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老年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中国老年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行政09一1班尹丽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已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服务逐步兴起并得到初步发展。同时,问题也逐渐显现,老年服务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借鉴福利发达国家的经验,依据我国的国情,促进老年服务业的发展,满足老年人的需要,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社区养老,实现老年服务业的社会化、产业化与专业化,政府指导下,综合社会各种社会资源。
关键词:现状 需要 社区养老 社会化 产业化 专业化综合资源
正文:
一 中国老年服务业的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数量在增加。我国从1990年以后以年均3%的速度递增。至1999年10月,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0%,中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是不争的事实。我国目前的老年人口近1.3亿,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20%以上。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8.64%。因此,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具有速度快、绝对数量大以及是在经济不太发达的条件下进入老年型社会的等鲜明的特点。老年人口已经成为一个有其特殊需求的庞大群体。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迫在眉睫,但我国的养老服务业起步晚,发展二十几年来虽已初具规模,但是仍与老年人当前的迫切需求相距甚远,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观念认识不到位,政策法规不健全,基础设施差,硬件设备和服务水平跟不上需要,专业工作人员缺乏,志愿者队伍不足等现状和问题。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员流动加大,空巢老人数量急剧增加,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完善社区养老势在必行。由于我国在老年服务业的发展方面经验不足,对政府依赖性较大,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社会资源利用不合理、不充分,管理经营不善,客观上使得老年人需求得不到最充分的满足,最终使得老年服务业的发展较为缓慢。
二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
根据组织行为学中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的五层次理论,人在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及自我实现五个方面都存在这不同程度的需求。发展老年服务业的首要前提就是做到全面有效地满足老年群体的五种需要:
(一)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要,这是老年人最基本最现实的生存需要。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
增大,身体机能的衰退,从而对衣食住行的要求会更高。发展老年服务业,政府应该鼓励老年用品产业的发展,使老年人能方便快捷地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企业要注重老年保健产品,在卫生部门的监管下,提供有利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保健用品,改善老年人体质。鼓励养老院等老年养老场所的发展,是老年人有处可依。完善老年设施,在公共场所设置老年专用设施,尤其要加强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建设。开展城乡互助合作,建立城乡互助中转站,鼓励城镇老年人捐衣捐物,定向帮助农村贫困老人。
(二)满足老年人的安全需要,只有自身安全得到了保障,老年人才可能安心、安稳定的度过最后的时光。首先,要在最大限度内保障老年人对医疗卫生的需要,在其受到病魔困扰的情况下,要做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对社会养老、医疗等保险事业的完善,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要深化农村的合作医疗建设,解除农村老人就医的后顾之忧。其次,应鼓励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鼓励健康老人帮助孤寡或是空巢老人的康复治疗。再次,鼓励老年人结伴出行,鼓励社会各界投资设立老年活动场所,保证老年人的人身安全。
(三)满足老年人爱与归属的需要,这是对老年人最大的精神慰藉。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空巢老人数目大幅上升。保障老年人内心得到安慰应是发展老年服务业不变的宗旨。在鼓励亲人定期看望老人的前提下,可以开展志愿者进社区,看望老人的活动,同时定期集中开展老人间的文娱活动,丰富老人的文娱生活,减轻他们的孤独感。促进养老场所的建设,扩大养老场所的规模,是老人能自愿、快乐、安心的住在一起,得到爱的满足。
(四)满足老年人的尊重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劳动能力逐渐衰退,其对自身的认同感也会随之降低。当企业人变成离退人,劳动人变成无力人,老年人会觉得自己是无用人。鼓励城乡老年人的互助合作,通过城乡间老年人的交流,可以是老年人在互助的过程中获得内心的满足。设立一些老年人能够担任的职务,实现老人的二次就业,鼓励低龄老人扶住高龄老人,高龄老人教育中青年人,使老人能够最大限度发光发热,得到尊重与自身的满足。
(五)满足老年人的自我实现需要。鼓励老年学校的普及,是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学,学有所长,实现未完的心愿。设立老年人才市场,鼓励老年人的二次就业,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组织老人间的互助合作,文娱活动,是老人获得自我的满足。
三大力推进社区养老助老服务业的建设
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要,促进老年服务业的发展,发展社区养老助老服务是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发展社区服务,逐步建立适应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务、文化体育活动、疾病护理与康复等服务设施和网点”。这不仅从根本上明确了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的主要问题,而且也为开展和加强我国社区养老助老服务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开展社区养老助老服务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组建社区养老院、敬老院、托老所、老人村等社会福利机构。根据老年人自身的给付能力及自身需求,提供适当的生活场所,保证老年人有满意的容身之所。
(二)设立社区老年活动中心,保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老年人在劳动能力日渐消退的同时,对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更加渴求,多样的老年文娱中心的建立,能够增进他们的生活情趣,扩大其社交范围。同时,还可以建立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开展各种适宜老年人的体育活动,保持他们的身体健康,利于老年人长寿久安。
(三)建立老年人物质服务中心。老年人能够及时买到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物品。
(四)普及法律知识,为老年人维权提供专门服务。帮助老年人解决再婚、瞻养、老年人受虐待问题与财产分割问题等等,使老年人权益得到充分具体的保障与维护。
(五)设立老年结伴、交流、婚介等情感服务场所。社会家庭逐步小型化,空巢、鳏寡老人日益增多,这些场所的设立可以帮助鳏寡、孤独、寂寞的老人,使他们得以互相照顾、关心、温暖,安享最后的时光。
(六)完善社区医疗保健,为老年提供定向服务。方便老年就医,促进健康保健的习惯化,本着就近原则,使小病就地解决。设立老年门诊,本着老人优先原则,简化老人就已程序,扩大上门服务范围,建立老年康复治疗机构。普及医疗保健知识,加强老年的防范意识。
(七)设立志愿服务中心,开展一帮一活动。由志愿者定向向老人提供服务。解决老人物质、精神生活中的难题。
四实现老年服务业的社会化、产业化与专业化
(一)老年人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群体,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实现老年服务业的发展,应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因此,必须实现老年服务业的社会化。首先,要加大政府应稳步实行各项福利政策,促进法律的健全完善保障老年人的各项权益,加大监管力度保证老年服务业的正常运作。其次,政府应整合社会资源,鼓励企业,各种团体及个人,投身于老年服务业,广泛集资,多方监督。号召企业保障离退员工的权益,号召部分企业加大对老年用品的开发及对老年事业广泛投资,号召个人投身志愿服务,组织老年救助团体。再次,多方合作,加大对落后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以整个社会之力共创缔造城乡老年人的天堂。
(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要求实现老年服务业的产业化。我国当前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促进老年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将其与社会主义的市场相结合,实行产业化管理
与经营。淘汰落后的老年服务产业,激励建立更符合老年需求的衣食住用行产业,最终使老年服务业在竞争中得到优化升级。
(三)针对老年服务业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参与人员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不尽如人意等不规范现象,实现老年服务业的专业化已势在必行。应建立并完善老年服务业专业机构,统筹地区发展,加强对参与人员的专业教育,如老年保健、护理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老年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完善福利政策及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全面专业的保障。
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老年服务业必将迎难而上,得以完善、健全。我国的老年人必将得到最大的满足,安享晚年。
参考文献:
[1]王辅贤: 《社区养老服务的取向、问题与对策研究》,《 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 [J],2004年第1期。
[2]郭毅.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3]韩明谟:社会学概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
[4]王斌:《试论中国老年服务业发展的和社区养老服务》,2008年7月。
[5]阎德学等:21世纪的健康主题,老年心理保健[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年10月。
第二篇: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
成果名称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项目总报告成果类型研究报告
出版时间2006年6月
出版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原产业政策司)
成果内容简介
篇章结构、基本观点
本项成果是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原产业政策司)为制定国家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文件,委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由白重恩作为主持人)进行研究的项目“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的总报告。总报告于2006年6月提交国家发改委,报告全文6万字,共分为三个部分,篇章结构如下:
一、我国服务业发展状况的多维度分析
1、与服务业有关的若干概念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历程
3、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横向比较
4、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对服务业的国际比较分析
5、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评价――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后的认识
二、影响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因素――分行业分析
三、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整体制约因素及其对策思路分析
1、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经验与服务业的发展
2、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整体制约因素
3、发展我国服务业的整体思路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报告在课题组进行的扎实调研、广泛的数据分析、多个分行业研究等多项基础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对策中提出如下主要观点:
(1)目前我国各级政府文件中出现的各种服务业分类、概念问题,报告认为对服务业做合理的分类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现象,同时也会给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坚实的基础;但是,过多的概念会让人有无所适从的感觉。报告认为关于服务业领域较重要的概念有: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公共服务、自然垄断型服务业、行政垄断型服务业、公用事业等。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提法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其成分随着时间而变化。报告建议以我国非公共服务业中各行业对制造业的贡献与OECD国家差距程度的大小作为划分依据,分为传统服务业、传统型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
(2)利用100多个国家的数据进行的跨国经验研究发现,报告指出一国服务业的比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 一国制度的质量、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程度、国民的教育水平、城市化水平等,其中制度质量对于穷国的服务业发展更为重要,教育水平对于富国的服务业发展更为重要,一国货物出口占GDP的比重对其服务业比重有负向的影响。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目前我国的服务业比重相对于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现象并非难以理解。利用相关数据进行的拟合表明,我国服务业比重低于印度10个百分点问题是可以解释的。制度质量和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程度是理解中印服务业比重差别的重要因素。
(3)利用投入产出表进行的国际比较研究发现,在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关系上,我国与OECD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异。首先表现在我国服务业总产出中,增加值的比重较低,其中劳动者报酬和营业盈余所占比重差距尤为明显,而税收所占比重反而高于各OECD发达国家。其次表现在生产过程中,我国服务业消耗了更高比例的水、电、气、石油等自然资源以及其他物质产品。最后,与一般常识有所差异的是,我国服务业总产出中更高的比重被投入到社会生产过程中,这似乎表明我国服务业的生产性更强;然而,按照第二产业产出中消耗了多大比重的服务业来看,我国的这一数值远低于OECD发达国家。综合这两方面的证据表明,我国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支持作用还需大力加强。
(4)通过投入产出方法的国际比较研究,报告指出各个服务行业的产业关联关系,在我国与OECD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按照各服务行业产出中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比例,以及其在第二产业总投入中所占比例方面的差异程度来衡量,报告将它们分为传统
服务业、传统型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四类。其中传统服务业的两个比例都高于或接近OECD发达国家,表明我国的这些行业对于其他行业的支持作用已较为充分;传统型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关系在我国较为接近OECD各国;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衡量,我国新兴服务业对其他产业的支持作用都落后于OECD发达国家。
(5)在总结提炼课题组对各个服务行业进行的研究后,报告指出,制约各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市场是否存在失灵;二是政府的干预政策是否适当。各个服务行业在外部性,规模经济,信息不对称以及公共品等方面存在不同的特性,从而使市场不能完全发挥其配置资源的作用。市场失灵要求政府的适当干预,然而当前我国政府关于各服务行业的政策又存在诸多不适当之处。为促进各服务行业的发展,政府应当根据各服务行业市场失灵的特点和范围,制定适当的干预政策。
(6)总结以上国际比较以及分行业的研究,报告认为制定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应当建立在总结我国过去20多年以制造业为主导经济发展阶段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的优势表明我们已经拥有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经验和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这些经验以及现实国情是我国服务业发展所必须依赖的客观环境。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来看,重要的是要审视过去的这些经验是否适合服务业本身的产业特点。基于这一思考,报告认为在总体上,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要点在于: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制度,尽量减少政府对国民经济不必要的干预,促进服务业发展;注重培养服务业国际竞争力,选择性地扩大服务业开放;发挥地方政府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同时要协调解决条块分割问题;调整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占领服务业发展的人力资源高地。另外,服务业的产业特性决定了政府管制对其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应当充分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做到对各服务行业的合理管制。报告中还详细论述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具体政策建议。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1)全面考查了目前服务业领域的各种流行概念,对服务业做出合理的分类。
(2)利用我国与OECD国家关于服务业的投入产出关系的比较研究后提出,在对其他产业的支持作用方面,我国的传统服务业高于或接近OECD发达国家,传统型现代服务业较接
近OECD国家;新兴服务业落后于OECD发达国家;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较低,其中劳动者报酬和营业盈余所占比重差距尤为明显,而税收比重反而高于各OECD国家;我国服务业较其他国家消耗了更多的水、电、气、石油等自然资源以及其他物质产品。
(3)基于利用100多个国家的数据进行的计量检验结果,提出一国服务业的比重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观点。其中,制度质量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发展更为重要,教育水平对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发展更为重要。在2006年10月世界银行网站公布的Working Paper
(WPS4032),“Do Institution Matter More for Services?”中,同样利用跨国数据提出了与本报告类似的观点。
(4)在制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方面,报告提出应当建立在总结我国过去20多年以制造业为主导经济发展阶段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的优势表明我们已经拥有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经验和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这些经验以及现实国情是我国服务业发展所必须依赖的客观环境。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来看,重要的是要审视过去的这些经验是否适合服务业本身的产业特点。
研究方法
报告主要采用了历史分析、国际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国际比较中,注重利用世界发展指数(WDI)、各国制度评分等数据库进行计量分析;同时注重利用多国投入产出表考查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关系的差异。
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等
本项研究成果所提出的多个观点,得到了政府决策部门与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
研究报告所提出的各种观点与政策建议,对国家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帮助。在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现产业协调司)出具的对课题的验收意见中指出:课题报告“研究思路清晰,视角新颖,方法科学,框架合理,对服务业相关概念的界定较为合理、可行,提出的观点符合实际。《课题》的研究成果为研究起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的相关内容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如果将本研究报告与国发(2007)7号文件“国务
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相比较可以发现,本研究报告的多项观点都被该文件所吸收。
作为本项研究成果的一部分(见第1章第3节的“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横向比较”,主要观点的第二部分),后来整理为学术论文发表于《经济研究》杂志2007年第7期的“政府规模、法治水平与服务业发展”一文,于2008年获得首届“浦山中银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最高奖(两篇获奖论文之一,见证明材料)。在世界经济学会介绍获奖论文的新闻稿中指出,该文“论题非常有趣,结构严谨,研究方法规范,结论富有说服力。尤其在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的今天,这篇论文的结论更是具有发人深省的政策涵义。”,“要大力发展中国的服务业,„„根据本文的结论,提高法治水平以保障合法契约得以顺利履行,消减政府的规模,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成果社会反映
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现产业协调司)出具的对课题的验收意见中指出:课题报告“研究思路清晰,视角新颖,方法科学,框架合理,对服务业相关概念的界定较为合理、可行,提出的观点符合实际。《课题》的研究成果为研究起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的相关内容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本项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后整理为学术论文发表于《经济研究》杂志并获得“浦山中银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最高奖。在世界经济学会介绍获奖论文的新闻稿中指出,该文“论题非常有趣,结构严谨,研究方法规范,结论富有说服力。尤其在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的今天,这篇论文的结论更是具有发人深省的政策涵义。”,“要大力发展中国的服务业,„„根据本文的结论,提高法治水平以保障合法契约得以顺利履行,消减政府的规模,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本项成果是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原产业司)委托申报人作为主持人研究的课题,“促
进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项目的总报告。研究报告在提交后,成为制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文件的重要支撑性研究。本项成果的多项政策建议,被该文件采纳。
成果获奖情况
作为本项研究成果的一部分(主要观点的第二部分),后来整理为学术论文发表于《经济研究》杂志2007年第7期的“政府规模、法治水平与服务业发展”一文,于2008年获得由世界经济学会主办的,首届“浦山中银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最高奖(两篇获奖论文之
一)。
第三篇:发展中国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十大建议(范文)
发展中国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十大建议
作者:胥军来源:E-WORKS时间:2008-12-15 10:39:20
现代制造服务业,区别于简单意义上的第三产业、也区别于一般的生活服务业,现代制造服务业并不是制造业的简单延伸,是伴随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是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服务业的融合。
下载报告《管理企业信息》
HR/ERP等企业软件注册免费试用
1.建立、健全中国现代制造服务业的理论体系,不但要解放思想,还要武装头脑。现代制造服务业,区别于简单意义上的第三产业、也区别于一般的生活服务业,现代制造服务业并不是制造业的简单延伸,是伴随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是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服务业的融合。
处于后发优势态势下的中国工业的现代化,要善于从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中总结经验教训,结合自身的情况,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发挥落后的势能,才能实现后来居上。因此,目前非常迫切地是需要研究和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中国现代制造服务业的理论、框架、模型,提出方法,总结案例,形成可以推广的经验。解放思想、武装头脑,在经济发展的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
2.制定推进现代制造服务业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这是发展一个产业的制度性推动力。
产业政策是国家引导和规范经济发展的政策,其作用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调整资源配置,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公平竞争机制,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推进现代制造服务业的产业政策,就是要综合运用国家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调整资源配置,引导社会资金的投资方向,规范各类服务企业的经营行为,推动制造企业的服务化和服务企业的信息化,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因此,中国要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必须要尽快出台相关的产业政策、法规制度,从制度上为这个产业的发展准备好条件。
3.加强对制造企业在资源、能耗、环保、土地方面的硬约束,促进制造企业的服务化战略的选择。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因此,中国工业的增长方式要从物质资源为主的增长方式向人力资源和科技进步为主的增长方式转变,工业结构要在劳动密集型、资源型的基础上逐渐向节约型、生态型转变。
20世纪90年代以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先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实现方式,近年来,中国注意到并且提出了要促进经济的“又好又快增长”。从“又快又好”转变为“又好又快”,这不是文字的变化,这是质的转变。
4.加快发展关键性信息技术、高新技术的自主创新,从源头上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先进制造、信息化等关键性技术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例如,我国电子、计算机、通信工业在核心技术上仍然处于落后局面,很多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只有加快发展信息科技的关键性技术,才能尽快跨越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才能从全球化的动力源头牢牢地掌握主动权,占据价值曲线的高端。
目前,中国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再次显示出中国自主发展关键性信息技术、高新技术的紧迫性、重要性,中国必须要加快发展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还有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芯片等关键性技术的自主研发,真正实现这些核心技术的国产化、产品化、产业化。这是推动现代制造服务业得以长远发展、深入发展的重要支撑。
5.积极发挥中介服务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盘活现代制造服务业市场。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桥梁,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是实施制造业服务化的主力,也是制造服务的主体与客体之间有效衔接的技术支撑。现代制造服务业的中介机构,主要提供的服务包括规划设计、研究服务、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培训服务、监理服务等,各类机构在中国两化融合、推进现代制造服务业这一历史性工程中虽然承担的角色不同,但其目标都是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建设、维护、完善中国的中介服务市场,并积极推进这个市场的活跃与繁荣。
但中国目前的科技中介体系的发展仍然很缓慢,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中介机构依附性强,发展空间小。有些地方中介机构是由政府部门下属机构演变而来,人员待遇与原单位不脱钩,依靠政府部门委托项目生存,依赖性强、独立性差。国家要重视这些“寄生”的中介机构,制订政策,转变机制,把它们推向市场,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中介机构的优胜劣汰,推动中介服务市场的良性发展。
6.抓示范、树典型,抓大不放小,形成一批制造服务业的品牌企业。
近年来,中国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进程中,陆续出现了一汽启明、宝钢宝信、武钢自动化、东风东浦等一批典型企业,他们诞生于大型企业集团,但并不依赖于这些大企业,在服务于母体企业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能够为行业企业提供共性服务,从而实现了独立发展。这些企业的经验固然要总结、推广,但我们抓示范、树典型也不能只盯着大企业,抓大企业固然容易见效益,但可能会因此伤害了小企业的积极性。大企业也是从小企业成长起来的。其实,对服务企业而言,要义不在于企业规模大小,而在于服务是不是有市场,服务是不是有特色、服务是不是有质量。很多服务企业正是凭借服务的特色、服务的质量逐步占领市场,得以攻城掠地,实现快速成长。
7.注重建设针对行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制造企业的服务化和服务企业的信息化。
基于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协作是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核心是针对区域特色产业链、产业集群的集聚优势和规模优势,通过互联网络,使企业直接面向客户,由客户通过互联网自主选择和定制产品,从而实现产品的协同制造、在线服务。建设制造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就是要为服务的主体、客体双方之间提供一个在线协作的渠道和机制,从而推动制造企业的服务化和服务企业的信息化。
因此,要通过政府指导,市场引导,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技术辐射、市场推广能力的中介服务机构、行业龙头企业,集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相关力量,整合资源,加快公共科技服务平台、行业和专业性共性技术平台和区域产业技术研究开发平台的建设,包括企业协同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现代物流协作平台等等。这些平台的开发建设,一定要找准市场、盯准企业需求,真正融入企业的业务链。而不能再像前几年的ASP一样,一哄而上,无疾而终。
8.加快发展IT服务外包产业,积极参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服务化分工。
在经济发展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国际化的今天,现代企业的发展,越来越注重“归核化战略”,回归企业的核心业务。企业把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的优秀专业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快速响应能力。因此,服务外包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趋势。据有关机构估测,2006年全球制造服务业外包市场规模达1.2万亿美元。2006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达500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以20%以上的增长率快速发展。其中,印度就占有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70%,占有最大的美国市场(总额250亿美元)90%以上的份额。目前在全球1000强企业中,已有95%制定了离岸外包战略。未来3至5年将是中国外包服务行业的黄金期,因此,我们要积极做好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准备,推进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建设,推动服务品牌和诚信体系建设,推动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我国的服务外包业务能力。
9.要想方设法引导资金投入,为制造服务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缓解制造服务企业的资金困局。
目前,全球经济形势持续恶化,金融动荡,失业人数大幅增加,很多服务型企业由于都是中小企业,本身经济实力并不雄厚,面临着资金断链的困境。而国内,创业板迟迟未推出,银行贷款向来也都是嫌贫爱富,中小企业融资是困难重重。因此,国家要合理运用税收、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来推进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杠杆和手段。
国家应该安排专门的财政预算资金,支持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关键技术领域、薄弱环节发展,推动服务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由国家资金导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产业政策的服务企业给予更多的信贷支持,加快开发适应服务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鼓励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更多地关注、支持有特色、有潜力的中小服务企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能够解决更多人员的就业,不同程度地减轻目前各地中小制造企业倒闭带来的失业潮的冲击,从而也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10.针对企业实际,贴近市场需求,与时俱进改革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的职业技术教育。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相应的技能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但我国各类技能型人才储备不足,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甚至出现了“技工荒”。但另外一方面,目前就业市场上,很多的本科生、研究生甚至还不如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学生“吃香“。究其原因,一是这些人员的素质和层次并不有完全满足需要,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目前整个国家的教育体系、教育结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方面与市场需求、企业实际还存在着很大的脱节。很多高校毕业的学生为了就
业,不得不重新接受技能培训才能上岗。所以,有“上不了一本,就读双N”,一本也好,双N也好,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是否能够满足企业需要。
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需要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的劳动者和技术人才,因此,职业学校需要结合产业发展、企业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进行专业改造,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决不能“闭门造人”,以为一个专业可以管20年、一本教材可以用10年不过时。俱往矣!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呐,国家的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加强研究、积极规划,适时引导,优化高等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培养用得上、用得好的专业人才。
第四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议材料
近年来,我区认真落实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部署和要求,将建设科技南开,实现科学发展确定为发展主题,将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作为建设科技南开的重要举措,对发展科技服务市场、扶植科技服务企业发展、开发科技服务产品等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一定成效。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对建设科技南开,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科技产业,聚集科技人才,促进我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政协科技委对我区科技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提出以下建议:
一、科技服务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速建设创新型城区,充分利用整合我区科教资源优势,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建设,以科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全力打造科技服务业特色和服务品牌,推进科技服务业与工业、服务业的良性互动,加快发展以创新基地和特色产业集聚区为主的科技服务业发展区,全面推进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使科技服务机构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有力支撑,成为天津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极强竞争力的科技服务业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技服务业产品品牌;建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科技服务业体系和规范有序、繁荣发展的科技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各种经济成分竞相参与、共同兴办科技服务业的格局,建立与国际接轨、管理规范、充满生机活力的科技服务社会组织体系;科技服务业成为我区人才的最集中产业高地,科技服务业对区财政贡献率显著提高,形成科技服务业与科技市场服务相互结合、科技服务业与科技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重点任务
1、大力发展计算机服务业。以科贸街四大品牌专业卖场和7个专业科技卖场为基础,配套发展高、中、低端写字楼,建设创业孵化器 万平方米,进驻企业 家,年总营业额超过150亿元,实现税收 万元。提升卖场及专业卖场计算机服务业的附加值,形成科技卖场、商务办公、综合科技服务等配套服务。
2、做大做强软件产业。大力发展以软件服务为主的服务外包业,鼓励支持打造服务外包基地和人才培训外包基地,支持征信系统、认证中心建设,吸引知名信用服务企业到南开区经营发展。重点支持有特色的信息安全、企业管理、生物识别、电子商务、数字认证等软件产品开发,培育一批大型软件企业。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和推动软件企业的重组联合,鼓励软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及国际知名软件企业合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进各类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促进我区科技服务业总量快速增长。
3、培育研究与发展科技产业。建设具有影响力的科研基地,以白堤南路与航天道之间的区域为发展重点,充分发挥周边科教智力氛围,发挥科研机构聚集优势,集中市、区科技资源和科技服务功能,建成2~3个设施一流、国内先进、创新能力较强的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成2~3个促进产学研结合、服务于主导产业发展、专业化、共性技术开发服务平台;重点扶植5~6个区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提升骨干重点企业创新能力;推进引导企业创新,促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立足天津、服务环渤海的科技研发区。
4、大力发展科技咨询服务中介市场和科技会展服务。加快科技服务业的市场培育,优化科技服务市场需求和供给环境,成立南开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南开区科技传播中心等重点科技服务机构,加强综合性科技信息库建设,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运转高效的科技创新服务支撑体系,为提高我区核心竞争力提供强大动力。资助中小企业购买科技服务,鼓励科技服务机构直接参与成果转化工作,积极为科技服务业创造市场需求;支持骨干科技服务机构建设,增强对整个行业发展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科技会展服务业,以天津科技广场、天津科技城重大项目为重点,提升我区科技会展功能。
5、促进专业技术服务业发展。充分利用我区专业技术服务机构集中的优势,支持鼓励各科研院所开展专业科技服务,建设我区科技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扩大专业科技服务领域和范围,使我区成为天津市重要的专业科技服务中心。
二、主要政策和措施
1、制定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根据全社会科技创新需求,立足我区优势和特色产业,以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为主线,制定科技服务业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将科技服务业列入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科技发展规划,明确科技服务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制定和落实科技服务业集聚区专项发展规划,重新规划和整合科技园区。
2、打造科技中介服务商务区。科贸街地区,以鞍山西道和白堤北路为地区发展的主轴线,沿线着重发展商务办公综合区。规划设计鞍山西道与白堤路交叉口附近为科贸街的核心区域,集综合商贸服务功能为一体,立足于现状发展电子科技产品销售、科技产业孵化与办公的优势,发挥专业科技产品销售、科技信息集散、技术成果转化以及现代咨询金融服务业等综合功能。
3、增加科技服务业建设投入。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津党发[2007]26号文件),增加对科技服务业建设的投入,围绕科技服务业发展重点任务,组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确保南开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传播中心、现代服务业基础支撑平台、光电子专业孵化器、车轮工程技术中心等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
4、制定相关的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一是构筑人才高地。鼓励、支持高校开设相应专业课程、从事相关专业研究,为科技服务业可持续发展储备高级专门人才。鼓励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领办、兴办科技服务机构。加大从业人员的多层次培训、教育力度。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吸引更多人才来我区从事科技服务业。二是协调推进科技咨询师、科技评估师、项目管理师、技术经纪人等专业培训和执业资质考核认定工作。加强从业
第五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议材料
近年来,我区认真落实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部署和要求,将建设科技南开,实现科学发展确定为发展主题,将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作为建设科技南开的重要举措,对发展科技服务市场、扶植科技服务企业发展、开发科技服务产品等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一定成效。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对建设科技南开,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科技产业,聚集科技人才,促进我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政协科技委对我区科技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提出以下建议:
一、科技服务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速建设创新型城区,充分利用整合我区科教资源优势,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建设,以科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全力打造科技服务业特色和服务品牌,推进科技服务业与工业、服务业的良性互动,加快发展以创新基地和特色产业集聚区为主的科技服务业发展区,全面推进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使科技服务机构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有力支撑,成为天津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极强竞争力的科技服务业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技服务业产品品牌;建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科技服务业体系和规范有序、繁荣发展的科技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各种经济成分竞相参与、共同兴办科技服务业的格局,建立与国际接轨、管理规范、充满生机活力的科技服务社会组织体系;科技服务业成为我区人才的最集中产业高地,科技服务业对区财政贡献率显著提高,形成科技服务业与科技市场服务相互结合、科技服务业与科技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重点任务
1、大力发展计算机服务业。以科贸街四大品牌专业卖场和7个专业科技卖场为基础,配套发展高、中、低端写字楼,建设创业孵化器 万平方米,进驻企业 家,年总营业额超过150亿元,实现税收 万元。提升卖场及专业卖场计算机服务业的附加值,形成科技卖场、商务办公、综合科技服务等配套服务。
2、做大做强软件产业。大力发展以软件服务为主的服务外包业,鼓励支持打造服务外包基地和人才培训外包基地,支持征信系统、认证中心建设,吸引知名信用服务企业到南开区经营发展。重点支持有特色的信息安全、企业管理、生物识别、电子商务、数字认证等软件产品开发,培育一批大型软件企业。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和推动软件企业的重组联合,鼓励软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及国际知名软件企业合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进各类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促进我区科技服务业总量快速增长。
3、培育研究与发展科技产业。建设具有影响力的科研基地,以白堤南路与航天道之间的区域为发展重点,充分发挥周边科教智力氛围,发挥科研机构聚集优势,集中市、区科技资源和科技服务功能,建成2~3个设施一流、国内先进、创新能力较强的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成2~3个促进产学研结合、服务于主导产业发展、专业化、共性技术开发服务平台;重点扶植5~6个区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提升骨干重点企业创新能力;推进引导企业创新,促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立足天津、服务环渤海的科技研发区。
4、大力发展科技咨询服务中介市场和科技会展服务。加快科技服务业的市场培育,优化科技服务市场需求和供给环境,成立南开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南开区科技传播中心等重点科技服务机构,加强综合性科技信息库建设,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运转高效的科技创新服务支撑体系,为提高我区核心竞争力提供强大动力。资助中小企业购买科技服务,鼓励科技服务机构直接参与成果转化工作,积极为科技服务业创造市场需求;支持骨干科技服务机构建设,增强对整个行业发展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科技会展服务业,以天津科技广场、天津科技城重大项目为重点,提升我区科技会展功能。
5、促进专业技术服务业发展。充分利用我区专业技术服务机构集中的优势,支持鼓励各科研院所开展专业科技服务,建设我区科技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扩大专业科技服务领域和范围,使我区成为天津市重要的专业科技服务中心。
二、主要政策和措施
1、制定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根据全社会科技创新需求,立足我区优势和特色产业,以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为主线,制定科技服务业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将科技服务业列入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科技发展规划,明确科技服务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制定和落实科技服务业集聚区专项发展规划,重新规划和整合科技园区。
2、打造科技中介服务商务区。科贸街地区,以鞍山西道和白堤北路为地区发展的主轴线,沿线着重发展商务办公综合区。规划设计鞍山西道与白堤路交叉口附近为科贸街的核心区域,集综合商贸服务功能为一体,立足于现状发展电子科技产品销售、科技产业孵化与办公的优势,发挥专业科技产品销售、科技信息集散、技术成果转化以及现代咨询金融服务业等综合功能。
3、增加科技服务业建设投入。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津党发[XX]26号文件),增加对科技服务业建设的投入,围绕科技服务业发展重点任务,组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确保南开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传播中心、现代服务业基础支撑平台、光电子专业孵化器、车轮工程技术中心等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
4、制定相关的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一是构筑人才高地。鼓励、支持高校开设相应专业课程、从事相关专业研究,为科技服务业可持续发展储备高级专门人才。鼓励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领办、兴办科技服务机构。加大从业人员的多层次培训、教育力度。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吸引更多人才来我区从事科技服务业。二是协调推进科技咨询师、科技评估师、项目管理师、技术经纪人等专业培训和执业资质考核认定工作。加强从业人员的法律保护和行为监督,使科技服务的智力劳动在市场经营中得到社会承认,获得劳动报酬。三是对建设专业科技孵化器、专业科技园区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
三、加强领导,深化改革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业发展协调机制。成立南开区科技服务业发展工作机构,负责指导、协调全区科技服务业发展工作,提出促进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制定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统筹协调解决科技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完善科技服务业设施建设,协调推进重点项目。区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积极开展工作。各部门要建立相应领导机制,加强对科技服务业工作的领导,推动全区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
2、鼓励支持科技中介组织发展。改革和创新科技社会团体管理模式,在加强业务指导和依法监管的同时,完善科技中介社团法人治理机制,充实科技社会团体业务职能,发挥科技社会团体服务功能。提高科技社团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律规范的能力。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
3、建立科技服务人才和科技服务管理干部的培养机制,着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服务、社会参与的人才开发新机制以及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调整对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建立科技服务业管理干部的培养机制,提高干部的管理水平。
4、健全统计制度。建立科技服务业统计工作制度,保持统计对象的完整性,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增加反映科技服务业发展质量、速度、效益的统计指标,编制科技服务业季报和年报,建立上下衔接的统计网络,使统计数据真实地反映南开区科技服务业发展情况,实行科技服务业统计信息发布、重大信息披露制度,实行统计信息资源共享,为促进我区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