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0后大学生的偶像观
90后大学生的偶像观
五四青年节前夕,复旦大学相关研究机构3日公布了《互联网与当代大学生系列研究报告》之《90后大学生的偶像观》。第一名、韩寒 第二名、王思聪 第三名、马云 第四名、宫崎骏 第五名、TFBOYS 第六名、罗永浩 第七名、任志强
调查以随机抽样方式,从覆盖不同地域、不同办学层次的2246所中国大学中抽取1708名微博大学生用户,通过对样本近两年间发表的所有博文进行内容分析,深度解读当代大学生的理想、追求、愿景和情趣。
调查显示,受访大学生对任志强、马云等经济大牛评价最高。
虽然都最受关注,受访大学生对实力派评价最正面,偶像派评价相对负面。
报告分析,马云在经济领域的地位和影响是其受到关注的首要因素。对马云的正面评价源于大学生对其奋斗历程和个人成功的敬慕,他的形象更多地是一种励志力量,是正能量和自信的一个来源。甚至可以说,马云代表了年轻人对创业的热情、对互联网的探索以及对财富与成功的向往。
韩寒、王思聪是活跃于新浪微博平台的大V用户,90后的TFBoys则是十几岁就出道的男生组合,如此身份和话题也为他们引来不少非议。
报告表明,大学生对待韩寒、王思聪与TFBoys的态度呈现两极化的观点。对韩寒的正面评价不乏对其才情和个性的溢美之词;而负面观点则质疑韩寒的文学修养不够等等。
在对王思聪的评价中,大学生极少表现出仇富的心态,更多是围观调侃,对其犀利言行表现出一定的包容性;同时,也有不少受访者对其过于张扬的个性表示反感。
在对TFBoys的评价中,一部分人痴迷于组合成员的高颜值和青春形象;另一部分人则对其嗤之以鼻,不认同他们的音乐品味,质疑他们小小年纪就步入演艺圈的人生选择,或把矛头指向他们的那些脑残粉。
报告指出,90后大学生关注和喜爱的公众人物一般具有性格丰满、形象亲和;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积极;有个性、有话题、有娱乐性等特点。
研究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网络心态是追求自由而有用的精神,虽然不喜站队,围观戏谑成常态,但也会有自己的观点。推荐阅读:
复旦大学《互联网与当代大学生系列研究报告》完整版 90后大学生的偶像观:马云、韩寒受欢迎
90后大学生的物质观:高生活追求、高个人奋斗 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张扬个性,但绝非任性妄为
90后大学生的社会观:经济治理崇尚市场竞争,政治冷感寄改革希望于国家 90后大学生的文化观:开放的传统主义者,告别愤青,理性爱国 90后大学生的恋爱观:重精神轻物质,拼能力比拼爹更重要 90后新标签:从容、理性、务实
第二篇:90后大学生的偶像观与价值观的调查
90后大学生的偶像观与价值观的调查
【摘要】:随着世界多元化趋势的发展,以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90后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也明显增强。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偶像崇拜是青年时期特有的人格心理。研究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的演变,是研究社会价值观念演变的最佳视角,而研究青年偶像崇拜的变迁则是研究青年价值观演变的最直观的现实切入视角。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偶像观价值观
一90后大学生偶像观与价值观的调查汇总
(一)90后大学生偶像观与价值观的调查目的现在90后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题,调查90后的价值观与偶像观,为了更好了解现在90后大学生的想法,及时改正他们错误的偶像选择与价值取向,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给予他们正能量,为大学生将来更好地成才与发展打基础。
(二)90后大学生偶像观与价值观的调查的方式
本次调查我们采取问卷调查,随机采访和电话采访这三种方式。
(三)90后大学生偶像观与价值观的调查结果
关于偶像观,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32%的人有着自己明确的偶像并且提供了正能量,给予了精神支持;62%的人表示偶像随时更换,凭个人的一段时间喜好而定;6%的人则表示暂时没有偶像。关于价值观,46%的人表示没有明确的价值观,很多事只凭个人的喜好;40%的人表示跟随着大众走;只有14%的人表示对价值观有着一定的了解,并且做事按照个人价值观。
二90后大学生偶像观与价值观的调查结果分析
(一)90后大学生偶像观调查的结果分析
“90后”是“80后”的派生词,指1990年1月1日至 1999年12月31日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有时泛指1990年以后至2000年之间出生的所有中国公民。90后在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同时也是中国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所以90后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由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普遍为独生子女,目前多数尚未成年。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变化,90后的思想与理念与老一辈中国人有很大的不同。虽然社会上不乏对90后的批评,但90后的社会价值也渐渐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他们的思想正是中国思想年轻、活力的体现。因此,对90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偶像观进行研究有助于
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的年轻思想和理念。
现今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也逐渐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不同的年龄阶段总会有一些不同的偶像,选择一个偶像,就意味着不可避免要受到其影响——不论是简单的外在模仿,还是内在的一种精神鼓励。所以从某一方面来讲,偶像也是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选择一个正确的偶像就可以带来正能量。而90后是现在社会上备受瞩目的一代,90后的偶像观也折射出现今年轻人的想法,了解他们的想法对于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也有一定的作用。所以,近期,我们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对90后高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形式有问卷调查,随机采访,电话采访等方式。调查完毕后我们对结果进行了分类和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在现在90后的大学生的偶像中有政界要人,商界精英,偶像明星,文坛巨匠,也有社会中普通的老百姓但是有感人事迹的人,如“最美妈妈”吴菊萍等。这些表示,一方面说明现在的大学生都有自己一定的偶像观,他们知道什么是自己值得尊敬与追求的,什么是对自己有正影响的,也不再对偶像局限在一个方面。但是尽管如此,仍有一部分人认为偶像就是偶像明星,现在韩流席卷,欧美流行,而k-pop歌手大多数有漂亮的外表,超强的舞蹈实力,这对现在90后的少男少女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惑,于是一部分人就在此中迷失自己:逃课看偶像的演唱会,买他们代言的各种产品,他们的一句话成为这些人的行事准则,这些人因他们或喜或忧。显然这些所谓的“偶像”并没有带来正能量。当然,喜欢偶像明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些人并没有真正理解偶像观,尽管喜欢偶像明星,但如果不仅仅看到偶像的外在,而是看他们为了成为偶像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并且以此来激励自己,为了梦想而努力,那么同样喜欢偶像明星效果却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说树立正确的偶像观是十分重要的。
偶像以及偶像观念一定程度反映了大学生的理想世界和精神世界,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自然有了不容小觑的作用。1
在我们的生活方式及日常行为,偶像可能是指引方向的灯塔。听他们的歌,看他们的影视作品或者是看他们在某个领域的杰出成就,便会觉得闲散枯燥的生活变得丰富有趣,每当心情不好的时候或是心里压力特别大的时候,想到偶像,便会觉得生活还是充满希望。认识到偶像的导向作用,生活一定会更加的出彩。
相反的,偶像以及他相关的负面言论和行为,也可能是将人推向犯罪的助手。虽然在调查中大多数人对于偶像持有一个积极健康的态度,但还是有些青少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偶像有了极端的行动,一旦走上极端,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不见了,包括价值观也随之变形。
我们不禁思考,如何在未来社会中,偶像的形象越来越积极,全民偶像观念,也越来越
理性健康,避免任何与偶像有关的悲剧发生。2
我想,最重要的还是我们90后的自我意识。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判断,学会自我坚持和保护,让自己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理性偶像观,正确价值观,让90后的人生更加丰富。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导向,克服浮躁、肤浅的不良风气。3
(二)90后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的结果分析
同时,很多时候偶像观往往能折射出价值取向。因此我们在调查90后大学生的偶像观的同时也对他们的价值观进行了调查。价值观是指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看重的标准、原则或品质。价值观体现着人们对人生、生活的认知。价值观可以细分为六类:
1.人生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是对于人的生命存在和活动目的、意义的理解,指示人们实践活动的总目标,左右人生道路的方向,又在根本上制约着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把握人生的价值取向。人生价值观的基本成分是人生价值目标、人生价值手段和人生价值评价。
2.政治价值观
政治价值观是社会成员对政治世界的看法和观点,包括社会成员看待、评价政治事件以及政治活动的标准,以及由此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
3.道德价值观
道德价值观是主体根据自己道德需要对各种社会现象是否具有道德价值做出判断时所持有的内在尺度,是个体坚信不疑的各种道德规范所构成的道德信念的总和。道德价值观是通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表现出来的,是关于道德的本质善恶的标准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和观点体系。
4.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在职业选择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倾向和态度,是个人评价和职业选择的内心标尺,是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
5.消费价值观
消费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所持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
6.婚恋价值观
国家相关法规规定大学生在读期间可以结婚。但大学生真正在校结婚的非常少,而恋爱
现象非常普遍。
而当代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和追求
当代90后大学生憧憬着美好未来,他们勾画着人生的蓝图。他们愿意为国家为社会和公众奉献自己的力量,但也会考虑自己能否从中得到“好处”。可能人们会认为这完全谈不上伟大理想和追求,这全是为了谋一己之私。这不代表着他们不再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或者世俗化了,这只是将伟大理想隐性化了,这也是一种自我意识提高的表现。
2.政治倾向
思想政治倾向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核心内容。当代90后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目睹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伟大成就,他们经历了20年来翻天覆地的改变。他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中国的明天会更好.与此同时,他们也认识到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他们不断的走向成熟,他们学着以发展的眼光理性地看待社会问题。
3.学习观念
对于大多数的90后大学生来说,上大学不再是单纯的学习课本知识,获取大学文凭。他们开始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对于单纯知识的学习,他们更注重于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努力完善知识技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把自己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明确了个人的价值观,才能明确自己的生涯发展目标,为自己勾画出人生的蓝图。
90后大学生与80后大学生有着不完全相同的成长经历,他们生活在网络化普及,各种文化,思想不断碰撞的年代,这些变化与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影响着他们的价值取向乃至价值观的形成。并引导着他们的行为方式。90后大学生承担着建设未来的责任,是建设国家的新一代,所以90后价值观值得我们去探究。我们小组也对这次关于价值观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个人意识较强集体意识较弱,价值取向多元但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生活上有节约意识但缺乏独立性,有正确的恋爱观但又有强烈好奇心,尊重生命但缺乏面对挫折的勇气,喜欢攀比不切实际,很多人都不懂得生命价值的真正含义。这些都是调查后进行结果分析后所体现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方式,提高自己的行为意识,尽量把自己的品格能力等往正方向带领。这些对于现在是校园主体的90后大学生来讲尤为重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即在某一方面来说能提高以后的社会竞争力,为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步入社会增强有力的筹码。一句话,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偶像观与价值观是提高自己,加强自己的基础。
注释 1 道客巴巴在线文档分享平台页第二段最后一句道客巴巴在线文档分享平台第7页第二段 3 Doc in 豆丁页第三段
第三篇:大学生贫富观(精选)
大学生贫富观论文...........................................................................................................................1
摘要...........................................................................................................................................1 “面包”与“爱情”的抉择...................................................................................................1 毕业,去大城市还是回家乡?...............................................................................................2 ——正确审视自我 “适合”最重要......................................................................................3
大学生贫富观
摘要:21世纪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环境驱使人们追求更多的财富。在这种激烈竞争中,无可避免的,有人成功、有人失意,贫富差距逐渐拉大,而这种差距造就了不同的贫富观,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关键词:爱情与婚姻、学习与事业
“面包”与“爱情”的抉择
中国古代爱情神话,例如“鹊桥相会”、“梁祝”、“孔雀东南飞”,都以悲剧收尾,有情人无法终成眷属。古代爱情悲剧一般都是由封建制度造成的,如果无法达到门当户对的要求,单单追求爱情的婚姻是不被祝福的。辛亥革命时期,封建制度被废除,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婚姻自由。然而人们在追求真爱的道路上仍不顺利,封建制度虽被废除,新的障碍却高高竖起。贫富差距俨然取代封建制度成为真爱道路上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哪怕我们不是追求名利的世俗拜金主义者,我们也会面临“爱情”和“面包”的选择,罗曼蒂克的爱情纵然令人憧憬,富足优越的生活也令人向往。古人常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确实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足够幸运能够拥有它们。在一档相亲节目上,有一个男孩问女嘉宾愿意坐在他的单车后面过一辈子么,她回答“我想我还是坐在宝马里哭吧”。这实际反映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在贫富观影响下的一种价值取向,这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爱情观,甚至是婚姻观,以至于“有房有车”成为爱情的标配。大学生在恋爱的过程中也许不会考虑对象的家庭情况,但是一旦谈及婚姻,对方的家庭情况一定会被考量,如果双方家庭状况相差悬殊,父母的担忧|、劝告甚至是阻止将会成为双方婚姻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毕业,去大城市还是回家乡?
选择碌碌无为的过一辈子还是选择在北上广拼搏奋斗,不同的贫富观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选择。长辈们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现状。父母从小教育我们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实际上是在培养一种谋求更好的生活的意识。在中国人们都爱住在大城市。往往大城市的人看不起小城市的,小城市的看不起郊区县城,县城的又看不起农村的。归根结底是城乡差别造成的。城里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比农村要超前几十年。有钱人大多躲在城里,离市中心越近越好。北京上海甚至一些2-3线城市房价一路攀升,导致穷人基本住不起了。不少像《蜗居》那里的人一样穷自己毕生收入还有父母的一生积蓄勉强买套房子,但一辈子也会在房贷的重压下生活,没有轻松可言。大学生对“就业前景”这个词不会陌生,在填写志愿的过程中,除了选择心仪的大学外,选择专业也是一个大难题。不少学生都会参考每年“最有就业前景的专业”排行榜,也有看专业选大学的情况。对不少人来说,好的专业意味着就业率高、工资待遇高。然而,在毫无背景的前提下,一个人到中国一线城市谋求发展将会面临巨大的住房、就业等压力。正如我们说的“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如果没有强大的毅力、决心,在这样的城市定居是很难的。无论是什么专业,只有学好、学深、学精才能经得起求职单位的考验。
——正确审视自我 “适合”最重要
追求物质利益是人的天性,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在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品。但是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罔顾道德、礼法,只会导致人性的丧失。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贫富观,切不可“欲富恶贫”。爱情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事物之一,它值得人们真心对待。在爱情中,人不可不物质但不可太物质,如果每一段恋情的开始前,都要衡量一番,这样的真心是否经得住考验实在让人怀疑。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一份纯粹感情不可掺杂太多的利益,爱情是人和人之间最微妙的东西,是人和人之间最纯粹的情感,是最坚不可攻陷的情感,同时也是最脆弱的,它需要我们精心保护。如果你追求的仅仅是一种富裕的生活,每段恋情开始前都要恒量对方的经济实力,未免太物质,失掉了追求纯粹爱情的资格。在求职路上,不论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往届毕业生,几乎都有过就业去向问题的困扰,其中以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求学的毕业生最多。他们最纠结的,便是权衡工作和家庭之间,如何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那么,究竟该如何选择?首先,要正确估量自己。如果你是名校毕业,对自己的能力有足够的自信;如果你敢打敢拼,喜欢挑战;如果你个性鲜明,性格强势,对一切新的事物充满好奇,那么,可以选择留在大城市一试。如果你是普通大学毕业,你认为自己不够优秀;如果你喜欢按部就班,不爱折腾;如果你性格沉稳,追求安稳的生活,那么,你就要调整一下自己的择业区域了。其次,要从你的父母或家庭角度考虑。如果你的父母观念新潮,他们能够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他们支持你去外面闯荡;如果你的家庭特别富裕,或者你是一个富二代,你不那么恋家,能够担负起自己的人生,那么,你可以去大城市闯荡、打拼。如果你的父母思想保守,信奉“养儿防老”,他们希望你留在身边;如果你的家庭条件一般,你又特别依恋父母,离开家会有不安全感,那么,你还是留下来吧!其实,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在哪里生活一样有苦有乐,你需要做的,就是在正确审视自我之后,选择自己能接受的,最适合自己的。
第四篇:大学生节日观
社会调研——关于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意识的调查
保护传统节日,保护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关于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意识的调查——关于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意识的调查
保护传统节日,保护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关于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意识的调查——关于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意识的调查
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不仅中国的经济面临全球化,中国的文化发展也面临着全球化。中国的传统节日逐渐变为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继承和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其传统节日文化更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喜的是部分节日被我们一代一代的继承下来,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焕发除了新的生机;然而,有些节日却在逐渐被我们的年轻人遗忘。更令人尴尬与耻辱的是几千年来土生土长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因为我们自身的不重视而被其他国家抢注。与之相反,一些西方节日(比如“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感恩节”、“母亲父亲节”等等)却仿佛在这里找到了第二春,获得了年轻人的喜爱甚至追崇。不得不承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正面临着西方节日文化的强劲冲击。因此我们通过网络以及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重视程度状况进行了调查。我们共获得本校同学以及网友的有效问卷95份。经过我们对问卷的整理与统计,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并发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约92.6%的同学认为传统节日文化值得我们的重视,以及约90.5%的同学觉得比较喜欢中国传统节日,仅有约9.5%的同学持不喜欢或不确定的态度。其次,大约87.3%的同学表示经常或几乎每年都庆祝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并能够大多数情况下坚持传统节日的习俗(比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然而,在“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你庆祝哪个多一点”的问题中,却有近32%的同学选择了西方节日,并有45.3%的同学觉得中国传统节日正在遭受西方节日的冲击,相反仅有29.5%的同学明确表示没有受其影响。可见,西方节日确实对我国传统节日造成了强劲的冲击。最令人意外的是,在问卷的第17题有关中西方节日混排中,除了春节、中秋节这两个经典节日排在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之前外,端午节则被大部分人放在了这一系列的“洋节”之后。结合2005年韩国成功将端午节申报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令我们所有国人感到耻辱的行为,增强大学生传统文化节日的意识迫在眉睫。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沉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猛机智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这些不可或缺的精神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长存的文化象征。然而,它缘何不能得到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充分认可呢?经过对问卷的仔细分析,我们觉得一方面因个别的传统节日内涵比较古老,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衍生出更具时代特色的内容;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思想比较开放,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他们总是喜欢一些新奇的东西和更具轻松、娱乐性的事物,因此,当具有以上特点的西方节日随着经济和文化的日益全球化进入中国时,它们引起了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受到了他们的追崇。相反,传统节日无形中却受到了冷落。既然我国传统民族节日文化逐渐遭到冷遇的原因已经找到,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我想“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传统节日应从政府做起、政府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上应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通过政府加大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有选择性的把大部分的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并根据需要制定相关法律制度进行监督,可以给年青一代营造一个认识、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氛围,让他们懂得我们还有这样一些古老而富有意义的节日存在。我们还可以利用传媒,把一些即将消失的东西赶快抢救、拍摄,对还在传承的东西要细心报道、加以引导,特别是在网络化的时代,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有体系化的进行宣传。此外,政府还可以组织一些专家学者在尊重历史事实的情况下,对传统节日的内容以及形式进行创新,举行一些大型的庆祝性质的活动。通过向其注入新时代的血液,使其更具有活力,更具激情,以便于被年青一代接受,最终达到发扬光大的目的。
2、当代大学生应从自身做起加强自律、当代大学生是新生的一代,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一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因此增强中国传统节日意识,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不可推脱的历史使命。然而考虑到现实的状况,不得不令人堪忧。虽然大部分同学知道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却缺少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而努力奋斗的动力。看一下我们身边的同学朋友,有多少人盲目的追求时尚和潮流,有多少人沉迷于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通宵达旦,不能自拔,又有多少人对我们的文化传统表现得麻木不仁,无动于衷。我们现在做得最多的无非就是寻求刺激与激情,其本质就是为得到短暂而毫无意义的畅快,拿着年轻这个无价的资本去恣意的挥霍,不懂得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因此,当代在校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的自我约束能力,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再盲目的去追求一些西方文化,尽量多的接近并用心去体会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去发现它的独特的魅力,从而从内心深处喜欢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3、作为学校应进行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就大学生的角度来说,校园无非就是我们的家。我们为求学而来到这里,接着我们在这里学习,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渐渐的学会如何去与人交往,渐渐的形成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我们的行为和意识都受到了校园文化氛围的影响。所以,我认为通过学校对大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和鼓励将会取得很大的成效。就校方来说,第一可以在校园内建立一个传统文化气息比较浓厚的氛围,比如在画报栏里张贴或抄写一些有关传统文化节日的历史由来,主要习俗特点及其现代的传播与现实意义,使同学们在校园里不知不觉的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可以通过校园传媒在特定的时间里对某一节日进行宣传和讲解来增进同学们对节日的认识。当然,如果在学校内部定期不定期的举办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庆祝活动(比如文艺演出,过习俗,传统知识竞答等)将会起到更加显著的作用。第三,作为校方可以充分发挥学校教学工作的自主权,增设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必修课或选修课,一来可表明校方对此工作的重视,二来可进一步给学生传递一个积极信号——传统文化是不能丢弃的。如果以上三点能够在校园内得到深入的贯彻,那么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必然能够使在校大学生的传统节日文化意识得到大幅的提高。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民族,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令他人欣羡财富。民族传统文化对于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意义。而民族传统文化则节日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中包含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宇宙和人生的透彻认识,也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和伦理、道德,因此具有很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考虑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全球化,多元文化并存,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形势,在文化继承方面我们不可能摒弃所有的西方文化,所以“取其精华,弃之糟粕”是对待西方文化最好的方式。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我们更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从自身做起,做一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宣扬着,不要一味的随波族流,要坚持自己的观点。
第五篇:浅论大学生婚恋观
浅论大学生婚恋观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谈恋爱现象渐趋普遍,恋爱问题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婚姻价值判断体系和婚姻行为的相对稳定性。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他们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他们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入手,深入剖析了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提出了加强对大学生婚恋观进行教育引导的相应对策及大学生拥有正确婚恋观的途径。
引言:对甜蜜爱情、美满婚姻和幸福家庭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所谓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恋爱与婚姻关系、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婚恋观是人们的价值观在恋爱,婚姻问题上的体现。作为处于新思想最前沿的大学生,我们的婚恋观折射出这个时代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
一. 大学生婚恋观的概述和现状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呈现多样性,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金钱至上型。恋爱双方看重的是对方的金钱储备,家庭背景,2、纯情型。双方看中的是自己与对方的真心实意,至于其他方面考虑的不是太多。
3、爱情兼经济型。既有浪漫的爱情又有现实的经济条件做铺垫,可以算是两全其美型。4.、游戏型。双方彼此都抱着玩玩而已的态度。只是从彼此那里找到一种填补空缺的方式。二.研究大学生婚恋观的意义
婚恋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待爱情、婚姻和性等问题的基本态度。当代大学生处于新时代思想阵地的前沿,其婚恋观在时代变化和社会转型中面临着激烈的价值冲突。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与其心理健康、人格成长及品格培养切切相关,而且预示着中国社会情爱道德的发展态势,因此,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说,它有助于丰富伦理学的研究。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的研究是伦理学中一项尚未深入展开的课题,但又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伦理学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从伦理学的学科视野,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进行深入与系统地研究,具有独特的视角与价值,可以弥补目前伦理学研究的不足。
从现实意义上说,一方面,它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克服情感上的迷茫和困惑,规范异性之间的交往,培养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可以了解当前大学生婚恋观中价值冲突的现状及其变化态势,反思目前教育体制和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建立有效的大学生情爱道德教育体系,制定实施相关的教育措施提供参考。三.大学生婚恋价值观
1、恋爱动机
1恋爱动机是产生恋爱行为的内部动力,决定了恋爱目标及生活方式的的选择。恋爱动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谈恋爱是为了“寻找人生的另一半”,“重要的人生体验”。
2、择偶标准
择偶标准是人们选择婚恋对象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对恋爱,婚姻对象的条件的要求,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来说,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时,男生最看重的是对方的气质性格,相貌身材,发展潜力。女生最看中的是发展潜力气质性格,相貌身材。
3、两性观念
近90%的大学生可以接受除发生性行为以外的所有亲密接触方式。同时未婚同居现象越来越普遍,社会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趋向宽容。但性别差异明显,男生比女生更赞同婚前性行为 四.大学生的婚恋观特点
1、恋爱公开化。在大学里,爱情已经不是敏感和不可提起的话题。大学校园里情侣来来往往,构成一道风景线。
2、恋爱的标准多样化。与走向社会的青年男女相比,大学生共中情感本身,而不是金钱,权力,地位等因素,但是以貌取人的观念仍有部分市场。
3、恋爱道德的宽容性。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普遍比较宽容。
4、恋爱悲剧增多。有部分大学生不会处理学业和恋爱的关系,爱情至上,整天忙于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厌学、早退、旷课现象增多,甚至造成多门课不及格,不能顺利毕业,耽误了自己的美好前程,令人痛心。也有的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期望值又高,容易冲动。一旦失恋,往往造成伤害对方、自杀、精神分裂、厌恶俗世、破罐破摔等爱情悲剧。
五.大学生婚恋观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有两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后者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产生的需要,在此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心理上的逐渐成熟和自我完善。因此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婚恋观进行分析。
1.、个人因素。随着生理的成熟,对异性交往的愿望和要求变得更加强烈。
2、社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思想多元化是传统婚恋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世界观,人生观都不稳定的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事物变化的影响,容易把眼光放在金钱上。
3、教育因素。多数高校对大学生恋爱问题采取回避态度。
综上所述,当代青年婚恋观总体上呈现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特征,由传统保守的婚恋观逐渐向开放的婚恋观发展趋势明显。在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婚前性行为、恋爱结果的态度上存在着矛盾和冲突,青年的婚恋观和婚恋行为迫切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二、大学生恋爱中不良倾向带来的消极影响
1、破坏了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基础。著名作家雨果说,人生有两次出生,头一次是在开始生活的那一天,第二次则是在萌发爱情的那一天。可见,爱情是一种多么崇高的感情,两情相悦,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美好的爱情是幸福生活的源泉。任何功利主义的私念都是对这种美好感情的亵渎,也破坏了恋爱者获得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基础。建立在“实用”主义基础之上的“功利性”爱情是不会牢固和长久的,任何风吹草动和人生突来的变故都会使之顷刻间崩塌。而且,恋爱观其实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折射,恋爱中的投机取巧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2、经济压力沉重,违法违纪现象增多。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还是纯消费者,学杂费、日常花销主要靠父母、家庭供给。但虚荣的“攀比”心理让很多大学生恋爱者花钱如流水,逢年过节礼物不能少还要上档次,平常聚会吃饭不能寒碜要翻花样,自己的女(男)朋友绝对不能比别人寒酸要时尚,而这些都需要“钱”来支撑。恋爱带来的沉重经济压力让“攀比”者不堪重负,有的甚至铤而走险,进行偷窃和诈骗。同时,校园中因恋爱争风吃醋而打架斗殴更是屡见不鲜。违法违纪现象的增多严重败坏了校风校纪,也给当事人造成了终生遗憾,因之被警告处分、勒令退学甚至绳之以法,“十年寒窗苦读”一朝化为乌有。
3、引发心理问题。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2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经历逆境与磨难比较少,心理虽然正快速趋于成熟,但又尚未完全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十分有限。恋爱中一旦感情受挫,自尊心和自信心将受到沉重打击,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郁郁寡欢、意志消沉或陷入纠缠与报复之中不能自拔,有的甚至看破红尘而轻生。
4、恋爱道德意识和法纪意识淡薄。校园垃圾里随处可见的安全套、大学生在校外非法租房子同居、有的女生因怀孕而被“勒令退学”,更多的大学生对“性”的轻视和错误认识,损害了爱情的尊严和圣洁,污染了校园文化环境,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身心健康正常发展。
三、加强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正确引导
1、积极帮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教育大学生增强恋爱的道德责任感。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使大学生谈恋爱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作为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必须要清醒认识和积极正视这一问题,并加以科学地教育和引导。要一改往日放任自流、“出了问题才处理”的被动工作局面,变被动解决为主动预防,可利用课堂教育或邀请恋爱、婚姻方面的专家来校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讲座、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组织同学们就恋爱问题展开专题讨论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慎重选择恋爱时机,以纯洁的动机、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行为审慎对待自己的爱情,用学业的目标去引导爱情的航向。要让大学生们明了任何从功利思想出发,把物质条件放在第一位,希望从恋爱中获得“靠山”,为日后就业和发展创造条件的行为,都是缺乏恋爱道德责任感的表现。
2、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高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中,改变心理咨询工作坐等来访、流于形式的被动,积极主动地深入大学生之中,可通过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发放宣传手册、开辟宣传专栏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恋爱心理方面的咨询机会和条件,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疏导大学生恋爱中的一些不良倾向和有害心理,倡导健康文明的恋爱方式和行为。
3、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性”、理智地对待“性”。“谈性色变”的时代已经过去,与其提心吊胆害怕出问题,还不如换个角度主动出击、积极预防问题的出现。学校可通过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程,把性知识、性道德、性法规结合起来,对大学生进行性知识教育,让大学生们了解两性性生理、性心理的差异,纠正大学生们在恋爱与性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认识,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预支性行为”对双方、对学校及社会造成的危害性,学会自爱也学会爱人。
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当今大学校园里一个不可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而大学生恋爱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及带来的消极影响更是不容忽视。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对此必须要给予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并加以正面教育与积极引导。认知如镜,照之则明;情感如水,导之则畅;理念如山,立之则稳。只有直面大学生的恋爱问题,正确加以引导,让没有涉足爱情的大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业,已经拥有爱情的大学生把恋爱变成学习的动力,才能让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们妥善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爱情与友谊、爱情与婚姻的相互关系,理智而健康地对待爱情和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