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十堰软实力
加强文化建设 提升十堰软实力
陈天会
2009年第5期 ——文化建设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近年来,十堰市委、市政府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努力增强经济“硬实力”的同时,着力提高文化“软实力”,较好地促进了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道武当》、《乡试》等一系列影视和戏剧精品的推出,“三城联创”的全面启动以及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十堰的新形象,而且对提升城市的凝聚力、创造力、影响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更为推进十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建设“三大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把文化设施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各级政府及部门目标考核体系,先后投入近10亿元,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精心打造“政府工程”。对市博物馆、游泳馆、美术馆、羽毛球馆、健身馆兴建和市图书馆、艺术剧院剧场改扩建、装修升级等关系城市文化功能、市民文化需求的重点文化体育设施工程,坚持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面向省内外招投标,挑选信誉好、资质过硬的建设队伍,以一流的规划、一流的设计、一流的管理,高起点、大手笔建设成十堰的标志工程。倾力建好“惠民工程”。在省文化厅、省体育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县市配置了流动电影放映车和电影放映设备。全市7个剧团都配置了流动舞台演出车,完成了29个乡镇
文化站改造和276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郧西县、竹山县和丹江口市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获得“雪炭工程”扶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初步建立起了以市图书馆为中心并覆盖五县一市的基层网络。同时还积极向上争取各项文化体育建设专项补助资金2000多万元,有效改善了县级以下文化体育设施条件。如武当山特区新建了文化广场、博物馆、武当大剧院,竹山县、郧西县分别建成了文化活动中心,丹江口市博物馆和体育中心、房县西河文化乐园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也相继启动或落成。
努力推进“乡音工程”。为了改善县市剧团送戏下乡演出条件,我市设立了“乡音工程”,为4个县剧团分别捐赠11万元的音响设备。铺设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1.4万公里,有线电视覆盖98%的乡镇。争取专项资金,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并对农村电影放映每场给予100-200元不等的补贴。全市每年为农村放映电影20000余场,演戏1700余场,送图书活动近100次,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据统计,全市已建成艺术表演场所5个,文化馆10个,剧场、影剧院5个,公共图书馆8个;城区拥有体育场地8个,建设了包括百二河健身长廊在内的5项健身工程,在城市大街小巷建设6个健身苑、50多条健身路,82个乡镇建立了全民健身机构。先后投资亿元建成的体育中心,投资2400万元建设的恒温游泳馆,投资550万元建成的专业美术馆,200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博物馆、羽毛球馆,在全省处于先进水平。大批基础设施的建成并投入
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全市文化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的状况,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形象。
二、打造文化精品,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优势,大力开展精品文艺创作,倾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生产出一批文化精品名牌,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大力发掘地域特色文化。以道教圣地武当山为依托,充分发掘武当山秀丽雄奇的自然风光、色彩斑斓的人文景观、神秘浪漫的神话传说,打造内涵丰富的武当文化;以闻名全国的汽车工业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东风车”故乡的美誉作用,打造具有现代特色的汽车文化;以黄金水道汉江为载体,紧密结合十堰历史文化和境内文化遗址,打造悠远灵秀的汉水文化;以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村、中国南方民间故事村伍家沟村为切入点,加强十堰民俗文化的发掘与开发,打造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以“郧阳人”遗址和白垩纪恐龙蛋、恐龙骨骼化石群遗址和中华母亲山女娲山为重点,不断加大历史文化的发掘力度,打造神奇瑰丽的远古文化;以神农文化为根基,发掘整理诗经文化、流放文化和巴山文化,打造博大精深的房陵文化圈。武当文化、汽车文化、汉水文化、民俗文化、远古文化和房陵文化交相辉映、交融汇合,构成了十堰地域文化的新格局。
精心组织精品剧目创作。投资700多万元建设的市艺术剧院剧场,解决了长期制约市艺术剧院发展的演出场所问题,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剧目创作精品迭出。市艺术剧院创作排演的大型豫剧《乡试》,在首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上,获得优秀剧目、优秀演出等10项大奖,其中导演、表演分获一等奖;《风流女人》、《丑嫂》等10多个剧目,分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和群星奖”。
力推武当文化走向世界。近几年来,我们在武当文化的发掘、整理和宣传上,坚持高起点规划、大手笔运作、高强度投入。组建武当山功夫艺术团,建设武当书院、武当影院、武当演艺厅、太极广场、武当大剧院、武当博物馆以及数字武当等,聘请焦恩俊、李若彤、王
宏伟为武当形象大使,组织创作歌曲《天下太极出武当》、大型舞台剧《太极武当》,摄制大型电视连续剧《武当1》、《武当2》,出版发行武当旅游文化丛书、武当画册,太乙五形拳角逐央视武林大会,大型记录片《问道武当》今年春节期间在央视播出,等等。尤其是与央视合作的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开幕式晚会,全面展示了武当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神秘玄妙。随后,我市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了“武当·中华文化之旅”音乐会,进一步让世界了解武当,让武当走向了世界。
三、创新文化载体,不断提高城市美誉度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和大型推介活动,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进一步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增强了城市综合竞争力。
积极开展“三城联创”。2008年5月份,我们在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及省级文明城市“四连冠”等综合荣誉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三城联创”工作,以创建活动为抓手,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巩固和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
借助节会开展宣传推介。近年来,我们通过举办国内外大型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宣传推介十堰。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走进东风》大型演唱会、《欢乐中国行·走进十堰》文艺晚会、上海国际时装模特大赛中西部赛区和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等大型活动先后在十堰成功举行。尤其是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出席嘉宾达4500人,参赛人数之众、竞赛内容之多、文化活动之丰富,均创历届武术节之最。武术节的成功举办,全面推介了武当,集中宣
传了十堰,加强了内外交流与合作,集中展示了十堰人民开放、文明的精神风貌,全面提升了十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利用文体活动拓展经贸合作。比如,在武当武术节期间,国内外知名企业、大财团和在十堰投资商考察了我市投资环境,举行了投资贸易说明会、项目对接与洽谈等商贸活动,与日通商事(武汉)仓储有限公司、沃尔玛公司、香港铜锣湾集团、中国企业联合会等国内外98家知名企业及组织,签订合作项目35个,投资总额74.52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增强我市经济发展后劲,而且还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瑞士、日本等10余家境外旅行商,国旅总社、青旅总社等55家境内旅行商,北京、西安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其他城市的10多个旅游主管部门领导,考察了我市旅游项目及精品旅游线路,开展了旅游项目洽谈与合作,为我市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拓展旅游市场、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深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十堰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里,因为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这些丰厚的文化资源藏在深山鲜为人知,文化事业发展不够。为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十堰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文化产业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落实文化经济政策的意见》等文件,大力推进文化领域改革,进一步理顺文化事业发展体制机制,推进文化与市场结合,促进文化与经济联姻。
深化内部改革。一是改革用人制度,用“泥饭碗”代替“铁饭碗”。对公益性文化单位人员全面实行全员合同制、岗位聘用制;对文化企业人员转换身份,纳入社会保险,实行自由择业。二是改革分配制度,实行档案工资和岗位工资分离,以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为主的分配制度。三是改革管理制度,对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艺术研究所等公益性文化单位实行财政预算管理,对市艺术剧院实行定额补贴,对其他文化单位推进非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向经营性文化资产转化,全面实行企业化改造。
理顺文化体制。清理不适应文化发展的一些制度障碍,实现公益性和非公益性文化活动分离,政府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过渡。对电台、群艺馆、博物馆、艺术研究所等公益性文化单位实行财政拨款;推进十堰日报、十堰电视台、鄂西北电视中心由非经营性文化资产向经营性文化资产转变,将艺术剧院、电影院、艺术学校等推向市场。政府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结束单纯靠财政投入发展的模式。
建立业绩评估机制。对重大文化投资项目阳光操作,实行社会公示制和听证制,强化人大对重大文化项目的投资决策功能和对项目预决算的监督,使公共文化建设更加符合民意、更加公开、更加透明。通过公益性文化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逐步扩大了公众对文化事业社会效益的评价参与权,不断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作者系中共十堰市委书记)
第二篇:加强财政文化建设,提升财政“软实力”
加强财政文化建设,提升财政“软实力”
财政文化是财政广大干部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和升华出来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内在统一和外在表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文化纷至沓来,相互交融、相互激荡,财政干部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价值取向等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构筑蕴含正确政治观念、理财观念、价值取向、精神内涵、行为规范和管理模式的财政文化体系,提升财政“软实力”,为财政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是财政工作的重要课题。
加强财政文化建设,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财政文化建设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加强财政文化建设,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教育全体财政干部,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荣辱观引领风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公仆意识,严格遵循财政部门的各项制度和职业操守,使财政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上焕发勃勃生机。
加强财政文化建设,要确立财政文化的核心理念。文化理念是长期文化建设成果的结晶。加强财政文化建设,要坚持“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财政工作宗旨;要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观念,主动服务经济发展;要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特征;要坚持“绩效优先、注重公平”的理财原则,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培养“创新、务实、廉洁、高效”的部门精神,要把“创一流工作业绩,做清正廉洁表率、当品行端正楷模”作为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共同打造一支“胸怀大局、开拓创新、民主集中、步调一致、团结和谐、文明清廉、珍惜荣誉、争创一流”的优秀团队。
加强财政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财政干部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以及人生修养和职业道德等集中体现于其自身的行为和习惯方面。财政文化建设首在提高人的道德水准,要启发财政干部进行理性思考,注重对道德水准、人格人品、人生境界等进行挖掘和提炼,表达自己对人生、对工作、对生活的深深感悟。在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中,不仅要规范他们的工作行为,而且要教育和引导他们逐步提高做人的品位,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追求个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与自己内心的和谐,让具有财政特色的人文观念深入其内心。
加强财政文化建设,要以制度文化建设为根本。制度是做好财政工作的基础和保证。要根据党和国家对财政工作的新要求,与时俱进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体现权威性、可操作性、适应性、有效性。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经济综合管理职能部门,除健全必要的常规管理制度外,要特别注重财政资金管理,在部门预算以及资金申请、拨付、使用、监督等方面建立一系列内部制约机制和严格的程序保障机制,对敏感职位和重要部门实施制度监控,以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正常运作。
加强财政文化建设,要以廉政文化建设为重点。财政干部行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风口浪尖,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尤为重要。要通过教育提高免疫力,经常性开展理想信念、从政道德、优良传统、党纪法规等教育,引导财政干部牢固树立廉政意识,始终做到自重、自省、慎独、慎微。要通过制度堵塞漏洞,注重从体制、机制和源头上规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要通过监
督检查防微杜渐,建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又相互协作的良好工作格局,并随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加强财政文化建设,要以环境文化建设为物质载体。财政文化建设不仅要内化于心,而且要外化于形,让无形的理念通过一定的载体外化为看的见、摸的着、感受的到的东西。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积极营造优良财政文化氛围,让财政理念深入人心。要通过创建“文明科室”、“服务标兵”等活动载体,不断规范财政干部的言谈举止、人际交往、为人处世等行为。要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贯穿到财政工作的每个环节,让财政文化在广大干部的积极参与中不断发扬光大。
第三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软实力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软实力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站在战略高度精辟指出,“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可见,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作用。企业有了积极向上的优秀文化,它就会重视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赢得客户、打响品牌,终成“百年老店”;反之,企业缺乏优秀的文化,它就像一个没有个性和创业激情的人,终将在市场竞争中湮没沉沦,失去竞争力,为市场所唾弃。正是由于企业文化在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实现过程中的灵魂和支柱作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才将其单独立项加以规范。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企业文化在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实现中的重要作用
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表明,世界500强之所以强,固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关键在于以文化力致胜。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企业要实现发展战略,做大做强,应当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一点精神,要有理想和追求。因为有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他才能活出精彩,活得有价值。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样需要具备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有了这种现代企业精神,才能将企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让他们尽最大努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有了这种现代企业精神,才能让企业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困难情况下不致被击倒;才能让企业抓住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这种现代企业精神集中体现为企业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
(二)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具有的不可交易和不可模仿的独特的优势因素,是企业竞争中最具有长远和决定性影响的内在因素。通常认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具有以下特征: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关键技术、真实稳健的财务状况、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真实诚信的服务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公平公正善待员工、鼓励员工开拓创新的激励机制等。所有这些特征,几乎都与企业文化有关。我国中医药行业的著名老字号—— —北京同仁堂[38.09 1.49% 股吧],之所以历经300多年而不衰,不可否认的是其拥有“核心技术”,但同样重要的在于历代同仁堂人前赴后续、不懈追求,始终恪守和培育“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修合无人心,存心有天知”的文化传承。为此,企业应当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有力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指出,“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企业文化是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抓手,表现形式往往是系列规章制度及其落实。这些规章制度连同其他管理规范,甚至包括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要真正落实到位,都必须努力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不能统一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思想和意志,就不能激发其潜力和热情,就不能培育对企业的认同感,就不能形成卓越的执行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了真正发挥内部控制在强化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应当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致力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如何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
第一,要注重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坚持不懈、努力使全体员工都必需信奉的信条,体现了企业核心团队的精神,往往也是企业家身体力行并坚守的理念。它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哪一种行为是企业所崇尚的、鼓励大家去做的,哪一种行为是企业反对的、大家不应该去做的。正像一个人的所有行为都是由他的价值观所决定的那样,一个企业的行为取向也是由企业的价值观所决定的。这种价值观和理念是一个企业的文化核心,凝聚着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从而使大家的行为朝着一个方向去努力,反映出一个企业的行为和价值取向。比如,迪斯尼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健康而富有创造力”,简短而内涵丰富。企业文化建设始于核心价值观的精心培育,终于核心价值观的维护、延续和创新。这是成功企业不变的法则。为此,应当注重以下方面:一要着力挖掘自身文化。要注意从企业特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出发,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有机地结合起来,总结出本企业的优良传统和经营风格,挖掘整理出本企业长期形成的宝贵的文化资源,在企业精神提炼、理念概括、实践方式上体现出鲜明的特色,形成既具有时代特征又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二要着力博采众长。要紧紧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开放、学习、兼容、整合的态度,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创新、自成一家的方针,广泛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优秀文化成果,大胆吸取世界新文化、新思想、新观念中的先进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长避短,为我所用。三要根据塑造形成的核心价值观指导企业的实际行动。
第二,要重点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品牌。品牌通常是指能够给企业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其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企业产品或劳务的品牌与企业的整体形象联系在一起,是企业的“脸面”或“标识”。品牌之所以能够增值,主要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无不重视其产品或劳务品牌的建设。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品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应当将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自主创新、产品质量、生产安全、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文化建设中,着力打造源于主业且能够让消费者长久认可、在国内外市场上彰显强大竞争优势的品牌。
第三,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应当信守的重要原则。企业要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全体员工办企业的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用宏伟的事业凝聚人,用科学的机制激励人,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努力为全体员工搭建发展平台,提供发展机会,挖掘创造潜能,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其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同时,要尊重全体员工的首创精神,在统一领导下,有步骤地发动全体员工广泛参与,从基层文化抓起,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全员共建。努力使全体员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四,要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领导责任。在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过程中,领导是关键。俗话说,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久而久之,这群绵羊就会变成“狮子”。要建设好企业文化,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规划、狠抓落实,这样才能取得实效。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当站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系统思考,出思想、谋思路、定对策,确定本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提出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
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要与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要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形成企业文化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各职能部门分工落实、员工广泛参与的工作体系。与此同时,企业要深入调研、制定规划,认真梳理整合各项工作任务,分清轻重缓急,扎实推进。要着力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企业文化规范,通过梳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对员工日常行为和工作行为进行细化,逐步形成企业文化规范,以理念引导员工的思维,以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使企业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做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同成长、共生死,真正实现“人企合一”,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对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
三、如何解决并购重组中的文化整合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收购享有“世界上最安全汽车”美誉的瑞典豪华品牌沃尔沃轿车,堪称“蛇吞象”故事的现代版。由此,人们自然会想起2004年联想集团[4.59 0.88%]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它们之间不乏相同点。回顾收购后5年多走过的历程,在肯定收购取得了初步成功的同时,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并不讳言联想曾经走过的弯路,他的经验之谈中包括:对境外并购交易中文化融合的难度,估计多高都不算过分。他甚至由此发出感叹:“文化磨合决定收购的成败!”当初评估收购风险时,柳传志认为主要存在于四个方
面:市场流失、员工流失、文化磨合和业务整合。其中,文化磨合是他最为担心的。收购后维持上至最高管理层、下至销售人员不变,只是迈出文化磨合的第一步。在收购后的日常管理中,两国复杂的国情和两个企业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还是给联想集团带来了种种不和谐的尴尬。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在进行企业并购尤其是境外并购过程中,应当重视并购相关风险,尤其应防止忽视企业间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确保并购重组成功。
国际著名咨询公司科尔尼公司的统计分析表明,企业并购失败风险主要发生在两个阶段,即企业并购交易开始前可研阶段和并购完成后整合阶段;而在约三成的失败案例中,风险均发生在并购前可研阶段。因此,企业在并购前,应当重视对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估,并将评估的重点放在并购双方在国家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文化能否相互融合等方面。企业并购完成后是否会发生文化冲突,应当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内容。
企业并购完成后,应当特别注重文化整合。一要在组织架构设计环节考虑文化整合因素。如果企业并购采用的是吸收合并方式,则必然会遇到各参与并购企业员工“合并”工作的情况。为防止文化冲突,既要在治理结构层面上强调融合,也要在内部机构设置层级上体现“一家人”的思想,务必防止吸收合并方员工与被吸收合并方员工“分拨”现象。如果企业并购采用的是控股合并方式,则应在根据公司法组建企业集团时体现文化整合。要在坚持共性的前提下体现个性化。
要以统一的企业精神、核心理念、价值观念和企业标识规范集团文化,保持集团内部文化的统一性,增强集团的凝聚力、向心力,树立集团的整体形象。同时允许子公司企业在统一性指导下培育和创造特色文化,为下属企业留有展示个性的空间。二要在并购交易完成后的企业运行中,进行深度的文化整合。可以考虑以下三种整合方式:以并购方的文化进行整合;以并购方的文化为主体、吸收被并购方文化中优秀的一面进行整合;以并购双方的文化为基础创建全新的优秀的文化。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其过程相对都会较长。境外并购尤其如此。不变的原则是,应当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促进文化融合,减少文化冲突,求同存异,优势互补,实现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促进企业文化的整合与再造,确保企业并购真正成功。
四、如何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
企业文化形成并用以指导领导和全体员工行为后,应当保持相对稳定,防止朝令夕改。当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时,企业的发展战略可能发生改变,企业文化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实现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第一,要着力构建企业文化评估体系。企业文化评估是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的重要环节。企业应当定期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以及取得的进展和实际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估,着力关注以下主要内容: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履行情况;全
体员工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与企业文化的一致性;企业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参与企业并购重组各方文化的融合度;员工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等。在此过程中,应当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全面评估与重点评估相结合,注重评估指标的导向性。要突出关键指标,确保评估指标的可操作性。二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注重评估方法的科学性。要根据评估内容和指标功能,量身定制不同的评估标准。三是,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估结果的有效性。既要引导企业通过对照评估标准,自我改进、自我完善,不断激发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兼顾社会公众以及企业利益相关者,借助专业机构力量,提升文化评估专业水平和公信力。
第二,要着力根据综合评估结果推进企业文化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持续动力。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评估结果的利用,既要巩固和发扬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又要针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企业文化缺失,研究分析深层次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以此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调整以及企业内外部政治、经济、技术、资源等因素的变化,着力在价值观、经营理念、管理制度、品牌建设、企业形象等方面持续推动企业文化创新。其中,要特别注意通过不断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企业品牌,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和跨越。
企业的软环境,不仅事关企业形象,而且事关人心向背;不仅事关当前,而且事关长远。在复杂多变的后危机时期,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同时存在。为抢抓这一重要机遇,企业尤其应当重视企业文化软环境建设,让持续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走跨越发展之路。
第四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企业软实力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企业软实力
摘 要: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中倡导、积累、提炼所形成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软硬约束,是提升企业形象,增加企业价值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改革发展的新环境和新挑战,铁通南平分公司秉承中国移动“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融合南平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行业属性、发展趋势、市场竞争态势,在对公司十年发展精神个性提炼的基础上,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因地制宜探索文化管理,经过反复酝酿,最终凝练、整合成具有南平分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竹?润”文化,结合铁通南平分公司实际,扎实开展文化的落地实施。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实施
南平地区以竹乡而著称,竹的外形长青不败,凌霜傲雨,象征着活力,竹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着坚韧;南平地区依山傍水,地貌系武夷山支脉的低山丘陵,众多水系汇聚闽江,雨量充沛,千百年来滋润了闽北山区两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
近年来,铁通南平分公司努力探索与地域特色精神相契合的建设模式,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秉承“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的企业文化核心精神,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以青竹的活力坚韧和雨润大地的情怀创建了南平分公司特色的“竹?润”企业文化。旨在培养员工团队吃苦耐劳、坚韧不拨、充满活力、顽强拼搏的斗志和作风,实现企业的发展惠及员工发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优化组织流程和梳理企业制度体系,促进了党、政、工、团、在各项工作中围绕企业文化核心精神协调运作,提升了组织的运营效率和效益,同时把文化落实到日常的经营管理中,文化成为员工的行动指南,促使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得到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提升了企业的文化管理能力。
一、企业文化模式
“竹”:长青不败,凌霜傲雨,象征着活力
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着坚韧
“润”:润化――雨润万物――《论衡?雷虚》
成长――温润而泽――《礼记?聘义》
“竹?润”:泽加百姓,功润诸侯。――《汉书》,旨在培养员工团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充满活力、顽强拼搏的斗志和作风。
发展理念:企业与员工共成长
模式如图: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有效融合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铁通南平分公司以“竹?润”要义为指导,以提升公司竞争力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规划指引和方案施行,使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有效融合。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第一负责人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下发企业文化建设推进计划,召开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扎实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把企业文化建设贯穿公司的经营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并促使党、政、工、团、工作在各自职责之上的其他各项工作均要融合在企业文化工作中。
1、企业重视度
分公司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制定规划,健全制度,明确目标,加强领导,认真践行企业文化,把全体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公司的各项要求上来。
2、工作协同度
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以“竹?润”文化理念体系为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公司经营、管理、用人等各个方面,通过职业发展激励,提高员工队伍忠诚度。
3、员工参与度
组织员工开展企业文化理念讨论,制定宣传计划,精心策划开展活动,广泛开展“竹?润”文化理念体系宣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4、客户满意度
进一步贯彻落实铁通“服务第一,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用户满意度,在服务上努力体现竹的清新、竹的品质与竹的雅致。
5、执行力
建立岗位职责,规范员工行为准则,提高员工执行力。严格执行部门、基层管理者的“时间目标管理”制度。充分发扬竹的拼博奋斗精神、不屈不挠精神、谦逊有礼精神、励志成材精神――虽有竹节,却不止步,百年常青。
6、示范力
有效的个性化激励机制充分提高员工积极性;建立健全工程项目部管理规范;班组建设延伸打造标准化市场部。充分体现竹这玉竹临风、顶天立地、卓而善群的精神。
7、创新力
激发员工实现体制创新、经营创新、维护创新、学习创新,实现企业创新发展。推陈出新,以破竹之势,创造不可阻挡的节节胜利。
8、凝聚力
以文化为引,以人为本,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紧密相连,关心员工身心健康,关注和培养员工的兴趣爱好,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需要,将企业的发展惠及员工发展,将企业对员工的关心似竹露一般浇灌员工心田。
三、在企业文化落地实施中提升企业软实力
1、建立岗位职责,规范员工行为准则,提高员工执行力。制度是保障企业文化得以执行的关键,更彰显核心价值观。在经营生产中,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沟通,确保流程顺畅,杜绝部门间互相推诿现象发生,为此,铁通南平分公司进一步明确各部职责,全面梳理流程,制定各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和响应机制,各部门、经营部及班组均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职责,规范员工的行为准则。通过文化传播的提升促进公司制度的建设,通过价值理念的贯彻,给管理注入灵魂,给制度注入情感,给流程注入活力,牵引着公司的制度进一步成长。
2、严格执行部门、基层管理者的“时间目标管理”制度。认真做好每月计划,每周计划必须有完成情况,每天的工作安排及完成情况等,并做好反馈和通报。要求员工认真按照时间目标管理订立工作目标,公司领导与部门进行单向汇报业绩进展情况、完成情况及下阶段努力方向。对每月例会交办事项建立重要事项督办单反馈制度,并实时进行通报,提高工作执行力。
3、以关爱员工打造企业凝聚力
积极帮助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为家在异地的员工提供住房安排,解决因异地生活带来的经济压力;建立员工帮扶机制,落实“三不让”承诺实施办法,对困难员工,建档帮扶,开展“送温暖工程”,关爱温暖离退休员工。在重要节日时,公司总经理会向全体员工发出祝贺短信,体现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融洽与关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企业的发展惠及每一位员工。
4、以先进典型带动团队建设
铁通南平分公司遵照以人为本、绩效导向和向生产一线倾斜的原则,表彰设置季度服务明星、运维标兵、经营能手和奖励,并将典型先进事迹通过办公OA、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通过有效激励机制,表彰先进,推广典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心,提高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成功成为人人渴望并可及的现实,进一步强化企业核心价值观。有效激发员工潜能,促进员工队伍发展,推进员工队伍稳定和发展,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目标。
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在“竹?润”文化的感召下,南平铁通出色地完成了省公司下达的经营任务,分公司月度收入总部排名稳步提升。在“竹润”文化的熏陶下,南平铁通员工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三年来技术队伍得到大幅度壮大,培养了省级干部地市分公司副总经理级以上干部18人,占全省干部的35%,员工人均受教育程度达40课时/年,员工发展卓有成效。把文化真正融合到管理中,把企业文化的提升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就能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何丹,铁通福建分公司团委书记,福州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第五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企业软实力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企业软实力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站在战略高度精辟指出,“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可见,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作用。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公司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年,公司以“坚定信心、强基固本、攻坚克难、自强不息”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宣传活动:推行亲情化管理,努力构建“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爱,让每一名员工都感到暖”的企业“暖文化”;积极引导员工开展公益活动,成立了“一米阳光”爱心基金,多次筹措善款捐助困难儿童,传递社会正能量;开展各种有益员工身心健康的特色活动,如篮球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三八”文体活动、节日联欢会等。这些活动不仅多角度、多层面展示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也充分证明了企业文化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价值核心。正是依靠企业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功能,正是有效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润滑、整合作用,京唐港人遇逆境时不馁,遇顺境时不骄,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勇争一流的企业风范,积极投身综合型国际化大港总目标,深入推进装卸品牌建设,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营,加快港口物流、金融板块建设,为唐山港成为我国第四大港口做出了贡献。我们的硬件实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加强了企业文化建设。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新的挑战,我们仍要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发展,在装卸能力等企业硬实力逐步提升的同时,强化员工对自身企业的文化自信和自觉践行,提升企业软实力,使我们企业硬的更硬,软的更软,为做强做大做优提供有力的硬件、软件支撑。
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港口功能调整、转型升级仍在继续,公司的发展必将迎来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期。机遇往往伴随着挑战,我们既要着力抓市场、抓效益,也要着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企业文化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使企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实现持续稳定发展。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我们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和谐、幸福、创新、坚毅、劳动、感恩的文化传统,不断推进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以及产品质量、品牌、服务等紧密融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是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京唐港人会在先进的企业文化的引领下,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为做强做大做优港口事业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