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心得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心得
自参加工作以来,行政公文接触得多,对传统经典接触越来越少。即使偶尔翻阅,也抱着“实用主义”、“拿来主义”的态度,仅仅浅尝辄止,用完就扔到一边去了。近日,有幸拜读《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书,感受到习总书记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经世治国方略有机结合,字字珠玑,如珍珠般璀璨夺目,让人耳目一新,对我们提升道德素质和党性修养,开展好支部工作和业务工作,无不大有裨益。
本书书名《腹有诗书气自华》,将习总书记近年来系列讲话中引用的185条传统经典诗文、名人名言进行梳理归纳,展现国家领导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当下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用传统经典加以指导与延伸。给我的启迪是,传统文化瑰宝不能弃。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智慧与实践的结晶,是代代相传的不朽经典,数经朝代更迭而历久弥新。从今天来看,优秀传统文化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人民大众的立身行事之本,为我们加强党性教育和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无可比拟的正能量。因此,我们应自觉学习传统文化,主动按照传统道德标准加强自身修养,积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干事创业的重要指示牌。这样,我们才能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本书按词义分为八章,分别是修身立德、博学笃志、知行合一、实干兴邦、治国理论、辩证思维、识人用人、君子之交。每一章有若干引用范例,每一个范例又包括了引用范例、原典出处、原典意译、现实启悟、相关链接5个内容,便于我们学习和理解。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和党支部委员,我更愿意将本书解读为“做人、做事、做官”三个方面。几点不成熟的思考,如下:
做人,即修身立德,提示我们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古人对知识分子的要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修身”,当前衡量我们党员干部的一条重要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可见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始终把道德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才干的首要标准。品德不好,即便再有才干,也只是奸雄、枭雄,终不被社会各界所认可。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把品德修养放在第一位,要做到“德者,本也”;面对大是大非,要坚定立场,要以“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作警示;要敢于干事创业,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为人生信条;要坚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把“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作为醒世恒言。
做事,即博学笃志、知行合一,提示我们要加强学习,要做到学习实践相统一。“活到老,学到老”是一句传统谚语,表达出一种“生命不止,学习不止”的乐观进取精神。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新事物、新知识时刻涌现,如果不积极主动加强学习,就会被时代所抛弃。古人云:“学如弓弩,才如箭簇”,久不拉弓箭镞就会生锈,人不学习就会才思枯竭。习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提到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首先,理论学习要志存高远;其次,理论学习要勤奋刻苦;再次,理论学习要独立思考,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发人深省,让每一位党员干部终身受益。同时,我们还不能只谈学习,不谈实践,否则就成了“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就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说的那样。我们要做到知行合一,就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要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工作学习态度。
做官,涵盖实干兴邦、治国理政、识人用人等方方面面,提示我们要学会用辩证思维看待问题,在人际交往中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中华民族历来讲究为官之道,古人在这方面的论述已浩如烟海,总书记将其去伪存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对我来说,最受启发的是“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确立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群众路线,始终把让群众满意作为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在当下,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解决好发展和稳定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习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即把群众意见作为我们衡量工作开展正确与否、成功与否的一把最好的尺子。今后,我们要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起始点和最终落脚点,群众不满意的坚决不做,能让群众满意的工作哪怕历尽艰险也要保质保量完成。最后,再谈一下交友问题。人是社会化的动物,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际,就不能与社会进行有机联系。但同时,谨慎交友尤为必要,尤其是作为党员干部,被敌对势力、金钱拉拢腐败很多是从不正常的交友开始的。读了本书,对交友有了新的认识。首先,交友要选择志同道合之人。习总书记告诫我们,“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其次,交友要交心。“人之相知,贵在知心”,真正的朋友会提醒你、告诫你,帮助你进步,而酒肉朋友只会欺骗你、拉拢你、腐蚀你,让你放弃高远的目标和志向。再次,交友不能以利益为基础。人际交往中有以情谊为基础的交情,也有纯粹出于利益而形成的交往。以利益为基础的交往,一旦没有了利益相关,所谓交往也就没有了意义;如果利益相左,甚至会从朋友变为敌人。而真正的友谊,是以天性情谊为基础的,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没有利益关联才更纯粹,如一坛老酒,时间越长久,味道越醇厚。
通过阅读本书,我深受启发,主要有三点感受:一是对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二是再次接受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洗礼,三是了解从古典诗文的角度解读当前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治国理念。本人才疏学浅,对传统文化瑰宝知之甚少,难免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不当之处敬请海涵。
第二篇: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学习决定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无论是革命、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学习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坚持集体学习制度,为全党作出了表率,有力地推动了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只要全党坚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我们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就能不断提高起来,我们的事业就能不断向前发展”,深刻阐述了读书学习的极端重要性。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同志作了题为《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重要讲话,强调“领导干部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学习问题上的高度清醒、高度自觉、高度重视。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领导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骨干,只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才能养成志存高远、厚德载物的大气,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才气,光明磊落、刚正不阿的正气,敢想敢做、开拓进取的锐气,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雅气;才能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那么,领导干部怎样才能读好书、读书要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呢?这里,我结合学习胡锦涛同志、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谈谈自己在读书学习方面的体会。读出兴趣来,不断更新知识。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读书兴趣,阅读才能成为悦读,才能成为习惯。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当人们潜心读书时,缜密的逻辑、崇高的境界、伟大的灵魂环拥着自己,视通四海、思接千古,既获得了乐趣又更新了
知识。当今世界,人类知识总量正在以几何级数递增,读几年书用上一辈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只有每天坚持学习,像蓄电池那样不断地充电,才能及时补充知识、开阔视野。河南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到河南工作以后,我把读书学习和谋划工作结合起来,在研究文化建设中认真研读了大量中原文化典籍,梳理出了18种中原文化,形成了《中原文化和中原崛起》一书,在河南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共鸣,形成了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共识和共举。领导干部只有博览群书,坚持不懈地阅读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管理和信息网络等方面的著作,才能扩大知识容量,调整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只有不断地查漏补缺,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拿出古人“马上、枕上、厕上”的读书功夫,酿蜜不嫌花少、读书不弃分秒,才能填补知识空白、满足工作需要。
读出味道来,不断激活思想。古人为防蠹虫咬蛀在书中放置香草,给书留下了幽幽清香,“书香”一词便由此而来。后来人们就把读书人脱尘出俗的气质称为“书香气”,把喜爱读书的人家称为“书香门第”,把喜爱读书的国家称为“书香国度”。书籍之所以有“香”,书香之所以最能致远,就是因为书籍既凝聚了前人的思想精华又吸收了后人的智慧力量,蕴含着激活人们思想的火花。清人萧抡谓说,“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可见,只有坚持不懈地读书,潜心静气地思考,思想的源泉才能永不断流、始终涌发。领导干部读书既涉及个人品位,更关乎国家发展,都应该徜徉在书籍的海洋里,使自己得到知识浸润、受到书香熏陶,使自己境界高远、胸襟开阔、学识通达、思维敏捷,使自己的认识有感悟、品位有提升、思想有创新。一方面,通过读书激发思想创新的兴奋点。通过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谈,启迪思想、提升心智,使自己在思维的天空、想象的王国中自由翱翔、纵横捭阖,摆脱惯常思维的约束,冲破旧观念的禁锢,形成创新的思路。另一方面,通过读书形成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活力源。读书可以启智。只有站在智者的肩膀上,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矛盾和纷纭混沌的现象,敏锐捕
捉、积极消化、充分吸收各种信息和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推动工作的新路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读出营养来,不断增长才干。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一本好书就犹如经受一次精神洗礼、智慧滋养,从中可以获取知识信息,认识客观规律,把握经世之道、提高实践能力。领导干部是一个部门、一个地方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其领导才能的强弱、领导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决策水平、管理成效、发展成果。要想提高领导水平、决策水平,就必须主动到书籍中去汲取阳光雨露,这是领导干部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才能读出营养、增长才干呢?党员领导干部姓“党”,首先要读党的书。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把党的思想理论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有力武器,努力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增强决策的前瞻性、科学性、针对性。领导干部是决策者,要读有用的书。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打牢文化的根基,挖掘智慧的源泉,形成科学的思路,不断提高自己的洞察能力、决策能力、实践能力。领导干部是群众的表率,要读健康的书。通过阅读经史子集等中华民族的文化元典,吸收为人处事的智慧经验;通过阅读广为传诵的世界名著,开阔视野胸襟,培养世界眼光;通过阅读反映时代前沿的经典论著,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时代步伐。
书是人类的朋友。与书籍结伴,为人生奠基、为精神打底;与博览同行,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当读书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融入到每位领导干部的生命和血脉之中,推动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我们的国家就会散发出更加浓郁的书香,我们的民族就会放射出更加睿智的光芒。
第三篇: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没有书,就没有学识渊博的教育家;没有书,就没有各所学校的老师;没有书,就没有现代城市的规划······读书,可以让你拥有无限的气质,还可以让你思维延伸,更重要的是让你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凭着什么说让你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呢?
正常情况下,四肢完整无缺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人,但在我看来,只有心中有书有知识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人。而前者只是外在的,不起什么重要作用,后者却恰恰相反。因为“精神充足”源于书中的黄金屋,所以要多读书,读好书,要做到“书如桑叶我如蚕。”仔细的汲取知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相得益彰。
读书人只读不算读,要随读随积累,读书积累是举一反三之事,多读多思,才能理解贯通,多思多学,才能学以致用,才能由空到满,使得精华于心。
殊不知,长期潜心读书,要学而思,思而记,记而再学,学而应用,才能聚沙成塔集溪成江,从而是自己的知识翻倍增加。其实,只有背下来的东西才永远属于自己,无论是大智慧,大道理,还是经典古诗词,要想让它属于自己,就得早上早早起床对着窗户大声诵读,铭记于心,用时方能沾手即来。这就应了一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
现在读书之士处处皆是,读出成就者却非常罕至,这警示我们,面对读书,要孜孜不倦,忘我奋斗,呕心沥血,在所不惜。
读书,需耐得住寂寞。当今世界,思想浮躁,追求的是潮流,谋求的是利益,营造的是热闹。真正读书之士必须与此隔绝。夏日里,树荫下,一把油纸伞,一把扇子,一杯凉茶,一本好书;冬日里,暖路旁,亮灯下,桌子上,奋笔疾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辽阔的天空,那是一份宁静,优雅,惬意。与哲人对话,畅游千里,书人合一,超越境界。
读书,需稳得住心神,浮躁乃是读书大忌,气定神闲方能入佳境。所以,想要读书,得先养性。
读书,需有韧性,是指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读书至此:书中的营养,已融入血液,外化为气质,内化为精神,正所谓“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也。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
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一代人》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
饰了
别人的梦。
表示并列:
表示递进:
表示转折:
表示因果:
表示条件:
论...都...如果…就…
就是…也…
又...又...一边...一不但...而且...不仅...还...虽然...但是...因为...所以… 既然...就...只要...就...只有...才...无 即使...也...因为…以…既…又…虽然…但是…不管…都…
第四篇: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有感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语文是美好的。
语文学习是美妙的。
不管把语文界定为什么,语文永远是最基础、最博大、最富文化内涵和最具人文色彩的学科。
带领学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语文教师神圣的职责。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淑湘先生曾讲过:“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课外阅读对语文课来说,决不是可有可无的。”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不是万能,但离开大量阅读却是万万不能。学生的积淀有多厚,他们的语文素养就有多高。新课程非常注重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做过一个长达十几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人要具备较好的母语素养,必须要有四千多字的阅读量。我们课标所规定的小学阶段要完成140万字与之相比,实在是有杯水车薪之感。但是,课外阅读在小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阅读兴趣不高,导致作文能力较低,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不到保证,教师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指导以及阅读评价上还缺乏适当的手段,学生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因此,加强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何实现学生的大阅读量?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课外阅读课内化,把课外阅读纳入课内进行。
一、好书推荐课,让学生喜爱阅读。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各种报刊、书籍的发行量大大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些书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信手拈来,不加选择,就不能取得最好的“精神食粮”。选择不善,也会造成阅读上的偏废偏爱。如有的同学只爱看文学作品,不爱看科技读物;只爱看小说,不爱看诗歌、散文。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使知识结构不平衡,影响语文本身的学习。所以在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他们有选择地读书。好书推荐课就是根据学生阅读能力和基础,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故事性强的作品,讲一个有趣的情节;语
言优美的作品,朗读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讲一些前所未闻的知识;篇幅较长的作品,可以简介全书内容,也可运用现代化媒体播放书中一段精彩场面的人物道白或叙述,或播映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中的一个场面激趣,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学生间也可通过互相介绍自己所喜爱的文章、书籍,交换阅读。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从内容上看,可阅读教材节选的原文,或教材中的文章的作家的其它作品,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之读起来感到亲切,而且也有利于加深理解所学的内容。如学习了《骑在白鹅背上》后向学生推荐《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学习了《窃读记》向学生推荐《城南旧事》。当然也可以阅读新书和好书,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过渡到纯文字。选择读物要做到:①内容要健康。②符合儿童年龄特点。③类型要多样。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阅读面要广。
二、阅读指导课,让学生学会阅读。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开始阅读时,教师就必须重视学生读书的有效性。客观地讲,不少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影响了阅读的兴趣。主要原因是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鼓励学生不但要读好书、好读书,还要善读书,增加课外阅读积累,实现读写迁移。首先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要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要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就好几天不读;三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还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认真做好阅读记录。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其次要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在时空上的延续,但是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各种作品都经过作者的构思和安排,特别是文学作品,作者往往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但是有的学生在阅读时不假思索,只了解故事的情节,或者只看字面的意思,不能完整地领会作者的意图,不能学到蕴藏在文章深处的东西。还有些同学在课外阅读时不注意抓字词,不注意把课外书籍的知识和课内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读书时,碰到生字跳过去,遇见难词绕道走,有的词能意会但不能读,有的词能
读但不能理解。语文课内上过的语法知识、写作知识、文学知识,更不会自觉地和阅读的作品挂起钩来。这样实际上失掉了不少弥补缺漏的好机会。
教师可以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方法。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及如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想象创新的能力等。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学精品,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品读体味,重在通过朗读揣摩推敲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力,感悟其表现方式,并积累优美词语,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其朗读能力和鉴赏能力。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做到: ①读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边读边思,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
②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既是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也是新课程倡导的。指导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如在第二、三学段的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对课的设计突出一个“新”字,对教法的选择突出一个“活”字。把读写结合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使读和写逐渐内化为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③善于积累。古人说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我认为“三到”远远不够,读书应该有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可以采用摘录批注法。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读书交流汇报会,让学生享受阅读。
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汇报活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如(1)举办讲演会。让学生将阅读的内容在归纳整理的基础上,进
行构思,结合自己生活、学习实际,自拟题目(或教师事先出题目)进行演讲。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精神,也可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和口头表达能力。(2)开展故事比赛或朗读比赛或成语连赛的活动。教师以此检查学生阅读的情况和理解的程度及口语表达的能力。“成语连赛”,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为作文打下良好基础。(3)读书笔记展览。对坚持写读书笔记的学生,给予肯定。把好的读书笔记张贴在“阅读之窗”专栏上,以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从而增强阅读兴趣。(4)读物插图设计赛。对文章的内容、故事的情节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设计插图或封面,并举行展览进行评比,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还可以开展“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小小读书讨论会”、“课本剧比赛”、“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另外,还要善于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课内,以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读书”是中华民族语文学习的根本。阅读是我们的生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扩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创造条件,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喜爱阅读、快乐阅读。指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从小语文学习走向大语文阅读。让我们的学生像爱生活那样爱语文,像爱语文那样爱阅读。
只有科学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充分调动起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帮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他们慢慢地积累丰富的语言,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提高语文能力。最终达到郭沫若老先生说过“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金任翕张”的境界。
第五篇: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为宗旨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一经提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响,更引起了大宅科小学全校师生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响应。值昌乐县教育局在全县各小学倡导创建特色校活动之机,大宅科小学全面行动起来,以探索农村小学生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规律,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为目的,在原有的基础上走上了“创建大宅科小学古诗文诵读特色校”之路,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中华经典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泱泱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其短小精悍,字字珠玑,常常是一字惊人,千锤百炼的诗句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内容。教师经常引导学生诵读、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美、声韵美和意境美,可以体验到诗人的心灵美,这对于陶冶心性、培养情操是大有益处的。学习健康向上的古诗文,不仅能够增进个人的文学素养,更有利于提升人的思想品格的境界。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006年初,大宅科小学提出了“融人文教育于经典古诗文诵读中”的教育理念,着力打造学校品牌,并制订明确的计划,着手编写校本讲义,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为此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古诗文课题组为研究小组,由教导处牵头,语文教研组组织,具体研究操作方略。
1、营造诵读环境,熏陶人格情操
学校利用可以利用的空间和角落,或用诗文,或用诗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妆点学校的走廊、墙壁。教室环境也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辟有诗园,内容多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有古诗书法展、有读后感,还有手抄报等等。班内评比“小诗仙”、“小诗圣”等荣誉称号,并张榜公布,发给证书、奖品,而且将考核得到的古诗诵读成绩单独列入学生成长档案中。
同时学校设立红领巾广播站,在上午、下午大课间时间配乐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这不但培养了学生节律美读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在每期的校园黑板报上,都刊出一首古诗(词),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在每学期一次的语文学科素养竞赛中,大宅科小学都坚持出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方面的题目,以竞赛促使学生扩大古诗文的诵读量,使他们从小受到优秀古文化的陶冶。让诗香萦绕在校园四周,为学生营造出一方宁静淡泊、澄净空明的精神家园。
2、确定诵读内容,积淀人文修养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这方面,大宅科小学教导处着重进行了诵读内容的选择,从《诗经》到现代诗歌,从《论语》到当代散文,中华民族的古今名著名篇不胜枚举。为了在六年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最优秀的古诗文,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分配原则,分学段进行古诗文的诵读。让学生在小学毕业,走出校门的时候都能至少诵读300首古诗词和“三百千千”内容。年级
内
容
备注上
学
期
下
学
期一年级
国学启蒙、《三字经》
县教研室定必背古诗、《古诗文欣赏》
二年级
国学启蒙、《三字经》
县教研室定必背古诗、三年级
国学启蒙、《百家姓》
《古诗文欣赏》
县教研室定必背古诗、《古诗文欣赏》
四年级
国学启蒙、《千字文》
县教研室定必背古诗、五年级
国学启蒙、《弟子规》
县教研室定必背古诗、、《古诗文欣赏》《古诗文欣赏》 《论语》部分
六年级
国学启蒙、《弟子规》
县教研室定必背古诗、《论语》部分、《古诗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