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修德忘名 读书深心
修德忘名 读书深心
----读《菜根谭》有感
经典是敏锐的目光、善良的心趣、睿智的大脑进行的缜密思维的结晶。民族经典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函封,无论何时,打开这个函封,我们就能读出那些闪烁邦家之光的密码。因此,要了解一个民族,最佳途径就是阅读一个民族的经典。
《菜根谭》为明朝人洪应明所作。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是一位久居山林的隐士。《菜根谭》的成名和刊行时间大约在万历中后期,此时的明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朝纲废弛,宦官专权,党祸横流,内忧外患不堪忍受。面对这种社会现实,有识之士的内心异常苦闷,无法从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中解脱出来,于是他们就诉诸笔墨,以浇心中块垒。严格讲,《菜根谭》并不是学术著作,而是对人生立身处世经验的总结。全书分上下两卷,共360条,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几乎涵盖了人生所能遇到的所有问题。全书以道德修养为核心,把修身养性作为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原则。宋人汪信民说“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在咀嚼这菜根的过程中我才有所体味,心智有所提高。
“学者要收拾精神,并归一路。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无实指: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这篇文章的翻译是:真正做学问的人要能把各种涣散的精神集于一体,专心致力于学问研究。如果在修养德行的时候还念念不忘功名利禄,那么他在学问上必定不会真正有所造诣。如果只把读书当做附庸风雅、卖弄才情的手段,那么他所学到的东西肯定不会切实深入到内心。在我看来,无论是修炼道德,还是钻研学问,都要讲究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假使读书只为附庸风雅,那么这种私心杂念必定会对人有所阻碍,终不能达到最高造诣。如果读书是从自然天性出发,就会进入一种“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的境界,生活中的任何点滴都能令人有所领悟。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这篇文章是《菜根谭》的开篇文,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做到无愧于心。纵观《菜根谭》全书,篇篇经典,字字珠玑,读来让人受益匪浅,淡淡美德徜徉于心中。
品《菜根谭》而建美德于不知觉中,益处良多。
10年3月27日晚
第二篇:读书心德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读书心得 市场营销 1621638070214 陈飞帆
自从花了几天时间看完这本书以后,我不仅对推销这个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对商业计划、活动以及精神层面上,价值观上有了新的理解。这本书被喻为是商业圣经的书,在我读完看来,这个比喻丝毫不为过。
一开始,作者以倒叙的手法开头,着实让我有些一头雾水,不过一整本看下来,又显得简洁明了,里面虽然不是什么很特别的内容,但是阅读下来里面的故事的含义却是非常深刻。书中分别通过了10卷羊皮卷贯穿全文,这10卷羊皮卷其实则是目标而已,前二十章讲述羊皮卷的由来和内容,后二十章则是去对这10卷羊皮卷的实践目标。这本书的最大魅力之处就是能让人动起来,这样的一种强大的无形力量被蕴涵在了书中。这本书就好比书中的羊皮卷所说的,如果真的想要成功,看一次是远远不够的,每天多花个十分钟看看书中羊皮卷的内容,并努力的去完成目标,这才是这本书最有意义最有用的存在。其中最让我惊讶的是,接手羊皮卷的约定:将所得赚取的钱分一半给贫穷的人。书中说得很好,富人与穷人的差别只是在于:穷人是想着为下一顿饭而考虑,富人而是为最后一顿饭而考虑。
我个人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是重在励志并且重在鼓舞阅读者去坚持完成目标。通过对十个羊皮卷的阅读,我觉得可以培养人的潜意识,并且在长时间的坚持后,潜意识便转化为有益终生的好习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好的习惯是做任何事情获得成功的关键。下面,简要摘录一些该书的经典话语用来做为介绍:
今天我开始新的生活。
我郑重的发誓,绝不让任何事情妨碍我新生活的成长。
在阅读这些羊皮卷的时候,我绝不浪费一天的时间,因为时光一去不返,失的日子是无法弥补的。我也绝不打破每天阅读的习惯。事实上,每天在这些新习惯上花费少许时间,相对于可能获得的快乐与成功而言,只是微不足道的代价。今天,我的老茧化为尘埃。我在人群中昂首阔步,不会有人认出我来,因为我不再是过去的自己,我已拥有新的生命。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因为,这是一切成功的最大秘密。强力能够劈开一块盾牌,甚至毁灭生命,但是只有爱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力量,使人们敞开心扉。在掌握了爱的艺术之前,我只算是商场上的无名小卒。我要让爱成为我最大的武器,没有人能抵挡它的威力。我该怎样说呢?我赞美敌人,敌人于是成为朋友;我鼓励朋友,朋友于是成为手足。我要常想理由赞美别人,绝不搬弄事非,道人长短。想要批评人时,咬住舌头,想要赞美人时,高声表达。
坚持不懈直到成功。从今往后,我须承认,我的生命每天都在接受类似的考验。如果我坚韧不拔,勇往直前,迎接挑战,那么我一定会成功。我要辛勤耕耘,忍爱苦楚。我放眼未来,勇往直前,不再理会脚下的障碍。我坚信,沙漠尽头必是绿洲。只要我一息尚存,就要坚持到底,因为我已深知成功的秘诀:坚持不懈,终会成功
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我不可能像动物一样容易满足,我心中燃烧着代代相传的火焰,它激励我超越自己,我要使这团火燃得更旺,向世界宣布我的出类拔萃。我的潜力无穿无尽,脑力、体能稍加开发,就能超过以往的任何成就。从今天开始,我就要开发潜力。
下面,我来列举一下我对这十卷羊皮卷的理解。
羊皮卷第一卷:教我们如何养成一个习惯,这书中的习惯是指要养成每张羊皮卷所讲的内容。书中说,“每张羊皮卷用三十天的时间阅读,清晨起,默默诵读:午饭之后,再次诵读:夜晚睡前,高声朗读。”除了把这样羊皮卷的要求应用到其他羊皮卷外,像我刚才所说,也可以用到你想养成的一个习惯上,所谓习惯,就是做多了的事情嘛。
羊皮卷第二卷:它教我们对待任何事情都要用爱去对待。包括对大自然、对敌人、对每个人的言行举止等等。因为爱有无与伦比的力量,它能使人热爱生活,交得更多朋友,学得更多东西,爱还能抚慰自己和他人的心灵,使人鼓舞充满斗志。
羊皮卷之三:第三卷阐述的是我们一直讲的一个道理,那就是坚持!每天坚持,目标就会在眼前。滴水终能穿石,坚持终会成功!在大学的三到四年里,不需要有多少的雄心壮志,什么成为学生会主席、学会舞蹈或某种技能、看够500本书等,根本不需要这一大堆不会全部完成的宏伟计划。在这段时间里需要的仅仅是坚持。否则毕业时你会发现这千万个的梦想仅仅是个梦想。大学里,能完成两到三个目标已经很了不起了。当然寻求成功的途径和方法是不能错的,否则就会南辕北辙了。
羊皮卷之四:强调自己的价值.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是第一无二的。它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强调自己要有自信,充分肯定自己才能,积极努力,大胆去做。
羊皮卷之五: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把握好今天,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靠无数个成功的一天叠加而来的。你想到自己的梦想遥不可及,无从做起,但你把它分成无数个小份,每天按计划完成,量变终成质变,梦想指日可成!你不用去管明天,更不要回想昨天,当天的成功会换来最终的成功!
羊皮卷之六:今天我要学会控制情绪。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让情绪控制自己不然会做错事,带来失败。我们还要体察别人的情绪变化,理解和帮助他人。
羊皮卷之七:我要笑遍世界。笑是人类特有的天赋。笑能减轻压力,是长寿的配方。笑能表示友好,传递温情,缓解矛盾。笑是种友好,是种豁达,是种愉快。只有微笑可以换来财富,善言可以建成一座城堡。人们常说,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差,可能其中就有这个道理。
羊皮卷之八,今天我要加倍重视自己的价值。别人能造东西,我为什么不能呢?我们积极主动地去做,写下计划,定下目标。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导向灯,没有目标,将迷失方向,浪费时间。定下一个较高的目标,但不要太高,因为太高的目标称之为梦想,但也不要担心目标太高。因为”取法乎上,得其中也:取法乎中,得其下也。
羊皮卷之九:我现在就要付诸行动。真的很多时候实践家比理论家还要伟大。一方面实践的确是出真知的。另一方面你不行动,一切都是假的。无论你目标多伟大,计划多科学。所以,“我现在就要付诸行动!”
羊皮卷之十:寻找信仰。信仰,是种精神的寄托,但也不是那种天天祈求中彩票的信仰。而是祈求上帝的指引!好让自己知道通向成功的道路,让自己更容易成功。
都说读书最有用的效果就是把书读薄,我通过阅读了这本书把这十卷羊皮卷总结为一段话:每一次的失败和奋斗,都能使你的技艺更精湛,思想更成熟,磨练你的本领和耐力,增加你的勇气和信心;倍感寂寞的时候,诱惑就来了。如何应对这些诱惑,关系到你的事业和前途。不要计较成败,一个从来没有失败过的人,必然是一个从没有尝试过什么的人。想要批评人时,咬住舌头;想要赞美人时,高声表达。经验和时尚有关,适合某一时代的行为,并不意味着在今天仍然行得通,只有原则是持久的;任何方法,只要多练习,就会变得简单易行;坚持不懈,就会成功;珍惜每分每秒;学会控制情绪;我要笑遍世界;制定目标,现在就付诸行动。
何为推销?推销的精髓是什么?这本书告诉了我,推销的不仅仅是把产品所推销出去,费尽口舌让别人来买你的东西。而是推销自己,推销自己的精神、推销自己的价值观。推销自己就是让别人了解自己、喜欢自己、信任自己。这不仅仅是推销员所需要的,这同时也是即将步入社会,应聘工作的大学生所需要的,可以说这本书适用于所有人,并不仅仅是局限于做推销的人。以上就是我对这十卷羊皮卷的理解和总结。
书中道理大部分都懂,但是真正去动身执行的缺没有几个人,这也说明了书中的羊皮卷为什么要那么慎重才能传给下一任接手人,就是侧面说明了有决心去坚持下去的人少之又少。这本书要求你用十个月的时间去读完他并实践记录下来去坚持,用行动去理解它里面深刻的道理,这是我觉得最与众不同的地方。虽然这本书几天甚至一个下午就能看完,但不可否认的是,你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实践这本书里面的真理。最后,我很庆幸的选择了这本书作为本学期的实践课环节,相比与出校外实践,读书也何尝不是一种感悟和了解专业的好方法。
第三篇:读书心德
读《《哈弗家训》》有感
我有一本非常喜爱的书叫《哈佛家训》。
《哈佛家训》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其中有两个小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个小故事叫《被拆掉两次的亭子》,故事说的是:墨西哥总统福克斯的父亲是一个农场主。有一天,父亲觉得园中的那座亭子已经太破旧了,就安排工人们准备将它拆掉。福克斯对怎样拆掉亭子很感兴趣,父亲答应等他从寄宿学校放假回来再把亭子拆掉。可是,等儿子走后,工人们很快把亭子拆掉了。福克斯放假回来,发现亭子已经不见了,整天闷闷不乐。父亲惊异地看着儿子,知道自己错了,为了兑现自己的诺言,他重新找来工人,让他们按照旧亭子的模样在原来的地方再造一座亭子,亭子造好后,他找来福克斯,当着福克斯的面把亭子又拆掉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将一座亭子拆掉两次,绝不仅仅为了满足一个孩子的愿望,在院子里重新拆掉一座亭子,就在孩子的心里重建了一座亭子,这座亭子就是一个信念——对诚信的信念。
另一个小故事是《无私奉献的报偿》。故事说的是:多年以前,在荷兰的一个小渔村,全村人都以捕鱼为生。为了应对突发的海难,村里人组织了一个自愿紧急救援队。有一次发生了海难,人们纷纷前去营救,当第一拨人回来的时候,发现少了一个人,16岁的汉斯自告奋勇地报了名。母亲抓住了他的胳膊不让他去,因为他的父亲就是在海难中丧生的,他的哥哥保罗也出了海,一直没有消息,母亲不想
再失去他。看着母亲憔悴的面容和近乎乞求的眼神,汉斯义无反顾地登上了救援队的划艇,冲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终于,救援船再此冲破黑暗,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汉斯救回来的那个人竟然是他哥哥——保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就是这样得到回报的。有时候它好像很偶然,很出乎意外,可是无数事实证明,无论是好的回报还是坏的回报,一定有其深刻的原因——这一原因是:我们一定曾经为这个结果做过什么,我们的为人习惯一定有导致这种结果的某种因素。
没有哪一本书像《哈佛家训》那样让我们震撼,也很少有一本书向它那样,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将人生的哲理生动有趣地展现出来。如果你希望过上成功快乐的生活,我坚信,这本书会告诉你其中的奥秘。
第四篇:读书心德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敬依小学陈建军
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中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暑假,我有幸拜读了范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 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读书心得
自从从教教学这个工作后,写有关教育类论文时,我大都是模仿着别人引用教育家的的教育经典话语,其中最多引用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话语,可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近期逛书店时无意中看到一本他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读之后,不得不由衷地感叹它真是一本好书!
《给教师的建议》是中国的教育专家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名为《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他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让人丝毫觉察不到文中理论的枯燥乏味。对于一线老师尤其是我们刚踏入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很有指导意义。
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时,我感到眼前一亮。苏霍姆林斯基像一位和蔼的长者,与我们促膝而坐,交流着日常工作中的教育问题,丝毫察觉不出一位教育家的居高临下。他用非常平实、朴素的语言,说了一些教师每天都经历的事情,讲了许多我们恍然大悟却又浅显易懂的道理。这本书真正说明了教育艺术源于日常工作,源于日常教学工作中的提练。
如《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这一篇,看了后我真的触动很大。我常抱怨没有时间,每天必须做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应接不暇。真正静下来充实自己的文化、专业素养的时间真是少之又少。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充满闪光点,博得喝彩。反思自己的课堂,虽然做了精心准备,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语言贫乏,往往会被学生的突发状况而搞得手忙脚乱,有时不能处理就把学生的状况放在一边、置之不理,结果我教得费力学生听的吃力。我这才明白,优秀教师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教学效果当然有差距。苏霍姆林斯基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应当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书中还特别重视德育教育,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足够的尊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在苏霍姆林斯基眼里,德育教育绝对不是空洞的说教和口号式的响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细节,是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一年级的小朋友是培养行为习惯的起步更是关键阶段,在课堂或课外不时地在他周围树
立一个行为好榜样,让他模仿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课堂表现中,给他一个鼓励的微笑帮助他建立自信,给他一个肯定的微笑认可他的努力与才能;给他与一句亲切、关怀的话语教会他去爱,教会儿童体验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们寻找词句谈论爱、去诉说并不存在的感情„„”读之后,反思自己的教育,我是不是缺了些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还有很多经验,如“你如果想教头脑迟钝的学生学会思考,就要把他们带到思维的源泉那里去,让他们观察一系列现象,从而了解其因果关系。”“要在很长的时期内用心灵来认识你的学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了,他想些什么,高兴什么和担忧什么,这是我们教育事业中的一种最细腻的东西。”等等„„这些经验对我都是非常宝贵和有指导意义的。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我而言,丝毫不显过时。在书中,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来令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真是一本好书!
第五篇:读书修德 以德律己
读书修德
以德律己
---------坚持读好书,提升能力促发展
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修德律己的重要途径。读书的过程实际上是提升道德、陶冶情操的过程。领导干部政德修养,事关党性意识的强弱,事关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形象。重视读书学习,加强道德修养,尤须“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在读书中陶冶情操,升华境界,常思为政之德,打牢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肩负起治国理政的重任。
天生我才必有用,有用必先善学习。学习的核心是信,信则必有所诚,诚则必有所进,进则必有所得。如果学习是为了取悦他人,则无异于舍本求末。提升境界须读书。领导干部应当从读书中汲取营养,滋润心灵,完善性格,提升境界。儒雅之气,多从书卷中来。读书多、见识广,胸怀自然宽阔,谈吐自然文雅。只有读书学习,才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怡情养性,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日臻完善。
应当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一定就能成功。但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学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们精神旺盛的营养品。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重视读书学习,经常接受新知识、新观念。能净化自己的心灵,强化人性中的善,遏制人性中的恶,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在现实生活中,为何同样身居领导岗位,同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领导干部能拒腐蚀、永不沾,而有的却步入腐败?根本原因在于两者的内因不同。一个潜心读书学习、注重党性修养,致力于党和人民事业的领导干部,把全部身心投入其中尚嫌不够,又哪有精力去损公肥私、投机钻营、吃喝玩乐?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领导干部应当增强读书意识,学会从繁忙之中抽出身来,独守一份清幽和寂寞,开卷“乐”读,让心境得以净化,提升正气。有云:“昨日堂上吏,今日阶下囚;囹圄悔悟多,只恨读书少。”腐败分子多把自己腐败的根源归于放松读书学习和思想改造。不错,加固思想道德防线离不开书籍的滋养:是非明于读书,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读书可以明志,志存高远,而后方能筑牢廉政之基。学习要以我为本,反思、修正自我,认识、发现自我,完善、武装、战胜自我。领导干部应当重视读书学习,从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加强党性和品德修养,提高思想境界。只有这样.才能立信于人、立公于民、立德于世,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学习之路不在别处,就在自己脚下。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就能打开学习之门,走出自己的路。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已而区别于他人的学习之路。坚定地从这条路走下去,就能登上“泰山之巅”,找到属于自己的“迎客松”。
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干部执行力。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水平和能力集中体现在执行力上,要把执行力建设作为最基本的政治职责、作主要的工作思路、最有效的工作方法去贯彻。比尔盖茨讲: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柳传志讲:执行力就是用会办事的人去做事。简单的讲,执行力就是:明确的事情认真做,简单的事情反复做,复杂的事情耐心做。
汪 楠 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