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俗文化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时间:2019-05-13 09:49: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三俗文化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三俗文化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一篇:从三俗文化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从三俗文化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三俗文化究竟是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糟粕?就像赵本山的小品,所有人都指责他的低俗,以低俗的取笑残疾人、调侃寡妇的情节为包袱,以媚俗的语言织构笑点,以庸俗的表演方式演绎作品,然而他的作品是否上春晚,什么作品搬上春晚,依旧是每年的媒体、大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他的乡村爱情系列,部部都是高收视,高热度。就像郭德纲的相声风靡全国。他成功地将相声推广到普通群众,使得人们不会再只从春节联欢晚会上看着台词越来越无聊的相声,可以说他以一种草根的方式救活了原本离群众越来越远的相声这门表演艺术。然而却在相声界的知名表演艺术家看来,郭德纲的相声却是三俗的代表,并提出要抵制。而电影、话剧这些传统视作为高端文化的艺术形式却要么走向商业化包装道路,要么受众越来越小。

不低俗、不媚俗、不庸俗的高雅艺术与人民大众渐行渐远,集三俗于一身的艺术却受到了百姓的热烈追捧。这究竟是一种畸形的文化观,还是优秀的文化渐渐地被各种各样的门槛所限制之后,人们对精神文化消费追求的一次爆发?

与赵本山小品与郭德纲相声面对的褒贬不一的评价相比,“拜金主义”“炫富”“伪娘”“凤姐”等一列庸俗的文化现象则遭到了大多数人的贬斥和指责,然而即便如此,这种文化却在社会上愈演愈烈,完全有“一个郭美美倒下了,无数郭美美站起来”之势。

那么如何真正做到摒弃这些三俗文化,并且能使高雅文化真正走进民众的生活呢? 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不再以经济增长为唯一的指标。在商品社会中,有一些人把所谓的艺术当成制造噱头,增加收益的手段,这种唯利是图的观念使得越来越多的文化制作机构选择以低速的表演方式和内容来取悦民众,博取关注度,并成功达到商业炒作,增加收益的目的。

二:健全法律,管理到位。某些恶俗的文化现象通常是一个利益集团在不完善的法律体制下涌现出的产物,如郭美美的出现完全就是因为红十字会不够透明公开,也没有相应的法律制衡它,因此公众才会对此如此愤怒。而马诺 凤姐之类的拜金女则完全是电视台只顾眼前利益操纵的结果,唯有管理到位,才能从硬件条件下避免这些现象的出现。

三:对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句话一直在提,以致于让人觉得老掉牙了。然而即便是老掉牙的话,我们依旧没有很好的做到。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奢侈品文化成为其中的排头兵,中国的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没能带动后富起来的人,却成为了挽救经济危机下奢侈品厂家的救兵。且不管这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是否为外国敌对势力别有用心的阴谋,中国人的确没有抵抗住这一轮奢华与虚荣并进的文化冲击波。这折射出富起来的中国人在观念上始终没有摆脱掉“外国月儿比中国圆”,始终缺乏民族自信心,而这种自信心却并不是金钱能够给予的。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句话喊了很多年,但一直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以致于,现在再谈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我们变得无所适从,不知该从何处下手。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明辨是非,明辨美丑,坚决拥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抵制“三俗”等不良文化,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大力倡导建设社会主义特色文化的主旋律,成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第二篇:从海尔文化谈企业文化建设

公共关系学

从海尔文化浅谈企业文化

建设

从海尔文化浅谈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海尔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强势亚文化,是通过对国内外优秀文化成分的借鉴、改造,不断进行观念创新、管理创新的成果,是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式管理模式。张瑞敏把海尔管理模式总结为12个字:“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自成一家”。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

关键词:创新

企业文化

领导文化

一:服务的文化。海尔集团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文化,不是仅仅体现在一般企业关注的售后服务上,而是贯穿到产前设计到产后销售的整个过程,融入到海尔文化的血液里。

从生产环节来看,海尔集团的质量意识就是“有缺陷的产品就等于废品”,“宁可损失上万元,也不给用户添麻烦”。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不少企业将产品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和等外品,而且这些产品最终都让它出厂。但是,海尔人却把质量当作生命来看。1985年,76台冰箱经检验不合格,张瑞敏命令责任者当众砸毁了这些不合格冰箱。至今,在海尔科技馆里,那把“闻名遐迩”的大铁锤还在向人们诉说着质量与品牌的故事,而且他们开展的“假如我是用户”活动,深入到了每一个海尔人的心中。

从售后服务环节来看,海尔人的文化理念是“海尔卖的是信誉,而不是产品”;“售后服务是产品的一部分”;“用户永远是对的,解除用户烦恼到零,海尔真诚到永远”。在售后服务领域内,海尔集团已将接待设施、标准用语、维修程度、管理程度等许多方面的CI指导思想制订了统一标准模式,并已在各售后服务部门实施。海尔的服务理念和海服务文化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在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许多企业都意识到了售后服务的重要性,售后服务已经成为众厂家和商家争夺消费者的重要领地。但是很少有企业像海尔那样,从产前设计和生产环节就植入服务理念和服务文化。有的企业甚至无视售后服务,与消费者“捉迷藏”、“兜圈子”,这样的企业是不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站稳脚跟的,更不用说发展壮大了。二:创新的文化。因具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而将企业逐渐发展壮大的国内企业也有不少,海尔集团就是十分典型的一例。

海尔提出,在海尔人人是人才;只有给员工提供个性化的创新空间,才能满足外部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了鼓励员工创新,海尔以员工姓名命名发明创造。多少年来,不仅是科研部门,生产线上员工们的小创新、小发明也比比皆是。海尔平均每天都有专利申报;平均每天都有新开发的产品。

最大的敌人是“创新的惰性”。海尔在成长了20年多后,全球营业额已突破1000亿元,张瑞敏却从那些凭借创新而领先的公司,比如

英特尔、戴尔、柯达等都在遭遇困境的情形中真正感到,他“唯一害怕的是自己”,“创新的惰性”这个“内部敌人”已经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海尔从此在组织能力、企业文化、价值创新等方面,对付大企业病、官僚主义等,消除惰性这个创新的隐性伴侣。海尔正是在不断地自我审视,不断地自我否定,不断地自我战胜中前进和发展的。美国学者加里·哈默在他的《管理大未来》书里说过:“将人类束缚在地球上的,并不是地球的吸引力,而是因为人类缺乏创造力。”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学海尔,就要学海尔的创新。”海尔创新文化已成为众多企业家倾心向往的管理境界。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近年来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与有竞争力的国际大企业相比较,还普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和劣势,主要原因是企业的R&D投入不足、企业创新意识不强、企业缺乏创新型人才、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等等。我们应该从海尔的观念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为、市场创新里面学习、借鉴、吸收一些精髓的东西,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领导的文化。企业领导层对企业文化的深刻认识和培育企业文化的决心,是其企业文化建设能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张瑞敏是海尔文化的倡导者,也是坚定不移的推行者,他的态度和决心使海尔在管理水平、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尔文化”。由此可见,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来讲,企业领导者的作用也是决定性的。企业文化之所以能由自发之物成为企业经营者所自觉采取的手段,首先在于企业领导层对企业文化功能的深刻认识。许多企业家和专家

指出,企业文化是指导和约束企业行为以及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它往往更是企业领导者经营理念的直接反映。

企业领导者在真正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功能和意义的基础上,还必须有坚决施行和培育企业文化的决心和手段,必须身体力行。而事实上,很多的企业领导并未做到这一点。有的企业领导只是口头上重视和宣传企业文化,似乎作为一种时髦,但他们实际上可能只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甚至职工文化生活的另一种说法而已,他们仅满足于提炼一句或几句响亮的话语来激励员工或者应付社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形成是不可想象的。也有的领导确实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也有决心去培育,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机制和有效的手段,更多的是由于未能长期坚持下去,结果往往虎头蛇尾,最后只是一种没有生机、也没有效果的形式而已。这也是国内企业文化建设叫得热闹、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当张瑞敏1984年到海尔走马上任时,海尔是一个严重亏损、人心涣散、濒临倒闭的企业。在张瑞敏的带领下,青岛海尔由年亏损174万元的小厂发展成为年营业额达到268亿元,产品涉及冰箱、空调、洗衣机、手机、电脑、冰柜、微波炉、洗碗机等13个门类58个系列9200多种,并且远销美国、欧洲、日本等国的大型电器企业集团,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就领导文化来说,张瑞敏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到的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好。这也是海尔那么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海尔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看出:企业文化虽然看似空洞,但它是企业“内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如果一家企业想要长期处于不败之地,公司CEO就必须着手创立一套适合自己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创立一种正确的企业文化来迎合客户、供应商、政府以及一些地区组织的不同要求。

仔细研究《福布斯》排行榜上的世界500强企业,都会发现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有一套培养新员工的企业管理文化手册,通常这是他们走向成功的法宝之一。作为本届天津达沃斯论坛的导师之一,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约翰。华生(John Watson)将主要讨论企业管理文化对公司长期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虽然内容空洞,但关键时刻也足以导致一家公司破产。约翰。华生说:“在今年天津举行的达沃斯论坛上,我被邀请去讨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这一议题。我比较了雪佛龙和世界其他地区成功公司的企业文化后发现,如今不管是客户、供应商、政府还是一些地区组织,他们的期望值在持续升高,作为公司CEO必须要适时创立一种正确的企业文化来迎合不同要求。”

世界经济论坛为企业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它也正吸引着全球无数最具活力的成长型公司,这些公司往往是创造新就业岗位、开发新技术并建立新商业模式的最佳企业代表。约翰。华生说:“许多刚成立的公司,最初只会把精力全部投在满足客户需求、降低成本、采用新技术以及如何融资等外部因素方面。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企业文化虽然看似空洞,但它是企业‘内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企业若没有企业文化,就会失去社会竞争力,而创立企业文化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需要历史的培育和堆积。作为全球第五大综合性能源公司,雪佛龙公司制定了一份“雪佛龙方式”(The Chevron way)企业管理文化宣传册。约翰。华生解释说:“这本宣传文件会详细描述公司的战略目标、国际视野、商业理念和企业价值观,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让员工重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包括很多条,但本届亚洲达沃斯的主要议题是推动可持续增长。近几年来,在各国能源战略相继出台的情况下,企业海外兼并现象普遍,但不同文化背景下,企业安全生产无法得到保障。很多人认为,英国石油公司(BP)在美国墨西哥湾海底的漏油事件与其企业管理文化缺失不无关系。BP公司进行了几次大规模企业兼并,其中包括以500亿美元收购美国阿莫科石油公司以及欧洲的一些石油公司等,巧合的是,自从完成并购后,安全事故就频繁发生,很多人认为这是“蛇吞象”后消化不良的后遗症。企业规模膨胀,经营范围扩大,但兼并后的经营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融合问题一直没得到解决,造成了历史罕见的生态破坏。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良好的表现。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加强员工的责任感,协调性和企业整体思想的统一对外弘扬企业面貌,增加企业知名度。良好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和健康发展保证方向。

第三篇: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摘要: 人类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求索、不断创新的历史过程,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先进文化,更好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关键词:社会主义

文化

认识

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在繁荣,文化消费支出比例在提高,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将人们对文化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有力地推动着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呼唤着先进文化的蓬勃发展,先进文化的蓬勃发展推动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创造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可以理解为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可以理解为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财富。人们往往把广义的文化称为“大文化”,把狭义的文化称为“小文化”,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中文化”。“中文化”,可以理解为人类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主要是指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和成果。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表明,有人才有文化,有文化才成其为人。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记录着文化产生的经历;社会从古到今的演变,镌刻着文化进步的印记。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是生命迁衍和岁月推移的历史,更是文化进步和文明传承的历史。一部人类文化史,记载了文化发展进步的历程,也反映了文化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历程。每一个时代的先进文化,总是拓展着人们的视野,激励着人们的斗志,锤炼着人们的品格,激发着人们的创造,在推动历史进步中展示了巨大力量。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四大发明的伟大创造加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画廊增光添彩,老子、孔子、屈原、蔡伦、毕昇、祖冲之、李白、关汉卿、李时珍、曹雪芹、鲁迅等文化巨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

人类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求索、不断创新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文化史上最壮丽的日出,它所带来的思想文化的深刻革命,引发了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给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注入了勃勃生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人依靠集体的智慧创造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我们党关于文化的一系列科学认识。

第一,文化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成果。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又给经济、政治以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文化发展,文化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并开辟新的领域;文化建设以政治为导向,政治建设以文化为依托,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推进经济的发展。

第二,文化繁荣发展的源泉、动力和检验标准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文化创造和文化受用的主体。

第三,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本质性力量。文化哺育和传承民族精神,滋养民族的生命力,激发民族的创造力,铸造民族的凝聚力。文化反映着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四,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生活丰富性的重要体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的文化,各具特色,交相辉映,使世界绚丽多彩。不同的文化,应当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我们继承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第五,文化产品就其大多数而言具有意识形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与市场运行一般规律的联系愈益紧密。商品属性是普遍性,意识形态属性是特殊性。不能用特殊性否定普遍性,也不能因普遍性忽视特殊性。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第六,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品生产中的智力投入和物质投入,具备社会生产力诸要素的基本特征。文化产业已成为一个方兴未艾的新兴产业,它所创造的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第七,文化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互为前提,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人越是全面发展,创造的物质文化财富就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过程。

第八,文化是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生机所系。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种缺乏创新意识的文化,不可能保持其先进品格。文化创新,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形成遵循规律、鼓励探索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九,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顺应历史潮流、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文化,才是先进文化。先进文化总是同落后文化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第十,先进文化是先进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什么样的文化建设,反映了一个政党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文化建设,重在建设。中国共产党致力建设的先进文化,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十六大,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任务,指明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十六大对文化建设的深刻论述,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成熟和历史自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更加凸显了文化建设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使我们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发展先进文化,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文化的发展总是与时代条件紧密相联。当今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越来越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各种思想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先进文化的发展既面临良好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应当看到,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已总体上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转变,但文化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但文化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国已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但现行文化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但文化发展与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世界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带来文化创新和传播领域的重大革命,但我国文化发展现状与世界高新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形势不相适应。这些情况说明,建设先进文化的任务极其繁重、极其艰巨。站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我们要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长处,坚持不懈推动文化创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一)科学理论是先进文化的灵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又是建设先进文化的行动指南。建设先进文化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那种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倾向,那种淡漠“二为”方向、远离群众生活的倾向,只会使文化建设偏离正确的方向,不能给人以精神的鼓舞和向上的力量。

(二)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锻造出来的民族品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总和,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它是一个民族延续的血脉、发展的动力、崛起的支撑、挺立的基石。一个民族如果没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和远大的民族理想,就不可能凝聚力量、成就伟业,更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民族精神的内存。这是我们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根深才能叶茂,有魂才有力量。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一定要把民族精神进一步弘扬起来,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建设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相辉映,我们在思想道德建设上同样取得了世所瞩目的成就。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思想道德观念逐渐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旋律在神州大地回旋激荡。生活如大浪淘沙,在涌动的前行中总会有污浊和逆流。一切向钱看,一切为自己,不讲诚信,不讲公德,不讲文明的现象还大量出现。先进文化的争奇斗妍与落后文化的沉渣泛起,生机勃勃的文化创造与荒诞无聊的文化垃圾,健康高雅的精神追求与低级庸俗的文化趣味,在社会上同时存在着。人民群众既受到鼓舞又感到不满,既充满信心又不无忧虑。美德不是与生俱来的。建设先进文化,就要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就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制定和发表,深得党心民心,顺应时代要求,令人振奋鼓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前途、民族未来的希望工程,是关系上亿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的基础工程。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人人尽一份责,个个出一份力,为祖国培育造就一代又一代“四有”新人。

(四)优先发展科学教育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战略。当今世界,科学和教育的力量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激烈的国际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科学实力与教育质量的竞争。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在发展科学和培养人才方面的基础功能,努力发挥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大张旗鼓地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推广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指导人们系统地学习科学知识,更有成效地进行科学思维,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教育水平提高了,科学精神弘扬了,各种封建迷信和伪科学也就失去藏身之所、立足之地。

(五)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这是当今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的两个轮子。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护与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利益,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要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扶持和鼓励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多种方式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经营性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正在迅速上升,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在这方面尚处于落后状态,必须知难而进,奋起直追,抓紧发展,做大做强,尽快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开放与竞争,尽快形成我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力量。朝着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个目标,促进由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推动由市场为主导的经营性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双轮驱动,比翼齐飞,我们才能在当代世界文化格局中占得应有的地位。

(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文化创新的必由之路。应当清醒地看到,面对西方文化资本、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我们如果不加快改革和发展,就有既打不出去也守不住的危险。一切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要着眼发展、着力创新,在革除制约文化发展体制性障碍上探索新的路子,在建立促进文化发展机制上采取新的举措,在增强事业发展活力上取得新的突破,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灵活高效,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七)建设一支忠于祖国、热爱人民、敬业奉献、勇于创造的高素质文化队伍,是先进文化建设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文以人兴,事在人为。一切有责任感的文化工作者,都应当勇敢地担当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重任,坚持祖国高于一切、人民利益至上、社会责任第一,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知难而进、精益求精、团结协作。没有历史积累的文化是“化而不文”,没有现实活力的文化是“文而不化”。既要珍惜宝贵遗产,发扬优良传统,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开拓创新,使文化创造活动充满生机。成就越大,名气越高,越要谦虚谨慎,德艺双馨,永不自满,展示良好形象,永攀文化高峰,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文化的创造,在时代的发展进步中造就文化的进步,把最好的精神食粮献给人民。

先进文化,是时代精神的结晶、民族奋进的号角、先进政党的旗帜。背倚五千年厚重历史,过往先贤为我们创造了辉煌的过去,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我们应该也能够续写文化新篇。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给我们以科学的指导,五千年的文化积淀给我们以坚实的依托,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给我们以难得的机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给我们以丰富的素材和充分的自信,我们必将迎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创造出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

第四篇:从商务礼仪谈企业文化建设

从商务礼仪谈企业文化建设

——记陈子毅总监于海翼开发的一次培训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并被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的总和。在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中,有一个被集体忽视的问题——只注重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宗旨等内容的提炼,而轻视、甚至是漠视企业商务礼仪的培育。事实上,企业商务礼仪同企业规章、企业品牌等其他大家耳熟能详的企业文化要素一样,也是重要的企业文化内容。中外一些著名企业的成功实践表明,设计和培育一种高雅、鲜活的企业礼仪.对于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因此,2011年12月27日,厦工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主任兼绩效总监陈子毅受海翼开发的邀请带来了一堂生动、鲜活的商务礼仪培训课程。培训过程中,陈经理谈到了商务礼仪的重要性、怎样才能在商务往来中不失礼节、更重要的是准确定位了商务礼仪与企业文化之间不可分割的重要联系。

一、泱泱大国,礼仪之邦

我们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追寻历史的足迹,我们不难发现“礼”无处不在。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荀子也曾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礼数在从古至今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现今,我们对礼仪的定义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事实上,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从心底里产生对他人的尊敬之情,是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非常细小的环节,代表着一种深刻的道德指引,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人。在一个企业中,商务礼仪则是企业形象的体现,是企业员工素质的反映,是企业文化的外延。

二、一个人的习惯叫习惯,一群人的习惯叫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髓,民众富裕靠经济,经济兴旺靠企业,企业发达靠管理,管理成功靠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关键因素,是企业无形的资产与财富。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混合,即指在企业界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在人群中和社会上发生了文化的影响。它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指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对利润的心理;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体现的处世为人的哲学。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的东西,它是企业的美德所在。企业文化是非技术、非经济的因素,但却能导致关键决策的产生,大到企业中的人事任免,小至员工们的行为举止、衣着爱好、生活习惯,都可以使其他条件都相差无几的企业由于其文化的强弱,在未来发展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

三、礼仪是企业文化的外延,是员工综合素质的体现

企业商务礼仪是一种企业文化的隐喻,表达的是企业人的共同价值观。小到握手、呈递名片,大到洽谈合作,无一不是一门必修课。陈经理提到“礼仪不是要求别人,而是检核自己”,一个人的成功20%靠智商,80%依赖于情商,重礼是一个人高情商的首要体现。而企业文化的建设正是需要有这样一批高情商的管理者和员工。企业是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作为社会组织,其内部人员之间和与外部群体或个体之间都有着大量的人际交往。因此,商务礼仪就成为传播企业文化、体现企业员工素质的重要形式。在华为,商务礼仪已被列为入职前的必修课之一,服务行业更是将商务礼仪作为企业文化宣导的首选。企业文化作为公

司的底蕴需要渗透到每一名员工的内心,激励并影响着员工的工作风格,一个规范的企业,员工势必文明有礼,工作热情高涨,相反,一个不重视礼仪的企业,员工风气也会低迷。

现代市场竞争是一种形象竞争,现代经济越来越朝着形象经济方向发展。影响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的因素很多,但其中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企业通过文化培养人的品格,使人逐渐变得有修养。而正因为企业商务礼仪所具有的能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作用,而使它的策划、设计和习俗化成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无疑,企业商务礼仪是员工素养的外在体现,更是企业形象的具体化展现。企业商务礼仪已经成为了企业的形象名片。

第五篇:从文化模型谈航空维修单位安全文化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从文化模型谈航空维修单位安全文化建设 作者:赵辉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2期

摘 要:安全文化三大要素分别是系统/环境、人的心理状态和人的行为,三要素间不是互相孤立的并列关系,而是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正确理解安全文化各要素间的关系,将对维修单位安全文化建设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安全文化建设系统环境心理状态行为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8(a)-0235-0

1中国民用航空局2009年7月颁布AC-145-15时要求,到2013年所有按CCAR-145部批准的维修单位必须实施安全管理系统。在谈到安全管理系统时,我们经常会听到安全文化这个词,认为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系统的基础,但是,安全文化与日常工作中我们能够观察、测试和管理的东西之间的关系却少有论及。在不少人眼里,安全文化建设就是个心理塑造过程,几乎等同于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建设手段不外乎召开安全会议与张贴安全标语。可实际上,安全文化的构成正如下图中的模型所示,是个由安全相关因素组成的动态三角形,安全文化建设也因此成为一个需要持续关注这些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维修单位安全文化建设也不例外。(如图1)

上述模型被命名为“安全三角形”,该模型的提出是基于美国心理学家Albert Bendura于19世纪70年代发起的相关研究,后来E.Scott Geller在他所著的《安全心理学手册》一书中论述安全文化时也有用到。模型中的安全文化三大要素分别是系统/环境、人的心理状态和人的行为,三要素间不是互相孤立的并列关系,而是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安全文化输出结果发生改变。因此,正确理解安全文化各要素间的关系,将对维修单位安全文化建设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安全文化的三大要素

1.1 系统/环境

在安全文化的构成中,我们需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就是系统/环境,它其实就是整个安全管理过程存在的地方。对维修单位来说,构成员工工作条件的组织政策、组织结构、责任框架、质量控制方法及工作标准、程序、设施、设备、软件等都隶属于这一要素。系统/环境是安全文化三大要素中是最实际和受管理行为影响最直接的要素。

1.2 心理状态

第二个要素就是人员的心理状态,包括人的态度、信仰和个性等,它关系到维修单位中的人如何看待安全,如何考虑和认识维修管理行为的方方面面。一些影响人员心理状态的因素会被维修单位中的成员带到系统中。在构建独特维修单位安全文化时,心理要素是最强大、最有威力的,但又是最不实际、最难把握和受管理层直接控制最小的。

1.3 行为

行为就是人们如何行动、如何做事的。行为和行为的变化在日常维修工作中大都是可见的,管理者可以观察、监督员工的行为,但不可能一直这么做。同时,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和其他员工的行为都会影响员工的感觉与看法,进而再影响他们的行为方式。三大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不难理解,一个单位制定的政策和程序可以影响员工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工作时单位所提供的资源也可以影响员工的心理与行为,也就是说安全文化的系统/环境要素可以影响心理、行为要素;反过来,人员思考、认识问题的方式以及做事的方法(即心理和行为),也可以通过改变程序、政策或调整设备购置、人员培训计划等,影响将来的系统环境。维修单位安全文化建设中的管理方法

要建设一种积极、健康的维修安全文化,就得统筹兼顾安全文化三大要素间的作用,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三要素相互促进而非相互制约,从而确保安全文化的输出结果向维修单位期望的方向发展。

在安全文化建议中,系统/环境要素是最易于设置标准,进而进行审核与管理的。维修单位可以为本单位维修政策的制定、程序的编制、标准的设定、资源的配置、工作的实施等设置程序与要求,然后根据自身特点确定达到预定标准的检查、检验方式。但是,维修管理者在设置程序与要求及确定检查、检验方式时,必须充分考虑如此形成的维修环境可能给人员心理和行为带来的影响,评估这些影响是否是积极的和有助于安全文化良性发展的,因为这本身就是安全文化基调的培养过程。

安全文化中的维修行为也是可以管理的。维修单位可以充分利用监督、监察等手段对维修行为进行取样,通过对人员行为指标的分析,掌握安全文化的变化趋势,调整维修系统/环境的设计。然而,在监督、监察中所看到的只是员工的行为快照,并不能保证员工在没被监督或监察时的行为也能保持一致的,因此,在维修单位安全管理系统中设立员工无惩罚报告系统非常重要。尽管维修人员的心理状况既无法像系统/环境一样可以审核、审计,也无法像人员行为一样可以直接观察,但仍有可能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取样,如果恰当地使用调查工具、仔细地分析获得的相关数据,维修单位还是可以洞察到那些不易获得、潜伏在人员行为下的心理因素的。4 结语

安全文化其实没有好坏之分,也不是一个单位可有、可无的东西,每个单位都有自身的文化,并且文化的建设是个逐渐进化的过程,单纯地强调做“文化”反而可能使其背道而驰,重要的是要清楚如何衡量与管理我们的安全文化,不断采取措施使它输出我们期望的、有利于保证安全的结果。持续关注安全文化三大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协调处理三者的关系,将非常有助于维修单位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向上述方向迈进。

下载从三俗文化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三俗文化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统法治文化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传统法治文化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这是一个涉及多个层面、包含多项内容的复杂系统工程。其展开需要借助多种资源、运用......

    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谈如何通过营造文化氛围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张家兴 我们知道,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这一句中不难看出,文化成型的前提不仅仅体现在数......

    从马克思主义看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从马克思主义看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摘要】: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革命的进步的文化、科学的理性的文化、世界视野下的民族文化、多样丰富的和谐文化......

    三俗问题

    对“三俗”的理解 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是强调指出:“要领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

    从文化建设向文化管理迈进

    从文化建设向文化管理迈进文化建设一定要走到文化管理阶段,才能把企业文化的效能真正发挥出来。一直以来,中国企业对“建设”的热情从未消减。但很多企业只是将文化上了墙、上......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浅谈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体现一个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标志,每一个朝代,每一种社会制度必然有属于它特有的文化属性,中国在经历历史的漫漫长路和近......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主要问题(表现): 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健康文化缺位,优秀文化人才缺乏,文化体制落后 传统节日被忽视 原因:不是传统节日没有精神层面的内涵,而是我们国家在引导、宣传......

    「谈文化建设」

    1-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2-文化自信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建立在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