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三进”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论文
浅谈“三进”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江苏省兴化市海南中心校 吴元森
2010年9月份,泰州市教育局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织开展了“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的“三进”活动,“三进”工作是一项以培养中小学生“说好话、写好字、读好书”为切入点,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水平,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打造泰州区域教育特色的基础工程。那么,“三进”工作的开展与学校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有何关系呢?
首先,“三进”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如学校的文化墙、橱窗、名人宣传牌、文化长廊,宿舍文化,餐厅文化,草坪文化等,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实现他们理想,放飞梦想的地方。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温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还给他们带来愉悦幸福的情感体验。清晨挟着书,走进古色古香的亭子琅琅读书;中午与同学们坐躺在草地上,仰望蓝天,沐浴着春日的阳光,温暖而舒适;夜晚漫步在校园幽静的水泥大道上,感受树木带来的清新空气,思考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的“三进”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素养,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给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对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作了很好的补充和升华。“三进”活动以普通话、书法、诵读为抓手,有利于学校开展相应校园文化活动,起到了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其次,“三进”活动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进”活动的开展不能一蹴而就,其效果也不可能立竿见影,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让 “三进”活动成为学校工作的常态,学校应加强“三进”活动工作推进力度,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三进”工作落到实处,如举办“校园
经典诵读比赛”,“争做小小书法家”,“今天我主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阅读和书法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普通话、书法和诵读的水平,只有这样才会从真正意义上促使学生“说好话,写好字,读好书”。
“三进”活动促进了校风建设。“三进”工作营造了“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良好的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教育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宗旨。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优良的校风能给学生带来愉快、信任、友爱等积极的情绪体验,它会使每一位学生有强烈的归属感,使他们自愿自觉遵守校规校纪。
“三进”活动促进了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理应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只有牢固树立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和在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三进”活动的春风吹进了校园,校园呈现万象更新的新气象。校园里有了讲普通话的气氛,有了浓郁的书法、诵读艺术氛围。教师是开展“三进”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肩负着民族振兴的重大使命,他们就会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将自己塑造成让学生学习的楷模。只有教师处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才会真正感染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学生平时讲普通话,教师就应带头讲;鼓励学生写好字,教师首先要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建议学生多读书,教师自己就应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只有从教师自身开始,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才会真正有所收获。
“三进”活动促进了学风建设。学风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文建设者和接班人,都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三进”进入校园,从“说话、写字、读书”三方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这
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三进”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学习是为了提高个人素质,增强个人修养,今后能更好的融入到这个快速前进发展的社会。让学生深刻明白即使考不上高中,大学,也不应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并非“高中”这一条路,我们的社会需要各级各类人才,但是无论将来从事何种职业,个人素质对自己的工作意义绝不能小视,这关系到将来能否出色的做好自己的工作,能否从平凡的岗位上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端正了学风,学生会自觉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之中,这比在家里家长逼着学在学校教师压着学效果要好得多。只有真正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学,他才会积极投身学习之中,校园也会变得和谐而安宁。
最后,“三进”工作极大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文化品位。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物质文化,有助于陶冶师生的情操,塑造师生的美好心灵,激发师生的开拓进取精神,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三进”活动丰富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内涵,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三进”活动在我看来就是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魅力在于它能放飞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提升欣赏的品味,体现人文精神。我们应立足于让学生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用墨香浸透孩子们的童年,用书艺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努力践行“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目标。如“三进”中“书法进课堂”,书法,属于艺术的范畴,是中国的国粹。书法艺术是民族文化的经典,学写字就是学做人。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三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实施。“三进”活动的开展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可谓相辅相承、相得益彰。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去帆济沧海”。我们应借“三进”强劲东风提升学校办学品味,打造办学特色。我们坚信,“三进”活动的开展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完美结合,一定会培育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愿“三进”这朵奇葩常开不衰,素质教育必将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第二篇:(论文)浅谈学校共青团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doc
论 文 提 纲
序论:学校是团员青年高度集中的地方,不论是青年教师,还是学生中团员,他们除了具备广大青年的普遍特征外,还能体现的时代精神,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对未来的社会价值取向产生重大影响。而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在知识竞争、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的内在需求,也是加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学校广大教师员工的广泛支持和参与,而青年教师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学生更是广大参与者和受益者。共青团组织则是青年参与组织活动的有效平台,作为这一载体,应充分调动广大青年教师和学生团员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在实际工作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组织的服务和助手职能,通过有效地参与途径,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事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本论:
一、学校共青团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
(一)校园文化建设。
(二)学校共青团工作。
(三)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为学校共青团工作有效开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教育作用
(二)导向作用
(三)凝聚作用
内 容 摘 要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共青团也是紧紧围绕育人这个中心开展工作。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形成浓厚文化氛围,能更有效地促进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同时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又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涵,推动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共青团建设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和创新的动力源泉。
关键词:共青团 校园文化建设 关系
程度的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
(二)学校共青团工作。
学校共青团组织作为学校党委领导下的一个群团组织,是联系青年教师和广大团员学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从共青团组织的联系对象来看,学校共青团组织联系着学校绝大部分的青年教师和学生,最大范围地涵盖了全体青年,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极强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活动优势。共青团作为学校的团队工作部门,理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共青团作为学校广大团员青年的引导和服务性组织,对学校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学校共青团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是之间存在着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互溶关系。
(三)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目前校园文化建设还处在一个不断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创新是其发展的动力源泉,而共青团工作的对象--团员青年们思想活跃,思维超前,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的视野,因而能为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中的创新和竞争等理念的发扬起到积极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团员青年们也容易成为校园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先行者,共青团工作更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有机载体,架起广大团员青年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之间的桥梁,为学校的文化建设工作注满生机和活力。在此基础之上,共青团工作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和创新的动力源泉,引导学校文化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可以说校园文化建设无论是表层形态(如物化形态、组织形态、活动形态)还是深层形态(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无一不与共青团工作相联系并渗透在工作的全过程。
二、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为学校共青团工作有效开展发挥重要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是由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发展起来的,它既是由大家所共同创造,同时又塑造了学生本身这个群体。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在促进学校共青团工作,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其他教育形式所没有的重要作用。
(一)教育作用
共青团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四有”新人。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它渗透着学科知识和社会文化、民族优秀文化,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在塑造思想、陶冶心灵、发展个性、促进学生的成熟和全面发展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校园里有意识地开展一些健康的文化活动,可以进一步发挥中学生旺盛的精力和满足其强烈的求知欲望,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勤劳勇敢善良的美德、当地风土人情及中国国情。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阅历的同时也加速了学生在政治素质、价值取向、知识技能、人格心理等方面的社会化进程。
(二)导向作用
共青团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教育和帮助青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校园文化的内容、校园文化的方式以及校园文化所形成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学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导向作用,深刻影响着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学习自觉性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另外学校组织中的环境设施、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共同形成了一种健康向上、高雅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感染、规范着每一个学生。可以说校园文化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增添了德育工作的艺术性,增添了美育工作的思想性,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和谐地接受思想道德工作和美育的内容,并自然而然地发展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凝聚作用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引导青年学生进步。而校园文化为学生的凝聚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基础,为解决矛盾冲突提供了正确准则和良好氛围,为学校成员提供了多方面的心理满足,从而构成了学校所独有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对校园目标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宿感,形成必然的内聚力和群体意识,从而使个体目标整合为学校的总体目标。
(四)激励作用
调动和发挥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创造力是共青团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工作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奋进精神,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形成学校活力。
(五)娱乐作用
学生正值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担负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具有良好氛围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够调剂学生的精神,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且能够起到“在愉快中教育人”、“在美的享受中感染人”的作用,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校园文化建设还可以使教师在紧张的教学工作之余,身心得以调剂和放松,再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工作中。
(六)育才作用
丰富多彩、健康活跃的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交汇点,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巩固和加深课堂专业知识的学习,并能弥补课堂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创造能力。校园文化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锻炼多方面的能力,如写作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活动能力等。开展校园文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校结合课程要求而让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感染,自我提高和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集中体现在它能优化育人环境,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而以上各种功能的挖掘与发挥都是通过非强制性力量得以实现,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使学生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共青团和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
三、学校共青团工作能够为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助推 共青团工作是校园文化的灵魂,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有力地推动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我们初步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
(一)开展以科目化和规范化为标准的职能建设活动。
在推进共青团职能建设过程中,逐步将一些常规、松散的活动规范化、科目化。一是在工作内容上,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工作项目并在项目内部形成结构合理的活动系列,不断丰富团组织主体活动的内涵。如在创新团日活动中,从提高学生能力和培养良好素质出发,让他们自己确定团日主题、设计活动方案、选择活动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团日活动的引导功能,赋予传统而有效的团组织活动形式以崭新的内涵,使其完全贴近学生的需要。二是在工作机制上,结合提升综合素质的要求,将常规活动规范化、机制化,整合琐碎零散的工作项目,并以一定的形式及时明确下来。比如结合学生实际状况,举办“人才标准”论坛,通过报告、座谈、对话等形式在学生中发起关于现代社会人才标准的大讨论;举办“读书沙龙——共享空间”校园文化版块,通过“同龄人的足迹——讲述自己的故事”展示学生中的成功典范。
(二)开展以中国梦和民族情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
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没有正确的方向和行为,因此在“五四”、建党、建国等重大纪念日,通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观看爱国影片、演讲比赛、主题征文等多种形式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荣誉感。为了使学生坚定“中国梦”的实现,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筹备创建了“网上共产主义青年学校”,宣传讲解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与未来目标,帮助学生建立更加明确的学习方向,不断升华素质养成教育,实现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
(三)开展以欣赏美和创造美为内容的美育引导活动。
围绕学校的特点和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艺术文化活动,比如举办美术、绘画、书法、卡拉OK大赛、诗歌朗诵、球类竞技、文艺汇演等活动,并利用共青团组织的宣传阵地,通过报刊、宣传、板报、橱窗和广播站等途径,营造出活泼、健康、团结、创新的艺术文化氛围,这些丰富多彩、充满朝气的团队活动成为青年教师和广大团员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的舞台,不但提升了他们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以活动为载体的共青团组织生活也成为了学校文化的积淀和缩影,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无尽活力,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四)开展以提素质和长技能为目的的学生社团活动。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使学生社团成为共青团工作的有益助手,成为培养学生骨干、锻炼提高素质能力的学校。社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锻炼、增长才干的舞台,同时还能够学以致用,扩大视野,提高其各方面的技能。一方面探索学生社团建设的新举措,实行“建立社团有自主、发展社团有指导、优秀社团有奖励”等一整套引导、激励办法;另一方面规范社团管理,配备指导教师,提升社团活动层次,完善社团评比条例,使学生社团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目前已经成立了涉及科技、文学、艺术、公益类等多个方面深受学生欢迎的学生社团,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搭建了广阔空间和平台。
(五)开展以志愿者和文明号为龙头的青字特色活动。
通过抓重点、促深化、抓声势、促影响、抓机制、促发展,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理念,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团员青年的主人翁思想;通过展示职业文明窗口的青年文明号活动,既能锻炼青年教师的岗位技能,又是培养青年走向成熟重要的载体,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示范性、辐射性;通过针对学期特点开展学校文化专题讲座,建立党校、团校,开设党课、团课的学习,开设学习论坛等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配合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教学基本功比赛,学生特长展示等等。这一系列富有共青团特色的文化活动开展,充分体现了共青团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并丰富了校园文化。
总之,我认为只有通过共青团工作才能有效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而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学校共青团工作的质量,因此今后我们还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从而使共青团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为培育一代高素质的社会成员发挥更大、更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宁继红 “新形势下学校共青团工作探讨”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5月第3期
2.罗登远 “浅谈学校的文化管理”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09期
3.潘伟强 “共青团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南方论刊》 2006年第九期
4.陈相光 “略论共青团组织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的创新途径”《科学咨询》2008年03期
第三篇: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德育创新活动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是整个文明创建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平安校园的有效手段。罗田县三里畈初中在开展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做了多种尝试,其中德育创新活动是我们探索出来的一种新途径,同时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下面就德育创新活动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在青少年时期就已基本定型,而初中阶段更是关键,要让他们对社会、对人生有正确的理解,就必须正确引导,树立正面形象,而不是靠采取高压手段来束缚他们的思想,禁锢他们的思维。为此三里畈初中政教处、团委在学校党支部、校委会的领导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创新活动。使同学们的身心受到良好的教育,也深得学生和家长欢迎。
首先,政教处结合团中央在全国开展的“永远的丰碑”的英雄人物事迹学习活动,把革命先烈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件印发到每个学生手中,同时学校广播台每天播出学生的读后感,“学英雄,比自己”。使学生真正在思想上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应该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同时做一个有理想、守纪律的文明中学生。
我们湖北省是革命老区,特别是黄冈市更有光荣的革命史:红安被称为“将军县”,红安、麻城更是多支红军主力部队诞生的地方,为了让学生更详细地了解历史,热爱家乡,我们学校还特意聘请了“黄冈市老区精神报告团”来我校做专场报告。王绍华同志的精彩演讲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他用生动、详实的事例介绍了红军和新四军在黄冈市的斗争史,其中许多激烈、悲惨的场面让学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也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报告会后,许多同学纷纷写心得、谈体会、缅怀革命先烈,学校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在学习革命先烈的活动中,我们还积极组织同学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而不是把学习放在口头上。学校组织各班成立了“德育创新活动小组”,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还结合学校《铺路石》文学社的刊物,谈理想、谈人生,开展“怎样做个合格的中学生”的大讨论,各班学生踊跃投稿,政教处抓住这样一个有利时机,在全校组织了一次“我为三中添光彩”的演讲活动。让学生先在班上小环境里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再结合全班同学的想法,每班派一名优秀学生到学校参加比赛。学校评选了一、二、三等奖,使全校学生都能以“今天我为三中添光彩,明天三中以我为自豪”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形成一种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我们还组织学生积极投身环境保护的公益性活动,做“环保小卫士”,学校建立了长效的环保机制,有专人负责校园文明用语,清洁卫生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说脏话、乱丢乱扔的同学进行集中教育,用正面典型做引导,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同时,政教处、团委在全校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的创建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由于有竞争、有压力,各班学生都自觉维护本班荣誉,不说脏话,不乱丢乱扔,无形中让学生的思想受到了有益的熏陶。
要想在校园中对学生坚持不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体,为此学校专门投资两万多元安装了校园广播系统,定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播放优秀文学作品。同时,结合“全国校园文学社五十佳”的《铺路石》文学社的社刊,定期刊登一些优秀学生的典型事例和优秀作文,让学生在心灵上受到洗理,在行动上有榜样可学,争做一个文明、合格的中学生。
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不可能用某一种固定的手段来完成,我们三里畈初中结合国家级课题“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的研究”开展了系列德育创新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校相继被评为“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黄冈市示范学校”、“黄冈市示范家长学校”。全校形成了一种文明、积极、和谐的校园氛围,深得各级领导和社会好评。但这只是刚起步,我们决心继续努力,把德育创新活动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第四篇: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应注重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是培育人的重要场所,而人的精神世界不是靠外在的强制所驾驭的。因而,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校歌、校训、教风、校风,近看影响孩子们的发展,远看关系着国家的兴盛,民族的复兴。师生置身于积极向上的氛围里,就会感受到一种美好、一种清新、一种诗意、一种生机、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在这样的环境里耳濡目染,学生的审美趣味就会不知不觉提高,学生的举止行为才会日趋规范,学生的情感才会不断得到丰富补充。因而学校的文化建设必须遵循学校特色和师生特点,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精神文化建设,二是物态文化建设,而更重要的应注重精神文化建设,也就是要以精神文化为先。
为什么要注重精神文化建设,是因为一所学校需要一种精神作为支柱,也就是“学校精神”。正像体育竞赛中的“奥林匹克”精神一样,激励、鼓舞师生。学校精神文化应从哪些方面展现呢?我认为主要应体现在:办学理念、校徽、校歌、校训、教风、校风等方面。这诸多方面里,首先要创作好校歌。校歌应是学校育人目标、办学理念、校训、教风、校风所包含内容总体体现。师生唱响校歌,目的是让师生牢记学校奋斗目标、校训,如何做,做什么,以鼓励师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为学校增光添彩。也就是以校歌的感召力 1
凝聚合力,激发创新。其次,要确立符合学校特色和师生特点的办学理念、校训、教风、校风。并将教风、学风、校风、校训上墙,写于学校醒目位置,时刻启迪和教育师生,以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第三,要加强学校传统文化建设。如:艺术节、运动会等,展示师生在绘画、表演、手工制作等方面的才能和特长,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形成广阔的思维方法,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第四,丰富学校的课余生活,创办宣传橱窗,表扬先进典型事例,激励争优创先。第五,创办校刊,将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学生的优秀习作等,定期刊发,以促进交流,相互借鉴。第六,设立校园之声广播站,由学校团队部队牵头,选优定期播音,弘扬校园文化的主旋律。第七,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组建篮球、绘画、手工制作、合唱等兴趣小组,分组定期开展活动,让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发展。
另外,要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抓好学校集体意识的培养和舆论建设。可采取对舆论的强化诱导,培养学生向上的品格。也可通过宣传栏、广播站总结优缺点,使学生明确下一步学习、生活的努力方向,以强化集体意识,树立主人翁责任感。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学校就会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学生就能健康成长!
再者,校园环境建设不可忽视。“只有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学校的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反映,是学校特色的体现,是育人的基础工程。因此,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必须落实“五化”,即“净化、绿化、美化、硬化、规范化”。这样才能创设新颖、美观、大方物态文化,给师生以舒适的感觉和美的享受。
总之,学校文化建设包含精神、环境两个层面,物态文化属于表层文化,是显性的;而精神文化才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主体、基础,是内含的。物态文化可以借鉴、效仿,可以在短期内实现目标的达成,而精神文化则需要同心同德,需要用心经营,需要积淀,更需要不断向传统内容赋予新的内涵。所以,在抓好环境文化建设的同时,更需要坚持不懈、扎扎实实地抓好学校精神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创建,以提升校园静态文化品位,拓展校园文化活动领域,创新和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从而有力地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实施过程要有长远规划,做到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以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第五篇: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升现代办学品位
校园文化环境是融合教育与艺术的一种会说话的空间,校园文化则是以全校师生为主体,以校园活动为载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性文化,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枣庄现代试验学校在创建校园文化活动中,依托当地的历史底蕴,精心谋划,着力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为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一、校园文化的理念引领
校园文化应是全校的精神家园,有足够的心理向心力,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因此,我校深入发掘本乡的历史底蕴,结合当地的来历故事中所蕴含的“勤劳、奉献、智慧、有为”的精神,提出了“立足现代,服务未来”的办学思想,全力打造现代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现代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做现代人,谋未来事”。做现代人是出发点,是根本,谋未来事是归宿点,是目的。当现代人可以理解为:
学校有现代文化。学校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办学规划、办学特色,把学校创办成市、省较为知名的示范校,让现代学校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张名片。
校长当现代人。校长具有现代人的气魄,敢为天下先,勇于改革,锐意进取,在各方面都发挥引领和榜样作用。
教师当现代人。教师具备精深的知识,精湛的技能,精美的品行,成为教育事业的行家里手。
学生现代人。指学生以现代人自喻,树立奋蹄追日月的远大理想,自立、自强、自信,成为有用之才。
二、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
校园文化不仅在精神上要作好师生的向导,更要通过一面面墙、一幅幅画、一个个字、一次次活动等具体形质来承载,让一字一画、一草一木都会“说话”。我校的文化载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门文化和橱窗文化。我校的校门顶部用铝塑条造型,外观酷似一个中国现代化的远景展望图。下书“做现代人,谋未来事”鞭策全校师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橱窗文化。学校开辟有“文馨苑”,内容包括“校赋”、“师德铭”、“学生文明礼仪三字经”、“八骏图”、“祖国山水画”等,以此教育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以现代人自喻,奋发有为”。还布置了美文展示栏、团队宣传栏、公开栏、作品栏、卫生公布栏、安全宣传栏等,让师生全面了解学校的校容校貌、办学特色、教育管理,定期举办橱窗文化展示活动,以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
2、墙体文化和班级文化。根据中小学生各自的年龄特点,小学走廊文化以认识各种形态的现代人图文为主,给学生以感观上的熏陶,初步认识到做现代人的精神。中学以现
代社会人的生活、有关现代人格言、成语、俗语为主。这些图文并茂的条幅,给学生以理性的启迪,教育学生将来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头人。学校在显眼的位置设置有祖国版图、世界地图、学校平面图,意在让学生天天看到“三幅图”,使学生放眼世界,胸怀祖国,心中装有自己的学校。教学楼每层装贴名人画像及名言,悬挂有珍稀保护动植物图片和南充历代名人肖像,使师生无时无刻都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
班级文化。班主任根据所带班的特点,制定出了风格各异的班训,小学突出了学中玩、玩中学的特色。中学突出了立志以远、砺志以恒的特色。每个班级门前都有班主任的照片和联系电话,设置有赠言牌,每周一班主任都要写赠言,给学生以温馨的勉励或劝诫。班内前墙张贴有统一制作的一面小国旗,后墙设置有作品张贴栏,在重要的节日期间或有相关的创建活动期间,各班均要办专刊黑板报。
3、寝室文化和警语文化。突出半军事化管理特色,强调内务整理的四句话:“床上被褥叠方块,床下鞋子排成排。毛巾边缘成直线,牙膏牙刷朝一边。”以培养学生守纪、独立的生活意识。
警语文化。花园、食堂、水池、厕所、活动场等处学校均设置有温馨提示牌,外观造型是二十六个英文大写字母。如“别踩我,我怕疼”、“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等。这
些提示语充满了人性化的语言风格,字句优美亲切,意思一目了然,直入人心,使人看了过目难忘。
4、活动文化。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体育节、大课间活动、游园活动、卡拉OK大家唱,星光大道等,既突出比赛的竞技性,又彰显活动的趣味性,其宗旨是倡导师生同参与,共娱乐,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增进了师生的情谊,使师生关系更融洽。
三、校园文化的互动性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校园文化环境里不仅仅是受教育者、体验者,而应是文化环境的创造者和管理者。学校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设置学生文化活动的空间,让学生自我展示,亲身体验,真正实现物与人的对话交流。比如在操场开辟美术大课堂,让学生以粉笔作画;在花园里开辟劳动实践园地,让学生修剪花草树木;开放图书室和网络室,创办文学沙龙;征集温馨提示语等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来,这样才能让校园文化内容更丰富。
四、校园文化的生活性
故事缺乏曲折的情节变得枯燥,文化缺乏生活的内容显得冰冷。因此,校园文化不应远离学生的生活,更不应是人为的作秀,否则,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我校注重文化的生活性,力争每一幅画、每一句话、每一件事都让学生觉得真
实、可亲、可信。一是变名人名言为教师从教宣言和班级赠言。学校在公示栏公布了每位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写出一句教育宣言,要求班主任每周在班级牌上写一句勉励的话。二是变名人名画为学生涂鸦,每学期在走廊上张贴学生的书画作品。三是变广播室为文化室,增设好歌大家听、美文大家读、好事大家议等节目,让学生觉得文化是可以品尝的佳肴,可以享受的乐趣。
我校在创建校园文化活动中,坚持以活动载体为助推,以先进理念为引领,以美化环境为目标,突出校园文化的办学特色、管理特色、教育特色,群体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培植出别具一格的校园现代文化,既有鲜活而深刻的内涵,又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枣庄现代试验学校
张同君 2013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