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河航道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
内河航道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
(2001-2010年)
航道是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实现内河航运现代化的关键。近十年来,通过加强航道建设、养护与管理,全国内河航道不仅里程增加、等级提高,而且在养护和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化建设将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在各种运输方式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航道养护与管理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要积极探索,努力创新,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内河航运在运量大、成本低、不占地、有利于环境保护等方面优势的发挥,实现内河航运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明确新世纪前十年航道养护与管理工作的方针、原则、任务、目标和措施,大力提高航道养护与管理工作水平,完成我国水路交通发展三阶段战略目标第一阶段的任务,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制定本纲要。
一、航道养护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方针
航道养护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是: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建养并重、科技兴航,依法行政、保障畅通。
(二)工作原则
航道养护与管理工作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
1、坚持促进航道管理体制的改革与深化,建立以省级航道管理机构统一管理为主的体制模式。
2、坚持推进航道养护机制改革与创新,推进航道养护工程的逐步市场化。
3、加强航道重点养护的原则。加强对水运主通道、运量较大的航道、网络航道和跨省航道的养护与管理,突出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的养护工作,并做好其它航道的养护与管理,努力保障航道畅通。在中西部地区和水网地区,要重视五级航道等骨干航道的养护和其在水路运输中的基础作用。
4、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航道养护管理水平。积极研究、吸收、推广科技新成果,增加航道养护与管理的科技含量,逐步实现航道养护与管理现代化。
5、坚持依法治航。建立和完善航道法规体系,推进航道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加强航道保护,维护航道合法权益,合理利用和依法保护水运资源。
6、坚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提高航道职工队伍素质,积极创建文明样板航道,牢固树立航道养护与管理服务并促进水路运输发展的思想,提高航道工作的服务质量和形象。
二、航道养护与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到2010年航道养护管理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基本建立高效、协调的航道管理体制,航道养护机制改革基本完成;通过加强航道养护与管理,切实维护、巩固航道建设成果和保障航道畅通,高等级航道的养护及其在水路运输中的作用显著增强;基本健全航道法规体系,航道管理与保护工作得到切实加强;航道养护技术进步有显著提高;开展以创建文明样板航道为重点的两个文明建设,提高航道养护管理水平和职工素质。具体任务是:
1、航道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建立起职能明确、精简高效、运转协调,有利于加强航道养护管理工作的新体制。
2、航道养护机制的改革工作初见成果。全面推行航道养护工程合同管理和竞争制度,努力培育航道养护工程市场,逐步实现养护工程市场化;根据所辖航道养护特点,航道养护工程专业队伍仅保持适度规模,并实行企业化管理。
3、水运主通道严格按照其等级标准进行养护,年通航保证率达95%以上;其它七级以上航道,有60%达到年通航保证率90%。
4、根据航道条件和运输需求,实行不同类别的航标配布,航标设标里程达到35000公里;逐步实现航标规格大型化、灯光明亮化;通航海轮内河航道的重点航标安装雷达应答器,根据条件和可能有选择地对重点航标进行遥测监控。
5、航道上新建和改建的临河、过河及拦河建筑物符合通航标准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改建重点航道上历史遗留的不符合通航要求的临河、过河、拦河建筑物30%以上。
6、水运主通道上的过船建筑物实行全天通航,其它过船建筑物日通航时间不少于12小时。过船建筑物运行管理实现自动化,并运行安全、稳定。
7、创建文明样板航道6000公里以上。其中国家级文明样板航道1500公里,省级文明航道4500公里。积极推行交通文明畅通工程建设。
8、基本健全航道法规体系及与之相配套的通航标准、维护规范、管理制度等,航道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9、建立航道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部、省航道信息联网,水运发达省份实现省内航道信息联网,推进航道管理与养护工作现代化。
10、加强规费征收,多渠道筹集航道养护管理资金,保障航道养护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11、航道管理人员整体文化水平达到大专以上,其他航道职工整体文化水平达到高中以上,建立起一支业务熟悉、勤政廉洁、作风优良、勇于创新的航道养护管理队伍。
三、工作措施
(一)加快体制改革进程,建立适应水运发展要求的航道管理体制。
深化航道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新型航道管理体制,是搞好航道工作的基础。当前,航道建设加快,航道等级及其结构进一步提高和优化,同时,水路运输的结构调整工作全面展开,运输船舶标准化、大型化发展趋势确立,今后航道养护与管理的任务更加繁重,应尽快建立适应水运发展要求的新型航道管理体制。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认真分析现行体制的优势与弊端,加快改革步伐,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和政企分开、责权一致、精简高效的原则,按照建立中央和省两级航道管理体制的政策建议,由目前较为分散的管理逐步改革为以省级航道管理机构统一管理为主的模式。在水运发达地区,可以设置专门的省级航道管理机构负责航道管理和养护工作。
要认真总结开展“航电结合”工作的实践经验,研究如何通过“航电结合”实现保障和促进本地区航道养护管理长效发展的运作机制及管理体制。对有各级交通主管部门投资建设的“航电结合”工程的建设、管理及收益分配,应充分发挥省级航道管理机构的作用,实现其建设、管理能够服务并促进航道事业整体发展的目标。
(二)改革航道养护机制,提高航道养护效率。
航道养护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是新形势下做好航道养护工作的必然要求,改革的目标是要实现养护投入与效益的统一,通过逐步培育航道养护工程市场,逐步实现航道养护工程的市场化运作。要本着积极、稳妥的精神,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养护机制的改革。
1、航道养护工程视工程规模,积极推行内部竞标或招标的方式选择养护队伍,降低养护成本。航道管理机构对养护工程要实行合同管理制度,并引入工程监理制度。要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航道养护工程管理办法、质量检验及验收制度。
2、航道管理机构所属的适宜于企业化运行的组织,应尽快创造条件与航道管理机构分离,使其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自我发展。对现有的航道养护专业队伍,在航道养护工程市场化的原则下,根据本地区航道养护的特点和确保航道畅通的需要,可以将其改造为规模适度、技术先进、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航道养护工程专业队伍,实行企业化管理。
3、全面推行航道定额养护和计量支付体系,以保证航道养护质量和资金的有效使用。各地区要尽快研究制定航道养护定额标准,合理确定养护成本。
4、推行航道大站养护。随着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航道养护机艇、航标等的性能及可靠性得到提高,应不失时机地推行大站养护模式,降低养护工作的资源性成本。
5、航道养护和管理机构应实行定员定岗,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和干部聘任制度。要强化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做好落聘、下岗人员的安置工作。
(三)充分认识航道管理与养护工作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好航道养护管理与航道建设之间的关系。
航道的畅通,依赖于航道养护与管理。航道与其他交通基础设施的最大区别在于利用自然资源,因此在航道工作中,养护是基础,管理是保障,是航道工作的根本,也是维护和巩固航道建设成果的必然措施。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航道干部职工一定要充分认识航道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思想,把航道养护管理放在与航道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认真抓好。当前和今后,航道建设的任务依然重要,但是,巩固和维护航道建设成果的任务已经迫切的摆在我们面前,要避免由于养护不善,造成建设成果丧失、航道条件恶化等不良后果。在新世纪前十年,各地要根据航道发展规划,认真研究本地区航道养护的工作计划,把提高管养水平作为航道工作的重点。要通过政府重视、法规保障、交通系统内部支持和全体航道干部职工自强不息的创造性劳动,使航道养护与管理工作有一个显著的进步。
(四)坚持航道分类养护,加强航道重点养护。
根据航道建设和水路运输总的发展趋势,结合对航道养护总体能力的分析,航道养护工作应在继续按照养护技术规范,坚持分类养护的原则下,适当调整养护工作格局,加强航道的重点养护,突出高等级航道的养护工作。
1、各省要认真研究本地区航道养护范围、养护航道的等级结构和分类维护标准,根据航道在水路运输中的作用和发展前景,结合航道建设规划,合理调整航道养护工作格局。
2、要强化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的养护,充分发挥高等级航道在水路运输网络中的骨干作用。重点加强水运主通道、运量较大的航道、网络航道和跨省航道的养护与管理,重视中西部地区和水网地区五级航道等骨干航道的养护。
3、各省在进行航道管理体制、养护机制改革以及其他航道工作时,要把航道的重点养护管理工作能否得到保证作为主要标准。要防止在航道养护工作中的平均主义。
(五)多渠道筹集资金,扩大航道养护管理经费来源。
对公共航道的养护与管理,是政府进行的社会公益性活动,属于政府职能的组成部分,养护与管理的经费来源应争取列入各级政府预算开支。长期以来,航道养护管理经费严重不足,已影响到航道工作的正常开展。过去十年,在航道建设、养护管理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有一些地区的航道养护质量有所下降。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航道管理机构应认真研究,采取多种措施筹措资金,保障航道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要通过航道工作的改革创新和交通内部的支持,缓解当前航道养护管理资金严重不足的困难局面。
1、在国家未实行交通费税改革前,要努力保障航道规费的足额征收,并保证航养费、过闸费等专项用于航道、船闸的管理与养护。交通费税改革后,要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按行业归口渠道保障返还基数得到落实和按期到位。
2、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从公路、水路协调发展出发,采取措施,加大对航道养护管理的扶持。要积极争取各级人民政府对航道养护事业的资金及政策扶持。
3、鼓励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航电综合开发,以获得一定的收益用于航道养护与管理。已经建成的“航电结合”工程,应将不低于10%的营运收益用于发展本地区的航道养护管理事业。
4、进行航道建设时,应适当配套建设生产性的其他配套设施等,以缓解养护性资金的压力。要认真研究航道建设后的养护费用来源问题
5、鼓励航道管理机构开展服务性业务和多种经营,弥补航道养护经费不足。
(六)进一步提高航道养护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1、要切实加强对航道建设工程的效果观测和研究,维护和巩固好航道建设成果。通过做好航道原形观测工作,掌握河床地形变化资料,采取必要的维护措施,保障航道尺度;要重视整治建筑物的维护,保持其处于完好状态,并发挥应有作用。
2、航道养护要进一步树立质量意识,严格执行《内河航道维护技术规范》和《内河通航标准》等规范标准。
3、在合理分布和调整航道养护站点时,要以保障航标巡查与日常保养工作及时到位为基本目标,保证航标标位准确、颜色鲜明、规格整齐、灯光明亮。
4、在高等级航道和通航海轮航道上,加快大型浮标和塔型岸标的建设。重要海轮航道应逐步配置雷达应答器,提高助航的可靠性。
5、加强对专设航标维护工作的监督、指导,保障专设航标的配布与维护管理符合有关技术标准,避免因航标配布不当和管理不善发生安全事故。
6、做好省际间航道管理与养护工作,相邻省的航道管理机构要加强联系与协调,同一航道上新建的与通航有关的各类建筑物应与其航道技术等级标准相统一,养护标准与航道条件相衔接,以促进航道网的形成,改善省际航道的通航条件。
7、要建立健全过船建筑物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加强管理与维护,使过船建筑物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过船建筑物的修理应尽可能安排在运输淡季进行,尽量缩短停航时间,减少对航运的影响。
(七)加强航道养护管理的科学技术研究,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1、坚持科技兴航,重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不断提高航道养护工作的科技含量。加快航道治理及整治建筑物技术研究、航标三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应用、新型疏浚设备研制、测绘技术自动化推广等方面的工作步伐,争取有新的突破。
2、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健全信息化工作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促进航道信息共享。积极做好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和引进工作,加速建立部、省(自治区、直辖市)航道数据库和航道信息网络,初步实现航道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
3、改善航道演变分析的手段,提高预测航道变化趋势的能力。注重水文资料的收集,逐步实现基础数据采集及处理自动化。
(八)加强航道法制与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1、为适应依法治航的需要,应努力争取尽早颁布《航道法》和制定相应的配套法规,并对现行的航道法规、规章及其它规范性文件进行认真清理。各省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清理和制定本地区航道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要通过完善航道法规体系,进一步明确航道管理机构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使航道管理做到有法可依,促进航道的管理与发展。
2、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航道管理与养护的技术标准、规范、工作规定、岗位职责和制度等,适应航道管理养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需要。
3、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传播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与航道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提高全社会航道法律意识。
(九)加强航道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
1、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以及航道管理机构必须重视和加强航道执法工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起一支具有崇高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热爱航道事业、文明执法的航道行政执法队伍。要加强航道执法人员管理,严格岗位资格培训,逐步推行资格认证制度。同时,要加快推行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监督检查制度。
2、推行航道行政执法公开制度,实行执法主体资格、执法依据、执法内容、处罚程序、执法结果、执法监督、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的公示制度。实行限期办理航道行政审批与许可制度。
3、现场执法过程中,行政执法人员应持证上岗、着装整齐、文明执法。要为航道行政执法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鉴定等设备和工具,强化执法手段,提高履行职责和执法能力。
4、要依照《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处罚和处罚救济工作。要适当配备法制工作人员,负责航道法制建设和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工作,依法维护交通部门和航道管理机构的合法权益。
(十)加强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协调,依法保护水运资源。
1、继续贯彻执行《水法》关于水资源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积极参与涉及航道权益的水利、水电及其他行业的规划、建设行为,依法保护水运资源。
2、紧密依靠各级人民政府,协调和处理涉及航道权益事务。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其他行业的规划、建设情况。
3、倡导联合治水,结合江河治理改善航道通航条件,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航道建设和大型航道养护工程。
4、依法加强对通航水域内临河、跨河、过河及拦河设施的审批管理,省级以上航道管理机构可制定适合本地、本河流的有关审批管理办法。
5、要认真研究损害航道权益的经济补偿和赔偿办法。
(十一)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已经评定的航道技术等级。
1、在全国大部分河流航道技术等级评定工作已完成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其余航道的技术等级评定工作。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继续安排未定级航道的技术经济论证工作,协调水利、水电等部门,合理评定航道技术等级。对已评定技术等级而又确需调整的航道,应重新深入论证,并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2、已批准的航道技术等级是确定与航道有关的临、过、拦河建筑物等设施的通航标准和进行航道管理的主要依据。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认真研究和拟定逐步实现航道技术等级的具体工程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对规划进行水电开发河流的航道,要加强与水利、水电部门的协商和配合,共同研究实施航道技术等级的有关工作。航道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已评定技术等级航道的技术管理,依法保护水运资源,满足航道长远发展的需要。
(十二)做好“文明样板航道”创建工作,大力提高航道管理水平。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航道管理机构要进一步认识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样板航道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创建工作力度,把创建文明样板航道作为提高航道工作为水路运输、船员服务水平与质量的重要措施来抓。要把创建活动与日常航道管理与养护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创建工作,在规范管理、依法行政、优质服务、保障畅通上狠下功夫,切实提高航道管理水平。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照文明样板航道标准,重点选择一些航道条件较好、通过量大、地位重要的航道进行创建。要积极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在航道绿化的基础上,要实现航道的景观化。在已创建成省级文明航道的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社会监督,进一步创建成为国家级文明样板航道。
(十三)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1、要采取积极措施,创造良好环境,吸引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充实职工队伍,改善职工队伍的知识结构,带动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别是要吸收和培养一批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充实领导干部队伍,努力造就一支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和开拓精神,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扎实业务功底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
2、通过举办培训班、进修班、业余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对职工队伍进行科学文化、岗位技能、知识更新的教育,使职工队伍素质跟上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3、加强行业职业道德建设,在职工中大力弘扬“点亮自己、照亮别人”的航标灯精神,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要教育和激励航道干部职工树立创新意识,在航道生产中勇于改革探索,使航道工作形成积极、开放、生动的良好氛围。
5、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改善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认真解决基层航道管理人员的实际 困难,不断提高职工待遇。要大力宣传航道职工的先进事迹,理解、尊重、关心航道职工。
今后十年,我国将全面实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部署,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航道工作也要依据交通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不断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航道养护与管理的新问题,努力支持和促进水路运输的发展,实现航道与航运发展的良性循环。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航道管理机构的全体干部职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机遇,真抓实干,以科学的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实现航道养护管理工作的法制化、信息化、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交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内河航道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2001-2010年)
【发布单位】交通部
【发布文号】厅水字[2008]57号 【发布日期】2008-03-12 【生效日期】2008-03-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交通部
交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内河航道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2001-2010年)》贯彻执行情况检
查工作的通知
(厅水字[2008]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委),上海市港口管理局,长江、珠江航务管理局,长江口航道管理局:
为贯彻2008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和全国水运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我国航道养护管理水平,增强航道基础作用和服务水运发展的能力,经研究,决定在全国开展《内河航道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2001-2010年)》贯彻执行情况全面检查,我部制定了检查工作方案,现予印发,请认真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办公厅
二○○八年三月十二日
《内河航道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2001-2010年)》贯彻执行情况检查工作方案
为检查《内河航道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贯彻执行情况,更好地落实2008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和全国水运工作会议精神,指导新形势下的航道养护管理工作,提高航道养护管理水平,增强水运发展能力,努力做好“三个服务”,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部成立检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宋德星 水运司司长
副组长:曹德胜 水运司副司长
成 员:姜明宝 水运司航道处处长
解曼莹 水运司内河建设处处长
李宏印 水运司国内航运处处长
李良生 水运司政策法规处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水运司航道处,办公室主任由姜明宝兼任。
联系人:郑清秀、吴琼、韦伟、刘步景
联系电话:010-65292856 010-65292824
传真:010-65292841
电子信箱:syshdc@moc.gov.cn
二、检查内容
(一)《纲要》贯彻执行总体情况;
(二)《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
(三)《纲要》工作措施执行情况。
三、检查要求
(一)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口航道管理局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本项工作的领导。组织机构和联系方式于4月10日前报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检查时间:2008年4月15日至2008年10月31日。
(三)检查工作分自查、抽查、总结三个阶段开展。各阶段时间及相关要求如下:
1.自查阶段(4月15日至5月25日)
各省对照《纲要》认真逐项检查并填写附件1(自查表一至八),系统总结执行情况、工作经验,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航道养护管理面临的新形势,研究提出下一步贯彻《纲要》的工作思路、措施和建议,并形成自查报告。自查报告于5月25日前报部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发送电子邮件)。
2.抽查阶段(5月26日至7月15日)
(1)抽查组织
抽查工作由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组长单位会同其他参加单位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被检查省份积极配合,抽查分组情况见附件2。组长单位于检查开始1周前将分组抽查安排表(见附件3)报部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视情况派员参加。
(2)抽查方式及要求
抽查采取听汇报、现场查看、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每省检查结束向被检查省份反馈检查情况。各组检查结束后,应在2周内向部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检查报告(同时发送电子邮件)。检查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检查的基本情况,被检查省份《纲要》的执行情况、好的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下一步加强航道养护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
(3)总结交流阶段(7月16日至10月31日)
在自查和抽查的基础上,全面总结《纲要》的贯彻执行情况,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和要求。部拟在10月31日前召开全国航道养护管理工作座谈会对此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附件1.航道养护管理情况自查表
自查表
一、航道维护里程及通航保证率情况表
自查表
二、航标设置情况表
自查表
三、通航河流上临、跨(过)、拦河建筑物审批及改建情况表
自查表
四、过船建筑物通航情况表
自查表
五、文明样板航道创建情况表
自查表
六、现行地方性航道法规、规章明细表 自查表
七、航道养护管理费用表
自查表
八、航道在职职工文化及业务素质情况表
附件2.抽查分组表
附件3.分组抽查安排表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全国航道管理与养护发展纲要2011-2015
全国航道管理与养护发展纲要(2011—2015年)
航道是国家重要的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加强航道管理与养护是实现水路运输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重要保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明确今后5年航道管理与养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高航道管理与养护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适应水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制定本纲要。
一、发展现状
《内河航道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2001—2010年)》贯彻实施以来,全国航道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航道管理与养护成效显著,管理能力明显提升,航道条件明显改善,养护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有力促进了水运和经济社会发展。2010年,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42万公里,养护里程10.22万公里,沿海航道养护里程10000多公里,设标8000多座,基本形成了以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航道网为骨干的干支直达、江海连通的航道网,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省(区、市)15-30万吨沿海深水航道相继建成。水路货运量达到37.89亿吨(其中,内河18.86亿吨),货物周转量68427.53亿吨公里,分别比2000年增长210%、188%,占全社会货运量、货物周转量的11.7%和48.2%。
10年来,航道立法进程加快,一批部颁规章、地方性航道法规相继发布实施。对《内河通航标准》等技术标准进行了修订,航道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航道养护专用航标测量船、大型疏浚船舶等装备和多波束测量系统陆续投入使用,航道养护能力大幅提升;电子航道图、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同步闪技术、差分GPS、AIS等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在航道养护中推广应用,部分重点航道养护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航道养护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创建国家级文明样板航道1700多公里,省级文明样板航道3000多公里,航道文明建设取得了新成果。
按照建设现代化水运体系的要求,航道管理与养护仍然存在体制机制不适应、法律法规不健全、养护资金少和应急抢通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解决,以进一步提升航道管理养护能力与水平,不断适应水运现代化发展的新要求。
二、发展环境
今后5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水运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约束日益加剧,经济社会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矛盾日趋突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调整迫切需要充分发挥水运的比较优势,水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是国家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作出的战略决策,标志着加快内河水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建设综合运输体系的战略重点。《意见》提出,到2020年,国家“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1.9万公里内河高等级航道建成,全国内河水运货运量达到30亿吨以上。《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1.3万公里,沿海港口深水泊位达到2214个。水运发展速度将明显加快,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较优势将进一步发挥。随着航道等级逐步提高,通航需求不断扩大,与通航有关的设施建设逐渐增多,航道管理与养护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航道管理与养护工作要适应航道建设与发展以及水运现代化的需要,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航道畅通保障、公共服务、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加强航道管理,不断提升养护水平,大力推进航道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为实现航道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水资源综合利用,树立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是可持续发展、建管养并重是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强化规范管理,推进科学养护,提高保障能力,不断提高航道管理与养护水平,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为建设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水运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原则。
1.深化改革,管养转型。逐步建立健全与航道事业发展相适应的航道管理体制和养护机制,推动航道服务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管理手段由传统型向智能型转变,养护方式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2.依法行政,强化管理。加快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促进航道管理与养护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强化行政管理,规范行政行为,有效保护航道资源。
3.科学统筹,协调发展。统筹建设、管理与养护的协调发展,统筹地区间、流域间的航道管理与养护工作,充分发挥高等级航道的骨干作用。
4.需求引导,服务至上。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以水运需求为导向,拓展服务内涵,丰富服务形式,提升服务品质。
5.科技引领,人才强航。加强航道管理与养护的科学理论研究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不断完善航道管理养护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推进适应航道事业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建设。
四、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发展目标。
以构建现代化水运体系为中心,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为宗旨,逐步建立统一、高效、协调的航道管理体制和养护机制,建成比较完善的航道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建成管理规范、养护科学、信息畅通、保障有力的航道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以资金、科技、人才为核心的航道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建设具有时代气息和行业特色的文化体系。到2015年,实现航道更畅通、更安全、更绿色、更文明、更和谐,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二)主要任务。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释放航道活力。
——按照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指导意见的要求,积极推进航道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逐步建立以中央和省两级为主、相对集中管理的模式,建立适应航道管理与养护发展的省级航道管理机构。加强航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研究,探索内河、沿海主要干线航道管理新模式。
——根据航道的公益性本质特性,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强化航道管理机构的专业化养护。同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明确市场准入条件。
——研究解决制约枢纽通航的重大问题,逐步建立通航建筑物运行考评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相关单位的责任和义务;积极推进干线通航建筑物管理体制改革。
2.加快法制建设,保障持续发展。
——以《航道法》为重点,着力推进航道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力争出台《航道法》,并做好配套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充分利用地方立法资源,加快制定地方性航道法规和政府规章,形成比较完善的航道管理与养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航道管理与养护发展的政策研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促进航道管理与养护科学发展。
——制定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运河通航标准,修订《内河通航标准》、《内河航道维护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制定内河航标、电子航道图、沿海航道养护等技术规范;制定航道养护分类定额,不断完善航道技术标准和养护定额体系。——加强航道管理与养护制度建设,制修订航道管理与养护工作制度,完善通航建筑物及航电枢纽管理制度,推动航道管理与养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3.强化行政管理,保护航道资源。
——加强对跨、临、拦河(海)等与通航有关设施建设的通航安全影响论证审批工作,加强采砂、勘探等作业对航道影响的审查。
——强化对拦河建筑物的通航标准审批、施工监督、运营监管,实现通航建筑物与枢纽其他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避免出现新的碍航闸坝。推动有复航价值的枢纽、航道逐步进行复航建设和改造。
——做好专设航标行政许可工作,切实加强专设航标日常养护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加强与通航有关设施的施工、作业对航道影响的现场监管,做好航道专项查验工作。加强对航道及航道设施的巡查与保护,对各种侵占、破坏航道及航道设施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处罚,并责令赔偿、修复。
——完善内河航道技术等级评定工作。
——加强航道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监督,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责任制度。严格按照交通运输执法检查行为、用语、禁令、风纪以及文书制作等规范要求,规范行为,文明执法。按照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形象建设的统一部署,统一执法标志、统一执法证件、统一执法工作服装、统一基层执法场所外观,树立良好执法形象。4.突出养护重点,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坚持分类养护,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以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等内河高等级航道、沿海航道和国境国际河流航道为重点,干支联动,推进全国航道养护工作协调发展。
——强化Ⅳ级以上高等级航道的养护,充分发挥高等级航道在水路运输网络中的骨干作用;重点加强运量较大的航道、跨省航道的养护与管理;重视V级航道和中西部地区重要航道的养护;注重库区、湖区、山区、沿海陆岛和岛际运输等航道的养护,服务群众便捷出行。
——加强沿海航道管理与养护工作,延伸沿海航道管理养护范围。开展沿海航道普查、测绘等工作,完善基础资料,制定沿海航道通航标准。
——加强国境国际河流航道管理与养护,维护国家航行权益,加强装备配置,完善船舶卧泊基地、越冬锚地等基础设施,初步形成覆盖国境国际河流区域的测绘保障系统,注重国境国际河流航道应急抢通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快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航道应急抢通机制,建立完善特殊时段及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规范信息报送和应急处置程序,加强应急抢通队伍建设,配备必要的应急抢通装备,提高航道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有效应对航道突发事件。
——完善航道信息发布机制,建立运转高效的信息发布平台,增强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航道信息的需求。——加强数字航道建设,实现沿海航道电子海图全覆盖,实现长江等主要内河干线航道电子航道图覆盖。
5.提高工作质量,增强养护能力。
——加强内部管理,认真执行《航道养护管理规定》、《内河航道维护技术规范》等规定规范,建立航道养护质量管理体系。科学制定并严格落实养护计划,规范养护行为,重视航道及航道设施的日常养护、安全生产、基础资料收集和统计等工作,定期开展航道养护管理检查、考核。
——内河高等级航道和沿海航道维护水深年保证率达到95%以上,其他区域重要航道维护水深年保证率达到90%。航道设标里程达到50000公里,实现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和沿海航道航标遥测遥控全覆盖,其他重要航道积极采用航标遥测遥控技术。
——加强航标养护管理,坚持航标巡查与日常保养,确保标位准确、结构完整、灯光明亮、颜色鲜明,提高航标维护正常率。切实加强重点标位、重要河段航标的养护管理工作,在高等级航道和通航海轮航道上,设置大型浮标和塔型岸标;重要海轮航道重点标位配置雷达应答器,提高助航的可靠性。
——加强航道整治建筑物观测,定期开展技术状况评价,树立预防性养护理念,提高整治建筑物的养护质量,保障整治建筑物功能的有效发挥。充分利用自然水深,主动作为,最大程度地提高航道通过能力。——加强通航建筑物管理与养护,做到科学管理、合理调度、定期保养、计划维修,确保正常高效运行,为船舶提供安全、及时、方便的服务。
——配备先进测绘装备,运用现代测绘技术,逐步形成快速、准确、高效的测绘能力,加强浅滩、桥区、河口、库尾等重点航段观测,为航道管理养护、应急抢通和数字航道建设提供测绘保障。
——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养护船艇、工作船码头、养护站场等设备设施,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技术先进、运行安全、适应水运现代化要求的航道养护装备和设施。
6.坚持科技创新,推进航道现代化。
——建设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等数字航道,加快内河电子航道图推广应用。加快航道管理与养护信息化建设,建设航道综合信息服务系统、船闸联合调度系统,逐步实现航道实时动态监测、联网便捷服务。积极开展智能航道研究和建设试点工作。
——开展环保、节能航道养护设备研制,加强通航建筑物管理与养护技术创新,加大航标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力度,推广应用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积极推动绿色航道发展。
——加强航道整治建筑物维修、航道减淤、生态航道、船闸运行维护等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形成一批技术新成果。积极推进航道科研基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航道管理与养护技术国际交流与合作。7.健全协调机制,合力开发水运资源。
——加强与国土、环保、水利、电力、渔业等行业部门的沟通与联系,积极参与涉及航道权益的水利、水电及其他行业的规划、建设过程,倡导联合治水,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能,结合江河治理改善航道通航条件。
——加强部与省、省与省以及行业内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加强对跨省重要航道管理与养护的协调,促进航道资源利用、养护标准和信息服务的有效衔接。
——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在航道法律法规制定与宣贯培训、政策研究、沟通协调、行业自律以及信息收集与传递等方面的作用。
8.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促进航道事业发展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制定省级航道管理机构的人才规划,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
——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重点航道管理养护、重大建设工程、重点科研项目和重点科研基地为依托,重点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在航道管理与养护重点专业领域中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和在交通运输系统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采取培训、轮岗、挂职锻炼等措施,培养一批能满足航道管理与养护综合工作需要的骨干队伍。到2015年末,全国航道管理、养护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40%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技术人才不低于40%;养护作业人员中,具有中级工及以上技术资格的技能人才达到50%以上;航道行政管理人员整体文化水平达到大专以上。
——健全从业人员岗位职责、能力水平、绩效考评、考核标准等制度体系。建立职工培训机制,利用现有培训资源,建立航道管理与养护培训基地,加强航道养护专业人员的培训。实行职业技能认定和关键岗位从业资格制度。
9.加强航道文化建设,凝聚行业力量。
——加强职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航道文化教育,不断提升职工的思想素质和职业认同感,增强职工创造力,激发工作热情,强化责任意识。
——加强航道文化建设。以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明确航道管理与养护的使命追求、共同愿景、行业精神和道德规范。构建与文化传统相承接、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航道特色相吻合的航道文化体系,增强行业凝聚力。确定全国统一的徽标,强化品牌效应,增强社会知名度和认同感。
——加强行业先进典型、劳动模范的选树和培养工作,全国航道系统力争培养、选树5名以上全国劳动模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进一步推进文明样板航道创建,把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作为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创新创建方式,丰富创建内涵,提高创建成效。文明样板航道达到6500公里,其中国家级文明样板航道2000公里,省级文明样板航道4500公里。——开展航道养护示范工程、通航设施管理示范工程建设,精心打造一批内涵丰富、特点突出、体系完备、质量过硬、辐射带动力强的航道品牌。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科学发展的新理念。
加强航道管理与养护,促进水运科学发展,对于构建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调整优化地区产业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确把握好建、管、养三者的关系,树立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是可持续发展、建管养并重是科学发展的新理念,以管理为根本,以建设为手段,以养护为保障,切实把航道管理与养护工作提高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实现航道更长远、更持久地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监督检查激励机制。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航道、海事管理机构要根据各自职责,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把加快航道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精力、更实的措施支持和促进航道事业发展。要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整体部署、明确责任、细化管理,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建立和完善监督、检查、激励机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自查、抽查、互查、巡查等方式对本纲要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航道管理养护资金保障体系。各级政府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大对航道管理与养护的资金投入,加强航道养护设施设备建设和更新,确保日常养护资金需求。建立航道管理养护以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资金保障体系,将航道管理与养护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统筹使用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和规费收入,增加专项养护资金,航电枢纽部分收益用于航道养护,设立地方应急抢通专项资金等,拓宽筹资渠道,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对航道管理养护的投入。同时,要强化对航道管理养护资金的科学管理与使用。
(四)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形式,制定宣传方案,加强舆论引导,多角度深入开展航道的地位作用、发展形势、政策法规、经验成就、行业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的宣传,增强航道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抢抓新机遇,谱写新篇章。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航道、海事管理机构要按照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总体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现新突破,认真贯彻落实本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为实现水运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江苏省内河航道养护测量管理办法》
江苏省内河航道养护测量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本省内河航道养护测量管理,充分发挥测绘的基础性作用,定期更新航道基础数据,及时了解船闸主体的安全运行状况,掌握航道疏浚、护岸和船闸大中修等养护工程质量,根据《江苏省航道管理条例》、交通运输部《航道养护管理规定》、《江苏省航道养护管理办法》、《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水运工程水工建筑物原型观测技术规范》(JTJ218)和《水运工程测量质量检验标准》(JTS258)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除长江以外的内河六级以上航道养护测量管理。
第三条
航道养护测量遵循专业化与市场化相结合原则。
第四条
航道养护测量分为航道基础数据更新测量、整治建筑物观测、航道养护工程测量和特殊航段的水文测验等四类。
第五条
航道管理机构应当以测绘技术为支撑,积极研究推广应用测量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不断提高航道养护测量管理和技术水平。
第二章
测量管理
第六条
省航道管理机构负责对航道养护测量监督管理,负责建立航道基础数据中心数据库,在航道养护技术考核检查时对测量实施情况予以抽查。
第七条
设区的市航道管理机构、苏北航务管理处负责辖区内航道养护测量的计划以及航道基础数据的更新工作,负责对县航道管理机构、船闸管理单位以及测量实施单位进行指导和监督,负责测量成果的验收和分析工作。
第八条
县航道管理机构、船闸管理单位组织和落实测量计划的具体实施和管理,负责测量现场管理、过程监督,收集整理测量资料,编写测量工作总结等。
第九条
航道养护测量可以由设区的市航道管理机构、苏北航务管理处(或者受其委托的县航道管理机构、船闸管理单位、船闸应急保障中心)自行组织承担;航道养护工程测量和特殊航段水文测验也可以由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勘测单位承担。
第十条
航道养护测量人员应当具有从事测量工作经验,并且接受水运工程勘测专业培训或者航道管理机构组织的业务培训。
第十一条 设区的市航道管理机构、苏北航务管理处应当根据对外公示的维护标准以及辖区内航道、船闸技术状况,将测量工作纳入养护实施计划,并报省航道管理机构备案。
第三章
测量实施
第十二条 航道养护测量应当执行《水运工程测量规范》等技术规范要求,成果质量应当达到合格标准。成果资料应当完整、准确和系统,能够反映航道冲刷、淤积衍变、流速流态对船舶安全航行影响,以及变形量、变形趋势对船闸安全运行影响等真实内容和历史过程。
第十三条 航道养护测量周期应当按照有关规范和标准要求进行:
(一)航道水下地形至少5年测量1次;四级以上航道按航段典型断面每年测量2次,五、六级航道按航段典型断面每年测量1次;新增临跨河建筑物应当在航政审批前、施工过程中及建成后各测1次;
(二)船闸变形每年至少观测2次;船闸大修抽水期间变形观测周期单独制定;
(三)航道护岸每季度巡查1次;船闸引航道护岸、靠船墩每年水下测量1次;
(四)特殊航段流速、流量测量在汛前、汛后各1次,汛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四条 航道基础数据更新测量包括测绘技术设计、总结、测绘内外业检查、测绘仪器检定,航道平面、断面土方量及航道断面淤积或者冲刷土方量等内外业测量。第十五条 整治建筑物观测包括观测点和观测控制网布臵、观测记录、观测曲线、观测变形量分布,建筑物、航道护岸、辖区护岸情况等变形观测。
第十六条 航道养护工程测量包括施工控制网、工程量、分项工程检验、施工测量放样及抽检、工程检查复测及抽检,以及位移沉降观测及抽检等。
第十七条 特殊河段的水文测验包括航道水位测量、流速流量、含沙量、航道流速等测验。
第十八条 测量实施前应当准备如下工作:
(一)航道基础数据更新测量应当建立E级以上等级GPS控制网,高程满足四等水准精度要求;
(二)构筑物的日常观测应当布设基准点、工作基点及观测点,并且应当进行维护;
(三)工程测量需要布设施工控制网的,应当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四)航道养护观测的测量仪器应当定期进行检定。第十九条 测量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做好质量、进度、费用控制,做到安全、文明测量,做好外业测量中的协调工作。
第二十条 航道养护测量结束后,由设区的市航道管理机构、苏北航务管理处负责组织验收;养护工程测量按照工程项目管理要求进行验收。航道养护测量验收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听取项目管理单位、实施单位汇报,进行必要的现场抽检,测量资料核查,形成验收意见。
第二十一条 航道养护测量实施单位应当在专项测量经费中列支安全经费,配备必备的安全防护设备,确保航道养护测量工作安全。
第四章 数据管理
第二十二条 设区的市航道管理机构、苏北航务管理处应当认真检查、复核测量数据,整理后的数据应当符合省航道基础数据中心数据库要求,确保数据的规范、准确。
第二十三条 外业数据应当按照测量通用表格要求记录,上报数据应当按照统一格式进行填写。
第二十四条 测量过程中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料,以及为了使用而收集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等各种测绘成果资料应当及时整理并归档保存;应当对航道养护历年测量数据进行统计、汇总、比对和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
第二十五条 航道养护测量数据保存应当按照档案管理要求执行。更新测量的航道基础数据、工程测量数据、特殊河段的水文测验数据应当在每年1月底前上报并在省航道局基础数据库中进行更新;整治建筑物观测数据应当在观测周期结束后的下月10日前上报并在省航道基础数据库中进行更新。第二十六条 测量数据管理、应用和发布应当遵守国家、省有关保密规定。
第五章 考核管理
第二十七条 航道养护测量根据测量计划要求进行检查考核,考核情况将作为养护技术考核的依据之一。
第二十八条 为了提高测量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省、市航道管理机构对于测量项目综合评定为优良级的测量工作人员应当给予表彰。
第二十九条 测量工作人员在测量实施过程中伪造数据、弄虚作假导致测量成果不真实,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航道基础数据更新测量是指对六级以上航道的水下地形、航道断面以及新增临跨河建筑物等测量,并且定期在省航道基础数据中心数据库中进行更新。
(二)整治建筑物观测是指对船闸垂直位移(沉降)、水平位移、裂缝、倾斜和外观等变形观测,对航道护岸、船闸引航道护岸、靠船墩等整治建筑物在运行和使用期间进行的观察、监测和分析活动,并且通过对变形观测成果的分析和研究来判断或者鉴定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状态。
(三)航道养护工程测量是指对航道养护护岸工程、疏浚工程和船闸大中修工程等进行的保证工程质量的测量。
(四)特殊航段水文测验是指对口门、交汇、船闸上下游等特殊航道进行的水位、流速、流量、流态和泥沙等测验。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 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杭州市内河航道管理办法
名
称: 杭州市内河航道管理办法 市政府令第28号
法规分类: 工业交通 颁布日期: 2004-09-20 实施日期: 2004-09-20 有 效 性: 有效
颁布单位: 杭州市人民政府 正文:
(1991年12月28日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8号发布, 根据1997年12月5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5件政府规章修改60件政府规章个别条款的决定》(市政府令第120号)第一次修正,根据2004年9月20日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内河航道管理,改善通航条件,保证航道畅通和航行安全,充分发挥内河航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境内(包括市辖各县、市)已经通航和规划通航的内河航道、航道设施以及与通航有关的设施。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内河航道,是指本市境内可以通航且具有航运功能的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
第四条
杭州市交通管理局是本市内河航道管理的主管机关。市航运管理处和县(市)航运管理所(以下简称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内河航道的管理、建设和养护工作。
县(市)交通局负责协调、监督当地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对内河航道的管理、建设和养护工作。
第五条
专用航道及其航道设施由专用单位管理、建设和养护,业务上接受水上交通管理机构的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航道及其设施完好的义务。
第二章
内河航道的规划
第七条
本市内河航道的发展规划,应符合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经济建设的要求,根据统筹兼顾、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原则制定。
第八条
本市内河航道发展规划由市交通管理局负责编制,经市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市交通管理局在编制内河航道发展规划时,应请各有关部门参加或征求他们的意见。
市交通管理局在进行与水利、水电有关的航道工程设计时,必须有同级水利、水电的主管部门参加,共同研究。
各有关部门在编制本部门与内河航道有关的规划,以及进行涉及航道管理的工程设计时,必须有同级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参加。各规划编制部门必须向参加部门提供详尽的有关资料。
修改已经批准的内河航道发展规划,必须报经原批准机关审批。
第九条
专用航道的发展规划,由其主管部门会同水上交通管理机构编制,在城市规划区内先请市规划管理部门提出规划设计要求,经市交通等有关部门会审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条
国家和省颁发的通航标准以及经过批准的航道规划等级,是确定跨河、沿河建筑设施的标准,不得任意变更;若需变更,应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十一条
建设航道、航道设施及与航道有关的工程必须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规定进行。
第三章
航道的保护和养护
第十二条
航道和航道设施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侵占、破坏或擅自移动。交通管理部门及水上交通管理机构有权依法制止、处理各种侵占、破坏航道及航道设施的行为。当地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应当协助水上交通管理机构保护航道和航道设施。
第十三条
在本市内河航道上空、水面、水下及岸线修建与航道有关的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通航标准和技术要求。下列建设项目除有关工程建设审批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外,还应当经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审查同意:
(一)修建沿航道的码头、护岸、房屋、船坞、滑道、排(取)水口、涵洞等。
(二)修建跨航道的桥梁、船(套)闸、水闸、隧道、渡槽、临时性拦河坝以及埋设或架设管道、电缆线等;
(三)建造渡口、栈桥、锚地、水上运动场,贮木(竹)场、养禽场等;
(四)非主要航道上设置趸船、鱼网、渔簖、种植水生植物等;
(五)建设其他跨、沿航道的建筑物或设施等。
第十四条
在本市内河航道上进行测量、挖泥、打捞、钻探、打桩、测流、爆破等水上、水下作业的,除按规定向有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外,应事前征得当地水上交通管理机构的同意。
凡经批准进入本市内河航道施工的挖泥船、打捞船、采砂船等有关工程船舶,应向当地水上交通管理机构报到注册,接受监督、管理。
各类跨河、沿河工程施工造成断航的,施工期间应修建临时过船设施或驳运设施。
工程建设确需短期内断航施工的,断航前必须征得水上交通管理机构的同意,其断航期间水上交通秩序由当地港航监督机构维持,维持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
在航道上施工作业有碍航行安全的,由港航监督机构发布航行警告或航行通告。
第十五条
在通航河流上修建永久性拦河闸坝,必须同时建设⒐?竹)设施,其所需各项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在通航河流上建设碍航设施的,由水上交通管理机构按照“谁造成碍航,谁恢复通航”的原则,责成有关部门改建或拆除碍航设施,或限期补建过船、过木(竹)设施,消除淤积,恢复通航。
第十六条
在通航河段或其上游兴建水利、水电工程控制或引走水源的,由水利、水电部门和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协商制定调度运行方案,保证通航流量。如遇特殊情况,水利、水电工程设施管理部门需要减流、断流或突然加大流量影响正常通航时,必须事前与当地人民政府和水上交通管理机构联系,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兴建与通航有关的水利工程,不得危及航道及航道设施,如损坏航道及航道设施,建设单位应给予赔偿或者修复。
第十七条
因抗旱需要,在通航河流上需修建临时闸坝,必须事前与水上交通管理机构联系,报县(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旱情解除后,建坝单位必须及时拆除全部闸坝,恢复原有通航条件。
第十八条
跨越航道的民间人行桥和农用桥的维修、改建或拆除,应由当地人民政府负责;因航运发展需要改建,由当地人民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共同负责;属单位专用的,由使用单位负责。
第十九条
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在航道上进行勘测、疏浚、抛泥、吹填、打捞、清障、爆破、航道设施维修、航标设置以及按照建设计划进行各项航道基本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或索取费用。
第二十条
禁止下列侵占航道或破坏通航条件的行为:
(一)向航道内倾倒砂石、泥土、垃圾、废弃物;
(二)在航道两岸的边坡、堤岸上堆土、挖土、种植松、土植物或在岸边堆放垃圾及容易滑泻的杂物;
(三)沿河填滩、侵占航道进行非航道设施建设;
(四)在船闸上、下游各一千米范围内设置装卸码头、物资中转地和贮放竹(木)排筏等;
(五)在主航道内挖取砂石、泥土(正常的疏浚除外);
(六)在主航道上设置捕捞网具、从事捕捞作业和种植水生植物。
第二十一条
穿越航道的架空电缆线应在其上下游各三十米到五十米处设置明显标志。电缆线的净空高度应符合通航标准。
第二十二条
架设不依附桥梁的跨航道管道的净跨尺寸应大于桥梁通航标准,其净空高度应高于桥梁通航净空标准一米以上,并在其上设置明显通航标志。传输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的管道,还必须设置专用警戒标志。
第二十三条
穿越航道埋没在河底的水下电缆线、管道,必须埋置在航道规划河底以下(现有河底低于规划河底的以现有河底为准),埋设深度应符合通航标准,并在其上下游各三十米到五十米处设置永久性标志。在标志之间的航道内不得抛锚。
第二十四条
在助航设施和测量标志周围,不得种植有碍标志效能的竹、木、高杆植物或修建影响助航作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对有碍航行安全的灯光,应妥善遮蔽。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航道上设置各种专用标志,必须设置的,应事先向当地水上交通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批准同意后,方可设置。
第二十六条
遇有下列情况,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及时向水上交通管理机构报告:
(一)助航标志、港航标牌被损坏,安全航行宣传标语被涂改;
(二)助航标志灯光熄灭、失常、移位或航道上有沉船、沉石、漂浮物及航道变迁等;
(三)其他有碍通航的情况。
第二十七条
航道上空、水面和水下有碍航行安全的设施,以及尚未打捞、清除的沉船、沉没物、漂浮物等,其所有人或经营人必须按照水上交通管理机构的有关规定设置明显标志,并及时清除。
第二十八条
跨、沿航道的建筑物或沿航道的树木,有例塌的危险或已倒塌影响通航时,其所有人或经营人应及时采取清障措施。
在航道上行驶或停泊的船舶,必须维护航道卫生,不得向航道内排放污水,倾倒垃圾。
码头、装卸点前沿水域疏浚、维护,由其使用单位负责。
排放污水、废水而造成航道淤浅的,由排放单位负责疏浚,或承担其疏浚费用。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通航水域进行建设工程施工,工程完毕后,必须及时清除遗留物(包括围堰、残桩、沉箱、沉井、废墩、锚具、沉船残体等),并经水上交通管理机构验收认可。
第四章
航道养护规费
第三十条
船舶排筏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航道养护费,不得拖欠。
第三十一条
航道养护费由水上交通管理机构负责统一征收、稽查和管理,并按规定开具统一票据,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船舶、排筏的所有单位和个人收取航道养护费。
第三十二条
航道养护费依据有关规定实行“呈胀持А⒆?钭ㄓ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平调。
第三十三条
专用航道及其设施的建设和养护经费,由专用单位自行解决。
第五章
罚
则
第三十四条
对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行为,由交通主管部门或委托水上交通管理机构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擅自修建与航道有关设施的,责令其停止施工、限期纠正或限期补办手续,并处以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补办手续或擅自超出审批标准施工的,责令其停止施工或限期纠正,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责令其补办手续,并处以五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的罚款;造成航道及航道设施损坏或影响通航的,责令其停止作业,赔偿损失,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责令其限期清除和恢复原状。情节严重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责令其限期纠正,处以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纠正的,责令其承担强制采取措施所需费用和处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五)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给予警告,并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申请法院予以强制拆除,并由其承担强制采取措施所需费用和处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六)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损坏助航标志隐瞒不报的,处以二百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的罚款,并责令其承担修复费用;因此而造成航行事故的,由其承担法律责任。
(七)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责令其限期清徐,并处以五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清除的,责令其承担强制采取措施所需费用,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因不设置标志和逾期清除所造成航行事故的,由其承担全部损失费用,并追究其事故责任。
(八)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规定,造成影响通航和航道淤浅的,责令其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承担强制采取措施所需费用,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九)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有碍通航的,视其情节轻重和影响通航程度,处以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从轻或免予处罚:
(一)接受水上交通管理机构的警告,及时纠正的,可从轻或免予处罚;
(二)因抢险救灾或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的,免予处罚。
第三十六条
拒绝、阻挠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或其他违反有关规定应当受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处理;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迫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应遵守纪律,认真执法。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由水上交通管理机构或由上级交通管理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罚款额在一千元以下的,由县(市)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决定;罚款额在一千元以上(含本数)二千元以下的,由市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决定。
第三十九条
罚没款一律使用本市财税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款收据。罚没款一律上缴财政。
第四十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主管机关申请复议。受理申请复议的机关应在接到申请书之日起二个月内作出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杭州市交通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