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修德 以德律己
读书修德
以德律己
---------坚持读好书,提升能力促发展
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修德律己的重要途径。读书的过程实际上是提升道德、陶冶情操的过程。领导干部政德修养,事关党性意识的强弱,事关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形象。重视读书学习,加强道德修养,尤须“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在读书中陶冶情操,升华境界,常思为政之德,打牢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肩负起治国理政的重任。
天生我才必有用,有用必先善学习。学习的核心是信,信则必有所诚,诚则必有所进,进则必有所得。如果学习是为了取悦他人,则无异于舍本求末。提升境界须读书。领导干部应当从读书中汲取营养,滋润心灵,完善性格,提升境界。儒雅之气,多从书卷中来。读书多、见识广,胸怀自然宽阔,谈吐自然文雅。只有读书学习,才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怡情养性,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日臻完善。
应当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一定就能成功。但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学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们精神旺盛的营养品。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重视读书学习,经常接受新知识、新观念。能净化自己的心灵,强化人性中的善,遏制人性中的恶,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在现实生活中,为何同样身居领导岗位,同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领导干部能拒腐蚀、永不沾,而有的却步入腐败?根本原因在于两者的内因不同。一个潜心读书学习、注重党性修养,致力于党和人民事业的领导干部,把全部身心投入其中尚嫌不够,又哪有精力去损公肥私、投机钻营、吃喝玩乐?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领导干部应当增强读书意识,学会从繁忙之中抽出身来,独守一份清幽和寂寞,开卷“乐”读,让心境得以净化,提升正气。有云:“昨日堂上吏,今日阶下囚;囹圄悔悟多,只恨读书少。”腐败分子多把自己腐败的根源归于放松读书学习和思想改造。不错,加固思想道德防线离不开书籍的滋养:是非明于读书,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读书可以明志,志存高远,而后方能筑牢廉政之基。学习要以我为本,反思、修正自我,认识、发现自我,完善、武装、战胜自我。领导干部应当重视读书学习,从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加强党性和品德修养,提高思想境界。只有这样.才能立信于人、立公于民、立德于世,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学习之路不在别处,就在自己脚下。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就能打开学习之门,走出自己的路。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已而区别于他人的学习之路。坚定地从这条路走下去,就能登上“泰山之巅”,找到属于自己的“迎客松”。
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干部执行力。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水平和能力集中体现在执行力上,要把执行力建设作为最基本的政治职责、作主要的工作思路、最有效的工作方法去贯彻。比尔盖茨讲: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柳传志讲:执行力就是用会办事的人去做事。简单的讲,执行力就是:明确的事情认真做,简单的事情反复做,复杂的事情耐心做。
汪 楠 2011年11月
第二篇:以德律己争做典范_——
以德律己争做典范
公务员职业道德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尺,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主导和核心地位,直接影响到我国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效率,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古人云:“国君好德,则民思齐,国君好恶,则民效之。”历史一再证明,吏治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官德兴,政权安;官德衰,政权乱。从现实来看,绝对多数的公务员道德素质良好,能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为人民服务。当然,无庸讳言,也有一些公务员的道德水平滑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乘虚而入,个人主义膨胀,公仆意识淡化,思想意识不高,敬业精神殆尽,腐败现象严重,弄虚作假之风等问题普遍化。因此,急需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树立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形象,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引领全社会的思想道德进步,增强政府和公务员队伍的公信力,巩固党的执政之基。作为一名公务员,应从我做起、以身作则、遵纪守法、率先垂范,把外在强制力转化为内在的自觉,把他律转化为自律,“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首先,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指人们为了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过程。古人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说明道德修养特别是为政者的道德修养,直 1
接关乎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危。绝大多数公务员都非常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但不可否认,也有极少数党员干部视道德修养为“细节问题”、“小事一桩”、“不关大局”,放松了思想改造,思想道德滑坡。从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一些人沦为腐败分子,大都是从道德品质上出问题开始的。因此,加强道德修养,不仅关系党员干部的个人品行,而且关系党的整体形象。加强道德修养,关键在于学习教育。作为公务员要养成不断学习的好习惯,提高理论素养,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政绩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增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自觉性,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人格力量为群众当好表率。
其次,要树立公仆意识
公仆思想古已有之,从我国唐代思想家柳宗元的“官为民役”到近代孙中山的“百官皆人民之公仆”,胡锦涛同志也曾告诫各级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强调的公仆意识,指的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树立公仆意识,要有一颗公仆“心”、一份公仆“情”、一种公仆“能”。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鱼水相依的感情。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公仆意识不到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更有甚者,根本就不把群众放在眼里,比如闹得沸沸扬扬的宜黄县的拆迁事件,东海县一死一伤拆迁事件,成都唐福珍自焚事件等暴力拆迁事件。如果当事领导能切实考虑到群众的利益,能真正为群众着想,有公仆意识,工作做到位,怎么会造成如此结局?其实,人民公仆是一种崇高的称谓。树立公仆意识关键是把公仆意识体现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上,落实到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伟大实践中。特别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以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利益,为人民谋福祉。一句话,就是要始终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位置,怀公仆之心,尽公仆之责,永不玷污人民公仆的崇高称谓。
最后,要有奉献精神
奉献是社会主义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一种主流精神,贯穿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非精神等精神之中,成为中国人民团结拼搏、众志成城、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奉献是一种觉悟的行动。对于一个人来说,奉献是品行修养的升华,是心灵高尚的旅行;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奉献是人情美好的体现,是弥足珍贵的风尚;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奉献是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是催人奋发的时代精神。如果否定了“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强调“个人至上”,信奉“金钱拜物教”,后果不堪设想,不仅中华民族精神将无立锥之地,整个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道德体系也要崩溃。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应做出自己的奉献,我们公务员要奉献得更多,而且要无私奉献。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发展,就是靠全体人民的奉献。如果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社会就不能前进。
人生一世到底追求什么?在不同人眼里,有着不同的含义。“活着就干,死了就算”这句话是孔繁森同志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和集中体现。郭明义爱岗敬业、助人为乐、克己奉公的优良品德成为当下社会热议的话题,各界群众纷纷表达对郭明义的敬意,并表示要像他一样,做一个有爱心、有奉献精神的人。奉献精神体现了人心至善,无疑值得敬颂,从本质上讲,社会的进步正是基于每个个体“百川归海”式的奉献,汇集成了强大的推动力,将历史和社会一步一步地推向前进。作为一名公务员,就应当以郭明义为榜样,学习他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高尚品格,爱岗敬业、淡泊名利、克己奉公的无私奉献精神。自觉成为奉献的主体,自觉去为他人奉献,在奉献中升华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篇:爱岗敬业以德修形
爱岗敬业以德修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岗敬业以德修形》。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隶属于文明还是野蛮?我想┅除了文化,更多的应该是通过道德表现出来。人对自然的态度,间接折射出人类道德水平的高低。你是否看到水龙头里匆匆流走的水而无动于衷?你是否吃完小吃后随手将塑料包装丢弃在风里,让它们像白色幽灵一样在干净整洁的城市里招摇过市?你是否看到那花园里多姿妖艳的花朵,而忍不住折下一枝在手里玩耍?如果是,那么从现在起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每一滴水,把你在不经意间制造的白色幽灵放归到属于它的地方,停止你出于一时快意而扬起的攀折花木的手,要知道草木和我们一样,也是有生命的,受伤后会疼,会哭泣,只不过我们听不到而已。
爱岗敬业,这个词语对我们来说,一定是再熟悉、再简
单不过了。我认为爱岗敬业它表现在工作中就是勤奋和主动,就是节俭和意志,就是自信和创新。在我国敬业者的楷模比比皆是,焦裕禄、钱学森、许振超、郭明义、袁隆平等等,-1-
他们就是那种把工作当成人生的追求,把工作当成人生享受的那种人。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被大家所知,因为他们成了楷模,成了表率。
与此同时,爱岗敬业也是一种态度。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在他的就职演讲时说 :“不要问美国为我们做了什么,而要问我们为自己的国家做了什么。”是的,不要问单位为我们做了什么,而要问我们为自己的单位贡献了什么。当我们接到一份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的时候,是畏首畏尾推诿扯皮,还是无所畏惧勇敢面对?当我们在工作中遭遇挫折陷入困境的时候,是等待观望半途而废,还是一鼓作气攻坚克难?答案往往是,当我们选择后者,并付诸于行动之后,我们身上隐蔽存在的人生价值会渐渐凸显出来,就像经历严冬考验的树木日益青葱,也如深夜悄然盛开的夜来香暗香弥漫,尽管那一抹青葱来之不易,尽管那一份清香唯我独嗅,但是我们相信——这种价值的凸显,会让我们对生活的感触更加真实而快乐,会使我们对生命的领悟更加深刻而澄澈。
我们的每个平凡岗位,都给我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实现人生价值的空间舞台。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如果不能长成参天大树做栋梁之材,那不妨做一棵小草为青春献上一丝新绿;
如果不能像海洋一样用宽阔的胸怀拥抱百川,那不妨做一条小溪为孕育我们的土地捧上甘露;如果不能成为天之娇子,何不传承爱岗敬业的精神为社会和谐的发展做出贡献呢?
因此,我们要珍惜它,要以自己的努力工作来回报他。爱岗是我们的职责,敬业是我们的本分,塑德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财富,聪明才智是我们的资本,奉献是我们崇高的追求。让我们充满激情和希望,把聪明才智奉献给社会,让我们在社会的舞台中闪光。
谢谢大家!
第四篇:修德律己 理性爱国 献礼十八大
“修德律己 理性爱国 献礼
十八大”
主 题 团 日 活 动 策 划 书
共青团榆林学院委员会
团副联席会 “修德律己 理性爱国 献礼十八大”主题团日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名称
“修德律己 理性爱国 献礼十八大”主题团日活动
二.活动背景
2012年是我校“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的一年,是改革与发展进程的承启之年、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之年。同时近期中日关系由于钓鱼岛问题再掀波澜,中国部分高校大学生举行的抗日游行被别有用心的人煽动、利用,发生暴力事件,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作为当代大学生,面对错综复杂的中日问题,应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理性处理好这一问题以及如何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建立学校良好文化氛围,共青团榆林学院委员会特举行本次“修德律己 理性爱国 献礼十八大”的主题团日活动。
三.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为了增强在校大学生的个人素养,引导在校大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和方式爱国;同时为了迎合我校“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决定开展这一次主题团日活动,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激励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并服务社会,营造正面教育的强大声势,使之树立修德律己、理性爱国意识。
四.活动时间 2012年10月到11月 五.活动参与人员 各院系团总支 六.活动形式
各院系自定 七.活动具体流程1、10月12日给各院系团总支副书记召开会议,初定本次团日活动主题,并将此次活动通知下发各院系。
2、各院系在活动时间内举办团日活动,并邀请团副联席会工作人员及其他院系代表参加各院系的主题团日活动的举办,进行观看、评比。
3、各院系在举办活动结束后将活动资料与活动期间照片采集,以及活动总结交与团副联席会负责人员进行整理,最后交与院团委进行审核;
4、院团委将根据各院系举办活动的材料,并结合活动的实际开展的相关信息,综合各院系互评及团副联席会工作人员的考评,进行综合考评,最后加以表彰;
5、对本次主题团日活动的考评进行公开,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此次活动,并且来展示本次活动评比的公正性。
八、注意事项
1、各院系需调动团支部人员积极参加;
2、各院系需要有完整的活动策划,可以使活动顺利进行;
3、团副联席会工作人员要对本次活动积极负责,做好各项通知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对待评比要公正公平;
4、各院系团总支对本院系开展的团日活动要积极支持、充分引导,严格管理,确保团日活动顺利开展。
九、经费预算
1、宣传横幅
2、奖品
第五篇:修德做人
修德做人
据说,不论是东方的女娲在捏人时,还是西方的上帝在造人时,他们都没有任何偏爱,只是平等给予每个“物体”以人的生命。而在今后的旅途上,有的人出类拔萃,有的人一生平庸,有的人违法犯罪。究其原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对他的人生轨迹有着决定性影响。
谈到德的特点,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任宝菊教授认为,其实,德这一概念并不空泛。我国文化沧桑几千年,历久而弥新。它所提倡的日用伦常,是人们在讲礼仪、崇规范、重人伦中,由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逐渐固化而来,最能反映人类的普遍性、根基性、共同性,最具有调适人日常生活方式的适切性。
关于修德与做人,远在2500年前,先贤就有这样的论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德,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德育,被视为最重要的教育内容。拿生儿育女来说,首先,生子离不开德。一个人如果有德,讲“仁义礼志信”,则能时时保养五脏,而五脏调和了才能生子。如果不能生子女,要看自己行为举止是否不当。如果缺少德,自己又不改正错误的行为,无子必然是一种报应。除生子外,教子更离不开德。所谓子不教,父之过,教育孩子本身比单纯生育一个孩子难很多。如果孩子和父母都讲“仁义礼志信”,孩子才能贤良,今后才能成为栋梁。如果孩子都贤良了,那么整个国家乃至全球才能存德存仁,呈现祥和之象。
古人还认为,修德与做人是一个春风化雨、日积月累的过程。在孩子成长的黄金时代,在人格素养正在形成的关键时期,趁他们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能够接受最有价值的道德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记永恒的真理,必将受益终身。
如何修德呢?古人看来,首先一定时时关照内心,不断提升素养。善恶就在一念间,心里想着善,行为才会善;如果想着恶,即使帮助别人做了好事也并非真心。所以一定要时时关照自己的内心想法,对于任何事情,要内观自己的起心动念,问问为什么会这么说这么做?自己是如何想的?发现不好的念头,一定及时改正。其次,还要时时悔过并悔而改之,处处小心谨慎,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凡是好事、善事,不能认为事小就不做。而对于坏事、恶事,也不能认为事小就可以做。所以,有德的人在独处时,也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君子善独其身;而小人最怕和其他人在一起时暴露自己,而独处时又因为没有他人监督而做坏事。孝亲尊师是根本
目前,被媒体称作“孝心感天动地”的小邵帅,正成为当代孩子学习如何做人的榜样。邵帅1岁时父母离异。12岁时,在北京打工的妈妈患了白血病。为了陪伴妈妈并治好妈妈的病,品学兼优的邵帅尽管在书法和绘画方面获得过国际大奖,他仍然选择搁浅自己的爱好,甚至放弃了到徐州最好的中学上学的机会,央求姥爷到当地教育局办理了申请休学一年的手续,来到北京照顾生病的妈妈。他每天早上6点半起来到医院给妈妈做饭,回家后再做中午饭。当得知治好妈妈的病需要骨髓移植时,他争着要医生为他和母亲配型。为了省钱,他从不在外面吃饭,不买汽水喝,什么都舍不得买。现在,他最发愁的是为妈妈治病的钱从哪里来?面对这些,邵帅的解释很朴素:我爱妈妈,她给了我生命,没有妈妈哪有我啊?哪个孩子碰到这事会不救妈妈啊?
邵帅的事迹在向我们诠释了“教亲尊师”这四个大字。在如何做人的教育中,孝亲尊师内容历来被看做是根本中的根本。在我国,没有哪个朝代不重视孝道的。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视为“立身之首”、“自行之源”。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凡是精忠报国、事业有成的优秀人士,都与从小听从父母善言、尊敬奉养父母、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分不开。凡是从小不敬父母、不敬师长的人,长大后多不讲信用、不思进取、好逸恶劳、自私自利、无恶不作、干尽危害他人的事,自然成为不孝父母的逆子、败家子。当今社会,不少地方评选党政领导和先进,也把能否孝敬父母、家庭和睦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看作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个台阶。
自古以来,我国将孝顺父母称为孝道,尊敬老师称为师道。师道以孝道为基础,没有孝道就谈不上师道;而尊师是孝道的延伸,若不尊敬教师,不听老师的话、不好好学习,就是不孝敬父母。为什么这么说呢?父母最信任老师,总是希望子女听老师的话,依照老师的教导办事,因为老师关心、爱护、教育学生的慈善之心同父母对待子女的慈善之心是一致的。老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为学生付出的心血和代价是无法估量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得好:“世界上最希望一个人有作为的,最真心愿让一人超过自己的,除了他的亲生父母之外,就是他的老师了。”又说:“当老师的,即使是水平不高的老师,也都真心诚意地盼望自己的学生能德智体全面发展,做梦都想着自己的学生们进步了,成绩提高了,比赛得胜了,个个成才了。老师盼望每个孩子都好的心情是一点都不用怀疑的。” “德”高望重的首富
巴菲特是世界首富,也许,大家都希望孩子能成为他这样的人。
巴菲特是个什么人呢?论起巴菲特,国内著名的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研究者和传播者刘建位撰文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巴菲特太会做人了。2009年5月,他到美国专访巴菲特,最大的感受是巴菲特待人非常谦和。在记者会上,大家不断追加提问,很多人还要求合影签名,79岁的老人有求必应,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始终满面笑容。人们吃惊地发现这位世界首富竟然会亲自开车到机场迎接客人。即使是得到别人的一点点帮助,他也会极其隆重地表示感谢。巴菲特公司总部只有16个人,虽然只有他一个人做决策,却能管理2万亿人民币的资产。巴菲特对他控股的几十家公司的经理人非常放权,平常很少过问,只是年终看一下报表,但这些人为巴菲特工作,甚至比把企业卖给巴菲特之前给自己打工还要卖命。刘建位感慨道,在所有投资大师中,无疑巴菲特赚的钱最多,做的事业最大,不仅因为他很聪明很能干很会判断人,最重要的是他待人很真诚很坦诚,因此别人对他也很信任很忠诚。
说到“德”刘建位还提到了李嘉诚。2006年4月,30多位中国内地著名企业家到香港集体拜会华人首富李嘉诚。当电梯门打开,没有想到年逾七十的李嘉诚亲自站在电梯口迎接他们,谦恭地和每一位来客握手,一张一张亲手递上自己的名片。吃饭一个小时,他到四桌分别交流15分钟。拜访结束,李嘉诚又亲自送到电梯口,一一握手告别。电梯门合上之前,李嘉诚不是送到即走,而是毕恭毕敬地鞠躬。
此举,让刘建位想起李嘉诚致辞的开场白:“当我们梦想更大成功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更刻苦的准备?当我们梦想成为领袖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服务于人的谦恭?我们常常只希望改变别人,我们知道什么时候改变自己吗?当我们每天都在批评别人的时候,我们知道该怎样自我反省吗?” 教孩子做什么人
天下之人,没有一个相同的,更不能十全十美。自然,教孩子做什么人,答案也非常宽泛。除了上面提到首先做孝亲尊师的人外,还应根据孩子的“弱项”,定下教育目标加以重点培养。下面所列,是对一个人的基本要求。
第一、做讲诚信的人。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从古就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不要随意对孩子许承诺,在向孩子许诺之前一定要三思,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对孩子讲诚信的言行,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如果发现孩子撒谎,应该耐心启发诱导,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第二、做有志向的人。志向是达到人生目标的动力。立个志向,树个目标,孩子才有行走的方向。为了志向,孩子才有追求。
第三、做善良的人。善良是人性人光辉中最温暖、最美丽的一缕。善良是和谐、美好之道。只有心中充满善良,才能温暖人间。
第四、做实在的人。从小事小节做起,从点滴做起。只有做老实人,讲老实话,干老实事,才能赢得他人信赖和帮助。
第五、做正直的人。正直的人平等待人,公正处事,品行端正不谋私、不贪利,不偷奸耍滑、阿谀奉承,因此受人拥戴。
第六、做有教养的人。所谓教养,应该遇事知深浅、明尊卑、懂高低、识轻重、讲规矩、守道义。有教养的人,做事中往往不以术而以德,不以谋而以道,不以权而以礼。
第七、做勤俭的人。不能因为孩子要玩什么就给他玩,要吃什么都给他吃,满足一切物质要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第八、做一个有知识的人。应引导孩子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为将来打下牢固扎实的基础。
第九、做智慧的人。智慧包括洞察力和判断力。人有了智慧,就懂得如何将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迅速将转化为能力。如果没有智慧,知识就会失掉价值,有知识的人就会变成书呆子。
第十、做健康的人。不但身体要健康,心理更要健康。快乐不在心外寻求,只能在心内寻得。如果整日忧愁、苦恼、失意,这样的孩子没有乐趣,将来很难获得幸福。教育方法并不难
在题为“如何学习做人教育”的讲座中,叶波曾讲了这么一件事:有一位孩子的妈妈告诉他,在学校学完《弟子规》后,孩子响应老师“号召”,一回到家就要张罗给妈妈洗脚。妈妈不同意,孩子这么小,打翻了脚盆怎么办?叶波对她说,打翻了更好。她纳闷,为什么?叶波告诉她,因为你让他洗脚了,成全了他的孝心。另外,你还可以当场利用这个机会跟他说:儿子,妈妈很感动,这么小就能尽孝。不过你要想一下,为什么会把水打翻?一定是双手没拿稳,下次拿稳就不会打翻了。来,我们一起把地擦干净。这样,可以借机教孩子如何拿东西,如何收拾地面。
叶波告诉大家,针对这种情况,不要有太多顾虑,也不要不舍,因为让孩子多做,他才能多学习、多体会。如果这位妈妈听到孩子要给她洗脚后,摸着孩子的头说,傻孩子,你今天是不是发烧了,怎么这么孝顺?这样做,肯定扼杀孩子的孝心。
那么,怎么教孩子做人呢?教育孩子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家长要懂得跟孩子学校的老师配合好,懂得成全孩子的孝心,成全孩子善良的举止。凡遇到这种情况,都应视为孩子学习做人的一次机会。
第二,做孩子的好榜样。因为亲人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所以家长应注意当孩子的好榜样:立志在家当个好父母,在单位当好的同事,在社会当中当好公民。当你表现出来的行动是善的行为,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受到感动。
第三,鼓励孩子多读书。读书可以使孩子明理,有一套书叫《德育故事》,依据“孝、弟、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而编,讲述了七百多个圣哲人的故事,很有教育意义。还可以引导读读《弟子规》。当孩子一旦犯了错,不等老师讲,自己就知道错在哪。比方,在教室乱跑,结果撞到椅子,孩子会说什么?“宽转弯,勿触棱”;当孩子出现不好的行为,会想到“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第四,教育孩子做人要趁早。教育做人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小,越小越好。“苟不教,性乃迁”。如果等他长大了,万一变歪了,再想把他拉回来,就会很困难。所以一定要从小教起。《易经》里有句重要的话:“蒙以养正圣功也”,这个“蒙”是代表天地初开,万物都还很脆弱,这时候要好好保护他,好好养育他。所以这个蒙卦引伸到孩子的教育,就是孩子小时候就要养他的浩然正气,正确的处事待人态度。把他养好了,这个功德最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