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色论坛演讲之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任重道远
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红色论坛 强我中华 任重道远
“强我中华 任重道远”红色论坛演讲
--提升中华软实力,任重道远
08通信 张倩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出国旅游的越来越多,他们输出了购买力,同时也在输出中国人的形象。十月长假刚结束,媒体纷纷揭露中国游客的各种失仪态、不文明等丑陋现象,有人评论中国游客:上车就睡觉,下车就尿尿,到了景点狂拍照,回来一问—什么也不知道。可见暴露在世人面前的中国,不仅人满为患,更缺失软实力。10月18日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所谓软实力,最早是由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1989年提出,还不是一个严谨的概念。他在研究国际关系时发现,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除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外,还包括这个国家的软实力,即其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即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国家形象的亲和力、对国际标准的控制力等。它首先是一种文化力,通过价值观和制度得到呈现。相对于硬实力,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是一种剥夺、压迫、强权征服与被动服从的力量;而软实力却是一种主动吸引、吸纳、效仿和崇拜的榜样力量。硬实力强求人“你必须只能如此”,软实力则主动要求“我渴望能够如此”。我国早在春秋时期的管子就曾讨论过这一问题,虽然那个时候并没有“软实力”之说。管子说:“明主内行其法度,外行其理义,故邻国亲之,与国信之。有患则 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红色论坛 强我中华 任重道远
邻国忧之,有难则邻国救之。乱主内失其百姓,外不信于邻国,故有患则莫之忧也,有难则莫之救也。外内皆失,孤特而无党,故国弱而主辱。”。”可见2000年前的中国古人就已经意识到软实力的基础是制度和道义。
历史上,中华民族曾经具备很强的文化“软实力”,曾经有过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辉煌地位。这种地位也是我们号召的“民族伟大复兴”的原因。然而,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却是:发展不充分,文化软实力建设任重道远。有专家认为,按纯的“硬实力”指标,中国的综合国力可能仅次于美国,但如果把所谓的“软实力”也考虑进去,中国和其他大国的差距就显得很大了。强我中华,任重道远。所以,我们必须正视“中华文化软实力”相对羸弱这一现实,努力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但是在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中华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与竞争中却处于弱势,文化软实力展示和运用不足,民族文化面临着被侵蚀和渗透的危险。这主要表现为: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存在“文化赤字”。而综观西方发达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恰恰不在政府,而在民间。3D大片《阿凡达》在赢得全球掌声的同时,更让全世界看到了美国人用文化产品输出其主流价值观的能力。据2004年的一项调查,中国青少年喜欢日本动漫的占60%,喜欢欧美动漫的占29%,喜欢中国动漫的占11%。中国对外文化传 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红色论坛 强我中华 任重道远
播的严重赤字和入超,与跨文化差异和障碍相关,但归根结底,还是我们文化软实力本身不够强大,在实践中存在下面的不足:1.丰富的文化资源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目前象征中国文化的符号不是很清晰。以目前介绍中国文化的书为例,要么太长,要么太专。当前缺少一些篇幅不太长,但能够把中华文化的精华用浅显易懂的事例来说明的书,使外国人看了之后,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能够前进一步。今天的时代正呼唤着这样的作品问世。2.文化价值观缺乏广泛认同。软实力表现为让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异国文化的价值观。麦当劳文化是一种典型的美国文化,迪士尼文化体现的是美国精神,在形式的接受背后,是价值认同上的接受。由于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和西方对东方文化的敌视,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缺乏认同,甚至被视为西方文化的对手和敌人。国际上主导的价值观念,包括自由、民主、平等、人权、法治等等,话语权仍然掌握于西方,这是制约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原因。3.西方对中国软实力的遏制。当前中国文化软实力尚处于“初级阶段”,西方舆论却开始炒作中国软实力崛起的威胁,以达到遏制、围堵和捧杀的险恶用心。如中国在海外创建的汉语文化中心——孔子学院,旨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西方舆论却十分警惕,将这种推广汉语的行动称为中国的“人造地球卫星”行动。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赢得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现在,相对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文化的发展速度已经滞后,特别 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红色论坛 强我中华 任重道远
是文化自身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还不能够与经济增长的实力相媲美。在经济领域中国的贸易顺差为我们带来了巨额的物质收益,而在文化领域现在却出现了明显的交流逆差。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西方文化的冲击早已经不是“东渐”,而是“东盛”了。生长在与国际零距离的我们,吃着全球同一口味的麦当劳,喝着百事或可口可乐,看好莱坞电影和日韩明星的演唱会,在我们身上,的确也很难分辨出“民族文化”的烙印。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唯有奋起直追,才能迎头赶上。我们要积极适应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新趋势,着眼于中华文化的长远发展,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吸纳百家优长、兼集八方精义,使中华文化不仅植根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而且符合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要对外来文化进行具体分析,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择善而从,既大胆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又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信念和原则,有效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任何一个国家的实力都是综合性的,既包括由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软实力,而且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乘积。因此,当软实力全部丧失时,国家的综合国力就等于零。硬实力通过诉诸有形的军事、经济等实力,迫使他国遵从本国意志。软实力则通过文化、价值观等对他国施加影响力,使得对方按照我们意愿行事。很明显,“软实力”需要一定的 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红色论坛 强我中华 任重道远
“硬实力”作为基础。我们无法想象一个经济落后和缺乏国际地位的国家会拥有可观的“软实力”。
总之,中国在今后对“软实力”的需求肯定将超过对“硬实力”的需求。提高硬实力相对容易,但是,提高“软实力”将不可避免地触及到许多复杂问题,如体制、观念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等。任何国家的“软实力”都像信用一样,蓄积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但丧失则很快。提升中华“软实力”,强我中华,任重道远。
强我中华,我们就要时刻自问:我能为这个国家和民族做了些什么?如梁启超先生所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作为大学生,更是在座的各位党员同志和预备党员同志,以及推优入党的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更要把“强我中华”落在实处,把满腔报国心化作学习、工作无尽的动力,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立足学生成分为中华崛起而奋斗,在生活的点滴中为提高中华的文化软实力而努力,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学习,增长知识,提高自身技能和思想素质。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有意义的公益事业,做文明先锋。思想上严于律己,时刻不忘党的教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立志为国做贡献。继承和发扬中哈优秀文化传统,创造和催生新的文化精神,体现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品格。团结帮助周围的同学,共同为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而努力。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红色论坛 强我中华 任重道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愿13亿儿女共同奋斗,愿我们在座的各位一起努力,团结周围群众,增强中华文化的创新力和影响力,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东方巨龙的腾飞!
第二篇: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任重道远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任重道远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不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总地来说,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总体水平同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国“文化赤字”较为严重,文化软实力的现实竞争力还不够强,文化软实力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通过不断加大中国文化向外输出的力度,努力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国文化软实力进行总体规划,努力挖掘与开发传统文化资源等措施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综合国力、中国文化
一、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倔起,从根本上说,在于它的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是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制他们来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的能力。如果实力是指影响别人以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的能力,那么有三种方式可以做到这一点:通过威胁,通过利诱,或者通过吸引和互相选择,那就是软实力。”他认为,硬实力使人怕你,软实力让人服你。软实力强调柔性的软性的力量,强调让他人信服,自觉地靠拢,心悦诚服地追随,而不是以武力相强迫。文化正是这样一种力量,文化能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与情感,使人在不知不觉间受到感染,所谓滴水穿石、润物无声;文化还可以淡化政治色彩,突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增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相互了解,能化解分歧,消除误会,增进友谊,彼此尊重,进而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共筑和谐世界。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了相对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日益广阔的市场空间,文化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是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高的新起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直接源泉,现代科技进步与创新为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为我国提高文化软实力提供了难得的世界市场和国际环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文化建设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了战略支持和政策保障。
但是,我国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逆差;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仍然存在较大的文化“误读”;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冲撞也对我国文化软实力产生了冲击。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借鉴经济发达国家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国际经验。加快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步伐,以文化产业集群化带动文化“软实力”提升,以人才培养夯实文化产业繁荣之本。
三、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将其提升到重要的战略高度加以强调。文化代表着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对比政治与经济,其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为持久,是软实力的主要载体和具体体现。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不断深化的国际环境中,文化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是我们党首次把文化作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提出来。中国文化之所以能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它对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发展具有巨大凝聚力和激励作用,就在于它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就在于它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推动了文化产业化进程,文化在综合国力构成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从而带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二)文化软实力是提高中国硬实力的重要条件
文化软实力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国硬实力增强的重
要力量。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为中国硬实力的提高提供了精神动力和行为规范,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凝聚力、向心力,极大地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文化还为中国硬实力的提升提供了智力支持。拿科学技术来说,它作为第一生产力,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直接的推动力量。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也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科技上的竞争,已成为现代国际问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事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将把中国的国力快速提升上去。
(三)文化软实力是保持中国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从总体上讲,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文化软实力总体上还比较落后,还面临着西方强势文化的入侵,在文化冲突和文化竞争频仍的国际大背景下,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试图向中国输出其价值观、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及其他文化因素,严重冲击中华民族文化工业,威胁中国文化安全。只有大力加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努力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才能建立有效的文化防御机制,防止外来文化的渗透和入侵,才能构筑中国文化安全体系,保证中国文化主权不被侵犯,从而保证中国文化乃至整个中国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三、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增强和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根据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客观环境、现实情况和发展需要,在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可以考虑选择和实施以下发展战略:
(一)科学发展战略
坚持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科学发展战略,就是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科学定位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地位,把文化软实力建设放在与经济硬实力建设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坚持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统筹兼顾,全面促进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共同发展,并科学处理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各种关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保障和推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
经济硬实力是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硬实力的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就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经济硬实力的发展也呼唤着文化软实力的发展,需要文化软实力来帮助和推进经济硬实力的发展。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坚持科学发展战略,除了要处理好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外,还要处理好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文化发展的各种关系。
(二)价值主导战略
文化发展与价值观念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一定的文化总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核心,一定的价值观总是以一定的文化为载体。价值观念是文化的内核,文化形式是价值观念的外显,价值观念实质上是一种核心文化、精神文化,它时时处处主导和制约着文化的发展。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的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所以,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国家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和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三)文化融合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坚持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文化建设,提高我国的文化传播能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国文化同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丰富和发展中国文化,以文化融合化解文化冲突,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这既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坚持和实施文化融合战略,是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需要。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不仅是要发挥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巨大作用,而且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文化融合需要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有利文化融合。对外文化交流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经济、政治、军事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教育、科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总的来看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还存在严重不足,不能很好适应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因此,要致力于加强和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来推进文化融合战略,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文化,融入世界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四)自主创新战略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源泉。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固然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借鉴和吸收世界其他国家的有益文化成果,但更要立足本国文化发展的实践,从本国文化发展的实际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出发,自主进行文化创新,这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
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坚持实施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是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文化综合实力的需要。文化产业不仅是国家的重要产业,而且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竞争力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要在加大文化产业投入力度的前提下,加大文化自主创新的力度,创造出大批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创新成果,这是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我国文化综合实力的必由之路。
(五)宣传调动战略
提高文化传播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文化的传播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和
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另一方面必须花大力气提高文化传播力。要把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作为提高文化传播力的战略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壮大总体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活力竟相迸发,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流涌,让一切有志于文化创造的建设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当然,要完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奋斗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文化软实力建设特别是在具体的文化实践上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宣传文化战线以及全社会长期的不懈努力和艰辛劳动。虽然中国发展自身软实力的道路上存在着种种障碍和诸多不确定的因素,相比起西方国家中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但是,中国的逐渐崛起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一个全方位发展的中国必然会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参考文献】
1、张天杰、肖天明,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湖北大学学报,2010,(01)
2、李耀明,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10)
3、涂可国,试论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山东经济,2008(,06)
4、陈章梅、肖宗志,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中国的和平崛起[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5、骆郁廷,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07)
第三篇:企业文化提升软实力
浅谈如何全面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有效提升水务企业整体软实力
对于水务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是铸就其生存并且不断发展状大的灵魂,是推动其良好发展的重要动力,企业文化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供水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这其中就包括了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这些内容不仅仅是企业文化的主要表现载体,从另一种角度上讲,也是提升企业整体软实力的重要因素。
水务企业涉及原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等众多企业,是最重要的城市基本服务行业之一,其生产运营均涉及国计民生。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在确保当前硬实力处于高水平的同时,不断提升供水企业整体软实力就显的尤其重要。
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明确建设工作目标
首先,要对水务企业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程度与层次要有充分的认识。从理论上讲,企业文化由表面层的物质文化、中间层次的制度文化、核心层的精神文化三个层次构成。
1、表面层的物质文化,称为企业的“硬文化”。包括厂容、厂貌、机械设备,产品造型、外观、质量等;
2、中间层次的制度文化,包括领导体制、人际关系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等;
3、核心层的精神文化,称为“企业软文化”。包括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企业的群体意识、职工素质和优良传统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被称为企业精神。
水务企业成立至今,企业在这三个层次的建设上均下了功夫。在物质文化层面,不断完善并加强对相关基础建设与设备设施的投入,对原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质量的精益求精;在制度文化层面,不断充实与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使其不断趋于正规化、合理化,逐步推进ISO标准管理,通过“对标”、“对表”、“对照”确保对标管理工作的落实;在精神文化层次方面逐步充实其内核建设,不断填补相关短板与不足。
此次,在充分认识当前水务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后,就要了解当前企业中所要提升的软实力有那些。企业软实力是相对硬实力而言的非物化要素,软实力是整合和使用硬实力的能力,是作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要素,试想,作为水务企业即便人力、资金、设备等硬实力再雄厚,如果没有通过软实力进行合理的整合与使用,是必造成资源的严格浪费,严重的会对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软实力虽说是无形的,但是它却与企业的硬实力是互相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制约,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软实力的提升也会带动硬实力的良性发展。
现有的企业软实力主要表现为源动力、感召力、规划力、共识力、执行力、管控力六大能力的协调联动。只有从这六个内容入手,逐一与企业文化建设内容进行对照,寻找其中不足的那一环,以反复而有效的实践工作,不断深化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从而达到提升水务企业软实力水平,进而达到最终目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要确保普遍认同性
本文所指的企业文化通常是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的部分。如果只是企业领导层认同,那么它只能称为领导文化;如果只是企业中某个部门中的员工普遍认同,那么它只能称为该部门的文化。如果企业文化对企业不具备普遍认同性,那么如何谈的上深化建设,更不要说提升企业软实力了。
以企业文化激发每个员工的使命感。不管是什么企业都有它的责任和使命,水务企业更是如此,企业使命感既是全体员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也是企业不断发展或前进的动力之源,作为水务企业目标和方向更是一致和明确的。
以企业文化凝聚每个员工的归属感。企业文化的作用就是通过企业价值观的提炼和传播,让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共同追求同一个梦想,水务企业当前人数众多,大家都怀揣着各自的梦想来到这个岗位,如何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增加每个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让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梦想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企业文化加强员工的责任感。水务企业要通过大量的资料和文件宣传员工责任感的重要性,管理人员要给全体员工灌输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危机意识和团队意识,要让大家清楚地认识企业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企业,只有让员工具备这种意识,才能让大家团结在一起,为了水务企业的共同目标而不断前进。以企业文化能实现员工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一个企业的繁荣昌盛关系到每一个公司员工的生存,企业繁荣了,员工们就会引以为豪,会更积极努力的进取,荣耀越高,成就感就越大,越明显。与此同时,每个人都会以实现成就感为驱动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或工作领域,多做贡献,多出成绩,多追求荣誉感。
三、建设过程容易形成的误区与正确理解
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误区,这难免会给相关工作的开展带来不便。
误区一:企业文化政治化。这是就常见的一种误区。在企业的走廊、办公室、车间的墙上四处可见形形色色,措词铿锵的标语口号,如“团结”、“求实”、“拼搏”、“奉献”等。这些已经被滥用的词汇无法真实地反映该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管理风格;更容易在员工对本企业文化的概念上造成严重的混乱,甚至是对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造成歧义。
误区二:企业文化口号化。另一种常见的误区情况,就是把企业文化等同于空洞的口号,这种情况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企业的缺乏个性特色,更有甚者连企业的决策者本身都说不清楚其所代表的具象表现,这样对员工根本无法起到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即使企业拥有再多的人力、资金、设备等硬件资,工作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与展开,并消耗大量资源。
误区三:企业文化文体化。这是最容易生产也是最普遍的一种误区。将企业文化单纯的看成是唱歌、跳舞、打球。于是纷纷成立音乐队、球队,并规定每月活动的次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这是对企业文化的浅化认识。虽然说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中包含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但文体活动并不是企业文化中的唯一成份,而且片面的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执行,到最后再好的运行机制也会变成走过场的形式。
误区四:企业文化表象化。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优美的企业环境,注重企业外观色彩的统一协调,花草树木的整齐茂盛,衣冠服饰的整洁大方,设备摆放的流线优美。但这种表面的繁荣并不能掩盖企业精神内核的苍白。因此,加强企业精神的内核建设工作,特别是加强普通员工企业文化的普及与建设就显的格外重要,也就是在上文所说的,通过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成就感,让企业文化对员工形成良性导向;凝聚人心;规范行为并能代替部分的正规约束;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并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误区五:企业文化僵化。这种误区主要体现在制度层次的建设过程中。过度片面强调井然有序的工作纪律,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盲目将对员工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等同于企业文化建设,造成组织内部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创造力、活力和凝聚力,这就把企业文化带到了僵化的误区。
误区六:企业文化营销化。企业在树立自身企业文化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一种对外的文化。这种文化更多的被当成营销的一种手段,企业文化实际上是目标、价值、信念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企业行为的基本核心和指导思想,仅仅流于企业文化外表上的概念而忽略其核心价值,那么企业文化对企业没有丝毫的协助。
为了有效避免以上工作中出现的误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理解方式就显的尤其重要:
首先,文化总是相对于一定时间段而言。本文所指的企业文化通常是现阶段的文化,而不是指企业过去的历史文化,也不是指将来企业可能形成的新文化;
其次,只有达成共识的要素才能称为文化。企业新提出的东西,如果没有达成共识,就不能称之为文化,只能说是将来有可能成为文化的文化种子。企业文化代表企业共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即多数员工的共识。当然,共识通常是相对而言的。在现实生活中,通常很难想象一个企业所有员工都只有一种思想、一个判断。由于人的素质参差不齐,人的追求呈现多元化,人的观念更是复杂多样,因此,企业文化通常只能是相对的共识,即多数人的共识;
再次,文化总是相对于一定范围而言。本文所指的企业文化通常是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的部分。如果只是企业领导层认同,那么它只能称为领导文化;如果只是企业中某个部门中的员工普遍认同,那么它只能称为该部门的文化。依据认同的范围不同,企业中的文化通常可以分为领导文化、中层管理者文化、基层管理者文化,或部门文化、分公司文化、子公司文化、企业文化。
最后,企业文化必定具有内在性。企业所倡导的理念和行为方式一旦达成普遍的共识,成为企业的文化,则这些理念和行为方式必将得到广大员工的自觉遵循。
综上所述,要全面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从而有效提升水务企业整体软实力,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文化管理要与水务企业整体战略管理相结合;企业文化要面向未来并体现整个水务行业特点和水务企业个性;要充分发挥企业领导群体的核心作用,通过表率与引领,带领水务企业整体发展;在注重形象管理的同时,加强文化内核建设,使文化管理与形象管理相互促进;文化体系的建立要反映全体员工的共同愿望,并与全体员工达成共识。
第四篇: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既取决于它的硬实力,也取决于它的软实力,近年来,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西方发达国家横向比较来看,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就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做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和核心。
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文化产业严重滞后。要提高文化的竞争力,必须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造出更大的文化产业的经济利润,扶持生产更多的积极健康向上的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产品。如今,世人对中国文化形象的感知,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中华民族悠久恢弘的传统文化上,在很多场合,我们习惯于向外人展示的,也多为中国文化的传统元素。在当下激烈的文化竞争中,我们不能仅靠既存的传统,而必须要靠传统的新生,否则,只会引来世人以窥奇的心态来看待我们的文化和我们的发展。我们不能把传统文化照单全收,特别是不能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不加区分地向世界传播。当下,之所以出现在传统文化领域中有很多东西被西方人曲解,原因就在于文化交流中,我们希望传达的内容没有实现一种传统资源的现代性转换,即没有把我们的传统文化资源转化成一种被现代人所接受的文化样式。对待传统文化资源,不仅要注意挖掘继承那些适合中国人口味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优秀成分,也要注意弘扬推介那些具有世界性价值的智慧与精神财富。只有这样中华文化才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在人类多元文化大合唱中发出更加强劲的声音,也才会更有生机与活力,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中华文化也才更有竞争力。
加大对外文化传播力度
第五篇:提升文化软实力
如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摘要: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新世纪以来,文化软实力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国际竞争力 国民素质
一.文化软实力的提出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硬实力”,还包括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软实力”,是一个总括了各种要素的、系统的综合国力。而且,和器物层面的硬实力相比,制度和文化所体现的软实力对于一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壮大具有更为深远、更为持久的意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身份。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对世界产生过深远影响。新时期,我们将再度扬帆起航,依托历史留下的文化宝库,结合本国的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二.文化软实力内容
文化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组成之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文化的软实力呢?关其键在于此种文化的有效性,我们所说的有效的文化是说:
第一、它能提供越来越好的生活质量与生活乐趣,提供受这种文化熏陶的人众以幸福、满足、欣悦与尊严,它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使人们喜爱与尊敬这种文化。简单地说,它是以人为本的文化而不是以人为敌或为奴的文化。
第二、它有足够的凝聚力与亲和力,能够使受这种文化的覆盖与影响的人,聚拢起来,友好起来,而不是恶斗不已,仇视与分裂。
第三、它能坚持自身的特色,自己的性格,独树一帜而又友好立身,正确地处理与异质文化的关系,能够与外来影响切磋交通,也能撞出火花,取长补短,互利互补,既不会动辄失去自信,屈服于强势的文化压力,自我瓦解;也不会盲目排斥异端;不会在急剧的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陷入认同危机即失去自身的身份认定,陷入绝望与仇恨。
第四、它有足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有足够的自我调整、自我更新与抗逆抗压的能力,它能够与时俱进,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自强不息。同时又有足够的对于自身的传统的珍爱与信心——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三.文化软实力作用及影响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先导,具有强化精神、思想先导的作用。文化软实力是社会文化力量的综合体现,其作用有:
第一,能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
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提升文化软实力,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文化,能增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第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提升综合国力。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和谐的环境。而且文化本身也在源源不断地创造经济价值。
第三,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升国际地位。只有通过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提升整个国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坚定社会主义的方向,才能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也只有通过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增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我们的了解和认同,赢得他国的尊重。“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第四,提升文化软实力既是现在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四,能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传播深度决定影响广度。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就能掌握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话语权。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另一方面必须花大力气提高文化传播能力。新闻媒体是信息传播、文化扩散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播中处于特殊地位。
第五,能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第一,夯实物质基础,提高硬实力。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如果说“硬实力”是国力较量中具有强制力的刚性因素,那么“软实力”就是一种春风化雨般吸引他国认同甚至依循自己政治主张和价值原则的“柔性资源”。毋庸置疑,“软实力”要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硬实力”作为基础和保障。无法想象一个经济、军事和科技都十分落后的国家会拥有强大的国际声望和影响力。要加强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高“硬实力”,为增强文化“软实力”夯实基础。
第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和文化产品。
第三,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进行文化创新。我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面对新世纪的文化竞争,我们应该传承我国优秀文化,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发展优秀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要取得更大的发展,不仅要有经济上的成就,更应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而又对外有吸引力、亲和力的文化,且能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提供启示和影响。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应有切实措施。
第一,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政府主导和引导,加强媒体宣传。文化的发展,需要政府主导和引导,这样才能确保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掀起发展的热潮。同时,文化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国际经验表明,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力和综合力强大,但是媒体落后同样也会被动挨打。我们要研究如何形成有利于我国影响力提升的传播制度,采取合乎传播规则的策略和方法,真正融入主流,保证信息传播正效应的最大化。
第二,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充分抓好文化体制改革。经济体制的改革促成了我国经济“硬实力”的提升,要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体制的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当前,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应当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大局中新的侧重点。要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的地位、方向、动力、思路、格局的认识,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做法、规定和体制机制性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注重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要认识到文化本身也是生产力,发展文化就是发展生产力。应抓紧时机,争取在较短时间里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差距,迅速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文化产业体系,并根据形势需要及时升级换代。总体来看,我国的文化企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亦不容忽视。我国强势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主流文化市场应进一步扩大影响,包括要不断扩展外贸的基础。当前,急需政府通过多种手段对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予以扶持。如积极扶植我国的电影、文学、艺术等走向国际社会;运用政府采购,重点扶持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文化企业;为文化企业的金融环境改善出台帮扶政策,改善对创新型文化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扶持中小创新型文化企业发展等。
第四,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利用文化创意拉动相关行业发展,形成竞争优势。创意产业近些年在国外得到了长足发展。如英国曾是世界制造大国,现在则由“世界工厂”而成为“世界创意中心”。在美国,2002年创意产业即创造了近800万个就业岗位,接近其全国就业人口的6%。在纽约,其就业人口甚至超过12%。以至于美国有人发出“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感叹!当前,我们应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逐步培育文化创意群体和内容提供商,逐步完善有利于文化创意群体创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第五,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中国崛起的有力支撑。我国历来重视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这也是软实力增长和提升的关键所在。当前,应进一步用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人,用优秀文化培育人,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作品感染人。要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瞄准学术前沿,打开认识视野,拓展思维空间,大胆推进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要将哲学社会科学家作为“思想库”、“智囊团”来看待,把软实力当做硬任务来抓,并积极主动地经常联系哲学社会科学家,向他们进行咨询,进而将他们的优秀成果运用于各项决策之中,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第四,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会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第五,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因此,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第六,提高文化传播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文化的传播力已经成为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既要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又要加到文化的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