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110001000迎0综合5年高考南阳市高考复习研讨会讲稿[五篇]

时间:2019-05-14 18:4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000110001000迎0综合5年高考南阳市高考复习研讨会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000110001000迎0综合5年高考南阳市高考复习研讨会讲稿》。

第一篇:1000110001000迎0综合5年高考南阳市高考复习研讨会讲稿

迎05年高考南阳市高考复习研讨会讲稿 2004年高考文综试卷中政治试题试卷分析

2004年是高考体制发生革命性变革的一年。高考命题、高考试卷多元化非常明显。经教育部授权,包括广东在内的11省市实行高考自主命题。就全国统一命题而言又分全国I卷(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区)和全国Ⅱ卷(湖南、湖北、吉林、四川、重庆等地区)。我们河南省的高考则改变以往的大综合形式,采用文综和理综的小综合模式,试卷采用的是全国1卷。2004年高考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全国卷Ⅰ)体现了国家教育部深化高考 改革的指导思想,继承了2003年的改革方向。既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又有创新和发展。就政治试题而言,试题整体上具有贴近热点问题、突出主干知识、强化知识内在联系、注重考查知识应用能力等特点。

一、对试题的整体分析

2004年高考文综试卷政治科试题就整体来看,充分体现了课改的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往年相比,试题长度减小,由2003年的主观题6个小题,到现在的5个小题。题目长度缩减,有利于考生有充分时间去思考,去发挥;同时本套题也较好地反映了年度的重点、热点,时代感强,充分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有美中不足,(1)该试卷政治科部分个别内容重复考查,如:选择题中的24题、25题、29题与30题(A卷)用了四个题16分,都在考查一个知识点,即有关“意识”的内容。(2)38题第2小题的设问未提示应运用经济、哲学还是政治常识知识回答,造成答案混乱。(3)答案设置有待改善。38题第2小题,39题第6小题,答案设置上应当多样化。政治科选择题11题,答案有4个A,6个C,1个B。以至于部分学生在作答时产生怀疑,甚至修改答案,造成错误。

1、题量有所减少,难度有所降低

全国I卷共39道题,比较去年,客观性试题未变,主观性试题减少了两道。试题的难度都不大。阅读量减少了,难度降低了,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增多了,使主题更加突出,节奏更加明快。

2、试卷中政治部分题型稳定,考查点分配较合理,考查主干知识,分值恰当配置 2004年高考文综试卷中,政治试题依旧有两种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总分值约占文综的1/3,即100分:其中选择题从24题到35题,共12个小题48分, 其中组合式选择题4题,占1/3,它由过去的不定项选择题变形而成,具有迷惑性强、考查知识点多等特点,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非选择题38题的三个小问题及39题的第五小题和第六小题共计五个小题52分。考查的内容涉及到了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政治学在选择题中考了五个小题,分别是27小题、31小题、33小题、34小题和35小题共计20分。在非选择题中考了一个小题,即38题的第三小题,共10分。政治学合计共考查了30分的内容,涉及到的主干知识有:国际组织、国际社会、党的建设、政府职能和组织活动原则、外交政策等。

经济学在选择题中考查了三个小题,分别是26小题、28小题和32小题,共计12分。在非选择题中考查了两个小题,分别是38题的第一小题和39题的第五小题,共计21分,经济学合计共考查了33分的内容。涉及到的主干知识有维护市场秩序、发展第三产业、对外贸易原则、发展海洋产业的经济意义、可持续发展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相关内容。哲学在选择题中考查了四个小题,分别是24小题、25小题、29小题、30小题,共计16分,在非选择题中考查了两个小题,分别是38题的第二小题和39题的第六小题,共计21分。哲学部分合计考查了37分的内容,涉及的主干知识有:意识及其作用、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对立统一、发展的观点和内因外因的辨证关系等。

3、命题指导思想体现能力立意。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几乎没有直接再认、再现的知识要求,都要求考生在阅读题干材料中获取信息,加以分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强化了用教材主干知识分析热点问题。如全国I卷中,涉及到“民族精神”、“保护知识产权”、“国际组织的特点”、“国际经济秩序”、“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政府依法行政”、“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外交政策”、“内外因的关系”、“振兴东北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这样考题考查了学生重点掌握教材主干知识。同时,试题在根植教材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着重考查能力与素质,如全国I卷中的38题的第(1)问,用经济学知识分析海洋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第(2)问中结合休渔制度,分析“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第(3)问中“‘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如何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的”等问题都需要学生在掌握清楚教材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教材结合背景材料和时政知识才能做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答案。考查学生能力方面,注重综合素质,针对现实问题,强调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如39题第五小题:东北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对策;38题的第一小题:海洋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等,这些题目要求考生综合材料的分析及所学知识,谈看法,探问题,找措施,充分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时代气息浓厚,关注社会热点,密切联系实际

紧扣时代发展脉搏,迎着热点考是政治命题的突出特点。2004年文综政治部分的试题突出体现了对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和内容的重视。全卷中涉及到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行政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内容。

突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考查,关注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是2004年政治试题又一特点。具体表现为试卷中涉及到如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背景材料;38题的海洋产业及39题的东北老工业等,这些材料的选择都是贴近生活与现实的,既是热点又有生活气息,时代感较强。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原则。考查学生知识方面,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如38题的第2小题,结合休渔制度分析“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38题的第3小题,“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39题第6小题,试说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方针的哲学依据等。这些材料的选择都是贴近生活与现实的,既是热点又有生活气息,时代感较强。

5、关注文化生活,体现课改理念

国家教育部制定了高中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其中在必修课部分增加了文化生活这一内容。由于文化生活版块的内容对于现行教材来说是全新的内容,文化生活又与价值观息息相关,因此,在2004年的高考试题中就出现了大量的有关“文化生活”方面的试题。如试卷中,选择题第24~28题,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为背景材料来考查文化底蕴,涉及到了中国的书法篆刻艺术、民族精神、市场秩序、知识产权、举办奥运会所带来的国民经济的增长等相关内容;第29~30题,以中国传统艺术为背景通过认识“意境”来考查相关的哲学内容,体现了我们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现了我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搞好艺术创作。

6、开放思维,开放答案,又强化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社会生活本身就是复杂多样和广泛联系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源于社会生活本身具有普遍联系的特征。在解释和解决这些问题时,必须运用多种知识才能奏效。高考试题强调的就是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处理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综合,既包括政治学科内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联系,也包括政治学科与地理学科和历史学科间的综合。如全国I卷第38题就体现了政治学科内三个角度的交叉,第39题则体现了三个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结合了振兴东北问题的时政热点。一道综合题就占了6问达60分,非常少见,从中可以看到今后对于综合题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综合能力要求是越来越强。

如全国I卷第38题的第(2)问,39题的第(5)问。如“如何振兴东北问题”,答案设置灵活性较大,简洁明快,学生思维开阔、反映积极,可以从不同要点上进行分析概述,得出一个非常新颖的答案。这样充分考虑了考生的答题空间,有利于选拔功能的发挥,有利于开拓考生的思维。

二、对试题的具体分析

第一卷单选 每题4分 共35题140分 政治24—35题 共12题 48分34.3%。由于没有学生答题情况的资料,对学生得分情况的分析略。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采用了典型的中国艺术表现式,它集中国特有的汉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以印章的形式设计,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回答24-28题。

24.下列关于书法篆刻艺术的表述中,正确的是:中国的书法篆刻艺术【C】

①是由古代帝王创造出来的 ②受中国文字和书写工具的影响 ③是受神的旨意创造出来的 ④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试题分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书法篆刻艺术是书法艺术的一种,都是意识性的东西,因此,中国的书法篆刻艺术受中国文字和书写工具的影响 并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本题作为组合选择题,题肢非常宣明,一般不会选错。

25.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北京奥运会会徽“直接明确地传达着在中国人民和文化中世代传承的无与伦比之美和宏大的精神力量”。关于精神力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C】 ①市场经济越发达,精神力量越不重要 ②调动积极的精神力量,会有力地推动社会进步 ③精神力量可以脱离物质因素而存在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使中国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A.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试题分析】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采用了典型的中国艺术表现式,它集中国特有的汉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以印章的形式设计,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会徽“直接明确地传达着在中国人民和文化中世代传承的无与伦比之美和宏大的精神力量”,题意明确,正确认识精神的力量。

26.北京奥运会会徽是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过程中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北京奥组委已经在国内外进行了该标志的商标注册等一系列法律作业。未经奥组委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均不得为商业目的使用会徽。奥运会会徽的保护有利于【A】

A.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B.体现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 c.改善投资环境,吸收国际资本投资 D.实施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 【试题分析】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需要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对会徽这一无形资产的保护和注册,是北京奥委会自觉用法律武器维护奥运秩序的体现。

27.奥运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组织的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是【B】

A.区域性的、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B.专业性的、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C.专业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D.世界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试题分析】这是对国际组织分类的考查,国际组织可分为:政治性与专业性,世界性与区域性,政府间与非政府间,奥运会属于专业性、世界性、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故选B。

28.举办奥运会将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A】 A.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B.促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 c.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 D.促进世界市场的有机整合 【试题分析】举办奥运会,产生奥运经济,将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当然,主要是促进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蹈、雕塑、园林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这种情境相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回答29-30题。

29.意境最充分地体现了【A】

A. 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C.社会和个人的统— D.继承和创新的统—

【试题分析】注重人文素养的渗透。第29—30题中国传统艺术讲究意境,意境最充分体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意境不是意和境的简单相加等。

30.意境不是意和境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谐,并在此基础上生出“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例如王维(雪中芭蕉图)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起,产生出独特的美感。这表明【A】

A.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B.艺术创作不需要反映现实生活 C.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D.艺术创作纯属人的主观创造性 【试题分析】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艺术创作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21世纪初,我国和非洲四家之间创建了发展关系和深化合作的“中非合作论坛”,中国与“论坛”参与确定建立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新型伙伴关系。回答31-33题。31.近几十年来,非洲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这是因为【C】

A.国际贸易摩擦加大 B.国家间经济合作加强 C.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 D.国家间发展程度不同

【试题分析】国际秩序主要有国际政治秩序和国际经济秩序,就经济上,由于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此题把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有机的结合起来。

32.三年来,中非贸易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下列关于中非贸易增长的观点,不正确的是【C】

A.中非经济的互补性,促进了双方贸易的增长 B.中非贸易增长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c.中非贸易发展中,我国要最大限度地追求顺差 D.发展中非贸易符合中非双方利益

【试题分析】此题为逆向思维试题,在对外贸易中,我们要维护国家利益,但我们追求的是平等互利,共同发展。此题也是把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33.在国际关系中,第三世界国家历来是中国团结与合作的对象,因为【C】 ①第三世界是国际社会—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②团结第三世界符合中国国家利益 ③合作是第三世界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④第三世界国家在南北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试题分析】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第三世界国家的真正优势在于团结与合作。第三世界是国际社会—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团结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源泉,合作是第三世界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团结和合作符合我国和第三世界,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此题考查到我国外交政策基本内容的揩体教材。

34.2004年2月17日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部党内监督条例。该条例颁布的意义在于【C】

A.加强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B.明确界定党政关系 c.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D.健全国家权力的监督体系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党建题,加强党的建设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部党内监督条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试题涉及国家知识和政党制度,应该把他们区分开来。35.近年来,各地政府根据“行政许可法”实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大量削减行政审批项目的同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以“进一个门办好,交规定费办成,在承诺日办结”为标准,建立专门的行政审批中心,井将其纳入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之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利于政府【C】

①贯彻依法行政原则②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③提高办事效率 ④监督其他国家机关

A.①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试题分析】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更好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廉洁高效政府,更好履行政府职能,提供法律依据。因此,选择C。

第二卷主观试题 共4小题 160分

90份试卷的抽样分析,最高得分128分,最高得分率为80%,不算一位缺考,最低得分33分,最低得分率20.6%。平均得分83.73,平均得分率52.3%。

政治部分5个分题52分 占32.5% 两卷 共计100分占1/3。最高得分42分,最高得分率为80.8%,不算一位缺考,最低得分9分,最低得分率17.3%。平均得分27.16,平均得分率52.22%,我们政治学科的平均得分贡献率略低,高分的贡献率略高。

主观题评分细则和试题分析

38.(32分)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这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可靠保障。材料一

2003年,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77.7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4%.继续保持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1)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海洋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11分)[答案要点]广阔的“蓝色国土”可以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资源。发展海洋产业,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提升。发展海洋产业,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评分细则]①广阔的“蓝色国土”可以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资源(4分)(若答出:“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给2分)②发展海洋产业,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提升。(4分)(若答出“经济结构的调整”亦可4给分,若答出“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可给2分)③发展海洋产业,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以上两点若能答出一点亦可给3分:若答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或“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亦可给3分)注:答出“我国海洋产业层次偏低,总体水平较弱”加1分;“大力推动海洋产业的发展”加1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1分。

[命题分析]该题命题意图明确,主要考察学生审题的能力,读材料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其中,答案要点:“广阔的蓝色国土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资源;发展海洋产业可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可从材料中直接提取出来。其他答案要点要求考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学生答题分析]本题最高分11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6.07分,平均得分率55%。很多学生答不出答案要点“广阔的蓝色国土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资源;发展海洋产业可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说明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需要加强。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城全面实行休渔制度。通过休渔,主要经济鱼类的资源量有所增加,种群结构得到改善,休渔后鱼的数量增加。渔民的经济收益不仅没有因休渔下降,反而有所增加。

(2)结合休渔制度,分析“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11分)[答案要点]①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是对立统一的。

②只顾眼前利益,过度捕捞,转化为无鱼可捞,就会丧失眼前利益。适度限制眼前利益而体渔,能取得更大的长远利益。

③运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的辩证法,实施休渔制度,可以促进我国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评分细则]①对立统一。(3分)

(若答出辨证统一、两点论、两分法,二者不可分割,均可给3分;若答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可给2分)

②只顾眼前利益,过度捕捞,转化为无鱼可捞,就会丧失眼前利益。(3分);(若答出“顾眼前利益,就会丧失长远利益”,“过度捕捞,转化为无鱼可捞”亦可给3分)适度限制眼前利益而休渔,能取得更大的长远利益。(3分)(若答出“实施休渔制度,可获长远利益”,或“适度休渔,能取得更大的 长远利益”,亦可给3分)

③运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一”的辨证法,实施休渔制度,可以促进我国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分)(若答出“促进渔业生产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亦可给2分)[命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必须从正反两方面辩证阐述“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但本题的设问未提示应运用经济、哲学还是政治常识知识回答似有不妥。[学生答题分析]本题得分最高分11分,占0.2%;最低分0分,占0.4%;平均分6.23分,平均得分率56.6%;得分最多的分数段是6分,人数占27.5%。绝大部分同学答出了第②个要点,大部分同学答不出第①个要点,绝大部分同学答不出第③个要点。这启示我们:在哲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重视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层次性和全面性。材料三

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历来属于中国。鉴于南海周边国家对该领域提出不同领土要求,中国政府在不放弃主权的前提下,从尊重现实出发,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解决原则。2003年11月11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菲律宾国家石油勘探公司签署了共同开发南海石油资源的合作意向,这被看作是实施上述原则的良好开端。

(3)“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10分)[答案要点]①“主权归我”表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②“搁置争议”体现我国实行和平外交,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促进世界和平o ③“共同开发”体现我国坚持对外开放,促进共同发展。

[评分细则]①“主权归我”表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3分)(若答出其中一点可给2分,但总分不超过3分)

②“搁置争议”体现我国实行和平外交,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促进世界和平。(4分)(若答出“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决国际争端”给2分;“促进世界和平”给2分)

③“共同开发”体现我国坚持对外开放,促进共同发展。(3分)

(若答出其中一点可给2分,但总分不超过3分;若答“加强国际交往,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平等互利”或答出“有助于实现共同的国家利益,实现“双赢”、“共赢”可给2分)

注:若答出:“独立自主;维护我国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平等互利;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可给10分。

[命题分析]本题迎着本年度的时事热点命题,充分显示了政治课具有时代性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外交政策的记忆、理解、比较、运用的能力。

[学生答题分析]本题最高分10分,占2%;最低分2分,占0.4%;平均分5.2分,平均得分率52%,平均得分率较高。由于学生对我国的外交政策非常熟悉,所以此题是学生答得最好,得分最高的一道主观题。它给我们的高考备考启示是:抓好基本知识的识记、理解、运用,永远是复习中的重中之重。

39、材料四

东北曾被誉为“共和国经济的长子“。东北是计划经济体制最早建立、影响最深的地区,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大中型国有全业最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经济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1978年辽宁、黑龙江两省的人均CDP仅次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到2002年辽、黑两省分别降到第9、第18位。

(5)结合材料四.根据所学经济常识指出东北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对策。(10分)[答案要点]东北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所有制结构比较单一,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市场机制作用较小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就必须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激发区域经济活力,确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差础地位;国家要给予东北老工业基地更多的政策条件和资金支持。[评分细则]①东北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所以制结构比较单一,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市场机制作用较小等。(3分)(若答出以上四点中的三点即可给3分;若答出: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管理不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对外开放起步较晚、市场意识淡薄等可酌情给2分,但不超过3分)

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就必须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激发区域经济活力,确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5分)(每一点1分)(若答出“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技术创新,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可酌情给3分)

③国家给予东北老工业基地更多的政策条件和资金支持。(2分)(若答出“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亦可给2分)

[命题分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2004年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复习备考中每个同学都复习到了。本题命题规范、设问清晰、指向明确,对中学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应继续发扬。[学生答题分析]最高分9分,占0.3%;最低分0分,占1.1%;平均分4.8分,平均得分率48%。抽样调查的结果与我们教师的感觉出入较大,老师们感觉这题都复习到了,学生得分应该是较高的。但实际上,这道题是主观题中得分最低的一道题。这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一是我们都知道振兴东北重要,而且作为重要热点复习了,但关于这个热点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每个角度都注意到没有。二是学生记住、掌握没有,既抓落实没有。

39、(6)在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中,强调“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扶持”的方针。试说明这一方针的哲学根据。(10分)[答案要点]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运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则。

③东北地区应自力更生,结合自身能、基础设施、人才等优势,充分利用相关的政策和国家的扶持,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评分细则]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4分)(以上三点每少答一点扣1分;若答出“内外因辨证统一的关系”或答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给2分)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运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则(2分)(若答出:“既要重视内因,又不忽视外因”亦可给2分)③东北地区应自立更生,结合自身能源、基础设施、人才优势(2分);(若答出“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与时俱进”亦可给出2分。)充分利用相关的政策和国家的扶持,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2分)

[命题分析]该题是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背景的哲学题。设问指向明确、规范,应坚持和发扬。答案给的也有一定道理。但这一题的答案,我有一个质疑。是只说明一个主要哲理,然后进行分析。还是应把能说明的原理都写出来,然后再逐一分析。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范性问题,而不是学生的能力问题,若给不出一个明确的思路,会给老师教学、学生答题带来很大迷惑。

[学生答题分析]最高分10,占0.3%;最低分0分,占1.5%;平均分5.1分,平均得分率51%;得分最多的分数是6分,占20.8%。该题绝大部分同学答出体现了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大部分同学第③个要点没有答出,启示我们要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对考生失误表现的分析

1.马虎不仔细,抓不住关键词

有的考生由于紧张,审题不仔细,不能准确把握题意,造成失分。如全国I卷第38题第(1)小题,题目要求“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海洋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这里的“经济常识”和“经济发展”(经济意义)是关键词,有的考生由于审题不准,结果用哲学或政治学知识分析,造成严重的失分。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会正确运用和区别有关概念和原理

重能力并不是不要记忆。许多考生平时不注重基础知识的记忆,结果在答题时不能准确区别和运用相关概念和原理,造成失分。如第27题考查的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是属于国际组织哪一个类型当中的,很多学生不知道它是政府间的还是非政府间的,不能明确政府间与非政府间有什么区别和不同,结果造成误选。再如33题在国际关系中,第三世界国家历来是中国团结与合作的对象,因为【C】①第三世界是国际社会—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②团结第三世界符合中国国家利益 ③合作是第三世界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④第三世界国家在南北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第三世界国家的真正优势在于团结与合作。第三世界是国际社会—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团结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源泉,合作是第三世界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团结和合作符合我国和第三世界,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

3.不善于从考题材料中获得信息,单向思维,认识上存在片面性

如全国I卷第39题的第(5)问运用经济常识指出东北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对策。材料中告诉我们,东北是计划经济体制最早建立、影响最深的地区,也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大中型国有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所以很自然就生成了答案,即找到了东北经济地位下降的原因,即产业结构不合理,所有制结构比较单一,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市场机制不灵活等。然后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内容就可以找到对策了——根据产业结构不合理,我们要大力优化产业结构;根据所有制结构比较单一,我们要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根据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高,我们要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激发区域经济的活力;根据市场机制不灵活等问题,我们要确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同时振兴东北离不开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这样答案就很容易做出来了。许多考生由于缺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结果答了很多与试题材料距离较远却不能成为得分点的答案实在可惜。

4.不注重将课本知识与试题材料有机结合5.答案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抓不住主旨

在解答主观性试题时,有的考生抓不住试题的主旨,只注重答案从不同角度回答,却忽视了答案的重点和主旨,结果答案角度面面俱到,该详细说明的不能详细说明,该重点突出的不能重点突出,从而造成失分。如全国I卷第39题第(6)问,试题要求回答:在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中,强调“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扶持”的方针。试说明这一方针的哲学根据。有的考生在回答此题时,由于不能抓住题意的主旨和重点要求,结果重点不突出,答了一大堆原理,如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反作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联系和全面的观点、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认识要不断深化等原理。这些内容虽然也不错,但与试题主旨相差甚远,难以得分。实际上,如果认真审题,自然会想到“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扶持”的方针,体现的是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应针对这一原理并结合材料作具体详细的分析。

6.文字表述的科学性规范性较差

有的考生的答案不分层次、没有要点,思维混乱;有的考生的文字书写能力太差,字迹不清,出现错白字。如有的考生把“资源配置”写成“资源配制”、“和平共处”写成“合平共处”、“高新技术产业”写成“高薪技术产业”等,这些都是导致失分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四、对2005年高考复习备考的建议

2004年,文科综合试卷综合性弱化,拼盘迹象明显,题量减少,难度降低,甚至某些题的答案就隐藏或蕴含在材料中;考查基础知识的题也有所增加。文综试卷共有4个模式,全国卷和自主命题卷不尽相同。因此,考生不能跟在每年都在变的试题后面跑,这是永远追不上的,最好的办法是———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考试大纲,立足基础,搞好专题复习,加强解题的规范化及专项训练,同时注重时事热点,加强探究性学习,培养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1、正确研读和把握《课程标准》、教材、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考试大纲》,打牢基础,注重知识整合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无论是材料新颖的选择题,还是关注现实生活的富有创意的主观题,稍加分析,其答案绝大部分就在教材中,就在学生所学过的基础知识中。同学们丢分的原因,尤其是选择题的失分,往往是基本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不熟练造成的。综合能力测试突出能力目标,但必须以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铺垫和基础。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对基本概念、原理的准确、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运用基本原理概括、分析实际问题能力。并以此为基点,对内对外发散联系,增强对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构筑学科内知识体系,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重视基础、重视课本是复习中的重中之重,在复习中的任何阶段都不能放松。

(1)是抓好基本概念的复习工作。实实在在地把握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于这类高考题,我们的同学才能迎刃而解。

(2)是抓好基本原理和知识体系的复习。明确基本原理,要帮助我们的同学明确某一课有几节,某一节有几框,某一框有几个问题,某个问题有几个层次,它们为什么被这样安排,内在联系如何。政治高考经常考查考生对知识点内在联系把握的程度。方法一:以主干知识为基础,把书本的知识结构建立起来,做到内容简略、线条清楚。方法二:打破教材章节束缚,按照专题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组合。比如哲学常识中有关“发展观”的知识,在高二政治教材的二、三、四课都有涉及,如果在高三复习时简单地按照教材顺序分章节复习,就难以对发展的观点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如在指导学生复习“发展”专题时可以对教材按如下顺序进行了重新组合:

一、发展是什么---发展的含义和实质;

二、为什么发展---内因和外因;

三、怎样发展---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发展的道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方法三:变换角度,重组知识。把教材已有的知识结构变换一个角度重新组合,往往会给你带来新的思路,它可以启示你:知识除了有书本上的这样一种联系,还会有另外一些联系。有了这样一个变换角度、重组知识的过程,在考试中面对一个书本上没有的材料和问题,就不会束手无策。现在考试的重点是运用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所以,根据事物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将知识重新组合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哲学常识的知识框架很清楚有四块,但我们可以根据哲学的含义重组知识。方法四:以问题为中心理顺知识体系。我们平常的热点专题就是以问题为中心理顺知识体系。

(3)是做好课本上提高的材料的应用功能的挖掘工作。高考考的是题目,试题基本上都是情景式,而由情景到答案的思路,在课本所给材料论证的思维中大多蕴涵。因此,关注教材,不能忘记关注课本所给材料。要认真分析一段材料在课本上拥有怎样的地位,它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的问题又在说明什么道理。

(4)是抓好知识板块的默写工作。默写是一种很原始但很有效的的手段。在很多情况下,对于一些知识板块,我们的同学是一听就懂,而一做就错。原因何在?知识底蕴不扎实所致。怎么办?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板快的逻辑性,进而将它们默写出来。课本上几个层次为什么那么表述?不这样表述为什么不行?还可以补充哪些新的时代内容?比如增加相关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或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内容。明确了知识点的意义,拥有了真切的理解,我们的同学就会拥有轻松的记忆,就可以避免分析问题丢三拉四的现象。

必须走出对于高三政治教学与复习的几个误区。

政治高考重点考查能力并不意味着否认记忆要求。记忆是政治高考重点考查的能力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高考重点考查的能力要求包括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比较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分析运用能力、综合评价能力、社会实践能力、阅读表达能力等。不要以为政治考题考的大多是死知识,靠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即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工夫在平时。没有一堂课一堂课的知识领悟,没有一个练习一个练习的刻苦磨练,我们的同学在高考中是不会取得出色成绩的。机遇不会偏爱无准备的头脑。

不要以为高三教学与复习的进度越快越好。北京奥运场馆的建成时间为什么从2006年年底推迟至2007年年底,因为这样做有利于节约一年的保护和维修费用。一切工作要有利于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高三政治教学与复习工作要从政治科组合类生源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研究教材教法,创设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潜心研究教材,透彻地把握教材。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需要进度,但教学进度必须同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效益结合起来,为提高高三政治教学与复习的精度和效度服务。2.实实在在地关注重大时事,敏锐地把握课本与时事的有机结合点。要培养自己关注热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高考试题必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高考试题必然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生活。理论联系实际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加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最重要的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高考试题的题干均运用“新情景”编制,这就要求考生们平时必须要关注时政,关注国内外重大的典型事件。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分析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和自己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高对时事政治的敏感性。所以,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经常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联想的习惯。设计一些热点问题,我们可以用哪些经济学知识去分析?可以用哪些哲学知识去分析?可以用哪些政治学知识去分析?经常进行这样的思考,有助于实现书本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融会贯通,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对当年社会生活中突出的、影响较大的问题,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住房消费、轿车消费、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增加就业、社会保障、医药改革、加强青少年道德修养教育等社会热点和焦点进行分析。

3.实实在在地进行训练,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科学规范答案语言(1)科学训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思维能力训练。加强主体思维训练和多层次发散思维训练。主体发散思维是指因不同的主体角色而转换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能明确“角色”,如经济学中的国家、企业、经营者、投资者、消费者、劳动者等,按题目的要求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复习中多采用此方法进行角色转换,防止张冠李戴,从横向归纳把握知识。多层次发散思维指认识事物的含义、内容、性质、目的、原因、地位、意义、条件等不同层次的思维方法。复习中运用此方法不仅在审题时缜密全面避免要点遗漏,还可从纵深把握知识,但注意要灵活确定侧重点,务须面面俱到。第二:应试能力训练。包括

1、审题能力:获取信息,点破题眼

2、迁移能力:知识提取,重组运用

3、解题能力:应试技巧,解题方法

4、语表能力:语言组织,规范表述。应试能力训练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精选训练内容:突出陈题的示范性和新题的时效性。平时注意收集经典题目的收集,不能一味的求新求异。

2、重练更重评:我主张每练必改必评。评讲之前要进行试卷统计,做好试卷的分析。试卷统计为试卷评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了提高评讲的效率,还要对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在查清出错原因的基础上进行试卷评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试卷评讲要举一反三,不能就题论题而应突出方法指导和知识迁移。我们要把重点放在讲思路,讲方法上。思路比答案更重要,思路的好坏反映出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低。因此,评讲要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必须对学生进行思路的启发。比如学生在做主观题时,答题思路比较混乱,一些基本的答题格式没有掌握。我就指导他们应当采取怎样的思路,答题时有哪些基本要求,应当按照怎样的格式来答。在试卷中这道题应当怎么答,遇到类似的题又应当怎么答。在评讲后总结出答题的一般规律。一套试卷可能将某些知识的遗漏,在评讲试卷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把遗漏知识点“牵扯”进去,给学生以完整的知识。在巩固一道习题涉及知识点的基础上,应当再联系到整个知识网,帮助学生去构建知识网。教师要特别重视单元习题的知识网构建。

(2)把握训练方法:主观题解题的四个环节,所有的政治高考题都可以转化为主观题,而解好主观题的关键又在于对四个环节的把握。

注意审题,把握角度:这是答好题的重要前提,平时要多提醒、多训练。角度把握正确,答题成功了一半。角度把握错误,答题彻底失败。所以,一题当前,首先必须明确答题角度。是政治、历史还是地理,是经济学?哲学?政治学?哲学的什么角度?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唯物主义?

审清设问,分清思维点:题目要求你分析哪几个层次?一看设问,二在材料背景中审视设问,最后宏观把握,是在让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办,找出全部的思维点。提取信息,列出知识点:每个思维点必须对应相关的知识点和时政内容,必须在知识网络中搜索出推理缜密、分析恰当的政治语言,以表现同学们平时学习的认真态度和严谨作风。高屋建瓴,恰当评价:恰当的评价是高考政治答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只有在评价之中,政治考题的设问才能得到最圆满的解答。因此,应当注意,政治主观题一般是渗透思想观念的完整短文,答题时必须有概括有说明。

(3)政治高考题常常是选择一段材料来创设问题情景,然后再根据问题情景设置问题。这类材料来源广泛,无法预测。考生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阅读理解材料,明确考查角度,抓全思维点,然后结合有关的课本知识和时政内容来回答问题和评述事件。因此,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表达表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整个高三政治课的教学复习工作的落脚点应放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在能力培养和提高的过程中夯实基础知识,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提高能力。

材料式试题一般要做到以下四点:读懂材料(包括确定中心、分出层次);读懂设问(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联系知识(材料与问题所需原理、知识);组织答案(将课本知识与材料相对照整合出答案)。例如全国I卷第39题第(6)问“在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中,强调“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扶持”的方针。试说明这一方针的哲学依据” 做这道题的步骤是:第一,首先审清题目要求,是从哲学依据角度切入,那就不能再去考虑经济学或政治学。第二,审材料。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的扶持”相结合。这样我们就排除了唯物论和人生观、认识论。只能从辩证法中去思考问题了。一方面自力更生,一方面国家扶持,两方面去看,说明有外因也有内因;而“自力更生为主”,则说明内因是根据,二者缺一不可。这样就具体分析出了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另外,因为问的是哲学依据,所以我们考虑的是原理,而不是方法论。所以答题的思路是:(1)答出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2)答出方法论要求;(3)结合材料进行说明。

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尝试以某一方面的社会问题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有意识地训练逻辑思维的全面性和层次性。

(4)答案语言要科学规范。注意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有助于提高得分。在高考考查的五种能力中,其中的一层就是要“恰当使用经济、哲学和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答案语言要科学规范,就必须向教材语言和时政术语回归。教材中的政治术语以及时政材料中的精辟论述都是经过专家反复推敲的,有较强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因此,学生组织答案的语言只有向教材语言或时政术语回归,才能避免出现语言不规范、表述不准确等现象。语言回归一要做到使用学科术语;二要做到言简意赅;三要做到层次清晰。如全国I卷第38题第(1)小题:“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海洋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答案中的“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资源”,“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以及加分内容“目前我国的海洋产业层次偏低,总体水平较弱,必须大力推动海洋产业的发展”,这些语言就是课本和时政材料中使用频率很高的术语。

4.实实在在地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在补救中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提高。

有一条很好的经验:讲、练、评、补。这“补”就是在发现同学中出现的问题后采取切实的补救措施。他们采取“滚雪球”的形式,这一次练习存在的问题在下次练习中再次出现,直到被消灭为止。作到四个到位:讲到位,练到位,检查到位,辅导到位。这“检查到位,辅导到位”无疑对高考大面积的丰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当然,教师的教仅仅是矛盾的一个方面,学生的学是矛盾的另一个方面。要想在05年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我们还必须实实在在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对主干知识掌握“精”“活”“全”“通”,还应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包括文化知识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2013年历史高考复习研讨会

2013年历史高考复习研讨会

2013年4月24日下午,遵义师范学院、遵义市汇川区高考历史复习研讨会在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一会议室举行。

此次研讨会由汇川区历史学会、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共同组织举办,参加会议的主要是汇川区各中学高中教师、部分初中教师以及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的历史教师。

会议由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院长闵廷均教授主持,由遵义师范学院副校长岑玲教授致辞。岑玲副校长从四个方面强调加强合作学习的意义:第一、遵义师范学院是遵义700余万人民的学校,它为遵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它所培养的学生遍布于遵义的教育、行政及各种部门,有不少的学生是各单位的领导、骨干。第二、遵义师范学院的办学定位就是培养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升本至今已经得到了遵义人民乃至贵州人民的认可,说明我们的办学质量在不断提高。第三、遵义师范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得到遵义市各级学校的大力支持。我们特别需要各学校的老师、领导到我校来担任我们的客座教授,在学生的试讲指导中给我们的学生从做人做事,如何把握中学教材、备课、上课、说课、批改作业,如何做好班主任等方面进行指导。第四、学生进入社会,考各级中学如何做好面试工作,我们的一线教师、领导有丰富的经验可以为我们的学生提供借鉴。

汇川区航天高级中学、遵义市第五中学、高坪中学、遵义市第八中学的莫庆富、张威、晏良贵、李育新等6位教师就2013年汇川区中学历史高考备考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交流发言。

最后贵州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遵义市历史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遵义市汇川区历史学会理事长王源汶老师总结讲话。王理事长强调,遵义市高中历史课改已经基本走完了一轮,今年是检验课改的时候,我们课改成功与否,学生、家长、社会的反映、认可是一杆标尺,而高考成绩同样也是标尺,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这次备考研讨,总结经验、相互学习。二是通过贵州省适应性考试,反映了许多问题,学生的基础固然是要提高,但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认同、对新教材的重视度也是要更新提高的,观念跟不上,行动就要打折扣。三是加强与遵义师范学院的合作学习,对于提高中学教师的学术素质也是必要的,这才能适应当今高考学术引领的发展。

第三篇:高考复习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2015届高考复习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王海荣2015.3

工作以来,高三的研讨会屈指算来,参加了有几次了,感觉我们的研讨会每次都有新收获,让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受益匪浅。尤其本次的研讨会,我们的最大感觉就是内容丰富、实在,从公开课到高考阅卷老师对高考阅卷体会的介绍、省城专家讲座,都非常的符合我们备战新课改下的高考的需要。尤其是对后期教学十条建议,更是高屋建瓴,为我们后期提升教学质量指明了具体的前进方向。为更好的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我们进行了集体业务研究,每位老师都总结了本次学习的体会及下一步的工作中对这次会议精神的具体落实措施,现将这些体会及措施总结如下:

一、心得体会

1、本次研讨会,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色的一节试卷讲评课、一节二轮复习课都非常精彩。讲评课老师上课有气势,言简意赅,整节课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学生精神面貌好,面对高考斗志昂扬积极主动。二轮复习课专题选择别具匠心,突出了地方史观,非常符合我省高考的需要。

2、考阅卷老师对高考阅卷体会的介绍细致、全面,使得我们对高考的阅卷感觉不再神秘,从而为接下来短暂的70天的备战高考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尤其是对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的抓学生规范提供了标本。

3、北京专家讲座内容实在、丰富,没有一些高深、枯燥的理论介绍,都是他作为一线教师多年探索的结果,为我们备战高考提供了具体的榜样。

二、落实措施

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

听了高考阅卷老师的阅卷体会,我们感觉到培养、提高学生规范答题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打算通过专门的“提高学生规范答题”专题及平时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使学生做到审题思路规范、答题语言规范、答题格式规范、书写规范、注意答案的简明扼要。

2、加强集体备课、业务研究。

集体备课既是提高备课组整体成绩的关键,又是提高个人教学成绩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要依据考纲、考题、学情和复习所存在的问题、随时获取的高考信息,加强集体备课、业务研究,依据课标和考试说明进行知识的整合、删补,通过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指导能力。

第四篇:2014语文高考复习研讨会心得体会(定稿)

2014语文高考复习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年3月1-2日,陕西省高考复课会在西安召开,我和同学科的几位老师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结合高考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更加有效的复习策略,对高考复习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会议使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可谓收获颇丰。现汇报学习情况如下:

此次会议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安徽省马鞍市第二中学副校长郭惠宇作报告:

整合 诊断 提高-----高考语文复习策略之我见

报告就高考语文的复习做了全面的整合复习,有针对性的分析问题提出宝贵的建议。

第二部分:商洛市语文学科高考复课研讨与交流

1、商洛中学、商南中学的教师代表谈经验作报告

2、商州区中学、洛南中学、丹凤中学、山阳中学、镇安中学、柞水中学相继交流复习经验

第三部分:西工大附中 徐殿东老师作报告

念兹在兹 持之行之---2014年高考语文复习浅议 徐老师的复习方法具有指导性,课操作性,对近几年现代文阅读高考试题也做分析。特别强调语文教材在整个复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解决的方法:

结合实际,提倡“四个回归”:回归教材、回归基础、回归能力、回归本源。

(一)回归教材,让考与学统一到素质教育上来。

1、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和翻译的采分点一般都出自源于教材。如今年试题拿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一句话来出题。

2、文学常识是直接选自教材,主要从单元说明和课文注释里选。

3、名句默写直接选自教材,课外的一句都不考了,连课文里需要课外背诵的都不考了,全考讲读课文的诗文。

4、诗歌鉴赏题用了教材中介绍古诗词赏析的相关课文的观点,如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相关的方法。

5、现代文的阅读与教材中的相关课文作比较,有拓展。

6、写作的方面议论文文体训练和素材的积累运用,和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回归基础,以反技巧命题来强化素质教育。命题人考虑的是,怎样不用技巧得高分。

如文言翻译题,如若文言基础积累过关的话,自然能很容易的将单个词放到句子和文章里去理解,这个叫“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现代文阅读,如果平时学习课文多想想写什么和怎么写,那就会有个新的面貌了。

…………

(三)回归能力,全面地检测语文素质。

审题能力(看清题意)和具体分析(表达要切合实际)的能力。

让学生字斟句酌,克服思维定势,寻找独到之处。

(四)回归写作本源,考查考生的真实的写作能力。

不仅要写作文,更要改自己的作文,写升格作文。老师结合高考作文判分的标准作合理的层次定位,并且尽可能做到面批。

2014年3月10日

第五篇:高考地理复习研讨会学习体会

高考地理复习研讨会学习体会

3月29日—30日,市高三地理二轮教学研讨会在莒南召开,我有幸代表我校高三地理备课组参加此次会议。经过两天的紧张学习,我觉得此行获益匪浅。

第一,通过观摩三节公开课,我对二轮复习的课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三位老师一般都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双边活动,体现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培养,严格控制上课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量,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消化和提高;重视知识体系的整理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注重老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自我讲解相结合,复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解放了老师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五位老师精彩的主题发言让我们认识到学无止境,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三中的韩光迎的“一轮质量检测试题分析评价报告”发言让我认识到了如何分析一轮质量检测试题以及分析一轮质量检测试题的重要性。平邑高补的崔嵬老师让我们重新回顾了一轮复习的得与失。一中的耿顺传老师让我认识了山东高考文综考试说明和全国高考地理大纲的变化情况。沂水一中武传斌老师的发言,让我们对二轮复习有了清晰的认识,明白了今后复习的路子。尤其是沂南二中的刘振峰的发言给我解决了选修模块的复习这一萦绕心头的难题。

最后相老师的会议主题报告更是使我们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使我们解决了高三复习过程中的一些难题,为我们今后二轮复习指明了方向。

本次研讨会充分体现了“务实、高效、智慧、经验、分享、宽松”的氛围。与会期间,教师们之间随时随地的进行着各自的经验介绍和学习。

这次活动时间紧凑,效率高,给与会老师很大的启发。活动之所以非常成功,我认为原因有三:其一,这次活动准备充分,三节公开课都经过认真准备的;几个专题发言的内容充实,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介绍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内容详实,有指导性,又有操作性,对高中地理教学很有帮助。其二,会场上气氛很好,与会老师始终认真参与这次活动,显示了广大地理教师的良好的素质;其

三、市教研室和莒南教研室从多方面大力支持,是搞好活动的有力保障。

补习学校一、二轮复习研讨会的收获

(一)高考地理试题展望:

1.关注素质教育新政,多了解国内外重大时政,用地理的视野来观察、分析、思考问题,课本外的知识重要的是平时积累和沉淀,躲在课余时间读书看报、电视新闻等。

2.试题整体难度会比去年降低,设问会更趋整合,但会体现区分度。3.命题的依据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后者尤为重要,不依据那一

版本教材。

4.创设新情景、新材料,可超越一标多本,避免猜题押题,体现公平些。

5.考察主干知识,兼顾基础,引领教学导向。

6.突出地理学的学科特色:空间性定位,准确性特征的描述,差异性的比较,发展性的变化,特殊性热点或冷点。

7.预计第26题仍以实际的或虚拟的中国地理区域有关的问题,区域的经济发展方式,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措施,节能降耗等等。

(二)二轮复习课的课堂教学具体要求: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的空间机会快乐感受归还给学生。2.课堂上要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反思,总结和感悟。3.二轮材料要做到前置使用,合理删减补充。

4.要做好学情调查,特别是针对边缘生的学情分析,以增强课堂复习的实效性。

5.要想方设法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

6.学科考试不可过密,每次考试建议一节课或一小时为宜,题量要控制,题目要精选。

7.训练师要高度重视选择题,首先保证选择题解答的准确性。同时要注意综合题答题的规范,平时可采取让学生黑板板演,自备答题纸模拟等多种形式训练培养。

(三)二轮复习要注意的规律和原理 1.地球运动的规律

2.大气运动的规律 3.水体运动的规律

4.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规律 5.区位论

6.地理事象的成因与分析

7.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有关问题

二、河东补习学校一轮成绩分析

(一)一轮成绩分析

参加考试的人数共164人,85分以上的3人,优秀率1、38%;60分以上的122人,及格率74、4%;重点过线(77分及以上)24人,过线率14、6%;普通过线55人,过线率33、54%;最高分87分,最低分24分。总体来看优秀率不高,最低分比最高分分差较大;及格率和普通过线率与其他科目相比较高,普通过线率排名第二。

(二)试卷分析 1.试题特点

(1)符合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趋势,图文资料丰富,引导学生关注与地理有关的,与现实生活密切的时事、新闻,体现新课改理念。

(2)题目设问紧扣图文资料,综合考查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设问角度新颖,覆盖面广,涉及的知识点多,综合考查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知识。

(3)能力要求方面,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的审题能力,从地理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4)设问中要求明确,如“简要分析”、“概述”、“简述”等词语。问题设计新颖,限制词语多,对规范答题、指导学生做好下一步复习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5)以能力立意为主,着重考查了主干知识的重组、迁移和灵活运用综合性强,难度适中,区分度高

(三)答题情况

平均得分65分左右,最高分87分,最低分24分,分差很大,说明区分度很高,也说明我校学生基础差别很大。

(四)暴露的问题:

1.审题能力不足,对关键字词的把握不准,审不清题意。如26题第一问要求只答一个方面,可很多学生答出了多个方面,第二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也有学生答其他方面,失分很多。再如28题第二问,题目要求举例说明,学生没有实际举例,并且答的内容太多,费时费力,得分很低。

2.对概念的把握不准确,如26题第四问,由于学生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理解不深不透,答案很多,但离题太远。

3.知识的灵活迁移运用能力不高,如27题第第三问95%的同学答不出水运的优点。

4.分析不全面,总结不到位,叙述不恰当。如28题第一问,工业污染、交通压力基本能答出来,工业用地紧张很少能总结出来,28题第三问多数学生描述为主导风向下风向,最小风频下风向等,材料中看不出最小风频,只有“盛行风向的垂直郊外”才最合适。

5.非智力失分现象严重,表现为:错别字严重,如严(炎)热干躁(燥)等字屡见不鲜;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生活化用语太多,“土”话连篇,如季节有利于棉花采摘,不至于掉落等;无条理,整个答案无逗号、分号、句号。

(五)整改措施

1.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主干知识的完整结构。2.强化规范训练,突出“读题审题—解读信息—分析思维—答题建模—术语表述”等几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答题方法指导,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关注“错误点”,分析错因,找出学生弱势的知识模块、弱势的题型和弱势能力点,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开展针对性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4.注重培养学生“定向定位——定向想象——定向联系”的能力,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手不离图,图不离手。

5.关注“热点”,把握主题,回归课本。考查“热点”的立意,大多放在“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上”。教学时要注意“热点”问题和地理考点之间的关联点,加强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6.重视不断拓宽知识面,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从试题的答案中突出反映了考生的薄弱环节,如对文字材料的不理解、不能感悟命题意图、答案中的文字不准确、词不达意,语汇贫乏,甚至错别字司空见惯,所以注意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思维方法,丰富的课外

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养非常重要。三、二轮复习计划

为了更好的迎接高三一轮考试,并做好二轮、三轮的复习工作,特制定本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高三二轮会议精神,依据山东省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进行复习,力争走出一条高效复习的路子。

(二)具体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做到每周三次小集备两次大集备,遇到问题随时集备的要求,提高备课的质量。

2.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广泛搜集各地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练习题目,精选出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题目,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并做到全批全改,及时了解学生做题情况,为有针对性的讲评提供依据。

3.做好学情反馈,由课代表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收集并整理到学情反馈本上,为教师备课提供第一手资料。

4.指导学生在每次测评完后,及时将典型错题整理到错题集上,并及时收批。

5.做好边缘生、偏科生的帮扶工作。在课堂上关注他们的表现,课下了解他们的知识盲点,课间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激励他们的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必胜的信念。对他们的作业尽量做到面批,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

下载1000110001000迎0综合5年高考南阳市高考复习研讨会讲稿[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000110001000迎0综合5年高考南阳市高考复习研讨会讲稿[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届高考复习工作研讨会5篇

    2014届高考复习工作研讨会中学: 定于2013年8月1日-2日在陕西延安中学召开2014届高考复习工作研讨会,特邀贵校各学科教师前来参加,食宿自理。 报到时间:2013年8月1日8:00前 报到地......

    参加高考复习专题讲座研讨会心得体会

    参加高考复习专题讲座研讨会心得体会今天学校请得省教育厅教研员姚跃涌主任为我校高三级师生开高考复习专题讲座,并与参会领导老师探讨高考复习相关问题。会后,参会领导老师都......

    高考英语复习研讨会学习心得五篇

    高考英语复习研讨会学习心得 摘要:几天前,我有幸参加了在彭泽一中举行的九江市高三复习研讨会,很感激也很兴奋,这是难得的提升教学业务水平和对教师职业更深层次领悟的宝贵机会......

    2010年高考地理复习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0年高考地理复习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0年11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郑州市2010年高考地理复习研讨会,上午会议安排的是宁夏银川一中的老师的高考复习经验介绍,下午先观摩了两堂高......

    2012年语文高考复习研讨会学习心得

    2012年语文高考复习研讨会学习心得府谷三中语文组 张永利 受学校教科室和年级组的安排,我去府中参加了“2012年高考研讨会”。上课的老师是府中的田叶梅老师和陈永林老师。他......

    2017高考研讨会语文材料

    涿鹿县高考教研资料 社 评 文 审 题 与 写 作 今年高考作文,看似漫画作文,实则还是社评文。即摆出一个社会现象,让学生来谈自己的看法。从媒体透露的17年的考纲变化情况和......

    高考研讨会交流材料

    高考研讨会交流材料高考研讨会交流材料:2015年政治高考一轮复习的几点建议本人有幸参加了本次高考研讨会,受益匪浅,现将会上强调的主要内容结合自己的体会简单整理如下:1.认真研......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高考政治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学科:政治 姓名: 文树军 2013年10月27日,在教育局和学校相关科室的组织下,学校一行十人参加2013年高考研讨会,我参加了高考政治科目研讨会。有幸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