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教师与人工智能协作的未来教育时代

时间:2019-05-14 19:2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迈向教师与人工智能协作的未来教育时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迈向教师与人工智能协作的未来教育时代》。

第一篇:迈向教师与人工智能协作的未来教育时代

迈向教师与人工智能协作的未来教育时代

记 者:当前,人工智能的应用方兴未艾,智能医疗、智能驾驶、语言及自然语言处理,服务机器人、计算机视觉、智能教育、智能金融、电商物流等人工智能应用进入大众关注和讨论的视野。现在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处在怎样的发展阶段?

余胜泉:人工智能自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被首次提出至今已经过去了60多年,在这60多年中,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多次起伏,呈螺旋式上升发展态势。比如,1996年,IBM公司的深蓝超级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现在深蓝进化成为IBM人工智能认知系统Watson,进入了各行各业。比如在医疗行业,Watson系统可以在17秒时间内阅读3469本医学著作、24.8万篇论文、69种治疗方案、61540次实验数据以及10.6万份临床报告,并最终提出三个最优选的治疗方案。这已经不是纯粹的研究了,Watson系统已经实际进入到很多的三甲医院。

再比如,谷歌公司前不久发布了一个相机叫Clips,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相机,而是主动拍照的相机。它可以自动记录小孩子有意义的表情动作和记录视频短片。这个看起来是很简单,但是实际上是非常不容易的,计算机要能够自动识别小孩子的表情和动作,实现自动记录,这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的突破性的成就。

Cambridge Consultants公司开发了一套AI系统,你只要画出一些草图,基于你的草图可以生成类似毕加索风格或者印象派大师风格的绘画。

再比如,现在的微软小冰,你给它上传一幅图片,它可以给你做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诗,而且这首诗还像模像样。现在计算机写财经新闻、写体育报道,已经超越了人类,现在计算机每天创作出的新闻可能有十几万篇。

然而,人工智能现在还处于弱人工智能的阶段。在特定的领域,它正在超越并替代人的认知。如在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创作内容、计算机医疗,以及围棋、象棋这些领域,它已经超越了人类。科学家预测,到2040年的时候,计算机能够在很多领域迁移,就是强人工智能阶段,能够达到和人类相媲美;2075年会出现超人工智能,全方位超越人类。

实际上,人工智能可以取代很多教师所承担的工作,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就用了一个IBM的Watson机器人代替助教回答问题,一个学期下来以后,绝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是机器人在回答问题,它实际上就在担任助教的工作。

记 者:北师大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开发了“智慧学伴”平台,基于此平台进行了哪些实践研究?

余胜泉:我们希望打造跟特级教师相媲美的人工智能老师――“智慧学伴”,我们将借助海量的数据,对青少年儿童知识、情感、认知、社会网络等进行全面的仿真,通过数据精确了解他们发展的一般规律及个体发展特征,实现自然语言交互形态的“智能导师”服务。

“智慧学伴”这个平台实际上就是做数据分析和数据采集的。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个平台核心的思路就是全学习过程数据的采集、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建模、学习问题的诊断和分析、学科优势的发现和增强。采集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数据,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增强学生的学科优势。

怎么样来做学生的个性发现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描述学习者:一是体质健康的数据;二是学科核心素养的数据;三是学科领域核心知识;四是通用心理认知能力,形成一个发现学生个性的数据框架。有了?@个数据框架以后,我们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采集各种数据,把学生的信息进行数字化,然后进行编码分析,通过编码分析把它变成可以分析的数据。最后形成一个个性化、描述学生个性特征的数据报告。

“智慧学伴”平台基于精准的数据分析,推荐学生的学习内容,推荐老师给学生提供在线指导的服务,推荐学习同伴,实现学科优势的发现和增强。

我们希望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思路,来实现建立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既可以实现大规模的覆盖,又可以实现个性化的成长,解决公平和质量、规模化和个性化,这两对难以调和的教育矛盾。

如果只有平台、技术是无法改变教育现实的,还要研究教育。只是技术化的思维推动教育变革很难,除了技术和平台以外,更重要的是基于这个技术和平台来形成一整套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变革的解决方案。

记 者:面向未来的教育,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将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北师大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在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领域进行了哪些探索?

余胜泉:今后,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可以承担很多角色。

第一,自动出题和作业自动批阅。教师可以根据知识图谱任意选择考察知识点,由计算机自动出题,并进行自动批阅,大大降低教师工作负荷。目前,我们有一个小组在做基于知识图谱计算机自动生成题目的研究,教师可以根据知识图谱选择一些知识点,计算机基于这些知识图谱的内在关系进行自动出题。可以实现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主观题自动判别,不只是选择、填空题,还有简答、翻译、判断、问答、阅读理解等,实验取得了80%的准确率。

第二,学习障碍自动诊断与及时反馈。人工智能系统可以自动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点,也就是哪个知识点跟他的学业成绩紧密相关,一旦学生有学习困难,会显著地影响整个学科的学习成绩。我们可以通过数据来推断,他在哪一个关键知识点上出现障碍,根据这个障碍来进行定向突破。我们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可以预测新一届学生有可能在哪些关键地方出现障碍,可以减少下一届学生遇到这些障碍的概率,提高教学的效率。所以,今后教师的出题、测评、改卷、分数的分析,以及对学生个性化的指导,一定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第三,问题解决能力测评。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做知识的诊断,还能够做问题解决能力的测评。北师大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做了一个研究,就是把知识融合在一个真实问题模拟的场景中,让学生在场景中做出决策,根据决策的数据来分析他的问题解决的态度、策略和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这个来判断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通过采集的各种行为数据、情景化问题的数据、学生的行为数据,推测出他的能力特征。将问题解决能力的测评融入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模型以后,对于学生的能力以及隐含的能力的可视化,人工智能将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学生心理素质的测评与改进。我们联合北师大心理学部的专家,编制了中小学生综合心理素质诊断量表,包括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基本认知能力、高级认知能力、学习品质、发展潜力、教育环境、汉语阅读能力八个方面。了解学生的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尤其是某些方面有异常行为的孩子,为学校提前介入和干预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

第五,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做到实时监测。我们通过一些智能化的穿戴式设备,采集学生的数据,建立这些数据的常模,通过这些常模来比较,就可以发现学生在体质健康、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等方面的行为异常,实现体质健康的改进,形成面向学生健康素养的体质检测报告。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体质健康的监测以及数据的发展,将会跟学习知识一样,同样重要。

第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不再只是一个分数或者等级,类似于我们的体检报告,形成?W习的体检报告,有300多个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发现他的核心素养情况、知识地图和非智力因素,形成一个报表,这个报表可以精确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从学科领域核心知识、学科核心素养、心理、认知能力和体质健康四个方面,规划了300多个指标。

通过课堂的信息、作业数据、在线学习数据、体质的数据、情感分析的数据,综合形成各种数据评价报表,这种综合数据评价报表更具有科学性。有了综合数据评价报表以后,就可以做因人而异的个性化的推荐,如微课、在线指导以及综合实践,实现精准诊断、智能推荐。推荐他所需要的内容、推荐他所需要的合适的学习路径,而且这种推荐是基于行为数据和认知数据相结合的,基于不同的知识状态、学科能力,推荐不同的学习资源。

记 者: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教师职业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您认为人工智在教育领域能的应用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余胜泉:今后教师知识性的教学会逐步被人工智能教师所替代,教师的业务重心将会发生重大的改变。老师的作用越来越多地会转为学习的陪伴、学习的导引、情感的培养、毅力的培养等。科技不能取代老师,但是使用科技的老师却能取代不使用科技的老师。

未来的教育是教师与人工智能协作的时代,要充分发挥机器与人类不同的优势,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人工智能将会取代简单重复的脑力劳动,而发挥人类的创新、复杂决策、情感关怀激励等更大的优势,未来的教师要与人工智能共存和协同。

第二篇: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的任务

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的任务

编者按

项贤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教育改进社副理事长请输入标题

bcdef原文发表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第五期“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笔谈(下)请输入标题

abcdefg如果从普雷希(S.L.Pressey)1926年的那台教学机器算起,人类教育与机器之间结成关系至今已有91年的历史了。在这90余年里,关于机器与人类教育的话题时起时伏,一直没有离开过相关学者的视线。我们今天讨论的人工智能与人类教育的问题,在很多方面已经远远超越了普雷希和斯金纳(B.F.Skinner)时代教学机器的意义。它不仅涉及教学环节中的某种工具或具体技术问题,而且包含了对人类教育任务的根本挑战,是对人类教育的一种更加直接而全面的影响。在近期兴起的关于人工智能与教育问题的讨论中,我们绝大多数人对人工智能都怀抱着积极的、正面的期望。然而,在我看来,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绝不都是积极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人工智能是一种比核技术更需要引起我们警惕的新技术。首先让我们来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人类是凭据什么成了这个星球的主人的?这里所说的“主人”当然不是简单粗暴征服自然的master,而是能玩转这个世界的player。我们既没有尖牙利爪获取猎物、抵御天敌,也没有浓密皮毛对付严寒。我们凭什么成了这个星球的主人?教育学和人类学等学科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人类的生理构造未特化和反应机制未确定,赋予了人类以很强的可塑性,使人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可以通过接受教育积累和形成日益强大的适应能力。人类正是因为自身强大的学习能力,才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新环境,解决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从而超越了其他生命存在。远古智人能从非洲到欧洲去生活,并且击败当时已经在那里生活的尼安德特人,说明他们已经具有很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也就是说,我们正是依靠智能,才成为这个星球的主人的。当然,智能并不只是简单的脑量多少。如果凭脑量的话,非洲丛林象的大脑比我们要大得多。但是,人类大脑的神经元数量却是非洲丛林象的3倍多。如果你今天欺负了一头大象,几十年后这头大象还会认出你来,找你的麻烦。大象的这一能力至少比我强得多。今天我在这里和你相识,明天再见面就有可能记不清你是谁了。这个有趣的例子或许也能说明,给我们人类强大生存竞争力的不只是像记忆这样低级的智能,而是以创新为突出特点的高级智能。人类之所以能成为这个星球的主人,最重要的是我们所具有的高级智能已使我们能够创造出工具来延伸我们的能力,我们不仅能够适应自然,而且能够改造自然。我们很多的研究都证明了,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这个星球的主人,是因为我们有了以一系列高级智能为基础的强大学习能力。正是高级智能,让我们成了这个星球的主人。人类进步的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次认知革命。在我看来,我们今天可能正处在第四次认知革命的前夜。第一次认知革命大约发生在7万年前。由于智慧的产生,特别是语言的产生,人能够组织起来,能够比其他动物更好地协同,从而使智人成了这个星球的主人。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以适应性为主要特征的原始社会的教育,这是一种“适应为王”的教育。第二次认知革命,发生在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之后,大概在距今1.2万年之前。在这个发展阶段,掌握更多的自然规律十分重要。只有掌握了更多的自然规律,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顺应自然规律,从而过上好的生活。我去年第一次看见闪电和雷雨时开始泡稻种,获得了大丰收;今年偷了个懒,第五次看见闪电才开始泡稻种,结果水稻种下去后只会疯涨,不结稻穗,差点没把自己和家人饿死。记住这些自然规律,实在太重要了。于是,我们看到农业社会的教育,往往都特别强调“记忆”的重要性。我们中国人在传统上就特别崇拜那些“博闻强识”、“学富五车”的人。这种“记忆为王”的教育传统,甚至一直影响到今天的中国教育。第三次认知革命,大概是从150年前人类迈入工业时代开始的。在这个时代,人类跟以前时代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那就是我们创造出了自然界从来没有的东西,甚至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生命。所以,这个时代越往后发展,创新的意义和价值就越突出。我们今天讨论的人工智能,也是我们创造出来的东西。在这一时期,人跟自然界的关系已经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即人类已经在很多方面超越自然选择了。在农业时代,人工选择就开始干预自然选择的进程了,今天我们已经不只是干预,而是能够逆转甚至创造出自然进化过程。在理论上,我们不仅可以让尼安德特人和霸王龙一道复活,而且可以通过修改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来创造出某一从未有过的新人种。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这是一个“创新为王”的时代,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的意义十分突出。如今,我们正站在第四次认知革命的门槛上。我们称这个时代为“智能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将不仅能够创造出自然界不曾有过的实体事物,而且能够在人脑之外创造出类似人类智慧的“人工智能”。在智能时代,我们甚至可以把部分的智慧工作也交给机器。当初深蓝战胜国际象棋高手时,我们不十分吃惊,因为大家知道人背棋谱怎能是电脑的对手。前不久阿尔法狗战胜围棋高手,却让我们大吃一惊。为什么?因为围棋和国际象棋不同,它的背后有所谓的“道”,也就是有哲学理念。它要从全局出发,进行十分复杂的判断和选择,而不只是一步步简单计算的累积,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我们别忘了,这个时候机器已经具备了人最重要的能力:它已能够学习。它具有了我们能够成为这个星球主人的重要特征:高级智能。在我看来,人工智能正在慢慢走向我们的思维核心。起初,人工智能在我们人类智能运作的过程中只是承担了部分记忆的任务,起到了相当于计算机硬盘的作用。刚才很多科学家预言,人工智能将来可以很容易将一个人变成红学专家。的确,或许在不远的未来,我们拿一块存储卡从太阳穴这儿塞进去就行了。1T容量能储存多少信息?岂止一部《红楼梦》!一部《大英百科全书》也不过4350万字。1T字节换算过来应该是549, 755, 813, 888个汉字,可以抵一个小型图书馆了!到第二阶段,人工智能已经可以通过承担部分逻辑运算任务来参与我们的思维过程,发挥类似计算机CPU中集成的缓存的功能。在第三步,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我们思维的第二核心,可以直接参与我们的思维过程,甚至在某些单项智能上可以超越我们人类。最后,人工智能是否会对我们人类装在这个脑壳里的“CPU”取得控制权?我看我们真的不能太乐观。有人很乐观地相信,控制人工智能的一定是人。没错,可是你别忘了,这里说的“人”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每个个人;二是指整个人类。从整个人类的层次上,我们或许可以自信人是人工智能的控制者,我们仍将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但是,在具体个人的层次上,我们还能有这样的信心吗?现在已经出现了自动驾驶汽车了,你往里面一坐,你真的以为你是在开这辆汽车吗?控制权在你的手里吗?或许体验一下就能够理解我的担忧了。就具体的个人而言,少数精英通过人工智能控制大众,甚至最终让人类全部沦为人工智能的奴隶,这样的结局并非不可能出现。进而言之,离开了现实的个人,人类就无从谈起,因而少数精英最终失去对人工智能的控制权可能也只是迟早的事情。我认为,我们在第四次认知革命中要面对的最为严峻的挑战,就是人能否很好地实现对自身的控制,进而正确地控制这个世界,特别是控制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竞争对手——人工智能。回溯整个人类发展史可以发现,我们正是运用我们的高级智能,创造出了一系列能够控制和保障我们的高级智能为人类谋福祉而非自相残害的社会伦理、社会法则。正是我们的人性,亦即康德所说的“趋善禀赋”,使我们得以抑恶扬善,从而实现了对高级智能本身的控制。因此,未来智能时代的教育,我认为应当是一种“人性为王”的教育,在这样的教育中德行和情感等人性特有的东西应当受到极大的重视。在未来,甚至从现在开始,记忆就不应当再是我们教育的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那时,孩子们将不必再为背书而发愁,也不会为能够在某某TV上背诵很多古代诗文而骄傲不已,因为你拿起手机或未来某种更高级的智能终端,随时就可以查阅大量所需信息。我们也可以把一些简单的计算和逻辑推导交给机器,所以,简单的计算和逻辑推导能力也不再成为我们未来教育的主要任务。孩子们不必为解不出某一道生活中根本不可能碰到的荒谬习题而发愁,大学也不会专门招收那些能够解出无数前人其实早已经解决了无数次的习题的人。在“德”“智”“体”三大教育任务中,“德”和“体”在未来教育中的位置将日益突出,逐步真正取得和“智”同样的地位。在未来,“知识中心主义”会慢慢淡出教育的舞台,“全人教育”会真正占据核心。当然,今天的教育所重视的创新能力培养,仍将是未来教育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道德、情感等将成为我们未来教育最为重要的内容。如果我们今天不看到这一点,我们的教育还是天天只奔着竞争职业岗位去的话,那将来我们丢掉的将不止是职业岗位,同时也会丧失最为宝贵的自由。况且,随着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机器代替人的工作岗位是必然的。可怕的不是机器占据我们的职位,而是机器被人利用成为控制和奴役我们的工具,甚至机器最终取得对包括我们在内的这个星球的控制权。未来的教育一定是一种“人性为王”的教育。大家别忘了,人工智能是脱离了个体人的智能,因而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人工智能的主人。有不少人都把希望寄托在相关规则的制定上,譬如规定必须在所有人工智能机器中植入对人绝对服从的程序之类。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Isaac Asimov)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律”,的确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但我们应当认识到,规则唯有深入人心才能真正获得其意义和价值,否则它们就毫无意义。“杀人偿命”几千年来都是我们公认的规则,但今天不还是有杀人犯吗?真正有用的规则,必须是植根于人心之中的,所以,从现在起就建立一种“人性为王”的教育,在未来于人类将是一件性命攸关的事情。我们必须认识到,人工智能是一种比核技术要更难控制的技术。人类要在更高的水平上好好地组织起来,保障对人工智能的有效控制。在未来的教育中,培养人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将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我们需要共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战略和方向,否则我们失算一步,很可能整个人类就要全盘皆输。设想在未来我们回眸今日之教育,我们将做何感想?我们今天的教育很多时候是在教孩子们把大脑这个作为智能核心的CPU当成简单的硬盘来用了。如果说人工智能让我们的机器越来越像人的话,在我看来,我们今天的教育却正在把人变得越来越像机器。今天的教育是在把我们的孩子们变得像一台录音机。你会发现,我们中国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年级越高,往往越像一台录音机。我们教育的最后结果,就是学生被迫记住一大堆对付考试要用到的东西,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丧失真正宝贵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这是多么可怕、可悲、可叹的事情!这也是我们最应该担心的事情。当我们把人都变成机器之后,我们是否还有能力控制人工智能?你只是一架很低级的录音机,你连最简单的微电脑都不是,你还想控制更高级的人工智能?在未来,我们或许会感叹今天的教育,感叹今天我们没有尽快地从记忆的教育走向创新的教育,感叹我们没有及时认识到道德、情感、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等是我们人类教育十分重要的任务。面对今天这样的教育,我们还能不能拥有未来?我真的没有十足的信心。教育令人越来越像一架机器,我们将会面对人性的全面迷失。我们将来会不会面对人工智能失控的问题?这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别忘了,我们人类是靠什么成为这个星球的主人的?恰恰是高级智能!我们也不能忘记,自由意志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有多么重要,一个人一旦被剥夺了自由意志,那他实际上就已经从人沦落为一种工具了。所以,我一开始就说,人工智能是一种比核技术更需要引起我们警惕的新技术。为了应对如此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通过教育来保持和提升我们得以超越万物的人性,这既是未来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今天的教育应当予以重视的历史使命。

第三篇:“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做一名不可替代的教师?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做一名不可替代的教师?

人工智能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根据一项报告,到2025年,约有25%的工作将由人工智能或是机器人所取代。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思考:我们凭什么才能不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要做一名不被人工智能或者机器所替代的教师,我们应该加强修炼,增强自己作为教师的不可替代性。一 要修炼亲和力

围棋人工智能可以击败人类最优秀的棋手,说明它可以是一位好对手。但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因为,说到底,教育是师生间的一次相遇,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一段相处。AlphaGo显然缺乏作为一名教师的亲和力,谈不上与人相处。人机大战对AlphaGo而言,只有逻辑推理而没有情感交流;只有胜负计算而没有人文关怀。也即在AlphaGo“眼”中是见棋而不见人的。教师的工作绝不是纯粹的“技术”活,“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雅斯贝尔斯语)。“在教学中,一旦你忘记了你的学生是有血有肉的,那么你就会遭遇悲惨的失败”(怀特海语)。教育是一项“走心”的事业,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夏丏尊先生在《爱的教育》译序中说:“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缺乏爱心、真心和童心,没有足够的亲和力,走不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即使教师的水平再高,在某种程度上也只是能够战胜李世石的冷冰冰的“AlphaGo”而已。教育是人的事业,教师是与人打交道的人。说到底,教育是师生的一种相遇与相处。教师,不要把自己变成目中只有分,而无人的人工智能,更不要吧学生变成“刷题机器”。二要修炼成长力

所谓成长力,并不神秘。成长力就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能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他的《德国教育培养指南》一书强调,“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完善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教师只有先受教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别人”;“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自我教育,才能诚心诚意地去教育学生”。如果说亲和力是一位教师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成长力则是教师成长为名师的关键。讲台,不仅是教师谋生的饭碗,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学校,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成就学生的地方,也是安身立命创业、成就教师的舞台。教师要善于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自己,并在研究中汲取营养,不断成长。雅斯贝尔斯说:“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善于研究的教师,是有成长力的教师。有成长力的教师,就会发现时时是成长之时,处处是成长之地,事事是成长之机。现实中有一些教师不读书、不研究、不写作,有意无意地拒绝成长。不读书、不研究、不写作,还要教师干什么?教师还能干什么?只会讲题目、改作业的“三不”教师,只会叫别人成长而自己不成长的教师,是极易为人工智能所替代的。三要修炼表达力

魏书生老师曾在一篇文章中把教师分成了三类:一类是普通教师,一类是优秀教师,还有一类是名师。他认为所谓的普通教师,就是那些素养平平、能力平平、成绩平平的教师。而优秀教师应该是“三好”教师:课上得好、试考得好、班带得好。但他认为优秀教师还不是名师,因为名师强调的是“名声在外”,而“三好”教师虽然课上得好、试考得好、班带得好,但往往只在学校里、或者在地方上有一定的知名度,虽然很优秀,但尚未“名声在外”“声名远播”,故不是“名师”。他认为名师,除了要上好课、考好试和带好班之外,还有其他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两条是“能说”“会写”,要把自己的经验、心得说出来、写出来,也即要“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会让自己走出狭小的天地、走向辽阔的远方,从而实现从“优秀”向“名师”的飞跃。AlphaGo缺的正是这种表达能力,虽然它可以战胜李世石,但它还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表达力,无疑会跟AlphaGo无异。四要修炼影响力

2016年1月7日,河南大学破格返聘“从不写论文、一本书也没出过,到退休还是讲师职称”的常萍老师为副教授,引起网名的热议,也再一次引发了教育界对我国职称评审制度的深度思考。常萍老师敬业、精业,深得学生敬爱和好评,无疑是一位非常可敬的优秀教师。但从更高层次说,她还缺少作为一位名师的重要特质——影响力。我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受益;二是提升教研能力,让同事受益;三是提炼教学思想,让同行受益。河南大学出版社曾计划为常萍出版一本课堂系统笔记,为此,出版社老师 还专门去听了一年的课;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她沟通,希望允许学院在她的课堂上录像,为学院留下宝贵的资料;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向她发出试讲邀请,也被她拒绝了。她认为“还不如在学校给学生们讲课有意义”。从这个角度看,常萍老师不写论文、不出书、不录像,她的专业发展停留在“让学生受益”的层次。她虽然在教学上非常优秀,但其影响力远没有达到让同事、同行受益的程度。她的优秀,未能让更多的人受益,这不得不说是河南大学、甚至教育界的一大遗憾。当然,教师的影响力,并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技术,而更取决于教师的胸怀与气度。就围棋而言,AlphaGo并不缺少能力,但它缺乏分享的胸怀与气度,除了对胜利的计算和追求,它不能以自己的经验和思想带给更多人以成长的影响。AlphaGo所缺乏的,正是我们教师应努力追求的。一位教师的影响力越大,其不可替代性也就越强。

第四篇:人工智能的历史、现实与未来解读

人工智能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计科、090213 引言

人类梦想发明各种机械工具和动力机器,协助甚至代替人们从事各种体力劳动。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开辟了利用机器动力代替人力和畜力的新纪元。此后,显著减轻体力劳动和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才成为可能。人类同样梦想发明各种智能工具和智能机器,协助甚至代替人们从事各种脑力劳动。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发明和50年代人工智能的出现开辟了利用智能机器代替人类从事脑力劳动的新纪元。此后,显著减轻脑力劳动和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才成为可能。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远远说不上完善,它仍然在发展,在成长,在前进。因而,我们今天来关注它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1.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分为“人工”和“智能”两部分,其中“人工”的概念不难定义,至于“智能”这涉及到其它诸如意识(CONSCIOUSNESS)、自我(SELF)、思维(MIND)(包括无意识的思维(UNCONSCIOUS_MIND)等等问题。人唯一了解的智能是人本身的智能,这是普遍认同的观点。但是我们对我们自身智能的理解都非常有限,对构成人的智能的必要元素也了解有限,所以就很难定义什么是“人工”制造的“智能”了。因此人工智能的研究往往涉及对人的智能本身的研究。其它关于动物或其它人造系统的智能也普遍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课题。2.人工智能的历史

1950年英国数学家图灵(A.M.Turing,1912—1954)发表了《计算机与智能》的论文中提出著名的“图灵测试”,形象地提出人工智能应该达到的智能标准;图灵在这篇论文中认为“不要问一个机器是否能思维,而是要看它能否通过以下的测试;让人和机器分别位于两个房间,他们只可通话,不能互相看见。通过对话,如果人的一方不能区分对方是人还是机器,那么就可以认为那台机器达到了人类智能的水平。这算是对人工智能最初的定义。而“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 年在达特茅斯大学召开的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

1956年夏季,年轻的美国学者麦卡锡、明斯基、朗彻斯特和香农共同发起,邀请莫尔、塞缪尔、纽厄尔和西蒙等参加在美国达特茅斯大学举办 了一次长达2个多月的研讨会,热烈地讨论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的问题。会上,首次使用了 “人工智能”这一术语。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人工智能研讨会,标志着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从1956年正式提出算起,50多年来,人工智能学科取得长足的发展,成为一门广泛的交叉和前沿科学。

“人工智能”的目的是模拟人类的思维,当计算机出现后,人类开始真正有了一个可以模拟人类思维的工具,在以后的岁月中,无数科学家为这个目标努力着。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物模仿用来建立功能强大的算法。这方面有进化计算,包括遗传算法、进化策略和进化规划(1962年)。1992年Bezdek提出计算智能。他和Marks(1993年)指出计算智能取决于制造者提供的数值数据,含有模式识别部分,不依赖于知识;计算智能是认知层次的低层。今天,计算智能涉及神经网络、模糊逻辑、进化计算和人工生命等领域,呈现多学科交叉与集成的趋势。

专家系统在90年代兴起, 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知识库的改进与归纳是其重点。从功能上可分为解释、预测、诊断、设计、规划、监视、控制、调试、教学、修理等专家系统。从原理上可分为基于规则、基于框架、基于模型的专家系统。新型专家系统分为分布式和协同式。驱动方式有控制驱动、数据驱动、需求驱动,事件驱动等。诸多模型中,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应用最为广泛。

自动规划是一种问题求解技术,从某个特定的问题状态出发,寻求一系列行为动作,并建立一个操作序列,直到求得目标状态为止。发展的技术有分层规划、长度优先搜索、应用最小约束策略、准则法等。已发展了HACKER系统 STRIPS规划系统、PULP-Ⅰ机器人规划系统(有学习能力)、问题求解系统NOAH等。

AI的发展促进自动控制向智能控制发展。从1960年以来,神经网络已成功应用于自动控制研究。这是因为神经网络适于实时控制和动力学控制;可实现非线性控制;可进行信息熔合处理,特别适于复杂的、多变量大系统的控制。原理方面,1965年,傅京孙引入AI的启发式推理规则,1977年,Saridis引入运筹学的概念智能控制,提出分级(组织级、协调级和执行级)递阶智能控制方法。之后,蔡自兴再引入了信息论。

正是在一代代各学科专家的努力下,人工智能从最初的一段幻想、一个假设,变为了一个策划、一段程序,一个出现在了地平线上的现实。

3.人工智能的现在

如今人工智能已经不再是几个科学家的专利了,全世界几乎所有大学的计算机系都有人在研究这门学科,学习计算机的大学生也必须学习这样一门课程,在大家不懈的努力下,如今计算机似乎已经变得十分聪明了。例如,1997年5月,IBM公司研制的深蓝(DEEP BLUE)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洛夫(KASPAROV)。

大家或许不会注意到,在一些地方计算机帮助人进行其它原来只属于人类的工作,计算机以它的高速和准确为人类发挥着它的作用。人工智能始终是计算机科学的前沿学科,计算机编程语言和其它计算机软件都因为有了人工智能的进展而得以存在。现在,研究和应用从实验室到工业现场、从家电到火箭制导,已经广泛用于武器控制、机器人规划与控制、(制造业采矿业等的)自动加工系统的智能控制、故障检测与诊断、飞行器的智能控制医用智能控制、智能仪器等。

自然科学方面,AI与其它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AI向其它学科提供了工具和方法,如知识表示和推理机制、问题求解和搜索算法,模糊逻辑推理和非单调推理技术,以及计算智能技术等,可以解决从前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其他学科的重要概念,在AI研究中也得到发展。如计算机系统的分时系统、编目处理系统和交互调试系统等[2]。

社会科学方面也是如此。在需要使用数学-计算机工具解决问题的学科(如经济学),AI带来的帮助不言而喻。

更重要的是,AI反过来有助于人类最终认识自身智能的形成。在重新阐述知识历史的过程中,AI有望解决知识的模糊性,消除知识的不一致性。这将导致逻辑和哲学等等方面的改善,影响到心理学、认知学的核心理论,对于哲学社会学方面的理论也将带来彻底的变革。

此外,综合应用语法、语义和AI的形式知识表示方法,有可能改善知识的自然语言表达形式与此同时,潜在的知识,直感灵感等等也能够阐述为适用的AI形式。从而扩大知识的领域,以及对现有知识进行提纯。

AI应用领域甚广,专家系统更深入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宏观效益。

4.人工智能的未来

如果说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是未来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发展方向,那么实现人工智能就是日后计算机软件的努力目标,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目标却是脱离计算机,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来存在。它将渗透入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润物无声。

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的完善,它将对人类整体的文明产生巨大冲击,事实上,这个冲击已然产生,只是它的步步推进不足以产生爆炸性的效果,因而,注意者并不包括大多数人。(1)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

成功的专家系统能为它的建造者、拥有者和用户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在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优秀的信息处理便是财富,它会为部分人的经济效益做出极大贡献。同时,尽管人工智能的发展目标是脱离计算机,成为独立的应用,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它还会依托于计算机存在,越来越优秀的人工智能对计算机的软硬件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将会成为计算机行业的一个推动力。(2)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行业几乎是亲密无间,在欧美,工业过程控制系统、智能机器人系统和智能化生产系统开始起步。我国也从无到有,出现了机械手生产厂家,机器人产业的雏形已经形成,在10~20年后有望形成规模,脱离自动化而形成独立的产业。这却带来了劳务就业

问题。由于AI 在科技和工程中的应用,能够代替人类进行各种技术工作和脑力劳动,将迫使人们工作方式的巨大改变,甚至造成失业,数字巨大的失业者将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3)人工智能对人类思维的影响

伴随着机器变得越来越“聪明”,人们越来越相信智能机器的判断和决定。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人类失去对问题及其求解任务的责任感和敏感性。进而致使认知能力下降,思维变得懒惰。通俗来说,就是变蠢。人类用了200万年进化成现在的智慧生物,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这一逆过程或许不需这么久。

至于所谓的“人工智能失控”、“智能机器人反噬人类”,好莱坞已经做出了太多猜测,但不得不说,所谓的“阿西莫夫三定律”真的能永远束缚机器人(狭义上的人工智能)吗?这很难说。自然是难以揣测的,两个原子的偶然碰撞擦出了生命的第一缕火花,那无数个0、1的组合难道没有那灵光一闪的瞬间吗?混沌机制向来是上帝的领域,数字生命无穷小的诞生概率在数学上可以被认为为零,但现实中却存在可能。

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人工智能已经——或正在——或即将证明它在人类社会中的的巨大作用,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我们应当持乐观态度。我们相信人工智能有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尽管这一天的到来,需要付出辛勤劳动和昂贵代价,需要好几代人的持续奋斗。一代代科学家为我们提供了巨人的肩膀,正是为了让我们立于其上,继往开来。

参考文献:

[1]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第四版,蔡自兴,徐光祐.本科生用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New Synthesis》.N.J.Nilsson.Morgan Kaufmann, 1998;机械工业出社,1999 [3] 《人工智能及其在决策系统中的应用》.蔡自兴.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4] 《专家系统》,蔡自兴,John Durkin,龚涛.原理、设计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5 [5]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探析.数字制造网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五篇:团结演讲稿:团结协作,共创未来与团结演讲稿:团结友爱

团结演讲稿:团结协作,共创未来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团结协作,共创未来》!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同志们,当我们还是孩提时,老师就教我们唱这首《团结就是力量》的歌,而此时此刻,这首歌再次在我的耳边响起,因为我们互换团结,团结无处不在。

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抛弃到荒漠里不可能生存一样。”著名哲学家叔本华也曾说过:“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宾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还有好多的名人都对团结这个词作出不同的解释,面对这些名人名言,我们又怎能忽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到团结协作呢?首先,我们需要做到一个字——仁。“仁”又是什么呢?有人将“仁”分解成“人”和“二”,这便解释了“仁”由人而来,只有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爱护,才能称得上拥有一颗仁爱之心。不过,这里的“仁”,并不是指朋友之间的义气,也不是说不论黑白的帮助或是支持,而是与同事之间的相互协助,当同事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当同事彷徨时,我们要给予正确的分析,我们需要时刻树立仁爱的思想。

团结协作的广大寓意又何止仁爱,在工作中,我们要怎样才能把团结协作精神发扬得更好呢?

此时此刻,我斗胆发表我的愚见,首先,我们要建立和谐的信赖关系,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有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分析:如果我们能与同事、领导形成和谐的信赖关系,我们相处的气氛就会融洽,那么就会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工作氛围,也会打造出友好宽松的工作环境。再者,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增强团结协作精神。

因为参加集体活动,不但可以增强我们的团结协作意识,还可以凝聚集体的力量。除此之

外,我们还要营造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工作氛围,要充分的信任同事和周围的人。竞争是保持团队锐气的必要条件,是促使我们在学习上更刻苦、工作上更努力、作风上更顽强,从而加快完善自我的步伐。信任别人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一定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同事的一句话,有时可使你跳出原来框架的束缚而变得豁然开朗,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开创未来,需要一种克难攻坚的精神,更需要一种团结协作的合力。任何一个单位,如果是组织涣散、人心浮动,人人自行其是、集体一盘散沙,那又何来生机与活力?何谈干事与创业?何有形象与成绩?那么同志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推动单位的业绩而团结友善,为开创自己美好的未来而奋力拼搏吧!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团结演讲稿:团结友爱

同 学们,当你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和大家一块儿学习上课时,当你和朋友们一起游戏,一起活动,一起劳动时,当你和伙伴共同解决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时,你是否感受到了同学之间那份真诚的友谊,团结带来的快乐呢?

团结同学,与人真诚交往是学生的优良品质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具体表现。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与人合作的意识尤为重要,这种合作意识产生与从小与同学之间的团结友好交往中。

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在辽宁省师范大学教育系里,有两位特殊的学生,一位叫周婷婷,另一位叫王铮。她们一个双目失明,一个双耳失聪。然而,就是这样的两个人组成了“海伦`凯勒”号联合舰队,两人在生活上、学习上互帮互助,周婷婷听不清看得清,她做了王铮的眼睛;王铮看不清,她做了婷婷的耳朵,两人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为什么会取得成功?那是因为她们掌握了成功的一个法宝——团结友爱,互相协作。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你是否也常常能感受到这样的成功事例呢?是的,课堂上我们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少先队活动中的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这些不是团结协作的很好的体现吗?然而,我们也不难看到,在一个班级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有那么几个学生,平时总爱和同学磕磕碰碰,今天和这个同学闹意见,明天和那个同学不说话。还常常希望一切都能听从他们的意愿,这样就容易与同学产生矛盾。因此,他们在同学中也没有好朋友。其实,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同学之间是兄弟姐妹,彼此要互相关心、互相礼让,有不同意见要互相协商解决。

能够倾听别人意见是一个人的优良品质,虚心向别人学习,多发现别人的优点,这也是搞好团结同学的一个基础。人与人友好相处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遗憾的是,即使是这么简单的方式,也并不被我们周围的所有人所接受。看看每天打菜时,那些插队的人,心安理得,面无愧色。这样的人,不懂友爱;别人休息、学习或工作时,毫无顾及追逐打闹,大声喧哗,不设身处地地考虑自己给别人带来的干扰,这样的人,不懂友爱;稍有不顺,张口就骂,不考虑这些污秽的语言带给周围人难堪,这样的人,不懂友爱;不分对象,不分场合,以取人短处为乐,这些人,无一例外地不懂友爱。这些行为,都在伤害着同学之间的友情,都在污染着我们共同生活的美好环境。同学们,谈谈友爱仅仅是几分钟。

下载迈向教师与人工智能协作的未来教育时代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迈向教师与人工智能协作的未来教育时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化教学】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教育

    【信息化教学】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教育? 大媛说:未来是人工智能时代,新技术的诞生与应用将对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本身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但是科学的运用AI也会给教......

    与时代同行教师演讲稿

    与时代同行 创教学新天地 各位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站在这个台上,和大家分享我对“我与时代同行”主题的理解,以及我投入教育事业一年以来的点滴体会,......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与应用》教师手册

    01/章人工智能导引第3节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与应用课题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与应用建议课时1课时课型新知学习课(√)原理探究课()综合应用课()其它_____()教学背景分析随着诸多关键技术......

    教师协作教研组织与实施(小学)

    贵州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英语学科培训讲义 《教师协作教研组织与实施》课程教学大纲 中学高级教师、硕士 龙安保 (2011年1月4日) 中学高级教师、硕士 龙安保 课 程:教师协作教研组......

    教育与国家未来演讲稿

    教育与国家未来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艺术设计学院工设092班的张佳翼,接下来我来谈谈对国家与教育的看法。 首先我为大家讲个小故事,1910年夏天,12岁的周恩来在奉天关东......

    英文演讲--教育与未来

    Hello everybody! How is everybody doing today? I know that for many of us, this year is the first year of graduate study. Maybe some of you are wishing it was s......

    时代要求与现代教师素质

    时代要求与现代教师素质 【摘要】新世纪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对教育提出了新问题,对教师提出了新挑战:时代呼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应主动走出传统教育的圈子,提高自身素质,适......

    2010年教师英特尔未来教育心得体会

    2010年教师英特尔未来教育心得体会 在参加培训之前,我们这次参加培训的学员对“英特尔未来教育”基本没什么了解,以为就是一般的电脑技术方面的学习。 通过一天的培训学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