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腹有诗书气自华演讲稿doc
腹有诗书气自华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人生在世,书是要读的,不仅是为了考试拿文凭,更是为了丰富人生、历练气质,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我的好朋友常常说要做个知书达礼、有气质的女生,生活中人们也都喜欢看起来颇有气质的人。然而什么样的人才算有气质呢?气质不只是华丽的外表,更多的是一个人的智慧、灵气和锐气,是一个人在遇事时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是在尘世的喧嚣中仍能保持一颗宁静致远的心境。然而这并非易事,只有对客观世界认识得全面透彻,具有驾驭生活和适应社会的强大能力的人才不会让自己的内心决堤。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实践获得强大的能力,但不可能事事都投入实践,事事亲身经历。正因如此,人还是要多读书,从书中获得感悟、智慧和快乐。
宋人黄山谷曾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面目可憎,对人语言无味。”林肯说:“一个人40岁之前的容貌是由父母决定的,40岁之后的容貌就是由自己决定的。”无论是黄山谷还是林肯,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都认为境由心生,相由心生。腹有诗书气自华,华美的气质是饱读诗书的必然结果。尤其对于女性而言,魅力必定是内秀的,自信的,智慧的。如果一个外表看似很有气质的女子,对任何事情都一问三不知,或者一知半解,我想她的气质就会大打折扣。女人有十分美丽,但如果远离书籍,将失掉七分内涵。因此女性的气质需要日久天长的培养,需要好的书籍陪伴。在书籍的相伴中,拥有一颗属于自己的心灵,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不再畏惧年龄、胸无点墨。爱读书的女人最美,容颜易老,但气质不会老。有气质的人不仅自己美,她还会像天使一样影响和温暖周围的人。
读书的好处多得无需我们再去赘述,总之,读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管你现在的生活状态如何,读书都是增加魅力的重要途径。它使我们的精神不再贫乏,人生不再孤独,使我们成为达事理,明善恶,辨美丑的人。无论是小孩还是老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我们都要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保证有效果的读书,是为长知识、增智慧、润思想、陶冶情操而读。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乐在其中而自得其乐。
第二篇:演讲稿-腹有诗书气自华
为什么腹有诗书气自华呢?自古至今,有无数拥有报国之志的仁人志士,无不是饱读诗书,好学不倦者。从周文王、屈原、老子、孔孟、晁错、曹操、魏征、王安石、康有为等。腹中有诗书,出口成章,信笔拈来,志气达天,感人肺腑。
抗金英雄岳飞文武双全,曾写下一副对联“剑气非关月,书香不是花”书中本无花香,但是能嗅到闻到书中墨香,乃是一种境界,一种超脱,一种愉悦与快乐。岳飞精忠报国,豪情满怀,至抵黄龙府,怒发冲冠凭栏,一声长叹,笔下生辉。
国父孙中山,少年时港澳奔走求学,历尽艰辛,求救国救民大计,饱读诗书,登台演说,留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佳句。历史学家范文澜对历史高度负责,耐下心来深入实践,河南汲县一中曾留下他的足迹,他在书房墙壁上悬挂一幅对联“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时时刻刻以勉励自己求学求真。
怎样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呢? 古往今来,多读书,多写作,多修悟是至上要义。朱熹读书讲究三法,眼到、口到、心到、用心读书。欧阳修读书讲求三上,马上、枕上、厕上,惜时如金。鲁迅说,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学习上。挤时间“俯首甘为孺子牛”。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需要有与天为徒察天下,与古为徒研古今的志气;需要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呕心沥血;需要有有志者事竟成卧薪尝胆的沉静;需要有僧敲月下门的苦吟;需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凝练;需要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践行。
腹中有诗书,志气当自华。身为人师,修明德,见贤思齐,教学相长,传到授业解惑,文以载道,不负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美誉。
第三篇: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学习决定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无论是革命、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学习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坚持集体学习制度,为全党作出了表率,有力地推动了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只要全党坚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我们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就能不断提高起来,我们的事业就能不断向前发展”,深刻阐述了读书学习的极端重要性。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同志作了题为《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重要讲话,强调“领导干部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学习问题上的高度清醒、高度自觉、高度重视。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领导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骨干,只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才能养成志存高远、厚德载物的大气,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才气,光明磊落、刚正不阿的正气,敢想敢做、开拓进取的锐气,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雅气;才能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那么,领导干部怎样才能读好书、读书要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呢?这里,我结合学习胡锦涛同志、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谈谈自己在读书学习方面的体会。读出兴趣来,不断更新知识。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读书兴趣,阅读才能成为悦读,才能成为习惯。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当人们潜心读书时,缜密的逻辑、崇高的境界、伟大的灵魂环拥着自己,视通四海、思接千古,既获得了乐趣又更新了
知识。当今世界,人类知识总量正在以几何级数递增,读几年书用上一辈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只有每天坚持学习,像蓄电池那样不断地充电,才能及时补充知识、开阔视野。河南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到河南工作以后,我把读书学习和谋划工作结合起来,在研究文化建设中认真研读了大量中原文化典籍,梳理出了18种中原文化,形成了《中原文化和中原崛起》一书,在河南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共鸣,形成了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共识和共举。领导干部只有博览群书,坚持不懈地阅读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管理和信息网络等方面的著作,才能扩大知识容量,调整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只有不断地查漏补缺,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拿出古人“马上、枕上、厕上”的读书功夫,酿蜜不嫌花少、读书不弃分秒,才能填补知识空白、满足工作需要。
读出味道来,不断激活思想。古人为防蠹虫咬蛀在书中放置香草,给书留下了幽幽清香,“书香”一词便由此而来。后来人们就把读书人脱尘出俗的气质称为“书香气”,把喜爱读书的人家称为“书香门第”,把喜爱读书的国家称为“书香国度”。书籍之所以有“香”,书香之所以最能致远,就是因为书籍既凝聚了前人的思想精华又吸收了后人的智慧力量,蕴含着激活人们思想的火花。清人萧抡谓说,“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可见,只有坚持不懈地读书,潜心静气地思考,思想的源泉才能永不断流、始终涌发。领导干部读书既涉及个人品位,更关乎国家发展,都应该徜徉在书籍的海洋里,使自己得到知识浸润、受到书香熏陶,使自己境界高远、胸襟开阔、学识通达、思维敏捷,使自己的认识有感悟、品位有提升、思想有创新。一方面,通过读书激发思想创新的兴奋点。通过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谈,启迪思想、提升心智,使自己在思维的天空、想象的王国中自由翱翔、纵横捭阖,摆脱惯常思维的约束,冲破旧观念的禁锢,形成创新的思路。另一方面,通过读书形成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活力源。读书可以启智。只有站在智者的肩膀上,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矛盾和纷纭混沌的现象,敏锐捕
捉、积极消化、充分吸收各种信息和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推动工作的新路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读出营养来,不断增长才干。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一本好书就犹如经受一次精神洗礼、智慧滋养,从中可以获取知识信息,认识客观规律,把握经世之道、提高实践能力。领导干部是一个部门、一个地方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其领导才能的强弱、领导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决策水平、管理成效、发展成果。要想提高领导水平、决策水平,就必须主动到书籍中去汲取阳光雨露,这是领导干部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才能读出营养、增长才干呢?党员领导干部姓“党”,首先要读党的书。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把党的思想理论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有力武器,努力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增强决策的前瞻性、科学性、针对性。领导干部是决策者,要读有用的书。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打牢文化的根基,挖掘智慧的源泉,形成科学的思路,不断提高自己的洞察能力、决策能力、实践能力。领导干部是群众的表率,要读健康的书。通过阅读经史子集等中华民族的文化元典,吸收为人处事的智慧经验;通过阅读广为传诵的世界名著,开阔视野胸襟,培养世界眼光;通过阅读反映时代前沿的经典论著,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时代步伐。
书是人类的朋友。与书籍结伴,为人生奠基、为精神打底;与博览同行,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当读书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融入到每位领导干部的生命和血脉之中,推动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我们的国家就会散发出更加浓郁的书香,我们的民族就会放射出更加睿智的光芒。
第四篇: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没有书,就没有学识渊博的教育家;没有书,就没有各所学校的老师;没有书,就没有现代城市的规划······读书,可以让你拥有无限的气质,还可以让你思维延伸,更重要的是让你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凭着什么说让你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呢?
正常情况下,四肢完整无缺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人,但在我看来,只有心中有书有知识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人。而前者只是外在的,不起什么重要作用,后者却恰恰相反。因为“精神充足”源于书中的黄金屋,所以要多读书,读好书,要做到“书如桑叶我如蚕。”仔细的汲取知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相得益彰。
读书人只读不算读,要随读随积累,读书积累是举一反三之事,多读多思,才能理解贯通,多思多学,才能学以致用,才能由空到满,使得精华于心。
殊不知,长期潜心读书,要学而思,思而记,记而再学,学而应用,才能聚沙成塔集溪成江,从而是自己的知识翻倍增加。其实,只有背下来的东西才永远属于自己,无论是大智慧,大道理,还是经典古诗词,要想让它属于自己,就得早上早早起床对着窗户大声诵读,铭记于心,用时方能沾手即来。这就应了一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
现在读书之士处处皆是,读出成就者却非常罕至,这警示我们,面对读书,要孜孜不倦,忘我奋斗,呕心沥血,在所不惜。
读书,需耐得住寂寞。当今世界,思想浮躁,追求的是潮流,谋求的是利益,营造的是热闹。真正读书之士必须与此隔绝。夏日里,树荫下,一把油纸伞,一把扇子,一杯凉茶,一本好书;冬日里,暖路旁,亮灯下,桌子上,奋笔疾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辽阔的天空,那是一份宁静,优雅,惬意。与哲人对话,畅游千里,书人合一,超越境界。
读书,需稳得住心神,浮躁乃是读书大忌,气定神闲方能入佳境。所以,想要读书,得先养性。
读书,需有韧性,是指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读书至此:书中的营养,已融入血液,外化为气质,内化为精神,正所谓“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也。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
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一代人》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
饰了
别人的梦。
表示并列:
表示递进:
表示转折:
表示因果:
表示条件:
论...都...如果…就…
就是…也…
又...又...一边...一不但...而且...不仅...还...虽然...但是...因为...所以… 既然...就...只要...就...只有...才...无 即使...也...因为…以…既…又…虽然…但是…不管…都…
第五篇: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有感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语文是美好的。
语文学习是美妙的。
不管把语文界定为什么,语文永远是最基础、最博大、最富文化内涵和最具人文色彩的学科。
带领学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语文教师神圣的职责。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淑湘先生曾讲过:“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课外阅读对语文课来说,决不是可有可无的。”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不是万能,但离开大量阅读却是万万不能。学生的积淀有多厚,他们的语文素养就有多高。新课程非常注重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做过一个长达十几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人要具备较好的母语素养,必须要有四千多字的阅读量。我们课标所规定的小学阶段要完成140万字与之相比,实在是有杯水车薪之感。但是,课外阅读在小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阅读兴趣不高,导致作文能力较低,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不到保证,教师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指导以及阅读评价上还缺乏适当的手段,学生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因此,加强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何实现学生的大阅读量?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课外阅读课内化,把课外阅读纳入课内进行。
一、好书推荐课,让学生喜爱阅读。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各种报刊、书籍的发行量大大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些书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信手拈来,不加选择,就不能取得最好的“精神食粮”。选择不善,也会造成阅读上的偏废偏爱。如有的同学只爱看文学作品,不爱看科技读物;只爱看小说,不爱看诗歌、散文。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使知识结构不平衡,影响语文本身的学习。所以在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他们有选择地读书。好书推荐课就是根据学生阅读能力和基础,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故事性强的作品,讲一个有趣的情节;语
言优美的作品,朗读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讲一些前所未闻的知识;篇幅较长的作品,可以简介全书内容,也可运用现代化媒体播放书中一段精彩场面的人物道白或叙述,或播映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中的一个场面激趣,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学生间也可通过互相介绍自己所喜爱的文章、书籍,交换阅读。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从内容上看,可阅读教材节选的原文,或教材中的文章的作家的其它作品,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之读起来感到亲切,而且也有利于加深理解所学的内容。如学习了《骑在白鹅背上》后向学生推荐《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学习了《窃读记》向学生推荐《城南旧事》。当然也可以阅读新书和好书,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过渡到纯文字。选择读物要做到:①内容要健康。②符合儿童年龄特点。③类型要多样。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阅读面要广。
二、阅读指导课,让学生学会阅读。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开始阅读时,教师就必须重视学生读书的有效性。客观地讲,不少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影响了阅读的兴趣。主要原因是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鼓励学生不但要读好书、好读书,还要善读书,增加课外阅读积累,实现读写迁移。首先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要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要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就好几天不读;三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还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认真做好阅读记录。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其次要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在时空上的延续,但是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各种作品都经过作者的构思和安排,特别是文学作品,作者往往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但是有的学生在阅读时不假思索,只了解故事的情节,或者只看字面的意思,不能完整地领会作者的意图,不能学到蕴藏在文章深处的东西。还有些同学在课外阅读时不注意抓字词,不注意把课外书籍的知识和课内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读书时,碰到生字跳过去,遇见难词绕道走,有的词能意会但不能读,有的词能
读但不能理解。语文课内上过的语法知识、写作知识、文学知识,更不会自觉地和阅读的作品挂起钩来。这样实际上失掉了不少弥补缺漏的好机会。
教师可以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方法。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及如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想象创新的能力等。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学精品,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品读体味,重在通过朗读揣摩推敲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力,感悟其表现方式,并积累优美词语,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其朗读能力和鉴赏能力。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做到: ①读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边读边思,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
②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既是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也是新课程倡导的。指导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如在第二、三学段的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对课的设计突出一个“新”字,对教法的选择突出一个“活”字。把读写结合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使读和写逐渐内化为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③善于积累。古人说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我认为“三到”远远不够,读书应该有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可以采用摘录批注法。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读书交流汇报会,让学生享受阅读。
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汇报活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如(1)举办讲演会。让学生将阅读的内容在归纳整理的基础上,进
行构思,结合自己生活、学习实际,自拟题目(或教师事先出题目)进行演讲。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精神,也可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和口头表达能力。(2)开展故事比赛或朗读比赛或成语连赛的活动。教师以此检查学生阅读的情况和理解的程度及口语表达的能力。“成语连赛”,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为作文打下良好基础。(3)读书笔记展览。对坚持写读书笔记的学生,给予肯定。把好的读书笔记张贴在“阅读之窗”专栏上,以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从而增强阅读兴趣。(4)读物插图设计赛。对文章的内容、故事的情节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设计插图或封面,并举行展览进行评比,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还可以开展“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小小读书讨论会”、“课本剧比赛”、“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另外,还要善于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课内,以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读书”是中华民族语文学习的根本。阅读是我们的生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扩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创造条件,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喜爱阅读、快乐阅读。指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从小语文学习走向大语文阅读。让我们的学生像爱生活那样爱语文,像爱语文那样爱阅读。
只有科学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充分调动起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帮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他们慢慢地积累丰富的语言,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提高语文能力。最终达到郭沫若老先生说过“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金任翕张”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