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服务业发展典型材料(最终稿)
突出重点 狠抓投入 努力实现服务业发展的新突破
河东区发展和改革局
(2010年7月5日)
近年来,河东区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部署要求,从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把服务业提升作为打造“半壁江山”的第一亮点,立足区情、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强力推动,服务业发展实现了规模、速度和效益的快速提升。今年上半年,预计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亿元,同比增长16%,占GDP比重达39%。完成规模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同比增长39%,占全区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51%。
一、科学谋划布局,明确发展定位
立足区情,充分发挥近城滨水宜居、地热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等区位优势,站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高度,从区域功能定位、服务业发展方向、重点项目布局三个层面,科学谋划服务业发展,规划了三大服务业板块、三个服务业发展园区。三大服务业板块即以温泉疗养度假为主题的汤泉旅游板块、以滨水生态旅游居住为主题的滨河开发板块和以市场商贸流通为主体的商贸物流板块。规划设立了临沂汤泉旅游区、城东物流园区和临沂市再生资源生态工业园区。先后编制了《河东区商 贸物流业发展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临沂汤泉旅游区总体规划》、《五金钢材城总体规划》、《汽车城发展规划》等10多个专项规划,按照近期、中期、长期相结合的原则,对市场商业流通、房地产开发、文化、影视、旅游、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等服务业相关行业、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布局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安排,突出了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服务业发展方向、重点和发展目标,为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发展环境
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不断增加政府投入,优化投资环境。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上,结合三大板块开发,重点加大城区、汤头和相公两个中心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累计投资近10亿元,实施了滨河湿地生态公园、汤泉旅游区基础设施以及城区道路交通环境亮化美化综合整治、城市市政设施、供排水、污水处理、燃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滨河生态景观走廊已经形成,城镇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政策上,重点向服务业园区和重点项目倾斜,在滨河板块开发、汤泉旅游区开发、德力西再生资源生态产业园区建设上,争取市委市政府给予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优惠政策,同时,河东区配套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为服务业项目的招商和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资金上,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强力支持服务业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去年以来,通过融资、贷 款、争取国家投资支持等,向服务业园区和服务业项目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占全区融资贷款和争取资金总额的60%以上。
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调动了民间资本的投资积极性,吸引了一大批服务业项目落户河东。今年以来,河东区8个市级重点项目中,5个项目为服务业项目,服务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额占全部市级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额的88%以上。世界建筑艺术博览园项目和刚刚签约的汤泉旅游区晋商文化园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均超过100亿元。临沂紫荆城商业地产项目,规划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这些大型综合性服务业项目的实施,将极大的优化、提升产业结构,是近年来河东区服务业项目招商和开发建设的重大突破。
三、突出“三大板块”,狠抓项目建设
坚持以“三大板块”为载体,以三个服务业园区为平台,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拆迁与还建并举,招商与开发并重,集全区之力,强力推动“三大板块”的开发建设。
汤泉旅游板块,共实施以温泉旅游综合开发为主的开发项目9个,以观唐温泉为龙头的一批温泉综合开发项目已建成运营,累计投入开发建设资金近10亿元,旅游区的基础设施、环境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餐饮、旅游、休闲度假业繁荣发展,游客接待量、服务业税收、服务业从业人员三项指标有了大幅度增长。今年以来,新引进的山东烟草疗养基地等6个过亿元的温泉综合开发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随着近期晋商、浙 商等大投资集团的进入,汤泉旅游区新一轮大开发的序幕已经拉开。
滨河开发板块,已累计完成旧村拆迁面积385.5万平方米,开发建设面积近200万平方米,累计投入开发建设资金20亿元。实施开发建设项目21个,其中文化生态旅游项目6个,建设大中型社区13个。上半年,完成旧村拆迁面积约50万平方米,开发建设完成投资近3亿元,世界建筑博览园、紫禁城等一批大的服务业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滨河区域作为河东区新的经济隆起带,其生态、文化旅游、休闲观光娱乐、滨水宜居等鲜明特色已十分突出。
商贸物流板块,以省级服务业园区——临沂城东物流园区为主体,规划建设汽车城、五金钢材机电物流城、铁路仓储物流城、木业建材城、航空物流城。其中,汽车城、五金钢材机电物流城、木业建材城已初具规模,累计开工建设商贸物流等服务业项目22个,其中过亿元项目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8个,累计完成投资约10亿元。今年以来,园区新开工建设项目8个,已完成投资1.5亿元。上半年,五金钢材机电物流城预计实现交易额约20亿元。汽车城于2009年始规划建设,一年来先后开工建设了18个专业汽车4S店和远通汽车超市。仅汽车销售一项,上半年开始营业的5家经营店实现销售收入近2亿元,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超过10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首次超过了50%以上,实现服务业税收1.83亿元,同比增长88.59%,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拉动经济增长了6个百分点,服务业规模、速度、效益均步入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四、健全体制机制,强化督导服务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河东区连续三年,将三大服务业板块开发列为全区“一号工程”,成立专门指挥部,指挥部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将全年的任务目标、重点工程项目层层分解,落实项目包扶责任,每个项目一名班子领导,一个负责部门,一名责任人,明确完成时限,限时完成。
健全机构,强化服务。汤泉旅游区设立了副县级管委会,配备健全了管委会领导班子和内设部门机构,城东物流园区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设立了长期的日常协调管理办公室,临沂市再生资源生态工业园区成立了市级园区管理委员会。通过加强机构建设,为重点服务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强化部门的服务意识,通过新闻督查、部门帮扶、工作督查、行风评议等措施,督促部门提高服务效率,积极主动地帮助项目单位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下、建得快。
强化督查,落实奖惩。实行日常调度、定期督查、月度通报制度。对年度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重点工程项目,区委督查办、区政府督查室定期进行严格督查,区委常委会定期听取 汇报,对工作不力,按时完不成阶段任务目标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即时予以通报批评,与年终综合考评挂钩,严格兑现奖惩。
第二篇:饮食服务业典型材料
整顿规范引导 加快饮食服务业发展
(修改稿)
根据区位特色优势、流通服务业现状和开放开发的趋势,市上把XX建成兰州以西、乌鲁木齐以东,承接东西,辐射南北的区域性商贸中心,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商务工作的总体目标。为了加快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在抓好商贸流通、外经贸发展、招商引资、市场秩序等重点商务工作的同时,针对我市对饮食服务业发展引导不力,特别是对大众化餐饮发展引导服务不到位,市场准入门槛低,地方特色不鲜明,内部管理不规范,缺乏竞争力,缺少品牌,经营档次不高等突出问题,积极研究和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和促进饮食服务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市县两级把饮食服务业发展作为扩大消费的重要工作来抓。2006年,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整顿和规范饮食服务业专项活动的通知》,要求按照“整顿、规范、提高、发展”的思路和政府引导与市场竞争相统一的原则,整合政府公共资源,利用政府公信权,组织行业协会,健全政府引导机制和行业约束机制,开展动态晋等升级和服务明星评选活动,鼓励竞争,引导消费,促进饮食服务业经营上规模,质量上档次,管理上水平,服务创一流。市、县两级还成立了以党委主管经济工作的领导为组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宣传部等23个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整顿和规范饮食服务业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在商务局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宣传动员、自查自纠,明确标准、整顿规范,考核验收、评定等级,公示引导、推动发展,强化监管、动态管理五个阶段,具体负责指导整顿和规范饮食服务业专项活动的开展。商务部门牵头,协调工商、卫生、质监、食品药品监督、公安、城市执法监察等部门,对4925户餐饮住宿企业和经营户进行了综合性整顿规范,其中对问题比较突出的685户进行了限期责令整改,依法停业50户,取缔21户,行政处罚260户。二是依据国家规范创立适应本地实际的饮食服务业行业标准。市商务局依据商务部颁布的《餐饮企业经营规范》、《农家乐经营规范》、《饭店业星级服务人员资格评定条件》的基本要求,结合本地菜品特色、消费习惯、饮食文化等地域特点,制定出台了《XX市城市餐饮业等级评定标准》、《XX市农家园等级评定标准》、《XX市地方传统特色美食店评选条件和评定标准》、《XX市星级美容院评定标准》和《XX市星级美发店评定标准》等五个试行标准,下发了《XX市开展餐饮业等级评定工作实施方案》、《XX市社会餐馆、农家园等级及地方传统特色美食店评定办法》和《XX市餐饮住宿业星级服务员评选办法》等三个试行方案和办法,为全市整顿和规范饮食服务业专项活动提供标准和依据。三是组建市县饮食服务业协会及行业分会并开展评选引导活动。按照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在市、县商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除市上和肃州区正在筹备外,其他6个县市区全部成立了饮食服务业协会,有的县市还
根据行业发展的状况和需要,在协会下设了“餐饮住宿”、“美容美发”、“彩扩摄影”、“洗浴”、“印染”及“农家园”、“特色饮食”等专业分会。各县市还依托协会组建了由行政执法人员、行业专家、公众代表、饮食服务企业和经营户代表组成的各专项评审委员会,按照严格标准、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思路,对饮食服务企业和经营户进行等级评定。截至目前,全市6个县市区已评出符合标准的城市餐饮店44家,其中特级店14家,甲级店17家,乙级店13家。农家园9家,其中甲级农家园7家,乙级农家园2家。地方传统特色美食店13家。星级美容美发院(店)50家,其中五星级美容美发院(店)14家,四星级美容美发院(店)25家,三星级美容美发院(店)11家。肃州区今年正在组织评选。
整顿规范和引导评选活动,促进了饮食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饮食服务企业普遍认为,整顿规范和评选活动,扭转了改制改革后多年来行业管理和服务引导缺失的局面,大部分星级宾馆、农家园、社会餐馆、美容美发店、彩扩摄影店等服务企业积极参与整改规范,踊跃参加评选。为了达到评选标准,获得更高经营等级,各经营单位普遍改善经营环境,增加经营设备和技术投入,严格执行卫生标准,努力提高经营质量。部分企业和经营者积极参加全国各类饮食服务业节会,去年10户企业30多人参加了甘肃美食节,敦煌宾馆的“飞天迎宾宴”获得名宴称号,13个菜品获得金奖,敦煌太阳能酒店、肃州区世纪红牡丹快餐店三位厨师分别获得热菜、面点、果蔬金银奖。金塔、玉门、瓜州三
县市共推出名优小吃和特色菜品99个。肯德基、德克士等国际名店落户XX,引进的重庆巴将军、小天鹅火锅、湘菜、粤菜、鲁菜等大众化餐饮经营火爆。经营者比过去更加重视人才培训、规范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饮食服务业整顿规范和评选活动,在正确引导社会消费、维护消费者利益、提高企业经营档次和效益、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增强就业和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连续两年保持在15%以上,2007年达到51亿元,其中住宿餐饮业增长率连续两年保持在21%以上,2007年达到6.82亿元,位居全省前列。
今后,我们将围绕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结合商务部已颁布的饮食服务业经营规范和即将出台的《大众化餐饮企业经营规范》,继续抓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整顿和规范饮食服务业专项活动通知》的落实,在尽快指导建立肃州区饮食服务业协会的基础上,组建XX市饮食服务业协会和专业分会。在全市首批饮食服务企业和服务人员评等定级结束后,统一组织命名和授牌授星,并向社会宣传公示,引导社会消费,进一步促进饮食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〇〇八年三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现代服务业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现代服务业支撑,做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一要做好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做好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争取形成规模效应。根据我县的发展定位,要突出抓好物流、金融、旅游、商贸、总部经济和创意信息等6个重点行业的发展。
二要加强金融创新,做好融资服务。由于许多现代服务业具有高附加、高成长、高知识密集的特征,在产业结构调整及消费升级过程中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重知识和技术含量、轻固定资产的特点,使得过分依赖抵押品的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要求。而著作权、商标权和发明专利等各类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的产权评估、交易市场体系又尚不健全,给银行融资带来不确定的风险,仍然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围绕核心企业,以大企业为中心,为配套的中小企业,开展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融资,创新融资担保方式,应收账款质押,保理业务等,还有自身形成的收费权益质押。
三要加强渠道建设,优化金融服务。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渠道建设,为现代服务业提供结算、现金管理、财务顾问等服务。
第四篇:天津服务业发展情况
天津市服务业综合情况
发展现状
一是初步形成了以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交通运输、邮电和仓储、房地产等产业为主要支撑,金融、旅游、信息、中介以及社会服务业竞相发展的服务业体系;
二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14370.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6905.03亿元,增长12.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1%。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个百分点,大都市的优势不明显,而发达国家或地区多在70%以上。
三是服务业的水平和层次明显提高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房地产业迅速成长壮大;
四是服务业成为就业主渠道,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就业人口的42%。
天津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不够合理。
天津市第二、三产业调整的方法不仅在于增加第三产业投资额,还在于供需瓶颈的不断缓解,其中收入增加与消费意识的改变是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可探索的原因之一。二是新兴服务业发展慢、实力弱。
天津商贸餐饮、交通邮电、仓储等传统行业比重偏高而金融保险、信息与科技、旅游、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比重偏低。新兴服务业发展也比较分散没有形成集聚发展态势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链接互动不紧密、文化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三非公经济不够活跃
与发达的省市相比天津市的非公经济发展明显不足,民营企业和私营个体经营者的注册数量、经营规模、利税水平都有较大的差由全国工商联、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2008年对全国的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显示,国内拥有10万户以上的私营企业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2008 年天津的私营企业仅为北京的1/5,上海的1/7。以天津的经济基础和市场、区位条件而言,民营经济理应有更大规模、更快的发展。
四.城市建设辐射不足,投入相对较低
城市建设是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领域,涉及到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各个方面。天津的城市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有较大的发展,如引滦入津、三环十四射路网、煤气化、危陋房屋改造、海河综合开发工程等,特别是建成国内最长的城市轻轨线路,这些投资均都是独具有战略眼光的。但要实质性地加速服务业发展,目前的城建投资力度和建设规模还都不足。与京沪穗三大城市比较,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迎头赶上。五.体制机制上仍有许多制约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因素。
机遇与挑战
一是调整优化结构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带来了巨大空间。优化产业结构为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先进制造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需要先进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咨询策划”等现代服务业来支撑。优化需求结构为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服务业本身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关键环节,扩大消费,需要服务业加快发展。优化要素结构为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服务业消耗低、污染小、占地少、效益高,对天津这样一个“两头在外”的加工工业城市,迫切需要服务业扩大规模、提高比重。
二是滨海新区加快开发开放为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力带动。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不断加快,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入,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有利于强力聚集发展现代服务业所需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
三是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创造了外部契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发达国家服务业向我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趋势不断增强,天津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在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方面必将大有作为。
天津市服务业具体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旅游服务业
2013 年,天津市接待入境游客264.54 万人次,外汇收入25.91 亿美元,分别比2010 年增长59%和82%;接待国内游客1.36 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984.23 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48%和73%。天津已跻身全国旅游业发展最快地区行列。陆续建成了“欧陆风韵”、“意奥风情”、“老城津韵”等12 个近代中国看天津文化旅游主题板块;极地海洋世界、凯旋王国主题公园、华侨城欢乐谷、欢乐海魔方、米立方水世界等一批旅游大项。初步建成游艇俱乐部、房车露营地、直升机起降点,形成海、陆、空 旅游新业态。威斯汀大酒店、万丽天津宾馆、滨海喜来登酒店等一批高星级酒店相继建成纳客。
差距
一是旅游经济总量不大,旅游企业规模较小;二是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不够,缺乏国际竞争力的旅游精品项目;三是旅游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大,旅游品牌的国际知名度还不够高;四是旅游标准化建设和公共服务有待加强,服务的国际化、精细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五是人才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缺乏旅游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六是旅游管理体制需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机制需进一步健全。
目标
2014—2016 年全市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 2014 年旅游接待总人数1.55 亿 人次,同比增长12%,旅游总收入2540 亿元,同比增长18%;2015 年旅游接待总人数1.73 亿 人次,同比增长11.6%,旅游总收入2970 亿元,同比增长17%;2016 年旅游接待总人数1.9 亿 人次,同比增长10%,旅游总收入3600 亿元,同比增长21%,接待入境游客370 万 人次。
金融服务业
2013 年金融业增加值实现1202 亿元,占GDP 比重达到8.4%;全年全社会融资规模达到4910 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3317 亿元和20858 亿元,银行业机构总资产4.13 万亿元;证券公司总资产达到141 亿元;保险业金融机构实现保费收入276.8 亿元,各项赔付102 亿元,保险业金融机构总资产1001 亿元。金融和金融服务业缴纳各项地方税收148.3 亿元,占全市地方税收比重达到11.3%,金融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3.5%,金融业已经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13 年末,商业保理公司达到96 家,注册资本金超过73 亿元,全国商业保理试点区域的效应充分显现。全市开业运营小额贷款公司达到156 家,累计发放贷款780 亿元。融资性担保机构数量达到124 家,年末融资担保责任余额320 亿元,在保户数突破5 万户。361家股权投资基金在全市20 家商业银行实行托管,实收(实缴)资本1046 亿元,累计对960 个项目股权投资金额859亿元。
差距
金融业总体规模仍然偏小,金融资金支持能力与经济社会发 展的资金需求不相匹配,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强;金融机构门类齐全优势和综合集成效应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没有形成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组合叠加效应;金融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支持促进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金融风险运行监测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联动机制仍需强化
目标
力争用3 年时间,初步形成具有行业领先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市场体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创新体系、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规范有序的金融发展环境,建设与北方经济中心和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改革创新基地,为全国金融改革创新提供借鉴。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突破10%。
现代物流业
“十一五”期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现价)年均增长20%。2012 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为1035.4 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天津港与500 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2013 年天津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00 万标准箱,货物吞吐量突破5 亿吨,成为世界排名第四位的港口。天津机场2013 年共执行正班航线数量157 条,通航城市94 个。公路网、铁路网覆盖、东北、西北、华北和华东,我市成为中国境内唯一拥有3 条通道的大陆桥东部起点。
差距
天津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明显成绩,但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是总量规模还不大,2012 年物流业增加值不足上海的一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海低4 个百分点。二是物流总部企业比较少,国内外知名物流大企业在津设立总部的很少,与我市作为国际物流中心的地位不相适应。例如国内前10 名的快递企业有8 家总部在上海,我市目前还没有。三是信息化程度比较低,智能化、规模化的物流园区比较少,全市统一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尚未建立。四是政策措施有待完善,支持物流业发展的专项政策较少,已出台的政策需要进一步深化落实
目标
2016 年,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全市5A 级物流企业达到8 家;天津港保持在我国北方港口中的领先地位,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6 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00 万标准箱;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30 万吨。到2016 年,打造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物流园区,形成一批管理规范、运作高效的现代化配送中心,培育一批辐射范围广、服务能力强的专业物流企业,初步建成一个接轨国际物流、服务环渤海地区的高效、绿色、现代的物流服务网络。
电子商务服务业
电子商务交易额进一步增长。2013 年,天津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3000 亿元,同比增长164%;网络零售额超过400 亿元,同比增长48%。电子商务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稳步推进目前拥有银行业金融机构超过60 家,支付机构17 家,本地法人支付机构4 家。以银行卡为主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广泛应用,2013 年POS 机具消费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达到52%。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运营商相继拓展了移动支付应用。天津市拥有快递企业236 家,2013 年快递业务量达8719 万件,业务收入17.77 亿元。
差距
一是电子商务交易总额整体规模仍然偏小,带动作用有待提升。2013 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约占全国的3%,在国内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综合排名中未列入前十名。二是部分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仍处于运营初期或试运营状态,大部分平台还在建设阶段,应用程度不够。三是虽然产业集聚效应已经显现,但仍缺少大型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的整体层次和水平亟需进一步提升。四是在通信基础设施、支付、信用、监管、信息安全、统计监测等方面的相关配套服务以及政府在财政、税收、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还有待加快完善。
目标
以平台建设为核心,以龙头企业培育和引进为重点,进一步优化环境,加大招商力度,努力实施“千百十”工程。到2016 年,把天津建设成为交易规模大、集聚程度高、支撑体系强、发展环境好,中国北方具有国际竞争
商贸服务业
“十一五”以来,天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商品销售总额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9.5%和26.7%,2013 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470.4 亿元,同比增14%;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完成3.19 万亿元,同比增20.5%。商业增加值完成2143.86 亿元,增长10.4%,占GDP 的14.9%,占服务业比重的31.1%。,2013 年,全市小型便利连锁超市达到1100 个,标准化菜市场达283 个,中心城区152 个,基本实现了市区每个街道至少有1 个标准化菜市场。新建改造4 个主食加工中心、172 个早餐连锁网点,新增供餐能力100 万份。积极推动“万村千乡”工程,农村便利店总数近4000 个,统一配送率达50%左右。2013 年,全市零售总面积2170 万平米,人均商业面积约1.47平方米。会展节庆经济全面提升。2013 年全市举办各类展会255 个,展览面积339 万平米,形成达沃斯、津洽会等一批知名展会。通过以节造市推动消费,每年组织开展四季购物节活动和啤酒节、海鲜节、蓟县山货节、七里海河蟹节等特色节庆活动。重点打造了五大道洋楼餐饮集聚区,水上北路餐饮街、鼓楼餐饮街、意风区西餐集聚区,北塘海鲜街等10 个餐饮街区。差距:
集散辐射能力与天津的城市定位还不够匹配;高端商务集聚区建设相对滞后;商贸服务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新型商务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缺乏行业龙头企业。目标
到2016 年末,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6000 亿元,年均增长12%;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超过5 万亿元,年均增长16%;商业增加值2800 亿元,年均增长10%,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14%;商业从业人员突破160 万人。现代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商务服务功能更加健全,商贸流通效率明显提高,初步建成与天津城市定位相匹配的北方商贸中心。
科技服务业
2012 年,天津科技服务业增加值361.27 亿元,占服务业比重5.97%,总量在全市服务业十大行业中列第五位。2013 年预计实现科技服务业增加值405 亿元。2013 年,科技服务业有“小巨人”企业212 家,实现增加值占全市科技服务业的41.36%,成为天津市科技服务业新的增长点。中海油服、腾讯数码、铁三院、天辰、汽研中心、药明康德、协和干细胞、软通动力等企业 已成为本市科技服务业领军企业。差距
自身研发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支撑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大项目作用还不够突出,“小巨人”企业在科技服务业中的引领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等。此外,在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产学研结合,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京津冀区域科技合作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目标
形成一批实力较强、创新能力突出的科技服务业龙头企业和科技小巨人,部分企业跻身全国服务业500 强,累计扶持科技服业小巨人企业300 家。
文化产业
天津文化产业增加值从“十一五”末的302.95 亿元增加到2012 年的503.39 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从“十一五”末的3.3%增加到2012年的3.9%,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整体上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趋势。文化项目加快建设,集聚效应正在形成。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中国天津3D 影视创意园、国家影视网络动漫
实验园、国家影视网络动漫研究院等国家级文化产业项目落 户天津并逐步建成开放,形成集聚和示范效应 差距
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水平还不够高,总量偏小,文化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国有及国有控股的骨干文化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大,民营文化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小微文化企业生存发展瓶颈问题突出。文化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产品和知名文化品牌还比较少,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较低。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刚刚起步,产业聚集度不高,缺乏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目标
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大幅提升,文化产业对其他相关行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文化产品和市场的辐射作用更加有力。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6 年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成为支柱产业。
第五篇:浅论人才服务业发展
浅论人才服务业发展
人才服务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服务业走过了产生、发展和不断创新的发展历程,并取得辉煌成就。回顾过去,总结现在,展望未来,人才服务业前景美好。由此,笔者就人才服务业的未来之路作一点浅陋之谈,供交流。
一、人才服务业面临的机遇
1、发展人才服务业政策带来的机遇
近年来,人才工作、人才服务工作、就业促进工作、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还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无论是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就业促进法》,还是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些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为加强人才工作、加快人才服务业发展、大力促进就业、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法制保障。
2、十七届三中全会带来的机遇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党召开了十七届三中全会。全会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诚然,人才服务工作也应该在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和深刻认识时代特征的基础上,紧扣大局,服务大局,找准人才服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确保为经济建设、为用人单位、为各类人才服好务。
3、农村改革发展带来的机遇
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决定》强调,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 1
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决定》还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这些目标的实现,除了政策、资金、项目等的扶持外,更重要的是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科技实力支撑。人才服务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把工作的重心调整到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农业现代化道路,在自身领域为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4、大部制改革带来的机遇
大部制机构改革使人才服务业的发展面临了难得的体制性机遇,它为人才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组建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方面加大了传统人事、劳动部门的机构整合力度,另一方面实现了政府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有机统一。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大部制改革为人才服务业的良性发展消除了体制性障碍、革除了机制性弊端、开拓了广阔思路、开辟了无限出路。
二、人才服务业面临的挑战
1、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带来了全球范围的企业裁员倒闭,一大批企业破产、裁员、减薪。据国际劳工组织预测,金融危机在2009年底之前将导致2000万人失业,并且数量还可能会进一步上升。金融危机的影响不仅限于华尔街和金融业,还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冲击,从而导致房地产业、建筑业、汽车制造业、IT业以及服务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大量失业。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也不例外,很多在国外的中资企业不得不减少产能、关闭工厂、裁减员工,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也面临寒冬,国内其他实体行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沿海地区不少公司近期都宣布大幅裁员。从前人才需求较大的房产、外贸和制造等行业的招聘职位大幅缩减。广东人才市场进场招聘的企业同比缩减近半。上海职场已明显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企业校园招聘计划锐减,不少企业还取消了今年的校园招聘。2009年全国应届毕业生约有600万,再创新高。就业压力急剧增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人才需求大幅下降,将直接冲击人才服务业的发展。
2、保持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挑战
为应对日趋严峻的经济金融危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国采取了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坚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又积极拉动消费。并提出了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具体要求。中央“保增长”措施中,以“三农”问题、低收入问题、就业社保问题、地震灾区重建问题、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技术进步问题等为重点。这些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给人才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
3、行业竞争带来的挑战
我国人才服务业从诞生开始,发展时间只有20来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才服务业在面临众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人才竞争国际化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我国服务业的不断开放,以人才争夺为核心的新一轮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二是人才配置市场化的挑战。世界一体化使国家之间、地域之间的界限减弱,人才可以在不同地域、不同所有制间自由流动,并且呈现加剧趋势。三是外国人才服务机构竞争的挑战。入世之后,外资人才服务机构纷纷进入,使国内人才服务业由封闭转向开放、由垄断转向竞争,掀起了人才服务行业竞争的热潮。四是行业民营人才服务机竞争的挑战。行业人才服务机构的不断设立和民营人才服务机构的迅速崛起,也加剧了人才服务行业的竞争。
4、自身发展创新带来的挑战
一是行业管理法制化的挑战。入世后,人才服务业遇到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缺乏比较完善的法规体系,缺乏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市场的经验,在行业准入、行业调控和行业监管等方面都有一个适应和完善的过程。二是行业服务标准化的挑战。外资人才服务机构除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较高的服务手段、较好的技术水平、较活的运行机制外,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国际通行规则和标准,能够迅速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三是行业发展产业化的挑战。我国人才服务业大致由两大块组成,一块是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一块是市场化人才服务机构,并且前者占绝对主导地位。就政府人才服务机构而言,因其固有的纵多障碍和缺陷,难以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做大做强。如何协调好公共服务与市场竞争,如何进行科学治理和现代化管理,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如何做大规模、做强品牌,都需要我们认真思索。
三、人才服务业发展的趋势
1、紧扣需求
人才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当前应着重研究应对经济危机、保持国内经济增长、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全面促进就业、实施人才强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重点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对人才服务业的要求。把解决好人民群众在人事人才领域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切入点,将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总体要求贯彻落实在人才服务工作的具体领域,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
2、完善体系
人才服务体系大致包括市场化的人才资源配置体系,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体系,规范化的政策法规体系。以公益型人才市场作为主导型市场,将市场经营性项目从政府人事部门及所属才服务机构逐步剥离。提高我国人事人才立法的层次,出台专门的、配套的政策法规,使其与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形成体系。为人才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法制保障。
3、服务升级
今后人才服务业的发展应当重点解决好服务升级问题,努力在进一步做大服务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领域,进一步优化服务产品,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上下功夫。一是依托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点实验室和优势企事业单位,创新高层次人才考核与选拔机制,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二是结合当前的经济大局和经济政策,吸引适应北部湾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三是强化网络招聘。网络已经成为招聘求职的主渠道之一。
四、新形势下更好地发展人才服务业
1、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人事部门及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应以承担公共行政服务与社会公益服务为主要内容,应当成为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主要渠道和主要力量,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大力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通过公益型人才市场作为主导型市场,不断加强业务建设和规范服务,建立起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体系,满足用人单位和求职人才的双向需求。立足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本着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用人单位服务、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服务的宗
旨面向社会、服务市民。将市场经营性项目从政府人事部门及所属才服务机构逐步剥离是一个趋势。只有建立在政府与市场清晰关系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定位与实施政府行为。
2、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按照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作的报告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办法。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3、根据不同的人才层次发展相应的人才服务:
(1)创新高层次人才考核与选拔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为使他们的个人贡献与报酬之间能够达成有效的相关性,人力资源部门必须摒弃传统的、严格的等级秩序和细致的分工体系下的精确 定位,建立公正、客观的绩效考核体系,按照现代数学的模糊概念,采用成果中心制——对高层次人才的劳动只考核成果,不规定具体时间,员工只需在所要求的期 限内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即可获得薪酬;创新高层次人才选拔机制,要按照发展的标准,克服论资排辈、求个责备、迁就照顾、片面平衡等条条框框的制约,关注其政治头脑、个人品行、科研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建立优胜劣汰的选人用人机制,在一定的范围和岗位,引入竞争上岗制度、任前公示制度和引咎辞职制度,扩大群众对选人用人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推进 高层次人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进程。
(2)建北部湾人才“试验区”。按照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自治区主席马飚在全区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借鉴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经验,将北部湾经济区建成广西人才人事制度改革的“试验区”、“先行区”。在试验区内,急需的紧缺高端人才可“来去自由”,不但办理引进手续“特事特办”,实现“无障碍进出”,在经济区内各市间也可实现“无障碍流动”。此外,北部湾经济区各市重点事业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提出特设岗位申请,开展专才特聘试点,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专才特聘按照合同制管理,实行协议工资制或年薪制,也可探索试行项目工资分配办法。
(3)通过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扶持导向,培养适合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列入财政预算,把懂经营、会管理、热心村级事务的乡土
人才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进行重点培养。特别优秀的及时推上村“两委”工作岗位,同时为他们报考公务员提供优惠条件。通过 “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贵港市首席技师”、“全市种养大王和种养能手”等评比活动的推出,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实现培养一批能人,推广一项技术,致富一方百姓。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4)大学毕业生就业导向与中小企业需求相结合。随着高校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大学毕业生的供给量逐年在增加,加之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当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然而大学生毕业后,往往把就业的眼光投向大型企业,不愿走入中小企业。现实的情况是大企业在高校大规模招入主要是希望获得高素质人才替代企业现有的低素质作业人员,真正能够提供管理、技术岗位的机会不多。而单个中小企业大多希望人尽其材,好钢用到刀刃上,主要提供管理、技术岗位的就业机会,同时,中小企业的整体需求量大已经成为推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顺应这一形势的变化,可以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的教育引导,将大学生就业与择业导向到去中小企业中实现自身价值。同时,通过政府部门的引导,加大对中小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理解到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所应承担的培养各类人才的社会责任。这些措施可以缩小大学生与中小企业在就业观和择业观选择方面的差异,有利于大学生与中小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实现各方的多赢。
4、加强人才服务机构的网站建设。网络求职具有信息量大且更新快,功能强大、效率高,不受地域限制的特点,受到了广大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青睐,网络已经成为招聘求职的主渠道之一。据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网络招聘将保持40%的年增长率。目前,以中华英才网、51Job、智联招聘等为代表的网络招聘企业占据了近四成的市场份额,而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在这方面发展很不平衡,还有较大差距,叫得响的人才网站比较少。因而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网站建设尤为重要。
倪剑辉
2011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