.数据库发展3.数据库的信息集成4.XML技术 一:数据库历史

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数据管理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而不断发展,40多年来经历了四个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

文件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阶段

倒排文件系统阶段 数据库技术的产生:

1.IMS系统(1968年)层次型数据库 2.DBTG报告(1969年)网络数据库系统在该报告中对数据库和数据操作的环境建立了标准的规范

3.E.F.Codd的文章(1970年)关系型数据库

这篇文章奠定了关系数据库的理论基础,使关系数据从一开始就建立在集合论和谓词演算的基础上。关系数据库属于非过程性语言 数据库阶段的数据管理特点

1采用数据模型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 2.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3.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用户接口。4.数据库系统提供以下四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

5.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对数据的操作不一定以记录为单位,可以以数据项为单位。

数据库技术的术语 数据库D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系统DBS 二.数据库技术的新发展 1.分布式数据库技术 2.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 3.各种新型的数据库技术

三代数据库

第一代:网络、层次数据库 第二代:关系数据库

第三代:以面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新技术 知识库系统 主动数据库 多媒体数据库 面向对象数据库 模糊数据库系统

三.数据库的信息集成 1信息集成含义

信息集成是系统中各子系统和用户的信息采用统一的标准、规范和编码,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进而实现相关用户软件间交互和有序的工作。2信息集成方法 整合信息

将异种数据整合到中央数据库中

任何数据(音频、视频、XML、电子邮件、消息等)

任何平台(Linux、Windows、Solaris、HPUX、AIX、Tru64、OpenVMS、OS/390)经实践验证的可伸缩性

数百家使用特大型数据库的客户 业界主流基准 联合信息

将多个数据存储中的数据联合到单个虚拟数据库中。既可访问结构化数据又可访问非结构化数据 对应用程序隐藏数据的物理位置 共享信息

在用户、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之间共享信息

根据需要移动或复制信息

通常以复制或消息队列的形式实施

已经包括仓库加载、事件通知、工作流和 EAI

四、XML数据库 1定义

XML(eXtended Markup Language)

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ML),用于标记电子文件使其具有结构性的标记语言,可以用来标记数据、定义数据类型,是一种允许用户对自己的标记语言进行定义的源语言。XML是标准通用标记语言(SGML)的子集,非常适合 Web 传输。XML 提供统一的方法来描述和交换独立于应用程序或供应商的结构化数据。2总结

基于关系模型

允许在SQL查询中直接使用XML发布函数生成XML结构 对传统的SQL做了扩展

XML既提供了从关系数据创建XML的功能,又能很好的适应已有的SQL环境

第二篇:审计学发展前沿作业

企业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问题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指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在此对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伴随中国经济近三十年来的持续增长,国内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都急需建立和健全自身的内部控制机制。2008年以来,美国的华尔街爆发了金融危机并愈演愈烈,已在西方发达国家演变成一场经济危机。无数国际知名企业、投资银行、政府深陷其中。我国国内经济形势伴随国际形势也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企业经营风险正在不断增加。国际上的经济危机以及多家著名企业的倒闭和破产再次印证了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不仅是西方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立足之本,同时更是像中国企业这样的新兴经济体组织的“防火墙”。

一、企业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机构缺乏内在动力。目前我国许多企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主要是迫于政府压力,并非是自觉的认识。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只是资产的经营者,而不是资产的所有者。他们客观上想摆脱所有者的监督和约束,心理上存在排斥内部审计的观念,对内部审计抵触情绪较大。有的甚至将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当作异己力量,不愿意也不敢配备精通业务的审计人员,目的是“防范于未然”。而且,我国立法上存在缺陷,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没有强制性。因此,每逢精简机构,内部审计便首当其冲。这就使许多公司内部审计机构极不稳定,力量单薄,难以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更难以赋以内部审计咨询的功能。

2.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莫茨(Mautz,1990)曾指出:“独立性问题对内部审计总是一个难题”。内部审计作为企业中的一个职能部门,其人员配置、职务升迁、工作地位等都由本企业领导决定,导致内部审计在组织、工作、经济等方面都不独立。一些单位负责人或领导人认为:设立这样一个机构来监督自己,就等于给自己套上了一个“紧箍咒”,因此采取不欢迎、不重视甚至是消极抵触的态度。从内部审计的工作过程看,内部审计报告的形成、采用和跟踪整改等等无不依赖本企业领导的意识和行为。即使有时候内部审计人员发现了本企业领导或其他部门或其他相关人物违反财经法律、财务制度和经济违法犯罪问题,也无权处理。因此内部审计在某种意义上看对本企业领导来说是形同虚设。再从监督和作用看,有权力者监督无权力者最为有效,上级监督下级效果也是显著的。而同级之间的监督,因权力相当、互相制约、互相抗衡,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下级监督上级,可能是正面效力无几,负面效应随之而来。

3.内部审计机构人员配备单一。企业内部审计组织中,审计人员清一色是会计出身的。他们中有正规学历并经过相应工作实践的人很少,大多数是在旧的财会制度下通过多年的会计工作实践,通过职称岗位培训出来的。他们具有会计的实践经验,对加工对外会计报表的工作驾轻就熟,但是对企业自身需要运用的管理会计以及控制理论与实践、风险管理、经济预警等方面,还是显得很不够,其知识结构与企业发展的需要相距甚远。企业在审计机构的设置上忽视其独立性、专职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对企业自身的特点及控制管理上的实际需要考虑粗略,缺乏对不同专业人才的合理搭配。简单地发个文件,组成一个审计处或审计科,内部审计机构就算建立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较为随意,许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了又并,并了又设,审计人员很不稳定。

4.内部审计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在会计电算化普及的时代,企业内部审计还依然停留在经验估计、手工操作阶段,审计经费极其有限,相关信息不通畅。审计人员的工作视线一般只是放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事后,平日主要干的事是进行查错防弊的财务收支审计,审计损益表等会计报表。审计范围是历史的财务记录,检查评价的是过去的利润或亏损。而内部审计的重心-企业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几乎没有涉及。即使在一些企业有类似内部审计的工作,也做得过于形式化,粗略化。内部审计部门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相互脱离,审计人员工作中也很少顾及企业控制管理以及其他部门的需要。审计工作往往等到企业销售、供应、生产等经营活动完毕后,再去对其经济价值综合反映的财务会计那里“找刺”,不注重经济活动的事前或业务执行过程中的检查和评价。

5.内部审计很少关注风险因素。在审计行为导向上,内部审计已经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三个阶段。很长一段时间,西方发达国家对风险基础审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并陆续将这些成果用于审计实践。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更是通过修订内部审计新定义和《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把内部审计全面推向风险基础审计和风险审计。而我国目前的内部审计在确定审计对象和审计范围时很少关注企业的风险因素,甚至对企业的内部控制都不做过多的了解,完全将审计工作机械地停留在账目的具体审查上。这样的审核检查根本不能适应目前内部审计所面临的形势,也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使内部审计变得既无效率又无效果。

6.内部审计服务内容单一。随着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向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倾斜,内部审计除了对企业的财务资料是否合法、公允、经营活动目标是否恰当、管理组织是否合理、管理机能是否健全、管理工作是否有效等做出确认评价外,还应该积极主动提供咨询服务,就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经营目标的确立、经营方式的选择、管理理念的确定、管理措施的实行等方面为管理层提供有益的建设性意见,与确认服务一道为组织增加价值。而我国的内部审计长期局限在财务

信息的查错防弊上,很少涉及组织的经营管理,不注重,也难以为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二、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

1.完善公司内部治理。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一方面可以借助资本市场和法律规章为主体的外部监督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监控机制,积极探索采用新的监控方式,如加强董事会建设,提高外部独立董事的比重,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利用独立董事多元化的知识背景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性;董事会下设必要的专业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等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和归属,合理配置审计资源,解决内部审计监督不力和“对下不对上”的状况。

2.提高认识,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只有所有员工都清楚他们在企业、在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位置和角色,并协调一致,才能推动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转。其中,企业领导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行为又是关键。企业领导者经营活动中的随意性往往会限制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发展。反之企业领导者注重内部控制,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便能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形成强大的企业合力,就能促进整个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3.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企业能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并切实予以实施,需要有监督力量。作为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控制手段的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内部审计具有相对独立性,更能从企业全局角度监控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决不止于提出问题,更能从企业利益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地提供防范风险加强内控的有效建议,帮助管理层落实整改措施。因此加强内部审计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一要建立有精通财务会计专业的人士组成审计委员会,对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内审业务开展以及内审资源的配置进行指导、监督;二要挑选素质高、业务精的人士担任内部审计师,并保持内审团队的稳定性;三要建立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和工作流程,规范内部审计行为,不断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和内部审计管理水平;四要积极转变内审工作方向,向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方面延伸,努力帮助企业增加价值。

4.建立统一、高效、开放的信息沟通系统。先进的信息系统,可以极大地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影响。信息沟通系统是否通畅,决定着企业能否及时收集外部和内部信息,及时掌握营运状况和组织中发生的各种情况,能否实现信息在企业各层次、各部门之间迅速地传递和交流,把握先机,对可能发生的异常状况做出反映,从而及时报告,防止重大损失的发生。5.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内部控制实施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培训,首先要端正态度,正

确认识什么是内部控制,为什么要进行内部控制,从思想上重视内部控制。金融危机是美国公司惹的祸,但实际上我们企业也确实存在很多问题,现行制度规定企业的重大问题由集体决策,集体决策的结果就是谁也不承担责任或推卸个人责任。这种培训是让每位员工都有内部控制的意识和责任。其次要完善制度、流程、授权和职责分工,加强实务指导,让每位员工都知道自己在内部控制中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有什么责任。真正将内部控制融入员工日常工作中。最后要提高内控检查人员工作能力,真正掌握内部控制实施技术、方法和工具,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

6.梳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以制度的形式存在的,我们要围绕财务报告真实性、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达成企业发展战略和遵循法律法规四个目标,从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方面建立一套渗透所有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控机制。

7.加强内部控制检查监督

从当前国内外内部控制实践看,企业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大多由内部审计部门承担,这对企业内部审计资源安排和专业能力产生重大影响。据统计,内部控制实施初期1-2年内审部门会将大部分审计资源用于内部控制,被迫减少常规审计项目,从第3年开始会降低分配给内部控制的审计资源比例,但仍占审计资源的40%左右。从笔者所在企业看,现有内审资源远不能满足内部控制检查需要,临时从下属企业抽调人员组成工作团队的方式也有其弊端,不仅团队人员不够稳定,而且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得不到持续提升,给内部控制检查工作的质量带来重大影响。

参照美国公司内部控制检查较为成功的做法,内审部门要积极改变现有工作方式,采用先进技术和方法加强内部控制检查力度,比如我们可以使用内部控制自评(CSA)技术,将内部控制检查工作逐步转移到下属单位和业务管理部门,即由下属单位和管理部门开展自我评价工作,内部审计进行指导,并进行抽样检查。这种方法对于管理部门来说,管理人员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业务流程、重要风险、关键控制点以及存在的缺陷,有利于加强管理;对于内审部门来说,可以减少检查工作量,节省审计资源,也可以缓解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工作时人际关系的紧张。另外,我们也可以积极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固化内部控制检查程序和方法论,规范内部控制检查、报告、披露、归档、后续跟进等工作,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汇总和分析能力。

总之,建立一个独立的、权威的、综合性强的内部审计部门,是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针对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诸多问题,企业应积极开展监督、评价、咨询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地监督与评价企业管理活动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还可以把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所在,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准确、有

用的信息。

参考文献:

[1]温州市内部审计协会.现代内部审计实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李文超.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与思考[J].现代商业,2008(5).[3]贝利,格拉姆林,拉姆蒂.王光远译.内部审计思想汇[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4]高子宏.我国内部审计发展历程及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新对策 [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6(2).计[M],时代经济出版社。

[5]严守一,2003-12-25:内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http://. [10]劳伦斯·索耶.《现代内部审计实务》.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审计学发展前沿》作业

学院:会计学院 班级:07审计班 姓名:贾瑞雪 学号:200710030115

第三篇:行业发展前沿讲座

行业发展前沿讲座

——Evolution of Aviation Propulsion System

本次讲座由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王安正教授为我们讲解,主要为我们介绍和讲解航空发动机方面的知识,使我们了解航空发动机的重要性,以及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等内容。

首先介绍了航空发动机的重要性。航空发动机是为航空器提供所需动力的发送机,它直接影响航空器的性能、可靠性及经济性,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和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航空发动机是确定航空器的飞行速度、飞行高度、机动性、航程、有效载荷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军用飞机作战能力和出勤率,从而影响国防安全。由于现代航空发动机的研究与发展涉及到航空动力学、燃烧学、传热学、材料工程、计算机技术等几十种科学与专业,航空发动机的研究非常困难,决定了航空发动机的重要性。

其次是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为弥补航空发动机的短板,加大投入自主研发国产发动机,目前我国已研制出“太行”发动机(涡扇10系列发动机),是国产第三代大型军用航空涡轮风扇发动机,主要用于装备中国第三代高性能歼-10战斗机。现阶段正研制WS-15(涡扇15“峨眉”涡扇发动机),是为我国第四代重型/中型战斗机而研制的小涵道比推力矢量涡扇发动机。但我国的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水平仍与美俄等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目前我国新型战斗机使用的仍然是俄国的发动机,制约了我国战斗机的发展,所以我国航空发动机水平已经严重影响军用作战飞机综合性能的提高。在民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生产方面,我国的处境也是很不利的,在干线、支线民用航空飞机上,采用国产发动机的比例非常小。因此我国仍需加快研究发动机的步伐,缩短与欧美国家差距。

次之是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技术。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技术主要是材料、加工工艺和精度等技术。航空发动机对材料的要求可以用苛刻来概括。某种发动机的压气机转子叶片长七厘米,但工作时高速运转,所需的向心力相当于几吨的重力,此外还要承受气体的反作用力。有些部件要承受极高的温度,还要保持极高的机械性能,保证机件充分的润滑等。这些都不是能轻易做到的。如果工艺不够好,高速旋转的转子不是太平衡,就会产生相当大的振动,影响设备的性能和寿命。这只是一小部分,其他部分要求更高。加工工艺的精良与否也决定了生产出来的零件的好坏,而一个小的零件都会影响到发动机的性能,因此加工工艺也是重要的技术。然后王安正教授讲述了我国在航空发动机什么方面比较落后。“心脏病”的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瓶颈。高性能航空动力装置研发有“三难”:设计难、加工组装难、材料难。航空发动机的零部件工作在高温、高压、高转速条件下,而且要有几千小时的工作寿命,达到很高的可靠性,这对设计、加工以及航空材料的要求非常高。中国航空发动机在上述三个领域都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认识不到位,投入少,中国大多以仿制和授权生产为主,高性能发动机的工程经验非常少,发动机的研制也是“摸索着来”,在设计理论方面就落后于发达国家。而在加工制造方面,则受制于整个基础工业水平和缺乏高素质工人的限制,例如涡轮盘出现零点几毫米的安装误差,发动机的性能就会降低10%。

最后是航空发动机面临的挑战。中国企业在创新方面还面临着一些挑战,要制造出现代化的战斗机航空发动机还需要克服一些困难。除了特殊合金、粉末冶金和高温复合材料的选择问题,中国面临的更大问题是特殊材料的引进。但是,一些工序中用于制造喷气机引擎零件所需的材料大多是限制出口的特殊材料。

第四篇:自动控制发展前沿 论文

自动控制发展前沿

xxx

(1.xxxx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郑州450000)

摘要:研究自动控制技术有利于将人类从复杂、危险、繁琐的劳动环境中解放出来从而大大提高控制效率。自动控制是工程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涉及利用反馈原理的对动态系统的自动影响,以使得输出值接近我们想要的值。从方法的角度看,它以数学的系统理论为基础。150多前过程控制理论体系体制至今,自动控制经历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更是使自动控制产生了质的飞跃,正在向着低成本、高效率、柔性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研究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前沿,有助于增进我们对现代自动控制的方向有一个更加准确的把握。关键词:自动控制智能化发展前沿

Development frontier of automatic control

JIANG Hai Long

(1.xxxxx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Zhengzhou 450000)

Abstract: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is conducive to human freed from the complex, dangerous, tedious labor environment and greatly improve control efficiency.The automatic control is a branch of engineering science.It involves the use of feedback principles of dynamic systems automatically, so that the output value is close to the value we want.From a methodological point of view, it is based on a mathematical system theory.Before more than 150 process control theoretical system system since the automatic control has experienced great development, especially with digital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automatic control produced a qualitative leap, is toward low-cost, high-efficiency, flexible, intelligent direction.The forefro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of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and help to promote a more accurate grasp of the direction of the modern automatic control.Key words:automatic controlintelligentthe development frontier

0前言

自动化控制(automation control)属于自动化技术的一门,广义来说,通常是指不需借着人力亲自操作机器或机构,能利用动物以外的其他装置元件或能源,来达成人类所期盼执行的工作。更狭义地说即是以生化、机电、电脑、通讯、水力、蒸汽等科学知识与应用工具,进行设计来代替人力或减轻人力或简化人类工作程序的机构机制,皆可称之。自动控制是相对人工控制的概念而言的。指的是在没人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预定规律运行。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有利于将人类从复杂、危险、繁琐的劳动环境中解放出来并大大提高控制效率。

自动控制系统的理论主要是反馈论,包括从功能的观点对机器和物体中(神经系统、内分泌及其他系统)的调节和控制的一般规律的研究。离散控制理论在计算中也有很广泛的应用。

自动控制是工程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涉及利用反馈原理的对动态系统的自动影响,以使得输出值接近我们想要的值。从方法的角度看,它以数学的系统理论为基础。我们今天称作自动控制的是二十世纪中叶产生的控制论的一个分支。

1自动控制发展过程概况

1.140年代--60年代初:

需求动力:市场竞争,资源利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适应批量生产需要。主要特点:此阶段主要为单机自动化阶段,主要特点是:各种单机自动化加工设备出现,并不断扩大应用和向纵深方向发展。

1.260年代中--70年代初期:

需求动力:市场竞争加剧,要求产品更新快,产品质量高,并适应大中批量生产需要和减轻劳动强度。主要特点:此阶段主要以自动生产线为标志,其主要特点是:在单机自动化的基础上,各种组合机床、组合生产线出现,同时软件数控系统出现并用于机床,CAD、CAM软件开始用于实际工程的设计和制造中,此阶段硬件加工设备适合于大中批量的生产和加工。1.3 70年代中期--至今:

需求动力: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中普遍性问题愈演愈烈,要求自动化技术及其广度与深度的发展,使其各相关技术高度综合,发挥整体最佳效能。主要特点:自7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首次提出CIM概念至今,自动化领域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主要特点是:CIM已作为一种哲理、一种方法逐步为人们所接受;CIM也是一种实现集成的相应技术,把分散独立的单元自动化技术集成为一个优化的整体。所谓哲理,就是企业应根据需求来分析并克服现存的“瓶颈”,从而实现不断提高实力、竞争力的思想策略;而作为实现集成的相应技术,一般认为是:数据获取、分配、共享;网络与通信;计算机软硬件的规范、标准;车间层设备控制器等。同时,并行工程作为一种经营哲理和工作模式自80年代末期开始应用和活跃于自动化技术领域,并将进一步促进单元自动化技术的集成。

2当今自动控制前沿

2.1智能控制

智能控制(intelligent controls)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控制理论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阶段,已步入“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阶段。智能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是现代控制理论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相互渗透,也推动了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控制系统向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

2.2集成或者(复合)混合控制

几种方法和机制往往结合在一起,用于一个实际的智能控制系统或装置,从而建立起混合或集成的智能控制系统。2.3分级递阶控制系统

分级递阶智能控制是在自适应控制和自组织控制基础上,由美国普渡大学Saridis提出的智能控制理论.分级递阶智能控制(Hierarchical Intelligent Control)主要由三个控制级组成,按智能控制的高低分为组织级,协调级,执行级,并且这三级遵循“伴随智能递降精度递增”原则。组织级(organization level):组织级通过人机接口和用户(操作员)进行交互,执行最高决策的控制功能,监视并指导协调级和执行级的所有行为,其智能程度最高。

协调级(Coordination level):协调级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分层:控制管理分层和控制监督分层。

执行级(executive level):执行级的控制过程通常是执行一个确定的动作。2.4专家控制系统(Expert System)

专家指的是那些对解决专门问题非常熟悉的人们,他们的这种专门技术通常源于丰富的经验,以及他们处理问题的详细专业知识。

专家系统主要指的是一个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其内部含有大量的某个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来处理该领域的高水平难题.它具有启发性,透明性,灵活性,符号操作,不一确定性推理等特点。

专家系统是利用专家知识对专门的或困难的问题进行描述。用专家系统所构成的专家控制,无论是专家控制系统还是专家控制器,其相对工程费用较高,而且还涉及自动地获取知识困难、无自学能力、知识面太窄等问题。尽管专家系统在解决复杂的高级推理中获得较为成功的应用,但是专家控制的实际应用相对还是比较少。2.5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

神经网络是指由大量与生物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相类似的人工神经元互连而组成的网络;或由大量象生物神经元的处理单元并联互连而成.这种神经网络具有某些智能和模拟人控制功能。学习算法是神经网络的主要特征,也是当前研究的主要课题.学习的概念来自生物模型,它是机体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

神经网络具备类似人类的学习功能。一个神经网络若想改变其输出值,但又不能改变它的转换函数,只能改变其输人,而改变输人的唯一方法只能修改加在输人端的加权系数。

神经网络是利用大量的神经元按一定的拓扑学调整方法。它能表示出丰富的特性:并行计算、分布存储、高度容错、可变结构、非线性运算、自我组织、学习或自学习等。这些特性是人们长期追求和期望的系统特性。它在智能控制的参数、结构或环境的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等控制方面具有独特的能力。神经网络可以和模糊逻辑一样适用于任意复杂对象的控制,但它与模糊逻辑不同的是擅长单输入多输出系统和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多变量控制,在模糊逻辑表示的SIMO 系统和MIMO 系统中,其模糊推理、解模糊过程以及学习控制等功能常用神经网络来实现。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和神经模糊逻辑技术: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作为智能控制的主要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两者既有相同性又有不同性。其相同性为:两者都可作为万能逼近器解决非线性问题,并且两者都可以应用到控制器设计中。不同的是:模糊逻辑可以利用语言信息描述系统,而神经网络则不行;模糊逻辑应用到控制器设计中,其参数定义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因而可提出有效的初始参数选择方法;神经网络的初始参数。但在学习方式下,神经网络经过各种训练,其参数设置可以达到满足控制所需的行为。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都是模仿人类大脑的运行机制,可以认为神经网络技术模仿人类大脑的硬件,模糊逻辑技术模仿人类大脑的软件.根据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的各自特点,所结合的技术即为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和神经模糊逻辑技术.模糊逻辑、神经网络和它们混合技术适用于各种学习方式 智能控制的相关技术与控制方式结合或综合交叉结合,构成风格和功能各异的智能控制系统和智能控制器是智能控制技术方法的一个主要特点。2.6模糊控制系统

所谓模糊控制,就是在被控制对象的模糊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控制器近似推理手段,实现系统控制的一种方法.模糊模型是用模糊语言和规则描述的一个系统的动态特性及性能指标。模糊控制的基本思想是用机器去模拟人对系统的控制.它是受这样事实而启发的:对于用传统控制理论无法进行分析和控制的复杂的和无法建立数学模型的系统,有经验的操作者或专家却能

取得比较好的控制效果,这是因为他们拥有日积月累的丰富经验,因此人们希望把这种经验指导下的行为过程总结成一些规则,并根据这些规则设计出控制器。然后运用模糊理论,模糊语言变量和模糊逻辑推理的知识,把这些模糊的语言上升为数值运算,从而能够利用计算机来完成对这些规则的具体实现,达到以机器代替人对某些对象进行自动控制的目的。

模糊逻辑用模糊语言描述系统,既可以描述应用系统的定量模型也可以描述其定性模型。模糊逻辑可适用于任意复杂的对象控制。但在实际应用中模糊逻辑实现简单的应用控制比较容易。简单控制是指单输入单输出系统(SISO)或多输入单输出系统(MISO)的控制。因为随着输入输出变量的增加,模糊逻辑的推理将变得非常复杂。

参考文献

[1]Tan, K.C.and Li, Y.(2001)Performance-based control system design automation via evolutionary computing.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4(4).pp.473-486.ISSN 0952-1976,[2]Li, Y., et al.(2004).CAutoCSD-Evolutionary search and optimisation enabled computer automated control system desig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mputing, 1(1).pp.76-88.ISSN 1751-8520,[3]IMLACH J, BLAIR B J, ALLAIRE P.Measured and predicted force and stiffness characteristic of industrial magnetic bearings[J].Trans.ASME J.Tribol., 1991, 113:784-788.[4] Gene F.Franklin, J.D.Powell, and AbbasEmani-Naeini, Feedback Control of DynamicSystems, 4th ed., 2002.[5] FOURNEYEYN M E.Advancing into tholographical photoelasticity[C]//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Applied Mechanics Division.Symposium on Applications of Holography in Mechanics,August 23-25,1971,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Los Angeles,California.New York:ASME,1971:17-38.[6] FANUC Series21/21B OPRRATORS MANUAL 1996.07 [7]王台有,江荣杰.自动控制[M].全威图书有限公司,1999.King Station.Jiang Rongjie.Automatic control [M].Roly Books Limited, 1999.[8]汪永文.自动控制[M].全华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2.Wang Yongwen.Automatic control [M].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oks Limited by Share Ltd, 2002.[9]张充鑫,赖连康.自动化概论[M].全华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3.Zhang Chongxin, Lai Liankang.Introduction to automation [M].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oks Limited by Share Ltd, 2003.[10]廖国清,萧志清.陈曦照..机电整合[M].全华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1999.Liao Guoqing, Xiao Zhiqing.Chen Xizhao.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M].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oks Limited by Share Ltd, 1999.究。

E-mail:xxxxx

作者简介:xxx,男,xxx年出生,本科生,主要进行数控技术方面的研

第五篇:数学专业发展前沿学习心得[定稿]

数学专业发展前沿学习心得

李阳 数学0801 40763014

数学源自于古希腊语,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科学。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的基本要素是: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

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逻辑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虽然不同的传统学派可以强调不同的侧面,然而正是这些互相对立的力量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综合起来的努力,才构成了数学科学的生命力、可用性和它的崇高价值。

基础数学的知识与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概念的精炼早在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 及古印度内的古代数学文本内便可观见。从那时开始,其发展便持续不断地有小幅度的进展,直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因着和新科学发现相作用而生成的数学革新导致了知识的加速,直至今日。

今日,数学被使用在世界不同的领域上,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数学对这些领域的应用通常被称为应用数学,有时亦会激起新的数学发现,并导致全新学科的发展。数学家也研究纯数学,也就是数学本身,而不以任何实际应用为目标。虽然许多以纯数学开始的研究,但之后会发现许多应用。

1.运筹与最优化

1)历史上的运筹·最优化问题 古老的运筹问题:道路交通设计

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

2)运筹学的应用领域:

军事

经济

计划

金融

物理

化学

生物

信息

分类 人工智能

图像处理

数字信号处理 医疗

社会学 天文

工业设计

航空航天

农业

通信 等等 3)从线性规划到整数规划

线性规划的可行域为空间中的超多面体; 求解线性规划的迭代法: Fourier-Motzkin 消去法 单纯形方法 椭球法

内点法(障碍法)单纯形法

Dantzig, 1947: 单纯形法;

Lemke, 1954;Beale, 1954: 对偶单纯形法; Dantzig, 1953: 改进单纯形法 椭球法

Shor, 1970-1979 Yudin & Nemirovskii, 1976 Khachiyan, 1979 M.Grötschel, L.Lovász, A.Schrijver, 1988 给定一个线性规划,如何能求得一个可行解? 求解线性规划的迭代法:

Fourier-Motzkin 消去法:不会再有人用了 单纯形方法:很不错 对偶单纯形方法:更好 椭球法:理论上还算有意思 内点法/障碍法:经常是最快的 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求解的LP规模

500,000 个变量

5,000,000 个约束

比较容易解的整数规划: 最小支撑树;

匹配问题;

最大流问题;

最小费用流问题; 整数规划问题的解法:

分支定界;

割平面。TSP问题及其应用 上界:近似求解方法 下界:LP松弛

TSP问题的工业应用:芯片制造 打孔

2.数学中的“混沌”

混沌是指发生在确定性系统中的貌似随机的不规则运动,一个确定性理论描述的系统,其行为却表现为不确定性--不可重复、不可预测,这就是混沌现象。进一步研究表明,混沌是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固有特性,是非线性系统普遍存在的现象。牛顿确定性理论能够充分处理的多为线性系统,而线性系统大多是由非线性系统简化来的。因此,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中,混沌是无处不在的。

1972年12月29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混沌学开创人之一E.N.洛伦兹在美国科学发展学会第139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蝴蝶效应》的论文,提出一个貌似荒谬的论断:在巴西一只蝴蝶翅膀的拍打能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产生一个龙卷风,并由此提出了天气的不可准确预报性。时至今日,这一论断仍为人津津乐道,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人们对混沌学的浓厚兴趣。与我们通常研究的线性科学不同,混沌学研究的是一种非线性科学,而非线性科学研究似乎总是把人们对“正常”事物“正常”现象的认识转向对“反常”事物“反常”现象的探索。例如,孤波不是周期性振荡的规则传播;“多媒体”技术对信息贮存、压缩、传播、转换和控制过程中遇到大量的“非常规”现象产生所采用的“非常规”的新方法;混沌打破了确定性方程由初始条件严格确定系统未来运动的“常规”,出现所谓各种“奇异吸引子”现象等。

混沌来自于非线性动力系统,而动力系统又描述的是任意随时间发展变化的过程,并且这样的系统产生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混沌系统对初始条件很敏感。

3.多尺度数学方法在材料科学凝固过程中的应用

1)数学流体力学发展历史的回顾

主要是航空航天产业的百年辉煌,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飞行到向宇宙深处的不断探索,涉及到了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的绕流问题。2)材料科学中金属凝固理论研究进展

背景:材料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是社会进步和高新技术发展的先导。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把信息、能源和材料誉为人类文明的三大支柱,80年代以来又把新材料技术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列为高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新材料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化水平。

典型凝固加工的加工技术、理论体系和工艺技术:

理论进展有:

a. 液固相变形核理论-----1940s-50s年代,Turnbull建立了液—固相变中的形核理论

b. 晶体界面生长动力学理论-----1951年Burton、Cabrera和Frank 建立了晶体光滑界面的结构模型与生长动力学理论

c.成分过冷理论-----1953年Chalmers等提出了界面稳定性概念和成分过冷理论,揭示单相凝固组织出现复杂形态的内在原因 d.界面稳定性线性动力学理论-----1963和1964年Mullins和Sekerka 提出界面稳定性的线性动力学理论,确立界面稳定性与溶质边界层、温度梯度和界面能的关系。目前的研究方法:

(1)实验方法

合金成分的优化、组织性能的测试、组织形态的形成机制(2)数值模拟的方法

计算材料科学、利用相场法模拟组织与形态等(3)数学物理的方法

利用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求解微分方程

3)多尺度数学方法数学在材料科学凝固过程中的应用-----数学物理中的渐近方法

研究背景: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提出了大量的旨在探究与揭示现象的物理本质与机制的基础性课题。对各种形态材料生长系统中的研究,人们发现,复杂纷纭、形态各异地出现在自然界的动力学现象,能呈现出一些普遍的共性特征。服从于具有相似的数学形式的规律; 并且能运用共同的数学概念、途径、工具进行研究。一些重要的、基础研究领域与学科方向:

微米尺度上的材料生长与制备过程动力学的研究; 纳米尺度上的材料生长与制备过程动力学的研究; 宏观尺度上的材料生长与制备过程动力学的研究。

4.现代控制理论

1)定义:现代控制理论是建立在状态空间法基础上的一种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控制理论中,对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主要是通过对系统的状态变量的描述来进行的,基本的方法是时间域方法。现代控制理论比经典控制理论所能处理的控制问题要广泛得多,包括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单变量系统和多变量系统。它所采用的方法和算法也更适合于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现代控制理论还为设计和构造具有指定的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系统提供了可能性。

2)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现代控制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迅速兴起的空间技术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空间技术的发展迫切要求建立新的控制原理,以解决诸如把宇宙火箭和人造卫星用最少燃料或最短时间准确地发射到预定轨道一类的控制问题。这类控制问题十分复杂,采用经典控制理论难以解决。1958年,苏联科学家庞特里亚金提出了名为极大值原理的综合控制系统的新方法。1960~1961年,美国学者R.E.卡尔曼和R.S.布什建立了卡尔曼-布什滤波理论,因而有可能有效地考虑控制问题中所存在的随机噪声的影响,把控制理论的研究范围扩大,包括了更为复杂的控制问题。到60年代初,一套以状态空间法、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卡尔曼-布什滤波为基础的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新的原理和方法已经确立。

现代控制理论所包含的学科内容十分广泛,主要的方面有:线性系统理论、非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理论、随机控制理论和适应控制理论。

线性系统理论是现代控制理论中最为基本和比较成熟的一个分支,着重于研究线性系统中状态的控制和观测问题,其基本的分析和综合方法是状态空间法。

5.微分方程理论与应用

1)主要内容:边界层传输问题研究

2)研究方向:常微分方程、泛函微分方程的稳定性与定性理论、解析数论及其应用、非牛顿流体力学、生物数学

3)研究内容:非线性传输问题的动力学基础及定性行为;传输问题非线性微分方程的近似解析分析方法;分形介质动力学与分数维粘弹性流体的解析理论;微分方程非线性边界值问题;微分方程理论在非线性动力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等

4)边界层传输问题研究:研究背景、数学描述、实验台的搭建与测试方法、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近似计算

5)边界层:流体在大雷诺数下绕壁面流动时,可把流体的粘性和导热看成集中作用在流体壁面的薄层,即边界层内

6)研究背景:边界层传输问题研究内容,边界层传输问题大多通过分析边界层内微元体的动量、热量和质量守恒,采用一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进行数学描述;

求解通量守恒方程组来分析确定边界层内速度、温度和浓度分布,探析边界层内剧烈的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规律。得出工程中需要的重要参数——物面上的摩擦阻力和传热量。

7)边界层问题研究:研究背景、数学描述、实验台的搭建与测试方法、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近似计算

8)利用拆分思想改进同伦分析方法,定义并建立了同伦拆分法。基于一系列合理的假设,完成同伦拆分方法的收敛性的证明,首次为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利用收敛定理求解实际流体边界层问题,验证了理论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初步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9)渐近方法在边界层问题中应用 求解思路:本课题是非牛顿磁性流体边界层问题上的渐近解研究,求解思路是先引入流函数利用李群变换对现有的边界层无量纲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进行转化,转化成一个常微分方程,将一个描述边界层流动的偏微分方程转化成非线性边值问题来求解;然后同伦分析方法进行求解.研究幂率速度运动表面非牛顿磁流体边界层问题,结合Adomian拆分方法和同伦拆分方法进行求解。随磁场参数 的增加,壁摩擦力增大;随幂律指数的增大,壁摩擦力减小。磁性参数M的增加,壁面摩擦力增大(两种相符)。随磁性参数M的增加,流体无量纲速度变小。

心得收获:

通过小学期的学习,我了解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培养目标,就业状况以及学习专业知识的基本要求和能力素质等。在专业学习中,我们应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提出新思路,拓宽思路。平时多参加数学建模,计算机应用大赛等,提高自己的动手的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总之,通过学习我们要培养自己良好的数学素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成为一名专业知识精深的人才。

下载数据库发展前沿演讲稿(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据库发展前沿演讲稿(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材料化学研究前沿和发展展望

    材料化学研究前沿和发展展望 摘要:材料是人类发展的铺路石,从古至今材料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到了21世纪更是成为了材料的世纪。工业、军事、航空航天、生物、能源等都与......

    有机化学的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

    有机化学的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是有机化合物, 它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变化,以及伴随这些变化所发生的一系列现象。 20世纪的有机化学......

    土木工程发展前沿海报-方国兴

    报告题目:A painless approach to reliability-based design 报告人: Phoon Kok-Kwang (方国光) 时 间:2011年9月6日(周二) 下午3:00 地 点:建工新学科楼(东区)一层东侧报告厅 报告......

    计算机专业发展前沿学习总结(5篇)

    专业发展前沿 学习总结 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_计科一班____ 姓名:__杨梅_____ 学号:_20080854126___ 发展方向:□位置服务、云计算 □电子商务、电子政务 □信息检索、网页排序技术 □......

    立于改革开放前沿,积极发展揭阳经济

    (一)揭阳市简介揭阳自秦汉得名,历史已跨越两千多年之久。1991年12月建市以来,辖管揭 东、揭西、惠来三县,以及榕城区和普宁市。全市总面积达到5240.5平凡公里, 2001年全市总人口57......

    立于改革开放前沿,积极发展揭阳经济

    (一)揭阳市简介揭阳自秦汉得名,历史已跨越两千多年之久。1991年12月建市以来,辖管揭东、揭西、惠来三县,以及榕城区和普宁市。全市总面积达到5240.5平凡公里,2001年全市总人口579......

    立于改革开放前沿,积极发展揭阳经济(精选合集)

    (一)揭阳市简介揭阳自秦汉得名,历史已跨越两千多年之久。1991年12月建市以来,辖管揭 东、揭西、惠来三县,以及榕城区和普宁市。全市总面积达到5240.5平凡公里, 2001年全市总人口57......

    服务经济理论前沿与中国服务业发展

    12月22日财贸所教授夏杰长 一、 城市化与经济结构关系的文献综述 城市化导致人口聚集,还是相互导致?这是一个长期的争论。 城市化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机制的理论主要是区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