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
交通部综合规划司司长董学博解读《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
局规划》
我国内河水运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近年来出现的堵航现象更多的是由于运输量大、航道能力不足引起的
●要尽快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航道与港口设施,并与海运、铁路、公路有效连接
●“十一五”期交通部用于内河水运基础设施的投资额将是“十五”期的两倍
●政府推动内河港口建设走向市场应成为港口工作的指导思想
记者:请您简单评价一下目前我国内河航道与港口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主要在哪里?
董学博: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2.34万公里,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和淮河水系。可通航500吨级船舶的四级及以上航道15455公里,约占12.5%,可通航千吨级船舶的三级及以上航道8687公里,约占7.0%。全国内河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万余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25个。2006年,全国完成内河水运货运量11.61亿吨;全国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0.40亿吨,旅客吞吐量1.28亿人次。
内河航道、港口是内河水运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内河航道提供基础的运输条件,内河港口依托于内河航道,是实现运输的枢纽或节点,二者互为依存和补充、相互促进。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长江干线已成为世界上水运最为繁忙和运量最大的河流,西江航运干线已成为沟通西南与粤港澳地区的重要纽带,京杭运河已成为我国“北煤南运”的水上运输大动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已成为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形成了以长江、珠江、京杭运河、淮河、黑龙江和松辽水系为主体的内河水运布局,内河水运的服务腹地有了较大的延伸和扩展,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为流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国外内河水运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内河水运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河航道、港口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历史上对内河航道与港口的投入太少,大多数航道处于自然状态,不少碍航河段未经系统治理,堵航、碍航现象时有发生,影响着内河水运优势的充分发挥;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短、数量少、未成网,主要干、支航道没有高标准贯通。内河港口虽然数量不少,但成规模的港口很少,无论是规模、服务能力,还是机械化水平、码头等级,总体上都比较落后,作为运输上的枢纽作用不突出。三是运输船舶平均吨位较小,仅为229吨,与国外发达国家平均吨位1000多吨相比差距较大,运输的低成本优势还没有很好地发挥。
近年来,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内河水运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步伐加快,特别是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航道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各级政府对内河港口的发展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希望通过港口的发展支持和带动当地经济、物流的发展,内河港口建设步伐正在加快。同时,还实施了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示范工程,伴随着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内河船舶大型化趋势也十分明显。
记者:我国内河航道与港口的发展前景如何?还有多大的潜力?
董学博:前面提到,由于航道的系统治理不够,容易发生堵航、碍航现象。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近年来出现的堵航现象在原因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更多的是由于运输量大、航道能力不足引起的,京杭运河堵航就说明了这一点,这是内河水运需要加快发展步伐的客观要求。根据国外发达国家和我国水运发达地区的投入产出综合分析比较,内河水运具有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运能大等比较优势。加快发展内河水运,可有效缓解流域土地资源紧张状况和大宗物资陆路运输压力,对节约使用能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加快发展内河水运,符合中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也是完善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结构、转变交通运输增长方式、实现内河水运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内河水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然,也应该看到,充分发挥内河水运的比较优势涉及外部环境的协调和内部条件的改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航道与港口设施,并与海运、铁路、公路有效连接。在《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我们强调内河航道建设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实施分层次开发,在大江大河中下游、平原河网地区和主要支流要加快建设高等级航道,拓展内河港口功能,推广标准化船型,发展智能航运,提高内河水运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水平。目前,长江完成的水运量已达到9.9亿吨,是世界上运量最大、运输最为繁忙的通航河流,随着沿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沿江产业布局的加快和临港工业的发展,长江水运发展潜力巨大。
我们相信,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到2020年,在基本建成干支衔接、沟通海洋的高等级航道,形成与航道发展相适应、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专业化和高效的港口体系,我国内河水运的优势将得以进一步发挥,将在更高水平上提供畅通、高效、安全、环保的运输服务,更好地服务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记者:制定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的原则是什么?
董学博:大家知道,内河水运是一种运输方式,需要同时处理好与沿海港口、铁路、公路的衔接;同时,内河水运还是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需要妥善处理水运发展与水利、水电、防洪等的关系。因此,对内河航道与港口的规划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协调发展。在制定《规划》时,我们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一是适应国家战略和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对外交流;二是结合水资源条件,加强协调,贯彻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针,统筹兼顾航运与防洪、排涝、发电、灌溉、供水等的关系,与相关规划衔接,提高内河水运与其他行业协调发展水平;三是充分发挥内河水运优势,加强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四是注重航道与港口、船舶以及干线与支线的协调发展;五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效益,妥善处理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六是合理和节约使用港口岸线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记者: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会对我国内河水运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董学博:《规划》是我国第一次针对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进行的布局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后,已由行业规划上升为国家规划,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国家发展内河水运的决心,《规划》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指导我国内河水运建设和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有利于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水运资源,有利于促进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综合运输体系完善,有利于促进内河水运跨越式发展和充分发挥内河水运优势,《规划》的批复和实施,将对我国内河水运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具体来讲:
一是本次规划布局的内河高等级航道、主要港口遍及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连接了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56个,占全国的25%,连接了国家一类口岸27个,占全国的29%。实现了主要资源腹地和消耗地的有效连接以及主要江河的江海直达运输,可进一步推进国土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促进沿江、沿河产业密集区的形成,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和物资交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是将形成由通航千吨级单船或船队的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为核心的全国内河航道、港口体系,促进运输船舶大型化、标准化,全面实现内河水运的产业升级,提高内河水运的现代化水平,内河水运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内河水运优势充分发挥,并与其他运输方式共同构筑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
到2010年,航道通过能力可在目前基础上提高约40%;到2020年再翻一番,船舶航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单位运输成本将比目前降低30%以上,每年可节约运输费用约150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三是规划的实施,可为国家节约大量土地,尤其是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土地资源匮乏地区建设高等级航道网,是缓解土地资源压力、扩大综合交通运输能力的有效举措;同时,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减轻防洪压力,促进水资源综合利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记者:内河航道是公益性基础设施,如何建立长期稳定的建设资金渠道?内河港口与沿海港口不同,部分内河港口的建设发展完全走市场化道路还存在一些困难,国家对内河港口建设有何扶持政策?
董学博:众所周知,历史上缺乏稳定的资金渠道和足够的资金投入是制约我国内河水运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要发挥内河水运优势,实现《规划》确定的目标,必须对内河水运基础设施的公益性属性形成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的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机制,这也是近年来我们对内河水运建设资金政策进行总结和实践的结果。
“九五”期,在国务院关心下,交通部建立了内河水运建设专项资金,规模虽然不大,但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地方各级政府建设和发展内河水运的积极性。“十五”期,交通部继续加大了对内河水运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十一五”期又进一步加大内河水运建设资金安排力度,以保持全国内河水运发展的良好势头。为了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在中央政府层面,一是充分利用现有政策,稳定内河水运建设专项资金渠道;二是根据建设需求和资金能力,将逐步扩大资金规模,如“十一五”期交通部用于内河水运基础设施的投资额将是“十五”期的两倍,主要用于支持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适当支持其他等级航道建设。在地方政府层面,从事权划分而言,除长江干线外,航道建设的事权主要在地方,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安排财政性资金投入,进一步统筹交通建设资金,扩大用于内河航道和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规模。
此外,继续鼓励多种形式建设内河高等级航道,如鼓励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继续实施航电结合、梯级开发,滚动发展内河水运。
关于内河港口建设,首先,港口与经济发展有十分紧密的关系,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一种体现,所以港口建设主要取决于市场,并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港口的建设和运营;其次,从发展水平上看,内河港口发展阶段确实与沿海港口有所不同,不少内河港口还没有完全具备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建设和发展的条件。因此,政府推动内河港口建设走向市场应成为港口工作的指导思想,特别对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应坚定地坚持市场导向、市场运作的港口发展道路。中西部地区的部分港口目前融资能力较弱,各级政府在一段时间内对以公共服务为主的港口项目还应给予一定支持,这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
第二篇: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
《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2007年07月20日
来源:交通部网站
目 录
前 言
一、现状评价(一)发展现状(二)存在问题(三)布局评价
二、功能定位(一)优势分析(二)功能定位
三、布局原则
(一)发展目标(二)布局原则
四、布局方案(一)层次划分(二)布局方案
五、实施方案
六、实施前景
七、保障措施
前 言
内河水运是综合运输体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积极倡导发展内河水运,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近年来,内河航道、港口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内河水运货运量持续增长,运输船舶大型化、标准化趋势明显,水运市场日趋活跃,内河水运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较好时期。目前,全国形成了以长江、珠江、京杭运河、淮河、黑龙江和松辽水系为主体的内河水运布局,内河水运的服务腹地有了较大的延伸和扩展,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为流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国家发展内河水运的意志,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更好地指导内河水运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内河水运占地少、运能大、能耗低、污染小的优势,完善综合运输体系,促进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规划重点是内河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内河其他等级航道、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各地内河水运规划中明确。规划的实施期限为2006年~2020年。
一、现状评价
(一)发展现状
1、内河航道
2005年,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3万公里,占河流总长的29%,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和淮河水系,分别占50%、13%和14%。可通航500吨级船舶的四级及以上航道15328公里,约占12%,其中可通航千吨级船舶的三级及以上航道8631公里,约占7%;其它等级航道约占88%。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长江干线已成为世界上水运最为繁忙和运量最大的河流,西江航运干线已成为沟通西南与粤港澳地区的重要纽带,京杭运河已成为我国“北煤南运”的水上运输大动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已成为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内河港口
2005年,全国内河港口1300多个,生产用码头泊位30944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87个,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京杭运河与淮河水系,其中长江水系港口760多个,泊位15237个,珠江水系港口110个,泊位2335个,京杭运河与淮河水系港口290个,泊位11608个。
3、内河运输
2005年,全国内河船舶保有量近20万艘,净载重量4481万吨,载客量86万客位,货运船舶平均吨位229吨/艘。完成内河水运货运量14.9亿吨,货物周转量3635亿吨公里,客运量1.26亿人,旅客周转量31.4亿人公里。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8.45亿吨,旅客吞吐量1.29亿人。
(二)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历史上对发展内河水运的认识不一致,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总体上内河水运发展较为缓慢,内河航道、港口基础设施薄弱,能力不足,制约了内河水运优势的发挥。
2、结构性矛盾突出。内河高等级航道少,干、支航道没有高标准贯通;内河港口通用杂货泊位多,集装箱、液体散货等专业化泊位少;运输船舶吨位小,船型杂乱,标准化程度低,安全性能差,运输装备水平有待提高。
3、协调难度大。内河水运涉及水利、电力、环保、城市发展等方面,受部门、地方对水资源的不同需求驱动,造成了在水资源开发中形成的合力不足,兼顾不够,发展内河水运的协调难度大,水资源综合利用不充分。
4、行业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内河水运市场准入、行业监管、依法行政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布局评价
1、现有水运布局主要依托于河流分布,体现了河道特性。目前,我国内河水运布局基本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内河航道和港口布局围绕河流分布展开,并根据河道特性和流域经济发展需求,实现水运资源的开发,内河水运开发程度与水资源利用和流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2、内河水运促进了沿江(河)产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内河水运为沿江(河)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保障了原材料和产成品运输,促进了沿江(河)产业带的形成,沿江(河)经济和内河水运互为依存、相互促进。内河航道和港口受水量、季节影响较大,江海连接处的水网密集区域运输需求和港口吞吐量绝对值大,且增长速度快,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3、内河水运的发展加强了区域间的联系,沟通了沿海运输。长江、珠江、淮河等主要航道沟通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促进了区域间的物资交流,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并与沿海和远洋运输相对接,形成了开放式的内河水运。
4、港口布局依托内河航道。内河港口是内河运输的节点,是实现与其他运输方式多式联运的枢纽,内河码头等级与航道通航标准相适应,实现内河水运资源内部的合理配置。与运输市场发展相适应,依托内河航道和城镇的分布,我国内河港口初步形成了长江干线、珠江三角洲集装箱运输系统的框架,以及长江干线矿石运输系统,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与淮河水系煤炭运输系统的港口布局。
5、内河水运服务范围有待拓展。受航道通航条件限制,目前内河水运的覆盖面和通达度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干支航道的标准不衔接,影响了内河水运优势的发挥。
6、内河水运涉及面广,较为复杂,开发受到限制。内河水运开发涉及到省市间、行业间、部门间甚至与邻国的协调,水运开发受到限制。
二、功能定位
(一)优势分析
1、占地少。内河水运利用现有河道,基本不占或较少占用土地,中下游航道整治还可以吹填造地,增加土地。
2、运能大。全国内河船舶平均吨位已达229吨/艘,长江干线船舶平均吨位已达800吨/艘,长江干线大型顶推船队已达到3万吨。内河水运在特大型设备和构件运输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3、能耗低。欧美发达国家和我国内河水运的单位能耗均低于铁路、公路。
4、更安全、环保。内河水运安全可靠,尤其在危险品运输方面具有优势,而且由于单位能耗低,污染物排放少,是一种环保的运输方式。受目前我国内河航道、港口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等方面的影响,内河水运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今后内河水运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还很大。(二)功能定位
在我国广大的内陆江、河流域地区,内河航道和港口是支撑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布局内河航道和港口,体现国家发展内河水运的意志,对发展区域和省际间的客、货运输,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三、布局原则
(一)发展目标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综合交通网发展相协调,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水运资源,用20年左右时间,建成干支衔接、沟通海洋的高等级航道,为船舶标准化、规范化创造基础条件;与航道发展相适应,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专业化和高效的港口体系。充分发挥内河水运的优势,提供畅通、高效、安全、环保的运输服务,适应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
远期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进一步扩展覆盖面,提高通达度,延伸内河水运的服务范围。(二)布局原则
1、适应国家战略和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对外经贸交流。
2、结合水资源条件,加强协调,贯彻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针,统筹兼顾水运与防洪、排涝、发电、灌溉、供水等的关系,符合流域综合规划的要求,并与防洪、河道整治、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衔接,提高内河水运与其他行业协调发展的水平。
3、坚持内河水运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合理和节约使用内河岸线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充分发挥内河水运优势,加强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注重航道与港口、船舶以及干线与支线的协调发展。
5、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效益,妥善处理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四、布局方案
(一)层次划分
全国内河航道划分为两个层次:包括高等级航道和其它等级航道。高等级航道是全国内河航道的核心和骨干,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条件的还可与其他交通方式共同组成发展为综合运输大通道,主要指现有的和规划建设为可通航千吨级船舶的三级及以上航道,个别地区的航道受条件限制为可通航500吨级船舶的四级航道。
全国内河港口划分为三个层次:包括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内河主要港口是指地理位置重要、吞吐量较大、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广的港口。本次规划的重点是内河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内河其它等级航道以及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河水运规划中明确。(二)布局方案
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与淮河水系、黑龙江和松辽水系及其他水系,形成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18条主要干支流高等级航道(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简称2-1-2-18)和28个主要港口布局。
规划内河高等级航道约1.9万公里(约占全国内河航道里程的15%),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14300公里,四级航道4800公里,分别占75%和25%。
规划内河主要港口包括泸州港、重庆港、宜昌港、荆州港、武汉港、黄石港、长沙港、岳阳港、南昌港、九江港、芜湖港、安庆港、马鞍山港、合肥港、湖州港、嘉兴内河港、济宁港、徐州港、无锡港、杭州港、蚌埠港、南宁港、贵港港、梧州港、肇庆港、佛山港、哈尔滨港、佳木斯港。
1、长江水系
长江水系高等级航道布局方案为“一横一网十线”。
“一横”:长江干线
“一网”: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 以长江干线和京杭运河为核心,三级航道为主体,四级航道为补充,由23条航道组成“两纵六横”高等级航道网。两纵:京杭运河—杭甬运河(含锡澄运河、丹金溧漕河、锡溧漕河、乍嘉苏线),连申线(含杨林塘);六横:长江干线(南京以下),淮河出海航道—盐河,通扬线,芜申线—苏申外港线(含苏申内港线),长湖申线—黄浦江—大浦线、赵家沟—大芦线(含湖嘉申线),钱塘江—杭申线(含杭平申线)。
“十线”: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水、汉江、江汉运河、赣江、信江、合裕线。
长江水系主要港口布局方案为16个:泸州港、重庆港、宜昌港、荆州港、武汉港、黄石港、长沙港、岳阳港、南昌港、九江港、芜湖港、安庆港、马鞍山港、合肥港、湖州港、嘉兴内河港。
2、珠江水系
珠江水系高等级航道布局为“一横一网三线”。
“一横”:西江航运干线
“一网”: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
以海船进江航道为核心,以三级航道为基础,由16条航道组成“三纵三横三线”高等级航道网。三纵:西江下游出海航道,白坭水道—陈村水道—洪奇沥水道,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横:东平水道,潭江—劳龙虎水道—莲沙容水道—东江北干流,小榄水道—横门出海航道;三线:崖门水道—崖门出海航道,虎跳门水道,顺德水道。“三线”:右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
珠江水系主要港口布局方案为5个:南宁港、贵港港、梧州港、肇庆港、佛山港。
3、京杭运河与淮河水系
京杭运河与淮河水系高等级航道布局为“一纵二线”。
“一纵”:京杭运河
“二线”:淮河、沙颍河
京杭运河与淮河水系主要港口布局方案为5个:济宁港、徐州港、无锡港、杭州港、蚌埠港。
4、黑龙江和松辽水系
黑龙江和松辽水系高等级航道布局为“二线”:黑龙江、松花江。
黑龙江和松辽水系主要港口布局方案为2个:哈尔滨港、佳木斯港。
5、其它水系
其他水系高等级航道布局为“一线”:闽江。
五、实施方案
《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是编制内河水运五年规划和建设计划的主要依据,主要任务是根据沿江(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水资源开发引导航道、港口的合理布局,在河流综合开发中指导通航设施的建设与技术标准的确定。近期实施重点是:
1、长江水系
加快长江干线航道治理。下游实施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结合水利河势控制工程,适时对主要碍航河段进行治理,适应长江口深水航道向上延伸和海船进江运输需要。中游根据三峡水库清水下泄及河势演变情况,加强航道观测和演变规律分析,实施武穴、瓦口子、沙市、周天、武桥、江口、枝江等航段的控制性工程或航道整治工程,完善三峡翻坝转运设施。上游对水富至重庆段航道进行整治,结合三峡水库分期蓄水,治理库尾航道。
全面推进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重点建设通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要集装箱港区的内河集装箱运输通道,实施赵家沟、大芦线、长湖申线、杭甬运河、湖嘉申线、杭申线、锡溧漕河、芜申线、苏申外港线等航道整治工程。加快实施长江主要支流航电结合、梯级开发工程。建设嘉陵江草街、利泽、沙溪、凤仪场、苍溪和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以及湘江、赣江等枢纽工程。
加强主要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泸州、重庆、宜昌、岳阳、武汉、九江、长沙、南昌、嘉兴等港口的集装箱、矿石、煤炭等泊位。
2、珠江水系
实施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工程。整治贵港至肇庆航道,建设桂平二线船闸。全面推进并基本建成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实施顺德水道、洪奇沥水道、东江下游航道、白坭水道、东平水道、崖门水道等航道整治工程。
加快实施右江那吉、鱼梁、老口等航电枢纽建设,继续推进红水河复航工程。
相应建设南宁、贵港、梧州、肇庆、佛山等港口的煤炭、集装箱等泊位。
3、京杭运河与淮河水系
提高京杭运河航道标准和通过能力。实施京杭运河江南段三级航道建设工程和苏北运河二级航道建设工程,整治湖西航道。扩建台儿庄、微山船闸,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济宁至东平湖航道。
结合淮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改善沙颍河、涡河、沱浍河航道通航条件。
建设徐州、无锡、杭州、蚌埠等港口的煤炭、集装箱等泊位。
4、黑龙江和松辽水系
继续实施松花江航电结合、梯级开发工程。建设松花江、黑龙江主要对俄贸易口岸港口设施。
5、注重黑龙江、澜沧江等国际河流的航运开发,促进我国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增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紧密联系。
六、实施前景
1、规划的内河高等级航道、主要港口遍及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连接了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56个,占全国的25%,连接了国家一类口岸27个,占全国的29%。实现了主要资源腹地和消耗地的有效联接以及主要江河的江海直达运输,可进一步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和物资交流,促进沿江、沿河产业密集区的形成,发挥区域内主要城市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协调发展。
2、形成由通航千吨级及以上内河船舶的高等级航道为骨干、主要港口为主体的全国内河航道和港口体系,促进运输船舶大型化、标准化,内河水运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内河水运优势充分发挥,并与其他运输方式共同构筑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
3、到2010年,航道通过能力可在目前基础上提高约40%;到2020年翻一番,船舶航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单位运输成本将比目前明显降低,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4、规划的实施,可为国家节约大量土地,尤其是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土地资源匮乏地区建设高等级航道网,是缓解土地资源压力,扩大交通运输能力的有效举措。同时在部分河段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减轻防洪压力,促进水资源综合利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七、保障措施
1、建立长期稳定的建设资金渠道。内河航道是国家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应以政府投入为主。中央政府建立内河水运建设专项资金渠道,并逐步扩大资金规模,主要用于支持高等级航道建设,适当支持其他等级航道和内河主要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贫困地区水运设施建设;各级地方政府安排财政性投入,进一步统筹交通建设资金,用于内河航道和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2、鼓励多种形式发展内河高等级航道。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航电结合、梯级开发,滚动发展内河水运。
3、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协调。建立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水运发展与电力、防洪、灌溉、供水等行业在建设规划、项目前期工作以及实施、运营管理各阶段的沟通和协作,妥善处理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实现水运与相关行业的共同、协调发展。
4、加强法制化管理。在《航道管理条例》基础上,加快《航道法》立法进程,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与内河水运发展关系密切的《水法》、《港口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5、加强港口规划,指导港口建设。进一步做好主要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河港口布局规划和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的总体规划,指导港口发展与建设,完善港口布局,拓展港口功能,调整码头结构,加快建设专业化泊位,改善内河港口落后面貌,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
6、加强标准化建设,提高运输装备技术水平和运输效率。通过采取经济杠杆、技术手段等措施,加快运输船舶结构调整,淘汰技术落后、安全性能差的船型,重点发展内河机动船舶、顶推船队、江海直达船、集装箱船和滚装船,促进运输船舶向标准化、大型化方向发展。
7、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在内河航道和港口建设中依靠科技创新,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降低工程造价,减少维护成本。同时运用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逐步建立高等级航道网的智能化船舶运营管理系统,实现产业升级。
8、注重环境保护,保障安全运营。在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等环节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坚持内河水运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切实采取措施防止水污染,节约土地和岸线资源,消除安全隐患,切实做到可持续发展。
附表1:
全国内河高等级航道布局方案表
附表2:
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布局方案表
附表3: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布局方案表
第三篇:全国内河主要港口介绍
全国内河主要港口介绍
长江流域主要港口介绍
一、泸州港
1、概况
泸州港(Luzhou Port),地处长江、沱江、赤水河等干、支流交汇处,川滇黔渝结合部、四川盆地南部城市泸州市。长江泸州段136公里,现已形成纳溪、中心、泸县、合江、古蔺5个港区,全港有生产性泊位174个,其中千吨级以上泊位34个,年综合通过能力约1000万吨。全市现有水运企业37家,各类船舶4151艘(千吨级以上的货船61艘),占全省的37%,水上总运力近28万载重吨,占全省水上总运力一半。2010年1-12月,泸州港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772.2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2%。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为70240EU,比去年同期增加16%。泸州港已成为四川及滇东、黔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实现江海联运的枢纽港,是交通部确定在四川唯一的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和国家水运口岸,是四川第一大港。
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是交通部确认的全国内河28个主要港口之一,全省唯一的水运开放口岸和四川第一大港,是四川及滇东、黔北地区通江达海最重要的出海通道和实现江海联运的枢纽港。
2、经济腹地
泸州港的直接经济腹地包括成德绵经济区、川南经济区;间接经济腹地包括滇北、黔北以及陕、甘、藏、青等几个西部省区的部分地区。成德绵经济区面积不足4万平方公里、总
人口近2000万,2007年该区域GDP总额超过4640亿元,占去年全省10505亿元GDP的约46%。成都经济区是中国“增长第四极”成渝经济区的两“核”之一。黔北、滇北区域总面积约5.66 万平方公里,人口1300万,赤水市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是国家重点天然气化工基地,有贵州赤天化集团公司、贵州石油天然气开发公司、贵州华一造纸厂等大中型企业,工业基础较好;森林覆盖率为61.2%,竹资源丰富。目前,来自贵州省的煤炭约占泸州港煤炭外运量的50%;集装箱运输货物中90%以上是来自成渝经济带的绵阳、德阳、成都、内江、自贡等地。泸州港作为长江上游主要港口的地位已得到初步确立,随着腹地集疏运条件的进一步完善,泸州港辐射范围将逐步延伸。
3、交通区位 泸州港不仅是四川通江达海的门户,同时集疏运体系日臻完善。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国家交通干线与长江经济轴线在泸州交汇,泸州将是西部地区东进长江、南下出海最为便捷的通道。航道:泸州拥有通航干支流18条,常年通航里程达1000余公里,其中长江航道136公里,占川江的三分之二。泸州港目前为三级航道,可全年昼夜通航,枯水期1000吨级和丰水期6000吨级船舶可自由进出。“十二五”期间,长江航道局规划把泸州航道等级将提升为二级,“黄金水道”将更显现黄金价值。铁路:隆黄铁路;集装箱码头14.8公里的进港专用铁路可连接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成都青白江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成都保税物流园区,实现铁水联运,使泸州港成为成都经济区的前沿平台和物流节点。发达的公、铁运输网络为泸州港实现陆水联运提供了完善的集疏运保障。公路:隆纳高速、泸(州)合(江)、泸(州)永(川)、321线国道和泸州绕城公路等通道在泸州交织成网,经14米宽进港专用大件公路可直达集装箱码头;规划中的成自泸、纳黔、泸赤、泸渝、泸宜5条高速公路将在泸州港交汇 航空:泸州机场为四川第二大航空港(第一为成都双流机场),可起降波音737型客机,现已开通泸州至北京、广州、深圳、昆明、贵阳等地航班。
4、集装箱吞吐 2008年1—7月,完成吞吐量达40412标箱,同比增长63%,全年将突破7万标箱。目前,泸州港每周开行20班泸州至上海集装箱班轮内支线班轮,集装箱运输已经初具规模。
目前,泸州港集装箱码头配备码头前沿桥吊、门式起重机各1台,堆场龙门吊2台,并辅以空箱堆高机、集装箱正面吊、50吨汽车吊、叉车、拖挂车等设备,年吞吐能力达10万标箱。正在建设的二期工程将于2009年竣工,能力达到50万标箱/年; 2010年前建成泸州港龙溪口集装箱码头第一作业区(包括一、二、三期工程),形成100万标箱/年的吞吐能力;中期规划泸州港龙溪口集装箱码头第二作业区,形成200万标箱/年的吞吐能力;远期规划合江李子坝集装箱港区,再形成100万标箱/年的吞吐能力,整个泸州港集装箱吞吐能力将达到400万标箱/年。
二、重庆港
1、概况 重庆港地处我国中西结合部,水路可直达长江八省二市,陆路与成渝、襄渝、渝黔、渝怀铁路和成渝、渝黔、重庆至武汉、重庆至长沙等高速公路相连,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内河主枢纽港,现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
2、经济腹地 四川省以及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是重庆港的经济腹地,重庆市及其所辖的9区12县则是重庆港的依托。腹地通过港口输出的物资有:水果、烤烟、油菜籽、茶叶等及其制品;肉类、皮革、毛绒、禽蛋、蚕茧、蜂蜜等及其制品;木材、药材以及野生动物等,但都未单独形成大宗货源。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煤炭和磷矿是重庆港近十多年来的骨干货源,约占出口量的70%以上。冶金、机械工业的产品,化学、建材工业的产品,每年都有一定数量出口,其中除钢铁约占出口量的15%,其余也未形成大宗货源。重庆市的工业门类比较齐全。机械工业方面,重庆是全国汽车、摩托车工业的重要基地,也是全国大型自动化仪表生产基地之一;冶金工业方面,钢铁工业在西南居第二位,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在全国名列前茅;化学工业方面,重庆是全国化学药品的主要产地;轻工业方面以食品和纺织为主。近年来由于铁路和公路运输的发展,重庆市通过港口输出输入的物资数量相对减少,但每年仍保持在300万吨以上。
3、交通状况
重庆港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
铁路:成渝线至成都接宝成、成昆线;川黔线至贵阳接贵昆、黔桂、湘黔线;襄渝线至襄樊接汉丹、焦枝线。重庆港的九龙坡、大渡口、蓝家沱港区有专线接成渝线;猫儿沱港区有专线接川黔线。
公路:319国道横贯东西,210、212国道纵贯南北。省道可通往四川省各市县乡镇。航空:新建成的重庆江北机场是全天候使用的机场。目前开辟的省外定期航线有重庆至北京、上海、南京、武汉、沈阳、哈尔滨、大连、乌鲁木齐、兰州、西安、太原、洛阳、贵阳、昆明、长沙、桂林、南宁、厦门、汕头、广州、深圳、海口以及香港;省内航班有重庆至成都、泸州等。水路:长江干线在四川境内长987公里,重庆以上终年可通300~500吨级船舶,重庆以下终年可通1000~1500吨级船舶。重庆港目前开辟的定期航线有重庆至上海、武汉、岳阳、宜昌、以及四川的乐山、宜宾、泸州、合川、酉阳垄滩,贵州的赤水等。
4、港区分布
主要客货运输港区有码头泊位114个,靠泊能力3000吨级的8个,1000-1500吨级的85个,公用码头、专用码头203个,靠泊能力在300-1000吨级之间。朝天门港区为客运中心,九龙坡、猫儿沱、蓝家沱为货运港区。长寿港区兼备客货运输能力。
5、其他
仓储堆场及能力:仓库货场16万平方米容量45万平方米。堆场面积35万平方米.装卸机械及能力:各类装卸机械300多台,最大起重能力400吨。
港内铁路、道路:港区铁路25638米,机车6辆,自备货车29辆
港作船舶:拖船10艘,驳船86艘,交通船4艘,趸船31艘,锚地船11艘 航道: 进出港的航道长江水深终年保持2.5米以上,嘉陵江枯水期深不足1米,航道吃水限制:2.7-2.9米。
三、宜昌
1、概况 宜昌港地处长江中、上游的分界点,处于我国中、西部两个经济区的双重覆盖之中,素有“川鄂咽喉”之称。逆江西上652公里抵重庆,顺江东下1728公里抵上海。汉(口)宜(昌)、宜(昌)保(康)、宜(昌)兴(山)等公路连接经济腹地,鸦官铁路衔焦柳干线,水陆交通便利,是长江中上游物资集散的重要港口,被列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港区自然岸线长度30公里,陆域面积75万平方米,水域面积2168万平方米,码头泊位74个,总延长3 652米,最大靠泊能力1500吨级;仓库面积1.67万平方米,堆场面积11.3万平方米,候船室面积392平方米;装卸机械194台,其中起重机21台,最大起重能力40吨;职工人数3022人,固定资产原值6861万元。1985年货物吞吐量517万吨,旅客吞吐量269万人次,港池系砂卵石河床,大江截流后,葛洲坝泄洪,港口北岸作业区局部发生微淤。
2、经济腹地 本港以宜昌市为依托,经济腹地遍及宜昌地区和川东、鄂西自治州、襄樊市以及荆州地区的部分县。宜昌市人口41万人,面积330平方公里(市区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万亩,1985年农业总产值0.3亿元,现有工业企业280家,2000多种工业产品,1985年工业总产值17.81亿元。本港进口货物77%为矿建材料,均来自邻县和本地区;此外还有煤炭、石油、钢材、磷矿、日用工业品及粮食等。出口有钢铁、机械产品、化肥、农药、日用工业品等。
3、港区分布
三峡坝区客货运旅游港区
是承担三峡大坝坝区客运、货运、旅游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型港区。下辖秭归茅坪客运旅游港、秭归货运港、夷陵区太平溪旅游客运港和兴山峡口货运港。水陆客运旅游港区 水陆客运旅游港区是宜昌地区规模最大的水陆客运旅游联运中心,下属标准客运码头五座,年旅客通过能力200万人次,每天有发往长江沿线各大中城市的客班轮。有二级汽车客运站一座,代理发往全国各地50余条线路,年发送旅客40万人次,是宜昌市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
水运口岸集装箱港区: 水运口岸集装箱进出口专用码头拥有1500吨级多用途泊位和件杂货泊位各1个,年通过能力达86万吨,4万标准集装箱,码头主体工程是长江上水位落差最大的高桩梁板式栈桥码头。码头实行海关监控,封闭管理和一票制即时管理。集装箱运输以其高效、便捷、安全、零货损的服务正成为现代物流重要的运输方式。水铁联运港区 枝城港地处湖北宜都市境内,位于长江与焦柳铁路交汇点南岸,是长江中上游水陆货运的多功能、综合型、大型枢纽港口。港口货物运输业务主要承担“北煤南运、西磷东运”为主,同时也承担散货、件杂货以及集装箱(罐)等重大铁水陆多式联运中转运输业务,提供全方位的船舶运输、货物、仓储代理和煤炭配送等业务。港口年通过能力580万吨。件散货港区 从事煤炭、磷矿石(粉)、砂石料、散装水泥等大宗散货及化工原料的综合港区,拥有二个港区,三条现代化作业生产线,各种吊装设备、运输机械齐全,年装卸能力达300万吨,是集团重要运输港口之一。
四、荆州
1、概况
荆州港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是长江中游重要港口和交通枢纽。顺江而下476公里抵武汉,1603公里抵上海,溯江而上148公里抵宜昌,796公里抵重庆,北邻襄樊、荆门等市,南经虎渡河可通湖南湘、资、沅、澧四水,与湘北数县相接。荆州港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发展,港口规模已居湖北省第三位。拥有自然岸线长度21.5公里,码头总长5.83公里,泊位104个,共有仓库面积173 658平方米,堆场面积406 044平方米,港口装卸机械306台,最大起重能力45吨,具备集装箱装卸疏运能力,港口年通过能力823万吨、131万人次,2000年荆州港吞吐量达327万吨。
2、交通情况
3、经济腹地 荆州港主要承担矿建、煤炭、石油、粮食、钢铁、轻纺、机械和化工等内外贸物资水陆
转运,荆州港的经济腹地广阔,直接腹地除荆州市外,还扩张至宜昌、荆门、潜江等市部分地区,由于焦枝铁路的辐射作用,间接腹地远至湖南、四川、重庆、河南、山西、陕西等地。
作为荆州港主要直接腹地,荆州市是鄂中南的中心城市,是国家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湖北省与湖南省的重要门户,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是川湘鄂地区重要物资集散地。荆州市国土面积1.41万平方公里,人口630.12万,全市已发现的矿产35种,已开采利用的20种,其中已探明有一定储量的13种,主要矿产有石油、煤炭、岩盐、卤水、芒硝、硫铁矿、重晶石、膨润土等。荆州市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九五”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2001年荆州市国内生产总值33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28亿元,对外贸易总额8 440万美元。农业经济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每年有近百万吨的粮、棉、油等农资出口,畅销全国各地。荆州市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0.9%,现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化工、纺织、印染、轻工、电子、机械、建材等工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盐化工资源基地。
4、其他
区域经济发展对港口的需求:
荆州港对腹地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腹地内的大部分外贸物资出口完全依赖荆州港的辐射功能,以荆州市的沙隆达、天发、活力
28、楚源、吉象、车桥、凯乐,潜江市的江汉油田、幸福集团,荆门市的石化集团、水泥厂、磷肥厂,以及湖南省的津市、安乡、华容等地的主要厂矿企业为龙头的一批大、中型企业集团的原材料及产品运输,基本依赖荆州港进出和中转。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内地经济日趋活跃,社会大宗产品和主要龙头企业进出口物资对荆州港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强,荆州港将继续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
由于荆州港的便利条件,吸引了美国杜邦公司、中国华电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外大型集团来荆考察,并与荆州市政府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沿江建厂,美国杜邦公司化工原料、成品进出口近期每年50万吨,远期每年200万吨,荆门炼油厂在荆州港建设成品油出口基地,每年成品油出口150万吨,中国华电集团4×60万千瓦火力发电厂进口煤近期200万吨,远期600万吨,这些企业集团为港口近期新增货源400万吨,远期每年新增货源800万吨。荆州港将成为继武汉港后第二个突破千万吨的港口。区域内能源和外贸物资的集散地:
荆州港作为区域内能源和外贸物资集散地的作用日益明显,包括荆州市在内,荆门、潜江、湖南省北部地区的大宗能源—煤炭和石油进、出口主要依赖荆州港,如荆州热电厂、潜江幸福集团、荆门石化等主要厂矿企业能源消耗和石化产品进出口都通过荆州港中转。随着腹地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和荆州火电厂建成投产,对能源的需求将更加旺盛,荆州港对能源的集散作用会进一步增强。
五、长沙
长沙霞凝新港2004年共吞吐国际集装箱5.5892万TEU,装卸机械设备等散杂货物9.5万吨、液态货物2400吨,货物总吞吐量104.64万吨,与2002年的老港相比,增长了41.64万吨。同时,国际集装箱进出口吞吐量创长沙港历史以来的最高纪录。霞凝新港已成为湖南内河港口最大的一个公共平台,还是湖南省水路向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港最大的喂给港。
六、武汉
1、概况
武汉港地处长江中游,居中部省份中心,具有得中独厚、得水独优的地理优势,是交通部定点的水铁联运主枢纽港,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黄金水道和武汉航运中心建设中地位极为重要。武汉港位于长江干支流水系网的中枢,湖北省东部长江和汉水汇合处,依托华中特大中心城市武汉,是我国最大的内河港口之一。汉江在此汇人长江,从武汉关溯长江西上至重庆1278公里,顺流至上海 11O2公里,溯汉江而上532公里抵襄樊,再上去经丹江口库区通往陕西。铁路有京广线、武黄(石)线、汉丹(江口)线,并通过或有支线连通汉阳、江岸、青山、舵落口、徐家棚、鲇鱼套港区。公路以武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连通本省各市、县及邻省。
目前辖汉阳、汉口、阳逻、沌口、青山、左岭等港区,港区现有面积122.45平方公里,生产泊位43个,岸线长5868米;库场总面积43.4万平方米;铁路专用线20公里;锚地3处、基地16个;各类大型装卸机械215台(套);港作拖轮、驳船139艘。最大靠泊能力5000吨级,一次系泊能力70万吨,设备最大起重能力50吨,集装箱吞吐能力50万标箱,货物吞吐能力3000万吨。
主要从事集装箱、煤炭、钢铁、石油、矿石、建材、粮食、化肥、件杂货等各种货物的港口装卸、仓储、运输、修理及清洗服务;水陆旅客中转运输、旅游及驳船水上编解队作业服务;经济信息咨询服务;港口发展和关联项目的投资;房地产行业建筑装饰;餐饮娱乐、机械加工和旅游广告等业务。
2、经济腹地
武汉港的主要经济腹地是武汉市、湖北省及长江上、中游各省市,还承担晋、陕豫等省大宗煤炭中转和进口矿石接卸任务。武汉市地处江汉平原东部,是华中地区、长江中游特大中心城市和对外通商口岸。武汉市在我国生产力总体布局中,位于国家重点开发的长江和沿海地区构成的“T”型主轴与京广铁路沿线的二级开发轴线的交汇点上,地理位置的优势,使武汉市将发展成为以大运量、大耗水、大耗能工业为主的经济走廊的中心。武汉港作为通海港口,对发展外向型经济,沟通沿海与内地、东部与西部、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促进腹地经济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武汉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居全国大城市的第4位,冶金、机械、纺织等一大批产品行销国内外。武汉是我国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水、陆、空运输线成网状辐射全国,联通世界。武汉是我国内地最大的商业贸易中心。历史上曾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1985年又开始直接经营出口业务,现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合作关系。目前,武汉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3个经济地带的发展格局中,成为东西推进的结合部,南北交流的传递站,开发大西南大西北的前沿阵地。武汉港也已构成“中间开花”的经济腹地新格局,具有遍及长江水系和东北、华中、华南、西南、华北等19个省市自治区的货源结构。武汉港口经济腹地的大宗货源有:豫陕晋每年经汉中转华东等地的煤炭400余万吨;长江沿线各钢铁基地每年经汉中转及调进调出和钢铁约200万吨;经华东及南京调进的石油加工再销售湖北各地;云南、贵州及湖北荆襄在汉中转的磷矿;从湖北各地进口的矿建材料以及从澳大利亚、朝鲜及海南、湖北大冶等地调进的金属矿。进出武汉还有木材、水泥、化肥;两湖、江西的粮食;上海、南京的工业品;湖北及各邻省、云、贵的土特产。武汉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有闻名全国的黄鹤楼、归元寺及东湖等风景点。
3、交通状况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港区铁路与京广、武大、汉凡铁路干线连接,与全国铁路联网。公路以107、316、318国道和8条省级干道为主,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公路网,可直通8省195个城镇。城市有机场两座,民用航空线10条,过境航线15条,可直达全国17
3个城市,并已开通直达香港的包机。以长江为主的航运水系,连接我国中部的江河湖泊,构成庞大的水运网络。顺长江东至上海1125公里,连接鄱阳湖、巢湖、太湖支流;溯长江而上,至重庆1370公里,连接洞庭湖和湘、资、沅、澧支流,溯汉江西去襄樊532公里,连接白河、唐河支流。
4、港区分布及泊位情况
武汉港口由武汉港务局所辖港区、市属地方港区和物资部门专用码头三部分组成。
武汉港辖区范围为:长江南岸由傍洲头至三江口,岸线长140公里;北岸由东荆河(水洪口)至巴河口,岸线长188公里;汉江新沟至汉江口,岸线长55公里。
港区总面积122.45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75平方公里。
港区划分:武汉港口现有汉阳、江岸、汉口、青山、阳逻、舵落口、永安堂、大堤口、武钢工业港、武汉石化油港等19个港区。
汉阳港埠公司 距武汉关6.5公里,位于汉阳鹦鹉洲,是长江中上游最大的水陆联运港区之一。岸线长2080米,纵深170米至340米,有码头17座(含纱帽中心站5座),陆域面积为63.84万平方米,库场面积25万平方米,年通过能力702万吨。
江岸港埠公司 位于正在兴建的武汉长江公路二桥下首,距武汉关5公里,是武汉港重要的水陆联运港区之一。岸线长3263米,有10个泊位。陆域纵深70米至120米,库场面积14.4万平方米,年通过能力406万吨。
汉口港埠公司 是武汉港的老港区,位于汉口地段及武昌徐家棚地段,岸线长1750米,有17个泊位,陆域纵深60米至140米,陆域面积13.19万平方米,库场面积6.43万平方米。港区通过能力169万吨。
青山外贸港埠公司 是华中最大的外贸专业港区,位于青山峡水道南岸,距武汉关18.5公里。岸线长402米,纵深500米,陆域面积21万平方米。建有高桩岸壁式码头3座,仓库面积2.01万平方米,露天货物堆场4.65万平方米。年通过能力90万吨。
阳逻港区 位于新洲县阳逻镇,以客运为主,兼件杂货。矿石等物资中转。岸线长500米,有4个泊位,陆域纵深88米至100米,货场面积1.05万平方米,仓库面积500平方米。年通过能力500万吨。
武汉港客运总站 是我国内河最大的客运站,位于汉口江汉关,总建设面积1.8万平方米,一次容量旅客6500人。年通过能力600万人次。站前广场与武汉市内交通干道连接。
5、其他
武汉港主要进出港航道为长江、汉水和江岸区港港地。港区航道标准水深,长江段为4米,最深处9米,最浅处为1米;汉江段水深1米至1.8米。港区枯洪水位落差均在12米以上。航道宽度,长江段最窄处80米,最宽处1060米,汉江段宽60米,河口宽约200米。江岸港区港池,长2000米,宽200米,有进出河槽,枯水期挖泥量200万立方米至300万立方米,保持通航水深3米。
航道:武汉港主要进出港航道为长江、汉水和江岸区港港地。港区航道标准水深,长江段为4米,最深处9米,最浅处为1米;汉江段水深1米至1.8米。港区枯洪水位落差均在12米以上。航道宽度,长江段最窄处80米,最宽处1060米,汉江段宽60米,河口宽约200米。江岸港区港池,长2000米,宽200米,有进出河槽,枯水期挖泥量200万立方米至300万立方米,保持通航水深3米。
七、黄石
1、概况
黄石本港上起新闸肉联石码头,下至西塞山下化工区散货综合码头,岸线长14.62公里,其中港区占用岸线5833米,水域面积184.5万平方米,陆域面积23万平方米。港务局所属码头12座,13个泊位,其中有7座码头可与铁路干线相通,有4个泊位可停靠5000吨级海轮,其余9个泊位都可停靠1500吨级的货轮、驳船。码头前沿水深,当黄石水位正负为零时,有7座码头水深在7米以上,其余码头水深也在3米左右。港口有仓库9座,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一次堆存量2万吨;有堆场8个,总面积4.3万平方米,一次堆存量8万吨;有两个车船直达的储矿槽,一次堆存量1万吨。有各种装卸机械113台,最大起重能力35吨,可适应国际标准集装箱装卸。卸矿机的散货装船,每小时可达1000吨,是个比较理想的陆水中的转码头。猫儿矶的厂──船直达的皮带机水泥装船码头,不仅是袋装水泥的理想码头,同时为发展散装水泥装船也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港区铁路专用线4212米,其中装卸线长度为500米。港作船舶15艘,总功率为1407.1千瓦。有客运站一座,总面积997平方米。除港务局码头外,还有地方及物资部门码头23座,44个泊位,综合通过能力385万吨;有仓库6座,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堆场15处,建筑面积8.91万平方米;各种半年机械112台,最大起重能力5吨。本港区有上、中、下3个锚地。上锚地自海观山陡城矶对江上5号浮标起,至3号浮标以下150米,总面积45万平方米,一次可泊1500吨级驳船30艘。中锚地在港15码头下100米南岸水边,设有40米水泥趸船1艘,一次可系泊1500吨级驳船4艘。下锚地在黄石油库码头下750米至茅山对江1号灯浮,总面积90万平方米,一次可停泊1500吨级驳船70艘,并设有90米钢质趸船1艘,作为整个锚地的指挥服务中心。港口对外开放后,下锚地成为对外籍船舶进出港的联检锚地。港区航道在长江的主航道上,航道平均宽度在常年枯水位时为600米,最窄处也有500米。1990年黄石港共完成货物吞吐量264.4,其中黄石港务局完成104.4万吨,主要大宗货物有煤炭、钢铁、水泥、矿建、非金属矿石等。旅客吞吐量为369万人次,其中短途321万人次。
2、经济腹地
直接经济腹地为黄石市、鄂州市及大冶、阳新、浠水、通山、罗田、英山、蕲春7县。间接腹地涉及湖南、河南、山西、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安徽、江西等省。直接腹地内矿产资源丰富,工农业生产发达。矿产有金、银、铜、铁、锌、煤、大理石、硅灰石、长石、石英石、蛇纹石等40多个矿种、有“江南聚宝盆”之称。工业主要生产钢材、生铁、水泥等。大冶钢厂生产的特殊钢、华新水泥厂生产的“五羊牌”水泥,历来都远销国外。农业盛产大米、棉花、阳新的苎麻、茶叶、药材等,轻工业产品有黄石美尔雅的“雅亚牌”西服、黄石服装厂获国家金奖的T恤衫、黄石橡胶厂的雄鹰牌系列运动鞋以及各种苎麻制品等,也远销亚、非、拉、北美、大洋洲等世界各地。从铁路或水路来黄石中转的河南、山西、陕西的煤,四川、贵州、云南的磷矿粉、重晶石,以及湖北光化的水泥,宜昌、钟祥的磷矿石等,这几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增加,随着黄石外贸码头的正式投产,港区铁路与干线铁路进一步扩大贯通,这部分中转物资将会越来越多。
3、交通状况
黄石港是长江干线上的一个重要港口,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东南部,上距武汉143公里,下距九江126公里,至长江入海口1082公里。属湖北省黄石市辖境。港口对外交通方便。铁路与武(昌)大(冶)线、大(冶)河(镇)线相连,可直通全国各地。公路与武(昌)黄(石)一级公路、106、316国道贯通;正在建设的黄石长江大桥,将使江南、江北的国道相接,可缩短黄石至武汉、合肥、南京等地的运行时间。武汉民航在黄石设有办事处,可在黄石直接办理对外客货运输业务,并将设有专车往来于黄石和武汉机场。规划中的鲁-宁-湘输油管道将在黄石通过,并在黄石开口。水路的货物运输,可直达重庆至上海的沿江各港点,以及湘江、汉江、赣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主要水系和沿海各港口,5000吨级海轮可直达黄石港。旅客运输除地方航运部门承运的短途客运外,属长江轮船总公司及所属企业承担的渝申、汉申、宜宁、汉宁、汉
九、汉石、石穴等近20个航班,停靠或始发黄石港。有直达香港、日本和东南亚的外贸运输航线。
八、九江
1、概况
九江港主体港区上起九江县永安乡高六房,下至庐山区新港镇大套口,全长28公里,拥有各类生产性泊位30余座,按功能划分为散货港区、件杂货(集装箱)港区、石油港区、客运港区、船舶服务港区,主要承担石油、煤炭、金属矿石、非金属矿石、钢铁、机电设备、建材、化工、粮食等物资以及内外贸集装箱的装卸中转。
2、经济腹地
九江港的经济腹地包括江西省及鄂东南的黄冈、皖东南的大部分地区。间接腹地主要有中转联运波及地区,如: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地。腹地内矿产丰富,江西盛产钨、钽、铌等稀有金属,德兴铜矿储量丰富,此外还有铁、煤、锰、铝、锌等100多种矿藏。江西是商品粮基地,粮食作物以稻米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籽、茶叶、花生等。江西有富饶的森林资源,木材总储量达2.6亿立方米。江西还是我国主要的淡水鱼产地。江西工业门类齐全,景德镇瓷器享誉中外。同时,九江港又是闽、浙、赣三省水陆联运物资中转的枢纽。九江港每年进出口物资中,煤炭约占22%,石油约占42%,矿建材料约占19%,非金属矿石约占5%,其他约占12%左右。
3、交通状况
九江港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背靠风景秀丽的庐山,东临烟波浩淼的鄱阳湖,地处赣、鄂、皖三省交界处,汉、宁两大港之间,属江西省九江市辖境。西距汉口269公里,东距上海858公里,南距省会南昌135公里。
京九铁路横跨港区。105国道傍港区西行,可直达长江干线和支线,以及内河一些港口。与香港、澳门、泰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有外贸运输往来,目前主要是直航日本大阪港。
4、港区分布及泊位情况
九江市区岸线28公里,全市客货运及专用码头47座。在市区内,九江港占岸线2.16公里,客货运码头11座,分为三个装卸作业区,第一港务公司为散货作业区(现已组建为股份制公司),4个泊位,进口矿石、煤炭,出口黄砂等,年通过能力为170万吨;第二港务公司为外贸及件杂货作业区,5000吨级泊位3个,年通过能力为95万吨;第三港务公司为煤炭进出口作业区,2个泊位,年通过能力为50万吨。客运港区4个泊位。
5、其他
仓储堆场及能力:全港共有仓库33座、4.94万平方米,堆场19.62万平方米;装卸机械365台,其中最大能力50吨;输油管道5.76万米;储油罐35万立方米、7.23万容量吨。
装卸机械及能力:我港装卸机械设备共121台,性能优异,种类多。门坐起重机8台,最大起重量40T,最大变幅30米。浮式起重机5台,最大起重量15T。桥式起重机3台。门式起重机5台,最大起重量40T,跨度30米。叉式装卸车、单斗车、牵引车、缆车、载重汽车等装卸搬运机械共42台,装船机3台、40T集装箱正面吊1台、龙门式集装箱起重机1台、卸车机3台、堆料机2台。
港内铁路、道路:港区铁路专用线2160米,其中装卸线7条,由铁路部门管理。港作船舶:拥有44艘港务船舶和多条高效率的皮带机作业线。可满足各种装卸运输工艺要求,固定总资产达2个多亿元人民币。其中拖轮4艘:功率大于等于800KW,驳船8艘:载重量为1650吨,供应船:29艘。助航信息:
航道:从武穴到马当为九江辖区航道,其常年维护水深为4米,宽120米,航道最大弯曲处在九江市永安大堤至九棉一厂处。5000吨级船可通航8个月以上,3000吨级的可常年航行。
九、南昌
1、概况
南昌港位于赣江下游抚河故道与赣江汇合处的江西省会南昌市区,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历来是赣江第一大港。
南昌港最大年货物通过能力为445万吨,利用自然岸坡作业的地段长度有2 640米。2003年末,南昌港有生产用码头泊位88个,总延长3 250米,其中客运码头4个,货运码头84个,按生产用途分煤炭码头1个、粮食码头3个、石油码头10个、杂货码头42个、散货码头27个;生产用库场53座,面积达63 754平方米,容积达90 200立方米,客运设施总面积4 131平方米,其中候船厅面积为1 565平方米;各类装卸机械有100台,最大起重能力达32吨。2001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为419.2万吨,旅客吞吐量8.7万人次;2002年港口货物吞吐量627.2万吨,旅客吞吐量4.1万人次;2003年港口货物吞吐量524万吨,旅客吞吐量12.64万人次。
2、经济腹地
因水路交通便利,南昌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商贸流通城市,也是沿海地区商贸辐射中西部的中转枢纽。市辖区土地面积617平方公里,人口180.99万人。工农业主要产品有钢铁、化工、机电、轻工、家电、汽车、造船、建材、棉纺织品及粮食、油料等。港口的间接经济腹地包括赣江两岸和铁路、公路沿线的赣中、赣南等广袤地区,赣南的金属矿石、木材,多经由南昌港集散或中转联运,货源充足稳定。
3、交通状况
赣江流经南昌后分东、中、西三支,汇入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南昌市水路天成,四通八达。陆路南北向有京九铁路、105国道、昌九高速公路、昌樟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以及通航千吨级船舶的赣江水运主通道;东西向有浙赣铁路、316国道、320国道、梨温高速公路、昌金高速公路以及被列为按千吨级航道规划建设的赣江水运主通道。航空有新建的昌北机场,开通国内各大城市航线30余条。南昌已初步形成向四周幅射的水、陆、空交通运输网络,是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大枢纽。为南昌港的货物集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4、港区分布及泊位情况
生产用码头泊位88个,总延长3 250米,其中客运码头4个,货运码头84个,按生产用途分煤炭码头1个、粮食码头3个、石油码头10个、杂货码头42个、散货码头27个。
5、其他
仓储堆场及其能力:生产用库场53座,面积达63 754平方米,容积达90 200立方米,客运设施总面积4 131平方米,其中候船厅面积为1565平方米。装卸机械:各类装卸机械有100台,最大起重能力达32吨。
十、安庆
1、概况
安庆市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处,临江近海。安庆港是长江干线上兼有沿海和内陆双重优势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口,也是安徽省境内长江北岸唯一深水良港,被称为 “皖西南咽喉”。
安庆港辖区岸线总长247公里,其中本港区上起皖河口下至前江口,全长22.5公里,岸线资源极为丰富。港辖区内长江干线河势稳定,具有建设5000—10000吨级江海轮深水泊位的岸线优越条件。航道水流平缓,不受潮汐影响,冬无冰冻,春无凌汛,通行能力较好。航道枯水期为5米,中洪水期6米,洪水期7.5米,可通行万吨轮。
2、经济腹地
安庆港直接经济腹地为皖西、豫东南、鄂东等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为间接腹地。港口所在地安庆市北依大别山,南临长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商贸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中国安徽省的省辖市,属皖西南地区综合性中心城市,行政区辖桐城市、怀宁、潜山、太湖、望江、宿松、枞阳、岳西县等七县一市和迎江、大观、郊区三区,同时与江西的九江、景德镇、湖北的黄岗、河南的信阳及省内的巢湖、铜陵、池州、六安地区相接,腹地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特别是非金矿、建材、化工原料质优量大,为全省之最。长江中上游川、湘、鄂、赣等省部分资源也在此中转。改革开放以来,安庆市的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经济总量位居安徽省前列,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23.6亿元,安庆已发展成为充满生机的新兴城市,迅速崛起的开放城市。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一批著名企业如化工类:安庆石化、曙光化工、南风日化、全力集团;纺织类:华茂集团、鸿润集团;建材类:海螺集团;冶金类:铜陵有色总公司;商业流通类:光彩集团、香江集团纷纷在此投资兴业,对港口物流的需求迅猛增长。
3、港区介绍
安庆港现有三个港区,即安庆本港区、华阳港区和枞阳港区,大小泊位100余个,其中主要生产用泊位36个,5 000吨级泊位8个,外贸、集装箱专用泊位1个,锚地4处(大渡口锚地、五里庙油轮及散杂货锚地、联检锚地、枞阳山锚地)。港口现有港作拖轮9艘,各类装卸机械100多台套,库场9.5万平方米,码头前沿最大起重能力40吨,港口年综合通过能力1 500万吨。
港口吞吐量在1999~2001年期间基本保持在700万吨左右,1999年为659.06万吨、2000年为729.24万吨、2001年为668.05万吨,自2002年开始由于港口腹地经济发展带动吞吐量的快速增长,2002年达到845.57万吨、2003年是1 043.36万吨,2004年预计将达到1 500万吨。2003年主要货种吞吐量情况为:煤炭127万吨、石油及制品517万吨、金属矿石28万吨、钢材9.3万吨、矿建材料14万吨、水泥291万吨、非金矿4.2万吨、化肥21万吨、化工产品12万吨、粮食及农林产品6.2万吨、集装箱0.9万标箱。
4、交通状况
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安庆港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处的安庆市,临江近海,是长江干线上兼有沿海和内陆双重优势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口,也是安徽省境内长江北岸唯一深水良港,素有
“皖西南咽喉”之称。港辖区上起皖鄂交界宿松县叶家湾,下至枞阳县与无为县交界的普济圩,辖区岸线总长247公里,其中本港区上起皖河口下至前江口,全长22.5公里。安庆港对外交通十分便利,206国道、318国道、105国道、合安高速、安庆长江大桥通过曙光路与港区相连,沿江公路也将港区和城区有机连在一起,具有得天独厚的集疏运条件。安庆航空港可起降波音737-300以下飞机,现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温州等大中城市航线。大京九铁路东侧分流线—合(肥)九(江)铁路贯穿境内,已开通至全国各地货运业务及至合肥、北京、南京、上海、苏州、广州客运线路。安庆市已逐步形成了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相结合的立体交通体系。
十一、芜湖
1、概况
芜湖港地处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的结合部,是长江煤炭能源输出第一大港和安徽省最大的货运、外贸、集装箱中转港,国家一类口岸,年通过能力5000万吨。现有码头55座,库场面积60多万平方米,拥有各类装卸设备115台(套)。芜湖港现已和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业务往来,主营货物装卸、仓储、中转服务、多式联运、集装箱装卸运输、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实业投资。
2、经济腹地
芜湖港经济腹地延伸到皖东西腹部,又有江北的无为、合山、巢湖等地区为依托。芜湖港所在地芜湖市,市区人口50万,面积203平方公里。芜湖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粮食是最早的传统大宗货源。来自淮南、淮北、山西、河南、山东的煤由铁路运到裕溪口中转,其吞吐量占全港的60%左右。腹地内土特产、农产品、矿建材料货源充足,有茶、丝、木材、棉、钢铁、砂石、水泥、矿石等。
3、交通状况
铁路有淮南线、宁铜线、皖赣线、宣杭线经过。公路以芜湖市为中心,有裕合(肥)线、宁芜线、芜屯(溪)线、芜南(陵、九华山、黄山)线等公路辐射至本省各市、县及邻省。芜湖航空港即将开通,届时可通北京、广州、厦门等地。水路溯江而上至铜陵、武汉、重庆、顺流而下至马鞍山、南京、关淞口,经运楼河可达巢湖、合肥、往青弋江可达皖南各县。目前辟有芜湖-日本神户集装箱班轮航线,芜湖-日本、芜湖-香港货运班轮航线,并可办理北美澳新线等国际外贸货运业务。
4、港区分布
芜湖港的港区范围,在长江南岸,上起双港过河标,下止东梁山架空电线塔,岸线长23.2公里;北岸,上起山西嘴过河标,下止西梁山架空线塔,岸线长29公里。港区总面积4769.1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4700万平方米,陆域面积69.1万平方米。
芜湖港设芜湖、裕溪口、朱家桥3个港区。共有各类码头128座(不包括市区以外的各县港务站码头)。港管辖的码头42座,泊位57个,总长2929米,最大靠泊能力5000吨级。
5、其他
仓储堆场及能力:库场面积16万平方米,为安徽省最大的客货运及外贸集装箱枢纽港和长江综合能力最大的煤炭运输港之一,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业务往来,年通过能力1000万吨。
装卸机械及能力:港口拥有各类装卸机械214台,其中起重机械的最大起重能力30吨,可装卸40英尺国际集装箱。
港内铁路、道路: 港口拥有铁路专用线22.2公里。
港作船舶:港口拥有港作拖轮6艘,最大拖轮功率为600千瓦。
航道:港域航道,水流平稳,江面航道宽度一般在400~500米,大潮时潮差一般为0.5米左右,小潮时0.2米左右。港区岸线顺直,水深稳定,陆域开阔,具有良好的锚泊、航行条件,常年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
十二、马鞍山
1、概况
马鞍山港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马鞍山地区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和良好的港口条件,沿江近海,集疏运便利、承东启西、经济腹地广阔,是安徽的东大门,皖江的第一站。
马鞍山港是一个以服务于钢铁、电力工业为主,并为马鞍山市及皖东、皖中地区内外物资运输服务的多功能综合港口,是城市和腹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交通枢纽,对完善和拓展城市功能,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及对上海经济区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马鞍山港辖区,右岸自当涂县的金柱关至慈湖河口,左岸自和县的西果山至乌江河口,全长41公里,长江干流为36公里,马鞍山港务管理局已占用岸线长2.3公里。港区陆域面积168万平方米,水域面积2044万平方米。马鞍山港包括马鞍山和采石两个港区。港口拥有码头16座,泊位19个,总长890米,最大靠泊能力2000吨级。港口有锚地3处,可锚泊1000吨级轮船34艘。上锚地在老电厂以下至港口3号码头,长1000米,宽300米;下锚地在港口7~9号码头处,长950米,宽300米;另一处在港口7~8号码头处设一水泥趸,作为无人泊基地。港口江面宽阔,岸线顺直,-5米等深线靠近岸边,近30年来基本不积不淤,港口自然条件优越,全年皆可靠泊3000~5000吨级船舶作业。港口仓库总面积1728平方米,堆场总面积28.3万平方米。港口拥有装卸机械199台,其中起重机25台,最大起重能力16吨。港口有港作拖轮2艘。港口有客运泊位2个,候船室面积300平方米。1990年全港完成吞吐量178.5万吨,其中出口117.8万吨,进口60.7万吨。主要货种为煤炭、石油、矿建材料、钢铁、非金属矿石、化肥、农药、粮食等。
随着马鞍山海关、港监、商检、卫检、动植物检等机构的相继挂牌,以及马鞍山港外贸码头的建成投产,马鞍山港直接靠泊外轮的条件更趋成熟。
展望未来,马鞍山将以建设大型现代化钢铁基地和电力工业为主要目标,并相应加快其他工业、第三产业、郊县农业和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马鞍山港将由一个单一的工业港发展为公用码头与货主码头、通用码头与专业码头、货运与客运、内贸与外贸相结合的多功能的综合性港口。
2、经济腹地
马鞍山港直接经济腹地为马鞍山市及其邻近地区当涂县、和县等,面积1684平方公里,人口100.6万人,其中市区面积285平方公里,人口39.6万人。马鞍山是我国新兴的钢铁工业城市,临江近海,水陆交通十分便利,马鞍山钢铁公司是本市经济的主体,除此,目前已形成包括建筑、建材、电力、化工、冶金和金属制品、轻工、纺织、机械电子、食品等门类齐全的行业。马鞍山港的间接腹地为巢湖地区、滁县地区和合肥市,腹地内辖3市13个县,人口近1200万人,总面积达2.96万平方公里。巢湖素称鱼米之乡,滁县全地区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其中肥西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腹地内经过多年来的建设,目前已形成冶金、煤炭、化工、机械、建材、纺织、电机与电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橡胶制品、食
品等工业门类。地下资源有铁、硫、明矾石、各类灰岩等矿产,其中明矾石储量名列全国第二。港口进口货物以铁矿石、煤炭、非金属矿石、矿建材料为大宗,主要来自省内及南京、镇江等地,出口货物有钢丝、生铁、水泥等,运往苏浙沪及本省各地。
3、交通状况
马鞍山港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马鞍山市,东经118°27'9“,北纬31°44'1”,地处安徽省中部东端,与江苏省交界,是“皖江”的东大门。上毗芜湖,下邻南京,逆江而上至重庆1959公里,顺流而下至上海440公里。港辖区上起和县的西梁山,下至乌江的驻马河口,全长41公里。港辖区自采石矶翠螺山至慈湖和尚港,全长15.7公里。
马鞍山市临江近海,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宁铜铁路上接京沪线,下连皖赣线,与全国铁路网相接。宁芜公路、宁马高速公路与全国公路网贯通。马鞍山至和县长江汽车轮渡沟通大江南北,水陆属长江“黄金”水道,可与国内外港口四季通航。
4、港区分布
1、主要港区 公用区:
港务局港区:自雨山河口以下,长2 400余米。
慈湖区:城市公用开发区。自二电厂下沿以下至慈湖河口。货主区:
电厂:雨山河口以上。马钢和二电厂专用码头区。
2、在建港区
人头矶区,公用港区,主要为马钢服务。自人工矶头至一电厂上沿。
3、预留发展区
薛家洼区。近年内不宜建港。
十三、镇江
1、概况
镇江港是我国的主要港口之一,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贸易口岸之一,港口分为高资港区、龙门港区、镇江港区、谏壁港区、大港港区、高桥港区、扬中港区。镇江港主要为镇江市、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服务,为镇江市沿江经济带的开发服务,为长江中、上游地区大宗原材料和外贸物资中转运输服务。2004年实际完成吞吐量5123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6.4万TEU。
2、经济腹地
镇江港经济腹地深广。直接经济腹地为镇江市和京杭运河沿岸的扬州、淮阴、盐城地区、常州西部地区。间接中转腹地是长江沿线6省市、淮河流域及太湖地区。直接经济腹地粮食产量占江苏省总产量的53.67%,工农业总产值1299.35亿元,占全省总产值的38.84%;国民生产总值523.1亿元,占全省总值的39.8%;外贸收购总额为81.86亿元,占全省收购总额的36.15%。工业以电力、纺织、机械、电子、造纸、化工、铝制品、建材、造船等加工工业为主。镇江境内已探明的矿藏有30多种,其中石灰岩储量达34亿吨之多,钢铁和建材工业原料亦很丰富。腹地内的经济特点,使所需煤炭、石油、钢铁、木材、糖等主要物资绝大部分靠外省调进。调出的主要产品有矿建材料、水泥、纺织品、纸、日用工业品、机
械、粮食、棉花、冻制品等。
3、交通状况
镇江港交通方便。铁路有沪宁线穿过,市内在建的镇江至大港铁路支线可直达大港港区;港务处作业区及外运公司铺有铁路专用线。公路有宁沪、宁杭两条国道和正在兴建的宁沪高速公路穿越;港内上有镇扬汽车轮渡,下有大港汽车轮渡,沟通苏南、苏北的公路网。航空东距常州机场45公里,西距南京机场60余公里,目前有开往北京、广州、厦门、汕头、西安、武汉、重庆、沈阳、哈尔滨、青岛、大连等国内主要城市及香港的定期航线。水路距南京87公里,距吴淞279公里;内河以京杭运河为南北主通道,北上船队可常年通航至山东济宁及苏皖鲁三省煤都南下穿越江南工业走廊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湖州和杭州市,沟通太湖、钱塘江水系;海运经长江入海口,可与国内外各港通航,目前常年开有至香港的件杂货和集装箱、至北仑的矿石中转、至独联体远东木材等货运航线及不定期的国际旅游航线。
4、港区分布
港辖区北岸上自泗源沟,下至三江营;南岸上自大道河,下至落成洲洲头,全长65公里。自然岸线长120.2公里,港区总面积274.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73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4平方公里,拥以下三个港区:
(一)龙门港区 龙门港区位于镇江市主城与高资镇之间的长江南岸段,岸线长7740米,靠近市区,背靠丹徒(高资)经济开发区,句容(宝华)经济开发区。龙门港区是为实施老港区搬迁还建工程而新辟的公用港区。规划中,其主要承担原老港区转移的货运量,同时泊位等级提高后,承担一部分市区西部地区工业江海中转货运业务。龙门港区在润扬大桥上游的公用港区,其功能主要是为腹地承担大宗散装水泥、非金属矿石、建材等出口,以及煤炭、粮食、钢杂等进口的海江河中转、水公铁联运的综合性深水港区。
(二)大港港区 大港港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为适应对外开放和内外贸发展的需要而开辟以海运为主的新港区。一期工程1985年底投产,二期工程1993年投产。现有2.5万吨级海轮泊位8个,5000吨级江船泊位2个,2000吨级江船泊位1个和内河100吨级泊位11个,1995年起又通过技术改造增配设备,扩大了通过能力,经交通部核查2000年底通过能力为680万吨(原设计通过能力为500万吨)。大港港区重点发展、集中建设公用深水港区,其功能是以海江河联运、水公铁路转运的海轮内外贸港区,为镇江新区、为镇江东部、常州西部和长江、运河沿线广大经济腹地经济建设服务。
(三)大港三期工程 大港三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本工程设计总吞吐能力为1390万吨/年(含集装箱),其中集装箱40万TEU/年,金属矿石1000万吨/年,钢铁、木材70万吨/年。本工程拟建设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1个,3万吨级多用途泊位1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1个,7万吨级散货专用泊位1个,5千吨级长江驳船泊位2个以及内河港池1座(500吨级内河驳船泊位12个)。
5、其他
仓储堆场及能力:港务局有生产用库场面积36万平方米,其中仓库面积4万平方米。集装箱堆场约3万平方米。目前已有部分仓库开办保税仓储业务。
装卸机械及能力:生产用装卸机械219多台,码头前沿单机最大起重能力为44吨 港内铁路、道路:港区铁路与沪宁铁路相连港区装卸线有效长度1206米 港作船舶:作业船舶21艘,拖船9艘 港口业务:
矿石接卸、矿石疏运、磷矿装卸、煤炭装卸、杂货装卸、钢材装卸。
主要中转货种有:铁矿石、煤炭、磷矿、硫磺、元明粉、水泥熟料、钢铁、集装箱等30多个货种 航道:
市区老港区已演变为长江干流南侧半封闭式港湾,进出港航道位于定易洲8号红浮上游,长4012米,底宽120米,水深4.5米(黄海基准面),可通航3000吨级以下船舶,航道两端设有标位灯桩标1座。涨潮时港池内呈顺时针流向,流速较快。港辖区共有导航标志49个,其中:灯桩6座,立标11座,浮标28只,灯塔2座,通行信号台2处。
十四、江阴
1、概况
江阴港属江苏省江阴市辖境。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太湖平原北侧,北临长江,南接无锡,西连武进县,东近张家港、常熟二市,距上海吴淞口162公里,距南京204公里。内河有大小航道50条,通航里程383公里,主要干支线26条,锡澄运河、新沟河、夏港、利港、东西横河、应天河、白屈港、洋泾河、张家港为港口集疏运的主要航道。
2、经济腹地
江阴港的经济腹地为江阴市和苏锡常地区以及浙江西北杭嘉湖地区和苏北部分县市。苏锡常地区经济实力雄厚,工农业生产发达,每年有大量物资通过江阴港运输中转。浙江杭嘉地区及苏北一些县市的物资,也有相当部分由江阴港中转。
3、交通状况
江阴港主要疏运公路有锡澄、澄鹿、杨张澄、云顾等公路,并有利港、黄田港、韭菜港三大汽渡。内河有大小航道50条,通航里程383公里,主要干支线26条,锡澄运河、新沟河、夏港、利港、东西横河、应天河、白屈港、洋泾河、张家港为港口集疏运的主要航道。
4、港区分布
全港辖区岸线35公里,港区岸线1150米。有码头泊位15个,其中万吨级泊位3个,长江5000吨级客货班轮泊位1个,2000吨级江驳泊位3个。
5、其他
仓储堆场及能力:库场面积17万平方米,仓库面积6000多平方米,集装箱堆场面积1.5万平方米。
装卸机械及能力:港口拥有各类装卸机械120多台,其中起重机械的最大起重能力50吨 港作船舶:港口拥有运输船舶和港作船舶12艘,其中最大拖轮720千瓦。航道:
江阴水道自连成洲至鹅鼻嘴,全程24.1公里,系上下两个汊道之间的单一河道,5万吨级以下江海轮均可通航。天生港以上深槽居中,20米深槽中断,16米深槽贯通,宽约600米。水道分为南北航槽,北槽为江轮航道,南槽为海船航道。
十五、张家港
1、概况 张家港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江苏省东南部,北滨长江,与南通、如皋、靖江相望;南
近太湖,与无锡、苏州相邻;东连常熟、太仓,距上海98公里;西接江阴、常州,距南京200公里,是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处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
2、经济腹地
港口的直接经济腹地为江苏省内的苏州、无锡、常州3市和所辖的12个县,以及与港口隔江相望的靖江、如皋、泰兴等市县、间接腹地为江苏的其它地区、长江中上游的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沿江省份。
长江下游三角洲素有“金三角”之称,苏州、无锡、常州又是“金三角”中的佼佼者。3市工业门类齐全,农业发达,商业繁荣,科学文化进步,实力雄厚,是江苏外贸出口的主要基地。主要工业产品有丝绸、棉纺织品、服装、自行车、家用电器、电子、各类机械、仪表、陶瓷、化工原料、农药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一定声誉,下属的12市县经济也相当发达,尤以无锡、江阴、常熟、张家港、武进为,著数年来一直在全国县级工农业总产值上居于榜首。另外,投资环境十分优越,外资企业发展迅速。
腹地通过港口进出的主要货种有煤炭、金属矿石、钢铁、矿建材料、水泥、木材、非金属矿石、化肥、农药、粮食等十大类。港口吞吐量中本省(主要是直接腹地)所占比重为75%,其他省区所占比得为25%。
3、交通状况
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处在江苏省江阴与张家港两市交界处的张家港市境内,东距上海吴淞口144公里,西离南京222公里,北峙福姜沙为天然屏障,南以苏、锡、常3市及所属12市县城镇群体作依托。
目前港区内尚未铺设铁路专用线,但港口后枕京沪铁路,已与无锡站建立了联运,沟通了铁水口转业务渠道。江苏省在港区兴建铁路已有规划。港口与苏南地区均有公路相通,澄扬公路拓宽40~60米竣工后,公路运输将更为通畅。距港口57公里的无锡与常州,分别建有硕放机场和奔牛机场,空中运输便捷。水路溯江而上,可与皖、赣、湘、鄂、川沿江各港相通;顺流而下东出大海,可与我国南北沿海及世界各港通航;北经通扬运河连接苏北各地;南经京杭运河及太湖水系,贯通苏南,并与上海和浙江的杭、嘉、湖地区相连。
4、港区分布及泊位情况
张家港港务局港埠装卸作业区
该作业区是集钢材、木材、矿石、硫磺、粮食、饲料、大型设备、间杂货物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装卸生产企业。该区拥有9个万吨级泊位,码头岸线4000米;前沿水深-12.5米;各类装卸机械230台(40t门机、吊车、装载机、丰田牵引车、25t叉车、40t吊、推耙机、挖掘机等),配套库场有50万平方米,仓库10座,面积5万平方米(其中一座是晴雨全天候作业内河起落驳的晴雨库),作业区南部有长达3公里的内河港池,内河船舶作业安全便捷。
张家港兴菱化工储运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1997年8月由张家港兴港合作会社与日本三菱商事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主要承担液体化工的装卸、储存、分装、及附带运输业务。公司拥有码头一座,长196米;堆存面积7万平方米;普通、不锈钢及加热储罐19座,总容量达4万余吨;可承接2.5万吨级的化工船舶来港储运。江苏江海粮油贸易公司张家港储运部张家港储运部是国家粮食系统第一个自建、自营、自管的多功能粮油专用码头,主要承接国内外粮食、油脂、饲料等进出口物资的中转、仓储、贸易以及加工业务。该储运部拥有万吨级泊位3个,总长度600米;码头前沿水深11米以上;最大靠泊能力为6万吨级;埠外江中心有万吨级系泊带缆浮筒3只;
有中转、储备库容15.5万吨(其中立筒库5.5万吨),规范化露天堆场5万平方米;储油罐24只,可容数量达5.5万吨。张家港港务局港盛散货装卸区
该区有4万吨级深水码头1个,5000吨级长江装船泊位1个和内河港池装驳泊位16个;有堆场8000平方米,可堆存煤炭40万吨。张家港永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永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系中远(香港)集团下属香港裕航投资有限公司与张家港港务局合资经营的企业。公司拥有集装箱专用码头长510米,前沿水深10米,配有各类的先进机车80余台辆;堆长面积11万平方米,堆长容量9000TEU;拆装箱库8000平方米。泊位年设计吞吐能力为25万TEU.有内支线每周18班,国际支线有香港、日本、韩国每月20余班。泊位情况
本港共有生产性泊位13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3个,系船浮筒12个,内河港池一座。具体为:
集装箱泊位2个,散货泊位4个(含煤炭专用泊位1个),件杂货泊位5个,木材泊位1个,化工泊位1个。还有内河港池一座(26个1000吨的内河泊位)。
现有各类仓库5万平方米,堆场60万平方米,化工储罐42100立方米,各类装卸机械500余台,并有大量适合于各类货物装卸的通用和专用工索具。陆上起重机械最大起重能力为40吨,水上起重机械最大起重能力为32吨,港作船舶17艘,其中拖轮6艘,最大拖轮功率1910千瓦。码头最大靠泊能力为5万吨(减载9000吨)实际来船最大为6.8万吨(减载)。
张家港联检锚地位于工程河段下游浏海河水道,如皋中河出口上侧,锚地长4000米,宽500米,底质为泥,水深17米。长江驳船锚地设置在苏北沿岸水域,长江口航道一期工程完成后,水深达8.5米,石洞口~南京航道建设,通航海轮为5万吨级,进出张家港的航道为福姜沙水道,码头区附近水域宽约1.2公里,10等深线间宽400-800米不等,码头前沿水深均在-10米以下。
5、其他
仓储堆场及能力:堆场仓库总面积27.36万平方米,其中仓库3.71万平方米,堆场面积23万平方米其中集装箱堆场5.5万平方米。
装卸机械及能力:生产用装卸机械515多台,起重类机械63台,陆上起重机最大起重能力为40吨港作船舶作业船舶17艘,拖船5艘。助航信息:
航道:外轮引航锚地利用宝山锚地;联检锚地在30号灯浮与30号乙灯浮联线以北水域,长3350米,宽550米;水上作业锚地位于港区对岸,已设置系泊和作业浮筒12只,可供同时停泊万吨轮10艘。锚泊和系泊的最大船舶为3万吨级。
锚地:海轮进出张家港港的航道为福南水道,呈东西向,航道内设置福南1~14号灯浮,进出口水深长期以来均保持在10米以上,3万吨级以下船舶昼夜均可通航。
十六、南通港
1、概况
南通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国家沿海主要港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北翼重要港口,国际港口协会成员港。南通港区东濒黄海,南临长江,处于海、江、河联运的枢纽地位。
南通口岸是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下属吕四海港二类口岸。南通市是我国14个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之一。长江南通段江面开阔,河势稳定,具有发展造、修船业的良好条件。南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修船基地。
2、经济腹地
南通港的直接经济腹地为南通市和苏北盐城、淮安、泰兴三市部分地区,面积约五万平方公里,人口3000万。工业经济以轻纺工业为主,兼有电力、机械、电子、化工、造船等门类。
3、交通状况
港口处在海、江、河的汇集处,离入海口195.5公里(108海里),下距吴淞口102公里,上距南京264公里,是水上中转的重要枢纽.港口交通比较方便。疏港公路与204国道、苏北公路网衔接。水路从长江口出海可达我国南北沿海各省和世界各港;上溯长江,可通往苏、皖、赣、鄂、湘、川及云、贵等省;内河运输通过港口引河与通扬、通吕等苏北水系和京杭大运河贯通。
4、港区分布
港口拥有 15 个泊位,其中 1000 吨级泊位 3 个,3000 吨级泊位 4 个,5000 吨级泊位 2 个,25000 吨级泊位 2 个,码头岸线长 1941 米,码头前沿水深 4~ 10.8 米。新港拥有实际生产作业码头长 427 米,前沿水深 3.5 米,共有 9 个泊位,其中 400 吨级货运泊位 7 个,400 吨级客运泊位 1 个,300 吨级港作船泊位 1 个。
南通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南通港务局、2002 年实行政企分开而组建。集团公司下属如皋港、天生港、通州港、姚港、狼山港、集装箱等港务公司及外轮理货、船舶服务、引航、报关港口工程、代理等辅助配套的公司 20 家。现有千吨级以上公用生产泊位 23 个,其中万吨以上 10 个、最大靠泊能力为 5 万吨级、核定年通过能力 1596 万吨,堆场面积 34 万平方米,仓库面积 2.4 万平方米。2002 年 , 集团公司完成吞吐量 2227.5 万吨,集装箱 17.8 万 TEU。
5、其他
仓储堆场及能力
南通港现有天生、南通、狼山3个港区和青龙、启东两个港站。全港共有4个装卸公司经营装卸业务,自上而下分别为天生港务公司、通州港务公司、姚港港务公司和狼山港务公司。南通港现有码头岸线总长4 110.8米,有万吨级以上货运码头28座(内货主3座),千吨级以上货运码头72座(内货主15座),客运码头5座(内货主3座)港作船和其他非生产性码头5座,内河1 000吨级以下码头18座。装卸机械及能力
港口有机械设备490台(辆),其中起重机械108台,单机最大起重能力为200吨(浮式)。港作船舶36艘,最大功率1 762千瓦,总功率11.43万千瓦。港作船舶:工作船舶27艘,其中拖船10艘,交通船9艘。航道:南通航段指30号灯浮与老海坝灯桩联线到浏黔与施翘河口信号杆的联线总共为98.8公里,该航段处于长江下游的A级航区,江面开阔,风浪较大,感潮明显。航行于南通航段船只主要经白茆沙、浏海沙、通州沙至南通港水域,最大通航船舶吨级在3万吨级左右,一般吃水不超过10.5米。
第四篇:港口布局规划编制办法
目 录
第一章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现状及评价
第一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自然条件
第三节 现 状
第四节 评 价
第二章 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
第一节 经济腹地
第二节 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
第三章 性质和功能
第四章 船型发展预测
第五章 岸线利用规划
第一节 规划原则
第二节 岸线利用规划
第六章 总体布局规划
第一节 规划原则
第二节 陆域布局规划
第三节 水域布局规划
第四节 港 界
第七章 配套工程布局规划
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规划
第一节 规划港区的环境现状
第二节 规划期各个阶段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
第三节 港区可能出现的生态变化
第四节 控制污染和生态变化的规划和治理措施
第五节 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价
第九章 规划的分期实施
第十章 问题及建议
附 图
1.经济腹地形势图
2.港口所在地理位置图
3.港口现状图
4.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图
5.港口集疏运通道规划图
6.港口水、陆域界限图
附 件
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报告
Ⅳ.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前 言
一、概述港口的历史发展沿革和编制规划的依据(包括主要参考文件)
二、规划目标、原则和方法
三、规划期限
第一章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现状及评价
第一节 地 理 位 置
概述港口的地理位置、交通概况。
第二节 自 然 条 件
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必要的勘察工作基础上,全面地概述现有港区及规划发展区的气象、水文、地质、地貌、地震等的基本情况和江、海岸线资源的特点。
第三节 现 状
概述现有港区陆域、水域的基本情况;码头岸线、泊位、库场、装卸线、配套设施及其能力;上一个五年计划和规划前一年的客、货吞吐量;重要公用设施、各种集疏运方式(水路、航道、公路、铁路、管道)的布局、线路长度、技术标准、能力等基本情况。
第四节 评 价
通过对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现状的分析,综合评价港口在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及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发展条件;提出港口的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
第二章 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
第一节 经 济 腹 地
阐明经过论证后的经济腹地(包括直接腹地与间接腹地),与毗邻港口经济腹地的关系。
第二节 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
分析论证经济腹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提出规划期内二000年与二0二0年的货、客吞吐量预测水平。以附表说明各规划水平年主要货种的进出口、内外贸及各种集疏运方式的客、货吞吐量。
详细调查、分析、论证报告作为附件。
第三章 性质和功能
阐明港口的性质、功能,明确今后发展方向和目标。
第四章 船型发展预测
根据预测货种及吞吐量、流向、港区自然条件等,确定不同港区、不同规划水平年、不同货种的代表船型。
第五章 岸线利用规划
第一节 规 划 原 则
根据港口的地位、作用、性质和功能,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结合岸线资源特点,提出具体的岸线利用规划原则。
第二节 岸线利用规划
根据海(江)岸线的实测资料,结合自然条件和利用情况,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通过方案论证,提出公用码头、工作船码头、货主码头区、沿海(沿江)工业区、旅游生活区等各类港区岸线利用规划方案及远期预留岸线。
第六章 总体布局规划
第一节 规 划 原 则
根据港区特点和发展要求,按照功能并举、合理分工、协调发展、集疏运畅通、互不干扰的原则,提出规划期限港区总体布局规划的具体原则。
第二节 陆域布局规划
根据规划期限的吞吐量、货种和船型,确定不同性质的港区;根据自然条件、港区性质,确定各港区的平面布局和高程规划;核算确定各类港区所需的生产、生活、安全、公用设施所必需的陆域面积和陆域纵深(商港陆域纵深原则上按不少于1.0—1.5公里考虑);规划港区陆域。
第三节 水域布局规划
根据到港船舶所需的确保安全的锚泊区和进港安全航行需要,结合水域条件,提出水域(包括航道、锚地、抛泥区、港池掩护、助导航等设施)布局规划。
第四节 港 界
根据港区陆域、水域的布局规划,阐明港区水、陆域范围和界限,并计算出轮廓线控制点的坐标,及为将来发展预留港区的位置及范围。
第七章 配套工程布局规划
港口配套工程主要包括:疏港公路、内河、公路、管道和给排水、供电、通信导航以及安全监督、救助打捞、港作船舶、航务、航道等,应分别分析、阐明各个规划阶段其能力和需求的适应程度,并制定相应的布局规划。
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规划
根据港区规划中货种的流量和特点,重点研究港口水、陆域的主要污染源,制定各个规划阶段的防污染综合治理措施以及港区规划绿地的平面布局。主要内容有:
第一节 规划港区的环境现状
第二节 规划期各个阶段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
第三节 港区可能出现的生态变化
第四节 控制污染和生态变化的规划和治理措施
第五节 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价
第九章 规划的分期实施
根据各个规划阶段的吞吐量发展水平和水、陆域平面布局,提出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分期实施的、相互衔接的建设序列。
第十章 问题及建议
主要反映总体布局规划中有待进一步科研、论证的重大技术问题和需要上级主管机关解决的重大问题。
附 图
1.经济腹地形势图
2.港口所在地理位置图
3.港口现状图
4.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图
5.港口集疏运通道规划图
6.港口水、陆域界限图
附 件
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报告
第五篇:浅析港口与航道安全性问题
港口与航道的那些安全事儿
“港口”、“航道”这两个词汇,通俗言之,前者不过是运输枢纽之一而已,后者不过是交通枢纽之一罢了。然而,固守的常识,却让我们忽略了“港口”与“航道”不为大众所知的安全性故事。于是,我决定另辟蹊径,说说港口与航道的那些安全事儿。
事,该从什么地方讲起呢?再三思考,既然选择另辟蹊径,那么,就从“文”与“理”两方面讲吧。
有诗歌云: 秋天来临,黄叶铺满了大地,寂静的小路上,只剩我一个慢步行走在幽静的阶梯上。你是那枯黄的叶子早已凋零,失去了往常的美丽,但我会用绿叶的叶汁侵染在你身上,让你重活新生。你就像一个港口修在我需要的地方,当我疲倦时,希望我能停放在你的岸旁。
有些时候我就像一只飘零的小船,孤孤单单的浮沉在大海之上,终于有一天,你的出现成为我紧紧依靠停放的地方,从此以后我不在孤单失望,因为有你的陪伴与导航。你是港口,我是船,希望我们永远成为彼此的家。
简洁优美的文字,配上直白的标题——《你是港口我是船》,诗歌传达给我们的是港口的温暖、是港口的柔情,还有港口带给人们对有着他人依靠而不再为孤单所困扰的爱情的向往。
文学眼中的港口,代表着如家般的温暖。那么“理”于港口,港口是否也能带给人们如家般的温暖呢?
首先谈谈港口安全生产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港口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港口重特大事故及主要港口的年千人死亡率和每百万吨货物吞吐量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都在逐年下降,但是与中等发达国家相比,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的形式依然严峻。
集团目前正处于全面高速发展的阶段,大量的高科技设备投入生产,货物吞吐量逐步攀升,多个专业化码头相继投入建设,在未来将按瓯江南北两岸来划分港口功能,与国际接轨逐步实现港口功能专业化。但是现阶段集团下属的几个码头专业化、自动化程度都不高,普遍存在多个货种及人、机交叉作业等现象,而由各类原因导致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认真分析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不难发现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港口的生产设备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
码头生产离不开设备,现代化码头装卸作业基本上都是由机械设备来完成的,已经远远脱离了原来的人力搬运的作业模式。现代化的生产模式使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但是在效率提升的同时带来的是屡见不鲜的机损事故和重大人身伤亡事故。人会生病,机械设备也一样会“生病”,机械设备的各个机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若某个部位出现问题没有及时发现、排除,将导致机损甚至是伤亡事故。龙湾公司一辆装载机曾经就是由于一条线路表皮破损,结果与车身接触造成短路,短路引发的电火花导致车辆发生自燃事故,造成了几万元的经济损失,幸好没有人身伤亡。
(2)、操作人员自身素质与日益发展的港口生产存在矛盾
在港口生产日益发展的现在,对作业现场操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一些专业化、自动化程度高的码头,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不仅会操作,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如果操作人员自身素质高、自律性强、团队配合意识高,那么在生产现场就不会盲目作业,而且对风险的识别能力相对较高。
有些码头企业目前的操作人员均是劳务公司的派遣工,文化水平不高,安全意识淡薄,劳动纪律性不强,一些操作规程及与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往往履行不到位。他们在作业过程中为了操作方便或为了加快装卸速度往往进行冒险作业、违章作业,而习惯性违章更是屡见不鲜。根据有关资料表明,60%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都是由于思想麻痹、纪律松弛、自我防范意识差、违章作业、违章指挥造成的。
(3)、港口专业化程度不高,广泛存在人机交叉作业现象
国外一些专业化、自动化程度高的港口,作业场地内几乎看不见人,所有的作业过程均是由专业人员操纵机械设备来完成,中间流程不需要额外的辅助作业人员,甚至一些先进的集装箱港口连机械设备也无需人员在现场操作,只要在中控室进行远程操控就可以了,设备会根据中控室的指令自动进行作业。设备越先进、自动化程度越高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的概率就越小。
温州港口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设备落后、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弊端。就集团下属几个港口企业来看,规模在温州应该算是较大的,但是由于航道、货源、集疏运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导致港口接卸的货种非常的复杂,无法形成一个专业的散货码头或集装箱码头,先进的、专业的机械设备就没有用武之地。码头前沿的机械设备种类繁多,人、机、货接触密度很高,基本上是一个立体交叉的作业空间,势必会出现互相干扰的现象,这就给生产现场带来极大地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4)、安全管理人员与港口发展不匹配
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其素质的高低对能否搞好安全生产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安全管理人员本身素质不高,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理解的不够透彻,或者根本就不懂安全管理,那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虽然有些港口企业还是比较注重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但是普遍存在管理人员专业化素质不高、老龄化等现象。虽说老工人可能对生产各个环节比较了解,知道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关键点,但是他们对新的管理模式,新的工艺流程,新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新的技术接受度不高,习惯用老的一套思想来看问题。而且相当一部分的安全管理人员拉不下面子去管理,发现违章只是口头警告一下,没有严格的按照安全管理制度去执行。殊不知这样是纵容违章人员再次违章。如何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生产安全有序的进行,是各个港口企业恒久不变的话题,也是努力的方向。但是现阶段要做到完全没有安全生产事故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能做到尽量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现结合以上港口企业安全生产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1)、健全机械设备巡查制度
设备巡查制度的建设对一个港口企业尤为重要。做好机械设备的巡查工作可以在设备故障还处于萌芽阶段的时候就被发现并及时解决,保证设备一直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能有效的发现设备的安全隐患,并通过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或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港口生产正常有序的进行。
设备巡查应根据岗位的不同分为三类,分别是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三种岗位的检查。操作人员检查应该在设备开始作业前完成,侧重于设备工作性能、安全装置等方面的检查。技术人员应该每月不少于一次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检查。管理人员应该不定期的对设备整体运行状况进行检查。现阶段我们这三种检查工作做的都不够,特别是操作人员的工前检查更是做不到位,大部分人都是敷衍了事,而有的操作人员甚至没有进行工前检查,只是收工后在检查表上做个记录。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大对工前检查记录的抽查和处罚力度,使工前检查真正的得到落实。
(2)、提升员工安全意识,推进港口安全文化建设
推进港口安全文化建设是稳定港口生产、构建和谐港口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提升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全面提高员工自身防护能力,员工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生产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首先要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前勤辅助作业人员等特殊岗位工人的安全培训工作。要保证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可以对培训工人进行考试,考试类型可分开卷和闭卷考试,经考试合格的员工方可上岗作业,不合格的则继续学习。特种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按章作业,严禁无证人员上岗。
其次要提高员工对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通过相关的培训,要求作业人员在面对各类不同的突发事故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最有效的方法予以紧急处置,努力使事故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的限度。
最后要加强企业安全文化的宣传力度,要通过各种媒介,引导员工掌握安全知识。可以举办例如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咨询日,分发安全知识卡片等活动和手段,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
(3)、提高码头专业化、自动化程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港口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化、自动化码头建设的趋势也是势不可挡。通过对一些事故案例的分析,不难发现安全事故多发生在复杂的作业环境下,作业条件越恶劣,作业强度越高,发生事故的概率就越大。专业化、自动化码头的建设对于降低人力劳动强度、减少交叉作业概率、改善作业条件有很大的帮助。现阶段我们可能无法做到集装箱全自动化作业或散货皮带机流水线,但是可以对现有工艺进行改进,比如像龙湾公司的散货装卸工艺改进,用卸料漏斗替代原有的装载机装卸作业,可以避免因装载机与自卸车交叉作业而发生的安全事故。
(4)、加强生产现场的监督管理,规范作业减少伤害
现场管理是港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最关键的环节,而规范作业则是保障生产有序进行、保护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要做好现场管理、保证规范作业首先要做好对重点作业现场的管理,比如清仓作业、件杂货作业、堆高作业现场的管理及规范作业,要明确班组长及现场指导员的职责,要做好现场作业人员之间的衔接沟通工作,严禁违章作业、冒险作业。其次要重点关注夜间及特殊气候环境下的生产现场管理,夜间作业一定要穿戴反光背心,尽量避免在强风、大雾等气候条件下作业,如果确实生产需要,则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最后要做好生产现场无关人员的管理,应明确禁止外来无关人员出现在生产现场,原则上应禁止外来提货人员在现场提货时从货车上下来,如确实有必要则应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5)、加强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分析
有时候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应该努力做到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这其中的关键是从已经发生过的安全事故中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提出应对措施。现阶段大家普遍都是发生事故才召开事故分析会,这样是典型的亡羊补牢式做法。我认为安全部门应该收集已发生过的事故案例,然后根据事故的发生地点、原因、类型等进行归纳分类,然后总结每一类事故的应对措施,最后整理装订成册,分发给员工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通过对安全生产事故案例的统计分析,可以让员工比较全面的了解各类事故,提高对安全隐患的识别能力,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6)、加强港口专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养
安全管理人员是安全管理体系的骨干力量,是生产现场的一道防护网。专业的高素质的安全管理员能有效的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概率。现阶段我们应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养,可以抽调一些经验丰富、素质高、有责任心的年轻员工先到安全岗位上实习一段时间,熟悉业务流程,然后半脱岗或脱岗针对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专业学习。这样员工就可以针对工作岗位的性质及内容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能更好的掌握相关安全管理的知识,完成学习后一定能大幅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充分运用科学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和有效的管理手段,为港口的生产作业提供安全、高效的作业环境。要把安全工作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要让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要真正的把做好安全工作深入到每一位员工的心中,要做到让每一位员工自觉地参与到安全工作中来,为安全生产分担自己的一份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安全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全面、多方位考虑港口安全性问题,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如此,于“理”,港口是安全的运输枢纽,于“文”,港口是如家般温暖的代名词。
水,柔情之物,亦有其凶猛之处,为此,贞观之治者唐太宗有云:水,既能载舟亦能覆舟。
每当乘船出行,我们总是会对航道沿途的风景所吸引,或因航道周围有山丘而叹“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或因水道波浪的不乖巧而叹“两岩虽云牢,水石互飞发。屯门虽云高,亦映波浪没。”、又或因夜驳船江上面对皓月而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所有的感叹,都是在对航道周围风景难以言表的赞美!因为有航道的存在,我们的出行多了份欣赏、多了份慰藉,也多了份诗情画意。
然而,又有诗云:“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浪狂。”、“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简短数句,活生生勾勒出水道之险,让人不由得对水产生畏惧之情!
“文”于航道,我们不仅看到的是一幅关于航道诗情画意的美,也看到了航道由于与水息息相关而存在着很多的不安全因素。因此,有必要于“理”来谈谈航道的安全性问题。
影响航道不安全因素有如下两点:
1、自然条件对航道通航环境影响:风、水流、潮汐、能见度;
2、航道条件变化对航道的影响:航道的宽度变化、航道水深的变化、航道的弯曲状况、航道的交叉状况、导助航标志、通航交通量、航行障碍物。
为此,可以采取相应的缓解措施:
1、加强管理
水道整治工程作业期间,由于施工船舶将穿越水道,因此对该水域船舶的航行造成一定的影响,使过往船舶的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施工作业船舶在水流的作用下,会发生漂移,过往船舶避让不及就会发生两船相撞的事故。另外,如果施工船不设置或显示正确的信号标志、警戒标志,过往船舶经过时避让不及也会导致碰撞、搁浅事故。施工期间如果信息不畅通,联络不当,船舶不按指令行事,很容易发生海事。综上所述,航道整治工程施工期间,过往船舶的航行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如果管理、协调得当,并按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在海事部门有力监管下,施工期间的安全保障措施得当,则从而控制工程水域事故率。
2、提高意识
交通管理也是航道风险影响中重要一环。如果管理得当,信息渠道畅通,可以保障水上交通秩序井然,降低航道的通航风险,保障船舶的安全航行。根据统计,约50%以上的水上交通事故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船舶驾驶员也是影响航道通航环境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若人员培训、安全管理有效,船舶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得以提高后,可以降低人为因素对航道通航环境的影响。
港口与航道的那些安全事儿,在你我不经意之间,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交通枢纽问题。所以,以文学与工程两方面结合来构思成这篇文章,我并不是在炫耀自己的“奇思妙想”,而是想让大家能重视港口与航道中的安全问题,谨记“安全第一”的工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