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自然地理 亚洲 课程讲稿 1
第1节亚洲概述 亚洲:全称 “亚细亚洲”Asia,即“太阳升起的地方”
亚洲大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相距各约8000公里,辽阔的空间范围,增加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区域差异,为各地理要素的演化和相互作用,提供了特殊空间条件。
在海陆相关位置方面,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有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它们的边缘海,从东、南、北三个方面围绕亚洲大陆,在小亚细亚还滨临地中海和黑海,这种临海的位置和漫长的海岸,对亚洲气候类型分布、自然资源、海上交通等都有重要影响。尤其世界面积最大陆地亚欧大陆与面积最大海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紧密邻接,由于海陆冷却和增温的条件不同,以及海陆大气活动中心的影响,遂引起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有典型的季风气候。亚洲西与欧洲接壤,与大西洋相距遥远,因此亚洲大陆不能得到更多的大西洋气流的影响。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洲:4400万km,占世界陆地面积的 29.4%,非洲次之。
2、内陆广阔、大陆主体略呈梯形的大陆轮廓
2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大陆轮廓也与其他洲不同,既有支离破碎的海岸肢节,也有距海遥远的广阔内陆,由内地到海岸最大距离,可达2500公里以上。亚洲如把波斯湾北端阿拉伯河口、乌拉尔山脉北端拜达腊茨湾、西伯利亚东北部科累马河口和我国珠江口,用直线相连接,则略成一个梯形,亚洲大陆在此梯形之内的躯干部分,约占全洲总面积75.7%,梯形以外大陆沿海、半岛与岛屿等比较曲折的近海部分,仅占亚洲面积24.3%。
南:世界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322万km2)
第二大半岛:印度半岛(209万km2)
第三大半岛:中南半岛(200 万km)。
东:堪察加半岛:37万km2,朝鲜半岛:21.4万 km西:土耳其半岛:(小亚细亚半岛)52.5万km2
北:泰梅尔半岛:40万km,亚马尔半岛:12万km
亚洲半岛的总面积:933万km2,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半岛总面积的62.2%,占洲总面积的21.2%
亚洲虽然具有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和群岛,但总的说来,缺少深入大陆内部的内海和海湾,只是大陆边缘部分受到海水不同程度浸漫。面积规模庞大,大陆轮廓完整,使亚洲的地理环境,具有一个巨大的空间,这对亚洲自然地理主要特征的形成(如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各地理要素特征的极端性以及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等),具有重要影响。
显而易见,亚洲大陆所以打上典型季风性和典型大陆性的印记,与亚洲大陆地理位置、广大的面积和完整的大陆轮廓等密不可分。
• 海域复杂多样
• 边缘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北部湾、泰国湾、孟加拉湾、阿拉伯海、红海,黑海、地中海
2世界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1.1万km2)
世界最大的海:大洋洲的珊瑚海(479.1万km2)
• 海峡:马六甲海峡(长980 km,宽5.4 km)、台湾海峡、土耳其海峡、白令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 •
小结
• 整体性:
起止位置的恰到好处,是全球最大的陆地自然综合体。
• 差异性:
大陆性强烈,季风性典型。
跨纬度、经度都最大,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是典型。
一、基本特征
1、地势最高的大陆:平均海拔950m,高原、山地占3/4,具有面积最大的高高原:230~250万km2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喜马拉雅山脉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超过6000米,8000以上的高峰有12座,耸立在我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经我国测绘工作者精确测量,以黄海平均海水面为基准的高程为8844.43米(已扣除覆雪深度),为全球第一高峰。
2、地势起伏极端:高差大,亚洲地势不但最高,而且起伏高差极大。一方面亚洲具有世界最高的高原、山脉和高峰;另一方面也具有世界著名的平原和洼地,如西西伯利亚平原东西1500公里,南北2300公里大部分地面海拔在米以下;死海地沟是世界陆地上最低的洼地,死海水面低于地中海面392米。死海湖底低于地中海面792米,亚洲不仅陆地上起伏极端,大陆东缘的弧形列岛与太平洋接触的海底部分,也表现出起伏的极端,一方面弧形列岛多由较高的年轻褶皱山地构成,但其外侧则伴生有极深的海沟,亚洲最高山峰与邻近海域最深海沟之间,高低相差约20公里。
3地形结构中高周低,山脉组合形式成群成带
第一条山带位于连接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亚高原的东西隆起带,大致以帕米尔 山结和亚美尼亚山结为枢纽,向东西两侧伸延出一系列高大山脉,在隆起带北侧主要有高加索山脉、厄尔布尔士山脉、兴都库什山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与祁连山脉;在隆起带南侧主要有托罗斯山脉、扎格罗斯山脉、苏来曼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
第二条山带位于亚洲中东部,夹持于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与中西伯利亚高原之间,由一系列走向北西和北东的山脉组成向南凸出的弧形山群,也有呈近东西向展布的。主要山脉在西部有萨彦岭、杭爱山、阿尔泰山、天等;在东部有雅布洛诺夫山、外兴安岭和阴山等。第三条山带呈东北西南向分布于亚洲大陆的东部边缘,构造上属于新华夏系隆起带,最东的一列包括西太平洋岛弧上的若干山脉;第二列为锡霍特山脉及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南沿海诸山脉;第三列包括朱格朱尔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4大陆东缘有独特的岛弧带
亚洲大陆濒太平洋边缘,自北而南具有一系列向太平洋凸出的弧形列岛,例如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和大巽他群岛等,它们形成亚洲东部的双重海岸,并围成许多边缘海。
二、形成原因
1、构造地形的地质背景:六个区域:
南亚大陆区,包括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
南亚陆间区,以帕米尔为界分为西段与东段,西段北界与俄罗斯地块相接,东段北界 为昆仑秦岭山系,在中轴大陆中朝地块和塔里木地块以南;
中轴大陆区,介于南亚陆间区与北亚陆间区之间的东西向延伸的古地块,其主体由西
部的塔里木地块和东部的中朝地块组成,中朝地块包括中国的华北、东北南部和朝鲜北部;
北亚陆间区,是复杂的海槽(或地槽)与中间地块相间出现的地区,自西向东包括西部的乌拉尔南段、中亚天山西段和哈萨克斯坦,中部的阿尔泰、萨彦岭、天山东段,东部的蒙古中东部、我国内蒙古和兴安岭等地;
北亚大陆区,即西伯利亚地块;
环太平洋区,指亚洲大陆濒太平洋带,自楚科奇半岛至海南岛、北部湾以及由堪察加半岛、萨哈林岛(库页岛)、日本群岛至东南亚弧形岛群的广大地区。所谓大陆区是指这一地区在地史上大部或一部分时期属于地块大陆,在绝大部分时期构造上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地层以稳定沉积类型为主,很少见有不整合和火山活动。与此相反,陆间区是介于相对稳定的大陆区之间的构造上比较活跃的地区,陆间区内既有相对稳定的中小型地块,又有分割这些地块的沉降海槽,在地史上某些阶段常有剧烈的地壳变动,包括褶皱、差异升降和普遍的海底及陆上火山喷发活动。
2、不同阶段构造运动的作用:
(1)前寒武纪:出现最初的古老地块
(2)贝加尔运动:中国扬子地块形成,西伯利亚南缘形成贝加尔褶皱带
(3)加里东运动:使古陆向南扩展,形成萨彦岭等。
(4)海西运动:影响广泛,形成有乌拉尔山脉,哈萨克丘陵的主体,阿尔泰山、大兴安岭、秦岭、西西伯利亚平原等。使陆地向南扩大,将北亚古陆与中轴古陆连在了一起。
(5)印支运动:青藏高原、横断山区至中南半岛,特提斯海、沿海岛屿(特别日本的本洲岛)成为陆地。
(6)燕山运动:土耳其半岛北部、伊朗高原的北部,向南扩展,青藏高原隆起,中南半岛基本形成,苏联远东山地也是燕山运动时形成(苏联称太平洋运动)。
(7)喜马拉雅运动—新生代: 影响土耳其半岛、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对形成亚洲的陆地影响非常大。沿海岛屿(环太平洋区域)形成当今水平。
新构造运动;第四纪以来三大事件:新构造运动、冰川、气候的干燥化。亚洲主要是陆地的升降变化。
亚洲的地表形态既受内力作用控制,又受外力作用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地表组成物质,对地形的影响也不同。东南亚和我国南部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高温多雨,气候潮湿,化学风化强烈,广泛发育了深厚的红色风化壳,河网密,地表径流强,地面蚀低率很大(爪哇每年可达3毫米),河流成为塑造流域地形的主要营力,形成各种流水地貌。北亚大部及中低纬的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气候的大陆性较强,地温常处于零度或负温,土层上部常发生周期性冻融,使岩石遭受破坏,冻土层发生变形,形成石河、石海、冰丘和热融沉陷等冻土地貌。亚洲中部广大内陆和西南亚,气候干旱,气温日较差大,物理风化盛行,风沙作用就成为干旱地区塑造地形的主要营力,形成各种风沙地貌。中南半岛和我国云贵高原、广西地区具有深厚的二叠纪和三叠纪的石灰岩地层,在温暖多雨条件下,进行化学溶蚀过程,使可溶性岩石遭到破坏和改造,形成各种岩溶地貌。亚洲比较干燥的中纬地带如我国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苏联西伯利亚南部和中亚等地有深厚黄土分布,在流水和风力交互作用下,形成各种类型的侵蚀沟和各种沟间地貌(塬、梁、峁、坪等)。第四纪大冰期时,由于亚洲北部气候比欧洲干燥,故亚洲大陆冰川覆盖的范围,不如欧洲广泛,仅限于北纬60°以北和叶尼塞河以西的亚洲西北部。亚洲许多位于中低纬的高山,在雪线以上有永久积雪,形成山地冰川,如萨彦岭、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帕米尔山汇、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兴都库什山、大高加索山脉以及堪察加半岛上万平方公里,是地的高山,都有现代冰川。青藏高原及环绕高原的高山,共有现代冰川约8.5万平方公里,是地球上中低纬地区最强大的冰川作用中心,这里在新地质时期的强烈隆升,为冰川发育提供了地势基础,而现代冰川的发育,又是高原隆升的见证。在内外营力相互作用下,亚洲各种类型的地形在地区分布上,形成不同的区域组合。
三、地貌类型的区域组合:
1、以平原为主的北部
2、以台地为主的南部
3、以山脉和高原为主的中部
4、以华夏向山地和平原为主的东部
5、海岸类型及其组合 •
1、以平原为主的北部:
• • • • • • 东:勒拿河
南:贝加尔湖→阿尔泰山的西北→天山 伊朗高原北→里海
西:乌拉尔山
北:海岸线。是五个区中地势最低的地区。
分四亚区:
(1)西西伯利亚平原: a.乌拉尔山脉哈萨克丘陵 叶尼塞河为界 b.主要特色:是该区中海拔最低的亚区,海拔100~200 m,面积200万km 2,居世界第三,有很大一部分是沼泽(80万km 2),水分最多。c.成因:古生代以来成陆,下沉为主,10~15mm/年,森林在退缩,退缩速度100 km 2 /年,以后将越来越低,环境湿润。《《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全程课件 全程课件 19 •(2)土兰平原: a界线:里海,哈萨克丘陵伊朗高原帕米尔为界。b特点:150万km 2,海拔100~300m,西低东高,风沙地貌为主,水份少。主要沙漠:卡拉库姆沙漠(28.5万km 2)克齐尔库姻沙漠(23.4万km 2)。c成因:古生代成陆,海水退出晚。
(3)哈萨克丘陵 a界线:北:西西伯利亚平原 南:土兰平原,东:阿尔泰山。b特点:平均海拔300~400m,面积15万km 2,古老的受侵蚀的丘陵,草原景观为主,盐沼分布多。c成因:海西运动(古生代)——加里东运动形成,风化剥蚀严重,稳定之中有上升。《《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全程课件 全程课件 20 •(4)中西伯利亚高原: a.界线: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南为贝加尔湖。b.特点:面积:150万km 2,海拔500~700m,受河流侵蚀影响强烈,切割严重,针叶林景观为主。c.成因:是该区最古老的亚区。2.中部山地高原区
东界:朱格朱尔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广西十万大山
南界:十万大山—横断山南端—喜马拉雅山—伊朗高原南部—土耳其半岛南特色:是亚洲五大地形区中海拔最高的区,也是活动性最强的区。
• •(1)山地:
帕米尔高原(山结)东:三列:第一列:天山(东西)阿尔泰山(西北—东南)萨彦岭 雅布洛诺夫山脉 斯塔诺夫山脉(外兴安岭)朱格朱尔山脉,上扬斯克山脉,契尔斯基山脉 楚科奇山脉 科里亚克山脉 斯列定内山脉第二列:昆仑山 阿尔金山 祁连山 秦岭第三列:喜马拉雅山脉 横断山脉 十万大山帕米尔山结西:两列:第一列:兴都库什山脉 科彼特山脉厄尔布尔士第二列:苏米曼山脉、扎格罗斯山脉 亚美尼亚山脉、高加索山脉—厄尔布鲁士(5642m)。亚美尼亚山结西,土耳其半岛:克罗卢山脉 南:托罗斯山脉。
• 特点: a.海拔高度大,大部分>2500m。b.有众多的山地冰川分布(中国境内有 45300条冰川)山地川,总面积5.87万km 2,中国最长的冰川;乔戈里峰北侧苏音格提,长42 km,亚洲最长的冰川:费德钦科,长77 km。c.中部山地的垂直带谱:基带荒漠带—草原—森林草原丛—冰雪。
(2)高原:高原的分布受山脉分布的限制安纳托利亚高原(土耳其高原)—亚美尼亚高原—伊朗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特色: a.高度大 b.形成较晚 c.现代环境类型多样 • • •
3、南部半岛高原区
特色:半岛居多,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环境对比性强烈,一部分是干旱区,一部分是湿润区。
(1)阿拉伯半岛:面积:322万km 2平均海拔900m左右。地形:从西南向东北倾斜,以干旱的荒漠地貌为主,东南哈杜尔舒艾卜山(3760m)是半岛最高处南:•
• • •
• 鲁卜哈利沙漠最干旱(56万 km 2),内夫得沙漠(面积13万km 2)达赫纳沙漠两河平原:即新月型沃地(美索不达米亚):面积:12万km 2,海拔200~500m,南部地区大部分为沼泽,构造为山前凹陷。
•(2)印度半岛:半岛面积209万km 2 德干高原:(约40万km 2)平均海拔600m,西高东低,地貌以流水地貌为主,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西高止山:1000~1500m,东高止山:500~600m。
马尔瓦高原:主要是熔岩高原(白垩纪火山活动地形成的)
印度—恒河平原:两个平原间的分水岭240米。恒河平原:面积50万km 2 左右,海拔大部分200m以下,10米以下的地区占孟加拉国国土面积的1/10,恒河口三角洲的面积为6.5万km 2,是世界著名的三角洲。恒河平原成因:基底是冈瓦纳的一部分,凹陷作用非常强烈。
印度河平原:面积26万km 2,长1200 km,宽大500 km,水份缺乏,有塔尔沙漠(20万km 2),并继续扩展0.8 km/年。
• • • •(3)中南半岛:面积:200万km 2,北高南低,“鸟爪状半岛”地貌,主要是岩溶地貌。高原:
掸邦高原:中南半岛最大的高原,约18万km 2。
呵叻高原:15万km 2,会芬高原:山脉:那加山脉(印度—缅甸)若开山脉 他念他翁山脉 长山山脉河流:伊洛瓦底江 萨尔温江 湄公河 • •
4、东部平原丘陵区:东北平原:35万km 2 华北平原:31万km 2 长江中下游平原:20万km 2 辽东丘陵华南丘陵
(五)海岸类型及其组合
亚洲大陆海岸线长,海岸类型复杂,各类海岸的地域分布与大地构造有密切联系。太平洋型海岸
这种海岸被一系列深海沟所围绕,具有极复杂的海岸线外形,这里有很多岛弧和边缘海,形成大陆东缘的“双重”海岸。外围岛弧海岸是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属于褶皱类型的海岸,它的生成属于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而成的碰撞海岸,表现为海岸线与构造线平行、山地濒临海岸、大陆架狭窄等特点。大陆边缘海岸的南北各段,各有不同的特征。苏联远东海岸,由与海岸平行的山脉构成,缺乏海岸平原,与外围海岸同属一个类型。我国大陆具有弧状海岸轮廓,其中杭州湾以北多为冲积海岸,沿海以平原居多。由于各大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沿海岸一带不断沉积,使海岸逐渐外伸,沿岸形成广大沙滩和沙洲,冲积海岸沿岸不见岩岛,缺乏天然港湾,沿岸浅滩有碍航行,但海滨沼泽地盛产芦苇,沿岸地势平坦,又宜晒盐,海岸陆地逐渐外伸,可提供围垦滩涂。解放后我国在自然条件缺乏港湾的沙岸上,已人工建成了塘沽新港。我国南部,山地逼近海岸,由于构造影响和海浪侵蚀结果,海岸非常曲折,港湾岛屿很多,因为山脉走向一般都和海岸斜交,有些地区由于陆地沉降,河口形成三角湾,如钱塘江口的杭州湾。
北冰洋型海岸
这里海岸地形的发育过程与大陆的升降运动相联系。北冰洋沿岸有宽600公里的大陆架,沿岸岛屿属于大陆岛。北部海岸以奥列尼奥克河口为界,还可分为两种达不同类型。西段主要为沉降海岸,在河流入海处形成许多海河湾,如鄂毕湾、叶尼塞湾、哈坦加湾等,此种海河湾式海岸,系由于大陆剧烈沉降而成,鄂毕湾即为世界上最长的河口港,这里从河口到北冰洋岸有600公里长的海河湾。太梅尔半岛沿岸,因曾受冰川作用的影响,形成峡湾型海岸。奥列尼奥克河以东的海岸,是多河口三角洲海岸,如勒拿河、雅那河等河口,都形成了三角洲。
印度洋岸型海岸
这种海岸的形成,主要由于板块拉伸的结果,所以也叫拖曳海岸,它的基本特征是海岸线与构造线平行和斜交,高原、丘陵或平原邻接海岸,由于断层作用,沿海有较陡的崖壁,海岸线比较平直。第四纪由于张裂而形成的红海海岸,是印度洋海岸特征的缩影。
亚洲的地中海和黑海海岸 黑海海岸为与沿岸山脉走向平行的纵海岸;爱琴海东岸则为与沿岸山脉走向垂直的横海岸。
1、特点:矿产资源丰富,石油:波斯湾贮量占世界60%,沙特阿拉伯占世界的1/4。
煤:亚洲贮量占世界57%,北美洲占世界29%。
我国矿产资源的丰度(单位面积上矿产资源的贮量),是世界陆地平均丰度的1.54倍。
锡:亚洲占世界2/3。
2.亚洲矿产资源与古构造的关系:
三块古陆:以贵重的稀有金属为主:金、金刚石、铀矿,还有变质铁矿。
南亚陆间区和环太平洋地区:中生代和新生代褶皱地区,矿产:石油、天然气。
3.主要矿产资源:
(1)石油(温带):分布:中部山脉的西侧、南侧:波斯湾,北侧:西西伯利亚平原 东部: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
(2)煤炭:我国:山西(煤海),陕西(铜川、神府煤田)
(3)锡矿(主要在热带):中南半岛,印尼(占15.7%)、泰国、马来西亚、缅甸等。
亚洲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文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了复杂的气候。从洲内各地区气候特征的组合和洲际各大陆气候特征的对比,反映出亚洲气候具有几个明显的特性,即强烈的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性和类型的复杂性。对大陆性气候的形成来说,大陆面积巨大、轮廓形态完整、离海遥远的广阔内陆等起主要作用;对季风性气候的形成来说,世界最大的洲,东临世界最大的洋,这种海陆分布引起的热力因素是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对气候的复杂性来说,面积规模大、地理纬度广、高原山地多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一、基本特点:
1.大陆性强烈:亚洲的大陆性是世界最强的。
最低气温:-71℃(东西伯利亚奥伊米亚康),除南极洲外居各大陆第一。
最高气温:60℃(伊朗卡伦河下游),约旦河谷温度54℃,巴基斯坦印度河下游达杜温度可达55℃,新疆吐鲁番 49.6℃。
非洲绝对高温达63℃,亚洲仅次于非洲,居第二位。年较差:106.7℃(上扬斯克,低温-70℃,高温36.7℃),居世界第一,平均年较差:我国49.4℃,西安28℃,新疆阜康-42.6~41.6℃。
大陆度:以年较差确定,以上扬斯克的大陆度定为100,大于50为大陆性,小于50为海洋性。
亚洲平均大陆度59,北美洲48;欧洲38;北非53;南非36: 澳大利亚35;南美洲29。陕西汉中53;关中60~66;榆林70。
降水的极值:
极多值:印度乞拉朋齐降水世界第一,年降水量极端值可达26461.2mm,年平均降水量11500mm(西安市年降水量580~600mm)
极少值:吐鲁番托克逊:年降水0.5mm。(世界降水量最少处:南美洲阿里卡为零)。亚洲干旱区的面积达1/3。
2、季风性典型:
季风:由海陆热量差异引起的,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变化的风叫季风。夏、冬季风向变化至少有120°,1月和7 月的盛行风风向占40%以上,1月或7月里至少有1个月的合成风速至少达到3米。
亚洲季风区占1/3,跨49个纬度,形成温带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界线:朱格朱尔山脉—大兴安岭—阴山—念青唐古拉山— 卡奇湾—线以东地区即亚洲季风分布区。(东南沿海岛屿除外)。
由海陆热力差异叠加了行星风系的影响,变化多端,灾害性天气多:台风、炎热、水灾、干旱等。
3、气候带俱全,气候型复杂
二、气候成因:
1、海陆位置:海:亚洲与四大洋相连,受其影响,形成了沿边的气候类型。陆:亚洲具有最长的陆地边界线,亚洲中西部是欧亚、非大陆的中部,气候干旱。
2、经纬位置:特点:跨纬度多,跨92个纬度,决定了气候类型多,热量差异大,跨经度164°17′,形成沿海与内陆的区别,形成干旱和湿润的差异。亚洲起止纬度决定了热量差异大,气候类型多。亚洲大块陆地在温带,冬季才能形成大面积冷高压,夏季大块陆地才能形成大面积的热低压,才使亚洲季风性气候典型。
3、地形的影响:亚洲地形中部高,四周低。中部高:对季风气候有加强影响,使东亚冬季风来势猛,夏季风来势慢、弱。青藏高原对加强季风气候也有作用:热力因素,动力因素。
4、气压与风系:中心位置、分布范围、中心强度、主要影响:
(1)冬季1月:冬季影响亚洲的主要气压中心:
I、西伯利亚高压(蒙古高压):位于蒙古境内,气压值:1036mb~1050mb,最强时可达1075mb,最极端值可达1083.8mb,影响范围:南北两条1015mb线之内。主导方向:顺时针。北部地区以西南风为主,东北部地区以西北风为主,东南部以北风为主,南部(印度半岛:热带气团)以东北风为主,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以东北风为主。陆地: a变性极地气团,b.冰洋气团(干冷,来自北冰洋),c.极地西伯利亚气团d.陆地变性极地西伯利亚气团(中南半岛)海洋: a.到达日本的: 冷海变性极地西伯利亚气团,b.广东华南:暖海变性极地西伯利亚气团。
Ⅱ、夏威夷高压:中心位置:W130°,N30°,我国很难受其影响,中心气压值1020mb,影响马来群岛的冬季主导气流:东北风,主要影响:赤道气团(高温、多湿)中南半岛一部分。马来群岛的全部)(气团中的极地指温带,寒带则为冰洋气团)
Ⅲ、冬季气团对亚洲气候的影响:冰洋气团干冷,使亚洲北部气候干冷,变性极地气团影响不大;极地西伯利亚气团受高压控制气温下降,蒙古及我国一部分非常干冷,很少降雨;陆地变性极地西伯利亚气团只是温度升高稍有变性,湿度仍很小,降雨少,热带气团水分少,也很少产生降雨,较大。总特点:亚洲冬季干冷。冷海变性极地西伯利亚气团:较湿,日本冬季降水较多,全年变化不大;暖海变性极地西伯利亚气团变暖更湿,降雨多;赤道气团:冬季降水不太少,中南半岛居过渡性,马来群岛冬季降水也较多。
(2)夏季7月
Ⅰ、印度低压(亚洲低压):中心位置:印度塔尔沙漠附近,气压值997(994)mb,是世界最低的大陆热低压。影响范围:1009mb线以内,实际上完全控制了夏季亚洲大陆。
Ⅱ、夏威夷高压:中心位置:(较冬季西北移)W150° N40°,靠亚洲最近,对亚洲产生影响气压值:1027mb。夏季亚洲主导风向:气流多向亚洲内部流动,以大陆为中心,逆时针汇聚。
北部:冰洋气团影响,但影响范围强度有限。东部:受夏威夷高压影响,亚洲东北部主要偏东风。中国东北平原:南风,(东南沿海)。南部沿海:主导风向:南风。南部半岛西南季风。阿拉伯半岛:偏南风。夏季7月的主要气团活动: a.北部:冰洋气团,b.我国华北沿海,温带地区:极地太平洋气候,c.华南:热带太平洋气团,d.中南:印度半岛、马来群岛:赤道气团,e.阿拉伯半岛、伊朗:热带大陆气团。
Ⅲ、夏季气团对亚洲气候的影响:夏季亚洲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暖湿条件好,因此夏季亚洲降水多。亚洲南部受赤道气团影响,降水更多,中南半岛冬、夏降水差别不大;伊朗高压、阿拉伯半岛的风来自非洲,较干旱,伊朗高原降水主要在冬季,温带干旱区距海洋远,受山地影响,降水夏季较少。(3)赤道辐合带赤道辐合带即行星风系(10°N~10°S)由于印度低压的存在,行星风系到此突然速度加快,所以使南亚夏季风来势猛。
5.洋流的影响:对亚洲影响最大的洋流是黑潮(太平洋),亚洲东部沿海从南至北向的洋流(世界上最大的暖流是北大西洋暖流,黑潮居第二位)。
三、亚洲的气候特征:
1、气温:
(1)1月气温:最低温度-46℃,最高温度25℃线,呈环状,纬向地带性明显,南部呈锯齿状(海陆热力差异)气温梯度大:71℃。
0℃等温线向南凸出,凸出最大的地方在中国的陕西附近(中国是世界上同纬度冬季最冷国家),这是由于地形和大气环流的影响。15℃等温线与0℃等温线相似。
最冷处(-46℃形成闭合线——寒极),是世界同纬度冬季最冷的地方,而两边受海影响,气温较高。亚洲寒极没有在高压中心(蒙古)而在奥伊米亚康,原因在于:纬度高,极圈附近;地形——两边是山,中间是盆地,向北开口,冰洋气团可不断进入,东面山地阻挡了太平洋气团。此外海拔也较高,位于偏东位置,很难受到大西洋的影响,处于暖、湿的西风气流末梢;离太平洋较近,受到千岛寒流的影响。
(2)7月气温
特点:
a.高温中心位于南部,闭合等温线34℃,原因:纬度低;下垫面是沙漠,夏季高温(沙漠物质热容量较小);副高控制下的大陆气团的影响;海陆位置的作用。
b.低温出现在北部沿海,温度值为5℃,说明夏季亚洲大陆普遍高温。
c.等温线基本上是纬向平行的,但是有的地方出现弯曲,是因为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20℃等温线的弯曲受千岛寒流影响。
d.温差20多℃,夏季温差较小,较均一。
2、降水:
多雨区:
赤道地区,东南岛屿区(原因:位于赤道附近)其它零星多雨区(地形雨和季风影响):西高止山,中南半岛的孟加拉湾,喜马拉雅山南麓,印度乞拉朋齐(受地形抬升阻挡和西南季风影响)
少雨区:
南部阿拉伯半岛,伊朗高原(副高影响,纬度位置作用)中部温带干旱区(内陆因素,距海洋较远)。远东山地(地带性因素,极地为少雨区)分布趋势:东南沿海多,西北部较少。500mm雨量线:与季风气候的西界大致差不多,朱格朱尔山脉——大兴安岭东麓——青藏高原南缘——印度西部。降水的变率大:(原因:大陆性,季风性)。若降水变率25%~30%以上,该地的降水量则不稳定(撤哈拉40~60%)。
3、气候区:
(1)冰原气候:范围:亚洲大陆上没有冰原气候,北部岛屿处有分布,面积3.7万km 2(新地岛);冷月大部分在-30℃左右,热月最高温-0.5℃;年降水量150~200 mm。
(2)苔原气候:界限:南界:7月10℃等温线以北,冬季温度可达-30℃,夏季温度10℃以内(0~10℃),冬季特别长,可达8个月,夏季只有2个月,降水量在250 mm以下。
(3)亚寒带大陆性气候(针叶林气候)南界:7月20℃等温线以北,10℃等温线以南,年降水量300 mm线以北,(贝加尔湖—— 斯塔诺夫山脉——哈萨克丘陵)面积700万 km 2 ;气温冬季一般-15℃~-30℃,极端情况更低(奥伊米亚康);东部降雨少(300~400mm)西部可达300~600mm,主要因为受西风影响。暖季2~3个月左右,寒季可达 6~8个月(原苏联大部分领土位于此带,苏联 30%位于苔原气候区,47%的土地是永冻土,75%的地区冬季可达-40℃以下)。(4)温带季风气候:南界:冬季0℃等温线 西界:500 mm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四季分明,冬长夏短,1月大部分在0℃以下,7 月可达20~25℃;年降水量500~700 mm(夏季雨量占 60~70%)。
(5)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界:我国南岭(回归线附近,冬季15℃等温线)西界;青藏高原;四季分明,冬夏长度差异不大,冬季温度> 2℃,夏季可达34℃;降水1000mm左右(冬雨可达10%),降水主要形式是梅雨。
(6)热带季风气候:西界:500mm等降水量线—喜马拉雅山 北界:回归线附近南界:2500mm雨量线。特点:干湿两季,常年温度大部分在18℃以上,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mm左右。
(7)赤道雨林气候马来半岛一部分和马来群岛全部。特点:没有干季,雨量大部分>2500mm,年均温24~28℃。印尼茂物一年有332日是雷雨日“雷都”;印尼中部土隆加贡每天降雨时间非常准时,每天下午两场雨(3点一场,5点30分一场)。
(8)温带草原气候(半干旱)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南部,以250mm等降水线为其西界和南界,东界以500mm降水线为界。特点:冬季大部分<0℃(-5℃~-20℃),7月温度>20℃,年雨量250~500mm。《《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全程课件 全程课件 71
(9)温带干旱气候:范围:土兰平原,我国新疆大部分,甘肃北部,蒙古等。特点:温差大,冬季温度<-15℃,夏季>30℃,雨量大部分小于200mm。
(10)亚热带干旱气候:范围:伊朗高原,土耳其半岛的大部分,降水西部多,东部少(受地中海气候影响)以冬雨为主。“伊朗型”气候:降雨冬季为主,海拔高,温度不算太高(凉夏)。(11)热带干旱气候:范围:阿拉伯半岛主体和塔尔沙漠。最低温度一般不少于15℃,最热可达30~40℃,降水大部分在冬季。塔尔沙漠形成原因:地处回归线附近,干燥气候从阿拉伯半岛来还未十分变性便到达塔尔沙漠。
(12)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土耳其半岛西部和地中海沿岸东界雨量500mm,冬季>3℃,夏季22~28℃ 年降水量500~1000mm(13)山地气候:主要是青藏高原及高大山地。
一、基本特点:
1、径流丰富:
年径流总量12850km 3,占世界径流总量的33.6%。陆地面积占29.4%。
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占世界的40.9%,开采量占世界 36.9%,所以亚洲水力资源非常丰富(与地形起伏大、落差大有关)。
从单位面积所有的水量和人均占有的水量看,亚洲水资源量并不很丰富。产水能力:3.27 km 3 /万km 2。(南美:6.54 km 3 /万km 2,北美3.38 km 3 /万km 2)
亚洲人均占有水资源量:6700m 3,世界平均水平:12900m。
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300m 3,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1/5。2004年为2040m 3。
2、河流输沙量大:
世界每年由河流排入海洋的泥沙有150亿吨,亚洲为60 亿吨(居第一位),南美洲、大洋洲20~30亿吨(居第二位)。
世界十条含泥沙量大的河流中,亚洲占七条:黄河(16亿吨),恒河(14.5亿吨),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7.3亿吨),长江(5亿吨),印度河(4.4亿吨),伊洛瓦底江(3亿吨),湄公河(1.7亿吨)。
其它三条: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科罗拉多河。原因:地形、山地多、落差大,有世界著名的黄土高原;降水集中。
3、内流区面积广大
内流区面积1367万km 2,占亚洲面积的1/3,仅小于澳大利亚,与非洲相同。多客河。
4、亚洲水系结构呈放射状
亚洲地形中部高,水系多从中部向四边流,呈放射状。拥有五大流域:北冰洋流域,太平洋流域,印度洋流域,大西洋流域,内陆流域(居世界第一)。
分水岭:
(1)北冰洋流域(占亚洲面积的27%):楚科奇山脉— —朱格朱尔山脉——斯塔诺夫山脉——蒙古(乌兰巴托)——萨彦岭——哈萨克丘陵——土尔盖高原——乌拉尔山脉。
(2)太平洋流域(占22.2%)楚科奇山脉——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黄河北边——青海湖南——唐古拉山脉向东——萨尔温江和澜沧江向东——马来半岛。
(3)印度洋流域:(占17.5%)唐古拉山脉向西——冈底斯山脉向西——帕米尔高原 ——伊朗高原南缘——扎格罗斯山脉——亚美尼亚高原— —两河流域的上游——苏伊士运河。
(4)大西洋流域:(占2.4%,也叫地中海流域)。亚美尼亚高原向北——高加索山脉(主要包括土耳其半岛)。
(5)内流区:中间(占30.9%)
二.五大流域:
1、北冰洋流域:
主要特点:
(1)大部分河流发源于中部山地,向北注入北冰洋。
(2)河水形成以春夏季的冰雪融化为主。
(3)冰期长,大部分河流有6~9个月的结冰期,凌汛多,北部多为沼泽湿地。
(4)河流流量大,面积大,是原苏联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占原苏联水资源的80%,通航的里程有10万多km。
主要河流:鄂毕河 叶尼塞河 勒拿河
2、太平洋流域:
主要特点:
(1)河流由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2)径流补给以雨水补给占主要地位(主要在7、8月份,占40%以上),河流流量有季节变化。
(3)秦淮以北地区,冬季结冰,有凌汛现象。
(4)大部分河流落差可达几千米,水力资源非常丰富。
主要河流:长江 黄河黑龙江 湄公河
3、印度洋流域:
主要特点:
(1)东部发源于青藏高原南侧,受季风影响大,以降水补给为主。
(2)西部发源于亚美尼亚高原,流经干旱区,春季水位最高(雪水)夏季水位最低(蒸发多)。
(3)大部分河流流域面积非常小。
主要河流: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恒河、印度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恒河受海水顶托作用强烈,海洋沿河口上溯可达500 km,受海洋影响,可达8万多km 2(孟加拉国)。
4、地中海流域:
主要特点:
河流短小,注入地中海,冬季降雨为主。
主要河流:
克泽尔河(长1180 km,流域面积7.7万km 2,河口流量 133 m 3,河道在土耳其境内呈“U”形。
萨卡里亚河(长820 km,流域面积5.5万km 2,河口流量 257 m 3)。
5、内陆流域:
主要特点:
(1)径流来源以冰雪水为主,春夏为主要汛期。
(2)大部分河流有头无尾,注入沙漠。
(3)河道不固定,河流可在沙漠中摆荡,宽度可达几十公里,如塔里木河南北宽度可达40~70 km。
主要河流:
阿姆河(土兰平原)锡尔河、塔里木河、约旦河、赫尔曼德河。
阿姆河:长2600 km,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流域面积 46.5万km 2,流量1330m 3 /s
卡拉库姆运河1448 km,已建成 1千多公里,灌溉面积830万公顷,是目前最大的运河,(京杭运河历史上1700多km)。
锡尔河:长2991 km,流域面积21.9万km,发源于天山,河口流量430m 3 /s。
塔里木河:发源喀拉昆仑山北侧,长2179 km,流域面积19.80万km 2,河口流量1540m 3 /s,注入台特马湖。
约旦河:长320 km,注入死海,流域面积1.6万km 2,河口流量37m 3 /s,大部分河段在海平面下。
赫尔曼德河:在伊朗高原,长1600 km,流域面积50万 km 2,注入萨巴里湖。
三.亚洲的湖泊:
湖泊分类:构造(断陷、火山),降水(泻湖、沙漠湖),气温(冻融、冰川)
1、分布规律:(5个区)
北亚区:大部分与气候的变化有关(冻融湖)
中亚区:海迹湖,沙漠湖。
干旱地区多湖泊的原因:干旱区河流径流量较小,在干旱区不能形成大的径流,没有力量穿越干旱区;流量随季节性变化而变化,其穿越能力更小,构造成因。
青藏高原湖区:与冰川活动有关,大部分为冰蚀湖和冰渍湖。
季风区:大部分是古代的河道和海湾形成;洞庭湖,太湖,洞里萨湖(柬甫寨)
西亚区:干旱的沙漠湖为主,还有构造湖也多(亚美尼亚高原)。
2、各具特色的湖泊——主要湖泊介绍
(1)里海:面积:37万km 2,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湖泊,占世界湖泊总
第二篇:世界自然地理
世界自然地理
一、世界海陆分布
1.海陆分布概况: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3)无论我们怎样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陆地概况:
(1)大陆:面积大于澳大利亚(亚欧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2)岛屿:面积小于澳大利亚(格陵兰岛)
(3)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阿拉伯半岛)
(4)大洲:大陆与它周围岛屿的总称(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州;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5)大洲的分界:
①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
峡
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③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④亚—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
⑤欧—北美分界线:丹麦海峡
⑥南美南极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⑦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3.海洋情况:
(1)海:海洋的边缘部分
(2)洋:海洋的中心部分
(3)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大洋:
①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
②大西洋:形状如同“S”
③印度洋:
④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
(5)相对位置: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
二、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
(1)成因: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主要原因)
②人类活动(填海造陆)
(2)实例:①青藏高原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②台湾海底的森林和古河道遗迹
③东非大裂谷的扩张
④地中海的面积缩小
2.大陆漂移假说: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
3.板块构造学说:
(1)地表岩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4.火山、地震带:
(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最大)
(2)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5.板块的运动:
(1)张裂运动:地表产生裂谷、出现新的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面积扩大将成为新的海洋)
(2)挤压运动:地表形成山脉、海洋面积缩小、消失(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三、世界的地形
四、世界的气候
1.天气与气候:
(1)天气: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2)气候: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3)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2.气温与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测量:①将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测量
②温度计放置离地面1.5米处
③日平均气温一般取2时、8时、14时、20时四个时刻的气温均值
(2)气温的变化:
①日变化指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
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年变化指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
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3)气温分布规律:
①世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②同纬度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
③同纬度相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0.6摄氏度/100米
(4)等温线:
①定义: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即等温线
②特点:
(I)在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等
(II)等温线呈封闭形状
(5)等温线判断:
①等温线密,温差大;等温线稀,温差小
②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
③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陆影响显著
④等温线呈封闭曲线,气温内高外低为盆地,低地;反之为高原、山地
⑤等温线向北数值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为北半球
⑥等温线向高纬凸起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高;向低纬凸起气温比同纬低
(若为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凸起处为陆地,向低纬凸起处为海洋;若为冬季,等温线向低纬凸起处为陆地,向高纬凸起处纬海洋)
3.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
(2)降水量的测量:
测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单位:mm(毫米),一般每天8时和20时各
测量一次,测量结果之和为日降水量。
(3)降水分布规律:
赤道多雨,两极少雨;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少雨、东岸多雨;
中纬地带沿海多雨,内陆少雨;
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妞妞只活到一岁半,而离开我已经快三年了。妞妞活着时喜欢玩书,抓到随便一本书便会快乐地喊叫:“妞妞的书!”这声音一直在头脑里盘旋,叮嘱作者写出了这本真正属于她——至少是关于她——的书。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书记述了一个仅拥有562天生命的小女孩——妞妞。因为妈妈在怀孕5个月时接受了大量X光照射,妞妞刚出生不到一个月就被确诊患有绝症。当父母终于下定决心,要给妞妞作手术时,已经来不及了。任何治疗都无法挽回妞妞的生命了。然而,妞妞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抛弃她,或是消极的等待亲生骨肉一点点死去,他们像养育健康小孩一样细心的呵护她,直到她停止呼吸的那一刻。
作者周国平是一位哲学家,而在这本书中,他却用极为细腻的笔法,记录下了他与爱女妞妞共同生活的562个日日夜夜。在日记般的记录中间,还穿插着他由此得出的对人生的感悟,隐隐透露出他哲学家的风范。
书中,作者把他对妞妞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微如一字,一词,大至一段,一篇,直至整本书,无处不充斥着他对妞妞的爱。妞妞刚出生时,她的眼睛还没被发现长有肿瘤。作者第一次见到她时,就形容“她双眼微睁,细长的眼线很美,眼珠不停地左右转动。她明明是在看!不过,那目光是超然的,无所执着的。”随后,妞妞被接回了家,她的一个小动作,一连串笑声,或是一声模糊不清的咿呀学语,都能引发作者一连串惊喜,写下一大段感想。这本书,无疑是一位父亲能送给女儿的最好的祭礼。
其间穿插的一系列的人生感悟,有些看似跟妞妞完全没有关系,谈及凡夫俗子,付出与报酬,永恒,神秘等等,但倘若你用心读他的一字一句,就会发现这些人生感悟不是空穴来风,每一段都与妞妞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每一段都是由妞妞所引发,由妞妞所启迪。例如在札记之二中的《命运之感》一篇,就是作者由其女儿悲惨的命运而引发对命运的感叹。他觉得他和妞妞终会再相遇,而妞妞“来这世上匆匆一行”,也许“只是为了认一认爸爸,为那永恒的相聚未雨绸缪”。可以说,是妞妞短暂的一生带给他对人生的更深一层理解。人在世上不妨去追求种种幸福,但不要忘了最重要的幸福就在你身边,那就是平凡的亲情。人在遭受苦难时诚然 可以去寻求别人的帮助和安慰,但不要忘了唯一一样东西能使你真正承受苦难,那就是你自己的坚忍。一个人懂得珍惜属于自己的那份情亲,有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苦难,乃是人生的两项成就。
妞妞的生命是短暂的,短暂到她还来不及对这个人世产生留恋之感,就已经离去。她甚至都不知道她的疼痛是由肿瘤引起的。但这离去对于父母来说却无疑是致命的,痛失爱女的痛苦,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然而,周国平(作者)不但承受下来了,而且还用他的笔,记录下了妞妞短暂的一生,让妞妞的生命得到了永恒。
这本书,连作者本身都坦言,是一本无法归类的书。它不是小说,没有虚构的情节;它不是报告文学,其主角只是一个仅仅活到一岁半的婴儿,并无值得报告的事迹;它更不是一本哲学书,因为融入了作者太多的感情。就让我们把它当作一本记录作者生命中一段特殊历程的日记,一段有一个可爱的女儿陪伴的可歌可泣的心灵历程。希望看过这本书的人们都能从中体会到,能健康快乐的活着,是一件多么幸福而又难得的事。为了妞妞,请珍惜我们现有的生活。因为,活着,便是快乐。
第三篇:世界自然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
1.全球海陆分布有哪些特点?
A.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除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外,其他大陆都是北宽南窄)B.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亚洲和澳洲,欧洲和非洲,南北美)
C.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运河断续相连(亚非苏伊士运河、欧非直布罗陀海峡、白令海峡、巴拿马运河)
D.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大西洋两岸大陆海岸线)
2.对比分析世界大陆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主要特征。
(1)大陆地形
A.地形高低起伏悬殊 B.地形类型多种多样 C.地形结构因洲而异(2)海底地形
A.深度大,高差大(高差大于陆地,因为陆地削高填低)B.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 C.洋脊贯穿四大洋
3.运用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等有关地壳运动的特点,解释全球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的演化。
地表附近较刚性的岩石圈可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它们可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进行大规模的运移
4.世界有哪些气候带和气候型?简述它们的分布、主要特点及成因。
(一)陆地低纬度气候
主要受热带气团和赤道气团控制,全年高温,有赤道多雨气候、热带海洋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和热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分布:35到55度的东亚地区,包括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域、朝鲜半岛、日本北部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南部
特点:冬季受温带大陆性气团控制,寒冷干燥,且南北温差大;夏季受温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且南北温差小,四季分明,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显著
植被土壤:阔叶林、针叶林,半湿润的森林草原带发育的是褐土和黑土。D.温带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又称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气候 分布:亚洲和北美大陆的腹地;南美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和潘帕斯等地
特点:亚洲和北美的此类气候区距海遥远,加上四周山地阻隔,湿润的海洋性气团难以到达,终年盛行温带大陆气团,于是形成冬冷夏热干燥少雨的气候特点;南美的此类气候区西风经过安第斯山脉后下沉,绝热增温,干燥少雨,沿岸的寒流经过,空气稳定,降水稀少
植被土壤: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条件下植被稀疏,自然景观为各种荒漠,植被土地类型为温带荒漠土;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地带的植被土壤类型为温带草原栗钙土。E.亚热带湿润气候:
分布:北美大陆东部25到55度,非洲的东南海岸和澳大利亚的东南岸
特点:冬夏季温差比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少,降水分配也比亚热带季风区均匀,因为所处的大陆面积和海洋面积都较小,海陆热力差异不如后者突出,故不能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
植被土壤: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季风气候条件下的主要植被,与之相应的土壤类型为红壤和黄壤。
F.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亚热带的亚洲东部,主要包括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以北地带、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端
特点:冬季亚洲大陆为高气压所控制,盛行西北风,降水较少;夏季亚洲大陆受低气压控制,盛行东南风,降水较多
植被土壤:气候条件适宜常绿阔叶林生长,自然景观表现为亚热带季风林,与之相应的土壤类型为红壤和黄壤。
G亚热带夏干气候:又称地中海气候
分布:南北纬30到40度的大陆西岸,包括地中海地区、美国西南部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和澳大利亚南端等
特点: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季节性交替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盛行温带海洋气团,气旋活跃,降水较多。因此,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植被土壤:常绿硬叶林带,以常绿灌丛林为主,发育褐色土。H.亚热带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分布:主要分布与亚热带大陆内部。包括伊朗高原、美国西部的内陆高原等 特点:夏季高温,冬季温和
植被土壤: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三)陆地高纬度气候
A.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又称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分布:北纬50到70度之间,大陆西岸则60到70度之间。包括北亚大部分地区、欧洲北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中北部
特点: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影响,大陆性强烈,冬季漫长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少,集中在暖季,蒸发弱,属于冷湿环境 B.极地长寒气候:又称苔原气候
分布: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及岛屿,纬度大致介于70到75度
律性,表现为大气湿度、降水等因素自海岸向内陆递减及其所引起的自然地理特征的东西变异。经向地带性是因海陆分布、山脉南北走向等因素而造成的。D.垂直地带性亦称“垂直带性”,一般指高山地区自然地理现象随高度递变而呈现的规律性。高山垂直递变现象的产生同温度向上迅速减低、降水与湿度在一定限度内向上增加有关。在不同的地理地带中,垂直带有不同的表现图式。在同一地理地带内,因山体大小、坡向、高度、距海远近等的不同,垂直带的表现图式也不尽相同。
3.什么是地域分异规律?
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各种分异现象的理性认识
第三章:全球海洋
1.解释洋流的成因
A.梯度流:海水密度分布不均而产生的 B.风海流:风对海面的摩擦作用而产生的
C.补偿流:由于海水的流失和相邻海区的海水补充空缺所形成的海流
第六章:亚洲
1.亚洲的自然环境与自然条件
1.气候
(1)强烈的大陆性气候:主要表现为冬冷夏热、春秋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集中,多数地区大陆度均在50%以上。
(2)季风气候典型:由于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东、南分别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陆间巨大的热力性质差异及其季节变化或迭加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从而形成了强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和类型最复杂的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凉冷干燥。
(3)气候类型的复杂性:除温带湿润海洋性气候和冰原气候外,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气候类型在亚洲均有分布。
(4)各气候要素变化的具有极端性:这既是大陆性的反映,也是其气候复杂性的一种表现,如亚洲具有世界上少见的冷、热、湿和干燥的极端地区。2.水资源:
(1)径流丰富(2)河流输沙量大(3)内流区面积广大(4)水系结构多呈放射状 3.地形
(1)中高周低,山脉组合形式成群成带;
(2)亚洲中部高耸且多崇山峻岭和高原,四周低下,多中低山、丘陵和平原;(3)山脉结构多成群成带,且与山间高原和盆地紧密结合。
4.生物多样性 A.植物 B.动物(1)植物种类多(1)动物种类多(2)生态植被类型多样(生态群落)(2)亚洲的动物以大陆型动物为主。(3)森林覆盖率较小(3)特有动物少。
(4)亚洲是世界人类发源地之一。
线为界将地形分为东西两部分:(1)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形较为单一。(2)西部山地平原交错,地形比较复杂。受地质构造的影响,欧洲的南部和北欧的冰岛是世界上火山众多、地震频繁的地区之一。(由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曾是大陆冰川中心,阿尔卑斯山脉是山地冰川中心,因此欧洲的冰川地貌特征明显,特别是北欧)
(三)气候特征 温带气候占优势,海洋性显著。欧洲有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500~1 000 mm之间,降水量由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其中,高大山脉的西部迎风坡是降水丰沛区,平原及半岛内陆是降水稀少区。年温差小,冬季一般在-15 ℃以上,夏季在15~20 ℃之间。气候类型区分布的地带性特征突出。
气候区分布成因:(1)地带性特征比较突出,主要是由其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地形特征决定的。
(2)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区的分布,主要是受到海陆位置、地形特征、洋流、下垫面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四)河流与湖泊
1、河流 河网密度大,水量丰富,通航条件好,通航里程长,多国际性大河。
以北部垄岗-瓦尔代-喀尔巴阡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达卢西亚山脉为界分为北冰洋-大西洋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两大流域。主要为雨水补给、雪水补给和冰川补给三种类型。
2.湖泊 湖泊广布,以北欧和阿尔卑斯地区分布比较集中。这种分布特征与欧洲湖泊的形成主要受第四纪冰川作用有关。具体可分为三个湖泊分布集中区:
①芬诺斯堪的亚湖区;②东欧-中欧平原北部湖区;③阿尔卑斯山地湖区(山区湖泊大多是河流的上源)。湖泊类型: 主要为冰川湖,还有构造湖、喀斯特漏斗湖、泻湖、火口湖、牛轭湖以及综合成因湖泊等。
第八章:非洲
1.为什么说非洲是个古老的高原大陆?
这主要是由它的地体发育史和地形特征决定的。A.古老的大陆
按照大陆漂移说,非洲大陆是冈瓦纳古陆的核心部分。大体在中生代初,冈瓦纳古陆开始分裂,中上新世现代非洲大陆轮廓基本形成。
大陆主体以极古老的前寒武纪结晶岩为基础,在太古代经过频繁的构造运动和强烈的变质作用,在古生代以前全部夷平,形成一个坚硬稳定的整体。自古生代以来,它的地质发展有较大的区域差异。进入第四纪,构造运动和火山活动都在减弱,局部地区仍在持续进行。B.高原大陆
非洲大陆经过多次地壳运动的抬升,现今平均高度达750 m。台地和高原所占比例远大于世界其他各洲,有“高原大陆”之称。整个大陆地势较为平坦,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大致以刚果河口至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北部边缘一线为界,分成两大部分:
(1)低非洲 非洲西北半部,多为平均海拔500 m以下的低高原和台地。
(2)高非洲 非洲东南半部,多为平均海拔1 000 m以上的高原,较高大的山脉多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带。
非洲东部有世界大陆上最大的裂谷带,全长约等于赤道的1/6,被称为“地球表面最大的伤疤”。沿裂谷带形成了一系列的谷底和湖泊。
非洲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的分布,均与高原地形密切相关。非洲与地球上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在自然带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高原大陆这一特点决定的。
综上可知,非洲是个古老的高原大陆。
3.试分析美洲地域分异的基本特征。
(一)纬向地带性
在北美洲的高纬度地带和南美洲的低纬度地带,因处大陆东西最宽处,且地势起伏比较和缓,因而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均呈现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纬向地带性分异特征,如高纬度的极地冰原带、极地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以及低纬度的热带雨林带和热带草原带等。
(二)非纬向地带性
美洲大陆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安第斯山系,使美洲地理环境具有突出的非纬向地带性结构。
(三)从美洲全局来看
落基山-安第斯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地面平展,虽有高原、山地,但其高度和宽度显著逊于西部山地,对地理环境的纬向地带性分异干扰不大,因此各个不同类型区基本上都体现了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特征;即使在非纬向地带性结构突出的西部地区,纬向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也是显见的;山间高原部分,大致由高纬度的寒湿型逐渐过渡到低纬度的热干型,山地垂直带谱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制于纬度。当然,在以纬向地带性结构为主的东部地区,也有非纬向地带性结构的表现,尤其是在北美大陆中、纬度地带以及南美大陆的中高纬度地带。
综上所述,纬向地带性和非纬向地带性结构的特征,是相互渗透的,它们共同交织成美洲地理环境结构模式。据此,可以把美洲划分为六个自然地理大区,即北美极地岛屿区、北美东部区、北美西部科迪勒拉区、中美区、南美东部区和西部区。
第十章:大洋洲
1.大洋洲有何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
A.大洋洲的范围
狭义的大洋洲与广义的大洋
大洋洲通常指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地跨赤道南北广大海域中的大陆和岛屿。狭义的大洋洲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几内亚(伊里安岛);美拉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波利尼西亚群岛。广义的大洋洲除上述地区外还包括太平洋东南部的岛屿。B.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
1、大洋洲地理环境的对比性:
(1)洲的范围与陆地面积的对比性——陆地面积最小
(2)大陆和岛屿环境的对比性——干热的大陆、温湿的岛屿。(3)独立的动物地理区(古老性和特有性)
2、大陆地理环境独特性:(1)干旱区相对面积最大。(2)古老的生物界。
(3)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具有半环状。
2.澳大利亚大陆地形有何基本特征?
地形基本特征
1.地势低平:澳大利亚大陆平均海拔350 m,略高于欧洲。与其他大陆相比,澳大利亚大陆高山区面积的比例最小。全大陆没有超过2 300 m的山峰,也没有很低的洼地,是一个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的大陆。2.地形结构呈纵向排列:澳大利亚大陆的地形结构,从西向东可分三个南北纵列的地带:西部是侵蚀高原,中部为沉积平原,东部是褶皱、断块山地。
3.风成地貌分布较广:澳大利亚中西部是广阔的低高原,地表广泛分布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在这里,由于受盛行风向影响,形成许多平行排列的沙垄(在西部多呈东西向,在中部多呈西北-东南向)。沙垄是澳大利亚沙漠最典型的地貌形态。
011-
第四篇:课程讲稿格式
巅 峰 执 行
课 程 目 的
4层角色+6项技能+8类工具=18般兵刃 升级1:由原来的个人执行力四大要素模型提升为总体执行力三角模型(角色——技能——工具); 升级2:由原来的四要素逐次分解提升为总体的18般武艺; 升级 3 :由原来单纯课程体系升级为授课体系+咨询顾问体系+特训营系统训练的多重方案模式。
课 程 讲 义
第一讲 组织的执行机理(上)2004年,有一位学员曾经问我一个问题,周老师,您现在讲执行力,那以后讲什么呀?当时我听完后酸甜苦辣什么都有。高兴的是他在关心我,不高兴的是执行力变成一个讲的东西。那我觉得我是失败的。所以,我就从2002年开始一直孜孜不倦地去探索关于执行力的话题。而且随着探索的深入,我们增加了很多的自信,也增加了很多的困扰。今天的话题就是对于执行力话题的延伸。
执行力首先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为什么谈了这么多年关于执行力的书和课程还在增多。为什么谈了这么多年的执行力,执行力还是一个顽疾。很多企业家追问我为什么执行力还是顽疾?原因很多,就像一位心血管病的患者一样,病因复杂。我们也出了很多药,但为什么还存在?
执行力顽疾的本质原因是没有去了解执行本质的机制和规律。如果执行没找到规律,那你的问题不是执行本身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来进行分析。
一、执行力成为顽疾的原因分析 1.领导者对执行的真正认知不够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那就是说,如果一个士兵执行力不够,那是他自己的问题;如果一个团队的执行力不够,那就是领导有问题。
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执行力不够,都是别人的事情。为什么觉得不够,是因为我们的制度不健全,就不断地完善制度,甚至请咨询公司帮着建。建来建去后发现这不是问题的本质。所以,我们建了制度,并不意味着制度一定会被执行,它只是个规则而已,那做不做还是人的问题。
2.企业管理者对执行问题没有进行系统的分析
我们不期望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对执行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但我觉得至少要有一个系统的看法。很多情况下,我们解决执行问题的方法就是脚疼医脚,头疼医头。3.执行者本身缺乏细致和持续的基本工作
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提出一个主题“丰田召回危机”。可能大家感觉,这种新的问题其实谈的都是最基本的管理问题。其中有一位嘉宾谈到一个观点“回到管理的本质”。这句话说得非常好。因为我在2007年的年底曾给一个杂志社写年终终稿,终稿的主题是《回归本质》。意思就是说大家接受了太多的管理的新思潮,满脑子都是新东西。但是管理恰恰又是一门特别古老基础琐碎的话题。可能人们总是希望能找到一种新的,而且不用操心的管理。其实管理不是如此,管理的本质就是最基础的,最琐碎的一些持续的最基本的工作。那么执行更是一种基础工作。我们把执行拉到了一个非执行的境界,这是一种误区。4.组织缺乏执行机制
组织包括企业和非企业组织。组织对执行的机制可能缺乏深入的了解。作为组织的管理者,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执行的机制,你才能当好管理者。很多人当员工看见老板上午不上班,下午转一圈又走了。他没有站到位置,没有看到其中的机制。执行过程一定是机制。
【案例】
曾经有一个非常优秀的演员,他觉得演员没有主动性,就去当导演好,导演想挑谁就挑谁。这样他就可以把男一号占住,又能当导演。后来,他开始当导演,发现太麻烦了。他根本干不了。他认为演好任何角色的人都可以当导演。演员只想演好角色就行了,导演除了对演员有了解,还要关注演员演技本身,还要跟钱和制片人打交道,维系好演员之间的关系。
二、个人执行力与组织执行力
对组织机制和执行机制的观察,我们发现当你把执行看成一个问题的时候。有的企业也请老师来讲,甚至做过咨询,为什么执行还是个问题,那我们就看一下它的机制。
我们认为有一个最基本的机制,当我们去解剖执行力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一个企业,或者组织的执行是由人和组织之间的互动来完成的,这是最基本的问题。一般执行分成两个层别:个人的执行力、组织的执行力。
这两个层面是不一样的。个人的执行力是我今天上街,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组织执行力是今天你带着女朋友上街,女朋友指着一件衣服说,这衣服太漂亮了。今天在场的男士,你说怎么办?你说不买女朋友飞了。一看价格3000块钱,舍不得买。所以,组织的执行力是两个人以上做一件事情,这就叫组织的执行力。个人和组织的执行力是完全不同的。1.个人执行力的三个基本要素
多少年来,人们讲到执行力的时候,基本都在讲美国的那套执行力的体系,三个要素三个流程。那么我们认为是四个要素,心态、角色、工具、流程。经过多年的观察我们把四个要素又提炼成三要素:角色、技能、工具。个人的执行力取决于三个最基本的要素:
第一、角色。你现在买了一辆新车,你出门闯红灯,说明你没有司机的意识。只有当你有强烈的司机意识的时候,你开车才会有角色感。
第二、技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人看着,技能和你的执行结果是有关系的。
第三、工具。一个优秀的赛车手在场上表现好,是因为技能好,意识强,还要有一辆好的赛车。对于职业经理人和执行者也同样如此:首先,你必须知道做什么;其次,掌握必要的技能;第三,需要借助工具。这样事情才能做得完美。这就是执行力对于个人的要求。2.组织执行力与个人执行力的区别
组织首先强调的是岗位,而岗位对应的就是角色,你必须知道你在一个组织中应该扮演的角色。你可以是财务经理,也可以是办公室主任。如果你仅将角色理解为岗位,你一定做不好事情。
【案例】
我询问过我所有的学员手中有没有岗位说明书,能不能将其流利的背诵下来。可以肯定的是能够背诵下来的人少之又少。我曾遇见一名餐厅服务员能背诵自己的岗位说明书。有的部门经理会认为自己都混到这份上了,怎么做我还不知道吗。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如何处理与其它部门有业务交叉的事情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凭良心在做事情。岗位说明书只是指明了工作方向,对于工作的好坏则是由角色决定的。当岗位与角色实现互动,工作也就做好了。3.组织强调团队的训练,通过训练让一个团队变得更具效率
训练和技能是紧密相连的。训练越到位,企业员工的技能越到位。大家都非常清楚,在企业培训上,很多的企业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已经做得非常好。但对员工的管理培训就相对欠缺,执行技能的培训不系统,造成员工的执行能力的不足。所以,组织执行力和个人执行力在层次上是互动的。
【案例】
几年前,企业建立大学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现在,很多有远见的大中型企业投入巨资成立了自己的大学,专门用来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案例】
在中韩足球战之中,中国队都是输球。为此,足球队反反复复总结经验,也同样免不了输球的命运。最后的结论则是:我们的训练水平低于别人。
第二讲 组织的执行机理(下)
三、组织制度
大家都非常清楚企业的制度,其实就是游戏规则。它决定了企业的员工和管理人员使用的工具。所以,组织执行力的制度要素和个人执行力中的工具要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且形成互动关系。而这种互动的关系决定工具的使用是否顺手。
我们的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用制度为员工的工作创造必要的工具和条件。这就犹如小鱼缸里的一条大鱼死得会比小鱼快。所以,企业必须要用制度来为各层次的员工安排合适的工具和必要的工作条件,用制度来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力,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案例】
要提高现场服务的工作人员的执行力和工作积极性,必须有合理的现场管理制度,完善的现场管理标准。现在,很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都进行标准化管理,就是希望达到100个人做出来的效果都是完全一样的目的。
买电脑我们都会到中关村。中关村的销售人员会告诉你:你说不出你的电脑的毛病,你是幸运的;如果你的电脑出了毛病,那也是正常的。也就是说电脑无论出什么问题都是正常。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生产企业的工人不按照流程化生产,缺乏制度性工具。所以,制度建设完善到一定的程度,就蜕变成有效的制度。而不是平常我们看到的所谓制度,大多只是一纸空文而已。
很多企业学习海尔和华为的制度。但学习完后发现这些制度并不适合自己的企业。别人的制度就是
别人的制度,是不能完全照搬照抄的。那么如何来判断制度是否有效,有一个简单的方法:管理制度能
给员工提供一系列的工具,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就是有效地;相反,如果管理制度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这种制度就是无效的。
企业的管理需要一起从简。其要点就在于:1.它会使得员工会工作,想工作;2.企业不能期望通过短期的培训就能持续改善公司的执行力状况。在企业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公司的领导要为互动交流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而形成公司的文化,再用这种文化影响公司员工,提高公司的执行力。我们要把企业的文化打造成一种氛围和习惯。如果在企业里领导很强势,那么企业就缺乏互动。这样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让人产生领导既文化的误解。
个人执行力和组织执行力的互动是在一定的企业氛围下进行。如果企业文化是十分强势的,那么互动就变成军事化的管理,制度也是强势的制度。所以,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互动是执行力的课题。
【案例】
对于一个和谐家庭来说,家庭整体氛围非常重要。有的家庭,孩子可以拍着父亲的肩膀称呼哥们;而有的家庭,孩子拍父亲的肩膀,父亲会立马呵斥:“干什么?没大没小的。”还在于父亲见面就如猫见老鼠一般。如果在家庭里建立互动的氛围,那么家庭氛围定然更为和谐。企业也是一样。
四、个人执行力模型
个人执行力的模型由三大要素组成。它们分别是角色、技能和工具。工作的角色感,决定了执行的力度;工作的工具,决定了执行的效率;而工作的技能,则决定了执行的品质。
角色就是一个人在企业中的岗位。赵本山能把小品演好,不仅仅是因为他能把台词背熟,而是因为他具有站在台上能自由发挥,表演灵机一现的本事。如果他没有这些在角色扮演上的技能,不理解自己的角色。他自然不是一个优秀的小品演员。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角色不理解,你强调多少都没用。反之,则会迸发出无穷的动力。很多年轻人时常萎靡不振,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给他制定如何精细的岗位说明书,如果他心中无活。越是详细的说明书只会让他产生自扫门前雪的想法。同样,有的企业也不知道该做什么,企业肯定做不好。
合手的工具:有的新员工很有角色感,心中充满着做事的欲望。但是我们的企业不能给予她发挥的平台和环境。久而久之,这名员工不自觉地开始封闭自己,厌烦做事。因为他想做事,却无法获取合手的工具。篇二:讲稿格式
课 题:
13.4 认识动能和势能
教 师:
授课学时:
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一个现象:将桌子上的折纸吹走。提出:风可以把纸吹走,那么风可以把大树吹倒吗?风可以把房子吹倒吗?风可以把火车吹翻吗?答案是肯定的,看图片。风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能量呢?学完本节课之后,你们就会知道风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能量。
„„„„„„„„„„„„„„„„„„„„„„„„„„„„„„„„„„„„„„„„„„„„„„„„„„„„„„„„„„„„„„„„„„
„„„„„„„„„„„„„„„„„„„„„„„„„„„„„„„„„„„„„„„„„„„„„„„„„„„„„„„„„„„„„„„„„„
„„„„„„„„„„„„„„„„„„„„„„
注意:与教案对应的讲稿就是教案中的教学过程的具体化篇三:拓展型课程讲义格式
通 知
老师:
你好!本学期的拓展课已进行过半,按照学期初关于编写拓展课讲义的要求,请各位教师及时整理本学期拓展型课程讲义,在学期结束前要上交拓展课讲义电子稿(50页左右,14~16课时)。
教导处
2006年4月29日
附:拓展型课程讲义格式
上格式为参考,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自行定义。篇四:培训课程编写格式要求
培训课程编写格式要求
第一部分:培训课程教案编写格式 第二部分:培训课程讲义编写格式
第三部分:培训课程教案、讲义字体及排版要求
第一部分:培训课程教案编写格式
一、培训背景描述
(一)培训对象
(二)培训目标
(三)培训课时
二、培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结合培训目标,分析本节教学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学习要求)。
(二)内容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培训对象现有水平的了解,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
(三)学员分析(分析学员的认知特点、学员已有知识结构、工作经验和能力水平,以及对培训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等)。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并对选择教学方法的相关依据做简要说明)。
2.学员技能训练设施和教师教学资源方面的要求
三、教学资源
(一)本课程用到参考资料、教材、多媒体课件等
(二)本课程用到教学仪器设备及实物样品等
(三)本课程用到的网络资源及其网址
第二部分:培训课程讲义编写格式
课程讲义标题
一、课程名称
二、课程目标
三、内容提要
四、重点、难点
五、评估方式
六、授课方式
七、讲义正文
引言部分:„„ 一级标题:
一、„„ 二级标题:
(一)„„ 三级标题:1.„„ 四级标题:(1)„„
八、课程小结、思考题或试题
第三部分:培训课程教案、讲义字体及排版要求
(一)标题字体:方正小标宋简体,二号。
(二)一级标题:黑体,三号。
(三)二级标题:楷体_gb2312,三号,加粗。
(四)三级标题:仿宋_gb2312,三号。
(五)正文:仿宋_gb2312,三号。
(六)页面设置要求: 1.页边距:上、下 2.54cm,左、右3.17cm。2.页 码:页面底端,右侧,普通数字。篇五:讲稿规范化格式
一、讲稿(教案)
(一)讲稿(教案)是将教学大纲细化,体现所授课程的详细内容、重点和难点等的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必备的材料。讲稿(教案)的质量能够体现出授课教师对所选教材研究的深浅程度、课程知识运用和把握能力。讲稿(教案)同时要表现出授课教师的讲授艺术和课堂设计技术。
(二)讲稿(教案)格式学校不做统一要求,由学院做统一规范,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封面上有课程名称及授课教师姓名;
2、周次、讲次,且与《教学日历》一致;
3、注明章、节、标题;
4、每讲次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
5、体现板书、授课语言的组织性;
6、讲稿(教案)上要体现出教师的授课特色。
(三)讲稿(教案)的参考样本(见下页)课堂管理方法
(一)直接指令法
通过明确的管理指令信息,实现对课堂教学主动控制的方法。像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请注意黑板”“请注意这句话”“不要随便讲话”等,就属于这种方法。
直接指令法缺陷一是容易伤到学生自尊,扩大问题的性质,激化师生矛盾;二是重复使用,效果有限。
(二)间接暗示法
通过运用比较隐蔽的表达方式,传达课堂管理意图,让学生在某种暗示情景中,自觉遵守课堂管理要求的方法。既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需要,又能体现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暗示的手段有:语言、体态、行为等等。
(三)恰当评价法
依据课堂管理的现状,及时作出恰当的或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此激发学生内在进取热情的方法。重视“正面评价”在纪律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要慎用否定性评价,以免挫伤其自尊心,形成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隔阂。
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学生的注意程度、遵守纪律的状况,也可以是学生作业的优劣情况。进行评价,无论是对全班学生还是对小组、个别学生,都要力求具体(具体行为和表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以集体的课堂管理为例,常见的评价法做法有:如:课前,老师就上课的感受、班上的优点特别的典型现象进行表扬(当然也可以对少数负面现象进行暗示性批评),强化良好课堂秩序;在教学的某个环节,如讨论时,气氛很好,老师可以因势利导,顺势表扬下班风和同学们的整体素质,可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体语控制法
教师通过运用动作、表情、姿态等体态语言,传达课堂管理信息,调控课堂秩序或气氛的方法。像收住话题、注视学生、微笑、蹙眉、适当地走近分神的学生、高低快慢的表达节奏、抑扬顿挫的声调、用饱满而严肃的态度影响学生情绪等等,都是常用的体语控制方法。
主要方法包括:(1)短暂沉默法。在学生听课不专心、思想开小差,或者说话、做小动作时运用。教师讲课时,发现有上述情况,突然收住话题,沉默片刻,这时刺激强度发生了变化,学生会不自觉地把目光转移到教师身上。此时教师再以目光予以注视,学生就会马上有所意识,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2)目光注视法。当教师捕捉出有不当行为学生的目光时,即刻以一种表示不满的、强烈的、连续的目光接触该生的目光,并辅之以皱眉、扬眉以示提醒,使之意识到教师已经觉察到他的不当行为。(中学班主任案例)主要方法包括:(3)身体逼近法。该法是指教师通过逐渐向有不当行为的学生走近,促使学生有所意识并及时改正的方法。通常只要教师表露出向有不当行为的学生走近时,就会使该生迅速改正不当行为。
(4)变换音量法。指教师运用音量技巧和声调的变化、语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速度和停顿来控制、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方法。此法适用于个别学生精力分散、注意力旁移的现象。
(五)有意忽视法
该法适用于不当行为(甚至为破坏性行为)中暗藏着赢得他人注意愿望的学生。对于有该种不当行为的学生,若教师采取言语反应,可能正好迎合其正在寻求的目的。而采用此法,实际上是向其表明,教师对他的不当行为完全可以保持泰然自若,无须用
言语方式回敬他,使其自讨没趣后改变这种行为。
(六)提问法
即采用临时让不注意听讲的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来提醒学生自觉纠正不当行为,专心学习。
(七)悬挂法
课堂教学时,学生可能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使教师一时回答不了;或者回答了,但由于缺乏仔细思考,语言表达不得当,学生接受有困难,影响教学进程。遇到这种情况,为了不影响教学进程,可把问题暂时悬置起来,让学生课后去寻找答案。目的是使学生继续学习,防止他们因此分散注意力运用这种方法,课后要查找有关资料,尽快给学生以正确的答复。
悬挂法也可以用来处理某些学生纪律行为,如某位同学上课老是说话,老师反复暗示没有效果,这时候老师可以走到他面前,不干预他的违纪行为,只是问下他的名字叫什么,或者问下他是哪个班的,或者说问下他的电话号码,等等。总之给学生传达一个信息,你的违纪行为已经被老师关注了。
(八)刹车法 课堂教学中,看学生对某个问题十分感兴趣,纷纷举手要求发言,这时让他们一一回答下去,会影响教学进程。
对此,教师要当机立断,及时刹车,以防止课堂教学前松后紧或完不成任务。
(九)培养助手法
教师通过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维护课堂秩序。
这样做,学生既是管理对象又是管理者,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像让学习骨干、小组长组织小组讨论、检查小组作业等,就属于这种方法。
第五篇: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演讲稿
尊敬的福田康夫理事长,尊敬的各位贵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
十年前,在亚洲有关方面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博鳌亚洲论坛宣告成立。这是新形势下亚洲团结意识日益提高,合作意愿不断增强的一个重要标志。十年来,博鳌亚洲论坛在凝聚亚洲共识、传播亚洲声音、促进亚洲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理应成为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论坛之一。博鳌亚洲论坛之所以能够不断成长,得益于亚洲快速发展,也见证和推动了这一历史进程。
十年来,亚洲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合作同步推进,国际影响力持续提高,亚洲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企稳复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恢复和增长的重要引擎。亚洲发展不仅有利改变亚洲人民的命运,而日益影响着世界发展的进程。
回首亚洲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条件下,亚洲能够发生这么深刻的变化,取得这么显著的成绩是有着重要原因的。亚洲的发展得益于总体稳定的国际和地区环境,得益于深入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得益于亚洲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更与亚洲人民其坚持和发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又注重学习借鉴世界其他地区的有益经验密不可分。亚洲人民历来具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享誉世界的辉煌文明。
近代以来,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亚洲经历了曲折和艰难的发展历程,长期以来,亚洲人民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始终以不屈的意志和艰辛的奋斗开辟前进道路。今天,人们所看到的亚洲发展成就,是勤劳智慧的亚洲人民不屈不饶、锲而不舍奋斗的结果。亚洲人民历来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亚洲人民深知,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亚洲人民勇于变革创新,不断开拓进取,探索和开辟适应时代潮流、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为经济社会发展打开了广阔前景。
亚洲人民历来具有开放包容的学习精神,亚洲是充满多样性的大陆,亚洲文明在多元文化影响中融合演进,为亚洲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提供了重要文化基础。亚洲人民既弘扬自身优秀文化传统,又广泛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促进了亚洲和世界共同发展。亚洲人民历来具有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亚洲人民是一家,历史上亚洲人民在掌握民族命运的斗争中,曾经并肩战斗、风雨同舟。
近年来,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从抗击印度洋海啸到抗击中国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亚洲人民守望相助、患难与共。随着亚洲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亚洲人民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月11日,日本发生了特大地震海啸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财产损失,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亚洲人民,对日本人民遭受的痛苦感同身受,纷纷伸出了援手,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亚洲人民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我们相信,日本人民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灾难,重建美好家园。
总之,以上这些优良传统是亚洲精神的重要体现,是亚洲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值得倍加珍惜、发扬光大。
我坚信,只要坚持发扬这些优良传统,亚洲人民必将在前进道路上创造出新的业绩,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步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亚洲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天的亚洲,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进步,人民信心更加坚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亚洲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发展不平衡性突出,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大量存在。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依然是摆在亚洲人民面前的重大课题。
本次年会以“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为主题,具有重要意义。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这是时代赋予亚洲人民的共同使命。我愿就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尊重多样文明,促进睦邻友好。我们应该继续相互尊重,各自选择发展道路,相互尊重各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实践探索,把亚洲的多样性转化为加强交流合作的活力和动力,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不断提高各领域合作水平。
第二,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全面发展。我们应该紧跟世界发展总趋势,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内需和外需均衡发展。同时,兼顾速度和质量,效率和公平,把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分享发展机遇,共赢各种挑战。我们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推动地区所有成员共同发展。大国要扶持小国,富国要支援穷国,各国要相互帮助,共同把握机遇,共同应对挑战,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地区所有成员,让全亚洲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第四,坚持求同存异,促进共同安全。我们应该摒弃冷战思维,大力倡导互信互认、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照顾彼此安全关切,最大限度展现善意、智慧、耐心,坚持通过对话和协商化解矛盾,积极促进地区安全工作,努力维护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
第五,倡导互利共盈,深化区域合作。我们应该秉承协商一致、循序渐进的原则,尊重各方共同意愿,加强区域合作机制建设,推动各类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并行不断发展,我们应该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尊重地区外国家在亚洲的存在和利益。我们欢迎,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各个国家积极参与亚洲合作进程,共同促进亚洲和平、稳定、繁荣。
女士们、先生们,十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国家面貌发生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变化。为促进亚洲和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年来,中国深化同亚洲国家的睦邻友好,广泛参与区域合作,同几乎所有亚洲国家建立起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成为多个亚洲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
2010年,中国同亚洲国家贸易额达到9316亿美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涵盖了19亿人口,成为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的典范。中国同亚洲和世界联系的广度和深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发展繁荣,离不开亚洲;亚洲发展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但是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实现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久前,中国制定并公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任务。我们将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适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全面落实这一规划,对中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化同亚洲和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来五年,中国将着力实施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建立长效机制,释放消费潜力,着力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会合点。我们将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促进贸易收支基本平衡,这将为亚洲和世界各国扩大对华出口提供重要机遇。
未来五年,中国将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积极开展有利于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的项目合作。我们将更多地投资亚洲和新兴市场国家,同时增加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
未来五年,中国将着力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推进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推动建立均衡、普惠、共赢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10+1”、“10+3”、“东亚峰会”以及中日韩合作,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稳步发展。我们将加强同周边国家在交通、能源管道、信息通信、电网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提升本地区互联互通水平。中国将继续推进同亚洲国家在旅游、文化、教育、青年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加深中国人民同亚洲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
未来五年,中国将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女士们、先生们,近代饱经沧桑的中国人民深知和平之珍贵,发展之重要,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盈的开放战略,始终把亚洲放在对外政策的首要位置,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积极发展同亚洲各国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不断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中国将继续致力于通过友好谈判,和平解决同邻国的领土、领海和海洋权益争端,在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地区安全对话和合作,努力维护有利于亚洲和平与发展的地区环境。中国永远作亚洲各国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总之,我们对亚洲的未来充满信心,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开创亚洲更加美好的明天!
预祝年会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