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

时间:2019-05-14 17:1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园文化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

第一篇:校园文化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

高校作为先进文化积淀、发展和传承的主要社会机构,承担着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培养高层次人才、服务社会的职能,对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的作用发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代中国,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社会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它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也就是要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环境是一个社会、一个学校借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任何学校、任何社会都依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环境的优劣制约某个群体的发展程度。优良的文化环境使人心情舒畅,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其生存质量;恶劣的环境不仅扼杀人们的创造性、积极性,而且还会降低其生存质量。一个在社会上和国际上有影响、有声望的学校,是不可能建立在恶劣的校园文化环境基础上的,恶劣的校园文化环境也就谈不上校园的和谐。因此,建设一个和谐的校园,为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教师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一个民主、公正、诚信、安定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和谐校园文化是指反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一切人员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谐的价值观念、文化形态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它的表现形式是学生之间团结友爱、爱护集体、爱护公物、追求真理、破除迷信、崇尚科学的思想、观念和信仰;尊师重教、关心学生、遵纪守法、爱护校园绿化、注意环境卫生、注意形象、为人师表的道德风尚、礼仪、行为准则;追求尖端科学、研究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等的物质形态。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深化、不断积淀的过程。笔者认为,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着重注意以下两点:

一、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 1 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所在。”

和谐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就是追求人和人、人和校园、人和社会、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念。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就是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去教育学生、武装学生,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寓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还原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面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使其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让全体学生牢固树立这一共同理想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摆脱贫穷落后,争取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梦想和追求。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证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这一认识,已成为当今中国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普遍认同和接受的共同理想,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因此,在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让学校的全体学生树立和巩 2 固这一共同理想,并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刻苦努力学习、奋斗终身,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主题和重要使命。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和谐的校园文化应该是体现社会主义精神风貌的重要阵地。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就是要在全体学生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让这种精神深深融入每一个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通过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使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全体学生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体现,在本质上是与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密切相关的。明确这一荣辱观,不仅从思想上、行为规范上划清了荣耻界限,而且还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有利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因此,在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现在某些青年学生,缺乏诚信,考试作弊,成绩弄虚作假;缺乏爱国主义热情;同学之间关系冷漠,缺乏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爱心,缺乏集体主义荣誉感等,最根本的就是荣辱观的缺失。因此,在和谐校园文化设中,要 3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校园氛围;要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倡导家庭亲情、人间友情和社会真情,讴歌真善美,学生努力营造新型人际关系,促进校园的和谐。

和谐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和谐校园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具体体现。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只有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就把握了和谐校园建设的正确方向。

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必须以基本措施来保证

1、落实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首先,“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观念,要求我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要树立起人的自主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次,“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即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就是不断冲破一切束缚人的潜能和能力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要把人塑造成权利的主体,也要把人塑造成责任的主体。第三,“以人为本”是一种工作方法,要肯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强调人是社会发展的目的。追求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者是教师和学生,享受者也是教师和学生,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以人为本”应该是既包括以学生为本,也包括以教师为本。为此,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既要充分发挥“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要时时处处为“两个主体”服务。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管理氛围,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管理者同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提高管理的效用,主动让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和管理,发挥其主体作用,在学校教学和管理中给他们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监督权,甚至决策权。拓宽民主渠道,化解矛盾,理顺关系,使他们树立主人翁 4 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要实现依法治校,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为师生员工提供一个和谐、宽松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要注重关心和解决教师和学生的合理要求和实际困难,体现人文关怀,尤其要注重完善困难救助体系,让家庭贫困师生真正体会到社会的关心和爱护,使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关心关爱别人、与别人和谐相处,学会正确看待生活和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培养其和谐思维、和谐精神。

2、倡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从单一专业型向具有综合素质的宽基础型方向转变。适应这一转变,高校要承担起为社会培养既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而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本身就体现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交叉渗透和有机结合。人文精神强调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既崇尚理性,又调动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和精神体验来展示、表现人的本质及人的追求,要求时刻以符合人民的利益和发展要求的价值标准审视一切思想、行动的合理性。适应“以人为本”的这种要求,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既要以现世关怀满足师生员工的需要,又不能一味媚俗,要自觉向主导文化和高雅文靠拢,不断提升自身品位,贴近师生文化生活,满足师生文化需要,尊重师生的文化权利,弘扬人文精神,反映时代要求。和谐校园文化在实质上是人文性质的,它体现的主要是人文思考和人文精神,但人文思考需要科学思考来补充和提高,人文精神需要科学精神来

整合和校正。科学精神强调崇尚理性思维,以清醒的、严谨的、合乎逻辑的方式从事科学认识和理论创造。没有科学精神的渗透、整合与校正的人文精神,极易走向虚妄、迷信、蒙昧和反理性歧途。对校园

文化只有注入理性和科学精神,大力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新、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才能有效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

3、正确处理先进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 5 本目的,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作指导,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来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从本质上看,和谐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已不再是一方净土和“世外桃源”,社会上的各种思潮对高校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的和谐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着大众文化的一些特征。大众文化是“一种由居于从属地位的人们为了从那些资源中获得自己的利益而创造出来的……是从内部和底层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像大众理论家所认为的那样是从外部和上层强加的”。大众文化是以都市大众为主要消费对象、具有现代形式的文化,它是来源于并反映群众生活,表现群众生理和心理需求并通过现代工业手段大量复制出来的、以娱乐性为主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作为工业化和市场化的文化追求,以满足大众日常生活的文化需求为己任,它的功能偏重于娱乐效应,它所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在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正确处理先进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导作用,坚持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体现多样性的基本方针,校园文化中既要有代表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和精神的先进文化,还要有大量的满足师生员工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精神需要的健康有益的大众文化。只有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引导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性、选择性地吸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校园文化才能真正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

[参考资料]:

1、葛金国:《校园文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王邦虎:《校园文化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周作翰:《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萧枫:《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辽海出版社,2007年版。

第二篇:浅谈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之关系

浅谈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张兴杰

(青海大学医学院图书馆 青海 西宁 810008)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有形文化形态之一。因此,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使其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校园文化 文化建设

Introduction to the university library and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Zhang Xingjie(Qinghai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libraries in qinghai xining, 810008)

Abstract: Campus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chool education, the school has specific ment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atmosphere, it embodies the spirit of a school.Healthy and harmonious campus culture can give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create a tangible and grave psychological “magnetic field”, can be virtually series absorbs the soul of all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ve the education of “moistens everything silently”.As an important part of school education, university library is one of the tangible cultural forms of campus culture.Therefore, the university library should take an active part in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make it a comprehensive educational sources, become the energy base of quality education, become a silent textbooks.Key words: The university library

Campus culture

Cultural construction

一、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目前各大学的教育目标,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高校图书馆由于其自身的性质、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文化导向作用

高校图书馆以其独特的文化环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载体,营造了一个常有的、高层次的文化氛围,其拥有的信息资源有较为明显的教育导向性,它寓思想教育于阅读之中,寓情感教育于具体形象之中,使读者的思想品质得到升化,知识能力得到提高。高校图书馆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支配着学生的意识和行业,陶冶着他们的情操,优化着他们的心灵,促使完善正确的人生。

2、文化的选择作用

校园文化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而不断地丰富并逐步向前发展,在师生从事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娱乐等实践活动中汲取营养,在不断改造校园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因此,校园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运动和发展的。高校图书馆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要有选择性地吸收那些适合校园文化发展的社会精神文化成果,在不断调整、充实、丰富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精神文化养分。

3、文化教育作用

高校图书馆对学生的文化教育是通过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传播来实现的。许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学习和知识的巩固,开展科研课题及学术交流的进行都以图书馆作为空间开展的。因而图书馆成为学习的“第二课堂”,也理所当然地成为高校文化活动的中心。1918年曾担任过北大图书馆馆长的李大钊说:“图书馆不只是藏书的地方,还是教育的机关”。

二、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措施

1、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培育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和保障。高校师生在科研、教学、学习和休闲中,既需要精深的专业知识,又需要广博的基础知识,这些单单依靠课本上的学习是源源不够的,更需要利用图书馆进行完善和补充。图书馆为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要有计划、按比例地购置各种信息资源。这些资源既要有纸质文献,又要有电子书、录音带、光盘等形式的电子文献。多种类、多样化的文献,更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要对所有的文献资源进行把关,将那些内容不健康、质量不过关的产品拒之门外,引进优秀正规的资源,让师生从中吸取积极的思想和文化,从中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有效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2、加强高校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校图书馆制度是在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的行为带有强制性,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种规定。图书馆制度建设的目的是引导师生、服务师生、发展师生。图书馆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师生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使师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迸发。图书馆要根据师生的需求、心理特征制定符合图书馆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图书馆制度。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要以师生服务为出发点,更好的满足广大师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不同需求。在制度的试行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建立、健全并完善各项制度,务必使师生利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以保证广大师生开心学习。图书馆员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爱岗敬业,不断提高自身素 质,为师生提供一流的服务,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3、加强高校图书馆环境建设

图书馆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物质文化层面上讲,它是学校的标志建筑之一,是师生的“第二课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教育功能。”高校图书馆无论外部设计,还是室内布局,都会精致、合理、充分的体现出学校的文化底蕴。图书馆要宽敞明亮、采光条件要好,要不断完善馆舍内外的建设:馆外加强绿化,清新洁净,从外部环境上吸引师生;馆内藏书的布局要合理,灯光要柔和,色彩要协调,让人感到温馨。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环境与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演讲赛、辩论赛、读书沙龙和学术讲座等,吸引更多师生参与进来,营造一种美好的文化氛围。还要配有电子阅览室,既可以借书又可以上网查找资料。让师生在图书馆中感受文化、体味文化,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在图书馆便捷、文雅舒适的环境之中,定能身心愉悦,提高师生们吸取知识的效率。

三、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可见,图书馆在高校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无法替代的作 用也决定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强势地位。

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服务的核心机构,在承担传统的图书组织、整理和借阅功能的同时,积极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品质,尤其是充分吸收和利用现代能源、环境、IT等技术,使得它不仅仅成为师生的交流园地,也成为综合文化服务的阵地以及新技术集中应用和展示的场所。

总之,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既是向校园文化输入信息流的重要通道,又是高校师生学习前人经验、继承文化遗产、创新成果、完善自身文化修养的场所,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要主动配合学校,联系师生,深入开展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服务育人中的重要功能和潜在优势,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贡献。参考文献:

[1]高晓燕.基于知识服务的图书馆核心竞争力[J].图书馆研究工作,2010(1).[2]肖雪花.书香满园,贵在导读[J].图书馆杂志,2006(8)80-90.[3]姜昊.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角色[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2.5.[4]朱永新,丁林兴.苏霍姆林斯基与“书香校园”建设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05,6(3):3-13.

第三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校园文化建设

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引导校园文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旗帜鲜明地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思想道德建设理论和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它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就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思想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融人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力图建设品位高、形式多样、特色突出的高校校园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有很强的指导性。它包括知行统一、爱国情怀、社会良知、义荣归心、求真、审美、向善、立志、慎思、笃行等社会公共精神和个体内心修养。所以,我们应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融合到高校校园文化之中,使之成为其纲领和灵魂,并具体体现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存在样式,深深地浸润青年学子的心灵,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独立自强的人格品质和优雅上进的精神风貌。

丰富校园文化渠道,营造和谐氛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注目于思想道德品质的陶冶和塑造,使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这就要求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地艺术化,充满文化意味,真正形成催人向善、求真、致美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为了学校的价值目标自觉地努力工作、学习。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

增强校园文化服务功能,培养高素质人才。校园文化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发展和繁荣为大学生构建了一个增长知识、锻炼能力的平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大学生也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实践者,他们的能力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校园文化的质量,某种程度上也反映着高校校园文化的水平。只有把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强化服务教学科研、服务师生员工的意识。要切实关心大学生的成长,解决他们在成长成才中的困难。要把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与和谐校园建设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大学生的和谐成长促进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创新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提供正确的目标指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提供牢固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提供道德基础。

第四篇: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单选:关于我国法律和道德说法正确的有()①凡是我国法律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 ②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③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没有相同之处 ④我国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提倡的行为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第五篇:传统法治文化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传统法治文化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这是一个涉及多个层面、包含多项内容的复杂系统工程。其展开需要借助多种资源、运用多种力量,调动整个社会全面参与。作为相当直接的一种资源,我国传统法治文化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提供材料和镜鉴。

在此需要明确的首要问题是,从性质上观察,传统法治文化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分属于不同的社会形态,因而存在巨大的根本性差异。这是存在于不同社会结构中的价值理念、风俗习惯、制度规范和行为方式的不同整体,其理论假设、思想体系、语言概念、经验基础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应该说,对此没有什么可以置疑之处。无论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还是从思想事实来说,都可以清晰看出差别。

不过,作为一种在广阔地域中存在数千年的文化形态,传统法治文化包含丰富的具体元素和表达形式,蕴藏着多种思想倾向和文化态度。多数内容深深地打上封建宗法社会的烙印,还有少量甚至是原始社会后期军事民主制时代的遗留。在今天看来,其中大部分明显是落后的,应该抛弃的,比如族诛、连作、肉刑、七出(指丈夫休妻的七种法定理由: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多言、窃盗)、春秋决狱等。但也有少量在那个时代属于超越性和前瞻性的内容,还有一些属于不同时代普同性的内容。着眼于理论阐发和思想延伸,着眼于元素离析和现实运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仍然可以从传统法治文化中得到一些有益的资源,古人的历史经验和思想探索仍然可以为今天的依法治国提供某些积极元素。

第一,传统法治文化中存在抑法轻法和重法敬法两种绵长传统。

在中国传统法治文化中存在着抑法轻法的倾向,其表现就是将道德或君权和法律对立起来,拔高和扬举前二者并相对压低了后者。孔子说过:“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显然他在贬抑政刑并褒扬德礼,不过他也没有完全否定前者的作用。西汉年间的贾谊也有举德抑法的明显倾向,他说:“人主之所积,在其取舍,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刑罚积而民怨背,札义积而民和亲。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或道之以德教,或殴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殴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哀乐之感,祸福之应也。”(《治安策》)从社会功能的角度,他明确肯定德教的价值而贬抑法治的价值。也许在他生活的时代,这种说法具有某种合理性。因为那时的百姓毕竟苦秦法久矣!用道德礼义治理国家毕竟比残酷的秦律有效多了、得人心多了。但是从长远的社会历史观察,过于举德抑法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是有问题的。还有,“君高于法”是中国传统法治文化的主导倾向,古代多数思想家认为君王口含天宪,其意志便是法律规范,《管子》书中说:“生法者,君也。”(《管子·任法篇》)商鞅也说:“人主为法于上”(《商君书·定分篇》)。应该说,无论是抬高德教还是抬高君权并压抑贬低法治是中国文化中长期存在的思想传统。站在今天的视角上可以看出,这一传统并不符合现代人类文明的主导潮流。

但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有重法敬法的另一种传统,一些思想家强调法律的尊严和不可违背。战国时期法家著名人物慎到说:“法者,所以齐天下之动,至公大定之制也。故智者不得越法而肆谋,辩者不得越法而肆议,士不得背法而有名,臣不得背法而有功。我喜可抑,我忿可窒,我法不可离也;骨肉可刑,亲戚可灭,至法不可阙也。”(《慎子》逸文)慎子强调了法律对各种人群的普遍规制作用,强调了法律高于私人关系和个人情感,强调了法律的严肃和崇高。晋代法学家刘颂说:“夫人君所与天下共者,法也,已令四海,不可以不信为教,方求天下之不慢,不可绳以不信之法。”“法轨既定则行之,行之信如四时,执之坚如金石。”(《全晋文·上疏言断狱宜守律令》)这里他强调了遵行法律的必然性和共同性,强调执行法律的坚定和不可侮慢。这两种表述都是明确的重法敬法的思想,这种思想今天仍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目前我国社会中仍然存在一些抑法轻法的现象,四中全会指出:“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在今天法治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首先必须培养整个社会的重法敬法意识,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里便可借鉴或汲取传统法治文化中重法敬法的理念。

第二,传统法治文化中存在法律上反对平等和追求平等两种思想倾向。

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许多不平等的思想,在法律领域中表现得相当突出和典型。长期以来,一些论者主张某些特殊人群在法律面前高于普通人,主张社会身份不同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这与长期存在的社会等级制度紧密相关。最为流行的就是《礼记·曲礼》中“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说法。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还有著名的“八议”之说。其内容是: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这是说,在法律上明确规定这八种人犯罪时应该减轻处罚并奏明皇帝裁决。这种说法源于《周礼》中的“八辟”,在三国曹魏《新律》中明确入律。不过,在中国传统法治文化中也有追求平等的思想,许多论者反对“八议”这种说法和做法,汉代王充、唐代吕温、北宋李觏、苏轼等人都明确对此提出批评。李觏说:“法者,天子与天下共也。如使同族犯之而不刑杀,是为君者私其亲也。有爵者犯之而不刑杀,是为臣者私身也。君私其亲,臣私其身,君臣皆自私,则五刑之属三千,止为民也。庆赏则贵者先得,刑罚则贱者独当,上不愧于下,下不平于上。岂适治之道邪?故王者不辩亲疏,不异贵贱,一致于法。”(《李觏集·刑禁第四》)这里,他论证了“八议”的错误,认为这不是治国理政的合宜方式,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金世宗、努尔哈赤、皇太极、雍正等人也在执法实践中明确反对“八议”。在今天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建设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必须彻底确立,特权思想和做法必须清除。所以,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第三,传统法治文化明确主张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将法律和道德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治理国家一直是中国法治文化的特征。《尚书·虞书·皋陶谟》中说:“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这里的意思是上天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种礼服表彰五类有德的人;上天用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惩处五种有罪的人。这里已经包含德刑并用的意思,虽然借助的是上天的口吻而说。紧接这句话的后文中说:“政事懋哉懋哉”,意为为政者要努力勤勉。这表明统治者可以代表上天使用这两种方式治国。此后的儒家一直主张德主刑辅。但法家则倾向于刑主德辅,甚至只用法不用德。也有人并不进行孰主孰次的区分,荀子说:“为之立君上之埶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荀子˙性恶》)司马迁也说:“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故德厚者位尊,禄重者宠荣,所以总一海内而整齐万民也。”(《史记˙礼书》)站在今天的视角上,二者的主次之分已经没有必要,但要注意在不同社会领域、不同社会条件下二者的功能有所不同。从社会整体的需要来看,应该强调二者的结合和共同促进。四中全会指出:“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习近平同志曾多次谈到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对待丰富多彩的传统法治文化也要本着古为今用、批判继承的态度,抛弃其中过时的部分,汲取适合现时代的内容和元素,予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相融相通,使之服务于今天依法治国的伟大工程。

下载校园文化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园文化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什么是大众文化 什么是落后文化 什么是腐朽文化 ◇理解: 大众文化的内涵 发展大众文化的举措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

    经济与文化建设关系

    “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四位一体”的目标,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缺一不可,不能偏废。首先,......

    精神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浅谈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与环境育人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校园文化建设,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及其重大的影响。创设出一种环境氛围,会不断陶冶小学生情......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雅文化

    立雅力行 雅而有致 ——大王庄镇中心小学校园“雅”文化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学校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和雅文化

    和而不同 雅而有致 ——“和雅”文化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学校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文化在实施......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大全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融化在中国人民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里,成为民族心理的一部分,长期制约和影......

    浅析文化资源与旅游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围绕文化

    浅析文化资源与旅游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围绕文化世界经济发展证明,以历史文化遗存、自然景观和文化服务为基础的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中国在二十多年的市场实践中,涌......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浅谈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体现一个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标志,每一个朝代,每一种社会制度必然有属于它特有的文化属性,中国在经历历史的漫漫长路和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