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经济理论前沿与中国服务业发展

时间:2019-05-13 14:1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服务经济理论前沿与中国服务业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服务经济理论前沿与中国服务业发展》。

第一篇:服务经济理论前沿与中国服务业发展

12月22日财贸所教授夏杰长

一、城市化与经济结构关系的文献综述

城市化导致人口聚集,还是相互导致?这是一个长期的争论。

城市化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机制的理论主要是区位理论和非均衡增长理论。

1、区位理论。区分理论主要包括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等。

冯-杜能(J H Von Thunen):<孤立国通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1826

韦伯《工业区位论》1909

克利斯泰勒《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19332、非均衡理论:

增长极理论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于1955年提出。(增长极理论的核心是:主导部门以及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个区域或者某个大城市聚集形成经济活动中心。有两个效应:吸引和辐射)中心---边缘理论由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学家弗里德曼提出。

3、循环累积理论,时缪尔达尔在1957年《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最核心的效应是“扩

散效应”和“极化效应”,在经济活动初期,经济要素的水平是大体上相同,后来由于偶尔因素,拉开了距离,这就是“极化效应”。

《工业化与商业化的比较研究》切拉力

城市化不仅影响产业结构也影响需求结构。

服务业聚集水平的国别差异

服务业聚集的变化趋势方面:虽然变化方向大体相同,但不同研究方法形成不同的结论: 科尔科的研究发现,服务业是美国集中度最高的产业之一,空间尺度对服务业集聚程度的影响较强,在郡县层面,虽然自86年以后集中程度一直不太高,但欧洲服务部门在地理上呈现出越来越集中的去向,尤其是金融和商务区服务业是聚集程度最高的两个部门。

然而,克伦茨运用B阿拉飒飒指数对iu州服务业的地理集中以及变迁进行了研究,并将产业聚集的i安华勇线性趋势惊醒检验,结果表明,服务业的地理集中和聚集在1970-2005年成仙了一种下降态势。降幅为22%

大部分服务行业的聚集水平呈现显著下降,此外,在信息技术对服务业聚集的效应方面,而科尔的研究揭示出信息技术对于制造业和服务业区选择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信息技术将主要通过影响五行上平的运输成本对服务企业的区位选择和聚集产生需求作用

二、关于城市化化与产业结构的文献研究:

布莱恩.贝利(1692年)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该国的城市化程度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式相互作用的。

1、刘易斯-拉斯尼费景汉模型

2、乔根森模型劳动剩余的问题

3、托达罗模型收入差异和就业机会的差异

4、钱纳里的“标准产业模型”:从劳动力资源再配置看出结构变动的特点:

1、与农业产值下降幅度比,农业劳动力转移要慢很多。农业产值下降幅度快。,农业劳动占全部就业人比重36%左右。证明农业部门仍然是低效率部门。

2、工业就业增长幅度(27-28%)远远落后于农业就业下降幅度,农业部门转移的劳动力大部分被服务业吸纳。(由于工业化程度越

来越高,需要劳动力少)

城市病:是指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表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延,大量耕地被占,使人地矛盾更尖锐。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也称为城市病.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形成的原因很复杂,首先是经济原因。

国内学者的研究:

城市化与服务业相关性是服务经济学界多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之一,2011年又把改问题研究推进一步。

冉建宇 张建升(2011年)通过构建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1-2009年中国国各地区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中国各地区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水平都存在不断提高,但地区差异较大。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差异扩大,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从协调度来看,各地区耦合度不断提高。优质协调的省份和严重失调的省份都比较少,轻度失调和基本协调的省份较多。从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来看,东部区耦合调度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参阅张建生《中国城市化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研究》,载《经济与管理》2011年第7期

光环效应:中心城市把周围城市的优质资源吸引过来,被中心城市极化了,周围城市必定倒霉。应该差异化发展。

二、城市转型过程中的城市与服务业的互动的现象与理论解释

(一)、城市转型及其服务业发展是学术界 一个热门的研究话题

最著名的莫过于“配第—费雪—克拉克定理”,科兹涅茨、富克斯、钱纳里等众多经济学家的实证研究证实了其结论。

克利斯泰勒在1933年提出的“中心地理论”,但丹尼尔斯(1985年)认为的那样,与农业和工业相比,服务业的空间分布规律长期且明显地被人们忽视。诺伊利和斯坦巴克以美国140个最大的大城市标准统计作为研究样本,以就业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区位商为指标,吧美国大都市转型的结果分为四种:多元化服务或者节点型城市,专业化服务型城市、生产型城市和消费导向城市。

希兹,斯坦巴克等:服务业的发展使得大多数城市度过了持续至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难关,斯坦巴克指出,服务业的发展改造了美国城市经济。

(二)、城市与服务业互动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趋势

从经济史的角度看,发达国家城市经济经历三个阶段:

1、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时期

2、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为辅助的工业化后时期时代(上海)

3、服务业为主导,建有某些新兴制造业的后工业化时代。(北京)

克拉克《经济节史》

(三)城市化与服务业互动发展的理论解释:

1、早期发展经济学家的观点:

服务业是一个落后的部门,本质上是消耗性部门,所以发展史被动的,对城市化没有多少促进作用。

2、基于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的城市与服务业分析

如果城市化的速度超过工业化,则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到城市之中后,只能在非正

规部门就业。二这些非正规部门主要是传统的服务业,这些部门是小规模的,效率底下的,无益于经济增长。这样,有服务业多推动的城市化是低效率的城市化。是贫困的城市化。评论:考虑到信息技术等因素,城市发展的更多是现代服务业,因此,对城市发展史积极的,促进作用的。

3、进一步研究:

证实了:工业化国家1920-1970年劳动力转移过程,动态比较出得结果说明劳动力在城市非农业部门特别是服务业部门集中,研究发现城市化是促成今年一个国家由农业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重要因素。明确了城市化是服务业发展的原因。

里德尔支出,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并不是一个被动的角色,从经济史的角度来看,商业革命是工业的前奏与先兆,二服务业的创新成为了工业革命的支撑。里德尔提出,服务业的份额的上升并不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是经济增长的原因“服务业是促进其他部门增长的过程产业,服务业是经济的粘合剂,是刺激商品生产的推动力。”

江小娟则提出了服务业增长需要区分“名义”与“真实”,可以概括为:一实三名,新增服务消费是真实的增长,服务价格相对上升,服务专业化和外移(专门服务部门来做工业部门做的,GDP还是那些,只是记录在服务业GDP中),自我服务转化为市场化服务都属于名义增长。服务业比重上升不是好事,福利不一定增长,只是价格上升。所以应该记录在名义中。三分之二的服务业是外置的,不是实际的。

那么,在服务业增长分解中,新增服务业是占主导吗?现在还是一个谜。

城市化的两个阶段:工业化城市---后工业化城市

为什么城市化促使服务业发达,新增服务业发展强劲,原因在哪儿呢?降低交易成本与分工的深化。

亚当斯密《国富论》

这种观点认为,服务业发展与城市之间互动关系的最重要的纽带是分工。由于制造业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交易成本以及制造业非密集使用土地资源的特征。会使制造业首先在一个区域集中起来,这个过程就是城市化过程。这种城市就是工业城市。使用藤田恒久与克鲁格曼的模型进一步推到后发现,将制造业集中起来之后,制造业者之间的分工,制造环节的分工,以及功能化分工将会不断地深化。这导致交易数量(交易频繁)大为增加。这种交易数量的增加对于交易本身的专业化提出了要求,从而出现了服务业的规模化聚集(服务业专业机构),是后工业化城市出现。

(四)服务化与城市化的动态发展过程理论

城市地理学家瑟诺姆对城市化发展规律研究,城市化进程具有间断性规律。

三、城市转型与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1、城市有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是城市有低向高发展的整个过程。

2、以金融、信息为核心的高级生产者服务形成向大城市中心聚集化的趋势,从而使城市在空间上表现为中心区高度集中。

3、城市转型是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4、城市转型与服务业之间存在着一种动力机制和路径依赖,研究认为服务业在大城市的发

展是三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三种因素是:城市的规模和服务业的多元性,城市在国际和国家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区位。

5、推动城市转型与服务业发展的力量:政府与市场的合力。

6、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型中普遍存在首位城市现象。经济社会和资源配置的高度非均衡

性,钱和财力严重向大城市聚集。

7、就资源型城市转型来看,一般分为“产业链延伸模式”:从单纯的采掘业,到采掘业加

工制造等产业链。

8、“资源转换模式”和“多元化模式”这三种类型。

第二篇: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

成果名称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项目总报告成果类型研究报告

出版时间2006年6月

出版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原产业政策司)

成果内容简介

篇章结构、基本观点

本项成果是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原产业政策司)为制定国家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文件,委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由白重恩作为主持人)进行研究的项目“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的总报告。总报告于2006年6月提交国家发改委,报告全文6万字,共分为三个部分,篇章结构如下:

一、我国服务业发展状况的多维度分析

1、与服务业有关的若干概念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历程

3、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横向比较

4、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对服务业的国际比较分析

5、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评价――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后的认识

二、影响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因素――分行业分析

三、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整体制约因素及其对策思路分析

1、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经验与服务业的发展

2、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整体制约因素

3、发展我国服务业的整体思路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报告在课题组进行的扎实调研、广泛的数据分析、多个分行业研究等多项基础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对策中提出如下主要观点:

(1)目前我国各级政府文件中出现的各种服务业分类、概念问题,报告认为对服务业做合理的分类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现象,同时也会给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坚实的基础;但是,过多的概念会让人有无所适从的感觉。报告认为关于服务业领域较重要的概念有: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公共服务、自然垄断型服务业、行政垄断型服务业、公用事业等。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提法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其成分随着时间而变化。报告建议以我国非公共服务业中各行业对制造业的贡献与OECD国家差距程度的大小作为划分依据,分为传统服务业、传统型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

(2)利用100多个国家的数据进行的跨国经验研究发现,报告指出一国服务业的比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 一国制度的质量、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程度、国民的教育水平、城市化水平等,其中制度质量对于穷国的服务业发展更为重要,教育水平对于富国的服务业发展更为重要,一国货物出口占GDP的比重对其服务业比重有负向的影响。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目前我国的服务业比重相对于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现象并非难以理解。利用相关数据进行的拟合表明,我国服务业比重低于印度10个百分点问题是可以解释的。制度质量和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程度是理解中印服务业比重差别的重要因素。

(3)利用投入产出表进行的国际比较研究发现,在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关系上,我国与OECD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异。首先表现在我国服务业总产出中,增加值的比重较低,其中劳动者报酬和营业盈余所占比重差距尤为明显,而税收所占比重反而高于各OECD发达国家。其次表现在生产过程中,我国服务业消耗了更高比例的水、电、气、石油等自然资源以及其他物质产品。最后,与一般常识有所差异的是,我国服务业总产出中更高的比重被投入到社会生产过程中,这似乎表明我国服务业的生产性更强;然而,按照第二产业产出中消耗了多大比重的服务业来看,我国的这一数值远低于OECD发达国家。综合这两方面的证据表明,我国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支持作用还需大力加强。

(4)通过投入产出方法的国际比较研究,报告指出各个服务行业的产业关联关系,在我国与OECD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按照各服务行业产出中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比例,以及其在第二产业总投入中所占比例方面的差异程度来衡量,报告将它们分为传统

服务业、传统型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四类。其中传统服务业的两个比例都高于或接近OECD发达国家,表明我国的这些行业对于其他行业的支持作用已较为充分;传统型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关系在我国较为接近OECD各国;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衡量,我国新兴服务业对其他产业的支持作用都落后于OECD发达国家。

(5)在总结提炼课题组对各个服务行业进行的研究后,报告指出,制约各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市场是否存在失灵;二是政府的干预政策是否适当。各个服务行业在外部性,规模经济,信息不对称以及公共品等方面存在不同的特性,从而使市场不能完全发挥其配置资源的作用。市场失灵要求政府的适当干预,然而当前我国政府关于各服务行业的政策又存在诸多不适当之处。为促进各服务行业的发展,政府应当根据各服务行业市场失灵的特点和范围,制定适当的干预政策。

(6)总结以上国际比较以及分行业的研究,报告认为制定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应当建立在总结我国过去20多年以制造业为主导经济发展阶段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的优势表明我们已经拥有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经验和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这些经验以及现实国情是我国服务业发展所必须依赖的客观环境。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来看,重要的是要审视过去的这些经验是否适合服务业本身的产业特点。基于这一思考,报告认为在总体上,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要点在于: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制度,尽量减少政府对国民经济不必要的干预,促进服务业发展;注重培养服务业国际竞争力,选择性地扩大服务业开放;发挥地方政府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同时要协调解决条块分割问题;调整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占领服务业发展的人力资源高地。另外,服务业的产业特性决定了政府管制对其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应当充分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做到对各服务行业的合理管制。报告中还详细论述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具体政策建议。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1)全面考查了目前服务业领域的各种流行概念,对服务业做出合理的分类。

(2)利用我国与OECD国家关于服务业的投入产出关系的比较研究后提出,在对其他产业的支持作用方面,我国的传统服务业高于或接近OECD发达国家,传统型现代服务业较接

近OECD国家;新兴服务业落后于OECD发达国家;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较低,其中劳动者报酬和营业盈余所占比重差距尤为明显,而税收比重反而高于各OECD国家;我国服务业较其他国家消耗了更多的水、电、气、石油等自然资源以及其他物质产品。

(3)基于利用100多个国家的数据进行的计量检验结果,提出一国服务业的比重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观点。其中,制度质量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发展更为重要,教育水平对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发展更为重要。在2006年10月世界银行网站公布的Working Paper

(WPS4032),“Do Institution Matter More for Services?”中,同样利用跨国数据提出了与本报告类似的观点。

(4)在制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方面,报告提出应当建立在总结我国过去20多年以制造业为主导经济发展阶段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的优势表明我们已经拥有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经验和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这些经验以及现实国情是我国服务业发展所必须依赖的客观环境。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来看,重要的是要审视过去的这些经验是否适合服务业本身的产业特点。

研究方法

报告主要采用了历史分析、国际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国际比较中,注重利用世界发展指数(WDI)、各国制度评分等数据库进行计量分析;同时注重利用多国投入产出表考查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关系的差异。

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等

本项研究成果所提出的多个观点,得到了政府决策部门与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

研究报告所提出的各种观点与政策建议,对国家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帮助。在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现产业协调司)出具的对课题的验收意见中指出:课题报告“研究思路清晰,视角新颖,方法科学,框架合理,对服务业相关概念的界定较为合理、可行,提出的观点符合实际。《课题》的研究成果为研究起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的相关内容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如果将本研究报告与国发(2007)7号文件“国务

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相比较可以发现,本研究报告的多项观点都被该文件所吸收。

作为本项研究成果的一部分(见第1章第3节的“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横向比较”,主要观点的第二部分),后来整理为学术论文发表于《经济研究》杂志2007年第7期的“政府规模、法治水平与服务业发展”一文,于2008年获得首届“浦山中银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最高奖(两篇获奖论文之一,见证明材料)。在世界经济学会介绍获奖论文的新闻稿中指出,该文“论题非常有趣,结构严谨,研究方法规范,结论富有说服力。尤其在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的今天,这篇论文的结论更是具有发人深省的政策涵义。”,“要大力发展中国的服务业,„„根据本文的结论,提高法治水平以保障合法契约得以顺利履行,消减政府的规模,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成果社会反映

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现产业协调司)出具的对课题的验收意见中指出:课题报告“研究思路清晰,视角新颖,方法科学,框架合理,对服务业相关概念的界定较为合理、可行,提出的观点符合实际。《课题》的研究成果为研究起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的相关内容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本项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后整理为学术论文发表于《经济研究》杂志并获得“浦山中银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最高奖。在世界经济学会介绍获奖论文的新闻稿中指出,该文“论题非常有趣,结构严谨,研究方法规范,结论富有说服力。尤其在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的今天,这篇论文的结论更是具有发人深省的政策涵义。”,“要大力发展中国的服务业,„„根据本文的结论,提高法治水平以保障合法契约得以顺利履行,消减政府的规模,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本项成果是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原产业司)委托申报人作为主持人研究的课题,“促

进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项目的总报告。研究报告在提交后,成为制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文件的重要支撑性研究。本项成果的多项政策建议,被该文件采纳。

成果获奖情况

作为本项研究成果的一部分(主要观点的第二部分),后来整理为学术论文发表于《经济研究》杂志2007年第7期的“政府规模、法治水平与服务业发展”一文,于2008年获得由世界经济学会主办的,首届“浦山中银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最高奖(两篇获奖论文之

一)。

第三篇:中国服务业三十年:发展历程

一、中国服务业三十年:发展历程

(一)服务业发展:增长迅猛,但滞后格局未变

1.服务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但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仍然偏低。

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受物质生产部门优先发展战略、服务部门为非生产性寄生部门的指导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不重视服务业的发展。这期间,中国服务业发展落后可见一斑。1978年开始的中国经济改革启开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大门。在1978-2007年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了9%以上。与此同时,作为国民经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服务业(在统计局的资料中被称之为第三产业),也获得了高速的增长。服务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860.5亿元增加到了2007年的963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5%,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近两个多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23.4%增加到了2007年的39.2%。每年增加将近0.6个百分点,但近5年来其比重不断下降趋势。

2.服务业正逐步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力军,但其潜力仍没有发挥出来。

1978年以来,中国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就业先是上升再基本趋于稳定,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相对较快。2007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达到24945万人,而1978年其就业人数只有4890万人,2007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是1978年的5.1倍,第三产业就业占全部就业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参见表2)。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第三产业)将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都远多于第二产业,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日本)的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是第二产业的3倍左右;中等收入国家(如保加利亚、巴西)的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是第二产业的2倍左右(参见表3)。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第三产业被认为是吸纳劳动力能力最强的领域,但中国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所吸纳的全部就业人口还不到三分之一,远低于国际水平。这固然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制造业较发达且市场化程度较高有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实。

3.服务业劳动生产效率逐年提高,但服务业各行业间劳动生产率差异显著。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人均增加值)稳步提升。1978年,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只有0.1759亿元/万人,2007年则上升到了3.8616亿元/万人,2007年是1978年的21.95倍,年均增长12%(参见表4)。服务业门类众多,各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差异较大。根据荆林波、李蕊(2008)的研究,在10个服务部门当中,房地产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生产率最高,分别达到59.68506亿元/万人和52.25454亿元/万人,远远超过服务业生产率的平均水平。劳动生产率最低的行业是教育(3.434531亿元/万人)。此外,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的劳动生产率也不高。[1]

4.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传统服务业较发达,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明显落后。

根据国际通用的服务业分类标准,一般地认为,传统服务业是指运用传统的生产方式经营,并且在工业化以前就已存在的服务业。主要包括医疗卫生服务业、餐饮住宿业、修理业、商业等。现代服务业是指其需求主要受工业化进程、社会生产分工的深入影响而加速发展的服务业和运用现代科技技术、新型服务方式及新型经营形态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其内部结构明显改善,服务业结构转换与升级正在加快。物流、金融、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旅游、文化、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体育、会展、中介服务、动漫、创意等需求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现代技术型、知识型服务业迅速发展,各种新型业态层出不穷,提升了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对制造业的支撑能力。但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等传统产业的主导地位并未改变,现代物流、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仍然偏低。从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增加值来看,批发和零售贸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最高,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高达40%,而金融与保险、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的比重还比较低,约为20%。

(二)服务业改革:体制束缚坚冰已打破,但还任重而道远

1.服务业体制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总体落后于农业和工业领域的改革。

在计划经济时代,服务业发展长期得不到重视。在当时的体制背景下,我们几乎把现代化的目标单纯地理解为工业化,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是当时最重要目标和最迫切的任务。1978年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序幕,但这种改革也是从农业(1978年农村实施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和工业(1984年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开始的,最后才触及服务业。服务业改革中全面展开则要追溯到1992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之后。中国改革30年最大特点也是最成功的一条经验就是“渐进式”制度变迁。服务业制度变革也是如此。从服务业改革的先后次序来看,是按照逐渐放开服务改革、完善服务市场结构和体系以及服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顺序,遵循了先易后难渐进推进的基本原则进行的。比如,首先是在舆论导向上、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上为服务业发展创造基础性条件;其次是逐步放宽相关服务行业价格的管制,在一些领域(主要是居民服务领域)较大程度地放松了进入规制,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市场竞争,较大程度上由市场供求决定服务品的价格;进而再实施市场结构改革政策,允许其他国有企业或者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定行业,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有经济独家垄断经营的格局;最后实施产权改革,通过股份制、民营化或者与外资合资、合作方式,对某些行业的国有服务企业(如银行、证券、保险、商业零售领域)进行产权结构调整,引入了不同所有制的竞争主体。这些改革举措促进了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与世界服务业方式变革的总趋势也基本吻合,但从30年来的服务业发展实践来看,其实施力度和改革的成效还非常有限,或者说制度变革的能量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

2.体制束缚是制约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市场机制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理应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在服务业领域也不例外。尽管改革已经了30年的历程,但中国不少服务业领域垄断色彩十分强烈,一些部门对某些领域过分看重其兼有的属性,如:银行作为调节经济手

段的属性,科教卫体等领域作为公益性、福利性事业的属性,文化、传媒等作为意识形态的属性等,导致了银行、证券、保险、电信、民航、铁路、教育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领域,至今仍保留着于分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政府或国有经济垄断经营严重。比如,在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仍占50%以上,大大高于工业的同一比重,而且多数服务产品的价格还是由政府制定和管理,市场竞争很不充分。其结果,服务业的发展远远适应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提供效率低下,降低了净社会福利,也影响服务企业的经营和机制创新,不利于服务业的成长。

(2)行政审批环节过多、且多头管理。主要表现是行政审批环节过多、效率不高,行政执法尺度宽严不

一、收费过多。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等2005年对服务业前置审批项目的不完全统计,除涉及国家法律17部、国务院行政法规33部、国务院政策文件20件外,涉及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部门规章、文件106件。各地方依据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文件制定的地方性规定就可以成为一个庞大的集合。由于修订机制不够有效,法律、法规和规章、文件存在着修改不及时、废止退出滞后的问题,成为体制创新的障碍。各政府部门之间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存在许多不衔接和不配套之处,为企业带来很多困扰。行政执法中广泛存在的重复检查、重复收费、行为不规范等现象也妨碍了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3)事业单位改革滞后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彻底严重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产业化、社会化、专业化是服务业发展的方向,但中国长期以来把不少服务业当作是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内部的事情,没有把它剥离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效率。

中国的事业单位承担了较多的公共服务或准公共服务职能,但也有一些本可以产业化或市场化的服务业也存于其中。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各种应用开发性科研机构、职业培训机构、社会中介机构、一般性艺术表演团体、新闻出版机构乃至部分宾馆、招待所等,该市场化的没有市场化。公共支出越位挤占了稀缺的公共资源,分散了财力,使得社会急需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或无力供给。各类事业费供给范围庞杂及财政供养人员负担过重,造成一方面存在不合理的越位供给或过度供给的状况,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应当由公共部门保障的事业,资金供给短缺、保障乏力的问题。国有企业是市场经营主体,理应全力以赴地参与市场竞争。但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很不彻底,不少大企业出于自身利益和安置富余人员等方面的考虑,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非核心业务,如车队、法律事务、后勤、学校、医院等,企业绝大多数生产性服务业在企业内部消化,制约了物流、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政府机关及学校、医院等部分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程度不高,大量服务需求内置,如各政府机关为提供电子政府服务,纷纷设立了专门的信息中心,而其专业化水平和运作效率远低于专业化的信息服务公司。

(4)垄断与管制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中国在很多服务业领域实行垄断性经营。在中国,很多服务业是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的服务产业,如金融保险、电信、邮政、城市供电、铁路、民航、港口等领域。由于这些部门垄断难以打破,政府的管制又不够有效,服务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效率还比较低下。中国服务业在入世前对外资有着严格的限制,入世承诺中才逐渐放宽原有的限制,但是国内服务企业与国外服务企业大规模的竞争还没有到来。

(三)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质量有待提高

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状况主要通过服务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两个方面的指标来反映。改革开放

30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尽管还有较大逆差,但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服务业利用外资也迈上了新的台阶,占全部实际利用外资额的比重在不断攀升。

1.中国服务贸易正在蓬勃发展,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服务贸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世界服务贸易总额从1982年的7674亿美元猛增至2007年的63200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了8%,高于货物贸易增速1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份额从1980年的15.7%上升到2005年的19.3%。在这一国际背景下,中国服务贸易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出口和进口额已分别由1982年的25亿美元和19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914亿美元和1003亿美元,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居世界第7位,进口居世界第5位,服务贸易地位明显上升(陆燕,2008)。[3]

必须看到的是,中国发展服务贸易在迅速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家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2006)把这种挑战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出口规模较小,贸易逆差较大,与货物贸易相比发展相对滞后;其次,服务贸易结构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等传统部门,高附加值或技术含量较高的现代服务贸易发展落后;第三,服务贸易统计体系还不完善,导致政府制定政策、对外谈判缺乏依据,企业开拓市场、应对风险缺少信息,影响了中国服务贸易领域政府活动和企业业务的开展。

2.中国服务业吸收外商投资大幅增长,现代服务业正成中国吸引外资的新热点。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引进的外资主要投放在制造业,服务业几乎是空白。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服务业吸引国际直接投资开始逐年增多,在中国吸引外资总额中所占比重也开始提高,但总体来讲,服务业吸引外资水平仍然较低。不过,近些年来,情况发生了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商务部官方网站提供的数据,中国利用外资结构和质量呈现出制造业投资比重明显下降、服务业外商投资迅猛增长等一些新特征。2006年,工业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所占比重近6年来首次下降,而服务业外商投资迅猛增长。全年工业制造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00.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6%;占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63.6%,比上年降低了6.8百分点。2006年服务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99.2亿美元,比上年大幅增长了33.5%,增幅比上年提高27.4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批发和零售业、教育、房地产业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幅度都超过50%,分别为93.9%、91.1%、72.3%、65.6%、51.9%。服务业利用外资占当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32.3%,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而且,外资进入服务业领域的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前几年主要是房地产业,但近年来,则表现出对电信、银行、证券、保险、分销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偏好,现代服务业正成中国吸引外资的新热点。服务业吸引外商投资的比重提高,有利于改善和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减弱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力度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哪个领域开放得较早,哪个领域就发展得较快。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在很大程度上与过去开放度低有关。比如,中国的金融和电信市场长期以来是具有完全垄断特征的市场,金融服务由国家银行垄断,电信服务由国家电信垄断。由此产生这些领域的服务质量差、经济效率低。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度越来越高,开放度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涵盖了《服务贸易总协定》12个服务大类中的10个,涉及总共160

个小类中的100个。目前,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电信服务、分销等在内的100个服务贸易部门已全部向外资开放,占服务部门总数的62.5%。但总的来讲,中国服务业的开放整体上晚于制造业,开放程度也远低于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对外直接投资约70%流向服务业,但中国2006年服务业吸引的外资额即便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也只有吸引全部外资额的32.3%。目前,外资进入中国服务业还要面对外资准入资格、进入形式、股权比例和业务范围等较多的限制,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水平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第四篇:浅谈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服务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但无论是从内部结构的均衡还是国际比较来看都存在许多问题。20世纪 70年代开始, 各国都开始重视自身服务业的发展, 特别是新型服务业的发展。我国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忽视服务业的发展, 导致我国的服务业存在发展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我国的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不强, 严重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本文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不断增加,国内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在与日俱增。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比较落后, 整体竞争力不强,地区间和部门间发展不平衡。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服务业的发展, 世界服务贸易额不断增加, 并且服务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我国服务业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 并采取相应措施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

一、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国际竞争力是指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 各国或各地区间进行综合比较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系统能力。就服务业而言,其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服务业参与国际竞争时, 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增加值的系统能力。一国服务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一国金融服务、科技、教育、政府管理、企业管理、市场等方面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当前的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较弱, 我国的多项指标都比较落后, 下面仅就金融服务和教育两个指标进行分析:.金融服务业。由于长期受政府保护, 我国金融服务发展十分缓慢, 国内金融服务体系落后, 法律制度不健全,各种违规操作屡见不鲜, 国内银行的服务意识较差, 各银行的经营业绩不佳。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 从而制约了我国服务业竞争力的提升。随着入世之后, 国内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国内金融企业将会遇到国外金融机构的有力竞争。外资银行有着世界一流的管理方法和一整套风险评估手段, 使之具有较强竞争力。国内的商业银行或多或少的与政府有着特殊的联系, 因而银行的经营活动不可避免的会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 其经营目标也逐渐脱离了市场经济的利润目标。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我们必须积极向国外商业银行学习,以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首先,要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我们可以吸收非国有资本的进入, 股权的分散才可以增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防止出现重大的决策失误。与此同时要不断拓展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 大胆地进行金融创新。其次, 我们还要不断完善国内金融体系。只有具备了完善合理的金融体系,我国的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才能增强。.在教育方面,国内整体竞争力也不强,结果造成了国内人力资源的素质较低。一方面,国内教育市场发展很不平衡:沿海地区发达,中西部地区落后;传统教育繁荣,职业教育落后。这就造成了我国人力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在沿海地区,员工的素质普遍较高, 而内地员工的素质则较低。此外,还造成许多大学毕业生难以就业,而一些专业性的技术工人却十分短缺的现象。另一方面, 国内教育与国际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我国的教育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教学的工具十分简单, 计算机等先进的教学工具还没有普遍推广。教学思维还是以

第五篇:发展服务外包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发展服务外包 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访谈嘉宾: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牛驷,服务贸易科科长石跃军,服务贸易科主任科员王学干

【主持人】今天我们做商务局专场,首先请简要介绍一下商务局的主要工作。

【牛驷】洛阳市商务局承担着促进全市开放型经济和商贸服务业发展两大任务,肩负着全市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对外经济合作、商贸服务业发展等主要职能。

【主持人】说到服务外包,大家了解并不多,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服务外包?

【牛驷】外包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行业合理化分工,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节约运营成本、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种经营管理策略。外包被广泛接受的分类是:制造外包和服务外包。

2015年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共同印发的《服务外包统计报表制度》中对服务外包的定义是:专业服务供应商通过契约方式,为组织(企业、政府、社团等)提供服务,完成组织内部现有或新增的业务流程中持续投入的中间服务的经济活动。简单讲,就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主持人】就是说主营业务之外的事情让专业团队来做。【牛驷】是的。服务外包按照发包方和接包方的地域不同划分为离岸外包和在岸外包;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2015年印发的《服务外包统计报表制度》中对服务外包统计分类包括3个门类(ITO:信息技术外包;BPO:业务流程外包;KPO:知识流程外包),9个大类,35个中类。

【主持人】洛阳市在3个门类中哪个做的比较好?目前我市在岸和离岸哪个业务多?

【牛驷】主要还是信息技术外包,目前在岸的业务多一些,离岸业务近几年也有较大发展,目前从我们掌握的数据离岸一年业务规模在2亿美元。

【主持人】我市为什么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牛驷】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一是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的需要。省政府在《河南省建设中原城市群实施方案》中明确表示:巩固提升洛阳副中心城市地位,开展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创建;同时,加快推进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也是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打造带动全省发展新的增长极实施方案》中部署的89项具体工作之一。二是我市565产业发展的需要。市委市政府提出通过构建“五强六新五特”产业格局,加快促进洛阳产业向高端化、服务化、集群化和绿色化转型,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服务外包是促进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三是承接境外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方式和手段。发达地区因各方面因素,需要向中西部地区 转移,为我们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机遇。四是促进双创和就业的需要。服务外包是知识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产业,众多的小微企业参与其中,通过发展服务外包可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够吸纳大量的大学生就业。

【主持人】我国、我市服务外包产业是从什么时候发展起来的?

【牛驷】从国家层面是2006年,洛阳是从2009年启动,目前产业规模、企业数量、从业人数几个方面已成规模,已形成以软件开发、智能设计、工业设计、呼叫服务、动漫设计等门类齐全的服务外包产业结构。

【主持人】洛阳市服务外包产业在河南省属于什么位次?有没有什么做的比较好的企业?

【牛驷】目前此项工作我市在省内名列前茅,比较典型的是洛阳中重自动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把主营业务中涉及自动化开发矿山机械产品智能化信息化的业务和技术剥离,提供生产型服务,不仅为本企业,还在全国范围内提供此领域的服务。

【主持人】作为服务外包企业,服务外包数据库如何填报?

【王学干】商务部业务系统统一平台分为管理端和企业端。企业需通过注册账号,进入服务外包平台系统进行填报。主要需要填报年报、季报、月报等5个报表,企业填报后商务部门会逐级审核。【主持人】服务外包方面有什么优惠政策?

【王学干】概括来说有税收优惠政策和利用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平台建设经费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项目资金支持相关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方面,一是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二是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

国家每年给予服务外包示范城市500万的资金支持,主要用于服务外包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符合条件(每年条件有一定变化)的企业可享受项目资金扶持,支持项目类型有国际认证、人才培训、贷款贴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海外机构、境外注册商标、开展研发、设计和品牌建设;建立国际(离岸)接包中心和研发中心;开拓国际市场等项目。

【主持人】洛阳市是否有服务外包相关政策?

【王学干】我市正在准备起草制定有关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同时我市一些政策也适用于服务外包产业。比如今年5月份出台的《洛阳市支持大数据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中规定:

1、本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将信息技术服务部门剥离成立独立法人企业的,给予剥离后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

2、城市区内营业收入达到1000万元的信息服务企业,自建、购买自用办公用房的,由市财政按实际投资总额的5% 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100万元;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连续3年每年按年租金的50%给予补贴,享受补贴内不得对外转租和出售。

3、对于一些国际认定等方面给予奖励,比如对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3级、2级、1级资质认证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5万元、8万元,由低等次向高等次升级的,奖励其差额部分等。

2006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豫政〔2016〕39号),意见从三个方面对服务外包产业进行扶持:一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二是加强金融服务。三是提升便利化水平。

【主持人】企业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相关政策?

【王学干】企业可通过市政府网站信息公开部分查询相关文件或者联系市商务局服务贸易科了解。

【主持人】我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有哪些优势?

【牛驷】一是政策优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已纳入洛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打造带动全省发展新的增长极实施方案》,编制《洛阳市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发展十三五规划》,把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洛阳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区政策叠加,以及目前正在大力推进“565”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这些都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空间。二是地域优势。洛阳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便利的交通必将为资本、人才、信息的聚集创造更好的条件。三是产业优势。我市具有较完善的产业体系基础,制造型企业通过转型升级剥离属于服务类的业态,形成新兴的经济增长点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阳工业的蓬勃发展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科研优势。洛阳是我国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科技研发优势得天独厚,现有各类科研机构600多家,其中国家级科研院所14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约15万人,是中西部地区科技实力强,科技人才密度高的科技型城市。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为洛阳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五是教育优势。目前,洛阳有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洛阳师范学院等5所本科院校,9所大专,112所中专职高,40余家培训机构,在校生有20多万人,每年毕业的与信息产业服务外包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有4万多人,这为开拓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奠定了基础。

【主持人】洛阳市的产业园区对吸引企业入驻是否有相关政策?

【王学干】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我市区级政府及省市级服务外包园区也提供了各种服务和优惠措施:例如:洛龙区对新入驻园区的服务型企业,房租连续三年分别按每月每平方米20、15、1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50元;涧西区、洛龙区对入驻的专业园区且年纳税额在5万元以上的小微企业,连续三年分别按其当年区级收入的100%、80%、50%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等等。

【主持人】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如何?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什么?

【石跃军】目前,我市服务外包产业规模约50亿元,在商务部《服务外包管理信息系统》注册企业已达600余家,从业人员9.7万。2015年3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认定,洛阳市被命名为“河南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2个园区被命名为“河南省服务外包示范园区”;2017年3月洛阳3个园区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目前洛阳共有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5家,另外还有4家市级服务外包园区。

我市编制了《洛阳市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发展十三五规划》。目前,《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待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后印发实施。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我市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目标是:重点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巩固扩大在岸服务外包业务,提高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能力,推动服务外包产业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到2020年力争成为中西部承接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力争成功申报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到2020年实现服务外包总体规模突破100亿元,到2025年实现服务外包总体规模比2020年翻一番。重点发展领域如优先发展工业智能化设 计、软件外包和教育、呼叫中心,积极培育动漫影视、跨境电商、大数据服务等重点领域服务外包业务,打造洛阳服务外包“3+3“产业格局。

下载服务经济理论前沿与中国服务业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服务经济理论前沿与中国服务业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8中国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论坛”

    “2008中国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论坛”在京召开2008年12月18日至19日,由科技部主办的“2008中国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部......

    中国老年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中国老年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行政09一1班尹丽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已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服务逐步兴起并得到初步发展。同时,问题也逐渐显现,老年服务业与经济、......

    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

    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 ( 班级:13级国贸7班 学号:111333070148 姓名:刘正汉 ) 一、服务业市场化的滞后 市场在服务业的资源配置中还没有发挥基础性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政府......

    国内外关于服务经济理论与应用问题研究综述

    经济纵横·2008年第11期 国内外关于服务经济理论与应用问题研究综述 张慧文 (上海金融学院工商管理系,上海201209) 二十世纪以后,服务经济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O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本类包括82—83大类。 82 居民服务业 821 8210 家庭服务 指为居民家庭提供的各种家庭服务的活动。 ◇ 包括: —保姆、家庭护理、厨师、洗衣工、......

    威海市质检所服务服务业发展工作汇报[范文]

    威海市质检所服务服务业发展工作汇报 威海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根据市发改委《关于做好全市服务业现场工作会议交流材料起草工作的通知》和市局《关于做好报送服务业工作情......

    商业银行支持我市服务业发展服务方案

    XXX商业银行支持服务业发展信贷服务 实施方案(草案)服务业发展问题是关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劳动力就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为进一步改善对服务业的金融服务,构建......

    服务与发展

    服务与发展 所谓“用户至上,用心服务。”没有用户就没有我们的一切。作为一个营销人员,或者说一个服务人员,如果要让用户选择你,相信你的产品,那么首先你不是一再的去推销你要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