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
如何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
李耀光
如果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文化软实力”。企业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推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壮大企业文化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作为现代管理理论,当前,已经成为企业的普遍共识,企业文化建设更是方兴未艾。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应该把握以下三点。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对于我们这个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靠什么统一人们的思想、凝聚人们的力量?靠的就是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必须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大文化下的亚文化,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从创立、发展、壮大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发展观、社会责任感、企业制度等的复合体。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简言之,即对事物的判断标准。因为有了这一判断标准,所以员工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可有可无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可贵的,什么是要抛弃的。表现为行为,即企业的凝聚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责任感、自豪感、精神面貌和职业化行为规范。在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才能够更好地统一广大职工的思想和意志,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够进一步调动职工队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凝聚一切力量,焕发出创新的激情,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才能够树立起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新风尚。总之,企业的价值观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才能达到“以文化人”的要求,否则,就会导致人心涣散,企业无法健康发展,甚至会造成社会混乱。
企业文化必须继承优良传统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自我、丧失根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不仅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而且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样,企业文化是在一个企业中形成的某种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信息,将各种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它意味着公司的价值观,诸如进取、守势或是灵活——这些构成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规范,管理人员身体力行,把这些规范灌输给员工并代代相传。企业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品质积淀,必须坚持以优良传统和精神为根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引领,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大力弘扬企业的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才能够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比如,胜利油田胜利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综合甲级勘察设计单位,在近40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艰苦创业、精心设计、诚信经营、开拓创新、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勘察设计和工程总承包“双百强”企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胜利设计人发扬“求实创新、敬业奉献、争创一流”的新时期胜利设计精神,要在“十一五”后三年实现公司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才开发、技术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同国际型工程公司接轨,跻身全国勘察设计单位百强前50名的目标。胜利设计的优良传统已深深地融入到胜利设计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了胜利设计特有的文化基因。
企业文化必须体现先进文化
企业文化不是孤立的,它与企业战略是相互融合的,与外部环境是相互影响的。作为亚文化,企业文化虽有其个性,但必须以社会主流文化为引领才不致偏离方向。良好的主流文化会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反之就影响和制约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同样,良好的企业文化会对社会产生辐射作用,不良的企业文化也会对社会主流文化产生破坏作用。社会主义企业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如果企业价值观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会破坏社会风气,影响职工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仰和坚持。
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有机整体,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倡导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既符合社会主义企业的基本道德理念,是企业的理想信念和支撑,也是企业人共同追求的社会责任,更是干部职工的道德行为规范和人生指南。
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是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社会方面来讲,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间的合作,有利于企业的社会效益的发挥。就企业具体而言,和谐企业文化有利于形成稳定和谐的企业发展氛围。和谐企业文化能够体现职工群众的共同愿望,体现团结、合作的企业精神,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能够强化职工队伍建设,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推动形成心齐、气顺、劲足,稳定、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和谐企业文化强调的是求同存异、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同心同德。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等功能,能够起到化解矛盾、整和关系的作用。当前,职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受各种影响,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性的特点,这就更需要发挥文化的调节和整合作用。用和谐文化引导广大职工用
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事物,培养职工用宽容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有助于避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形成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维护公平、相互关爱、团结互助的道德风尚。
综上所述,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为胜利油田胜利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书记)
第二篇:企业文化提升软实力
浅谈如何全面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有效提升水务企业整体软实力
对于水务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是铸就其生存并且不断发展状大的灵魂,是推动其良好发展的重要动力,企业文化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供水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这其中就包括了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这些内容不仅仅是企业文化的主要表现载体,从另一种角度上讲,也是提升企业整体软实力的重要因素。
水务企业涉及原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等众多企业,是最重要的城市基本服务行业之一,其生产运营均涉及国计民生。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在确保当前硬实力处于高水平的同时,不断提升供水企业整体软实力就显的尤其重要。
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明确建设工作目标
首先,要对水务企业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程度与层次要有充分的认识。从理论上讲,企业文化由表面层的物质文化、中间层次的制度文化、核心层的精神文化三个层次构成。
1、表面层的物质文化,称为企业的“硬文化”。包括厂容、厂貌、机械设备,产品造型、外观、质量等;
2、中间层次的制度文化,包括领导体制、人际关系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等;
3、核心层的精神文化,称为“企业软文化”。包括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企业的群体意识、职工素质和优良传统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被称为企业精神。
水务企业成立至今,企业在这三个层次的建设上均下了功夫。在物质文化层面,不断完善并加强对相关基础建设与设备设施的投入,对原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质量的精益求精;在制度文化层面,不断充实与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使其不断趋于正规化、合理化,逐步推进ISO标准管理,通过“对标”、“对表”、“对照”确保对标管理工作的落实;在精神文化层次方面逐步充实其内核建设,不断填补相关短板与不足。
此次,在充分认识当前水务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后,就要了解当前企业中所要提升的软实力有那些。企业软实力是相对硬实力而言的非物化要素,软实力是整合和使用硬实力的能力,是作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要素,试想,作为水务企业即便人力、资金、设备等硬实力再雄厚,如果没有通过软实力进行合理的整合与使用,是必造成资源的严格浪费,严重的会对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软实力虽说是无形的,但是它却与企业的硬实力是互相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制约,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软实力的提升也会带动硬实力的良性发展。
现有的企业软实力主要表现为源动力、感召力、规划力、共识力、执行力、管控力六大能力的协调联动。只有从这六个内容入手,逐一与企业文化建设内容进行对照,寻找其中不足的那一环,以反复而有效的实践工作,不断深化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从而达到提升水务企业软实力水平,进而达到最终目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要确保普遍认同性
本文所指的企业文化通常是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的部分。如果只是企业领导层认同,那么它只能称为领导文化;如果只是企业中某个部门中的员工普遍认同,那么它只能称为该部门的文化。如果企业文化对企业不具备普遍认同性,那么如何谈的上深化建设,更不要说提升企业软实力了。
以企业文化激发每个员工的使命感。不管是什么企业都有它的责任和使命,水务企业更是如此,企业使命感既是全体员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也是企业不断发展或前进的动力之源,作为水务企业目标和方向更是一致和明确的。
以企业文化凝聚每个员工的归属感。企业文化的作用就是通过企业价值观的提炼和传播,让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共同追求同一个梦想,水务企业当前人数众多,大家都怀揣着各自的梦想来到这个岗位,如何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增加每个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让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梦想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企业文化加强员工的责任感。水务企业要通过大量的资料和文件宣传员工责任感的重要性,管理人员要给全体员工灌输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危机意识和团队意识,要让大家清楚地认识企业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企业,只有让员工具备这种意识,才能让大家团结在一起,为了水务企业的共同目标而不断前进。以企业文化能实现员工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一个企业的繁荣昌盛关系到每一个公司员工的生存,企业繁荣了,员工们就会引以为豪,会更积极努力的进取,荣耀越高,成就感就越大,越明显。与此同时,每个人都会以实现成就感为驱动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或工作领域,多做贡献,多出成绩,多追求荣誉感。
三、建设过程容易形成的误区与正确理解
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误区,这难免会给相关工作的开展带来不便。
误区一:企业文化政治化。这是就常见的一种误区。在企业的走廊、办公室、车间的墙上四处可见形形色色,措词铿锵的标语口号,如“团结”、“求实”、“拼搏”、“奉献”等。这些已经被滥用的词汇无法真实地反映该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管理风格;更容易在员工对本企业文化的概念上造成严重的混乱,甚至是对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造成歧义。
误区二:企业文化口号化。另一种常见的误区情况,就是把企业文化等同于空洞的口号,这种情况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企业的缺乏个性特色,更有甚者连企业的决策者本身都说不清楚其所代表的具象表现,这样对员工根本无法起到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即使企业拥有再多的人力、资金、设备等硬件资,工作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与展开,并消耗大量资源。
误区三:企业文化文体化。这是最容易生产也是最普遍的一种误区。将企业文化单纯的看成是唱歌、跳舞、打球。于是纷纷成立音乐队、球队,并规定每月活动的次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这是对企业文化的浅化认识。虽然说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中包含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但文体活动并不是企业文化中的唯一成份,而且片面的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执行,到最后再好的运行机制也会变成走过场的形式。
误区四:企业文化表象化。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优美的企业环境,注重企业外观色彩的统一协调,花草树木的整齐茂盛,衣冠服饰的整洁大方,设备摆放的流线优美。但这种表面的繁荣并不能掩盖企业精神内核的苍白。因此,加强企业精神的内核建设工作,特别是加强普通员工企业文化的普及与建设就显的格外重要,也就是在上文所说的,通过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成就感,让企业文化对员工形成良性导向;凝聚人心;规范行为并能代替部分的正规约束;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并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误区五:企业文化僵化。这种误区主要体现在制度层次的建设过程中。过度片面强调井然有序的工作纪律,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盲目将对员工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等同于企业文化建设,造成组织内部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创造力、活力和凝聚力,这就把企业文化带到了僵化的误区。
误区六:企业文化营销化。企业在树立自身企业文化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一种对外的文化。这种文化更多的被当成营销的一种手段,企业文化实际上是目标、价值、信念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企业行为的基本核心和指导思想,仅仅流于企业文化外表上的概念而忽略其核心价值,那么企业文化对企业没有丝毫的协助。
为了有效避免以上工作中出现的误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理解方式就显的尤其重要:
首先,文化总是相对于一定时间段而言。本文所指的企业文化通常是现阶段的文化,而不是指企业过去的历史文化,也不是指将来企业可能形成的新文化;
其次,只有达成共识的要素才能称为文化。企业新提出的东西,如果没有达成共识,就不能称之为文化,只能说是将来有可能成为文化的文化种子。企业文化代表企业共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即多数员工的共识。当然,共识通常是相对而言的。在现实生活中,通常很难想象一个企业所有员工都只有一种思想、一个判断。由于人的素质参差不齐,人的追求呈现多元化,人的观念更是复杂多样,因此,企业文化通常只能是相对的共识,即多数人的共识;
再次,文化总是相对于一定范围而言。本文所指的企业文化通常是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的部分。如果只是企业领导层认同,那么它只能称为领导文化;如果只是企业中某个部门中的员工普遍认同,那么它只能称为该部门的文化。依据认同的范围不同,企业中的文化通常可以分为领导文化、中层管理者文化、基层管理者文化,或部门文化、分公司文化、子公司文化、企业文化。
最后,企业文化必定具有内在性。企业所倡导的理念和行为方式一旦达成普遍的共识,成为企业的文化,则这些理念和行为方式必将得到广大员工的自觉遵循。
综上所述,要全面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从而有效提升水务企业整体软实力,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文化管理要与水务企业整体战略管理相结合;企业文化要面向未来并体现整个水务行业特点和水务企业个性;要充分发挥企业领导群体的核心作用,通过表率与引领,带领水务企业整体发展;在注重形象管理的同时,加强文化内核建设,使文化管理与形象管理相互促进;文化体系的建立要反映全体员工的共同愿望,并与全体员工达成共识。
第三篇:如何提升烟草企业文化软实力
论打造企业文化软实力
当今全球市场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单靠传统的硬性竞争优势已难以保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另外,企业所拥有的硬性竞争优势保有时间越来越短,且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软性竞争力的比拼。
一、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现在许多有远见的企业都在着手建设企业文化,但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理解上的误区。一是企业文化务虚化。在一些企业,一提到企业文化建设,不少人认为是做虚事,装点门面,故弄玄虚,不能创造效益贡献GDP,对企业发展似乎没有多大推动作用。二是企业文化片面化。一些人用直观的、表象化的思维模式曲解企业文化,认为搞几次文体活动、办几次板报、挂几幅名言警句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没有将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只是用活动来诠释文化,用口号来渲染文化,用会议来落实文化。三是企业文化万能化。认为凡是涉及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都是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党团建设等工作混淆。四是企业文化差异化。这体现在对企业文化的践行方面,许多企业自我理解引申企业文化,发展所谓的“子文化”,导致各基层并行企业在文化建设上千差万别,员工在文化落实上标准不一,企业文化未能完全秉承集团公司的“母文化”体系,使自己管理特色和品牌战略在基层的推广行为滞后,步伐缓慢等。
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首先是文化定位。准确的文化定位是基于对企业的经营特点和历史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后的科学研判。企业文化作为依附于企业实体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有人把它的核心内容形象的比喻为企业的灵魂,蕴含着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信条等附带企业特殊信息的文化基因,它为文化理念系统的形成、传播和普及奠定基础。文化定位就是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分析、提炼、创新、发展,从而形成特质鲜明、不易模仿的文化理念群。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顺利实现了文化定位。本土的文化理念群的形成过程就是文化定位的过程,“本土”文化体系就是企业的文化基因。
其次是文化落地。所谓企业文化落地,就是企业的每位员工都能把企业最高管理层所倡导和推行的文化理念转化成行为和结果,就是能用创新的理念、超越的勇气、长久的坚持去实现理念的热升华和文化的软着陆。企业文化如同一粒种子,不能总悬浮在空气中,只有在适于生存的特定企业土壤环境中落地生根发芽生长,才能在在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弥久散发文化芬芳。企业文化建设之所以会陷入上面所述种种误区,归根结底是没有实现文化落地,既没有在认识上深刻的理解,更没有在行为上强力的执行。企业文化落地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文化战略突围,也就是实现企业文化从虚无到殷实、从弱小到强大、从悬空到着陆的过渡,这就需要通过建体制、创模型、做培训、搞活动、抓创新、造氛围、广传播等全方位、立体化的整套文化解决方案来实现。
企业一直在用各种文化载体潜移默化的实践着企业文化:制作全家福、张贴安全寄语、征集安全家书等安全措施的强力执行推动了安全文化的落地;“双优企业”建设、整套服务方案执行、服务型企业建设为服务文化落地做了最好的铺垫;体制转型、现代企业建设、制度建设为文化落地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一站一报一刊”宣传平台建设,树立起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内部旗帜和外部窗口等等。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已经建立,各项基础准备工作全部就绪,文化合围、全面落地之势已经初步形成。
最后是文化创新。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才能创造永葆青春、历久弥新的文化经典。世界五百强的海尔企业文化就是一种创新文化典范,有人这样评价“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海尔的每天也是新的”。正是在这种创新理念的支撑引领下,才使得海尔在短短26年间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在全球拥有7万多名员工、年营业额1400亿的全球化集体公司,被美国《新闻周刊》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之一。
在文化创新方面,企业一直很给力:管理创新从无到有,制度建设全面开花,创一流企业成效卓著,人才管理活力涌现,流程再造日趋完善,整套服务效益凸显,现代化企业建设全面启动……,这些大手笔有力促进了创新文化和企业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使企业文化基因多样性和独特性同时显现。但是,客观的说,我们的文化创新举措还远远不够。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文化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还需要在思维方式、行为理念、管理模式、行为规范等更广的领域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社会发展历程中,人是一切生产要素中的决定因素。经营企业离不开人,管理企业最终靠的是人才与文化的紧密融合。企业人要真正实现集团公司新“两型两化”战略目标,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就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则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模型并顺利实现其落地和深植,让每位员工入心入脑,身体力行,这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精髓所在。
第四篇:企业文化,提升企业软实力
企业文化,提升企业软实力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说过,“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企业有了积极向上的优秀文化,它就会重视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赢得客户、打响品牌,终成“百年老店”。
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一点精神,要有理想和追求。因为有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他才能活出精彩,活得有价值。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样需要具备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有了这种现代企业精神,才能将企业全体员工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让他们尽最大努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我国中医药行业的著名老字号北京同仁堂之所以历经300多年而不衰,不可否认的是其拥有“核心技术”,但同样重要的在于历代同仁堂人前赴后续、不懈追求,始终恪守和培育“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修合无人心,存心有天知”的文化传承。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和意志,激发其潜力和热情,培育对企业的认同感,从而形成卓越的执行力。
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使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让职工有家的感觉,让每个职工的心灵有所归属,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有所保障,公司是职工的家,要让每位员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抓得住心,才能留得住人。试想:在如今物欲横行的年代,当职工对公司说“感恩”时,那是一句多么难得的话语,那其中包含了公司对职工多大的吸引力,那中间又能让职工焕发出为企业作贡献多么大的动力。我想,那将是每位老板、企业家听到的舒心最悦耳的话语。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也是企业在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发展人才、留住人才的最好办法。尊重人才,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努力为全体员工搭建发展平台,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其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努力使全体员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企业的软环境,不仅事关企业形象,而且事关人心向背;不仅事关当前,而且事关长远。在复杂多变的后危机时期,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同时存在。为抢抓这一重要机遇,企业尤其应当重视企业文化软环境建设,让持续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走跨越发展之路。
郑峻峰
第五篇: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
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
许村供电所
周舟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而企业政工队伍建设是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政工人才队伍作为企业文化的传播者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者,其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提高政工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深化企业党建工作、提升企业文化的软实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新时期加强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企业政工队伍建设是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一直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企业的正常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我国的社会环境有了巨大改变,市场经济的大发展使得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取得长远发展,就必须重视自身建设和管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已被历史实践证明,而加强企业政工队伍建设则成为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需要。对于企业来说,政工队伍建设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体现,政工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企业的思政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对于企业的人员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是企业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加强企业政工队伍建设是新时期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在当今的大环境中,加强企业政工队伍的建设力度,是完善企业自身管理体系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确实需求,符合当前企业的改革方向,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作为新时期的企业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这就奠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如果一个企业中不存在政工队伍,没有开展政治思想工作的人员,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就很难协调,沟通的通道也可能出现障碍,从而造成整体企业的运行出现问题。企业只有将政工队伍创建完好,才可以确保新形势下企业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顺利,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
二、当前政工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政工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足
新时期环境下,对于企业来讲,盈利是企业运转的重要目的。所以,为数不少的企业都将盈利作为唯一目标,对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存在业务与党建“一手硬,一手软”的“两张皮”现象,没有将政工工作放在正确的位置,导致后续工作推动力不足。很多企业均存在政工队伍建设与企业发展现状不适应的问题,这对于企业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企业政工队伍人才匮乏,后劲不足
现在很多企业片面追求经营业绩,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这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是,这不是忽视政工队伍建设的理由。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综合性很强,对政工人员和政工队伍素质的要求很高。但事实上不少企业的政治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单一,有的不懂生产业务,缺乏岗位历练。个别政工人员认为从事政工工作没有发展前途,自己的才华得不到充分展示,工作上被动应付,得过且过,不能主动作为,使政工队伍出现了高素质人才匮乏,后备力量不足和老龄化、能力弱化等情况。
(三)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缺乏
在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前提条件下,企业政工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层出不穷,政治工作的压力和难度日趋增大。但很多企业的政工人员还未跳出传统的意识,不愿去接受新的专业知识以及缺乏创新和改变的底气。工作中“等、靠、要”现象较为普遍,致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一直停滞不前,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新时期企业政工队伍建设中,部分企业政工人员没有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等重要思想进行深刻的领悟,更是欠缺对新时期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和研究,使得某些企业政工人员在面对新矛盾或者是新问题时不能够顾运用专业的知识去解决。
三、新时期企业政工队伍建设应该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政工队伍专业化建设
政工队伍是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保障,也是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政工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直接影响着政工队伍的素质、水平和能力。加强企业政工队伍专业化建设,不仅是新时期新形势发展的客观需求,更是确保企业和谐发展、维护职工队伍稳定的重要支撑。一是要提升站位,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加强政工队伍专业化建设工作,将加强政工队伍专业化建设工作与业务同落实;二是立足新时期,在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持续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企业党建工作理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队伍,创新的模式培养人才,充分激发政工队伍的创造性、主动性;三是融入企业中心工作,努力实现业务与思政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政工干部工作要接地气,密切与基层一线的联系,多听、多看、多交流、多思考,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和教育内容,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杜绝业务和党建“两张皮”的现象。
(二)培养高素质政工队伍
政工人员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与技巧,掌握必要的现代科技知识,通过提高自身的层次、能力,给企业全体职工一个榜样,这样在做工作时就有一定的影响力。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中长期政工队伍建设规划,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建立和完善政工人员选用和考评机制,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政工队伍。新时期企业政工队伍建设中要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一般来说,企业要实行岗位责任制,以便明确岗位职责,能够合理的对企业政工人员的工作状况进行评价,并且通过这种手段对企业政工人员进行奖惩。将考评成绩与人员的职务晋升挂起钩来,有效提高政工人员工作和学习的动力,切实做好企业政工队伍的建设,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三)创新思路,转变思想观念
在当前形势下,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给政工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便利。在政工队伍建设中,必须不断革新观念,转变传统的工作模式,打破思维局限,进行大胆的创新实践。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成为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最为快捷、方便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利用网络可以准确把握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观念,因材施教。通过微信、QQ群发送形势任务、大政方针与上级部署以及企业技术和经营知识,让员工能有更多的机会学到岗位技能。充分利用公司OA网络、工作简报、职工食堂、宣传栏等开展员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把企业文化的氛围营造起来,让员工翱翔在企业文化的海洋中。企业文化氛围浓厚了,员工思想认识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发展也能得到了保证。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重大,但面对各种挑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政工队伍建设,不断的解放思想、积极进取以及与时俱进,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提升企业政工队伍的整体水平,提升企业发展软实力,从而推动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