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做好兴趣小组辅导工作的规定
关于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管理的规定
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鼓励、支持师生在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前提下,积极踊跃地开展和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是指学科兴趣小组活动、竞赛辅导、课外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学生协会活动等。为规范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管理,保证活动的效果,真正起到活跃学生课余生活的作用,特制定本规定。
一、学生课外兴趣小组的组建
1、学生课外兴趣小组由学校教务处负责管理。要组织学生课外兴趣小组的教研组或教师必须向教务处提出书面申请,经分管副校长批准后方可组建。
2、每个兴趣小组必须由专人负责,学生人数原则上不得少于10人,活动必须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
3、参加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和课外科技活动的学生原则上由学生自愿报名,学生数量必须有所限制,要注意兴趣活动的效果。
4、各教研组要成立学科竞赛辅导小组并切实有效的开展活动。根据上级文件通知学校须派生参加的各类技能竞赛,经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同意,可通过选拔或教师直接指定的形式确定参赛对象。
5、文体活动、学生协会活动根据需要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由学生处、团委、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实施。
二、学生课外兴趣小组(除文体活动、学生协会活动之外)的管理
1、指导教师在每学期初要制定好计划,确定活动目标,并上交教务处负责教研的人员备案。期末做好总结并及时上交。每课时(即1课时为60分钟)要有简案。
2、每个课外兴趣小组原则上每周至少活动一次,活动辅导时间为单位时间(即单位时间为1课时,辅导补贴为25元/课时)来计算,指导教师在活动辅导提前3天在教学网上做好网络登记。
3、每次活动指导教师必须提前到达活动场所,中途不得擅自离开岗位,不得提前下课,不得擅自改变活动内容,不得私自调换指导教师,不得无故停止活动,确保活动时间和活动效果。
4、每个课外兴趣小组都要建立活动记录本并及时记载活动情况,校领导或负责领导可随机抽查活动情况,学期结束必查。
5、指导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活动兴趣,确保活动课的参与率和巩固率。
6、学校鼓励并帮助课外兴趣小组参加由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并根据学校的有关文件规定对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成绩突出者予以重奖。
7、指导教师根据学校安排原则每学年要展示一次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成果。
8、教师不得擅自向兴趣小组学生收取费用,如确是耗材比较严重的项目,以学生自愿为原则,并经学校批准后如实收取材料费。如学生中途退出小组,所收费用不再退回。
9、教务处应经常抽查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分管领导反映并妥善处理。
10、兴趣小组因故停止活动,负责教师应及时向教务处汇报。
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经费与教师的待遇
1、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所需的经费在开学初做好预算并上报教务处,由学校统一安排。
2、有辅导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老师工作补贴根据课时来计算,并纳入教学工作量,在每年年度末由学校统一处理教学工作量。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如何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中小学教师如何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心理辅导”这个概念,出现在我们教师脑海中的时间已不短,但直到如今,许多教师这种辅导意识还很薄弱。而事实上这种教育理念,是适应时代要求的,每个教育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把心理辅导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则是迫在眉睫了,现在我们就谈谈中小学教师如何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把心理辅导与德育教育严格区别开来。一定意义上讲,这是心理辅导成功的先决条件。因为心理辅导要求辅导者与被辅导者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悦纳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如果心理辅导者以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面目出现,以苦口婆心说教的方式对待学生,肯定要被他们,特别是“问题”学生从心里否定掉。结果你是讲得口干舌燥,唾沫横飞,学生却已经坐不住了。这是一误区,需引起高度警惕。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又是一个挑战:完成这个角色转化,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转变观念,放下架子,在心理上与学生平等,如果自己高高在上,或为完成某项任务而下达一些指令,这样只能事倍功半,甚至是作无用功。
其次,心理老师不要强调自己的身份、立场,而是要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在我们的传统思想教育工作中,教师的主动性很大,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自上而下式的,真理总是掌握在老师手里;要求学生听从、服从,遵从老师的旨意;学生非常被动,而这种模式完全不适合于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应当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当今社会,这些生机勃勃、体质强健的青少年,面对的却是单调枯燥的学习活动;激烈紧张的考试竞争、观念不当的家庭教育、节奏快速的生活流程,以及人际关系中的种种矛盾冲突,这些都有可能造成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失衡。针对这些纷繁芜杂的问题来源,如果教师仍然是以自我为中心,或是靠主观臆测来解决问题,怎能对症下药呢?结局可想而知!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这是心理辅导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再次,要学会聆听。聆听是心理辅导中最重要的技术。在传统的思想教育过程中,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或老师讲得多听得少,学生听得多讲得少。这样的话,学生心里只把你当作老师而不是倾诉的对象,就不会表达出自己真实想法。同时,心理辅导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学生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去耐心听。听的过程实质上也是把脉的过程,听完了也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让学生多说,也是让学生合理的宣泄情绪。宣泄了也就轻松了;说了也能理清头绪,更认清自己。有些问题甚至会不费吹灰之力而告破,这又何乐而不为呢?但对许多老师来说,这并不容易。因为长期的思想工作者角色是他们养成了滔滔不绝的习惯,善讲而不善听。许多信息就会由于不善于听而流失,甚至歪曲。从而使辅导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要锤炼语言功能,但同时一定要学会聆听。这既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态度,是对学生的尊重、同情与爱护,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
最后,做心理辅导时要以创设良好氛围为基础。人是情绪化的动物,而这种情绪又是不稳定的,极易受到感染。为此要善于借用各种方式感染学生的情绪,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适合于辅导工作顺利开展。这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着手。比如上班会课,可事先对教室或其它活动场所进行布置,让人有一种温馨、和谐、愉快、轻松的感觉;同时又要在自己的语言、语气、语调上,身体语言上下工夫,让自己更具亲和力。比如,在座位的排列方式上,若稍做改动,可收到大效果——改秧田式为梅花型、马蹄型、圆形等,便于和学生情感交流。
总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注重学生整体人格修养的陶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才能是开展学校心理辅导的迫切要求。
如果您在中小学心理辅导中有很多困惑,那么可以参加中国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认证培训班,跟随中小学心理辅导专家董艳菊老师学习,董老师从事一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近二十年,有着丰富的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实践经验。
本次培训时间:2014年7月14-17日 主办单位:京师博仁应用心理发展研究中心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 内容摘要 】学困生的教育对策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大社会课题”,它是“深化课改,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的一个重要子课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进入这一领域的研究并已有初步成果和认识。但至今这个问题仍围绕着教育教学界且两级分化趋于扩大现象与全面高效的提高教育质量要求,形成了不和谐的音符。继续深入研究是社会发展教育改革深入的需要,力求使教师从课改疲劳战中解放出来,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 关 键 词 】学困生 转化 辅导 教学研究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或智力正常但学习准备(即学习的方法、条件、时机等)与学习任务(即教学大纲指定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学习效果低下而未能或很难达到义务教育阶段要求的学生。
学困生教育对策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大社会课题”,它是“深化课改,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的一个重要子课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进入这一领域的研究并已有初步成果和认识。但至今这个问题仍围绕着教育教学界且两级分化趋于扩大现象与全面高效的提高教育质量要求,形成了不和谐的音符。继续深入研究是社会发展教育改革深入的需要,力求使教师从课改疲劳战中解放出来,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一、学困生的现状及成因。学生成绩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格内向,甚至孤僻,不肯发问,身体不佳,都有可能造成学习成绩不良。另外学生所处的集体风气不好,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以及受家庭、社会的影响,师生关系紧张,也可能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不良。学困生在学习中通常具有 “四不”、“三缺乏”的特点。“四不”即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方法不当、学习行为不良,学习情意不健。“三缺乏”即在学习过程中,一缺乏主动的参与过程,二缺乏积极的思考过程,三缺乏依靠自己的实践去获取知识能动的过程。即使现有的少得可怜的知识也是在听老师这样讲那样说后知晓的。其表现如下:自卑且对自己无正确定位、低标且缺乏着目标理想、低效且无抗御干扰能力、模仿而无探索解决问题能力。要做好转化学困生学习的工作,教师必须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从发展学困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方面下功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亲近与学生情感,做好学法指导工作,并抓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二、改善师生关系是学困生进步的基石。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受家长或老师的批评指责较多;他们自尊心和自信心经常受到挫折,在心理上出现害怕或厌恶老师,与老师便有一定的距离。而改善的办法是:
1、尊重人格、奉献爱心,缩短师生心理距离,使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喜欢你,亲近你,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辅导。
2、教师要从学习、生活上去多关心有困难的学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在一起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心和爱。
3、作为老师应善于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使自己变得更优秀,让学生佩服、敬重,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4、要给与学困生更多的关心,但关爱不是迁就,对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赏罚分明,该表扬时及时表扬,该批评时也决不姑息。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明辨是非,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教学中多关注学困生,并做好学法指导。备课时要想到学困生: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正在接受知识、努力发展的人,新课标在很大程度上更加注重了人文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除了钻研教材,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习目标外,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学生。而鉴于学困生基础薄弱,能力不强,兴趣不足的特点。备课时更应思考以下一些问题:(1)学困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困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掌握的程度怎样?学困生有无兴趣进行课堂学习?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该如何设计教学问题,教学步骤?教学活动如何开展?如何为他们降低起点放平坡度?如何让他们参与到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活动中?教师应预测到学困生的需要,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备课时,更多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课堂教学中多关注学困生,要在课堂中创设一种和谐、宽松、向上的学习氛围,改变学困生在课堂中自卑,受学优生歧视的状况,以此激发学困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2)认知上要给予低坡度。在平时教学中,除了面向全体以外,还特别关注学困生,把教学的重心向下移,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常常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3)注重分层教学。要分解教学目标,铺设台阶制定学困生容易实现的小目标,引导他们参与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要将大题拆零分段给出让学困生能依从门槛效应达到学习目标,减轻学习和心理上的压力让他们感觉你们行我们也行。(4)实现学困生的优先照顾原则。做到课堂交流优先、课堂板演优先、课堂指导优先、练习反馈优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暴露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教师在授课中不能一味的展示畅通的思维。要暴露的是怎么想到的?碰了哪些壁?如何转变思路?合理方法是怎样选取到的?要让学生暴露从失败到成功的思维过程,从模糊到清晰的思维过程,要给学生一个经历过的失败的介绍,所有活力的思想都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应给学生足够的经历时间。否则学生在书本上看到的,在课堂上听到的都是一帆风顺的例子,自我感觉懂了,但倘若自己去完成则很少能马到成功,往往是束手无策。学习习惯要努力培养,我们都知道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更为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但对于学困生教师往往觉得能教会他们一些基础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就不错了,培养他们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那是妄想。其实不然,对于学困生只有两手一起抓,才能使他们真正“脱贫致富”,否则永远需要教师搀着走路,永远落于人后。
教师应重点培养学困生的习惯及具体做法如下。(1)、教学困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看并思考明天要学的内容,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研究课本例题,并尝试做几道练习题。新课伊始,可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检查。(2)、教学困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数学课上的基本要求要让学生严格遵守。预备铃响要作好上课准备,书本、文具放在指定位置,静候老师来上课;上课时要坐得稳,静心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教师操作演示时必须停下所有工作,眼睛看着老师认真听。(3)教学困生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平时教师要主动给学困生释疑解难。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开口的第一步,鼓励他们不懂就问。对于学困生问题要做到耐心细致,不带怒气、怨气。才能逐渐培养起习惯来。(4)、培养学困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困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有时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的耐心和审题技能。应引导学困生逐词析义以整体把握题意,力求审题准确无误。(5)培养学困生良好的作业习惯。要求学困生做作业前要先复习当天的功课,然后再独立、认真完成作业,不抄袭。对学困生的作业做到数量要少,针对性强,能做则做,态度端正。
四、对学困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辅差工作实现作业面批。
1、作业面批有助于了解作业情况,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减少抄作业的现象。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复习旧知,弥补知识脱节、方法技能掌握的不牢靠。老师在面对学困生时应给予充分的耐心和足够的重视,帮助孩子找出其学习困难的根源,细化讲解,直到学生弄懂为止,这对学困生提高学业成绩有极大的好处。
2、作业面批能让师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其间教师针对性的纠错与辅导并鼓励学生不懂就问,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进步进行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度过难关,树立信心,加强课前、课后的辅导,学生基础越差越要多花时间来辅导。在讲授新课时,先在课前给他们讲一遍,使他们心中有数。这样再和其他同学一起听课时,他们就能得心应手了。而每一节新课后,应对他们及时检查、督促、辅导,使他们牢固地掌握好新学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落实学困生的错题整理及内化,要求学生一天(也可以一周)整理一次,将自己课堂作业本上、回家作业本上、以及单元测试卷上的错误题目进行整理。每周结束前学生利用中午或空余时间,让其对错题进行解答,利用错题进行对比学习,避免错误的再次产生。
3、落实生生结对,要充分发挥优秀生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在班级中实行“一帮一”的结对活动。首先要做好协作双方的思想工作,让教者愿交,学者愿学。其次要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设立奖、惩制度。平时作业、课堂发言、单元检测等,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绩情况,给组内成员适当的加分、减分并进行统计。在期末与考试成绩和评优联系起来。这样,辅导者和被辅导都非常积极,而教师则一定要坚持随时随地地检查与协调,以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4、开展检测是数学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检测结果每一位学生都比较关注。检测时有时往往是学困生求知欲最强的时候,他们也想考的好一点。如果这个时候教师加以援手,不但能有效的落实知识点,强化解题方法,而且也为试卷的分析铺平了道路,因为基础性的问题在测试时就加以解决了。由此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信心,可谓一举多得。
学困生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逐步积累而造成持续学习困难状态。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常会有反复,教师必须坚定信心,用爱心和恒心去感化帮助学困生,坚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个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让我们每一位教师对学困生爱的多一点,帮助多一点,从而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得,都能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第四篇:辅导工作总结报告
辅导工作总结报告
辅导工作总结报告1
在一学期的努力帮扶和学生自己的不解努力之下,我班几位学困生的成绩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特别的坚信,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转化后进生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工作中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中“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使学生全体都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素养”为目标,树立“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尤其对班级内的学困生要特别重视,使他们得到逐步提高。一学期来,我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期初制定的学困生辅导计划,扎实有序开展工作。使我班的学困生转化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是端正其学习态度我班的一些学困生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现象。他学习时目标不明确,对于作业,马虎应付,字迹潦草。我针对其具体情况,加强教育,主要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因此,在这个学期里,我经常与孩子谈话,及时了解他的思想动向,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齐抓共管,逐步改变他学习懒散的现象,但是他学习态度的转变还是存在着反复。
二是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这几位学困生成绩不好,除了是因为学习态度不正确之外,还因为学习方法未掌握,针对这个情况,我在进行辅导时,还是继续以提高学生课文朗读能力为突破口,要求他们数学学习最基础一点,一定要把所学的基础知识正确、熟练地运用。因此,在辅导时,我从抓概念、公式入手,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他们掌握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辅导这位学困生做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达到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是加强课外辅导当然,学困生的辅导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要有效地提高他的学习成绩,还要加强课外辅导,除了要在学习上辅导外,对于他的心理变化,教师也要及时了解,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通过自己的努力,这学期在我帮助和学生自己的努力之下,几位学困生的成绩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个别学生的习惯仍然较差、学习中缺乏动力和信心,不过我坚信只要为师者能晓之以理,持之以恒,教学得法,自己不丧失信心,相信学困生会越来越好,人数会越来越少。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我一定会继续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继续努力,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辅导工作总结报告2
心理档案整理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总结报告
我们在此次见习过程中针对生命科学与工程系10级新生进行了心理档案整理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经过团支部辅导老师的指导和学生会及各班的同学的支持,这两项工作在一周内也顺利完成。从这两项活动中不仅从细节上了解了10级新生的心理状况也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此就此次工作做一总结。
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由于时间等条件的限制,所以只能针对于一个班级进行。通过各班协调,活动对象我们选择了科学10(1)班。
10月28日晚我们举办了“促进心理健康” 团体心理辅导。这次团体的心理辅导主要是针对大一新生的。由于大一新生刚入学的时候有一段‘心理失衡期’,其中一个症状就是害怕和别人交流,难以和别人相处,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况且,大一新生刚入校,离开了家庭,独自生活,很多都渴望新朋友的关怀。本次团体辅导的目的就是在于,通过一些简单的心理游戏,如,“顶橘子”、“学广告”、“朗读”、“双人协作” 等游戏,让大家直接体会到如何主动与他人交流,增进相互的了解,获得一些新朋友。
由于大家没有参加过类似的活动,所以都觉得比较新奇。而且,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活动,避免让大家觉得无趣,每位同学都会参与进来,大家都是主角,这样更能从自身的角度体会到活动的乐趣和意义,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我们活动的目的。而不是通过灌输让大家知道我们活动的意义。
但是,由于第一次举办这种互动性的活动,难免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团体的辅导人员不宜多,否则让大家都参与会有一定的组织难度和时间限制。但为了让会员积极参与,所以没有人员的限制,导致活动刚开始时人满为患,活动现场小有混乱;团体的辅导忌迟到和早退,但是由于实现没有和会员传达清楚,导致这类现象的发生。以上两点,会成为以后我们活动的借鉴,以便日后活动能更完美地开展起来。
总的来说,活动的反响还是好的,从活动结束和大家的沟通来看,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从一开始彼此不熟悉的同学,到最后慢慢熟悉起来,敢于和他人沟通。大家都表示交到了很多的朋友,很开心。
为了全面掌握和了解20xx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防患于未然,为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管理、心理咨询危机干预提供依据,确保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领导下为20xx级新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本次心理建档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持,各系辅导老师和心理学专业见习同学共同完成。本次心理普查主要分为2个阶段:团体测验阶段和个别访谈阶段。团体测验阶段由各系学生会同学和见习同学共同完成由个别访谈阶段由见习同学来完成。此次我们普查对象为生命科学与工程系20xx级普通本科生,共计189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验的人数为189人。这次普查选用的是国内外常用的心理健康测查工具UPI量表,该量表涵盖了身体健康状况、情绪反映、自我认识、学习心理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能较好地反映被试的心理概况及其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能够较科学地评估
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地筛选出心理健康方面需要关注的对象,进行个别访谈,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普查结果显示:新生中筛查出为第一类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占参测人数的2.2%,为第二类心理问题不明显的学生占参测人数的32.6%。新生中女生和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差异;应届和往届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差异;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和城市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差异,家庭氛围也会对新生心理水平有很大的影响。
总的来看, 生命科学与工程系20xx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人格结构是基本和谐的,跟大学生这个群体的基本心理特征相吻合,爱幻想,富有激情,敢作敢为是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特征,他们对未来的期待相对于其它社会群体要高一些,对社会现实的看法,也常常偏于理想化,在他们身上往往体现出现实性与幻想性的矛盾。但也有个别学生在新环境中没有很好的适应,再加之各方面的压力产生一些心理困扰,导致经常性失眠、注意力不集中、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和对未来担忧等现实性问题。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心建议各系领导和辅导老师给正处于大学生活起点阶段的大一新生们多开展些大学生入学教育和新老生交流会,以及组织多方面的团体活动,对于心理压力大的同学给予跟多的鼓励和表现机会,让他们跟多的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应该会给他们很好的指引,以让他们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及早的融入到我们交大这个大环境中。
最后,感谢系领导和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以及学生会同学和各班的支持共同完成这项工作。
辅导工作总结报告3
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总结
活动时间:20xx年x月——x月
班级:大一部分班级
地点:大学生活动中心412办公室
本次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使工作有 了方向性。本次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主题是“大学生活,快乐起步”。活动的目的是:
1、帮助新生尽快相互认识,减少孤独感,建立基本的信任和友谊;
2、帮助新生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3、鼓励新生投入各种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培养他们对宿舍、班级和学校的归属感及自身凝聚力。
四个游戏的形式各不相同,但目的都是为了让大一的新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希望新生能在未来的四年里相互珍惜,彼此宽容、理解和接纳。要明白到每个人都有缺点,包括自己,每个人都有优点,当然也包括自己。当埋怨、怀疑自己的时候,想想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当别人犯错的时候,想想自己也不是完美的。希望新生们能在这四年里可以相处愉快,彼此扶持。
本次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成果和不足: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这次的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我们很好的达到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既定目的,促使新生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和体验,来认识自我,探讨自我并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在新生所填写的内容之中,我们发现进入大学之后,她们大部分的人最兴奋的一件事便是可以独立生活,最满意的一件事就是我们师兄师姐的热情与关照,最烦恼的一件事怕自己不适应大学的生活,最担心的一件事便是军训;在面对学校生活环境方面,也有很多新生写道,虽然宿舍很旧很小,但都会努力去适应它,和舍友们一起去经营它,如果可以的.话,最希望我们的宿舍是一个五星级的宿舍,姐妹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难发现新生们的心态是很乐观积极的,虽然遇到生活环境上的一些小困难,但她们都想着会去适应去改善,而不是光顾着抱怨,这也是我们感到很欣慰的地方。当然,我们此次活动也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譬如是有些工作做得还不够细致全面,有些宿舍的活跃气氛还带动的不够,有些通知说明还不够详细到位,但我们相信,经过这次的经验,我们以后的工作能做的更好,我们会努力改进!
辅导工作总结报告4
为实践素质教育和“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x年4xx月,学校正式成立了服务于学生的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工作总结。学生个案心理辅导工作随即成为本室的一项重要内容。截止xxx年10月底,在总共两年半的时间里,我校接受个案辅导的学生总计达到532人次。在两年半时间里,这么多学生主动前来接受咨询辅导,反映出学生基本上能够正视自己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并且希望得到有效的帮助。心理辅导已经被学生接受和认可。
现将本学期学生个案心理辅导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辅导学生人次
本学期至今辅导学生共74人次,其中男生28人次;女生46人次。
二、学生个案辅导问题分类
1、学习问题,包括学习动机不明、学习适应不良和学习困难,占36.5%;
2、行为与情绪问题,此类占10.9%;
3、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同学间的关系和师生关系,占19.8%;
4、个性发展问题,占8.8%;
5、异性交往和早恋问题,占9.8%;
6、情感问题,占7.1%;
7、亲子关系问题,占4.4%;
8、其它心理问题,占2.7%。
三、原因
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比较多,原因比较复杂,而且,常常是许多原因交织一起。
1、学习方面:
(1)、学业技能缺陷,如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心理社会调整问题,如抑郁、退缩、低自我价值感、学习动机不明等内化性问题和活动过度、缺乏自制力等外化问题等;
(3)、家庭因素,如家长非建设性的儿童管教模式等;
值得留意的是下面两点:
(4)、教学环境因素,如有的教师不能提供得当、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鼓励方式;不留意学生的学习规律,妨碍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与兴趣的培养,使得学生要么被动学习,要么厌学;有的教师似乎想代替学生学习;
(5)、班主任的管理方式方法不当,人格素养有限,在班级管理和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妨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绪。
2、人际关系方面:
在学生方面:(1)、在社会-认知因素,对人际关系缺乏正面思维模式;(2)、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3)、低自我效能感,导致自卑,甚至退缩人格,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4)、在教师方面,其管教方式和师生交往模式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实际上,学生因此而寻求个案辅导的比例相当高。大约每4例人际辅导个案中就有1例是属于师生关系问题。
3、行为与情绪方面:
(1)、个体自身的神经生理原因,如注意力缺陷和多动障碍;
(2)、遗传因素,尽管品行问题不是遗传的,但以生物学为基础的特质,如困难气质和冲动可能使儿童容易形成一定的行为与情绪模式;
(3)、抑郁和焦虑障碍;
(4)、同学、朋友、师生等人际关系;亲子关系不融洽;早恋等,工作总结《心理辅导工作总结》。
4、个性发展方面:
(1)、个体自身的生理物理原因;
(2)、社会-认知因素,如不成熟的思维模式
(3)、家长负面的管教方式。
5、情感方面:(1)、个体自身生理物理的易感素质;(2)、家庭因素;(3)、异性交往问题;(4)、人际交往问题等。
6、亲子关系方面:(1)、家长负面的管教方式;(2)、父母离异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7、早恋方面:
主要是不能区别青春期性心理和恋爱的不同,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正确的判断。总之,中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众多,至今为止,也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完全予以解释,但是,它们又都是受遗传影响、神经生理、社会-认知、家庭因素、甚至文化因素等单方面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有些行为当事人没有前来接受辅导,比如道德行为问题者,以上个案种类尚未含盖中学生的所有心理和行为问题。又有一些属于特殊的能力辅导,比如演讲辅导,辩论辅导等基本上不属于心理行为问题,故此,也未包含在内。
四、问题规律
我校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固然不少,但是,这些都属于当今中学生的普遍问题,不独发生在我们学校。
1、心理行为问题有其年龄特点;而且,问题出现得越来越提前;
2、年龄愈大,心理行为问题愈复杂,干预难度愈大。
3、心理问题还有其性别特点,女生多,问题分布广,人际关系与情感问题突出;男生主要集中在行为和个性方面。
五、总结--思考、建议
从自己两年的教育工作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我校先进教育理念的意义。我校在学生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体现了为学生终身负责的精神。但从以上情况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以下几点仍然值得考虑:
1、学生出现的许多问题与教师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对此,应当加以重视。对我校教师在教学、班级管理等业务能力和品德修养方面不仅应严格要求,而且,还应在技术层面予以具体培训,让教师知道如何做。我思忖,心理学既然是一门关于心理和行为科学的学科。教师,包括学校其它部门的领导,是否也应该尝试使自己的工作过程心理学化,即科学化,为自己负责、为学生负责呢?
2、学生的许多问题还与其家庭背景有关。家长的管教方式也影响着孩子的命运。爱之、管之、教之、望之缺一不可,不然,家庭虐待可能会另一种方式发生在孩子的身上。家长学校诞生得及时,家长也应该在更多、更具体的技术层面得到帮助;
3、在所有个案辅导中,学习问题占据了最大的比例,这也至少给了我们以下两个信息:
(1)、大部分有学习障碍的学生依然有学习的愿望,教师不应放弃这部分所谓的“差生”;
(2)、学习效果和成绩的优良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动机、方法和兴趣,所以,学校还需继续鼓励、支持教师在这些方面多加用心;
4、关系的重要性:儿童异常心理学发现,尽管异常心理和行为通常被定义为个体的一种表现模式,但是未成年人依赖他人的特点,意味着许多中学生的问题最好应视为关系问题,而非只局限于个人的问题。“在爱中建立师生的关系;用情感和手段不让一个学生落后”能否成为我们绀弩中学每一位教师的誓言?
补充说明
1、团体辅导除此之外,本学期还有针对性地为我校一年级的4个班级就学习障碍、自尊自信和中学生早恋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辅导。
2、针对家长和教师进行个案心理辅导
(1)、另外,本学期还对学生家长进行个案辅导24人次,
(2)、对我校教师心理辅导共15人次。
主要辅导内容涉及职业压力、婚姻家庭、子女管教、人格障碍、人际关系等方面内容。
辅导工作总结报告5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总结 -活动总结
为增进和孩子、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共同营造和谐的氛围,学生演绎精彩的。9月30日下午树人中学在体育馆开展了“协作珍:心灵的纽带”大型团体心理辅导。此次活动是学校开展家校沟通的新举措,也是今年“家长开放日”的特色活动之一,初一年级全体学生和教师及家长代表参与了活动。辅导活动通过游戏、体验和,让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共习如何接纳和关心别人,建立协作信任的关系,并领悟有效的沟通,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
在绍兴市教育研究院赵关军副院长的激情和活动人的充满活力的引导下,大型拼字、风中劲草、翻叶等团体活动搭建了学生之间信任的平台,特别是“珍爱拥有,健康”这个互动形式,使学生和家长彼此捧出真情,分享。所有的参与者用心去呼唤,用爱去奉献。在活动中参与者了互相、奉献、赞扬、、信任与体谅。在激昂的音乐声中,在热情的欢呼声中,体育馆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沟通的乐土。这是的传递,这是希望的承载,用心去沟通你我,用爱去开启心灵,精彩的初中生活就在此刻起航??活动不仅增进了彼此情感,建立了学会、展示的教育情境,也充分体现了学生之间团队协作与信任的,同时创造出了融洽、和谐、激情、共赢的教育氛围。此次活动成为了今年树人中学“家长开放日”的焦点,也为今年的“家长开放月”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辅导工作总结报告6
在一学期的努力帮扶和学生自己的不解努力之下,我班几位学困生的成绩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特别的坚信,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转化后进生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工作中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中“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使学生全体都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素养”为目标,树立“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理念。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尤其对班级内的学困生要特别重视,使他们得到逐步提高。一学期来,我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期初制定的学困生辅导计划,扎实有序开展工作。使我班的学困生转化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一是端正其学习态度我班的一些学困生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现象。
他学习时目标不明确,对于作业,马虎应付,字迹潦草。我针对其具体情况,加强教育,主要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因此,在这个学期里,我经常与孩子谈话,及时了解他的思想动向,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齐抓共管,逐步改变他学习懒散的现象,但是他学习态度的转变还是存在着反复。
二是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这几位学困生成绩不好,除了是因为学习态度不正确之外,还因为学习方法未掌握,针对这个情况,我在进行辅导时,还是继续以提高学生课文朗读能力为突破口,要求他们数学学习最基础一点,一定要把所学的基础知识正确、熟练地运用。因此,在辅导时,我从抓概念、公式入手,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他们掌握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辅导这位学困生做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达到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是加强课外辅导当然,学困生的辅导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要有效地提高他的学习成绩,还要加强课外辅导(学习、心理),除了要在学习上辅导外,对于他的心理变化,教师也要及时了解,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自己的努力,这学期在我帮助和学生自己的努力之下,几位学困生的成绩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个别学生的习惯仍然较差、学习中缺乏动力和信心,不过我坚信只要为师者能晓之以理,持之以恒,教学得法,自己不丧失信心,相信学困生会越来越好,人数会越来越少。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我一定会继续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继续努力,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辅导工作总结报告7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总结
为增进家长和孩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帮助学生演绎精彩的初中学习生活。9月30日下午树人中学在学校体育馆开展了“协作信任珍爱、心灵的纽带”大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此次活动是学校开展家校沟通工作的新举措,也是今年“家长开放日”的特色活动之一,初一年级全体学生和教师及家长代表参与了活动。辅导活动通过游戏、体验和分享,让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共同学习如何接纳和关心别人,建立协作信任的关系,并领悟有效的沟通方法,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 在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赵关军副院长的激情演讲和活动主持人的充满活力的引导下,大型拼字、风中劲草、蚂蚁翻叶等团体活动搭建了学生之间合作信任的平台,特别是“珍爱拥有,健康成长”这个互动形式,使学生和家长彼此捧出真情,分享心里话。所有的参与者用心去呼唤,用爱去奉献。在活动中参与者学会了互相欣赏、奉献、赞扬、关爱、信任与体谅。在激昂的音乐声中,在热情的欢呼声中,体育馆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沟通的乐土。这是爱心的传递,这是希望的承载,用心去沟通你我,用爱去开启心灵,精彩的初中生活就在此刻起航??
活动不仅增进了彼此情感,建立了学会自信、展示自我的教育情境,也充分体现了学生之间团队协作与信任的精神,同时创造出了融洽、和谐、激情、共赢的教育氛围。此次活动成为了今年树人中学“家长开放日”的焦点,也为今年的“家长开放月”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辅导工作总结报告8
一、活动主题
团体合作
二、活动目的
为贯彻落实指示精神,指导广大青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极端重要性和方法路径,要求广大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树立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的信念,坚定不移的跟随党的步伐,在红旗下拼搏奋进,共同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活动对象
机械连13-1全体团员
四、活动时间
20xx-x-x
五、活动地点
老体育场西侧
六.活动内容
第一个活动是人椅游戏,两队队员坚持了20分钟,不分胜负,达成平局。第二个是合力吹气球游戏,经过激烈的比拼,最终第一队以压破四个气球的成绩取得第一名。第三个是心中的塔,两队队员在30分钟内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第四个是蜈蚣翻身游戏,经过紧张的角逐,第一队用时最短,获得胜利。最后,大家在《明天会更好》的歌声中交流心得,做团体效果评估,然后结束此次活动。
七.活动意义
通过活动的举办,大家明白了团队合作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每一个人作为团队的一份子,有义务将自己的想法、意见表达出来,有义务为了团队的利益而放弃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有义务多为团队做贡献。一个自私自立的人不可能在团队里长久的生存。我们应该有一说一,有一做一,为了团队目标的达成而共同努力。这是一个人能够在团队里生存的基础,这也是团队能够团结一致向前走的基础。同学之间也有了更多的交流同学们也充分分体验到竞争与合作带来的压力与快乐。培养同学之间的团队意识,大家明白每个人在集体中的重要性,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第五篇: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
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
贵港市覃塘区樟木高级中学 全达添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由于他们长 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长此以往,产生了性格柔弱、自卑、自负、孤僻、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本文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研究,积极分析其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措施,以便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 班主任 心理健康
当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当前,在笔者的学校留守儿童占在校学生数的百分之13.3。其中父母一方长期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占在校学生数的10%;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占在校学生数的5%。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据前人的有关调查显示:65.9%的老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在心理上存在较大的问题。“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的研究,前人认为较为突出的是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在对“留守儿童”其他问题方面的研究,前人也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误入歧途。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我们长期一线观察,发现留守儿童心理存在以下八个问题: 1.情绪明显消极 经过观察与分析,我们发现不少留守儿童的情感不稳定,且时常处于消极状态。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沮丧、孤独、焦虑等不稳定情绪,从而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调查显示,在留守儿童中,情绪不平衡的占42.4%,其中焦虑的26.3%,抑郁的24.2%。四川省心理学家游德良对井研县门坎小学近400名留守儿进行心理调查后发现,这些孩子中近八成存在心理问题,其中106人存在焦虑心理,107人有抑郁症状,88人属易怒性格。研究显示,留守儿童在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分值均高于全国常规指标,而抑郁、敌对已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
2.性格比较孤僻
父母双方外出后,留守儿童普遍有一种严重的失落心理。他们不爱交谈、不愿和别人交往、性格抑郁。再则,即使有隔代监护或其他上辈监护,但因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有心事也藏在心里,只用自己幼嫩的双肩扛下所有问题,从而形成了精神或人格的障碍。调查显示:父母不在身边,从他们缺少关爱的眼神里很难找到这个年龄的孩子们应有的那种天真与活泼。据一些基层妇联的调查反映,留守儿童在受到挫折时,有4.7%的孩子感觉生活没意思,甚至有0.5%的人产生过自杀念头。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
3.内心发展失衡
有调查显示,在留守儿童中,心理不平衡的占28.3%。留守儿童缺乏足够的亲情,不能像其他的同龄儿童那样,享受到应有的家庭温暖,在心理上有失衡的倾向。有的自闭,不愿与人交往;有的虚荣攀比,父母就用金钱补偿留守儿童在情感上的缺失。而在有充足经济来源的前提下,留守儿童用物质来掩盖自己的自卑,在攀比中,获得较多的自信心;有的逆反或者仇视。留守儿童的自卑和错误的价值观,导致他们把得不到亲情的原因归结于社会和金钱,对社会充满敌意,以致于做出一些逆反的事情。
4.认知水平较差
这里所说的认知水平,更多的是指儿童的道德学习、思想认识等方面的认知。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外界十分敏感,同时缺少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没有人进行正面引导,导致认知水平较差,甚至出现偏差。这种偏差,具体表现在自我认知和价值观上,对应的如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强烈和享乐、功利思想严重。有资料显示,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在认知上的偏差程度高于单亲外出打工的,而父母皆在身边的儿童在认知上比前两种情况都要好。
5.焦虑自卑严重
在家庭生活中,儿童往往对父母具有他人不可替代的依恋情结,他们遇到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时,往往更多地依赖父母寻找解决的办法。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大多缺乏依赖感和安全感,虽然有祖辈们的照顾,但老人们所能给予的更多的只是身体方面关心,而在心理方面大多爱莫能助。这种长期的矛盾心理导致了留守儿童极易产生心理焦虑,他们很敏感,常无端感到恐惧、紧张,遇到提问、考试、比赛,心理容易出现异常。此外,父母不在身边的儿童总觉得缺乏心理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再加上同伴们的冷嘲热讽以及学业不良而招致老师的消极注意,他们更易表现出胆小怕事、行事猥琐以及自认为不如别人等消极心理。
6.嫉妒憎恨并存
留守儿童由于不能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于是羡慕他人能够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经常思念自己的父母,久而久之,就容易发展到嫉妒别人。表现在动不动就和同学吵架,对同学冷嘲热讽,脾气暴躁,甚至有意挑起矛盾,很难与同学、朋友正常交住和相处。一些留守儿童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的心理,有的还出现暴力化倾向。
7.人生观念偏移
在农村,“读书”曾经是许多家庭对子女改变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的唯一期望,认为通过读书、考学、参加工作脱离农村是无比荣耀的事情。但是,在打工浪潮的冲击下,部分家长看到一些打工者虽然没有文凭,甚至个别没有什么文化知识,却能赚大钱的现象,再加上看到目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从而滋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打工潮”带来的冲击力是强大的,少部分打工者的暴富和大多数打工者回乡过年时的风光,极大地刺激了农村的初中生。部分留守儿童开始把人生的发展方向确定为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于是就在学校里混日子。
8.交际出现障碍
留守儿童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在生理心理以及人际交往方面常遇到困扰和疑惑,然而父母常年在外,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引导,内心的烦恼得不到及时排解,进而导致他们缺乏基本交流的能力,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大多活在自我保护和摸索碰撞的世界里。研究显示,留守儿童较为内向,具有冷谈孤独、自卑拘谨、少年老成、自我中心主义等个性心理。
如何做好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工作,已成为班主任工作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在此,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对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工作,作一个粗浅的探讨。
一、建立“留守儿童”家庭学生档案,用爱心抚慰创伤
留守学生心理比较复杂,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均会对他们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这种特殊的社会群体,班主任应从入学起就加强关注,建立他们的个人档案,是一个很好,也很有效的方法。把他们的家庭情况、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情绪意志、个性品质一一记载下来;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以便及时地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做到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且给予这些特殊的学生以特殊的关爱,真正成为这些学生尊敬和信赖的良师益友。
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留守儿童”都会出现心理问题,也并不是所有的“留守儿童”都会成为“心理孤儿”,除了孩子本身个性的差异以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家庭用爱心、用关怀、用理性支撑起了原本可能倾压在孩子身上的心理重压,为孩子创设了一个相对正常的心理成长环境,帮助了孩子走出了原本可能陷入的迷茫。
三、班主任要充满爱心和责任感,加强沟通意识。作为班主任,在我们的教育和影响下,成长着未来的公民,未来的事业家,未来的战士。因此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孩子的内心和精神世界,了解他们成长的生理、心理知识,并按照他们的生理、心理规律来办。而这一切,没有满怀的爱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是做不来的。
四、开通“亲情与心理辅导热线”,由专门的老师帮助解答一些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班主任每月与外出务工家长至少电话联系一次,反馈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要求外出家长在百忙中,每月至少给孩子打一次电话或写一封信,鼓励子女战胜困难的信心,努力把学习搞好。“心理辅导热线”帮助“留守孩”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解决心灵的“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