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杨彩红
良好的家风、家规,是培育健康人格的必要条件。一个人,从他出生开始,家庭里的一切都耳濡目染,孩子就是这样模仿着大人的行为慢慢成长的。一个家庭的风气和规矩,会被后代在无形中传承下去,影响几代人。所以,如果一个家庭无规无矩,那么后代子孙也将失去了指引,终将不成气候,难有作为。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祖祖辈辈都是老实善良的庄稼人,父母没有每天的耳提面命,他们用自己最真实的行为,想我诠释着家风与家规。或许是他们不善言语吧,但是,他们的以身作则,关于孝顺、尊重等优良传统深入我心,为我的学习、生活以及人生指明了方向。
百善孝为先
爷爷的一生都漂泊在大海上,靠着一双手,冒着生命的危险,在风吼浪卷中寻求一家人的口粮。海上天气变化无常,风里来雨里去,爷爷就这样患上了哮喘。随着年龄的增长,爷爷的哮喘病变成肺炎,便成为了医院的“常客”。
小的时候,母亲就这样教育我:“爷爷的岁数大了,身体也不好,你要照顾好爷爷,不许耍小孩子的脾气。”虽然我很渴望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可以在爷爷的怀里撒娇,在爷爷的手臂上荡秋千,但是我一次也没有要求过。我喜欢跟在爷爷的身后,替他拿着散布时休息用的马扎,陪着他走三步喘一喘,从来不觉得枯燥乏味。
爷爷生病的时候,母亲衣不解带地在床边照顾着,我不哭不闹,摸着爷爷满是针眼的大手,希望能减轻一些他的痛楚。爷爷的身体越来越差,而我能够做的就是陪伴。从此,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有营养的,我全部拿去给爷爷,只希望爷爷能健康长寿。
母亲从来没有说过“孝”字,从来没有要求我怎么做,但是,看着她的一举一动,我明白了什么是“孝”,怎么为“孝”。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不需要过多的教导。
再看看如今的很多子女,有的总是以忙为借口,几年都不曾回家看望父母;有的子女为了自己的小家庭,避免伴侣与父母的“争吵”,不惜委屈自己的父母,一步一步地退让;有的子女把自己的父母看成保姆,不仅免费看孩子,还得做家务活,同时还嫌弃自己父母的“照顾”;更有的子女“飞黄腾达”之后,嫌弃出身农村的父母,遗弃自己的父母,不尽为人子女应有的责任……
长幼有序
记事的时候,我就记得曾祖父、曾祖母的模样,他们年岁已高,喜欢穿着开襟的大褂,经常把我放在摇篮中逗哄着。吃饭的时候,一大家子人围着圆桌,即使饭菜再好,我再饿,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直到长辈们动了筷子,我才能伸出自己的小手。家人不会觉得我是小孩子,就应该迁就我,我不是他们的小祖宗,只是他们其中的一个子孙。
父亲也常年在海上作业,一年半载的才会见一次面,我总是喜欢坐在大门口的门槛上,顺着蜿蜒的土路望着村口。好不容易把父亲盼回来了,真想黏在他身上,让他好好地抱抱我、亲亲我。然而,父亲进门之后,每次都是匆匆地离去,带上从外面捎回来的物品,就往曾祖父母的家里走去。那一刻,望着父亲离去的背影,我倍感失落,心里酸酸的,眼泪在眼眶中直打转。
有的时候,听着同学们议论自己的家人如何地宠着自己,自己在家里的地位有多高,我就失去了存在感一般。多年以后,我才从父母的行为中明白了什么是长幼有序,什么是尊重长辈。
曾经看过这样的一则新闻,父母对孩子是百般关爱,全家人(包括爷爷奶奶)都围着这个孩子转。出去吃饭,一桌子的菜大多和孩子的喜好有关,一桌子的人,长辈还没有到,孩子饿了就得让孩子先吃。回家,不是孩子给爷爷奶奶捶背,而是老人拿着饮料、水果,满屋子哄着孙子……慢慢地,这个孩子成了家里的小霸王,上高中的时候连鸡蛋都不会剥皮。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很多家长在高考之下,都过分地注重孩子的学习,而忽视了“规矩”的教育,忽视了中国的传统美德的教育等等。如果,一个孩子凌驾于整个家庭之上,不知道尊老、敬老,我不得不说,这是家庭教育的悲哀!
尊重与理解
孩童的时候,我们总是避免不了吵吵闹闹,每天都有说不完的乐趣。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行为会不会影响别人,别人喜不喜欢我们的天真无邪。
忙碌的大人们总喜欢在午后小憩一会,而作为孩子的我,总是不安分的,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有的时候,妈妈不得不把我拖回家,把我按在炕上,想着各种的方法哄我入睡。可是,每每等妈妈睡着的时候,我总会偷偷地溜出去,院子里安静的氛围一下子又被我打破了。有的时候,我能把村里的小伙伴都聚集起来,浩浩荡荡的队伍地在小河边玩耍。
几天之后,妈妈出来“抓”我回去,那时我正在大树上荡着秋千。妈妈没有严厉的批评,抚摸着我的头,温柔地说:“让我们安静一会,仔细听。”
我闭上了双眼,这个小村落顿时宁静了,微风夹着青草和泥土的气息,我仰起头问:“听什么呢?”
“村里的柳树上,有一些小生物也是不午睡的,听到了吗?” “那是蝉啊!”
妈妈笑着坐下来,搂着我,“很久以前,有这样一个男孩,他的家里很穷,父母在外面辛苦工作才能养活一家人。夏天的中午,疲惫的双亲正在休息,可是,外面的蝉鸣总是搅得父母不能安睡。小男孩没有多想,拿着竹竿就出去了,虽然他不能为家人做些什么,但是,他可以捕捉这些蝉,让父母能够休息好。蝉鸣声渐渐地小了,父母也进入了梦乡,男孩擦着头上的汗珠很是满足。”
听了妈妈的话,我惭愧地低下了头。是啊,村里的大人们为了一家的生计在外奔波,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好不容易中午才能休息一会,而我们却为了自己,不惜扰人清梦。
从此后,不管在家里还是学校,午睡时及时睡不着也静静地躺着,看着别人在休息(即使不是午睡的时间),我走路总是轻轻的;在公共的环境里,说话的时候尽量压低自己的声音,就怕打扰别人。长大之后再想想,妈妈教会我的不仅是要尊重别人,更要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多为别人着想,学会理解别人。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吵闹”的环境中,本身就有机车、工厂等噪音,一些人在公共场合还大声地交谈,甚至吸烟、吵架。本来安静的居民区,有的人们喜欢说笑就高谈阔论,有的人们在家里放着惊天动地的音响,更有的在家里翩翩起舞,完全不顾楼下的邻居……其实,每个人都想有自由,都想无拘无束地生活。但是,我们这个社会,人口众多,为了我们的“自由”,就必须多考虑别人的感受,理解别人的难处,这样才能有和平,才会真正的自由!
也许我的家规很平常,也许每个家规亦是如此,但是,这样的家规我们做到了吗?传承下去了吗?“家规”说起来有些严厉,给人神秘感,其实,这些规矩都是我们做人的准则。一个家庭没有规矩,自然不会有良好的家风,又怎么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呢?一个家庭没有自己的规矩,又怎培养出优秀的后代呢?一个家庭不能严守自己的规矩,又怎么遵守社会规矩呢?所以,家规是祖祖辈辈承传下来的,在千百年来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家风,希望我们这些子孙后代,能够掌握住自己家风的精髓,把这家规好好地传承下去。
第二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平时我工作很忙,带孩子的任务基本交给了孩子的爷爷奶奶,在与其他孩子的父母交流时发现,任性的、习惯差的孩子全是因为爷爷奶奶宠爱而造成的。所以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我常常作为借鉴,希望女儿能有一个良好的习惯。
先说说我孩子的不良习惯吧,有学习上的,更多的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上的。举个例子,每天放学都是奶奶来接孩子的,出园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给孩子买一个玩具或者小零食。在这点上我很是反对,可是孩子奶奶说,女儿就是要买,不然闹着不肯走。其实,这样的例子,在学校很常见,老一辈的家长,对于孩子真的太溺爱了,什么都满足孩子,什么都帮他们考虑到,甚至都做好了。
于是,在教育自己的女儿上,我尽量让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虽然她现在才4岁不到,但已经在幼儿园呆了快大一年了。她在刚三岁的时候,他奶奶就跟我商量是否把他送进幼儿园,我很赞同去上学,就给她在幼儿园报了名。当时因为没有托班,只能直接上小班。虽然她比其他小朋友小了将近一岁,但很多时候,我还是对她有不少的要求。从一开始的一起整理自己的玩具,到现在的部份玩具自己整理,我觉得女儿的能力和习惯都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不管家里的玩具摊得有多乱,有多少,我都坚持让她自己收拾好,放到原处。所以现在,只要告诉她:收拾好玩具,我们要„„,她都会很自觉地去做好。有时候不要玩了,不用我们大人讲,她也自动地会收拾。对于她做错了事,也是看情况的:如果她任性不听话,我就不会给她好脸色;知道自己
做错了的时候,我会好好地和她讲讲道理。这里就有一个差异教育了。我爸爸妈妈常常对我说:女儿还小,你怎么好这样去要求她的呢?她毕竟才只有3岁多。而对于她的一些不对的地方,我爸爸妈妈都是极度包容的,在他们眼中,小孩子犯这点错没什么大不了的。有时他们甚至还会为此而高兴,觉得女儿很能干。其实,孩子的是非观就是这样形成的。就算是错,没人去纠正她,她就不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现在慢慢地,一步步地引导她去明了这些,我想到了以后,她应该不会像那些孩子一样,缺乏是非观,缺乏责任感了。
我也常常在将心比心,其实那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这样的心态吧。小孩子犯错没什么大不了的。就算你老师发现了孩子的不良习惯,他们也不当回事。我觉得,孩子可以上幼儿园的话,就尽量自己带吧。这样才能及时地进行教育和纠正。孩子能否有出息,学习成绩是重要的,但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没有良好的品德,怎么可能热爱学习呢?不尊敬长辈父母的孩子,又怎么可能长大后来孝敬你呢?
我觉得,你为孩子代劳得越多,她越不懂得感恩。因为她什么也不用做的,根本体会不到你的付出。在家里,我最怕因为爷爷奶奶过度溺爱,在家受到过度的“保护”,孩子除了动动嘴,另外什么都不用动。一旦有了错,他就把这一切推到别人身上。这很不利于一个人健康的个性形成。所以对于我自己的女儿,我说什么也不会让她成为这样的人。
第三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最近,常看到一些报纸上刊载探索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改进和完善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队伍素质、敬业意识、办事效率、作风建设,以及管理模式等文章。
确实,一个地方,一个系统,乃至一个单位,没有一套较为科学、完善的带队用人体制和机制,没有一个严格、统一的考核、评议标准和办法,是不能带出一支纪律严明、思想作风过硬,能打硬仗的队伍的。有句古训叫: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规矩就是制度措施,方圆就是规范执行制度措施,以达到圆满的目的。
不可否认,我们队伍中确有极少数人,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不足,有的还很严重。他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孤立自己,表现在:对基层或服务对象没有耐心、上下班纪律松弛、工作拖拉、效率不高、思想懒惰等方面。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过于自信。自信是好事,但过于自信,以至于自我膨胀,达到盲目的时候,那肯定是要栽跟头的;二是不懂得尊重别人。遇事总是先说“不”,自己却不为基层和服务对象着想,不去思考自己不按规矩办对别人影响有多大;三是不虚心。“虚”者,虚怀若谷也,不要说批评,我们中间极少数人,半点不同意见都难以听进。不注意汲取别人的经验或者摒弃自己的不足,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孤芳自赏,把别人善意的建议当成与自己过不去;四是不注重学习,理想不明确,思想懒惰,古人云:“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不学习是难以跟上日新月异发展趋势的。我们每个人恐怕都得从思想深处找一找根源了。
从宏观上说,我们作为公务人员,作为一名工作人员,是在为党和国家当差办事,为人民服务,是人民的公仆。从个人来讲,不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能让组织和群众放心吗?久而久之,就会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甚至会放弃了做事的原则,弄不好会出大问题,出大乱子。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就要订立规矩。去年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后动,其实就是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带动各个方面的制度建设的一项有重大意义的活动。各行各业都借此东风,订立了很多之多措施。使日常工作能够在有序的状态下开展,也使出现问题,有章可循,处理有据。
诚然,人非圣贤,熟能无过。谁都会有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甚至错误,问题是我们有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它,正视它,并改正它。孔子云“吾日三省乎已”,最为机关单位的一员,我们恐怕都要认认真真作深刻反思,多摆一摆存在的问题,然后再认真对照检查,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去正视问题,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克服缺点,发扬优点,自我认识,自我改进,自我提高,自觉对照各项纪律规定和各项制度规定办事,才能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精神文明创建方面贡献各自的力量。
第四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李晓娟
前面的老师们都从不同角度畅谈了自己对学困生的关爱,我也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谈我对学困生的爱。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玉不琢,不成器”“严师出高徒”这些前人总结的经验无一不在告诉我们,做一名好教师必须“严”字当头,用严格细致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好习惯,形成好性格,对孩子们而言那是受益终生的。
2010年9月我接手了四年级四班,这是一个有近40名秃头小子的班级,大家不难想象班级管理的难度吧!接班以后,为了迅速全面掌握孩子们的动态,每月末我都用不记名的方式让他们把班内的情况写在纸上反馈给我。这招呀真挺管用,大家不妨试试。孩子们反应的内容既有校内也有校外,既有课上也有课下,有理有据,真实可信,有的内容几乎不约而同的都反映了,说明一定是激起了“民愤”。
有一次孩子们在信息中反应我班张浩最近一周总去四楼水房内撒尿,我一听火冒三丈,却又故作平静,“哎呀又是这个孩子,一听他,我这颗头就大了”。张浩可是我班的一个核心人物,课上吃东西,课下追逐打闹,放学钻小卖铺。同学们的每条反应内容几乎都有张浩的“大名”。我决定帮帮这个孩子。放学后,我亲切地对张浩说:“张浩,请今天留下来。”他看着其他同学在门口集队,一脸无辜的跑到我面前:“老师,您为什么把我留下!”我没回答,要他背上书包到办公室等我,并想想为什么老师留下自己。
空空的办公室,静寂无声,我送队回来,手里翻着同学们的反馈信息,眼睛盯着他,又问:“想好了老师为什么要把你留下吗?”他一时无语,随即低下了头。我乘胜追击,告诉他小树在成为参天大树的过程中难免会长出多余的枝杈,老师就是要把那些长杈的小树修剪得和其他小树一样笔直让,你说老师为什么把你留下来?“老师,我错了,这次真错了。”“什么错?”“我长杈了,我不该在水房内撒尿。”最后两个字说得几乎听不见。脸也涨红了,我能感觉到他的惭愧,但我并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严肃的对他说:“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但这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你说该怎么为水池事件买单呢?”他郑重其事的对我说:“老师,我自愿洗水池”用什么洗?“洗衣粉”“怎么洗”“刷子刷,布子擦”“洗多长时间?”“一周”“好!”男子汉说话驷马难追,我们“击掌为盟”。一周下来,我发现张浩各方面都在进步,两年了,这个孩子难免还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同一类型的错误他不再犯了。
这就是教育,除了爱与责任,还需要艺术,那就是严爱相济,即严中有宽,宽中有乐,乐而不乱!严中有慈,慈中有爱,爱但不宠!严的有理,严中有道,道中有法!让我们用严父式的威信,慈母式的关怀教育我们的孩子,使它们进步,再进步,成长,再成长!
第五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云南陈华
规矩,在数学中指的是画圆形和方形的圆规和矩尺,它们都是学习几何不可缺少的画图工具。本文中的“规矩”指的是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规范。这些规范就是我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实质上就是强调我们要按规矩行事。简言之,就是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我们的生活如果没有规矩,人人都各行其是的话,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混乱状态中。
规矩为什么重要?我们只要看看天空中飞舞的风筝就能感悟到:美丽的风筝之所以能飞得又高又远,是因为有线的牵引。如果风筝脱离线的拉力,那么它只能落到地面上。在生活中,“秩序”与“规矩”的关系,如同“风筝”与“线”的关系一样,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换言之,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健全的社会规范作为保证。
与“风筝现象”相类似,“火车”与“铁轨”的关系也是相互依存的。青藏高原上,“一条条巨龙(火车)”之所以能“翻山越岭”,是因为铁轨为它们提供了快捷的奔跑条件。如果没有铁轨,火车就寸步难行了。日常生活中,和“风筝”“火车”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一堂课要顺利开展下去,离不开课堂纪律的保障。否则,老师上不了课,学生也学不到知识。篮球赛场上,参赛双方能紧张有序地进行比赛,1
是因为有比赛规则的约束,避免了暴力事件的发生。交通道路上,大家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行人车辆靠右行的道理,因此交通道路上也是秩序井然,各种车辆均能自由地行驶。市场交往活动中,厂家能做到合法生产,商家能做到合法经营,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能得到维护。这一切均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公交车上,乘客主动给老幼病孕残让座,这既是社会美德的彰显,同时也是和谐人际关系的体现„„
《西游记》是大家都熟悉的文学名著。唐僧的三个徒弟“能飞善变”,法术高明,可谓“上得天,下得海。”但是肉眼凡胎的唐僧却能把三个徒弟束缚得规规矩矩、勤勤恳恳,靠的是什么?紧箍咒。如果唐僧没有这一杀手锏,恐怕孙悟空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所以,紧箍咒成了唐僧领导徒弟们的规章制度。一旦没有它,谁愿意保唐僧去西天取经呢?
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经说过,“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所以,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必须遵守规则和法律。只有你给他人自由,他人也同样才会给你自由。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人人都遵纪守法,那么天下何愁不会太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