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护理讲稿
腹腔室隔综合征护理
腹腔室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是指由于严重腹部损伤、急性重症胰腺炎以及腹腔长时间复杂手术等因素引起的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AP)非生理性、进行性、急剧升高所导致的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
一、临床表现
1腹膨胀和腹肌紧张,这是腹腔内容量增加导致腹腔高压的最直接表现。开腹减压可见肠管高度水肿,涌出切口之外,术后肠管不能还纳。
2因横膈上抬、胸腔压力升高吸气压峰值增加>8.34kPa(85cmH2O)
3少尿
由肾血流灌注不足,醛固酮和ADH增高引起。此时对液体复苏,使用袢利尿剂呋塞米(速尿)也不会使尿量增加。
4.难治性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因机械通气不能提供足够肺泡通气量,而致动脉血氧分压降低,CO2潴留。
因ACS是一种罕见病,但是及其危重,其死亡率可高达62.5%~ 75.0%,二、ACS治疗:
唯一的有效的方法就是手术开腹减压,而且应该最大限度的打开腹腔,一般要做到剑突至耻骨联合正中切口减压,更为重要的是开腹减压后,敞开皮肤和筋膜不缝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腹内压,但可导致内脏膨出和肠瘘。(早期用20~30个布巾钳或单股尼龙线连续缝合皮肤而筋膜不缝合方法可防止腹腔高压,但少数情况下此方法减压不够,现在用可吸收或不吸收人工合成材料网片连接腹壁缺损,既覆盖内脏、防止内脏脱出,又可减轻腹壁张力、降低腹内压,效果显然优于前者,是合理的选择。目前国外应用最多的是无菌包装的3升静脉营养输液袋,根据切口大小整形后,用单股线连续缝在皮缘或筋膜缘上暂时性“关腹”。)
尽管如此,肠管腹腔感染率也很高,这也是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因此术后针对ACS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腹内压(IAP)的监测与护理:
测量膀胱压间接反映 IAP, 因膀胱压与腹内压有很好的相关性,并且测量方法简便、创伤小, 被认为是临床间接测量 IAP 的“金标准”。
腹内压力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其升高程度基本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因此作为护士只有了解了分级及测量方法,才能为医生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
我们的分级标准是以Butch等将腹内高压分为四级: I级
10~15cmH20 Ⅱ级16~25cmH2O Ⅲ级26~35cmH2OmmHg Ⅳ级IAP~35cmH20 测量方法是用膀胱测定IAP:
首先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排空膀胱,将 Foley导尿管连接三通开关,分别接储尿袋和测压管。关闭储尿袋,经测压管往膀胱内注入50~100ml生理盐水,将测压管与地面垂直,开放远端,以耻骨联合或腋中线平面为零点测得的水柱高度即为IAP值。
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减少误差,在IAP的测量中应: 1)固定专人每日2次测量IAP,动态监测lAP变化;
2)每次测量前均校正零点,使测压管的零点与耻骨联合在同一水平线; 3)测量时,为避免影响测量结果,测压管保持与盆壁垂直; 4)为防止体位改变引起测压值变化,测压时均置患者于平卧位;
5)严防泌尿系统的逆行感染,在测腹内压的操作过程中,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消毒各连接处,测压完毕及时去除连接装置,并做好会阴部护理,定时做会阴冲洗、尿培养,监测体温变化,动态监测感染迹象。
2.呼吸功能监护与护理
腹压升高时膈肌抬高,患者呼吸功耗增加,可引起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和呼吸功能衰竭。护理应该从患者的心肺系统表现及动脉血气监测方面评估呼吸功能变化,特别注意患者潮气量、呼吸频率、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的改变,认真留取动脉血样并行动脉血气分析,准确记录氧疗效果,及时根据医嘱调整氧疗策略,详细记录呼吸机的各项参数,做好人工气道管理。
3肾功能监护与护理
lAP增高,肾动、静脉受压导致。肾血流灌注压不足,其表现有时出现较早,主要为少尿或无尿,尿素氮及肌酐升高。为及早发现肾功能的异常,所以护士应该严格记录24小时入量,监测患者每小时尿量和尿比重,每4小时监测尿液pH,动态评价心输出量和肾组织血流灌注,维持尿量不小于0.5~1ml(kg?h),并要求患者遵医嘱留取血标本,进行血清尿素氮、肌酐及各项相关化验检查。由于患者全身水肿明显,皮肤张力较高,且活动少,易发生皮肤破溃以至压疮,在此期间应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压疮。
4、循环系统监护与护理
ACS的病理生理改变在心血管系统主要表现:由于IAP增高,下腔静脉受压,引起下肢静脉和门静脉回流受阻,心脏前负荷明显下降,导致心搏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率加快。早期充分的液体复苏对于保证重要脏器灌注、防止全身并发症至关重要。一旦临床诊断明确,应尽快进行积极的液体复苏,6h内达到复苏目标:中心静脉压(CVP)8~12cmH2O;平均动脉压≥65mmHg;尿量≥0.5ml.kg-1?h-1。护士应及时向医生反馈病情,进行液体复苏治疗,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准确记录每小时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尿量、尿比重、出入量及生命体征变化。维持酸碱平衡,减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
5.神经系统监护与护理
ACS所致的胸腔内压和CVP升高致使颅内静脉回流受阻,引起颅内压升高,脑灌注压下降,临床可有精神症状。患者在ACS早期即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恍惚、谵妄、躁动等神经系统受损表现,此时极易发生意外脱管及护理意外,此时应加强护理意外的防范,派专人护理,在患者躁动时加强看护和适当保护性约束,并使用床档加强保护,防止发生意外。并特别注意妥善固定气管插管、输液管道,腹腔灌洗引流管等各种管道。有效防止急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意外脱管,不发生护理意外。
6.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腹内高压可直接压迫下腔静脉和门静脉,导致静脉回流受阻,血液瘀滞,下肢静脉就极有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下肢DVT一旦形成,在进行大量液体复苏时,栓子可能脱落,导致PE。发生PE时病情危重,来不及做过多检查以明确诊断,因此护士熟练知晓抢救流程,备好了紧急抢救药品及器材,以便及时进行生命支持,配合医生抢救。
7.剖腹腹腔减压手术治疗的护理
患者腹腔压力在3级以上,行剖腹腹腔减压手术。由于腹壁张力大,手术中缝合腹壁困难,为了防止切口裂开,术中用3 L静脉营养输液袋缝于腹壁筋膜以用“真空填塞三明治”式遮盖伤口并暂时关腹,引流管从3 L袋口引出且持续负压吸引,通过将床头抬高45°采取半卧位进行体位引流,使腹腔渗液不断引出,并通过透明的3 L袋密切观察腹腔内渗液、引流情况,以及肠管和其他腹内脏器颜色改变,及时发现IAP和组织灌注变化,以尽早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术后护士将患者安置在装配有万级新风空气净化设备的单人房间内,遵守消毒隔离原则,并且调节负压值为0.02~0.04 mPa,保证吸引有效,从而使腹腔内渗液及时排出,并且严密观察伤口情况,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患者在术后5~7天,待IAP降至1~2级时采取二次手术关腹,预防伤口感染。一旦发生腹腔严重感染,病人死亡率极高。
8.通便减压治疗的护理
积极施行通里通便治疗,遵医嘱早期给予硫酸镁、大承气等导泻剂保留灌肠,可促进胃肠蠕动,降低腹内压,保护胃肠道屏障功能,减少细菌及内毒素移位,促进腹腔渗液的吸收。肠灌注后护士可采用物理方法促进胃肠道蠕动恢复,即以脐为中心,沿腹部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并嘱患者做深呼吸,以按压、刺激肠蠕动,力争在患者人院24小时内使肠功能恢复,减轻腹胀。为防止通便治疗后排便次数增多导致肛周红肿甚至破溃渗出、继发感染,加强肛周皮肤的保护,发生肛周皮肤损害。
9.心理护理
对于有些原发疾病,如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常病情复杂,疼痛难忍,心理变化极大,容易出现焦虑、恐惧、躁动及精神障碍等,需要护士的关心与协助,加强心理护理多给患者鼓励,获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使其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疾病。
综上所述, 腹腔室隔综合征是非常少见的危重症, 护士对高危病人进行动态腹内压监测, 严密观察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肾功能、神经功能改变, 重视伤口感染及肺栓塞的发生, 是预防、控制并发症及成功抢救 ACS 病人的关键
第二篇:腹腔引流的护理
腹腔引流的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2、3、评估患者的病情及腹部体征。
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观察伤口辅料处有无渗出液。
(二)操作要点1、2、3、引流管用胶布“S”形固定,防止滑脱,标识清楚。引流袋位置必须低于切口平面。
定时挤捏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打折、扭曲、受压。
4、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发现引流量突然减少或增多、颜色性状改变,患者出现腹胀、发热、生命体征改变等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
5、6、准确记录24h引流量。定时更换引流袋。
(三)指导要点1、2、告知患者更换体位或下床活动时保护引流管的措施。告知患者出现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四)注意事项
1、拔管后注意观察伤口渗出情况,渗出液较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观察有无感染、出血、慢性窦道等并发症。
第三篇:腹腔引流护理常规
腹腔引流护理常规
1.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标识清楚,防止扭曲、受压、折叠。
2.术后经常改变体位,利于引流;定时挤压管道,防止堵塞;引流袋位置不可高出引流口平面,预防逆行感染;避免活动翻身时引流管脱出。
3.每日更换引流袋,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注意有无出血症状(如引流液增多变深红),必要时做细菌培养。
4.注意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如有渗出及时换药,必要时涂抹氧化锌软膏。
5.置管期间观察患者的腹部、全身情况(如症状是否减轻、体温是否正常)。
第四篇:腹腔大出血个案护理
一例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后腹腔大出血患
者的护理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脾切除 腹腔出血
门静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是一组由门静脉压力持久增高引起的症候群。绝大多数病人由肝硬化引起,少数病人继发于门静脉主干或肝静脉梗阻以及一些原因不明的因素。由门静脉高压致脾脏淤血造成的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可行脾切除(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手术。由于脾脏血管丰富、质脆并深藏于左上腹,增加了脾切除出血的风险,脾切除后腹腔内大出血是手术引起的较严重并发症,如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得当,危险性极大,甚至是灾难性的[1]。我 科于2011年10月收治了1例肝硬化腹水并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术,术后患者并发腹腔大出血,通过努力,最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护理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
患者,男,54岁,因“反复腹胀不适三年,乏力、纳差”于2011年10月27日入院。CT示:肝硬化,脾大,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初步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完善相关检查后于10月31日行腹腔镜探查脾切除手术。术毕入ICU监护治疗。患者于当日19时40分突然出现腹腔引流进行性增多,口鼻腔出血,术部切口渗血,腹部高度膨隆,血压降至65/45mmHg,尿量减少。怀疑腹部活动性出血。急查红细胞1.64×1012/L,血红蛋白51.2g/L,血小板13×109/L,凝血酶原时间(PT)14.4 #sec,活化部分酶原时间(APTT)46.9#sec,纤维蛋白原浓度(FBG C)1.32#g/L,腹部超声检查示:腹部大量积血。予输注悬浮红细胞7600ml,血浆4075ml血小板500ml凝血酶原复合物75ml,患者出血症状不能缓解。至04:50患者脾窝引流出血性引流液7280ml,切口渗液550ml,予急行剖腹探查术,术后再次入ICU监护治疗。经过监测生命体征,呼吸机辅助通气,加强止血、抗感染、抑酸,继续输注红细胞悬液,血浆,冷沉淀等,加强利尿,减轻水肿等措施,于11月05日拔除气管插管,生命体征平稳,次日转回原科室继续治疗。2护理措施
2.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神志、血压、脉搏、呼吸、尿量,患者全麻苏醒期,注意观察神志情况,由于腹腔大量出血,血压低至65/45mmHg,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患者二次手术后仍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警惕腹腔二次出血。2.2 引流管的护理
2.2.1保持管道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堵塞及脱落,保证有效引流。
2.2.2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强调每次观察时都需挤捏引流管,防止术后凝血块、脱落的组织碎屑堵塞引流管[2]。术后48h内观察引流管引流情况,观察有无腹腔出血。出血的标准是:出血>300ml/h或12h出血量>3000ml[3],如无引流物引出可能管道被堵塞,如引流液为血液且速度快或多[4],并心率增快脉搏细速提示有出血现象。观察出现以上现象均立即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置,必要时做好二次手术准备。该患者腹部高度膨隆,引流量过多,及超声诊断等均提示腹腔活动性出血。
2.2.3定时更换引流袋 每日晨更换无菌引流袋。但张迪君等[5]对腹腔引流袋更换时间进行研究,结果示每天更换1次和每周更换2次的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每周更换1次。因此,腹腔引流袋更换频繁增加细菌污染的机会,所以以每周更换1次为宜。更换前应先夹闭引流管,倾倒引流液。更换时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首先,应夹闭引流管,将引流袋与引流管分离;然后用碘伏棉签消毒引流管的内口、外口,消毒时要遵循由内向外的原则;检查引流袋有效期、有无漏气,将引流袋接头处保护帽取下,检查引流袋接头处是否通畅(因出厂质量问题出现过接头处里面是死心的情况),最后,连接无菌引流袋,更换完毕再次挤捏引流管,使引流液能够顺利通过接头处流入引流袋标示引流管有效。该患者我们严格无菌操作,按照引流袋更换方法更换,引流管留置期间保证有效引流,没有发生管路堵塞、感染等并发症。
2.3 液体复苏的护理
2.3.1保证有效静脉通路 患者急性出血期间在控制出血的同时应尽快建立至少两路大内径的静脉通道,该患者严重休克,外周血管萎缩,穿刺困难,我们选择颈静脉进行套管针穿刺,对严重休克、血管萎缩、穿刺困难者应及早进行静脉切开,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6]。
2.3.2输液方法 按医嘱给予晶体与胶体液交替使用,如平衡盐溶液、代血浆等,以改善微循环,纠正酸中毒。同时尽快配血、输血,补充丧失的血液成份。遵循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按“加”、“减”、“乘(成)”、“除”四字方针进行抗休克治疗被认为是有效的措施,即加大晶体液用量,减少胶体用量,成倍地补给丢失量,除去过分地依赖升压药,输入液体进行复苏时应密切监测心肺体征,避免急性肺水肿及左心衰竭发生,另外注意防止患者躁动或加压输液时连接处脱落或血管穿破,保证输液顺利。
2.3.4输液速度 进行容量负荷试验以对输液速度及容量进行指导。同时根据患者出血量选择适宜输液速度。血管活性药物和扩容液体不可在同一通路。在短期允许的低血压范围内维持重要脏器的灌注和氧供,2007年低血容量性休克复苏指南指出,对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采用延迟复苏,收缩压维持在80~90mmHg,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并及时止血。出血控制后再进行积极容量复苏。因此输液速度的调节要根据患者出血量,容量负荷试验及血压进行调节。2.4 切口护理
脾切除后全身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降低,加上先后2次手术,腹腔和切口暴露时间过长,易引起腹腔切口感染,除适当使用抗生素行预防性控制感染外,要加强观察和护理。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相应处理。查看切口有无红肿,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切口干燥。该患者切口有血性渗液,应注意观察切口渗液的颜色、性状、量并记录,及时更换敷料。2.5 高热的护理
脾切除术后病人常有持续2~3周的发热,一般很少超过1个月,体温不超过38.5℃~39℃,脾热持续的时间和程度与手术创伤成正比;脾热为自限性发热。该患者术后持续37.5℃~38.5℃体温。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体温,加强营养支持,做好基础护理,保证引流管通畅。采取物理降温,排除其他感染性并发症的存在。
2.6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有利于腹腔存留积液引流。注意皮肤的保护,防止褥疮,术后1个月内病人反复持续高热,出汗多,每日给予床上擦浴1~2次,及时更换衣服、床单,每2h翻身,该患者在ICU监护期间,未曾发生褥疮。做好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每日2次,口唇干裂时用石腊油湿润口唇。3总结
腹腔出血为脾切除术后引起的较严重并发症,如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得当,危险性极大,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及时准确的评估出血量,积极有效的容量复苏对抢救腹腔大出血患者至关重要。另外患者康复的效果与护士的精心护理密切相关,因此护理不仅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护理经验,还要有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稳、准、快,使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到位,减轻患者痛苦,杜绝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Asoglu O,Ozmen V,Gorgun E,et al.Dose the early ligation of the splenic artery reduce hemorrhage during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J].Surg Laparosc Endosc Percutan Tech,2004,14(3):118121.[2] 程楠,有效的腹腔引流管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17,276
[3] 刘滇生,刘静,吴淑媛,等.肝移植术中腹腔引流管的临床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8,15(7):487~488.[4] 孙正芳.引流管护理单在普外科护理的使用.护理研究,1007-8517(2010)13-0206-01
[5] 张迪君,冯新艺,姚红,等.一次性腹腔引流袋更换时间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6(5):12.[6] 沈明香.脾破裂出血并发休克的急救护理初探[J].中外健康文摘,2009,21-0193-02
第五篇: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1、评估患者病情、伤口情况,检查引流管位置、标识、外露
长度,掌握引流目的。
2、正确连接并妥善固定引流袋,卧位时固定于床边,下床前固定于衣角,引流管不得高于引流口水平。
3、保持引流管通畅,翻身时留有足够长度,防止脱出、折叠、受压,每1-2小时挤捏一次,手法正确。
4、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做好记录。如术后每小时引流量大于100ml或引流量突然增多、引流液温热且呈血性,则可疑内出血,须及时汇报医生。如引流液出现黄绿色、白色混浊、脓性或引出食物残渣、引流液有粪臭味或引出粪便,则可疑有胆瘘、肠瘘等,应通知医生并做好护理记录。
5、普通引流袋每日更换,抗反流引流袋2-3日更换1次,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6、一般当引流量小于10ml/天,且引流液非脓性、病人无发热、无腹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考虑拔除腹腔引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