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践调查报告书
题 目
姓 名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联系方式
关于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践调查报告 暑假如期而至,这是我大学生活的第一个暑假,假期很长,在这个假期里,我开始了我的第一次社会实践经历。在这次实践中,我没有选择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去实践,而是响应了学校和社会的号召,深入社区,加入暑期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并且,我通过志愿者的身份,在与社区居民的开心交谈中,对社会,对建国以来我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有了更加深层次的了解。当然,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我发现做一名志愿者竟是如此有意义的事。虽然,我没有得到一分一毫的物质报酬,但我敢于接受挑战,乐于为民服务,这里的每一个人对我的每一个会心的微笑,言语的关心,都是对我工作的肯定。社区里居民们对我们这群志愿者的表扬,何尝不是最大最有意义的报酬呢?况且,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我也是受益匪浅的。通过与社区里居民的交流,我对现在全民关注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在社区中的实施情况以及人们对该制度的满意程度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回家后,我把平时从网络、电视新闻、以及书中的相关理论整理了一番。通过访谈调查,并结合当代网络科技的先进发达,书籍报刊丰富可靠资料的提供,加以分析整合后,关于这次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调查,我得到的基本观点就是:城乡医疗保障制度自出台后,已经在城乡,及各社区,各单位,乃至我们中国整个社会都已经得到了贯彻落实,尤其是2011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正式实施,使社会保险体系得到了规范,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维护。人民的医保问题由此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但即便如此,这一制度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还有一定的缺陷尚待弥补。只有彻底解决了这些难题,才能早日实现统筹城乡医保的目标。这次实践取得的结果,即是,这一制度在社区及城乡的实施是成功的,绝大多数的居民都对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表示比较满意这一制度的推广实施。但他们也指出其中的一些弊端和不足之处,希望政府能更好地完善它,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医疗权利。这次调查的结论,我将其总结为: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城乡医疗保障制度造福了广大群众。重庆作为最早的一批试验点,在实践探索中,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各社区和镇政府对此政策的落实工作也是成效显著的。基层医疗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打破了城市和农村居民的身份界限,统一了城乡居民医疗待遇标准。但问题在于,统筹的层次较低,尤其是政府的财政收入未能及时到位,实际报销的比例太低。因此,政府必须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做百姓所需,做好政策上的宣传工作,并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脚踏实地地将其落到实处,建立完善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
【导言】今年暑假的7月5号到7月11号,我在XX市XX区XX社区,成为了一个自发组织而成的假期服务社区志愿者团队中的一员。在此实践期间,我同这些志愿者一起进行社区服务,尽我们所能,帮助这里的居民,陪老人们聊天,带给他们欢乐。在这里,我们度过了难忘,忙碌但快乐的一周。当然,我的收获不仅在于此。还有,我通过志愿者的身份,在社区陪人聊天中顺便做了一个调查,我会问他们关于城乡医保制度实施的现状,及他们对这一制度落实的看法和其满意度。至于调查这一问题的原因嘛,我是这样想的,医疗社会保险是人民健康的保障,实行医疗保险对病伤职工提供医疗服务,在经济上给予物质帮助,使其尽快恢复健康和工作,是一种社会责任,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它同属于民生问题的范畴,建立全民受益的医疗保障制度,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调查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在社会上的实施及反响,是保障公众健康第一步,也是极其关键的一步。调查的目的则是为了总结和分析XX社区,乃至XX市,乃至全国,在医疗保障城乡统筹实践探索中的经验,为了取得可靠的实证,充实并丰富材料,为日后的进一步深层次医疗改革提供有利素材或参考资料。实际调查的意义则在于帮助政府了解民生,关注民生,这样政府相关部门才能做好相应的对策,站在群众利益的立场,为百姓谋福利,进而维护好人民参加医保的合法权益,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与此同时,也能客观直接地促进国家医疗事业的发展进步。
【主体】今年暑假,我一直留在XX市。本想利用这长长的假期,去找一份可行的工作,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地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培养自己的韧性,砺炼一下自己,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勇敢地面对和接受挑战,极力改正,从而丰富自己的假期生活和人生阅历。我满怀期待地在兼职网上看中了几份合适的工作,等着第二天去面试找工作了,却在晚间新闻里听说了两名大学生在网上找兼职网上找兼职被骗的经历。一下子所有的激情变成了担心恐惧。于是,我打消了网上找工作的念头。一连在家闷了几天,闲暇之余,看见小区里有许多和我年纪相仿的人,像是大学生,他们正在帮助社区里的人们做事,陪树下乘凉的人们聊天,想办法逗他们开心。他们正是一群假期服务社区的大学生志愿者,难得的是,他们是自发组织起来的团队,利用暑期,服务社区的。由于社区里住家户太多,他们人手又少,不得不招募志愿者。于是,闲来无事的我,便积极地加入了他们的志愿者服务团队。这也算是干回我的老本行了,毕竟在学校的社团部和自强社,我都甘当过志愿者,那是一段很美好的经历。就这样,我和几名同学分到了敬老义教组,在和这里的老爷爷奶奶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帮助他们打开心结,尽量给他们心理上的抚慰和疏导,会给他们做做保健,给他们读一些养生食谱等等,聊聊家庭、学习。借此机会,我在他们中间做了一个调查,是关于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践调查。在这些老人中,有刚从地方乡镇上搬迁到城里的,也有退休的老职工,因此我在这群人中间,了解到了不少的有用信息。由此我做了一个整合统计。七天的调查,我大概接触了解了两三百人左右,向他们了解了这一制度在城乡的实施情况,以及他们的看法。经调查发现这中间,大约有80%的人都参加了医保,而且大部分是公费医保;有小部分的人对这基本的医疗保险很了解,包括这覆盖对象,办理流程,缴费额,和医保待遇的;当问到他们平时都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这医疗保险政策的,他们中有65%左右的是通过社区宣传,30%左右通过报纸和电视新闻了解了这一制度。并且有大多数的人都反映参加医保后,这医保水平比起以前,的确是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他们中对自己现在的医疗保障水平大多数表示满意,也有少部分人不太满意的;有约17%的人认为患了大病后,到大医院就医的费用非常高,是常人难以承受的;有25%的人认为现在的医疗费用有些偏高,但勉强还可以接受;大部分人认为适中,且不会造成负担。当被问到就医难的主要原因时,他们则大多表示医疗体系存在问题,且医疗费用过高了,只有不到10%的人说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不佳。对于现有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满意程度上打分时,有36%的人很满意,减轻了家庭生病的后顾之忧;但也有相当部分的人表示不太满意,说政府补贴太少,保费太高,待遇也不尽如人意。
这样,我收集到了不少的有用材料。当然,在我们的交谈中并不是乏味的。时不时地,他们中的一些人也会讲述以前在乡下一起讨论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实施的情况,说一些实例,讲给我们听。一周下来,服务实践时间很快结束了,和这群素不相识的志愿者在一起的日子,尽管有些劳累,但我很开心。这是任何金钱,物质换不来的东西,是我人生阅历中一笔重要的财富。这次的实践让我发现,无论是做任何一件事,哪怕是一件很小,不起眼的小事,也要做到考虑周全,这对我们以后踏足社会也是有用的。这几天的志愿者生活,使我自己感到作为一名志愿者的光荣,社区里的人们对我们的关心,让我感到做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忽然感觉自己的人生价值提高了。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对我关于城乡医疗保障制度调查的支持和配合,也让我收获不少,受益匪浅。
志愿者生活结束后,我没去外找工作,但也没闲下来。我去了姐姐所在的公司实践,又做了一段时间的“义工”。在那里,我会按她的指示帮她做一些报表,打打下手,管理那些顽皮捣蛋的孩子。当了一段时间的“小老师”,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这是金钱换不来的。在休息时,我会继续做做调查,看看这里的同事们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会有怎样的看法和建议。调查中发现,他们都反映说自从政府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后,各公司企业为职工办理的社会保险更好地落到了实处,这样员工的福利就得到了更好地保障。尤其是在养老、失业、医疗方面的权利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因为这样一来公司将承担比个人高得多的缴费比例,为员工谋福利,减少员工的负担。因此,对于城乡医保制度的实施,他们表示比较满意,不过他们普遍指出,无论是城里还是乡镇,整体来说,基药品种确实能让贫苦的农村百姓维持常见疾病的日常用药,也确实降了部分药价,但现在“穷帮富”的现象还较为突出,虽然“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这一制度实施后,是得到了缓解,但仍有许许多多的人不敢进大医院治病住院,这说明其中的问题还有待解决。
综合以上调查资料,以及结合书籍报刊上、网络、电视新闻上采集的相关信息来看,可以总结地说,在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实施的政策方案后,居民们参合积极性逐步提高了,参合率也在稳步提升,筹资水平也是逐年提高,人们参保后,权益得到了更大的补偿和保护。人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也得到了基本解决。但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还不够彻底,仍然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因此,必须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并为此提出一些好的对策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XX市XX社区在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取得一定 成效的同时,也存留了一些问题。
1、并未形成全民参保的局面,仍有一小撮的居民参保意愿 不强部分居民不愿意参保,参保了的居民大多选择低档。我想这得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主观上呢,或许是居民的健康投资观念和风险观念淡薄,还有就是因为城乡居民医疗水平还没达到居民的期望值。客观上呢,我想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宣传工作做得还不到位,人民不能真正理解这一制度,便或多或少地产生了误解,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完善城乡的医疗卫生设施,医务人员更要遵守职业道德,提高服务水平。
2、筹资成本高,难度大,政府财政补贴不能够及时到位 医疗保险虽强调“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但实际的运行中,却受到重重阻碍。因此筹资的难度还大量存在。据调查分析后,我认为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在于筹资机制的不健全。因此,政府需想办法出台相应的政策,采取措施,尽量建立一套完整的健全的筹资机制。
3、不少参保人员反映,医疗保险的结算比较繁琐,参保人员出院后等待报销的时间较长。
这一问题被普遍反映,据多方面的资料分析,我认为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还在于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不过,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这一问题应该很快能得到解决。
4、不少参保人员反映,一般的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费用,个人可以勉强承受,但一旦患了大病,往往就会因病致困,而且大额医疗保险报销费用设立的封顶线过低,个别人患大病医疗费用超过了封顶线,使得他们承担不起这高昂的费用而放弃就医。
这一问题关系着百姓的经济生活,可能是最大的障碍,不过要解决这一问题,并非毫无办法,政府必须建立多渠道的医保制度,比如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等。
二、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对策和建议
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就需要在推广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在探索实践中,找到符合实际的可行性措施,比如:
1、要贯彻落实各项宣传知识,切实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各级政府要监督社区进一步加大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宣传力度,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医保的目的、意义。从而转变他们淡薄的健康投资观念,提高他们参保、按时缴纳保费的积极性。
2、理顺外部关系,增强政府的监管力度,尽量减小城乡差距,提高城市居民和乡镇居民医疗待遇水平的公平统一性。
3、政府应建立有特色的医疗保障制度,合理利用医疗保险基金,尽可能减少基金沉淀现象,从而实现并加强城乡医疗保险体制的一体化,实现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4、政府在努力解决实践探索中存在的问题时,必须要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和水平相适应,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5、政府需认真建立稳定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机制,简化报销手续,加强对医疗服务,药价的监管,切实解决百姓的医药费问题,管理好混乱的医药市场。
三、构建新型城乡医疗保障体系
构建新型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是大势所趋,也是全民健康医疗生活的重要保障,对国家的发展有着积极的重大的意义。因此,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符合了人民追求健康的需要,也符合了国家发展的要求。那么,如何建立呢?我认为,首先,必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更不断地提高保障水平。然后,要建立并完善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分担合理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实现社会互助共济。另外,政府必须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与时俱进地制定出与时代与地方相适应的政策,不断地提高统筹层次,缩小保障水平差距,最终实现基本制度的框架统一。同时,政府还需进一步地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在不断地探索中,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
【结束语】前景展望:通过这次调查,我深刻意识到一个社区的发展,乃至整个城区,整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正确引导,和人民对政策的拥护和理解。实践证明,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有利于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不断缩小城乡的贫富差距,它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在推广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因地制宜,制定出可行性高的措施。相信,有了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该社区的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在这次实践调查过程中,我深刻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实施的现状,这都得感谢我的那群志愿者朋友们,以及XX整个社区的人们,还有公司的同事们,他们不仅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给我,还给了我深入社会实践,了解国情的机会,真的很感谢他们。
【参考文献】
《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统筹发展研究》
《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指导意见》
第二篇:关于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践报告
关于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践报告
一、实践目的根据各级政府教育部门的部署以及学校学院的要求,为了让学生深入城市、农村、社区,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了解农村,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增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价值和导向功能。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学生聚焦社会热点,了解国情,积极促进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实现“长见识、增才干、强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2012年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暑假,我对家乡的医疗保障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二、实践背景
当今医疗技术水平突飞猛进,人民获得医疗服务的质量也逐渐提高,但如何处理医患关系成了医疗工作者首先要面对的问题。而医疗关系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钱的问题,治疗成本偏高,医疗花费过多,成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看病难,看病贵”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急需解决的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一个文明负责的社会,必然不会置人民的生死于不顾,置人民的疾病于不顾。1998年我国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实现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保障体系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从2007年起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2007年在有条件的省份选择2至3个城市启动试点,2008年扩大试点,争取2009年试点城市达到80%以上,2010年在全国全面推开,逐步覆盖全体城镇非从业居民。
三、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及医疗卫生问题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以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城镇未成年人和没有工作的居民为主要参保对象的医疗保险制度。它是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后,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保障问题,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重大举措。它主要是对城镇非从业居民医疗保险做了制度安排。这一制度的出现在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历程中具有重大意义,指明了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是全国第七次医疗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居民医疗水平的重要措施,更是我国医保制度更加便民,更加健全的体现。
医疗卫生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谁来提供医疗服务,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问题;一是谁来支付医疗费用,是医疗保障问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既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民众的安全网、社会的稳定器;又作为医疗费用的主要支付方,是医药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是医改的重要领域之一。医疗保障与医药卫生事业直接相关、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医疗保障功能必须通过购买医疗服务来实现;同时,医疗保障购买服务的过程中,也将对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一方面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将为国民健康提供稳定资金来源,这些资金最终全部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转化为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医疗保障机构作为全体参保人员利益代表,在购买医药服务的过程中,将发挥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制约、引导作用,有利于形成外部制衡机制,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机构加强管理。
四、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
通过对家乡居民的调查,我了解到我国城乡医疗保障的现状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农村广泛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这一问题逐渐演变成了社会公共性问题,迫切需要政府的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基本公共服务就是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之上,由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来提供,目的在于保障个人生存权和发展权所需要的最基本社会条件的公共服务。它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基本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第二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底线”,最终由政府负责;第三,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和范围是动态的,其标准和范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保障能力的不断提高而相应调整。
五、实践地区现行的医疗保险种类及其办理流程
通过调查了解到本地区现行的医疗保险的种类有
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的基本医疗保险。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3、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即社区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以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城镇未成年人和没有工作的居民为主要参保对象的医疗保险制度。
4、其他保险公司的医疗保险。多以人身意外伤害险为主,如境外留学工作险、1年期综合意外险。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一般来讲,一个人只能参保一种,其他保险公司的医疗保险可以参保多种。但对于我市部分城乡结合部的居民来说,他们的户籍既有城镇性质又有农村土地,所以可以参保两份,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另外两种之一。
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例,办理流程基本如下
城镇居民到户籍所在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办理参保手续;属于城镇集体户籍的学生,由所在学校负责集中登记,到所在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手续。本地城镇居民需携带以下材料:户口簿、身份证及复印件、近期二寸同底免冠彩色照片2张(学龄前儿童提供母子或者父子同底照片)以及户口簿上其他家庭成员参加医保情况的有效证明(以医保部门核发的参保证件为准)。新生儿需提供出生证明等相关材料原件及复印件。低保、重度残疾的城镇居民还需分别提供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和残疾人证等相关证明材料。长期随父母在本地上学生活的农民工子女需提供父母一方暂住证、原籍户口簿、外出务工证明和长期劳动关系证明等有关证明材料。
六、调查数据的统计及结果分析
就农村而言,绝大部分农民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在进行调查时发现,大部分农民都不了解“新农合”的具体事宜。一些农民参保也属盲目跟风,并不了解如何利用保险以及保险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普通家庭去年在医疗上的开销也大都在500元以下,只有极少数家庭开销在几千至几万元。在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减轻家庭负担是否有明显作用”这一问题上,只有
15%的人回答起到了明显作用,其余家庭均认为所起的作用不明显。在对“参加新农合以后,你的医疗保障是否得到满足”这一问题上,只有25%的人回答满足。在养老保险方面,除了部分工人是由单位为其购买外,只有极个别人为自己买了养老保险。绝大部分农民不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即使有部分居民对其有所了解,也有大部分人不知道具体的报销程序。也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如果发生保险事故索费不成功,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买保险这一问题,各有个的看法,各有各的不同认识。但也有几点是得到大家的看法较一致。第一,买保险和储蓄差不多。第二,买保险可以使被保险人获得一定的保障,减少后顾之忧。第三,买保险是一种从众心理。
通过我们对周边乡镇的调查了解到,各镇虽有一小部分人没有参加,但那一部分人几乎都属于长期在外打工、部队服役和一些已经买了足够的商业保险的居民。本地区的报销方式为:在原来乡镇、中心卫生院住院补偿比例达到80%的基础上,区级医疗机构的住院补偿比例为70%,区中医院为中医特色医院补偿比例为75%。我们在镇政府了解到各镇70%-80%的农村居民对“新农合”表示赞同,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但也有一小部分居民对此表示怀疑,他们心中怀有“‘新农合’虽然是为了解决农民的医疗问题,但实质是‘政府出资,医院获利’的政策。”由此可以看出我们仍需加强“新农合”的宣传力度,让农民真正的了解“新农合”,认识“新农合”,消除他们心中的疑惑。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看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本地区的实施状况以及所调查的地区的居民保障基本状况,也通过调查反映出了农村居民对“新农合”的不同看法以及其他社会各方对“新农合”的不同态度。虽“新农合”的实施给广大农村居民带来了很多的切身利益。但农村地区居民的保障问题仍然没能得到全面的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在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实施的一项重要决策。它的实施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它从本质上对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给予了一定的帮助。它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切身利益。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但事事无完美,它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还需继续完善,不断的提高质量,为广大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
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参保程序复杂;报销比例较低,报销限额较低,患者压力依然较大;在报销的效率上也很让人不满意,居民提到通常他们要半个月以上才能得到医疗补助金;在异地打工的农村居民不能享受这项优惠政策,定点医院存在局限,跨地域就诊报销困难;部分企业和居民对医疗保险不够重视;宣传不到位,很多居民虽然参加了“新农合”,但很多却不能很了解它;体制不完善,需进一步完善体制,减少资源浪费。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从中看到了对“新农合”的各种各样的看法。总的来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的确从实际出发,立足中国国情,在解决一直困扰着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给予了一些帮助。这项政策的出台受到了广大农村居民的欢迎,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从另一方面来看,虽然农村居民几乎都参加了“新农合”,它也能为农民解决一些医疗问题,但其并不能为农
民提供充足的医疗保障,以及其自身本不完善。所以,“新农合”仍需不断完善。农村的保障问题依然严峻,我们还需不断摸索,不断的出台好政策,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保障。
八、针对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和解决意见
存在的问题:一是政府本身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肯定国家实施农村医保这一政策的利益出发点:让所有农民都得到实惠,获得保障,但区域的差异使之存在必然有局限性,它不可能实现贫富差距大的区域优惠措施不同,优惠比列不同。另一方面,对报销地点、报销方式的限制,使目标群体少之又少,因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失去了该政策存在的本质意义。
二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当政策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只剩下了简单的传达,关心的只是有多少人参与到了这项政策,而未关心到参与这项政策的百姓有几人得到了实惠,因此说他们忽视了最关键的步骤:向参与者宣传政策的意义以及如何行使他们的这一权利。这样一来,农民只是听说了一项政策,然后参与了,而当真正需要时却不知该如何行使。
三是农民自身的问题:许多农民平时很少去关心政府的政策,只是跟风般的参与,然后弃之一边,或者等待优惠自己来到家里,更有甚者觉得自己家里根本用不上,所以不必关心。然而当突发事件,突发疾病出现时才慌了手脚,只能够抱怨医疗费用高昂,而不知道政府的政策可以减轻他的负担。
解决意见:
一、国家政策的提出要尽可能能够实现因地而宜。根据区域不同,贫富差距,百姓意识等方面提出对应的实施政策。针对医保这一问题,政府应该使可报销地点小化,譬如:加强对乡村诊所的管理,然后赋予乡村诊所农村医保的报销权利。同时使可报销范围更广泛,例如:感冒,头疼发烧等小疾病。
二、在上传下达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牢抓宣传关,确保每一位民众都了解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政策,确保每一位民众在需要时都能有条不紊的行使自己的权利。
三、农民意识有得提高。这个方面可由本地政府才取措施改善。如:加强宣传;召开农民会议;实施农民集体培训等。
九、实践总结
相信,只要做到以上几个方面,我们的调查就不会再暴露出那么多让人感慨又让人心酸的问题,农村医疗水平会得到提高,城乡差距也不会如此悬殊,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也才能让所有参与者满意!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更好的了解了城乡医疗保障制度,见识社会主义新政策的力量。在活动中,我们虽然不断遇到困难,但又能不断地克服困难,提高了自身能力,进一步了解了社会,坚定了信念,受到了锻炼,得到了一笔丰厚的财富。
第三篇: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研究
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研究
李 晓 燕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摘 要]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保障制度价值的核心理念,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保障制
度能否充分和真正发挥作用的重要衡量因素。在新医改背景下,“人人公平享有健康保障”成为
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而推动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进而实现三项医保
制度整合衔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下一步要重点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运行环境;努力保
障流动参保人员的就医权益,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整合经办资源,强化管理体制统一
化;确定合理的筹资补偿机制,强化财政补贴机制。
[关键词]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公平;正义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 -8284(2012)06 -0143 -04 我国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特别是国家“十一五”
时期的锐意改革,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 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主体的 医疗保障体系在制度层面上可以说基本上实现了“低水
平、广覆盖”的保障目标。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毕竟才走过十几年的历程,还存在诸 多问题,特别是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分设、管理不统一、资源碎片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道德风险、过度医 疗等问题,不仅给推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带来障 碍,也不利于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随着经济社 会发展和改革的深化,人们对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即由“人 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到“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产生了强烈的诉求。在此背景下,探索如何加快城乡统 筹步伐,进一步理顺体制、完善制度、积极探索覆盖城镇 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多层次的全民医疗保障体 系,在现有的基础上推动目前三项医疗保障制度的有效 整合和衔接,最终实现“公民平等享有健康权利”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相关理论与概念 1. 相关理论基础
(1)公平理论。公平指人们在处理利益与问题时,要
符合常理,能被大家所接受,换言之,也就是不仅要考虑 个人利益,也要关注他人利益。卫生领域的公平性意味着每一个公民都有平等享受健康的权利,医疗卫生资源 的分配应以需求为导向,而不是由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或 者收入水平来决定。随着我国对卫生公平认识的不断深 入,特别是近几年来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施政理念,为 进一步提高卫生制度公平性提供了有力的政治基础。(2)正义理论。关于正义理论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 是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罗尔斯在 1971 年出版的《正义 论》,约翰·罗尔斯的观点一经问世便得到西方主流社会 的普遍认同并获得很大反响。他的核心观点是在资源再 分配过程中,如果能够做到在不影响他人利益的前提下 提高处于劣势地位人群的利益,这种分配方式便是有效 的、正义和公平的。也就是说,在分配权利和义务时,一 定要关注弱势人群的利益,因为只有在提高了弱势人群 利益前提下的不平等分配才是公平和正义的。2.相关概念界定
(1)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作为一 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的建立是为弥补参保居民因疾病而 导致的损失
。它主要采取政府补助、单位和个人缴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等形式,参加医疗保险的居民花钱看 病后,由相关部门按照政策进行某种程度的经济补偿。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商业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差别是基 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出发点是社会公平和正义,最终目的 是保障居民享有平等的卫生服务,而商业医疗保险制度 的出发点是经济利益,它的目的是保障投保人的权益。
(2)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的
实质是打破并彻底改变城乡分割局面,逐步消除城乡医 疗保障制度的二元结构,建立统一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合理配置城乡卫生资源,缩小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筹资与 补偿水平的巨大差别。
二、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
自从 1998 年国家出台《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医疗
保险制度的决定》到现在,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三种卫生保 险体制。第一种是 1998 年为城镇就业人口建立的城镇职 工基本医疗保险(UEBMI)。第二种是 2003 年为农民设 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NCMS)。第三种是国 务院于 2007 年在 79 座城市启动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 险(URBMI)试点,其主要对象为没有正式工作的城镇居 民,特别是一老一小。此三项医疗保险制度构成了当今 中国医疗卫生筹资的基础。关注和改善社会公平一直以 来都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方向,卫生领域也不例外,卫生资 源的分配是否公平,将极大地影响人们在经济、社会诸方 面收益的平等性。令人兴奋的是,在实现社会转型的关 键时期,国家越来越重视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 医疗保障工作,努力改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运行环境。2009 年新医改方案的一大亮点就是实现了理念上的创 新,提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努力建成全面 [1]涵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保制度”的方针。2010 年中央一 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努力做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 政策衔接。“十二五”时期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攻 坚时期,我国“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 2015 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地区间 卫生服务供给差异明显缩小。在这个总目标下,“十二 五”期间卫生工作的要点之一就是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 置,逐步提高城乡医疗保障均等化水平。目前我国已经 从制度层面上形成了政府主导的多元筹资格局,参保面 不断扩大,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医保”的目标,在一定程 度上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到 2011 年为止,有 4. 29 亿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 疗保险,有8. 34 亿人参加了新农合,全国人口总参保率达 到 90%以上。
三、我国城乡二元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分析
我国长期的二元观念和二元社会结构导致的城乡差
异和地区差异,使现有城乡医疗保障和医疗卫生服务在 公平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1.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分设,使参保人员只能按照每个人的户口参加相应的医疗保障 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城乡户籍观念,不利于实现 社会保障的公平和正义。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制 度的二元性。如果按照户籍设计医疗保障制度,非农业 户口居民只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 本医疗保险,农业户口居民只能参加新农合,而农民和市 民在筹资、补偿水平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比如新农合筹 资水平还不足职工医保筹资水平的 1/13。二是管理的二 元性。目前,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分别由不同部门管理和 经办,导致很难有效、准确地评价各项制度运行的绩效,同时提高了制度间的转化和衔接成本。主要表现有: 一 是重复参保。参保居民,尤其是大量农村企业员工、农民 工、被征地农民、在城市上学户口在老家农村的学生等,这些人群的重复参保现象非常严重。二是重复补贴。数 据显示,重复参保的比例约占城乡居民参保人数的 10% 左右,浪费了大量的财政资金。三是重复建设。重复建 立经办机构和信息系统,不仅导致了卫生资源的浪费和 成本的增加,同时也造成了工作效率的下降 [2]。
2.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困难。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
化的快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一步加快,流动就业人员比 例不断上升。2009 年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流动人口
为 1. 8 亿人左右(占总人口 13. 5%),其中农民工为 1.49
亿人
[3]
。虽然劳动力流动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也有利
于缩小城乡差距,但因城乡之间在保障制度和保障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流动人员医保关系转移接续一直没 有很好解决。于 2010 年 7 月实行的《流动就业人员基本 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 一些问题,但还不是很完善。因此,目前非常有必要探索 一种合理有效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衔接机制,一方面是 为了促进公平和正义,另一方面也是为满足现实的需要。由于人口的大量流动,跨统筹区就医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现有制度已不能适应这种新需要。因此,当前的新医改 应该以此为突破口,关注并解决流动人口医疗保障关系 转移接续的问题。
3.不利于医疗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一是筹资机
制不稳定,难以实现基金长期平衡。首先,尽管目前的筹 资水平在逐年提高,但筹资机制不稳定、不科学,随意性 较强,筹资渠道狭窄;其次,作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筹 资主体,政府的扶持力度有待加强;再次,统筹层次偏低,从理论上讲,医疗保障统筹层次越高,抗风险能力就越 强。但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统筹层次普遍偏 低,成为筹资机制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4]
。当然,我国
目前医保基金结余情况还是可以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 是城市化过程吸引了大量农民工从事第一产业以外的第 二和第三产业;二是参保人员的年龄构成在不断改善,也 就是说缴费人员增加,报销人员相对减少。二是补偿机 制不合理。目前,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推行的是“门诊 小额报销、住院大病统筹”的办法,门诊报销的范围和比 例不高。理论上,医疗保险的偿付水平高,群众受益就 大,反之则小,门诊偿付水平要高于住院报销水平。数据 显示,提高门诊报销比例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减轻居民的 医疗负担,比如补偿住院费用的 50%,居民医疗负担降低 15%;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同时补偿 55%,则居民医疗负 担下降 40%。
四、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的模式选择
我国目前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由城镇居民医保、职
工医保、新农合和医疗救助组成,也就是“3 +1”模式。今 后的主要发展取向是从“3 +1”模式过渡到“2 +1”模式,再过渡到“1 +1”模式。其中,“2 +1”模式的含义是指城 乡居民医保 + 职工医保 + 医疗救助。城乡居民医保是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统筹之后的医 疗保险制度。“2 +1”模式的含义是有工作单位的劳动者 必须强制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其他人则参加城乡居民医 疗保险。“1 +1”模式是指全民医疗保险 + 医疗救助,这 一模式的含义是所有社会成员统一参加一种社会医疗保 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作为补充。现阶段首先需要整合 的是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制度。这两个社会医疗保险 制度的性质基本相同,将两者整合不仅符合社会医疗保 障制度的发展方向,而且有利于降低制度运行和管理成 本。
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统筹涉及三个方面,即 制度、管理与经办服务 [5]
。统一经办服务有利于降低制
度运行和管理成本,统一管理有利于制度的衔接,统一制 度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由于经济基础和社会条 件等方面的不同,全国各地在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 度统一的道路上措施不
一、已经探索出几种不同的模式: 一是实行制度统一。即统一后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是 一种统一经办和管理的结构分层体系,分为多种缴费标 准和报销标准,参保居民可自愿选择。广东省的珠海、佛 山、湛江,江苏镇江,福建厦门等地区都采用这种形式。二是制度分割,管理统一。即依旧保留城镇职工医疗保 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三项制度,将新农合从卫 生部门管理剥离出来,划归劳动保障部门管理,从而实现 医疗保险制度管理上的统一。典型城市主要有惠州、揭 阳、无锡和乐山等。三是制度分割,经办统一。即依旧保 留三项制度并存,仍然维持原来的管理体制,但统一经办 资源,实行城乡居民医保经办的一体化管理。典型城市 有江苏兴化市。综合上述分析,我国目前城乡居民医疗 保障制度统一进程表现为梯度发展模式,但它的最终目 标是相同的,也就是保障居民平等享有医疗服务和拥有 健康的权利。
一个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及完善,离不开制度 赖以生存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多年来我国实施的优 先发展城市的道路导致城乡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十分不 均衡,因此,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的实现只能是 一个渐进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一是纵向上要按 照步骤有序进行: 依次实现经办服务统一 ———管理部门 统一———一个制度内部标准统一———制度整体统一。二 是横向上要兼顾当地经济水平和居民经济能力。城乡医 疗保险制度的统一在全国的实施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在理论上,城乡收入差距越小,实现城乡医保制度统一的 水平就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实现城乡医保制度统一 的阻力和障碍越大。基于此,在具体运行中,首先,对于 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率较高,城乡收入差距小,已具备 了必要的条件和能力,可以实施全面统一的制度,真正实 现医疗保障城乡一体化。其次,对于中等发达地区,可以 实施“一个制度,多种标准”的形式。同时,必须大力发展 当地经济、缩小城乡差距,进一步实现城乡医保制度无缝 衔接。另外,对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近期应着眼于实现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的全覆盖,并保证各项制度 的协调。
五、进一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城乡一体 化的对策
1.可行性分析。总体来看,学术界和决策层大都认 识到了二元医疗保障体制所造成的制度公平与正义的缺 失,在此基础上就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的 问题形成了共识。同时,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城乡一 体化也已经具备了可行性。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统 筹城乡发展的思想和关注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 问题,奠定了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的政治 基础;城市化、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 提高,奠定了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的经济 基础;各种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信息化网络建设的不断 完善,奠定了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的制度 基础;广大居民对于医疗保障公平性和正义的强烈诉求,为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奠定了广泛的社会 基础;理论界提出了多种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如二元经 济发展理论、非平衡增长的理论,为促进统筹城乡基本医 疗保障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
2.对策及建议。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对于医疗保障
制度来说,它的首要目的就是向不同区域间、城乡间居民 提供均等的公共卫生服务,更进一步说,我国基本医疗保 障制度的定位就是要在城乡统筹的基础上最终实现管
理、支付和筹资等方面的一体化,从而促进医疗卫生的公平性。
(1)强化城乡一化化观念,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 运行环境。一是打破户籍限制,城乡居民医保统一运作。政府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的观念,平等对待城市和农村居 民。在“十二五”期间,应充分把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 革、颁布《社会保险法》的机遇,尽快出台相关指导性文 件,确定统一管理的原则和内容。二是继续完善社会医 疗保障制度的运行环境。加快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医疗 卫生体制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一步健全国家基本药 物制度,进一步规范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健全社会医疗 保障诚信体系。
(2)保障流动参保人员的就医权益,完善医保关系的
转移接续。伴随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 乡居民流动越来越频繁,随之带来一系列异地就医和基 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方面的问题
[6]
。一是进一步完善异
地就医。当前,我国医保基金主要为市级或县级统筹管 理,由于各地经济水平不同,再加上中央对社会医疗保险 制度的规定都只是原则性的,结果导致各地区灵活地制 定政策,造成基本医保药品目录、服务标准、项目收费和 负担比例等均存在显著不同,从而加大了异地就医结算 的难度。建议“十二五”期间完善地区之间异地协作机 制,建立省级和全国异地就医服务平台,将异地就医结算 作为提升医疗保险服务的重点。二是进一步完善医保关 系转移办法。探索各种医保制度之间的衔接机制,使参 保人员在发生跨地区或跨制度转移后,还能够与原有的 制度有效衔接,特别要解决如何计算居民医疗保险与职 工医疗保险的缴费年限以及如何补偿参保人迁入地的医 保基金等问题。此外,还要进一步满足城乡居民自由选 择医疗保险险种的现实要求,比如进一步完善失地农民 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医保或新农合的有效对接等。(3)整合经办资源,强化管理体制统一化。一是整合 经办资源。在城乡统筹的大趋势下,整合医疗保险经办 资源可以避免部门间推卸责任、医疗保障规划的短视行 为。针对当前还没有具备制度完全统一能力的地区,可 以考虑采用在完全统一制度之前,先把居民医疗保险和 新农合的经办业务合二为一,实现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 合的经办一体化。另外,要积极完善覆盖范围广、速度 快、效率高的计算机系统,全面提升医疗保险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7]
。二是强化管理体制统一。我国要进一步加强
医疗保障行政管理体制,尽量减少制度管理及运行成本,促进医保制度在城乡间、地区间、险种间的统筹安排和协 调推进。
(4)合理确定补偿机制,强化政府筹资主体地位。一 是完善稳定长效的筹资机制。首先,进一步强化政府提 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地位,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本次新一轮卫生体制改革已经明确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 制度划为公共产品,因此,强化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障的供 给是其应有之义。近几年,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和老 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卫生问题,加大卫生投入力度。“十二五”期间,要以世界一些国家卫生投入为参照标准,进一步提高卫生投入在 GDP 中的比重,强化政府的筹资 主体地位。其次,探索居民跨自动续保模式,完善鼓 励居民连续参保的机制;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以 合理提高医疗保险缴费标准;实现筹资形式的多元化,进 一步推动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另外,进一步提高统筹 层次。“十二五”期间要继续探索城乡医保制度统筹路
径,全面实现地(市)级统筹,探索实施省级统筹,最终实 现全国统筹的终极目标。二是合理确定补偿机制,合理 确定医疗保险的偿付标准。从世界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和 公民健康权益保护的角度来看,医疗保险的偿付标准大 多数都从补偿疾病支出发展到保健预防层次。所以,建 议在目前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仍旧以“保大病”为 主的补偿机制的基础上,逐步从保大病向兼顾小病过渡,提高参保人员的门诊偿付比例和受益水平。[参 考 文 献]
[1] 王保真,等. 统筹城乡医疗保障的实质及发展趋势[J]. 中 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8): 32 -35.
[2] 王东进. 构建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的战略步骤[J]. 中 国劳动保障,2008,(8): 16 -18. [3] 何文炯.“十二五”医疗保障: 更加公平更为有效[J]. 中国 医疗保险,2011,(1): 11 -13.
[4] 梁金刚. 统筹城乡医疗保障体系研究综述[J]. 中国医疗保 险,2011,(2): 45 -50.
[5] 仇雨临. 城乡医疗保障的统筹发展研究[J]. 科技与社会,2011,(4): 75 - 87.
[6] 郑功成.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M]. 北京: 人民出版 社,2008: 193.
[7] 陈建胜. 由“城乡统筹”迈向“城乡一体化”[J]. 浙江社会科 学,2011,(1): 141 -147.
第四篇: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研究
甘肃政法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研究
公共管理院(系)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09级劳动与社会保障班
学 号 200931060135 姓 名 王艳莉 指导教师 张举国 成 绩
完成时间 年 月
目录
一、我国医疗保障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第一-三页
二、城乡医疗保障统筹的必要性与现实阻力------------------------第三-五页
三、城乡医疗保障统筹的方向------------------------第五-六页
四、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发展的意义------------------------第六-七页
参考文献---------------------------第七页
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研究
王艳莉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在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之下,城乡医疗保障一直处于制度分设、部门分割的状态,医保制度不统一、不协调、不衔接,而且经办管理服务体系造成相当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重复参保以及财政重复补贴,加重了政府的负担和管理成本。尽管党中央早就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主管医疗保障的人设部门和一些地方政府也都充分认识到其必要性并积极开展推动统筹城乡医保的探索与发展,理论界和社会舆论也在不断呼吁统筹城乡医保,但多年来在统筹城乡医保方面举步维艰,进展缓慢。
[关键词]城乡统筹 社会保障制度 城乡医疗保险 二元经济
Study on the urban and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WANG Yanli
Abstract:Long-term sinc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hina's urban and rural two yuan of social economic structure, urban and rural health care system, has been split into the State Department,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is not unified, lack of coordination, not cohesion, but also the management service system caused a considerable part of the migrant workers insured repeat repeat and fiscal subsidies, increased the burden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cost of management.Although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has clearly put forward to co-ordinat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s the competent health care from the departments and some local governments also are fully aware of the necessity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medical insurance, theory and social public opinion has been called for the urban and rural medical insurance over the years, but in the urban and rural health insurance difficult, slow progress.Keywords:urban and rural;social security system;urban and rural medical insurance;
two yuan in economic
一、我国医疗保障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处于主要发展期,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城镇化、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带来的巨大挑战,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事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
(一)我国医疗保障现状
近十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镇居民低保等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快推进。保障的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老年、失业、患病、工伤以及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但仍然存在着覆盖范围比较窄,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比较薄弱,资金支付压力大,部分社会群体保障待遇不合理,特别是城乡社会保障不平衡,不衔接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2009-2012的三年,中共中央共出台医改文件14个,主要部门共出台重要配套文件50多个,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医改政策体系。三年来,全民基本医保、基本药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四大制度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基层服务能力明显加强,提高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三年间,城乡居民参加三项基本医保人数超过13亿,比改革前增加了1.72亿,医保覆盖率提升到95%以上。三年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几十年“以药补医”的现象开始改变,基本药物价格比制度实施前平均降幅达30%左右。
(二)面临的问题
1、医疗保障覆盖面小
城乡二元格局的形成和城乡社会医疗保障出现的巨大差别,使全国社会医疗保障覆盖面比率变小。城镇实行的是高就业、高补贴的社会保障制度,即有了城市户口和稳定的工作,就可以享受社会医疗保障。农村目前推行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提高了农村居民的保障水平,但是在具体的报销审核过程中,落实不到位且支付水平相对较低。
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救助制度还未能实现无缝对接。具体表现为“四难现象”:一是三项制度在待遇设计上没有进行全局统筹规划,缺乏必要的衔接性。二是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未并网,重复参保难避免。三是在三项医疗保障政策执行和经办过程中存在交叉现象,因经办机构分属不同主管部门,管理范围、管理办法、管理程序各不相同,增加了协调难度和成本。四是经办机构分开设,资源配置难优化。
3、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正在成为经济社会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大致有三种表现:第一类风险表现为参保人的过度消费。第二类风险表现为医疗服
务提供者的诱导需求和过度供给。第三类风险表现为医患合谋。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上,因为机会主义倾向而导致的道德风险,其后果不仅是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险费用支出,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它对诚信建设和信任系统的破坏。这在事实上导致了医患之间严重的信任缺失和关系恶化。
4、到目前,我国还缺乏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医疗保险预警机制。所谓危机预警机制,是指医疗保险管理方对市场的风险进行监视、分析、评价、推断、预测,根据风险程度事先发出警报信息,提示决策者警惕市场风险,并采取措施对市场风险进行防范。
5、缺乏合理的医疗经费筹集机制和稳定的医疗费用来源。由于享受人数的增加,老年职工的增多,疾病的变化,医疗技术的发展,药品和各项医疗费用的调整,各种高技术医疗设备的引进,加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医疗需求的变化,使医疗费用开支不断增加。同时医疗费提取比例低于实际开支,使得个人实际支付医疗费用比例过高,负担过重。
二、城乡医疗保障统筹的必要性与现实阻力
(一)城乡医疗保障统筹的必要性
1、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社会公平的需要 从保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来看,农村与城镇居民保障相差甚远。城市和农村对卫生总医疗费用所占比重,1992年为41.5%和58.5%。到2004年则为65.1%和34.9%。
2008年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为8.14亿,占农村人口的91.5%。但是“新农合”基金筹资仅为710.02亿元,其中中央和地方政府占82.7%.筹资渠道多元化程度不够;基金支出为429.1亿元保障力度较低,加之医药费用上涨导致农民很难享受“新农合”带来的保障。城乡之间医疗保障的差距严重违背了医疗保险的公平原则。
2、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需要
城乡二元医疗保障制度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新农合补偿力度不足,不能形成风险共担机制,极易导致农民贫困,城乡收入差距悬殊过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医保缺陷和待遇低下加剧了本来就紧张的医患矛盾、医保部门与医疗供需矛盾等。
3、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工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农民工是推动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力量,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资金。但是由于城乡分割,城镇职工参加的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而绝大部分农民工只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即使可以加入城镇医疗保险,实行的也是与城镇职工有差别的医疗保险。因此农民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进城,延缓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解决了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可以加快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进而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现实阻力
1、对统筹城乡医保尚未形成共识
统筹城乡医保首先涉及到新农合是否属于医疗保险,以及应当由哪个部门负责的问题。多年来,尽管新农合的制度模式在筹资方式、运行机制、待遇支付等方面都具有医疗保险的基本特征,与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依托集体经济建立起来的“老农合”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不再具有“合作医疗”的性质,但有些相关部门不愿承认新农合的医疗保险属性,并对近年来在农村为广大农民建立的社会医疗保险戴上“新农合”的帽子,以显示这是“合作医疗”而不是“医疗保险”,并以此与医疗保险划清界限。
2、卫生部门不愿放弃对新农合的管理权
新农合是2003年由卫生部门开始试点并推广建立的(比2007年才启动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提前了4年)。在卫生部门的积极努力和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末全国农村参合人数就已经达到8.15亿人,基本实现全覆盖。2011年末全国参合人数达到8.32亿人。因此,卫生部门不可能轻易放弃对新农合的管理权和工作成果。在城乡医保制度分设、部门分割的状态下,在国务院没有对统筹城乡医保的归属部门做出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如何统筹城乡医保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演变为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能划分以及权利之争。通过管理新农合所获得的大量财政补贴,使卫生部门管理的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受益匪浅。如果将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整合并移交给人社部门,卫生部门及其下属医疗机构的利益将会受到制约和影响,因而卫生部门及其下属医疗机构也不愿主动放弃既得利益。
3、一些地方人社部门不愿接管新农合
近年来,为早日实现全民医保的发展目标,各级人社部门不断加大医疗保险扩面征缴的力度,使参保人数逐年猛增。特别是在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建立并迅速推广之后,城镇医保参保人数不断增加。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52亿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1亿人,两者合计4.73亿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共计5468.3亿元,基金总支出4380.9亿元;城镇医保经办机构服务总人次达到17亿人次。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机构、人员编制以及财政预算拨款经费的限制,地方人社部门特别是医保经办机构人手少、任务重、经费不足、信息管理系统承载能力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处理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大。同时,新农合的经办管理能力建设比较落后,特别是在乡镇、村等基层单位从事新农合管理服务的人员编制更少、整体素质较差、工作经费不足、信息系统落后等方面的问题相当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合并交由人社部门负责统一管理,将使一些地方人社部门不堪重负。因此,不少地方人社部门对于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并由人社部门归口管理之事并不积极,表示力不从心或时机不成熟,不愿接收管理新农合的业务工作。
三、城乡医疗保障统筹的方向
(一)如何摆脱困境,克服阻力
1、要统一有关各方对统筹城乡医保的认识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通过舆论宣传和引导,使各级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充分认识新农保的医疗保险性质,遵循医疗保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发展、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战略高度,正确认识统筹城乡医保的基本内涵和必要性以及紧迫性,为统筹城乡医保奠定思想基础。
2、由国务院对统筹城乡医保尽早作出决策和统一部署
统筹城乡医保是一个关系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全局和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应当由国务院对统筹城乡医保问题尽快作出统一的决策,并进行相关的顶层设计,首先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方面加紧实现统一目标、统一规划、统一制度,并由人社部门对城乡医保实行统一管理。只有国务院出面协调并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克服有关部门的本位主义,解决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能和权利之争,从根本上改变医保领域的城乡制度分设和部门割据的状况,消除相关部门之间的摩擦和内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行统筹城乡医保,促进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
3、要充分肯定卫生部门在创办新农合以及解决广大农民医疗保障问题方面所作出的积极努力和历史贡献,妥善处理新农合的行政管理和经办机构以及相关人员的调整、安置和权益保障以及与人社部门及其所属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整合等方面的问题。
4、要进一步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加大各级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经费投入,确保县(区)、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在统筹城乡医保之后继续保持逐步加强和改善的发展态势。
5、要大力加强城乡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基层经办服务平台的支持和投入,加快推进县(区)及以下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提升经办管理服务水平,以适应统筹城乡医保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改革方向
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目前全国已有6个省级地区和另外30多个地市、150多个县实行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整合制度,统一管理,在解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公平性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越来越多的地方正在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医保,其中的主流趋势是将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整合为城乡居民医保,并统一由人社部门负责管理,促进城乡居民医保在制度模式、经办管理以及信息系统等方面实现统一。现阶段我国城乡医疗保险人均基金支出水平、卫生支出水平等方面存在不均衡现象。农村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因而对整合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1、大部分地区应在“十二五”期间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010-2015年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所需的财政投入占全部财政收入不到1.24%,并且在财政承受能力的范围之内。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受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不断提高等因素的影响,财政投入需要不断地提高。因此,在“十二五”期间,财政支付风险最小。但考虑到我国部分地区经济较不发达、地方财政收入较少,中央应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实力,分东中西部提供不同的补贴,统筹区域发展,帮助相对落后地区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2015前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定位为省级统筹,在努力实现城乡公平的同时,考虑区域发展的平衡,实现区域公平。
2、选择帕累托改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最终达到大致相同的筹资水平和补偿水平
在财政可承受能力的范围内,财政投入向农村倾斜,选择帕累托改进,快速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险水平,但同时不降低城市居民的医疗保险水平,农村保障水平的提高速度快于城市,这样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同时随着城乡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差距逐渐缩小,最终达到大致相同的保障水平。
3、明确政府在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体地位
我国在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时应明确政府的主体地位,政府应设计公平合理的制度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并提供财政支持,使人们享受较高水平且相对均等的医疗保障。
4、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首先要统一经办机构,整合两种制度基金共同运行以抵抗风险,其次,要不断扩大覆盖范围,以达到制度的全覆盖,第三是提升统筹层次,促进各地区之间的公平性,第四是设计合理的缴费标准和补偿水平。
四、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发展的意义
(一)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医疗保障作为能够让全体国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基本制度安排,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社会发展的主体内容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与社会和谐更是一种正相关关系,客观上构成了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核心指标。
(二)有利于推动生产力进步,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目前正处于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黄金时期,各方面的变化都比较大。通过改革作为上层建筑的城乡二元医疗保障体制,逐步建立统筹城乡的医疗保障制度,就会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就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同时,医疗保障通过对劳动者的保障,促进了社会劳动力再生产,提高了劳动者素质,解除了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国民经济增长,进而从根本上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有利于推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农村人口转移,我国现在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对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创新,特别是要针对城镇
化、工业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农民工等群体制定城乡衔接的医疗保障制度,切实保障他们的合理有序流动。
(四)有利于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
面对经济不够发达而人口老龄化却迅速提升的未富先老问题的挑战,如何保障老龄人口的健康权益已经成为迫切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必须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局出发,建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以缓解、转移、分散社会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高额医疗负担。
(五)有利于体现医疗保障公平的本质,维护社会稳定。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分割的医疗保障制度并没有有效公正的发挥其再分配职能,反而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居民的差距,造成了新的不公平,容易引起社会的紧张和冲突。统筹城乡医疗保障把关心农村人、尊重农村人、发展农村人作为主要目的,使其享有与城市居民同样的保障权利,最大限度地体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六)有利于促进我国医疗保障实践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
通过对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研究可以认清现行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差距和发展方向,不断加以改革完善,确保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参 考 文 献:
[1]郑功成.社会保障研究2011年第一卷(总第十三卷)[R].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王保真“十二五”规划推进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思考.p198-199.[2]袁建恒.中国社会保障网.论坛专家访谈:专访金维刚.[N].2012.12.10.[3]蒋徳理.中国社会保障网.论坛专家访谈:专访仇雨临.[N].2011.02.15.[4]国务院医改办负责人答记者问.[R].金黔在线.2013.03.15.[5]尹蔚民: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J].求是.2013.02.05.[6]卫生部长:医改已下定决心,再深的水也要趟.[N].人民日报.2012.04.12.[7]盖锐、杨光.社会保障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2.p197-216.[8]郑功成.社会保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05.p161-183.[9]陈虹、李晶、陈立影.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发展战略与实证研究:基于统筹城乡发展新格局的视角.[C].中国社会保险学会.2011.04.[10]徐玮.关于医疗保障制度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J].中国卫生资源.2009.01.第12卷第1期.[11]常红.医改三年 城乡居民参加三项基本医保人数超过13亿.[N].北京.人民网.2013.02.21.1
第五篇:城乡医疗保障制度调查(最终版)
*****学院
“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暑期社会调查
报 告 书
题 目 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现状调查报告姓 名****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联系方式*******
外国语学院
二0一二年八月十日
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现状的调查
一、调查背景: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是中国的主要生产力.虽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相当多的群众已经过砂锅内了小康生活.但在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村一些基础设施还不时很到位,农民的生活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尤为突出的是农民看病难这一问题.在农村,农民“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病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对于看病拿的问题已日趋严重.对此,我国实行了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来改善现状,并且不断建立健全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我国从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全民医保以来,老百姓从中得到了不少益处.,目前,我国城乡医疗保障制度虽然已取得很大的成就,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得社会建设要求。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使人民病有所医。
根据学校学院要求,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城市,农村等不同地区,不
同行业进行社会调查实践,了解社会,了解农村,了解我国日益成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增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价值和导向功能。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升入社会,了解国情,积极促进他们在大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学生聚焦社会热点,了解过情,积极促进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实现“长见识,增才干,强干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2012年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暑假,我对家乡的医疗保障制度情况展开了研究。
二、调查目的:
三、调查时间:2012年8月10日
四、调查地点: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清流镇界牌村
五、调查人:任丽鹃
六、调查方式:第一步,先搜索资料,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进
行初步解。第二步,通过走访界牌村各家各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
和统计以及一些问卷调查,并作下较为详细的记录。第三步,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提出意见。
七、调查内容: 201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施行
一年,在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城乡医疗保障的现状如何? 我国城乡医
疗保障体系中还存在哪些问题?群众满意度怎样?如何构建新型城乡
医疗保障体系?了解中国城乡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了解新医改在群众
中的反应以及实施情况。
八,调查结果:
1,我国城乡医疗保障的现状
我国城乡各医疗保障制度有很多种,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相继制定下来的,相互之间没有衔接起来.1998年,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形成,其对象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职工,由行政单位转体的企事企业单位的管理机关及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分开运行,分别核算,不得相互挤占。职工个人账户基金的组成: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 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剩余部分划入统筹基金账户。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等基金和个人账户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个人账户用于支付门诊医疗费和住院医疗费中的个人自付部分;基本医疗保险统筹资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扣除划入个人账户以后的部分。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用于支付住院和门诊特殊病种及特定检查项目的医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立足于发生概率大的大病保险,政策方向以大病为主,主要补助大额的医疗费用,但没有个人账户。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制,其对象是所有户口在农村户人口。
为了实现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在1998年我国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6年启动并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在全国推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以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包括没有医疗保险的老人、城镇化的失地农民,自由职业者。中小学生等居民为主要参保的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由于参保对象特殊性,其政策执行起来很复杂,且还有一定的不足。
2,我国城乡医疗保险体系还存在什么问题
(一)农村参保意识差
在新型合作医疗体系下,政府发挥组织、支持、引导作用,提倡农民自愿参加与集体筹资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以“大病统筹”为主,构建农村医疗的互助共济体系。但是农村医保并不像社保一样明确规定投保时间,对农民的连续投保没有限制,农民没有参保意识,虽然以自愿参加为原则,但是政府却每年下发参合任务,乡干部以行政手段干预农户参加,但是由于大多数农户由于参保意识差,为了完成任务,只好由乡村垫付参保费用,而农民也只有在生病是才会核报,否则只有由乡村承担所有费用。另外,由于医保的限制条件较多,看病时需要指定医院,对农民十分不便,弱化了农民的投保动机 就农村而言,绝大部分农民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在进行调查时发现,大部分农民都不了解“新农合”的具体事宜。一些农民参保也属于盲目跟风,并不了解如何利用保险以及保险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普通家庭在医疗的开销大都在500元以下,只有极少数家庭开销在几千元至几万元。在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减轻家庭负担是否能有明显作用”这一问题上,只有少数人回答起到了明显作用,其余家庭均认为作用不明显。
(二)我国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存在区域限制
我国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原则是:病人就诊医院是在参保当地的医疗保障部门指定的医疗保险机构就诊的,可以直接按相关的医保政策报销,除此以外的 病人就诊一律以现金核算方式结算后回当地参保机构按相关的医保政策
办理报销手续。
(三)相关法律保障缺失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但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基本上是在各级政府以及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制定的规章制度约束下进行的,地方只是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为基准,并没有正式的合作医疗法规作规范。部门规章条例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约束作用,但对农村合作医疗的约束仍是有限。这样,难免会造成制度在长期运行中缺乏法律依据,以及出现权力部门破坏规章制度的行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持久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四)其他不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这些不足还主要体现在:参保程序复杂;报销比
例低,报销限额较低,患者压力依然较大;在报销的效率上也很让人不满意,居民提到通常他们要半个月一导航才能得到医疗补助金额;在异地打工的农村居民不能享受着项优惠政策,定点医院存在局限,跨地域就诊报销困难;部分企业和居民对医疗保险不够重视;宣传部到位,很多居民虽然参加了“新农合”,但很多却不能很了解它;体制不完善,需进一步完善体制,减少资源浪费。
3,群众满意度
在对农村居民进行掉查时,在对“参加新农合后,你对医疗保障制度是否得到满意”这一问题上,只有少数人回答满足。在绝大部分农民不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即使有部分居民对其有所了解,也有大部分人不知道具体的报销程序,或者认为报销程序麻烦,报销效率低。也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如果发生保险事故索菲不成功,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就调查结果来看,还是有部分农民对于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不是特别满意。
4,解决问题的意见
(一)从政府出发
我们首先要肯定国家实施农村医保这一政策的利益出发点:让所有农民
都得到实惠,获得保障,但区域的差异使之存在必然有局限性,它不可能实现贫富差距大的区域优惠措施不同,优惠比例不同。另一方面,对报销地点、报销方式的限制,使目标群体少之又少,因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失去了该政策的本质意义。国家政策的提出要尽可能实现因地而宜。根据区域不同。贫富差距,百姓意识等方面提出对应的实施政策。针对医保这一问题,政府应该使可报销范围更广泛,例如:感冒,头疼发烧等小疾病。
(二)加强实施过程
在政府上传下达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只剩下了简单的传达,关心的只是
有多少人参与到了这项政策,而未关心到参与这项政策的百姓有几人得到了实惠,因此说他们忽视了最关键的步骤:向参与者宣传政策的意义以及如何行使他们这一权利。这样一来,农民只是听说了这一项政策,然后参与了,而当真正需要时却不知该如何行使。因此,在上传下达过程中,一定要牢抓 宣传关,确保每一位民众都了解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政策,确保每一位民众在有需要时都能有条不紊的行使自己的权利。
(三)加强农民自身意识
许多农民平时很少去关心政策,只是跟风般的参与,然后弃之一边,或
者等待优惠自己来到家里,更有甚者觉得自己家里根本用不上,所以不必关心。然而当突发事件,突发疾病出现时才慌了手脚,只能够抱怨医疗费用高昂,而不知道政府的政策可以减轻他的负担。因此,应该提高农民的意识,加强宣传,召开农民会议,实施农民集训培训等。
(四)确保法律支持的效率
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对于构建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非常重要,要保证
我国农村医疗制度的顺利进行,促进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康和谐发展,不能仅停留在卫生管理部门的条文和规定上,必须有法律作为坚强后盾,切实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今后的医疗服务保险市场将由医疗服务的供方、需方和保险公司共同组成,有法可、有法比依才能确保其顺利、有效地运转。
(五)结合实际,借鉴模式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医疗改革模式。从我过的实际情况出
发,以目前我过的经济发展状况为根本前提,并借鉴国外先进的医疗保障模式,逐步建立健全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依据此次社会实践调查,让我了解到更多知识,对“新型农村医疗保障
制度”了解的更深刻,对于在农村开展的这项实施,应更多的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制定措施方案,必须强调制度体系的功能完善性,强调政府转移支付下的普遍参与性,强调体系内制度见得功能互补与协调,提高措施的真实性与通用性,确实做到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使农村现代化,改善落后的思想观念,使整个国家达到富强。
九,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看到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本地区的实施状况以及
调查的地区的居民保障基本状况,也通过调查反应出了农村居民对“新农合”的不同看法以及其他社会各方对“新农合”的不同态度。虽然“新农合”的实施给广大农村居民带来了很多切身利益。但农村地区居民的保障问题依然没能得到全面的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实施的一项重要决策。它的实施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从本质上对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给予了一定的帮助。它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切身利益,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但事事无完美,它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还需要继续完善,不断地提高质量,为广大人民带来更多实惠。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个在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渐退出后,为
解决占全国三分之二的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而设计的新兴制度。这一制度由政府占主导,农民自愿参加,并由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方筹资,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模式。这项制度的建立,在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减轻农民医疗负担,防止农民因故致贫、因病返贫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目前新兴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已到了重要的攻坚阶段,必须严谨地落实国家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构建和谐农村的道路上,落实惠及农民的国家政策,建立长久有效的新兴合作医疗机制,关注农民的实际需要,实现农村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