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业英语讲稿1-什么是心理学what is psychology

时间:2019-05-14 19:4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学专业英语讲稿1-什么是心理学what is psychology》,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学专业英语讲稿1-什么是心理学what is psychology》。

第一篇:心理学专业英语讲稿1-什么是心理学what is psychology

English for Psychology(心理学专业英语)Perspectives in Psychology(心理学纵览)

What is psychology ?

什么是心理学?

1.DEFINITIONS: 定义:

The word “Psychology” is derived from two Greek roots: “Psyche”, meaning “mind” or “soul” and “Logos”, meaning “study of”.心理学这个单词是由psyche和logos这两个希腊词派生出来的,psyche的意思是心灵或精神,logos的意思是对„„研究。

Psychology, therefore,literally means “study of the mind”.因此,从字面意思上来讲(顾名思义),心理学就是对于心灵/精神的研究。However,a more recent definition by Atkinson et al(1991)suggests that psychology is:“The scientific study of behaviour and mental processes” 然而,阿特金森(1991)等人提出了一个较新的定义,“心理学是对于行为与心理过程的科学研究”。(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Just giving this simple definition, however, is a bit misleading, since psychologists now and throughout their history have not only disagreed about the definition of psychology but have also strongly disagreed about what should be studied in the subject and how it should be studied.然而,仅仅给出这样一个简单的定义,会有一点误导,因为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心理学家不仅对于心理学的定义没有达成一致,而且对于在这个学科中应该研究什么以及应该如何研究也存在巨大的分歧。2.THE HISTORY OF PSYCHOLOGY 心理学的历史

Where did psychology come from? 心理学的源头?

Psychology developed from three main areas of study:BIOLOGY、PHYSICS 心理学是从三个主要的研究领域发展而来的:哲学、生物学、物理学。1.PHILOSOPHY 哲学

Many of the problems which psychology has investigated were first most clearly outlined by Greek philosophers such as Socrates,Plato, and Aristotle in the 5th century BC.心理学研究的很多问题,是由希腊哲学家最先清晰提出(概要)的。比如说公元前5世纪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等。

Two more recent philosophical influ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as a science were: 当今对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发展,对于它的两个哲学性影响是: Empiricismwhich argued that the methods and principles of science should be applied to human behaviour.2)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的方法和原理应该被应用于人类行为的研究中。2.BIOLOGY 生物学

Biology has two important influences: 生物学有两个重要的影响:

1)Evolutionthe discoveries, mostly by the medical profession, of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brain, nervous, and endocrine system have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behaviour.2)生理学——尤其是医疗行业,对脑,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发现,对于理解行为有重大的贡献。3.PHYSICS 物理学

A subject that because of its great success has been adopted as the ideal model by scientist in psychology, who have borrowed its scientific methods

and principles.由于这一学科的巨大成功,在心理学领域的许多科学家借鉴其科学方法和原则,将其作为理想模型。

Physicist, such as Fechner started applying their subject to huaman behaviour and experience(psychophysics)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with some success.物理学家,比如说费希纳在19世纪开创了针对人类的行为与经验的学科——心理物理学,并取得了一些成功。WHEN DID PSYCHOLOGY STARTED? 心理学的伊始?

The date 1879 is usually said to be the start of psychology as a separate scientific discipline, since it was when Wilhelm Wundt created the first psychology laboratory in Leipzig.1879年通常被认为是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学学科的开始时间,因为这时威廉·冯特在莱比锡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Wundt is, therefore, regarded as the “founding father” of psychology, although Americans tend to suggest that William James should have this honor since his 1890 book(which took 12 years to write)entitled Principle of Psychology was a major landmark in psychology’s literature and he began teaching a cours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ology and psychology at Harvard University in 1875.因此,冯特被认为是心理学之父,但美国人倾向于认为应该是威廉·詹姆斯拥有这个荣誉。因为他在1890年出版了,用12年写成的《心理学原理》,这本书在心理学著作史上是一个重大的标志性事件。此外,詹姆斯在1875年就开始在哈佛大学教授一门关于生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的课程。HOW DID PSYCHOLOGY DEVELOP? 心理学是如何发展的?  Structuralism  Functionalism  Psychoanalysis  Behaviorism  Cognitive psychology  Humanistic approach  Biological approach  结构主义

 功能主义(机能主义) 精神分析  行为主义  认知心理学  人本主义

 生物学研究方法(生理心理学)1.Structuralism 结构主义

Structuralism-was the first approach to investigating psychology, pioneered by Wundt himself, who thought that the object of psychological investigation should be the conscious mind, and that it should be studied by introspection(looking inwards at one’s own mental experience)in order to break it down into its component parts(such as images, sensations and feelings)like the science of chemistry had done with chemicals.结构主义是第一个研究心理学的方法,是由冯特本人提出来的,他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意识,而且应该是用内省(向内探查自己的体验)的方法去研究,目的是将其分解为各个部分(比如说,表象,感觉,情感),就像化学家研究化学一样。

One structuralist, Titchener, claimed there were a total of 46,708 basic sensations that combined to form the structure of the human mind, but the approach was very limited in its ability to explain and was replaced by functionalism.结构主义者之一,铁钦纳声称共有46078种基本的感觉,联合起来构成了人类意识的结构,但是这种方法在解释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因此被功能主义取代了。2.Functionalism 机能主义

Functionalism-the approach William James advocated.James was influenced by Darwin’s views and argued that the workings of the mind are functional, to survive and adapt, so we should investigate what behavior and thought are for.这种方法是由威廉·詹姆斯提出的。詹姆斯受达尔文观点的影响,认为意识的工作方式是功能性的,也需要去生存与适应,因此,我们应该研究行为和思想的原因。

Many of James’s insights remain valid today, but functionalism was superseded by the next two very powerful approaches that both started around the turn of the century.詹姆斯的很多观点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有用的,但是功能主义却被始于世纪之交的两种更强大(有说服力)的方法取代了。3.Psychoanalysis 精神分析

Psychoanalysis-was in fact a method of the therapy developed by Sigmund Freud in Austria, but in many major books, such as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1900), Freud began describing in detail an underlying theory of the human mind and behavior that has had an enormous(and controversial)impact on psychology.精神分析—实际上是由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发展出来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是在他很多主要的书中,例如《梦的解析》(1900),弗洛伊德开始详细描述一个关于人类思想与行为的隐含的理论,对于心理学产生了重大的(并且是有争议的)影响。

Freud argued that the proper object of psychological investigation should be the unconscious mind, and that our behavior is determined by processes of which we are not aware.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无意识(潜意识),我们的行为是由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心理过程所决定的。4.Behaviorism 行为主义

Behaviorism-Behaviorists, such as John Waston, were extremely critical of all the approaches that concerned themselves with “mind”, and proposed that psychology should only investigate observable behavior if it want to be an objective science.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者,像约翰·华生,对所有以意识为研究对象的方法极为不满,并且认为心理学如果想成为一门客观的科学,就应该研究可以观测的行为。This approach dominated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until the 1950s, when a strong resurgence of interest in the “mind” developed in the form of cognitive and the humanistic approaches, which suggested that behaviorism ignored all the most important and interesting things that go on in our heads.这种方法一直控制着实验心理学,直至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在此期间,一股强大的研究“意识”的回潮,开始以认知和人本主义方法的形式发展起来。他们认为行为主义忽视了在我们大脑里那些最重要的和最有意义的东西。5.Cognitive psychology 认知心理学

Cognitive psychology-aims to investigate the mind by using compute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deas to arrive at testable models of how the brain works, and then applying scientific methods to confirm these models.The cognitive approach has enjoyed much success and is a very dominant one in psychology today.认知心理学,目的是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方式的观点去研究意识,建立起可验证的关于脑是如何工作的模型,然后利用科学的方法去证实这些模型。认知的方法取得了很多成功,是在当今心理学中占主导地位的研究方法之一。6.Humanistic approach 人本主义的研究方法

The Humanistic approach, however, has had less of an impact on psychology, since it has deliberately adopted a less scientific view of the human mind by arguing that psychology should focus on each individual’s conscious experience and aims in life.然而,人本主义的研究方法,对于心理学的影响较小,主要是因为对于人类意识它故意采取了不怎么科学的观点,认为心理学应该关注于每个个体在生活中的的意识经验和目标。7.Biological approach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The Biological approach has advanced evolutionary, physiological, and genetic explanations for human behavior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psychology.在心理学的历史上,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生理心理学)则发展了关于人类行为的进化的、生理的和基因的观点。

第二篇:心理学讲稿

我所讲的内容是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影响和干扰因素对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影响

首先,要对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有一个认知。

内隐记忆: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条件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象

实验方法:填字组词 外显记忆:指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的影响。亦可称之为一类对提取自己觉知的过程。

实验方法:线索回忆

下面是正式内容:

1.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影响

加考比和达拉斯在实验(1981年)中发现,以听觉形式呈现的刺激而以视觉形式进行测验时,这种感觉通道的改变会严重影响内隐记忆的作业成绩,而对外显记忆并无多大影响。

马正平和杨治良(1991)研究了学习与测验时项目呈现方式的替换对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影响。实验采用中文双字词为材料控制两个自变量:一是学习和测验时的呈现方式,另一个是测验时的任务。当以视觉呈现刺激且以视觉方式进行测验时为呈现方式不变组,以听觉方式呈现刺激而使用视觉方式测验时为呈现方式变更组。测验时使用的两种任务分别为填字组词和线索回忆。研究结果发现,感觉道的改变对填字组词的间接测验有较大影响,产生了破坏作用,而对线索回忆基本不产生影响。

他们将实验做成表格的形式,一目了然的看出呈现方式的改变都内隐记忆的影响较大。

控制学习与测验阶段刺激呈现方式的转换,会使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之间产生功能性的分离现象,即在间接测验中显示出明显的通道效应,而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对于通道效应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影响,来论证出内隐记忆主要依赖刺激知觉信息加工。

2.干扰因素对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 外显记忆很容易受到其他无关因素的干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现象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内隐记忆的情况则有所不同。

前摄抑制(也称前摄干扰proactive interference)

指之前学习过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以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也称倒摄干扰 retroactive interference)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陈世平与杨治良在一项实验中发现内隐记忆不易受到干扰。

在实验中,他们把单词作为自变量,加入了一些干扰词,再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进行测验时发现,外显记忆受到干扰严重,而内隐记忆受到的影响很小。

此外,个人的目的,情绪等主观情感,还有饥饿,疲劳,疼痛等身体原因也是干扰因素。

第三篇:什么是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是指人们心中的情感和思想感情,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能力,性格等心理现场的总合研究问题

相识满天下,相知能几人.环境心理学研究行为余人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心理学研究物理环境和人类行为及经验之家按的相互关系.环境心理学是关注人与

环境心里学得热点

1建筑环境的文化变迁

2城市环境意识与环境认知

3环境-行为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4规划与环境皮甲

5特殊群体的换进知觉与环境认知

6视觉心理学与听觉心理学

7人体工程学

8环境评估标准

9空间与行为

11声音景观心理学

12灾害心理学

13仿型心理学及其应用

14门头,门面环境心理学

15高层建筑心理学

16室内环境设计心理学

---------选一个主题阅读,写份读后感(2000左右)

环境特点:

1将环境和行为及其关系作为一个单元研究

2寻求问题的解决,寻找背后的规律

非生物和生物因素:

生物类别分类: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

按生物的组织水平分: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

生态学得环境系统包括:

大气条件 : 光热和大气等因子

大气条件 : 理化性质,如质地,PH值,土壤水分和营养元素等

生物条件 : 地面和土壤的动植物,微生物

地理条件 : 位置,海域,地形,地质历史条件

人文开垦 : 采伐

历史宇宙环境(月亮)其他地球环境生物环境

自然环境人为因子

植物环境人为环境

生态控制论八大律原理及应用

开拓适用原理

竞争公共原理

乘补自生原理

循环再生原理

连续反馈原理

多样性指导原理

生态发育原理

最小风险原理

十五周(光)

淡蓝色可使高烧斌人情绪稳定

紫色使孕妇镇定

最理想的颜色莫过于大自然环境中得的植物的绿色和水的颜色

灯光色彩的心理作用

气味与健康的关系;茉莉花可刺激大脑’

第四篇: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怎么学

1.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就是观察人类的行为、分析行为的理由和原因、研究心理活动的学问。简言之,心理学就是科学地研究人类心理的学问。

2.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当彼此相爱的两个人遇到障碍、不得不分手时,人会产生一种不协和感(不快感)。此时,要消除这种不协和感的心理效应就开始起作用。由于人的心理无法改变外界障碍的现状,于是加深感情以逾越障碍。此外,人们还会产生错觉,把战胜困难的力量误认为是爱情的力量,把逾越障碍的成就感转换为恋爱的感情。

3.心理学的分类:基础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基础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4.梦:人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会在梦中得偿所愿,使人产生一种实现愿望的满足感,从而缓解欲求不满的现状。如果愿望一直被压抑在内心深处,会给人造成紧张的情绪。因此,可以说做梦也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方法。清晰梦。梦与颜色梦到底是彩色的还是黑白的?梦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也许是内心深处的愿望,也许是身体发出的危险警报,也许还有其他什么理由。

5.性格到底是什么呢?

这种通过血型判断性格的方法并没有科学根据,而且有大量的科学数据表明,这种方法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准确的。

6.巴纳姆效应

算命先生说:您以前肯定因为亲人或朋友的去世,造成了心理上的伤害。事实上,即使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至少也有过

一、两次亲人或朋

友去世的经历,而亲人或朋友的死当然会给当事人带来一定的心理创伤。因此,算命先生说的话,十有八九都能中,而听的人就会认为算命先生真的能掐会算

不要把目光只放在分析得准与不准上,而应该把这种方法当作是发现自我的一种工具

7.愤怒的原理

生活中,人会对行为和结果进行一定的预测。如果局面失去控制、不在自己预想的范围之内,人会感到不安或恐慌。对于不安或恐慌的防卫反应或警告反应就以发怒的形式体现出来。

8.自尊感情

自己有价值的一种感觉。这和我们平常所说的自尊心不是一回事。如果有人对我们说你这个人没有价值、作为人,你不合格等,就会伤害我们的自尊感情。当自尊感情受到伤害时,人就会愤怒,这是保护自己自尊感情的一种行为。

9.人不是因为悲伤才哭泣,而是因为哭泣才悲伤

愤怒的泪水,含水量相对较少,钠的含量较多,所以比较咸;而悲伤的泪水则是水分比较多,味道比较淡,女性更容易哭泣。这是由于男女感情构造的差异所造成的,不过并不是因为女性柔弱。有些女性会因为自己爱哭而感到自卑,其实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10.防卫机制

·压抑:当人犯错时,会找一些借口为自己的错误或失败辩解,比如运气不好、天气太差、没有帮手等。这是人在无意识地隐瞒失败的真

实原因,拒绝承认自己的失败。·反向行为:对于自己喜欢的人态度冷淡,而对于自己讨厌的人却非常热情,即采取与意识相反的行为。当遇到使用压抑法已经无法处理的强烈感情时,人会采取反向行为来进行自我防卫。·投射:将责任转嫁给他人,把自己的错误、失败正当化。比如,我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都是因为上司非要把这项工作交给我做、因为前面有块石头挡路,我才被绊倒的等等。·合理化:失败的时候,会给自己找一个最为适当的理由,让自己释然。这道题那么难,我做不出来是正常的、因为我生病了,所以才做不好等。精英意识强的人,多采用这种方法保护自己。·换位:将压抑的感情向其他对象发泄的行为。比如,老师批评了自己,因此对老师心怀不满,但不会向老师本人发泄不满,而是把不满发泄到对自己没那么强硬的人身上,比如妈妈等。·升华:通过社会允许的行为来发泄压抑的感情。比如通过体育运动来发泄感情等。

11.乘电梯的时候,人为什么总是往上看

电梯是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在电梯中,人与人的私人空间出现了交集,也就是说互相感觉到对方进入了自己的私人空间,所以会感到不舒服,都想尽早离开电梯这个狭窄的空间。向上看正是想尽快逃离这个狭小空间的心理的表现。此外,盯着显示楼层的数字看,不只是为了确认是否到了自己要去的楼层。当我们急于离开这个狭小空间时,不停变换的数字能让我们感到电梯在移动,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是在向解放前进,从而让缓解焦急的心理。

私人空间人的私人空间会根据对象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大家都喜

欢坐在靠边的座椅。

12.同调行为

商品本身具有一定的魅力是必须的。除此之外,长长的队伍本身也具有吸引力。当我们看到很多人排起长队购买某一种商品时,心中就会想:有这么多人买,一定是种非常好的商品。而且,与其他人做一样的事情时,人会产生一种安心感。排队的心理/同调行为~人有一种喜欢排队的心理。有些人为了买到演唱会门票或者自己喜欢的商品,不惜排几个小时的队,这是为什么呢?也许很多人会回答:演唱会(或商品)值得我排那么长时间的队。果真是这样吗?

13.林格曼效应

见到有困难的人,不愿出手相救的心理原因~袖手旁观的社会心理/林格曼效应~在地铁中或马路上见到有困难的老人,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想去帮他们一把。可是,真正采取行动的人却很少。难道是因为城市里的人比较害羞吗?确实有这个因素,但其所占比例相当微小。有另外一个心理原因,使我们不愿伸出援助之手,那就是当周围有很多人的时候,我们心里就会想:即使我们不去帮助他,也应该有人会出手相助。这其实是一种依赖别人的想法。

14.乐队车效应

乐队车是指在游行中开在最前面、载着乐队演奏音乐的汽车,乐队演奏的音乐使人情绪激昂、不自觉地就想跟在车后面参加游行。这种心理效应在政治家中非常普遍,一般人中也有不少存在这样的心理

15.underdog效应,即支持弱者效应

对于与自己有直接关系的事情,多会产生乐队车效应,即愿意站在胜利者一方,而对于与自己无直接关系的事情,多会产生underdog效应,即支持弱者或落后者

16.电子邮件性格与真实性格

我们不仅是在说话的时候,在其他时候也会根据对方传递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眼神、服装、动作等)来分析其状态、判断其性格。然而,在读电子邮件时,根本看不到对方的样子,只能根据邮件的内容来想象对方的状态和性格,这样当然容易产生误解

17.餐桌技巧,人在吃饭的时候谈事情,更容易赞成对方的观点。吃饭时,对方和自己一同分享美食,快乐和充实感是共有的,因此会对对方抱有好意。不仅如此,吃饭这一行为,可以使人放松,降低心理上的防备。再者,日式餐厅内的颜色也有使人放松的作用。米色或芥末色的墙壁,不仅可以进入眼睛令人心情放松,还能透过皮肤缓解肌肉的紧张,从而使人整个身心都放松下来。在这种状态下,人更容易接受对方的观点。

18.为什么酒吧都很昏暗?(恋爱心理学篇)

吊桥理论

第五篇:基础心理学讲稿

第一节 绪论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的定义

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基础理论: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应用领域: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2.基础心理学

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将各学科的研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二、心理现象

对于心理现象的分类,只是为了便于研究、了解和掌握。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都是密切联系、交互影响的,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

一 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脑的心理是不存在的。心理现象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又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步由初级发展到高级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心理反映的内容来自客观现实

没有客观事物的刺激作用,大脑不可能产生任何心理现象。拿感觉来说,人具备了眼、耳、鼻等感觉器官和大脑感觉中枢,但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取决于外部环境中的具体事物。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这种主观映象与所反映的客观现实本质上不同。客观现实是具体事物,而主观映象是精神现象。

心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心理反映带有主体的特点。例如,看同一部电影,不同的人对这部电影产生不同的感受。3.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积极能动的反映 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可根据主体的需要、兴趣、任务等有选择地进行,人在反映中具有主动权。

人在反映现实的过程中,还能根据实践的检验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使反映符合客观规律,并随时纠正错误的反映。这些都表现了心理反映的能动性。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心理学概念的演变

“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是希腊文psyche和logos两词演变合成而来。Psyche意指“灵魂”,logos意指“知识”或“论述”等,合在一起就指研究人类灵魂的学问。

“心理学”一词最早出现在16世纪。从古代哲学心理学过渡到现代科学心理学的漫长时间内,心理学的定义有过多次的变化。

二、心理学的起源

艾宾浩斯说过:

心理学有一个长长的过去,但仅有一个短暂的历史。也就是说,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一)心理学思想的萌芽

在远古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情况下,万物有灵论可看作是最早的心理学思想的萌芽。

心理学思想的发展长期寓于西方哲学中,亦称之为哲学心理学。主要是用哲学观点和思辨方法研究和阐释人的心理现象的各种理论和思想。

(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879年,威廉·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学实验室,开设了实验心理学,标志着心理科学的诞生。三、心理学的发展(了解)

(一)西方心理学的发展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思想家就已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散见 于他们的论著之中。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30)的《论灵魂》一书,是世界上 最早关于人类心理方面的专著。但心理学在漫长的岁月中始终隶属于哲学范畴而 无独立的地位。

20世纪初,冯特第一次提出了心理学的体系。但很快各个新的学派纷纷出 现,形成了十分激烈的学术之争。

(二)中国心理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没有心理学的专著,但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这些思想散见在许 多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的著作中。中国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与西方心理学 的传播有密切关系。

20世纪中国心理学十件大事。

(三)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1、综合化趋势

现代心理学越来越重视多视角、多维度、多方法去研究心理问题。

2、实用化趋势

心理学理论的应用和普及是学科发展的生命力。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心理学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3、全球化趋势

心理学家面临的问题是人类的共同问题,必须抛开传统的派别之争和理论对抗,一切围绕实际问题展开。

4、本土化趋势

每个国家的心理学所采用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要能切实反映本国民众的心理与行为,这个趋势适合每个国家的心理学发展。

二 学派的分争(见 教材)

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研究心理学的原则(见 教材)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优点:较真实。缺点:结果难以验证;难以精确分析;观察结果易 受无关因素影响等。

(二)调查法

就某一问题,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的对象提问,通过对其回答内容的分析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口头调查,即访谈法。书面调查,即问卷法。

(三)个案法

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研究结果可能只适合个别情况,推广应用这些结果或做出更概括性的结论时,应持谨慎态度。

(四)实验法

(1)实验室实验法

在实验室内利用一定的设施,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借助专门的实验仪器进行研究。(2)自然实验法

在日常生活等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控制一定的条件来进行研究。

以记忆方法对记忆效果的影响为例。

自变量:用来引起被试心理或行为变化的刺激变量。

因变量:由自变量引起的被试心理和行为的变化。

实验法是在控制(无关变量)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自变量)的变化,来研 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因变量)。即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 行观察的方法。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二单元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内分泌系统包括垂体、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和生殖腺,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各腺体之间又有相互支配的关系。

一、垂体腺

分为垂体前叶(垂体远部)和垂体后叶。

垂体前叶影响生长速度和生长持续的时间,并影响其他腺体的活动;垂体后叶控制着泌尿、血压,并影响着分娩和乳汁的分泌。

二、肾上腺

位于肾脏上部,由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组成。

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类固醇,对有机体的生理平衡和情绪行为有重要影响;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其作用是刺激交感神经,使血压增高、心跳加速等。肾上腺与人的情绪变化有密切关系。

第三单元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1.反射

反射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对外界刺激所发生的反应不是反射。

2.反射弧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反射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组成。3.反馈

反射弧并不是单向的神经通路,效应器的效应活动会作为新的刺激引起神经冲动,再传向神经中枢,中枢对效应活动的质量予以“评价”,这一返回传递过程称反馈。正是反馈的作用,才使得人们对刺激的反应更完整、更精确。(二)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无条件反射

先天带来、不学就会的反射(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和性反射等),对维持生命、延续种族有重要意义。

但无条件反射难以使有机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有机体就形成了更高一级的条件反射。

2.经典条件反射

—— 流唾液(无条件反射)

铃声+ 肉

—— 流唾液

铃声

—— 流唾液(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形成的意义

铃声已成为食物的信号,动物既已“认识”了铃声的信号意义,这就表明它已经有了心理活动。

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饿鼠偶尔一次碰到杠杆,便吃到食物,以后经过多次重复,减少了盲目乱碰杠杆的次数,可直接去按压杠杆而得到食物。这就在杠杆与食物间建立了一个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动物必须通过自己的某种运动或操作才能得到强化。(三)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 1.第一信号系统

由具体的刺激物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属第一信号系统,如“望梅止渴”属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为动物和人所共有。在这种反射系统的基础上,只能形成对现实的直接反映,如感知觉及萌芽状态的思维等。2.第二信号系统

以词和语言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属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反射系统,借助于这个系统的活动,人才能间接而概括地反映现实,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传递知识和经验,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

(四)兴奋和抑制

中枢神经活动有两个对立统一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

兴奋是神经细胞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进而引起或加强相应器官、腺体、肌肉的反应活动。

抑制是神经细胞由活动状态转向静止状态,进而压抑或减弱相应器官、腺体、肌肉的反应活动。

例如,在课堂上,学生要一边思索,一边记笔记。这时负责智力活动的有关的大脑皮层区域处于兴奋状态,其它无关的大脑皮层区域则处于相对抑制状态。

神经系统的活动总是时而兴奋,时而抑制,以保证机体活动的完整和统一。

巴甫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一)条件反射的抑制

* 外抑制:额外刺激的出现使条件反射停止反应。

* 消退抑制:当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不再给予强化的时候,条件反射也会被抑制。

* 分化抑制:只给条件刺激物强化,其他刺激不予强化,其他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 超限抑制:神经细胞长时间工作或受到强烈刺激的作用,会使条件反射受到抑制,这是保

护性抑制,避免脑细胞过度损耗。

(二)兴奋或抑制的扩散和集中

兴奋或抑制的扩散:当大脑皮层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

围散布。(条件反射的泛化)

兴奋或抑制的集中:扩散过程到了一定程度就不再扩散下去,而是朝着原发点回拢来。

(条件反射的分化)

(三)相互诱导

一种神经过程引起另一种相反的神经过程增强的现象。

*负诱导:大脑皮层某一部位发生兴奋的时候,在它的周围引起抑制过程。*正诱导:大脑皮层某一部位发生抑制的时候,在它的周围引起兴奋的过程。

例如:当我们聚精会神看书时,对教室外有人大声喊叫会听而不闻。

这是因为进行智力活动的皮层兴奋,诱导出相应听觉中枢的抑制(负诱导)。

(四)动力定型

如果一个人较稳定地从事某活动,客观刺激的系统常按一定前后和强弱作用于有机体。由于大脑皮层有系统性活动的机能,能把这些刺激有规律地协调成一个条件反射链索系统,这就是动力定型。动力定型形成后,一旦有关刺激物作用于有机体,条件反射的链索系统就自动出现,从而节省我们脑力和体力上的消耗。人们在生活中养成的习惯、技能及生活方式等,在生理机制上都是动力定型的建立。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

第一单元

感觉概述

一、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剥夺: 无聊和焦躁不安,注意力涣散,不能进行明晰的思考,智力测验成绩不理想,幻觉。

三 感觉的种类(见 教材)

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见教材)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见教材)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见教材)第五单元 知觉(见教材)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

第四节 记 忆

第一单元 记忆及记忆过程

一、记忆的定义

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操作过的动作等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映象又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二、记忆的种类(见教材)

三、记忆过程

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再认。* 记忆从识记开始。

* 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 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叫回忆(再现)。* 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但它重现时却能确认是

自己接触过的材料,这个过程叫再认。四.遗忘及遗忘规律 1.遗忘

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叫遗忘。2.艾宾浩斯对遗忘的研究

1885年,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记忆与遗忘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了遗忘规律。3.遗忘曲线

第二单元 表象

一、表象的定义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可叫表象。(形象记忆)

二、表象的特征和作用 * 直观形象性:

* 片断不稳定性:表象的形象不如知觉那么鲜明、完整和稳定。表象是积累感性 知识的一种形式。

* 可操作性:表象的形象在头脑中可被放大、缩小和翻转,因此表象成了想像的素材。

* 概括性:表象的形象丢掉了事物的次要特征。表象有直观性又有概括性,是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

第三单元 三个记忆系统一、什么是三个记忆系统

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看作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按信息编码、储存和提取方式及信息储存时间长短的不同,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二、三个记忆系统的特点及相互联系

(一)瞬时记忆 1.瞬时记忆的定义

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1至几秒钟)。视觉的瞬时记忆叫图象记忆,听觉的瞬时记忆叫声象记忆。2.瞬时记忆的特点

* 编码方式是外界刺激物的形象。* 容量很大但保留时间很短。

* 如对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即当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时,信息就被转入短时记忆,否则过1秒钟便会消失。

(二)短时记忆 1.短时记忆的定义

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2.短时记忆的特点 短时记忆的特点

* 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项目。

* 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为听觉编码,非语言文

字的材料主要是形象记忆。

*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正在加工的信息,可被意识到。*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

(三)长时记忆 1.长时记忆的定义

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2.长时记忆的特点 * 记忆容量无限。

* 记忆的编码为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是有意回忆,意识不到。

* 遗忘的原因:自然衰退或干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系列位置效应是干扰对记忆造成影响的典型例子。

1962年,默多克给被试呈现一系列无关联的词,如“肥皂、氧、枫树、蜘蛛、雏菊、啤酒、舞蹈、雪茄烟、火星”等,请被试按一定顺序学习这些单词,然后进行自由回忆。结果发现,最先学习和最后学习的单词回忆成绩最好,中间部分回忆成绩最差。

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像 第一单元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定义和特征

1、思维的定义

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2、思维的特征(1)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是借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来认识事物的。

感觉和知觉能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但世界上还有许多不易或不能被直接感知的事物,要认识它们,只有通过思维间接地反映。

如,医生难以直接感知到病人心肌缺血,但借助心电图描记的 ST段下移和T波倒置,就能够间接地诊断出心肌缺血;人们在今天无法感知明天的天气变化,但气象学家根据各种预兆能够对未来的天气做出预测。

(2)思维的概括性

思维可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例如,树有不同的形状,人的思维不反映它们的具体形状而是反映它们的共同特征,即“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并把这种认识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进而能认识各种各样的树。

思维的概括性使人们的认识摆脱了具体事物的局限,扩大了人们认识的范围,增加了人们认识的深度。

概念的形成就是概括反映的结果。

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将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的过程;综合是将事物的各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二)抽象与概括

把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概括就是把抽取出来的共同属性和特征结合在一起的过程。

第二单元 思维的种类

一、据思维的形态分类

* 动作思维:以实际操作来解决直观的具体问题的过程。3~4岁儿童中多见,如 搭积木的过程,但成人遇到难题时也会有此表现。* 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4~7岁儿童多以直观形象为支柱;建筑师等多以表象为支柱)

* 抽象思维:以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7岁后开始发展,到青年后期才具有发达的逻辑思维。

二、按照思维的方向分类:

* 辐合思维:聚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得出正确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当问题只

有一个正确答案或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时才会发生,故又称求同思 维。

* 发散思维:根据现有的信息,不依常规,寻求变化,获得多种答案的一种思维

形式。又称求异思维。

三、据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

* 再造性思维:通过学习、记忆等方式就可进行的思维活动,即只要照搬或沿 用别人的方法,就可解决问题。缺乏独创性。* 创造性思维:用独创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

一、概念的掌握 1.概念的定义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本质特征是决定事物的性质,并使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以词来标示和记载。每个概念下的事物一般都具有共同的属性,比如“笔”有多种,但都是书写工具。

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每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

例如,“脊椎动物”的内涵是有生命、有脊椎,外延则包括一切有脊椎的动物。概念的内涵增加,它的外延就小了。

3.概念的等级

概念具有不同的等级或层次。如“玫瑰花”是一个概念,“花”、“植物”、“生物”也是一个概念,它们处在不同的层次上。

4.概念的掌握(概念形成)

是指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二、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自然概念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这个过程受很多因素影响,难以进行实验研究。人工概念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人为地制造出的一种概念。心理学家常用“人工概念”研究概念的形成。

说明被试抓住了这些汉字的共同特征,排除了无关因素。如沛、泳等都叫00,都用“氵”作偏旁,概念“氵”与00建立起联系就说明形成了概念。

三、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定义

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迁移作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如掌握了英文有助于法文的学习。负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抑制作用。如汉语拼音的学习常会干扰英语音标的学习。(2)原型启发的作用

受生活中事例的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如瓦特受水开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的启发而发明蒸汽机。(3)思维定势的作用

思维定势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第四单元 语言与言语

正常成人的思维活动和思想交流都要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思维离不开语 言。

一、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语言是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如汉语、英语等符号系统,是人们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语言是社会现象,属于语言学研究的范畴。

言语是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流的过程,是心理现象,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二、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言语需要借助语言才能实现人们之间的思想交流,离开了语言人们之间进行交际只能通过表情、动作,而这样交流的内容非常有限。

语言只有发挥交际工具的功能才有存在价值,所以,语言离不开言语。

三、言语活动的形式

四、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1.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中枢)

位于左侧大脑半球额下回,主管说话机能。

受损后的表现:说话迟钝费力,但发音器官没有毛病,能听懂别人的话,能写字,能认字。(表达性失语)

2.言语听觉中枢

位于颞上回后部。

受损后的表现:能听到声音,但不能分辨语音,对字词也失去了理解的能力。(接受性失语)

3.视觉性言语中枢

位于顶、枕交界处的角回,主管阅读。

受损后的表现:能看到字词,但不理解字词的含义。(失读症)

4.书写性言语中枢

位于额中回后部,主管书写功能。

受损后的表现:其他运动功能正常,但不能写字绘画。(失写症)

第五单元 想象

一、想象

1.想象的定义

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2.想象与表象的区别

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并没有创造出新形象,是形象记忆的过程,属于记忆范畴。

想象是对表象的加工和改造,具有创造性,属于思维范畴。

二、想象的种类(1)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目的、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如看见天上的浮云想象出各种动物的形象;睡眠时做的梦等。(2)有意想象

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再造想象

据语言的描述或图表模型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想象。例如据小说的描述,人们想象出诸葛亮的形象;建筑工人据设计图纸想象出建筑物的形象。* 创造想象

不依据现成的描述或图示,独立地创造出形象的想象。例如,作家在头脑中构思故事情节的过程,工程师在头脑中构想新建筑的过程。创造想象比再造想象更复杂、更困难。* 幻想

与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人们希望的寄托。科学的幻想是发明创造的先导,例如,古人曾幻想腾云驾雾、展翅飞翔,推动后人创造了飞机。非科学的幻想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毫无实现的可能性,例如修练成仙、长生不老,这种幻想使人误入歧途。

第六节 意识和注意

第一单元 意识概述

一、意识

意识是古老而难解的迷,迄今没有令人满意的定义: 从心理状态:意味着清醒、警觉、注意集中等。

从心理内容:可用语言报告的东西,如对幸福的体验等。从行为水平:受意愿支配的动作和活动,与自动化动作相反。

从哲学层面: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实体,由思想、幻想、梦等构成。

不同角度的理解:

是一种觉知:如观察到老师刚理了头发。

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例如你可以选择性地注意,可以利用过去的经验对现在输入的信息进行最佳的判断和解释等。

是一种心理状态:可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

二、无意识

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常见的无意识现象: * 无意识行为:骑自行车时的自动行为。* 对刺激的无意识:“视而不见”现象。

弗洛伊德对无意识的研究

无意识包括大量被社会道德、伦理所不容许的观念、愿望、想法等。如果将人类的心理活动比作一座冰山,意识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大部分的心理活动属于无意识,就像埋在水下的冰山大部。

四、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 1.三种脑电波

α波: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 8~13 赫兹;波幅稍大。β波: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14~30 赫兹;波幅较小。△波:大脑处于睡眠状态;频率更低;波幅更大。2.睡眠两大时期

非快速眼动睡眠时期:分4阶段 快速眼动睡眠时期:

睡眠周期通常为90分钟,每晚重复几次。随着睡眠进行,深度睡眠时间越来越短,而快速动眼睡眠时间逐渐加长。

第三、四阶段通常被叫做慢波睡眠,几乎所有人的睡眠都会经历这四个阶段,否则的话,就预示着身体或心理功能的失调。

(二)梦

梦是人在睡眠中尤其是在快速眼动睡眠时期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梦也是一种心理活动,是意识的一个层面活动的结果。

弗洛伊德和荣格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路径。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和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三)催眠

1、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

(1)主动性反应减低:被催眠者不主动进行各种活动,而是按催眠师的暗示去

活动。

(2)暗示性增高:个体一旦进入催眠状态后,其暗示性就大大增高。例如,催

眠师暗示个体胳膊僵直,其胳膊就会变得像木条一样僵硬。

(3)知觉扭曲与幻觉:在催眠师的诱导下,个体会将一种物体说成是另一物体,或歪曲物体属性如甜东西尝起来是酸的。被催眠者还会出现幻觉,如果催眠师暗示在他面前有个人,他就会真的认为有个人在他面前。

(4)注意趋窄:当催眠师暗示周围声音均听不见而只能听见催眠师的声音,被

催眠者就会听不见周围的其他声音。

(5)催眠中的角色扮演:如果催眠师暗示个体是一个小孩,他就真的像变成小

孩一样,在言语、行为上表现出小孩的特点。

(6)旧记忆还原现象:进入催眠状态后,如果催眠师询问个体在清醒时记不得 的经历过的事情,他能清楚地讲述出来。

(7)催眠中经验失忆:指催眠师暗示个体在被催眠期间什么也没有发生,则其

在事后就会报告说自己什么也记不得了。

2、催眠的应用

* 心理治疗方面:改变错误的认知方式等。* 医学方面:控制疼痛、安慰剂效应等。* 犯罪侦破方面:测慌仪的应用等。

* 运动员训练方面:自我诱导、心像训练等。

(四)白日梦和幻想

1、什么是白日梦和幻想

白日梦和幻想是意识的自发漂移,通常表现为漫无目的的遐想。白日梦程度严重,就成了幻想。

2、白日梦和幻想的内容

成功和失败;攻击和敌意;性幻想或浪漫奇遇;内疚。

第二单元 注意

一 注意的定义

一、定义

是心理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性质

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它是伴随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离开了心理过程,注意也就不存在。二 注意的种类 1.不随意注意

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又叫无意注意。

强度大的、突然出现的、变化运动的、新颖的、自己感兴趣的刺激易引起无意注意。2.随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又叫有意注意。

随意注意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3.随意后注意

一种既有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又叫有意后注意,它一般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三单元 注意的特征

一、注意广度(注意的范围)

同一时间内,认知主体能清楚地注意到的认知对象的数量为注意广度。

二、注意稳定性

注意维持的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

但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地增强或减弱,这种现象叫注意起伏(注意动摇)。

* 5~7岁的儿童能聚精会神15分钟左右 * 7~10岁的儿童可达20分钟 * 10~12岁的儿童可达25分钟 * 高中生一般能坚持30~45分钟

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表现出高度的注意稳定性。

与注意稳定相反的是注意分散(分心)。

注意分散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三、注意转移

在新的需求下,主动地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优良的注意品质)

注意分散是无意识地、被动地离开了注意的对象。(不良的注意品质)

四、注意分配

1.注意分配(一心二用)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

2.进行注意分配的条件

(1)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是非常熟练甚至已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2)所从事的活动之间应有内在的联系,但不能在同一感觉道、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

第七节 需要和动机

第一单元 需要与动机概述

一、需要

(一)需要的定义

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需要的种类

1、据需要的起源

自然需要包括饮食、睡眠、配偶等需要,对维持生命、延续种族有重要意义。

社会需要是人特有的、通过学习得来的,包括交往、成就、赞美、求知等的需要,对维系人类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有重要作用。

2、据需要的对象

物质需要指向物质产品,例如对生活用品、学习条件、交通和医疗的需要等。

精神需要指向各种精神产品,例如对文学艺术的需要,欣赏美的需要,阅读报刊杂志及看电影、电视的需要等。

* 激发功能:动机使人产生某种活动,如择食、择饮是由饥、渴的动机激发的。* 指向功能:在动机的支配下,人的行为将指向一定的目标。例如,在学习动

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图书馆。

* 维持和调整功能:活动开始后,人们是否坚持这种活动,同样受动机的支配

和调节。

(二)动机产生的条件 1.动机的基础:需要 2.动机的外部原因:诱因

除了内部因素,有时外部刺激也会引起动机,从而激起某种行为。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外部刺激称为诱因。

3、行为产生的基本心理模式

个体的行为是由动机直接导致的,而动机可以主要由个体的需要所驱动,也可以主要由诱因所推动。一般情况下,动机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同一行为可由不同的动机引起;不同的活动也可由相同或相似的动机引起。

(四)主导动机与辅助动机

居于支配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动机为主导动机;居于从属地位、发挥辅助作用的动机是辅助动机。

(五)动机与效果

好的动机产生积极效果,不良动机产生消极效果。

(六)动机的分类 1.据动机的性质 生理性动机:由个体生理需要驱动而产生的动机,又叫驱力或内驱力,如吃饭、穿

衣、性欲等的动机。

社会性动机:以人类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而产生的动机,如成就动机、权力动

机、兴趣、爱好等。2.据动机的意识水平

有意识动机: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目的的动机。无意识动机:没有或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的动机。3.据动机来源

内部动机: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如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外部动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动机,如为得到家长的奖励。

第二单元 需要层次理论 一 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基本需要(五种/七种)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求知的需要 6)审美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

缺失性需要由缺乏引起,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生存,如果得到满足,紧张就减弱。

生长性需要是为了不断地获得新的满足,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更多的发挥,得到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

在有些人身上存在层次颠倒的现象。二 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

1.反映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也反映了需要和行为之间的关 系。

2.将人的一切需要(包括社会需要)都看成是与生俱来的潜能决定的,忽视了 社会生活环境在人的需要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 一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一)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二)情绪情感与认知过程的区别

1.情绪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主体 需要之间的关系。而感觉、知觉和思

维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

2.从人的外部表现可观察到情绪变化,但观察不到认知活动过程。3.情绪情感会引起生理变化,但认知活动不会引起生理变化。

二、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人们把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叫做感情。

为了区别出感情发生的过程和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体验,人们采用了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实际上指的是同一过程和同一现象,只是分别强调了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二、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情绪是感情反映的过程,即脑的活动过程。情感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

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等,代表 的是感情的内容。

(2)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3)情绪与生理需要相联系,情感与社会需要相联系。

3.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1)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2)情感通过情绪表达出来。

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一)适应功能

婴儿通过情绪反应与成人交流,以便得到抚爱。

人们用微笑表示友好,用示威表示反对。成人通过观察别人的情绪状态,以决定自己的对策,维护正常的人际关系。

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二)动机功能

人们在积极情绪状态下干某项工作的干劲大;消极情绪状态下则相反。

情绪情感可放大和增强内驱力提供的信号,更有力地激发有机体的行动,如缺水不一定使人产生喝水的行为,对缺水的恐惧可促使人饮水。

(三)组织功能

情绪情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 积极的情绪情感对活动起协调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情感对活动起瓦解破坏作 用。

* 愉快情绪状态下,易记住带愉快色彩的材料。* 处于积极情绪状态时,容易注意事物美好的一面,态度和善,乐于助人,反之则相反。

(四)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其信号功能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如微笑表示友好,点头表示同意等。

表情是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手段,在信息的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单元 情绪理论

一 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

1、基本情况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了观点相似的情绪理论,后人称之为詹姆斯—兰格理论。

2、基本观点

 詹姆斯提出,外界刺激引起身体上的变化时,对这些变化(如内脏器官、骨骼肌活动等)的知觉便产生情绪。

 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如果植物神经系统的支配作用加强,血管舒张,个体就会产生愉快情绪;如果植物神经系统活动减弱,血管收缩,就会产生恐怖情绪。

詹姆斯和兰格都强调情绪与机体变化的关系,强调植物神经系统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所以被称作情绪的外周理论。

二 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

1、基本情况

坎农在质疑情绪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情绪理论,后经弟子巴德的实验验证而得以完善和发展,故后人称这一情绪理论为坎农—巴德情绪理论,又称情绪的丘脑理论。

2、坎农对情绪学说的主要批评

(1)内脏器官活动同样的变化可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

(2)受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机体的生理变化较缓慢,难以说明情绪瞬息多变的

事实。

(3)药物(如肾上腺素)能引起和某种情绪反应相同的身体变化,却不能产生

真正的情绪体验。

(4)情绪与生理状态有关,但不意味着没有明显生理信号就不能产生情绪,如

脊髓横断性损伤的动物。

3、理论模型

坎农认为,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丘脑。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传至丘脑,在丘脑加工信息并产生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系统引起生理变化。生理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

三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1、基本情况 沙赫特和辛格提出,对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1、个体必须感到高度的生理唤醒。

2、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2、理论解释与模型

情绪既来自对机体的生理变化的感知,也来自对导致这些生理变化的情境的评价。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知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的作用。

四、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汤姆金斯把情绪看作动机,他认为,内驱力在放大媒介的配合下才能成为强大动机,这种媒介就是情绪。情绪比内驱力灵活,可脱离内驱力独立地起动机作用。

伊扎德提出,大脑新皮质体积的增长和功能的分化同面部骨骼肌的分化及情绪的分化是平行的。情绪的分化是进化的产物。

第三单元 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及两极性

情绪情感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主客体关系的两极性导致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每种情感都可找到与它相对立的情感。

一、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情绪、情感的固有特征可从4个维度进行度量:动力性、紧张度、激动度和强度。这4个维度都有对立的两极。

第四单元 情绪、情感的种类

(见教材)

第五单元 意志 意志的概念

1、意志的定义

意志是人们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意志行动

受意志支配的行动为意志行动。

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行动目的要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达到。

二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1)准备阶段

权衡行动动机,确定行动目的,选择行动方法并做出行动决定。如某学生想买电脑,他就要考虑是否有必要买,买什么电脑,通过什么途径买电脑并最终做出买电脑的决定。

但有时要达到的目的有多个,它们之间会发生冲突。意志行动常表现为趋向或回避某目标,根据意志行动的这一特点把心理冲突分成四类: * 双趋冲突 * 双避冲突 * 趋避冲突

* 多重趋避冲突(2)执行决定阶段

意志强弱表现在两方面:既要坚定执行既定计划,又要制止不利于达到目的的动机和行动。在此阶段,还要反复修改行动方案,包括审定自己的目标,检查行动方法和手段。3。意志品质

第九节 人格

第一单元 人格概述

中文人格一词来自日文,日文人格一词来自英文personality,personality 源于拉丁文persona,本意指面具,即演戏时应剧情需要所画的脸谱,它表现剧中人物的角色和身份。

把面具指义为人格包含着二层意思:

一是指个人在生活舞台上表演出的各种行为即公开的自我; 二是指个人蕴藏于内的特点即被遮蔽起来的真实的自我。

(内在我与外在我)

一 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二 人格的特征 独特性

个体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如有的人开放自然,有的人顽固自守,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豪爽,有的人谨慎等。整体性

人格里的各种特征并非简单堆积,而是依据一定的内容、秩序与规则有机组合起来的动力系统。人格的有机结构具有内在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调控得当时,人格结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就呈现健康的人格特征,否则就出现各 种心理冲突,严重时导致“人格分裂”。

稳定性

人格的稳定性表现在,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一贯的,偶尔表现出的一时的心理特性不是人格特征。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的一致性,例如性格外向的人,不仅在家中非常活跃,在班级里也表现得积极主动,不仅大学四年如此,即使毕业后若干年,这个特质依旧不变。功能性

外界环境的刺激通过人格的中介才起作用,人格对个人的行为具有调节的功能,一个人的行为总会打上他人格的烙印。面对挫折,有志者在失败的废墟上重建人生的辉煌;怯懦的人一蹶不振。(性格决定命运)。

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人的心理包括他的人格是大脑的功能,人格的形成要以神经系统的成熟为基础;一个人的人格必然还会反映出他生活环境中的社会文化的特点和所受教育的影响。

第二单元 能力

一 能力概述 能力的定义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主要条件),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征。

能力是在活动中体现出来的。2.能力、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⑴ 知识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⑵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和巩固下来的、完成活动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⑶ 关系: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会促进能力的发展。

能力可反映掌握知识的活动效率,学同样的东西,有的人快,有的人慢,表现出学习能力上的差异。

能力和技能都在活动中体现,但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如打字的技能;而能力体现在如何获得这些技能。

能力包括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知识和技能不等于能力,只有可以广泛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可以转化成能力,如掌握了乒乓球技能后,如果可很快学会羽毛球,那么他的运动能力很强。

有的人掌握很多知识,但知识不能用到生活中去,不能迁移,表现为“高分低能”。

* “第十名现象”

* 许多学业优异的学生找不到工作(缺乏实践能力、社交能力等)

能力的形成依赖于知识和技能,能力又能影响知识和技能获得的速度。

不能用知识多少判断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不仅要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能力。

4.能力的分类

⑴ 按照能力发展的高低程度

能力: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心理条件。

才能:指多种能力的结合。一个有当教师才能的人,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流畅的

语言表达能力,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等。

天才:能力的独特结合,是多种高度发展的能力的结合,使人可以独立地、创造

性地完成一些复杂的活动。(2)按能力的结构

一般能力:在多种基本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

等,即智力。

特殊能力:出现在某些专业性的活动中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

力等。

两者的关系:特殊能力是在一般能力中得到充分发展的某种特殊的心理活动的系统;一般能力是在种种特殊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般智力。

(3)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

认知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即智力。操作能力:支配肢体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

社交能力:是从事社会交往的能力,如与人沟通的言语交往和言语感染力、组织

管理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等。

(4)按创造程度

模仿能力:是指仿效他人的言谈举止而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的能力。再造能力:是指遵循现成的模式或程序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创造能力: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模式或程序,独立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发现新的规律,创造新的方法的能力。

二 能力理论

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1904年,英国)

在一切心理任务上,都包括一般因素(g)和某特殊因素(s)。g因素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s因素只与特定的智力活动有关。一个人在各种测验结果上所表现出来的正相关,是由于它们含有共同的g因素;而它们之间又不完全相同,是由于每个测验包含不同的s因素。g因素就是智力。

2.塞斯顿的群因素理论(美国)

能力由七种彼此无关的原始能力构成: 数字计算能力——数字速度与正确性 词的流畅性 ——语词联想速度与正确 语词理解能力——对字词的理解

机械记忆能力——对字词、数字和字母的记忆 推理能力 ——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空间知觉能力——运用感官及知觉经验以正确判断空间方

向及关系的能力

知觉速度 ——迅速而正确地观察和辨别事物的能力

并以此七种因素构造了基本心理能力测验。但他的这种设计最终被实验结果(包括他自己的)所推翻。

作相关系数的计算:r计-词=0.46,r计-言=0.38,r计-记=0.18,r言-词=0.51,r言-记=0.39,r言-推=0.54。说明这七种原始能力间有较高相关。3.吉尔福特的智力结 构理论(美国)

智力是思考的表现,而思考包括思考的内容、操作及产物三个心理维度。(1)思维内容

图形类:如图形、形状或具体的东西等。

符号类:如标志、字母、数字、电话号码等。语义类:如“树”这个词所代表的意义和概念。行为类:那些非语言信息。(2)思维操作

认知:对事物的了解和发现。记忆:保持已有认识的信息。

聚敛思维:将全部信息引向最合理的答案。发散思维:沿多种方向去思考和探索。评价:做出定论。(3)思维产物

单元:信息最简单的组织方式,指一个图形、一个符号等。类别:按一般特性进行分类的能力。关系:事物间的关系,如因果关系。系统:按一定关系组织起来的事物系统。

转换:从对一个事物的认识转换到另一个事物。蕴含:寓意。

吉尔福特认为,进行智力操作时,可得出5(操作)×4(内容)×6(产物)=120 种组合。

智力由这120个智力因素组成,每种因素都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分别负责不同领域的智力活动。

第三单元 气质

一 气质的概述

(一)气质的定义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如有的人心情急躁,易发脾气,不三思而后行;有的人冷静沉着,不轻易动肝火,遇事总要三思;有的人行动缓慢,语言缓慢乏力;有的人行动敏捷,语言流畅。这些体现出人气质特征的不同。

(二)气质类型学说

 体液说

希波克拉底提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即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一个人身上哪种液体的比例较大,他就具有和这种液体相对应的气质类型。血液----多血质 粘液----粘液质 黄胆汁----胆汁质 黑胆汁----抑郁质

希波克拉底关于四种气质类型的学说,一直沿用至今。但限于当时的条件,他用四种体液来解释气质类型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体型说

德国精神病医生克雷奇米尔认为,不同体型的人有不同的气质。矮胖型的人,外向而容易动感情;瘦长型的人,内向而孤僻;强壮型的人介于两者之间。

血型说

古川竹二据血型把气质分为A型、B型、O型和AB型。A型气质:内向、保守、多疑、焦虑、缺乏果断性、易灰心 B型气质:外向、善交际、感觉灵敏、轻诺言、好管闲事 O型气质:胆大好胜、喜欢指挥别人、自信、坚强、积极进取 AB型气质:兼有A型和B型的特征

但许多学者认为,这种理论没有多少科学根据。生活中气质相同而血型不同的人或血型相同而气质不同的人并不少见。

激素说

激素是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在血中浓度极低,对生理和心理活动有重大影响。

伯曼把人分为:甲状腺型、垂体型、肾上腺型、性腺型,并认为不同类型的人有不同的气质特点。(1)甲状腺型:

甲状腺分泌增多者精神饱满、不易疲劳、知觉敏锐、意志坚强、易动感情甚至感情迸发;甲状腺分泌减少者可能发生痴呆。(2)脑垂体型

脑垂体分泌增多者性情强硬、有自制力、喜欢思考、骨骼粗大、皮肤甚厚、早熟、生殖器发达。

脑垂体分泌减少者身材短小、脂肪多、肌肉萎弱、皮肤干燥、思想迟钝、缺乏自制力。

(垂体病变可累及性腺、甲状腺及肾上腺皮质等)。(3)肾上腺型

肾上腺分泌增多者雄伟有力、精神健旺、皮肤深黑而干燥、毛发浓密、专横、好斗。肾上腺分泌减少者体力衰弱、反应迟缓。(4)性腺型

性腺分泌增多者常感不安、好色、具有攻击性。性腺分泌减少者则性的特征不显现,易同性恋,进攻行为少。

科学研究表明:激素对人的气质确有影响。例如,恐惧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发怒时,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但各内分泌腺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不能简单地强调一、二个内分泌腺的作用;也不能孤立片面地强调激素对气质的作用,因为神经系统控制着内分泌腺的活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影响气质活动。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1、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性

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两个基本过程,每个基本过程都有强度、平衡性、灵活性三种基本特性。

神经活动的强度:神经细胞能接受的刺激的强弱程度

神经活动的平衡性:指兴奋和抑制两种过程的相对关系,有平衡和不平衡之分,不平衡又有兴奋占优势和抑制占优势两种情况。

神经活动的灵活性:指兴奋与抑制过程更迭的速率,有灵活和不灵活之分。

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巴甫洛夫指出,两种基本过程的三个特性间的不同组合构成了高级神经活动的不同类型。从理论上讲有12种,但有些在生活中不存在。最后确定了四种即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与传统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但真正属于 这四种气质类型的人不太多,大多数人为中间型或混合型。

3、气质的特性 ⑴感受性和耐受性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能力;耐受性是指神经系统能忍受外界刺激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

感受性低的人,很强的刺激才能感觉到,因而耐受性高。(2)反应的敏捷性

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外在表现,即反应的快慢,动作、言语、思维、记忆、注意转移的速度等都反映了敏捷性。(3)可塑性

根据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可塑程度,它也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表现。(4)情绪的兴奋性

指情绪表现的强弱程度,是神经过程平衡性的表现。有的人情绪兴奋性高而抑制能力低,有的人则相反。

如少年期兴奋强而抑制弱,表现出好动、敏捷、热情、急躁等特点;壮年期兴奋与抑制平衡,表现为坚毅、机智、活泼、深刻;老年期兴奋弱而抑制强,表现为沉着、安静、坚定、冷淡、迟缓。(5)指向性 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常指向于外还是常指向于内,常指向于外者为外向,常指向于内者为内向。

4、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1)胆汁质

胆汁质神经过程特征是强但不平衡。

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能忍受强刺激,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精力旺盛,行为外向,直爽热情,情绪兴奋性高,心境变化剧烈,脾气暴躁,难于自我克制。

《三国演义》中的张飞

(2)多血质

多血质神经过程特点是强、平衡且灵活。

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活泼好动,言语行动敏捷,反应和注意转移的速度都较快,行为外向;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善交际,易接受新事物;注意力易分散,兴趣多变,情绪不稳定。

《水浒传》中的浪子燕青

(3)粘液质

黏液质神经过程特点是强、平衡但不灵活。

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反应速度慢,情绪兴奋性低但很平稳;举止平和,行为内向;头脑清醒,做事有条不紊,踏实,循规蹈矩;注意力易集中,稳定性强;不善言谈,交际适度。

《水浒传》中的林冲

(4)抑郁质

神经过程特点是弱,兴奋过程更弱。

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多疑多虑,内心体验极为深刻,行为极端内向;敏感机智,别人没注意到的事他能注意得到;胆小,孤僻,情绪兴奋性弱,寡欢,爱独处,不爱交往;做事认真仔细,动作迟缓,防御反应明显。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第四单元 性格

一、性格的定义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对性格定义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1)人对现实的态度就是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和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人们生活在社会中,不可能不对各种有关事物产生一定的看法,作出一定的选择,采取一定的行为方式,这个过程就是性格的表现。例如,“守株待兔”反映了一个人懒惰、愚顽的性格特点。

(2)性格有个别差异,但性格又是较稳定的,那种偶然的表现不能构成人的性格特征。例如,一个人偶然表现出胆怯,不能认为这个人具有怯懦的性格特征。也就是说,性格必须是经常出现的、习惯化的、从本质上最能代表一个人个性特征的那些态度和行为特征。(2)性格有个别差异,但性格又是较稳定的,那种偶然的表现不能构成人的性格特征。例如,一个人偶然表现出胆怯,不能认为这个人具有怯懦的性格特征。也就是说,性格必须是经常出现的、习惯化的、从本质上最能代表一个人个性特征的那些态度和行为特征。

(3)性格是个性特征中最具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

* 性格是道德观和人生观的集中体现,受社会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的评判,有好坏之分。

* 性格对其他个性心理特征具有重要影响。性格的发展规定了能力和气质的发展,影响着能力和气质的表现。“勤能补拙”就说明性格对能力有巨大作用。

二、性格的结构

1、性格的静态特征(1)性格的态度特征

即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对学习和工作、对自己的态度特征。积极的表现为:爱祖国,爱集体,乐于助人,诚恳,正直,认真细心,谦虚谨慎,自强自尊,勇于自我批评。消极的表现为:不关心社会与集体,没有社会公德,为人冷漠、自私、虚伪,马虎粗心,拈轻怕重,骄傲自大,自自以为是等。(2)性格的意志特征

对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进行调节的特征。

良好的意志特征是行动有计划,独立自主,不受别人左右,果断,勇敢,有毅力,自制力强等。

不良的意志特征是鼠目寸光,盲目性强,随大流,易受暗示,固执己见,任性等。

(3)性格的情绪特征

指情绪对一个人活动的影响及他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

良好的情绪特征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稳定,常处于积极乐观的心境状态。

不良的情绪特征是事无大小都易引起情绪反应,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差,情绪波动,心境易消极悲观。

(4)性格的理智特征

指在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过程中的性格特征。感知方面:有的人观察敏锐,有的人观察迟钝 思维方面:有人善于分析抽象,有人善于综合概括 记忆方面:有的人过目成诵,有的人需反复记忆 想象方面:有的人想象丰富,有的人想象贫乏

2、性格的动态结构特征

* 各种性格特征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态度特征是性格的核心。* 性格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场合,有时以某个侧面表现出来,有时又以另一个侧面表现出来。* 性格具有可塑性。

3、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 气质是先天的,主要体现为神经类型的自然表现。性格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它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

* 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

* 气质不涉及社会评价,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涉及社会评价,有好坏善恶之分。

第五单元 人格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

1、本我

包括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只求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是“原始的人”。

2、超我

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将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内化而来,主要是监督、批判、管束自己的行为,它遵循“道德原则”,追求完美,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是“道德的人”。

3、自我

是自己可意识到的部分,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调节作用,一方面要尽量满足本我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的约束,它遵循“现实原则”,是“现实的人”。

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维持平衡,心理就正常;失去平衡,导致心理失常。

二、容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

容格认为,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可以指向内部,也可以指向外部,指向内部叫内向;指向外部叫外向,每个人都有内向和外向两种特征;根据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占优势,可将人格分为内向型的和外向型的。

三、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维度理论 人格五因素模型

(一)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奥尔波特于1937年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他认为,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单位。奥尔波特将许多人共有的特质和只属于某个人的特质区分开,即将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1、共同特质

同一文化形态下的人们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如中华民族的勤劳、法兰西民族的浪漫等。

2、个人特质

是个人所独有的特质,代表个体间的人格差异。依照在生活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奥尔波特将个人特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多愁善感是林黛玉的首要特质。*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如林黛玉的清高、聪慧、内向、抑郁等是她的中心特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

* 次要特质:不太重要的特质,这些特质除了他亲近的人外,其他人很少知道。

如一个人在外面很粗鲁,但在母亲面前很顺从,顺从为其次要特质。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1)共同特质与个别特质

共同特质是一个社区或一个集团的成员所具有的特质;个别特质是某个人所具有的特质。

(2)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

卡特尔还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能够观察得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因素,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如乐群性是根源特质,一个人身上乐群性的量影响他的各个方面,如朋友的多寡、与什么人交朋友、交往的技能等。乐群性这一特质的外部表现是表面特质。每种表面特质都来自一种或多种根源特质,一种根源特质可以影响多种表面特质。

再如大胆、独立和坚韧等是表面特质,其共同的根源特质是独立性。

3、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1)据因素分析法提出了人格的三因素模型: 内外倾----内、外倾的差异 神经质----情绪稳定性的差异

精神质----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

(2)据这一模型编制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测定人格维度的自陈量表。该量表包括四个量表:E(内外倾量表),N(情绪稳定性量表),P(精神质量表),L(效度量表)。

4、人格五因素模型

传统上有临床的、相关的和实验的人格研究取向。这些取向的共同目标是构建—个可描述和解释人格特点的人格模型。从弗洛伊德到卡特尔,他们的理论所包括的因素数量和性质很不同,一致性很小,未取得共识。但近十年来,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被许多研究证实,被心理学家认为是人格结构的最好模型。

人格结构中的五个因素后来被称为“大五”,强调该人格模型中每一维度的 广泛性。这五个维度因素是神经质(N)、外倾性(E)、经验开放性(O)、宜人性

(A)和认真性(C)。

根据五个特质的起始字母,构成了“OCEAN”一词,代表人格的海洋。

五因素模型表明,个体之间的差异有望从五个人格因素上加以说明,此模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下载心理学专业英语讲稿1-什么是心理学what is psychology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学专业英语讲稿1-什么是心理学what is psychology.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学1

    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所......

    心理学1

    现代心理学诞生于1879年。 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指心理过程。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派指信息加工学派。 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属于无意识的心理现象。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

    心理学1

    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意识:能为个体所清晰察觉的心理活动 无意识: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个体心理:指个人具有的或在......

    什么是女性心理学

    什么是女性心理学 定义 是以女性变量为中介的,研究涉及一切与女性心理有关的现象,是研究这些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的特定领域。 女性的定义: 人类两种性别之......

    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A 模 拟 题 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 理学》开始,该书出版的年份......

    设计心理学1

    1.1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现状 设计艺术心理学是一门崭新的学科,以往学者对它所作的界定并不算多。 1、赫伯特.A.西蒙(美国 人工智能专家) 最早奠定设计心理研究基础,使设计领......

    教育心理学1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 古代思想起源  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柏拉图:知识即回忆。  亚里士多德: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

    心理学 著名的大师级别讲稿1

    1. 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影响 加考比和达拉斯在实验(1981年)中发现,以听觉形式呈现的刺激而以视觉形式进行测验时,这种感觉通道的改变会严重影响内隐记忆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