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逸夫课改活动报告材料1
逸夫小学“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课堂教学模式实验课前期探究会专题材料
我校根据教育局提出的“抓教学、提质量”这一主题,结合自身班容量适中,教师素质适中的特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于2011年11月17日上午举行了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实验课前期探究会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准确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正确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要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课堂结构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员有县教育局张占羽局长、县教研室胡永平主任、姚正茂副主任、赵瑞坤老师和结对帮扶单位铁家会中心校、彩璟小学、东城中心校等五所学校的校长、骨干教师七十余人。
这次活动由我校的三位教师进行了实验课活动。第一节由我校一年级语文教师张燕燕执教《操场上》、三年级数学教师郎爱华执教《秒的认识》;第二节由我校二年级语文教师王晓平执教《酸的和甜的》。课后,我们进行了现场研讨会,首先由我校三位教师对所讲的课进行了说课活动,之后各位校长、教研室领导进行了精彩的评课、议课探讨活动。为我校的教学质量再上台阶出谋划策、指出了教学工作的不足、指明了工作方向。
张局长最后提出三点思考:
1、课改不是每个学校搞一个课题,组织一次教学活动,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大家思考;
2、平时课堂教学该如何教,所搞的模式或者是方法能否用在每节课上,值得我们思考;
3、即要课改也要成绩,该如何做。这三点是全县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动脑筋的事情。
此次活动于13:20结束,留给我校的是一个巨大的思考:课堂教学模式要彻底改,但教学质量要有提升,我们该如何去做?
我们相信“习惯在于坚持,坚持就是养成,养成就是特色”,只要我们一直坚持,一定会形成一个属于我们学校自己的教学模式,打造属于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
逸夫小学 2011-11-21
第二篇:逸夫小学学雷锋活动总结
逸夫小学学雷锋活动总结
三月是一个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季节,三月更是一个讲文明、树新风,让雷锋精神吹遍校园每一个角落的季节,在月初,学校少先队作了“学雷锋活动”总动员,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人帮起,每个班级紧紧围绕学雷锋月积极的开展班级建设,组织各项活动,努力把学雷锋活动落实到实处。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营造学雷锋氛围,体验雷锋精神
三月伊始,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带领学生走近雷锋,了解雷锋的感人事迹,寻找雷锋的足迹,体验雷锋的精神。
二、组织学雷锋活动,学习雷锋精神
学雷锋就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发扬雷锋的精神。在寻找雷锋的足迹,了解雷锋的事迹的过程中,同学们被雷锋的高尚品格和崇高精神深深感染,纷纷用实际行动向雷锋学习。同学们做好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主题班会,读一本有关雷锋的书,看一部有关雷锋的电影,做一期有关雷锋的手抄报。
三、树立学雷锋典型,弘扬雷锋精神 雷锋活动月活动开展以来,各班级好人好事层出不穷,雷锋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但要在“学雷锋”活动中发扬这样的高尚精神,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方方面面发扬这样的优良传统,让这种“雷锋精神”永远的流传下去,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雷锋活动月虽然已经过去,但通过本次系列活动,雷锋精神却在同学们的心中扎下了根,并不断引导着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去发扬雷锋高尚的风格,弘扬雷锋可贵的精神。同学们,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让校园处处盛放雷锋之花!
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在锻炼中得到了成长。雷锋精神像春风一样拂过了同学们稚嫩的心灵,播下了乐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种子。
二连市逸夫小学
二○一二年四月
第三篇:逸夫小学教师拔河比赛活动实施方案
逸夫小学教师拔河比赛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主题:逸夫小学庆三八教师拔河比赛
二、活动目的:为了倡导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方式,丰富教师的校园文化生活,让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更多地得到乐趣。逸夫小学积极响应国家阳光体育活动,提倡“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学校工会、体育组组织教师开展庆三八教师拔河比赛,通过拔河比赛来丰富教师们的业余生活,强生健体,增进感情,提高团队团结协作能力和凝聚力。
三、活动宗旨:勇于挑战、友谊第一、展现活力、追求梦想。
四、活动对象:全校教师
五、规程设计:
1、时间:2011年3月8日中午放学后
2、地点:教学楼前活动场
3、参赛形式:以语文组、数学组、综合组为单位参赛
4、要求:
(1)参赛人数:每组 15 人,2男13女,其它为拉拉队
(2)参赛方法:握绳采用分组两侧式。
(3)奖励方法:三局两胜,单循环,团体按名次分别奖 700元,300元,200元。
(4)参赛顺序:按抽签顺序
(5)每组队长要认真组织好队伍,赛前通知参赛者准时参赛及换好衣服,拉拉队按时到指定地点助威。
(6)参赛队员要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听从裁判指挥,按时参加比赛、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
六、赛后由校长当场宣布比赛成绩
七、赛事组织委员会
总指挥:冯建军韩 玲
副指挥:乔仲勋崔苁蓉董仲金
裁判:汪金国田治平
器材组:汪金国张小楠
摄像、照相:艾建强高雪芹
比赛抽签:董仲金
八、各组队长及参赛教师:
语文组:苏润红
参赛教师:
数学组:张小梅
参赛教师:
综合组:白冬梅
参赛教师:
逸夫小学工会
2011-3-7
第四篇:2016学年逸夫小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2016学年逸夫小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使校园更富人文底蕴,充满智慧和生机。二.活动目标:(1)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诵读经典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诵读内容
1、《经典诵读读本》每生一本。
2、课内拓展。各班级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适当增添相关经典诗文。
3、课外阅读。每班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内图书,丰富学生课外阅读活动。
四、活动时间
1、各实验班利用每日晨读,每节课前两分钟,每周二、四下午课前时间组织学生诵读
2、每日放学后,鼓励学生和家长诵读15分钟。
3、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读多背,不增加负担,使经典诵读和课外阅读书籍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五、活动措施:
(1)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校内主要由班主任、语文教师和班干负责,每天用一定的时间开展阅读活动;校外倡导家长积极参与“亲子共读”活动。以此为学生的诵读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同时提高家长的人文素养,推动社会的进步。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加强课内外阅读的横向联系。通过课内阅读指点方法,培养兴趣,激发热情,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外涉猎更宽阔的阅读领域,欣赏作品的语言、把握艺术的构思、辨析人性的美丑善恶,学会对作品进行剖析和评价,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全面提高鉴赏能力。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第五篇:逸夫创新工作总结
永和镇逸夫小学本创新工作总结
本,学校工作任务明,确步调一致,围绕“ 自信 阳光 感恩 奋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加强校园软、硬件建设,以“让学校逐渐成为师生们追真、向善、求美的家园和乐园”作为我们的教育目标,力创精致优美的一流校园,科学高效的一流管理,树立德高业精的一流教师,培养阳光智慧的一流学生,打造生优质高的一流学校,奏响了校园和谐发展的乐章。
一、课堂教学改革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本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并加强课程改革理论知识学习,深入研究,充分论证,决定以探讨“小学语、数、英课堂有效合作学习”模式为起点,组织教职工通过“听”“评”“学”名师课,通过多方论证,与教师座谈,确立了“学”“思”“练”高效课堂模式,以导学案为依托,学校给每位教师下发有关课改的学习材料并配以课改笔记,让每位教师随时记载自己在教学中的感悟,教研组组织教师利用周四晚上集中学习材料,课外时间分散学习,记好笔记,做好讨论。同时,学校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进村校项目组于11.4日在省国培办王孝军主任的带领下在我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教学指导工作,四位专家以点带面,辐射全乡,注重教学现场,11月4日、5日,进行的9节诊断课,4位专家深入课堂,认真听课,详细记录,全面观察。课后,对9节课各环节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客观、双向点评,本着不抹杀亮点、不遮掩缺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态度,诚恳提出问题,手把手指导他们。通过望闻问切、全面把脉,找到了课堂效率不高的症结,直面每位讲课教师课堂教学中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的缺失,指出目标设计、导入、新授、练习等环节的优劣,从教学效果上总结出我校教师在亲和力、学法指导、师生互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四位专家不厌其烦走进真实课堂师徒结对,因地制宜,给我校的一次课堂教学大“换血”,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得以提升。
二、第二课堂的开展
为继续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丰富学生第二渠道活动的内容,强化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永和逸夫小学基于现代教育对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科学认识,本着:“对学生负责,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宗旨,适时提出了“开辟第二课堂,丰富课余生活,打造快乐校园”的管理思想,利用每周三下午1-2个小时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逐渐形成了(1)舞蹈组①动感少年健身操:②快乐跳跳:(2)快乐英语组:(3)鼓号组(4)书法组①硬笔书法组:②毛笔书法组:(5)巧手折纸组:(6)橡皮泥组:(7)绘画组:(8)针工组:(9)手抄报组。学校为此提供了必需器材,制作了专门的喷绘标语,政教处每周根据活动开展情况检查登记,制定了《永和逸夫小学第二课堂活动实施方案》、有《永和逸夫小学第二课堂活动记录表》,并根据实施情况把所获成绩一并计入教师绩效考核之中。
三、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我校结合自身实际,扎实有效的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学校把文明礼仪工作作为一项教学常规来抓。
1、我们首先对全校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从上好每一节文明礼仪课、开好每一次主题班会开始,打好基础、形成氛围。我们充分发挥黑板报、宣传走廊等文化宣传阵地,少先队每周评选出文明小明星、文明监督员,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并以此作为评选学期文明礼仪班级的标准;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内容以此为主线,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每周讲话内容有明确的主题,内容充实,能真正起到引起师生的共识;班级内有文明礼仪专栏,学生在每天下午预备铃响后齐声诵读《永和逸夫小学一日常规》,使文明礼仪知识牢记于心。
2、夯实礼仪教育内容。老师们利用班会课、《品德与社会》课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教育,结合《中小学生守则》、有层次、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指导和文明养成教育,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从学生进校门互相打招呼,见到老师主动问好,高年级同学帮助低年级同学,不欺负小同学,打水时不涌不挤、自觉排队,从小事做起,除此之外,为了加大文明礼仪教育的力度,实现家校联合,少先队组织各中队收看了邹越老师的《感恩父母》,并于第十二周召开了家长会,通过大声向父母说出“我爱你”传递亲子之情,使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把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说出来,在会上部分家长泪流满面,尤其是六年级家长,有许多表示自己很久没和儿子(女儿)说过话了,学校此次活动使他们父子(母子)冰释前嫌,对学校的作法大加赞赏。通过一系列活动,逐渐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
四、学校建设
本以来,我校在原建基础上,新购置花木2000余元;制作关于教学改革、学生行为习惯等内容的喷绘标语20多副,建成了一个20米长文化长廊;另外本学期开学初更换班牌12个,让班牌成为成为每个班级的名片;学校通过绿化、美化校园,为师生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而且,学校在经费极度短缺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添置学生桌椅600套,更换了教师办公桌椅;为各处室安装办公电话9部。极大的改善了老师办公条件,调动老师了教学热情。
学校将在肯定成绩,发扬长处的同时,正视困难,直面不足,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沐浴课改春风,创造性的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将我校建设成“社会放心,家长满意,孩子成才”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