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董明珠:什么是成功的王道
董明珠:什么是成功的王道
近日,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接受网易财经的专访,阐述了企业管理之道与自己从商以来的心路历程。在谈到成功心得时,董明珠指出,学会对企业、对他人负责,同时具有拼搏与奉献精神,具备这样的素质后,在任何岗位都可以做得很成功。董明珠同时强调,把企业做好必须精耕细作,除了要打造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之外,还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细枝末节,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
以下为董明珠观点摘录:
我认为人性管理是一种概念上的东西,因为在管理上确实不存在柔性的问题,比如我们工作叫你必须是站在这儿,你说你要躺下来是不是可以呢?不可以,那这就是刚性的东西,所以柔性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但是所谓的柔性管理,我个人的理解可能是某一个员工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你帮助他,克服困难;或者我们的员工遇到一些技术上的问题,需要再提高、学习,你是不是要去关心他?这些东西跟工作上是两回事,那跟工作上的管理制度不是可以相提并论的事情,所以我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管理就是刚性的东西,没有柔性可谈,还是坚持这个原则。
制度、规范,这是不允许任何人打破的,包括我在内,每个人都必须按照制度去履行你的行为,不能随意改变,这也是我给别人一种强硬的感觉。我强硬到走过的路草都不长,处处都是硬的。有些人利用亲戚关系来找,给你亲戚一点好处,你是不是对他网开一面?但是我们都不可以这样做,宁可放弃这种亲情关系也要坚持原则,可能这也是原因之一吧;还有一些人来跟你做交易的,我给你个人多少好处,你给我怎么样怎么样,这些现象我们都是不允许在格力电器发生的。如果没有强硬的管理,我们的上游采购本身就有很多问题,很多的推销商不遗余力想渗透进来,他不能用一个好产品渗透进来,而是希望用一种关系把不好的产品渗透进来,以求他们个人能得到更大的利益,你对这些行为肯定要进行制止,而且必须是强硬的手段,包括我们企业也有一个所谓的清华经济博士后,一样,你不是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为企业做贡献,而把这种权力、知识变成为自己个人牟利,那肯定是“格杀勿论”,像这样所谓的博士后我们也一样炒掉,不要。
其实营销也好、管理也好、技术也好,这里面都离不开责任,你要心系企业,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履行职责,要有责任,就像你们坐在这儿,为什么?实际上说穿了你也是有一个责任(的人),因为你从你们单位过来到这里,就是需要采访这样的信息,所以要拼命的去等,执着的追求,我当业务员当然很简单,就是要捍卫企业的利益,执着的追求这个东西。一个人想成功不一定要做营销,在任何岗位都可以做得很成功,就是你要对别人、对企业负责任,而且你要有一种拼搏的精神,在现在这个时代,物质生活非常好,我们更不能忘记的是奉献精神。
生活当中的我不是总经理,跟大家是一样的,没有什么权力之分,权力给你只是在工作上行驶的一种责任而已,丢弃了这一点就不存在了。
我每天下班的时候可能就是七点半、八点,早晨八点就到公司来了,要出差的话,长期在外面也是没有时间概念的,回家可能更多的时候还是希望可以好好休息,这样严格的说,走到这个岗位上是不轻松的,应该说权力越大,付出越多,不是权力越大、受益越多,你可能是把自己的生命,把你的一切都跟这个企业息息相关了。
以前当一个普通业务员的时候爱好特别多,随着自己职位的变化,这些个人的东西会越来越少,这就是责任。越想把一个企业搞好就必须精耕细作,你不是什么抓大事,更多的是抓小事,在一些细微之处、可能出问题的地方,都要规范起来,要造一个好产品,首先要打造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只有这样,你才能打造出好的产品。所以在这个上面可能自己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当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绝对不可能说我坐在这儿就可以把这个企业做得很好,我可以潇洒自如,去打高尔夫球,我觉得自己做不到,可能我们需要“笨鸟先飞”没有那个能力,有的人天赋很好,可以不坐在工厂里面就把工厂指挥得非常好,非常棒,他可以在高尔夫球场上潇洒,但是我自己确实没有这个能力。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写过,我最钦佩的人是朱镕基总理。我最敬佩他那种刚毅的精神,处理问题的时候非常果断,而且他有那种忘我的精神,无欲则刚嘛。他那种精神很令人感动,也是一种为了社会、为了国家可以牺牲自己(的精神)吧。当时我听他讲过一句话,他说有一百口棺材,其中有一个是留给自己,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我觉得他有勇气说这句话真的非常让人感动。
我现在虽然是总经理,但是依然保持直率的性格,无论对我的部下还是对我的上级,我不会转弯抹角为别人善意改变说话方式,指出对方或者亮出自己的观点,我会直率,无论是我的观点也好,指出对方的不足也好,我都会直截了当的说出来,可能无意当中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
从1995年,应该有 10年的时间,我的睡眠都是非常短的。夜里睡觉梦到好主意,会起来把它记下来,把梦中的东西变成真的,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再加上自己还想写一点东西,因为白天有时候接待,各方面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更多的思考是留在夜里的,因为确实当时接这个部门的时候确实是非常混乱,要把它从一个无序的状态当中规范起来,变成有序的,而且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确实要用很多思路去实现它,包括制度的建立、人员工作的调整等等,包括市场、应对等等,都要你去认真的思考,所以必须要付出。
我跟很多人都讲,我说你们可以不要记住董明珠,因为现在外面关于我的书也比较多,有的人说那本书里面写得怎么样,我说那些书都不是我写的,都是别人站在他的角度来看董明珠写的这样的书。所以我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在目前来讲我还只是想着格力这两个字,如何把格力打造得更好,为格力未来的百年企业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在这些方面可能我规划的更多一点。
第二篇:营销策划是王道
营销运营人才是王道
---------林朋
林朋1972年生人,毕业于海军蚌埠士官学校,军地两用人才工商管理专业,学士学位。
曾供职于安丘市青云山公园管理处,副主任职务。2002年下海,先后运作成功的品牌有:青云山民俗游乐园、九顶塔民俗风情园、深圳ibiois(碧欧思)、上海永久、缘分、胜鸽、大舜照明等。
近几年我通读了中国历史,发现历史上每个朝代的生命轨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朝代更替之初,帝王分田地封诸侯,打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平均社会财富,期望造就千秋伟业。中期政治昏聩,各社会势力、团体党同伐异、结党营私,社会财富逐渐集中。后期社会财富极大集中,社会底层民不聊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往往典老婆、卖孩子,筹集资金期望年底有个好收成,赎回老婆孩子一家团圆。可是洪涝旱病虫灾一来,到了年底颗粒无收。于是逼上梁山,各地揭竿而起,朝代新一轮的更替又开始了。纵观当今企业,几乎无一例外的在按照这个生命轨迹运行着,然而大多数企业主并不知道自身所处的环境,企业运营难免会走弯路。本文旨在为中国企业主提供一点参考。
一、认清企业性质和所处环境
国营企业自然随着国运跌宕起伏,那么私营企业的命运呢?任何一个企业或者产品都像我们人一样,都有生老病死。但是我们寿命有限,可能看不到时代变换生命就会结束。那么知道我们当下所处的环境极为重要,我们就知道在这个生命周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会更好。我们国家正处在经济迅速发展转向平稳发展时期,也就是说社会财富集中以告一个段落。党团势力基本形成,个别党团正处在萌芽或者发展阶段。这几年社会上各种商会、联盟、同乡会、行业协会等等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一部分睿智的企业家转型务虚,就是这个原因。他们在结党,目的呢?自然就是党同伐异、结党营私或者叫创造更大价值。我的态度是鼓励企业加入到党团组织中去,把企业做强做大做成品牌。这会对社会带来危害吗?
二、企业主的思维怪圈
我接触的相当一部分企业主中,大家做企业的出发点是为了赚钱,国家在过去的一个阶段中也提倡这么做。社会上不少培训机构更是深层挖掘,培养唤醒人性中这种原始欲望,误导企业主,使企业运营陷入怪圈。具体表现如:企业内大家都是为了赚钱凑在一起,这样形成了一个草台班子,一群乌合之众,有钱赚有钱分就聚在一起,一旦不景气马上散伙,使得企业大伤元气,怎么可能发展?!用人方面更是急功近利,招聘时看同行业工作经验,招聘销售主管时只要同行业精英,企业只想使用人,不愿意培养人,更别提什么保险保障制度,更有丧失天良者把累金融理论用到极致,拖欠在职员工工资达到3个月之久,离职者更是遥遥无期。所有员工效益最大化,如计件工资制、小单位结算(其实就是包工头制度)、销售承包制度(目的就是支出费用固定)等等经济利益至高无上。工人在就工选择上形成你家挣得多到你家干,他家挣得更加多呢?!市场价格竞争和企业用工成本两头压缩,企业几乎无利可求,企业如何发展?!企业员工莫名其妙离职现象严重,企业主们找不出原因,最后归结为:现在80后员工怎么样,现在90后员工又怎么样等,面对问题百般狡辩,就是不从自身找原因。大部分企业主做市场的思路更加怪异,利用人对金钱的原始渴望,投
资砸市场,市场一但砸开一个小口,马上收缩,逼走大部分销售人员,留下几个对待遇要求不高的业务员维护市场,期待以产品外观、质量、价格慢慢渗透市场,就像水滴在宣纸上一样慢慢向外润开,但是你考虑到没有,如果那水是滴在牛皮纸上呢?企图走一条漫长的发展路,准备打持久战。然而竞品从出不穷,市场更加残酷,原有客户慢慢流失,新的客户增加不进来,危急关头只好再从头来一次,周而复始陷入不断开发,不断开人的怪圈。岂不知几圈打下来,工厂没做起来,品牌却是臭在家门口了。
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三、企业主的能量缺失
近几年来,许多有良知的企业家、经济学仁奔走呼吁,企业要有责任感,企业家要回馈社会,奉行大爱无疆,学习释迦摩尼做千年老店。也有不少培训机构开始上正能量传递课程,简单一句话就是相信因果、循环报应。你怎么对别人,别人就以同样的力回馈给你。
昨天和一个企业家朋友聊天,说到这个话题,友人举了一个例子:某企业主年近70岁身家过亿,最犯愁的就是子女不接他的班,不仅不接班还都不回家,辛辛苦苦几十年创起来的企业后继无人,自己身体一天天变老,无力应付繁重的工作,整天郁闷埋怨子女。友人的评价是:这个人还是自私的,心中无大爱。他说:如果过去几年里,他能每年资助一二十个贫困大学生也好,这些学生中有几个回来回报他的话,他的子女就不会不回家,即使是不接班,企业也不会后继无人。
那么企业的正能量从何而起?又怎么传递呢?
四、企业经营案例
我认为,应当从让员工走进企业主的生活而起,有些企业主认为,就是敞开自家大门,让员工来家里包包饺子做做客。不是的,企业主先要自身修为,比如有信佛的;要去庙里烧香,带员工一起去,一次两次三次。。。。这种信仰会慢慢在员工心中萌芽,过完年要放生,带员工一起去,让他们感受这种气场,不需要说什么话。六一儿童节要去孤儿院,看望那里的孩子们,带员工一起去,看看他们敢抱那些孩子们吗?!
说说我第一次去孤儿院的事情吧,我们同去的好几个人,他们有些抱起了孩子,有一个孩子张开小手要我抱,为什么要我抱?你能体会孤儿的那种心理吗?!也许你不理解,但我理解,有政府、社会的资助也许他们不缺少物质的东西,但他们太缺少爱了。此时面对他张开的小手,我却退缩了,我没敢抱抱这个孩子,因为我觉得抱起她,就是对她承诺,我要爱她一辈子。至今想起来我还羞愧不已,因为当时的我,对付出的爱是有底限的。
所以要带员工一起去孤儿院。这样做企业内环境必定会发生连锁反应,每个人,做人、做事的原则会随之修正。
2011年山东安丘市大姜丰收,但是行情不好,每斤姜市场价仅0.3元,不够农民的本钱,出现菜贱伤农事件。我马上提议当时所在的胜鸽电动车厂,做一个事件营销方案:我们以高于农民成本价收购农民手里的大姜,执行价格是0.5元每斤。让当地经销商找到我们产品的使用客户,从他们手里收购,然后再把这些大姜,捐赠给当地环保部门和建设部门的露天工作者。此消息先后有齐鲁晚报、潍坊电视台等八家媒体,进行了连续一周的跟踪报道,后来环保部门的垃圾清运三轮车全部换成了胜鸽品牌。这个营销方案收到了一箭三雕的效果,一巩固了客户宣传了品牌,树立了企业形象,在区域市场奠定了品牌老大的地
位。二经销商纷纷批量进货,淡季冲了销量,做了团购。三做了善事,教育了员工加强企业凝聚力。
大舜照明是一家节能灯生产企业,在当今市场品牌林立,行业成熟度极高的环境下,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很不容易。负责人刘总找到我,给我看过一份关于政府要求取消白炽灯泡的红头文件,希望借着这股东风给企业争取到生存的机会。几天的调查以后,我做了一个提案:等2012年夏天用电高峰期,大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很多地区实行拉闸限电措施时,大舜照明号召她的经销商们,主动通过当地政府和电力部门负责人给当地五保户、烈军属和孤寡老人免费换节能灯(保用终生)。同时争取媒体朋友的支持,能够在媒体连续报道,费用全部由公司承担。再争取当地电力部门借着红头文件的势,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趁着拉闸限电的机会,逐个村镇进行白炽灯泡原价以旧换新的活动。该活动得到刘总的认可,2012年夏天公司的产销量几乎翻了近40倍。经销商数量翻了近20倍。这个营销方案同样起到了一箭三雕的效果,一响应政府号召回收了大量白炽灯泡,为地方节能环保做了贡献,得到地方政府的嘉奖。二树立了企业形象奠定了品牌基础,垄断了局部地区市场。三企业得到长足发展的基石,既增加了经销网络,坚定了经销商信念,又鼓舞了员工士气。公司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变成了此次活动的副产品。
结束语:真正的企业运营是制度化和人性化双管齐下的运营模式,在运营的过程中不能只强调制度的推进作用,还要充分发挥人性化的拉动功能。企业除了认清自身内环境和所处的外环境前提下,一定要强调自上到下全体人员的自身修为。思想一致、步调一致,传递正能量。做好人的工作,因为企业运营人才是王道。
第三篇:踏实工作是王道
职场菜鸟,踏实工作才是生存之道
六月,又是一个毕业季,会有很多大学生在这个时候走出校园去寻找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然而做为一个职场菜鸟,会面临着许多的迷茫和诱惑,那么怎样才能上好“工作”这第一堂课呢?今天我想借《踏实工作》这本书,来给大家分享几点小看法。
(一)努力工作不抱怨。
工作中我们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而这时好友就会问你,为何?可结果往往是,你自己也不知道,抑或是仅仅是因为一件小事儿,却影响了你一整天的心情。久而久之,抱怨会成了你的口头语,忧郁埋怨总是萦绕在你的周围,这种习惯也慢慢的会让你失去使命感和责任感,忽略了更重要的工作。要知道,是金子总是会发光,抱怨不公平,只能说明你自己的努力不够。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细节决定成败。努力工作,是最实在,也是所有方法都无可替代的。
所以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把事情弄的更糟,只有实干才能让问题得以解决。闭上抱怨的嘴,迈出实干的腿,才是工作的王道。
(二)踏实工作不折腾
不折腾就是忠于事业,不折腾就是有所作为,不折腾就是努力工作,不折腾就是专注目标,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是首要的工作。如果自己没有一个指导性的东
西,一切都失去了动力,难以顺利开展。“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了目标之后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解的为止奋斗。
现在很多人,在刚刚踏入工作岗位时,往往容易产生浮躁的心态。“小事不爱干,大事干不了”,眼高手低,光说不练,一旦落到实处就不知所措,因为他们的梦想是做大事,却连小事都做不成,所以会做东做西,一直在空“折腾”,最终,摆在眼前的工作落实不下来,成为镜中花。所以,我们要制定目标,为之努力,立足岗位,脚踏实地,把单位当做自己的家,以一个主人翁的心态去经营它,去为它付出,这样才能够踏实工作不折腾。
(三)积极工作不怠慢
工作时间长了很容易产生疲惫心理,对工作的消极怠慢情绪也会慢慢滋生,工作敷衍了事被动执行,人就像算盘珠子拨一下动一下,长此以往,你的人生也会因为工作慢慢的失去了色彩。怠慢就像是潜在的忧郁症,一个怠慢的员工,看起来毫无生气,老板和同事都会对你唯恐避之而不及。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无异于在降低自己的价值,使自己的生命之花枯萎,将自己的希望埋葬。
然而对抗消极怠慢的对策就是:积极热情,永不放弃。对工作百分之百的投入,积极主动的参与工作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办事的原则,任何事情都是相互的,对待工作多投入一点点责任,一点点决心,一点点敬业的态度和主动创新的精神,成功就会像
你微笑招手。
不抱怨,不折腾,不怠慢,这三条职场金律,是我们职场新人要遵守的职业操守,必须具备的三大觉悟,必须达到的三种境界。我们要在实践中学习经验,在细节中寻找不足,在团队中完善自我。营造出积极阳光的生活工作环境,既为个人幸福,也为组织进步。永远铭记:平凡的工作与真实的生活都需要平静温和的内心。
第四篇:比慢精神 成功的王道
比慢精神 成功的王道
在事事讲求效率的时代,一个人的职涯发展,很难自外于这种氛围。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工作几年,听到老同学又往上爬一级了,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感叹千里马没有遇上伯乐。成功焦虑症挥之不去
有30年工作资历的研华科技人资副总经理尹德宇指出,台湾社会过度强调年轻创业家成功的故事,误导许多年轻人以为“成功是很容易的,职涯中的顺境比逆境多。”
ok便利店教育训练部资深经理周玉芝分析,相较于16年前她踏入社会的时空环境,现在年轻人的自我意识强烈,对“时间”的成本效益较为斤斤计较。再加上景气不好,使他们在职场的每一步都必须战战兢兢。
也因此,现在年轻人对于升迁及成功议题,比职场前辈更为焦虑。
周玉芝进入职场这些年,从来不想和同学或同侪比较,只问自己今年是不是比去年更好?她认为,“人比人”带来的不一定是助力,反而是更大的压力。
少年得志的故事,固然值得肯定,但尹德宇感慨,一般人很少去注意这些年轻坐大位者,在成功背后付出的努力,肯定是别人的好几倍。
周玉芝也提醒,应该去追踪这群年轻出头者,究竟是禁得起时间考验,还是一时的运气而已。
毕竟,成功不该只是一时的,职涯发展比的不是谁跑的快,而是比谁的“气”长!操之过急的年轻世代
着有《写给生存不安的年轻人》的山本真司,在新作《成功聚乐部》中指出,当今日本年轻人“活得太操之过急了”,迫不及待期望30岁之前,就在职场开花结果。
山本真司大为不解,“其实20年后的40岁,再来想这些也不迟,”又不是45岁就要退休了!
他很感慨,年轻世代有如受了“成功诅咒症”,强烈渴望比别人早一步成功,每天紧绷神经过日子,完全以金钱或职位高低,来衡量成功与否。
尹德宇就看过活生生的例子。一个32岁的年轻副理,对自己的升迁速度很不满意,抱怨自己32岁了,只坐到副理的位子,索性辞去经营稳定的大公司工作,到一家新创立、根基还不稳的小公司当高阶主管。
“太在意头衔了!”尹德宇提出她对当今职场新世代的观察。炒短线 忽略长期能力培养
从前在hp任职时,尹德宇见过不少年纪很大的外国资深工程师,他们根本不在意是否挂副理、经理头衔,只专注于本身的工程专业。尹德宇认为,在升迁上一味求快,有时候头衔看似变大,其实位子愈坐愈小,路也愈走愈窄。
周玉芝说,工作7年后,她才当到ok便利店教育训练部的主任,升迁速度不算太快。但是,一路从主任、副理,再升到经理,她从未想过职务、薪水问题,只在乎能力是否随年资而提升。
因为,薪资和职位有时是“谈出来的”,不免有运气成分,但能力却是骗不了人的,是真正跟着自己,可以带着走的。
山本真司认为,很多年轻人都成了“策略偏执狂”,迷恋短期速成的技能,而忽略长期能力的培养,过度急于追逐成功,反而离成功更遥远。
尹德宇说,“该你的终究是你的”,在关心升迁的同时,应该反问自己,够不够努力?若有机会获得提拔,到底准备好了没?自己够不够格? 对学习缺乏耐性
“对成功的渴望太急迫,对进步的追求却缺乏耐性”,这是许多人资主管对当前年轻世代的观察。
不少20、30世代的年轻人,以为跳槽是升官捷径,2、3年就换工作,仿佛成了家常便饭。但山本真司提醒,一个“学习和回馈”的周期,平均要5~7年;太频繁地跳槽,对专业技能的累积有害,不但无法建立个人战功、为组织创造附加价值,更是履历表上的一个污点。
周玉芝说,刚踏入社会的头2年,都算是懵懵懂懂的阶段,首先要把职场上一定要会的技能学起来。接下来的2~3年,则是一边将所学付出,一边继续学习。再来的2~3年才是丰收阶段。
想提前成功 唯有加倍努力
当然,也有人为了提早功成名就,而付出加倍的努力,逼迫自己快速成长。像是34岁就当上技嘉集团协理的曾祥杰,从年轻时就“求快”,想赢过别人。所以,求学期间他就拚命累积工作经验,还向主管争取半工半读的机会,报考台大机械研究所。
他坦言,像他这个年纪就能做到高阶主管,是因为在求学时期,同学们还忙着联谊或打网路游戏时,他却积极投入工作。他付出的努力一点也没少,只是压缩学习成长的时间而已。不必一口气冲向山峰
成功,应该是以永续成长为目标。一个阶段的丰收后,再去寻找学习与挑战的新目标,发挥自我无限的可能,在成长的阶梯继续往上爬,不断进行成长的循环过程,让人生成为永续经营的。
在惠普一路从supervisor晋升到vp的尹德宇说,即使当了经理、副总经理,还是有很多管理的基本功要养成,“学习是没有终点的。”
周玉芝说,可惜的是,很多年轻人以短视近利的角度看待人生,缺乏终其一生持续成长的远景,以至于满脑子只想一步登天。
周玉芝说,若把职场中的升迁看作爬山,目标导向很强的人,可能选择一口气往上爬。但另一种登山者,则可能选择一边爬,一边看风景,有时候坐下来喝杯茶,想想事情,尝试不同的经验。成功,不一定要一口气登顶,也可以慢慢享受爬山的过程,有时候慢慢走,反而可以看到更多风景。
把成功订在40岁
把成功设定在30或35岁,未免失之太躁进。尹德宇说,现代人寿命延长,或许会工作到70岁才退休,职涯既然更长了,升迁也就不必一味求快。
山本真司认为,应该趁年轻把基本功练好,而把成功订在40岁,也就是踏入社会后的20年。
在讲求“速成”的时代,逆向思考职场中“慢”的哲学,有时反而能厘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而不是在盲目竞争中迷失自我。
对准备求职的年轻人来说,很多过去的热门行业,如今风光不再;但也有不少过去的冷门,以黑马之姿,成为亮眼的新星。在寻找人生第一份工作之际,与其追逐眼前的热门,不如思考哪里有助于修练基本功?
尹德宇指出,除了一些太离谱的行业或公司,其实社会到处都不乏修练基本功的工作。勤业众信副总经理郑淑卿建议,新鲜人求职不要太挑剔、预设太多立场。蹲马步练好基本功
正因为社会变化太快,未来难以逆料,所以年轻人最要紧的是培养实力,无论什么时代、环境如何改变都派得上用场,而非计较眼前一时的成败。
山本真司提出几项年轻人必练的职场基本功,包括极限力、努力的能力、学习力、接受力。◆极限力
山本真司所谓“极限力”的锻炼,就是彻底将所有资源,全神贯注于某件事物或目标上,将杂念全部抛开,专心投入。就如知名广告人、就是这样公司创意总监黄文博所说,年轻人投入一项工作,就要有“做到死”、“拚命到死”的决心,才能有所成就。
◆努力的能力
山本真司所谓“努力的能力”,就是不排斥基层工作,凡事认真尽心的态度。周玉芝认为,一个努力的人,会把工作上的小事,以放大镜去看,将所有事情都视为大事,因为专业就是由无数小细节,点滴累积起来的。
◆学习力
尹德宇说,职场的“养成期”是无止境的;而郑淑卿年轻时,更把学习看成工作的最大成就感所在。
周玉芝认为,当工作不顺利时,就代表该学习的时机到了。年轻人要从挫折中,磨练更高超的学习能力。
◆ 接受能力
山本真司认为,具备各种能力之后,还要学习能坦然面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接受能力”。
周玉芝说,生活和工作都难免有“非操之在我”的因素,对于这些不确定性,要学会接受,不让它们成为阻碍成长的原因,将“接受能力”转向正面思考的能力。
第五篇:董明珠语录
董明珠经典语录
1、世上没有不会的,只有不学的。
2、一个人蹒跚学步时的步态是笨拙的,也是容易被人遗忘的,但一个初涉商海者的脚步却是令人难忘的。
3、一个人只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没有爬不过去的山,也没有趟不过去的河。
4、我董明珠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我的性格里有非常倔强的一面,一旦认准了一件事情,不成功就绝不会罢休。
5、一个人如果想在这个社会上做出一点成绩的话,如果一个人想向社会证明自己的能力的话,她就得去拚去搏,而不是成天坐在房间里怨天尤人。
6、不管公司给我什么样的条件,不管公司给我什么样的宽松环境,我也不能因为这个宽松环境就放弃了我要追求的东西,这是我的原则。
7、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不能轻易就认输。
8、我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也没有什么深奥的地方,一切的一切,都是两个字:勤奋。勤奋是我成功的第一步,只有勤奋,才能使我迈进成功的大门。
9、我常想,一个人在成功的道路上不管走多远,当她回首往事的时候会发现,能使她义无反顾地往前走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人。
10、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要把一件事做好,必须深入进去。
11、我做好了一切迎接挑战的心里准备。
12、一个人是否是优秀人才,权力在手的时候最能充分体现出来。人的权力地位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更容易暴露其内在的品质。这个阶段的人最容易犯错误,他最需要的不是信任,而是监督。
13、大部分被信任的人都会兢兢业业,对他们来说,放手意味着责任。由于这种信任,人们会拼命地工作,以证明上级对自己的信任是正确的,他会给自己加大工作的压力。
14、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一定会经历很多的困难,我们就是因为有能力去克服这些困难,才显示了个人的价值。虽然累,但是因为有价值,所以也就觉得不累了。所以,人要有一个很好的定位。
15、以价值为生存,以价值去经历,可能就会得到很好的结果,这是我的理解。我当业务员的时候,我说我这一辈子就做业务员。而且我当时的目标是做业务员一定要做到最好。因为你是业务员,你要给企业创造价值,这就是目标。
16、物质不是一种幸福,他要不要,你作为企业都应该给他考虑。一个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年轻人不断的成长起来,要成为有用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幸福。我把这个基础给他打好以后,他出去以后就有了竞争力。一个企业、一个人,你不能太浮躁,你一定要牢牢记住,你的行为要对别人负责任。
17、我们自己赚钱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过得更好,而是让能够跟你认识的人,或者你能帮助的人,让他们也能过得更好,如果有这样的心态,我觉得我在制冷领域做到最好。让我的配套产业,因为我的发展,他们也更多的发展,这就是我的责任。
18、很多人曾经动员我说,你做空调干嘛,一台才赚几百块钱,做房地产一夜就赚多少亿。我说那个钱不是我赚的,我就是劳苦命,就干这件事(笑)。不去做别的产业,是因为我们在空调这个领域里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去研究,真的要静下心来,沉得住,不眼红,不急躁。
19、有人将投资失败称为“交学费”,并问“董明珠你交了学费没有”,我说如果他交完学费我还交学费,那我更蠢。国际化更多地是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都要总结。因为我觉得这个财富不仅是企业的,也是社会的
20、有人传言说格力进入了房地产,但事实上我们没有进入,我觉得我要静下心来,坚持一个吃亏的精神, 宁可少赚,我也要在这个行业里做到最精,做的最好。如果房地产中1平米赚几千块钱,回过头来一台冰箱赚几十块钱,那么心静不下来。可能我的产值在某个时间 段来讲,没别人多,但我具有竞争力。
21、三道:商道:既要适应市场,更要创造市场,掌握市场变化,才能取得更大话语权;棋道:经济活动中的“博弈”,不是谁吃掉谁的问题,而是通过合作取得共同发展;业道:做百年企业,其实就是做人,一个与企业息息相依,生死与共的人。
22、世界上最难的就是认真。认真是做成一件事的基础。
23、越是单纯的东西,越是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去捍卫它,把一种单纯的信念贯穿于生活之中,往往需要付出并不简单的代价。
24、生活就是这样,总会有乌云遮眼的时候,但也总会有云开雾散的一天。只要你坚持按自己的理想走下去,就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
25、不能坚持原则的人,一定是有私心的。我没有一点私心,所以我能坚持原则。
26、今天的成绩已成为过去,当你满足的时候,就是失败的开始。
27、即使在和局里,每个人也是可以创造出新局面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并不在全局的改变,而在局部的创造。
28、可以在台上拿一百万,但绝对不允许在台下拿一分钱。
29、如果要做成事,就必须要做好有所牺牲的准备,而自己所做的牺牲仅仅是暂时失去一个局部,但却得到了一个整体。
30、顺手就可以拿到的东西,不叫目标,一定要跳起来才能达到的东西才是目标。
31、工作中没有任何柔情可言,和谐是斗争出来的。
32、传奇是干出来的。
33、我绝不唯唯诺诺。
34、把钱放在第一位的人只能赚眼前的钱,赚不到以后的钱,只有把事业放在第一位的人才能赚一辈子的钱。
35、我从来就没有失误,我从不认错,我永远都是对的。
36、我从来没有错,也不许别人说我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